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机动雷达空对空情报传输系统设计

高机动雷达空对空情报传输系统设计

一、高机动雷达对空情报传输系统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刘欣,张占月,吴俊娴,沈亮[1](2021)在《美军天基信息支援空中进攻作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天基信息是远程空中进攻作战信息支援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美军天基信息支援空中作战的典型案例,对相关项目的应用需求、系统组成、信息支援的类型、流程与活动等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探讨,重点分析了包括远程指挥控制、广域情报传输分发、跨域战术协同在内的天基信息系统空中进攻作战典型样式,最后得出了天基信息系统未来发展启示。

刘波[2](2021)在《冷战后美国对台军售政策演变研究》文中认为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对台军售政策一直处于动态调整之中。作为美国对华战略的政策性工具,30多年来,美国对台军售政策被历届美国政府所继承,并且在不同政府时期不断调整、丰富其内容。本文采用文献归纳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对美国对台军售政策演变和趋势作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美国对台军售政策在历史纵向上呈现出渐进式的阶段性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首先是数量上表现为对台军售数额越来越多,冷战结束导致的国际格局调整和对华战略变化使得美国重新聚焦对台军售。老布什政府开启大规模对台军售的先河,对华有着意识形态偏见并且处于经济困境的克林顿政府在老布什基础上提升了对台军售额度,其任期内的军售频次也为冷战结束至今之最。刚上台的小布什将中国大陆看作是“战略竞争者”,其背后现实主义作风强硬的美国政府将对台军售用作同中国大陆进行战略竞争的重要手段,小布什政府任期内对台军售额度又较此前克林顿政府更上一层。奥巴马政府时期,中美关系处于前所未有的稳定阶段,奥巴马政府虽然在对台军售上有所克制,且努力不让台湾问题影响到中美关系,但是出于前面历届政府在对台军售上的巨大成本投入,奥巴马政府也因政策惯性也进行3次对台军售,并且维持在相当高的额度。到特朗普政府时期,中美两国进入全面战略竞争状态,特朗普政府频繁在台湾问题上做小动作,对台军售也是其中一方面,特别是到任期结束前一年,不断提交军售议案,对中国大陆进行挑衅,其任期内军售总额达到历史最高值。其次是质量上表现为美国对台军售项目内容质量越来越高。鉴于中美建交后签订的公报限制和中美关系敏感性。在冷战结束前,美国对台军售通常出售的是美国军队及其盟军使用老旧的硬件武器,同时伴有一定的零件、后勤服务。但是冷战结束后,美国违反《八·一七公报》内容和精神,不断地扩大对台军售项目内容。除硬件武器之外,美国还开始对台出售软件以及军售相关配套服务,使得美国对台军售在待遇上向美国的“盟友”看齐。军售项目内容扩大的直接后果就是在美国对台军售项目清单中见到越来越多的先进性武器。从老布什政府的爱国者导弹、F-16飞机到克林顿政府的一系列软件和鱼叉导弹,小布什政府的反潜飞机、驱逐舰、直升机到特朗普政府后期一系列此前美国不对外出售的先进武器。最后是美国对台军售时机选择上企图通过频繁军售来实现常态化。美国对台军售,尤其是出售数额较大,项目较为敏感的军售时,会选择较为一些特殊的时间节点。历任总统上台后的第一次对台军售会引起众多关注,克林顿、小布什、和特朗普在上台后半年之内就开启了对台军售,这背后折射的是美国政府对台湾战略意义上的重视。其次是在中美关系陷入困境的时候,如老布什政府时期中国政治风波后、1996年台海危机后、2001年南海撞机以及特朗普政府时期挑起对华贸易战后,对台军售在频次上相对较为频繁,反映的是美国政府将对台军售作为政策性工具用以制衡中国大陆。最后是在中美关系比较好的时期,美国会毫无征兆性的进行对台军售,并且是大批次、大额度的军售,以奥巴马政府为代表。但是在特朗普后期,美国政府正在频繁提及一个词“对台军售常态化”,从以上三个方面来看,笔者将对台军售常态化理解为一个过程。首先是在数量上,在频次和数量上逐步增加,即使是在中美关系较好的时期也要维持对台军售就是采取“温水煮青蛙”的战术企图让中国大陆被动习惯,在质量上也不断提升,企图造成《八·一七公报》的破窗效应,最后是时机选择上也不再表面上顾及中国大陆的感受。总的来说就是,冷战结束后的美国对台军售政策演变是在逐步突破《八·一七公报》以达到对台军售常态化,使得美国能够长期利用美国对台政策工具阻碍中国统一,干扰中国大陆发展进程、维持美国在东亚、印太地区的战略利益以达到“以台制华”牵制中国崛起的战略目标。

