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栓10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栓100例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栓形成100例(论文文献综述)

张羽墨[1](2020)在《推拿五法作用于DVT大鼠的安全性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运用五种推拿手法对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大鼠进行定性、定量干预,研究推拿五法对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评估推拿五法作用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推拿手法模拟仪分别模拟点法、拨法、揉法、推法、牵拉法推拿五法,对深静脉血栓大鼠模型进行定性、定量干预,并通过以下三方面研究推拿对血栓形成的影响:1推拿五法作用于DVT大鼠的超声弹性评价。各组大鼠分别于干预3天,10天后,运用数字化彩色多普勒超声波诊断仪对大鼠进行超声弹性成像,观察变化并计算应变率比值。2推拿五法对DVT大鼠血液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各组大鼠分别于干预3天,10天后取材,运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四项PT、APTT、TT、FIB的表达变化,运用ELISA法检测D-二聚体、TXB2、6-Keto-PGF1α的表达变化。3推拿五法对DVT大鼠血液流变的影响。各组大鼠分别于干预3天,10天后取材,运用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检测DVT大鼠血液低切、中切、高切、血浆粘度的变化。从超声,血液凝血、纤溶功能,血液流变三个方面综合分析推拿五法对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评估其安全性。结果1推拿五法作用于DVT大鼠的超声弹性评价1.1超声弹性成像:干预3天后,点法、拨法、揉法、推法、牵拉法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无差异(P>0.05)。干预10天后:点法、拨法、揉法、推法、牵拉法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无差异(P>0.05)。1.2应变率比值:干预3天后,点法、推法、牵拉法组与模型组比较比值降低(P<0.05),拨法、揉法与模型组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10天后:点法、拨法、揉法、推法、牵拉法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无差异(P>0.05)。2推拿五法对DVT大鼠血液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2.1凝血酶原时间(PT):干预3天后,点法、拨法、揉法、推法、牵拉法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无差异(P>0.05)。干预10天后:拨法组与模型组比较时间短缩(P<0.05),点法、揉法、推法、牵拉法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无差异(P>0.05)。2.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干预3天后,揉法组与模型组比较时间短缩(P<0.05),点法、拨法、推法、牵拉法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无差异(P>0.05)。干预10天后:拨法组与模型组比较时间显着短缩(P<0.01),点法、揉法、推法、牵拉法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无差异(P>0.05)。2.3凝血酶时间(TT):干预3天后,点法、拨法、揉法、推法、牵拉法与模型组比较均无差异(P>0.05)。干预10天后:点法、拨法、揉法、推法、牵拉法与模型组比较均无差异(P>0.05)。2.4纤维蛋白酶原(FIB):干预3天后,点法、拨法、揉法、推法、牵拉法与模型组比较均无差异(P>0.05)。干预10天后:点法、拨法、揉法、推法、牵拉法与模型组比较均无差异(P>0.05)。2.5 D-二聚体:干预3天后,拨法组含量比模型组增高(P<0.05),点法、揉法、推法、牵拉法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无差异(P>0.05)。干预10天后:点法、拨法、揉法、推法、牵拉法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无差异(P>0.05)。2.6血栓素B2(TXB2):干预3天后,点法、拨法、揉法、推法、牵拉法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无差异(P>0.05)。干预10天后:点法组与模型组比较含量增高(P<0.05),拨法、揉法、推法、牵拉法组与模型组比较无差异(P>0.05)。2.7 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干预3天后,拨法、推法与模型组比较含量增高(P<0.05),牵拉法与模型组比较含量显着(P<0.01),点法、揉法与模型组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10天后:点法、推法、牵拉法组与模型组比较含量显着降低(P<0.01),揉法组与模型组比较含量降低(P<0.05),拨法组与模型组比较虽含量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3推拿五法对DVT大鼠血液流变的影响3.1低切变率:干预3天后,推法、牵拉法与模型组比较切变率降低(P<0.05),拨法、揉法组与模型组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10天后:点法、拨法、揉法、推法、牵拉法与模型组比较均无差异(P>0.05)。3.2中切变率:干预3天后,假手术、点法、拨法、揉法、推法、牵拉法与模型组比较均无差异(P>0.05)。干预10天后:点法、拨法、揉法、推法、牵拉法与模型组比较均无差异(P>0.05)。3.3高切变率:干预3天后,点法、拨法、揉法、推法、牵拉法与模型组比较均无差异(P>0.05)。干预10天后:点法、拨法、揉法、推法与模型组比较切变率降低(P<0.05),牵拉法组与模型组比较无差异(P>0.05)。3.4血浆粘度:干预3天后,拨法、揉法组与模型组切变率降低(P<0.05),点法、推法、牵拉法与模型组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10天后:点法、拨法、揉法、推法、牵拉法与模型组比较均无差异(P>0.05)。结论1超声弹性表明:推拿五法作用于DVT大鼠无风险。2凝血、纤溶功能表明:推拿五法干预3天后,点法、推法、牵拉法作用于DVT大鼠安全性高,但干预10天后,点法、推法、牵拉法存在一定风险;3天,10天两个时间点,拨法、揉法作用于DVT大鼠均存在风险。3血液流变学表明:推拿五法作用于DVT大鼠无风险。推拿五法中点法、推法、牵拉法对于DVT大鼠的早期干预安全性高,但随着干预天数的增加点法、推法、牵拉法也存在一定风险;拨法、揉法作用于DVT大鼠存在风险。建议推拿临床中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多用点法、推法等轻柔手法,拨法、揉法慎用。推拿五法作用于DVT大鼠时间选择、力量大小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王刚[2](2019)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栓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新郑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进行治疗,1个疗程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脑血栓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预防血栓形成,极大的提高了治疗的总有效率,且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

