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肛门疾病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直肠、肛门疾病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一、直肠肛门疾病常见并发症的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1](2021)在《中国放射性直肠损伤多学科诊治专家共识(2021版)》文中提出放射治疗在盆腔恶性肿瘤患者综合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可能导致部分患者出现直肠放射性损伤, 对其躯体健康及生活质量产生影响。放射性直肠损伤患者常合并盆腔整体性损伤, 其病情评估应强调多学科协作, 综合临床、内镜、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等方面, 运用各项客观评分标准对患者肿瘤学预后、放射性肠损伤病变严重程度及病情所处阶段进行评估并细化临床分型, 以确定整体治疗策略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应充分考虑疾病的自限性特点, 对早期病变尽可能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而对病情反复、病变持续进展出现晚期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应尽快进行手术干预。在损伤预防上, 针对放射性直肠损伤的高危患者, 应通过放疗技术改进、物理防护及药物预防等方法进行综合预防。本共识旨在为我国放射性直肠损伤临床诊疗实践提供指导意见。

曹晖,陈亚进,顾小萍,闵苏,彭书崚,王东信,姚宏伟[2](2021)在《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理念及路径在我国得到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临床实践表明,ERAS理念及相关路径的实施必须以循证医学及多科室合作为基础,既要体现以快速康复为主要目的的核心理念,也要兼顾病人基础疾病、手术类别、围手术期并发症等具体情况,更需要开展深入的临床研究以论证ERAS相关路径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在上述背景下,

陈琴[3](2021)在《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脱垂复发的预测模型构建、疗效评价及其固脱机制的整合药理学探讨》文中指出研究背景直肠脱垂(Rectal Prolapse,RP)是肛肠科的少见良性病,古代中医称“脱肛”。中医固脱疗法是其重要的治疗方式,具有疗效好、操作简单、痛苦小等优势。消痔灵是固脱剂的代表药物。本课题组长期采用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脱垂,获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消痔灵注射后存在一定的复发率,并成为治疗的难点。针对复发这一难题,本课题组曾探索性将双层四步注射(简称“双层四步”)改进为直肠周围间隙八步注射(简称“单层八步”),经过前期病例系列的观察,发现消痔灵单层八步注射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复发。因未与双层四步注射进行对比研究,其结果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同时,单靠改进注射方式以减少复发,并不足以解决问题。根据我们的经验,影响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脱垂复发的因素较多,但还没有一个量化工具对复发进行准确预测。因此,后续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并找出影响复发的各种相关危险因素,建立临床预测模型,对复发概率进行量化评估,以便对高复发人群提前进行重点干预,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注射方式作为影响复发的可能因素之一,还需进行深入探讨,即比较单层八步和双层四步注射的近远期疗效,进一步分析不同注射方式对治愈率、复发等方面的影响程度,以提供循证医学证据。相对于临床研究,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脱垂的基础研究还较为落后,其作用机制至今尚未阐明。作为中医药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整合药理学从分子、细胞、组织等多个层面上,解析了中药复方的分子生物网络和药理效应。将整合药理学的研究方法运用到阐释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脱垂的作用机制中,以探索其作用的关键靶点和效应途径。研究目的1.探讨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脱垂复发的影响因素,建立临床预测模型,客观评估其复发概率,重点加强对高复发人群的及时干预,提供个体化诊治方案以减少复发。2.基于真实世界研究方法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比较作为复发影响因素之一的不同注射方式(单层八步与双层四步)的近期疗效和远期复发率,并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均衡组间的混杂因素,为临床研究提供循证医学证据。3.采用整合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探索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脱垂的潜在作用机制,为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理论指导。研究方法1.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脱垂复发的预测模型构建以2009.1.1-2019.12.31期间行消痔灵注射的直肠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来源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肛肠科。根据诊断、纳排标准,最终入选150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病程、脱垂长度、脱垂形状、分型分度、肛门括约肌功能、是否合并小肠脱垂、注射方式10个潜在影响因素,以及术后3月、6月、1年、2年、3年、5年、10年的随访数据。采用IBM SPSS 26.0统计软件对整个队列150例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描述,对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的特征进行一般描述。采用GraphPad Prism 8.0绘制整个队列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并进行生存分析。采用两种方法筛选影响因素,分别为Cox单因素和多因素法,以及随机生存森林方法,确定与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并进行Cox比例风险假定检验,其中分类变量采用R3.6.3软件包survminer,绘制两组生存曲线(Kaplan-Meier法),判断曲线有无交叉,生存资料的统计分析采用survival软件包。利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差异的比较,以P<0.05认为在统计学上有显着差异。对于连续变量,利用Schoenfeld残差法判断有无线性相关。基于以上两种方法筛选出的复发影响因素,分别建立预测模型,其预测复发的能力差异经Time-dependent ROC曲线下面积来评价比较,选择预测能力较好的模型,进一步采用R3.6.3软件的foreign包、survival包、rms包绘制列线图,可视化呈现预测模型,模型的校准度采用校准曲线检验。2.消痔灵单层八步和双层四步注射治疗直肠脱垂的疗效比较以2009.1.1-2019.12.31期间行消痔灵注射的直肠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来源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肛肠科。根据诊断、纳排标准,最终入选150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病程、脱垂长度、脱垂形状、分型分度、肛门括约肌功能、是否合并小肠脱垂、术前症状总积分,消痔灵的浓度比例(1:1、2:1)及用量,并计算原液总量。记录术后并发症(尿潴留、便秘、腹泻)和不良事件(小腹坠痛、肛门坠胀、发热、肛门出血、直肠粘膜溃疡及坏死、前列腺炎)情况。收集术后3月、6月、1年、2年、3年、5年、10年的随访数据。将队列分为单层八步和双层四步两组。两组间混杂因素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加以平衡,卡钳值设为0.2,PSM分析通过IBM SPSS 24.0统计软件的PSM扩展程序实现。最终按1:1匹配后的病例进行比较。近期疗效指标中,主要比较两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术后第1、3、7、15天的症状总积分。次要观察并发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严重程度、处理及转归。远期疗效指标中,主要比较两组总复发率、累积无复发生存率及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次要观察复发后脱垂长度、伴随症状及治疗情况。数据分析采用IBM SPSS 26.0软件,均为双侧假设检验,其中检验水准设为α=0.05,P<0.05认为统计学上有差异。计量资料分正态分布和非正态分布两种情况:前者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后者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Wilcoxon秩和检验被用于组间比较。频数/百分率用于表示计数资料的构成比,其比较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利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采用GraphPad Prism 8.0绘制PSM前后脱垂长度的小提琴图。利用R3.6.3软件的survminer包绘制两组的生存曲线,survival包对生存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组间的差异,采用Log-rank检验,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水平。