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立天然气期货交易的前景

我国建立天然气期货交易的前景

一、我国建立天然气期货交易前景(论文文献综述)

史香迎[1](2021)在《天然气期货产品设计》文中提出经过30年的不懈攀登,我国期货市场日益成熟,期货品种日益丰富,期货价格愈发权威,在稳企安农、促进大宗商品市场繁荣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已上市了66种商品期货,商品期货相对丰富,但能源类期货品种相对较少。天然气作为我国消费的第三大能源,而且是一种清洁能源,近年来,消费增速远远快于煤炭、原油,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如何进一步增强天然气能源安全、促进其现货市场的繁荣,天然气期货大有可为。值此时机,本文从天然气期货上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写起,对天然气期货合约进行了具体设计,以期促进天然气期货的成功上市和顺利推广。具体而言,本文从天然气现货需求量大、天然气价格波动幅度大、增强天然气能源安全、增强我国对天然气定价的话语权四个方面分析了天然气期货上市的必要性,从天然气质量等级可标准化、储存方式多、运输方式多样、国内期货市场比较成熟四个方面分析了天然气期货上市的可行性。之后,本文明确了天然气期货的目标投资者要既包括境内投资者又包括境外投资者,并提出了天然气期货合约设计的三大原则: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兼顾安全和效率、衔接国内与国际。在此基础上,本文综合所学的知识和对上期所上市品种的相关条款统计以及对美国天然气期货合约的部分借鉴,对我国天然气期货合约的具体条款进行了详尽的设计。关于天然气期货价格的推导方面,本文运用ARIMA模型,利用国内液化天然气的现货价格对天然气期货合约的价格进行了推导和检验,推导出的天然气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拟合效果较好。最后,本文从丰富国内能源期货、为天然气现货价格提供远期指导、促进美丽中国建设、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四个方面对天然气期货上市会带来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天然气期货的目标投资者,从政府、期货业协会、期货交易所、期货公司四个维度提出了天然气期货的推广策略。

纪欣汝[2](2021)在《碳交易市场与能源市场动态风险溢出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中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习主席在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也指出,我国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目前,我国已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新征程,实现“30·60”碳目标对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本论文以国内与国际碳交易市场和能源市场发展现状为切入点,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研究碳交易市场与能源市场之间的动态风险溢出效应,并对国内外的实证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据此提出有利于推动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构建和碳市场风险防控的具体对策与建议,为我国完善碳交易市场内在运行机制、建立碳市场风险预警系统提供理论支撑。首先,本文简要概述了国内外碳交易市场与能源市场发展现状,从理论上分析了碳交易市场与能源市场动态相依性与风险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明确指出动态相依性的本质是市场间发生动态溢出效应,为论文夯实了理论基础。其次,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国内与国际碳交易市场与能源市场的动态风险溢出效应,采用前沿的GARCH-时变Copula-CoVaR模型对国内外碳交易市场与能源市场分别进行风险溢出测算,并对国内外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碳交易市场与能源市场整体相依性较弱,仅与煤炭市场存在较强的风险溢出效应,而欧盟碳交易市场与煤炭、原油、天然气市场均存在风险溢出效应。这与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时间较短、缺乏统一的碳市场交易平台、市场功能严重不足有关。最后,本文以碳交易市场与能源市场的动态风险溢出效应分析结果为基础,提出了有利于推动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构建和碳市场风险防控的具体对策与建议,包括统一碳市场交易机制、优化能源结构、构建科学有效的碳风险预警体系等,为政策决议者和企业、个人投资者提供参考。

付晓旭[3](2021)在《电网企业混改业务投资分析及运营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2015年3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指出放开发电、售电等属于竞争性环节的价格,管住输电、配电等属于自然垄断环节的价格。2015年8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5)22号),提出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分类推进国企改革、完善国资监管体制的明确意见。在电力体制与国企“双重改革”背景下,电网企业需要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及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模式,促进资本优化配置,提高运营效率,改进国有企业机制。论文以国有电网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的业务投资领域选择、投资成效分析和运营优化模式。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分析了国企混改指导政策与推进途径。从国家层面、地方政府层面、电网企业层面三个维度出发,梳理了国有企业混改的相关政策;研究了国企混改分类、分层、各类资本参与的途径,提出了混改的基本流程,旨在为电网企业混改业务投资分析及运营模式研究提供框架。(2)构建了电网企业适合混改业务的经济性评价模型。提出了综合能源服务、竞争性配售电、分布式能源微网、电动汽车充电等混改业务类型;基于SWOT模型,分析了电网企业发展混改的机遇与挑战;构建了电网企业混改业务的经济性评价模型。(3)构建了电网企业微网混改业务投资运营优化模型。分析了光伏选址、电动汽车充电、储能等业务投资可行性;分析了微网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计算了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指标;基于风电光伏等不确定性,引入CVaR方法和鲁棒随机优化理论,构建了微网业务多情景投资运营优化模型。(4)构建了电网企业综合能源混改业务投资运营优化模型。分析了冷热电综合能源市场交易业务模式;构建了冷热电综合能源运营优化模型;选取典型示范工程开展实例分析,分析了电网企业投资综合能源服务业务的盈利情景,以及风电与光伏发电等综合利用效果等。(5)构建了电网企业竞争性配售电混改业务投资运营优化模型。对配售电混改业务经营模式进行梳理;以资产利用率为投资优化目标,建立含分布式电源的增量配电业务投资优化模型;基于博弈分析,构建电网企业售电业务系统动力学分析模型。(6)构建了电网企业不同混改业务组合运营成效排序评价模型。建立了电网企业混改业务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权法与序关系分析法给指标集成赋权,构建了组合混改业务的成效排序评价模型。