吕健,孙梦华,张成,谢雁鸣[3](2019)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脑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脑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系统检索CNKI,Wan Fang,VIP,Sino Med,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linical-Trials.gov,筛选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脑血栓形成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并根据Cochrane Handbook 5. 1评价标准、工具和Rev Man 5. 3软件对最终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采用GRADE系统(GRADE pro 3. 6. 1软件)对关键结局指标证据质量进行分级。共纳入25项研究,总样本量为2 286例,试验组1 144例,对照组1 14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治疗脑血栓形成总有效率优于奥扎格雷(RR=1. 26,95%CI[1. 20,1. 32],P<0. 000 01),常规治疗联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治疗脑血栓形成总有效率优于常规治疗联合奥扎格雷(RR=1. 26,95%CI[1. 09,1. 46],P=0. 002),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RR=0. 38,95%CI[0. 24,0. 60],P<0. 000 1),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MD14 d=-7. 19,95%CI[-9. 16,-5. 22],P<0. 000 01; MD30 d=-5. 34,95%CI[-5. 85,-4. 83],P <0. 000 01; MD42 d=-7. 03,95%CI[-7. 79,-6. 28],P <0. 000 01; MD60 d=-6. 18,95%CI[-6. 55,-5. 81],P<0. 000 01; MD90 d=-4. 90,95%CI[-5. 74,-4. 06],P<0. 000 01),提高日常生活能力(MD=15. 00,95%CI[12. 20,17. 80],P<0. 000 01)。死亡率仅纳入1个研究,且样本量较小,需大样本进一步验证,不良反应主要为肺部感染、皮肤瘙痒、胃肠道反应等,均可耐受或消失,不影响治疗。基于现有数据和方法,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治疗脑血栓形成可提高总有效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无严重的不良反应。GRADE系统评估总有效率、死亡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证据质量级别为低级别。但纳入研究质量不高,需采用大样本、设计严谨、符合国际规范的临床试验方案提高证据质量级别。

