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酮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

睾酮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

一、睾酮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罗娜,孙般若,李春霖[1](2021)在《性激素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发病及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OP)与年龄增长密切相关,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显着高于中青年人群,严重危害老年人群的健康。性激素在男性骨骼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雌激素和雄激素都能够促进骨形成,对抗骨量丢失,而孕激素则可能对男性骨量的维持起到负性调节作用。老年男性体内雌激素、雄激素的缺乏与其骨密度降低、OP患病率增加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性激素及其受体调节剂为OP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雌激素是目前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PMOP)治疗的常用药物,并不被推荐用于治疗男性OP;雄激素替代治疗可使老年男性骨密度得到增加,但在前列腺和心血管安全性上存疑,因而并不推荐常规使用;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 SERM)能提升血清睾酮水平,有助于增加腰椎和髋关节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但尚未被正式批准用于治疗男性OP,其疗效及安全性有待更多的临床试验来验证;选择性雄激素受体调节剂(selective androgen receptor modulator, SARM)应用于OP的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仅在动物模型中被证实能够增加雄性大鼠的骨骼强度。本文就性激素在老年男性OP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进行回顾和总结,以期为临床医师的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赵会荣[2](2021)在《绝经后T2DM女性PTH蛋白表达及基因多态性与骨代谢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检测新疆石河子绝经后女性不同糖、骨代谢状态下,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蛋白表达水平、不同基因位点多态性及突变情况。2.探讨PTH蛋白表达、rs10500783、rs10500784位点基因多态性、突变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骨代谢指标间的关系,为绝经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ic mellium,T2DM)女性合并骨质疏松(Osteoprosis,OP)防治提供依据。方法:1.纳入2018年10月-2019年10月绝经后女性为研究对象,依据OGTT及双能X线检测BMD结果,分为糖耐量正常伴骨量正常组(A组,52例);糖耐量正常伴骨量异常组(B组,43例);T2DM伴骨量正常组(C组,47例);T2DM伴骨量异常组(D组,58例)。2.记录年龄、绝经年限和身高等一般资料。采用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血钙(Serum Calcium,Ca)、血磷(Serum Phosphoru,P)等生化指标;高压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 A1c%);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测定腰椎(L1-4)及股骨颈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Sequenom飞行时间质谱法检测PTH基因rs10500783、rs10500784位点基因多态性。4.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PTH蛋白表达水平。5.操作软件SPSS 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通过χ2检验判断PTH基因型是否满足哈温(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及秩和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分析,PTH蛋白的诊断价值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BMD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结果:1.组间基线资料比较,与对照组A组相比,C组和D组的FPG(9.10±2.44、9.10±2.44vs 5.00±0.59)、Hb A1c%(8.42±1.95、8.19±1.87 vs 6.01±0.83)水平高于A组(P<0.01),C组HDL(1.93±1.06 vs 1.43±0.49)水平高于A组(P<0.01)。组间骨代谢指标和BMD比较,与对照组A组相比,B组和D组的BMD(L1-4)(0.93±0.20、0.95±0.10vs1.16±0.20)和BMD(股骨颈)(0.78±0.13、0.77±0.10 vs1.02±0.25)低于A组(P<0.01)。2.与对照组A组相比,B组{44.89(40.11,49.17)vs 48.86(43.98,57.92),P<0.05}和D组{44.28(41.00,46.68)vs 48.86(43.98,57.92),P<0.01}PTH蛋白表达浓度降低。相关性分析,PTH蛋白表达水平与BMD(L1-4)(r=0.223,P<0.05)和BMD(股骨颈)(r=0.220,P<0.05)呈正相关(P<0.05)。PTH蛋白表达在诊断OP中的价值,诊断OP的最佳临界点为0.271,其对应的PTH浓度为50.85 pg/ml,敏感度为34.1%,特异性为93%,AUC为0.640(P=0.027,95%可信区间:0.521~0.759)。3.PTH基因两个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TH基因rs10500783位点有三种基因型,CC、TT及CT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72.1%(137例)、12.6%(24例)和15.3%(29例);等位基因C和T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9.7%和20.3%。与A组相比,B组和C组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TH基因rs10500784位点有三种基因型,AA、CC及AC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80.2%(158例)、0.5%(1例)和19.3%(38例);等位基因A和C的分布频率分别为89.8%和10.2%。PTH基因rs10500783位点,D组,CT/TT基因型年龄{65.00(50.00,74.00)vs 73.00(68.00,77.00),P<0.05}和绝经年限{13.00(5.00,24.00)vs 24.00(20.00,29.50),P<0.05}低于CC基因型;且CT/TT基因型TG水平低于CC基因型{1.04(0.83,1.75)vs 1.69(1.20,2.08),P<0.05}。PTH基因rs10500784位点,A组,与AA基因型相比,AC/CC基因型血Ca水平低于AA基因型{2.22(2.18,2.28)vs 2.30(2.24,2.34),P<0.05}。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绝经年限增高、ALP水平增高及PTH蛋白表达浓度和LDL-C水平降低是BMD(L1-4)降低的危险因素;PTH基因rs10500783位点多态性、绝经年限增高及血P水平降低是BMD(股骨颈)降低的危险影响因素。结论:1.在石河子绝经后T2DM女性中,PTH基因多态性通过下调PTH蛋白表达引起骨代谢异常,从而参与该人群OP的发生和发展;2.当血清PTH蛋白浓度小于50.85pg/ml时,在该人群OP中具有较好的的诊断价值;3.PTH基因多态性与糖代谢有关,且基因突变参与该人群脂代谢紊乱的发生。

