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上海市地方标准制定项目计划(第二批)

2003年上海市地方标准制定项目计划(第二批)

一、2003年上海市地方标准制定项目计划(第二批)(论文文献综述)

刘艳阳,成秀虎,崔晓军[1](2021)在《《气象标准化管理规定》修订解读》文中研究表明《气象标准化管理规定》(以下简称《管理规定》)是关于气象标准化工作的顶层设计。中国气象局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组成修订工作组,于2020年完成了《管理规定》修订。本次修订进一步明确了气象标准的层级和类型,明确了气象标准的制定范围和定位作用,强化了气象标准的实施与监督,完善了气象标准化保障机制。主要目的是为适应标准化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对气象标准化工作提出的最新要求,充分体现气象领域落实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最新工作成果和进一步发挥气象标准化工作对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作用。

黄昕帆[2](2021)在《D行业协会制定团体标准存在的“志愿失灵”研究 ——以《钢铁电子商务平台用户评级规范》标准制定为例》文中认为2018年,随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正式实施,我国标准化体系发生调整,团体标准获得合法地位,改变了标准化工作一直由政府主导的局面。在此背景下,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可以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在团体标准合法化后,市场活力被迅速激发,一些地方性行业协会开始参与团体标准制定,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本文以上海市D行业协会制定《钢铁电子商务平台用户评级规范》团体标准为案例,以“志愿失灵”理论为依据,揭示了团体标准制定中存在“慈善不足”、“家长作风”、“组织的业余性”、“组织对象的局限性”和“组织的行政思维”五个方面的“志愿失灵”问题,具体表现在团体标准制定的资源有限、协会管理和执行职能难以厘清、标准制定专业性不足、标准制定组织无法形成有效协作以及标准制定工作无法匹配市场需求。进而针对上述问题及其表现形式,论文从行业协会自身发展、标准制定模式选择、政府介入角度分析了行业协会制定团体标准存在“志愿失灵”的原因,并提出了D行业协会在制定团体标准中化解“志愿失灵”的对策。此外,本文尝试从D行业协会团体标准制定的案例分析中进一步延伸到地方性行业协会团体标准制定的一般情况。通过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数据,掌握地方性行业协会团体标准制定的现状,从而对团体标准制定存在“志愿失灵”解决对策的适用性进行了拓展,提出了一般性地方行业协会制定团体标准的优化措施。

杜海龙[3](2020)在《国际比较视野中我国绿色生态城区评价体系优化研究》文中认为人类文明进入生态文明,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也进入崭新阶段。伴随着世界城镇化发展,城市人口需求面临的挑战不断增加,绿色生态化成为全球城镇化发展趋势。中国的城镇化是一场引领全球的规模最大、速度飞快的城镇化,当前中国的城镇化已经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这项运动不仅决定着中国的历史进程,更深刻影响着21世纪人类的发展。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秩序迎来历史转折,全球治理体系正发生深刻变革,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全球首要挑战之一,绿色生态城市成为全球城镇化发展的理想目标。建立绿色生态城市的标准体系,为全球城市绿色生态化发展提供中国范式和标准引领,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事关人类共同命运。本文系统梳理了绿色生态城市的相关概念,辨析了绿色生态城市的内涵,论述了绿色生态城市的基本特征,完善了绿色生态城市的理论体系,并初步构建了“绿色生态城市系统模型”。基于绿色生态城市系统模型设计了ESMF比较矩阵,依托矩阵对英国、美国、德国、日本及中国的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开展了全面系统化的比较,寻求借鉴与启示。通过总结我国绿色生态城区发展现状及现存问题,结合我国城市发展新变化、新城新区新需求、城市更新领域等多方面的新挑战,明确我国绿色生态城区评价体系的优化方向。在完善理论工具、全面比较借鉴和充分发掘问题三项基础工作之后,集合生态学、城市学和系统学的工具模型建立了绿色生态城区“钻石”评价模型,对我国现有绿色生态城区评价体系在价值导向、体系结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四方面进行了优化,并通过典型案例验证了相关评价模型和评价体系优化的适用性。全文共七章,内容介绍如下:第一章:结合人类文明发展,中国及全球城镇化发展阶段,当今世界格局巨变等现实需求,论述了开展绿色生态城市标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综述了国内外绿色生态城市及其评价标准的研究现状,明确了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技术路线。第二章:对绿色生态城市相关概念进行梳理,就绿色生态城市的内涵与基本特征进行辨析,论述了绿色生态城市的理论基础,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论从目标准则、结构组织、运行机制三个维度构建了“绿色生态城市系统模型”。第三章:在“绿色生态城市系统模型”的基础上,从层次分析出发设计构造了ESMF比较矩阵,从宏观环境、评价体系、机制保障和模式特征四个维度对英国BREEAM Communities,美国LEED-ND、LEED-Cities and Communities,德国DGNB UD,日本CASBEE UD、CASBEE Cities,中国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GBT51255-2017展开全面系统化对比,通过比较研究寻求启示与借鉴,用于指导我国绿色生态城区评价体系的优化。第四章:全面总结我国绿色生态城区发展现状及现存问题,结合我国城市发展的主体、模式和逻辑变化的时代背景,深入剖析我国新城新区建设和城市更新领域对绿色生态城区发展提出的新挑战,以问题和挑战为导向明确我国绿色生态城区评价体系的优化方向。第五章:提出我国绿色生态城区评价体系的优化原则和优化目标,建立了绿色生态城区“钻石”评价模型。在现有国家评价体系基础上,补充完善了“城区治理”、“生活质量”、“创新智能”和“过程管理”四方面评价内容;在评价方法上细化城区类别与指标权重;在评价结果的表达上,提供了直观的得分罗盘图、钻石模型雷达图。第六章:以中新天津生态城等城区为实例,验证以上评价内容的补充完善、评价方法的优化提升和“钻石”评价模型的适用性。第七章: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工作,并展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及评价标准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郭聪聪[4](2020)在《嵌入式养老社会化运营项目管理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上海市老龄化的不断加深,“9073”的养老格局已经不能满足当前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养老需求不断从家庭溢出,建设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已成大驱,在地老化的传统观念使得社区养老承受了更大的挑战,为了方便老年人在原居安养,近两年上海试行了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在上海各社区内布点建设养老综合设施,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方式将养老服务设施的运营委托给专业的第三方经营管理,通过第三方的介入为社区内的老年人提供更专业、便利、社会化的养老服务。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嵌入是养老服务并没有发挥它应有的功能和定位,使得它们成为了发展中的“属地院舍”,项目运营过程中出现了综合管理不清、资源管理缺乏、人力资源管理欠佳、服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这些由于缺乏相关管理经验导致项目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损耗了第三方组织参与嵌入式养老服务体系的信心,也会降低老年人的使用感和福利收获感,不利于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因此,本文将以该类嵌入式养老服务运营项目实务场域分析项目的运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尝试提出相关建议和策略解决相应问题,促进嵌入式养老服务实务工作的发展。本文以上海市F养老服务连锁组织在A社区嵌入式养老设施的运营项目为研究背景,通过学习嵌入式养老、项目管理的相关理论方法,结合项目管理体系,研究F组织在A社区嵌入式养老设施运营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行动策略进行改善优化。本文通过对A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运营项目工作人员与服务对象进行沟通访谈,参与项目的具体工作内容,实地了解项目运行的各方面,经过理论框架进行相关梳理,分析和明确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参考国内外经验,提出优化策略,提高项目实施的效率和质量。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处于发展初期,各方面的制度和经验不是很成熟,在这个背景下,更应该注重从一线实务中总结经验、不断优化,确保该模式在实际实施中能够真正回应老年人的真实需求,回应社会的期待。本文从嵌入式养老服务运营项目的真实场域出发,结合相关知识理论和方法技巧,可以给A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提供有效的行动策略,提升项目的质量和效果,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增进老年人福利,也为嵌入式养老模式提供相关的行动研究,促进嵌入式养老服务的发展。以往研究都是从养老工作的直接角度出发为老人提供专业服务,满足老年人的相关需求,没有认识到在项目运行过程中项目的管理得当与老人服务获得感是环环相扣的,该研究丰富了嵌入式养老服务的相关实务研究,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的运营管理项目提供项目管理经验和借鉴,有利于提升项目的成果和效益,回应老年人的需求,增进社会福祉。

