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ma2000分组数据网络AAA机制研究

cdma2000分组数据网络AAA机制研究

一、cdma2000分组数据网的AAA机制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邵玮[1](2013)在《LTE核心网部署策略分析与研究》文中指出LTE/SAE无疑已成为电信运营商向4G演进时的目标网络,目前全球已有多家CDMA运营商开始实施这一演进。满足用户对移动宽带快速增长的需求,以及解决现网速度和容量瓶颈是CDMA运营商迈向LTE的驱动因素。对于国内CDMA运营商来说亦是如此,通过建设面向全IP的分组域核心网,并通过从无线接口到核心网络的持续演进和增强,保持自己在移动通信领域的技术先发优势和持续的竞争力已经是迫在眉睫的工作。本论文从国内CDMA运营商构建LTE的需要出发,以现有移动网络架构为基础,分析LTE/SAE网络结构及标准,研究目前分组域核心网引入演进分组核心网(Evolved Packet Core,EPC)架构的方式,分析不同引入方式对核心网功能的影响,对中国电信现网向EPC架构演进策略提出详细建议方案。方案以网络改造的经济性、稳定性为原则,并结合现网设备的升级支持程度,对中国电信核心网短期、中期以及长期演进策略进行探讨,力求搭建一个基于全IP网络的核心网系统框架结构。

朱晓光[2](2013)在《WLAN与移动网络的融合技术》文中认为介绍了WLAN网络与移动网络的交互融合技术,具体包括WLAN与3GPP中的移动接入网络的几种融合技术和WLAN与3GPP2中的CDMA2000网络的两种融合技术。通过与移动网络融合,使移动运营商能充分利用移动核心网对WLAN的接入进行管理和计费。

占亘熙[3](2013)在《LTE/HRPD移动通信系统网络间互操作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描述和设计了HRPD (High Rate Packet Data, CDMA20001x)与3GPP长期演进LTE系统之间的切换方案并做出初步实现。文中描述了LTE系统与CDMA2000演进版eHRPD (evolved High Rate Packet Data,高速数据分组系统)各自的网络架构与切换策略,提出了系统间切换方案的需求,并对LTE-eHRPD互操作进行了分析。基于对现有资源的综合考虑和衡量,提出了“LTE系统模拟器+eHRPD模拟器+P-GW网关”系统方案架构,并对系统时间同步和参数同步机制进行相关研究。为适应互操作环境,相关模块也进行了功能增强和升级。本文的重点是LTE到eHRPD的系统方案设计和模块设计,同时对切换过程中模块通信过程进行了详述。论文的主要内容有:(1)研究的背景和问题:叙述了移动通信技术及其标准的发展过程与现状,尤其是对CDMA到LTE的演进路线和异构网络的相关背景做了介绍,并对论文主要内容和创新点进行了说明。(2)分别介绍了现行CDMA2000HRPD Rev.A网络和LTE (EUTRAN)网络相关结构,描述了一种LTE与HRPD系统间的互操作网络架构"LTE/eHRPD",对此架构下的各自系统的接口进行说明。(3)重点对LTE/eHRPD互连架构的关键问题进行讨论。针对系统间的移动性、切换方式(非优化/优化)等问题给出描述和解决方案。(4)进行LTE/eHRPD间互操作的系统模拟器网元结构设计和切换信令设计。对比不同的三种系统架构,选出最优的设计方法。在第四章中详细描述了系统的模块划分、模块设计、模块实现以及切换过程中各模块的互操作流程。(5)利用实验室现有的资源对相关系统流程以及其功能进行测试以验证是否达到设计的要求,对存在的问题及后续工作也作出了相关说明。

李玉华[4](2013)在《基于Hadoop的CDMA分组域海量数据处理模型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通信市场竞争的逐渐加剧,运营商不仅需要提供高质量的通信网络,而且需要充分掌握用户的行为喜好,根据客户需求量身提供个性化服务,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因此,对网络信令和用户业务数据的分析挖掘成为网络优化的必要手段。然而,移动互联网应用类型层出不穷,访问人数的指数增加,导致了数据流量越来越大,特别是用户业务数据量迅猛增长,有效地存储并分析用户海量数据成为难点。为了摆脱如今数据丰富信息贫乏的局面,基于云计算的分组域数据处理系统提供了完善的解决方案。分组域数据处理,即对现有网络以旁路接入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并根据相关协议解析数据得到有效数据集,通过对数据集的处理挖掘,分析网络状况和业务模型:(1)通过实时统计网络指标,了解网络运行状况;(2)故障的统计分析,有助于对网络故障进行定位、排查和预警;(3)业务分析,有利于了解业务的开展情况,对业务进行优化,推广;(4)对用户的画像,为运营商了解客户喜好,有针对性地推送业务提供依据,并且可以更好地保障对大客户的服务。本论文分析了移动通信的发展现状和数据业务日益丰富的趋势,阐明了运营商进行网络信令和业务优化的过程中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挖掘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难点;随后在研究新兴云计算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分布式数据库HBase和MapReduce并行编程框架的分组域网络海量数据存储和分析模型;通过对模型的详细设计及实现,表明了此方案可协助运营商了解网络状况,排查定位网络故障,详细分析业务质量及运营情况,并方便运营商对用户进行画像,有针对性的推送业务和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本文提出的分组域海量数据存储和分析模型可满足当前甚至更大网络数据量的需求。

