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康复护理

脑血管病康复护理

一、脑血管病的康复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周晓姗,陈万明[1](2021)在《脑血管病全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探究对脑血管病病患经全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后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把在2019年3月-2020年4月从重庆三峡医药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就诊的66例接受全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的脑血管病病患列为研究样本,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把当中予以常规护理的33例病患视为一般组,而采用康复护理进行治疗的33例病患为治疗组。对比分析不同组脑血管病病患术后并发症(脑出血、脑血管痉挛、皮下血肿和穿刺部位出血)的情况,两组脑血管病病患及家属的满意度以及护理不同时间段的NIHSS评分。结果 治疗组脑血管病病患的脑出血、脑血管痉挛、皮下血肿和穿刺部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和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一般组病患,结果在统计学上存在意义(P<0.05);此外,治疗组脑血管病病患及家属对护理效果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一般组,结果在统计学上存在意义(P<0.05),治疗组病患护理7d、14d、21d的NIHSS评分分别为:(12.46±3.25)分,(8.05±2.44)分,(5.49±1.27)分,均低于一般组病患(20.59±6.18)分,(17.14±5.74)分,(14.59±4.49)分,结果在统计学上存在意义(P<0.05)。结论 针对行全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的脑血管病病患临床护理发现,采用针对性康复护理能有效缓解病患的并发症,明显提升治疗效果,具有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

王显林[2](2021)在《远端缺血适应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康复效果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文献研究方法,结合专家会议法及预试验构建远端缺血适应联合早期康复护理方案,并检测该方案的效果。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方法,构建远端缺血适应联合早期康复护理方案初稿,通过专家会议法及预试验对方案进行修订形成干预方案终稿。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选取珠海市某三级综合医院神经内科2020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80名,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1组(早期康复护理组)、对照2组(远端缺血适应组)、试验组(早期康复与远端缺血适应联合组),观察远端缺血适应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方案的效果。三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1组(n=60)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对照2组(n=60)接受远端缺血适应治疗,试验组(n=60)接受早期康复护理联合远端缺血适应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BI)对三组患者进行干预前基线测量(以下简称“T0”)、干预14天(以下简称“T1”)及干预后90天(以下简称“T2”)进行效果评价,主要结局指标是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次要结局指标为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应用广义估计方程统计分析,结果显示,T1阶段三组患者NIHSS评分分别为5.32±1.67 vs 5.62±1.99 vs 3.97±1.81,BI指数评分分别为:69.67±21.88 vs 71.25±22.26vs 73.25±22.26,均存在显着的组内效应、组间效应(P<0.05),T2阶段NIHSS评分分别为4.48±1.61 vs 4.60±5.62 vs 2.58±1.50,BI指数评分分别为:73.08±20.57 vs75.50±20.86 vs 79.00±20.97,均存在显着的组内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P<0.05),随着时间的进展三组患者的NIHSS评分呈线性下降趋势,BI评分呈现线性上升趋势,试验组NIHSS评分的降低幅度及BI评分的上升幅度均优于两个对照组(P<0.05),自变量分组及测量时间节点是影响因变量NIHSS评分和BI评分变化的重要因素。结论:1.RIC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方案能够促进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提高患者康复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2.RIC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方案整合了早期康复护理与RIC治疗的优点,效果优于单独的RIC治疗和早期康复护理。

刘佳雨[3](2021)在《丰富康复护理对改善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及其机制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观测丰富康复护理对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2.探讨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在丰富环境改善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1.本研究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康复科治疗的脑卒中患者,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康复护理组和丰富康复护理组。常规康复护理组给予神经科常规的脑卒中认知障碍康复护理,丰富康复护理组给予结合了丰富环境概念的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频率为每天1次,一周干预6天,连续12周。