王燕[3](2021)在《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睾酮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男性2型糖尿病低睾酮水平与骨质疏松症患病之间的关系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探讨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性功能相关激素与骨密度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男性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以及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我院内分泌科住院且具有性激素六项及骨密度检查的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在24~86岁。剔除(1)确诊垂体功能减退症,垂体瘤;(2)有自身免疫性疾病;(3)有长期服用激素或对骨代谢有影响的药物;(4)有严重基础疾病(例如肝、肾功能衰竭(Cr>126μmol/L)、急性重症感染等);(5)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应激状态等患者;(6)临床甲亢及甲减患者。根据详细的病史、体检及男性骨密度值,最终收集资料较为完整的研究对象为540例。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病史及临床资料并记录,将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首先采集研究对象一般情况:姓名、住院号、年龄、糖尿病病程(DD)、有无糖尿病肾病(DN)、收缩压、舒张压、身高(m)、体重(kg),并计算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腰围(cm)等。采集研究对象的血检指标,包括性激素指标(采用ADVIA Centaur XP西门子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雌二醇(E2)、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孕酮(P)、催乳激素(PRL)、睾酮(TT);其余生化指标由本院检验科中心实验室测定。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5.0进行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符合入组患者540例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有69例存在骨质疏松症(12.9%),平均年龄64.71±9.88岁,平均病程10,82±6.90年;274例存在骨量减少(50.7%),平均年龄59.92±10.66岁,平均病程10.70±7.34年;167例骨量正常(36.5%),平均年龄54.08±12.56岁,平均病程9.27±6.96年。2.540例患者中共有48例患者存在低睾酮血症(8.9%),其中9例原发性低TT血症者中,1例患骨质疏松(1/9,11.1%),39例继发性低TT血症者,有11例患骨质疏松(11/39,28.2%),55例代偿性TT水平正常者(10.2%)中,有5例患骨质疏松(5/55,9.1%),437例正常TT水平者(80.9%)中,52例患骨质疏松(52/437,11.9%),不同低TT血症状态骨质疏松患病分布具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5)。无论原发性还是继发性低睾酮血症患者没有骨量正常者。3.按TT水平四分位,随着TT值增高,骨质疏松发病率降低(T1患病率17.3%,T4患病率6.7%,P<0.05);按E2四分位,随着雌二醇值增高,骨质疏松患病率降低趋势(E1患病率19.3%,E4患病率7.4%),但无统计学意义(P=0.076);LH四分位之间骨质疏松患病率无差异(P>0.05);FSH四分位,FSH越高骨质疏松发病率越高(F1患病率7.5%,F4患病率17.0%,P<0.05)。4.男性T2DM患者中,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腰椎BMD(L2-L4)与BMI、SBP、LDL-C、肌酐、尿酸、AST、TSH、E2、LH、PRL呈正相关(P<0.05),与ALP呈负相关(P=0.005);全髋BMD与BMI、DBP、肌酐、UA、AST、Vit D、FT4、E2呈正相关(P<0.05),与ALP呈负相关(P=0.005)。5.年龄、FT3、FT4、TSH、性激素六项、以及相关性分析中呈显着的参数为自变量,以腰椎BMD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标准化B=0.136)、Cr(0.107)、E2(0.114)、TT(0.108)、进入回归方程,调整后R2=0.110(P=0.044)。以全髋BMD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标准化B=-0.166)、BMI(0.236)、ALP(-0.115)、VD(0.165)、LH(0.220)、FSH(-0.001)、E2(0.147)进入回归方程,调整后R2=0.158(P=0.037)。结论:男性T2DM患者中一半以上患者存在骨量减少或OP,继发性低睾酮血症组OP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情况。除了传统因素外,T2DM患者性腺激素与促性腺激素(高TT、高雌激素、高LH、低FSH)是重要的BMD保护因素,而糖代谢指标对BMD的影响有限。

