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安全诉讼中的犯罪现场肖像写作

家庭安全诉讼中的犯罪现场肖像写作

一、房屋安全诉讼中的犯罪现场人像测写(论文文献综述)

卢莹[1](2020)在《数字时代刑事取证规制研究 ——以个人信息保护为视角》文中认为

包雪昕[2](2020)在《论网络涉众型经济犯罪的侦查》文中研究说明网络涉众型经济犯罪高频发案,威胁经济安全。根据网络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持续增长的发展现状,通过梳理文献、访谈调研,询问一线办案民警,掌握实际执法办案中公安机关面对“人难抓、案难诉、钱难追”的实际难题,提出转变大数据侦查思维、应用资金穿透的查控手段、发掘数据武器来查缉办案。2015年7月,公安部经侦局提出“信息化建设、数据化实战”的战略目标,要求全国各地经侦部门加强“数据就是战斗力,得数据者得天下、得数据者胜天下”的意识,贯彻数据理念。犯罪嫌疑人拥抱互联网,形成了“互联网犯罪+”的全新模式。倒逼着公安机关进行转型升级。笔者将本研究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比涉众型经济犯罪和网络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研究现状,确定研究方向,明确研究意义;第二部分,梳理网络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概念、类型、成因和发展现状,明确研究主体;第三部分,总结网络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特点;第四部分,指出网络涉众型经济犯罪的侦查难点;第五部分,提出网络涉众型经济犯罪的侦查对策。笔者拟从网络犯罪侦查角度建议搭建资金查控处置渠道,使用远程勘验技术,加强网络空间管制,惩治网络涉众型经济犯罪。具体而言:一是建立大数据侦查思维,准确挖掘犯罪情报与证据,预警式侦查;二是开展网络阵地控制,做好舆情监控、搜集舆情线索,共享舆情情报;三是运用资金查控技术实现对涉案资金流的查询、分析、控制,查证犯罪事实;四是重视电子数据的规范,通过对电子物证技术的应用,提高打击犯罪的效能和主动侦查的能力;五是重视被害人诉求,落实追赃挽损。

李洪基[3](2020)在《人货分离型贩毒案件侦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毒品犯罪作为一类严重的刑事犯罪,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负面影响。毒品犯罪的产生与发展有其错综复杂的社会背景,与社会进程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贩毒作为毒品扩散的来源渠道,是毒品渗入社会各个领域的主要方式。人货分离型贩毒是毒品交易的新模式,其隐蔽化程度高、侦查难度大等特点规律给侦查工作提出了新挑战,需要研究制定一整套具有针对性的策略方法,更需要公安民警灵活掌握运用。本文结合人货分离型毒品交易规律特点,有针对性提出侦查策略,以期提高打击人货分离型贩毒的效能。同时,本文立足于人货分离型贩毒案件的侦查难点与常见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侦查讯问策略方法。笔者采用文献研究法、个案法、比较分析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该问题进行研究。第一章介绍人货分离型贩毒案件的研究背景、研究综述、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及创新。人货分离型贩毒案件证据难以收集、资金难以缴获等难点以及获取情报线索能力低、打击不彻底、讯问策略单一等问题使其研究价值很高。众多专家学者立足于人货分离型贩毒案件侦查进行研究、论述,笔者在认真学习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实践与思考对人货分离型贩毒案件侦查进行系统梳理,同时提出人货分离型贩毒案件的讯问策略方法。第二章介绍人货分离型贩毒案件的形成背景、定义、类型及特点。人货分离型贩毒案件的形成背景有经济社会发展和贩毒分子安全性考量两个方面。经济社会发展因素包括交通发展、互联网发展、金融业发展等方面,安全性考量因素包括打击毒品犯罪高压态势、传统贩毒模式下证据的易暴露性、反侦查能力提升等方面。人货分离型贩毒案件包括网络贩卖型和地点后知型两种,同时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快捷性等特点。第三章介绍人货分离型贩毒案件侦查讯问的难点和常见问题。人货分离型贩毒是传统贩毒的升级,隐蔽化、复杂化程度更高,贩毒犯罪嫌疑人反侦查能力更强,侦查讯问难度更大,实际工作中问题更加突出。具体表现为,人货分离型贩毒案件侦查具有情报难以收集、毒品难以发现、源头难以查明、贩毒证据难以收集、贩毒资金难以收缴等难点以及获取情报线索能力低、打击不彻底、协作机制不顺畅、抓捕环节亟待加强、讯问策略单一等常见问题。第四章介绍人货分离型贩毒案件侦查策略。网络贩卖型和地点后知型是人货分离型贩毒的常见模式,犯罪嫌疑人具体作案手段不同,犯罪的规律特点也不同,侦查中运用策略方法也应区别对待。网络贩毒案件侦查应统筹加强情报搜集能力、提升网络预警能力、充分利用视频监控资源、高度重视细节比对、推动虚拟身份实名制、应对暗语使用等方面。地点后知型贩毒案件侦查应从转化交易模式、转移交易地点、转变侦查思维、充分利用技术手段等方面入手。第五章介绍人货分离型贩毒案件讯问策略。人货分离型贩毒案件犯罪嫌疑人通常系惯犯、累犯,反侦查能力强,拒供心理突出,讯问难度极大。讯问人员应善于进行会话沟通,缓和犯罪嫌疑人抵触心理。找准切入点,以合理化策略降低犯罪嫌疑人罪责感。抓住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攻坚,循序渐进,逐步扩大战果。强化气势,以冲击型讯问策略遏制贩毒犯罪嫌疑人侥幸、嚣张心理。充分发挥好贩毒犯罪嫌疑人手机在讯问中的作用。人货分离型贩毒案件独有的特点决定了侦查人员在讯问等环节必须保持高度警惕,注重细节,以确保讯问过程顺利进行。