陈培鑫[5](2011)在《面向CDMA2000核心网络安全的支撑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入侵检测是网络安全防护的一个重要技术,如何将传统骨干网的入侵检测技术应用到日益普及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安全管理,是相关研究领域和业界所关注的关键问题和研究热点。本文针对3G网络中分组域比较复杂的CDMA2000网络,提出在CDMA2000分组网络进行入侵检测需要解决的两个关键支撑技术,以及绑定用户IP和唯一标识的关联技术。根据提出的三个技术,使用软硬件结合的方法,自主研发出高效的CDMA2000流量提取系统。目前,该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CDMA2000运营网络。本文研究了CDMA2000核心网分组域的组成及其功能结构。通过分析核心设备PDSN的功能,提出入侵检测设备必须部署在PCF和PDSN之间的A10/A11接口之间。根据PCF和PDSN运行的协议栈特点,进一步提出对核心网分组域进行入侵检测的系统应该具有的支撑技术:用户数据报文提取技术和Van Jacobson TCP/IP头部解压缩技术。通过PCF和PDSN之间的R-P接口协议流程的分析,进一步描述提取用户数据报文的问题,得到进行用户数据报文提取的难点,然后研究提取用户数据报文的方法。针对传统提取方法的不足,我们提出一种新的软硬结合的SHADE提取方法。利用提取的IPCP报文以及A11信令的连接建立消息的关系,提出用户标识MSID和访问互联网使用的动态IP关联技术。介绍MS和PDSN之间PPP连接使用Van Jacobson TCP/IP头部压缩技术的基本思想和压缩算法,然后阐述Van Jacobson头部解压缩的方法,以及CDMA2000流量提取系统对解压缩技术的实现。构建用于对CDMA2000流量提取系统进行入侵检测验证的测试环境,将R-P接口处采集的A10数据报文和A11信令消息,使用报文重放的方式将报文发送到CDMA2000流量提取系统进行用户报文提取,用IDS服务器对提取的报文进行检测。实验表明,本文设计实现的流量提取系统成功实现用户数据报文的还原,满足对CDMA2000核心网络的分组报文进行检测的需求。同时,通过使用用户信息关联技术,实现了将异常流量和用户相关联。

刘恒[6](2011)在《基于无线分组交换网的金融终端接入技术的研究及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基于银行卡的应用正变得越来越广泛,人们对金融行业的服务需求也日益增多,需要金融机构不断投放更多的金融终端。受到成本竞争等多方面的限制,用户发现基于固网传输而建立起来的金融数据网已很难适应不断增长的业务发展需求。利用无线分组交换网不仅便于构建部署灵活简便、一次性投资小、管理和维护成本低的业务网络,而且使金融业务网络几乎可以延伸到每个角落,以安全、低廉的网络运营成本为金融服务提供无限发展空间。传统的基于固网传输的金融终端,通常放置在金融机构指定位置,通过向电信运营商租用专线,或者使用电话线拨号接入,这种方式线路成本较高,终端不能移动,受固网线路和场所制约;而采用公网IP,以无线分组交换网接入的方式虽然普通商用十分广泛,但在金融数据网方面却因安全因素受到颇多限制。本文首先分析金融终端目前的使用现状和发展前景,以及国内无线分组交换网发展的趋势,描述了基于GPRS、CDMA2000、WCDMA、TD-SCDMA等多种制式无线数据接入。综合了无线分组交换网、传输网、接入网等多种电信技术,分析了网络接入模型及策略,明确了各环节的接入拓扑、协议选择、安全认证,对每个环节实现提出了可行性的实现方法。论文结合金融机构的网络接入模型及网络接入安全策略,针对当前电信运营商提供相关产品,从金融终端无线接入、传输网组建、银行金融机构接入、金融终端数据加密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基于无线分组交换网技术的金融终端接入。