李雯[4](2020)在《美国天然气期货市场监管制度对我国的启示》文中认为天然气是广泛应用的重要能源之一,随着市场不断扩大,天然气全产业链都在加速升级换代。近几年,国内天然气产业快速发展,天然气逐步成为重要“战略能源”,我国成为全球天然气国际贸易市场上主要买家,掌握天然气定价权更具重大意义。期货市场是现货市场发展到一定规模与层次后更高级的市场形式。天然气期货价格对天然气现货价格起导向作用,推出天然气期货是我国天然气产业市场化改革与升级的必经之路。天然气期货的出现根植于现货市场的快速发展。天然气的生产和消费在地理位置上存在不匹配现象,需要专业设备运输,这就使得距离、产量、气候等因素影响天然气价格变动,出于规避风险的需求,天然气期货产品出现。目前全球可交易天然气期货合约分别是美国NYMEX的Henry Hub天然气期货合约和英国NBP天然气期货合约。要有效发挥天然气期货功能,离不开市场有效监管。期货市场发展随着相应监管体制的诞生与发展。美国是世界上首个推出天然气期货交易的国家,拥有最成熟的期货交易市场,其成功经验可以给我们重要启示,包括逐步放开天然气价格管制,推出天然气市场化改革条例,明确监管体制机构的权责界限,充分发挥政府监管与市场自律监管的协调、合作能力等。与美国相比,我国期货市场建立时间较短,通过借鉴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期货监管模式,我国逐步建立起了中国证监会、地方证监局、期货交易所、期货行业协会和期货市场监控中心三级监管和五位一体的监管体系。受期货市场早期不规范行为影响,我国对期货市场一直沿用强势行政管理方式,严重影响其他监管机构权力实施,监管执行过程中易出现监管空白或重叠,导致交易者中投机者占主,套期保值和机构投资者占少数,长期将影响期货市场活力,不利于市场改革发展。美国和英国推相继出天然气期货,但美国亨利港天然气期货是唯一具有实体期货交易中心的期货产品。因此,有必要借鉴美国期货市场成功经验,推出适用天然气产业市场化改革的法律法规,明确不同期货监管机构间权责界限,充分发挥期货交易所和行业协会自律管理能力,建立法律、行政和自律的立体式监管体制。

刘凌云[5](2020)在《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分析及期货对冲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燃煤发电项目是指以煤炭为燃料,正在规划、建设或已经投产运营的火力发电单元。由于煤炭燃料约占到火力发电生产运营成本的70%,我国煤炭产量70%以上用于发电,燃煤火力发电量又占到我国各类发电总量的70%以上,这“三个70%”的根本问题是煤炭。所以,从宏观层面上讲,国家以什么方式有效配置煤炭资源,如何高效利用煤炭资源,怎样调整能源结构,是摆在政府决策者们面前的重要问题;从微观层面上讲,我国煤炭价格购销市场化所引起的价格波动频次增加和波动幅度不断加大,给我国燃煤火力发电厂的正常生产经营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构成不容忽视的经营风险。认真研究煤炭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规律及如何规避煤炭价格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是燃煤火力发电项目的规划、建设与运营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纲领指导下,火电项目建设面临着硬约束。相反,新能源发电装机呈高速发展态势,水力发电对火力发电影响显着。但水力发电出功不稳定性,给燃煤火力发电项目功率稳定输出产生不可忽视的风险。本论文将煤炭价格波动、新能源发电替代及不稳定性对燃煤火力发电造成的冲击定义为双因素风险。本研究主要从如何利用动力煤期货工具视角深入研究化解双因素风险的对策与方法,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深度探究煤炭价格波动、新能源发电变化与燃煤火力发电出功之间的经济理论关系和数量关系。在理论方面,采用价格波动理论较先进的状态空间模型理论,分析煤炭价格与燃煤火力发电之间、新能源发电与燃煤火力发电、煤炭价格与煤炭社会库存之间的关系特征,选择合适的状态空间模型类型,构建了完善分析模型:实证方面,通过收集了十年以上的煤炭价格指数、煤炭社会库存、新能源发电及燃煤火力发电量的历史数据基础上,经过严谨的经济计量分析,构建了四大计量经济理论模型,检验了双因素风险分析及期货对冲策略诸经济模型的正确性。本论文根据状态空间模型理论和金融期货理论,构建了燃煤火力发电项目煤炭现货和期货库存最优比例模型、双因素风险期货对冲模型。这些模型,为燃煤发电项目运营有效利用煤炭期货对冲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根据状态空间模型理论,量化分析我国煤炭价格、新能源发电与煤炭社会库存及火力发电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以此研判煤炭价格走势、煤炭社会库存变化、煤炭火力发电变化情况,合理安排煤炭库存,以及煤炭实际库存与虚拟库存比例关系,并在煤炭期货市场上开展套期保值交易,达到规避煤炭价格波动风险和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的目的。基于上述思想及思路,研究内容具体包括以下五个主要部分:(1)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的成因。本研究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结合生产实际,深入分析了燃煤发电项目建设与运营中面临的经营管理问题,认为我国煤炭购销市场化而加剧了煤炭价格的波动,给煤炭消费和生产者带来了很大的经营风险,随后分析了引起煤炭价格波动的诸多因素及深层次的原因;同时研究了新能源发电替代及出功不稳定性对燃煤火力发电产生的冲击及原因分析,准确定义为“双因素”及“双因素风险”,为论文展开研究奠定了逻辑基础。(2)对本研究起到支撑作用的相关基础理论综述。把经济波动理论及价格波动理论引入到煤炭现货市场、期货市场价格波动分析中;根据经济滤波理论,对经济变量进行滤波整理,为得到构建模型所需要的数据提供了处理分析方法;运用协整理论实证分析了模型的正确性;期货套期保值理论,为本论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期货对冲策略模型提供理论支持;状态空间模型理论是本论文主要模型构建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3)双因素风险识别及影响要素研究。应对风险必须准确分析风险源问题,本论文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进行风险分析,在供给方面,煤炭价格波动是主要因素,影响很大;在需求方面,对煤炭火力发电量影响较大的因素中,就波动性而言,新能源发电的不稳定性,是主要因素。本论文将煤炭价格波动和新能源发电不稳定性这两个变量风险定义为煤炭火力发电项目运营中的“双因素风险”。(4)构建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期货对冲模型。依据模型构建的总体思路,运用状况空间模型理论,针对煤炭价格与燃煤火力发电之间的关系特征、新能源发电与燃煤火力发电之间关系特征,构建了煤炭价格对火力发电量影响的理论模型及煤炭价格对库存影响模型,新能源发电量变化对燃煤发电量影响的理论模型,建立了煤炭现货实际库存与虚拟库存理论模型,得到了双因素风险期货对冲模策略模型。(5)模型实证研究和燃煤火力发电项目案例应用分析。建立“煤炭价格波动与火力发电量变动”、“新能源发电不稳定与火力发电量变动”、“煤炭价格波动和新能源发电不稳定与火力发电量”、“煤炭价格波动与煤炭社会库存量”的实证模型。最后选取了江苏某火电项目案例,验证了本论文分析方法及模型应用的合理性及有效性。为我国燃煤火力发电项目运营中开展类似业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操指导。