孔超[4](2019)在《手机取证中持有人身份认定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手机功能的日益强大,手机已充分参与到人们工作与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手机也更为频繁的出现在公安机关侦办案件的过程中,手机数据时常成为案件突破的关键。但在手机取证的过程中,公安机关时常遇到难以认定手机持有人身份、无从证明手机数据与案件的关联性的情形,致使很多有价值的手机信息不能成为证据。研究手机持有人身份认定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手机取证的目的是将手机数据变为法庭证据,这就要求手机数据必须与案件具有关联性,而手机持有人是连接手机数据与案件的唯一桥梁;其次,实践中常出现找不到手机持有人、持有人拒绝承认手机属于自己、持有人使用手段规避侦查难以认定等状况,公安机关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解决持有人身份认定困难的问题;最后,目前公安机关普遍采用持有人“自认”的口供的方式认定手机持有人身份,这种方式不仅缺少证据支撑,还容易被冒名顶替,与法律“轻口供、重证据”的要求也相背,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从手机的机身物质信息和存储数据信息入手,通过实验的方式对手机进行取证、结合案情认定持有人身份。实验部分依托于公安实践中的真实案件,随机抽样了100部手机检材做研究,通过对手机的通讯录、通话记录、短信、即时通讯APP、浏览器、云端账号、地图APP等软件的数据进行提取和分析,结合生物检材、痕迹物证等其他案件线索,认定手机持有人的真实身份,并与案件的真实情况比对验证。归纳出登记信息认定、数据库比对认定、异常通讯认定、特殊标识认定、生理特征认定、语言特征认定、行为特征认定、案情关联认定等九种认定方法。本文提出了持有人身份认定这一取证过程中应当被更加重视的环节,强调了这一环节的目的意义、实践意义、法律意义。实验检材全部来自真实案件,实验结果也通过案件真实情况进行了验证,因此,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更加精准和客观、参考价值更高。本文归纳出的手机持有人认定分析方法解决了现实问题,对公安机关解决持有人身份认定难题、进一步固定案件证据,保障司法程序正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廉勋[5](2019)在《关于《逍遥法外的恶魔》韩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笔者的硕士学位论文选定了翻译实践项目,项目的文本选择了由韩国黄金枝出版社出版的推理小说一《逍遥法外的恶魔》。该作品是法律题材的一部悬疑推理长篇小说,全书共484页,韩文字数约为25万字,共分为11个章节。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笔者翻译了前四个章节,译文字数在五万字以上,尚无中文译本。从最初选择文本到最后文本翻译实践完成,历经了一年的时间。根据期间对作品的分析和翻译实践,撰写了翻译实践报告,共分为六章节。第一章引言部分主要说明了笔者选择该文本进行翻译实践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翻译项目简介部分主要介绍了原文作者都振棋基本情况与《逍遥法外的恶魔》的主要内容;第三章译前分析和准备部分总结了笔者依据理论和经验对该翻译项目做的结构、风格、重点难点的分析,并在翻译实践工作之前做的准备工作;第四章翻译案例分析部分举了若干具有代表性的例句,说明了具体使用的翻译技巧,并分析了笔者对该文本进行翻译时候遇到的难点。由于该作品是法律题材的推理小说,内容上涉及到许多法律专有名词,又有场景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修饰语,以及外来语,还有若干叙述专属韩国历史背景的部分,理解并翻译该作品有些难度。因此,笔者在翻译过程中将重点放在翻译内容准确以及表达自然方面,重点对词汇翻译中的法律名词翻译、外来语翻译进行分析,具体词汇翻译运用意译、法律名词翻译、外来语翻译、归化等技巧。语句翻译运用合译、分译、减译、重组语序等翻译技巧,从而准确传达原文内容。第五章结语部分再一次总结了笔者的翻译实践的过程,并谈了自己的感想;附录部分附有原文和译文的对比。笔者将此作品定为翻译项目,目的在于探索涉及法律问题的小说作品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原文中法律事件和故事之间融合,既有法律的严谨性又具备故事的趣味性,如何巧妙翻译出原作思想和风格。并且希望本项目可以为处理类似文本的翻译实践提供可以借鉴的材料和经验。通过此次《逍遥法外的恶魔》的翻译实践,笔者深刻地认识到要做好韩汉的翻译,必须要熟练掌握中文和韩文的词汇和语法,并且还须了解韩国历史、文化、法律、社会等人文社科领域的知识才能进行准确的翻译。