庞博[5](2020)在《“三社联动”视角下的困境儿童救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的扶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对于困境儿童救助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相关研究显示我国当前已经形成了贫困的代际传递,若不进行干预,将会使贫困家庭一直处于贫困之中。若要对此进行干预,则需要发挥社会工作专业的优势。吉林省延边州H市作为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虽然近年来已经摘掉贫困的帽子,但是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水平依然落后,人口流失严重,外出打工盛行,形成了许多事实上的困境儿童。当地作为贫困山区,社会组织发展缓慢,政府缺乏资金购买社会服务,如何在这种情况下为当地的困境儿童提供服务成为了一个难题。本文基于在H市开展的“善社筑梦”困境儿童项目,从“三社联动”的视角出发,通过参与观察探讨如何在贫困地区开展深层次的困境儿童救助服务。“善社筑梦”困境儿童项目通过对公益基金会、互联网公益平台等多元社会组织的引入,在社会组织内部解决了政府购买服务资金不足的问题。高校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组建则为开展深层次的困境儿童救助服务提供了人才保障,而且在开展深层次救助服务的同时也兼顾了物质救助。项目扩展了一般的“三社联动”中的社区在服务平台层面上的范围,采用“社区+”的模式将学校也进入为困境儿童服务的平台之中,在一个更广阔的平台上为困境儿童开展救助的服务,有利于为更多的困境儿童开展服务。同时通过建立社工服务站,提升了行动主体层面的社区服务能力,带动学校中的教师参与到困境儿童的深层次救助服务中,提高了对困境儿童服务效果的长期性。从总体上看,“善社筑梦”困境儿童项目通过多元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社区的联动,为困境儿童搭建起了一个能够长期满足困境儿童深层次需求、为困境儿童开展全方位救助的平台,为在贫困地区开展深层次的困境儿童救助服务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案。

周晓杰[6](2020)在《基于虚拟建设的综合管廊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管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发展的标志,我国综合管廊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综合管廊工程利益相关者众多,在传统建设管理模式下,导致业主方统筹管理效率低下,“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模式可有效应对这一问题。然而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本身也存在多主体参与等问题,而且现在同时具备综合管廊咨询和全过程工程咨询能力的企业寥寥可数,工程咨询企业就需要寻找有效方式优化整合后为业主分忧解难。相关研究表明,虚拟建设是从虚拟组织基于项目层面的应用发展而来的,恰恰能对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本身进行优化和提升,进而就能提升综合管廊项目的管理绩效。因此本文结合虚拟建设等理论,运用文献研究、文本分析、定量分析等方法,来实现指导综合管廊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管理工作的目的。首先对综合管廊项目与虚拟组织模式进行适配,根据项目目标和各阶段咨询任务,进行虚拟组织合作伙伴的选择,构建综合管廊全过程工程咨询虚拟组织星型-主从架构,另为避免工作中的推诿扯皮,对各参与咨询企业进行角色对照、组织领导方式及实施过程的设计,为下一环节虚拟组织的正常运行打好基础。为保证全过程工程咨询虚拟组织的运行,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文本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对虚拟组织的工作准则、沟通机制、工作机制等进行分析设计,尤其针对综合管廊项目的工作机制,提出部分具体的咨询内容,旨在为实施综合管廊项目的咨询单位提供具体的工作思路,助力综合管廊项目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推广实施。