云坡[6](2020)在《考虑高阶矩属性风险传染的碳金融资产定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温室气体排放剧增是导致全球环境负外部性的直接诱因。将碳排放权赋予商品属性,依靠市场化金融手段解决碳减排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抑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手段。碳金融市场的创建立足于国际社会履行减排责任的各项公约和协议,发展于各国推进碳金融市场运行的政策措施。作为碳金融市场的核心,有效的碳金融资产定价机制将推动碳金融市场机制的成熟和完善、市场效率的提升,更好地服务于碳减排落实。碳金融资产定价研究不仅需要遵循一般金融资产的基本定价方法,还要反映碳价特殊的驱动特征。而现有碳金融资产定价研究,聚焦从收益率低阶矩视角研究碳金融资产的价格信息传递和风险波动溢出等,忽略从更高阶矩属性,研究市场非对称信息和极端冲击等因素对碳金融资产收益的影响。特别是随着全球资本流动的增强,碳金融市场与资本市场和能源市场等在发生低阶矩属性联动关系的同时,也会产生因市场非对称信息和极端事件冲击而导致的偏度和峰度等高阶矩属性的风险传染现象。而基于高阶矩属性风险传染理论,显着性的高阶矩属性风险传染能够对市场非理性协同运动和极端冲击所导致的价格变动提供有效解释,这一解释视角契合碳金融资产所具备的市场非对称性和极端冲击敏感性等特殊性特征。因此,将高阶矩属性风险传染关系纳入碳金融资产定价框架,符合碳金融资产的特殊性特征,能够从新的证据因子解释碳金融资产的溢价波动。基于此,本文研究创新和结论如下:(1)构建考虑高阶矩属性风险传染关系的碳金融资产定价框架。首先,将二元资产高阶矩CAPM资产定价框架拓展至多因子,形成基于高阶矩的碳金融资产多因子定价框架。其次,基于碳金融资产高阶矩属性风险传染理论,对定价框架中碳价及其定价因子间的风险传染关系进行检验和识别,研究市场波动趋势异质性下的风险传染关系和传染强度,从市场非理性协同运动和极端冲击角度解释碳金融资产溢价波动。第三,将识别的高阶矩风险传染关系反馈到拓展高阶矩碳金融资产定价框架中,形成考虑高阶矩属性风险传染的碳金融资产定价框架。该理论框架遵循“一般到特殊”的构建思想,将融合碳金融资产特征的高阶矩属性风险传染关系纳入定价框架中,为碳金融资产溢价波动提供新的证据解释。(2)使用非参数统计计量模型检验基于波动趋势异质性的碳金融资产及其定价因子间的高阶矩属性风险传染关系。市场收益波动隐含了碳金融资产对遭受极端冲击或非对称信息冲击的市场反映,研究基于市场波动趋势差异的风险传染关系符合碳金融市场波动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1)碳金融资产及其定价因子间不仅存在低阶矩属性的风险传染关系,而且还存在协偏度、协峰度和协波动率等高阶矩属性渠道的风险传染关系。这表明从高阶矩属性出发,考虑碳金融资产及其定价因子间因市场非对称信息和极端事件冲击而导致的风险传染关系,已经成为影响碳金融资产价格驱动机制的新的因子证据。(2)快速波动趋势下的风险传染强度大于缓慢波动的强度。不同风险波动趋势的传染强度差异,本质上是碳金融资产收益及其蕴含的风险和收益对应关系的一种表征。结论为筛选具有高阶矩属性风险传染关系的碳定价因子,开展定价模型的拟合与预测提供分析基础。(3)构建多层多变量LSTM模型实现碳金融资产定价框架的拟合与预测。根据所识别的具有高阶矩属性风险传染关系的碳价及其定价因子,构建基于碳金融资产定价框架的实证模型,构造处理金融时间序列具有优势的多层多变量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multi-layer and multi-variable 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Multi-LSTM)对定价框架进行拟合。通过实验手段确定最优的网络结构和参数,提高模型拟合和泛化能力,实现有效收敛。研究发现,相比不考虑高阶矩属性的碳金融资产定价框架,考虑高阶矩属性风险传染的定价框架能够对碳金融资产收益,特别是较长期限(12个月)的收益进行较好的精度预测和模型拟合,Multi-LSTM模型的预测效果和稳定性显着优于其他深度网络模型(Multi-GRU,RNN,MLP)、波动率模型(Garch-M)以及神经网络模型(BP)等分类器,印证了定价模型的优越性以及机器学习方法的拟合优势。研究在理论上证明了所构建的考虑高阶矩属性风险传染的碳金融资产定价框架,能对碳金融资产溢价提供有力解释,表明将高阶矩属性风险传染关系纳入碳资产定价框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拓展了碳金融资产定价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上,为碳金融资产定价机制的成熟和完善、减排作用的发挥以及不确定环境下碳金融市场的投融资决策提供参考。

章淑华[7](2020)在《亚太天然气区域定价中心发育程度评价》文中提出

刘力华[8](2019)在《“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 ——以产业合作为中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是基于地理概念的北极、北极圈和北冰洋以及与相关国家的合作。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海冰逐渐消融,使北极航线的通航成为可能,并使“冰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具有现实可行性。“冰上丝绸之路”依托北极航线东北航道,并经过俄罗斯北部沿海支点港口,通过西北欧向南到达欧洲,是亚欧间最便捷的海运通道。论文以要素禀赋理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地缘经济理论、海权理论等相关理论作为重要支撑,在“冰上丝绸之路”框架下重点分析了航道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北极能源合作、围绕“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相关金融合作以及预期效应、存在的问题和对应策略。开展“冰上丝绸之路”建设,首先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航道及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取决于多方面条件,其中,东北航道出现的无冰期时间窗口以及沿途海峡自然状况是航线规划的依据,统一港口互联互通标准、合作便利化标准以及资源秉赋标准是确定支点港口的前提。要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开发软硬件基础设施,加强港口及港口城市功能的综合规划,全面提升东北航道适航条件和商业价值。其次,要加强能源产业合作,能源产业合作是“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点,尤其是同俄罗斯开展的北极油气开发合作,应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加快推动。为了加快能源产业合作,应以各类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为契入点,开展能源平台型项目合作;以合作项目实施为着力点,加强跨国能源合作的制度建设。再次,要加强金融合作。深化沿线跨国金融合作,是“冰上丝绸之路”航道及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产业合作的重要保障。金融合作的内容,既包括商业银行、多边机构的信贷合作,也包括资本市场的债权、股权等多元化跨境投融资合作。为了更好的开展金融合作,沿线国家须在跨境支付结算清算、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跨国金融监管等领域加强合作。“冰上丝绸之路”建设之于我国经济发展意义重大。首先,沿线国家海量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有利于转移国内过剩产能,为中资企业“走出去”提供更为广阔的展业空间。其次,中俄油气资源开发合作,将利于中国能源进口多元化,缓解能源结构性矛盾,保障能源安全,并带动能源技术装备产业结构升级。再次,与沿线国家的项目合作,将为我国金融贸易发展提供广阔蓝海。通过推动C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业务发展,能够助力人民币国际化。“冰上丝绸之路”建设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境。首先,极寒地区自然条件恶劣,项目推进难度较大,尤其是北极油气资源的开采、存储等技术支持有待进一步创新。其次,航道建设以及能源产业合作资金需求大,需要更大力度的金融合作支持。再次,北极资源的开发要兼顾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制度性合作机制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基于这些外部条件,“冰上丝绸之路”建设需要全面、系统、务实的规划,这也是论文研究的应有之义。

