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止咳汤治疗外感咳嗽84例疗​​效观察

马龙止咳汤治疗外感咳嗽84例疗​​效观察

一、麻龙止咳汤治外感咳嗽84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冯慧超[1](2021)在《基于文献数据挖掘推拿治疗小儿风热型咳嗽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究古近代推拿治疗小儿风热型咳嗽的取穴规律,重构小儿风热型咳嗽的推拿处方;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评价该推拿处方治疗小儿风热型咳嗽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小儿咳嗽提供更加有效的推拿治疗方案。方法:1.文献研究:查阅、筛选古近代推拿治疗小儿咳嗽的相关文献,建立文献数据库,采用SPSS Statistics 23.0、SPSS Modeler 18.0、SATI、UCINET等软件从穴位频次、分布、聚类分析、关联性分析及可视化中心度五个方面进行文献数据分析,探究古近代推拿治疗小儿风热型咳嗽的取穴规律,重构治疗小儿风热型咳嗽的推拿处方。2.临床研究: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的风热型咳嗽患儿10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1组(35例)、对照2组(35例)。治疗组:取穴:肺经、内八卦、离至乾、坎离、艮至离、心经、内劳宫;操作:清肺经、顺运内八卦、推离至乾、推坎离、运艮至离、掐心经、揉掐内劳宫。对照1组:取穴:小天心、板门、肺经、小横纹、天河水;操作:揉小天心、清板门、清肺经、揉小横纹、清天河水。对照2组:取穴:肺经、肝经、内八卦、四横纹、天河水;操作:平肝清肺、顺运内八卦、推四横纹、清天河水。上述三组均每日治疗1次,7次为1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比较分析三组的临床有效性、安全性和依从性。结果:1.文献研究:(1)解表类穴位分析:穴位频次分析显示出现次数由高到低依次为二扇门、内劳宫、三关、心经、肩井、太阳等;分布分析显示常用取穴部位依次为手部、头面部、前臂部等;聚类分析显示聚类关系最强的穴位是太阳、风池;关联性分析显示高频穴对为内劳宫→心经、三关→心经、心经→内劳宫,高频穴组为内劳宫、心经→三关;中心度分析显示中心度最高者为三关穴。(2)止咳类穴位分析:穴位频次分析显示穴位出现次数由高到低依次为肺经、离至乾等;分布分析显示常用的取穴部位为手部、前臂部等;聚类分析显示聚类关系最强的穴位是二马、二扇门,小横纹、五经;穴位关联性分析显示高频穴对为离至乾→肺经、内八卦→肺经,高频穴组为内八卦、肺经→脾经,脾经、肺经→内八卦;中心度分析显示中心度最高者为肺经。2.临床研究:(1)总体疗效评价:治疗组愈显率(81.82%)与对照1组(50.00%)、2组(47.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症状体征综合评分:治疗组、对照1组的症状体征综合评分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主要症状综合评分:治疗组、对照1组的主要症状综合评分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咳嗽评分:治疗组与对照2组咳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肺部干湿啰音消失时间:治疗组、对照1组干湿啰音消失时间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咳嗽消失时间:治疗组咳嗽消失时间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古近代推拿治疗小儿风热型咳嗽的取穴规律,重构了小儿风热型咳嗽的推拿处方;应用该推拿处方治疗小儿风热型咳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优于传统推拿对照组,为临床治疗小儿咳嗽提供了推拿治疗新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晓阳[2](2021)在《小青龙汤加味对咳嗽变异性哮喘免疫失衡调节作用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文旨在探究小青龙汤加味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失衡调节作用机理,寻求其作用靶点。方法:①收集就诊时间为2019年11月—2020年9月的62个患者病例,本课题对其治疗前后进行主症、次症量化积分,1疗程(28天)后观察其疗效;进一步对前后总积分、各个症状积分及单个症状的例数进行统计分析。②将纳入对象按照就诊时间先后依次编号,按照随机数表抽取20例患者,诊疗前后分别进行血清中T细胞亚群、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检测。疗程为28天。对其治疗前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小青龙汤加味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总有效率为95.16%。每个患者治疗前后咳嗽、鼻塞等总症状量化积分之和比较有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单症状咳嗽、鼻塞流涕、纳食等个数情况比较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个症状均具有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P<0.01,提示在治疗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有差异,且具有显着意义;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青龙汤加味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通过内伤学说之法,病机立足于寒饮,治疗以温化寒饮,止咳化痰为主。小青龙汤通过有效降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改善患者细胞免疫的功能,达到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症状的效果,安全性高。

