覆盖奶牛 - 平衡育种计划的结果

覆盖奶牛 - 平衡育种计划的结果

一、封面奶牛——均衡育种方案的结果(论文文献综述)

张文琪[1](2020)在《MN乳业有限公司营销战略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最近几年,我国乳制品行业快速发展,市场容量增加,人均占有量增加,乳制品行业发展迅猛。但由于行业准入门槛较低,很多中小企业涌入市场,加速了市场竞争。行业竞争加速的背景下,无论是大型还是中小型乳制品企业都深刻的认识到了两个现实:高增长不等于高赢利,高市场占有率不等于高利润。因此,以“利润”为导向将成为中国乳品企业关注的主流焦点,这必然对中国乳业未来营销格局奠定新的基调。当今营销战略中,市场是水、产品是船、品牌是帆、营销是风、企业是舵,营销战略就是企业命运之舵,企业要把握千变万化的市场行情必须先谋后伐、精心策划、高效运做,才能在商海中劈风斩浪,赢得最后的胜利。而MN乳业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个成功的典范。MN乳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公司在较短时间内借助于成功营销战略,发展成为乳制品行业领军企业。由此,本文研究中分析了MN乳业有限公司营销现状及存在问题,具体分析公司整体营销环境,利用PEST分析法分析公司宏观环境,借助波特五力模型(具体包括行业新进入者、替代品威胁、现有竞争者、购买商议价能力、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MN乳业有限公司的中观环境,同时阐述了公司营销的内部环境,SWOT工具分析了MN乳业有限公司在发展中的优劣势、机遇、挑战;结合MN乳业营销战略指导思想和目标,针对原有营销战略现状及问题,制定了更加符合现在经营环境的营销战略,这为促进公司市场营销范围的扩大,保障产品营销,促进公司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便利。通过本文研究有利于企业制定有效的营销战略,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保障,为刺激乳制品企业发展提供动力,为同类型研究提供参考。

罗西尔[2](2020)在《沼泽型水牛和河流型水牛染色体水平全基因组组装及比较研究》文中提出水牛是一种大型的驯化哺乳动物,分为沼泽型水牛和河流型水牛。沼泽型水牛主要分布在东亚和东南亚,几千年来一直作为稻田中主要的劳动力,拥有强壮的身体、较长使用年限与温顺的性格。河流型水牛主要分布在南亚,其他地区如欧洲、美洲也有养殖,是重要的奶肉品种,生产的水牛奶营养价值大大高与黄牛奶。两种水牛截然不同的特性是千百年来人们长期选育的结果,然而到底是对哪些基因的选择造成了这样不同的特性目前研究还相当缺乏。另一方面这两种水牛没有明显的生殖隔离,但无论是体型、习性还是分布区域都有很大不同,进化上系统发生关系一直存有争议,主要争论在于它们的分化时间和驯化地点,解决这个问题有助于更深刻理解水牛进化。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沼泽型水牛稻田役用地位降低,如何通过育种对其进行品种改良越来越重要。用基因组学研究来解决驯化物种的育种和进化问题是不可或缺的方法,近年在NCBI上也相继推出多个版本河流型水牛参考基因组序列,但是没有沼泽型水牛基因组序列,并且已发表的组装质量有限,无法满足沼泽型水牛和河流型水牛更深层次的细致分析,本文通过对两种水牛全基因组测序,构建染色体级别高质量基因,运用比较基因组学手段,找到两种水牛基因组变异以及这些变异可能的表型效果。论文主要成果如下:1、沼泽型水牛和河流型水牛全基因组测序与参考基因组构建。利用Pacbio测序平台获得沼泽型水牛(~50X)/河流型水牛(~20X)三代长reads数据,纯三代组装得到~2.6 Gb基因组,contig的N50为8.8/3.1 Mb,contig的N50长度已经超过之前黄牛基因组组装UMD_3.1.1和Btau_5.0.1版本。结合Bionano光学图谱和Hi-C互作数据对contig进一步延伸,得到两种水牛染色体级别scaffold,scaffold的N50为117/116 Mb,染色体数目和大小与之前研究估计一致。BUSCO评估显示基因组完整性为96.8%/96.0%。通过共线性分析发现水牛最大的1号染色体是由河流型水牛的4号染色体和9号染色体融合形成的,而河流型水牛的4号染色体是由黄牛5号和29号染色体融合而成。2、基因组注释。沼泽型水牛和河流型水牛分别注释19,279/20,202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基因平均长度为43,778/39,912 bp,编码区平均长度为1,662/1,408 bp,每个基因内含子平均长度为4,581/4,380 bp,超过90%的基因都有功能注释。两种水牛基因组的46%为重复序列,短散在重复序列(SINE)、长散在重复序列(SINE)和长末端重复序列(LTR)分别占基因组12%、28%和5%,在两种水牛和黄牛中比例相同,说明水牛的这些重复序列没有特异性变化。3、基因家族分析。通过比较两种水牛和8种哺乳动物的直系同源基因以及旁系同源基因后,发现水牛属显着扩张的基因家族中一共有850个基因,GO富集与能量代谢、转运和热应激相关。在这些基因中重点关注了ABCC家族和HSP90家族基因,ABCC家族的扩张对水牛ATP功能、肌肉发育和神经生成有影响。在HSP90家族中,HSP90AA和HSP90AB在两种水牛中都发生的复制扩张,可能与水牛的热适应有关。沼泽型水牛特有扩张包含229个基因,GO富集在精胺生物合成过程,精胺生物合成的关键酶AMD1基因发生了复制,可能会对沼泽型水牛肌肉发育有重要影响。河流型水牛特有扩张包含373个基因,GO富集在离子通道和Eph受体家族相关通路。4、进化分析。通过计算沼泽型水牛和河流型水牛之间单拷贝基因的Ks分布,发现两种水牛的的分化时间为113万年,远高于人类的驯化历史,所以两种水牛是独立起源的。用PSMC分析计算两种水牛的历史群体大小,发现在100万年前两种水牛的有效群体大小开始分离,距今100万年时处于Xixiabangma冰期,冰期时海平面下降,陆地面积增加,南亚与东南亚之间形成开阔陆地走廊,这个时候南亚的水牛祖先可能迁徙到东南亚成为沼泽型水牛的祖先。正选择基因研究中发现了VPS16和CGREF1,可能与水牛的抗病和肌肉生长有关。

