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环保煤”开发区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陕北“环保煤”开发区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一、陕北“环保煤”开发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1](2019)在《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落实第十六次陕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座谈会确定事项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陕政办函[2018]286号延安、榆林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认真贯彻第十六次陕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座谈会精神,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经省政府同意,现将《第十六次陕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座谈会需协调解决问题的任务分工》印发给你们,请按照任务分工,认真抓好贯彻落实。请各责任单位每季度将负责事项落实情况报送省

程功[2](2018)在《神木县锦界镇空间布局节地模式研究》文中提出神木县锦界镇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北侧、毛乌素沙漠南缘,位于我国生态环境的脆弱区。由于镇区富含煤炭、天然气、石油等多种矿产资源,也是我国陕北能源富集区的典型城镇之一。近年来,随着城镇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城镇用地总量急剧攀升,城镇空间拓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凸显,同时城镇内部功能分区失调、路网格局稀疏、土地利用失衡等现实问题也亟需解决。城镇空间如何紧凑集约布局建设、构筑高质量、高密度、高混合的空间体系以适应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缓解日益突出的人地矛盾对于实现锦界城镇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以锦界镇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包括背景解读、特征剖析、空间构型和模式提炼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背景解读。主要涉及研究背景、理论基础、研究对象与概念以及相关研究综述等方面的内容。第二部分为城镇空间特征剖析。在解读锦界镇自然地理、社会经济以及人口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分别对城镇建成区空间边界、功能分区、路网格局、土地利用等方面的空间演变进行定性、定量解析,总结锦界城镇空间布局特征及问题。第三部分主要为空间构型研究。首先,采取“刚性+弹性”的思想,引入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和交通扩展速率模型综合划定城镇空间节地边界和建设四区。其次,在分析功能分区影响要素基础之上,提出锦界城镇分区构型的动态性、整体性、生态性、紧凑性等模拟原则,模拟了多中心单轴集聚、多中心双轴驱动以及多中心紧凑组团等多种分区模式,综合比较、选取较多中心紧凑组团为适宜的布局模式,并建构了“四心、四区”的城镇功能分区构型。接着,在剖析城镇路网格局的现实问题基础上,提出了适宜尺度、组团优化、尊重现状等模拟原则,采用二分法分别构建高、中、低密度等多情景路网格局方案,通过求解最佳路网尺度,选取中密度路网格局情景方案,进而建构了“七横、九纵”的路网格局体系;最后,在判读职住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宜居安全、活力高效、宜人尺度、集聚发展、循环经济等布局原则,划分紧凑住区,在生活街区用地布局中提出了簇式、廊式、环式的布局模式。组织产业链,在生产单元用地布局中提出了街区混合式、行列串联式、组团集中式三种布局模式。同时结合PSPL调研法和线段模型,从居民的需求以及行为特征出发对城镇核心功能用地、商业功能用地、中小学等重要设施用地、公园绿地等用地布局进行了研究。第四部分主要为空间布局的模式提炼。从空间布局节地优化、节地检验、模式总结等方面内容出发,采用优化—检验—总结的系统分析方法,在分析回顾上版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分别从空间边界、功能分区、路网格局、土地利用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进行比较分析和验证,并对锦界城镇空间布局模式及其特点进行提炼和总结。本文以节地为导向,从边界划定、分区构型、路网组织、用地布局等方面分别进行模式提炼,归纳总结锦界镇空间布局节地模式,以寻求锦界城镇空间布局节地之道,以资为陕北乃至西北地区的小城镇紧凑集约发展提供借鉴。

张磊[3](2014)在《小保当矿井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是企业投资管理活动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工程项目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和建设可能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来确定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建设规模、建设时间、投资计划、预期经济效益等,是国家及企业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本文从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经营状况及发展战略入手,以小保当矿井得天独厚的建设条件为基础,结合近年来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其作为煤炭行业示范矿井的可行性和示范性。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项目所在地互适性、能源市场发展进行预测,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对矿井建设规模、实施方案、进度计划指标、投资规模等进行合理确定。经济效益是工程项目建设的落脚点,本文对矿井进行了投资分析和经济评价,分析了项目的投资成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及盈亏平衡分析,为项目的立项决策提供了科学客观的依据。作为风险投资项目,矿井除一般项目常规风险外具有一次性投资大、建设周期长、风险大、地质环境复杂等风险,文中着重对矿井建设风险进了评估并提出风险规避方案。