王淞[3](2020)在《国医大师张志远内科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搜集、整理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的相关资料,追溯其学术思想形成的渊源,总结提炼其治疗内科系统疾病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使国医大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方法本文采用传统的文献学研究方法,以先生的手稿札记、学术着作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等资料为对象,追溯先生学术思想形成的源流,整理、分析并总结其临证经验,提炼学术思想,撰写研究论文。结果本文通过分析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的生平、治学、临证等方面内容,概括其治学特色,总结了先生对感冒、咳嗽、胸痹、狂证、痴呆、恐惧、泄泻、头痛、胆痹、臌胀、内伤发热、腰痛、痿证等内科疾病的病机治法认识、遣方用药的经验、规律和特色,并提炼升华出先生“三论、两观、两发明”的内科学术思想体系:“三论”,即大气一元论、玄府细络系统论、医易相通论;“两观”,即天人相应的时间医学观、胃气为本的治病观;“两发明”,即风药理论的发明、“人-症-方-药”量效理论的发明。结论通过研究得出,张志远先生治学严谨,具有独特的治学门径,德艺双馨,内科临证经验丰富,学术思想体系庞大,内容丰富,可以概括为以“易”指导、以“气”主宰的“三论、两观、两发明”辨治体系,颇具特色。其治学方法颇具借鉴性;其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具有很好的启发性、实用性和重要的临床价值。先生的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对中医学的继承和发扬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中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李沿君[4](2020)在《清感口服液治疗外感咳嗽风热犯肺型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次研究目的在于探讨清感口服液治疗外感咳嗽风热犯肺型的临床疗效,具体通过对其理论研究、临床疗效观察、有效性及安全性等方面为清感口服液治疗外感咳嗽风热犯肺型提供临床依据,为治疗外感风热咳嗽提供新的、安全的、有效的药物。方法:将60例符合中、西医咳嗽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复方氨酚愈敏口服溶液。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清感口服液(石膏、麻黄、杏仁、金银花、白花蛇舌草、苏叶、大枣、甘草等组成)。疗程四天。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患者临床咳嗽、咯痰、鼻塞流涕、发热、肺部体征、咽部症状,及外周血(WBC、NEU)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的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要好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总积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主要临床症状:咳嗽、咳痰、发热、鼻塞流涕、肺部体征、咽部症状的改善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着差异;两组在外周血(WBC、NEU)的比较上(P>0.05)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安全性上两组在治疗前后体温、呼吸、脉搏、血压,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大小便等无明显差别,安全性评价为1级,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清感口服液治疗外感咳嗽风热犯肺型疗效显着,且安全无毒副作用,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唐家斌[5](2020)在《加味清金化痰汤治疗老年慢支炎急性发作(痰热郁肺型)临床疗效及对PA、CRP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加味清金化痰汤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痰热郁肺型)临床疗效、改善中医证候、安全性及对PA、CRP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发作期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痰热郁肺型)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最终对照组33例,治疗组34例共67例符合标准。对照组按西医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同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每天加服一剂加味清金化痰汤,疗程2周。分别在治疗前后记录需要观察的临床指标,最后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疗效判定。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2)中医证候总积分对比:两组均能改善中医证候总积分(P<0.01),但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总积分方面效果明显更好(P<0.01)。(3)中医单项证候积分比较:组内比较:对照组在改善咳嗽、发热上有显着疗效(P<0.01),在改善痰量、喘息、干湿啰音、X线胸片上效果明显(P<0.05),在改善胸肋胀满、面赤、口干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能明显改善咳嗽、痰量、喘息、胸肋胀满、口干欲饮、干湿啰音、X线胸片(P<0.01)。在改善发热、面赤上疗效明显P<0.05;组间比较:两组在改善发热症状上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更能改善痰量、喘息、干湿啰音、X线胸片(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改善咳嗽、胸肋胀满、面赤、口干欲饮症状上疗效更佳(P<0.01)。(4)血清前白蛋白(PA)情况比较:两组均能升高PA,但治疗组在升高PA指标效果更好(P<0.01)。(5)C反应蛋白:两组均能降低C反应蛋白,但治疗组降低C反应蛋白效果更好(P<0.01)。(6)WBC情况比较:两组均能降低该指标,但二者无明显差异。(7)两组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Neut%)、血小板(PLT)尿、粪便常规、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P>0.05)(8)治疗过程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加味清金化痰汤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痰热郁肺型)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治疗后能有效升高血清前白蛋白,能有效降低C反应蛋白指标、能有效减低白细胞指标,对于改善患者咳嗽、痰量、喘息、胸肋胀满、面赤、口干疗效显着,对改善干湿啰音、X线胸片亦有效,其安全性能得到保证,能提高临床治愈率和有效率,减少住院天数,临床上应用价值较高。

张嫱[6](2019)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索汪氏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咳嗽遣方用穴规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运用现代数据挖掘技术探索汪氏推拿治疗小儿咳嗽常用穴位、核心穴位、穴位-证型、穴位-手法等用穴规律和学术思想,为凝练汪氏推拿治疗小儿咳嗽基础穴位、常用配穴以及手法等奠定基础,有利于推广应用。方法:整理录入近年汪氏应用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咳嗽病原始病例1924份,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后,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2.5”系统,建立推拿治疗小儿咳嗽病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推拿治疗小儿咳嗽常用穴位、核心穴位、证型穴位、穴位-刺激量、穴位-治法、穴位-手法;运用关联规则分析小儿咳嗽病穴位组合、穴位-穴位配伍关系;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方法演化出推拿治疗小儿咳嗽新方组合,为总结汪氏推拿治疗小儿咳嗽临证用穴规律、凝练其学术思想奠定基础。结果:(1)小儿咳嗽发病年龄以婴儿期为主,共890例(46.59%),男性大于女性:(2)推拿共涉及穴位78个,总频次19242次。(3)常用穴位:将频次>400(>2.1%)的15个穴位,依次排序为肺经、腹、膻中、肩胛、肺俞、脾经、开璇玑、外感四法、内八卦、脊、大肠、迎香、脾俞、鼻通、天柱骨;(4)核心穴位:为频次>750(>4%)的9个穴位,依次为:肺经、腹、膻中、肩胛、肺俞、脾经、开璇玑、外感四法、内八卦,核心穴位刺激量为:手部200次、背部100次、腹270次、开璇玑5次;(5)推拿手法以单式手法为主,有推法、揉法、摩法、运法、捏法、按揉法6种,推法达11455次(51.84%),复式手法以开璇玑为主;(6)推拿治法涉及清法、补法、消法、汗法、温法与和法,其中清法最多,这可能与小儿咳嗽病多为热证、实证有关;(7)穴位部位以上肢部穴居首位(30个/38.46%),其中手穴为多(24个/占上肢穴80%),其次为腰背、胸腹、头面与下肢部穴位;(8)小儿咳嗽兼症、体征共27个,将频次>120(>2%)的11个兼症设为常见兼症:流涕、咯痰、咽红肿、食少、鼻塞、便干、眠差、便稀、发热、喉中痰鸣、呕吐;(9)小儿咳嗽证型-穴位规律:按频次高低排序,痰热咳嗽(722例/占37.53%)居证型之首,其次为风热咳嗽、寒热夹杂咳嗽、痰湿咳嗽、气虚咳嗽、风寒咳嗽,阴虚咳嗽较少见,不足1%;本研究对前四个证型-穴位分析,总结出证型常用穴位,痰热咳嗽9个(清肺经、摩腹、推膻中、推肩胛、揉肺俞、补脾经、开璇玑、外感四法、顺运内八卦);风热咳嗽11个(清肺经、摩腹、推肩胛、推膻中、外感四法、补脾经、揉肺俞、开璇玑、清大肠、清天河水、推天柱骨);寒热夹杂咳嗽12个(清肺经、摩腹、推肩胛、推膻中、外感四法、补脾经、揉肺俞、揉迎香、开璇玑、顺运内八卦、推鼻通、清大肠);痰湿咳嗽11个(补肺经、摩腹、推膻中、推肩胛、揉肺俞、补脾经、开璇玑、顺运内八卦、捏脊、揉脾俞、外感四法);(10)应用关联规则分析得到6个常用穴位组合:清肺经-腹、清肺经-膻中、清肺经-肩胛、膻中-腹、腹-肩胛、清肺经-膻中-腹等;(11)应用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得到6个推拿治疗小儿咳嗽病新处方:①号方:揉天突推夹喉运内八卦揉足三里补脾经揉脾俞;②号方:揉合谷揉曲池清肺经补肺经补肾经;③号方:揉足三里推膀胱经捏脊揉脾俞运内八卦;④号方:揉板门推中脘摩腹推膻中开璇玑外感四法;⑤号方:清大肠推左侧腹推下七节骨清大肠推中脘揉天枢;⑥号方:补大肠推上七节骨揉大肠俞揉龟尾揉阑门。结论:(1)临床可将遴选出的9个核心穴位(清肺经、摩腹、推膻中、推肩胛、揉肺俞、补脾经、开璇玑、外感四法、顺运内八卦)作为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咳嗽基础方,并根据小儿咳嗽证候、兼症,在常用穴位、证候用穴、穴位组合、新方中选择穴位进行配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小儿咳嗽证型以痰热咳嗽、风热咳嗽为主,因此多从热、从痰论治;(3)穴位选择以上肢部(手部)、胸背部穴位为多,这与咳嗽病位在肺,且小儿手部易于推拿操作有关;(4)核心穴位中开璇玑、摩腹是汪老治疗小儿咳嗽病的特色用穴。(5)凝练形成的核心穴位、新方、穴位组合等,多以温肺化痰、健脾祛湿穴位为主,是汪老治疗小儿咳嗽重在“温痰”、“理脾”,使胶固之痰从生源化解,痰消则咳嗽自愈的临证经验应用。