李兵兵[4](2018)在《血栓通脉汤治疗脑血栓患者的效果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血栓通脉汤治疗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100例脑血栓患者,依据双盲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血栓通脉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5.6±8.3)分,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2.9±4.1)分;对照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5.5±8.5)分,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9.4±4.7)分;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0%;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脉汤治疗脑血栓患者临床效果令人满意,可有效推进受损神经功能恢复,为预后提供可靠保障,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张智勇[5](2016)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湖北省监利县人民医院2012年5月—2014年7月接收的100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0%(46/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栓形成,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流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朱杰[6](2015)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脑血栓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脑血栓使用中西结合疗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我院2010.52013.5期间收治的脑血栓患者,所有患者按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各50例,其中50例患者采用抗凝、吸氧、抗生素等常规西医治疗作为对照组,另50例患者在其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作为观察组。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2%,远好于对照组的76%,P<0.05;且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中西结合治疗脑血栓效果显着,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陈壮[7](2014)在《中医药治疗脑血栓的研究近况》文中指出脑血栓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学"中风"、"卒中"的范畴,多由机体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气虚血瘀、风痰阻络所致。其发病率很高,约占脑中风的70%80%,属难治之症;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发病较急,过后常有口角歪斜、舌僵语蹇、肢体不遂等后遗症。西医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其根本病因,动脉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是其基本病理改变,故常采用溶

杨军伟[8](2012)在《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脑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200例脑血栓形成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200例脑血栓患者分为中医治疗组A组50例,西医治疗组B组50例,中西医结合医治疗组C组100例,将三组的治疗疗效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C组100例患者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栓形成的疗程短、治愈率较高、预后较好,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李永乐[9](2009)在《系统评价针刺康复疗法治疗中风恢复及后遗症期的临床疗效》文中提出目的:定性总结针刺康复疗法在中风恢复及后遗症期的应用情况,定量比较不同针刺康复方案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严格按照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方法,全面收集运用针刺康复疗法治疗中风恢复及后遗症期的临床研究文献,并按照文献选择标准进行筛选;采用Jadad评分标准评价纳入研究质量;采集相关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Meta-分析、漏斗图分析及敏感性分析等。结果:经文献检索及三次筛选,纳入合格研究45项,涉及针刺方案38种。45项研究除一项属高质量研究外,其余均为低质量研究。临床总有效率Meta-分析结果既有统计学意义又有临床意义的针刺康复方案有16种;Barthel指数Meta-分析既有统计学意义又有临床意义的有16种;比较了FMA评分的10种方案经Meta-分析全部既具有统计学意义,又具有临床意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eta-分析结果既有统计学意义又有临床意义的针刺方案有6种;韦氏成人智力量表评分Meta-分析既有统计学意义又具有临床意义只有头针1。由于纳入的研究数较少,均未能进行漏斗图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结论:本系统评价认为针刺1、针刺腰骶腧穴、颞三针分别为恢复期组(1组)、后遗症期组(2组)、恢复及后遗症期混合组(3组)的首选方案。在提高Barthel指数方面,恢复期组推荐头针5;后遗症期组推荐针刺+推拿1;恢复及后遗症期组推荐张力平衡针刺法。FMA评分方面,恢复期组推荐头针6;恢复及后遗症期组推荐针刺+认知康复训练;后遗症期组纳入文献未见相关研究的报道。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纳入的文献全部属于恢复期组,推荐方案为针刺+中药2。改善患者韦氏成人智力量表评分方面,头针1是其有效方案。由于纳入的研究数较少,有待于日后更多研究的补充纳入及分析,以期进一步的研究。

李可建[10](2007)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筛选优势治法与推荐方药。方法:全面收集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临床试验,制定选择标准,筛选合格研究;采用Jadad评分标准评价合格研究质量;对相关效应指标进行同质性检验、Meta-分析、漏斗图分析、敏感性分析、失效安全数计算。结果:检索相关文献5087篇,纳入合格研究236项,涉及益气法、益气养阴法、活血法、清热法、活血化痰法、活血清热法、益气活血法、清热养阴活血法等治法28种,包括汤剂、丸剂、散剂、注射剂等方药74种,统计分析总有效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相对危险度及率差、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的加权均数差、需治疗病人数,并计算99%可信区间(统计结果见附录2)。结论: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本研究认为益气法、益气养阴法、活血法、益气活血法、清热养阴活血法为优势治法;首先推荐的益气方药为黄芪注射液,其次为刺五加注射液;首先推荐的益气养阴方药为参麦注射液,其次为生脉注射液;首先推荐的活血方药为灯盏花注射液,其次依次为三七制剂、蚓激酶、葛根素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银杏叶制剂;首先推荐的益气活血方药为补阳还五汤,其次为通心络胶囊;推荐的清热养阴活血方药为脉络宁注射液。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栓形成10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栓形成100例(论文提纲范文)

