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知识与化学反应综合问题分析

压力知识与化学反应综合问题分析

一、压强知识与化学反应综合题例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万程,管晓玲[1](2021)在《关注碳排放 关注CO2的综合利用——以2020—2021年高考真题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由于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全球CO2排放量持续增加,由CO2排放带来的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知识点,内容涉及CO2的制备、性质、检验、除杂、用途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等,

蒋依依[2](2021)在《高中化学教材内容与高考试题相关性的研究 ——以人教版化学教材必修二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王雪松[3](2021)在《化学人教版与鲁科版选择性必修一教科书内容呈现方式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化学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为主旨。化学教科书是实现中学化学课程目标和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工具。因此,化学教科书的改革也是新的课程改革的重点。化学人教版与鲁科版新选择性必修一教科书于2020年正式出版,研究两版化学教科书内容的呈现方式对于教师分析理解和更好地使用新版化学教科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题以化学人教版与鲁科版选择性必修一教科书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对研究背景、相关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进行归纳与整理。运用文本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对两种版本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教科书从宏观角度、微观角度对其内容的呈现方式进行研究,得出两种版本教科书内容呈现的优势和特点,并提供两版新教科书相应的使用建议,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通过研究可知,化学人教版与鲁科版教科书的选择性必修一内容虽然是都围绕“化学核心素养”进行编写的,但二者在内容呈现方式上有一定差别。教科书内容呈现方式的对比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清楚认识不同教科书内容呈现方式,可以更合理地运用新版化学教科书,发挥新版教科书的优势,从而使教学过程实现本次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成为可能,落实学生化学核心素养成为可能。结合上述研究结果,建议使用教科书进行教学时,注重发挥核心素养对化学学习的指导,重视开展高水平的实验探究,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真实问题情景,鼓励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学习途径。

祁可洋[4](2021)在《高中化学必修与选修课程的教学衔接及策略研究 ——以“化学平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林琼瑛[5](2021)在《基于POE教学策略的手持技术课堂教学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在课堂中融入现代技术的实验不断受到人们的重视。手持技术实验在课堂上的运用对于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尤其是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课堂上研究手持技术实验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主要由以下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包括了本课题的选题背景、课题提出的依据、研究目的与意义以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基于对国内外关于手持技术、POE教学策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文献的研读,发现手持技术实验的图形成像一直以来是研究的重点,但在运用手持技术实验过程中,却缺乏相关教学策略的支持,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本课题的研究。同时阐述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和情境认知理论。.第三部分是案例开发与设计。在建构主义理论、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情境认知理论的指导下,选取苏教版高中化学“氯气性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化学反应速率”进行教学案例设计和手持技术实验视频录制。第四部分是教学实践效果及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为了检验该教学模式的有效性,选取漳州某中学的高一年级两个励志班,进行对比实践教学研究。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对学生测试题成绩分析,验证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发展情况;通过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设计问卷调查,对学生手持技术实验的态度、独立分析数据的能力和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自我认知水平进行探查。第五部分是研究结论与反思。通过对教学实践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1)结合POE教学策略的手持技术实验教学,对学生在证据收集和推理方面的影响并没有显着差异,但“实验班”对于图形模型的分析更占据优势。