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投资热点扫描

旅游投资热点扫描

一、旅游投资热点扫描(论文文献综述)

杨琴[1](2020)在《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文中指出乡村旅游业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经。一方面,旅游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表达,旅游业是随着时代变迁、社会转型而衍生发展起来的朝阳产业,是实施启动消费、强化投资、稳定出口等供给侧改革的战略举措。另一方面,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和现代农业的价值延伸,乡村旅游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进入,俨然成为新一轮市场投资的热点。其三,乡村旅游业不仅可以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还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然而,经济效益差却使得乡村旅游业呈现出开发火热但成长不足,进而资源开发泛滥、生态环境恶化、利益主体矛盾尖锐等问题。特别是在振兴乡村、建设新农村大背景下,作为农村产业兴旺的重要途径,乡村旅游业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促进乡村旅游业高效、持续、生态与开放协调,已经成为全社会和各级政府的统一共识,研究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规律,探究并实证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乡村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资源特色和有效投资,这是乡村旅游业供给创造需求的特殊性决定的;但相关文献的理论研究,却主要集中于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发展阶段、存在问题的调研分析。针对这种关于乡村旅游业的供给行为及其内在机制的研究不足,本文运用半结构的田野实验方法,通过构建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结合微观博弈均衡及其拓展分析,我们揭示了乡村旅游业发展必须遵循供给侧改革的投入产出规律,得出了资源特色和投资力度(有效投资)是决定乡村旅游发展的两大核心要素。深入剖析了乡村旅游业成长的深层次理论问题及其微观供给机制,顺着这种逻辑进路,本文深入展开乡村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检验,验证了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抓住资源特色和有效投资的差异化战略,发挥好经济发展、信息化、特色资源和政府保障等四个因素的正向显着性作用。最后,基于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生态位理论,本文给出了一个旅游业开发保护的特殊路径的案例分析,试图得出一种关于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全景式理论描述。研究发现:(1)乡村旅游业与传统产业的供需均衡不同,旅游业拥有独特的文化内涵,犹如优秀作品能够创生自己的观众一样,高质量的乡村旅游业供给也能创造自己的需求。(2)基于乡村旅游业的特殊属性,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需从微观主体合作协调、中观产业效率协同到宏观政府调控等三个层面构建分析框架。(3)乡村旅游产业正处于全面提质、转型的关键期,产业发展面临着重塑社会规范、转换价值结构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三大压力,不仅受制传统社会规范的影响,就像乡村生活方式、交往模式乃至不愿被打扰的风俗习惯等;也受制人们思想意识价值观结构转换;更受制资源配置的比较效率,它们均制约着乡村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4)乡村旅游产业因产业集聚、产业融合、公平分配、价值表达、资源获取及居民生活方式转变等多方面的利益矛盾,亦制约着乡村旅游业发展。(5)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结论表明,全国仅有浙江省乡村旅游业质量值超过了“及格线”,多达23个省的乡村旅游业高质量测度值还未达到50%。(6)随着各利益主体博弈关系、特别是多方参与人的讨价还价博弈的三类解的动态博弈解得出市场条件、市场预期制约、投资效率以及政府产业政策等四因素,对于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微观机制有显着性作用。(7)无论是静态效率还是动态效率,都显示省级行政区域之间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关联度并不高,但综合效率呈现空间集聚效应。(8)经济发展水平、信息化水平、特色性资源、政府宏观调控对乡村旅游产业综合效率呈显着性正向影响,城镇化水平对乡村旅游产业呈现显着性负向影响。(9)实践中大多数成功的旅游开发与保护项目,本质上一定是跨学科背景的实践探索,而绝非某种单纯管理学的理论规划所能企及,景观型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如同乡村旅游业的普遍镜像案例,处理好景观与乡村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关系,让微观主体产生合力,才会有助于乡村旅游业产业效率的提升以及整体评价的提高,才会实现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本文的研究结论富含政策含义,为中国相关政府部门制定乡村旅游业高质量政策提供了理论和实证依据。首先,坚持以差异化战略为主线推进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挖掘资源优势,寻求差异化主题;注重主题升级,实现差异化价值创新;强化共创共生,营造乡村旅游业氛围。其次,以现代化市场体系为导向实现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倡导政府简政放权;建立组织机构;构建合作平台;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再次,以完善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为保障推动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如加快建设资源“权利”保护制度;制定有效的乡村旅游发展布局规划;监督保护乡村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最后,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主线加快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加大无形要素的投入;加大社会资本的引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体系;加大政府税收激励。

谢文卿[2](2020)在《LT旅游投资公司数字化营销策略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开始步入大数据时代。移动互联网拓宽了企业目标市场的覆盖边际,大数据技术为企业经营策略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更加创新的战略思路,数字化逐渐渗透到民众生活娱乐的方方面面。如何将数字化技术融入到营销方式中,打造品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本文将围绕基于数字化的营销组合策略进行思考和探讨,基于数字化的营销思维,研究旅游企业如何利用好本地特色资源、开展旅游产品促销活动、打造爆款产品等,通过实施科学合理的营销组合策略,推动旅游企业经营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分析国内外旅游行业和旅游企业的发展现状,并梳理与旅游业营销组合相关的支撑理论和实证文献,提出基本的理论分析框架。第二,基于建德市LT旅游投资有限公司的案例资料,从LT公司所处的细分市场环境、目标消费客群、数字化对公司传统营销的冲击等三方面对LT公司的营销现状进行分析,提出LT公司现行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其次,基于4C和4V的组合理论,从消费者偏好的组合营销、基于成本控制的精准化营销、基于游客便利的服务营销、基于沟通的互动营销等四个维度,提出优化营销组合策略的思路和方案。最后,在4C+4V的营销组合分析框架下,提出公司的STP营销战略,以及基于数字化的营销组合策略和具体的保障措施。论文详细梳理了LT公司景区资源优势和产品优势,在明确STP营销战略定位之后,提出基于消费者偏好的差异化营销、基于成本控制的精准营销、基于游客便利的服务营销、基于沟通社交的互动营销的四大策略组合,以及相关的保障措施。希望本研究结果,即数字化的营销组合策略,能够转化为景区旅游的竞争优势,以满足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下游客对旅游产品的最新需求,同时谋求LT公司长期的生存与发展。