(1)推拿五法作用于DVT大鼠的安全性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深静脉血栓的现代研究进展
        1 DVT流行病学研究
        1.1 发病率
        1.2 好发部位
        1.3 年龄因素
        1.4 性别因素
        1.5 地域差异
        2 DVT病因学研究
        2.1 术后并发
        2.2 严重创伤
        2.3 恶性肿瘤
        2.4 内科疾病
        2.5 长期服用避孕药或者雌激素类药物
        3 DVT诊断方法研究
        3.1 超声诊断
        3.2 实验室指标检测
        4 DVT治疗方法研究
        4.1 西医治疗方法
        4.2 中医治疗方法
        5 DVT机制研究
        5.1 血小板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5.2 抗凝机制障碍是血栓形成的前提条件
        5.3 血流动力学异常是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
        5.4 血栓硬度变化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推拿在血栓类疾病中的应用概况
        1 疗效
        1.1 总体概况
        1.2 脑血栓
        1.3 深静脉血栓
        1.4 其他血栓类疾病
        2 安全性
        2.1 临床报道
        2.2 实验研究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说明
    实验一 推拿五法作用于DVT大鼠的超声弹性评价
        实验一 整体实验流程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实验二 推拿五法对DVT大鼠凝血、溶功能的影响
        实验二 整体流程设计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实验三 推拿五法对DVT大鼠血液流变的影响
        实验三 整体流程设计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综合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1 结论
    2 创新点
    3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4 展望
附录
    附录1 造模过程
    附录2 超声弹性图片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附件

(2)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栓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3 讨论

(3)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脑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筛选标准
    1.2 检索策略
    1.3 评价方法
        1.3.1 文献筛选
        1.3.2 文献管理与数据提取
        1.3.3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1.3.4统计分析
        1.3.5 亚组分析
        1.3.6 GRADE证据质量与分级
2 结果
    2.1 研究纳入筛选过程
    2.2 纳入研究基本信息
    2.3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2.4 Meta分析
        2.4.1 总有效率
        2.4.2 不良反应发生率
        2.4.3 死亡率
        2.4.4 NIHSS
        2.4.5 Barthel指数
    2.5 不良反应情况
    2.6 发表偏倚分析
    2.7 GRADE证据质量评价
3 讨论
    3.1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脑血栓形成的有效性
    3.2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脑血栓形成的安全性
    3.3 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3.4 证据质量
    3.5 临床指导意义
4 结论

(4)血栓通脉汤治疗脑血栓患者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3 讨论

(5)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者疗效比较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速度比较
3 讨论

(6)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脑血栓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疗效评价标准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治疗情况及不良反应等。
    1.5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治疗情况
    2.2 不良反应:
3 讨论

(7)中医药治疗脑血栓的研究近况(论文提纲范文)

