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意识及其调整

歌唱意识及其调整

一、歌唱意识模糊及其调整(论文文献综述)

杨炉磊[1](2019)在《歌唱中怎样把声音建立在气息上》文中提出声乐是指用人声演唱的一种音乐形式,经几百年发扬传承美声唱法的发声方法被公认为是歌唱中最为科学的方法,而它的精髓则是靠发声器官相互作用,产生一种“通透”的声音。歌唱必须得通过有效呼吸,并合理运用气息的支撑作为先决条件而发声。因自然呼吸太容易获得,所以真正好好分析歌唱中该如何去呼吸往往容易被忽略。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呼吸是不足以支撑我们歌唱的,而把这个呼吸的过程解析开其实并没有那么容易,即使明白也不容易养成习惯,这就得我们注意声音训练中气息真正的良好建立,以及合理的分配运用。在弄清歌唱中如何把声音建立在气息上之前,我们首先得了解歌唱中的呼吸及其分类,以及认识各种呼吸方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对歌唱的直观作用。“鼻孔出气”的歌唱状态是一种创新性的发声训练方式,这既是对题目内容的详细解析,又是对具体方法的深刻探索。结合我国当下声乐发展形势,我们首先得相信文化,要建立文化自信,不能盲目崇拜,充分抓住这大好的学习时机,让我们“走出去,引进来”,为声乐的发展而为之奋斗。

罗中一[2](2014)在《从我国30多年美声唱法研究文献看声乐教学理论之构建》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改革开放后“我国30多年美声唱法理论文献”为研究对象,在对声乐着作、期刊2大类研究文献进行数据统计与整体梳理的基础上,着重对文献所隐含的部分研究论述问题予以指出与评述。本文包括引言、结语以及3个章节。第一章,对我国30多年来声乐文献的数量进行统计,并根据文献的主旨与内容进行分类及量化,从整体上呈现文献的主要研究范畴与所做贡献。第二章,在分类统计的基础上,对文献相关研究领域以及学科关键环节进行深入比对与分析,从而就文献的学科定位等问题提出疑问与评述。第三章,对声乐发声技术的几大核心领域进行研究分析,在对观点分类与综述的基础上,引申出其研究方式的问题与缺失。声乐研究文献作为该学科的理论支持与学术阵地,在指导教学实践的同时,对于本学科的核心价值与整体定位理应具有更高的前瞻与把握。所以本文是建立在文献基础之上,通过综合比对与研究分析后所得出结论,以期从不同的角度透过文献表面找出研究论述问题的实质,并作出相关评价与建议。

周沫[3](2010)在《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声乐艺术与其它学科交叉研究文献的量化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改革开放30年来的声乐艺术与其它学科交叉研究的文献为对象,整理国内16种专业音乐期刊的300余篇文献并进行归纳分析,将这些文献从时间上划分为1978年-1989年、1990年-1999年、2000年-2009年三个时间段,从内容上分为声乐艺术与心理学、声乐艺术与美学、声乐艺术与语言学、声乐艺术与生理学及医学、声乐艺术与史学、声乐艺术与声学、声乐艺术与其他共七个类别。分时间、分类型对这些文献进行客观量化分析,分别从各时段之间的文献对比分析、各研究门类间的对比分析以及具体的各门类研究文献的评析等方面进行量化分析,以期把握改革开放30年来声乐艺术与其它学科交叉研究的发展脉络、特点,为声乐艺术的再研究提供参考和咨询价值。