贺枫斐[4](2013)在《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土地利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榆林近几年来经济飞速发展,能源化工产业项目建设欣欣向荣。能源化工产业的发展和项目的快速建设大幅度增加了用地需求,建设用地的使用总量呈快速上升趋势,出现了建设用地指标日趋紧缺的现象。此外,由于基地处于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等资源的采掘和开发,加剧了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和耕地保护的矛盾,工业发展、城镇外延扩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都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增加了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压力。本研究以此为切入点,重点研究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土地利用问题,主要内容如下:1)第1、2部分,主要是分析研究背景,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构建研究框架和研究思路,梳理主要土地利用相关理论。2)第3部分,分析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土地利用现状,结合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总结土地利用存在问题,对基地土地利用进行SWOT分析,提出四种土地利用战略。3)第4部分,构建模型计量园区土地利用规模,并优化安排其时空布局,确定土地利用方向。通过园区投资规模与用地面积计算出投资强度,再结合国家对不同工业项目建设用地的控制指标规定来实施用地规模的预测,从而依据各园区的投资规模确定出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二区六园”的用地规模。并结合基地各园区的资源禀赋特点和生态环境条件,在时间和空间上优化土地利用安排。4)第5部分,分析土地利用模式影响因素,借鉴国内外土地利用模式,构建基地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人口增加、资源环境条件约束、GDP增长、产业结构变化、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及社会制度创新等是影响土地利用模式的因素。借鉴国内外园区建设经验,根据基地自然资源特点和生态环境条件,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采用阶段性建设方案,逐步实施,实现基地可持续发展。5)第6部分,总结全文,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刘慧[5](2013)在《神府矿区土地复垦评价及模式研究》文中认为煤炭等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采,不仅带来了矿产资源本身的数量递减与质量降级,也引发大面积矿区土地毁损及衍生地质灾害,给矿区及周边区域居民生产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也阻碍了矿区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利用发展。本文旨在将神府矿区的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围绕煤炭等矿产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生态环境可容性、经济包容性增长、社会和谐稳定,探索神府矿区土地复垦治理模式及复垦产业化,实现矿区可持续发展;妥善处理因煤炭资源的开发而引起的一系列土地资源、生态环境问题,为未来的矿区土地复垦提供复垦模式借鉴;防止矿产资源开发而诱发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因素的再现,同时有效降低政府预期管理的行政成本。本文主要研究方法:运用定量分析矿区土地复垦潜力、适宜性等土地复垦可行性进行评价,同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效益评价指标权重,结合定性的量化指标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评价土地复垦效益,定性分析确定土地复垦目标和模式。本文研究内容:研究神府矿区土地现状分析及矿区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和土地复垦效益评价分析,确定神府矿区科学合理的土地复垦目标及模式,同时提出未来神府矿区土地复垦治理的对策及建议。本文研究结论:通过矿区毁损土地现状评价、土地复垦可行性,得出神府矿区土地复垦潜力巨大,复垦治理各项保障条件具备,治理后可有效实现土地资源的再配置利用;对土地复垦可行性及效益评价分析,结合区域相关规划,得出土地复垦效益良好,治理规模、程度会逐步扩大,同时确定神府矿区“产业化”土地复垦目标:生态农业园区、特色旅游文化基地、“环境产品”循环型工业园区和“经济型”林(果)业区;依据复垦目标得出适宜神府矿区的土地复垦模式:矿区公园复垦模式、建筑用地复垦模式、生态农业复垦模式、林果业用地复垦模式;为保障矿区土地复垦治理的顺利实施,有针对性的提出矿区土地复垦治理的各项保障措施。

张博炜[6](2013)在《煤矿开采的水文效应及矿井水合理利用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炭工业战略西移的实施,煤炭行业已成为陕北能源基地榆林市的产业支柱。但是,该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煤炭业的快速发展。随着煤矿的数量和开采规模不断增加,一些以前没有重视的问题和矛盾日益显现出来,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榆林地区的环境问题以及由于环境恶化而带来的社会问题。矿井水作为煤炭资源开采时一种伴生资源,由于利用与排放缺乏统一管理,大量的矿井余水被白白地排放掉,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而且也污染了环境。