(2)教师更倾向于手持技术实验视频,内容的选择上倾向于具有代表性的化学学科知识。(3)男女学生在对待手持技术实验的态度、独立分析数据和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自我认知水平无明显差异。基于此,为更好运用手持技术带来的便利,笔者建议:加强高校和中学间的联系;课堂上留足互动时间;将传统实验与手持技术实验相结合,从而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马慧媛[6](2020)在《高中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的评价研究 ——以“化学反应”主题知识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理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众多学科核心素养中,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作为高中学生发展其核心素养的重要结构之一,共被划分为五大维度素养,可完整并具体地体现出高中学生在学习该学科的过程中所应形成的综合素质,其中,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是化学学科五大维度核心素养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我国新颁布的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着重倡导在教学中实施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这与新时代我国基础化学教育将“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而实施教、学与评”列为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具有一致的发展目标。新课标中学业质量标准部分是对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水平进行诊断评价的重要依据。开展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评价是了解和掌握学生核心素养现状的必要手段和重要途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取人教版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主题知识作为知识载体,将其划分为“能量、速率、限度”三大内容维度,通过基于新课标中学业质量标准部分、学业要求部分与内容要求部分构建出高中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三维度四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高中生在“化学反应”主题“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四个水平的预期达成情况进行了详细说明与描述,依据该评价指标体系编制出“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水平测评问卷,选取山西师范大学实验中学全部高二年级理科班学生为被试学生样本,结合采用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与访谈法,并运用Rasch模型分析软件Winsteps3.72.0以及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25.0,对研究数据进行科学检验与统计分析,在检验了“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水平测评问卷具备良好信效度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诊断并评价高中生在“化学反应”主题知识学习之后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水平现状,并进一步探索有利于提升其“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水平的有效影响因素。本研究中所提供的评价与教学策略可作为研究范式为其他教育研究者在其针对其余四大重要维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或其他学科核心素养开展测评与发展研究时提供更多角度的参考与借鉴。本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在充分了解该校生源及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本研究从量化和质性两个角度综合分析并揭示了山西师范大学实验中学高二年级理科班学生在“化学反应”主题学习之后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水平现状,认为其整体处于素养水平二且有接近素养水平三的很大发展趋势。第二,本研究从实际教学角度对高中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水平发展的显着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并得出,课堂中对“跟踪高考”、“注重思维训练”、“情境化教学”、“注重实验”等教学策略的使用以及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的创设,均是可有效发展并提升学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水平的显着影响因素。