姚宏越[7](2019)在《广东联通宝龙数据中心项目投资方案评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以大数据、人工智能、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新技术与各行各业融合的不断深化,产生了海量的各类数据,带来了对数据存储和传输需求的爆发,数据中心已成为反映信息社会特征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视频、语音、数据等多个网络相结合的应用,与此同时,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外包,电子商务方面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智能终端在互联网领域也一度陷入热潮,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市场对数据的需求量,同时数据中心在国内的发展速度也达到了顶峰。观察信息产业的发展形态能够分析出,发展数据中心市场前景是非常广阔的。我国在促进社会发展和增长国民经济的总体规划明确强调,应加大促进社会信息化的力度,保持国民经济稳步增长,同时创新经济整体构造,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利用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发展。伴随着企业信息化的不断增速互联网的大面积普及以及日益成熟的电子商务,很大程度上扩大了数据中心在市场上的发展范围。广东联通宝龙数据中心项目在工程、技术、节能环保、市场、组织结构、设备等领域都具有很高的投资意义;但在投资经济效益方面目前还没有制定出符合实际需要的方案,文章主要研究的内容是通过计算各项财务指标制定符合该项目发展需求的投资计划,以及对该项目的投资有一个合理的决策。其一,评估广东联通宝龙数据中心项目在项目周期内制定的方案涉及到的成本所需费用、单价、产品的销量以及各项产品的投资,进而分析出发展该项目带来净现金流量。其二,确定该项目的折算率。其三,在确定好该项目的折现率和净现金流后,采用EXCEL函数对项目的各项指标进行核算。其四,利用单因素敏感分析的方法,分析该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筛查出项目中较为敏感的因素,同时利用多因素敏感性分析的方法,分析出该项目承受多方面风险的能力以及整个项目的风险可控性。与此同时,在项目抵御风险方面制定了有关对策和措施。

陈亚伟[8](2019)在《认知症老人居家照料的支持性政策分析 ——基于上海市P区的实证调查》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认知症老人的数量也在不断攀升。上海市是中国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老年人口失智失能重叠的问题突出。出于传统道德、经济负担、照护质量等多种因素考虑,认知症老人的家属多选择在家中照护认知症老人。而认知症老人不同于普通的失能老人,在长期照料认知症老人的过程中,其家庭照料者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导致家庭的生活质量不断下降并陷入困境。因此有必要对居家照料的认知症老人家庭的生活状况进行研究,探讨如何构建认知症老人居家照料的支持性政策体系,提高认知症老人家庭的生活质量。本研究以上海市P区为例,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调查,尝试构建认知症老人居家照料的支持性政策框架,探讨目前P区认知症老人居家照料的现状和面临的困境,现有支持性政策的内容、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研究发现,上海市P区认知症老人居家照料面临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对于疾病认识不足产生双重排斥、艰巨的照料任务使得家庭照料者身心俱疲、照料能力不足和照料资源缺乏使得照料质量低下。在梳理上海市P区认知症老人居家照料的专门性和普遍性的支持性政策的基础上,通过对访谈资料的分析,发现现有的支持性政策能够减轻部分认知症老人家庭的照料负担。但是现有支持性政策体系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对认知症老人的照护服务需求满足有限、对认知症老人的家庭照料者支持不足以及认知症友好环境构建碎片化。因此本研究提出应从下面三个方面完善认知症老人居家照料支持性政策的不足:首先,通过开发认知症老人照护服务包、提高养老服务机构的认知症专业照护能力以及促进专业认知症照护队伍的发展,从而推动认知症老人正式照料服务体系的发展;其次,建立以认知症老人家庭照料者为中心的多种支持性政策,包括搭建社区支持和健康服务网络、构建技能培训体系和制定照料津贴等政策支持认知症老人的居家照料;最后,以社区为依托构建认知症友好文化环境,并逐步推进认知症友好物理空间环境的改造,从而实现认知症友好环境的构建。

谷清华[9](2019)在《云南省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现状分析及防控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间经济贸易活动的增加、人口频繁流动成为常态,自然环境不断恶化、人类饮食结构不断改变,食品安全事件在全世界不断发生,这不仅对人类健康构成了威胁,同时也对各国经济产生严重影响。云南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率、发病人数、死亡人数连续几年都排在全国前列,食源性疾病的防控面临更大的风险和挑战。在明确病因的因素中,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占主要部分。因此,研究云南省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暴发并针对性的提出防控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本文以云南省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2011~2015年监测的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统计学方法,对云南省近5年来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时间、场所、致病因子、食品种类和发病地区等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有效减少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的防控策略。2011~2015年间,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发病人数占云南省食源性疾病人数43.3%;细菌性食源疾病暴发的时间主要是第2和第3季度;学生食堂是细菌性食源疾病暴发的主要场所,其次为农村宴席;沙门氏菌是细菌性食源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椰毒假单胞菌是致死的主要病因。通过总结分析,就食源性疾病的管理包括预防、监测、调查、治疗及其控制的全部内容,我们分别从健全法律制度、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强化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加强科学研究和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高效政府监管机构、疾病监测体系、加强行业自律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对策和建议。这些对策,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和食品安全隐患的早期识别、预警与防控能力,有效降低食源性疾病的威胁。