韦波[9](2019)在《投机情绪和套期保值情绪对能源期货市场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能源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取暖油、汽油、天然气等传统的化石能源占据全球80%以上的能源份额,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然而近年来国际能源期货市场热钱涌入,价格大幅波动,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之一。传统金融理论不能完全解释能源期货市场的价格波动,且随着行为金融的愈发成熟,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者也由经典金融的理性人发展成为有限理性人,投资者情绪也纳入了资产定价,因此本文利用行为金融中的投资者情绪研究投资者行为对能源期货市场的影响。由于在能源期货市场,不同类型投资者在资金实力、产品认知能力、风险管理控制能力和投资经历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导致不同投资行为对能源期货市场的影响是不同的。根据美国商品期货委员会(CFTC)的分类,期货和期权市场的交易者类型包括投机者、套期保值者和套利者。然而,随着能源金融市场的发展与监管体系的完善,导致能源期货市场套利者减少。因此本文旨在区分投资者类型,着重研究投机情绪和套期保值情绪对国际能源期货市场的影响。除此之外,由于近年来能源期货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且能源期货市场之间相互联系影响,比如天然气是原油产品的替代品,早期天然气市场价格甚至以该区域内原油价格为主要参考标准,原油市场与汽油,取暖油市场关系也非常紧密,存在着信息传递,导致原油、取暖油、汽油、天然气期货市场的投机情绪和套期保值情绪有跨市场交叉波动影响。因此本文在考虑各能源期货市场异质性与情绪跨市场影响的基础上,将原油、取暖油、汽油、天然气期货市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投机情绪和套期保值情绪对四种能源期货市场的影响。鉴于此,本文首先以纽约商品交易所中的原油、取暖油、汽油、天然气期货为研究对象,利用基金持仓和商业持仓数据,分别构建了类COT指数1的能源期货市场投机情绪和套期保值情绪两类指标。其次,本文分析了投机情绪和套期保值情绪对国际能源期货市场收益和波动的影响,同时检验了市场信息(好消息、坏消息)对不同类型情绪存在的杠杆效应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跨市场情绪对能源期货市场收益波动的交叉影响,也进一步分析了套期保值者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对能源期货市场波动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1)同传统金融市场的情绪与收益负向关系不一致,原油期货市场投机情绪与收益关系的影响先负后正,存在着反转效应。取暖油、汽油、天然气三个期货市场的投机情绪与其收益的影响关系同传统金融市场关系一致,呈现显着的负向关系;套期保值情绪对上述四个能源期货市场的收益影响不显着。(2)投机情绪会加大能源期货市场波动,对上述四个期货市场收益均有正向的系统性风险补偿;套期保值情绪对上述四个能源期货市场波动没有显着的影响。(3)有趣的发现是在区分投资者类型之后,不同于传统金融市场坏消息影响大于好消息影响的信息杠杆效应,上述四个能源期货市场投机情绪受利好消息影响大于利空消息影响,而套期保值情绪信息杠杆效应不显着。(4)上述四个市场中仅原油期货市场的投机情绪对其他三个市场存在跨市场的正向波动效应,原油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情绪对其他三个市场存在跨市场的负向波动效应,其余三个市场的情绪均没有跨市场波动效应。(5)在区分积极的套期保值情绪与消极的套期保值情绪之后,原油期货市场在积极的套期保值情绪下具有显着的系统性风险补偿,其他三个市场无论积极的套期保值情绪或消极的套期保值情绪都不显着。这也进一步印证了能源期货市场存在“借套期保值之名,行投机之实”的现象,监管部门应特别对原油期货市场给予关注。

李秀明[10](2019)在《基于时间序列网络的能源价格波动与溢出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世界能源价格体系是一个涉及多元化参与主体的复杂系统。不同区域、不同种类的能源市场价格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且能源价格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多种溢出关系,从而使得能源价格的波动机制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基于时间序列网络的建模和网络拓扑结构的分析,可以清晰地刻画和揭示能源价格波动的行为特征及波动溢出的关联机制。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构建改进的可视图网络模型、偏格兰杰因果关系网络模型、多尺度的灰色关联模式网络模型及时变的贝叶斯模式网络模型,揭示原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等不同能源价格的波动特征与演化规律,寻求能源价格波动的溢出机制和联动特点,从而从能源价格波动机制角度推进能源结构的多元化和低碳化发展。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创新性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的化石能源,在各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受资源禀赋和储运设施的影响,世界天然气价格体系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本文首先基于已有的可视图模型构建了带参数的改进有限穿越可视图模型,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序列的动力学特性;然后分别对日本液化天然气、欧洲天然气及北美亨利中心天然气价格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平均度、平均链接长度、累积度分布等网络指标的评价与对比,结合三个区域天然气市场的资源禀赋、定价机制、管网设施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揭示和识别三种代表性天然气价格不同的波动行为特征。(2)由于天然气对原油具有较强的替代性作用,已有文献对两者价格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由于数据选取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导致研究结果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本文选取了着名的亨利中心天然气现货价格和WTI原油现货价格作为样本数据,提出了多时间尺度的灰色关联模式网络模型。为了分别从短期市场供需不均衡因素、重大事件和政策因素、长期趋势三个方面揭示天然气价格和原油价格的波动溢出机制,模型首先对数据进行了分解,以灰色关联度来刻画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天然气和原油价格之间的动态关联关系,并以粗粒化方法构建灰色关联模式网络。通过节点强度中心性、边的转换能力系数以及模式的自转换能力系数这三个网络指标,分别识别出了三种不同因素下,两种价格间的重要关联模式、转换连边以及具有较大自转换能力的关联模式,为决策者把握天然气与原油市场关系、制定投资组合决策提供了关键的参考对象。(3)化石能源具有耗竭性、高污染性,天然气虽是能源结构过渡的一种重要资源,但是可再生能源才是世界能源转型的核心。近年来,世界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保持了持续性增长。股票市场中出现了许多可再生能源上市公司,这些公司的股价相互关联,形成了复杂的股票价格网络。本文选取了79家中国光伏上市公司,截取了2007.10.02-2016.10.03间的股票收盘价格作为样本数据;分别用格兰杰因果关系和偏格兰杰因果关系来刻画两个公司股价间的依赖关系,构建了格兰杰因果关系网络和偏格兰杰因果关系网络模型。实证结果显示,由于偏格兰杰因果关系能消除网络中其它公司的影响,反映公司间的直接依赖关系,从而更能真实地反映中国光伏企业股价间依赖关系的特征及演化规律。通过强度、介数、聚类系数、累积强度分布等网络指标的分析,识别和揭示出了中国光伏产业中最重要的企业、企业影响力和传导力的演化关系以及股价波动的传导效应,并且在分析过程中结合了光伏扶持政策、产业链结构以及地理分布等影响因素。(4)碳市场作为一种节能减排的有效工具,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兴起。由于化石能源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碳价与化石能源价格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传导和溢出机制。本文选取了四种期货价格,分别是欧盟碳排放配额、布伦特原油、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的天然气、鹿特丹煤炭,样本截取时段2009.06.02-2018.09.18。一方面,为了识别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下碳价与三种化石能源之间的因果影响关系,本文应用贝叶斯网络和交叉相关系数分别揭示了四种价格间的阶段性因果影响关系及价格间的领先/滞后关系。另一方面,为了揭示碳价与三种化石能源价格间因果关系随时间变化的动态演化特征和规律,构建了时变的贝叶斯模式网络模型,基于节点加权度、累积加权度分布分析,识别出了重要的贝叶斯关系模式及四种价格间因果关系模式的动态演化特征。