史红霞[7](2020)在《化学教师特定主题的学科教学知识(TSPCK)测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社会的发展关键在于教育,教育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教师专业知识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内容,而教师PCK是教师专业知识的核心,开展PCK测评是了解教师PCK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需求。本研究基于特定主题,开发特定主题学科教学知识(TSPCK)的测评工具,旨在全面、科学地测评教师的TSPCK,为教师教育课程提供实证依据,从而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论文共包括八章。第一章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研究的意义进行了论述;然后提出了研究问题和具体的研究任务,明确了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梳理了国内外有关教师PCK的研究。首先从PCK涵义、PCK要素研究、PCK现状研究三个方面对国外教师PCK研究进行了综述;然后用知识图谱分析法对国内教师PCK研究成果和热点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当前国内对教师PCK测评方面研究相对较少,更缺少对教师TSPCK的测评研究。第三章对国际典型的教师PCK测评工具进行分析。首先详细介绍了六种目前国外使用的教师PCK测评工具;然后从PCK评价框架、测查问卷、评定方法等几方面分析六种测评工具的特点,并提出对教师TSPCK测评的启示。第四章建构教师TSPCK测评框架。首先从教师PCK层级模型引出TSPCK,并阐述教师TSPCK的特征,建构教师TSPCK要素框架;在此基础上,结合Park提出的五要素模型和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抽取、归纳教师TSPCK观测点;最后通过访谈调查对观测点进行修正,形成教师TSPCK测评框架,该框架由主题教学目标、主题内容相关知识、学生对主题内容理解的知识、主题教学策略知识、主题学习评价知识五个要素构成,每个要素又有1-5个不等的观测点,总共12个观测点。第五章开发教师TSPCK测评工具。测评工具包括测查问卷和评价标准两部分,首先根据教师TSPCK测评框架开发了TSPCK测查问卷;然后,综合分析国外教师PCK测评中的评价方法和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确定了TSPCK的评价标准;最后通过访谈调查对测查问卷和评价标准进行修正,形成教师TSPCK测评工具,其中测查问卷由个人信息调查和12个开放式问题构成,评价标准使用等级赋分法,每个观测点均有四个等级,且确定了等级表现描述,方便研究者制定具体主题的赋分标准并使用。第六章和第七章分别是初中化学教师溶解度、高中化学教师化学平衡TSPCK的测评。首先明确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中对溶解度、化学平衡主题的要求,分析了学生在溶解度、化学平衡主题中的迷思概念,在此基础上确定溶解度、化学平衡主题的知识点;然后分别对初中、高中化学教师进行测查,并对测查结果的信效度进行了检验。测评结果显示:(1)教师溶解度、化学平衡TSPCK整体表现呈正态分布,而在TSPCK的五个要素中,学生知识最难,内容知识、评价知识、策略知识次之,目标知识最容易;(2)不同性别、不同学校、不同职称背景下,教师TSPCK表现有差异;(3)教师溶解度、化学平衡TSPCK各要素中各个题目的作答所处的等级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在各个知识点中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4)提取了教师溶解度、化学平衡TSPCK优质表现,建立化学教师溶解度TSPCK和化学平衡TSPCK知识库。第八章是研究结论、启示及展望。本研究建构了教师TSPCK测评框架,开发了教师TSPCK测评工具,并用此工具对初中化学教师溶解度、高中化学教师化学平衡TSPCK进行了测查。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启示我们,教师PCK测评需要基于特定主题,教师TSPCK发展与教龄增长成正比;要加强教师对主题内容知识、对学生关于主题内容理解的知识的认识,促进教学评一体化;要建立信息化“合作研究共同体”,利用网络资源研究不同主题的教师TSPCK,以及教师TSPCK的发展过程和机制。教师TSPCK测评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必然需求,本研究构建了教师TSPCK测评框架,开发了适用于不同学科主题的教师TSPCK测评工具,并通过对初中化学教师溶解度、高中化学教师化学平衡TSPCK的测查,揭示了中学化学教师TSPCK发展现状及表现,确定了这两个主题的优质TSPCK,研究成果丰富了教师PCK理论,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王欢[8](2019)在《高中化学“模型素材”的比较与应用研究 ——以人教版和精工版化学教材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模型认知作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内容之一,它的培育要以“模型素材”为载体。如何分析化学教材中化学“模型素材”的呈现方式、如何运用化学“模型素材”,这些问题的研究与解决是当今一线化学教师提升自身模型认知水平,落实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本研究在梳理化学模型及其教学的相关文献基础上,将化学“模型素材”划分为符号模型、图像模型、实物模型和数学模型四类,对比分析了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与精工版高中化学教材中五个专题(无机物及其性质、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物及其性质和化学实验)的四类化学“模型素材”的数量与水平,结合对比统计结果,拟定了化学“模型素材”的选择应用依据并将其应用在教学案例中。本研究的结论如下:1.在化学“模型素材”数量方面,两版本在数量上都是符号模型素材占据主导地位(人教版57.6%,精工版62.7%);人教版教材的实物模型与数学模型素材(实物模型22.5%,数学模型6.3%)的呈现相比精工版实物模型和数学模型素材(实物模型20.9%,数学模型2.5%)更占优势;精工版图像模型素材(13.9%)比人教版图像模型素材(12.7%)细节可视化更加突出。2.在化学“模型素材”水平方面,人教版在无机物及其性质与化学反应原理两个专题“模型素材”水平要求最高(均为水平3);精工版在化学反应原理水平要求最高(水平3.25);精工版教材“模型素材”的平均水平要高于人教版(精工版平均水平2.72,人教版平均水平2.62);人教版“模型素材”在无机物及其性质(水平3)、实验化学专题(水平2.8)水平高于精工版无机物及其性质(水平2.6)、实验化学专题(水平2.5)。3.在化学“模型素材”应用方面,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模型素材类型要与化学知识类型进行匹配;模型素材水平要求与化学知识水平要求相匹配;模型素材类型应丰富、细节可视化。