许东[7](2011)在《基于软交换的移动和新网的建设与应用》文中认为移动通信和宽带技术的发展给整个电信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怎样顺应向下一代网络转型的历史潮流,开发出更加丰富多彩的业务应用,从而打造可持续盈利的运营模式,成为当今电信运营商关注的焦点。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现在以TDM交换为主的移动通信网络已经无法满足宽带化、智能化的业务和运营要求,在网络核心层面,我们急需一种先进架构的出现,在这一背景下移动软交换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技术主流。随着全球越来越多的主流运营商开始全面引入移动软交换,核心网新一轮的演进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论文首先介绍了软交换技术的基本设计思想、特点、意义、网络分层结构及协议等,接下来对CDMA网络的现状结构,现有核心网的主要功能实体等及3GPP2的CDMA2000核心网演进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阐述了CDMA2000核心网从传统域至全IP网络演进的四个阶段,分析了各个阶段的特征等。结合湖南电信现有网络的现状,作者提出了湖南电信CDMA2000软交换核心网的建设方案及建议,采用LMSD阶段步骤1的网络结构,即核心网电路域新建MSCe和MGW。传统的MSC网元演进成MSCe和MGW,MSCe提供呼叫控制和移动性管理功能,MGW提供媒体控制功能,并提供传输资源,具有媒体流操纵功能。初期CDMA2000软交换核心网和原CDMA TDM核心网并存,在今后几年内逐渐用软交换核心网全部替代原TDM核心网。

刘旸[8](2010)在《CDMA2000系统下无线接入网与核心网分组域接口协议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逐步应用及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全球已进入了移动信息时代。本文所述的R-P接口,就是连接无线接入网络和核心网分组交换域的信令与数据接口。通过R-P接口,CDMA2000移动网络就能为移动用户提供访问Internet和Intranet的服务。本文首先阐述了CDMA20001x EV-DO系统核心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网元,详细介绍了该移动通信网的结构及各网主要元功能,并分析了分组交换域PDSN网元的工作原理与系统的架构。本文重点分析了PDSN接入子系统的组成,由此明确了R-P接口在PDSN系统中的作用和位置,为后续的工作进行铺垫。然后,以A11协议为基础详细地研究了CDMA2000互操作规范下的R-P接口的工作原理和R-P接口所涉及到的呼叫流程,全面地考虑了R-P接口在PDSN系统中需要处理的各类消息与事件,利用基于消息驱动的状态机设计法详细设计、开发了分组交换域的R-P接口,即RP模块,并在基于Linux的嵌入式平台上实现了预期的功能,包括:A10连接和业务流的新建、刷新、更新、释放、计费以及对PDSN系统内部消息的处理等等。最后,在实验室搭建测试环境,对R-P接口进行了全面地测试,完善了本R-P接口。与现存PDSN上的R-P接口相比,本R-P接口首次实现了对基于多连接和流的服务的支持,从而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服务,并以较低的成本、更好的性能超越了外商同类产品。目前,本R-P接口在实际商用中收到了国内外运营商的广泛好评。

孙慧宇[9](2010)在《WLAN和CDMA2000网络融合的研究和实践》文中研究说明全业务运营时代的到来使得运营商将WLAN和传统核心网相融合的运营方式作为主要的推广手段,进而加强自身在数据业务上的竞争力。在这种形势下,若要实现为用户提供更多样更便捷的应用服务和优化自身资源配置的目的,必须要对现有的网络结构进行调整,并且提供良好的鉴权方式,策略管理机制等来保证在提供融合服务的过程中用户应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主要分析了有关WLAN和CDMA2000核心网融合的不同阶段的应用需求,以及不同阶段需求所应用的网络架构,着重分析了基于用户通过WLAN接入CDMA2000分组域业务应用场景下的接入过程,资源控制方法,计费,移动性管理。并且设计一个接入系统模拟用户通过WLAN对CDMA2000分组数据业务的接入过程。系统设计采用模块化的思想,主要包括:网络接口模块,配置管理模块,IPsec处理模块,载荷处理模块,状态处理模块。经测试表明,所设计系统能够在所要求条件下完成IPsec隧道建立,模拟用户接入过程。

林东波[10](2009)在《基于软交换和PHS的CDMA网络融合改造方案的探讨及实现》文中提出本文主要阐述了C网收购的融合改造方案。C网收购是电信重组的产物儿,也是中国电信2008年的头等大事,更是全国各级手机用户关注的焦点之一。论文从C网融合问题的研究背景及C网收购后电信网络所要面临的问题入手,首先概述了CDMA移动通信技术,从CDMA网络结构出发,重点介绍了CDMA核心网MSC/VLR、HLR和PDSN分组数据网及其功能,以及无线网络C网基站控制器BSC和基站BTS。随后对CDMA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描述。其次,由于电信收购联通的CDMA网络之后,最大的网络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将C网与电信现有的庞大的PHS等固网网络进行融合的问题。因而又介绍了PHS无线通信技术,从PSC核心网5ESS到PHS无线网络的基站PS,并重点描述了RCRSTD-28空中接口协议和PHS中ISDN(2B+D)的应用技术。最后,通过分析C网现状,最终提出了融合改造的方案。其中重点分析介绍了C网现网电路域现状、分组域现状及信令网现状和承载网现状,同时也介绍了现有固网现状(包括长途网、汇接局和CN2)。考虑到收购的联通C网的现状,基于现有C网有些网络设备趋于陈旧老化,本方案拟将核心网升级改造扩建为基于软交换的移动核心网络MSCe,将老C网的无线侧网络与现有的PHS等固网资源进行整合分析。通过本方案的实施,融合升级改造之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将会是一个全新的功能更加强大的新一代CDMA网络,为迎接3G时代的到来奠定坚实的网络基础。