二、我国建立天然气期货交易前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建立天然气期货交易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天然气期货产品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论文框架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天然气期货上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2.1 天然气期货上市的必要性分析
        2.1.1 天然气现货需求量大
        2.1.2 天然气价格波动幅度大
        2.1.3 增强天然气能源安全
        2.1.4 增强我国对天然气定价的话语权
    2.2 天然气期货上市的可行性分析
        2.2.1 天然气质量等级可标准化
        2.2.2 天然气储存方式多
        2.2.3 天然气运输方式多样
        2.2.4 国内期货市场比较成熟
第3章 天然气期货的目标投资者及合约设计原则
    3.1 天然气期货的目标投资者
        3.1.1 境内投资者
        3.1.2 境外投资者
    3.2 天然气期货合约设计原则
        3.2.1 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3.2.2 兼顾安全和效率
        3.2.3 衔接国内与国际
第4章 天然气期货合约设计
    4.1 基础条款设计
        4.1.1 交割标的物的选择
        4.1.2 交易单位、合约规模和最小变动价位的确定
        4.1.3 上市交易所的选择
        4.1.4 交割方式和交割地点的选择
        4.1.5 合约交割月份的选择
    4.2 风险控制条款设计
        4.2.1 涨跌停板限幅设计
        4.2.2 合约保证金制度设计
    4.3 其它条款设计
        4.3.1 最后交易日设计
        4.3.2 最后交割日设计
        4.3.3 交易代码设计
        4.3.4 交易时间设计
    4.4 天然气期货合约简表
第5章 天然气期货定价方法的推导与检验
    5.1 天然气期货定价方法的确定
    5.2 天然气期货定价方法的检验
        5.2.1 数据的选取与描述性分析
        5.2.2 平稳性和自相关性检验
        5.2.3 模型推导与检验
第6章 天然气期货产品的优势和预期上市效果分析
    6.1 天然气期货产品的优势分析
    6.2 天然气期货上市效果分析
        6.2.1 丰富国内能源期货
        6.2.2 为天然气现货价格提供远期指导
        6.2.3 促进美丽中国建设
        6.2.4 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第7章 天然气期货的推广策略
    7.1 政府方面:深化天然气价格改革,加强天然气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7.2 期货业协会:加强境内外投资者教育
    7.3 期货交易所:加强对天然气期货的宣传、讲解
    7.4 期货公司:积极发展境内外潜在客户
参考文献
附录 ARIMA模型检验结果统计
致谢

(2)碳交易市场与能源市场动态风险溢出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碳价影响因素及相依性研究
        1.2.2 碳交易市场-能源市场溢出效应研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碳交易市场
        2.1.2 相依性
        2.1.3 风险溢出效应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相依性作用于溢出效应机理分析
        2.2.2 碳交易市场成本-收益理论
        2.2.3 碳交易市场-能源市场相依性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碳交易市场与能源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3.1 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
        3.1.1 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
        3.1.2 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
    3.2 能源市场的发展现状
        3.2.1 我国能源市场发展现状
        3.2.2 国际能源市场发展现状
    3.3 本章小结
4 我国碳交易市场与能源市场动态风险溢出实证分析
    4.1 数据选取与处理
        4.1.1 GARCH模型序列边缘分布拟合
        4.1.2 最优时变Copula函数选取及参数估计
    4.2 我国碳交易市场与能源市场风险溢出效应测算
        4.2.1 碳交易市场对能源市场的风险溢出分析
        4.2.2 能源市场对碳交易市场的风险溢出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欧盟碳交易市场与能源市场动态风险溢出实证分析
    5.1 数据选取与处理
        5.1.1 GARCH模型序列边缘分布拟合
        5.1.2 最优时变Copula函数选取及参数估计
    5.2 欧盟碳交易市场与能源市场风险溢出效应测算
    5.3 我国与欧盟碳交易市场-能源市场风险溢出效应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我国碳市场与能源市场风险溢出防控的对策与建议
    6.1 促进碳交易市场与能源市场协调发展
        6.1.1 加快建设我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6.1.2 推进能源结构的稳步调整和优化
        6.1.3 重点关注能源市场对碳市场的输入性风险
    6.2 加强碳市场风险防控能力
        6.2.1 构建科学有效碳风险预警体系
        6.2.2 制定碳市场风险防控政策措施
        6.2.3 加强碳市场风险管理监管力度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件