任悦[3](2020)在《中美初中主流生物教材生命科学史内容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素质教育理念的盛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理解自然科学的本质日益成为初中生物教育教学的核心目标。而生命科学史内容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也被广泛吸纳进入初中生物教材之中,有效发挥其多方面的教育价值,从而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促进其生物学素养水平的提升。因此,从教材环节入手分析生命科学史内容的呈现特点能帮助教师充分理解教材,从而更好的在教学中渗透生命科学史的教育。本研究以我国人教版《生物学》教材与美国《科学探索者》的生物学部分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比较研究法以及案例分析法,从内容选择、版面编排以及对科学本质的反映三个层面建立分析维度量表,以量性分析与质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两国教材中的生命科学史内容展开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选取两国教材中相同科学史主题内容进行具体的案例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如下:在科学史内容选择上,两国教材中科学史的时代分布与演进类型均具一致性,并且对生物学各分支学科群覆盖情况良好;对科学家的选择均体现为男多女少,科学家的国别分布具一定协调性。二者差异体现在,我国教材更注重对本国古代和现代科学成就的呈现,注重将遗传学方向科学史内容注入教材,重视描述某一主题下不连续的科学发现。而美国教材无论是科学史数量还是科学家数量均多于我国教材,并且更注重将生态学和微生物科学与免疫学方向科学史内容注入教材,重视简单描述生命科学发展史上某一科学发现,更注重对女性科学家与欠发达国家或地区科学家的选择与呈现。在科学史版面编排方面,两国教材均注重图文并茂的表现方式,能在教材的多位置、多栏目中呈现科学史内容。不同之处在于,我国教材中科学史内容的文字表达更具引导性与科学性;注重以“正文后”的课外阅读栏目呈现科学史内容。而美国教材中科学史内容有关图表更加丰富多样,注重详细题注的呈现;文字表达更加生活化,强调情景性与叙事性;注重在“正文”、“课后习题”以及“正文前”栏目中呈现科学史内容,并能通过科学事业向学生渗透职业理想教育。在反映科学本质方面,两国教材中科学史内容对三个主维度及下属各子类目的反映情况不够均衡,并且美国教材的反映情况缺乏全面性。具体来看,两国教材均在科学知识本质层面反映情况良好;我国教材更注重对科学文化本质的体现,而美国教材更加重视通过科学史反映科学过程本质方面的特征。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这一科学史主题的案例呈现方面,两国教材各具特色。总体来讲,我国教材更注重向学生传递生命科学史教育的知识价值。而美国教材的内容呈现更加具体深入,能兼顾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等多方位学习目标的实现。最后分别从教材编写与教师教学两个角度提出几点建议。在教材生命科学史内容编写方面:1.扩充科学史内容,增加科学家数量;2.丰富图表选材,拓展图表功能;3.文字表达注重科学性,兼顾趣味性;4.提高科学史内容在正文与课后习题中的地位;5.注重科学史教育与职业理想教育的有机结合;6.注重反映科学本质的均衡性。在生物学教师开展生命科学史教育方面:1.加强科学史知识积累,提高教师科学本质观;2.善用科学史素材,开展生命科学史显性教学。

王艳杰,常旭虹,王德梅,陶志强,杨玉双,赵广才[4](2018)在《2017年中国农业科学热点回眸》文中研究说明2017年,中国农业科学领域取得进一步发展,在作物分子育种、种质资源、植物保护与病虫害防治、动物遗传育种、畜禽疾病防治、园艺科学、分子生物技术、耕作栽培与农业机械化、农产品加工及储藏、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涌现了一大批新成果和新技术,科技创新能力显着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逐步加快。本文对2017年中国在水稻分子设计育种、国家级小麦太谷核不育基因克隆、牛羊等畜禽育种、口蹄疫和禽流感等疾病防治、番茄风味解析、遗传转化和DNA测序技术、机械化种植管理和加工、马铃薯加工技术等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做一简要盘点。

朱绯[5](2017)在《中国近代兽医发展研究(1904-1949)》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以20世纪初,北洋马医学堂建立为肇始。从史学角度,探寻中国近代兽医发展历程,旨在分析兽医科技、兽医管理乃至兽医行业的变革。尤其在中国悠久的文化与历史背景下,西兽医在教育、管理、科研、交流、技术推广等多方面的创建与发展,同时中兽医在与西兽医相遇后的摩擦与融合,兽医科技在中西兽医交汇发展的创新路径及其规律以及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尤其是产生这些影响的动因。通过数据分析和内容分析,展现中国近代兽医发展实景。以时间为主线,探析了晚清时期中兽医的基本情况。晚清时期中兽医的诊疗对象从马向牛转变。从晚清时期中兽医着作的内容可以看出,在江西、江苏、湖北、湖南等地,牛是主要诊治的对象。在四川、浙江等地整理的着作则包含多种动物,说明两地养殖品种的多样化。从诊疗手段来看,中兽医仍是以方药和针灸为主。对动物疫病也有隔离预防的概念。洋务运动的兴起,使西方科技进入中国,有极少量的西兽医着作被引入,但是对社会来说,并未造成影响。1904年,北洋陆军马医学堂创建,标志着西兽医正式被引入中国,也标志着中国现代兽医教育体系的诞生。在课程和学制上,中国早期学习的是日德系,到20世纪30年代,转学欧美系。在学校的建立方面,1930年以前,只有8所学校开设了兽医相关学科,到1940年增加了 18所学校开设畜牧兽医专业,到新中国成立前,又增加了 9所学校开设畜牧兽医专业。可以看出20世纪30年代是兽医学科迅速发展的时期。20世纪20-40年代,相继成立了多个官方兽医防疫和检疫机构,西北防疫处和蒙绥防疫处进行了大量的疾病调查和兽疫方控工作,取得了显着的效果。西北地区牛羊疫病较多,除了对家畜疫病的控制外,官方管理机构还肩负着团结少数民族群众,一致抗战的任务。一些防疫站还设有家畜病院,对患病家畜进行诊治,部分免诊治费用,受到民众的欢迎。在检疫方面,上海商品检验局的成立,使中国在口岸检疫方面可以由国人控制,避免了烈性兽疫的进入,并颁布了检疫条例,对各种兽疫有明确规定。对牲畜市场贸易的管理,避免了兽疫的传播。家畜疾病的普查让政府全面了解我国兽疫发生情况,便于管理防控。兽医研究机构的创建方面,主要是针对20世纪30年代大规模流行的兽疫,研究相关生物制品,并在牛痕、牛肺疫、猪瘟等疫病的防控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保障了畜牧业的发展。并形成了很多科研成果。积极进行国际学术交流,也获得了国际组织的肯定与支持。在西兽医引入后大力发展的同时,中兽医发展渐缓。一方面是“废止中医案”对中国传统医学的质疑阻滞了其现代化过程。另一方面,由于战时需求,西兽医的仪器与药物获取困难,所以政府将目光转向中兽医。在陆军兽医学校开设了兽医国药治疗研究所,专门研究中兽药方,以便供给战时需求。这开创了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的先河。这一时期兽医国药研究成果显着。中兽医在这一时期仍延续传统模式传承,并有一些着作流传下来。中西兽医的相遇,最终融合发展。它们之间哲学背景的差异,造成了发展的不同。但是在相遇的过程中,冲突和摩擦并不剧烈。一方面源于西兽医引入较晚,培养的兽医人才不足以遍布全国,大部分地区还需要中兽医进行疾病的诊疗;另一方面源于国人已不像晚清时期对西方科技一味抱着接受的态度,而通过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反思开始肯定国药的作用。所以,中西兽医通过各自可选择的部分,协调发展,并未产生对抗。中国兽医现代化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农业产业等多方面带来了影响。在社会效益层面,推进了全民防疫意识的构建,改变人们的生活行为,转变了人们对医学的固有思想。在经济层面,保障了畜牧业的发展,促进了畜产品出口,在国际贸易中,获得经济收益。在农业产业方面,促进了农业产业的结构调整,使规模化养殖成为可能,推进城市农业发展,并开辟了兽医事业发展新观点。当然兽医行业本身的发展也受到了影响。兽医现代化的过程,促进兽医科技体系结构调整,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从家畜防疫和内科发展较多,向各学科均衡发展。促进了管理体系的完善,形成了比较健全的官方防疫和检疫机构,并在兽疫防控和兽医工作开展方面逐步细化,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预警机制。在兽医教育方面则建立了各层次的学校,培养不同水平的兽医人才。中西兽医的交锋与融合,最终确立了现代兽医体系。这是中国在历史转型期经历的必然,从政治体制到社会形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变化的浪潮中,兽医学发展能够接纳不同文化理论,融合协同发展,形成中国现代兽医体系。其中,既有近代西兽医专家们的积极进取,又有中兽医专家们的持重守城,将文化和科技互相渗透,形成了现有的兽医体系,为兽医事业的不断发展铺平了道路。