检验效能利用PASS 15.0.1软件计算。3.基于整合药理学探讨消痔灵固脱注射治疗直肠脱垂的作用机制基于TCMIP V2.0(整合药理学平台)以预测消痔灵和直肠脱垂的靶标,然后构建核心靶标网络,筛选关键靶标,并进行GO基因功能分析以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建立“药物-化学成分-核心靶标-关键通路-疾病”的多维网络图,揭示其潜在作用机制。研究结果1.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脱垂复发的预测模型构建1.1随访结果及总体生存分析随访过程中,累计死亡4例,累计失访35例(第二次和第三次随访后的失访累计例数)。复发79例(52.7%),未复发71例(47.3%)。150例患者的无复发中位生存时间为60月(95%CI(46.5-73.5))。术后3月、6月、1年、2年、3年、5年、10年的累积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3.3%、87.3%、80.3%、68.2%、55.1%、38.9%、22.1%。1.2整个队列的临床基线特征分析入选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7岁(28.75-68.25岁)。包括81例男性,69例女性,男女比例1.17:1。体质指数为23.66±3.54。10年以下的病程占57.3%,10-50年病程占40%,50年以上病程占2.7%。脱垂长度在6 cm以下者占62.7%。圆柱形脱垂形状最多见,占64.7%。以Ⅱ型Ⅰ度、Ⅱ型Ⅱ度脱垂占比更高(70%)。约一半的患者肛门括约肌功能减弱,肛门括约肌无收缩力的患者占16%。伴随小肠脱垂的患者比例稍高,占52%。消痔灵原液低剂量与中高剂量所占比例各约一半。行单层八步注射84例,双层四步注射66例。1.3 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临床基线特征比较与未复发组相比,复发组患者中老年居多,合并小肠脱垂者占多数,采用双层四步注射占比更大,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组大多数患者病程在10年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两组性别、体质指数、脱垂长度、脱垂形状、分型分度、肛门括约肌功能及女性患者分娩与未分娩的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1.4 筛选危险因素并建立复发预测模型1.4.1 Cox单因素与多因素方法结局变量为注射后是否复发,在单因素分析中,把影响因素(P≤0.1)纳入Cox多因素中,以输入法的方式分析,影响复发的危险因素经筛选并符合Cox比例风险假定检验,最终如下:分型分度之Ⅱ型Ⅲ度(X1,P=0.000<0.01),肛门括约肌无力(X2,P=0.032<0.05),小肠脱垂(X3,P=0.018<0.05),注射方式(单层八步,X4,P=0.016<0.05)。建立的预测模型为:h(t,X)=h0(t)exp(1.344*X1+0.730*X2+0.610*X3-0.592*X4)。1.4.2 随机生存森林方法结局变量为注射后是否复发,影响复发的危险因素经筛选并符合Cox比例风险假定检验,最终如下:分型分度之Ⅱ型Ⅱ度(X],β=0.763,P=0.069>0.05)、分型分度之Ⅱ型Ⅲ度(X1,β=1.278,P=0.001<0.01),肛门括约肌功能减弱(X2,β=0.558,P=0.054>0.05),肛门括约肌无力(X2,β=0.703,P=0.037<0.05),小肠脱垂(X3,P=0.010<0.05),脱垂长度(X4,P=0.158>0.05),年龄(X5,P=0.027<0.05),注射方式(单层八步,X6,P=0.009<0.05)。建立的预测模型为:h(t,X)=h0(t)exp(0.763/1.278*X1+0.558/0.703*X2+0.648*X3+0.058*X4+0.012*X5-0.675*X6)1.5两种复发预测模型性能评价根据Time-dependent ROC曲线下面积AUC(t)显示,与Cox单、多因素筛选法(4个危险因素)相比,随机生存森林筛选法(6个危险因素)建立的Cox预测模型,在术后每个随访节点的AUC值均高于前者,其均值也大于前者(0.803 versus 0.773)。1.6绘制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列线图,可视化呈现由随机生存森林方法筛选的危险因素所建立的预测模型。1.7校准曲线评价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校准度由校准曲线可知,列线图预测模型在注射后3月、6月、1年、2年、3年、5年、10年的预测复发概率与实际复发概率基本一致。2.消痔灵单层八步和双层四步注射治疗直肠脱垂的疗效比较2.1单层八步组与双层四步组PSM前基线资料情况PSM前,两组间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病程、分型分度、肛门括约肌功能、脱垂形状、小肠脱垂及术前症状总积分的差异均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但两组脱垂长度差异则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脱垂长度作为重要的影响因素,需采取PSM法平衡两组间的这一差异。2.2单层八步组与双层四步组PSM后基线资料情况PSM后,单层八步组中有35例未能匹配,双层四步组中有17例未能匹配,均被排除,最终两组均纳入49例,组间达到平衡并具有可比性。2.3单层八步组与双层四步组PSM后近期疗效比较单层八步组治愈率高于双层四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两组间总有效率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术后,两组间第1、3、7、15天的症状总积分比较中,在术后第1天,其差异并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在术后第3、7、15天,单层八步组症状总积分均低于双层四步组,脱垂症状改善更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等级均为轻度。单层八步组共发生3例(6.1%),其中1例尿潴留,1例便秘。双层四步组共发生6例(12.2%),其中2例尿潴留,3例便秘,1例腹泻。两组间的差异均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两组发生的不良事件均为轻度,总发生率具有差异(P<0.05)。单层八步组共发生14例(28.6%),包括小腹坠痛8例,肛门坠胀3例,发热1例,肛门出血1例,血压、心率下降1例,无直肠粘膜溃疡、坏死和前列腺炎发生。双层四步组共发生6例(16.3%),包括小腹坠痛1例,肛门坠胀1例,发热1例,肛门出血2例,直肠粘膜溃疡1例,无前列腺炎及血压、心率下降发生。其中,单层八步组发生小腹坠痛明显多于双层四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肛门坠胀,发热,肛门出血,直肠粘膜溃疡、坏死,前列腺炎,血压、心率下降的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在统计学上均无意义(P>0.05)。单层八步组出现不明原因血压、心率下降1例,经积极处理后恢复正常,未遗留后遗症。双层四步组出现1例便血后,肠壁柱状坏死形成窦道,经保守治疗1月后好转出院。2.4单层八步组与双层四步组PSM后远期疗效比较单层八步组的总复发率为51.0%(25/49),无复发中位生存时间为60月(95%CI(45.2-74.8))。术后3月、6月、1年、2年、3年、5年的累积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5.9%、91.8%、87.6%、73.4%、58.2%、31.0%。双层四步组的总复发率为65.3%(32/49)。无复发中位生存时间为24月(95%CI(11.4-36.6))。术后3月、6月、1年、2年、3年、5年的累积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7.8%、79.6%、66.7%、49.4%、38.4%、25.8%。两组总复发率无差异(P=0.152)。单层八步组累积无复发生存率高于双层四步组,其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0.05),无复发中位生存时间更长(60月VS 24月)。单层八步组复发25例,其中13例男性、12例女性,最大年龄为89岁,最小15岁,60岁以上者10例,病程10年以上者13例,合并小肠脱垂者16例。双层四步组复发32例,其中16例男性、16例女性,最大年龄为89岁,最小17岁,60岁以上者有13例,病程10年以上者有18例,合并小肠脱垂者16例。两组复发患者脱垂长度的比较,单层八步组短于双层四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的肛门坠胀、肛门失禁和便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层八步组有13例复发后继续来本院治疗,其中8例再次行单层八步注射,1例行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1例行直肠脱垂悬吊术(开腹),1例行直肠脱垂悬吊术(腹腔镜),1例行经肛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1例行肛门环缩术联合外括约肌折叠术。双层四步组有11例复发后继续来本院治疗,其中1例再次行双层四步注射,4例行单层八步注射,1例行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1例行直肠脱垂悬吊术(开腹),2例行直肠脱垂悬吊术(腹腔镜)。1例行单层八步注射联合自动痔疮套扎术。1例第二次行单层八步注射后再次复发,第三次予行直肠脱垂悬吊术(腹腔镜)。3.基于整合药理学探讨消痔灵固脱注射治疗直肠脱垂的作用机制通过TCMIP V2.0,设置药物相似性阈值≥0.6,去除重复靶标后,共获得消痔灵有效成分鞣酸的304个药物靶标,直肠脱垂靶标55个,构建核心靶标网络,筛选出6个药物作用的关键靶标(NFKB2、IKBKB、CHUK、NFKB1、NFKBIA、AKT1)。所参与的生物学过程主要包括:细胞周期阻滞、转录正调控DNA模板、蛋白质磷酸化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获得的信号通路有6条与NF-κB信号通路相关,分别为 RIP-mediated NF-κB activation via ZBP1、TRAF6 mediated NF-κB activation、TAK1 activates NF-κB by phosphorylation and activation of IKKs complex、NF-κB is activated and signals survival、Activation of NF-kappaB in B cells、FCERI mediated NF-κB activation。研究结论1.