(3)电网企业混改业务投资分析及运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现状
        1.2.2 混改业务经济性评估研究现状
        1.2.3 电网企业混改业务研究现状
        1.2.4 电网企业业务投资分析研究现状
        1.2.5 电网企业新型业务运营模式研究现状
        1.2.6 电网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研究创新点
第2章 国企混改指导政策与推进途径分析
    2.1 国企混改指导政策
        2.1.1 国家层面混改指导政策
        2.1.2 地方政府层面混改指导政策
        2.1.3 电力公司层面混改政策与协议
    2.2 国企混改推进途径分析
        2.2.1 国企混改分类推进途径
        2.2.2 国企混改分层推进途径
        2.2.3 国企混改多类资本参与途径
    2.3 央企混改基本流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网企业混改业务类型及经济性分析模型
    3.1 引言
    3.2 电网企业适合混改的业务类型分析
        3.2.1 国家电网公司混改业务类型
        3.2.2 综合能源服务业务
        3.2.3 竞争性配售电业务
        3.2.4 分布式能源微网业务
        3.2.5 电动汽车充电业务
    3.3 电网企业混改业务SWOT分析模型
        3.3.1 电网企业混改业务优势分析
        3.3.2 电网企业混改业务劣势分析
        3.3.3 电网企业混改业务机会分析
        3.3.4 电网企业混改业务威胁分析
        3.3.5 电网企业混改业务SWOT综合分析
    3.4 电网企业混改业务经济性分析
        3.4.1 经济性分析模型
        3.4.2 分布式能源微网业务经济性分析
        3.4.3 电动汽车充电业务经济型分析
        3.4.4 综合能源业务经济性分析
        3.4.5 竞争性配售电业务经济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网企业微网混改业务投资运营优化模型
    4.1 引言
    4.2 分布式能源微网混改业务运营模式分类
    4.3 分布式能源微网混改业务主体及其运营分析模型
        4.3.1 能源生产商及其运营分析模型
        4.3.2 能源转换商及其运营分析模型
        4.3.3 能源存储商及其运营分析模型
        4.3.4 能源消费者及其运营分析模型
    4.4 分布式能源微网混改业务投资分析
        4.4.1 光伏业务投资分析
        4.4.2 储能业务投资分析
    4.5 微网混改业务运营模式与收益分析模型
        4.5.1 微网混改业务运营模式
        4.5.2 微网混改业务效益分析模型
    4.6 微网混改业务多情景运营优化模型
        4.6.1 微网业务运营优化模型
        4.6.2 微网业务运营典型情景设置
        4.6.3 微网不同典型情景日内运营优化结果
        4.6.4 微网不同典型情景全寿命周期运营优化结果
    4.7 随机不确定因素下微网业务多主体运营优化模型
        4.7.1 微网混改业务多投资主体运营约束
        4.7.2 微网混改业务多投资主体运营优化模型
        4.7.3 随机不确定性因素下多主体投资业务优化模型
        4.7.4 算例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电网企业综合能源混改业务投资运营优化模型
    5.1 引言
    5.2 综合能源混改业务模式分析
        5.2.1 冷热电综合能源业务模式
        5.2.2 购售电一体化业务模式
        5.2.3 冷热电联供差价套利业务模式
    5.3 冷热电气综合能源优化模型
        5.3.1 冷热电气能源出力模型
        5.3.2 冷热电气能源运营优化模型
        5.3.3 基础数据
        5.3.4 优化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电网企业竞争性配售电混改业务投资运营优化模型
    6.1 引言
    6.2 竞争性配售电业务混改方式分析
        6.2.1 增量配电业务混改方式
        6.2.2 竞争性售电业务混改方式
    6.3 竞争性配售电混改业务运营模式分析
        6.3.1 增量配电业务运营模式分析
        6.3.2 竞争性售电业务运营模式分析
        6.3.3 算例分析
    6.4 竞争性配售电混改业务投资运营优化模型
        6.4.1 增量配电业务投资运营优化模型
        6.4.2 竞争性售电业务投资运营优化模型
        6.4.3 算例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电网企业不同混改业务运营成效排序评价模型
    7.1 引言
    7.2 电网企业不同混改业务的条件/环境分析
        7.2.1 分布式能源微网业务
        7.2.2 综合能源服务业务
        7.2.3 竞争性配售电业务
    7.3 电网企业不同混改业务运营模式分析
        7.3.1 分布式能源微网业务运营模式
        7.3.2 综合能源服务业务运营模式
        7.3.3 竞争性配售电业务运营模式
    7.4 电网企业不同混改业务运营成效排序评价模型
        7.4.1 运营成效评价指标体系
        7.4.2 指标赋权模型
        7.4.3 理想物元可拓评价模型
        7.4.4 实例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4)美国天然气期货市场监管制度对我国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文献综述
        一、有关天然气期货的研究
        二、有关天然气期货监管制度的研究
        三、对文献综述的小结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天然气期货与监管
        二、监管主要理论
第二章 天然气市场和天然气期货发展现状
    第一节 天然气市场
        一、国际天然气市场的现状
        二、国内天然气市场的现状
        三、天然气价格
    第二节 天然气期货
        一、天然气期货市场
        二、天然气期货产品
        三、我国推出天然气期货的意义
第三章 美国天然气期货监管制度研究
    第一节 天然气市场和期货市场法律制度研究
        一、天然气市场法律法规发展
        二、期货市场法律法规发展
    第二节 期货市场管理体制
        一、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
        二、美国期货行业协会
        三、期货交易所
    第三节 美国期货市场监管模式的特点
        一、严密的法律监管
        二、强制的行业监管
        三、严格的自律监管
第四章 我国期货监管制度研究
    第一节 我国期货市场法律法规发展
        一、早期无序发展阶段(1990年-1993年)
        二、治理整顿阶段(1993年-2000年)
        三、规范化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
    第二节 我国期货管理体制发展历程
        一、期货监管体制主要监管机构
        二、监管机构间的相互协作
第五章 美国天然气期货监管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第一节 中美期货市场监管体制对比
        一、监管主体
        二、监管法律
        三、市场投资者
    第二节 我国期货监管制度存在问题与分析
        一、目前期货监管制度存在问题
        二、问题成因分析
        三、美国天然气期货市场可借鉴经验与启示
    第三节 我国天然气期货监管制度政策建议
        一、天然气与期货法律法规体系方面
        二、期货市场监管体制方面
第六章 结语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分析及期货对冲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径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径
    1.4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2.1 波动理论
        2.1.1 经济波动理论
        2.1.2 价格波动理论
        2.1.3 宏观经济变量波动周期基本分析法
        2.1.4 经济变量波动周期分析的滤波法
    2.2 期货市场相关理论
        2.2.1 动力煤价格指数
        2.2.2 期货价格理论
        2.2.3 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关系
        2.2.4 煤炭期货套期保值理论
    2.3 协整理论
    2.4 状态空间模型基本理论
        2.4.1 状态空间模型概念及构成
        2.4.2 状态空间模型的类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分析
    3.1 我国煤炭及燃煤发电现状分析
        3.1.1 煤炭供给状况分析
        3.1.2 燃煤发电行业现状分析
    3.2 影响燃煤火力发电量因素分析
        3.2.1 影响火力发电量的一般因素分析
        3.2.2 火力发电量影响双因素分析
        3.2.3 煤炭价格、火力发电量、煤炭库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
