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部不对称云纹辅助手术预测系统的建立

颌面部不对称云纹辅助手术预测系统的建立

一、莫尔云纹辅助颌面不对称畸形手术预测系统的建立(论文文献综述)

郭丽娜[1](2021)在《骨性Ⅰ类年轻女性露龈微笑患者口唇软组织形态特征的3dMD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三维立体摄影(3dMD)对骨性Ⅰ类年轻女性露龈微笑患者进行口唇软组织的三维测量,探讨该类患者面部软组织的形态特征,为临床露龈微笑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06例正畸初诊患者进行CBCT及3dMD的拍摄,根据样本纳入标准共选择58例女性患者,均为骨性Ⅰ类(0°≤ANB≤5°),根据微笑时的牙龈暴露量(GE)将样本分为露龈组(30人,平均年龄22.50±2.10岁)与无露龈组(28人,23.32±1.96岁)两组。将CBCT图像导入Invivo软件中,测量8项颌骨测量项目;将3dMD图像导入到3dMDvultus2.5.2软件中,测量唇休息位和最大微笑位时的面部软组织测量项目,共56项。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唇休息位时,下唇颏直线长度(rLLCL)和弧线长度(rLLCL’)露龈组大于无露龈组(P<0.05)。2.最大微笑位时,口裂宽度(sICW)和唇间隙(sLG)露龈组显着大于无露龈组(P<0.01),微笑指数(SI)和上唇红曲线高度(sULRH)露龈组小于无露龈组(P<0.05)。3.从休息位到最大微笑位,口裂宽度变化(ΔICW)、唇间隙变化(ΔLG)、上唇直线长度变化(ΔULL)、上唇弧线长度变化(ΔULL’)、上唇直线长度变化比例(ΔULL/rULL)、上唇弧线长度变化比例(ΔULL’/rULL’)、上唇红曲线高度变化(ΔULRH)、上唇红曲线高度变化比例(ΔULRH/rULRH)露龈组大于无露龈组(P<0.05)。4.从休息位到最大微笑位,上唇及左右口角向上位置变化(Lsy、CLy、CRy)和左右口角向两侧位置变化(CLx、CLx)露龈组大于无露龈组(P<0.05)。5.最大微笑位牙龈暴露量GE与各参数的相关分析表明,sICW、sULRH、SI、ΔULL、ΔICW、ΔULRH、ΔULL’、ΔULRH/rULRH、Lsy、CRy、CLy与GE弱相关;sLG、ΔLG、ΔULL/rULL、ΔULL’/rULL’与GE中度相关(P<0.05)。结论:骨性Ⅰ类年轻女性露龈微笑患者口唇软组织形态特征为:1)上唇长度与正常相同;2)微笑时口周肌肉活动度较大,主要体现在垂直方向上;3)微笑时的下唇变化与露龈微笑无关。

李莉[2](2020)在《全数字化正颌外科初步临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深入研究应用数字化技术辅助正颌外科手术设计及实施,探索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全数字化正颌外科诊治流程。方法:应用数字化技术辅助正颌外科三维重建测量、术前诊断、手术模拟设计、导板和牙合板的3D设计与制作、导航验证和效果评估。选取25例先天性牙颌面畸形患者,术前常规采集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检查、颅面CT扫描、头颅正、侧位片、口腔曲面断层片、上下颌牙列模型及二、三维面相。将采集的颅面CT数据导入Mimics 20.0软件进行处理并建立数字化颅面原始模型,导入上下颌牙模数据、三维面相数据,建立数字化设计模型。在数字化设计模型上根据硬组织标志点建立三维重建测量平面并进行测量、分析,得出数字化诊断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手术方案设计,确定数字化终末模型,同时进行导板和牙合板的3D设计与制作。术中采用数字化导航系统进行上颌骨设计位置的确认、固位验证和骨打磨精确导引。采集患者术后1周颅面CT扫描,将术后实际数字化三维重建模型与术前设计数字化终末模型按颅脑未行手术部位进行拟合配准,于同一三维重建测量平面10组骨性标志点的三维坐标(X、Y、Z)进行术后实际与术前设计的术后对比验证,其标志点分别为:ANS(前鼻棘点)、A(上牙槽座点)、Incisive foramen(切牙孔后缘点)、Pyriform aperture-R(右侧截骨线梨状孔外缘点)、Pyriform aperture-L(左侧截骨线梨状孔外缘点)、B(下牙槽座点)、Pg(颏前点)、Me(颏下点)、Foramen-R(右侧颏孔点)、Foramen-L(左侧颏孔点)。采用SPSS24.0软件包对10组标志点术前设计(X1、Y1、Z1)与术后实际(X2、Y2、Z2)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3-matic模块进行骨组织融合后的对比差异色谱分析。结果:25例患者均按照数字化正颌外科流程进行数据采集处理、诊断、模拟手术设计、截骨导板和牙合板的3D设计与制作、数字化导航引导下实施手术、术后资料采集与效果评估,患者术后随访结果达到了术前设计方案的要求。术后实际数字化三维重建模型与术前设计数字化终末模型相比10组骨性标志点分别在X、Y、Z三维方向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设计与术后实际的头颅模型进行融合配准后,进行对比差异色谱分析,上、下颌骨行手术区域无显着性差异,手术效果符合预期设计要求。结论:采用数字化技术辅助正颌外科诊断、手术设计和手术实施具有精准、微创的优越性。术中数字化导航系统的应用有助于更精准的保障实现手术设计方案。