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数字广度测试(Digit Span Test,DST)、斯特鲁色词测验(Stroop Color-Word Test,SCWT)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12周后的认知功能进行测评。2.选用美国癌症研究所(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ICR)清洁级雄性小鼠,利用光栓法制作小鼠脑卒中模型,通过Y迷宫与假手术组小鼠进行对比,将认知障碍的实验小鼠予以筛选。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进行分组,即假手术标准环境组(Sham+SE组)、卒中后认知障碍标准环境组(PSCI+SE组)和卒中后认知障碍丰富环境组(PSCI+EE组)。对这些小鼠进行饲养2周后,利用Y迷宫、新物体识别对它们的记忆能力进行评价和测试,利用RT-PCR对实验对象的额叶和海马内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的基因转录情况及时观察与记录,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额叶和海马内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乙酰化的组蛋白H3(Acetylated histone H3,Ac-H3)、磷酸化的 CREB 蛋白(CAMP Response Binding Protein,CREB)表达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在干预前,一般资料情况以及MoCA得分、数字广度测试得分和Stroop测验得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干预12周后,两组MoCA得分、数字广度测试得分和Stroop测验得分均改善(p<0.05),丰富康复护理组的效果优于常规康复护理组(p<0.05)。2.(1)通过实验之后发现,相比于Sham+SE组,PSCI+SE组的实验对象的自发交替率存在明显不足(p<0.001),而且新物体探索率也下降显着(p<0.001),额叶及海马相关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0.01);(2)PSCI+EE组小鼠自发交替率、新物体探索率、额叶及海马的谷氨酸基因转录等变化与PSCI+SE组相比较为明显(p<0.05),但相比于Sham+SE组而言,仍然有差异(p<0.05)。结论:1.经丰富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水平。2.通过对小鼠进行试验之后发现,采用丰富环境的手段,能让其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功能进一步恢复,整体认知能力进一步提升,而在这一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原理机制是:即通过提高CREB的磷酸化、改善乙酰化内稳态失衡、增加mGluR2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最终改善认知功能。

钱茜[4](2021)在《运动结合认知训练在脑出血患者肢体功能早期康复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探讨运动结合认知训练在脑出血患者肢体功能早期康复中的作用,同时还探讨该训练对脑出血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住院周期以及出院后锻炼依从性的影响,以期为今后的临床康复护理实践提供指导和依据。研究方法:根据文献调研及专家咨询,结合脑出血患者的实际运动情况,最终形成运动结合认知训练方案。选取76例湖州市某医院2020年01月至2021年01月收治的神经外科脑出血患者。研究对象按照SPSS形成的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肢体康复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认知训练,发病24h后开始干预,干预周期为2周,1次/天,45分钟/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住院总时长和锻炼依从性得分。将数据录入SPSS23.0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研究结束后,共有73例患者完成了全部资料的收集,失访3例。干预2周后两组比较结果如下:(1)肢体运动功能情况:两组研究对象的FMA得分及等级比较均有显着差异。试验组FMA总分明显提高至72.19±8.29分,对照组总分提高至66.11±11.71分;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由重到轻可分为Ⅰ级到Ⅳ级,试验组Ⅰ级的占比低于对照组,Ⅱ级和Ⅲ级的占比高于对照组(试验组Ⅰ级0.0%、Ⅱ级94.6%、Ⅲ级5.4%;对照组Ⅰ级13.9%、Ⅱ级86.1%、Ⅲ级0.0%)。(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两组研究对象的MBI得分及等级比较均有显着差异。试验组明显提高至70.03±17.61分,对照组提高至60.03±20.14分;试验组日常生活明显依赖和需要帮助的占比低于对照组,基本自理的占比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明显依赖8.1%、需要帮助18.9%、基本自理73.0%;对照组明显依赖27.8%、需要帮助25.0%、基本自理47.2%)。(3)住院周期情况:试验组患者住院总天数少于对照组患者(试验组15.84±2.14天;对照组17.97±3.10天)。(4)锻炼依从性情况:出院2周后试验组患者锻炼依从性得分高于对照组患者(试验组40.16±2.19分;对照组36.25±1.52分);试验组患者锻炼依从率高于对照组患者(试验组71.72±3.92%;对照组64.73±2.71%)。研究结论:运动结合认知训练应用于脑出血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是有效的、安全可行的。该训练能够显着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还可以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长,同时适当提高了患者出院后的锻炼依从性,值得在脑出血早期康复护理中应用推广。