华凯[6](2019)在《论推定在刑事诉讼中的适用》文中研究指明推定是一种证明方法,在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中均有运用。由于刑事诉讼奉行无罪推定原则,很多学者因此认为适用推定会造成冤家错案,进而反对在刑事诉讼中适用推定。但推定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适用是不争的事实。推定是根据经验法则,从已知事实得出待证事实,并允许反驳的证明方法。在刑事诉讼中适用推定可以解决特殊的证明困难,降低证明难度,强化刑法打击犯罪的功能。但由于推定天生包含了或然性,与刑事诉讼追求的实质真实相矛盾,在刑事诉讼中必须慎用。为了规避适用带来的负面作用,就必须要制定推定的适用规则。推定在我国的刑事诉讼中主要用来解决主观明知的证明难题。我国的刑事诉讼定罪依据对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依赖很大,造成刑讯逼供行为屡禁不止。在刑事诉讼中适用推定,依靠情况证据定案,可以降低审讯人员和犯罪嫌疑人之间的冲突程度,有利于保障人权。考虑到将来可能赋予嫌疑人沉默权等因素,笔者认为应该在盗窃等存在特殊证明困难的犯罪证明中适用推定。我国应该完善推定立法工作,加强司法人员的培训。在推定的适用过程中,法官应该及时公开心证过程,加强判决书的说理。

韩厚明[7](2018)在《张家山汉简字词集释》文中认为1983年底至1984年初,湖北江陵张家山M247号汉墓出土大批竹简,其中包含大量汉初法律文书,这是继睡虎地秦简之後法律简牍的又一重大发现。经过初步清理之後,这批竹简包括《历谱》、《二年律令》、《奏谳书》、《脉书》、《算数书》、《盖庐》、《引书》、《遣册》八种,共1200余枚竹简。《历谱》共18枚竹简,记录时代爲汉高祖四年(前203年)至吕后二年(前186年)後九月,其中简二记录有“新降爲汉”四字,是汉王朝创立过程中的真实写照。《二年律令》共540枚竹简,是汉初吕后二年的律令摘抄,共有汉律27种、《津关令》1种,这是汉代成体系法律简牍的首次发现,弥补了汉代法律史研究资料不足的遗憾。《奏谳书》共228枚竹简,内容爲秦及汉高祖时期奏谳文书摘录,保留了奏谳文书的基本格式,对研究秦及汉初司法审判制度有重要意义。《脉书》共66枚竹简,以病候及阴阳十一脉经、脉法等爲主要内容,大部分见於马王堆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比後者保存更完好。《算数书》共190枚竹简,是实用算题合集,内容形式与传世数学文献《九章算术》类似,比後者时代早二百余年。《盖庐》共55枚竹简,以申胥(伍子胥)与盖庐(吴王阖闾)的对话爲文本形式,具有浓厚的兵阴阳色彩。《引书》共112枚竹简,是首次发现成篇的汉代导引术文献,可与马王堆《导引图》相参照。《遣册》共41枚竹简,爲随葬物品清单,其中记录有书一笥,正与出土竹简相合。值得一提的是,墓葬还出土鸠杖一枚,这说明墓主人年事已高。张家山M247号汉墓自发掘至今已有34年,全部竹简释文公布於2001年,迄今已有16年,因其竹简内容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相关论文总计上千篇,着作数十部,相关研究纷繁复杂,因此有必要对以往研究历史进行综合梳理,同时结合学者的研究成果,对竹简文本进行重新校勘,对疑难词汇进行辨析考证,这也是本论文的写作目的所在。本论文共分上下两编,上编有三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介绍M247号汉墓的发掘情况,墓葬的形制及随葬物品,墓主身份,论述出土竹简的主要内容及其释文公布情况,以及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重点内容是对张家山汉简各部分的研究综述,以期把握既往学界的研究概况。第二章张家山汉简释文校注,这部分以《张家山M247号汉墓竹简(释文修订本)》、《二年律令与奏谳书》所刊布的释文爲底本,吸收学界对竹简文本的校勘成果,参照整理者原图版及红外綫图版,对张家山汉简释文进行再校勘,对重点难点词汇进行校注,以疏通文意。第三章相关问题研究,包括《二年律令》编联整理与研究、重点词汇研究梳理与考证,如“颇”、“毋害”、“出入罪人”、“完刑”、“行钱”、“以上、以下”。下编主要内容是字词集释和参考文献。字词集释首先列举字词条目,其次选取有代表性的辞例1-5条,最後以时间爲序摘录学者研究成果,对其中需要补充及辨析的词条以按语形式说明。最後是本论文的参考文献。