孟润华[3](2020)在《港中旅物业深圳公司景区物业管理业务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的物业管理已历经数十年的发展,除住宅小区、写字楼等最初的服务区域外,工业区、商场、医院、学校等各类场所也都能看到物业管理的身影,大量资本开始涌入这一行业,物业管理行业已经成为服务业发展中一支竞争激烈却又十分重要的力量。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在提升,闲暇之余外出旅游的人不断在增加,对专业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而大多数景区的服务还属于内部管理状态,这种自我管理方式已逐渐满足不了客户对服务发展的需要,这就给专业的物业管理团队在这一新的专业化物业领域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但作为物业行业一支新的业务模块,尽管有着景区发展的迫切需要,却尚未出现服务标准为整个行业所认可的领军企业。港中旅物业深圳公司作为中国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公司,具有国家物业管理企业一级资质,现服务类型涵盖多种业态,而且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如何能利用好集团大量的品牌旅游景区资源,打造出公司的“明星”业务,占得整个行业在景区物业管理的先手,帮助公司成为极具竞争力的物业企业,成为了港中旅物业深圳公司需要必须面对,也要积极面对的一个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对港中旅物业深圳公司外部环境调查、分析,对内部核心竞争力进行研究后,通过EFE矩阵及IFE矩阵分别对景区业务外部因素及内部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机遇多于威胁,且有着相当的竞争优势。利用SWOT矩阵进行了分析与备选战略的制定,得到了12条备选战略。又使用QSPM矩阵对备选战略进行了战略定量选择,最终得出港中旅物业深圳公司景区业务实施差异化战略的吸引力大于成本领先战略的吸引力,所以应优先选择差异化战略来开展。确定了差异化竞争战略后,本文分别制定了服务差异化、品牌差异化及渠道差异化,接着为了保障这些具体目标能够切实的落地实施,本文又详细的制定了实施前、实施过程中及实施后的相应保障控制措施。相信在这一系列的控制措施的保障下,“差异化竞争战略”能够顺利的推动港中旅物业深圳公司不断的快速发展,成就更好的品牌度与竞争能力。

胡嘉[4](2019)在《旅游产业对经济贡献的测算 ——以海南省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海南省是中国唯一的一个热带岛屿省份,也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最大限度的发挥海南岛优势,建设世界着名的国际旅游岛,是我们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2018年是海南省建省30周年,习总书记再次强调海南省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并强力支持海南省建设贸易自由试验区。2018年,全省接待游客总人数7627.39万人次,同比增长11.8%,旅游总收入为950.16亿元,同比增长14.5%。经过30多年的发展建设,海南省已经成为国内外旅客喜欢的旅游热度区。2010年到2018年,海南省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连续9年增长10%以上,旅游产业逐渐成为了海南省的龙头产业。研究测算旅游产业对国家和各地区国民经济的贡献意义重大,得到了国家旅游局,国家统计局以及世界国际旅游组织的极大重视,海南省作为主要旅游省份已经有了突破性的成果。旅游产业不是一个独立的产业,涉及的其他相关产业广泛复杂,想要更加准确地计量旅游产业对经济的贡献,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旅游产业从相关行业剥离出来。利用剥离系数来准确地测算出旅游产业对城市经济贡献,量化旅游消费和旅游投资对经济的贡献,以便政府对旅游产业投资建设的决策,为促进海南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大,提供数量化的依据。本文以海南省旅游卫星账户为编制基础,对账户旅游特征产品进行重新归集,构建了广义旅游特征产品代表的旅游需求账户,旅游供给账户以及旅游需求供给综合账户,从而测算出海南省旅游产业的剥离系数;在获得旅游特征产业剥离系数的基础上,分别求出各种旅游特征产业投资额,以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验证各旅游特征产业投资与海南省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度,通过建立灰色系统模型,从系统的角度量化分析了海南省旅游特征产业投资对经济变化速率的影响;文章最后通过季节指数图分析了海南省第三产业就业的季节特点,建立旅游特征产业投资与就业人数的两阶段灰色系统GM(1,7)模型,实证分析了旅游特征产业投资对就业的影响,结合海南省第三产业就业的季节性特征,为海南省旅游投资规模和社会就业提出相对合理的建议。

李佳嘉[5](2019)在《广东省旅游投资环境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在市场化程度、产业发展规模、经济竞争力和创新水平上领先全国。高度开放的优惠条件、领先的经济发展水平、完善的基础设施、优良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和舒适的气候条件,使得广东成为我国的最大的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的同时,也成为了投资者追捧的热土。然而,地理位置的差异性、省内政策的倾斜、重大项目的分配与统筹使得广东省珠三角与粤东西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极度不平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延伸并映射到区域旅游业的发展上,导致区域旅游业发展环境不一,旅游竞争力差距较大。因此,进一步了解广东省各区域城市旅游投资环境差异和投资水平,成为了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在对广东省的基本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以后,综合国内外关于旅游投资环境影响因素、评价体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了广东省区域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了旅游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14年至2017年广东省21地市的旅游业投资环境的整体变化进行动态分析和综合环境评价,同时通过对该省21座城市2017年的旅游投资水平与投资吸引力的GAP空缺分析,最后总结并得出结论:(1)在广东省投资环境评价体系中,经济发展环境是对广东省旅游投资环境产生影响最大的因素,经济环境的优劣与广东省旅游投资环境保持高度一致性。(2)区域上,广东省旅游投资环境表现出区域的不平衡性发展。珠三角的整体旅游投资环境明显优于粤东西北地区,且区域内城市旅游投资环境极化现象严重。(3)在区域经济与资源分配极不平衡的地区,旅游投资环境不是影响地区投资水平的唯一因素。旅游投资资金流向除了受旅游投资环境优劣程度的影响外,还受目的地旅游发展成熟度、资源饱和度以及政策调控等影响,随着地区战略政策的支持与旅游投资资金的流入,粤东西北城市的旅游投资环境不断优化与改善,但对于旅游产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广深两大城市旅游投资环境呈现发展缓慢甚至疲软的态势。通过对旅游投资环境的研究与分析,做出科学、正确的投资环境评价。研究的结果不仅能帮助了解地区投资环境优劣,优化投资环境与完善投资政策,引导资金的投资方向,促进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另一方面,能够帮助投资者确定最佳投资的区域,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同时为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杜昕怡[6](2019)在《滨海城市旅游投资环境评价与优化对策》文中研究指明经过将近40年的发展,旅游业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了我国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为经济发展及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中国旅游业较为成熟的省市大多数都位于东部沿海地区,这些滨海城市靠近大海,依靠岛屿和海洋的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来开发旅游业。