马翠花[5](2021)在《早期路径式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术后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早期路径式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术后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在该院治疗的脑出血术后患者148例。将实施早期路径式康复护理前的7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早期路径式康复护理的7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和早期路径式康复护理,并采用肌力分级方式评估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比较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并通过SF-36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肌力、NIHSS评分和SF-36评分均无明显差异。护理后,观察组的Ⅲ~Ⅴ级肌力构成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的SF-36各维度评分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出血术后患者采用早期路径式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肌力,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崔雪岩[6](2021)在《基于5E康复模式的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应用》文中提出背景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脑血管病患者日益增多。脑梗死作为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经济负担重的特点,脑梗死后遗症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自理能力、运动功能和心理状况,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5E康复模式包括鼓励(Encourage)、教育(Education)、运动(Exercise)、工作(Employment)和评价(Evaluation)5个部分,广泛应用于糖尿病、透析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患者。因此,本研究以5E康复模式为框架,构建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方案,以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目的构建基于5E康复模式的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方案,并评价该方案的应用效果,以期改善患者肌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焦虑、抑郁状况,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1.护理方案的构建以5E康复模式为框架进行文献研究,初步拟定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方案。通过研究小组讨论和2轮专家函询,对方案进行修订,最终从鼓励、教育、运动、工作和评价5个方面构建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方案。2.护理方案的应用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脑梗死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构建的护理方案在患者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症状稳定后开始对其进行干预。在干预前、干预4周和8周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肌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焦虑、抑郁状况进行评价比较。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χ2检验、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构建的方案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方案包括鼓励、教育、运动、工作和评价5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内容涵盖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运动指导、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及效果评价等。2.两组患者肌力分级比较干预4周和8周后,观察组患者上肢肌力(t4周=4.283,t8周=6.447)和下肢肌力(t4周=2.762,t8周=4.018)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上肢肌力(F时间=107.855,F处理=21.667,F交互=14.777)和下肢肌力(F时间=186.339,F处理=8.930,F交互=6.956)分级的时间效应、处理效应及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分级比较干预4周和8周后,观察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t4周=3.257,t8周=3.814)、手运动功能(t4周=2.139,t8周=3.061)和下肢运动功能(t4周=2.606,t8周=4.950)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F时间=73.224,F处理=7.986,F交互=5.688)、手运动功能(F时间=119.894,F处理=4.280,F交互=4.348)和下肢运动功能(F时间=172.729,F处理=8.629,F交互=8.425)分级的时间效应、处理效应及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干预4周和8周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t4周=3.402,t8周=5.38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时间效应、处理效应及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35.239,F处理=11.667,F交互=9.910(P<0.05)。5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得分比较干预4周和8周后,观察组患者焦虑(t4周=-3.116,t8周=-4.724)和抑郁(t4周=-3.359,t8周=-5.302)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焦虑(F时间=56.315,F处理=5.958,F交互=9.529)和抑郁(F时间=66.299,F处理=4.559,F交互=16.965)得分的时间效应、处理效应及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构建的基于5E康复模式的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方案,能够有效增强患者肌力、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焦虑、抑郁状况。