马扬[3](2020)在《基于功能目的论的军事术语汉译策略研究 ——以《爆炸物处理—联合作战环境下多军兵种处理程序》为例》文中认为国外军事文本的翻译是我国获得外国军事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其目标读者在阅读此类文本时的目的十分明确,即“准确获取军事文本中所包含的重要军事信息”,而军事术语翻译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我国所获取的国外军事信息的准确性。功能目的论的核心原则是“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手段”,这刚好能为军事术语的翻译提供强有力的指导。目的论的代表人物诺德提出的“语法翻译”和“注释翻译”比较适用于像军事文本这样以“为译入语读者如实记录原文文化下的交际情境”为目的的应用型文本。因此,本文首先论述了功能目的论的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以及术语的定名原则,接着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并以“语法翻译”和“注释翻译”这两大翻译手段为指导,针对《爆炸物处理——联合作战环境下多军兵种处理程序》中各种未定名的军事术语特点制定了详细的翻译策略,即“语法翻译”:直译,筛译,活译和移译;“注释翻译”:文内注释和文后注释,以期为今后的军事术语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赵英潇[4](2019)在《全息雷达长时间积累目标检测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全息雷达是一种应用数字阵列技术的新体制雷达,采用低增益宽波束发射,同时多波束接收,可实现时域、空域的连续覆盖。由于无需进行波束扫描,全息雷达可获取较长的积累时间和较高的多普勒分辨率,适用于强杂波、低RCS、多目标等复杂探测情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全息雷达长时间积累目标检测算法及工程化实现技术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如下:第二章主要阐述了全息雷达基本信号处理流程及相关理论。对全息雷达的概念及工作原理进行介绍,提出一套完整的全息雷达信号处理流程,指出长时间积累在全息雷达信号处理中的核心作用,并对几种典型的积累算法进行仿真测试与对比。第三章对全息雷达“低慢小”目标长时间积累检测进行研究。一方面,提出慢速小目标距离分段长时间积累算法。构建全息探测雷达方程,得到积累时间与探测距离的关系;再根据目标运动参数范围,得到积累时间内目标距离及多普勒变化阶数,完成探测距离段的划分;针对不同距离段,分别设计相应的积累算法。另一方面,提出低空杂波背景下的恒虚警目标检测算法。采集并分析低空杂波(地杂波、雨杂波)在积累平面内的分布和起伏特性,在此基础上实现杂波区域的动态提取和恒虚警算法的自适应选择。第四章对全息雷达高速机动目标长时间积累检测算法进行研究。首先,构建了一种“距离—速度”统一量化的马尔科夫机动目标运动模型。然后,应用此模型,结合全息雷达特点,提出基于RFT–DP–BI的混合积累检测算法。最后,对算法进行内存优化和快速实现。分别提出了基于RFT插值和基于DP关联约束的快速实现算法。本章算法在最大速度、最大加速度给定的情况下,可实现任意机动形式下的长时间积累,无需获取目标运动阶数,且允许积累过程中加速度等高阶运动参数的突变。第五章对全息雷达工程化实现关键技术进行研究。首先,在全息雷达基本架构基础上,提出一种高集成度的硬件实现方案。然后,对全息雷达实时处理模块进行设计与实现。根据全息雷达信号处理特点,设计一种基于SRIO数据交互网络的可扩展实时处理架构,并基于FPGA和DSP完成全息雷达实时信号处理。接下来,对全息雷达数据录取模块进行设计与实现,给出多类型、多通道数据并行录取方案,并针对并行录取中FPGA片内缓存的使用,设计一种资源和时序优化的PCIe DMA实现结构。最后,通过外场试验,对全息雷达样机功能进行验证。本文的研究,挖掘了全息雷达在长时间积累目标检测方面的潜力,提高了全息雷达的探测威力,推进了其在防空预警等领域的工程实用化进程。