二、cdma2000分组数据网的AAA机制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dma2000分组数据网的AAA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LTE核心网部署策略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专用术语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
    1.2 论文工作
    1.3 论文组织
第二章 GSM/CDMA 及 EPC 网络结构
    2.1 GSM/CDMA 网络结构
    2.2 EPC 网络
        2.2.1 网络架构
        2.2.2 网元功能
        2.2.3 接口协议
        2.2.4 系统标识
第三章 LTE 与现网互操作方案分析
    3.1 LTE 与 CDMA 互操作
    3.2 LTE 与 WiFi 互通方案
第四章 EPC 建设方案分析
    4.1 3GPP 运营商融合组网
    4.2 3GPP2 运营商融合组网
第五章 中国电信 EPC 部署策略
    5.1 融合组网
    5.2 话务模型分析
    5.3 网元设置
    5.4 网络组织及路由计划
    5.5 网络管理与计费
    5.6 承载带宽需求
    5.7 编号计划
    5.8 VPN 划分及 IP 地址分配
    5.9 对现网的改造需求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WLAN与移动网络的融合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I-WLAN网络架构
3 基于EPC的WLAN与移动网络融合架构
4 基于多接入分组数据网连接的网络融合架构
5 基于IP流移动性的网络融合架构
6 非无缝WLAN卸载分流融合网络架构
7 WLAN与CDMA2000网络融合架构
8 结束语

(3)LTE/HRPD移动通信系统网络间互操作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存在的问题
        1.1.1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标准演进
        1.1.2 CDMA向LTE演进的问题
    1.2 本文主要工作和创新
    1.3 本章小结
第2章 LTE和HRPD系统互连架构概述
    2.1 HRPD系统架构体系
        2.1.1 HRPD系统架构和升级解决方案
        2.1.2 LTE接入网体系结构
    2.2 EPS网络架构及其与eHRPD互通结构简介
        2.2.1 互通网络架构及相关网元模块
        2.2.2 主要接口功能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LTE/HRPD互操作关键技术研究
    3.1 LTE到HRPD系统的移动性
        3.1.1 CDMA2000隧道过程
        3.1.2 到HRPD系统信息的传输
        3.1.3 到HRPD的重定向流程
        3.1.4 到HRPD异系统的测量过程
    3.2 HRPD向LTE演进中数据业务切换管理解决方案
        3.2.1 非优化切换
        3.2.2 优化切换
        3.2.3 两种方案对比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LTE/HRPD切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架构分析及模块设计
    4.2 系统模拟器之间的通信机制设计
        4.2.1 时间同步机制
        4.2.2 参数同步
    4.3 切换流程设计
        4.3.1 呼叫建立过程
        4.3.2 切换信令流程
        4.3.3 呼叫结束流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测试
    5.1 实验室测试环境
        5.1.1 测试设备配置要求
        5.1.2 测试设备连接
        5.1.3 相关测试软件—Wireshark抓包工具
    5.2 测试过程及其结果
        5.2.1 sib8的下发和解析
        5.2.2 LTE切换到eHRPD非优化切换流程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2 主要英文缩写语对照表

(4)基于Hadoop的CDMA分组域海量数据处理模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移动通信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1.2 数据处理模型的研究背景
    1.3 主要工作内容及论文结构
第2章 CDMA 网络结构研究及系统设计
    2.1 CDMA2000 分组网络研究
        2.1.1 网络逻辑实体
        2.1.2 分组域业务功能
        2.1.3 接口及协议分析
    2.2 数据处理模型架构设计
        2.2.1 数据接入方式
        2.2.2 数据处理架构设计
    2.3 系统模块功能设计
        2.3.1 负载均衡模块
        2.3.2 采集模块
        2.3.3 预处理模块
        2.3.4 数据存储与分析模块
        2.3.5 呈现模块
第3章 RP 接口数据采集方法
    3.1 A11/A10 协议分析
    3.2 RP 接口数据解析
        3.2.1 数据处理流程
        3.2.2 子模块间接口设计
        3.2.3 关键技术
第4章 数据存储分析模块
    4.1 云计算技术研究
        4.1.1 HDFS 架构
        4.1.2 MapReduce 编程思想
        4.1.3 分布式 HBase
    4.2 环境部署
    4.3 数据存储与分析机制
        4.3.1 数据存储
        4.3.2 数据分析
第5章 系统测试及分析
    5.1 网络优化分析
        5.1.1 指标统计
        5.1.2 故障分析
    5.2 用户及业务分析
        5.2.1 业务分析
        5.2.2 用户分析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2 主要英文缩写语对照表