李娜[4](2010)在《声乐学习中个性心理因素对表演的影响探究》文中研究说明国家对教育文化事业的重视和声乐教育家的辛勤奉献使得我国声乐艺术得到了蓬勃发展,在声乐理论研究方面不仅在生理上取得了丰硕成果,歌唱者的心理因素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本文以声乐学习中的个性心理因素对表演的影响为研究对象,目的是希望通过对学生自身的个性特点的把握,使其做到扬长避短,更加全面的挖掘和提高声乐专业学生的表演能力,同时利用声乐表演对歌唱者的全方位要求来完善其个性中的不足。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从声乐心理学中的个性研究、声乐表演、个性与声乐表演三个方面分别对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接着阐述了本文的目的、意义与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为个性心理及声乐表演调查问卷,其中包括了研究对象、研究工具、研究程序及数据处理。第三部分是调查问卷综合分析,首先对声乐大学生个性类型的总体现状、性别差异、民族差异几方面进行了分析,其次分析了现阶段声乐大学生的表演方式现状,最后将两者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不同个性类型在声乐表演方式上存在着差异性,相反声乐表演方式也体现不同个性类型。最后一部分为研究结果与教学建议,从把握个性灵活教学、丰富声乐表演方式弥补个性造成的不足、声乐作品的选择以及声乐学生个性的培养几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技巧是声乐演唱的前提和基础,但技巧的学习和发挥必然要依托演唱者这个主体,受演唱者的意识支配,因此,演唱者的个性心理必然影响声乐学习,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和分析阐释力求对声乐大学生自身歌唱水平的提高及声乐教学有所启发和帮助,为声乐艺术的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王晓璐[5](2008)在《试论声乐艺术中自我意识的构建》文中认为声乐艺术心理学是研究声乐教学和演唱过程中心理意识活动的新学科。歌唱与发声表现着心理意识,心理意识指导和调节着歌唱与发声活动。演唱者的任何一个发声动作,不论是呼吸还是发声吐字,总是包含着一定的内部心理成分,受自我意识的支配和控制,声乐演唱中,自我意识对声乐艺术起到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在声乐艺术的学习中,自我意识活动是一个主动的创造性过程,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自我意识对声乐学习的活动起着指导作用。歌唱与其说是生理过程,不如说是思维过程。歌唱虽然是由人体的发声器官、呼吸器官和共鸣器官的协调运作来完成的,但所有这些运动都是受人的高级神经系统控制而将它们协调起来,即这种协调配合主要是通过“意识”对歌唱器官的控制来实现的。这种控制过程就是自我意识的能动性。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入手,拟分四部分对自我意识在声乐学习中的作用进行系统地分析和研究。第一部分:自我意识建构中的心理因素。意识是心理学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在声乐艺术的学习中,自我意识活动是一个主动的创造性过程,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自我意识对声乐学习的活动起着指导作用。第二部分:自我意识在歌唱技能、技巧中的的构建。声乐的学习本身就是一门需要自我剖析、自我感悟的学科,在歌唱的呼吸训练和共鸣训练中应当充分调动自我意识。第三部分:自我意识在歌唱二度创作中的作用。在声乐艺术的演唱与训练中,自我意识的作用尤为重要,它是歌者对作品的再创造(二度创作),此时意识闪现在对声乐作品的理解中,对声音形象的把握中,对角色音色的选择中.对作品情感的表达中。第四部分:声乐学习中自我意识的培养。加强音乐信念和音乐观、音乐意志力、音乐思维的发展和培养。