虽然目前的旅游资源已经非常丰富,但是在资金方面还远远不够。我国为了扶持第三产业的发展,已经颁布了一些优惠政策并创建了扶持资金,这些也部分用于旅游产业,但是仍然存在着旅游业发展资金严重缺乏的情况,并且我国旅游业目前的发展还停留在初级阶段,许多基础设施和技术的发展并不完善,仅仅依靠自主研发需要的周期过长,因此在资金和技术方面还需要紧紧依靠国外[33]。除此之外,就中国目前的旅游业发展现状来看,也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比如说政府投资的资金利用不充分,配置不合理,致使其并没有完全带来其应有的效益,以及与旅游业相关的投资融资渠道比较少等等。出现这些资金利用与融资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投资与发展前并未对旅游投资环境做出一个完整且清晰的评估,也没有对旅游业的未来发展做出一个详尽且可行的具体规划。因此,本文的研究思路是这样安排的:首先,本文通过分析当今在旅游城市投资环境方面现有的理论研究与影响因素,并在深刻分析与探讨的基础上构建出基本完善的滨海城市旅游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分析我国沿海城市的旅游投资环境现状。选取了大连、秦皇岛、青岛、连云港、厦门、宁波、珠海、三亚八个城市为样本对象,运用熵值法和聚类分析对这八个滨海城市的旅游投资环境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对旅游投资环境有了客观的分析和把握;最后,从优化滨海城市旅游投资环境的总体对策和不同城市投资环境的重点改进对策两个方面提出对策,改善滨海城市旅游投资环境,以增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提升滨海城市旅游产业结构,促进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

傅益平[7](2018)在《基于实物期权理论下的旅游项目投资效益分析 ——以京杭大运河杭州段A项目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京杭大运河南起杭州,北至北京,途经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的人工运河。随着2014年运河申遗成功,京杭大运河成为我国唯一一个在用的世遗项目,它又重新焕发魅力,2500个岁月,让大运河这部史诗巨作可以横跨古今,生命不止,奋斗不息。而讲到杭州运河,它是大运河保留较为完整的一段,位于运河最南端,因地理位置优越而闻名,俗话说中国运河看杭州。投资效益则是衡量旅游项目投资成功与否的最主要指标。投资效益通常包括直接经济效益、相关经济效益、综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企业对旅游项目进行投资,除了要遵守国家、地方的法律法规,还必须维护旅游景区的生态效益。在此基础上,投资企业可以追求“最大化的经营利润”。因此在前期准备阶段,投资企业须进行有效的可行性研究,对投资项目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进行分析。其中,生态和社会效益是由政府所控制的,而经济效益则是企业投资的核心。本文以京杭大运河杭州段A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实物期权模型的改造,对杭州运河景区A项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是从传统净现值角度计算,项目不值得投资;但是通过改造后的实物期权模型,项目则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

杨汇敏[8](2017)在《基于产业投资基金的旅游投融资模式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国民需求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文明生活的需求呈现数量和品质的偏好转变。其中,旅游需求个性化,品质化等新特点的展现使旅游产业有了结构性提升的根本需求。而旅游投资作为产业发展的驱动,其具体模式的有效性也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和研究。本文用规范分析的方法,首先介绍我国旅游的发源,进而分析了我国旅游产业当前面临的供需矛盾,并揭示了改善旅游投资情况对产业发展的意义。在揭示了旅游投融资作用,回顾了我国旅游投融资的历史演进和分析了现状之后,深入研究了我国旅游投融资资金流向架构和现有的旅游集团投融资模式、旅游项目投融资模式,从而进一步提出了投融资存在的问题。随后,通过详细介绍旅游产业投资基金的概念,筹资,投资,管理,退出等方面的运作优势后剖析了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模式提升旅游投融资效率的作用机制,最终指出旅游产业投资基金能够有效地提升旅游投融资效率并改善旅游投融资资金流向架构。由此,本文得出了结论:产业投资基金作为一种投融资模式能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契合当前旅游投资特点和趋势,引导更多的优质资本投入到旅游产业的建设中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本文还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在展示产业投资基金模式用于旅游投融资已经取得的进展和成果基础上,深入剖析基金模式扩大资金利用维度和赢得优质项目上的关键作用,并从基金模式联合其他投融资模式的潜力方面论证基金推动旅游投融资效力提升的作用,进而印证前章结论。

兰海军[9](2016)在《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研究 ——以厦门市为例》文中认为旅游公共服务是公共服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改善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既是旅游服务业创新发展、加快建设旅游强国的必然要求,更是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深入研究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有助于促进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理论成熟成型,丰富公共服务管理学科体系;有助于促进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稳定供给并持续改进,夯实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基础。本文选择厦门为例,源于其系全国最重要旅游城市之一,解剖既有重要理论价值,也有典型示范意义。本文以游客满意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公共管理理论为基础、服务质量理论为内核,综合运用文献、比较、案例、访谈、问卷、统计等方法,研究如何通过确立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目标、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机制、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持续改进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本文研究内容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第一,从实践层面梳理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进展。分别考察境内外典型旅游城市实践,梳理出境内旅游城市发展的共性问题,并观察厦门市实践。第二,从理论层面建构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框架。厘清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等核心概念,梳理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及责任主体;借鉴公共服务质量持续改进实践,结合旅游公共服务具体环境,建构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理论框架。第三,从操作层面阐述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持续改进。首先是确立质量目标。在现有软硬件基础上,采用ISA法调查游客真实感知,测量期望与感知差距,全面摸清旅游服务质量“短板”。通过I-S等级计算,找出优先改进项、次优改进项,确立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的阶段性目标。其次是监测质量运行。通过改进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的宣传贯彻,统一内部思想、营造社会氛围。