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布格电站坝区工业电视系统防雷改造

鲁布格电站坝区工业电视系统防雷改造

一、鲁布革电站坝区工业电视系统防雷改造(论文文献综述)

黄欣伟[1](2013)在《兴义乡村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传统旅游中的自然观赏类型已不能满足旅游者更高层次的旅游需求,在游遍了祖国各地名山大川等自然美景后,游客还会去追求传统民俗文化生活的体验,旅游活动正突破单一的观光游览模式,向更深层次的文化体验方式发展。此外,随着全球化现代文化的强势涌入,使得我国各民族许多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日渐消逝,迫切需要寻求合适的传承保护方式,以民俗为对象的旅游活动开发便为这一需求提供了崭新思路。本文以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乡村地域内的民俗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以民俗学、旅游学、民俗旅游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结合利用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收集的方法,围绕兴义乡村民俗旅游开发的主题,在了解资源生成环境的基础上,尽可能完整收集整理该地域内的民俗资源类型,分析其旅游可开发性特点,找出现阶段民俗旅游开发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据分析结果提出今后开发兴义乡村民俗旅游资源的可行性建议和构想。本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本研究课题的社会背景、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方法和主要观点等。第二部分概述了的涉及乡村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相关基础理论,首先探讨了民俗学界对民俗文化的概念。其次,分析了民俗与旅游的相互促进关系。第三,分别探讨了乡村旅游和民俗旅游的定义,并分析了二者的异同和相互结合意义。第四,提出了形成民俗旅游资源条件的判断标准,分析了作为这一标准的评价功能。第三部分介绍了兴义乡村民俗旅游资源的生成环境,这些环境对认识民俗旅游资源文化内涵和特征具有重要作用,主要是自然生态环境,地理区位环境,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第四部分对收集到的兴义乡村地域内比较典型的民俗旅游资源进行了系统分类,分为饮食民俗、民居民俗、服饰民俗、节庆民俗、游艺民俗五大类型,并对其特征进行综合分析,以此来论证这五类民俗资源的旅游可开发性。第五部分分析了兴义乡村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包括了现阶段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使最后所要提出的开发对策建议更具针对性。第六部分首先介绍了兴义乡村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四种可行模式,并对各种开发模式进行评析。其次针对前面开发现状提出优化建议,分别从保护性,开发原则、政府职能、人才培养、开发路线方面提出对策。

钟志桂[2](2012)在《X医疗大厦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建筑施工企业无论是资本的构成,还是管理的模式都呈现出多元化、多形式的发展格局。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和企业的积极参与下,企业的竞争意识和应对市场的能力都得到了加强,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成本管理方面,由于体制、观念、管理方法等因素,存在大量问题,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惑。本文以X医疗大厦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为背景,通过实际观察、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收集资料和信息,运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在对X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现状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公司在X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具体项目,构建了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体系,对其管理流程和控制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出了相应的结论。本文认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有助于工程总成本的有效控制,可以提升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水平,达到总结、借鉴、提高的目的。增强施工企业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的能力,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樊启祥[3](2010)在《水电项目开发利益共享模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电资源作为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是我国的优势资源,在能源供应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当前,水电开发面临着移民安置、生态环境、地方经济发展等诸多问题的考验,而这些问题大多体现在水电开发的资源付出和利益的不平衡、不对称上,因此处理好水电资源开发中的利益关系是关键。基于上述现实要求,本文将生态环境作为项目可行的前置条件,把研究的重点集中于移民安置和地方发展,在落实国家现有移民政策的前提下,提出了共享水电开发利益的解决途径。本文首先通过研究文献、国家政策和项目实践,在目前水电开发利益共享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角度,基于资源要素价值和地租理论构建了水电开发的利益共享模型。通过对土地资源综合价值的测算,从移民征地补偿费的不同使用方式出发,提出了五种农村移民安置方式,进行了水电资源经济地租的测算,并对影响移民年收入水平和水电资源经济地租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以溪洛渡工程为例进行测算,证明了本文提出的利益共享模型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提出了和谐开发水电项目的推荐移民安置方式和相应的政策建议。上述研究得到的主要成果和结论如下:第一,明确了政府、移民和开发企业是水电项目和谐开发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其投入的资源要素分别是水电资源、土地资源和项目资本。提出了基于主要利益相关者和资源收益的水电开发和谐度和满意度,在满足“移民生活水平不降低、政府获得水电资源经济地租、生态环境得到充分保护、开发企业获得正常投资回报、并电价具有竞争力”的约束条件下,实现水电资源和谐开发的利益共享。第二,按照前期补偿、后期扶持的移民政策,提出了多渠道、多形式的创新移民安置方式,计算了五种安置方式的移民年收入,并与建立的移民年收入目标预测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推荐的“逐年长补+入股分红+基本社保”长效安置方式,能够在满足移民基本生活水平的基础上,有稳定持续的经济收入和养老与医疗基本社会保障。第三,根据地租理论以及资源价值理论,在电价具有竞争力的前提下,采用“电价比较法”测算了水电站运行水平年及经营期内的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结果表明,以水电资源有偿使用费征收的经济地租,可用于解决制约水电资源开发的移民、环境以及地方发展等利益问题,为相关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支撑。