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脱垂复发的预测模型构建筛选出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脱垂复发的影响因素并建立临床预测模型。以是否复发作为结局变量,并考虑未复发时间与复发结局的关系,采用两种方法:Cox单因素、多因素法和随机生存森林法,筛选复发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由后者所建立的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复发的预测性能更好。进一步构建了注射术后3月、6月、1年、2年、3年、5年、10年复发概率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可视化呈现。其中年龄、分型分度、肛门括约肌功能、脱垂长度、小肠脱垂得分越高,则术后复发的概率越大。采用单层八步注射的复发概率低于双层四步注射。利用校准曲线验证后,显示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复发概率与实际复发概率基本一致。今后需不断扩大样本量并纳入更多影响因素(如影像学、组学等)进行前瞻性研究,进一步完善初步建立的预测模型,并利用外部队列数据验证,以便实际运用于临床,提高医师临床决策能力。2.消痔灵单层八步和双层四步注射治疗直肠脱垂的疗效比较单层八步组的近期治愈率高于双层四步组,术后第3、7、15天症状总积分低于后者,脱垂症状改善更好。两组的近期总有效率相当,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事件。远期疗效中,两组总复发率无差异,单层八步组比双层四步组累积无复发生存率更高,无复发中位生存时间更长,复发患者的脱垂长度更短。可推荐将单层八步注射作为注射疗法的首选术式。3.基于整合药理学探讨消痔灵固脱注射治疗直肠脱垂的作用机制通过整合药理学研究,获得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脱垂的关键作用靶点有NFKB2、IKBKB、CHUK、NFKB1、NFKBIA、AKT1,参与的信号通路中,与6条NF-κB信号通路相关,推测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是消痔灵注射产生作用的重要环节。这为今后体内外实验验证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对临床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刘县宝[4](2021)在《加减三黄二地汤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加减三黄二地汤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湿热下注型混合痔住院患者,按照随机对照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加减三黄二地汤,疗程为14天。观察并记录术后并发症(肛门疼痛、肛缘水肿、肛门出血)、止痛药使用次数以及创面愈合时间等情况,将术后并发症以积分的形式记录表中,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最终研究结果。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肛缘水肿、肛门出血的治疗均有效,且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第2天,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肛缘水肿、肛门出血症状改善程度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第14天,治疗组对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肛缘水肿、肛门出血症状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14天内,治疗组止痛药使用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4.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5.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为90.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减三黄二地汤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肛缘水肿、肛门出血疗效显着,可明显减少止痛药使用次数,具有明显的促进创面愈合作用。用药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临床值得推广。

许永智[5](2021)在《基于“治未病”理论应用清消洗剂防治湿热下注型Ⅳ期环状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基于“治未病”理论,观察清消洗剂对湿热下注型Ⅳ期环状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作用,如肛门疼痛、肛缘水肿情况、术后排便疼痛与出血情况及其对创面愈合率的影响,为中医“治未病”理论在临床防治痔术后并发症的应用上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选取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在术前术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干预组于术前3天及术后第2天至第7天予清消洗剂熏洗,一日2次,早晚各一次,20min/次,共外用9天;对照组予高锰酸钾溶液(1:5000)2000ml,以相同的方法进行熏洗治疗,一日2次,早晚各一次。观察、记录并分析每例样本的术前1天及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肛门疼痛、肛缘水肿情况,术后24小时内最大疼痛强度(24h Max)评分,术后首次感到疼痛(疼痛程度≥4分)的时间点,术后排便疼痛、出血情况,创面愈合情况,通过干预组自身前后比较以及对照组和干预组之间的比较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选取的90例患者,干预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3例,最终84例患者完成本研究。患者一般情况对比: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资料无显着性差异,具有良好的可比性。现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肛门疼痛比较情况:两组在术前1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5天的肛门疼痛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的肛门疼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前1天与术后1天肛门疼痛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4小时内最大疼痛强度评分及首次感疼痛(疼痛程度≥4分)的时间点的比较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肛缘水肿比较情况:两组在术前1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的肛缘水肿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术后第7天的肛缘水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排便比较情况:两组在首次、第2次、第3次术后排便肛门疼痛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次术后排便肛门疼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首次、第2次、第3次、第4次术后排便肛门出血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创面愈合比较情况: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第14天创面愈合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总体疗效比较情况:两组在治疗14天后的总体疗效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治未病”理论,对湿热下注型Ⅳ期环状混合痔患者围手术期行清消洗剂熏洗可达到清热祛湿、消肿止痛、凉血止血的作用,较快缓解术后肛门疼痛、肛缘水肿症状,改善术后排便,早中期较明显,可缩短创面愈合周期。该方式具有安全、价廉、简便、痛苦小等优点,在防治痔术后并发症以及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等方面取得了良好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陆俊辰[6](2021)在《基于德尔菲法优化广西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试行)》在广西应用中的存在问题,并制定更适合广西应用的《结直肠癌中医护理优化方案》,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以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方法:(1)采用系统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广西某三甲中医医院胃肠外科符合纳入标准的结直肠癌入院患者病历及《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评价表139例,收集患者一般信息、疾病诊断、中医证型、证候特点、主要相关症状和采用中医护理技术;患者对本方案的护理操作依从性、患者对护理技术满意度、本病中医方案的操作者评价和特殊记录等资料。了解现行《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循证及咨询专家,规避存在问题,形成《广西结直肠癌中医护理优化方案》初稿。(2)将《广西结直肠癌中医护理优化方案》初稿通过专家咨询方式进行德尔菲专家咨询,通过收集专家对《广西结直肠癌中医护理优化方案》的看法,经反复征询、归纳、修改、汇总专家意形成下一轮修改稿并重新发放咨询函,最后汇总成专家看法基本一致的《广西结直肠癌中医护理优化方案》。