1 辨证分型
2 经方、验方
3 基本方加减
4 自拟方
5 中成药
6 针灸、针药并用
7 中西医结合
8小结

(8)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评判标准
    2.2 治疗疗效比较
3 讨论

(9)系统评价针刺康复疗法治疗中风恢复及后遗症期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理论探讨
    1 历代医家对中风病的认识
        1.1 中风病名沿革
        1.2 中风病因病机溯源
    2 针刺康复疗法治疗中风恢复及后遗症期的理论探讨
        2.1 源流探析
        2.2 理论基础
        2.3 针刺康复疗法的特点
        2.4 研究现状
    3 系统评价及相关概念
        3.1 循证医学概念及意义
        3.2 系统评价的概念及作用
    4 系统评价方法应用于针刺康复疗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4.1 系统评价方法应用于针刺康复疗法的必要性
        4.2 系统评价方法应用于针刺康复疗法的可行性
系统评价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
        1.2 文献选择标准
        1.3 文献选择方法
        1.4 文献分组、编号、登记
        1.5 文献质量评价标准及方法
        1.6 文献信息收集
        1.7 统计分析方法
        1.8 解释系统评价的结果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分类、选择结果
        2.2 纳入研究一般情况
        2.3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描述及质量评价结果
        2.4 Meta-分析结果
        2.5 各组临床终点指标 Meta-分析结果比较
        2.6 敏感性分析
讨论
    1 系统评价的结果讨论
        1.1 临床疗效系统评价结果讨论
        1.2 安全性系统评价结果讨论
    2 结论的主要影响因素
        2.1 纳入研究质量较低
        2.2 发表性偏倚
        2.3 临床异质性
        2.4 部分研究未查及原文献
        2.5 干预措施的多样性、重复验证的缺乏
    3 后续研究
        3.1 动态更新系统评价
        3.2 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3.3 将系统评价方法与中医治法研究紧密结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10)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文献检索及其结果合并
        1.1 文献检索
        1.1.1 检索范围
        1.1.2 检索策略
        1.2 检索结果合并
        1.2.1 合并策略
        1.2.2 关键类
    2 文献选择
        2.1 文献选择标准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文献选择方法
        2.2.1 初筛
        2.2.2 二次筛选
        2.2.3 三次筛选
    3 文献分组、分类、编号、登记
        3.1 文献分组
        3.2 文献分类
        3.3 文献编号
        3.4 文献登记
    4 文献质量评价
    5 文献信息收集
    6 统计分析方法
        6.1 Q统计量检验法
        6.2 固定效应模型
        6.3 随机效应模型
        6.4 漏斗图分析
        6.5 敏感性分析
        6.6 失效安全数
    7 效应指标
        7.1 相对危险度、率差、加权均数差
        7.2 需治疗病人数
结果
    1 扶正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 益气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1 黄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2 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3 黄芪合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统计结果
        1.2 益气养阴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2.1 参麦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2.2 生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 祛邪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 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1 活血的水蛭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2 丹参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3 灯盏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4 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5 三七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6 红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7 银杏叶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8 蚓激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9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10 其他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2 清热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2.1 安宫牛黄丸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3 数种祛邪治法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 扶正祛邪方药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 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1 益气活血的水蛭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2 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3 其他益气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2 清热养阴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2.1 脉络宁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3 其他扶正祛邪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讨论
    1 临床疗效分析
        1.1 有效治法筛选
        1.2 有效方药筛选
        1.2.1 扶正方药筛选
        1.2.2 祛邪方药筛选
        1.2.3 扶正祛邪合用方药筛选
    2 安全性分析
        2.1 不良反应分析
        2.2 恶化/病死情况分析
    3 统计结果稳定性分析
    4 优势治法、推荐方药筛选
    5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病机假说
    6 影响系统评价结论的可能因素
        6.1 纳入研究质量
        6.2 发表性偏倚
        6.3 临床异质性
        6.4 待评价研究
        6.5 证候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体系
    7 后续研究
        7.1 动态更新系统评价
        7.2 有待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7.3 推广应用系统评价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查新报告
附录1 文献检索与选择结果一览表
附录2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统计结果一览表
附录3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纳入研究基本特征一览表
附录4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待评价研究基本情况一览表
附录5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排除研究基本情况一览表
详细摘要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栓形成10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推拿五法作用于DVT大鼠的安全性实验研究[D]. 张羽墨.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2]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栓临床疗效观察[J]. 王刚.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20)
  • [3]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脑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J]. 吕健,孙梦华,张成,谢雁鸣. 中国中药杂志, 2019(14)
  • [4]血栓通脉汤治疗脑血栓患者的效果观察[J]. 李兵兵. 中国实用医药, 2018(36)
  • [5]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J]. 张智勇.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6(04)
  • [6]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脑血栓疗效观察[J]. 朱杰. 内蒙古中医药, 2015(03)
  • [7]中医药治疗脑血栓的研究近况[J]. 陈壮.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4(01)
  • [8]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J]. 杨军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2(17)
  • [9]系统评价针刺康复疗法治疗中风恢复及后遗症期的临床疗效[D]. 李永乐.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9(07)
  • [10]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D]. 李可建.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7(05)

标签:;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栓100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