借助“信息化监测、联动化治理、标准化确认、奖惩化控制”机制,全面监测旅游公共服务质量。再次是评价服务质量。采用SERVQUAL框架,将旅游公共服务质量具体化,对应开发一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厦门评价并计算出阶段性质量改进的工作重点。最后是持续改进服务质量。持续改进厦门旅游公共服务质量,必须以游客满意为目标,基于旅游服务应用优化智慧厦门顶层设计,修筑质量改进“营养池”;丰富完善厦门质量奖体系,培壮质量改进“胡萝卜”;强化部门协同治理,锻造质量改进“大棒”,构建“三位一体、恩威并举”的服务质量改进运行框架。第四,从推广层面探索公共服务质量改进一般性操作指南。将各环节研究成果和具体操作步骤与厦门经验相结合,抽象化为通用性的操作指南。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包括,一是尝试构建了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管理理论和运行框架;二是尝试开发了一套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量化了服务质量改进的阶段性目标;三是尝试梳理了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管理的一般化操作指南。受能力、精力等条件限制,最初调查问卷数据多来源于思明区,未来将进一步拓宽研究区域范围,尽量缩小实然与应然的差距。未来将进一步优化评价指标体系,跟进研究以厦门本岛为核心建构的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全面优化提升其适用性。

李婷[10](2016)在《产业融合视角下的旅游项目投融资模式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旅游业已经开始全面迎接“旅游+”时代,产业融合为旅游项目投融资发展带来新一轮的黄金期。传统的投融资模式已经不足以满足新时代具备新特点的旅游项目需求。目前旅游业项目投融资模式普遍存在严重问题,包括内源资金有限、融资渠道单一、筹资成本高等。构建与中国经济体制兼容、富有时代特色的投融资模式成为亟待解决的紧迫任务。从产业融合视角探索旅游项目投融资新模式成为现阶段学术与实践领域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研究秉承从理论指导到实践探索再到理论升华的研究思路,主要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理论与实证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维研究方法体系,基于产业融合的特殊时代背景针对性地开展对“旅游项目投融资模式创新”这一论题的系统性研究。具体而言,本文通过研究综述发现:国外侧重于实证研究、宏观理论丰富但中微观不足,而国内从产业融合角度进行的旅游项目投融资模式研究刚刚起步,偏重理论研究且研究范围狭隘,主要集中于房地产、金融、互联网、农业等“+”领域。在分析国内外研究不足的基础上,本文着眼于产业融合,创新性的使用案例群作为研究对象,旨在从实践角度提炼出旅游项目投融资模式创新的共性。论文首先对旅游项目、产业融合和投融资模式的相关概念以及现代经济理论进行梳理与时代性创新,构建本文的理论基础。继而对国内旅游投融资概况、现有旅游项目投融资模式进行梳理和评价,找出我国现有旅游项目投融资模式体系的缺陷和瓶颈,着力分析产业融合引起的创新性影响,以此构建本文的实践基础。投融资模式需要落脚于实践实现项目预期效益。本文分别提取代表性的“旅游+”项目和代表性的非旅游领域“+”项目构成案例群。通过对案例群的多维度分析、聚类评价,凝练出投融资模式的实践创新要点以及创新机理。在案例群研究基础上,分别以项目主导资本性质、开发形式为划分标准,构建产业融合视角下的旅游项目投融资的创新模式体系,通过与传统投融资模式体系的有机勾连对比,对未来旅游项目投融资模式创新进行趋势预测,并依据国内综合现状提出创新实现的基本路径。从总体上看,本文围绕产业融合时代的旅游项目投融资模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评价,对较为零散和独立的案例进行了综合分析、聚类评价,研究过程以及所凝结成果对旅游投融资领域的发展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二、旅游投资热点扫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旅游投资热点扫描(论文提纲范文)

(1)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概念界定
        1.2.1 乡村旅游业
        1.2.2 高质量发展
    1.3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1.3.1 研究思路
        1.3.2 结构安排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之处
第2章 文献回顾及述评
    2.1 关于乡村旅游业的经济属性研究
        2.1.1 供给决定需求的特殊性
        2.1.2 乡村旅游资源的稀缺性
    2.2 关于乡村旅游业的产业关联研究
        2.2.1 乡村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2.2 乡村旅游业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2.3 乡村旅游业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2.2.4 乡村旅游业对制度演进的作用
    2.3 关于乡村旅游业的优化升级研究
        2.3.1 旅游产业成长的演进因素
        2.3.2 乡村旅游产业政策的研究
        2.3.3 乡村旅游业的成长路径
    2.4 文献述评
第3章 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
    3.1 高质量产业发展的理论兴起
        3.1.1 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源头
        3.1.2 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
    3.2 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理论
        3.2.1 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
        3.2.2 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3.2.3 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特征
    3.3 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
        3.3.1 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微观经济机制
        3.3.2 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中观产业效率
        3.3.3 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宏观政府保障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4.1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4.1.1 乡村旅游业阶段划分的原由
        4.1.2 假日休闲的萌芽阶段(2002年以前)
        4.1.3 农村观光的起步阶段(2002年—2007年)
        4.1.4 农家乐旅游的成长阶段(2008年—2016年)
        4.1.5 投资带动的转型阶段(2017年至今)
    4.2 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
        4.2.1 中西部乡村旅游业开发不足
        4.2.2 中部乡村旅游业的塌陷分布
    4.3 乡村旅游业的问题与实验分析
        4.3.1 半结构法访谈实验
        4.3.2 访谈说明及其理论分析
        4.3.3 实验呈现的三大发展压力
    4.4 乡村旅游业的利益与矛盾分析
        4.4.1 乡村旅游业的多主体利益矛盾
        4.4.2 资源利用效率的利益冲突
        4.4.3 一种产权理论的矛盾分析
        4.4.4 “反公地悲剧”的经验例证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
    5.1 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体系
        5.1.1 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
        5.1.2 构建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5.2 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算