因此实现对矿井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对缓解榆林市水资源供求矛盾,保障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研究在全面总结国内外煤矿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及矿井水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对榆林矿区煤矿开采所引发的水环境和水循环的影响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同时根据榆林市煤炭矿井疏干水排放利用野外调查数据,利用水文地质比拟法,得出矿区2011年的矿井水排放现状,并对榆林地区矿井涌水量进行了模拟预测研究。最后详细研究了矿井水的利用现状及开发潜力,并针对矿井水排放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矿井水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的对策。主要结论有:(1)煤炭资源大规模开采破坏了煤层的上覆含水层,引发了地下水水位的持续下降,地下水流场发生改变,泉流量减少、河川基流量减少、地下水水质变化,加剧了地下水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改变了降水与地下水的转化关系及地下水径流特征。(2)2011年榆林市209家煤矿总生产能力为28320万t,矿井疏干水排放总量约1.4亿m3,吨煤排水量为0.49m3/t。预测结果表明,整个榆林地区的年矿井排放量及年平均单位吨煤排水量均低于陕西省及我国其它地区,较低的吨煤排水量至少又反映出榆林市煤炭开采条件的优越性。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矿井水排放量会逐渐增加,预测2016年矿井排水量为3.11亿m3,相比2011年矿井排水量增加了一倍多。(3)据榆林市煤炭矿井疏干水利用抽样调查的情况来看,矿井水利用方式主要有矿井生产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消防绿化与生态保育用水、农田灌溉用水及排放。处理方式一般为沉淀、过滤、消毒。目前许多煤矿矿井水综合利用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也积累了许多矿井水综合利用的经验,但是还有39.20%的矿井疏干水无法被利用,这对于区域水资源严重不足的榆林市而言无疑是偏低的。(4)据榆林市煤炭矿井疏干水排放利用抽样调查数据及各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府谷和神府矿区煤矿排水利用的前景不大,榆神和榆横矿区,地下水富水性好,单位吨煤的地下水开采量大,矿井水合理开发利用前景广阔。(5)针对榆林煤矿矿井水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本文提出了矿井水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的措施:建立和完善煤矿矿井水利用的政策保障体系;加大宣传力度、转变观念;提高矿井水处理技术。

李云歌[7](2012)在《资源节约理念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以榆林市为例》文中提出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生态环保城市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资源节约理念的应用研究对城市的建设规划、生态环保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历史研究告诉我们,人类在开发和利用能源的重大变革中,必然会对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引发重大影响。而国内外的生态环境发展实践表明,什么时候忽视了保护自然环境,不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实践,对城市建设规划不合理,能源的过度开采,水资源的浪费使用,能源基础设施或建设滞后,什么时候社会发展就会受到制约,生态保护和资源的开发利用就会直接影响人类文明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陕北地区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难以摆脱“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被动局面。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自然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植被减少、土地荒漠化、水资源污染浪费、城市建设过快、园林绿化建设滞后、能源不合理开发、环境保护制度不健全等诸多生态环境建设问题。本研究以西部大开发的能源重地陕西榆林市为例,针对已经存在的这些生态环境问题,通过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方法,在对陕北榆林地区能源开发、城市园林建设发展的探讨中,利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从资源节约理念的新视角,运用了景观生态学知识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方法与实践探索,对陕北榆林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进行全面、综合的研究分析,从陕北的生态与资源环境历史演变出发,正面提出生态环境中资源节约理念的问题,并从自然生态环境、水资源循环使用、城市节约园林绿化建设、能源合理开发利用四方面详细分析了导致陕北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原因与存在的问题。结合榆林地区实际情况,对困扰陕北榆林地区自然生态问题给出客观公正地评价,对水资源污染与治理问题提出了改善建议,并重点运用资源节约理念,针对城市节约园林绿化建设问题提出了具体应用措施,对已经存在的能源不合理开发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根据以上分析研究总结出适合陕北榆林地区实际情况的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力求把资源浪费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方针提供宏观决策的理论基础,达到为榆林市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美好型园林城市而提供切实可行的措施与建议的目的。