本研究通过咨询专家的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变异系数、协调系数等指标来检验咨询专家的可靠性及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以确定将《广西结直肠癌中医护理优化方案》应用于临床实践。结果:(1)在回顾病例中:证候共11种,湿热蕴结所占比例最高达到44.6%,其次分别是脾肾阳虚18.71%、气血两虚证排名第三比例为9.4%;症状发生率按高到低分别是腹胀(66.91%)、腹痛(61.87%)、粘液血便(46.76%)、腹泻(45.32%)、便秘(24.46%)、恶心呕吐(12.23%)、发热(7.91%);药烫治疗在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技术中使用最为频繁累计构成比达到28.99%,与穴位贴敷为主要因素,艾灸为次要因素。(2)经过三次函询,共纳入15位专家。有效问卷回收率分别为83.3%、100%、100%;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92;肯德尔和谐系数第一轮一级指标为0.55,二级指标为0.44;第二轮二级指标为0.40,三级指标为0.38;第三轮二级指标为0.46,三级指标为0.44;P均小于0.05,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通过三次函询,分别添加项目3条、修改项目14条。最终形成包含5个一级指标,29个二级指标,108个三级指标的《广西地区结直肠癌中医护理优化方案》。结论:(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试行)》在广西使用中发现常见证候湿热蕴结证缺失;常见症状/证候施护及中医特色治疗护理方面部分项目在广西不常见或者未出现,而广西特定环境及人群中的一些常见症状/证候施护及中医特色治疗护理在该方案中没有出现,需要根据广西特殊情况优化该方案。(2)本研究所形成的《广西结直肠癌中医护理优化方案》的过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其应用效果及项目的适用性需要进一步临床实证验证。

周娇娇[7](2020)在《基于CiteSpace的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知识图谱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研究目的与意义1.1梳理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发展史,揭示中医外科肛肠领域在中医药的“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方面作出的贡献。1.2挖掘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研究热点与前沿,为临床与科研工作者提供新的研究方向。1.3系统梳理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的文献,找出核心研究机构与研究者,为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提供一定的方向。2研究方法2.1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对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相关文献数据的发文年代、作者、研究机构与期刊杂志等分布情况进行分析。2.2应用共现分析,对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相关文献数据的作者、机构与关键词进行分析,找出该领域的核心研究者与研究机构,以及该研究领域的热点与前沿。2.3应用聚类分析,对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相关文献数据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找出该研究领域中的基本知识结构,并依据其时间线视图,直观展示出该领域的演化过程。2.4应用突现分析,对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相关文献数据的关键词进行突现分析,挖掘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3研究结果3.1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文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李华山教授是该领域最高产作者;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是该领域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中国肛肠病杂志是该领域的核心期刊。3.2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文献的共现分析结果3.2.1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文献的作者共现分析结果发现该领域已形成多个研究团队,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团队分别是:李华山团队、韩宝团队、叶玲团队与范学顺团队。3.2.2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文献的机构共现分析结果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联合北京马应龙长青肛肠医院与国内十多个研究机构间开展了相对密切的合作,而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和中日友好医院则相对独立,与其他研究机构合作较少;另外机构共现结合作者共现分析发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李华山团队对近几年该领域产生的影响最大,即该团队研究的内容是目前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研究的热点。3.2.3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文献的关键词共现分析结果消痔灵注射液是该研究领域最常用的药物;该领域最常研究的直肠脱垂类型是直肠黏膜内脱垂;注射疗法联合PPH或者肛门紧缩术是最常研究的联合术式;该领域的研究主要是临床观察性研究。3.3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文献的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关键词聚类后,共得到9个聚类,进一步分析得出6个基本知识结构:Cluster0的研究主题为祖国医学在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的传承与发展;Cluster1、Cluster3和Cluster8的研究主题均为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时联合其他术式的研究;Cluster2、Cluster4的研究主题为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类型研究;Cluster5的研究主题为利用有限元模型客观证明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有效的理论研究;Cluster6的研究主题为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时注射方式的研究;Cluster7的研究主题为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患者的人群研究。3.4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文献的关键词突现分析结果1977年~2007年属于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初期,经过长达30年不间断研究,丰富了国内关于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临床经验。自2007年开始至今属于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发展期:术式方面的研究开始呈现多元化发展;研究的注射药物以消痔灵注射液和芍倍注射液为主;注射疗法中的消痔灵注射术是研究的焦点;研究方法仍以临床观察性研究为主。4研究结论4.1对我国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研究领域进行可视化分析,从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发展过程,揭示了中医外科肛肠领域在中医的“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方面作出的贡献。4.2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中研究热点与前沿:关于注射药物,消痔灵注射液既是研究的热点又是研究的前沿,芍倍注射液是研究的前沿;关于注射疗法,消痔灵注射术是研究的前沿;关于联合术式,注射疗法联合PPH、TST或者RPH等联合术式属于该领域研究的前沿;关于该领域研究的直肠脱垂类型,完全性直肠脱垂既是研究的热点又是研究的前沿,直肠粘膜内脱垂是研究的前沿;关于研究的方法,临床观察是研究的前沿。4.3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中的核心研究机构与研究者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与该院的李华山教授,可以成为该领域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首先考虑对象。