谢妙龄(Cheak Miau Leng)[7](2019)在《奚肇庆教授治疗急性咳嗽临床经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奚肇庆教授从事肺系疾病临床和科研49年,对急性咳嗽诊治积累大量临床经验,本文综合分析奚肇庆教授从风咳、痰咳论治,诊治急性咳嗽的独特辨证思想及方药规律,为阐释奚肇庆教授治疗急性咳嗽的临床诊治学术思想提供可参数据。方法:综合文献研究急性咳嗽渊源,分析其病因病机以及临床诊治,进一步分析奚肇庆教授治疗急性咳嗽的学术思想,根据相关标准筛选2013年3月—2015年12月江苏省中医院奚肇庆教授名医工作室诊疗急性咳嗽患者,共120病例,其中风咳67例,痰咳53例。收集病人年龄,性别,病程,临床症状,病情等资料。分析风咳与痰咳的患者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和次要症状进行评分,比较治疗的有效率、总体疗效、单个症状改善情况总积分。患者观察疗效时间:7天为一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V 2.5),从单味药、药对、常用药物核心组合三方面,分析奚肇庆教授治疗急性咳嗽的用药规律,同时分析奚肇庆教授治疗急性咳嗽药物种类、四气、五味、归经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律,并对相关咳嗽病案进行解析阐释奚肇庆教授对急诊咳嗽诊治学术思想在实际中的应用。统计方法:运用SPSS 22.0软件,对计量资料进行描述分析。对计数资料,描述其例数和百分比。对连续型数据采用方差分析,统计结果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不服从正态分布者,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1)急性咳嗽属于中医学“咳嗽”的范畴,多由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气不清,失于宣肃而上逆所成。众医家遵循中医特色理论对咳嗽的辨证论治,其中风咳为其主要证候,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汤药、中成药内服、针灸治疗、中药雾化、穴位敷贴等方式。2)通过分析2013年至3月—2015年12月就诊江苏省中医院门诊奚肇庆工作室,明确诊断为急性咳嗽风咳和痰咳120例急性咳嗽患者(48.47±15.79岁)结果显示,男性41例,占34.17%,女性79例,占65.83%,平均病程5.13±3.93天,痰咳病程4.87±3.52天,风咳病程5.33±4.23天;患病季节以夏,秋为主,均占比30%,春季患病人数最低(17.5%);患者治疗前总体症状积分为5.92±2.52,治疗后总体症状积分显着降至1.01±1.19,症状消失率84.34±17.58(P<0.01);120例咳嗽患者,经治疗后54例患者痊愈(45.00%),44例显效(36.67%),22例有效(18.33%)。风咳痊愈率49.25%,痰咳痊愈率39.62%,经Wilcoxon符号检验,评价120例咳嗽患者咳嗽症状积分。结果显示经治疗后咳嗽症状日间积分、夜间积分、总分均有显着降低。总分平均降低4.29分;风咳患者痰量较少,治疗前94.03%患者为少痰,治疗后,患者痰量显着改善,77.6%患者从痰少改善为无痰;对患者疗程进行比较,痰咳疗程较长,多集中于4~13天,风咳疗程显着较短,多在9天以内。3)奚肇庆教授急性咳嗽辨治及方药分析结果显示:奚肇庆教授认为引起咳嗽的病因六淫七情失调,引起五脏六腑功能失调相关。咳嗽的病位主要在肺,涉及到心、肝,脾,肾等脏腑,其中正虚是内因。奚肇庆教授将急性咳嗽分为:风咳(风邪犯肺)上焦和痰咳(中下焦),治疗原则为急则治标,缓则标本。用药规律:经分析120例126个方次结果显示:奚肇庆教授治疗急性咳嗽所涉及中药主要为化痰止咳平喘药702次,补虚药508次,依次为解表药271次,清热药166次,理气药102次等;使用频次20以上的药物依序为甘草、黄芪、黄芩、紫菀、白术、防风、桔梗、百部、白芍等;药物归经频次以肺经为主,依次为脾经、心、胃、肝经等;用药以温性药为主,其次为平、凉、寒、热;核心药物为白芍、桑白皮、百部、黄芪、防风、黄芩、白术、桔梗、陈皮、紫菀、甘草;药物核心组合以甘草-黄芪、甘草-黄芩、甘草-紫菀、甘草-白术、甘草-防风、甘草-桔梗等为主;基于熵层次聚类新处方为①五味子、枇杷叶、干姜、细辛;②荆芥,紫苏子,太子参,人参;③桂枝,芦根,冬瓜子,茯苓,牛蒡子等为主。120例126个方次,包含了 119味中药。120例126个方次中奚肇庆教授的常用药前28味药,常用药以止咳化痰平喘为主,其次是补虚药、解表药。常用方剂为玉屏风散、止嗽散、参苏饮、千金苇茎汤、桑白皮汤、桂枝汤、连翘散.、黄芪建中汤、六君子、补肺汤加减等。4)通过对鼻渊、咳嗽肺虚风袭证、咳嗽气虚风盛证、咳嗽肺虚痰郁证和咳嗽肺肾两虚,痰浊未清。四则病案分析显示:奚肇庆教授基于风咳和痰咳辨证,用药独特,清轻灵动,其治疗法则显着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结论:奚肇庆教授认为风咳和痰咳为急性咳嗽主要证候,其治疗以益气祛风化痰为要,肺为上焦用药当需轻灵,且从风从痰论治,其学术思想显着用于咳嗽临床诊治,执简驭繁疗效显着。1)文献研究结果显示:急性咳嗽属于中医学“咳嗽”的范畴,风咳和痰咳为其主要证候。2)奚教授将咳嗽分为风咳和痰咳,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急性风咳和痰咳临床主证以咳嗽、咽痒和咯痰为主。运用止嗽散合玉屏风散加减方治疗急性咳嗽能有效改善咳嗽症状,且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咳嗽症状积分,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3)奚肇庆教授急性咳嗽辨治及方药分析结果显示:咳嗽的其证候分为:风咳(风邪犯肺)上焦,痰咳(中下焦);治疗原则:急则治标,缓则标本兼治;用药特点:清轻灵动,以归肺经,温性药为主,药物组合以甘草-黄芪为核心;关联度分析显示芦根-白术最为相关;用药核心组合:五味子,枇杷叶,干姜为核心组合;以化痰止咳平喘药为核心药物。常用方剂为玉屏风散和止嗽散基础方加减等。风咳以玉屏风散,止嗽散疗效为佳,痰咳以桑白皮汤,参苏饮,千金苇茎汤为好。4)病案分析显示:奚肇庆教授运用风咳和痰咳辨证,用药独特,清轻灵动,显着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李健[8](2018)在《宣肺止咳汤治疗小儿外感咳嗽风寒袭肺型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客观评价宣肺止咳汤治疗小儿外感咳嗽风寒袭肺型的临床疗效。方法以60例外感咳嗽风寒袭肺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试验,以宣肺止咳汤为治疗组,氨溴特罗口服溶液为对照组,每组各30例,分别连续用药5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儿症状体征变化情况及评分差异,并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所有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治疗5天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将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进行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数据具有显着差异(p<0.05),说明宣肺止咳汤治疗外感咳嗽风寒袭肺型的总体疗效优于氨溴特罗口服溶液。(2)两组患者治疗前各个单项症状体征积分之间t检验无显着差别(p>0.05),说明两组患者治疗前各个单项症状体征积分之间无差别,可以进行统计学比较。经检验,治疗5天后,治疗组患者的咳嗽,咳痰,鼻塞流涕,咽痒等症状体征积分相比对照组均有差异(p<0.05),但两组在咽部体征,肺部体征的体征积分对比上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对于咳嗽,咳痰,鼻塞流涕,咽痒等症状体征的治疗,治疗组药物疗效优于对照组;对咽部体征,肺部体征的改善,两组药物疗效无差异。结论(1)宣肺止咳汤治疗小儿外感咳嗽风寒袭肺型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达93.33%,优于氨溴特罗口服溶液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80.00%);(2)在改善儿童外感咳嗽的咳嗽,咳痰,鼻塞流涕,咽痒等症状体征方面,宣肺止咳汤疗效优于氨溴特罗口服溶液。