杨毅[5](2018)在《多飞行器系统协同—对抗的最优控制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现代战争空中武器的不断发展和对抗拦截要求的不断提高,多飞行器系统之间协同-对抗作战已经是当代战争不可或缺的作战理念和获胜手段。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层次系统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影响,设计改进最优的对抗策略和协同控制方法才能在现有的装备基础上有效提高我国对空全局作战能力。为解决多飞行器系统之间协同-对抗最优策略和控制问题,本文对其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首先,针对单飞行器之间的突防-拦截对抗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讨论了单飞行器对抗问题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是否成立。文中针对不同对抗场景,在原始自然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衰减预期的自然算法,实现了攻防双方飞行器的实时最优控制,所求解的控制方案对攻防双方在可预测的一定时间内都是最优的,并总结分析了影响飞行器末端对抗效能的主要因素和飞行器参数性能。然后,在对抗双方飞行器均采用智能最优对抗控制的前提下,提出了拦截飞行器的动态不可逃逸区概念,构建了攻防双方飞行器的不可逃逸区数据库,采用神经网络对其进行高精度拟合,实现了实时在线高精度计算的能力。在此前提基础上,将动态不可逃逸区应用到突防飞行器的实时突防航路规划问题以及拦截飞行器的中制导问题中,设计完成了基于不可逃逸区的实时最优突防航路规划算法和拦截中制导律。研究结果表明,突防飞行器突防过程中可依据不可逃逸区实时规划最优突防路径以避免进入拦截飞行器的不可逃逸区,拦截飞行器通过拦截中制导律不但可以以更小过载完成中制导,并且保证在进入末制导段时,目标在不可逃逸区内,保证了末端拦截的成功率。再后,对多突防飞行器协同突防策略和控制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提出了多突防飞行器系统的最优突防策略设计方法和实时在线协同突防航路规划算法。本文首先构建模糊条件下的多拦截飞行器不可逃逸区的威胁度,构建拦截方的综合拦截态势,再根据拦截方威胁态势分别为弹道导弹以及巡航导弹设计离线式和在线式突防航路规划算法。研究结果表明突防飞行器群体能够依据拦截方布局以从威胁度最小的方向和路径进行突防,在不可避免拦截飞行器拦截区域时,会自主采用饱和突防策略进行突防。最后,对多拦截飞行器协同拦截策略和控制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提出了多拦截飞行器系统的最优协同拦截策略设计方法及协同中制导律。本研究依据来袭目标种类的不同,设计了两种不同的协同中制导律,对非机动或小机动目标采用基于不可逃逸区的时间协同拦截制导律,使各拦截飞行器同一时刻对目标进行拦截;对高机动目标采用基于不可逃逸区的多角度协同拦截制导律,使拦截飞行器群体在拦截过程中封锁突防目标的突防路线,逼迫其必须进入到一个或多个拦截飞行器的不可逃逸区内。研究结果表明,多拦截飞行器群体能够有效提高对目标的拦截概率,避免目标机动突防。综上,本文对多飞行器系统协同-对抗策略控制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问题主要分为上层系统的对抗策略和下层系统的对抗控制,上层系统为多飞行器协同突防/或拦截系统,下层系统为每个突防/或拦截飞行器的控制系统。下层系统为上层系统提供数据支撑,即单飞行器对抗结果总结得到的不可逃逸区数据库;上层系统基于下层系统的数据进行任务规划并对下层系统做出制导,即多飞行器协同突防/或拦截系统根据实际战场的不可逃逸区进行态势实时在线建模,并在线分配每个飞行器作战任务和规划中段飞行航路。上下系统相互协同实现全局一体化最优的协同与对抗。