刘文静[3](2018)在《偏突颌畸形患者手术前后面部软组织三维测量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实验先利用数字化影像融合建立面部软组织三维测量模型,建立CT数据与三维扫描影像的融合模型,再对偏突颌畸形患者正颌手术前后软组织的改变进行三维测量研究。初步探索偏突颌畸形患者手术后面部软组织变化规律,明确其面部对称性改变及各标志点在水平向、前后向、垂直向三位方向上的变化范围,为手术方案设计做出指导。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口腔颌面外科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偏突颌畸形病人术前及术后6月软组织三维扫描面像完整的病例资料25例。第一部分:利用数字化影像融合建立面部软组织三维测量模型。对术前及术后6月面部软组织建立快速简便的颌面部软组织三维数字化融合模型,对患者软组织三维影像资料进行定点、测量,从而对偏突颌畸形患者的术前、术后颅颌面部软组织改变进行三维分析。第二部分:偏突颌畸形患者正颌手术前后软组织改变的三维测量研究。在实验一得到的三维融合模型的基础上,首先对各标志点的对称性改变分析,再三维方向上的坐标改变分别进行分析。统计分析:在SPSS19.0软件中,对术前术后三维坐标变化分别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患者手术前后面部对称性改变结果中,颏前点、颏顶点、颏下点、双侧鼻翼基点、双侧颊点的不对称系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正面观中除上唇缘点外各选择标志点水平方向的坐标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且颏顶点、颏下点、双侧鼻翼基点呈显着变化,说明其面下1/3对称性得到改善,各标志点纠偏程度也整体呈自上而下的逐渐增强的变化趋势;矢状向可见上颌前徙、下颌后退的趋势;垂直向则可见上颌下降、下颌抬高的趋势。结论:本实验证明了正颌手术能够有效改善偏突颌畸形患者面部软组织的对称性,并改善上颌后缩下颌前突的面型,通过双颌手术可以显着纠正偏突颌畸形,并可通过轮廓修整达到更好的美观效果,对手术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程家龙[4](2017)在《颌骨偏斜的三维分析、分类及手术模拟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分别以面部和下颌骨正中矢状面为参考平面分析上、下颌骨不对称畸形特点,从颌骨位置和下颌骨轮廓两个方面对面部偏斜进行分类,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2.以面部和下颌骨正中矢状面为参考平面分析面部偏斜的特点,明确其偏斜类型,结合三维手术模拟预测技术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指导手术,观察其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选取面部偏斜患者86例,将患者术前的CBCT数据导入Proplan CMF软件中,构建骨组织的三维模型,以面部和下颌骨正中矢状面为参考平面的三维测量体系和镜像技术分析上、下颌骨位置和下颌骨轮廓的对称性,基于三维分析结果从颌骨位置和下颌骨轮廓两个方面建立一套面部偏斜的分类体系。2.选取面部偏斜患者28例,将患者术前的CBCT影像数据导入Proplan CMF2.0软件系统,三维重建,以面部和下颌骨正中矢状面为参考平面分析上、上、下颌骨位置和下颌骨轮廓的对称特点,根据三维测量结果明确其分类,进而通过三维手术模拟技术制定合适的个性化手术方案,指导手术,术后6-12个月复查,拍摄术后CBCT并进行三维测量,通过术前术后的对比及术后镜像重叠图评价该方法在面部偏斜诊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1.根据颌骨位置和下颌骨形状的对称特点,将颌骨偏斜分3类:位置偏斜、下颌骨形状偏斜、位置和下颌骨形状均偏斜,其中位置偏斜有:T类(水平向偏斜):T1(下颌水平旋转偏斜)、T2(下颌平移偏斜)、T3(上颌偏斜、下颌水平向旋转偏斜)、T4(上颌偏斜、下颌平移偏斜),V类(垂直向偏斜),下颌骨形状不对称畸形有:C类(下颌轮廓不对称畸形)、D类(单纯颏部偏斜)。以上各亚类相互组合,构成新的类别。位置不对称畸形各组间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发现:DA、UI-FMSP、UOP-FMSP在各类之间有显着的差异性(P<0.05),而LI-FMSP无统计学意义。2.颌骨偏斜的构成比结果:86例面部偏斜患者均存在下颌偏斜:单纯位置偏斜有7例(8.1%),单纯下颌骨形状不对称畸形为15例(17.4%),颌骨位置和形状均偏斜的患者为64例(74.5%)。T1类40例,T2类2例,T3类13例,T4类2例,V类14例,C类2例,D类3例,C+D类10例。3.颌骨位置不对称畸形组中下颌骨结构对称性分析结果:在T1和T3类中,下颌骨体长度、下颌升支高度、正面升支倾斜度、侧面升支倾斜度在偏侧和对侧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和T4类中,因病例数太少,不纳入统计分析。在V类中,偏侧的正面升支倾斜度和下颌升支高度与对侧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下颌骨体长度、侧面升支倾斜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轮廓不对称畸形组,偏侧与对侧的轮廓测量项目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二术前评估结果:通过三维测量和镜像技术发现T1类16例,T3类2例,T4类2例,V类3例,C+D类3例,D类2例,其中同时存在颌骨位置和轮廓不对称畸形的患者21例。5.术后治疗效果评估:除了上颌咬合平面倾斜度、Go-lat-MMSP之外其余测量项目术前术后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面部对称性得到明显改善,除了2例需二次手术矫正术后残留偏斜,其余患者面部基本对称,镜像结果显示面部对称良好,所有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与术前评估基本一致。结论1.