王赎[4](2020)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骨代谢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一种以慢性间歇性缺氧为主要特征的睡眠呼吸性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打鼾且鼾声不规律、反复憋醒、夜尿增多、日间嗜睡、全身疲劳、记忆力下降等一系列症候群。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研究发现,OSAHS患者由于夜间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和低通气,导致机体缺氧、CO2储留、全身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造成心脑血管、神经、内分泌等全身多系统损伤,甚至和肺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近年有学者指出OSAHS患者有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但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拟从性激素、OPG/RANKL系统及长链非编码RNA LINC-PINT三个方面进一步探讨OSAHS对骨代谢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第一部分男性OSAHS患者性激素水平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目的通过测定不同程度男性OSAHS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及骨密度(BMD)的变化并做相关性分析,了解OSAHS对骨代谢的影响及性激素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将我院确诊的88名男性OSAHS患者分为3组:轻度组(5次/h≤AHI<15次/h)30例、中度组(15次/h≤AHI<30次/h)30例、重度组(AHI≥30次/h)28例,并选择30名非OSAHS男性人群作为对照组。记录所有受试者一般资料,测定骨代谢指标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血清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和其特异序列β-骨胶原交联(β-CTX)浓度,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股骨颈骨密度,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受试者的血清雌二醇、孕酮、睾酮、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泌乳素的水平,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重度OSAHS组ALP、TPINP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中、重度OSAHS组β-CTX较对照组及重度OSAHS组β-CTX较轻度OSAHS组均增加(P<0.05)。2、中度OSAHS组腰椎、股骨颈骨密度较对照组降低(P<0.05);重度OSAHS组腰椎、股骨颈骨密度较对照组、轻度OSAHS组降低(P<0.05)。3、中、重度OSAHS组血清睾酮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4、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OSAHS患者睾酮与AHI呈负相关(r=-0.413,P=0.001);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与AHI呈负相关(分别为r=-0.319,P=0.027、r=-0.307,P=0.035);睾酮与腰椎、股骨颈骨密度呈正相关(r=0.375、P<0.01,r=0.396、P<0.01)。结论男性OSAHS患者有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且与缺氧程度密切相关,睾酮水平下降可能是OSAHS引起骨质疏松的机制之一。第二部分基于OPG/RANKL系统研究OSAHS对骨代谢的影响第一章男性OSAHS患者血清OPG、RANKL的变化目的了解不同程度男性OSAHS患者血清OPG、RANKL的变化情况。方法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我院确诊的88名男性OSAHS患者分为3组:轻度组(5次/h≤AHI<15次/h)30例、中度组(15次/h≤AHI<30次/h)30例、重度组(AHI≥30次/h)28例,并选择30名非OSAHS男性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受试者的血清OPG、RANKL水平,并与AHI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重度OSAHS组血清OPG较对照组、轻度OSAHS组降低(P<0.05);中度OSAHS患者血清RNAKL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重度OSAHS组血清RNAKL水平较对照组、轻度OSAHS组升高(P<0.05);各组OPG/RANKL比值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2、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OPG与AHI呈负相关(r=-0.296,P=0.048),血清RANKL与AHI呈正相关(r=0.327,P=0.012),OPG/RANKL与AHI呈负相关(r=-0.531,P<0.01)。结论OSAHS患者血清OPG水平降低、RANKL水平升高,且与缺氧程度密切相关。OPG/RANKL比值下调可能是OSAHS引起骨质疏松的机制之一。第二章慢性间歇性缺氧对大鼠骨代谢及OPG、RANKL表达的影响目的通过建立wistar大鼠慢性间歇性缺氧(CIH)模型探讨CIH对骨代谢及骨组织OPG、RANKL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只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CIH组,每组10只。对照组置于空气循环舱内,CIH组于置于间歇性缺氧舱内,每日8小时,共8周。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大鼠全身、股骨、腰椎骨密度(BMD),取单侧股骨组织行HE染色,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I型胶原N端前肽(PINP)、I型胶原羧基端肽β降解产物(β-CTX)、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水平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氧化应激产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应用Real-time PCR技术测定股骨组织OPG、RANKL mRNA相对表达量,应用Western Blot测定股骨组织OPG、RANKL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比较两组各指标的差别,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CIH组股骨HE染色可见骨小梁稀疏,骨小梁间隙明显增大,部分骨小梁断裂,周围可见少量纤维组织增生,骨髓组织有炎性细胞浸润。2、与对照组比较,CIH组血清BGP降低(P<0.05),而血清β-CTX、TRAP升高(P<0.05)。3、与对照组比较,CIH组全身及股骨BMD降低(P<0.05)。4、与对照组比较,CIH组血清TNF-α、IL-6、MDA升高(P<0.05),SOD降低(P<0.05)。5、与对照组比较,CIH组股骨组织OPG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RANKL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OPG/RANKL比值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与对照组比较,CIH组股骨组织OPG蛋白表达水平降低、RANKL蛋白水平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雄性wistar大鼠在慢性间歇性缺氧环境下出现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可能通过OPG/RANKL系统影响骨代谢,降低骨密度,增加骨质疏松发生的风险。第三部分LINC-PINT在CIH环境下大鼠骨组织中的表达目的通过建立wistar大鼠慢性间歇性缺氧(CIH)模型探讨CIH对骨组织中LINC-PINT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只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CIH组,每组10只。对照组置于空气循环舱内,CIH组于置于间歇性缺氧舱内,每日8小时,共8周。应用Real-time PCR技术测定股骨组织LINC-PINT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两组差别,并与骨密度做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CIH组股骨组织LINC-PINT 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IH组大鼠股骨组织LINC-PINT与全身骨密度呈负相关(r=-0.287,P=0.043).结论慢性间歇性缺氧环境下雄性wistar大鼠骨组织LINC-PINT表达上调,可能与骨代谢密切相关。

许雪娟[5](2019)在《SPTBN1抑制原发性骨质疏松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一、前言老年性和绝经后骨质疏松(原发性骨质疏松)占骨质疏松的85-90%。目前对原发性骨质疏松发病分子机制未完全阐明。全基因组关联性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是基于人的基因组学分析的研究,为骨质疏松症的分子遗传与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大量素材,课题组在前期工作中将骨质疏松GWASs数据与转录组学数据结合,筛选出幽灵蛋白家族成员SPTBN1,可能是骨质疏松发生的关键调控分子。SPTBN1是与肌动蛋白交联的骨架蛋白,在癌症、心脏、脑组织等都被证实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功能。但其在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血管形成以及骨质疏松症发生中的作用未见报道。因此本文通过在小鼠体内外上调或下调SPTBN1的表达水平,从分子、细胞与整体水平探讨SPTBN1在原发性骨质疏松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为其治疗提供新靶点。二、目的初步探讨SPTBN1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影响以及对成骨细胞、骨血管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三、材料与方法1、原发性骨质疏松中SPTBN1表达情况分为老年组(16个月),青年组(3个月),绝经组(去卵巢16周),假手术组,microCT检测其骨微结构,免疫组化检测SPTBN1。2、上调或下调SPTBN1后,原发性骨质疏松小鼠骨微结构、骨内微血管的改变在老年组、绝经组右侧股骨骨髓腔注射沉默SPTBN1的病毒(老年SPTBN1沉默组,绝经SPTBN1沉默组)以下调SPTBN1,或过表达SPTBN1的病毒(老年SPTBN1过表达组,绝经SPTBN1过表达组)以上调SPTBN1,左侧注射对应的阴性对照病毒(老年阴性对照组,绝经阴性对照组),1个月后microCT、HE染色分析骨微结构,或造影剂灌注microCT分析骨内微血管3D图像、血管体积分数和数目的改变。ALP/TRAP染色,免疫组化检测SPTBN1、Runx2、Osx、Ocn,进行成骨细胞不同分化阶段计数分析。3、SPTBN1对成骨细胞数目和分化功能的影响在前成骨细胞系MC3T3-E1中转染沉默SPTBN1的病毒(SPTBN1沉默组)以下调SPTBN1,或过表达SPTBN1的病毒(SPTBN1过表达组)上调SPTBN1,设立阴性对照组,以及空白对照组,加成骨诱导培养基诱导,CCK8检测法和免疫印迹检测SPTBN1、Cycline E1明确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和免疫印迹检测SPTBN1、caspase3明确凋亡情况,ALP和茜素红染色明确细胞的分化功能。4、SPTBN1抑制骨质疏松的可能机制经过以上2的处理,免疫组化检测VEGF。经以上3的处理,免疫印迹检测SPTBN1,Smad3,STAT1,TGF-β,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Cxc19的表达水平。四、结果1、老年组比青年组,绝经组比假手术组,SPTBN1表达水平下降。2、老年SPTBN1沉默组比老年阴性对照组,绝经SPTBN1沉默组比绝经阴性对照组骨密度下降,骨小梁数目减少,间隙增宽。其次,SPTBN1、Runx2、Osx、Ocn表达减少,ALP染色细胞减少,TRAP染色细胞增多。同时骨内微血管体积分数、血管数目减少,VEGF表达下降。3、老年SPTBN1过表达组比老年阴性对照组,绝经SPTBN1过表达组比绝经阴性对照组骨密度升高,骨小梁数目增多。其次,SPTBN1、Runx2、Osx、Ocn表达增多,ALP染色细胞增多,TRAP染色细胞减少。同时骨内微血管体积分数、血管数目增多,VEGF表达增多。4、与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对比,SPTBN1沉默组细胞生长缓慢,凋亡增多,ALP和茜素红染色减少。相反,SPTBN1过表达组细胞生长稍加快,凋亡无明显改变,ALP和茜素红染色增多。5、SPTBN1沉默组TGF-β、Cxc19表达增多,STAT1、Smad3磷酸化增多,相反的,SPTBN1过表达组TGF-β、Cxc19表达减少,STAT1、Smad3磷酸化减少。五、结论SPTBN1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并促进骨内微血管生成进而抑制骨质疏松,这一过程可能与其调控VEGF、TGF-β/Smad3、STAT1/Cxc19的表达相关。