丁先发[8](2017)在《大数据时代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侦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1世纪是大数据时代,知识产权的作用越来越大,日益成为强国之翼、富国之泉,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和核心要素,拥有更优质的知识产权是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要条件。与此同时,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层出不穷、愈演愈烈,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已成为联合国规定的17类跨国犯罪中最严重犯罪之一。可见知识产权保护仅止步于民事保护和行政保护是远远不够的,运用刑法保障手段对于规范知识产权侵权行为至关重要。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不仅违反了国家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而且严重侵犯了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和消费者的利益,甚至危及人们的生命和健康。近年来,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进展迅速,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的总量逐年上升,公安机关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打击力度不够、打击和防范效能有待提升是一个重要原因。在我国这样一个处于经济起飞关键阶段的有着13多亿人口的多民族超大规模国家,如何有效提升公安机关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侦查的效能,如何使公安机关更好地履行打防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职责,就成为了极具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在触物留痕的大数据时代,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形势和犯罪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侦查工作要适应新形势,必须积极借鉴大数据思维,优化侦查模式,提升打击和防范效能。本文结合近年来打防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侦查实践,从我国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现状出发,发现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侦查存在的困境。在大数据时代,公安机关要坚定“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改革,通过情报导侦、情报导防、合成作战机制优化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侦查模式,以加强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力度,创造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安全市场环境,实现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在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上的和谐统一。

朱全定[9](2015)在《中国侦探小说的叙事视角与媒介传播》文中指出侦探小说自爱伦·坡开创以来,已经成为通俗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都市工业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通过印刷媒介、影视媒介、互联网络等大众媒介所承载、传播的文化产品。在发展的过程中,侦探小说始终凸显着自身独有的美学特征向前发展,拥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侦探小说具有满足大众读者消遣、娱乐、宣泄的功能,作品中扑朔迷离的情节、惊险刺激的场景、神秘莫测的悬念以及料事如神的侦探,构成了侦探小说的审美特性。神秘、惊恐、悬疑等审美元素为读者的“暴力”本能宣泄找到了一个出口,为读者平淡乏味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新的体验。侦探小说就是作者和读者之间不断地围绕案件进行设谜、解谜的游戏。作者通过故事中的侦探,在未知的空间中,寻找破案线索,不断地为读者设置谜面,读者积极参与重构犯罪现场、去伪存真,在蛛丝马迹中判断真凶,从出人意料的结局里体验解谜的快乐。本论文主要以中国侦探小说为研究对象,以收集、整理的侦探小说文本及其文化衍生品为基础,将其置入世界侦探小说创作的大背景下,首次运用原型理论、叙事学理论、故事形态学理论以及大众文化相关理论,通过横向研究的方法,探究侦探小说的叙事艺术的独特性以及侦探小说向通俗文化转变的进程中对我国文化生产的启示,力图成为对中国侦探小说研究的有益补充。本论文由绪论及四章正文组成。绪论部分主要概述了研究现状、选题缘起、研究方法、创新意义、以及本论文中对侦探小说的界定。根据这一思路,撷取侦探小说中的几个关键元素,对中国侦探小说进行横向性研究,并且把中国侦探小说放进大众文化视野中,发掘其接受创作中的深层次原因,拓展国内对中国侦探小说文化研究层面。第一章以神话、宗教、传说为切入点,运用原型理论,探索侦探小说中的文学渊源。在古代神话和宗教传说中,谜、罪、惩恶扬善、法的观念、侦探等侦探小说中的核心元素,作为一种文化和心理的积淀,潜伏在原始初民的集体无意识中。爱伦·坡的人生经历、欧洲传统文学以及他的创作理念为他开创侦探小说提供了契机,本节着重分析了他的五篇侦探小说确定的侦探小说模式类型。柯南·道尔把侦探小说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他所确立的“福尔摩斯——华生”模式对中国作家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公案小说以破案故事为主要内容,其中蕴含的我国传统文化、传统法律观念、传统思维方式,是我国侦探小说创作的重要源泉,对中国侦探小说创作者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第二章探讨了中国侦探小说的创作模式类型,将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分析模式运用到侦探小说上,尝试归纳其创作的具体规律,概括出七种中国侦探小说创作的基本模式,从而为当代侦探小说的创作避免雷同,另辟蹊径提供有益的借鉴。第三章从叙事学角度,选取中外案例,分析了中国侦探小说的叙事角度,探究了侦探小说中的罪犯、侦探类型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对侦探小说的叙事视角、叙事空间、叙事语言的研究,分析了侦探小说的叙事艺术及其显着特点。第四章论述了大众传播媒介对中国侦探小说的发生、发展、传播的影响。揭示了两者之间存在有密切的关系,大众传媒为侦探小说提供了存在的物质基础。译者在译介过程中,报纸期刊等纸质媒介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直接促成了我国现代侦探小说的发生;并且探讨了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悬疑小说的现状及其经典化问题。最后,运用约翰·菲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探讨了西方侦探小说文化产业对我国文化生产的启示以及对我国侦探迷现状进行了分析。