李乾坤[10](2019)在《妇联参与社会治理的历史进程及经验研究》文中认为妇联参与社会治理是将妇女群众的具体利益与党和国家的整体利益结合在一起,在社会领域持续推进妇女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实践,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七十年的历史进程中,妇联以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为指导,在党政部门支持下,积极协同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阶段的社会治理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在深化妇联组织改革、推动妇联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关键阶段,系统梳理妇联参与社会治理的历史进程,全面总结妇联参与社会治理的历史经验,既是新时代妇联参与社会治理深化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因此,对妇联参与社会治理的研究,力争突破现有研究以现阶段的区域性实践和个案为主的局限,以史实为依据,运用相关理论,宏观与微观、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从党和国家战略需求的变化、妇联组织的沿革、妇女发展需求的变迁、社会力量的消长等多个层面展开。全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先从探析妇联组织特性和社会治理理念着手,界定妇联参与社会治理的内涵,划定妇联参与社会治理的范围和研究边界,然后梳理归纳与妇联参与社会治理最为密切相关的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社会性别理论、治理理论的理论沿革和核心观点,阐释妇联参与社会治理的理论依据。第二部分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妇联围绕新政权巩固、国民经济恢复发展、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社会治理中心任务,统合妇女群众与其他社会力量,构建群防群治的社会治安格局、创建男女平等的新生产秩序、确立新型的婚姻家庭关系以及对妇女进行社会改造的社会治理实践。第三、四部分研究在政治经济形势跌宕起伏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在参与社会治理的曲折历程中,妇联在组织建设、提升妇女的文化水平和思想觉悟、发动妇女参与各项社会建设、推动家务劳动社会化、为妇女提供劳动保护等方面的重要探索与过失。第五部分研究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妇联遵循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相统一的国家治理总体战略,按照“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的治理原则,在建立纵横交错的妇联组织网络,建立健全各项组织制度和协调机制,打造“巾帼建功”、“双学双比”、“文明家庭创建”等多个专题活动品牌,建立确保活动持续开展的长效机制等方面的丰富实践。第六部分研究新时代妇联在党和国家改革发展的新布局中,在全面深化妇联组织改革的基础上,利用经济社会发展催生的各种新资源、新技术,尤其是巾帼志愿者资源和互联网技术,联合社会力量在妇女源头维权和实事化维权、引领妇女群众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动员妇女参与社会文明新风培育等方面的新探索。第七部分总结妇联在参与社会治理的历史实践中,在推动妇联组织创新发展,处理与党政部门、其他社会团体、妇女群众等各方社会力量关系,汇聚社会资源、凝聚社会力量,联系、团结、服务、教育妇女群众等方面的历史逻辑和基本经验。总之,妇联作为占我国人口半数的妇女可信赖和依靠的重要群团组织,是沟通党和妇女群众、联合其他社会力量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七十年间,妇联参与社会治理的历史主流是既推进了妇联组织的创新发展,满足了各个阶段妇女群众解放发展的需求,又为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国家治理现代化贡献了巾帼力量,基本上形成了多赢的良性循环;支流是妇联参与社会治理的历史实践一度脱离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也存在“四化”一类的历史遗留问题或体制机制问题。因此,在亟需凝心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攻坚阶段,为了充分激发妇联和妇女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活力,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的群团改革和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建构作出了重要部署和指示。历史经验表明,新时代妇联若要更好地承担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使命,还需遵循坚持党的领导与发挥妇联组织主动性相统一,坚持理论自信与兼容并蓄地推进理论创新相统一,坚持以妇女群众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做好经常性工作与开展专题活动相统一,不断提升妇联参与社会治理的社会协作水平等历史逻辑。

二、2003年上海市地方标准制定项目计划(第二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3年上海市地方标准制定项目计划(第二批)(论文提纲范文)

(1)《气象标准化管理规定》修订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1 修订目的
2 修订的主要依据及过程
3 修订的主要内容
    3.1 进一步明确了气象标准的层级和类型
    3.2 进一步明确了气象标准的制定范围和定位作用
    3.3 进一步强化了气象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3.4 进一步完善了气象标准化保障机制
    3.5 其他修改完善的内容