颌骨偏斜分类系统能够详细的反映上、下颌骨位置和下颌骨形状的不对称特点,对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临床依据。2.面部和下颌骨正中矢状面及三维手术模拟技术联合应用于个性化手术方案的制定,提高了手术预期效果的准确性,减少了患者术后面部偏斜的残留及二次手术修整的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可行性。3.Proplan CMF软件在面部偏斜畸形中应用,能够帮助医生精确诊断、设计治疗方案、模拟手术过程、评估手术风险及术后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佳帅[5](2017)在《安氏Ⅰ类与Ⅱ类中国成年男女面部三维特征对比研究》文中认为口腔正畸学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口腔正畸治疗的理念逐渐从传统只注重咬合发展到如今口颌面协调并重。颌面部软组织在正畸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也激发了广大科研人员的研究热情,并因此研发出大量面部三维测量工具和方法,又将这些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于科研和临床中,不但加速了颌面部软组织的研究,也使得临床治疗更加精准。目前国内外对于软组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人种、性别、发育阶段的对比以及治疗前后比较分析,对于我国成人颌面部三维特征的对比研究还鲜有报道。为探寻中国汉族成年人面部三维特征,明确咬合对于面部外形的影响,提高软组织理念在临床治疗中的地位,本研究在总结前人研究基础上,采用先进的面部3dMD数字化成像系统对安氏Ⅰ类、Ⅱ类汉族成年男女共103人进行面部扫描,对安氏Ⅰ类汉族成年男女加拍头颅正、侧位片,进行安氏Ⅰ类男女软组织、安氏Ⅱ类男女软组织、安氏Ⅰ类与Ⅱ类男性软组织、安氏Ⅰ类与Ⅱ类女性软组织、安氏Ⅰ类男性软硬组织、安氏Ⅰ类女性软硬组织的6项对比研究,分为以下5个部分:一、安氏Ⅰ类汉族成年男女面部软组织三维测量与对比研究目的:建立安氏Ⅰ类正常合汉族成年男女面部软组织三维参考数据并探寻男女面部特征。方法:选取汉族18-35岁个别正常合男30人,女32人,拍摄面部3dMD图像导入mimics软件,对27个标志点的25个线距、8个角度和17个比例项目进行测算,利用SPSS 19.0统计分析并对比男女面部差异。结果:安氏Ⅰ类咬合受试者中体现面部及各器官轮廓宽度、高度的线距值男性大于女性,其中额部平均较女性宽6mm,面上、中、下部平均较女性宽12mm,颧间距离平均大于女性7.9mm。而额部及面上部高度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面部高度差异主要体现在面下部,其中男性下颌升支平均较女性高7mm,下颌体平均较女性长6.5mm,下面高平均较女性高5.4mm,上下面高比男性小于女性;男女内眦距无统计学差异,而外眦距男性大于女性12mm左右;男性鼻翼较女性宽5.3mm,鼻长较女性长2mm。面部高宽比例男性小于女性,其中前面高/下面宽和全面高/颧间宽两个比值分别为男性0.97、1.57,女性1.01、1.61。鼻额角男性140°,女性146°;鼻凸角男性113°,女性120°;鼻面角男性30°,女性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安氏Ⅰ类汉族成年男性面部整体及各器官轮廓比女性更大,男性面部外形更偏扁圆,女性更显窄长,男性鼻部更前突。二、安氏Ⅱ类汉族成年男女面部软组织三维测量与对比研究目的:探寻安氏Ⅱ类汉族成年男女面部软组织三维差异规律。方法:选取汉族18-35岁个别正常合男15人,女26人,拍摄面部3dMD图像导入mimics软件,对27个标志点的25个线距、8个角度和17个比例项目进行测算,利用SPSS 19.0统计分析并对比男女面部差异。结果:安氏Ⅱ类受试者体现面部及各器官轮廓宽度、高度的线距值男性大于女性,其中男性额部、面上部平均较女性宽6mm,面中部较女性宽12mm,面下部较女性宽10mm,但颧间宽度男女无统计学差异。面部高度差异不仅体现在面下部,面上部差异也显现,其中男性下颌升支平均较女性高8mm,下颌体平均较女性长6.3mm,下面高平均较女性高4.5mm,上面高平均较女性高3mm;男女内眦距无统计学差异,而外眦距男性大于女性6mm左右;男性鼻翼较女性宽5.6mm,鼻长较女性长3.6mm;男性口裂较女性高2.8mm,口裂宽度男女无统计学差异。男女下颌平面角、下颌凸角及唇凸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鼻额角和鼻凸角男性均小于小于女性,分别为男性142°和113°,女性147°和118°。前面高/下面宽和全面高/颧间宽两个比值男女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安氏Ⅱ类汉族成年男性面部整体及各器官轮廓比女性更大,男女面部外形相似,男性鼻部更前突。三、安氏Ⅰ类与安氏Ⅱ类汉族成年男性面部软组织三维测量与对比研究目的:探寻安氏Ⅰ类与安氏Ⅱ类咬合对于汉族成年男性面部外形的影响。方法:选取汉族18-35岁男性,根据临床检查分为安氏Ⅰ类个别正常合组30例,Ⅱ类错合组15例,拍摄面部3dMD图像导入mimics软件,对27个标志点的25个线距、8个角度和17个比例项目进行测算,利用SPSS 19.0统计分析并对比男女面部差异。结果:男性睑裂、口裂宽度安氏Ⅰ类组较安氏Ⅱ类组均宽约4mm,上唇凸角安氏Ⅰ类组较安氏Ⅱ类组大4°,其余各项指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汉族成年男性安氏Ⅱ类合者比安氏Ⅰ类合者睑裂、口裂更小,唇部更凸,面部轮廓外形及鼻部尺寸形态未因咬合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四、安氏Ⅰ类与安氏Ⅱ类汉族成年女性面部软组织三维测量与对比研究目的:探寻安氏Ⅰ类与安氏Ⅱ类咬合对于汉族成年女性面部外形的影响。方法:选取汉族18-35岁男性,根据临床检查分为安氏Ⅰ类个别正常合组32例,Ⅱ类错合组26例,拍摄面部3dMD图像导入mimics软件,对27个标志点的25个线距、8个角度和17个比例项目进行测算,利用SPSS 19.0统计分析并对比男女面部差异。结果:女性人中宽度安氏Ⅰ类组比安氏Ⅱ类组大0.8mm,前面高/下面宽安氏Ⅰ类组为1.01,安氏Ⅱ类组为0.97,但两组在前面高、下面宽的线距值均无统计学差异。其余各项指标组间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安氏Ⅱ类汉族正成年女性面部及各器官形态与安氏Ⅰ类者相似。