张瑞东[8](2020)在《长强穴穴位注射亚甲蓝混合液对混合痔湿热下注型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综合评价长强穴穴位注射亚甲蓝混合液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水肿、尿潴留等疗效。方法将就诊于保定市第一中医院肛肠科符合研究标准的住院患者76例,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患者均为3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内痔分期、外痔分型、术后外切口数、内痔结扎个数、疼痛耐受性等方面,经过统计学分析得出P>0.05,均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在手术结束前给予亚甲蓝混合液长强穴穴位注射,对照组手术结束前给予亚甲蓝混合液创面间断点状皮下注射。采用VAS疼痛评分法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静息疼痛评分,术后首次排便疼痛评分,观察术后当晚睡眠情况,术后肢体活动情况、排尿情况、肛缘水肿情况、肛门功能情况、创面愈合情况,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治疗组术后当晚睡眠情况较对照组好,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静息疼痛评分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同一时间点静息疼痛评分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患者术后肢体活动评分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两组术后首次排便疼痛评分、排尿情况经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两组患者后术后肛门水肿情况、创面愈合时间、肛门功能情况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安全性判定:两组患者在观察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长强穴注射亚甲蓝混合液对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镇痛疗效肯定,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创面注射。2长强穴注射对于改善术后当晚睡眠及术后活动情况具有一定意义。3和创面注射相比,可有效降低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穴位注射操作简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图0幅;表16个;参107篇。

田慧[9](2020)在《外剥内扎并梯形皮瓣游离术预防女性前位痔术后水肿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为减少女性前位痔术后切口水肿的发生,根据女性肛门的生理形态、功能、病理变化、解剖结构及肛管直肠动力学原理设计“外剥内扎并梯形皮瓣游离术”预防女性前位痔术后水肿,并与传统的“痔外剥内扎术”相对照,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水肿的发生情况、切口愈合时间、疗效、半年复发率及相关并发症,探讨外剥内扎并梯形皮瓣游离术预防女性前位痔术后切口水肿的可行性及效果,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根据诊断标准纳入于2018年7月~2019年7月住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成年女性前位痔患者140例,随机单盲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采用“外剥内扎并梯形皮瓣游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术后均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局部清洁换药至愈。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水肿、肛缘皮赘残留、肛门便血、疼痛、尿潴留、切口愈合时间、疗效、肛门狭窄、肛门失禁及半年复发率等方面的差异。所得数据用SPSS23.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切口水肿(术后第3、5、7、14天)、皮赘残留、切口愈合时间、痊愈率、复发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术后切口水肿(术后第1、21天)、疼痛(术后第1、3、5、14、21天)、便血、尿潴留、肛门狭窄、肛门失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优于治疗组。结论:外剥内扎并梯形皮瓣游离术治疗女性前位痔疗效肯定,较传统痔外剥内扎术能明显减少女性前位痔术后切口水肿的发生,避免术后前位皮赘残留,缩短疗程,降低复发率,能维护女性正常肛管解剖结构,保护齿线敏感区,使肛门外形平整、美观。

阿卜杜喀迪尔·艾麦提[10](2020)在《复方菖蒲熏洗散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复方菖蒲熏洗散治疗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出血、坠胀、肛缘水肿、创面渗液量及促进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分析其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10至2020-01月间我院普通外科收治并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8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所入组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手术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术后第2d开始用复方菖蒲熏洗散行肛门熏洗及坐浴治疗(熏蒸10min、坐浴10min,2次/d,连续10d),对照组术后第2d采用碘伏溶液(1:20)行肛门熏洗及坐浴治疗(熏蒸10min、坐浴10min,2次/d,连续10d)。通过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7、10天的肛门疼痛、出血、坠胀、肛缘水肿、创面渗液量,并记录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天数,利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最终研究结果。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病程及创面数目和术后治疗前肛门疼痛、肛缘水肿、坠胀、术后出血、分泌物量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术后疼痛方面:治疗后第3、7、1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评分更低,说明治疗组的止痛效果优于对照组;(3)肛缘水肿方面:治疗后第3、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治疗组明显减轻肛缘水肿;(4)肛门坠胀方面:治疗后第7、1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治疗组在中后期明显减轻肛门坠胀;(5)术后出血、创面渗液量方面:治疗后第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早期明显减少术后出血、创面渗液量;(6)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天数: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创面生长愈合时间和住院天数比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复方菖蒲熏洗散可以防治混合痔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还能促进术后伤口生长愈合,缩短住院的时间,用药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二、直肠肛门疾病常见并发症的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直肠肛门疾病常见并发症的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2)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论文提纲范文)

1 总论
    1.1 ERAS定义
    1.2 ERAS的核心项目及措施:
        1.2.1 术前宣教
        1.2.2 术前戒烟、戒酒
        1.2.3 术前访视与评估
        1.2.4 预康复
        1.2.5 术前营养支持
        1.2.6 预防性抗血栓治疗
        1.2.7 术前禁食禁饮
        1.2.8 术前肠道准备
        1.2.9 术前麻醉用药
    1.3 ERAS的核心项目及措施:术中部分
        1.3.1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与皮肤准备
        1.3.2 麻醉方法、麻醉药物与抗应激管理
        1.3.3 术中低阿片多模式镇痛策略
        1.3.4 炎症管理
        1.3.5 气道管理与肺保护策略
        1.3.6 脑保护策略
        1.3.7 术中输液及循环管理
        1.3.8术中体温管理
        1.3.9 手术方式与手术质量
        1.3.1 0 围手术期血糖控制
        1.3.1 1 鼻胃管的留置
        1.3.1 2 腹腔引流
        1.3.1 3 导尿管的留置
    1.4 围手术期液体治疗
    1.5 ERAS的核心项目及措施:术后部分
        1.5.1 术后疼痛管理
        1.5.2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
        1.5.3 术后饮食
        1.5.4 术后贫血
        1.5.5 术后早期下床活动
        1.5.6 出院基本标准
        1.5.7 随访及结果评估
    1.6 建立ERAS评估系统
2 肝胆外科手术部分
    2.1 术前宣教
    2.2 多学科评估
    2.3 专科评估
    2.4 手术规划
    2.5 控制术中出血
        2.5.1 入肝血流阻断法
        2.5.2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ontrolled low central venous pressure,CLCVP)
        2.5.3 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法
    2.6 损伤与感染控制
    2.7 控制手术时间
    2.8 肝胆外科手术麻醉方法与术后镇痛策略
    2.9 术中CLCVP、循环及容量管理
        2.9.1 实施CLCVP的方法与路径
        2.9.2 CLCVP并发症及其防治
    2.1 0 肝胆外科手术病人围手术期血糖管理与抗炎策略
    2.1 1 早期活动与进食
    2.1 2 围手术期液体管理