霍振东[8](2012)在《陕北经济发展方式对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以及自己的家园。陕北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也是我国重点建设的生态环境基地,第二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矿业资源的开发带动了地方经济高速发展。土地利用是当前地理学、生态学等多个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选择地理位置特殊,位于黄土高原的陕北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合理的利用土地、保护生态环境,避免过度乱采乱伐、过度放牧。在陕北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定需要协调好经济发展、土地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现阶段对陕北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本文分析了陕北经济发展方式与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从陕北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出发剖析了陕北土壤、矿产以及发展的重工业,认识到不合理的开采、耕种、放牧、建筑施工等人为破坏是导致土壤侵蚀以及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的重要原因。(2)总结了陕北经济目前的趋势。简单的概括为:从弱势到强势,从粗放到精细、从传统到现代、从强市到富民。陕北的支柱产业为第二产业,要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努力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同时利用陕北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红色旅游,建设红色文化基地,在发展第二产业的同时带动第三产业(旅游业)的发展。陕北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的表现在经济结构不合理,偏向重化工业,服务业发展滞后,靠投资来拉动GDP增长,经济发展方式落后、粗放。(3)以1990年—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为依据,分析了陕北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从中得出建设用地不断增加,未开发土地数量不断下降,耕地出现了先下降后增长又下降的趋势。林地、草地面积有所增长。(4)陕北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地方财政的收入,但农民的收入偏低。第二产业的发展加速了人口的增长,加剧了耕地的压力。过度的放牧、开采,建设设施、道路的施工破坏了植被,工业污水、废气的排放破坏了大气等。退耕还林对水土流失、土壤沙化起到正面作用。(5)本文在最后通过借鉴国内外经济的发展对环境的有效措施,总结归纳了陕北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并针对陕北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发展提出了发展性的思考,有针对性的分析了陕北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影响。

戴斌[9](2011)在《区域煤炭开发中生态环境治理的法律制度研究 ——以陕北侏罗纪煤田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从环境法律制度建设的角度研究区域煤炭开发的生态环境治理问题,从而指出区域煤炭开发的环境治理依然需要以环境法律制度的完善为抓手,只有这样才能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文章首先依据国家对煤炭能源开发的总体部署,得出煤炭能源分区开发和重点治理的研究思路,进而通过实证描述的方法,对以陕北侏罗纪煤田为代表的区域煤炭开发状况及其环境影响进行分析,为相关问题的解决和法律制度建设之必要性奠定现实基础;其次,对我国区域煤炭开发环境治理的法律制度进行了梳理透视,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其应然状态,并对比其实然状态,挖出导致环境治理乏力的法律制度缺失这一根源。在此基础上,以陕北侏罗纪煤田开发的环境治理为例,揭示出目前该区域煤炭开发中重点生态环境损害问题,进而评析国家和地方针对该类问题的法律法规治理体系,找出其缺失的部分;再次,对国内区域煤炭开发生态环境治理的法律机制和具体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抛砖引玉,为区域煤炭开发的环境治理找寻对策方案;最终,依据先进的治理理念,为陕北侏罗纪煤田开发的生态环境治理问题做出更加切实可行的制度安排,就区域煤炭开发的环境法律治理建设,做出较为理性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张斌成,张健[10](2010)在《陕北能源化工基地采煤生态环境破坏及补偿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经过近20a的开发,已初步建成为中国重要的能源接续地和大型煤化工基地。但该区又具有水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加之近年来煤炭生产和转化等资源开发增长速度较快,采煤造成的区域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制约着该区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探索建立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生态补偿机制,解决了煤炭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使资源得到适度、可持续的开发利用,环境生态得到持续的恢复和改善,从而使该区的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相协调,最大限度的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二、陕北“环保煤”开发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陕北“环保煤”开发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2)神木县锦界镇空间布局节地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时代背景
        1.1.2 政策背景
        1.1.3 区域背景
    1.2 相关理论基础
        1.2.1 新城市主义理论
        1.2.2 精明增长理论
        1.2.3 紧凑城市理论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界定
        1.4.1 研究对象
        1.4.2 相关概念界定