陈雅丽,谢理哲,李琥,严斌[6](2016)在《唇腭裂患者颌面部三维测量方法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先天性唇腭裂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性疾病之一,对患者的口腔功能、颜面形态、心理健康等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恢复唇腭裂患者的颌面部形态与口腔功能是学者们不断探索追求的目标。制定唇腭裂患者手术方案及预测术后面容均需以准确的面部定量测量为基础。临床常用的二维测量方法有照片测量法和X线测量法,方法简便实用、成本低,但不够准确。三维测量方法如计算机体层摄影、立体摄影、激光扫描等能够客观定量地分析面部外形,简便、精确、高效,应用前景广阔。新兴的动态三维影像捕捉技术应用于人体颌面部的动态分析,有望在唇腭裂患者颌面部动态测量分析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杨静文[7](2016)在《下颌偏斜及下颌角肥大计算机辅助手术模拟与预测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以患者参与的方式将Surgicase CMF软件辅助设计技术应用于下颌偏斜畸形矫正中,以明确诊断畸形部位,并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手术后效果采用镜像技术进行评估。2.利用Surgi Case CMF软件对中度及重度面部偏斜行单颌手术的患者进行软组织计算机模拟及预测,并通过三维测量及重叠对比评价软件对下颌偏斜畸形正颌手术预测的准确性。3.利用Surgi Case CMF软件仿真模拟下颌角肥大矫形手术辅助设计手术方案,并预测及评价手术效果。方法1.选择上颌基本正常仅需单颌手术的下颌偏斜畸形患者27例,术前在Surgicase CMF软件中以CBCT数据重建颅面部骨组织三维模型,在此模型上根据镜像技术及三维测量明确畸形部位并模拟矫正下颌偏斜的各种术式,医患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制定个性化方案。根据该设计方案完成手术,术后效果采用镜像技术进行评估。2.利用Surgi Case CMF软件根据27例下颌偏斜患者锥形束CT(CBCT)的资料,模拟下颌升支矢状截骨术伴或不伴水平截骨颏成形术,预测患者术后的软组织情况。选择代表软组织对称性的标志点建立定点体系,并建立水平面、冠状面和正中矢状面3个定位平面,选取测量参数对预测的软组织容貌及术后真实软组织容貌分别进行测量,分析结果。同时观测模拟与术后软组织重叠对比彩色等级图。分析定量及定性两类结果以衡量预测准确性。3.40名诊断为下颌角肥大患者,术前在软件重建下颌骨三维数学模型,与患者协商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同时半年后将患者资料在软件中模拟预测,由10名正颌与整形专业人员对软组织预测正、侧面容貌与术后真实容貌对比评价。结果1.镜像处理及三维测量结果:Co-MS、AG-MS、AG-FH、Co-Ag,偏斜侧与对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侧下颌升支对称性尚可。Ag-Me、Co-Me、Co-Ag-M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下颌体存在明显的不对称。Ag-N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下颌平面发生明显的倾斜。B1-MS,Me-MS,Me-ANS-MS,AG-AG-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下颌及颏部发生明显偏斜。与镜像的图像畸形部位吻合。2.术后评估结果: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指导下颌偏斜矫正术的个性化手术设计,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特殊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面部左右的对称性良好,畸形得以明显的改善。患者术后随访,面部形态恢复满意。术后镜像图像显示面部对称性良好,与术前设计的方案有较高的吻合度。3.准确性测量结果:口角点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Ch-Ch-FH)、鼻下点到上唇切迹点连线与上下唇切迹点连线的夹角(Sn-UL-LL),模拟和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即口角倾斜度和上下唇垂直向倾斜度预测较差。下颌角点到正中矢状面的距离(Go’-MS)、下颌角点到颏前点距离(Go’-Pog’)、鼻下点到颏下点连线与正中矢状面的夹角(Sn-Me’-MS),模拟和术后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下颌角及颏部预测准确性较高。4.重叠对比彩色等级图的观测表明,颊侧软组织预测的准确性较差,且偏斜侧准确性较偏斜对侧差。5.应用软件模拟,设计下颌角手术截骨线位置和截骨角度,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未观察到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下颌角区形态自然协调,曲线流畅,面下部宽度得到不同程度的减小。正颌与整形专业人员对软件预测效果评价为相同和非常相似所占的百分比正面观为12.5%,侧面观为:7%。可见预测效果较差。结论1.将患者参与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应用于下颌偏斜畸形患者中,能帮助医患沟通、帮助医生准确诊断、设计矫治方案、模拟矫治过程、指导手术操作、评估术后效果,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和可行性。2.CMF系统对于下颌偏斜患者的手术预测准确性较高,但在唇颊部预测上略有偏差,软件尚有改进空间。3.CMF软件对于下颌角肥大手术方案的个性化安全设计和直观手术过程和效果有重要意义,对于软件预测的准确性较差,需要进一步研究。