王身林,王身芳,李长君,张天阳,冉希[7](2021)在《多学科协作优化管理模式对心脑血管病后情感障碍患者负性情况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多学科协作优化管理模式对心脑血管病后情感障碍患者负性情况及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三亚市中医院康复科就诊的心脑血管病后引发情感障碍患者188例,依据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9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模式,试验组采取多学科协作优化管理模式。比较2组管理前后负性情绪(SAS、SDS)评分、对疾病的应对方式(Jalowies)评分、生命质量(WHOQOL-BREF)评分。比较2组的临床康复效果、对相关管理的满意率。结果 2组管理前SAS评分、SDS评分、Jalowies各项评分、WHOQOL-BREF生命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2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减少,Jalowies各项评分、WHOQOL-BREF生命质量评分均明显增加。试验组患者管理后SAS评分、SDS评分分别为(47.32 ± 5.68)、(49.93 ± 6.49)分,对照组分别为(54.95 ± 6.59)、(55.33 ± 8.30)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8.503、4.969,P<0.01)。试验组患者Jalowies各项评分、WHOQOL-BREF生命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t值为-27.662~-4.290 ,P<0.01)。试验组康复的总有效率为98.94%(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43%(8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6.760,P<0.01)。试验组对管理干预的总满意率为100.00%(94/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满意率91.49%(8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6.397,P<0.05)。结论在心脑血管病后引发情感障碍的患者中,采取多学科协作优化管理模式,可明显减轻患者管理后的负性情绪,改善患者对疾病应对的方式,有效提高临床康复效果与患者的生命质量,提升了患者对管理的满意率,拉近了护患距离,效果理想。

翁瑛丽[8](2020)在《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护理循证实践方案的实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探索将脑卒中吞咽障碍循证护理干预系统化应用于临床情境的实施方法,科学地推广应用吞咽障碍康复护理循证证据、改善患者结局。研究内容与方法课题组前期基于循证证据总结,构建了脑卒中吞咽障碍循证实践方案(Post-Stroke Dysphagia Evidence-Based Practice Program,PSD-EBPP),为本研究奠定了实施基础。本研究遵循实施科学的基本原则,以实施性研究荟萃框架(Consolidated Framework for Implementation Research,CFIR)为理论指导识别影响临床应用PSD-EBPP的因素,以再造有效项目实施框架(Replicating Effective Programs,REP)为指导制订实施方案,基于RE-AIM框架(Reach,Efficacy,Adoption,Implementation,and Maintenance Framework)评价PSD-EBPP的实施效果。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面向全国51家医院,招募愿意参与实施PSD-EBPP并具备实施资质的医院,为应用PSD-EBPP提供有效平台及实施场所。1.基于实施科学的PSD-EBPP临床转化的决定因素研究:以CFIR框架为指导评估PSD-EBPP临床转化的决定因素(促进、障碍因素):(1)采用问卷调查法,从CFIR框架的三个领域出发,以拟实施PSD-EBPP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脑血管病科等科室为研究对象,评估结构特征、实施准备度等因素;以利益相关者为研究对象,评价证据适用性;以科室护士为研究对象,评估其吞咽障碍知识和技能水平。(2)采用质性访谈法,从CFIR框架的四个领域出发、了解科室管理者及护士对实施PSD-EBPP的看法,补充和发掘决定因素。将上述结果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决定因素为制订实施方案提供依据。2.PSD-EBPP实施方案的制订:邀请临床科室的管理者及护士,基于决定因素评估结果,依据REP框架的指导,制订PSD-EBPP的实施方案,为推动PSD-EBPP临床转化提供实施方法。3.PSD-EBPP实施方案的应用与效果评价:于2019年8月至2020年2月,采用阶梯设计整群随机对照试验法实施PSD-EBPP。以筛选出的医院相关科室为实施场所,选取科室收治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干预。实施效果以RE-AIM框架为指导,从过程和结局两方面评价:(1)过程评价:评价干预措施的采纳度、执行率;(2)结局评价:采用问卷调查法评价组织文化、护士吞咽障碍知识和技能水平、护理行为改变情况;聚焦干预的有效性评价患者健康结局,包括吞咽功能(主要指标)及口腔卫生情况(次要指标)等。研究结果成功招募4家医院作为PSD-EBPP的实施场所。1.基于实施科学的PSD-EBPP临床转化的决定因素研究:识别出4家医院科室推动PSD-EBPP临床转化的6个促进因素、13个障碍因素。其中,促进因素包括:大部分证据具良好适用性,已有临床实践为PSD-EBPP实施奠定基础等;阻碍因素包括:患者知识储备不足、康复意愿不强,组织未明责授权,PSD-EBPP的实施环节不明确,护士欠缺相关知识和技能等。2.PSD-EBPP实施方案的制订:形成了一套系统化应用PSD-EBPP的实施方案,内容涵盖组建实施小组,开展多中心、多样化方式持续培训,厘清吞咽障碍护理流程等实施策略。从干预实施流程、人员、方法等方面将吞咽障碍筛查与评估等六个类别的循证证据具体化,设计出配套表单包括吞咽功能护理评估记录单、经口进食护理记录单及其他表单共12个工具。3.PSD-EBPP实施方案的应用与效果评价:(1)过程评价:4家医院的采纳度分别为63.63%~90.90%,35.71%~71.43%,58.62%~96.55%,77.77%~100.00%。执行率评价结果为,吞咽障碍筛查在患者入院24小时内执行率达85.71%~100.00%、在实施干预期间达70.90%~100.00%;各项干预中口腔护理执行率仅为42.60%~58.30%,而营养风险筛查执行率高达96.20%~100.00%。(2)结局评价:4家医院共纳入63名护士,S-1、S-3医院组织文化、护士吞咽障碍知识和技能水平,以及S-4医院护士吞咽障碍知识水平显着提高(P<0.05),S-2医院组织文化、护士吞咽障碍知识和技能水平等方面无明显改变。与实施PSD-EBPP前相比,4家医院吞咽障碍护理行为显着提升(P<0.05)。干预有效性评价共纳入4家医院患者339例,结果表明随着时间推移干预组较对照组患者吞咽功能显着改善、营养不良风险显着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的口腔卫生情况显着改善、患者吞咽障碍相关知识及生活质量水平显着提高(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之间的住院时间,吸入性肺炎、窒息发生情况无显着差异。结论本研究制订的PSD-EBPP实施方案有助于推进临床吞咽障碍康复护理实践,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口腔卫生情况、吞咽障碍相关知识水平及生活质量。以CFIR及RE-AIM框架为代表的实施科学理论方法可为有效识别证据临床转化的决定因素、制订推动证据临床转化的实施方案,以及评价实施效果提供有效、系统的指导。本研究为脑卒中吞咽障碍护理循证实践方案的应用提供了科学系统的方法借鉴,也为运用实施科学理论方法引导其他护理领域循证证据应用提供了示范。