王凤利[4](2010)在《太平哨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微机技术和局域网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深入到工业生产过程的各个领域,同时由于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水电工程开发,迫切需要更为先进和可靠的控制系统去操作日趋复杂的控制设备,由此便产生了当代的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整个系统设计工作分三步进行:一、对目前国内外水电厂正在运行的计算机监控系统进行调研;二、根据太平哨水电厂自身结构特点,制定本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三、根据电厂的规模和重要性,优化设计厂站级与现地级计算机监控系统。对于在现场改造过程中出现的电磁干扰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法,应用效果良好。

李淼焱[5](2009)在《中国工业旅游发展模式研究》文中提出工业旅游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随着旅游业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兴旅游项目,是工业与旅游业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业态。半个世纪以来,工业旅游在一些发达国家方兴未艾,被誉为“朝阳产业中的朝阳”。在我国工业旅游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日益引起政府、企业界和学术界的高度瞩目。本文运用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旅游经济学等理论和方法,分析中国工业旅游发展现状,总结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工业旅游的成功经验,构建我国工业旅游发展模式,从而为各级政府制定工业旅游发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为企业发展工业旅游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也从理论上丰富产业经济学中的产业融合理论和旅游经济学的微观理论。全文共8章。首先阐明了工业旅游和工业遗产旅游的内涵:然后通过对我国工业旅游有关数据的整理、计算与分析构建了我国工业旅游的几个发展模式:提出了文化传承型发展模式、综合景观型发展模式、现代企业型发展模式、艺术品展示型发展模式工业园区发展模式和遗产与博物馆型开发模式及其特点。论文对我国2004年-2007年工业旅游示范点地域及空间分布从总体分布、地域分布、行业分布及工业旅游示范点与客源市场的空间联系上进行分析,揭示了我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空间分布上不均衡原因和明显的集聚趋势机理:环渤海工业旅游区具有明显的区位、交通、人才、资源优势,工业城市分布密集,具有发展工业旅游的良好条件;东部沿海工业旅游区工业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城市分布密集度高、交通系统便捷、基础设施完备、企业管理先进、客源市场充足,为开发工业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黄河中游工业旅游区与其他两个工业旅游区相比,该区拥有的工业旅游示范点分布较为分散,集聚性较弱,这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旅游业的规模集群效应的发挥。论文通过实证分析,确定了辽宁工业旅游发展的六种不同模式的选择。重点对辽宁阜新工业遗产旅游发展模式进行研究。本文力图帮助衰退中的老工业区辽宁阜新在从“工业经济”到“体验经济”的转变中找到再生之路抛砖引玉。基于以上研究,本文分别从,政策、制度、区域互动等方面提出了发展我国发展工业旅游的相应对策建议。

黄艳华[6](2006)在《云南公路沿线地质旅游资源开发与露营地建设研究》文中提出云南省地质旅游资源丰富,99世博会以后云南省更加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全国甚至世界知名的旅游省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云南,向往着来到这片红土地欣赏美丽的地质景观、浓郁的民族风情。随着旅游日益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人们越来越向往更深层次的旅游,体会旅游的真正涵义,体会旅游所带来的放松和愉悦,而不是走马观花。由于生活水平的总体提高和全国公路网络的逐渐完善,很多家庭都购置了私家车辆,也正因为如此,人们体验深层次旅游的愿望得以实现。于是,自驾车旅游这种旅游方式便迅速地发展起来。云南作为全国各省的旅游先驱更是率先成为自驾车旅游爱好者的首选之地。单就昆明市来说,2006年的十一黄金周的第一天就有10万辆私家车出城旅游。自驾车旅游具有贴近自然性、自主性、沟通性等特点,同时云南省内地质旅游资源多种多样,河流湖泊、溶洞峰林、冰川温泉、山岳丘陵、峡谷瀑布、地质灾害遗迹、丹霞雅丹等地质景观均有分布,并且独具特色。这些壮丽的地质景观为自驾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先决条件。因此,云南自驾车旅游在最近几年有了快速的发展。按照西方国家发展的模式来看,建设露营地无疑是完善自驾车旅游服务设施的重要举措之一。据文献资料显示,汽车露营地在国外非常普及。美国有2万多个,欧洲有5万多个,近邻日本有1500个左右。在美国,露营地的经营者按照旅游线路进行品牌开发,在主要的风景区和交通干道入口都有广告和标识,就好像随处可见的麦当劳、肯德基招牌一样。露营地的营区内有为露营车接通上、下水管和交流电源的设施,也有为自驾游客的车辆提供的停车场,以及为游客提供在营区休息期间所需要的休闲娱乐设施,如酒吧、运动场等。自驾车旅游的迅速发展呼唤着公路沿线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汽车露营地的诞生。本文将地质旅游资源与自驾车旅游路线相结合,就云南省自驾车旅游发展的状况加以介绍,对省内几条主要的自驾车旅游线路经过的地质景观进行成因分析和特点归纳,确定适宜建立露营点的区域,并详细说明了建立露营地的基本原则、开发程序、注意事项等。最后以昆曼公路为例,阐述建立露营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此产生的效益加以分析,希望能对云南省自驾车旅游配套设施的完善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李永兴[7](2006)在《鲁布革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可靠的计算机监控系统是水电厂自动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实行水电厂无人值班的基础。本论文从计算机监控系统优化升级、自动发电控制(AGC)、自动电压控制(AVC)、AGC和AVC控制实现、无人值班控制策略及安全保证体系研究等五个方面,从方案优化、控制策略分析和风险防范等角度,对鲁布革计算机监控系统应用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对发电厂开展无人值班和数字化电厂建设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鲁布革计算机监控系统是在德国SIEMENS公司原R30计算机监控系统基础上优化改造项目,改造后的计算机监控系统采用布式开放系统,具备数据采集和处理、全厂安全监视和实时报警、生产过程的控制、自动发电控制(AGC)、自动电压控制(AVC)等功能。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深度开发应用和可靠运行,奠定了无人值班的基石。自动发电控制AGC(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是指按预定条件和要求,以迅速、经济的方式自动控制水电厂有功功率来满足系统需要的技术。本文对AGC的两种常用负荷分配原则—与容量成比例原则和按等微增率原则分配进行了详细分析探讨,同时对鲁布革AGC控制策略进行深入分析并对编程实现开展了研究。水电厂自动电压控制AVC(Automatic Voltage Control)是指按预定条件和要求自动控制水电厂母线电压或全厂无功功率的技术。在保证机组安全运行的条件下,为系统提供可充分利用的无功功率,减少电厂的功率损耗。本文对AVC的两种常用负荷分配原则—与容量成比例原则和按等微增率原则分配进行了详细分析探讨,同时对鲁布革AVC控制策略进行深入分析并对编程实现开展了研究。“水电厂的无人值班是指在厂房内不是全天24小时都有人值班(或值守),机组相应的调度机构命令自动按程序操作。正常时设备能够自动运行和工况转换,遇有故障能自动处理,不需要现场人工即时干预”。鲁布革的无人值班起步于1997年,在“创一流”初期开始了初步策划,以计算机换型为契机,在乃格现场建立了计算机工程师站,形成了无人值班远方控制的雏形,八年“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运行管理实践为开展真正意义的无人值班管理积累了宝贵经验;2003年,鲁布革着力于进一步提高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不断挖掘自身潜力,从设备、人员、管理、自动化水平等各方面进行冷静思考和分析后,正式把无人值班管理提上议事日程。本文从控制平台搭建和安全保证体系建立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不难看出,水电厂无人值班实施也可看成是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深度应用。数字化电厂通俗的理解就是深入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等,一是提高设备自动化控制水平,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二是生产管理的标准化、流程化、网络化,减轻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使电厂向现代化、一体化方向迈进。数字化电厂是在多年来对电厂生产过程自动化、仿真技术、管理优化与决策系统的实践和近几年来对电厂的数字化研究,特别是基于目前电力生产中数字化设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形成的。它将电厂生产过程监控和企业管理需要的所有信息采集和通过网络共享,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反馈应最大限度自动化,减少繁重的人工信息采集、处理和反馈的工作量;同时,采集和储存的信息必须经过数据挖掘技术,使信息浓缩和智能化,为决策层提供强有力的依据。本文对鲁布革电厂开展数字化电厂建设进行了探讨。