乔肖,万林忠[8](2014)在《唇腭裂患者颌面部测量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唇腭裂患者由于自身畸形程度及外科手术的影响,其颌面部组织结构均具有与一般人不同的特征。对唇腭裂患者术前术后颌面部组织进行测量分析,能够更加直观地评价手术,为唇腭裂的序列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解剖学基础及理论支持。常用的测量方法有:照片测量法,方法简便实用、成本低,但不够准确;X线测量法,测量结果可靠,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但使用不方便;而三维测量法能够客观定量地分析面部外形,简便、精确、高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石蕾[9](2013)在《数字化外科和牵引成骨技术治疗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1建立适合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者的三维CT影像学模型的三维坐标系,进行面部畸形的测量、分析,和牵引成骨的术前设计。2利用快速成型技术设计手术导板,精确引导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者下领骨截骨以后牵引器置入手术。3对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者下颌骨牵引前后三维CT影像学资料数据进行测量和统计学分析,评估手术效果,改进手术方式,寻找最佳手术时机。研究对象及方法研究对象:2009年8月~2011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颌面整形外科中心就诊的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者12例。研究方法:1将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者的三维CT模型数据导入医用软件中,计算出镜像模型,将两数据同时输入工业设计软件中求导最佳拟合平面,设立为三维模型的正中矢状面,在此基础上重设三维坐标系。标记各解剖标记点,记录三维坐标,进行精确的测量分析,了解面部不对称的构成和程度。根据测量的结果精确设计牵引器植入的位置和方向。2将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者的三维CT模型数据导入医用软件中,分体重建下齿槽血管神经束、牙胚等一一标记于下颌骨外板,再将所有数据导入工业设计软件,精确设计截骨方案,利用RP技术设计手术导板,在术中以手术导板引导手术操作与术前设计思想的无缝衔接,简化手术难度,降低意外损伤风险,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果。3将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者术前的三维CT模型数据导入工业软件中,重设三维坐标系,导入术后的三维模型数据并与术前数据精确匹配,使之统一于同一三维坐标系。测量各解剖标志点的术前术后三维坐标值,并计算各骨性标志点、线距、空间角度和各解剖平面的空间改变。结果112例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者经过重设三维坐标系,术前精确测量分析和设计后,顺利行下颌骨牵引延长手术。2通过使用RP技术制造出数字化颌骨手术导板,将手术操作与术前设计精确拟合,全面实现手术设计方案,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其中2例患者升支严重发育不良,由于精确的方案及手术导板的应用,避免了下颌升支重建手术,牵引延长顺利,效果良好。3测量6例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者术前和术后半年的三维CT数据,并进行了部分数据的统计学分析。测量结果证实数字化技术指导下的颌骨牵引手术效果满意。数据分析证实替牙期的儿童患者上颌骨和颧骨存在着很大的生长潜力,这一阶段手术可以有效减少手术次数和降低治疗的复杂程度。结论本实验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的术前测量和精确的术前设计,设置最佳截骨手术方案;利用RP技术制作手术导板,引导手术过程,保证手术操作与术前设计思想的无缝衔接,提高了手术精确度,减少了手术操作难度;本研究还测量了6例患者的术前和术后半年的CT数据,并进行了部分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初步证实替牙期为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者的最佳手术时机。