卜新章[6](2017)在《《人民画报》涉农报道中农民幸福的媒介话语建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民画报》创刊于1950年7月,是新中国第一本用图片来报道新闻的刊物,创刊以来发行面广量大,至今从未间断。本文以《人民画报》创刊以来的涉农报道为研究对象,以画报中的农民幸福为主题,对画报中不同历史时期的涉农报道进行分类统计,并进行定量和定性的文本分析和媒介话语分析,分析报道中农民幸福的叙事与表意,以及画报对农民幸福的媒介话语建构,探究画报涉农报道中农民幸福的话语内容、话语立场、话语倾向,从而发现画报在涉农报道叙事表意中承担的角色,发现农民幸福的话语建构中潜藏的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逻辑。过渡时期(1949-1956),《人民画报》的涉农报道对农民的幸福进行了肯定,并对农民的幸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渲染,丰收景象、农民生活条件天翻地覆的变化让农民沉浸在幸福之中。同时对农民幸福的内容和归因进行了积极的引导,强调农民幸福的获得是共产党的领导,强调只有组织起来才能战胜生产建设中的困难,才能获得丰收、获得幸福,从而引导农民对共产党、组织集体、互助合作的认同,并推演出互助合作的集体归宿就是农民的幸福。探索时期(1957-1976),农民的幸福尽管在内容上延续了前一时期对物质生活条件的满足,然而在集体归宿方面的幸福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并越来越趋向于对物质幸福内容的替代,幸福的内容还越来越超越物质生活的基本满足,成为战天斗地、建设贡献的精神超越,成为超越资本主义世界的美好愿望,成为社会主义集体归宿的自豪,成为文化革命斗争中的狂热激情,从而成为国家政治经济的附庸,以致农民幸福的内容被异化,幸福的概念被偷换。改革开放时期(1977-1999),画报的涉农报道见证了共产党工作中心和经济体制的转变,见证中国农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见证了中国农民的主体性在生产生活中的逐步发挥,基本还原了农民幸福生活的真实面貌,从而建构了这一时期农民幸福的主要内容和核心价值。报道中体现出农民幸福的个人立场、媒介立场、官方立场,宣传农民富裕幸福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富裕幸福的方法途径,对农民追求物质富裕幸福进行了肯定和鼓动。新世纪以来(2000-2016),画报的涉农报道对农业的发展没有进行过多的炫耀,也没有太多的农民富裕幸福的叙事,而对“三农”发展过程的很多问题进行了呈现。同时,画报涉农报道中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建设的话语较为集中,城乡关系、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城市化发展成为新世纪画报涉农报道的主旋律。在这些涉农报道中,展开了城乡发展和农民幸福的追问,交织着农民增收的方法、途径和追求,进行着农民幸福与不幸的综合叙事,演绎了农民幸福的丰富内涵,表达了广大农民对幸福的进一步追求,并通过共产党的大政方针和具体措施,阐释了国家存在和领导的意义。将《人民画报》60多年来涉农报道中农民幸福的媒介话语建构纳入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发展轨迹中,从话语转变的角度对农民幸福的媒介话语进行传播政治经济学观照时发现,不同历史时期农民幸福的叙事具有明显的特点和转向,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等对话语建构起决定作用。过渡时期和探索时期,画报涉农报道中农民幸福的话语铺天盖地,农民在物质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幸福、个人和集体方面的幸福得到了全面铺陈,同时更倾向于精神的和集体的幸福,并呈现为一边倒的农民非常幸福的倾向,没有任何农民不幸或问题的负面报道。改革开放初期,农民幸福的话语出现了明显的转向,在画报建构的物质幸福、精神幸福和农民主体性地位之间的关系和重点呈现出独具时代的特征,在幸福话语建构的媒介立场上出现了迥然不同。新世纪以来,尽管报道话语与改革开放以来的话语一脉相承,但在进行农民幸福的话语呈现时,出现了很多农民不幸的批评话语,呈现出农民幸福与不幸均衡报道的话语转向。在这些转向的背后,体现出党报媒介话语的霸权和意志,以及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控制和转变,呈现出《人民画报》作为媒介的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操控逻辑。也能发现,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人民画报》已然成为共产党的宣传手段,在需要解决一定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问题方面具有良好的社会控制效果。