林晖[8](2005)在《周宁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微处理机技术和局域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深入工业生产过程的各个领域:同时由于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水电工程开发,迫切需要更为先进和可靠的控制系统去操作日趋复杂的控制设备,前者为后者提供了丰富的软硬件基础,后者为前者的充分结合提供了具体的对象。由此便产生了当代的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 本文以电站综合自动控制实现高度自动化、高度可靠性及可维护性为设计目标,整个系统设计工作分三步进行:一、对目前国内外水电站正在运行的计算机监控系统进行调研;二、根据周宁水电站自身结构特点,借鉴国内外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经验,制定本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三、根据电站的规模及重要性,优化设计厂站级与现地级计算机监控系统,在硬件及网络上均采用冗余配置。 通过系统设计与优化,经过试运行,周宁水电站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了原设计水平,系统自动化程度与可靠性较高。

王鸣明[9](2005)在《布依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文中认为文化变迁是文化人类学最富时代感的研究课题。我国民族学界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把研究的重点从过去的社会形态理论转向了各个民族具体的文化现象和现代化进程,涌现出了一批有关民族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应用性成果,但有关布依族社会文化发展变迁的研究成果还比较稀少,缺乏较深入的调查和理论研究。据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布依族人口为2971460人,在我国少数民族中居第十位,是少数民族中较大的民族。布依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世代居住在贵州红水河、南北盘江沿岸,是贵州的原住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世代传承的民族文化。社会的发展和制度的变革,改革开放的深化,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及至当今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使得原本封闭落后的布依族社会与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也在发生着显在或隐性的变迁,对这些文化变迁事项的描述和变迁深层原因的挖掘,以及对变迁所带来的对布依族社会文化产生的影响的分析探讨,成为当今布依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对布依族聚居地区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作为根本指导思想,以文化人类学关于变迁的研究成果及历史学、文化学、民俗学、民族学等相关理论为理论依据,运用主位和客位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合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对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变迁现象进行历时性的纵向梳理,并在共时性的背景下进行适当的比较研究。试图总结出布依族社会文化变迁的过程和特点,并反思其得失及何以得失,以期能对布依族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和现代化起到理论上的指导作用,并期望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范式能对研究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变迁提供参考。 本论文共分为八章: 绪论部分阐明了本论文选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介绍了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及最新动态,一及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的主要思路。 第一章在系统地介绍国内外关于文化变迁的理论的基础上,对变迁理论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介绍了本文拟采用的文化变迁理论。 第二章介绍布依族的历史源流。布依族是旧石器时代水城人、穿洞人、猫猫洞人以及飞虎山新石器时代古人类的后裔,是建立群柯国的主体民族,经过夜郎时代与蹼人、越人融合而突出地继承淮人和越人的文化特征,开始形成单一的民族蹼越(布依)人。 第三章首先对布依族社会文化植根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基础进行论述,并在此基础用文化模式的有关理论上分析布依族文化的深层结构和布依族文化的民族个性。 第四章通过展示田野调查的生动材料,对调查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分析,详细介绍布依族衣食住行方面变迁以及闲暇生活的变化,并进一步论述变迁的原因。 第五章重点介绍了布依族社会传承和整合系统,即传统社会组织、官方委任的行政系统、乡规民约、婚姻及家庭的特点和变迁的表现。 第六章对布依族地区的民族教育的历史沿革进行介绍,研究了现存的问题,分析了制约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第七章对布依族社会文化变迁进行了理论分析,主要对变迁的阶段、表现形式和动因进行了总结。 第八章对布依族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认为民族文化在不断变迁的过程中应积极进行民族文化的自我扬弃,有选择地吸收外来文化并实现异质文化互动,从而形成新的进步的民族文化,真正实现民族文化的现代化和民族文化的全球化。关键词:布依族,社会文化,变迁,发展令