李晓梅,屈辰希,刘倩倩[9](2020)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血管病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分析对脑血管病偏瘫患者使用早期康复护理对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脑血管病偏瘫患者73例,对这些患者进行编号,然后对编号进行随机抽取并分组,38例用早期康复护理的为研究组,35例用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护理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运动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和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和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管病偏瘫患者使用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的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并且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因此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王兆忻[10](2020)在《蒺藜皂苷胶囊治疗脑梗死(中风病中经络)恢复期(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评价蒺藜皂苷胶囊治疗脑梗死(中经络)恢复期(风痰瘀阻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观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遵循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符合纳入条件的脑梗死(中经络)恢复期(风痰瘀阻证)的60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以随机对照试验为标准开展研究。将60例患者按1:1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二级预防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蒺藜皂苷胶囊进行治疗,共治疗28天。记录治疗前,治疗28天后、发病180天后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巴氏指数(Barthel-Index)、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及中医单项症状评分等项目。用统计学方法,通过组间对比及组内前后对比综合评价药物疗效。记录出现的不良反应,并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入组后,治疗组脱落2例,故用统计学方法对治疗组28例,对照组30例患者的MRS评分、B-I评分、NIHSS评分及中医单项症状评分进行分析处理。组内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各时间节点、各项评分组内比较,结果均P<0.05,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28天后组内前后比较,下肢不遂、口舌歪斜、痰多三个症状评分P>0.05无统计学差异,其余各时间节点、各项评分均P<O.05,有统计学差异。治疗28天后对两组患者各项评分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言语謇涩与痰多两个症状评分P>0.05,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项评分P<0.05,有统计学意义。发病180天后对两组患者各项评分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口舌歪斜、偏身麻木、头晕目眩、言语謇涩、痰多等症状评分P>0.05,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项评分P<O.05,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所有入组病例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治疗前后,生命体征、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凝血四项、肝功、肾功能、12导联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均未出现与用药相关的具有临床意义的异常变化。结论:本试验初步证明了蒺藜皂苷胶囊治疗脑梗死(中经络)恢复期(风痰瘀阻证)患者的疗效。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患者肢体相关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作用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主要的中医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生活水平与家庭负担。同时用药安全性较高,试验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

二、脑血管病的康复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脑血管病的康复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脑血管病全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3 方法
        (1)一般组:
        (2)治疗组: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比较
    2.3 治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情况
3 讨论