刘洵[9](2019)在《高考化学实验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高考是我国现阶段最重要的一种人才选拔方式,意义重大,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高考命题也发生了进一步深化改革,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将命题方向由过去的知识立意逐渐过渡到能力立意,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化学作为高考考核的主要科目之一,自然也是考生复习的重点。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高考化学实验试题不仅可以合理而全面的考查考生对化学学科的综合认知,还可以对一线化学教师对实验相关教学效果作出合理评价。这类试题区分度大、综合性强,是在纸笔测验中最能考查学生实验能力的试题。高考实验试题设问形式、考查内容、命题具有哪些特点?考生在解题时较易遇到哪些困难?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特点进行高效备考?解决这些问题对顺利解答高考试题具有积极作用。本文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为基准,对近七年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化学实验试题进行了详细深入的分析研究。总体而言,高考化学实验试题重点考查的内容是化学实验基础知识,难点在于从文字信息和实验装置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本文综合采用文本分析法、问卷调查分析法、访谈法等多种分析方法,结合高考考生的解题情况、心理状态和认知能力,分析总结得出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有效教学备考策略。本文共有六个部分:第一章:重点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研究的方法、研究的内容和研究现状分析。第二章:高考化学实验试题概述,主要介绍新课标、新考纲对实验部分教学和考查的要求以及全国I卷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分类和分值情况。第三章:2012-2018年高考化学实验试题分析,分为整体分析和具体分析两个部分。整体分析包括试题数据统计分析和试题特点分析;具体分析则对近七年高考全国I卷化学实验试题分别从试题内容、考查能力、试题难度、解答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度分析。第四章:高考化学实验试题解题情况调查,调查分为问卷调查和访谈两个部分。结合调查结果分析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五章:结合调查结果得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反思和有效的复习备考策略。第六章:研究的结论和反思不足。

刘懿瑾[10](2016)在《基于化学平衡的人教版与鲁科版在选修教材化学反应速率、限度、方向内容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化学反应原理》是化学理论知识必不可少的组成要素,在高中化学上占据十分关键的位置。化学反应原理是人们依据众多实践经验、生活经验与科研经验的基础上,历经无数次的探索后,得出有关化学反应所遵循的一般规律,能帮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化学反应速率、限度与方向是化学反应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本论文研究人教版与鲁科版教材在化学反应速率、限度、方向三部分内容上的对比,包括内容的选择、章节的排布、知识的组织和呈现特点。并着重探讨两个版本有关化学平衡内容的不同,人教版侧重于使用勒夏特列原理解决化学平衡问题,当只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时,可以采用勒夏特列原理去判定平衡的移动方向,属于定性判断。鲁科版则更侧重于使用化学平衡常数,依据平衡常数与浓度商的大小对比,属于定量判断。二者均能用于解决很多化学平衡问题,但对于有些化学平衡问题两种方法使用起来各有优劣。本论文利用二段式检测法分析学生利用勒夏特列原理和化学平衡常数解决化学平衡问题的情况,并总结出不同题型的适宜解题方法,为高中化学一线教师的教学以及教材编写者提供帮助。本论文内容主要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论述了选题的原因,本文依据新课改,在熟知河南省高中化学教材使用的基础上选择本课题。第二部分阐明了化学反应原理教材内容编写的发展历程,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思路设置及三大主题。第三部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方法,先对人教版和鲁科版两版本教材的栏目设计及内容选择进行整体的对比分析,然后具体到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限度、化学反应方向三部分内容的对比,从内容编排顺序到内容组织和呈现特点的对比分析。第四部分是勒夏特列原理和化学平衡常数在化学平衡理论上的应用。先阐述了化学平衡在高中化学所起的关键作用,再分别探讨二者在化学平衡理论上的应用,最后对比二者在解决化学平衡题时的不同,及在人教版和鲁科版上的侧重。第五部分是利用二段式测验法检测勒夏特列原理和化学平衡常数在化学平衡上的应用。先阐述教学诊断的研究背景,及二段式检测方法和检测目的,然后是二段式测验的实施,最后根据测验结果,分析勒夏特列原理与化学平衡常数在解决不同化学平衡问题的适用情况。第六部分是对人教版与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中化学反应速率、限度、方向三部分内容对比分析后的研究结论,以及提供的建议。

二、压强知识与化学反应综合题例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压强知识与化学反应综合题例析(论文提纲范文)

(1)关注碳排放 关注CO2的综合利用——以2020—2021年高考真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知识归纳总结
    1.CO2的分子结构:
    2.CO2的物理性质:
    3.CO2的制法:
    4.CO2的化学性质:
二、2020—2021年高考中涉及CO2的考查
三、典型试题例析
    1.电化学知识选择题的考查
    2.CO2和CH4的耦合转化:
    3.以CO2和H2为原料合成CH3OH:
    4.以CO2为原料制取烯烃:
四、以CO2为载体的原创试题
五、总结

(3)化学人教版与鲁科版选择性必修一教科书内容呈现方式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文本分析法
        (三)比较研究法