曹云鹏[10](2003)在《鲁布革电站坝区工业电视系统防雷改造》文中研究说明介绍鲁布革水电厂大坝监控系统的防雷整改措施 ,分析雷电对低压设备和电源的损害 ,提出相应的防雷保护原则和方法

二、鲁布革电站坝区工业电视系统防雷改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鲁布革电站坝区工业电视系统防雷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兴义乡村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二章 乡村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民俗学科理论及应用
    第二节 乡村民俗旅游内涵
    第三节 民俗旅游资源概念及评价
第三章 兴义乡村民俗资源开发的环境概况
    第一节 自然生态环境
    第二节 区位环境
    第三节 文化背景
    第四节 经济发展环境
第四章 兴义乡村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
    第一节 兴义乡村民俗资源类型
        一、 饮食民俗
        二、 建筑民居
        三、 服饰民俗
        四、 节庆民俗
        五、 游艺民俗
    第二节 兴义乡村民俗资源特征
第五章 兴义乡村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第一节 兴义乡村民俗旅游开发现状成效
    第二节 兴义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中现状存在的问题
第六章 兴义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策略思考
    第一节 开发模式类型及评析
        一、 开发模式类型
        (一)本原式
        (二)主题公园式
        (三)资源凝聚式
        (四)节会式
        二、 开发模式评析
    第二节 开发若干对策建议
        一、 建立完善的民俗文化保护机制
        二、 积极转变观念
        三、 有效发挥政府职能
        四、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五、 旅游精品化路线
结语
    一、 结论
    二、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目录
致谢