张钰芳,周诺[10](2011)在《颅面部三维图像融合技术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颅面部三维图像融合技术在现代正颌外科、颅颌面整形重建外科及口腔正畸等学科的颅面人体测量、颜面结构评价、颅面畸形临床诊断、治疗计划制订、手术模拟和术后效果预测等方面,具有其他影像技术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前景。本文就颅面部三维图像融合技术的模式选择、基本原理、特点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二、莫尔云纹辅助颌面不对称畸形手术预测系统的建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莫尔云纹辅助颌面不对称畸形手术预测系统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1)骨性Ⅰ类年轻女性露龈微笑患者口唇软组织形态特征的3dMD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露龈微笑的面部软组织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全数字化正颌外科初步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与材料
    1.3 全数字化正颌外科诊治方法和流程
        1.3.1 基本信息与临床检查
        1.3.2 数据采集、处理
        1.3.3 数字化诊断
        1.3.4 数字化模拟手术设计
        1.3.5 截骨导板、牙合板的3D设计与制作
        1.3.6 手术实施与导航验证
        1.3.7 术后数据采集、效果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术前设计与术后实际10对标志点的差异分析
        2.1.1 术前设计与术后实际10对标志点分别到X轴的差异分析
        2.1.2 术前设计与术后实际10对标志点分别到Y轴的差异分析
        2.1.3 术前设计与术后实际10对标志点分别到Z轴的差异分析
    2.2 术前设计与术后实际骨组织对比色谱分析
3 讨论
    3.1 数字化三维颅面重建测量系统的建立
    3.2 数字化诊断
    3.3 数字化牙列数据的采集与配准
    3.4 术中实时导航
    3.5 术后效果评价
    3.6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20例临床病例汇报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偏突颌畸形患者手术前后面部软组织三维测量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一、偏突颌畸形
    二、正颌外科中测量技术的应用
        1 二维测量技术在正颌外科中的应用
        1.1 黑白剪影图
        1.2 X线头影测量
        2 三维测量在正颌手术中的应用
        2.1 三维图像获取技术
        2.2 三维影像的融合
        2.3 影像融合处理软件
第一部分 利用数字化影像融合建立面部软组织三维测量模型
    1 材料
        1.1 实验对象
        1.2 实验设备
    2 方法
        2.1 面部三维影像的采集及处理
        2.1.1 面部白结构光扫描数据的采集及处理
        2.1.2 全头颅CT扫描数据的采集及处理
        2.2 CT数据与三维扫描影像的融合
        2.3 确立坐标系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偏突颌畸形患者正颌手术前后软组织改变的三维测量研究
    1 实验对象
    2 方法
        2.1 研究方法
        2.2 测量指标
        2.3 误差分析
        2.4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4)颌骨偏斜的三维分析、分类及手术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颌骨偏斜的三维分析及分类研究
    1.1 对象和方法
        1.1.1 对象
        1.1.2 纳入标准
        1.1.3 研究方法
        1.1.4 统计学处理
    1.2 结果
        1.2.1 试验对象
        1.2.2 分类结果及比例
        1.2.3 镜像及三维测量结果
    1.3 讨论
        1.3.1 偏斜的诊断标准
        1.3.2 正中矢状面的构建方法及区别
        1.3.3 面部偏斜的三维分析技术
        1.3.4 面部偏斜的分类
    1.4 小结
二、正中矢状面及手术模拟在面部偏斜诊疗中的应用
    2.1 对象和方法
        2.1.1 对象
        2.1.2 纳入标准
        2.1.3 研究方法
        2.1.4 手术操作
        2.1.5 术后效果评估
        2.1.6 统计学处理
    2.2 结果
        2.2.1 术前评估
        2.2.2 手术设计结果
        2.2.3 术后效果评估
    2.3 讨论
        2.3.1 模拟预测
        2.3.2 治疗方法
    2.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面部偏斜的影像分析及分类的相关研究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安氏Ⅰ类与Ⅱ类中国成年男女面部三维特征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1.矫治理念的变迁
    2.口腔颌面软硬组织测量的方法
    3.颌面部三维形态研究
    4.小结
第一部分 安氏Ⅰ类汉族成年男女面部软组织三维测量与对比研究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第二部分 安氏Ⅱ类汉族成年男女面部软组织三维测量与对比研究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第三部分 安氏Ⅰ类与安氏Ⅱ类汉族成年男性面部软组织三维测量与对比研究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第四部分 安氏Ⅰ类与安氏Ⅱ类汉族成年女性面部软组织三维测量与对比研究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病例报告
    病例一
    病例二
    病例三
    病例四
    病例五