黄佳涌,郑博,胡良聪,刘晓银,屈波,张秀莉,蒋涛[6](2019)在《血清睾酮水平与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相关性》文中指出目的探究血清睾酮、雌二醇、碱性磷酸酶及骨密度与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9月1日至2018年11月30日4家三甲医院65~85岁男性髋部脆性骨折住院患者220例为试验组,选取同时期65~85岁无脆性骨折男性30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空腹血清睾酮、雌二醇、碱性磷酸酶水平,并进行腰椎、股骨颈、股骨大粗隆骨密度测定。结果试验组股骨大粗隆、股骨颈、腰椎骨密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股骨大粗隆:(0. 834±1. 872) g/cm2vs.(0. 892±0. 931) g/cm2,P<0. 01;股骨颈:(0. 677±2. 014) g/cm2vs.(0. 728±3. 120) g/cm2,P<0. 01;腰椎:(0. 530±0. 034) g/cm2vs.(0. 634±1. 592) g/cm2,P<0. 01]。试验组血清睾酮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 1 (4. 8,9. 1) nmol/L vs. 12. 3 (7. 9,16. 7) nmol/L,P<0. 05];两组血清碱性磷酸酶、雌二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三处骨密度值后发现,睾酮是脆性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OR=2. 140,95%CI:1. 387~3. 302,P=0. 001)。结论血清睾酮水平降低可能是老年男性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之一,睾酮水平检测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具有预测作用。

杨梅[7](2019)在《睾酮与男性2型糖尿病合并骨代谢异常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大量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睾酮水平低下可引起中心性肥胖、胰岛素抵抗水平等的升高,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我们课题组前期临床研究也发现,对诊断睾酮低下的中老年男性进行生理剂量睾酮补充治疗,发现其能改善糖脂代谢[1]。课题组进一步做了大鼠动物实验,即通过对去势SD大鼠予以不同浓度梯度睾酮干预,观察发现睾酮缺乏大鼠会出现不同程度糖脂代谢紊乱、动脉粥样硬化等[2-3]。基于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本研究旨在探讨睾酮水平的变化与男性2型糖尿病合并骨代谢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在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在40—60岁。根据详细的病史、体检及男性骨密度值,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分别是单纯2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合并骨量减少组,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各组均40例,共120例。同时选择同时间段于我院进行体检示身体健康人员40例作为对照,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病史并记录。首先采集研究对象一般情况:如身高(m)、体重(kg),并计算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采集研究对象的血检指标,包括性激素指标:外周血血清睾酮(T)、血清雌激素(E);骨代谢相关指标:骨钙素(BGP)、降钙素(CT)及甲状旁腺素(PTH)、N-端骨钙素(N-MIDOCN)、总1型胶原N-端前肽(tP1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血生化指标: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碱性磷酸酶(AKP)、钙(Ca)、血清镁(mg)、血清磷(P)。结果:1、2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合并骨量减少组、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组睾酮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骨代谢异常程度的加重,睾酮下降更明显;2、2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合并骨量减少组、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组骨代谢指标tP1NP、β-Crosslaps均高于正常组(p<0.05),且随着骨代谢程度的加重,tP1NP升高,β-Crosslaps降低。3、各组患者在AKP、Ca、Mg及P指标均未见显着差异(p>0.05);2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合并骨量减少组、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组CT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CT及T/E2两项指标,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组显着低于其余三组(p<0.05)。4、睾酮与LDL-C呈负相关(P<0.05),与HDL-C呈正相关(P<0.05),与TC、TG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1、血清睾酮是反映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的指标之一,当血清睾酮水平下降时,胰岛素抵抗指标升高,骨形成抑制增加,睾酮缺乏可能打破了血糖与胰岛素内环境的稳定,同时促进骨吸收进一步加重骨质疏松。2、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组睾酮水平显着低于其余三组且睾酮与雌二醇比值也显着低于其余三组,提示男性骨质疏松的发生与主导性激素睾酮的分泌减少存在密切关联。3、睾酮可调节血脂代谢:当睾酮水平较高时,LDL-C下降,HDL-C升高,反之,LDL-C升高,HDL-C下降。