(2)X医疗大厦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基本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基本框架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理论基础
    2.1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2.1.1 项目成本管理的内涵
        2.1.2 项目成本管理内容
        2.1.3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特点
        2.1.4 项目成本管理的职能机构
    2.2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相关理论
        2.2.1 目标成本管理理论
        2.2.2 项目成本全过程管理理论
        2.2.3 项目成本风险管理理论
    2.3 项目成本管理基本方法
        2.3.1 偏差控制法
        2.3.2 成本分析表法
        2.3.3 成本累积曲线法
        2.3.4 香蕉曲线法
        2.3.5 不确定成本的控制方法
        2.3.6 价值工程法和挣值法
第三章 X医疗大厦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现状
    3.1 公司简介
    3.2 X工程项目基本情况
        3.2.1 项目概况
        3.2.2 X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范围
        3.2.3 X项目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
    3.3 X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3.3.1 成本管理主体界定不清
        3.3.2 工程成本管理制度可操作性不强
        3.3.3 成本预测数据不具体
    3.4 X项目成本管理问题分析
        3.4.1 成本管理理念定位不科学
        3.4.2 成本管理机制不明确
        3.4.3 成本管理匹配设施弱
第四章 X医疗大厦项目成本管理体系构建
    4.1 项目成本管理原则
        4.1.1 全面成本控制原则
        4.1.2 目标管理原则
        4.1.3 权责利平衡的原则
        4.1.4 成本动态管理原则
        4.1.5 开源节流原则
    4.2 X项目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
        4.2.1 设计阶段成本控制
        4.2.2 施工阶段成本控制
        4.2.3 建立全员成本管理机制
        4.2.4 成本管理信息化
第五章 X医疗大厦成本管理的流程与控制
    5.1 确定X项目的成本目标
        5.1.1 总成本目标的确定
        5.1.2 总成本目标分解
    5.2 优化施工方案降低项目成本
        5.2.1 运用价值工程法选定优化方案
        5.2.2 X项目价值工程法应用举例
    5.3 运用挣值法对施工阶段子项目进行成本控制
        5.3.1 挣值法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5.3.2 X项目挣值法成本管理
    5.4 按月进行项目成本考核
        5.4.1 成本核算程序
        5.4.2 X项目成本考核对象
        5.4.3 X项目成本费用分配
    5.5 项目成本管理预期效果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水电项目开发利益共享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概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问题的分析与界定
        1.2.1 研究的主体是水电项目
        1.2.2 以西南大型水电项目为研究对象
        1.2.3 研究时段覆盖水电项目全寿命周期
        1.2.4 外部性及环境利益的前置条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水电开发利益共享研究综述与分析
    2.1 水电开发主要问题研究
        2.1.1 水电开发的争论
        2.1.2 水电移民问题
        2.1.3 水电生态环保问题
        2.1.4 水电建设程序问题
        2.1.5 水电开发与地方发展结合问题
        2.1.6 水电开发问题集中体现在利益上
        2.1.7 本节综合分析
    2.2 水电利益共享的国外研究成果
        2.2.1 水电利益共享的理论基础
        2.2.2 水电利益共享的经济租研究
        2.2.3 水电移民共享利益研究
        2.2.4 水电利益共享方法研究
        2.2.5 本节综合分析
    2.3 国内水电移民利益共享研究
        2.3.1 移民共享利益的研究
        2.3.2 移民共享水电利益的理论视角
        2.3.3 移民共享水电利益的方法研究
        2.3.4 本节综合分析
    2.4 本章小结与研究方向
        2.4.1 已有研究小结
        2.4.2 研究方向.
第3章 水电项目利益相关者及其要素分析
    3.1 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分析框架
        3.1.1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发展过程
        3.1.2 利益相关者的界定和识别
        3.1.3 利益相关者间的利益共享
    3.2 水电项目利益相关者研究
        3.2.1 水电项目利益相关者的参与
        3.2.2 水电项目利益相关者界定
        3.2.3 主要利益相关者的特性和要素
    3.3 水电项目农地资源的价值分析
        3.3.1 水电开发项目的用地特性
        3.3.2 农地资源的价值组成
        3.3.3 农地价值的年产值法
        3.3.4 农地的综合功能价值
        3.3.5 耕地的发展权价值
    3.4 水电资源的经济地租
        3.4.1 水电资源经济地租的分析与测算
        3.4.2 水电资源的绝对地租
        3.4.3 水电资源的级差地租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水电项目利益共享理论模型构建.
    4.1 资源开发利益共享的和谐理论研究
        4.1.1 资源开发的和谐理论基础
        4.1.2 资源和谐开发以利益共享为基础
        4.1.3 资源协调与和谐开发的相关研究
    4.2 水电项目的利益共享理论模型
        4.2.1 水电和谐开发的利益共享模型
        4.2.2 利益共享模型的基本分析
    4.3 农村移民年纯收入水平分析
        4.3.1 移民生活水平用年收入指标来衡量
        4.3.2 水电农村移民安置方式创新研究
        4.3.3 农村移民安置方案设计
        4.3.4 移民年收入水平预测模型及分析
    4.4 水电资源经济地租的应用分析
        4.4.1 水电电量接纳市场分析
        4.4.2 水电电价与经济地租分析
        4.4.3 征收水电资源有偿使用费
    4.5 小结
第5章 溪洛渡水电站利益共享方案研究.
    5.1 溪洛渡项目基本情况
        5.1.1 项目基本情况
        5.1.2 土地综合功能价值计算
    5.2 不同移民安置方案的电价和移民年收入测算
        5.2.1 方案1:基准方案,即“传统农业生产安置”方案
        5.2.2 方案2:“耕园地逐年长效补偿安置”方案
        5.2.3 方案3:“耕园地逐年长效+剩余土地入股电站”安置方案
        5.2.4 方案4:农地综合功能价值方案
        5.2.5 方案5:“耕园地逐年补偿+部分土地入股+社会保险”的长效安置方案
        5.2.6 移民安置方案的投资与财务指标比较
        5.2.7 各移民安置方案的移民年收入水平分析
    5.3 水电资源经济地租的测算
        5.3.1 计算的基础条件
        5.3.2 经济地租的计算与分配
        5.3.3 川滇两省征收水电资源经济地租分析
        5.3.4 经济地租计算成果的综合分析
    5.4 敏感性分析
        5.4.1 移民投资的敏感性分析
        5.4.2 耕园地补偿投资的敏感性分析
        5.4.3 上网电量的敏感性分析
        5.4.4 敏感性分析总结
    5.5 本章小结与政策建议
        5.5.1 关于移民安置方式
        5.5.2 关于水电资源经济地租
第6章 结论、创新点与建议
    6.1 研究成果和结论
    6.2 创新点
    6.3 政策建议
    6.4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溪洛渡农村移民年收入预测模型计算成果
附录B 溪洛渡水电站淹没土地综合功能价值计算
附录C 溪洛渡水电站移民安置方案计算基础数据与成果
附录D 溪洛渡水电站电量消纳目标市场电价计算
附录E 溪洛渡水电站移民安置方案5 计算成果附表
附录F 溪洛渡水电站水电资源经济地租测算
附录G 溪洛渡水电站各指标敏感性分析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太平哨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的意义及其重要性
    1.2 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的发展概况
        1.2.1 国外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的发展概况
        1.2.2 我国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的发展概况
    1.3 电力系统及水力发电的特点
    1.4 水电厂自动控制系统简述
    1.5 水电厂计算机控制技术概述
    1.6 本文的研究目的
    1.7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太平哨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
    2.1 水电厂自动化装置简介
    2.2 太平哨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2.1 目前国内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的主要模式
        2.2.2 太平哨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2.3 工程设计目标
        2.2.4 工程设计原则
        2.2.5 远程通信方式设计
    2.3 太平哨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技术指标的制订
    2.4 控制模式的确定
    2.5 网络总体设计方案简述
第三章 厂站级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3.1 厂站级计算机监控系统功能设计
    3.2 厂站级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3.2.1 网络设计
        3.2.2 厂站级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硬件配置
        3.2.3 厂站级计算机监控系统软件的选择及配置
        3.2.4 上位机监控主画面的设计开发
        3.2.5 人机界面的特点
第四章 本地控制单元的设计
    4.1 LCU 中 PLC 型号的选择
    4.2 自动装置及自动化元件的接口设计
    4.3 LCU 的功能及结构设计
    4.4 LCU 主要程序设计
    4.5 电源系统
    4.6 系统抗干扰设计
        4.6.1 干扰源的分类
        4.6.2 硬件电路抗干扰技术
        4.6.3 软件抗干扰技术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5)中国工业旅游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理论意义
        1.1.4 实践意义
    1.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1 关于工业旅游定义的研究
        1.2.2 对工业旅游意义的研究
        1.2.3 对工业旅游开发的研究
        1.2.4 对工业旅游影响的研究
        1.2.5 对工业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
        1.2.6 对工业遗产的研究
        1.2.7 有关工厂观光旅游研究
        1.2.8 简要述评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工业旅游基本理论
    2.1 工业旅游及工业遗产旅游的涵义
        2.1.1 工业旅游
        2.1.2 工业遗产旅游
    2.2 工业旅游的特征及类型
        2.2.1 工业旅游的特征
        2.2.2 工业旅游资源类型
    2.3 发展工业旅游的目的及意义
        2.3.1 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2.3.2 有利于为工业企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3.3 有利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3.4 有利于丰富旅游产品
        2.3.5 有利于让城市扬名
    2.4 发展工业旅游的理论基础
        2.4.1 产业结构演化理论
        2.4.2 比较优势理论
        2.4.3 竞争优势理论
        2.4.4 系统理论
        2.4.5 景观生态学原理
        2.4.6 旅游市场理论
        2.4.7 旅游文化学理论
        2.4.8 简要评述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工业旅游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3.1 中国工业旅游发展历程
        3.1.1 萌芽阶段
        3.1.2 起步阶段
        3.1.3 政府规范化管理阶段
    3.2 中国工业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3.2.1 我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地域及空间分布
        3.2.2 我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地域分布密度
        3.2.3 工业旅游示范点与客源市场的空间联系
        3.2.4 工业旅游的空间布局分析
        3.2.5 我国工业旅游发展项目特征、可进入性及开发模式分析
    3.3 我国工业旅游发展取得的成就
        3.3.1 推出了一批旅游线路和景点
        3.3.2 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3.3.3 形成了两种接待形式
        3.3.4 形成了多种开发模式
        3.3.5 工业遗产旅游发展空间巨大
    3.4 我国工业旅游发展存在问题与差距
        3.4.1 对工业旅游认识不足
        3.4.2 尚未树立“大旅游”观念
        3.4.3 缺乏合理规划、科学管理理念
        3.4.4 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特色不够明显
        3.4.5 服务质量及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3.4.6 宣传促销工作不到位,营销模式单一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国外工业旅游发展经验及其借鉴
    4.1 国外工业旅游的兴起与发展
    4.2 国外工业旅游发展模式
        4.2.1 参观与历史回顾模式
        4.2.2 现代企业参观模式
        4.2.3 综合景观型开发模式
        4.2.4 工业遗产型模式
        4.2.5 传统文化型开发模式
        4.2.6 博物馆模式
        4.2.7 公共游憩空间模式
        4.2.8 与购物旅游相结合的商业综合开发模式
    4.3 国外工业旅游发展经验与启示
        4.3.1 社会的进步促进旅游产品的更新换代
        4.3.2 旅游取向的变化扩大了旅游市场
        4.3.3 乘数效应迫使政府重视
        4.3.4 处理好重建与保护的关系
        4.3.5 区域协作的旅游营销方式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工业旅游业发展模式的构建
    5.1 工业旅游开发的基本原则
        5.1.1 突出特色与树立品牌相结合原则
        5.1.2 工业和与旅游业总体布局协调统一原则
        5.1.3 立足现有基础与适时适度相结合原则
        5.1.4 综合效益原则
        5.1.5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5.2 开展工业旅游需要具备的条件
        5.2.1 主体条件
        5.2.2 客体条件
        5.2.3 媒介条件
        5.2.4 工业旅游开发可行性
    5.3 我国发展工业旅游的潜力分析
        5.3.1 资源潜力
        5.3.2 客源潜力
        5.3.3 拓展旅游业发展领域,提升旅游业的竞争力
        5.3.4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潜力
        5.3.5 促进工业产业的调整和改造
    5.4 我国工业旅游发展的基本模式
        5.4.1 文化传承型发展模式
        5.4.2 综合景观型发展模式
        5.4.3 现代企业型发展模式
        5.4.4 艺术品展示型发展模式
        5.4.5 工业园区型发展模式
        5.4.6 遗产与博物馆型发展模式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工业旅游发展实证分析—以辽宁为例
    6.1 辽宁发展工业旅游的优势分析
        6.1.1 工业基础雄厚
        6.1.2 旅游资源丰富
        6.1.3 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产业优势
        6.1.4 旅游客源市场潜力巨大
        6.1.5 政府政策机遇
    6.2 辽宁省工业旅游示范点的基本特征及地域分布
        6.2.1 工业旅游示范点的空间结构特征
        6.2.2 工业旅游示范点的分布密度
        6.2.3 工业旅游示范点的行业分布
    6.3 辽宁省工业旅游发展定位
        6.3.1 区域定位
        6.3.2 产业定位
        6.3.3 客源定位
        6.3.4 营销模式
    6.4 辽宁省工业旅游发展模式选择方法
    6.5 辽宁省工业旅游基本模式
        6.5.1 大连盛道模式—展示型发展模式
        6.5.2 鞍钢模式—文化传承型发展模式
        6.5.3 沈航模式——博物馆型发展模式
        6.5.4 大连港模式—综合景观型发展模式
        6.5.5 沈阳妙味食品模式—现代企业型发展模式
        6.5.6 阜新煤矿模式——遗产型发展模式
    6.6 辽宁省发展工业旅游方式选择
        6.6.1 辽宁省工业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6.6.2 加强政府政策引导
        6.6.3 加大宣传力度
        6.6.4 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6.6.5 根据城市和企业特点加强区域联动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促进中国工业旅游发展对策建议
    7.1 提高认识,加强政府指导,推进体制创新
        7.1.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7.1.2 加强政府政策指导,制定行业标准
        7.1.3 推进体制创新,实行多元化融资渠道
    7.2 加强联合,优化发展环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7.2.1 树立大工业旅游观念,加强联合与合作
        7.2.2 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工业旅游的综合经济效益
        7.2.3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二、三产业联动
        7.2.4 形成“集聚效应”,深化细分市场
    7.3 灵活营销,多种模式,特色鲜明,做好服务
        7.3.1 制定工业旅游的营销方案,采取灵活的营销方式
        7.3.2 树立科学发展观,形成多种开发模式
        7.3.3 提高工业旅游产品质量,特色鲜明
        7.3.4 加强企业管理,做好旅游服务
        7.3.5 工业旅游纳入品牌战略
        7.3.6 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2004-2007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名录
附录二 读博期间的科研与成果