    四、研究思路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教材、教科书、化学教科书
        (二)教科书内容、内容呈现方式
    二、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三)“最近发展区”理论
第三章 两版教科书内容呈现方式宏观层面的比较
    一、主题内容的呈现
        (一)人教版主题内容的呈现
        (二)鲁科版主题内容的呈现
        (三)比较及结论
    二、正文的呈现
        (一)人教版正文的呈现
        (二)鲁科版正文的呈现
        (三)比较及结论
    三、图片的呈现
        (一)人教版图片的呈现
        (二)鲁科版图片的呈现
        (三)比较及结论
    四、表格的呈现
        (一)人教版表格的呈现
        (二)鲁科版表格的呈现
        (三)比较及结论
    五、栏目的呈现
        (一)人教版栏目的呈现
        (二)鲁科版栏目的呈现
        (三)比较及结论
两版教科书内容呈现方式微观层面的比较——以主题2“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速率”为例
    一、化学反应的方向
        (一)人教版呈现方式
        (二)鲁科版呈现方式
        (三)比较及结论
    二、化学反应限度
        (一)人教版呈现方式
        (二)鲁科版呈现方式
        (三)比较及结论
    三、化学反应速率
        (一)人教版呈现方式
        (二)鲁科版呈现方式
        (三)比较及结论
    四、化学反应的调控
        (一)人教版呈现方式
        (二)鲁科版呈现方式
        (三)比较及结论
第五章 两版新教科书使用建议
    一、发挥核心素养对化学学习的指导
    二、重视发展高水平的实验探究
    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真实问题情景
    四、鼓励运用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和教学方法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基于POE教学策略的手持技术课堂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国家政策的推进
        1.1.2 课程改革的需要
        1.1.3 新时代新实验新育人模式的需要
    1.2 课题的提出
    1.3 研究的目的
        1.3.1 丰富课堂运用案例,体现信息化和实验的结合
        1.3.2 丰富核心素养体系,实现课堂教学的转变
    1.4 研究的意义
        1.4.1 学生视角-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1.4.2 教师的视角-促进专业成长
        1.4.3 课堂的视角-促进课堂教学的转变
    1.5 研究的方法
        1.5.1 文献分析法
        1.5.2 调查问卷法
        1.5.3 教学实验法
        1.5.4 访谈法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手持技术的研究综述
        2.1.1 手持技术国外研究综述
        2.1.2 手持技术国内研究综述
    2.2 POE教学策略的研究综述
        2.2.1 POE教学策略国外研究综述
        2.2.2 POE教学策略国内研究综述
    2.3 核心素养的研究综述
        2.3.1 核心素养的国外研究综述
        2.3.2 核心素养的国内研究综述
    2.4 相关概念的界定
        2.4.1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2.4.2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
    2.5 相关理论基础
        2.5.1 建构主义理论
        2.5.2 情境认知理论
第3章 案例开发与实践
    3.1 案例设计的原则
        3.1.1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材和学情分析
        3.1.2 以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为指导的目标和评价设计
        3.1.3 以情境情认知理论为指导的情境创设和多媒体设计
        3.1.4 手持技术实验视频录制
    3.2 基于手持技术实验的案例开发
        3.2.1 案例一“氯气性质及应用”手持技术实验设计
        3.2.2 案例二“碳酸钠碳酸氢钠”手持技术实验设计
        3.2.3 案例三“化学反应速率”手持技术实验设计
第4章 教学实践效果及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4.1 教学实践的目的
    4.2 教学实践对象的选取
    4.3 教学实践的实施
    4.4 教学实践数据分析和效果评价
        4.4.1 前测数据分析
        4.4.2 学生评价
        4.4.2.1 课前—诊断性评价
        4.4.2.2 课中—过程性评价
        4.4.2.3 课后-学生及教师访谈
        4.4.3 后测数据分析
        4.4.4 关于手持技术的问卷调查
        4.4.4.1 问卷调查内容设计
        4.4.4.2 问卷调查的信效度分析
        4.4.4.3 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反思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建议
    5.3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6)高中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的评价研究 ——以“化学反应”主题知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研究概述
    1.1 研究背景
        1.1.1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1.1.2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是我国基础化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内涵解读的相关研究