(2)远端缺血适应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康复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研究结论、创新点与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远端缺血预适应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3)丰富康复护理对改善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及其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丰富康复护理对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资料收集
        1.4 质量控制
        1.5 伦理原则
        1.6 数据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2.2 干预前后认知功能比较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丰富环境对卒中后认知障碍小鼠谷氨酸受体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仪器和器械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试剂配置
    2 方法和步骤
        2.1 脑卒中模型制备
        2.2 模型鉴定
        2.3 样本量计算
        2.4 实验分组
        2.5 丰富环境的设计及实验干预
        2.6 指标检测及方法
    3 结果
        3.1 实验动物数量分析
        3.2 行为学检测结果
        3.3 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
    1 引言
    2 脑卒中认知障碍康复护理的现实意义
    3 卒中后认知障碍康复护理的时机
    4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康复护理的方法
        4.1 心理护理
        4.2 记忆功能训练
        4.3 注意力和定向力训练
        4.4 运动疗法
        4.5 音乐疗法
        4.6 远程护理
        4.7 虚拟现实技术
    5 不足与展望
        5.1 不足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运动结合认知训练在脑出血患者肢体功能早期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绪论
    1.1 引言
    1.2 早期康复的理论机制
    1.3 运动结合认知训练的理论机制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早期康复
        1.4.2 运动结合认知训练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前期准备
        2.1.1 文献检索及回顾
        2.1.2 成立研究团队
        2.1.3 初步形成干预方案
        2.1.4 预试验
    2.2 研究对象
        2.2.1 病例选择
        2.2.2 纳入标准
        2.2.3 排除标准
        2.2.4 剔除标准
    2.3 研究方法
        2.3.1 样本量计算
        2.3.2 随机分组方法
        2.3.3 干预方案
    2.4 伦理原则
    2.5 研究工具
        2.5.1 一般情况调查表
        2.5.2 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2.5.3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表
        2.5.4 脑卒中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
        2.5.5 认知干预用物
    2.6 方案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7 资料收集与统计
    2.8 技术路线
    2.9 质量控制
        2.9.1 课题实施前
        2.9.2 课题实施阶段
        2.9.3 数据处理阶段
3 结果
    3.1 样本流失情况
    3.2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分析
    3.3 干预效果的评价
        3.3.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FMA情况
        3.3.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MBI情况
        3.3.3 干预后住院总天数
        3.3.4 干预后两组患者出院2 周后锻炼依从性情况
4 讨论
    4.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分析
    4.2 运动结合认知训练在临床护理中实施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4.3 运动结合认知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
    4.4 运动结合认知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4.5 运动结合认知训练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周期
    4.6 运动结合认知训练可以提高患者出院后的锻炼依从性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性
    5.3 不足及展望
        5.3.1 不足
        5.3.2 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6)基于5E康复模式的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与概念框架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理论基础
    3 操作性定义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5 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 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方案的构建
    1 初步构建护理方案
    2 专家函询
    3 确立护理方案
    4 讨论
第三部分 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方案的应用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脑梗死患者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8)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护理循证实践方案的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一、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二)实施科学的研究方法及理论框架