黄佳涌[8](2018)在《睾酮预测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风险》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我国人口出现老龄化,老年人的比例越来越大,骨质疏松问题也越发突出。对老年女性中骨质疏松的研究比较多,容易得到重视,但是对于老年男性还有所忽视。在2000年的全世界统计调查中发现:发生在男性的骨质疏松骨折大约占1/3。骨折常发生在髋部、脊柱和腕部。所有的这些骨折中,髋部(股骨颈、股骨转子间)骨折最影响生存质量甚至导致死亡,同时大量消耗医疗资源。尽管骨质疏松对男性的影响比女性要少,但是研究发现随着年龄增大,男性骨质疏松比例可能超过女性,而且髋部骨折的死亡率男性比女性更高。男性髋部骨折的后果比女性严重得多,且老年男性髋部骨折后的死亡率至少是同年龄女性的2倍。在北美,由于已经有足够的重视,女性髋部骨折的发生率已经明显降低,然而男性髋部骨折的发生率变化不大。因此国际骨质疏松学会建议对年老年男性应进行骨状态的评估。目的通过对老年男性髋部骨折与睾酮、雌二醇、碱性磷酸酶及骨密度的关系研究,提前评估老年男性发生脆性骨折特别是髋部骨折的风险,预防骨折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资源的消耗。方法选取65岁以上(包括65岁)男性髋部骨折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住院病人为实验组(101例),同时收集同期未发生脆性骨折的65岁以上骨密度测定骨量正常男性为对照组(92例),两组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对两组受试者的空腹血清睾酮、雌二醇、碱性磷酸酶以及腰椎及一侧髋部骨密度进行测定,进一步比较。结果与结论实验组患者腰椎骨密度和股骨颈骨密度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血清睾酮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血清雌二醇水平、血清磷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通过检测老年男性血清中睾酮水平,可早期预测骨密度,为筛查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的高危状态起到一定的预测作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刘海娟[9](2017)在《雌雄激素协同作用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效应及其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血清E2、E2/T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分析研究背景: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困扰世界各国的一个严重健康问题,对于人口老龄化的中国而言,形势尤为严峻,成为威胁我国中老年人健康及生活质量的“沉默杀手”,其发病呈现明显的性别差异。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绝经后女性体内的性激素指标[如雌二醇(Estradiol,E2)、睾酮(Testosterone,T)及雌二醇/睾酮(E2/T)比值]与骨代谢参数[如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骨转换生化指标]间的相关性,以期为揭示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提供一定的实验及理论依据,或为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的诊断提供新的指标。研究方法:本部分研究回顾性分析了 2014年10月~2016年9月在我院门诊、查体中心及收住院诊治的共283例绝经后女性的临床资料,我们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量入组患者骨密度,按照国际上关于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分为骨量正常组(95例)、骨量减少组(94例)及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组(94 例),血钙(Calcium,Ca)、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骨转换生化指标Ⅰ型前胶原蛋白氨基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 Ⅰ amino-terminal propeptide,PINP)及 Ⅰ 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CTX)分别应用日本 Olympus 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罗氏Cobas e601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性激素相关指标血清E2及T采用西门子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所有统计分析均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研究结果:与骨量正常组相比,骨量减少组与骨质疏松组其血清E2水平(分别为22.65±5.35pg/mL 和 18.64±6.18 pg/mL,17.04±6.73 pg/mL,P<0.01)及E2/T(分别为9.03±3.21 和7.44±1.78,6.67±1.50)显着降低(F值=6.99,P=0.01),而骨转换指标PINP(分别为38.92±19.23 ng/ml 和43.94±15.52 ng/ml,46.28±19.21 ng/ml)则有明显升高(F值=3.18,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E2、E2/T比值和血清PINP呈显着负相关(分别为r=-0.273,P<0.05;r=-0.284,P<0.05),而与全髋BMD呈显着正相关(分别为r2=0.053,P=0.001;r2=-0.136,P<0.001)。进一步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示:血清E2、E2/T作为自变量可解释全髋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水平变化的 17.6%及28.9%。单纯应用E2、E2/T及联合应用二者诊断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738(95%CI:0.668~0.809)(P<0.01)、0.747(95%CI:0.672~0.822)(P<0.01)和0.824(95%CI:0.765~0.884)(P<0.01),故联合应用E2和E2/T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单纯应用E2、E2/T(P<0.01)。研究结论:绝经后女性其E2、E2/T与血清PINP呈显着负相关,与全髋BMD呈显着正相关;联合应用E2、E2/T或可有效诊断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第二部分芳香化敌活性、SHBG与骨密度、骨代谢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研究背景:既往的多项研究探讨了雌激素及雄激素在PMOP发病中的重要性,而在人体内雄激素可经芳香化酶催化转化为E2,芳香化酶的活性对调节雌雄激素水平起着重要作用。雌激素及雄激素均可以高亲和方式与循环中的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ex hormone-binding globulin,SHBG)结合,故其生物活性受SHBG水平的影响。故循环中雌雄激素水平及二者间的平衡受芳香化酶、SHBG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研究芳香化酶活性及SHBG在绝经后骨质疏松中的临床应用,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性激素与PMOP发病的关系。研究目的:(1)研究芳香化酶活性、SHBG与各部位骨密度、骨转换标志物间的相关性;(2)探讨芳香化酶活性、SHBG在预估PMOP发病风险中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共入组344名绝经后女性,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量入组患者骨密度,而血钙(Calcium,Ca)、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骨转换生化指标Ⅰ型前胶原蛋白氨基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 Ⅰ amino-terminal propeptide,PINP)及Ⅰ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Ⅰ collagen,CTX)应用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罗氏Cobas e601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血E2、T采用西门子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芳香化酶、SHBG则均采用了酶联免疫分析(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ELISA)定量检测试剂盒检测;所有统计分析均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研究结果:血清E2/T与骨转换标志物PINP呈显着负相关,而与全髋BMD呈正相关(P<0.05)。将血清E2/T水平按照四分位数分组(由小到大分别为Ql、Q2、Q3、Q4),与Q3、Q4组相比,Q1、Q2组受试者其血清PINP水平更高而BMD值更低(P<0.05);由Q4至Q1,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逐渐增高。采用ROC曲线评估血清E2、游离雌二醇指数(Free E2 index,FEI)及E2/T预测PMOP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血清E2、FEI和E2/T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95%CI=0.77-0.88),0.87(95%CI=0.82-0.92)和0.89(95%CI=0.85-0.94)。研究结论:(1)芳香化酶活性可能是骨骼健康的重要决定因素。具有较低芳香化酶活性的妇女可能具有更大的罹患PMOP的风险;(2)芳香化酶活性预计将成为PMOP预测和监测骨质疏松症过程的重要指标。第三部分雌雄激素协同作用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研究背景:既往研究显示了雌激素和雄激素均有抑制破骨细胞生成及促进成骨细胞骨形成作用,本研究已在血清学水平证实雌雄激素比例降低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病风险呈显着正相关,而雌雄激素比例的变化会对骨转换过程尤其对成骨细胞产生何种影响至今未见报道。研究目的:本部分研究旨在细胞学水平探讨不同雌雄激素比例、不同时间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矿化的影响。探讨雌雄激素对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协同作用及对于PMOP女性,可显着恢复其成骨细胞生物学活性的最适雌雄激素比例,并深入探讨最适比例雌雄激素联合给药对成骨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方法:选取PMOP女性的原代成骨细胞为研究对象,实验组予以不同比例雌雄激素,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因素,在不同的时间观察不同比例雌雄激素对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包括增殖、分化和矿化)的协同作用。研究结果: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比例雌雄激素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矿化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当雌二醇和睾酮联合作用且雌二醇:睾酮比例为9:1时,促进作用最强(P<0.05),且具有时间依赖性,随时间延长作用越明显(P<0.05)。单纯T组也有轻度升高,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Real-time PCR检测示:与对照组相比,最适雌雄激素比例联合给药(E2:T为9:1)组成骨细胞其成骨分化相关基因ALP、RANKL、RANKL/OPG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基因(Wnt1、β-catenin、LRP5)表达明显增加;进一步的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骨量正常组相比,OP组OPG、OC、ALP及β-catenin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予以最适雌雄激素治疗后,其OPG、β-catenin表达量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给予最适雌雄激素及Wnt信号通路阻断剂DKK1作用后,其OPG、OC、ALP及β-catenin、Wnt1的表达较最适雌雄激素联合治疗组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本部分研究初步证实最适雌雄激素比例,即9×10-8mol/LE2+10-8mol/L T(9:1),可显着促进PMOP女性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矿化,其比例协同效应明显优于单纯E2或T作用。同时本研究还显示最适雌雄激素比例对成骨细胞的协同保护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发挥效应。