周晓宇[10](2014)在《视频侦查的规范化研究》文中指出英国是将视频监控系统最早用于预防犯罪和侦查的国家,而我国视频侦查起步较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视频侦查逐步运用于侦查破案之中。如“周克华”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件的成功侦破,其中关键一点就是得益于视频侦查的应用。但随着视频侦查在侦查破案中的广泛应用,许多问题也不断地暴露出来。本文从分析现阶段视频侦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进一步完善视频侦查的基础理论,特别就如何科学地进行视频侦查,如何进行规范管理,并构建相对合理、完善的管理体系等进行研究。本文除引言及结语外,总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视频侦查的基础理论研究。首先对视频侦查的概念进行了明确的界定,由于目前在理论界对视频侦查的概念没有权威或统一的界定,笔者顺应实践部门的称谓将利用视频图像开展的侦查活动称之为“视频侦查”,从主体、内容、目的这三个方面对视频侦查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介绍了视频侦查的几个特征:时效性、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客观真实性、信息的海量性。再次,笔者以犯罪时能否及时开展侦查工作为依据对视频侦查进行了简要分类,即主动式视频侦查和被动式视频侦查。在理论研究的最后一个部分简要阐述了视频侦查在侦查、审判中的几点作用:与传统侦查方法相结合;寻找、认定犯罪嫌疑人;提供侦查线索、指明侦查方向;利用视频资料进行串并案件;收集证据,推进诉讼的进行。第二部分是对视频侦查的重要性分析。目前,视频侦查在侦查实践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相较于传统的侦查方法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和发展,对侦查工作有着重大的影响:视频侦查是传统侦查模式的变革,视频侦查是传统侦查观念的转变,视频侦查是侦查方法的创新,视频侦查是传统侦查思维的拓展。第三部分是视频侦查规范化的现实性分析。此部分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一,视频监控在视频侦查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如果没有视频监控那么视频侦查这一侦查方法就没有了立足点,然而当前视频监控存在许多问题。笔者分别从视频监控的安装、维护、应用、相关法律制度四个角度论述了视频监控存在的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其二,正由于当前视频监控系统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视频侦查在侦查实践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笔者主要从视频资料的收集、分析研判、保存、运用这四个方面对视频侦查的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第四部分是视频侦查规范化的有效路径。首先阐述了视频侦查的几项原则:及时、全面、细致、客观、合法,必要性原则,准确性原则,专门性原则。其次提出了视频侦查规范化的具体路径,即主要是针对第三部分视频监控、视频侦查工作中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规范化。第五部分构建视频侦查的工作体系。笔者借鉴长沙市公安局视频侦查工作指南,对视频侦查的体系进行框架性的构建,以期待有助于实际侦查部门的侦查工作,主要从八个方面进行了框架的构建:准备工作;划定范围;人员组织;视频调取;资料管理;观看视频;图像应用;侦查实验。

二、房屋安全诉讼中的犯罪现场人像测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房屋安全诉讼中的犯罪现场人像测写(论文提纲范文)