    3.3 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定义及风险因素分析
        3.3.1 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定义
        3.3.2 煤炭价格波动对火电项目经营风险因素分析
        3.3.3 新能源替代波动因素及风险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煤炭期货套期保值策略研究
    4.1 煤炭现货市场
        4.1.1 煤炭国际现货市场
        4.1.2 煤炭国内现货市场的特点
    4.2 煤炭期货市场
        4.2.1 国际煤炭期货市场
        4.2.2 国内煤炭期货市场
    4.3 煤炭期货套期保值利益分析及操作步骤
        4.3.1 煤炭期货套期保值参与者利益分析
        4.3.2 煤炭期货套期保值操作策略
    4.4 基差及煤炭期货风险对冲
        4.4.1 基差概念
        4.4.2 期货风险对冲
    4.5 煤炭期货套期保值风险管理
        4.5.1 煤炭期货套期保值存在的风险因素分析
        4.5.2 煤炭期货套保操作的风险管理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双因素风险的期货对冲模型构建
    5.1 模型构建总体设计
    5.2 燃煤火电项目双因素关联性模型研究
        5.2.1 煤炭价格对火力发电量影响的理论模型
        5.2.2 煤炭价格对煤炭库存量影响的理论模型
        5.2.3 价格波动、新能源发电量波动对火力发电量影响的理论模型
        5.2.4 煤炭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联动关系理论模型
    5.3 煤炭最优库存与期货套期保值对冲策略模型
        5.3.1 煤炭实际库存与虚拟库存模型的思想基础
        5.3.2 煤炭实际与虚拟库存模型的建立
        5.3.3 煤炭实际库存与虚拟库存模型的应用
        5.3.4 煤炭期货对冲模型
    5.4 模型特点介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燃煤发电双因素风险及期货对冲模型实证与应用
    6.1 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及期货对冲模型实证分析
        6.1.1 数据收集与整理
        6.1.2 煤炭价格对火力发电量影响模型的实证分析
        6.1.3 煤炭价格对库存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6.1.4 价格波动、新能源发电不稳定对火力发电影响的实证分析
        6.1.5 煤炭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联动关系的实证分析
    6.2 煤炭期货套期保值对冲策略案例应用分析
        6.2.1 燃煤火电项目案例简介
        6.2.2 煤炭现货库存和与期货虚拟库存安排
        6.2.3 煤炭现货期货对冲交易
        6.2.4 煤炭现货期货对冲交易收益分析
        6.2.5 煤炭期货等量对冲策略算例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6)考虑高阶矩属性风险传染的碳金融资产定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标
        1.1.3 研究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基于矩属性风险传染的金融资产定价研究
        1.2.2 碳金融资产价格波动特征研究
        1.2.3 碳金融资产定价方法研究
        1.2.4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研究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考虑高阶矩属性风险传染的碳金融资产定价理论框架构建
    2.1 碳金融资产定价相关概念
        2.1.1 碳金融资产的基本内涵
        2.1.2 碳金融资产阶矩属性内涵
        2.1.3 基于高阶矩属性的碳金融资产风险传染内涵
    2.2 金融资产定价相关理论基础
        2.2.1 投资者理性预期的金融资产定价理论
        2.2.2 投资者有限理性的金融资产定价理论
    2.3 矩属性视角下碳金融市场风险传染理论
        2.3.1 基于市场联动的碳金融市场低阶矩风险传染
        2.3.2 基于投资者有限理性的碳金融市场“净传染”理论
    2.4 考虑高阶矩属性风险传染的碳金融资产定价框架研究
        2.4.1 基于有限理性的碳金融市场效率理论
        2.4.2 多元框架下碳金融资产拓展高阶矩CAPM定价理论研究
        2.4.3 高阶矩资产定价框架下的碳金融市场风险传染研究
        2.4.4 高阶矩属性风险传染的碳金融资产多因子定价框架构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考虑高阶矩属性风险传染的碳金融资产定价模型设计
    3.1 碳金融资产高阶矩属性风险传染测度模型
        3.1.1 碳金融市场波动趋势异质性分析
        3.1.2 基于波动趋势异质性的碳金融资产风险传染模型构建
    3.2 考虑高阶矩属性风险传染的碳金融资产定价模型设计
        3.2.1 二元框架CAPM碳金融资产定价模型构建
        3.2.2 基于风险传染关系的碳金融资产多因子定价模型设计
    3.3 基于Multi-LSTM模型的碳金融资产定价框架拟合
        3.3.1 LSTM模型的碳价拟合优势
        3.3.2 基于LSTM的碳金融资产定价模型结构与训练
        3.3.3 基于LSTM模型的碳金融资产定价效果评价标准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考虑高阶矩属性风险传染的碳金融资产定价的实证研究
    4.1 研究样本与基础统计分析
        4.1.1 研究样本
        4.1.2 基本统计分析与数据预处理
    4.2 碳金融资产高阶矩属性风险传染的测度与分析
        4.2.1 碳金融市场波动趋势分析
        4.2.2 基于波动趋势异质性的碳金融资产协高阶矩统计分析
        4.2.3 基于波动趋势异质性的碳金融资产高阶矩属性风险传染分析
    4.3 基于Multi-LSTM模型的碳金融资产定价测度
        4.3.1 基于高阶矩属性风险传染的碳金融资产定价模型重构
        4.3.2 基于Multi-LSTM模型的碳价拟合结构优化
        4.3.3 基于Multi-LSTM模型的碳金融资产定价模型效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管理启示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8)“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 ——以产业合作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内背景
        1.1.2 国际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冰上丝绸之路”范畴研究
        1.3.2 北极航线相关研究
        1.3.3 支点港口选择及建设研究
        1.3.4 北极能源开发及其影响相关研究
        1.3.5 “冰上丝绸之路”建设面临的问题研究
        1.3.6 文献综述评价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定性分析法
        1.4.3 案例分析法
        1.4.4 统计分析法
    1.5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一般分析及相关理论
    2.1 一般分析
        2.1.1 相关概念界定
        2.1.2 “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范畴
        2.1.3 “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功能
    2.2 相关理论
        2.2.1 要素禀赋理论
        2.2.2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2.2.3 地缘经济理论
        2.2.4 海权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条件和动因
    3.1 建设“冰上丝绸之路”的条件
        3.1.1 自然条件:北极航线出现无冰窗口期
        3.1.2 技术条件:技术进步加速航道商用化
        3.1.3 通航条件:主要国家成功在北极通航
    3.2 建设“冰上丝绸之路”的动因
        3.2.1 降低海运成本
        3.2.2 油气资源禀赋互补
        3.2.3 风险成本因素减少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冰上丝绸之路”航道及支点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4.1 东北航道适航线路
        4.1.1 途经海峡船舶适航情况
        4.1.2 适航线路选择的依据
        4.1.3 适航线路选择
    4.2 航道附属基础设施建设
        4.2.1 航道数据库建设
        4.2.2 东北航道信息化建设
        4.2.3 极地船舶装备建设
    4.3 支点港口选择及基础设施建设
        4.3.1 支点港口选择标准
        4.3.2 支点港口的选取
        4.3.3 支点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冰上丝绸之路”能源产业合作