郝静[9](2016)在《闫慧敏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养阴清瘀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闫慧敏老师是京城着名中医儿科医家,从事中医儿科工作四十余年,临证经验丰富,而且在医、教、研各方面成绩卓着。本文全面整理、总结闫慧敏老师的学术渊源、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以更好的传承闫老师学术经验,为日后更好的发展、创新中医儿科的诊疗方法积累临床研究资料。2.同时,本文依据闫慧敏老师的学术思想,重点总结闫老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经验,针对病程大于1月以上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迁延期先进行了的证候分析及研究,进一步应用老师的“养阴清瘀汤”治疗小儿气阴两虚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进行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老师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学术价值。方法1.第一部分追溯闫慧敏老师40余年的从医经历,详述师承渊源,总结老师的学术渊源、传承和发扬创新、学术思想成形的经过。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用药特点、古今各家学说等角度总结老师的学术观点,并整理和总结老师所擅长的临床病种的诊疗验案,全面总结老师的诊疗特色和学术经验。2.第二部分运用老师的学术思想展开临床研究。对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迁延期患儿(病程>1月以上)进行临床分型研究,并进一步进行应用养阴清瘀汤治疗小儿气阴两虚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观察,探讨其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等理化指标的影响,以进一步验证闫老师的学术经验在临床的有效性、创新性。结果1.闫老师的学术经验总结:闫老师临床经验丰富,曾经作为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拜师刘韵远先生,传承刘韵远先生的学术思想,故刘老学术思想对其影响深远。例如对于外感性疾病,尤其是小儿咳喘以及痰饮病的治疗,受刘韵远先生教诲,多以仲景之法治之,予经方加减化裁,特色鲜明,疗效显着。同时对于内伤杂病,尤其是脾胃病的治疗,则受王鹏飞老先生的影响较多。而王老多以民间验方辨治脾胃病,闫老师汲取王老经验方的精髓,治疗小儿脾系疾病,卓有成效。总之,闫老师揣摩历代前辈医家的学术观点,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汲取各家之长,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在临诊时,她重视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注重当代小儿的体质特征,审因论治,以八纲辨证、脏腑辨证为核心,强调四诊合参,尤重小儿望诊,传承刘韵远先生独创小儿舌诊观察法,并予以继承发扬。强调首先辨病,在辨病的基础上进行辨证施治,以免贻误病情。谨守病机,辨证用药以扶正祛邪为总则,虚实兼顾、标本兼治。无论是对脾系疾病的治疗,还是对于其他外感或内伤杂病的治疗,扶助正气方面无不强调以顾护脾胃为中心,兼顾他脏。强调祛邪为治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注重内外之邪兼顾,尤重食积、湿热、痰饮和血瘀之邪。将仲景经方与时方相结合,灵活应用,用药清轻严谨,善于应用药对。体现在治疗小儿脾系疾病时,扶正健脾以平补脾胃,醒脾助运;肝脾同治,调畅气机以解气机壅塞;活用消导以祛食积之邪,补泻兼施;对于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小儿,注意祛除湿热之邪,攻伐有度;久病注重祛除瘀邪。在治疗小儿肺系疾病时,外感咳嗽初起,祛除外邪为要,避免清泻太过;急性咳喘祛除痰阻重在治肺调气,慢性咳喘重在扶正培土生金,对于小儿反复咳喘之证,扶正祛邪各有偏重,分期而治,标本兼顾,以促康复,防止反复。本文还总结了闫老师治疗对于小儿多种疾病的治疗经验,如慢性咳嗽、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厌食、胃痛(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便秘、滞颐、舔疮、胎黄、腺样体肥大、霰粒肿、麦粒肿等疾病临床经验总结和验案分析。多年来,闫老师努力学习现代医学的诊疗技术,在中西医结合的研究上不断尝试,收获颇丰。自1989年在全国率先开展小儿胃镜检测工作,迄今已进行数千例小儿胃镜的检测。以胃镜检查为基础在探索小儿胃肠黏膜的微观辨证和中医证候的宏观辨证的相关性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观察胃镜下微观病理变化的客观检测指标,探讨脾胃病舌脉宏观辨证和与胃镜下黏膜改变微观辨证的有机结合,提高对小儿脾系疾病的认识,开拓创新,拓宽中西医结合的新思路。同时,临床与科研、教学并重,传承与创新发展并重,以使儿科事业后继有人。2.闫老师诊治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本文重点探讨了闫老师在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诊治经验。闫老师认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在气阴两虚的基础上虚实夹杂之证,虚、瘀、湿热共同为患。其治疗周期长,应分期辨治,早期以祛湿解毒、活血化瘀为主,随着病程的延长,随着气阴耗伤,虚证逐渐显现,患儿气阴两虚、阴虚内热的症状逐渐显现加重。故后期易出现以阴虚、气虚为主的症状,且仍有挟瘀挟湿之象,应以养阴益气,健脾固精、清利化瘀通络为主。要根据患儿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辨证用药,审因辨证,以中医对于疾病序贯治疗的思维,将扶正祛邪、标本同治的原则贯穿于治疗的始终。在进行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迁延期证候分析时,选择116例病程大于1月以上的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分为气阴两虚型、湿热瘀阻型和阴虚内热型三型进行证候分型观察。应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0软件,采用多组非参数检验方法进行数据统计计算及分析。结果显示,116例患儿中,以气阴两虚型最多,72例,占62.07%;湿热瘀阻型33例占28.4%;阴虚内热型11例,占9.48%。并进一步进行理化指标的检测。结果提示患儿血尿与蛋白尿程度与证候分型有一定关联,三型患儿均存在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以及凝血纤溶系统紊乱,T细胞亚类、凝血指标D-二聚体的升高可能与临床证候分型有一定相关性,其他如免疫球蛋白测定、补体的测定等提示与证侯分型关系不大,但因样本数量有限,还有待于进一步扩大样本以验证。鉴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迁延期的患儿,以气阴两虚证患儿较多,且既往研究相对少见的现状,本研究进一步在气阴两虚证的患儿中纳入了66例患儿(选择轻度血尿蛋白尿型,未加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应用闫老师拟定的养阴清瘀汤,与西药福辛普利钠和双嘧达莫对照,随机分组,进行前瞻性研究,疗程8周,每4周监测血常规、尿常规,复查肝肾功以及心电图,24小时尿蛋白定量,凝血五项,补体C3、免疫球蛋白IgA,T细胞亚类等指标,记录中医证候表现及半定量积分,观察中医证候、临床疗效和理化指标的改变情况。根据数据情况,分别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计算。结果显示,中药治疗组的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明显优于西药治疗对照组。中药组治疗4周总有效率91.18%,8周总有效率97.06%;西药组4周总有效率71.88%,8周总有效率87.5%,说明在改善气阴两虚、挟瘀挟湿的症状上,中药具有较大优势。对于轻度蛋白尿(<25mg/(kg·d))的治疗,单纯的中药治疗和单纯的西药治疗均较为有效,且疗效差别不大。在对血尿的治疗上,中药治疗更具有优势。在免疫相关指标和补体的改善上,对治疗4周和8周后的相关检测数值分别进行组间比较提示,两组治疗均可以有效改善患儿免疫功能和补体系统紊乱状态,中药治疗组降低IgA值、提高T辅助细胞CD4+值、以及升高补体C3值的作用较西药更为显着。同时,在第一个4周的疗程中,中药组降低D-二聚体值的作用较西药观察组更为显着;提示中药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调节机体的凝血机制,改善纤溶系统。结论本文全面总结了闫慧敏老师的学术经验,并运用闫老师的学术经验,以中药养阴益气清热活血化瘀之法,扶正祛邪,治疗气阴两虚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可以有效缓解中医证候,降低血尿、蛋白尿,调节免疫,改善凝血机制。