(2)论网络涉众型经济犯罪的侦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研究现状
    1.2 网络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研究现状
        1.2.1 关于网络涉众型经济犯罪概念、成因、特点、难点问题的研究
        1.2.2 基于维稳视角下的侦查实务研究
        1.2.3 基于刑法视角下的应对策略研究
        1.2.4 大数据经侦的侦查对策机制研究
        1.2.5 述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2 网络涉众型经济犯罪概述
    2.1 网络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概念
    2.2 网络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类型
        2.2.1 对象型
        2.2.2 工具型
    2.3 网络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发展态势
        2.3.1 网络空间与线下社会的深度融合
        2.3.2 犯罪智能化程度高
        2.3.3 网络犯罪产业化、链条化
        2.3.4 犯罪的溯源难,主体不明确
        2.3.5 涉及人数众多,波及范围更广,涉稳问题突出
    2.4 网络涉众型经济犯罪存在的成因
        2.4.1 社会矛盾造成的心理失衡
        2.4.2 追逐利益的投机心理
        2.4.3 缺少相应的专业知识
        2.4.4 资金需求与资金供给的结构性失衡
        2.4.5 行政监管不力,部门协作机制匮乏
        2.4.6 存在网络犯罪机会,犯罪成本低收益高
3 网络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案件特点
    3.1 犯罪主体组织性强,网络空间分散化程度高
    3.2 案发现场虚拟难控,给付交易即时性梳理难
    3.3 犯罪手段翻新多样,利用网络依附性强
    3.4 犯罪结果影响面广,受害群体交织涉众型强
4 网络涉众型经济犯罪的侦查难点
    4.1 案件数量占比高,波及范围广
    4.2 犯罪主体专业化,智能化特征明显
    4.3 犯罪组织周密性强,产业化程度高
    4.4 犯罪行为隐蔽性强,案发现场难发现
    4.5 犯罪侵害领域泛化,跨国犯罪明显
5 网络涉众型经济犯罪的侦查对策
    5.1 预警式侦查
        5.1.1 大数据相关性思维方式
        5.1.2 相关性线索数据收集
        5.1.3 数据挖掘所得结论可视化展示
    5.2 开展网络阵地控制
        5.2.1 舆情监控
        5.2.2 情报收集
        5.2.3 信息共享
    5.3 资金查控技术的运用
        5.3.1 资金查控技术的构建
        5.3.2 资金查控技术的优化路径
    5.4 电子数据的规范
        5.4.1 电子物证技术在实践中的重要性
        5.4.2 证明电子数据合法性的常用手段
        5.4.3 电子数据的提取与固定
        5.4.4 提高电子数据的证明力
    5.5 重视被害人诉求,落实追赃挽损
        5.5.1 退赃主体落实到位
        5.5.2 追赃挽损与维稳并重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3)人货分离型贩毒案件侦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概述
    1.1 问题的提起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个案法
        1.3.3 比较分析法
        1.3.4 访谈法
    1.4 论文结构及创新
2 人货分离型贩毒的形成原因及案件特点
    2.1 人货分离型贩毒形成背景
        2.1.1 经济社会发展对毒品交易模式的影响
        2.1.1.1 交通便利化对毒品交易模式的影响
        2.1.1.2 网络发展对毒品交易模式的影响
        2.1.1.3 金融业发展对毒品交易模式的影响
        2.1.2 安全性考量引发毒品交易模式变化
        2.1.2.1 打击毒品犯罪的高压态势
        2.1.2.2 传统交易模式下犯罪证据的易暴露性
        2.1.2.3 反侦查能力提升对毒品交易模式的影响
    2.2 人货分离型贩毒案件类型
        2.2.1 网络贩卖型
        2.2.2 地点后知型
    2.3 人货分离型贩毒案件特点
        2.3.1 隐蔽性
        2.3.2 复杂性
        2.3.3 快捷性
3 人货分离型贩毒案件侦查难点与常见问题
    3.1 侦查难点
        3.1.1 毒品难以发现
        3.1.2 毒品源头难以确定
        3.1.3 贩毒分子身份难以确定
        3.1.4 贩毒证据难以收集
        3.1.5 贩毒资金难以缴获
    3.2 侦查中常见问题
        3.2.1 获取情报线索能力低
        3.2.2 打击不彻底
        3.2.3 协作机制不顺畅
        3.2.4 抓捕环节亟待加强
        3.2.5 讯问策略单一
4 人货分离型毒品交易侦查策略
    4.1 网络贩毒案件侦查
        4.1.1 加强情报搜集工作
        4.1.2 提升网络预警能力
        4.1.3 充分利用视频监控资源
        4.1.4 高度重视细节比对
        4.1.5 推动虚拟身份实名化
        4.1.6 应对暗语使用
    4.2 地点后知型贩毒案件侦查
        4.2.1 转化交易模式
        4.2.2 转移交易地点
        4.2.3 转变侦查思维
        4.2.4 充分利用技术手段
5 人货分离型贩毒犯罪嫌疑人讯问对策
    5.1 加强对话沟通,缓和贩毒犯罪嫌疑人抵触心理
        5.1.1 贩毒犯罪嫌疑人抵触心理成因分析
        5.1.2 讯问中加强对话沟通的具体运用
    5.2 合理化策略降低贩毒犯罪嫌疑人罪责感
        5.2.1 讯问中运用合理化策略的原因
        5.2.2 讯问中合理化策略的具体运用
    5.3 循序渐进,逐步扩大战果
        5.3.1 讯问中采用循序渐进策略的原因
        5.3.2 讯问中循序渐进策略的具体运用
    5.4 制造声势,遏制贩毒犯罪嫌疑人侥幸心理
    5.5 充分发挥手机在毒品犯罪讯问中的作用
        5.5.1 手机中承载着大量的涉毒信息与证据
        5.5.2 更好发挥手机在贩毒犯罪嫌疑人讯问中的作用
    5.6 讯问中注意事项
        5.6.1 隔音效果
        5.6.2 人员看管
        5.6.3 钟表设置
        5.6.4 同步录音录像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4)手机取证中持有人身份认定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选题意义与背景现状
    1.1 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2 手机取证的技术背景
        1.2.1 电子取证的原则
        1.2.2 手机的分类
        1.2.3 取证技术模型
        1.2.4 取证行业现状
    1.3 手机取证的法律背景
        1.3.1 相关法律规定
        1.3.2 相关取证标准
        1.3.3 电子数据的法庭审查
2 持有人身份信息获取
    2.1 通过传统物证信息获取
        2.1.1 手机机身特征
        2.1.2 手机的磨损痕迹特征
        2.1.3 手机的生物痕迹特征
    2.2 通过存储数据信息获取
        2.2.1 手机存储类型
        2.2.2 手机信息类型
    2.3 持有人身份认定方式
        2.3.1 认定持有人身份
        2.3.2 刻画持有人身份
3 持有人身份认定实验
    3.1 选择检材
    3.2 数据提取
    3.3 数据分析
        3.3.1 手机品牌对比分析
        3.3.2 取证工具对比分析
    3.4 结果验证
        3.4.1 分析认定情况
        3.4.2 认定情况验证
4 持有人身份认定方法
    4.1 手机持有人身份直接认定
        4.1.1 登记信息直接认定
        4.1.2 数据库关联认定
    4.2 手机持有人身份间接认定
        4.2.1 特殊身份标识信息
        4.2.2 异常通讯信息
        4.2.3 时空轨迹信息
    4.3 手机持有人身份模糊认定
        4.3.1 生理特征
        4.3.2 语言特征
        4.3.3 行为特征
    4.4 结合案情认定持有人身份
        4.4.1 手机信息证明持有人自杀动机——X河浮尸事件
        4.4.2 手机信息记录持有人犯罪预备——宋某故意杀人案
        4.4.3 手机信息明确团伙结构分工——“6.24”特大制售假药案
        4.4.4 手机信息印证违法交易流水——张某、寇某非法利用信息网络案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关于《逍遥法外的恶魔》韩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目的
    1.2 选题意义
第二章 翻译项目简介
    2.1 作品简介
    2.2 作者简介
第三章 译前分析和译前准备
    3.1 译前分析
    3.2 译前准备
第四章 翻译案例分析
    4.1 词汇翻译
        4.1.1 意译
        4.1.2 法律名词翻译
        4.1.3 外来语翻译
        4.1.4 归化
    4.2 语句翻译
        4.2.1 合译
        4.2.2 分译
        4.2.3 减译
        4.2.4 重组语序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6)论推定在刑事诉讼中的适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推定的概述
    第一节 推定的概念
    第二节 推定与推论、推理、假定的区别
    第三节 推定的分类
第二章 推定存在的必要性
    第一节 推定与无罪推定并不矛盾
    第二节 推定存在于刑事诉讼中的理由
第三章 推定适用规则
    第一节 推定的证明责任
    第二节 推定的证明标准
    第三节 推定的适用规则
第四章 我国刑事诉讼中推定适用现状
    第一节 推定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积极作用
    第二节 推定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完善我国刑事诉讼中的推定适用的建议
    第一节 完善推定的立法工作
    第二节 在存在特殊证明困难的案件证明中引入推定
    第三节 及时公开法官心证过程
    第四节 充分保障被告的反驳权
    第五节 加强对法官的专业培训
    第六节 加强判决书的说理要求
结语
参考文献