    5.1 能源产业项目型合作
        5.1.1 中俄亚马尔LNG天然气项目分析
        5.1.2 中俄油气资源项目型合作
        5.1.3 新能源领域项目型合作
    5.2 能源产业平台型合作
        5.2.1 特色能源产业园区
        5.2.2 油气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5.2.3 北极能源物流园区
    5.3 能源产业制度型合作
        5.3.1 中俄国家间能源制度合作
        5.3.2 中俄能源议价定价制度合作
        5.3.3 中俄原油期货交易制度合作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冰上丝绸之路”金融合作
    6.1 银行信贷及资本市场合作
        6.1.1 商业银行信贷合作
        6.1.2 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合作
        6.1.3 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联动合作
        6.1.4 商业银行与非银机构合作
    6.2 多边金融机构融资合作
        6.2.1 开发性金融机构融资合作
        6.2.2 开发性金融机构多边金融合作
        6.2.3 多边金融机构全球融资合作
    6.3 金融基础设施合作
        6.3.1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建设合作
        6.3.2 金融监管系统合作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冰上丝绸之路”建设预期效应分析
    7.1 能源合作对能源结构改善效应
        7.1.1 将优化中国能源进口结构
        7.1.2 降低能源安全结构性矛盾
        7.1.3 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7.1.4 有助于能源技术装备产业结构升级
    7.2 加速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效应
        7.2.1 可为过剩产能提供国际市场
        7.2.2 将促进关联产业发展
        7.2.3 拓展企业“走出去”的外部空间
    7.3 对中俄经贸关系积极效应
        7.3.1 投资规模增加和领域扩大
        7.3.2 提高人民币国际化水平
        7.3.3 促进中俄开启自贸协定谈判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冰上丝绸之路”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8.1 面临的问题
        8.1.1 基础设施融资和建设问题
        8.1.2 油气开发技术、环保和划界问题
        8.1.3 合作机制不健全问题
    8.2 对策建议
        8.2.1 多维度提升航运能力
        8.2.2 创新国际能源合作机制
        8.2.3 提升金融综合服务能力
    8.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9)投机情绪和套期保值情绪对能源期货市场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基本框架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贡献
第二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第一节 理论分析
    第二节 研究假设
第三章 投资者情绪指数的构建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 投机情绪和套期保值情绪的构建
    第二节 投资者情绪对能源期货市场收益的影响
    第三节 跨市场投资者情绪对能源期货市场收益波动的交叉影响
    第四节 积极、消极投资者情绪对能源期货市场波动的影响
第四章 投机情绪和套期保值情绪对能源期货市场影响的实证结果及分析
    第一节 数据来源及描述
    第二节 单位根检验
    第三节 投资者情绪对能源期货市场收益与波动的影响结果
    第四节 跨市场投资者情绪对能源期货市场收益波动的交叉影响结果
    第五节 积极、消极套期保值情绪对能源期货市场波动的影响结果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基于时间序列网络的能源价格波动与溢出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能源市场价格体系
        1.1.2 碳交易市场价格体系
    1.2 文献综述
        1.2.1 化石能源价格波动与溢出机制研究
        1.2.2 可再生能源价格波动与溢出机制研究
        1.2.3 碳交易市场价格波动与溢出机制研究
    1.3 研究内容、创新点及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创新点
        1.3.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 图与网络
    2.2 网络基本拓扑性质
        2.2.1 节点的度与强度
        2.2.2 度分布与累积度分布
        2.2.3 平均路径长度
        2.2.4 介数中心性
        2.2.5 聚类系数
        2.2.6 社团结构
    2.3 时间序列网络模型
        2.3.1 可视图
        2.3.2 粗粒化网络
    2.4 其他相关研究方法
        2.4.1 BEMD数据分解
        2.4.2 Fine-to-Coarse数据重构
        2.4.3 灰色关联分析
第三章 区域天然气市场价格波动特征分析
    3.1 引言
    3.2 模型的构建
        3.2.1 带参数的改进有限穿越可视图网络模型
        3.2.2 拓扑性质
        3.2.3 模型有效性验证
    3.3 实证分析
        3.3.1 数据来源
        3.3.2 区域天然气价格序列的分形特征分析
        3.3.3 区域天然气价格波动特征的网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天然气与原油价格波动溢出关系分析
    4.1 引言
    4.2 模型的构建
        4.2.1 多时间尺度灰色关联网络模型框架
        4.2.2 灰色关联模式网络的构建
    4.3 实证分析
        4.3.1 数据的选取
        4.3.2 天然气和原油现货价格的分解
        4.3.3 数据重构及波动因素分析
        4.3.4 天然气与原油价格波动关联性的网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光伏上市公司股价波动溢出关系分析
    5.1 引言
    5.2 模型的构建
        5.2.1 格兰杰因果关系网络模型
        5.2.2 偏格兰杰因果关系网络模型
    5.3 实证分析
        5.3.1 数据的选取
        5.3.2 两种网络的构建
        5.3.3 企业影响力、传导力分析
        5.3.4 企业影响力、传导力的地理演化
        5.3.5 企业综合影响力排名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碳价与化石能源价格波动溢出关系分析
    6.1 引言
    6.2 模型的构建
        6.2.1 贝叶斯网络
        6.2.2 基于交叉相关系数的领先/滞后关系
        6.2.3 时变的贝叶斯模式转换网络
    6.3 实证分析
        6.3.1 数据的选取
        6.3.2 阶段性因果影响关系及领先/滞后分析
        6.3.3 时变性因果影响关系特征及演化的网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附录

四、我国建立天然气期货交易前景(论文参考文献)

  • [1]天然气期货产品设计[D]. 史香迎. 河北金融学院, 2021(07)
  • [2]碳交易市场与能源市场动态风险溢出效应研究[D]. 纪欣汝.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9)
  • [3]电网企业混改业务投资分析及运营优化研究[D]. 付晓旭.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4]美国天然气期货市场监管制度对我国的启示[D]. 李雯.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2020(08)
  • [5]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分析及期货对冲模型研究[D]. 刘凌云.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6]考虑高阶矩属性风险传染的碳金融资产定价研究[D]. 云坡.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1)
  • [7]亚太天然气区域定价中心发育程度评价[D]. 章淑华.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20
  • [8]“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 ——以产业合作为中心[D]. 刘力华. 吉林大学, 2019(02)
  • [9]投机情绪和套期保值情绪对能源期货市场的影响[D]. 韦波. 浙江财经大学, 2019(06)
  • [10]基于时间序列网络的能源价格波动与溢出机制研究[D]. 李秀明. 江苏大学, 2019(05)

标签:;  ;  ;  ;  ;  

我国建立天然气期货交易的前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