符亚男[7](2016)在《全产业链视角下我国乳品企业竞争优势研究》文中提出2014年末至2015年初爆发的倒奶杀牛事件再一次将中国乳业推到社会公众舆论的风口浪尖,中小型养殖户在巨大压力下纷纷退出,国际资本趁机逐鹿中国奶业市场。同时,消费者对中国乳品企业的信心缺失,导致乳品消费市场持续走低,倒奶杀牛事件表面看是原奶过剩、成本倒挂所致,其实,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乳制品加工环节对违规使用工业大包装还原乳的失控和默许;同时,当国产乳制品还没有摆脱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的信任危机时,国内一些乳品企业明知道国家要求使用还原乳为原料需要在产品标识中加以标注,还蒙蔽消费者,冒天下之大不韪;还原乳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国外奶粉在中国市场的肆虐蚕食,有业内人士称还原乳将成为下一个三聚氰胺。内忧外患的形势倒逼中国乳业升级,而乳业升级需要建立在超强的竞争优势基础上,乳品企业竞争优势是一个多阶段、多主体、多中间变量的复杂系统,在这一系统中影响乳品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要素之间既存在直接关系又存在间接关系,在间接关系中存在调节变量与中介变量,中介变量有时还不止一个。因此,乳品企业竞争优势系统是一个有调节的多重中介系统,需要能够处理复杂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而已有的研究成果多数构建简单结构关系,模型显得过于简单,对于乳品企业竞争优势的研究显得过于抽象,对于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缺乏深度。本文站在全产业链视角下,依托我国大型乳品企业,以乳品企业竞争优势的提升为研究对象,从企业软实力与硬实力以及软硬实力相互作用机理等方面研究我国乳品企业竞争优势的提升。第一分析了乳品企业目前的行业背景以及竞争态势,明确阐明我国乳品企业进行全产业链创新的必然性;第二梳理了全产业链、企业竞争优势、企业软实力、企业硬实力的相关理论;第三挖掘了企业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关系以及与乳品企业竞争优势提升的关系;第四构建基于企业软实力与硬实力的乳品企业竞争优势的产业链三阶段模型;并对理论模型提出相关假设;第五结合乳品企业特征以及相关学者的研究设计了 16个测量变量和44个题项,以此为基础进行了问卷调查;第六本文在调查问卷收集整理的基础上进行了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并对模型中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得出如下结论:(1)第一阶段的环境要素、元软实力以及第二阶段的软实力、硬实力、资源要素对我国乳品企业竞争优势有直接的正向影响作用;(2)第二阶段的软实力、硬实力、资源要素做为中介变量间接对乳品企业竞争优势产生作用;(3)单独某一变量对乳品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在有其他变量介入的时候关系会变得更加复杂,这也说明了乳品企业竞争优势内部结构的复杂性;(4)为了能够更加形象的说明乳品企业竞争优势的系统性,从企业内部、外部构建乳品企业竞争优势螺旋式上升系统。以期对中国乳品企业竞争优势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张熠婧[8](2015)在《转基因水稻商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稻米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是60%人口的主粮,确保稻米的有效供给是我国政府有关粮食安全问题的基本政策。虽然我国稻米目前能够实现自给,但确保国内稻米中长期供需平衡的压力加大。常规水稻生产技术发展遇到瓶颈,且农药化肥过度施用导致水稻生产成本飙升、生态环境恶化,对农民和消费者身体健康也带了损害。Bt转基因水稻的大田试验数据显示,转基因水稻能够显着降低农药施用量和水稻生产用工量。可以预见,转基因水稻会成为解决21世纪我国稻米自给的最有力工具。2009年底,农业部对两个转基因水稻品种发放了安全生产证书,表明我国政府将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种植纳入了发展议程。然而,安全生产证书的发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迫于多方争论的压力,我国政府至今尚未对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进行后续的推进。本文正是以这个问题为出发点,试图分析政府管理、媒体信息和消费者态度对我国转基因水稻商业化发展产生的影响,从而为我国制定农业转基因技术及食品发展、管理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新闻传播理论和消费者行为理论,以政府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媒体转基因相关报道和消费者对转基因大米的接受意愿做为研究内容,通过实地调研、专家访谈获取相关数据,综合运用多元有序Logit模型、二元Logistic模型、区间删失(Interval Censored)模型、内容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开展分析研究,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我国政府历来重视转基因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并将其放在增强国际竞争力和产业分工的重大发展战略高度上。加强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是我国政府一贯的政策。但2001年以来我国政府对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战略由积极推进转变为了谨慎推行,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转基因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步伐。监管法规上存在法律强制力不足、安全评价程序设置繁琐、重复,监管工作在执行过程中存在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不合理、标识目录不全面且执行情况不理想、安全监管过程缺乏透明度、安全监管事件时有发生等问题,造成消费者对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猜忌和质疑,导致消费者群体恐慌,甚至引起政府信任危机,不利于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发展。(2)媒体对转基因技术及食品的科普宣传不足,正面宣传不够。虽然以《人民日报》和《科技日报》为代表的官方媒体均是以正面报道为主,但是受众面更广的都市类报纸如《南方周末》对转基因技术即食品的报道以负面为主。这种媒体信息传播的格局使消费者很难对信息做出理性的判断,不利于公众对转基因技术及食品形成客观认识,进而影响其购买决策。(3)消费者对转基因大米的接受程度不高,且十年来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消费者对转基因技术及食品的认知水平十年间虽然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多数消费者对转基因技术的了解不够深入,对转基因技术和食品的态度建立在有限的知识水平上。消费者对转基因大米的支付意愿偏低,对转基因水稻正反两方面信息中负面信息的反应强烈。信息内容的优缺点排列顺序显着增加消费者的支付意愿。

章家谊[9](2015)在《基于观念结构分析的中国初中语文教科书批评语言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是一项基于观念结构分析的,关于中国初中语文教科书的批评语言学研究。母语教育是应用语言学研究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语文教科书则是母语教育最重要的媒介。然而,我国目前对语文教科书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经验层面,即使是学术层面的研究,也多是在学科教育学框架下开展,很少引起语言学界的关注。语文教科书可以说是人类言语行为的一种,“分析任何言语行为都应当从这一行为的本质入手”(胡范铸)。而要有效地认识语文教科书的本质,就必须理解“语文”的本质。传统语文教育理论一直纠缠于语文的性质问题,其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说最为流行。那么,到底如何正确认识语文/母语的性质?如何正确认识语文教育即母语教育的行为本质?母语教育是否只是一个学科的教学行为?甚至只是一个语言知识的教学行为?如果不是,那么,应该如何重构母语教育?我们认为,语言不但是人类最基本的交际工具,更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本方式,而语文教科书不仅是语言和文化知识的样本,“不仅仅是‘事实’的‘传输系统’,它还是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斗争及相互妥协等共同作用的结果。”(阿普尔等);而语文教科书提供的知识类型、呈现的认知水平、构建的意识形态更是对于未来社会人群的一种塑造方案,是“关于未来的一个预言”(阿普尔等)。由此,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在汉语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获得以外,——我们的语文教科书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怎样的知识类型,这一知识类型是否均衡?是否存在缺失?——我们的语文教科书为学习者呈现了一个怎样的认知水平,这—认知水平是否有助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我们的语文教科书为学习者构建了—个怎样的意识形态,这一意识形态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是否一致?——在对于上述一系列问题有效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能否提出一套新的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建议和规则?由此,本文选取中国大陆和香港、台湾的四种版本的初中阶段语文教科书,以书中所含所有名词为分析比较对象,综合运用依据观念结构理论、批评语言学理论、言语行为理论、教科书政治学理论、预设理论等相关理论,针对上述四版本语文教科书的知识类型、认知水平、意识形态等方面展开论述,从而考察当今的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是否符合语文教科书的行为本质,并就此对于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原则提出我们的批评和建议。本文共分为七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综述语文教科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并介绍本文研究思路,据此提出在语文教科书研究方面前人未涉及而本文需要讨论的问题。第二章论述语文教科书行为的本质。语文是人的存在方式,因而语文教育的行为本质就是人的存在方式的教育,是人的存在性教育,必然要求语文教育应该让学生知道语言本身的各种可能性,以显示社会生活的各种可能性。因此,语文教科书,作为传达语文教育行为本质理念的载体和主要途径,其行为本质和本质功能必然是提供语言本身的各种可能性,以显示社会生活的各种可能性。本章还介绍了本文选取的分析对象——四版本中国初中语文教科书的原因和其所含全部名词概貌。第三章——第五章以四版本中国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所有名词为对象,进行语文教科书的知识类型分析、认知水平分析和意识形态分析。其中,第三章是语文教科书知识类型分析。基于“现行大学学科分类基本合理有效”和“母语既构成学习人类全部知识的必须,也开启学习人类全部知识的可能”的假设,通过对于语文教科书名词所反映的观念和观念结构与大学现行学科分类的对比,努力客观描写初中语文教科书知识类型结构。并进而对各种版本教科书的知识类型分析比较,得出四版本初中语文教科书虽然总体上均具有比较完整的大的知识类型框架,但是深入到具体的知识类型却可以发现,其中依然存在观念结构之间不均衡、知识类型缺失等问题。第四章是语文教科书认知水平分析。语文教科书认知水平分析可以从很多角度加以研究,本文主要讨论“认知强化功能”、“深度思维功能”及“多元思维观功能”。通过分析比较,认为初中语文教科书存在认知强化功能弱化、深度思维能力弱化、多元思维观能力弱化的问题,并提出其主要原因源于语文教科书编写存在的最大弊病——“角色预设偏误”。第五章是语文教科书意识形态分析。在回顾教科书意识形态研究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指出最能体现语文教科书意识形态的名词还是与人有关的名词,因此本文通过对四版本所含的人物类名词本身属性隐涵的意识形态的分析来考察初中语文教科书的意识形态倾向,揭示了教科书存在的“意识形态简单化”、“意识形态刻板化”的问题。第六章是教科书“叙说”(编写)行为的规则分析。结合对四版本初中语文教科书所含全部名词的分析结论,提出针对四版本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建议。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语文教科书编写言语行为”的“构成性规则”和“策略性规则”。第七章为结语,总结全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以及后续的研究展望。总之,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中国语文教科书的分析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为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提供切实的意见,为语文教科书的语言学视角研究作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陆强[10](2014)在《中国兽医图书出版战略研究》文中指出兽医图书出版对我国人民健康和畜牧业发展以至整个农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兽医图书出版属专业出版范畴,在我国有近2000年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是发展最快的时期,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30年,兽医图书出版在经历了萎缩、断层、分散、国际化受阻、品种匮乏、内容质量不高等艰难时期后,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大好局面。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市场化、信息化、全球化的大潮来袭,兽医图书出版与兽医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广大读者对新知识、新技术的迫切渴望形成了巨大的差距。这就为我国从战略层面上规划统筹兽医图书出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们从战略层面对兽医图书结构布局、资源配置、发展目标、战略措施、发展方向等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对兽医图书出版起到指导和借鉴作用。本文立足于对新中国成立以来60余年兽医图书出版状况的宏观统计和图书品种、内容的深入分析,以专业图书常用分类方法按照学术专着(含译着)、高等教育教材、培训教材、科普读物和出版物学科分类,采用系统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等,站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出版等各个角度对兽医图书出版问题分别进行了分析研究,从兽医图书出版战略的高度得出了七个结论。主要包括:1.中国兽医图书出版战略目标是构建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符合生态环境保护、品种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兽医图书出版体系。2.中国兽医图书出版必须坚持服务于兽医学科发展与教育、服务于畜牧业生产与安全、服务于大众健康与生活“三个服务”的出版方向,这是坚持为实现新的“四个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服务的政治方向的具体体现。3.必须进一步提高中国兽医图书出版的适应性战略措施。即适应市场多样化需求,普遍提高各类兽医图书科技含金量,根据自身优势、突出重点出版物,遵循市场规律,避免盲目竞争。4.必须进一步建立中国兽医图书出版的品牌战略措施。借助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国家重大出版基金项目,树立品牌权威、立传世之作。5.必须进一步加强中国兽医图书出版的数字化战略措施。加大投入,创造条件加快建立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数字化出版体系。6.必须进一步建立中国兽医图书出版的环保战略措施。把出版发展纳入国家的生态建设任务之中,使出版走上“绿色”发展之路。7.必须进一步提高中国兽医图书出版的国际交流战略措施。扩大“引进来、走出去”的国际交流,保护知识产权,繁荣“版权”贸易。本研究还就落实出版战略的具体措施方面提出了四条建议:1.通过我国兽医图书的组织与运行,推进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兽医科学技术推广与应用体系。2.深度挖掘和整理传统中兽医学方面古籍,在国家或行业的引导和支持下尽快推进传统中医学着作“走出去”战略的落实。3.进一步强化国家对兽医图书出版的指导和规划功能,建立以立项方式为引导的兽医图书重大出版项目体系,强化行业部门和出版企业在出版资源配置和兽医图书出版结构与布局的交流与沟通,为实现“绿色”出版、高效出版奠定坚实基础。4.在新媒体时代,出版企业联合开发兽医学科技术在线服务平台以及应用技术推广体系。