(2)D行业协会制定团体标准存在的“志愿失灵”研究 ——以《钢铁电子商务平台用户评级规范》标准制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评述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四、本文创新点
    五、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主要概念与理论阐述
    一、团体标准概念
        (一)标准化
        (二)团体标准
        (三)团体标准的制定
    二、行业协会相关概念
        (一)行业协会
        (二)地方性行业协会
        (三)行业协会与商会差异
    三、论文的理论基础
        (一)志愿失灵理论概述
        (二)志愿失灵理论的应用
        (三)志愿失灵理论对于本研究的适用性
    四、本章小结
第三章 D行业协会制定团体标准的基本情况
    一、D行业协会概况
        (一)基本情况
        (二)标准化工作基础
    二、D行业协会团体标准开展基本条件
        (一)制定团体标准的组织架构
        (二)团标制定程序设置
    三、团体标准制定的个案选择——以钢铁电商标准为典型
        (一)《评级规范》团体标准制定背景
        (二)《评级规范》团体标准制定个案选择
        (三)《评级规范》制定情况梳理
    四、本章小结
第四章 D行业协会制定团体标准存在“志愿失灵”的表现
    一、慈善不足
        (一)标准制定的启动资金不足
        (二)标准持续运行的资源不足
    二、家长作风
        (一)标准起草工作任务大部分落在了协会
        (二)协会同时扮演了“运动员”和“裁判员”角色
        (三)协会陷入投入越大任务越重的循环
    三、组织的业余性
        (一)团体标准管理工作的专业性不足
        (二)团体标准制定工作的专业性不足
    四、组织对象局限性
        (一)团体标准制定参与企业积极性不强
        (二)团体标准起草单位之间缺少深层次沟通
    五、组织的行政思维
        (一)团体标准“市场需求”的先天不足
        (二)“行政任务”意识主导,缺乏持续改进的动力
    六、本章小结
第五章 D行业协会制定团体标准存在“志愿失灵”的原因
    一、行业协会自身发展存在尚需改进地方
        (一)缺少市场化运作能力造成“慈善不足”
        (二)会员单位的局限性反映在了标准制定中
        (三)管理能力与管理要求的不匹配造成的业余性
    二、标准制定模式选择有待优化
        (一)团体标准制定“模式”判定
        (二)“三种模式”图示分析
        (三)D行业协会团体标准制定模式选择
        (四)管理+主导起草模式引起的“志愿失灵”问题
    三、政府介入方式有待完善
        (一)诱发了行业协会的行政思维
        (二)助长了行业协会的家长作风
        (三)加深了标准制定的局限性
    四、本章小结
第六章 化解“志愿失灵”的解决对策及对一般性地方行业协会制定团标的启示
    一、D行业协会制定团体标准存在“志愿失灵”的解决对策
        (一)行业协会的管理提升
        (二)标准制定的模式优化
        (三)政府部门的有限介入
    二、地方性行业协会团体标准制定优化的延伸讨论
        (一)地方行业协会制定团体标准的现状
        (二)地方行业协会制定团体标准存在的普遍问题
        (三)地方行业协会制定团体标准的优化思考
    三、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不足与展望
附录一
附录二
参考文献
后记

(3)国际比较视野中我国绿色生态城区评价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现状
    1.4 名词界定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7 本文创新
第2章 绿色生态城市理论研究及系统模型
    2.1 概念梳理
    2.2 内涵辨析
    2.3 特征论述
    2.4 理论基础
    2.5 系统模型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国际比较研究
    3.1 ESMF比较矩阵
    3.2 英国BREEAM Communities
    3.3 美国LEED ND、LEED Cities and Communities
    3.4 德国DGNB UD
    3.5 日本CASBEE UD、CASBEE Cities
    3.6 中国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
    3.7 宏观环境与评价体系的比较小结
    3.8 机制保障比较
    3.9 模式特征比较
    3.10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绿色生态城区发展现状与挑战
    4.1 我国绿色生态城区发展现状
    4.2 我国绿色生态城区现存问题
    4.3 我国绿色生态城区现实挑战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绿色生态城区评价体系优化
    5.1 评价体系现存问题
    5.2 评价体系优化思路
    5.3 钻石评价模型
    5.4 评价体系结构
    5.5 评价内容优化
    5.6 评价方法优化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评价体系优化实证
    6.1 中新天津生态城案例验证
    6.2 其他比较案例验证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创新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中新天津生态城国标(GBT51255-2017)评价验证
后记
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工作