        5.2.1 权重的确定
        5.2.2 指标评分标准
        5.2.3 指标数据来源及处理
        5.2.4 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结果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微观主体博弈分析
    6.1 乡村旅游业的合作性质:核、联盟与解
    6.2 乡村旅游业微观主体合作博弈的逻辑框架
    6.3 公理化模型与均衡解
        6.3.1 基本假设和变量设定
        6.3.2 三类静态博弈最优解
    6.4 基本模型的拓展分析
        6.4.1 .市场内生分配率
        6.4.2 .市场预判准确性
        6.4.3 .项目投资效率参数
        6.4.4 .政府产业政策效应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效率实证分析
    7.1 研究设计
        7.1.1 样本区选择
        7.1.2 乡村旅游产业效率测度方法选择
        7.1.3 指标体系与数据来源
    7.2 乡村旅游业效率测度结果
        7.2.1 静态效率分析
        7.2.2 动态效率分析
    7.3 乡村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
        7.3.1 基本回归模型
        7.3.2 影响因素选取
        7.3.3 数据说明
        7.3.4 回归结果及稳健性检验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分析
    8.1 路径分析的案例式方法论
    8.2 社区参与资源保护开发的生态特征
        8.2.1 社区参与的资源新定位
        8.2.2 社区参与的空间依存性
        8.2.3 社区参与的结构动态性
        8.2.4 社区参与的演化变异性
    8.3 旅游资源生态位的影响因子
        8.3.1 需求因子
        8.3.2 资源因子
        8.3.3 技术因子
        8.3.4 制度因子
    8.4 社区参与资源保护开发的“四权”模型
        8.4.1 基本假设与模型
        8.4.2 最优解及其相关推论
    8.5 案例——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与开发
        8.5.1 培育生态位主体
        8.5.2 完善生态位定位
        8.5.3 强化生态位扩展
        8.5.4 产业生态位协调
    8.6 本章小结
第9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9.1 研究结论
    9.2 促进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9.2.1 以差异化战略为主线推进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9.2.2 以现代化市场体系为导向实现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9.2.3 以完善制度创新体制为保障推动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9.2.4 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主线加快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研究数据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2)LT旅游投资公司数字化营销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的必要性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支撑
    2.1 相关概念
        2.1.1 旅游营销的概述
        2.1.2 数字化营销的概述
        2.1.3 旅游景区数字化营销的概述
        2.1.4 文献研究述评
    2.2 理论支撑和相关研究
        2.2.1 旅游营销组合策略的研究方法
        2.2.2 旅游营销组合策略的理论支撑
        2.2.3 数字化营销组合策略的相关研究
第三章 LT旅游投资公司的现状分析
    3.1 LT公司的介绍
    3.2 LT公司旅游市场现状的分析
        3.2.1 国内旅游市场状况的分析
        3.2.2 建德本地旅游市场状况的分析
        3.2.3 数字化营销影响
    3.3 LT公司营销策略的现状分析
        3.3.1 LT公司数字化营销进程
        3.3.2 依托官方网站的内容营销
        3.3.3 依托社交媒体的平台营销
        3.3.4 基于网红经济的互动营销
        3.3.5 基于O2O平台的共享营销
        3.3.6 基于智慧系统的服务营销
    3.4 LT公司数字化营销存在的问题
        3.4.1 未形成差异化营销
        3.4.2 精准营销不善运用
        3.4.3 服务营销不完善
        3.4.4 未能充分利用互动式社交平台
第四章 STP营销战略定位
    4.1 数据收集及描述性统计分析
    4.2 旅游产品的市场细分、选择及定位
        4.2.1 旅游市场细分
        4.2.2 目标市场的选择原则
        4.2.3 目标市场定位
第五章 基于4C+4V组合理论的数字化营销改进策略
    5.1 数字化营销改进策略
        5.1.1 基于消费者偏好的差异化营销策略
        5.1.2 基于成本控制的精准化营销策略
        5.1.3 基于用户思维的服务营销策略
        5.1.4 基于沟通社交的互动营销策略
    5.2 LT公司营销策略优化保障措施
        5.2.1 人才保障
        5.2.2 加强组织领导
        5.2.3 确保资金投放
        5.2.4 建立考评机制
第六章 结论、不足和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问卷调查样表
致谢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3)港中旅物业深圳公司景区物业管理业务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相关理论综述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5 研究工具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外部宏观战略环境分析
    2.1 政治环境分析
    2.2 经济环境分析
    2.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2.4 技术环境分析
第三章 行业与市场竞争环境分析
    3.1 行业总体环境
    3.2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3.3 市场环境分析
    3.4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3.5 主要竞争对手竞争态势CPM矩阵分析
第四章 港中旅物业深圳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4.1 公司资源分析
    4.2 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
    4.3 公司经营现状分析
    4.4 公司企业文化分析
第五章 景区物业管理业务战略制定、选择与目标设定
    5.1 港中旅物业深圳公司战略目标体系
        5.1.1 战略目标体系
        5.1.2 实施战略目标途径
    5.2 港中旅物业深圳公司景区物业管理业务外部因素评价
    5.3 港中旅物业深圳公司景区物业管理业务内部因素评价
    5.4 SWOT矩阵分析与备选战略制定
    5.5 QSPM矩阵分析与战略选择
    5.6 港中旅物业深圳公司景区物业管理业务战略目标设定
第六章 景区物业管理业务战略目标的实施与控制
    6.1 景区物业管理业务差异化竞争战略的实施
        6.1.1 实现港中旅物业深圳公司景区物业产品/服务差异化
        6.1.2 实现港中旅物业深圳公司品牌差异化
        6.1.3 实现港中旅物业深圳公司景区物业渠道差异化
    6.2 景区物业管理业务竞争战略实施保障控制措施
        6.2.1 差异化战略在实施前需进行的保障控制措施
        6.2.2 差异化竞争战略实施过程中的控制措施
        6.2.3 差异化竞争战略实施后的控制措施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旅游产业对经济贡献的测算 ——以海南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旅游产业概念界定研究