二、封面奶牛——均衡育种方案的结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封面奶牛——均衡育种方案的结果(论文提纲范文)

(1)MN乳业有限公司营销战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本文相关理论
    2.1 营销战略概念
    2.2 STP营销战略理论
        2.2.1 市场细分
        2.2.2 目标市场选择
        2.2.3 差异化和定位
    2.3 4P营销组合理论
    2.4 战略分析基本工具
        2.4.1 PEST宏观环境分析
        2.4.2 波特的五力竞争模型
        2.4.3 SWOT分析法
第3章 MN乳业营销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MN乳业有限公司公司简介
    3.2 公司内部资源分析
        3.2.1 公司组织架构
        3.2.2 研发能力
        3.2.3 营销能力
        3.2.4 财务管理能力
        3.2.5 人力资源能力
    3.3 公司营销现状
        3.3.1 产品策略
        3.3.2 定价策略
        3.3.3 渠道策略
        3.3.4 促销策略
    3.4 公司营销问题诊断
        3.4.1 产品诉求多变
        3.4.2 产品缺少定位
        3.4.3 目标市场缺少细分
        3.4.4 渠道关系面临短板
第4章 MN乳业营销战略环境分析
    4.1 宏观环境分析
        4.1.1 政治环境分析
        4.1.2 经济环境分析
        4.1.3 社会环境分析
        4.1.4 技术环境分析
    4.2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4.2.1 行业新进入者的威胁
        4.2.2 现有竞争者间的竞争程度
        4.2.3 替代品的威胁
        4.2.4 购买商的议价能力
        4.2.5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4.3 MN乳业有限公司SWOT分析
        4.3.1 优势分析
        4.3.2 劣势分析
        4.3.3 机遇分析
        4.3.4 挑战分析
第5章 MN乳业营销战略的制定
    5.1 企业愿景和使命
    5.2 营销战略指导思想、目标
        5.2.1 营销战略指导思想
        5.2.2 长短期营销战略目标
    5.3 MN乳业营销战略定位
        5.3.1 市场细分
        5.3.2 目标市场
        5.3.3 市场定位
    5.4 基于4P营销组合的策略制定
        5.4.1 产品差异化
        5.4.2 价格多元化
        5.4.3 渠道多样性
        5.4.4 促销多手段
    5.5 营销战略的实施
        5.5.1 建立双增长发展模式
        5.5.2 突出品牌差异实现品牌效应
        5.5.3 整合产品结构提高服务质量
        5.5.4 拓展多元化营销路径
第6章 MN乳业营销战略实施的保障机制
    6.1 建立配套资源管理机制
        6.1.1 人力资源机制
        6.1.2 生产资源机制
    6.2 制定产品研发机制
    6.3 建立良好的组织管理机制
    6.4 建立客户服务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沼泽型水牛和河流型水牛染色体水平全基因组组装及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引言
        1.1 水牛基本特征
        1.1.1 中国沼泽型水牛
        1.1.2 南亚河流型水牛
        1.1.3 地中海河流型水牛
        1.2 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1.2.1 牛亚科基因组学进展
        1.2.2 基因组学在育种中的运用
        1.3 测序技术与组装算法的发展
        1.3.1 三代测序技术
        1.3.2 三代序列的组装算法
        1.4 比较基因组学
        1.4.1 种内比较
        1.4.2 种间比较
        1.5 有效群体大小相关研究
        1.5.1 遗传多样性相关概念
        1.5.2 有效群体大小的计算
        1.5.3 历史有效群体大小
        1.5.4 选择对有效群体大小的影响
        1.6 水牛生物学相关问题研究背景
        1.6.1 多胺在肌肉生长中的作用
        1.6.2 热休克蛋白在热应激下的作用
        1.7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水牛全基因组测序与组装
    前言
    2.1 实验分析方法
        2.1.1 采样与数据产生
        2.1.2 K-mer分析
        2.1.3 三代测序组装、纠错以及辅助组装
        2.1.4 组装结果评估
        2.1.5 沼泽型水牛、河流型水牛和黄牛共线性
    2.2 分析结果
        2.2.1 测序结果
        2.2.2 应用K-mer分析评估水牛基因组大小
        2.2.3 基因组组装
        2.2.4 水牛基因组组装效果评估结果
        2.2.5 基因组共线性研究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基因组注释以及近源物种基因家族比较分析
    前言
    3.1 分析方法
        3.1.1 重复序列注释
        3.1.2 转录组测序和转录组注释
        3.1.3 基因预测
        3.1.4 基因功能注释
        3.1.5 非编码RNA注释
        3.1.6 基因家族分析
    3.2 分析结果
        3.2.1 重复序列注释
        3.2.2 蛋白注释结果
        3.2.3 水牛属基因家族扩张
        3.2.4 沼泽型水牛和河流型水牛基因家族扩张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水牛属分化以及正选择
    前言
    4.1 分析方法
        4.1.1 哺乳动物系统发生树构建
        4.1.2 沼泽型水牛和河流型水牛分化时间估计
        4.1.3 沼泽型水牛和河流型水牛杂合度计算
        4.1.4 水牛历史有效群体大小估计
        4.1.5 水牛快速进化基因
    4.2 分析结果
        4.2.1 哺乳动物系统发生树
        4.2.2 沼泽型水牛和河流型水牛分化时间估计
        4.2.3 沼泽型水牛和河流型水牛杂合度
        4.2.4 沼泽型水牛和河流型水牛历史有效群体大小
        4.2.5 沼泽型水牛和河流型水牛快速进化基因
    4.3 讨论
    4.4 小结
结论以及创新点
参考文献
缩写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中美初中主流生物教材生命科学史内容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概念界定
    六、研究现状
第二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
    二、研究工具的制定
    三、分析单位的确定
    四、资料分析与处理
    五、信度分析
第三章 中美初中主流生物教材生命科学史内容的比较
    一、中美初中主流生物教材生命科学史内容选择的比较与分析
    二、中美初中主流生物教材生命科学史版面编排的比较与分析
    三、中美初中主流生物教材生命科学史反映科学本质的比较与分析
第四章 中美初中主流生物教材中相同生命科学史案例比较
    一、两国教材中科学史案例具体比较与分析
    二、分析结果与启示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三、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4)2017年中国农业科学热点回眸(论文提纲范文)