(4)嵌入式养老社会化运营项目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目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思路和框架
        (三)研究方法
    三、相关概念
        (一)嵌入式养老
        (二)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
        (三)项目管理
    四、文献综述
        (一)嵌入式养老
        (二)项目管理方法
        (三)文献评述
第一章 A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运营项目现状
    第一节 项目概况
        一、项目背景
        二、项目实施情况
    第二节 项目的具体要素
        一、项目的组织框架
        二、项目利益相关者
        三、项目的管理规章制度
第二章 A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运营项目的管理问题
    第一节 综合管理方面
        一、工作范围设定局限
        二、行动策略实施单一
        三、服务规范强硬
    第二节 资源管理方面
        一、依赖政策资源
        二、社区支持微弱
        三、财务收支不平
    第三节 人员管理方面
        一、人力开发能力差
        二、员工关怀能力差
        三、人才选拔不合理
    第四节 质量管理方面
        一、服务标准不清晰
        二、服务定位不明确
        三、服务内容不详尽
        四、服务转介不完善
第三章 项目管理问题成因
    第一节 规范不清导致管理方向不明
    第二节 角色距离导致资源管理不力
    第三节 理念强硬导致人员管理不当
    第四节 行为偏差导致质量管理欠佳
第四章 项目管理策略
    第一节 明确工作职责和期待
        一、进行社区研究,明晰工作职责
        二、进行社区参与、明确工作期待
    第二节 注重工作人员功能的发挥
        一、加强关系网络
        二、开发服务项目
    第三节 注重人文关怀
        一、吸引社会力量、构建非正式网络支持
        二、加强员工咨询、完善项目沟通机制
    第四节 工作行为标准化
        一、规范服务操作
        二、完善服务流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件1:访谈提纲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三社联动”视角下的困境儿童救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选题来源
        1.1.2 “善社筑梦”困境儿童项目
    1.2 研究意义
        1.2.1 现实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研究与理论探讨
    2.1 相关概念
        2.1.1 困境儿童
        2.1.2 三社联动
    2.2 研究综述
        2.2.1 国外的困境儿童救助
        2.2.2 我国困境儿童的国家救助
        2.2.3 我国社会组织参与的困境儿童救助
        2.2.4 我国困境儿童的其它救助方式
        2.2.5 “三社联动”的相关研究
    2.3 理论基础
        2.3.1 系统理论
        2.3.2 优势互补理论
        2.3.3 社会资本理论
第3章 H市困境儿童救助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H市困境儿童救助现状
    3.2 H市困境儿童救助存在的问题
        3.2.1 社会服务力量发展缓慢
        3.2.2 忽视对困境儿童家庭的干预
        3.2.3 忽视困境儿童深层次需求
        3.2.4 地方政府财政资金不足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三社联动”视角下困境儿童救助的主体关系辨析
    4.1 困境儿童救助主体
        4.1.1 多元社会组织
        4.1.2 高校社会工作者
        4.1.3 拓展型社区
    4.2 社会组织与社工:联合行动
        4.2.1 人财物的筹备
        4.2.2 服务阶段的联合行动
        4.2.3 项目总结与评估
    4.3 社会组织与社区:相互合作
        4.3.1 建立合作关系
        4.3.2 社工站与培训服务
        4.3.3 共建困境儿童长期支持体系
    4.4 社工与社区:开展服务
        4.4.1 困境儿童服务层面
        4.4.2 项目评估层面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三社联动”视角下困境儿童救助的实践路径
    5.1 “三社联动”助力资金筹集
        5.1.1 多元社会组织参与
        5.1.2 公益基金会大力支持
    5.2 “三社联动”促进专业人才队伍建立
        5.2.1 专业督导队伍建设
        5.2.2 专业社工队伍的建设
    5.3 “三社联动”拓展救助服务平台
        5.3.1 服务平台的选择
        5.3.2 “社区+”服务平台的建设
    5.4 “三社联动”落实深层次救助服务开展
        5.4.1 深层次救助服务开展背景
        5.4.2 深层次救助服务的缺位
        5.4.3 深层次救助服务的开展
        5.4.4 物质帮扶的补缺性兼顾
    5.5 “三社联动”推动可持续性服务
        5.5.1 项目开展中的持续性措施
        5.5.2 社区服务站的可持续性
        5.5.3 高校资源的后续服务力量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1.1 “三社联动”的历史积极意义
        6.1.2 社会组织的多元参与和功能整合
        6.1.3 落实对困境儿童深层次救助
    6.2 政策与实务建议
        6.2.1 扩大救助资金来源
        6.2.2 培训当地社会服务力量
        6.2.3 建立跨区域长期合作机制
        6.2.4 促进社会工作岗位发展
    6.3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善社筑梦”困境儿童项目计划书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6)基于虚拟建设的综合管廊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管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问题提出
        1.2.1 现实问题的发现
        1.2.2 科学问题的凝练
        1.2.3 关键问题的解构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
第二章 文献研究
    2.1 综合管廊项目起源与发展文献研究
        2.1.1 国外城市综合管廊项目的起源与发展
        2.1.2 国内城市综合管廊项目的起源与发展
        2.1.3 综合管廊项目学术研究现状文献研究
        2.1.4 城市综合管廊项目国内外研究评述
    2.2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方式文献研究
        2.2.1 全过程工程咨询推广发展研究
        2.2.2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模式研究
        2.2.3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研究评述
    2.3 虚拟组织与虚拟建设应用文献研究
        2.3.1 虚拟组织一般是针对企业的信息集成组织系统
        2.3.2 虚拟建设是虚拟组织在工程项目层面中的应用
        2.3.3 虚拟组织与虚拟建设研究评述
    2.4 文献述评与启示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本文研究逻辑梳理
    3.2 基于虚拟建设的全过程工程咨询管理组织构建
        3.2.1 研究逻辑
        3.2.2 研究方法
    3.3 全过程工程咨询虚拟组织管理运行机制的设计
        3.3.1 研究逻辑
        3.3.2 研究方法
第四章 基于虚拟建设的全过程工程咨询管理组织构建
    4.1 综合管廊项目确定与虚拟组织目标/任务的分解
        4.1.1 合理选择适合综合管廊项目的虚拟组织模式
        4.1.2 虚拟组织下的全过程工程咨询目标/任务分解
    4.2 基于虚拟建设的全过程工程咨询合作伙伴的选择
        4.2.1 明确项目任务,确定伙伴企业的选择原则
        4.2.2 综合管廊全过程工程咨询虚拟组织层次构建
    4.3 综合管廊全过程工程咨询虚拟建设组织结构
        4.3.1 全过程工程咨询虚拟组织详细结构设计
        4.3.2 全过程工程咨询参与企业角色对照设计
        4.3.3 虚拟建设组织领导方式及实施过程设计
第五章 全过程工程咨询虚拟组织管理运行机制的设计
    5.1 全过程工程咨询虚拟组织的工作准则
        5.1.1 项目虚拟组织规制体系
        5.1.2 项目虚拟组织公共准则
    5.2 全过程工程咨询虚拟组织的沟通机制
        5.2.1 全过程工程咨询虚拟组织沟通逻辑
        5.2.2 全过程工程咨询虚拟组织沟通管理
    5.3 全过程工程咨询虚拟组织的工作机制
        5.3.1 综合管廊各阶段咨询要点分析
        5.3.2 综合管廊各阶段咨询要点内容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与创新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7)广东联通宝龙数据中心项目投资方案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投资决策
        1.2.2 关于风险评价
        1.2.3 关于数据中心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宝龙数据中心项目概况及投资方案
    2.1 我国数据中心行业的基本情况
        2.1.1 数据中心的概念
        2.1.2 我国数据中心行业的市场现状
        2.1.3 与数据中心相关的限制性政策
    2.2 宝龙数据中心项目概况
        2.2.1 项目投资方:广东联通简介
        2.2.2 项目需求方:阿里巴巴简介
        2.2.3 项目发展规划
        2.2.4 项目的选址
    2.3 宝龙数据中心项目投资方案
        2.3.1 投资方案概述
        2.3.2 非设备类资产投资
        2.3.3 设备类资产投资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项目投资方案的效益评估
    3.1 项目现金流的测算
        3.1.1 现金流出的测算
        3.1.2 现金流入的测算
        3.1.3 项目现金流测算结果
    3.2 项目折现率的确定
    3.3 项目投资效益的计算
        3.3.1 投资回收期计算
        3.3.2 净现值计算
        3.3.3 内部收益率计算
        3.3.4 修正内部收益率计算
    3.4 项目投资效益的综合评估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项目投资方案的风险评估
    4.1 项目投资风险的定性分析
        4.1.1 政策风险
        4.1.2 经营风险
        4.1.3 自然环境风险
    4.2 项目投资风险的定量评估
        4.2.1 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确定风险因素
        4.2.2 多因素敏感性分析:评估项目风险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认知症老人居家照料的支持性政策分析 ——基于上海市P区的实证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对认知症老人照护方式的研究
        1.2.2 对认知症老人家庭照料者的研究