(5)面向CDMA2000核心网络安全的支撑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
        1.1.1 发展概况
        1.1.2 3G 核心网面临的安全挑战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1.3 论文工作和创新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CDMA2000 核心网络安全防护系统结构
    2.1 CDMA2000 核心网络
        2.1.1 CDMA2000 系统结构
        2.1.2 CDMA2000 核心网分组域
        2.1.3 CDMA2000 网络接口
        2.1.4 R-P 接口介绍
    2.2 移动台标识
        2.2.1 国际移动台标识码
        2.2.2 A11 信令中的MSID
    2.3 入侵检测节点部署
    2.4 小结
第三章 用户数据报文提取技术
    3.1 传统报文提取方法
        3.1.1 问题进一步描述
        3.1.2 算法描述
    3.2 软硬结合报文提取方法——SHADE
        3.2.1 运行平台
        3.2.2 软硬件交互报文
        3.2.3 算法描述
    3.3 用户信息关联技术
        3.3.1 IP 控制协议
        3.3.2 关联技术实现
    3.4 小结
第四章 Van Jacobson 解压缩技术
    4.1 Van Jacobson 压缩技术概述
        4.1.1 设计初衷
        4.1.2 基本思想
        4.1.3 整体结构
    4.2 Van Jacobson 算法描述
        4.2.1 压缩数据报文格式
        4.2.2 压缩算法
        4.2.3 解压缩算法
        4.2.4 压缩实例
    4.3 Van Jacobson 解压缩模块实现
        4.3.1 运行平台
        4.3.2 总体流程
        4.3.3 报文头部流表
    4.4 小结
第五章 CDMA2000 流量提取验证
    5.1 CDMA2000 流量提取系统结构
    5.2 流量提取系统性能测试
        5.2.1 测试环境
        5.2.2 测试方法
        5.2.3 测试结果
    5.3 流量提取系统IDS 验证
        5.3.1 测试环境
        5.3.2 测试方法
        5.3.3 测试结果
    5.4 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论文主要工作总结
    下一步工作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在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情况