毛亿[6](2018)在《战术空域管理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今高技术条件下的空中对抗,要求各军兵种使用多种先进的武器系统,在空域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进行协同作战,战术空域内一个作战单元时间,可能出现固定翼、旋转翼、无翼、无人、炮弹、导弹、电子对抗等七类装备上万个飞行物体,如何根据任务计划、敌方部署和空域态势,保证空域用户能够高效、安全、灵活地使用有限空域,避免冲突和误伤,是未来联合作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面向联合作战对空域的使用需求,探讨战术空域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重点提出了战术空域管理技术的实现模型和算法。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一、提出了战术空域管理系统总体架构。本文的战术空域管理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由部署在联合作战指挥中心的主系统和其他空域用户的子系统或远程终端组成,通过空域管控接口互联,实现信息交换和空域使用需求的协调。这里战术空域管理系统的核心是联合空域规划、冲突检测与排解以及空域临机规划。其中联合空域规划要求根据联合作战任务,收集空域使用需求,结合空域基础数据,建立空域总计划和空域控制程序;冲突检测与排解功能会综合作战、军民航、气象等各方面的空域使用需求,发现并排解空域在时-空-频上的冲突,生成解突后的空中任务计划(ATO)和空域控制计划(ACO);设计空域临机规划功能是为了对空域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视,对计划变化和临时出现的潜在冲突进行检测、预警、调配与协调。再通过态势共享支持,使空域管控系统拥有最全面的空域计划数据,收集空域所有预知的飞行物体情报,为空域用户提供一种新的敌我识别方法,提供更加完善的空域态势图。二、构建了战术空域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模型和算法。空域运行建模主要描述各类空域要素的空域使用行为,表示各类空域运行过程,包括空域结构要素建模和空域活动要素建模。通过对各类空域要素、属性和运动特性的分析,构建了航空器的活动模型,进而建立多种要素运行环境下的空域系统模型。空域冲突检测主要研究了基于间隔标准的冲突检测模型和算法,包括,(1)空域结构冲突检测,建立了时间、高度、几何边界模板冲突模型,提出了“由粗到精、逐步排除”的空域冲突检测方法,达到快速判定空域与地形、空域与空域之间的冲突情况,(2)空域活动冲突检测,从时-空-频三个维度,深入分析了航空器轨迹与空域之间、航空器与航空器之间、空域活动用频之间的冲突情况,建立了统一的空域活动冲突检测方法流程。空域冲突解脱主要研究了基于空域活动规则的空域冲突解脱策略。作战平台空域规划主要解决协同平台执行不同任务而进行作战空间分配问题,以协同侦察定位为例进行数学推导,求取在空域无冲突目标下,满足平台执行协同任务和机动性需要的作战空间。这种方法可以用于设计其他任务平台的空域,为生成空域总计划和空域控制程序奠定基础。三、研究了空域态势监视关键算法。联合作战过程受计划调整、天气状况、战损、战场态势变化等多种不可控制因素的影响,为确保战术空域运行有序高效,战术空域管理系统需要实时处理空域监视信息,监视空域计划的执行情况,发现潜在冲突和违规现象,结合任务调整以及新增需求,进行空域临机规划和动态调整。为此,本文将可能的空域要素(113种)按点、线、区分类,在所有空域使用者、空域参与者、空域规划及监视者之间建立空域信息分发处理模型,并建立基于航迹预测的空域冲突预警和告警方法,达到以“优于实时”的速度发现潜在冲突。针对雷达、侦察等传感器在极坐标系下三维测量具有非相关性的特点,从统计判决理论入手,导出了多元航迹融合相关波门的定量算法,提高航迹质量和空域态势监视的精确性,研究了目标航迹融合算法,为空域执行情况精准监视、目标识别以及临机冲突检测和空域动态规划提供了算法和信息支持。四、进行了空域规划评估技术和模型算法仿真验证。空域规划方案的评估是战术空域管理技术之一,本文从研究空域规划方案的仿真方法入手,对空域规划方案的实时性、空域利用率、空域安全性、机动性限制等,提出了快速测试与评估方法,以判断联合战术空域规划方案的有效性。仿真验证是对所提出的模型算法在系统仿真运行环境下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进行验证的有效手段。本文应用本单位的仿真验证环境,设计典型的联合作战样式,通过空域管控全过程运行仿真,对空域规划方法、空域模型算法、空域态势监视算法、空域规划评估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性的检验。验证结果表明系统关键问题解决方法具有合理性、准确性和可行性。

黄亮,张进华[7](2017)在《多功能情报雷达技术体制的形成》文中提出现代战场面临四代战机的隐身、高速、高机动等性能的威胁以及弹道导弹等高威胁目标的出现,分析常规地面防空情报雷达在新形式下探测能力的不足,提出低频段多功能情报雷达的设计思路。该雷达集低频段反隐身、大功率、两维相扫等技术为一体,充分挖掘综合技术手段的探测潜能,从而形成适应现代战场的多功能雷达技术体制。

廖卫东[8](2017)在《相控阵雷达协同组网仿真试验技术研究》文中提出与传统的基于常规体制通信系统构建的雷达协同探测系统不同,基于相控阵体制的雷达网络化协同探测系统,利用相控阵天线波束增益高、扫描速度快,系统资源可控性强、系统功能可实时重构的特点,实现了雷达探测与通信信息传输功能一体化,可以构建高度灵活的多雷达网络化协同探测系统,实现雷达跨平台协同探测与信息共享。本论文课题针对相控阵雷达协同探测系统技术发展需求,研究基于相控阵天线的雷达网络化协同探测技术,重点探索舰艇编队雷达协同探测系统资源调度方法和相控阵雷达协同组网仿真试验技术,详细讨论了对真实相控阵天线波束扫描功能的仿真模拟方法,设计研制了相控阵雷达协同组网模拟器,开展了相控阵雷达协同组网信息传输与网络化协同控制系统仿真联调和设备功能验证试验。论文讨论了雷达协同探测系统技术的发展变化过程,指出了相控阵雷达实现跨平台协同控制与信息共享的技术途径和装备形态的主导发展方向;详细分析了基于数字相控阵天线的雷达网络化协同探测系统技术特点与能力需求,提出了一种网络化协同探测控制系统组成框架,详细讨论了雷达网络化协同探测系统构建过程中时间同步、动态站位精确标定和空间位置标校、协同探测信息深度融合处理等关键技术;研究了基于资源池的相控阵雷达网络化协同探测系统资源调度策略,给出了资源虚拟化及资源池构建方法和基于遗传算法的资源调度寻优算法,并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协同探测系统资源优化调度算法的有效性;重点研究了相控阵雷达网络化协同组网仿真联调试验技术,给出了协同组网仿真流程及其搜索建网状态、组网握手状态、网络化信息传输状态、网络维持状态和时间序列编排的仿真模拟方法;讨论了网络化协同组网仿真试验系统组成,研制了协同组网仿真试验模拟器,讨论了配合真实相控阵协同探测系统进行协同组网仿真联调试验过程,并对仿真联调试验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