    2.1 3 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
    2.1 4 凝血功能紊乱与预防静脉血栓的管理
    2.1 5 引流管管理
    2.16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2.17出院标准
3 胰腺外科手术部分
    3.1 术前宣教及医患沟通
    3.2 术前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ulti-diciplinary team,MDT)诊疗模式的应用
    3.3 预康复
    3.4 术前胆管引流
    3.5 术前营养支持治疗
    3.6 术前肠道准备
    3.7 术前禁食的必要性及碳水化合物治疗的可行性
    3.8 麻醉方法的选择
    3.9 术中液体治疗
    3.1 0 围手术期呼吸管理胰腺外科手术后肺部并发症
    3.1 1 开放与腹腔镜及机器人辅助PD手术的选择与评价
    3.1 2 开放与腹腔镜及机器人辅助DP手术的选择与评价
    3.1 3 围手术期疼痛管理
    3.1 4 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
    3.1 5 PD术后鼻胃管留置的必要性评价
    3.16术后应用生长抑素的作用评价
    3.17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的必要性
    3.18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胃排空延迟的防治
    3.19术后饮食管理与营养支持治疗
    3.20出院标准与指征
4 胃外科手术和减重与代谢外科手术部分
    4.1 术前宣教
    4.2 预康复
        4.2.1 术前营养评估和治疗
        4.2.2 减重手术术前饮食管理
        4.2.3 减重手术术前血糖管理
        4.2.4 术前呼吸系统管理及预康复参见总论部分。
        4.2.5 合并幽门梗阻病人的术前处理
    4.3 术前禁食禁饮及肠道准备
    4.4 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
    4.5 麻醉方案及管理
        4.5.1 术中麻醉方式选择及区域神经阻滞
        4.5.2 腹腔镜手术肌松管理
        4.5.3 内环境的管理
        4.5.4 目标导向的围手术期液体管理
    4.6 手术方式
        4.6.1 腹腔镜手术
        4.6.2 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腹腔镜手术
        4.6.3 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
    4.7 行减重手术的肥胖病人的术后呼吸管理
    4.8 减重手术病人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术后管理
    4.9 术后胃管的留置
    4.1 0 术后饮食管理与营养
    4.1 1 围手术期静脉血栓预防
    4.1 2 术后镇痛及止吐管理
    4.1 3 术后急性胃黏膜病变的预防
    4.1 4 术后切口及引流管道的管理
    4.1 5 出院标准
5 结直肠外科手术部分
    5.1 术前宣教
    5.2 预康复
        5.2.1 术前风险评估
        5.2.2 预康复
        5.2.3 预防性抗血栓治疗
    5.3 术前肠道准备
    5.4 术前禁食及口服碳水化合物清饮料
    5.5 麻醉前用药
    5.6 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参见总论部分。
    5.7 麻醉方案及管理
    5.8 PONV的防治
    5.9 手术方式的选择
        5.9.1 腹腔镜技术
        5.9.2 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
        5.9.3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a TME)
        5.9.4 腹腔镜及机器人辅助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
        5.9.5 转流性造口
    5.1 0 鼻胃管
    5.1 1 预防术中低体温
    5.1 2 围手术期液体管理
    5.1 3 腹腔或盆腔引流管的管理
    5.1 4 导尿管
    5.1 5 预防术后肠麻痹
    5.16低位前切除术后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肛门功能保护与评估
    5.17术后镇痛
        5.17.1硬膜外镇痛(epidural analgesia,EA)胸段硬膜外镇痛(thoracic epidural analgesia,TEA)存在术后低血压和尿潴留的风险,对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病人镇痛获益不大,甚至可能延长住院时间。
        5.17.2 NSAIDs NSAIDs是多模式镇痛的重要措施之一。
        5.17.3外周神经阻滞
        5.17.4镇痛辅助用药
    5.18围手术期营养状态的评估及营养支持治疗
    5.19术后早期活动与康复训练
    5.20评估及审查制度
    5.21出院标准及随访

(3)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脱垂复发的预测模型构建、疗效评价及其固脱机制的整合药理学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历史源流及发展概况
        1 肛肠疾病注射疗法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2 直肠脱垂注射疗法的历史源流
        3 直肠脱垂注射疗法的发展概况
        3.1 国外发展概况
        3.2 国内发展概况
        3.3 注射疗法联合其他术式
        4 小结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消痔灵注射液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1 消痔灵的作用机理研究
        2 五倍子的药理作用研究
        2.1 收敛作用
        2.2 抗菌
        2.3 抗病毒
        2.4 抗氧化
        2.5 抗癌
        3 明矾的药理作用研究
        3.1 抗菌及抗病毒
        3.2 抗癌
        3.3 收敛作用
        3.4 毒性和安全性
        4 小结及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脱垂的文献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文献筛选和处理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2.2 随机对照文献的相关情况
        2.3 临床疗效观察类文献的的相关情况
    3 讨论
    4 小结及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脱垂复发的预测模型构建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资料收集及数据录入
        1.6 伦理审查
        1.7 随访内容
        1.8 统计方法
        1.9 技术路线
    2 研究结果
        2.1 随访结果及总体生存分析
        2.2 整个队列的临床基线特征分析
        2.3 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临床基线特征比较
    3 复发影响因素的变量与赋值
    4 复发影响因素的变量筛选方法
        4.1 Cox回归变量筛选
        4.2 随机生存森林变量筛选
    5 Cox比例风险假定的检验
        5.1 分类变量的PH假定检验
        5.2 连续变量的PH假定检验
    6 复发风险的预测模型建立
        6.1 模型一: Cox回归筛选变量后的预测模型
        6.2 模型二: 随机森林筛选变量后的预测模型
    7 两种复发预测模型性能评价
    8 绘制列线图预测模型
    9 校准曲线评价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校准度
    10 讨论
        10.1 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10.2 影响因素筛选方法
        10.3 预测模型的构建及性能评价
        10.4 列线图的建立及校准曲线的验证
    11 研究的局限性
        11.1 样本量的问题
        11.2 失访的问题
        11.3 预测模型的校准度问题
    12 小结及展望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消痔灵单层八步和双层四步注射治疗直肠脱垂的疗效比较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同第三部分研究
        1.2 诊断标准: 同第三部分研究
        1.3 纳入标准: 同第三部分研究
        1.4 排除标准: 同第三部分研究
        1.5 伦理审查: 同第三部分研究
        1.6 技术路线
    2 资料收集
        2.1 人口学资料
        2.2 病情资料
        2.3 治疗情况
        2.4 并发症
        2.5 不良事件
        2.6 随访资料
    3 治疗方案
        3.1 注射方法及步骤
        3.2 观察项目
    4 研究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5 统计学处理
    6 近期疗效比较
        6.1 单层八步组与双层四步组PSM前基线资料比较
        6.2 单层八步组与双层四步组PSM后基线资料比较
        6.3 单层八步组与双层四步组PSM后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
        6.4 单层八步组与双层四步组PSM后术后症状总积分比较
        6.5 单层八步组与双层四步组PSM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