吴正[10](2016)在《麻黄的应用源流及其配伍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麻黄的配伍规律为核心主线,结合古今文献,系统总结现代医家运用麻黄治疗各类疾病方面独特有效的经验,揭示麻黄常用配伍结构、技巧规律、与高频次药物的配伍方法、应用规律、作用机理和影响其配伍作用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运用麻黄提供参考。方法 以知网数据库为依据,查阅数据库中2003年至2014年各类期刊、报纸、会议文集等,逐篇进行检索,总结归类,筛选出含有运用麻黄配伍治疗的临床资料文献。经筛选本文最终获得可供统计的含麻黄配伍方剂共计780首。利用Excel软件按方剂的来源、组成、用法用量等归类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数统计,获得麻黄运用的有效信息。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与麻黄配伍的中药共计366种,累计与麻黄配伍使用次数9161次。与麻黄高频配伍药物分别有:苦杏仁(4.17%),细辛(3.03%),桂枝(2.67%),半夏(2.67%),制附片(2.12%),黄芩(2.11%),白芍(1.90%)等。药类依次为:补气药12.17%(去甘草为5.95%),止咳平喘药11.87%,发散风寒药11.67%,清化热痰药5.79%,清热解毒药4.49%,温化寒痰药4.28%,活血药4.20%,温里药4.16%,发散风热药4.05%,利水消肿药3.96%等。现代麻黄常用剂量为10g或6g,其次为5g和3g,多数医家成人处方的麻黄用量低于15g。现代医家不仅充分发扬了历代拓展的功效,而且借鉴麻黄现代药理研究结果,使其使用范围扩大,不仅常规应用于各种呼吸、心血管、肾脏、风湿免疫疾病,还用于多种皮肤病、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妇科、神经系统、肿瘤疾病等的治疗。结论不同的配伍环境决定了麻黄的功效发挥方向的不同,通过适当的配伍可以突出应用其某一方而的功效,提高药物应用的准确率,提高临床疗效。经统计,麻黄高频配伍的药类及中药依次为补气药(甘草,白术,黄芪,去甘r草则位次降两名)、止咳平喘药(苦杏仁,桑白皮,紫菀,紫苏子,款冬花,葶苈子)、发散风寒药(细辛,桂枝,防风,生姜)、清化热痰药(桔梗,浙贝母)、清热解毒药(连翘)、温化寒痰药(半夏)、活血药(川芎)、温里药(制附片,干姜)等。现代医家普遍用量偏小,可能与药典中具有法律效应的用量规范有关。