        1.2.2 旅游产业经济贡献研究
        1.2.3 旅游投资与就业研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文章创新点
第2章 海南省旅游产业发展状况
    2.1 海南省旅游发展背景
        2.1.1 海南省旅游经济发展趋势
        2.1.2 旅游产业发展潜力
    2.2 海南省旅游发展存在问题
第3章 应用海南旅游卫星账户的测算
    3.1 海南省旅游卫星账户特色
    3.2 海南省旅游卫星账户的构成
    3.3 海南省TSA测算相关数据
        3.3.1 数据来源
        3.3.2 构建海南省旅游需求表
        3.3.3 构建旅游供给表
        3.3.4 确定旅游产业剥离系数
    总结
第4章 测算旅游特征产业投资对GDP的影响
    4.1 对旅游特征产业投资的剥离
    4.2 灰色关联分析
    4.3 灰色系统模型分析
    总结
第5章 测算旅游特征产业投资对就业的影响
    5.1 海南省第三产业就业的季节性特征
    5.2 两阶段灰色GM(1,7)模型分析
    总结
第6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2015年海南省旅游卫星账户 1-5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广东省旅游投资环境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高速发展的旅游业
        1.1.2 广东省旅游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1.1.3 广东省旅游迎接新机遇
        1.1.4 旅游投资主体多元化,广东省投资趋势强劲
        1.1.5 旅游投资环境是吸引旅游投资重要基础之一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际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理论与文献综述研究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区域旅游
        2.1.2 区域旅游合作
        2.1.3 投资环境
        2.1.4 旅游投资环境
    2.2 基础理论
        2.2.1 投资经济学相关理论
        2.2.2 经济地理学理论
        2.2.3 区域合作理论
        2.2.4 可持续旅游发展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投资环境研究
        2.3.2 旅游投资环境研究
        2.3.3 研究评述及启发
第3章 广东省旅游投资环境要素分析
    3.1 广东省旅游投资环境一般要素分析
        3.1.1 自然与人文环境
        3.1.2 经济发展环境
        3.1.3 基础设施环境
        3.1.4 社会文化服务环境
    3.2 广东省旅游投资环境专项要素分析
        3.2.1 旅游资源分析
        3.2.2 旅游发展规模分析
        3.2.3 政策环境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旅游业投资环境评价体系构建
    4.1 旅游业投资环境评价体系构建依据
    4.2 旅游业投资环境评价体系
        4.2.1 旅游业投资环境评价体系指标确立的原则
        4.2.2 旅游业投资环境评价体系构成要素分析
        4.2.3 旅游业投资环境评价体系指标内容与变量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广东省旅游投资环境评价研究
    5.1 数据来源
    5.2 旅游投资环境评价方法
    5.3 数据处理
        5.3.1 权重计算
        5.3.2 投资环境分值计算与分析
    5.4 广东省区域旅游投资环境时间序列评价
        5.4.1 区域经济环境的时间演变特征分析
        5.4.2 区域基础支撑环境的时间演变特征分析
        5.4.3 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环境的时间演变特征分析
        5.4.4 区域旅游社会政策环境的时间演变特征分析
        5.4.5 区域旅游综合环境的时间演变特征分析
    5.5 旅游投资导向分析
        5.5.1 广东省旅游环境吸引力现状分析
        5.5.2 旅游投资环境吸引力GAP空缺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旅游投资环境优化对策研究
    6.1 优化旅游投资环境吸引力的对策
        6.1.1 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巩固旅游投资基础环境
        6.1.2 改善区域基础设施水平,强化旅游投资支撑环境
        6.1.3 营造区域旅游合作氛围,优化旅游投资环境
        6.1.4 提升社会政策环境,引导与保障旅游投资
    6.2 优化旅游投资水平的对策
        6.2.1 充分尽调了解,避免盲目投资
        6.2.2 充分把握市场动态,紧跟地方发展战略与产业发展政策
        6.2.3 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延伸旅游产业链
        6.2.4 围绕自身优势,提高投资管理水平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之处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滨海城市旅游投资环境评价与优化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0.1.1 研究背景
        0.1.2 研究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综述
        0.2.1 国外研究综述
        0.2.2 国内研究综述
        0.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0.3 研究内容与方法
        0.3.1 研究内容
        0.3.2 研究方法
    0.4 创新与不足
        0.4.1 论文创新点
        0.4.2 不足之处
1 旅游投资环境相关理论概述
    1.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1 投资
        1.1.2 投资环境
        1.1.3 旅游投资环境
    1.2 旅游投资环境评价的理论基础
    1.3 旅游投资环境评价的意义
    1.4 旅游投资环境的影响因素
    1.5 旅游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5.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1.5.2 旅游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1.6 旅游投资环境评价方法——熵值法
2 滨海城市旅游投资环境现状
    2.1 旅游投资环境总体状况
    2.2 滨海城市旅游投资环境分析
        2.2.1 自然环境
        2.2.2 经济环境
        2.2.3 基础设施环境
        2.2.4 社会文化环境
        2.2.5 产业发展环境
        2.2.6 行政与法制化环境
3 实证研究——滨海城市旅游投资环境评价
    3.1 样本选取
    3.2 数据来源
    3.3 数据处理
    3.4 结论
        3.4.1 熵值法初步结论
        3.4.2 聚类分析结论
4 旅游投资环境优化对策
    4.1 优化滨海城市旅游投资环境总体对策
    4.2 针对不同城市旅游投资环境的重点改进对策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基于实物期权理论下的旅游项目投资效益分析 ——以京杭大运河杭州段A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2.3 已有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创新点
2 相关概念与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旅游项目投资
        2.1.2 旅游项目的投资决策
    2.2 实物期权理论
        2.2.1 理论概述
        2.2.2 实物期权的特性分析
        2.2.3 实物期权的类型
        2.2.4 实物期权理论的核心
3 传统旅游项目投资决策方法与实物期权方法对比分析
    3.1 传统旅游项目投资决策方法