(7)张家山汉简字词集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凡例
上编
    第一章 张家山M247号汉墓的发掘及竹简研究综述
        第一节 张家山M247号汉墓的发掘及墓主身份
        第二节 张家山M247号汉墓竹简的公布与研究
        一、张家山M247号汉墓竹简释文发布前的研究状况
        二、张家山M247号汉墓竹简释文及图版公布
        三、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第三节 张家山M247号汉墓竹简研究综述
        一、《二年律令》研究综述
        二、《奏谳书》研究综述
        三、《脉书》研究综述
        四、《算数书》研究综述
        五、《盖庐》研究综述
        六、《引书》研究综述
        七、《遣册》研究综述
    第二章 张家山M247号汉墓竹简释文校注
        第一节 历谱
        第二节 二年律令
        第三节 奏谳书
        第四节 脉书
        第五节 算数书
        第六节 盖庐
        第七节 引书
        第八节 遣策
    第三章 相关问题研究
        第一节 《二年律令》编联探讨
        第二节 汉代副词“颇”浅论
        第三节 “毋害”词义辨析
        第四节 “出入罪人”释义及相关问题探讨
        第五节 完刑的再认识
        第六节 “行钱”本义考
        第七节 秦汉户赋缴纳对象分析
下编 张家山汉简字词集释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8)大数据时代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侦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价值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
第二章 我国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现状与特点
    第一节 侵犯知识产权罪的概念
        一、侵犯知识产权罪的客体
        二、侵犯知识产权罪的客观方面
        三、侵犯知识产权罪的主体
    第二节 近三年我国侵犯知识产权刑事犯罪的态势
        一、总体犯罪数据概况
        二、各个罪名数据概况
    第三节 我国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总体特征和趋势
        一、犯罪危害后果严重
        二、犯罪增长趋势明显
        三、犯罪手段日趋隐蔽
        四、打击难度逐渐增大
        五、新型犯罪不断涌现
        六、量刑标准仍需细化
第三章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侦查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第一节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侦查的概念
    第二节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主要侦查程序和措施
        一、主要侦查程序
        二、主要侦查措施
    第三节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侦查困境
        一、“两法衔接”机制不畅
        二、地方保护妨碍侦查
        三、侦查水平需要提高
        四、法律体系需要完善
        五、公众维权意识不高
        六、侦查保障需要加强
第四章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侦查的困境突破
    第一节 国内外先进经验
        一、西方发达国家经验
        二、深圳市公安局的探索
    第二节 F市S区公安局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侦查实践
        一、畅通“两法衔接”机制
        二、提升打击犯罪效能
        三、提升防范工作效能
        四、强化基础信息建设
        五、加强保护宣传力度
        六、提升案件执法质量
        七、加强侦查队伍建设
第五章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侦查模式的优化
    第一节 侦查模式优化的必要性
        一、侦查模式优化是提升效能的需要
        二、侦查模式优化是维护发展的需要
        三、侦查模式优化是激励创新的需要
        四、侦查模式优化是保障人权的需要
    第二节 侦查模式优化的路径
        一、侦查模式优化的现实基础
        二、侦查模式优化的制度保障
        三、强化情报导侦机制
        四、强化情报导防机制
        五、强化合成作战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中国侦探小说的叙事视角与媒介传播(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现状及选题缘起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意义
    四、侦探小说的界定
第一章 原型与发轫 ——中国侦探小说的文学渊源
    第一节 神话、宗教、传说与侦探小说
    第二节 西方侦探小说
        一、爱伦·坡与侦探小说
        二、柯南·道尔与侦探小说
    第三节 中国公案小说
        一、传说起源期
        二、萌芽生长期
        三、形成发展期
        四、鼎盛转型期
        五、中国公案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法律观念、传统思维方式
第二章 模式与创新 ——中国侦探小说创作模式解析
    第一节 程小青的“道德模式”侦探小说
    第二节 孙了红的“文化心理模式”侦探小说
    第三节 建国五十年代“肃反反特小说”模式
    第四节 文革时期手抄本模式
    第五节 海岩的“案情+爱情”模式
    第六节 蔡骏的“知识悬疑”模式
    第七节 那多的“灵异悬疑”模式
第三章 人物与叙事——中国侦探小说四个维度
    第一节 罪犯
        一、物欲型罪犯
        二、情欲型罪犯
        三、权欲型罪犯
    第二节 私人侦探
        一、推理型侦探
        二、侠盗型侦探
    第三节 官方警探
        一、官府侦探
        二、公安干警
    第四节 叙事视角与侦探小说
    第五节 叙事空间与侦探小说
    第六节 叙事语言与侦探小说
第四章 媒介与产业——侦探小说的传播与接受
    第一节 大众传播媒介与侦探小说
        一、印刷媒介与侦探小说的传播
        二、影视媒介与侦探小说的传播
        三、互联网络与侦探小说的传播
    第二节“爱伦·坡、福尔摩斯”文化产业对中国文化生产的启示
    第三节 中国侦探迷现状分析
主要参考资料
附录 一
附录 二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记