        1.2.2 关于国内外核心素养评价的相关研究
        1.2.3 关于国内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评价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目的和问题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1.3.4 研究工具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2 理论基础
    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化学反应”主题内容维度分析
    3.2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分析
    3.3 “化学反应”主题中“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的水平分析
        3.3.1 能量内容维度水平层次
        3.3.2 速率内容维度水平层次
        3.3.3 限度内容维度水平层次
4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测评工具的编制
    4.1 测评工具的编制
        4.1.1 测评问卷及评分标准的编制
        4.1.2 访谈提纲的编制
        4.1.3 课堂观察记录表的编制
    4.2 测评工具的质量检验
        4.2.1 试测被试样本
        4.2.2 试测数据分析
    4.3 测评工具的项目难度分析
    4.4 测评工具的反思与优化
        4.4.1 测评工具的反思
        4.4.2 测评工具的优化
5 高中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水平现状研究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对象
    5.3 研究实施
    5.4 结果与分析
        5.4.1 信效度分析
        5.4.2 测评结果
    5.5 小结
        5.5.1 高中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水平现状
        5.5.2 高中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6 研究结论
    6.1 研究结论
        6.1.1 高中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三维度、四水平
        6.1.2 素养测评工具包括多种命题形式在内的试题项目
        6.1.3 高中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水平整体处于水平二且较接近水平三
        6.1.4 高中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水平包括五个显着影响因素
    6.2 教学建议
        6.2.1 教师要时刻跟踪高考
        6.2.2 教师要重视实验教学
        6.2.3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
        6.2.4 教师要增设教学中的真实情境
    6.3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A “化学反应”主题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水平测查问卷(初试问卷)
附录 B “化学反应”主题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水平评分标准(初试问卷)
附录 C “化学反应”主题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水平测查问卷(正式问卷)
附录 D “化学反应”主题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水平评分标准(正式问卷)
附录 E 课堂观察记录表(部分)
附录 F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 G 教师访谈记录
附录 H 学生访谈记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化学教师特定主题的学科教学知识(TSPCK)测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和任务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第二章 国内外教师PCK研究现状
    第一节 国外教师PCK研究现状
        一、教师PCK的涵义研究
        二、教师PCK的要素研究
        三、教师PCK现状研究
        四、国外教师PCK研究小结
    第二节 国内教师PCK研究现状
        一、国内教师PCK文献信息计量分析研究
        二、国内教师PCK研究结果和热点分析
        三、国内教师PCK研究小结
    第三节 小结与启示
第三章 国际典型教师PCK测评工具分析
    第一节 国际典型教师PCK测评工具特点
        一、Loughran团队开发的CoRe工具
        二、Park团队开发的Park工具
        三、TEDS-M开发的MPCK测评工具
        四、Erickson学院开发的PCK测评工具
        五、Mavhunga团队开发的TSPCK测评工具
        六、Aydeniz团队开发的STSPCK测评工具
    第二节 教师TSPCK测评工具开发的启示
        一、依据教师PCK要素理论确立PCK测评框架
        二、基于特定主题测评教师PCK
        三、使用多样化的调查工具测查教师PCK表现
        四、使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评定教师PCK发展
        五、结合本土实际应用已有PCK测评工具
第四章 教师TSPCK测评框架的构建
    第一节 教师TSPCK概念和理论框架
        一、教师TSPCK
        二、教师TSPCK的特征
        二、教师TSPCK的要素
    第二节 教师TSPCK观测点的确定