离子鱼[9](2010)在《E-8“联合星”的今生未来》文中研究指明E-8是美国在冷战后期开发的"联合监视和目标攻击雷达系统",项目编号JSTARS为Joint Surveillance and Target RadarSystem的缩写(杰-斯塔斯)。格鲁门公司在1985年9月开始用空军采购的民用二手波音707-328进行改装,1号机在1986年1月完成改造,2号机在1988年2月完成,试验型E-8的首批样机被称为E-8A,通过海湾战争检验成功的生产型E-8被称为E-8C,作为E-8改装平台的波音707有328和320C两个型号。E-8项目是美国空-地一体战思想的主要传感器和指挥控制平台,作为沟通美国航空兵和地面部队的大型特种平台的E-8,对美国军队融合整个军事力量进行系统作战有关键的作用,正是通过E-8的装备服役和在实战条件下的成功应用,美国军队得到了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高性能空基地面战役搜索跟踪和指挥能力,E-8在战场上的成功也成为美国和其他国家同类装备发展的模板。

吴道庆[10](2008)在《地面对空情报三坐标雷达技术发展研究》文中指出文中介绍了地面对空情报三坐标雷达的主要技术发展历程,以及国外典型雷达的发展过程、现状及特点。在当今复杂电磁环境中,地面情报雷达任务从以前只是对飞机、直升机、无人机等目标探测向隐身飞机、临近空间目标和战术弹道导弹探测方向发展,针对新军事需求,从雷达系统角度,重点介绍地面对空情报三坐标雷达后续技术发展。

二、高机动雷达对空情报传输系统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机动雷达对空情报传输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美军天基信息支援空中进攻作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美军天基信息系统发展分析
    1.1 美军天基信息获取系统发展概况
        1.1.1 成像侦察
        1.1.2 电子侦察
        1.1.3 海洋监视
    1.2 美军天基信息传输系统发展概况
        1.2.1 WGS宽带通信卫星
        1.2.2 MUOS窄带通信卫星
        1.2.3 AEHF卫星
        1.2.4 铱星及铱星二代星座系统
        1.2.5 Star Link星座系统
    1.3 美军天基信息系统后续发展计划
2 天基信息支援典型样式
    2.1 远程指挥控制
    2.2 广域情报传输分发
    2.3 跨域战术协同
3 发展启示
    3.1 加强顶层规划与体系架构设计
    3.2 推进技术保障与基础资源建设
    3.3 完善空基综合接入处理与应用设计
    3.4 探索与低轨星座融合应用新模式研究
4 结论

(2)冷战后美国对台军售政策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相关研究
        (二)国外相关研究
        (三)总结述评
    三、研究方法和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框架
    四、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冷战后美国对台军售演变进程
    第一节 老布什政府时期对台军售
    第二节 克林顿政府时期对台军售
    第三节 小布什政府时期对台军售
    第四节 奥巴马政府时期对台军售
    第五节 特朗普政府时期对台军售
第二章 冷战后美国对台军售演变分析
    第一节 冷战后美国对台军售数量比较分析
    第二节 冷战后美国对台军售质量比较分析
    第三节 冷战后美国对台军售时机选择分析
第三章 美国对台军售演变原因和趋势
    第一节 美国对台军售演变原因分析
    第二节 美国对台军售演变趋势分析
第四章 美国对台军售演变影响及应对
    第一节 对台军售演变影响
    第二节 应对美台军售演变
结语
    本文结论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3)基于功能目的论的军事术语汉译策略研究 ——以《爆炸物处理—联合作战环境下多军兵种处理程序》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2.翻译任务描述
    2.1 翻译任务背景介绍
    2.2 翻译任务文本分析
    2.3 翻译工具、参考文献的准备
        2.3.1 使用的翻译工具
        2.3.2 阅读的参考文献
    2.4 翻译计划
3.功能目的论与军事术语翻译
    3.1 功能目的论综述
        3.1.1 国外发展历程
        3.1.2 国内研究现状
    3.2 军事术语的定义与定名原则
        3.2.1 军语定义
        3.2.2 定名原则
    3.3 功能目的论对军事术语翻译的指导性
4.功能目的论指导下的军事术语汉译策略
    4.1 语法翻译
        4.1.1 直译
        4.1.2 筛译
        4.1.3 活译
        4.1.4 移译
    4.2 注释翻译
        4.2.1 文内注释
        4.2.2 文后注释
5.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录1 原文
附录2 译文