(6)云南公路沿线地质旅游资源开发与露营地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地质旅游资源与自驾车旅游之间的关系
    1.1 地质旅游资源
        1.1.1 地质旅游资源的涵义
        1.1.2 地质旅游资源的分类
    1.2 自驾车旅游
        1.2.1 自驾车旅游的特点
        1.2.2 国外自驾车旅游的开展现状
        1.2.3 我国开展自驾车旅游的现状
        1.2.4 云南开展自驾车旅游的现状
    1.3 地质旅游资源与自驾车旅游之间的关系
    1.4 露营地建设
第二章 云南地质旅游资源与公路的组合关系研究
    2.1 云南地质旅游资源
        2.1.1 云南地质旅游资源概况
        2.1.2 云南地质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
    2.2 云南公路网络
        2.2.1 云南公路总体概况
        2.2.2 国际通道建设
    2.3 云南地质旅游资源与自驾车旅游相结合的主要线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露营地开发模式研究
    3.1 国外露营地案例研究
        3.1.1 漂流者假日营地
        3.1.2 汽车旅馆
    3.2 露营地的选址
        3.2.1 山地露营地
        3.2.2 河湖沿岸露营地
        3.2.3 海岸线露营地
    3.3 露营地开发模式研究
        3.3.1 露营地旅游产品的特点
        3.3.2 露营地发展战略
        3.3.3 露营地开发的原则
        3.3.4 露营地开发的程序
        3.3.5 露营地的基本设施
        3.3.6 露营地的经营模式—连锁经营
        3.3.7 露营地的营销
        3.3.8 露营地的管理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昆曼公路旅地质游资源与露营地建设
    4.1 昆曼公路简介
        4.1.1 昆曼公路简介
        4.1.2 昆曼公路的意义
    4.2 昆曼公路与沿线地质旅游资源的组合关系
        4.2.1 该线路特点
        4.2.2 主要的地质景观
        4.2.3 可以建设露营地的地点
    4.3 露营地建设规划
        4.3.1 客源分析
        4.3.2 指导思想及建设方针
        4.3.3 营地建设的定位与目标
        4.3.4 露营地宣传促销规划
        4.3.5 效益分析
        4.3.6 需要注意的问题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语
    1.特色原则
    2.美学原则
    3.效益原则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7)鲁布革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现状分析
    1.3 选题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计算机监控系统优化升级研究
    2.1 计算机监控系统简介
    2.2 计算机监控系统换型策略及主要解决的问题
        2.2.1 实现 RTU与工控机的数据交换
        2.2.2 全面提高计算机控制的实时性
        2.2.3 实现发电机组的有功无功控制
    2.3 计算机监控系统实际应用研究
        2.3.1 计算机监控系统基本配置
        2.3.2 计算机监控系统主要功能实施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鲁布革自动发电控制(AGC)研究
    3.1 AGC的基本原理
        3.1.1 AGC原理简介
        3.1.2 AGC负荷分配原则
    3.2 鲁布革 AGC控制策略的实现
        3.2.1 AGC控制策略的实现方法
        3.2.2 鲁布革 AGC控制开发分析
        3.2.3 AGC约束条件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鲁布革自动电压控制(AVC)研究
    4.1 AVC的基本原理
        4.1.1 AVC原理简介
        4.1.2 AVC负荷分配原则
    4.2 鲁布革AVC控制策略的实现
        4.2.1 AVC控制策略的实现方法
        4.2.2 鲁布革 AVC控制开发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鲁布革电站无人值班控制策略及安全保证体系研究
    5.1 无人值班概述
        5.1.1 无人值班的涵义
        5.1.2 开展无人值班的动因
    5.2 鲁布革电站无人值班控制平台搭建
        5.2.1 远方控制室建设
        5.2.2 历史数据库开发
    5.3 鲁布革电站无人值班安全保体系建立
        5.3.1 设备保证体系
        5.3.2 人员保证体系
        5.3.3 管理保证体系
    5.4 无人值班的成果及创新点
        5.4.1 无人值班的成果
        5.4.2 无人值班成果创新点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建设数字化鲁布革电厂研究
    6.1 数字化电厂的基本特征
    6.2 建设数字化电厂的实践
        6.2.1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抓好设备升级改造
        6.2.2 结合实际、深入应用,强化安全生产管理
        6.2.3 整合信息,优化流程,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7.2.1 建设罗平远方控制室
        7.2.2 监控系统和水情测报系统为基础的闸门遥控功能
        7.2.3 96点曲线控制下机组自动启停及负荷调整
        7.2.4 ON-call功能手机化
        7.2.5 工业电视数字化改造
        7.2.6 建立未来的实时信息管理系统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附录C 常用术语释义