    1.5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技术路线
2 国内外相关研究
    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2.1.1 空间布局理论研究
        2.1.2 空间布局结构研究
        2.1.3 空间集约、紧凑模式及实践研究
    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2.2.1 空间布局理论研究
        2.2.2 空间布局结构研究
        2.2.3 空间集约、紧凑模式及策略研究
        2.2.4 神木县锦界镇的相关研究
    2.3 小结
3 锦界城镇空间布局特征解读
    3.1 发展概况
        3.1.1 自然地理概况
        3.1.2 社会经济概况
        3.1.3 人口发展概况
    3.2 空间布局演变
        3.2.1 空间边界演变
        3.2.2 功能分区演变
        3.2.3 路网格局演变
        3.2.4 土地利用演变
    3.3 空间布局特征及问题
        3.3.1 空间布局特征
        3.3.2 空间布局问题
    3.4 小结
4 锦界镇空间节地边界划定
    4.1 “刚性”边界划定
        4.1.1 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引入
        4.1.2 因子指标设定
        4.1.3 刚性边界划定
    4.2 “弹性”范围求取
        4.2.1 交通扩展速率模型引入
        4.2.2 模型参数设定
        4.2.3 弹性范围求取
    4.3 叠加拟合与综合评定
        4.3.1 叠加拟合
        4.3.2 比较择优
        4.3.3 综合评定
    4.4 小结
5 锦界镇空间布局紧凑构型
    5.1 分区构型
        5.1.1 影响因素判读
        5.1.2 分区构型原则
        5.1.3 功能分区构型
        5.1.4 综合比较与构型选择
    5.2 路网组织
        5.2.1 路网问题判读
        5.2.2 路网构型原则
        5.2.3 路网格局构型
        5.2.4 尺度求解与路网择优
    5.3 用地布局
        5.3.1 职住问题判读
        5.3.2 用地构型原则
        5.3.3 用地布局构型
        5.3.4 活力需求与用地布局
    5.4 小结
6 锦界镇空间布局节地模式探讨
    6.1 空间布局比较优化
        6.1.1 边界调整
        6.1.2 分区引导
        6.1.3 路网提升
        6.1.4 用地整合
        6.1.5 空间布局方案
    6.2 空间布局节地检验
        6.2.1 空间边界
        6.2.2 功能分区
        6.2.3 路网格局
        6.2.4 土地利用
    6.3 空间布局模式总结
        6.3.1 节地边界划定模式
        6.3.2 功能分区构型模式
        6.3.3 路网格局组织模式
        6.3.4 城镇用地布局模式
    6.4 小结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附表
锦界镇公共交往空间需求调查问卷
致谢

(3)小保当矿井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2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2.1 建设单位概况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第3章 井田概况及建设条件
    3.1 井田概况
    3.2 矿井建设外部条件
    3.3 矿井开采技术条件及评价
    3.4 地质勘探程度
第4章 市场分析与预测
    4.1 产品目标市场
    4.2 产品竞争力分析
第5章 矿井建设方案设计
    5.1 建设规模
    5.2 矿井设施建设方案
        5.2.1 工业场地位置选择
        5.2.2 地面场地布置
        5.2.3 矿井开拓方式
    5.3 项目建设标准及目标
    5.4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5.4.1 施工准备
        5.4.2 井巷工程施工进度指标
        5.4.3 矿井移交标准
        5.4.4 井巷主要连锁工程
        5.4.5 加快施工进度的主要措施
    5.5 组织结构及人力资源配备
        5.5.1 组织结构
        5.5.2 人力资源配备
第6章 建设项目投资估算与经济评价
    6.1 投资估算
    6.2 资金筹措
        6.2.1 资本金筹措
        6.2.2 债务资金筹措
    6.3 财务评价
        6.3.1 基础数据
        6.3.2 参数选择
        6.3.3 成本费用估算
        6.3.4 销售收入估算
        6.3.5 财务分析
        6.3.6 不确定性分析
    6.4 综合评价
第7章 项目投资风险管理
    7.1 项目主要风险分析
    7.2 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
    7.3 风险管理策略
第8章 结论及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附表一: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附表二: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附表三:项目成本费用估算表
    附表四:资产负债表

(4)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土地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框架
    1.4 研究思路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 土地集约利用理论
    2.3 循环经济理论
    2.4 土地资源永续利用
第3章 土地利用现状及其SWOT分析
    3.1 研究区概况
        3.1.1 基地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3.1.2 基地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3.2 土地利用现状
        3.2.1 榆林市土地利用总体现状
        3.2.2 基地土地利用现状