(4)全息雷达长时间积累目标检测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全息雷达发展与现状
        1.2.2 雷达目标长时间积累检测算法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全息雷达信号处理基础理论及方法
    2.1 引言
    2.2 全息雷达概念及原理
    2.3 全息雷达信号处理流程
    2.4 全息雷达长时间积累基础算法
        2.4.1 信号模型
        2.4.2 相参积累基础算法
        2.4.3 非相参积累基础算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全息雷达低慢小目标积累检测算法
    3.1 引言
    3.2 慢速小目标距离分段长时间积累方法
        3.2.1 全息探测雷达方程
        3.2.2 基于距离分段的积累算法选取策略
    3.3 低空杂波长时间积累特性分析
        3.3.1 地杂波数据采集与积累结果分析
        3.3.2 雨杂波数据采集与积累结果分析
    3.4 杂波背景下的恒虚警目标检测算法
        3.4.1 低空杂波分布区域动态提取方法
        3.4.2 基于区域判定的恒虚警目标检测算法
        3.4.3 性能测试与对比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息雷达高速机动目标积累检测算法
    4.1 引言
    4.2 基于马尔科夫过程的机动目标运动模型
        4.2.1 连续状态空间下的马尔科夫机动目标运动模型
        4.2.2 离散状态空间下的马尔科夫机动目标运动模型
    4.3 基于RFT–DP–BI的混合积累检测算法
        4.3.1 信号模型
        4.3.2 算法原理
        4.3.3 仿真结果及性能测试
        4.3.4 外场试验与实测结果
    4.4 RFT–DP–BI内存资源优化及快速实现算法
        4.4.1 RFT–DP–BI内存资源优化方法
        4.4.2 基于RFT插值的快速实现算法
        4.4.3 基于DP关联约束的快速实现算法
        4.4.4 运算量分析及性能测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息雷达工程化实现关键技术
    5.1 引言
    5.2 全息雷达总体设计
        5.2.1 全息雷达基本架构
        5.2.2 全息雷达高集成度硬件实现
    5.3 全息雷达实时处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5.3.1 基于SRIO的可扩展数据交互网络
        5.3.2 基于FPGA+DSP的算法实时实现
    5.4 全息雷达数据录取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5.4.1 全息雷达多通道、多类型数据并行录取的设计与实现
        5.4.2 基于FPGA片内缓存的PCIe DMA时序与资源优化
    5.5 外场试验结果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作者在学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5)多飞行器系统协同—对抗的最优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单飞行器的追逃问题研究现状
        1.2.2 多飞行器协同突防方法研究现状
        1.2.3 多飞行器协同拦截方法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多飞行器系统协同-对抗最优控制问题的数学描述
    2.1 多突防飞行器系统协同-对抗最优控制问题描述
    2.2 多拦截飞行器系统协同-对抗最优控制问题描述
    2.3 多拦截飞行器-多突防飞行器系统协同-对抗最优控制问题描述
    2.4 飞行器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
    2.5 各类飞行器气动参数
        2.5.1 空空拦截导弹气动模型
        2.5.2 地空导弹气动模型
        2.5.3 巡航导弹气动模型
        2.5.4 弹道导弹气动模型
        2.5.5 战斗机气动模型
    2.6 小结
第三章 单飞行器末端对抗最优控制研究
    3.1 攻防双方飞行器末端最优控制问题描述
        3.1.1 导弹-战斗机对抗性能指标及约束条件
        3.1.2 导弹-导弹对抗性能指标及约束条件
    3.2 攻防双方飞行器对抗问题最优解分析
    3.3 基于原始自然算法的双方飞行器博弈控制优化
    3.4 基于衰减预期自然算法的实时最优控制优化
    3.5 攻防双方飞行器末端对抗飞行轨迹仿真及分析
    3.6 小结
第四章 射后动态不可逃逸区研究
    4.1 拦截不可逃逸区概念
    4.2 动态不可逃逸区计算方法
    4.3 拦截不可逃逸区高精度拟合
    4.4 基于不可逃逸区的中段制导律设计
    4.5 基于不可逃逸区的突防飞行器实时航路规划算法
        4.5.1 突防飞行器航路规划实时坐标系构建
        4.5.2 突防飞行器航路规划实时网格构建
        4.5.3 拦截区域威胁度态势建模
    4.6 拦截飞行器射后动态不可逃逸区数值应用仿真
        4.6.1 拦截飞行器的射后动态不可逃逸区仿真
        4.6.2 拦截飞行器的射后动态不可逃逸区神经网络拟合
        4.6.3 基于不可逃逸区的拦截飞行器中制导仿真
        4.6.4 基于不可逃逸区的突防飞行器实时航路规划仿真
    4.7 小结
第五章 多突防飞行器系统协同-对抗策略及最优控制研究
    5.1 多飞行器协同突防拦截威胁态势计算方法
        5.1.1 单突防飞行器-多拦截飞行器拦截态势计算
        5.1.2 单突防飞行器-多拦截飞行器(存在其他突防飞行器)拦截态势计算
        5.1.3 多突防飞行器-多拦截飞行器拦截态势计算