(8)周宁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的意义及其重要性
    1.2 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的发展概况
        1.2.1 国外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的发展概况
        1.2.2 我国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的发展概况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
第二章 水电厂计算机控制技术概述
    2.1 电力系统及水力发电的特点
    2.2 水电厂自动控制系统简述
    2.3 水电厂自动化装置简介
    2.4 水电厂计算机控制技术概述
第三章 周宁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
    3.1 周宁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
        3.1.1 穆阳溪周宁水电站概况
        3.1.2 目前国内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的主要模式
        3.1.3 工程设计原则
        3.1.4 周宁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3.2 周宁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技术指标的制订
    3.3 周宁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运行方式与控制权的确定
        3.3.1 计算机监控系统运行方式的确定
        3.3.2 计算机监控系统控制权设计
第四章 电站级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4.1 电站级计算机监控系统功能设计
    4.2 电站级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4.2.1 网络设计
        4.2.2 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硬件配置
        4.2.3 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软件配置
    4.3 坝区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硬件配置
第五章 本地监控单元的设计
    5.1 LCU中 PLC型号的选择
    5.2 现地自动装置及自动化元件的接口设计
    5.3 PLC通讯方式的方案比较
    5.4 LCU的功能及结构设计
        5.4.1 LCU的基本功能
        5.4.2 机组 LCU的特殊功能
        5.4.3 公用系统 LCU的特殊功能
    5.5 LCU主要程序设计
    5.6 本地监控单元的优化
第六章 图像监控系统
    6.1 图像监控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6.2 周宁水电站图像监控系统设计方案的形成
    6.3 周宁水电站数字图像监控系统的系统结构
    6.4 数字图像监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6.5 系统设计和调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6.6 经验总结与功能扩展设想
第七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图