1 作物分子育种
    1.1 水稻
    1.2 小麦
    1.3 玉米
    1.4 大豆
    1.5 大麦
    1.6 苦荞
    1.7 油料作物
    1.8 棉花
    1.9 作物遗传理论
2 种质资源
    2.1 植物种质资源
    2.2 动物种质资源
3 植物保护与病虫害防治
    3.1 转Bt基因抗虫棉花
    3.2 大丽轮枝菌
    3.3 花生条纹病毒
    3.4 稻瘟病
    3.5 水稻条纹病毒
    3.6 水稻矮缩病毒
    3.7 大豆疫霉菌
    3.8 农药
    3.9 其他
4 动物遗传育种
    4.1 鹿
    4.2 羊
    4.3 鸡
    4.4 牛
    4.5 猪
5 畜禽疾病防治
    5.1 口蹄疫
    5.2 禽流感
    5.3 禽白血病
    5.4 蓝耳病
    5.5 猪腹泻
    5.6 传染性法氏囊病
    5.7 兔瘟
    5.8 革兰氏阴性菌
    5.9 埃博拉病毒
    5.1 0 蜜蜂防病及检测
6 园艺科学
7 分子生物技术
    7.1 作物开花调控
    7.2 植物避荫反映
    7.3 叶型发育
    7.4 次生代谢物和育性调控
    7.5 基因突变体筛选
    7.6 遗传转化方法
    7.7 DNA测序方法
    7.8 CRISPR/Cas9技术
8 耕作栽培与农业机械化
    8.1 小麦立体匀播技术
    8.2 玉米增产增效研究
    8.3 超级稻精量穴直播技术
    8.4 精确变量播种施肥机
    8.5 油菜割晒机和种肥定位同播技术
    8.6 菜油防病管理技术
    8.7 菜籽油提取工艺装备
    8.8 叶菜收获机
9 农产品加工及储藏
1 0 农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1 1 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
1 2 其他

(5)中国近代兽医发展研究(1904-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学术研究回顾
    三、资料筛选与方法分析
    四、研究的思路与结构
    五、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西学东渐背景下的中西兽医
    第一节 晚清中兽医基本情况
        一、疾病类型
        二、诊疗手段
    第二节 洋务运动与西兽医萌芽
        一、洋务运动
        二、洋务运动对西兽医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 西兽医的引入与发展
    第一节 甲午战争后中兽医发展
        一、甲午战争对科技传播的影响
        二、西兽医的发展
    第二节 兽医教育体系的发展
        一、中国近代兽医学校(科系)的建立与发展
        二、兽医现代教育体系的分科、课程设置与学制
        三、校长(主任)对兽医现代教育的影响
        四、兽医科技推广及人员培训
    第三节 兽医管理体系的改进
        一、兽医官方管理机构的变化
        二、兽医管理法规的颁布及执行
        三、现代兽医院兴起与执业兽医管理
        四、家畜疾病的普查
    第四节 兽医学术研究与交流
        一、兽医研究机构的创建与发展
        二、兽医学术研究成果探析
        三、兽医学会的成立与学术交流
第三章 中兽医发展渐缓
    第一节 “废止中医案”对中兽医的影响
        一、“废止中医案”风波
        二、“废止中医”与中兽医发展
    第二节 战时中兽医的贡献
        一、兽医国药治疗研究所的创建
        二、兽医国药研究成果
    第三节 与西兽医融合发展
        一、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的推进
        二、中兽医的培训与教育
    第四节 中兽医的传承
        一、中兽医专着的发掘与利用
        二、不同地区中兽医传承的特点与差异
第四章 中国兽医现代化交锋与融合
    第一节 中西兽医体系的特点比较
        一、中西医哲学背景的再思考
        二、中西兽医理论的构架差异
        三、中西兽医分科与系统比较
        四、中西兽医诊疗手段的差异
    第二节 中西兽医的相遇与摩擦
        一、中西兽医的思想碰撞
        二、中西兽医体系的包容性与排他作用
        三、和而不同——政治、社会、经济视野下的中西兽医
    第三节 现代兽医学体系结构的变化
        一、兽医学的分科发展与平衡
        二、生物科学领域的认知推动预防兽医学发展
        三、基础、临床兽医学研究的民族观与世界观
    第四节 中西兽医的融合与发展
第五章 中国兽医现代化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第一节 中国兽医现代化产生的社会效益
    第二节 中国兽医现代化带来的经济效益
        一、疫病防治与畜牧业发展
        二、畜产品产值变化与国际贸易
    第三节 中国兽医现代化对农业产业的影响
    第四节 中国兽医现代化对兽医行业发展的影响
        一、促进兽医科技体系结构调整
        二、促进兽医管理体系的完善
        三、促进兽医教育体系的革新
    第五节 中国兽医现代化历程中的可借鉴经验及教训
        一、立足全球视野,积极学习现代兽医科技
        二、建立文化自信,传承中兽医技术
        三、树立创新意识,根据条件转换思路
结语 对中国近代兽医发展的历史评析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已发表论文