        6.6 单层八步组与双层四步组PSM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比较
    7 远期疗效比较
        7.1 单层八步组与双层四步组PSM后总复发率、累积无复发生存率及无复发中位生存时间比较
        7.2 单层八步组与双层四步组PSM后复发患者基本情况比较
        7.3 单层八步组与双层四步组PSM后复发患者的治疗情况
    8 典型病例
        8.1 单层八步组典型病例
        8.2 双层四步组典型病例
    9 讨论
        9.1 真实世界研究
        9.2 倾向性评分匹配法
        9.3 近期疗效分析
        9.4 关于在直肠前壁注射消痔灵的安全性探讨
        9.5 远期疗效分析
        9.6 样本量的问题
    10 研究的局限性
    11 小结及展望
    临床研究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基于整合药理学探讨消痔灵固脱注射治疗直肠脱垂的作用机制
    前言
    1 研究方法
        1.1 消痔灵的有效化学成分来源及靶标收集
        1.2 直肠脱垂疾病候选靶标收集
        1.3 蛋白互作用网络(PPI)的构建
        1.4 GO基因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1.5 构建“药物-化学成分-核心靶标-关键通路-疾病”的多维网络图
    2 研究结果
        2.1 消痔灵的潜在靶标
        2.2 直肠脱垂靶标
        2.3 核心靶标网络构建
        2.4 GO基因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结果
        2.5 “药物-化学成分-核心靶标-关键通路-疾病”的多维网络图
    3 讨论
        3.1 整合药理学在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研究中的应用情况
        3.2 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脱垂的作用机制探讨
        3.3 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脱垂动物模型选择的理论探索
        3.4 研究的局限性
    4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创新点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一: 病例报告表
附录二: Wexner便秘评分量表
附录三: Wexner肛门失禁评分表
附件

(4)加减三黄二地汤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及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3 统计方法
    4 不良反应事件
结果与分析
    1 一般资料比较
        1.1 性别比较
        1.2 年龄比较
        1.3 病程比较
    2 治疗前情况比较
        2.1 外痔切口比较
        2.2 治疗前肛门疼痛、肛缘水肿、肛门出血情况比较
    3 治疗前后情况比较
        3.1 治疗前后肛门疼痛情况比较
        3.2 治疗前后肛缘水肿情况比较
        3.3 治疗前后肛门出血情况比较
        3.4 止痛药使用情况比较
        3.5 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3.6 总疗效比较
    4 安全性检验与不良反应
讨论
    1 祖国医学对痔术后并发症的认识
        1.1 祖国医学对痔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1.2 祖国医学对痔术后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祖国医学对痔术后并发症的治疗
    2 现代医学对痔术后并发症的认识
        2.1 现代医学对痔病发病机理的认识
        2.2 现代医学对痔术后并发症的认识及治疗
    3 加减三黄二地汤的组方及药理分析
        3.1 加减三黄二地汤组方分析
        3.2 加减三黄二地汤药理分析
    4 研究结果分析
        4.1 一般资料及治疗前情况结果分析
        4.2 治疗前后肛门疼痛情况结果分析
        4.3 治疗前后肛缘水肿情况结果分析
        4.4 治疗前后肛门出血情况结果比较
        4.5 止痛药使用情况结果分析
        4.6 创面愈合时间情况结果分析
        4.7 总疗效情况结果分析
    5.问题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附录E
    附录F
文献综述 中医药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基于“治未病”理论应用清消洗剂防治湿热下注型Ⅳ期环状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终止标准及处理办法
        1.6 病例分组
    2 治疗方法
        2.1 手术治疗
        2.2 术后治疗
    3 观察指标及方法
        3.1 一般性观察指标
        3.2 临床疗效观察指标
        3.3 安全性指标
        3.4 不良反应事件
    4 质量控制
    5 伦理考虑
    6 统计学数据处理分析
第二章 结果
    1 患者一般情况
        1.1 性别比较
        1.2 年龄比较
        1.3 病程比较
    2 治疗后观察结果与分析
        2.1 肛门疼痛情况比较
        2.2 不同时段肛缘水肿情况比较
        2.3 术后排便情况比较
        2.4 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2.5 第 14 天创面愈合率情况比较
        2.6 总体疗效
    3 病例剔除及脱落情况
    4 安全性检验及不良反应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1 现代医学对痔的认识
        1.1 现代医学对痔发病机制的认识及治疗现状
        1.2 现代医学对痔术后并发症的认识及治疗现状
    2 中医学对痔的理论研究
        2.1 祖国医学对痔病因病机认识
        2.2 祖国医学对痔术后并发症的认识
    3 关于“治未病”理论
    4 关于“超前平衡镇痛”理论
    5 中药熏洗坐浴的作用机理
    6 清消洗剂组方及药理研究
    7 研究结果及分析
        7.1 清消洗剂对术后肛门疼痛的影响
        7.2 清消洗剂对术后肛缘水肿的影响
        7.3 清消洗剂对术后排便情况的影响
        7.4 清消洗剂对创面愈合的影响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治未病”思想在痔病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基于德尔菲法优化广西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前言
    1 研究背景及现状
        1.1 结直肠癌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广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2 结直肠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低,并发症多
        1.3 现代护理方法及技术在结直肠癌及其并发症护理的局限性
        1.4 中医护理方法及技术在结直肠癌及其并发症防治的优势
        1.5 行政部门主导的中医护理方案实施的意义及存在问题
        1.6 广西优化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的必要性
        1.7 德尔菲法在护理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研究内容
    4 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 某三甲中医医院《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试行)》实施情况调查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
        2.1 调查对象
        2.2 处理方法
    3 资料分析
    4 研究结果
    5 文献回顾
        5.1 研究小组成立
        5.2 病例回顾结果讨论及文献回顾参考数据库
第三部分 运用德尔菲法形成结直肠癌中医护理优化方案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制定函询问卷
        2.2 确定函询专家
        2.3 实施专家咨询
    3 资料分析方法
        3.1 专家一般资料
        3.2 专家积极程度
        3.3 专家权威程度
        3.4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3.5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
        3.6 指标筛选标准
    4 研究结果
        4.1 咨询专家基本情况
        4.2 专家积极程度统计
        4.3 专家权威程度统计
        4.4 专家意见协调度统计
        4.5 专家集中意见程度及函询结果
第四部分 讨论
    1 结直肠癌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
        1.1 呈现男性多于女性特点,男性是结直肠癌高发人群
        1.2 患病人群偏向中老年人群,护理工作应有所侧重
    2 《广西地区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优化过程的科学性
        2.1 现行方案使用情况分析
        2.2 现行方案存在的不足
        2.3 运用德尔菲法科学完善方案
    3 广西地区优化方案与原版方案的不同
        3.1 增加广西地区常见证候类型,符合三因特点
        3.2 增加临床实践中常用中医操作,鼓励临床工作创新