(9)布依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二、与选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及最新研究动态
    三、研究方法和写作思路
第一章国内外文化变迁理论概述
    第一节国外文化变迁理论
    第二节国内文化变迁理论
    第三节本文拟采用的变迁理论
第二章布依族历史源流
    第一节布依族族源与族称
    第二节远古时期的布依族先民
    第三节春秋战国时期的布依族先民
    第四节秦汉至宋朝时期的布依族先民
    第五节元朝到明朝时期的布依族
    第六节清朝时期的布依族
    第七节近代以来的布依族
第三章布依族文化植根的环境和文化个性
    第一节布依族文化形成的地理环境
    第二节布依族文化植根的经济土壤
    第三节布依族文化个性
第四章布依族物质文化变迁
    第一节绚丽多彩的服饰的变迁
        一、传统服饰特点
        二、服饰的变迁
    第二节厚重的饮食习俗的变迁
        一、布依族的饮食习俗
        二、饮食的变迁
    第三节体现农耕文化的建筑文化变迁
        一、建筑的特点
        二、居住的变迁
    第四节交通与通讯方式的变迁
        一、交通运输
        二、邮电通讯
第五章社会传承和整合系统及其变迁
    第一节社会聚合的组织纽带
        一、民间传统的社会组织
        二、官方委任的行政系统
        三、民族区域自治
        四、习惯法与乡规民约
    第二节婚姻与家庭的嬗变
        一、留传千古的婚恋习俗的变迁
        二、婚姻的变迁
        三、家庭的嬗变
第六章喜忧参半的民族教育
    第一节布依族教育概述
    第二节双语教育
    第三节存在的问题及其造成的影响
    第四节制约教育发展的因素
    第五节发展布依族教育的建议
第七章对布依族社会文化变迁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变迁的阶段
    第二节变迁的动因分析
第八章现代化进程中研究和发展布依族社会文化
    第一节研究民族文化变迁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布依族文化现代化发展中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可持续发展:一种新的选择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作者声明
后记
附图

四、鲁布革电站坝区工业电视系统防雷改造(论文参考文献)

  • [1]兴义乡村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 黄欣伟. 广西师范学院, 2013(S2)
  • [2]X医疗大厦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研究[D]. 钟志桂. 中南大学, 2012(02)
  • [3]水电项目开发利益共享模型研究[D]. 樊启祥. 清华大学, 2010(05)
  • [4]太平哨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凤利.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2010(05)
  • [5]中国工业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 李淼焱. 武汉理工大学, 2009(01)
  • [6]云南公路沿线地质旅游资源开发与露营地建设研究[D]. 黄艳华. 昆明理工大学, 2006(02)
  • [7]鲁布革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应用研究[D]. 李永兴. 昆明理工大学, 2006(02)
  • [8]周宁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林晖. 河海大学, 2005(04)
  • [9]布依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D]. 王鸣明. 中央民族大学, 2005(04)
  • [10]鲁布革电站坝区工业电视系统防雷改造[J]. 曹云鹏. 云南电力技术, 2003(04)

标签:;  ;  ;  ;  ;  

鲁布格电站坝区工业电视系统防雷改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