        1.2.3 对认知症老人照料的支持性政策的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概念界定与研究框架
        1.3.1 概念界定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与样本概况
        1.4.1 研究方法
        1.4.2 样本选取及概况
    1.5 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
        1.5.1 研究创新
        1.5.2 研究不足
第2章 认知症老人居家照料的理论基础
    2.1 认知症老人的特殊性
        2.1.1 认知功能下降极易导致意外事件发生
        2.1.2 行为精神异常诱发各种问题
        2.1.3 沟通表达不畅使得健康管理困难
    2.2 认知症老人居家照料的支持性政策分析的理论框架
        2.2.1 分配基础
        2.2.2 分配内容
        2.2.3 分配机制
        2.2.4 资金来源
第3章 P区认知症老人居家照料面临的困境
    3.1 调研地点介绍
    3.2 P区认知症老人居家照料的现状
        3.2.1 认知症老人概况
        3.2.2 认知症老人家庭照料者概况
    3.3 P区认知症老人居家照料面临的困境
        3.3.1 对于疾病认识不足产生双重排斥
        3.3.2 艰巨的照料任务使得家庭照料者身心俱疲
        3.3.3 照料能力不足和照料资源缺乏使得照料质量低下
第4章 P区认知症老人居家照料支持性政策的现状及成效
    4.1 P区认知症老人居家照料的支持性政策
        4.1.1 P区认知症老人居家照料的专门性支持性政策
        4.1.2 P区认知症老人居家照料的普遍性支持性政策
    4.2 P区认知症老人居家照料的支持性政策的成效
        4.2.1 减轻部分认知症老人居家照料的经济负担
        4.2.2 提升部分认知症老人家庭照料者的照料能力
        4.2.3 缓解部分认知症老人家庭照料者的身心压力
第5章 P区认知症老人居家照料支持性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1 对认知症老人的照护服务需求满足有限
        5.1.1 社区托养服务照护质量不高且进入困难
        5.1.2 居家上门服务专业性不足
    5.2 对认知症老人的家庭照料者支持不足
        5.2.1 未能满足认知症老人家庭照料者的喘息服务需求
        5.2.2 尚未构建系统性的认知症老人照料技能培训体系
        5.2.3 缺乏支持认知症老人家庭照料者进行照料工作的政策
        5.2.4 缺少获取认知症相关照料信息和健康管理的渠道
    5.3 认知症友好环境构建碎片化
        5.3.1 项目化方式对于认知症友好社会文化环境的塑造作用有限
        5.3.2 现有政策对于认知症友好物理空间环境的建设支持不足
    5.4 原因分析
        5.4.1 政策设计未能充分考虑认知症老人的特殊性
        5.4.2 相关支持性政策之间衔接不畅
        5.4.3 认知症专业养老服务市场发展滞后
第6章 完善认知症老人居家照料支持性政策的建议
    6.1 推动认知症老人正式照料服务体系的发展
        6.1.1 根据不同照护需求开发认知症老人照护服务包
        6.1.2 提高养老服务机构的认知症专业照护能力
        6.1.3 促进专业认知症照护队伍的发展
    6.2 建立以家庭照料者为中心的多种支持性政策
        6.2.1 搭建认知症老人家庭照料者的社区支持和健康服务网络
        6.2.2 构建认知症老人家庭照料者的技能培训体系
        6.2.3 制定照料津贴等政策支持认知症老人的居家照料
    6.3 动员多方力量推动认知症友好环境的构建
        6.3.1 以社区为依托构建认知症友好文化环境
        6.3.2 逐步推进认知症友好物理空间环境的建设
第7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9)云南省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现状分析及防控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外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现状
        1.3.1 国外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情况
        1.3.2 国外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防控体系
    1.4 国内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现状
        1.4.1 国内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情况
        1.4.2 我国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情况
    1.5 云南省细菌性食源性疾病防控现状
    1.6 选题研究方法
        1.6.1 研究思路与研究路线
        1.6.2 研究内容
        1.6.3 研究方法
        1.6.4 数据收集方法
        1.6.5 数据整理及数据分析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概念
    2.1 食源性疾病
    2.2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
    2.3 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定义
    2.4 项目管理的概念
    2.5 项目过程管理
    2.6 云南省细菌性食源性疾病防控的项目过程管理
第三章 云南省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3.1 爆发情况
    3.2 时间分布
    3.3 场所分布
    3.4 病因分析
    3.5 地区分布情况
    3.6 可疑暴露食品
第四章 云南省细菌性食源性疾病防控对策分析
    4.1 预防方面
        4.1.1 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与控制的法律准备
        4.1.2 加大食品安全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力度
        4.1.3 增加资金投入,加强食源性疾病的科学研究和人才队伍建设
    4.2 监测调查方面
        4.2.1 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
        4.2.2 加强食品安全监测体系建设
        4.2.3 提高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能力
    4.3 治疗方面
    4.4 控制方面
        4.4.1 食源性疾病暴发当前的控制措施
        4.4.2 预防食源性疾病发生的制度控制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妇联参与社会治理的历史进程及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与依据
    二、研究现状和目标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研究意义
    五、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妇联参与社会治理的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一、基本概念界定
        (一)妇联组织
        (二)社会治理
        (三)妇联参与社会治理
    二、相关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
        (二)社会性别理论
        (三)社会治理理论
第二章 妇联参与社会治理的良好开端(1949-1956)
    一、妇联的全面组建与女界的初步统合
        (一)妇联组织体系的初创
        (二)妇联的组织统合
    二、妇联参与创建社会新秩序的行动
        (一)发动妇女构建群防群治的社会治安格局
        (二)参与创建男女平等的新生产秩序
        (三)参与确立新型的婚姻家庭关系
    三、妇联参与改造妇女的初步实践
        (一)劳动光荣理念下对妓女身份的重塑
        (二)抗美援朝运动中对妇女爱国观的培育
        (三)识字学习运动中对妇女的文化政治教育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妇联参与社会治理的曲折探索(1956-1966)
    一、妇联组织的曲折发展
        (一)妇联组织名称的统一
        (二)妇联组织制度的改进
        (三)妇联团体会员的收缩与发展
        (四)妇联基层组织的整顿波折
    二、妇联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践探索
        (一)动员妇女参加社会劳动
        (二)大规模开展妇女扫盲运动
        (三)培育妇女群众集体观
    三、妇联初步纠正“左倾冒进”错误的举措
        (一)加强对妇女的劳动保护
        (二)参与整顿托幼组织
        (三)参与整治婚姻乱象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妇联参与社会治理的中断与初步恢复(1966-1976)
    一、妇联组织的全面解体与初步恢复
        (一)妇联组织的逐步解体
        (二)妇联组织的初步恢复
    二、妇联对社会治理的有限参与
        (一)参与推进男女同工同酬
        (二)发动妇女参与“农业学大寨”
        (三)协助托幼组织的恢复整建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妇联参与社会治理的新发展(1977-2012)
    一、改革开放新时期妇联组织的迅速发展
        (一)妇联组织制度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二)妇联团体会员的迅速扩展
        (三)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的持续推进
    二、新时期妇联参与社会治理的新格局
        (一)多层次推动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二)全方位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三)多方面推进对妇女的综合教育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妇联参与社会治理的深化转型(2012-2018)
    一、新时代妇联参与社会治理的新机遇
        (一)习近平的社会治理新理念新布局
        (二)群团改革背景下妇联组织发展的新需求
        (三)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与中国妇情新样态
    二、新时代妇联组织的深化改革
        (一)妇联组织各项制度的全面整建
        (二)妇联组织体系的系统化改革
    三、新时代妇联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新实践
        (一)引领妇女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二)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新作为
        (三)动员妇女参与培树社会文明新风尚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妇联参与社会治理的基本经验
    一、坚持党的领导与充分发挥妇联组织主体性相统一
    二、坚持理论自信与兼容并蓄地推进理论创新相统一
    三、坚持以妇女群众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四、坚持做好经常性工作与开展专题性活动相统一
    五、不断提升妇联参与社会治理的社会协作水平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四、2003年上海市地方标准制定项目计划(第二批)(论文参考文献)