        3.2.3 土地利用存在问题
    3.3 基地土地利用SWOT分析
        3.3.1 土地利用SO战略
        3.3.2 土地利用WO战略
        3.3.3 土地利用ST战略
        3.3.4 土地利用WT战略
第4章 土地利用规模预测及其布局优化
    4.1 土地利用规模预测
        4.1.1 预测原理与模型
        4.1.2 基地各园区用地规模预测
    4.2 空间布局优化及时序安排
第5章 构建新型土地利用模式
    5.1 土地利用模式影响因素分析
    5.2 国内外工业园区土地利用模式的启示
    5.3 基地土地利用模式创新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5)神府矿区土地复垦评价及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研究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的相关理论
    2.1 相关概念
    2.2 基础理论以及应用
    2.3 支撑技术及其应用
第3章 神府矿区概况
    3.1 神府矿区自然环境概况
    3.2 神府矿区社会经济状况
    3.3 神府矿区资源概况
    3.4 神府矿区土地利用现状
    3.5 神府矿区土地复垦现状及复垦存在的问题
第4章 神府矿区土地复垦可行性与效益评价分析
    4.1 神府矿区土地损毁现状评价
    4.2 煤炭等矿产资源开采对矿区环境的影响
    4.3 神府矿区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4.4 神府矿区土地复垦效益分析
第5章 神府矿区土地复垦的模式选择研究
    5.1 神府矿区现有土地复垦模式及存在问题
    5.2 神府矿区土地复垦的目标
    5.3 神府矿区土地复垦模式
    5.4 神府矿区土地复垦的保障措施
第6章 研究结论及对策和建议
    6.1 结论
    6.2 矿区未来土地复垦对策和建议
    6.3 矿区土地复垦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煤矿开采的水文效应及矿井水合理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1.3 国内外煤矿开采区地下水资源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矿井水的来源和分类
    1.5 国内外矿井水处理与利用现状
        1.5.1 国外现状
        1.5.2 国内现状
    1.6 矿井内容和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水文
        2.1.4 气象
    2.2 研究区水文地质
        2.2.1 水文地质特征
        2.2.2 地下水资源补径排条件
    2.3 水资源概况
        2.3.1 水资源基本特征
        2.3.2 水源工程设施现状
        2.3.3 供水现状
        2.3.4 用水现状
        2.3.5 开发利用程度
    2.4 环境问题
    2.5 煤炭资源概况
        2.5.1 煤炭资源分布及特征
        2.5.2 煤炭生产概况
    2.6 社会经济概况
第三章 煤矿开采对水循环和水环境的影响
    3.1 煤炭资源开发和地下水的关系
        3.1.1 地下水在煤炭分布区的作用
        3.1.2 煤田地下水系统及水动力特征
        3.1.3 煤层与含水层赋存特征
        3.1.4 采煤对地下水的影响范围
    3.2 煤矿开采引发的水文效应
        3.2.1 地下水水位变化
        3.2.2 地下水流场变化
        3.2.3 泉流量变化
        3.2.4 河流基流量变化
        3.2.5 地下水水质变化
第四章 研究区煤矿矿井水排水现状及预测研究
    4.1 榆林市煤矿矿井疏干水的排放现状
        4.1.1 矿区煤矿分布概况
        4.1.2 矿井水排放调查原则及方法
        4.1.3 分区命名及计算方法
        4.1.4 矿井疏干水排放量计算
        4.1.5 煤矿矿井疏干水调查结果分析
    4.2 变权组合模型预测研究区煤矿排水量
        4.2.1 预测方法的选择
        4.2.2 变权组合预测模型简介
        4.2.3 研究区煤矿排水量预测
        4.2.4 结果分析
第五章 研究区煤矿矿井水综合利用现状研究
    5.1 煤矿矿井水的基本特征
        5.1.1 煤矿矿井水的形成及其分布特征
        5.1.2 煤矿矿井水资源状况
    5.2 煤矿矿井水综合利用方式及水质要求
    5.3 矿井水资源化程度
    5.4 矿井疏干水综合利用的经验
    5.5 矿井水利用现状分析
        5.5.1 矿井水综合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5.5.2 矿井水利用率低的原因
第六章 研究区煤矿矿井水资源合理利用研究
    6.1 矿井水合理开发利用的必要性
    6.2 矿井水合理开发利用的效益与环境管理
        6.2.1 矿井水合理开发与综合利用的效益
        6.2.2 矿井水合理开发与综合利用的环境管理
        6.2.3 环境保育用水的重要性
    6.3 矿井水合理开发利用的基本要求
    6.4 合理开发利用矿井水的潜力
    6.5 矿井水资源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对策
        6.5.1 建立和完善矿井水利用的保障体系
        6.5.2 加大宣传力度,转变观念
        6.5.3 提高矿井水处理技术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存在问题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资源节约理念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以榆林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本文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资源节约理念对生态环境建设产生的影响与变化
    2.1 陕北榆林地区生态环境发展与演变
        2.1.1 自然生态环境现状
        2.1.2 能源产业概况
        2.1.3 地区特征
    2.2 导致榆林地区资源浪费、影响生态环境建设的原因分析