    5.2 基于威胁态势的多突防飞行器多目标分配原则及算法
    5.3 多弹道导弹协同突防轨迹优化设计
    5.4 多巡航导弹(战斗机)协同航路规划算法设计
        5.4.1 多巡航导弹(战斗机)协同航路规划数学模型
        5.4.2 实时三维协同动态规划算法
    5.5 多机协同搜索航路规划算法设计
        5.5.1 多机协同搜索航路规划问题建模
        5.5.2 基于改进动态规划的多机协同搜索航路规划算法
    5.6 多突防飞行器系统协同-对抗仿真及分析
        5.6.1 多弹道导弹协同突防轨迹优化仿真
        5.6.2 多巡航导弹(战斗机)协同航路规划仿真
        5.6.3 多机协同搜索航路规划仿真
    5.7 小结
第六章 多拦截飞行器系统协同-对抗策略及最优控制研究
    6.1 多飞行器对空拦截策略设计
        6.1.1 目标识别模块设计
        6.1.2 威胁评估模块设计
        6.1.3 任务分配模块设计
    6.2 弹道导弹拦截方案及制导律设计
        6.2.1 反弹道导弹初段制导律设计
        6.2.2 基于不可逃逸区的多反弹道导弹时间协同中段制导律设计
        6.2.3 多反弹道导弹时间协同中段制导律稳定性证明
    6.3 基于不可逃逸区的多拦截飞行器协同拦截方案及制导律设计
        6.3.1 问题描述
        6.3.2 多拦截飞行器协同拦截测策略
        6.3.3 目标机动条件下的拦截点预测
        6.3.4 预测目标机动下的多拦截飞行器协同中制导律设计
        6.3.5 预测目标机动下的多拦截飞行器协同中制导律稳定性证明
    6.4 拦截飞行器系统协同-对抗飞行数值仿真
        6.4.1 多拦截导弹协同拦截突防弹道导弹仿真
        6.4.2 多拦截导弹协同拦截突防巡航导弹仿真
    6.5 小结
第七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6)战术空域管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顶层设计
        1.2.2 空域冲突探测与解脱技术
        1.2.3 空域态势监视技术
        1.2.4 战术空域管理系统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案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战术空域管理运行概念
    2.1 概念定义
    2.2 战术空域管理需求分析
    2.3 运行活动关系研究
        2.3.1 系统总体运行活动关系
        2.3.2 空域协同规划
        2.3.3 空域计划管理
        2.3.4 空域运行一致性监视
        2.3.5 空域临机规划
    2.4 战术空域规划设计方法
        2.4.1 协同定位区域模型算法
        2.4.2 协同定位区域作图法
        2.4.3 协同平台最优布局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战术空域冲突探测与解脱模型研究
    3.1 空域运行数学建模
        3.1.1 空域结构要素建模
        3.1.2 空域活动模型
    3.2 战术空域冲突检测技术
        3.2.1 间隔标准分析
        3.2.2 空域结构冲突检测
        3.2.3 空域活动冲突检测
    3.3 战术空域冲突解脱技术
        3.3.1 空域活动规则
        3.3.2 空域冲突解脱模型
    3.4 空域计划生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战术空域态势监视技术研究
    4.1 空域状态监视与动态调整技术
    4.2 空域冲突预警与告警技术
        4.2.1 航迹冲突预警和告警
        4.2.2 最低安全高度预警和告警
        4.2.3 空域侵入预警和告警
    4.3 目标监视数据处理技术
        4.3.1 传感器坐标系与系统坐标系转换
        4.3.2 多元监视数据处理模型构建
        4.3.3 多元监视数据处理算法
        4.3.4 监视数据误差消除算法
    4.4 空域态势综合显示技术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战术空域仿真评估技术研究
    5.1 战术空域规划仿真方法
        5.1.1 空域系统仿真建模
        5.1.2 航空器仿真建模
        5.1.3 空域运行仿真
        5.1.4 仿真数据生成
    5.2 战术空域系统评估
    5.3 评估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战术空域管理系统总体架构研究
    6.1 系统体系结构研究
    6.2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6.2.1 战术空域计划建立
        6.2.2 空域协同规划与设计
        6.2.3 空域计划生成
        6.2.4 空域动态调整
        6.2.5 态势共享支持
    6.3 仿真验证系统组成
        6.3.1 系统基本组成
        6.3.2 系统结构及配置
        6.3.3 战术空域管理软件结构
        6.3.4 系统接口关系
    6.4 仿真验证
        6.4.1 系统输入设定
        6.4.2 空域协同规划
        6.4.3 空域冲突检测与告警
        6.4.4 空域冲突解脱方案
        6.4.5 空中计划生成
        6.4.6 空域态势监视与目标识别
        6.4.7 临机冲突检测与动态调整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的创新点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7)多功能情报雷达技术体制的形成(论文提纲范文)