(6)基于无线分组交换网的金融终端接入技术的研究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概述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本课题来源及研究目标及方法
        1.2.1 课题来源
        1.2.2 研究方法
        1.2.3 研究目标
    1.3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
    2.1 总体业务需求分析
        2.1.1 安全性需求
        2.1.2 部署性需求
        2.1.3 业务性能需求
    2.2 子系统功能需求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总体设计
    3.1 系统设计原则
    3.2 系统设计模型
    3.3 系统安全设计
        3.3.1 金融信息安全概述
        3.3.2 系统安全模型
    3.4 金融终端接入层设计
    3.5 传输层设计
    3.6 金融机构接入层设计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金融数据网组网及接入简介
    4.1 金融数据网现有网络组网概述
    4.2 银行金融机构常用的主要组网电路类型
        4.2.1 PSTN
        4.2.2 DDN
        4.2.3 ATM
        4.2.4 MSTP
        4.2.5 无线分组交换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无线金融终端网络接入的实现
    5.1 金融终端接入层实现
        5.1.1 GPRS 制式接入
        5.1.2 WCDMA 制式接入
        5.1.3 CDMA2000 制式接入
        5.1.4 TD-SCDMA 制式接入
        5.1.5 无线分组交换网隧道接入
    5.2 传输层组网实现
        5.2.1 VPN 的分类及技术发展
        5.2.2 VPN 涉及的相关技术
        5.2.3 无线VPDN 技术概念及原理
        5.2.4 金融行业无线VPDN 技术的选择
        5.2.5 传输层组网配置
        5.2.6 隧道数据流实现方式:
    5.3 金融机构接入层实现
        5.3.1 网络安全模型
        5.3.2 网络安全策略
        5.3.3 金融机构接入实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无线金融终端数据加密实现
    6.1 数据加密技术的发展
        6.1.1 对称加密
        6.1.2 非对称加密
    6.2 银行业务的加密策略及实现
        6.2.1 加密安全策略
        6.2.2 密钥的定义
        6.2.3 无线金融终端加密实现的流程
        6.2.4 加密算法的选择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案例简述
    7.1 建设目标及技术要求
    7.2 实现方式
    7.3 用户侧设备要求
    7.4 系统性能测试
    7.5 系统技术特点
        7.5.1 采用二次认证技术
        7.5.2 隧道技术和加密技术的结合
        7.5.3 采用CN2 代替传统的互联网
    7.6 无线金融终端的较传统金融终端优点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基于软交换的移动和新网的建设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意义及现状
    1.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 论文章节安排
第2章 软交换技术
    2.1 软交换技术概述
    2.2 引入软交换的意义
    2.3 软交换网络分层结构
    2.4 软交换协议
        2.4.1 软交换协议概述
        2.4.2 BICC 协议
        2.4.3 H.248 协议
        2.4.4 SIP 协议
        2.4.5 SIGTRAN 协议
第3章 CDMA2000 核心网
    3.1 CDMA 现存网络概述
    3.2 CDMA2000 核心网演进与发展方向
第4章 湖南电信移动软交换核心网建设
    4.1 湖南电信网络现状
        4.1.1 CDMA 网络现状
        4.1.2 固网网络现状
        4.1.3 CN2 现状
    4.2 湖南电信 CDMA 软交换核心网建设方案
        4.2.1 核心网电路域建设方案
        4.2.2 承载网方案
        4.2.3 分组域方案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8)CDMA2000系统下无线接入网与核心网分组域接口协议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R-P 接口的研究现状
        1.2.1 CDMA2000 各阶段下的R-P 接口
        1.2.2 不同嵌入式系统下的R-P 接口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1.4 论文的结构
第二章 CDMA2000 EV-DO 系统分组域网络结构
    2.1 CDMA2000 EV-DO 系统概述
    2.2 CDMA20001x EV-DO 系统分组域网络结构
        2.2.1 主要网元简介
        2.2.2 简单IP 网络结构与协议模型
        2.2.3 移动IP 网络结构与协议模型
第三章 PDSN 系统软硬件架构
    3.1 PDSN 网元的组成
        3.1.1 PDSN 硬件平台概述
        3.1.2 PDSN 软件架构概述
    3.2 业务接入子系统
        3.2.1 业务接入子系统架构
        3.2.2 模块说明
        3.2.2.1 ACTL 模块
        3.2.2.2 PPP 会话模块
        3.2.2.3 L2TP 会话模块
        3.2.2.4 RSVP 模块
        3.2.2.5 MIP 会话模块
        3.2.2.6 Radius 模块
        3.2.2.7 DHCP 模块
        3.2.2.8 RP 模块
    3.3 PDSN Simple IP 接入子系统功能协作流程
第四章 R-P 接口的研究
    4.1 CDMA2000 系统中的接口
    4.2 主要IOS 接口功能
        4.2.1 A8/A9 接口功能
        4.2.2 A12 接口功能
        4.2.3 A13 接口功能
    4.3 A10/A11 接口概述
        4.3.1 A11 接口
        4.3.2 A10 接口
        4.3.3 系统中A10/A11 接口的处理流程
    4.4 A10/A11 接口消息的处理
        4.4.1 A11 信令详述
        4.4.1.1 A11 注册请求报文