李冬兰[6](2007)在《对我国近十年声乐教学研究质量的抽样调查和分析》文中指出通过对19962005年发表于国内音乐类期刊上的声乐教学研究论文的抽样调查和分析,发现这一时期我国的声乐教学研究尽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仍存在一些的问题,如研究领域不够广阔,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不够明确,等等。在对近十年的声乐教学研究现状和质量进行分类统计和客观描述的基础上,对今后的声乐教学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杨云玉[7](2003)在《声乐技能学习的心理探析》文中研究说明声乐艺术是优美的旋律与诗词相结合的产物,有生命的声乐艺术是用人声再现的,在时间与空间的想象中展示动人形象的一种过程。声乐技能是使物质形态和观念上的声乐艺术作品得以再创造、再现其艺术魅力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声乐技能的学习是生理的,也是心理的过程。本文主要从学习者的角度入手,探讨学生的学习心理,通过对声乐技能学习过程的阶段性分析,总结出声乐学习的心理规律;并对影响声乐技能学习的其他心理因素进行剖析,提出解决方法。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声乐技能的学习过程及其心理。在阐述学习的生理基础与心理基础后,重点对声乐技能的阶段性特征进行分析,这种特征表现在相互联系又各具特点的五个阶段:认知阶段、分解练习阶段、联结阶段、熟练阶段、应用阶段;并分别在横向上做共时性的心理剖面分析。第二部分:声乐技能学习心理的把握。通过对声乐技能学习过程进行横向分析,作者由此总结出纵向的三个心理变化规律:歌唱动作的控制由有意识向无意识变化;歌唱调节方式由外向内转移;对外界不利情况的抗干扰能力逐渐增强。并分别对这三个特点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实践运用进行梳理总结。第三部分:影响声乐技能学习的其它心理因素。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者的因素很多,本文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对动机、性格与气质这些心理因素进行分析。动机的方向与强弱影响着声乐技能学习的目标与进度;而学习者的性格、气质不同,教师应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因材施教。声乐技能是达到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有了娴熟的演唱技能,才会有体验艺术情感与表现音乐作品的更大空间。本文对声乐技能的学习心理进行分析,旨在提供一个立体的声乐技能学习的解剖图,希望更有效的掌握学习过程中心理变化的规律,对各种心理现象进行正确解释,帮助学习者分析与了解自己,发挥积极的心理品质,以达到提高的目的。声乐技能是重要的,但其它音乐知识、声乐修养与创造性能力的学习同样重要。掌握技能是为了否定技能,为了在声乐演唱中毫无痕迹的传达音乐思想,所以自身的全面修养与完善是一个声乐学习者最终的目标。

易海晖[8](2001)在《歌唱意识模糊及其调整》文中提出声乐教学实验结果表明,调理学生歌唱意识模糊的过程,实际上是运用创造认识 理论,从歌唱意识模糊阶段调理到心身协调的高层潜意识歌唱发声行为过程。此过程可以分为 四个阶段:下意识模糊阶段;分析模糊原因阶段;选择认识目标、调理模糊意识阶段;实践创 造认识理论、建构高层潜意识歌唱行为阶段。

二、歌唱意识模糊及其调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歌唱意识模糊及其调整(论文提纲范文)

(1)歌唱中怎样把声音建立在气息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内容
    1.4 研究的意义
2 歌唱中呼吸的分内及具体应用
    2.1 自然呼吸和歌唱呼吸的区分差异
    2.2 歌唱中常见的呼吸方式
    2.3 怎样的呼吸对歌唱最为直观有用
3 气息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3.1 歌唱中声音与气息的关系
    3.2 歌唱中要建立良好的气息
    3.3 演唱姿势对气息的影响
4 在气息支撑的基础上中寻找面罩感
    4.1 何为歌唱中的面罩唱法
    4.2 怎样用鼻孔出气的方式建立面罩
    4.3 面罩感的气息支撑基础
    4.4 “鼻孔出气”有利于正确歌唱
5 歌唱中我们应该推崇的声音
    5.1 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5.2 我国当下声乐发展现状
    5.3 歌唱中真正美妙的声音
6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2)从我国30多年美声唱法研究文献看声乐教学理论之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我国30多年美声唱法研究文献统计与量化分析
    第一节 时代背景
    第二节 着作类文献统计
    第三节 期刊类文献统计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研究文献中的学科定义研究
    第一节 学科定义概述与问题提出
        一、研究文献中的学科定义概述
        二、学科定义的问题提出
    第二节 学科定义问题的研究分析
        一、相关研究领域的雷同、比重问题
        二、关键词条的解释、论述方式问题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文献中发声技术几大领域研究
    第一节 呼吸技术领域
    第二节 声区技术领域
    第三节 共鸣技术领域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3)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声乐艺术与其它学科交叉研究文献的量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改革开放30 年来声乐艺术与其它学科交叉研究文献综述
第二章 不同时段声乐艺术与其它学科交叉研究文献评析
    第一节 研究文献来源分析
    第二节 各时段之间研究文献的数量、质量变化分析
    第三节 各研究门类间的文献数量对比分析
第三章 声乐艺术与其它学科交叉研究文献之评析
    第一节 声乐艺术与心理学
    第二节 声乐艺术与美学
    第三节 声乐艺术与语言学
    第四节 声乐艺术与生理学、医学
    第五节 声乐艺术与史学
    第六节 声乐艺术与声学
    第七节 声乐艺术与其他学科
结语
参考文献