        2.2.1 自然生态环境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2.2 水资源利用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2.2.3 城市建设格局与园林绿化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2.4 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不合理开发与存在问题
第三章 陕北榆林市生态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的关联研究
    3.1 “可持续性发展”与“资源节约”的理论研究
        3.1.1 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
        3.1.2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涵意义
    3.2 以资源节约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举措
    3.3 榆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树立资源节约的规划观念
第四章 从资源节约理念谈榆林市构建资源节约型城市的思考与建议
    4.1 榆林市自然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整治与恢复
        4.1.1 自然生态环境建设方向
        4.1.2 自然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措施
    4.2 榆林市水资源治理与循环利用的对策
        4.2.1 生态环境与水资源关系
        4.2.2 水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保护优先
    4.3 榆林市构建节约型园林绿化城市的有效措施
        4.3.1 改善榆林市城市景观格局的基本途径
        4.3.2 坚持节能降耗,大力推进园林绿化建设
        4.3.3 窑洞的生态节能理念应用
    4.4 能源化工基地的合理开发与保护
        4.4.1 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
        4.4.2 以能源为基础的社会可持续发展
        4.4.3 合理配置,科学开采
        4.4.4 完善补偿机制
        4.4.5 相关政策建议
    4.5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和发展潜力
结论
    5.1 结论
    5.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陕北经济发展方式对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陕北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陕北的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
    2.1 陕北的土地利用
    2.2 陕北的生态环境
        2.2.1 陕北的地理位置
        2.2.2 陕北的地理地貌
        2.2.3 陕北的气候
        2.2.4 陕北的植被
        2.2.5 陕北的土壤
        2.2.6 陕北的矿产
    2.3 陕北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
第三章 陕北经济的现状
    3.1 陕北经济
        3.1.1 从弱势到强势
        3.1.2 从粗放到精细
        3.1.3 从传统到现代
        3.1.4 从强市到富民
    3.2 陕北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3.2.1 旅游业
        3.2.2 陕北工业
        3.2.3 陕北农业
    3.3 小结
第四章 经济发展对陕北土地利用的影响
    4.1 陕北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关系
        4.1.1 主要土地利用类型
        4.1.2 土地利用的特点
    4.2 陕北土地利用变化
        4.2.1 陕北土地利用变化的内外因素
        4.2.2 土地利用面积变化
    4.3 陕北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的研究
    4.4 小结
第五章 陕北经济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5.1 陕北生态环境问题
        5.1.1 水土流失严重
        5.1.2 植被破坏,土地沙化加剧,耕地面积减少
        5.1.3 水资源匮乏
        5.1.4 环境污染严重
    5.2 陕北生态环境问题解决办法
        5.2.1 退耕还林
        5.2.2 解决办法
    5.3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9)区域煤炭开发中生态环境治理的法律制度研究 ——以陕北侏罗纪煤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拟采用的研究方案
2 区域煤炭开发中环境法律治理的意义和价值分析
    2.1 我国对煤炭开发的整体部署
    2.2 分区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
    2.3 陕北区域侏罗纪煤田的典型意义和研究价值
        2.3.1 陕北侏罗纪煤田开发概况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3.1.1 陕北侏罗纪煤田生态环境及开发概况
        2.3.1.2 陕北侏罗纪煤田开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2.3.2 陕北区域侏罗纪煤田的研究价值
3 我国区域煤炭开发中生态环境治理的法律制度评析
    3.1 我国煤炭法律制度体系的实然状态
        3.1.1《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1996年)的生态环境治理功能评析
        3.1.2 我国煤炭法律制度体系评析
        3.1.3 陕北区域侏罗纪煤田开发中生态环境治理的地方政策法规评析
    3.2 区域煤炭开发中生态环境治理法律制度体系的应然状态
4 国内外区域煤炭开发中生态环境治理的法律制度及其借鉴意义
    4.1 国外区域煤炭开发中生态环境治理的法律制度
        4.1.1 美国相关法律制度及其启示——阿巴拉契亚煤炭工业区的成功经验
        4.1.2 德国相关法律制度及其启示——鲁尔煤炭矿区的成功转型