        (三)实施科学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在本研究的应用
    二、文献回顾
        (一)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流行病学特征与危害
        (二)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护理循证证据及临床转化现状
        (三)文献回顾小结与启示
第二章 研究方案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目的
    三、PSD-EBPP的来源及概述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五、技术路线
第三章 PSD-EBPP实施医院的评估与纳入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第四章 基于实施科学的PSD-EBPP临床转化的决定因素研究
    一、PSD-EBPP临床转化决定因素的调查研究
        (一)PSD-EBPP临床转化内部环境领域决定因素的研究
        (二)PSD-EBPP临床转化干预特征领域决定因素的研究
        (三)PSD-EBPP临床转化个体特征领域决定因素的研究
    二、PSD-EBPP临床转化决定因素的质性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三、小结
    四、结论
第五章 PSD-EBPP实施方案的制订
    一、目的
    二、制订实施策略的基本原则
    三、制订实施策略
    四、实施方案的评价和调整
    五、讨论
    六、结论
第六章 PSD-EBPP 实施方案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设计
        (三)PSD-EBPP临床转化干预方案的实施内容
        (四)PSD-EBPP实施后效果评价内容与方法
        (五)资料收集
        (六)资料分析
        (七)质量控制
    三、研究结果
        (一)PSD-EBPP实施前准备及培训结果
        (二)过程评价结果
        (三)结局评价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9)早期康复护理对脑血管病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2.2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3 讨论

(10)蒺藜皂苷胶囊治疗脑梗死(中风病中经络)恢复期(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研究现状
        1 中医对中风病的认识溯源
        2 现代中医对中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3 现代中医对中风病诊断的认识
        4 现代中医对中风病的治疗
        5 小结
        6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西医研究现状
        1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2 脑卒中的病因分型
        3 脑梗死恢复期二级预防
        4 小结
        5 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诊断标准
    3 研究标准
    4 治疗方案
    5 观察指标
    6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处理
    7 临床观察与结果
    8 药物安全性评价
    9 脱落病例
讨论
    1 对风邪致病的讨论
    2 对风痰瘀阻证的讨论
    3 对刺蒺藜的讨论
    4 临床疗效分析
    6 问题展望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脑血管病的康复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脑血管病全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研究[J]. 周晓姗,陈万明. 智慧健康, 2021(30)
  • [2]远端缺血适应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康复效果研究[D]. 王显林.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3]丰富康复护理对改善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及其机制探讨[D]. 刘佳雨. 扬州大学, 2021
  • [4]运动结合认知训练在脑出血患者肢体功能早期康复中的应用研究[D]. 钱茜.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2)
  • [5]早期路径式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术后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 马翠花.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07)
  • [6]基于5E康复模式的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应用[D]. 崔雪岩. 新乡医学院, 2021(01)
  • [7]多学科协作优化管理模式对心脑血管病后情感障碍患者负性情况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 王身林,王身芳,李长君,张天阳,冉希.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1(01)
  • [8]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护理循证实践方案的实施研究[D]. 翁瑛丽.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5)
  • [9]早期康复护理对脑血管病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李晓梅,屈辰希,刘倩倩.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28)
  • [10]蒺藜皂苷胶囊治疗脑梗死(中风病中经络)恢复期(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兆忻.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脑血管病康复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