        一、确定教师TSPCK观测点的过程
        二、教师TSPCK观测点的内容
    第三节 教师TSPCK观测点的修正
        一、研究方案
        二、修正结果
    第四节 教师TSPCK测评框架
第五章 教师TSPCK测评工具的开发
    第一节 教师TSPCK测查问卷的开发
        一、测量方法的选择
        二、测查形式的选择
        三、测查项目的设置
    第二节 教师TSPCK评价标准的开发
        一、评价方法的选择
        二、观测点等级表现描述
        三、确定数据分析方法
    第三节 教师TSPCK测评工具的修正
        一、访谈过程
        二、修正结果
    第四节 教师TSPCK测评工具的特点
        一、教师TSPCK测评工具的构成
        二、教师TSPCK测评工具的特点
第六章 初中化学教师溶解度TSPCK测评
    第一节 初中化学溶解度知识内容分析
        一、课标对溶解度主题知识的要求
        二、历年中考科目说明对溶解度的要求
        三、溶解度主题的迷思概念
        四、溶解度主题中的知识点
    第二节 初中化学教师溶解度TSPCK测评过程
        一、测查对象
        二、测查项目和实施
        三、评分标准
        四、测查的信效度检验
    第三节 初中化学教师溶解度TSPCK现状分析
        一、初中教师溶解度TSPCK整体表现分析
        二、不同背景教师溶解度TSPCK表现结果与分析
        三、化学教师溶解度主题TSPCK各题目、各知识点具体表现分析
        四、初中化学教师关于溶解度主题TSPCK优质表现
第七章 高中化学教师化学平衡TSPCK测评
    第一节 高中化学教师化学平衡知识内容分析
        一、课程标准对化学平衡主题的要求
        二、历年高考大纲对化学平衡主题的要求
        三、化学平衡主题的迷思概念
        四、化学平衡主题中的知识点
    第二节 高中化学教师化学平衡TSPCK测评过程
        一、测查对象
        二、测查项目和实施
        三、评分标准
        四、测查的信效度检验
    第三节 高中化学教师化学平衡TSPCK现状分析
        一、高中化学教师化学平衡TSPCK整体表现分析
        二、不同背景教师化学平衡主题TSPCK表现结果与分析
        三、高中化学教师化学平衡主题各题目、各知识点TSPCK具体表现分析
        四、高中化学教师关于化学平衡主题TSPCK优质表现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教师TSPCK测评框架
        二、教师TSPCK测评工具
        三、教师溶解度、化学平衡TSPCK表现
    第二节 研究启示
        一、对教师PCK测评的启示
        二、对教师PCK发展的启示
    第三节 研究展望
        一、建立信息化“合作研究共同体”,利用网络资源研究教师TSPCK
        二、继续研究不同主题的教师TSPCK
        三、进一步研究教师TSPCK发展过程和机制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高中化学“模型素材”的比较与应用研究 ——以人教版和精工版化学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新课程标准对教材中模型知识提出要求
        1.1.2 化学模型是连接化学理论与事实的桥梁
        1.1.3 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相关概念界定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目的、内容、意义
        1.4.1 研究的目的
        1.4.2 研究的内容
        1.4.3 研究的意义
2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 有意义学习理论
    2.3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学习理论
    2.4 图式理论
3 两版本教材中模型素材对比研究
    3.1 两版本模型素材内容数量统计对比
        3.1.1 无机物及其性质专题模型素材数量对比
        3.1.2 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模型素材数量对比
        3.1.3 化学反应原理专题模型素材数量对比
        3.1.4 有机物及其性质专题模型素材数量对比
        3.1.5 实验化学专题模型素材数量对比
        3.1.6 两版本模型素材数量统计对比结论
    3.2 两版本模型素材水平统计对比
        3.2.1 无机物及其性质专题模型素材水平对比
        3.2.2 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模型素材水平对比
        3.2.3 化学反应原理专题模型素材水平对比
        3.2.4 有机物及其性质专题模型素材水平对比
        3.2.5 实验化学专题模型素材水平对比
        3.2.6 两版本模型素材水平对比结论
4 化学模型素材的应用研究
    4.1 化学模型素材的选取应用依据
    4.2 化学模型素材的应用
        4.2.1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案例
        4.2.2 《金属晶体》教学案例
        4.2.3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学案例
        4.2.4 《乙醇》教学案例
        4.2.5 《气体摩尔体积》教学案例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1.1 模型素材数量
        5.1.2 模型素材水平
        5.1.3 模型素材应用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后记

(9)高考化学实验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内容和目的
    1.4 研究方法
2 高考化学实验试题概述
    2.1 高中化学课程及高考对实验的总体要求
        2.1.1 新课程标准中实验标准的分析
        2.1.2 新考试大纲中实验考查标准的分析
    2.2 试题类型分类、大概分值分布
3 2012-2018年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实验试题的分析研究