(6)《人民画报》涉农报道中农民幸福的媒介话语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缘起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
    第三节 关键概念
    第四节 文献综述
    第五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画报摄影图像的意义与叙事
    第一节 摄影图像的符号意义
    第二节 《人民画报》涉农封面摄影图像解读
    第三节 《人民画报》涉农报道的图像叙事
第三章 农民幸福“神话”的共识制造(1950-1956)
    第一节 农民日常生活的幸福“神话”
    第二节 集体幻想中农民幸福的“神话”
    第三节 身份认同中幸福的“农民阶级”
    第四节 参政地位中隐匿的农民幸福
    第五节 制造共识——农民幸福“神话”的建构目的
第四章 农民幸福的内容扭曲与话语异化(1957-1976)
    第一节 生产跃进“神话”中农民幸福的浮夸
    第二节 人民公社中农民幸福的意识形态绑架
    第三节 文化革命“霸权”中农民幸福的政治异化
    第四节 政治话语汇流中农民幸福的主体异化
第五章 农民幸福价值标准的本体归位(1977-1999)
    第一节 谨慎改革过程中迟到的农民幸福话语
    第二节 农民利益诉求中经济建设话语的汇流
    第三节 意识形态转变下幸福价值标准的回归
    第四节 政治话语范式转换中农民主体的自由解放
第六章 农民幸福的本质追问与终极追求(2000-2016)
    第一节 涉农报道中农民幸福的“议程”与“框架”
    第二节 “问题”议程中农民幸福本质的话语追问
    第三节 “增收”议程中农民幸福的经济本质
    第四节 “新农村”议题中内涵扩张的幸福本质
    第五节 “城市化”议题中农民幸福本质的终极追求
第七章 农民幸福话语的政治经济逻辑
    第一节 农民幸福“神话”背后的政治合法性确认
    第二节 农民幸福话语的意识形态操控
    第三节 农民幸福价值观转变的经济发展逻辑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7)全产业链视角下我国乳品企业竞争优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提出问题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内容、框架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3.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2 相关理论与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产业链相关理论
        2.1.1 产业组织理论
        2.1.2 产业链与全产业链
    2.2 竞争优势理论综述
        2.2.1 企业竞争优势的内涵
        2.2.2 企业竞争优势观点综述
        2.2.3 竞争优势理论总结
    2.3 软实力与硬实力理论综述
        2.3.1 硬实力及软实力概念的提出
        2.3.2 企业硬实力概念的界定
        2.3.3 企业软实力概念的界定
        2.3.4 企业软实力的特征研究综述
        2.3.5 企业软实力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2.3.6 企业软实力的结构模型研究综述
        2.3.7 企业软实力的研究方法综述
        2.3.8 企业软实力的培育与建设综述
3 我国乳品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3.1 乳品产业发展现状
        3.1.1 政策规制加强,规范了整条产业链行为
        3.1.2 产业链下游消费市场对国产乳制品消费持续疲软
        3.1.3 国际大型乳企介入加剧了产业链中游的竞争
        3.1.4 产业链上游整体发展模式落后,被迫升级
        3.1.5 国内乳品产业链整合、重组加速
    3.2 我国乳品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3.2.1 我国乳品企业产业链环境概况
        3.2.2 面向国际竞争的中国乳品企业竞争态势分析
        3.2.3 我国乳品企业未来发展的新视角
    3.3 本章小结
4 全产业链视角下我国乳品企业竞争优势影响因素分析
    4.1 乳品企业竞争优势内涵
    4.2 资源要素对乳品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
        4.2.1 资源与能力的关系
        4.2.2 资源的分类
        4.2.3 乳品企业资源要素对竞争优势的影响
    4.3 乳品企业软实力对竞争优势的影响
        4.3.1 乳品企业软实力内涵
        4.3.3 乳品企业软实力对乳品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
    4.4 乳品企业硬实力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
        4.4.1 硬实力内涵
        4.4.2 乳品企业硬实力内涵
        4.4.3 乳品企业硬实力对乳品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
    4.5 元软实力对乳品企业竞争优势影响
        4.5.1 元软实力的内涵
        4.5.2 乳品企业元软实力
        4.5.3 乳品企业元软实力对乳品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
    4.6 环境要素对乳品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
    4.7 本章小结
5 全产业链视角下我国乳品企业竞争优势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5.1 元软实力与乳品企业竞争优势关系假设及模型构建
    5.2 软实力与乳品企业竞争优势关系模型及相关假设
    5.3 硬实力与乳品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模型与相关假设
    5.4 资源要素与乳品企业竞争优势关系模型与相关假设
    5.5 环境要素与乳品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模型与相关假设
    5.6 基于软硬实力的乳品企业竞争优势结构方程模型架构
    5.7 本章小结
6 全产业链视角下我国乳品企业竞争优势影响因素逻辑关系实证研究
    6.1 实证研究方法—结构方程
        6.1.1 结构方程模型简介
        6.1.2 模型拟合指标
    6.2 实证研究设计
        6.2.1 变量设计
        6.2.2 尺度设计与属性选择
        6.2.3 问卷设计
    6.3 数据收集
        6.3.1 数据收集过程
        6.3.2 样本分布概况
        6.3.3 数据同源偏差防止措施和检验
    6.4 数据分析
        6.4.1 问卷信度分析
        6.4.2 问卷效度分析
        6.4.3 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
    6.5 模型变量间假设关系检验
        6.5.1 假设检验与中介检验
        6.5.2 元软实力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假设关系检验
        6.5.3 软实力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假设关系检验
        6.5.4 资源要素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假设关系检验
        6.5.5 硬实力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假设关系检验
        6.5.6 环境要素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假设关系检验
        6.5.7 假设关系检验总结
    6.6 总体模型结果解释与修正
    6.7 本章小结
7 全产业链视角下我国乳品企业竞争优势提升策略分析
    7.1 发挥元软实力的统领作用提升乳品企业竞争优势
        7.1.1 培育元软实力直接提升乳品企业竞争优势
        7.1.2 培育元软实力驱动资源提升乳品企业竞争优势
    7.2 驱动乳品企业软硬资源对竞争优势的支撑与载体功能
        7.2.1 整合硬资源,为乳品企业竞争优势构建根基
        7.2.2 发挥软资源的作用,推动企业竞争优势提升
    7.3 挖掘软硬实力作用机理,促进竞争优势的提升
        7.3.1 我国乳品企业竞争优势内源分析
        7.3.2 我国乳品企业竞争优势外源分析
        7.3.3 基于企业软硬实力作用机理的企业竞争优势螺旋上升模式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8)转基因水稻商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相关概念与研究对象的界定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4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 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与技术路线
    1.6 研究的创新点说明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 需求理论
    2.3 期望效用理论
    2.4 消费者行为理论
    2.5 计划行为理论
    2.6 科学传播理论
第三章 政府管理对转基因水稻商业化发展的影响分析
    3.1 国外转基因技术及食品安全监管政策比较
    3.2 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政策分析
    3.3 转基因食品的标识问题
    3.4 国内外转基因生物监管模式的比较
    3.5 小结
第四章 媒体信息对转基因水稻商业化发展的影响分析
    4.1 主流媒体转基因报道对转基因水稻商业化发展的影响分析
    4.2 非政府组织(个人)媒体信息对转基因水稻商业化发展的影响分析
    4.3 小结
第五章 消费者对转基因大米的接受意愿分析
    5.1 调查设计和样本
    5.2 消费者对转基因技术及食品的认知情况
    5.3 消费者对转基因大米的基本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5.4 消费者对转基因大米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5.5 基本结论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结论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作者简介