        4.4.1.2 A11 注册应答报文
        4.4.1.3 A11 注册更新报文
        4.4.1.4 A11 注册确认报文
        4.4.1.5 A11 会话更新报文
        4.4.1.6 A11 会话更新确认报文
        4.4.2 A10 接口详述
        4.4.2.1 A10 连接的建立
        4.4.2.2 A10 连接的刷新
        4.4.2.3 A10 连接的释放
        4.4.2.4 A10 连接的更新
        4.4.2.5 A10 分组计费流程
        4.4.3 定时器定义
    4.5 典型A10/A11 接口呼叫流程
        4.5.1 接入流程
        4.5.2 切换流程
        4.5.3 用户重协商
第五章 R-P 接口的设计与实现
    5.1 总体设计
        5.1.1 实现原理
        5.1.2 状态机设计
        5.1.2.1 进程状态机设计
        5.1.2.2 用户状态机设计
        5.1.2.3 RP 会话触发事件
        5.1.2.4 RP 会话状态迁移图
    5.2 RP 模块详细设计
        5.2.1 RP 模块的划分
        5.2.2 主控模块的设计
        5.2.2.1 上电开始状态下的事件处理
        5.2.2.2 主用状态下的事件处理
        5.2.2.3 备用状态下的事件处理
        5.2.3 业务流程处理设计与实现
        5.2.3.1 对EV_MCS_TO_CONTROL_SIG_IPV4 的处理流程
        5.2.3.2 对EV_PS_ACTL_TO_RP_AUTH_PROFILE 的处理流程
        5.2.3.3 对EV_PS_ACTL_TO_RP_SERVICE_ESTABLISHED 的处理流程
        5.2.3.4 对EV_PS_ACTL_TO_RP_IPSVRREL 的处理流程
        5.2.3.5 对EV_PS_ACTL_TO_RP_RELEASE_MS 的处理流程
        5.2.3.6 对EV_PS_OFACC_TO_RP_ACCOUNT_STOP_REPLY 的处理流程
        5.2.3.7 对EV_PS_ACTL_TO_RP_PPPRENEGO 的处理流程
        5.2.3.8 对EV_PS_RP_WAIT_REGUPDACK_TIMEOUT 的处理流程
        5.2.3.9 对EV_PS_RP_WAIT_RELRRQ_TIMEOUT 的处理流程
        5.2.3.10 对EV_PS_RP_WAIT_SESSUPDACK_TIMEOUT 的处理流程
        5.2.3.11 对EV_PS_RP_WAIT_STOPREPLY_TIMEOUT 的处理流程
        5.2.3.12 对EV_PS_RP_WAIT_LIFETIMECHECK_TIMEOUT 的处理流程
    5.3 数据结构的设计
        5.3.1 RP 会话上下文
        5.3.2 RP 连接上下文
        5.3.3 A10 连接转发表
        5.3.4 流上下文
        5.3.5 流转发表
    5.4 本章总结
第六章 RP 模块的测试
    6.1 软件测试概述
        6.1.1 软件测试的概念
        6.1.2 软件测试实现方式
    6.2 集成测试环境
    6.3 集成测试用例及测试结果
        6.3.1 与PCF 对接测试
        6.3.2 与ACTL、RSVP 的对接测试
    6.4 功能测试用例及测试结果
        6.4.1 RP 会话功能测试
        6.4.2 切换功能测试
    6.5 大话务测试
    6.6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9)WLAN和CDMA2000网络融合的研究和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1.2 主要工作
    1.3 本文各章节的安排
第二章 相关原理
    2.1 CDMA2000介绍
        2.1.1 CDMA2000技术发展简介
        2.1.2 CDMA2000网络结构
        2.1.3 CDMA2000分组数据业务应用
    2.2 WLAN系统介绍
        2.2.1 WLAN协议标准
        2.2.2 WLAN的组网方式
    2.3 WLAN和CDMA2000组网特性和参数比较
第三章 WLAN和CDMA2000融合方案
    3.1 WLAN和CDMA2000的融合要求
    3.2 WLAN和CDMA2000融合的网络架构
        3.2.1 共用一个鉴权和计费结构的应用场景
        3.2.2 通过WLAN接入到CDMA2000的分组数据的应用场景
        3.2.3 保持会话连续性的应用场景
        3.2.4 紧耦合结构应用的和CS域切换的应用场景
第四章 融合的业务应用
    4.1 接入过程
        4.1.1 网络选择
        4.1.2 通过WLAN接入到CDMA2000分组数据业务的接入过程
        4.1.3 IPsec简介
        4.1.4 IKEv2信息交换流程
        4.1.5 基于扩展认证机制的IKEv2
    4.2 策略管理
        4.2.1 MMD介绍
        4.2.2 SBBC介绍
    4.3 计费
    4.4 移动性管理
        4.4.1 在不同WLAN之间的移动性管理
        4.4.2 在WIAN和CDMA2000网络之间的切换
第五章 UE通过WLAN获取CDMA2000 PS域业务的接入功能实现
    5.1 接入功能的总体设计目标
    5.2 总体设计思想
    5.3 模块设计
    5.4 状态机
        5.4.1 UE端状态机
        5.4.2 PDIF端状态机
    5.5 各个模块功能实现
        5.5.1 网络接口模块
        5.5.2 配置管理模块
        5.5.3 IPsec处理模块
        5.5.4 算法处理模块
        5.5.5 载荷处理模块
    5.6 接入功能测试
        5.6.1 测试环境
        5.6.2 接入系统协商生成安全联盟测试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基于软交换和PHS的CDMA网络融合改造方案的探讨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CDMA融合问题的研究背景
    1.2 CDMA概述
    1.3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及CDMA的演进和优势
    1.4 C网收购电信网络所面临的问题
    1.5 本论文所作的主要工作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CDMA移动通信技术
    2.1 CDMA移动网络系统结构
        2.1.1 CDMA网络结构图
        2.1.2 CDMA系统的组成
    2.2 MSC/VLR & HLR/AUC移动核心网
    2.3 BSC/BTS(C网基站控制器/基站)