    3.1 2012-2018年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实验试题的整体分析研究
        3.1.1 全国Ⅰ卷高考化学实验试题数据统计分析
        3.1.2 全国Ⅰ卷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特点分析
    3.2 2012-2018年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实验试题的具体分析研究
        3.2.1 2012年高考实验试题的具体分析研究
        3.2.2 2013年高考实验试题的具体分析研究
        3.2.3 2014年高考实验试题的具体分析研究
        3.2.4 2015年高考实验试题的具体分析研究
        3.2.5 2016年高考实验试题的具体分析研究
        3.2.6 2017年高考实验试题的具体分析研究
        3.2.7 2018年高考实验试题的具体分析研究
4 高考化学实验试题难点调查问卷及结果分析
    4.1 调查研究的程序
    4.2 调查研究的设计
    4.3 问卷的结果分析
    4.4 访谈记录分析
5 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教学启示和备考策略
    5.1 夯实实验基本知识,构建完整实验知识体系
    5.2 把握实验选择题,注重细节掌握
    5.3 把握实验综合大题,培养科学解题思路
    5.4 引导学生克服心理恐惧,培养信息分析整合能力
    5.5 及时教学诊断,提高教学效率
6 研究的结论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1.1 试题特点
        6.1.2 学生存在问题
        6.1.3 备考策略
    6.2 反思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基于化学平衡的人教版与鲁科版在选修教材化学反应速率、限度、方向内容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问题的提出
2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
    2.1 化学基础理论
    2.2 化学反应原理教材内容编写的发展历程
    2.3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设置思路
    2.4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主题分析
3 人教版与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教材的对比分析
    3.1 研究目的与方法
    3.2 人教版与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教材中栏目设计的比较
        3.2.1 人教版教材栏目设计的特点
        3.2.2 鲁科版教材栏目设计的特点
    3.3 人教版与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教材中内容选择的分析
        3.3.1 人教版教材内容选择的分析
        3.3.2 鲁科版教材内容选择的分析
        3.3.3 两版本教材内容选择的差异比较
    3.4 人教版与鲁科版在化学反应速率、限度、方向的内容组织和呈现特点
        3.4.1 两版本中化学反应速率、限度、方向的内容编排分析
        3.4.2 两种版本化学反应速率、限度、方向上内容组织和呈现特点的比较
        3.4.3 两版本教材比较结果分析
4 勒夏特列原理与化学平衡常数在化学平衡上的应用
    4.1 化学平衡及其在中学化学中的地位
    4.2 勒夏特列原理在化学平衡上的应用
    4.3 化学平衡常数在化学平衡上的应用
    4.4 勒夏特列原理与化学平衡常数在化学平衡应用上的对比分析
5 二段式测验法检测勒夏特列原理与化学平衡常数在化学平衡上的应用
    5.1 化学教学诊断研究背景
    5.2 问题的提出
    5.3 二段式测试法
    5.4 二段式测验的实施
    5.5 研究结果与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二段式测验法诊断学生对勒夏特列原理和化学平衡常数应用情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所获奖励
致谢

四、压强知识与化学反应综合题例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关注碳排放 关注CO2的综合利用——以2020—2021年高考真题为例[J]. 张万程,管晓玲. 教学考试, 2021(32)
  • [2]高中化学教材内容与高考试题相关性的研究 ——以人教版化学教材必修二为例[D]. 蒋依依. 西南大学, 2021
  • [3]化学人教版与鲁科版选择性必修一教科书内容呈现方式的比较研究[D]. 王雪松.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8)
  • [4]高中化学必修与选修课程的教学衔接及策略研究 ——以“化学平衡”为例[D]. 祁可洋. 宁夏大学, 2021
  • [5]基于POE教学策略的手持技术课堂教学研究[D]. 林琼瑛. 闽南师范大学, 2021(12)
  • [6]高中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的评价研究 ——以“化学反应”主题知识为例[D]. 马慧媛.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7]化学教师特定主题的学科教学知识(TSPCK)测评研究[D]. 史红霞.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8]高中化学“模型素材”的比较与应用研究 ——以人教版和精工版化学教材为例[D]. 王欢. 新疆师范大学, 2019(05)
  • [9]高考化学实验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研究[D]. 刘洵.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10]基于化学平衡的人教版与鲁科版在选修教材化学反应速率、限度、方向内容的研究[D]. 刘懿瑾. 华中师范大学, 2016(04)

标签:;  ;  ;  ;  ;  

压力知识与化学反应综合问题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