        3.3 增加工作中常见症状,将方案适用性扩展
        3.4 明确方案评价指标及时间节点,提高护理评价效率
    4 广西地区结直肠癌中医护理优化方案符合中医护理发展要求
第五部分 结论
    1 本研究的结论
    2 本研究的创新
    3 本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一轮函询问卷
    附录2 二轮函询问卷(节选)
    附录3 三轮函询问卷(节选)
    附录4 《广西地区结直肠癌中医护理优化方案》
综述 直肠低位前除切综合征防治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7)基于CiteSpace的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知识图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一 西医对直肠脱垂的认识
    1 直肠脱垂的定义与症状
    2 直肠脱垂的病因病机
    3 直肠脱垂的诊断与分型
    4 直肠脱垂的治疗
        4.1 经腹手术
        4.2 经会阴手术
        4.3 手术选择的大概标准
        4.4 注射疗法
    5 小结
文献综述二 中医对直肠脱垂的认识
    1 直肠脱垂在古籍中的定义与症状
    2 直肠脱垂在古籍中的脉象
    3 直肠脱垂在古籍中的病因病机与治则
    4 直肠脱垂在古籍中的治疗
        4.1 直肠脱垂在古籍中的中药治疗
        4.2 直肠脱垂在古籍中的针灸治疗
    5 直肠脱垂在古籍中的预后
    6 直肠脱垂在古籍中的防护
    7 小结
文献综述三 消痔灵注射液主要成分的研究进展与相关古籍荟萃
    1 明矾的概述
        1.1 明矾的现代研究
        1.2 中医古籍中有关明矾治疗直肠脱垂的文献
    2 五倍子的概述
        2.1 五倍子的现代研究部分
        2.2 古籍中有关五倍子治疗直肠脱垂的文献
前言
1 研究数据
    1.1 数据来源
    1.2 数据检索
        1.2.1 CNKI检索
        1.2.2 维普检索
        1.2.3 万方检索
    1.3 数据去重
        1.3.1 数据去重方法
        1.3.2 数据去重结果
    1.4 数据校验
2 CiteSpace分析
    2.1 CiteSpace应用现状
    2.2 Citespace数据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文献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与分析
        3.1.1 发文年份统计分析结果
        3.1.2 发文作者与研究机构统计分析结果
        3.1.3 发文关键词统计分析结果
        3.1.4 发文期刊杂志统计分析结果
    3.2 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文献的共现分析结果
        3.2.1 作者及研究机构共现分析结果
        3.2.2 关键词共现分析结果
    3.3 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文献的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
    3.4 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文献的关键词突现分析结果
4 讨论
    4.1 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的起源
    4.2 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的发展
        4.2.1 新型注射药物——消痔灵注射液的诞生
        4.2.2 注射疗法——消痔灵注射术的优化
    4.3 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的主要贡献者
    4.4 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
5 结论
创新性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附录A: 古籍中有关直肠脱垂的文献汇总
附录B: 古籍中有关明矾治疗直肠脱垂的文献汇总表
附录C: 古籍中有关五倍子治疗直肠脱垂的文献汇总表
附录D: 同义关键词合并表
附录E: 关键词频次(≥10)统计表
附件

(8)长强穴穴位注射亚甲蓝混合液对混合痔湿热下注型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临床资料
        1.1.2 诊断标准
        1.1.3 纳入标准
        1.1.4 排除标准
        1.1.5 剔除标准
        1.1.6 脱落标准和中止标准
    1.2 研究方法
        1.2.1 病例分组
        1.2.2 分组治疗方法
        1.2.3 观察指标
        1.2.4 安全性指标
    1.3 统计方法
    1.4 研究结果
        1.4.1 一般资料分析
        1.4.2 术后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
        1.4.3 术后首次小便情况
        1.4.4 术后肛门水肿情况的比较
        1.4.5 术后创面愈合时间
        1.4.6 安全性评价情况
    1.5 讨论
        1.5.1 混合痔术后镇痛意义
        1.5.2 关于湿热下注证型的选择
        1.5.3 穴位注射的优势
        1.5.4 长强穴的优势
        1.5.5 亚甲蓝混合液镇痛机制的探讨
        1.5.6 对术后镇痛情况的分析
        1.5.7 缓解术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
        1.5.8 术后肛门水肿情况
        1.5.9 术后创面愈合时间
        1.5.10 术后肛门功能
    1.6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关于混合痔的研究进展
    2.1 中医对痔的认识
        2.1.1 中医对痔的病名的认识
        2.1.2 痔的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
        2.1.3 中医对混合痔术后疼痛的认识
        2.1.4 中医对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治疗
    2.2 现代医学对痔的认识
        2.2.1 现代医学对痔及病机的认识
        2.2.2 现代医学对混合痔术后疼痛的认识
        2.2.3 现代医学对痔手术方式的研究
        2.2.4 现代医学对痔术后疼痛的治疗
    2.3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临床病例登记表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9)外剥内扎并梯形皮瓣游离术预防女性前位痔术后水肿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痔术后水肿的原因及防治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复方菖蒲熏洗散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观察病例标准
    3 治疗方法
    4 药物来源
    5 观测指标
    6 疗效评价标准
    7 统计学处理
研究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导师评阅表

四、直肠肛门疾病常见并发症的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放射性直肠损伤多学科诊治专家共识(2021版)[J].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1(11)
  • [2]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J]. 曹晖,陈亚进,顾小萍,闵苏,彭书崚,王东信,姚宏伟.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21(09)
  • [3]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脱垂复发的预测模型构建、疗效评价及其固脱机制的整合药理学探讨[D]. 陈琴.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4]加减三黄二地汤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D]. 刘县宝.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基于“治未病”理论应用清消洗剂防治湿热下注型Ⅳ期环状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D]. 许永智.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基于德尔菲法优化广西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D]. 陆俊辰.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7]基于CiteSpace的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知识图谱研究[D]. 周娇娇.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8]长强穴穴位注射亚甲蓝混合液对混合痔湿热下注型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D]. 张瑞东.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9]外剥内扎并梯形皮瓣游离术预防女性前位痔术后水肿的临床研究[D]. 田慧. 川北医学院, 2020(04)
  • [10]复方菖蒲熏洗散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D]. 阿卜杜喀迪尔·艾麦提.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直肠、肛门疾病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