二、麻龙止咳汤治外感咳嗽84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麻龙止咳汤治外感咳嗽84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文献数据挖掘推拿治疗小儿风热型咳嗽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推拿治疗小儿风热型咳嗽取穴规律的文献研究
    一、解表类穴位取穴规律的古近代文献分析
        (一)研究方法
        1.文献检索
        2.文献资料筛选
        3.文献数据库的建立
        4.文献数据挖掘
        (二)研究结果
        1.文献检索及筛选结果
        2.解表类穴位频次统计
        3.解表类穴位分布统计
        4.解表类穴位聚类分析
        5.解表类穴位关联性分析
        6.解表类穴位可视化中心度分析
        (三)研究结论
    二、止咳类穴位取穴规律的古近代文献分析
        (一)研究方法
        1.文献检索
        2.文献资料筛选
        3.文献数据库的建立
        4.文献数据挖掘
        (二)研究结果
        1.文献检索及筛选结果
        2.止咳类穴位频次统计
        3.止咳类穴位分布统计
        4.止咳类穴位聚类分析
        5.止咳类穴位关联性分析
        6.止咳类穴位可视化中心度分析
        (三)研究结论
第二部分 推拿治疗小儿风热型咳嗽的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
        2.中医诊断标准
        3.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剔除标准
        (六)脱落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样本量估算
        (二)随机分组及处理
        (三)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有效性评价
        2.安全性评价
        3.依从性评价
        (四)质控标准
        (五)统计学方法
    三、结果
        (一)一般资料比较
        (二)有效性评价
        1.总体疗效评价
        2.症状体征综合评分
        3.主要症状(咳嗽、咯痰)综合评分
        4.咳嗽评分
        5.肺部干湿啰音消失时间
        6.咳嗽消失时间
        (三)安全性评价
        (四)依从性评价
讨论
    一、推拿治疗小儿风热型咳嗽的取穴规律分析
        (一)解表类穴位的取穴规律分析
        1.取穴思路分析
        2.核心穴位分析
        3.取穴部位分析
        4.穴位配伍分析
        (二)止咳类穴位的取穴规律分析
        1.取穴思路分析
        2.核心穴位分析
        3.取穴部位分析
        4.穴位配伍分析
    二、推拿治疗小儿风热型咳嗽的临床研究
        (一)中医对小儿咳嗽的认识
        1.病名
        2.病因病机
        3.证候表现
        4.治疗现状
        (二)现代医学对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认识
        1.相关解剖及生理特点
        2.病因
        3.发病机制
        4.治疗现状
        (三)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推拿治疗小儿风热型咳嗽的临床疗效分析
        1.推拿治疗原则
        2.基于数据挖掘技术重构的推拿处方
        3.重构的推拿处方方义分析
        4.推拿治疗小儿咳嗽的作用机理分析
        5.有效性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咳嗽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一、随机数字表
    二、知情同意书
    三、临床病例观察表(CRF表)
致谢
查新报告
论文着作

(2)小青龙汤加味对咳嗽变异性哮喘免疫失衡调节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临床资料
2.研究方法
3.统计方法
4.结果
5.讨论
6.临床案例
7.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小青龙汤加味对呼吸系统的临床疗效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国医大师张志远内科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生平着作
    1 生平概述
    2 着作介绍
第二部分 治学特色
    1 博览广读、取采众长的治学方法
    2 实事求是、躬行践履的治学理念
    3 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4 内观自省、倾囊相授的大医胸怀
    5 修身齐德、淡泊名利的处世智慧
第三部分 内科临证经验
    1 肺系病证
        1.1 感冒
        1.1.1 风寒、风热之辨
        1.1.2 治疗法则
        1.1.3 分型证治
        1.1.4 经验用药
        1.1.5 注意事项
        1.1.6 小结
        1.2 咳嗽
        1.2.1 病因病机
        1.2.2 治疗法则
        1.2.3 分型证治
        1.2.4 特色用药
        1.2.5 小结
    2 心系病证
        2.1 胸痹
        2.1.1 病因病机
        2.1.2 治疗法则
        2.1.3 分型证治
        2.1.4 小结
        2.2 狂证
        2.2.1 病因病机
        2.2.2 治疗法则
        2.2.3 分型证治
        2.2.4 小结
        2.3 痴呆
        2.3.1 病因病机
        2.3.2 治疗法则
        2.3.3 分型证治
        2.3.4 小结
        2.4 恐惧
        2.4.1 病因病机
        2.4.2 治疗法则
        2.4.3 分型证治
        2.4.4 小结
    3 脾胃病证
        3.1 泄泻
        3.1.1 病因病机
        3.1.2 治疗法则
        3.1.3 分型证治
        3.1.4 临证要点
        3.1.5 小结
    4 肝胆病证
        4.1 臌胀
        4.1.1 病因病机
        4.1.2 治疗法则
        4.1.3 分型证治
        4.1.4 软化肝脾验方
        4.1.5 小结
        4.2 胆痹
        4.2.1 病因病机
        4.2.2 施治法则
        4.2.3 分型证治
        4.2.4 小结
        4.3 内伤头痛
        4.3.1 病因病机
        4.3.2 施治法则
        4.3.3 分型证治
        4.3.4 用药特色
        4.3.5 小结
    5 肾系疾病
        5.1 水肿
        5.1.1 病因病机
        5.1.2 治疗法则
        5.1.3 分型证治
        5.1.4 专药专方
        5.1.5 小结
    6 气血津液疾病
        6.1 内伤发热
        6.1.1 分辨外感内伤
        6.1.2 把握时间规律
        6.1.3 分型证治
        6.1.4 小结
    7 肢体经络病证
        7.1 腰痛
        7.1.1 病因病机
        7.1.2 治疗法则
        7.1.3 分型证治
        7.1.4 小结
        7.2 痿证
        7.2.1 病因病机
        7.2.2 治疗法则
        7.2.3 分型证治
        7.2.4 小结
第四部分 内科学术思想
    1 大气一元论
        1.1 大气一元论的理论渊源
        1.2 大气的形成及生理特点
        1.3 基于大气一元论的病机发挥
        1.4 调治人身大气为病之用药法则
        1.4.1 斡旋气机,调治气病
        1.4.2 治气当求脏腑之本
        1.4.3 祛除浊毒,以复气利
        1.5 基于大气一元论的治验举隅
        1.5.1 调胸中大气治胸痹
        1.5.2 调腑中大气治胃肠病
        1.5.3 调经络大气治肢肩背腰痹痛
        1.5.4 调补一身之气改善虚损
        1.5.5 调大气治精神行为病
    2 玄府细络系统论
        2.1 玄府细络系统概述
        2.2 玄府细络系统的微观实质
        2.3 玄府细络系统的生理特点与功能
        2.3.1 玄府细络分布广泛,结构微小
        2.3.2 玄府细络可宣通渗灌气血津液
        2.3.3 玄府细络可通达神机
        2.4 玄府细络系统病理与临床表现
        2.5 玄府细络系统病变的治疗和研究
    3 医易相通论
        3.1 医易相通理论探流
        3.2 易为指导,突出变字
        3.2.1 辨证恒动思维
        3.2.2 方剂灵活化裁
        3.2.3 剂型丰富发展
        3.3 两点论思维方法的实践
        3.3.1 判定病性,一分为二
        3.3.2 处方用药,阴阳兼顾
        3.3.3 亢害承制,确立治法
        3.3.4 病情顽固,杂合以治
    4 天人相应的时间医学观
        4.1 中医时间医学概述
        4.1.1 中医时间医学源流
        4.1.2 人体生理与四时、昼夜关系
        4.1.3 症候变化与四时、昼夜关系
        4.2 中医时间医学指导实践
        4.2.1 明辨病位
        4.2.2 治病于未发
        4.2.3 应时组方选药
        4.2.4 应时服药
        4.2.5 预测病势
    5 胃气为本的治病观
        5.1 “胃气为本观”概说
        5.2 重视胃气与胃津
        5.2.1 胃气是宗气之源
        5.2.2 胃气是生存之本
        5.2.3 胃气为脉之本
        5.2.4 胃津是津液之源
        5.2.5 胃气以通降为和
        5.3 重视胃与他脏联系
        5.4 治胃之法
        5.4.1 慢性胃病重滋养
        5.4.2 他脏之病从胃治
        5.4.3 阴虚津亏滋胃津
        5.4.4 处方用药护胃气
    6 风药理论的发明
        6.1 风药概说
        6.2 风药性能
        6.2.1 风药多味辛
        6.2.2 风药以泻为主
        6.2.3 风药性走
        6.3 风药作用及其配伍方法
        6.3.1 风药治风
        6.3.2 风药治血
        6.3.3 风药治湿
        6.3.4 风药助火
        6.3.5 风药升阳
        6.3.6 风药止痒
        6.3.7 风药通滞
        6.3.8 风药开玄
    7 “人-症-方-药”量效理论的发明
        7.1 “人-症-方-药”量效理论概说
        7.2 “人-症-方-药”量效理论的实践探索
        7.2.1 量从症变
        7.2.2 量从人变
        7.2.3 减量间服
        7.2.4 遵古不泥
        7.2.5 精准靶向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查新报告
论文着作