程强[10](2017)在《新型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ER与雄性小鼠骨质疏松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通过建立尾悬吊(tail suspension,TS)、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等两种雄性小鼠骨质疏松模型,观察GPER及其配体以及阳性对照雌激素对小鼠骨质疏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存在的分子作用机制,为促进GPER在临床骨代谢相关疾病的运用奠定基础。作为一种研究废用性骨质疏松模型的方法,尾悬吊法能够有效地诱导小鼠出现稳定、显着的骨质流失表现。首先我们利用自制的小鼠尾悬吊装置,建立了一种雄性C57小鼠骨质疏松模型,来观察尾悬吊对雄性小鼠骨代谢的影响。接着为了明确雌激素在尾悬吊导致小鼠骨质疏松模型中的作用,我们使用兽用雌二醇及雌激素受体抑制剂对骨质疏松小鼠进行干预,观察雌激素在骨质疏松过程中的作用。随后,我们对GPER及其配体在雄性小鼠骨质疏松的影响进行较为系统性地研究,并与雌激素的作用相比较,探讨GPER在抗雄性小鼠骨质疏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最后,我们观察了GPER及其配体在SCI导致的小鼠骨质疏松过程中的作用,探讨其用于治疗废用性骨质疏松的可能性。本课题通过对GPER及其配体作用和机制的研究,有利于未来开展男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和预防,为开发新型抗骨质疏松药物提供新思路。研究方法1.建立一种简便易行的雄性小鼠尾悬吊骨质疏松模型建立适当的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可以避免实验研究对人体造成的伤害,还能在较短的时间模拟疾病病理状态。尾悬吊法是研究瘫痪、骨折等患者及航天员失重状态下出现骨质疏松的重要方法。研究发现,C57背景的小鼠悬吊后骨质流失个体差异性最小,对悬吊最敏感,是一种良好的适合用于建立骨质疏松模型的动物品种。本课题在前人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小鼠尾悬吊装置,试图建立稳定、有效的骨质疏松模型。2.雌激素与雄性小鼠骨质疏松相关性的研究作为一种公认的抗骨质疏松药物,雌激素在绝经后骨质疏松以及卵巢切除引起的骨质疏松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而男性骨质疏松具有其性别特点,不同于女性,雌激素在此方面的研究还非常有限。本课题在前期建立的尾悬吊骨质疏松模型基础上,通过运用雌激素以及经典雌激素受体相关抑制剂ICI182,780,探讨雌激素对雄性小鼠骨质疏松的影响及其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3.GPER在尾悬吊小鼠骨质疏松模型中的作用研究前期我们证实E2能够有效抑制雄性小鼠骨质疏松过程,但是考虑到雌激素在雄性体内存在的副作用,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在临床的运用为此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研究发现,GPER能够不依赖于经典的雌激素受体而发挥类雌激素效应。这为探讨GPER在尾悬吊导致的雄性小鼠骨质疏松的运用奠定了基础,通过设立E2的阳性对照,对GPER对尾悬吊致雄性小鼠骨质疏松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进行探讨。4.脊髓损伤模型的建立以及与骨质疏松相关性研究动物实验发现,GPER在尾悬吊致雄性小鼠骨质疏松模型中并无显着的抗骨质疏松效应,临床更为常见的是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导致的废用性骨质疏松。因此,在前人建立的钳夹伤SCI模型基础上,我们运用GPER及其配体,与阳性对照药E2进行比较,探讨GPER在脊髓损伤导致骨质疏松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并对SCI和尾悬吊致骨质疏松这两种模型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结果1.本文自制了一种小鼠尾悬吊装置,建立了雄性小鼠骨质疏松模型,通过观察和记录小鼠尾悬吊后股骨骨质疏松情况,发现雄性C57小鼠尾悬吊14d能够出现显着的骨质流失表现,解除尾悬吊后骨质流失表现并未完全恢复。两尾悬吊组在骨结构参数以及生物力学指标方面较各自对照组均显着下降,形态学方面,成骨细胞数较对照组低47.76%和41.44%,破骨细胞数较对照组高30.06%和16.93%,生长板厚度以及软骨细胞数等未见显着异常。该模型具有造模时间短,效果明显、作用稳定等特点。2.尾悬吊导致的雄性小鼠骨质疏松模型中,雌激素干预能抑制骨质流失,雌激素组多数骨相关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使用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之后,雌激素的骨保护效应消失,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尾悬吊两周导致股骨远端离子型谷氨酸受体NMDA亚型NR2A表达降低以及与骨形成相关的Runx2蛋白水平升高,雌激素干预能够升高骨组织中NR2A以及Runx2表达水平。因此,雌激素可能通过参与激活骨组织中NRDA受体2A的表达升高,在维持小鼠长骨骨量以及抑制骨质流失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3.GPER的配体G1、G15对改善骨质流失并无显着的作用,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2能够有效保存骨质和骨容量,对于改善尾悬吊后骨质流失情况具有良好的作用,其骨相关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并无显着统计学差异。GPER的拮抗剂G15能够促进长骨生长板处软骨细胞增殖,进而影响股骨的长度,但是G1无此效应,GPER激活在尾悬吊致小鼠骨质疏松过程中未发挥功能性作用。4.使用钳夹法建立一种中度损伤的小鼠SCI模型,G1能够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保护神经纤维,减轻局部组织的水肿,从而发挥类雌激素效应达到神经保护作用,其效应与阳性对照药物E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而使用GPER抑制剂G15对G1及E2组进行干预,发现G1作用发挥过程并不依赖于经典的雌激素及其受体。但是GPER及E2对SCI导致的骨质疏松并无显着治疗效果,大多数小鼠骨质参数及生物力学指标并无出现显着变化。与尾悬吊法相比,SCI能够引起小鼠后肢瘫痪致继发性骨质疏松,但是此过程操作复杂,难以量化,且受到诸多影响因素的影响,不利于建立一种快速量化和标准化的骨质疏松模型。研究结论本课题通过研究,发现小鼠尾悬吊模型是一种更加简便、快捷和能够量化的废用性骨质疏松模型方式,因此更加适用于对小鼠骨质疏松的观察和研究。在雄性小鼠骨质疏松模型中,E2能够发挥较好的抗骨质疏松效应,且这一过程可能是通过调节NR2A的表达来实现的。但是在尾悬吊导致雄鼠骨质疏松过程中,与E2同等剂量的G1,并没有表现出显着的抗骨质疏松效应,而应用G15能够有效地促进生长板部位软骨细胞的增殖,从而促进小鼠股骨的生长。通过建立雄性C57小鼠脊髓损伤模型,发现与同等剂量的雌激素相比,GPER激活后能够发挥类雌激素样效应,促进SCI后小鼠运动功能恢复。上述结果表明,与经典的雌激素类似,GPER激活在雄性骨质疏松小鼠中具有良好的神经保护效应,但是在两种不同类型的小鼠骨质疏松模型中,与雌激素同等剂量的G1均未表现出显着的抑制骨质流失效应,但是运用GPER抑制剂G15能够促进长骨生长和软骨细胞增殖。本课题通过对GPER在雄性小鼠骨质疏松模型中作用的研究,为GPER在代谢性骨病的运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睾酮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睾酮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性激素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发病及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性激素对男性骨代谢的调节机制
    1.1 雌激素对男性的骨保护作用
    1.2 雄激素对男性的骨保护作用
    1.3 男性体内也存在着少量的孕激素
2 老年男性的性激素水平变化与OP的关系
3 老年男性OP的性激素相关药物治疗
    3.1 SERM
    3.2 雄激素
    3.3 SARM
4 结语