        3.1.1 还本期法
        3.1.2 折现现金流法
        3.1.3 敏感性分析法
        3.1.4 概率分析法
        3.1.5 决策树法
    3.2 实物期权法
        3.2.1 连续时间状态下的Black-Scholes模型
        3.2.2 二项式评价法
    3.3 传统投资评价方法与实物期权法的对比
        3.3.1 传统投资评价方法的优缺点
        3.3.2 实物期权法的优缺点
        3.3.3 传统投资评价方法与实物期权模型定价法对比
4 旅游项目投资决策中实物期权模型的构建
    4.1 旅游项目投资决策中实物期权引入的必要性
        4.1.1 我国旅游景区项目投资特征分析
        4.1.2 我国旅游景区项目投资决策面临的问题
    4.2 实物期权应用框架的构造
    4.3 旅游项目投资建设中实物期权特性分析
    4.4 实物期权方法模型的建立
        4.4.1 模型构建
        4.4.2 参数确定
5 实证分析——以杭州运河景区A项目为例
    5.1 项目背景介绍
    5.2 项目SWOT分析
        5.2.1 优势
        5.2.2 劣势
        5.2.3 机会
        5.2.4 威胁
    5.3 杭州运河景区A项目投资决策过程
        5.3.1 传统净现值计算
        5.3.2 推迟期权价值计算
        5.3.3 扩张期权价值计算
    5.4 案例小结
6 主要结论与不足
参考文献

(8)基于产业投资基金的旅游投融资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以及现实意义
    1.2 研究的理论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拟创新点和特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旅游产业发展、旅游投融资文献:
    2.2 国外产业投资基金文献:
    2.3 国内产业投资基金文献:
第3章 我国旅游产业及其投融资状况
    3.1 我国旅游产业现状和问题
        3.1.1 旅游业的发源
        3.1.2 旅游产业需求侧现状和问题
        3.1.3 旅游产业共给侧现状和问题
        3.1.4 旅游产业供求矛盾总结
    3.2 我国旅游投融资现状、模式和问题
        3.2.0 旅游投融资的作用
        3.2.1 旅游投融资的演进
        3.2.2 旅游投融资现状和特点
        3.2.3 旅游投融资资金流向架构
        3.2.4 旅游集团的投融资模式
        3.2.5 旅游项目投融资模式
        3.2.6 旅游投融资存在的问题
第4章 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模式的优势和效力机制
    4.1 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概述
        4.1.1 产业投资基金的概念解析
        4.1.2 旅游产业投资基金的特点和作用
    4.2 基金组建和运行优势
        4.2.1 封闭设立用资稳定
        4.2.2 有限合伙制权责分明
        4.2.3 私募筹资精选投资人
        4.2.4 撬动社会资本变通多
        4.2.5 资金运维合理有保障
        4.2.6 规划投资专业性强
        4.2.7 投后管理监督问责
        4.2.8 退出设限突显理性
    4.3 基金模式提升投融资效力作用机制
        4.3.1 契合旅游业发展趋势
        4.3.2 加大旅游产业利用资本市场的维度
        4.3.3 能为项目增信
        4.3.4 吸引各路适配企业
        4.3.5 资金稳定容易赢得优质项目
        4.3.6 可与项目投融资模式聚合发力
        4.3.7 实现资金面和技术面的制度化合作
    4.4 基金模式存在问题
第5章 安盛创享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模式分析
    5.1 案例选取背景和局限
    5.2 基金组建概况和运行优点
        5.2.1 筹管一体增加互信
        5.2.2 政府引导撬动30亿资本
        5.2.3 各主体擅长旅游基建开发
        5.2.4 基金联合信托变通灵活
        5.2.5 投资决策协同制衡
        5.2.6 项目内外双评追求客观
        5.2.7 投后跟踪防微杜渐
        5.2.8 并购退出盈利显着
    5.3 基金模式提升投融资效力的表现
        5.3.1 旅游地产投资增加旅游者停留时间
        5.3.2 结构性设计扩大利用社会资本
        5.3.3 声誉助力赢得更多项目
        5.3.4 联合信托模式彰显聚合潜力
    5.4 存在的问题
第6章 结论、创新和政策建议
    6.1 本文的结论
    6.2 本文的创新
    6.3 相关政策建议
第7章 回顾与展望
    7.1 论文回顾
    7.2 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研究 ——以厦门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立题旨意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技术路线
第二章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的实践进展
    第一节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兴起的动因
        一、注重质量是各国发展的普遍路径
        二、驱动质量是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追求
        三、提升质量是游客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期盼
    第二节 境内外典型城市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实践
        一、境外典型城市的旅游公共服务质量
        二、境内典型城市旅游公共服务质量
        三、境内城市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的共性问题
    第三节 厦门旅游服务业与公共服务质量现状
        一、厦门旅游服务业发展概况
        二、厦门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现状
第三章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的管理框架
    第一节 旅游公共服务相关概念辨析
        一、公共服务
        二、旅游公共服务
        三、旅游公共服务质量
    第二节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及主体认定
        一、旅游公共服务的体系
        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划分及责任认定
    第三节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的改进框架
        一、质量管理通用框架
        二、公共服务质量管理一般框架
        三、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管理框架
第四章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目标的确立
    第一节 总体服务质量目标设定
        一、研究方法与框架
        二、调查对象特征
    第二节 旅游服务质量的目标体系
        一、总体目标
        二、分项目标
        三、旅游服务质量目标变迁
    第三节 质量目标确立过程及顺序
        一、质量确立目标过程
        二、质量目标确立顺序
第五章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的监测
    第一节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监测的前期准备
        一、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监测的宣传贯彻
        二、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目标的任务分解
    第二节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监测的全面运行
        一、信息化推动旅游大数据监测
        二、联动化夯实跨部门服务质量治理