(6)唇腭裂患者颌面部三维测量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直接人体测量
2 间接人体测量
    2.1 莫尔云纹影像测量
    2.2 激光三维扫描测量技术
    2.3 立体照相测量法
    2.4 CT辅助三维重建
3 动态三维捕捉系统(4D)
4 小结

(7)下颌偏斜及下颌角肥大计算机辅助手术模拟与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下颌偏斜畸形的计算机辅助个性化手术设计
    1.1 材料和方法
        1.1.1 材料
        1.1.2 纳入标准
        1.1.3 影像检查方法
        1.1.4 研究方法
        1.1.5 统计学处理
    1.2 结果
        1.2.1 术前镜像处理及三维测量结果
        1.2.2 术前手术设计
        1.2.3 术后客观结果
        1.2.4 术后主观结果
    1.3 讨论
        1.3.1 术前诊断
        1.3.2 个性化手术设计
        1.3.3 术后评估
        1.3.4 患者满意度
    1.4 小结
二、Surgi Case CMF软件对下颌偏斜模拟预测准确性的研究
    2.1 材料和方法
        2.1.1 材料
        2.1.2 纳入标准
        2.1.3 影像检查方法
        2.1.4 研究方法
        2.1.5 统计学处理
    2.2 结果
        2.2.1 临床观察
        2.2.2 定性和定量结果
    2.3 讨论
        2.3.1 预测系统
        2.3.2 研究方法
        2.3.3 测量项目的确定
        2.3.4 部位预测准确性差异
    2.4 小结
三、CMF软件对下颌角肥大手术模拟与预测的研究
    3.1 材料和方法
        3.1.1 材料
        3.1.2 纳入标准
        3.1.3 影像检查方法
        3.1.4 研究方法
    3.2 结果
        3.2.1 临床观察
        3.2.2 模拟评价结果
    3.3 讨论
        3.3.1 手术模拟
        3.3.2 手术预测
    3.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软组织预测系统的回顾性研究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唇腭裂患者颌面部测量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唇腭裂患者颌面部组织特点
2 唇腭裂患者颌面部软硬组织测量方法
    2.1 二维测量法
        2.1.1 直接测量法
        2.1.2 照片测量法
        2.1.3 X线头影测量
    2.2 三维测量法
        2.2.1 莫尔云纹影像测量
        2.2.3 激光三维扫描测量技术
        2.2.4 CT辅助三维重建及头影测量分析
        2.2.5 三维摄影测量法
3 展望