(2)绝经后T2DM女性PTH蛋白表达及基因多态性与骨代谢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
        1.1 实验对象与实验分组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诊断标准
    2.临床资料收集
        2.1 一般资料的收集
        2.2 血液标本的采集
        2.3 生化指标及BMD的检测
    3.实验所需试剂及仪器
        3.1 实验所需试剂
        3.2 实验所需仪器和设备(见表5)
    4.基因分型
        4.1 PTH SNP位点的确定
        4.2 分离血清
        4.3 DNA的提取
        4.4 SNP分型的检测
        4.5 基因分型步骤
    5.蛋白水平的表达
        5.1 实验原理
        5.2 准备工作
        5.3 操作步骤
        5.4 计算
    6.质量控制
        6.1 一般资料及各项生化指标检测的质量控制
        6.2 实验条件的质量控制
    7.统计学方法
    8.技术路线
结果
    1.一般资料比较
    2.经协方差分析后组间各生化指标的比较
        2.1 组间糖、脂代谢指标比较
        2.2 组间骨代谢指标和BMD比较
    3.PTH蛋白表达
        3.1 组间PTH蛋白表达浓度比较
        3.2 PTH蛋白表达水平与各指标间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
        3.3 PTH蛋白表达在绝经后T2DM女性中OP的诊断价值
    4.PTH基因多态性分析
        4.1 PTH基因哈温(Hardy-Weinberg)平衡检测
        4.2 PTH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
    5.PTH基因不同位点野生型与突变型基因型间各指标的比较
        5.1 PTH基因rs10500783位点突变型与野生型间生化指标及BMD比较
        5.2 PTH基因rs10500784位点突变基因与野生基因型间生化指标及BMD比较
    6.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甲状旁腺激素、维生素 D、钙和性激素对骨代谢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3)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睾酮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及方法
    1.研究对象纳入与筛选
    2.研究方法
    3.数据分析及统计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男性 2 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的现状及与睾酮的相关性研究
    参考文献
英文缩写词表
附件
致谢