        三、标准化促进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稳定
        四、奖惩并举控制旅游公共服务质量
    第三节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监测的后期控制
        一、监测后期控制阶段的现状
        二、监测后期保障中的问题
第六章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的评价
    第一节 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概述
        一、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方法与框架
        二、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评价样本特征
    第二节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一、总体旅游服务质量评价
        二、具体旅游项目服务质量评价
    第三节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评价检验及改进
        一、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评价检验
        二、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建议
第七章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
    第一节 环境层面——优化智慧旅游平台
        一、优化顶层设计
        二、优化技术支撑
        三、优化应用体系
        四、提升全域智慧服务
    第二节 激励层面——内化质量创新动力
        一、强化质量导向
        二、强化质量提升
        三、强化质量奖励
    第三节 机制层面—强化部门协同治理
        一、构建“大旅游”协同发展机制
        二、夯实“大数据”共享供给平台
        三、构建“多部门”协同服务机制
        四、构建“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
结论
    一、基本结论
    二、存在不足
附录一 厦门市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调查问卷
附录二 厦门市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10)产业融合视角下的旅游项目投融资模式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旅游业进入大投资推进的发展阶段
        1.1.2 旅游业投融资整体存在供给不足的状态
        1.1.3 项目融资是旅游投融资实现的有效路径
        1.1.4 旅游业进入全产业“大融合”的创新时代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3.3 研究方法
        1.3.4 主要创新点
    1.4 论文框架
2 概念体系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旅游项目
        2.1.2 投融资模式
        2.1.3 产业融合
    2.2 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2.2.1 美林投资时钟理论
        2.2.2 凯恩斯投资乘数理论
        2.2.3 资本市场理论
        2.2.4 最优化理论
3 中国旅游投融资概况
    3.1 旅游业投融资的演变发展历程
    3.2 旅游业投融资的总体规模
    3.3 旅游业投融资的结构特征
        3.3.1 融资来源
        3.3.2 投资流向
        3.3.3 投资布局
    3.4 旅游业投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3.4.1 投融资的宏观环境有待改善
        3.4.2 旅游投资融资能力整体不强
        3.4.3 对旅游项目投融资缺少规划
        3.4.4 旅游项目建设水平普遍偏低
        3.4.5 旅游投融资的知识供给不足
4 产业融合对旅游项目投融资模式的影响
    4.1 现有旅游项目投融资模式体系的梳理
    4.2 不同旅游项目投融资模式的综合对比
    4.3 我国旅游项目投融资模式存在问题
        4.3.1 政府投资额受限,政策体系不完善
        4.3.2 投融资渠道狭窄,资金总量不足
        4.3.3 投融资方式单一,中小企业受限
        4.3.4 资本市场不成熟,筹资结构不合理
        4.3.5 投资管理多头,投资结构不均衡
    4.4 产业融合对旅游项目投融资模式的创新性影响
        4.4.1 重塑旅游项目投融资模式的载体形式
        4.4.2 影响旅游项目投融资的资本配置结构
        4.4.3 为旅游项目投融资模式引进创新思路
        4.4.4 为投融资模式的创新提供技术可能性
5 产业融合视角下的投融资模式案例群分析
    5.1 非旅游领域的投融资模式创新案例研究
        5.1.1 案例群的选取与综合比较
        5.1.2 非旅游领域“+”项目投融资模式创新的共性
    5.2 旅游领域的投融资模式创新案例研究
        5.2.1 案例群概况
        5.2.2 案例群选取的依据
        5.2.3 案例资料的来源
        5.2.4 案例群投融资模式的综合比较
        5.2.5 “旅游+”项目投融资模式分类分析
        5.2.6 “旅游+”项目投融资模式创新的共性
    5.3 产业融合视角下的旅游项目投融资模式创新机理
6 基于产业融合的旅游项目投融资模式创新
    6.1 构建产业融合视角下的旅游项目投融资模式体系
        6.1.1 以主导资本性质为标准构建投融资模式体系
        6.1.2 以项目开发形式为标准构建投融资模式体系
    6.2 旅游项目投融资创新模式体系的比较优势
    6.3 旅游项目投融资模式创新趋势预测
        6.3.1 投融资模式构成要素趋于多元化
        6.3.2 投融资模式运作过程趋于资本化
        6.3.3 投融资模式实现方式趋于网络化
        6.3.4 投融资模式运用形式趋于综合化
    6.4 推进旅游项目投融资模式创新的基本路径
        6.4.1 重新定位政府在旅游项目投融资模式中的角色
        6.4.2 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结构体系
        6.4.3 完善以银行为代表的间接融资平台
        6.4.4 打造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旅游项目信息平台
        6.4.5 完善我国旅游项目开发主体的信用担保体系
        6.4.6 构建和完善全国范围内的创新机制
7 结论与不足
    7.1 主要结论
    7.2 存在不足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旅游投资热点扫描(论文参考文献)

  • [1]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研究[D]. 杨琴.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2]LT旅游投资公司数字化营销策略的研究[D]. 谢文卿.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3)
  • [3]港中旅物业深圳公司景区物业管理业务战略研究[D]. 孟润华. 兰州大学, 2020(01)
  • [4]旅游产业对经济贡献的测算 ——以海南省为例[D]. 胡嘉.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9(07)
  • [5]广东省旅游投资环境评价研究[D]. 李佳嘉. 北京交通大学, 2019(12)
  • [6]滨海城市旅游投资环境评价与优化对策[D]. 杜昕怡. 辽宁大学, 2019(01)
  • [7]基于实物期权理论下的旅游项目投资效益分析 ——以京杭大运河杭州段A项目为例[D]. 傅益平. 浙江大学, 2018(01)
  • [8]基于产业投资基金的旅游投融资模式研究[D]. 杨汇敏.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7(05)
  • [9]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改进研究 ——以厦门市为例[D]. 兰海军. 厦门大学, 2016(01)
  • [10]产业融合视角下的旅游项目投融资模式创新研究[D]. 李婷. 北京交通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旅游投资热点扫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