(10)视频侦查的规范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视频侦查概述
    (一) 视频侦查的概念界定
    (二) 视频侦查的特征
    (三) 视频侦查的类型
    (四) 视频侦查在侦查、审判中的作用
二、 视频侦查的重要性分析
    (一) 视频侦查是传统侦查模式的变革
    (二) 视频侦查是传统侦查观念的转变
    (三) 视频侦查是侦查方法的创新
    (四) 视频侦查是传统侦查思维的拓展
三、 视频侦查规范化的现实性分析
    (一) 我国当前视频监控存在着诸多问题
    (二) 当前视频侦查在侦查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 视频侦查规范化的有效路径
    (一) 视频侦查的原则
    (二) 视频监控规范化的具体途径
    (三) 视频侦查在视频资料收集、分析、保存等方面的规范化
    (四) 视频侦查运用中的规范化
五、 视频侦查工作体系的构建
    (一) 准备工作
    (二) 划定范围
    (三) 组织人员
    (四) 视频调取
    (五) 资料管理
    (六) 观看视频
    (七) 图像应用
    (八) 侦查实验
六、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房屋安全诉讼中的犯罪现场人像测写(论文参考文献)

  • [1]数字时代刑事取证规制研究 ——以个人信息保护为视角[D]. 卢莹. 华东政法大学, 2020
  • [2]论网络涉众型经济犯罪的侦查[D]. 包雪昕.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2)
  • [3]人货分离型贩毒案件侦查研究[D]. 李洪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2)
  • [4]手机取证中持有人身份认定问题研究[D]. 孔超.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19(05)
  • [5]关于《逍遥法外的恶魔》韩汉翻译实践报告[D]. 廉勋. 延边大学, 2019(01)
  • [6]论推定在刑事诉讼中的适用[D]. 华凯.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2)
  • [7]张家山汉简字词集释[D]. 韩厚明. 吉林大学, 2018(12)
  • [8]大数据时代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侦查研究[D]. 丁先发.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7)
  • [9]中国侦探小说的叙事视角与媒介传播[D]. 朱全定. 苏州大学, 2015(12)
  • [10]视频侦查的规范化研究[D]. 周晓宇. 西南政法大学, 2014(07)

标签:;  ;  ;  ;  ;  

家庭安全诉讼中的犯罪现场肖像写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