(4)声乐学习中个性心理因素对表演的影响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文献综述
    (一) 研究现状
        1、声乐心理学中的个性研究
        2、声乐表演
        3、个性与声乐表演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与创新之处
二、个性心理及声乐表演调查问卷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工具
        1、艾森克人格问卷
        2、声乐表演方式问卷
    (三) 研究程序
    (四) 数据处理
三、调查问卷综合分析
    (一) 声乐专业学生性格类型状况与分析
        1、总体现状
        2、声乐专业学生中的性别差异
        3、不同民族间的个性差异
    (二) 声乐专业学生表演方式现状与分析
    (三) 个性与声乐表演的关系
        1、不同个性类型与声乐表演方式的差异
        2、声乐表演方式体现不同个性类型
四、研究结果与教学建议
    (一) 研究结果
    (二) 教学建议
        1、把握个性灵活教学
        2、丰富声乐表演方式 弥补个性造成的不足
        3、个性与声乐作品的选择
        (1) 依据个性选择作品
        (2) 通过作品完善个性
        4、声乐专业学生个性的培养
        (1) 重视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2) 发挥学校教育
        (3) 注重自我培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试论声乐艺术中自我意识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自我意识建构中的心理因素
    1. 意识是心理学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2.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身的反映
    3. 非智力因素对自我意识的作用
二、自我意识在歌唱技能、技巧中的的构建
    1. 呼吸训练中的自我意识—构建声音的源动力
    2. 共鸣训练中的自我意识—构建声音的框架
三、自我意识在歌唱二度创作中的作用
    1. 自我意识在歌曲处理中的作用
    2. 自我意识在舞台表现中的作用
四、声乐学习中自我意识的培养
    1. 端正音乐信念和音乐观
    2. 加强声乐学习的音乐意志力
    3. 加强声乐学习中音乐思维的发展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7)声乐技能学习的心理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章 声乐技能的学习过程及其心理
    第一节 声乐技能学习的基础
        一 生理基础
        二 心理基础
    第二节 声乐技能学习过程的心理分析(横向剖面分析)
        一 认知阶段
        二 分解练习阶段
        三 联结阶段
        四 熟练阶段
        五 应用阶段
第二章 声乐技能学习心理的把握
    第一节 声乐技能学习心理特点(纵向剖面分析)
        一 歌唱动作的控制
        二 调节方式的变化与把握
        三 抗干扰能力的变化
    第二节 声乐技能学习心理的实践运用
第三章 影响声乐技能学习的其它心理因素
    第一节 动机强度与声乐学习效率的关系
    第二节 性格、气质与声乐学习效率的关系
结论
注释
附一:主要参考文献
附二:参考论文索引
后记

四、歌唱意识模糊及其调整(论文参考文献)

  • [1]歌唱中怎样把声音建立在气息上[D]. 杨炉磊. 重庆大学, 2019(01)
  • [2]从我国30多年美声唱法研究文献看声乐教学理论之构建[D]. 罗中一. 上海音乐学院, 2014(02)
  • [3]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声乐艺术与其它学科交叉研究文献的量化分析[D]. 周沫. 武汉音乐学院, 2010(04)
  • [4]声乐学习中个性心理因素对表演的影响探究[D]. 李娜.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0(04)
  • [5]试论声乐艺术中自我意识的构建[D]. 王晓璐. 河南大学, 2008(09)
  • [6]对我国近十年声乐教学研究质量的抽样调查和分析[J]. 李冬兰.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 [7]声乐技能学习的心理探析[D]. 杨云玉. 河南大学, 2003(01)
  • [8]歌唱意识模糊及其调整[J]. 易海晖.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1(04)

标签:;  ;  ;  ;  ;  

歌唱意识及其调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