(4)清感口服液治疗外感咳嗽风热犯肺型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文献研究
第3章 临床研究及结果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致谢

(5)加味清金化痰汤治疗老年慢支炎急性发作(痰热郁肺型)临床疗效及对PA、CRP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英汉对照
前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临床研究方法
    4 研究结果
讨论
    1 西医学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认识
    2 中医学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认识
    3 导师学术思想探讨
    4 对 PA、CRP 的探讨
    5 疗效分析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1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2
附录
    附表1、临床试验患者知情同意书
    附表2、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表
    附表3 加减清金化痰汤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痰热郁肺型)临床疗效及对PA、CRP影响的研究临床观察表
致谢
着作与论文

(6)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索汪氏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咳嗽遣方用穴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 材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2. 方法与结果
    2.1 研究方法
        2.1.1 病例采集与数据标准化
        2.1.2 数据库建立
        2.1.3 质量监控
        2.1.4 数据整理挖掘
        2.1.5 统计分析方法
        2.1.6 主要技术路线
    2.2 研究结果
        2.2.1 小儿咳嗽人口基数结果分析
        2.2.2 频数分析
        2.2.2.1 总穴位频次结果
        2.2.2.2 常用穴位、核心穴位与刺激量结果
        2.2.2.3 手法频次结果
        2.2.2.4 穴位—治法结果
        2.2.2.5 穴位—部位结果
        2.2.2.6 咳嗽兼症、体征结果
        2.2.2.7 小儿咳嗽证型—穴位频次结果
        2.2.3 关联规则分析
        2.2.3.1 小儿咳嗽病常用穴位组合、关联规则
        2.2.3.2 咳嗽病证型—穴位组合
        2.2.4 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
        2.2.4.1 穴位组合
        2.2.4.2 新处方
3. 讨论与结论
    3.1 小儿推拿是治疗小儿咳嗽的常用外治法之一
        3.1.1 中西医对小儿咳嗽病主要病理产物——痰的认识
        3.1.2 推拿治疗小儿咳嗽病应用广泛
    3.2 小儿咳嗽多为热证,病位在肺脾
    3.3 宣肺化痰,理脾助运是推拿治疗小儿咳嗽选穴、手法应用的主要依据
        3.3.1 以核心穴位为基础,组成小儿推拿治疗咳嗽基础方
        3.3.2 以推法为主要手法,开璇玑为其特色手法
        3.3.3 咳嗽证型—穴位分析
    3.4 汪氏推拿治疗小儿咳嗽病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3.4.1 以辨证为本,辨虚实寒热为纲
        3.4.2 重视手部穴位应用
        3.4.3 俞募配穴,宣通肺气,调畅气机以顺应肺之习性
        3.4.4 从脾治肺,杜绝痰源
    3.5 凝练推拿治疗小儿咳嗽新处方
    3.6 结论
全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文献综述 推拿治疗小儿咳嗽及数据挖掘技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 病例收集资料
附录三 致谢
附录四 个人简介