  • [1]《气象标准化管理规定》修订解读[J]. 刘艳阳,成秀虎,崔晓军. 中国标准化, 2021(08)
  • [2]D行业协会制定团体标准存在的“志愿失灵”研究 ——以《钢铁电子商务平台用户评级规范》标准制定为例[D]. 黄昕帆.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2021(09)
  • [3]国际比较视野中我国绿色生态城区评价体系优化研究[D]. 杜海龙. 山东建筑大学, 2020(04)
  • [4]嵌入式养老社会化运营项目管理研究[D]. 郭聪聪. 华东政法大学, 2020(04)
  • [5]“三社联动”视角下的困境儿童救助研究[D]. 庞博. 长春理工大学, 2020(02)
  • [6]基于虚拟建设的综合管廊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管控研究[D]. 周晓杰. 天津理工大学, 2020(05)
  • [7]广东联通宝龙数据中心项目投资方案评估研究[D]. 姚宏越.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6)
  • [8]认知症老人居家照料的支持性政策分析 ——基于上海市P区的实证调查[D]. 陈亚伟. 华东理工大学, 2019(01)
  • [9]云南省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现状分析及防控对策研究[D]. 谷清华.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5)
  • [10]妇联参与社会治理的历史进程及经验研究[D]. 李乾坤.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9)

标签:;  ;  ;  ;  ;  

2003年上海市地方标准制定项目计划(第二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