        4.1.3 澳大利亚相关法律制度及其启示——猎人谷煤炭矿区的土地复垦经验
    4.2 国内山西区域煤炭开发中生态环境治理的法律制度及其启示
5 完善陕北侏罗纪煤田开发中生态环境治理的法律制度建议
    5.1 填补母法空白——尽快出台《能源法》、新《煤炭法》
    5.2 落实《煤炭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和《促进区域煤炭循环经济建设实施办法
    5.3 细化煤矿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区域划分实施办法》
    5.4 治理的有力后盾——《煤炭开发生态环境恢复保证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5.5 过程治理的掌控——《煤炭开采全程环境影响检测评价与报告实施方案
    5.6 重点治理的支持——《保水采煤监督管理实施办法》和《煤炭开发矿区土地复垦验收实施办法》
    5.7 综合治理的资金保障——《煤炭开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基金提取使用管理办法》
    5.8 升级开发技术——《鼓励煤炭企业引进先进环保开采技术条例》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

(10)陕北能源化工基地采煤生态环境破坏及补偿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煤炭资源分布及开发现状
    1.1 煤炭资源分布
        1.1.1 陕北侏罗纪煤田
        1.1.2 陕北三叠纪煤田
        1.1.3 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
        1.1.4 黄陇侏罗纪煤田黄陵矿区
    1.2 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2 生态环境现状
    2.1 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
        2.1.1 大气污染严重
        2.1.2 水资源受到污染和破坏
        2.1.2. 1 河流水体污染
        2.1.2. 2 河道淤积, 泄洪、防洪能力下降
        2.1.2. 3 地表径流断流, 地表水锐减
        2.1.2. 4 地下水资源遭受破坏和污染
        2.1.3 固体废物排放量增长幅度较大
        2.1.4 噪声环境质量指标上升明显
        2.1.4. 1 功能区噪声环境质量变坏
        2.1.4. 2 交通干线两侧噪声环境变坏
        2.1.4. 3 区域环境噪声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2.1.5 占用和损坏土地资源
        2.1.5. 1 占用土地资源
        2.1.5. 2 破坏土地资源
    2.2 矿山地质灾害
        2.2.1 采空区塌陷
        2.2.2 采矿诱发地震
        2.2.3 地下煤层自燃
        2.2.4 泥石流
        2.2.5 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
    2.3 生态环境破坏影响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3.1 矿区生态环境恶化, 群众生活质量下降
        2.3.2 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3.3 导致社会矛盾加剧, 影响和谐发展
3 生态补偿的形式与内容[5]
    3.1 废弃矿山恢复治理基金
    3.2 政府财政专项支出或发行国债
    3.3 生态补偿费与生态补偿税
    3.4 实施煤炭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
    3.5 征收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
    3.6 征收煤炭资源矿业权出让价款
    3.7 优惠信贷支持
    3.8 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矿区生态重建
4 生态补偿模式的探索
    4.1 政府出资, 政府治理的模式
    4.2 企业出资, 企业复垦的模式
    4.3 企业出资, 地方政府复垦的模式
5 结语

四、陕北“环保煤”开发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落实第十六次陕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座谈会确定事项的通知[J].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陕西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9(01)
  • [2]神木县锦界镇空间布局节地模式研究[D]. 程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01)
  • [3]小保当矿井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D]. 张磊. 西南石油大学, 2014(03)
  • [4]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土地利用研究[D]. 贺枫斐. 南京农业大学, 2013(07)
  • [5]神府矿区土地复垦评价及模式研究[D]. 刘慧. 新疆农业大学, 2013(01)
  • [6]煤矿开采的水文效应及矿井水合理利用研究[D]. 张博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02)
  • [7]资源节约理念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以榆林市为例[D]. 李云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05)
  • [8]陕北经济发展方式对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的影响[D]. 霍振东. 湖南农业大学, 2012(12)
  • [9]区域煤炭开发中生态环境治理的法律制度研究 ——以陕北侏罗纪煤田为例[D]. 戴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1(12)
  • [10]陕北能源化工基地采煤生态环境破坏及补偿机制研究[J]. 张斌成,张健. 中国煤炭地质, 2010(09)

标签:;  ;  ;  ;  ;  

陕北“环保煤”开发区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