(7)奚肇庆教授治疗急性咳嗽临床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急性咳嗽的文献研究
    1. 急性咳嗽的中医研究
        1.1 咳嗽的病名研究
        1.2 病因病机
        1.3 咳嗽的辨证论治
        1.4 风咳
        1.5 痰咳
        1.6 咳嗽其他治法
    2. 急性咳嗽的现代医学研究
        2.1 咳嗽的病程分类
        2.2 咳嗽的发病机制
        2.3 急性咳嗽的病因
        2.4 急性咳嗽的治疗
第二部分 奚肇庆教授治疗急性咳嗽的临床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疗效评价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人口学特征描述分析
        2.2 疗效评价
    结论
第三部分 奚肇庆教授急性咳嗽辨治及方药分析
    1. 奚肇庆教授对急性咳嗽病因病机的认识
        1.1 外感因素
        1.2 正虚是内因
    2. 奚肇庆教授对急性咳嗽的分型论治
        2.1 风咳(风邪犯肺)上焦
        2.2 痰咳(中下焦)
    3. 奚肇庆教授治疗急性咳嗽的用药规律
        3.1 用药类别
        3.2 用药频次
        3.3 归经统计
        3.4 四气分析
        3.5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3.6 基于熵方法的组方规律分析
    4. 药物分析
    5. 处方分析
    6. 奚肇庆教授治疗急性咳嗽的用药经验
        6.1 用药特色
        6.2 注重药味的炮制
        6.3 常用药对
        6.4 用药清轻灵动
        6.5 用药多方位兼顾
        6.6 选方用药
        6.7 剂量
        6.8 贝母的应用
第四部分 病案解析
    医案1 鼻渊、咳嗽肺虚风袭证
    医案2 咳嗽气虚风盛证
    医案3 咳嗽肺虚痰郁证
    医案4 咳嗽肺肾两虚、痰浊未清
第五部分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创新点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个人简介

(8)宣肺止咳汤治疗小儿外感咳嗽风寒袭肺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临床资料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宣肺止咳汤治疗小儿外感咳嗽的临床研究》病例观察表

(9)闫慧敏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养阴清瘀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闫慧敏老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
    一、闫慧敏老师的学术渊源
        (一) 传承刘韵远先生学术思想
        (二) 汲取王鹏飞先生脾胃病辨治精髓
        (三) 博采众长 兼收并蓄 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
        (四) 注重创新探索 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科研并重
        1. 率先开展小儿胃镜检查 突出小儿脾胃病中医特色诊疗
        2. 开发痰喘宁合剂 弥补小儿咳嗽用药不足
        3. 临床与科研并重 拓宽思路 探索疑难病症的中西医结合诊疗
        (五) 传道授业解惑硕 果累累
    二、闫慧敏老师学术思想总结
        (一) 先辨病 其次辨证 谨守病机
        (二) 四诊合参 尤重小儿望诊
        (三) 扶正祛邪并重标 本同治
        1. 扶正祛邪之法概述
        2. 扶正为治本之法 以脾为核心 兼顾其他脏腑
        3. 祛邪为关键环节 内外之邪兼顾
        (四) 用药清轻严谨 善用药对
    三、闫慧敏老师临床诊疗经验总结
        (一) 谨守扶正祛邪之则治疗小儿脾系疾病
        1. 扶正健脾以平补脾胃 醒脾助运
        2. 肝脾同治 调畅气机以解气机壅塞
        3. 活用消导以祛食积之邪 消补兼施
        4. 祛除湿热之邪 攻伐有度
        5. 久病注重祛除瘀邪
        (二) 闫老师治疗小儿脾系疾病的临床诊疗经验及验案分析
        1. 厌食
        2. 胃痛(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
        3. 胎黄
        4. 滞颐
        5. 便秘
        (三) 谨守扶正祛邪之则治疗小儿肺系疾病
        1. 外感咳嗽初起 祛除外邪为要 避免清泻太过
        2. 急性咳喘祛除痰阻 重在治肺调气
        3. 慢性咳喘重在扶正 培土生金兼以温肾
        4. 反复咳喘 扶正祛邪 分期而治 标本兼顾
        5. 扶正不忘活血逐瘀 阻止咳喘反复发生
        (四) 闫老师治疗小儿肺系疾病的临床诊疗经验及验案分析
        1.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2. 痰湿蕴肺型慢性咳嗽
        3. 腺样体肥大
        (五) 闫老师对其他系统疾病的治疗
        1. 霰粒肿
        2. 麦粒肿
        3. 舔疮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养阴清瘀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研究
    英文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一、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二、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中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一、闫慧敏老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经验及其迁延期证候研究
        (一) 闫慧敏老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经验及其迁延期辨证分型依据
        1. 闫慧敏老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经验
        2. 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迁延期辨证分型依据
        (二) 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迁延期证候研究
        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
        研究方法
        结果
        结论
        讨论
        小结
        (三) 养阴清瘀汤主要方药及立方依据
    二、养阴清瘀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观察
        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结论
        讨论
        创新点总结
        小结及心得体会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主要研究成果

(10)麻黄的应用源流及其配伍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麻黄的基本概况
    1. 麻黄的出处及名实考辨
    2. 麻黄的基原、品质与鉴别
    3. 麻黄的炮制与“去节”问题探讨
    4. 麻黄属于“六陈”探讨
第二部分 麻黄的功效源流
    1. 先秦至隋唐时期
    2. 宋代及金元时期
    3. 明代
    4. 清代
第三部分 麻黄的现代研究
    1 化学成分
    2. 药理作用
    3. 毒副作用
    4. 煎服护理法、用量问题及禁忌探讨
    5. 同源异效
第四部分 麻黄的应用范畴
    1. 内科疾病
        1.1 肺系疾病
        1.2 脾胃疾病
        1.3 心脑疾病
        1.4 肢体经络疾病
        1.5 肾系疾病
        1.6 内科其他疾病
    2. 中医外科类疾病
    3. 妇科疾病
第五部分 麻黄的配伍规律
    1. 资料收集
        1.1 方剂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术语规范及统一
    2. 资料处理
    3. 资料分析与讨论
        3.1 频数统计
        3.2 功效分类统计
        3.3 与麻黄高频配伍药物分析
        3.4 麻黄用药剂量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麻龙止咳汤治外感咳嗽84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文献数据挖掘推拿治疗小儿风热型咳嗽的临床研究[D]. 冯慧超.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
  • [2]小青龙汤加味对咳嗽变异性哮喘免疫失衡调节作用机理研究[D]. 张晓阳.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国医大师张志远内科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研究[D]. 王淞.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清感口服液治疗外感咳嗽风热犯肺型的疗效观察[D]. 李沿君. 湖北民族大学, 2020(12)
  • [5]加味清金化痰汤治疗老年慢支炎急性发作(痰热郁肺型)临床疗效及对PA、CRP影响的研究[D]. 唐家斌.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6]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索汪氏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咳嗽遣方用穴规律[D]. 张嫱. 贵州中医药大学, 2019(02)
  • [7]奚肇庆教授治疗急性咳嗽临床经验研究[D]. 谢妙龄(Cheak Miau Leng).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8)
  • [8]宣肺止咳汤治疗小儿外感咳嗽风寒袭肺型的临床观察[D]. 李健.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 [9]闫慧敏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养阴清瘀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研究[D]. 郝静.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10]麻黄的应用源流及其配伍规律研究[D]. 吴正.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马龙止咳汤治疗外感咳嗽84例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