(9)基于观念结构分析的中国初中语文教科书批评语言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语文教科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一、教材与教科书概念的界定
        二、语文教科书研究的现状
        三、语文教科书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理论假设、理论背景、基本架构
        一、本文的理论假设
        二、本文的理论背景
        三、本文的基本架构
    第四节 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语料来源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语料来源
第二章 语文教科书功能定位分析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语文”的重构与语文教育的行为本质
        一、“语文”一词的由来
        二、语文学科的独特性
        三、语文的重要性
        四、对“语文”理解的现状和问题
        五、语文是人的存在方式
        六、语文教育的行为本质是人的存在性教育
        七、“语文”含义重构的框架设想
    第三节 语文教科书的重构与行为本质
        一、中国语文教科书的变迁
        二、教科书的功能定位
        三、语文教科书的功能
    第四节 语文教科书研究语料概况——以初中段人教版、沪教版、香港启思版和台湾康轩版为例
        一、语文教科书版本的选取
        二、四版本名词概貌
第三章 语文教科书知识类型分析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语文教科书知识类型框架分析
        一、知识类型框架
        二、语文教科书名词分析框架
        三、语文教科书知识类型分析比较
    第三节 结论
        一、四版本初中语文教科书所含名词数量差距大
        二、四版本初中语文教科书均具有比较完善的观念结构
        三、四版本初中语文教科书总体上均具有比较完整的大的知识类型框架
        四、四版本初中语文教科书具体的观念之间的不均衡和知识类型的缺失
第四章 语文教科书认知水平分析
    第一节 语文教科书认知水平框架
        一、语文教科书的认知
        二、语文教科书的认知水平
        三、语文教科书认知水平分析框架
    第二节 语文教科书认知水平框架分析比较
        一、语文教科书认知强化功能的弱化
        二、语文教科书深度思维能力的弱化
        三、语文教科书多元思维观能力的弱化
    第三节 结论
第五章 语文教科书意识形态分析
    第一节 教科书意识形态研究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何为教科书意识形态
        二、教科书意识形态研究现状
        三、教科书意识形态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语文教科书人物类名词意识形态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二、语文教科书人物类普通名词意识形态分析
        三、语文教科书人物类专有名词意识形态分析
    第三节 结论
        一、性别意识形态
        二、年龄意识形态
        三、身份角色意识形态
        四、人物形象意识形态
第六章 语文教科书编写规则分析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语文教科书编写建议
        一、语文教科书有关知识类型方面的建议
        二、语文教科书有关认知水平方面的建议
        三、语文教科书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建议
    第三节 语文教科书编写规则
        一、语文教科书编写的构成性规则
        二、语文教科书编写的策略性规则
第七章 结语
    一、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本文的创新之处
    三、本文的不足之处及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10)中国兽医图书出版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文献综述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分析法与类型分析法
        1.3.2 统计学方法
        1.3.3 比较研究学方法
        1.3.4 实证分析方法
        1.3.5 市场经济学方法
        1.3.6 计量经济学方法
    1.4 研究目标和研究路线
    1.5 研究数据来源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兽医图书出版成果及问题
    2.1 新中国成立以来畜牧业的发展概况
    2.2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和明细分类概况
    2.3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兽医图书出版成果
        2.3.1 新中国成立以来至1957年,我国学习前苏联时期的兽医图书出版成果
        2.3.2 1958年大跃进时期至“文革”前的兽医图书出版成果
        2.3.3 “文革”时期和“文革”后三年改革开放前,兽医图书出版情况
        2.3.4 改革开放初期到2003年,探索性发展时期的兽医图书出版成果
        2.3.5 深化改革21世纪,2004年--至今,兽医图书出版的成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他山之石——中外兽医图书比较
    3.1 中外兽医图书选题涉及的专业分类方面比较
    3.2 中外兽医图书涉及图书类型方面比较
    3.3 中外兽医图书在图书内容安排上比较
        3.3.1 中外兽医图书内容结构的完整性
        3.3.2 中外兽医图书描述方式方面
        3.3.3 中外兽医图书版本内容更新方面
        3.3.4 中外兽医图书写作风格方面
    3.4 中外兽医图书出版形式比较
        3.4.1 中外兽医图书搭配光盘方面
        3.4.2 中外兽医图书数字出版方面
        3.4.3 中外兽医图书的装帧设计和制作方式
        3.4.4 中外兽医图书在制作过程方面
    3.5 中外兽医图书出版主体比较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存在的问题
    4.1 出版结构不合理
        4.1.1 兽医学科发展不均衡
        4.1.2 中国国情的变化引起兽医图书出版的问题
    4.2 内容与图书题目不完全吻合
    4.3 图谱类图书质量参差不齐
    4.4 版本陈旧,不能及时更新
    4.5 产生中国兽医图书出版问题的主要原因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世纪影响中国兽医图书出版的因素
    5.1 主流文化对兽医图书出版的影响
    5.2 当代畜牧业发展对兽医学科及兽医图书出版的影响
    5.3 中兽医医药标准化发展对兽医图书出版的影响
    5.4 宠物经济对兽医图书出版的影响
        5.4.1 宠物经济对兽医图书的影响
        5.4.2 “宠物热”对兽医知识普及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发展探索
    6.1 探索中国兽医图书出版选题潜在的市场
        6.1.1 中兽医学的科研和图书资源的开发利用
        6.1.2 兽医针灸学的新时代发展
        6.1.3 中兽医学教材的革新
        6.1.4 中兽医的传统魅力尚未得到充分的认可和挖掘
    6.2 探索完善兽医图书结构
        6.2.1 图书分类结构的意义
        6.2.2 兽医图书出版结构现有缺陷分析
    6.3 探索对有价值的优秀图书进行深度开发,及时更新改版,产生精品和经典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战略
    7.1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的战略目标
    7.2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必须坚持“三个服务”的出版方向
        7.2.1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坚持服务于兽医学科发展与教育
        7.2.2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坚持服务于畜牧业生产与安全
        7.2.3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坚持服务于大众健康与生活
    7.3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实施的五项战略措施
        7.3.1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的适应战略
        7.3.2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的品牌战略
        7.3.3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的数字化战略
        7.3.4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的环保战略
        7.3.5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国际交流战略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中国兽医图书出版战略研究结论、创新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
    8.3 展望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封面奶牛——均衡育种方案的结果(论文参考文献)

  • [1]MN乳业有限公司营销战略分析[D]. 张文琪. 沈阳理工大学, 2020(08)
  • [2]沼泽型水牛和河流型水牛染色体水平全基因组组装及比较研究[D]. 罗西尔. 广西大学, 2020(02)
  • [3]中美初中主流生物教材生命科学史内容的比较研究[D]. 任悦.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4]2017年中国农业科学热点回眸[J]. 王艳杰,常旭虹,王德梅,陶志强,杨玉双,赵广才. 科技导报, 2018(01)
  • [5]中国近代兽医发展研究(1904-1949)[D]. 朱绯.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7)
  • [6]《人民画报》涉农报道中农民幸福的媒介话语建构研究[D]. 卜新章. 南京师范大学, 2017(02)
  • [7]全产业链视角下我国乳品企业竞争优势研究[D]. 符亚男. 北京交通大学, 2016(06)
  • [8]转基因水稻商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D]. 张熠婧. 中国农业大学, 2015(03)
  • [9]基于观念结构分析的中国初中语文教科书批评语言学研究[D]. 章家谊. 华东师范大学, 2015(01)
  • [10]中国兽医图书出版战略研究[D]. 陆强. 中国农业大学, 2014(03)

标签:;  ;  ;  ;  ;  

覆盖奶牛 - 平衡育种计划的结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