    2.4 PDSN分组数据网
    2.5 CDMA关键技术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PHS无线通信技术
    3.1 PHS简介
    3.2 PHS网络系统结构
        3.2.1 PHS无线网络的基本结构图
        3.2.2 PHS系统功能
        3.2.2.1 PSC核心网
        3.2.2.2 CS-RAIU & CS
    3.3 组网
    3.4 ISDN(2B+D)的应用
        3.4.1 ISDN信道类型和接口结构
        3.4.2 BRA & PRA
    3.5 RCRSTD-28空中接口协议
        3.5.1 RCRSTD-28协议分层
        3.5.2 PHS的帧、复帧、超帧
        3.5.2.1 PHS空中接口STD-28帧结构
        3.5.2.2 CCH&TCH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CDMA网络现状
    4.1 CDMA电路域现状
    4.2 分组域现状
    4.3 信令网现状
    4.4 承载网现状
    4.5 固网网络现状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融合改造方案
    5.1 电路域融合改造方案
        5.1.1 软交换介绍
        5.1.1.1 软交换的体系架构
        5.1.1.2 软交换接口
        5.1.1.3 软交换融合建设需求分析
        5.1.2 MSCe/VLR融合建设方案
        5.1.2.1 MSCe/VLR融合建设原则
        5.1.2.2 MSCe/VLR融合建设方案
        5.1.2.3 MSCe承载网方案
        5.1.3 MGW建设方案
        5.1.3.1 ZXC10 MGW系统总体结构图
        5.1.3.2 MGW建设原则
        5.1.3.3 MGW建设方案
        5.1.3.4 MGW承载网方案
        5.1.4 HLR融合建设方案
        5.1.4.1 ZXC10 HLRe系统结构图
        5.1.4.2 HLR建设原则
        5.1.4.3 HLR建设方案
    5.2 分组域融合改造建设方案
        5.2.1 ZXC10 PDSS
        5.2.2 分组域业务分析
        5.2.3 PDSN融合建设方案
        5.2.3.1 PDSN建设需求分析
        5.2.3.2 PDSN改造建设原则
        5.2.3.3 PDSN建设方案
        5.2.4 AAA建设方案
        5.2.4.1 ZXC10 AAA系统架构图
        5.2.4.2 AAA建设原则
        5.2.4.3 AAA建设方案
        5.2.4.4 AAA与PDSN接口带宽需求计算分析
        5.2.5 AN-AAA建设方案
        5.2.5.1 AN-AAA建设原则
        5.2.5.2 AN-AAA建设方案
        5.2.5.3 备份策略
    5.3 中继计算及接口带宽的配置
        5.3.1 话务模型
        5.3.2 中继计算及配置
        5.3.3 yy接口带宽计算及配置
        5.3.4 39/xx接口带宽计算及配置
    5.4 IP地址分配方案
    5.5 软交换核心控制设备---ZXC10 MSCe简介
        5.5.1 系统总体结构
        5.5.2 ZXC10 MSCe硬件结构及组成
        5.5.3 ZXC10 MSCe系统软件结构图
        5.5.4 设备性能分析
        5.5.5 计费接口
        5.5.6 SIP和H.248协议
        5.5.6.1 H.248协议
        5.5.6.1.1 H.248协议消息结构及功能
        5.5.6.1.2 Termination和Context
        5.5.6.2 SIP协议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CDMA无线侧改造方案及网络性能评估
    6.1 CDMA无线侧改造方案探讨及实现
        6.1.1 BSC和BTS网络架构
        6.1.2 无线接口
        6.1.3 BSC和BTS改造建设方案及实施
        6.1.3.1 总体建设思路
        6.1.3.2 A口和Abis口割接改造方案
        6.1.3.3 A口&Abis口割接对C网现有业务影响分析
        6.1.3.4 基于软交换的新C网与现网PHS的融合方案的思考
    6.2 无线网络性能评估
        6.2.1 无线传播基础理论介绍
        6.2.1.1 传播途径
        6.2.1.2 无线传播环境及传播损耗
        6.2.1.3 CDMA通信模型
        6.2.2 现网CDMA无线网络性能评估分析及结果
        6.2.2.1 网络性能评估原则及方法
        6.2.2.2 CDMA网络性能评估分析-DT/CQT测试
        6.2.2.3 现网CDMA无线网络评估结果
6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四、cdma2000分组数据网的AAA机制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LTE核心网部署策略分析与研究[D]. 邵玮. 南京邮电大学, 2013(05)
  • [2]WLAN与移动网络的融合技术[J]. 朱晓光. 移动通信, 2013(10)
  • [3]LTE/HRPD移动通信系统网络间互操作研究与实现[D]. 占亘熙.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2013(08)
  • [4]基于Hadoop的CDMA分组域海量数据处理模型的研究[D]. 李玉华.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2013(07)
  • [5]面向CDMA2000核心网络安全的支撑技术研究[D]. 陈培鑫.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1(07)
  • [6]基于无线分组交换网的金融终端接入技术的研究及实现[D]. 刘恒. 华南理工大学, 2011(12)
  • [7]基于软交换的移动和新网的建设与应用[D]. 许东. 湖北工业大学, 2011(08)
  • [8]CDMA2000系统下无线接入网与核心网分组域接口协议的设计与实现[D]. 刘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0(08)
  • [9]WLAN和CDMA2000网络融合的研究和实践[D]. 孙慧宇. 北京邮电大学, 2010(03)
  • [10]基于软交换和PHS的CDMA网络融合改造方案的探讨及实现[D]. 林东波. 兰州大学, 2009(12)

标签:;  ;  ;  ;  ;  

cdma2000分组数据网络AAA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