1 雷达当前的挑战
    1.1 隐身性能好
    1.2 速度快
    1.3 机动性强
    1.4 飞行高度高
2 多功能雷达技术体制分析
    2.1 概述
    2.2 工作模式
        2.2.1 搜索工作模式
        2.2.1. 1 确定搜索模式的考虑因素
        2.2.1. 2 搜索工作模式设计
        2.2.2 跟踪工作模式
    2.3 频段选择
    2.4 数据率的要求
        2.4.1 径向和切向目标
        2.4.2 俯仰跃升目标
        2.4.3 不等间隔数据率的探索
    2.5 机动性
    2.6 小结
3 结束语

(8)相控阵雷达协同组网仿真试验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舰载雷达协同探测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内容及论文安排
第二章 相控阵雷达网络化协同探测系统分析
    2.1 引言
    2.2 相控阵雷达网络化协同探测系统技术特点与能力需求
        2.2.1 网络化协同探测系统技术特点
        2.2.2 网络化协同探测系统能力需求分析
    2.3 网络化协同探测控制系统组成
    2.4 网络化协同探测系统构建关键技术
    2.5 本章总结
第三章 相控阵雷达网络化协同探测系统资源调度方法
    3.1 引言
    3.2 资源虚拟化及资源池构建
        3.2.1 资源虚拟化
        3.2.2 资源池的构建
        3.2.3 基于资源池的资源调度架构
    3.3 基于资源池的协同探测系统资源调度策略
        3.3.1 基于资源池的编队雷达协同探测系统资源调度策略
        3.3.2 优化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
        3.3.3 基于遗传算法的协同探测系统资源调度寻优过程
    3.4 协同探测系统资源优化调度算法仿真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相控阵雷达协同组网仿真试验技术研究
    4.1 引言
    4.2 相控阵雷达协同组网功能实现过程
        4.2.1 协同组网系统网络链接建立
        4.2.2 时间资源分析与管控
        4.2.3 时间序列编排和时隙分配
    4.3 相控阵雷达协同组网仿真联调试验技术研究
    4.4 相控阵雷达协同组网仿真试验系统组网流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相控阵雷达协同组网仿真联调试验系统设计
    5.1 引言
    5.2 协同组网仿真联调试验系统组成
    5.3 协同组网仿真联调试验协同前端模拟器设计研制
        5.3.1 协同前端模拟器设计
        5.3.2 协同前端模拟器控制接口
        5.3.3 协同前端模拟器软件规格说明
    5.4 协同组网仿真联调试验系统定时信号时序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相控阵雷达协同组网仿真联调试验
    6.1 引言
    6.2 协同组网仿真联调试验方法
    6.3 协同组网近场仿真联调试验
    6.4 协同组网远场仿真联调试验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10)地面对空情报三坐标雷达技术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国外典型雷达现状及特点
    1.1 AN/TPS-59雷达系列
    1.2 Master系列雷达
    1.3 国外雷达的技术特点
2 地面对空情报三坐标雷达技术发展
    2.1 相控阵技术是发展主流
    2.2 提高雷达反侦察、抗干扰、抗轰炸能力
    2.3 提高隐身目标探测能力
    2.4 目标识别是急待解决的关键技术
    2.5 加强可靠性、测试性研究, 提升雷达实用性
    2.6 软件化、网络化、认知化雷达是未来发展方向
3 结束语

四、高机动雷达对空情报传输系统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美军天基信息支援空中进攻作战研究[J]. 刘欣,张占月,吴俊娴,沈亮. 火力与指挥控制, 2021(07)
  • [2]冷战后美国对台军售政策演变研究[D]. 刘波. 国际关系学院, 2021(08)
  • [3]基于功能目的论的军事术语汉译策略研究 ——以《爆炸物处理—联合作战环境下多军兵种处理程序》为例[D]. 马扬.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5)
  • [4]全息雷达长时间积累目标检测关键技术研究[D]. 赵英潇. 国防科技大学, 2019(01)
  • [5]多飞行器系统协同—对抗的最优控制研究[D]. 杨毅.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8(01)
  • [6]战术空域管理技术研究[D]. 毛亿.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8(01)
  • [7]多功能情报雷达技术体制的形成[J]. 黄亮,张进华.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7(14)
  • [8]相控阵雷达协同组网仿真试验技术研究[D]. 廖卫东. 中国舰船研究院, 2017(02)
  • [9]E-8“联合星”的今生未来[J]. 离子鱼. 海陆空天惯性世界, 2010(11)
  • [10]地面对空情报三坐标雷达技术发展研究[J]. 吴道庆. 现代雷达, 2008(11)

标签:;  ;  ;  ;  ;  

高机动雷达空对空情报传输系统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