(4)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骨代谢的影响及可能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男性OSAHS患者性激素水平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1.前言
    2.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主要的实验仪器及试剂
        2.3 指标检测及方法
        2.4 统计学处理
    3.结果
        3.1 各组一般情况及PSG参数比较
        3.2 各组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比较
        3.3 各组性激素水平比较
        3.4 Pearson相关性分析
    4.讨论
        4.1 OSAHS患者骨密度的改变
        4.2 OSAHS患者骨代谢指标的改变
        4.3 睾酮与OSAHS
        4.4 睾酮与骨质疏松
    5.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OPG/RANKL信号通路研究OSAHS对骨代谢的影响
    前言
    第一章 男性OSAHS患者血清OPG、RANKL的变化
        1.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主要的实验仪器及试剂
        1.3 血清OPG、RANKL测定
        1.4 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 各组血清 OPG、RANKL 及 OPG/RANKL 比较
        2.2 Pearson相关性分析
        3.讨论
        4.结论
    第二章 慢性间歇性缺氧对大鼠骨代谢及OPG、RANKL表达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主要的实验仪器和试剂
        1.3 实验方法和步骤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两组大鼠HE染色比较
        2.2 两组大鼠骨密度比较
        2.3 两组大鼠血清骨代谢指标比较
        2.4 两组大鼠血清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产物比较
        2.5 两组大鼠OPG、RANKL mRNA表达水平比较
        2.6 两组大鼠OPG、RANKL蛋白表达水平比较
        3.讨论
        3.1 CIH与骨微结构改变
        3.2 CIH与骨密度
        3.3 CIH与骨代谢
        3.4 CIH与炎症反应
        3.5 CIH与氧化应激
        3.6 CIH与 OPG/RANKL系统
        3.7 OPG/RANKL系统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
        4.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LINC-PINT在 CIH环境下大鼠骨组织中的表达
    1.前言
    2.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主要的实验仪器和试剂
        2.3 实验方法和步骤
        2.4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两组大鼠LINC-PINT mRNA表达水平比较
        3.2 Pearson相关性分析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论文的创新点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5)SPTBN1抑制原发性骨质疏松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骨质疏松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且发病机制未完全阐明
    1.2 骨质疏松的治疗为临床难点,分子靶向治疗正在兴起
    1.3 生物信息学为骨质疏松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
    1.4 SPTBN1的结构、功能与骨代谢
    1.5 骨三元学说参与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
    1.6 基因干扰病毒载体
    1.7 研究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SPTBN1对小鼠骨微结构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和方法
    2.3 实验结果
    2.4 讨论
    2.5 结论
第三章 SPTBN1促进成骨细胞扩增、分化及其机制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实验结果
    3.4 讨论
    3.5 结论
第四章 SPTBN 1对骨内微血管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3 实验结果
    4.4 讨论
    4.5 结论
全文结论
    创新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致谢

(6)血清睾酮水平与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测量指标及方法
    统计学方法
结果
    一般资料比较
    骨密度值比较
    血清睾酮、雌二醇、碱性磷酸酶水平比较
    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危险因素分析
讨论

(7)睾酮与男性2型糖尿病合并骨代谢异常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学处理
3.结果
4.讨论
    4.1 睾酮水平低下的流行病学
    4.2 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4.3 骨代谢及相关生化指标
    4.4 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骨量减少的流行概况
    4.5 睾酮与糖代谢
    4.6 睾酮与骨代谢
    4.7 糖代谢与骨代谢
    4.8 睾酮与其他糖尿病危险因素相关性
5.动物实验概况
    5.1 高脂大鼠模型成功建立阶段
    5.2 探讨睾酮对雄性高脂去势大鼠血脂、冠心病等危险因素的影响
    5.3 讨论
6.结论
7.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8)睾酮预测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风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设计
    1.1 对象和方法
    1.2 骨质疏松诊断及鉴别标准
        1.2.1 骨质疏松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实验分组
    1.6 材料方法
    1.7 主要观察指标
    1.8 统计学分析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3.1 睾酮
    3.2 雌二醇
    3.3 碱性磷酸酶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男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雌雄激素协同作用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效应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血清E_2、E_2/T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分析
    1.研究对象与材料
    2.实验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芳香化酶活性、SHBG与骨密度、骨转换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
    1.材料与方法
    2.实验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雌雄激素协同作用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雌雄激素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新型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ER与雄性小鼠骨质疏松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实验一 尾悬吊法小鼠骨质疏松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2 评价指标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二 雌激素与尾悬吊法致雄性C57小鼠骨质疏松关系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评价指标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三 GPER与尾悬吊法导致雄性C57小鼠骨质疏松关系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评价指标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四 GPER在C57雄性小鼠脊髓损伤中作用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评价指标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总结
文献综述
附录
参考文献
课题相关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四、睾酮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性激素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发病及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 罗娜,孙般若,李春霖.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21(12)
  • [2]绝经后T2DM女性PTH蛋白表达及基因多态性与骨代谢关系的研究[D]. 赵会荣. 石河子大学, 2021(02)
  • [3]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睾酮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王燕.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4]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骨代谢的影响及可能机制[D]. 王赎. 南昌大学, 2020(08)
  • [5]SPTBN1抑制原发性骨质疏松及其机制研究[D]. 许雪娟. 南方医科大学, 2019
  • [6]血清睾酮水平与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相关性[J]. 黄佳涌,郑博,胡良聪,刘晓银,屈波,张秀莉,蒋涛.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9(04)
  • [7]睾酮与男性2型糖尿病合并骨代谢异常的相关性研究[D]. 杨梅.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9)
  • [8]睾酮预测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风险[D]. 黄佳涌. 成都医学院, 2018(12)
  • [9]雌雄激素协同作用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效应及其机制研究[D]. 刘海娟. 武汉大学, 2017
  • [10]新型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ER与雄性小鼠骨质疏松相关性研究[D]. 程强. 第二军医大学, 2017(12)

标签:;  ;  ;  ;  ;  

睾酮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