(9)数字化外科和牵引成骨技术治疗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者面部骨性结构的测量、分析和术前设计
    1 研究背景和目的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快速成型导板辅助的下颌骨牵引器植入术
    1 研究背景和实验目的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 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者下颌骨牵引前后三维CT重建数据的测量及分析
    1 研究背景和实验目的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全文小结
综述
    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的命名、病因、诊断、临床分类及治疗原则
    牵引成骨术治疗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的基础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图
    附录二 附表
致谢

(10)颅面部三维图像融合技术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颅面部图像融合模式的选择
2 颅面部3D-IF的基本原理
3 颅面部3D-IF的特点
4 颅面部3D-IF技术的应用
    4.1 颅颌面结构测量评估及畸形诊断
    4.2 计算机虚拟手术计划
    4.3 颅面软组织测量及术后动态变化预测
    4.4 远程医疗协作及辅助教学培训
5 总结

四、莫尔云纹辅助颌面不对称畸形手术预测系统的建立(论文参考文献)

  • [1]骨性Ⅰ类年轻女性露龈微笑患者口唇软组织形态特征的3dMD研究[D]. 郭丽娜.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2]全数字化正颌外科初步临床应用研究[D]. 李莉. 青岛大学, 2020(01)
  • [3]偏突颌畸形患者手术前后面部软组织三维测量比较研究[D]. 刘文静.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2018(05)
  • [4]颌骨偏斜的三维分析、分类及手术模拟研究[D]. 程家龙. 天津医科大学, 2017(03)
  • [5]安氏Ⅰ类与Ⅱ类中国成年男女面部三维特征对比研究[D]. 王佳帅. 第四军医大学, 2017(03)
  • [6]唇腭裂患者颌面部三维测量方法研究进展[J]. 陈雅丽,谢理哲,李琥,严斌. 口腔生物医学, 2016(04)
  • [7]下颌偏斜及下颌角肥大计算机辅助手术模拟与预测研究[D]. 杨静文. 天津医科大学, 2016(03)
  • [8]唇腭裂患者颌面部测量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J]. 乔肖,万林忠. 口腔生物医学, 2014(03)
  • [9]数字化外科和牵引成骨技术治疗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的临床研究[D]. 石蕾.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3(11)
  • [10]颅面部三维图像融合技术的研究进展[J]. 张钰芳,周诺.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1(03)

标签:;  ;  

颌面部不对称云纹辅助手术预测系统的建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