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球等高线族下三角分解的一些结果

椭球等高线族下三角分解的一些结果

一、椭球等高分布族中下三角分解的一些结果(论文文献综述)

曾武陵[1](2020)在《GNSS载波相位相对定位算法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近年来,GNSS已成功应用于各高精度定位领域,而我国的北斗三代卫星导航系统也已向全球开展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GNSS在形变监测、灾害预警等领域内的定位精度要求越来越严格。然而,GNSS高精度相对定位中的原始载波相位观测量存在周跳现象,导致模糊度固定困难,从而影响GNSS相对定位的精度。鉴于此,对载波相位数据进行正确的预处理有利于提高GNSS相对定位算法的精度。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对GNSS导航定位方法进行了理论研究,分析了GNSS时空参考框架、数据格式、信号格式,给出了精度因子和站心坐标系等定位精度分析模型。应用最小二乘平差法和卡尔曼平滑滤波算法对定位数据进行解算与优化,根据卡尔曼平滑滤波算法的优势,提升GNSS相对定位的精度。根据实际需求,研究开发了一款基于MATLAB Guide集成开发环境的交互式软件。2、对GNSS导航数据粗差的探测方法进行了理论研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粗差探测方法用于单频周跳的探测,其核心是用另一种权函数代替传统方差对载波相位数据加权解算。用实测数据在Matlab平台上进行仿真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可以极大地提高定位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3、针对多频周跳问题进行处理,对双频、三频观测值建立了三频无几何方程。针对探测特殊周跳失效的缺点,提出了通过与北斗(B1、B3)和北斗(B2、B3)MW组合联立方程组进行周跳探测与修复的新方法,该方法在GPS中同样适用。推导出确定新无几何相位组合系数的条件,并选取了(-1,0,1)作为三频无几何组合的系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对周跳进行探测与修复。4、对传统的单历元模糊度固定方法进行详细的研究与分析,用双差模糊度解算模型,并研究了模糊度固定的降相关、离散搜索、RATIO值检验的具体实现过程。

张文强[2](2020)在《基于向量子空间投影的高光谱图像无监督波段选择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光谱遥感图像通常包含上百个波段,其光谱分辨率可以达到纳米级别,为区分不同类型的地物提供了丰富的光谱信息,在环境监测、农业估产、城市监测以及军事目标识别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高维度的数据也为图像处理带来了一些挑战,如高时空间复杂度、数据冗余以及“Hughes”现象等,因此有必要对高光谱图像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在高光谱图像处理领域,波段选择(Band selection,BS)是一种常用的降维技术,它直接从原始特征集合中选取一个特征子集,能够保留原始特征的物理意义,已成为本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经常难以取得关于地物的先验知识,因此有必要研究无监督波段选择技术。本研究先后以最大化所选波段椭圆体积和对所选波段信息量和冗余度分别建模再综合评价的思想为理论依据,以向量子空间投影(vector subspace projection,VSP)等技术为具体实现手段,对波段间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无监督波段选择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概括如下:(1)研究基于最大椭圆体积法(Maximum Ellipsoid Volume,MEV)的波段选择方法。MEV方法认为具有最大椭圆体积的波段子集是最优选择。以此为理论依据,通过将MEV准则与贪婪算法中的序列前向搜索(Sequential Forward Search,SFS)相结合,避免了传统MEV波段选择方法中穷举搜索带来的巨大计算负担,提出适用于高光谱图像波段选择的MEV-SFS算法。在此基础上,通过使用矩阵三角分解(Triangular Factorization,TF)技术,进一步改善MEV-SFS算法的计算效率,提出了一种等价快速实现——MEV-TF算法。MEV-TF算法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可以在高光谱图像上进行快速波段选择。MEV是从几何角度进行设计的,但是它与向量子空间投影(VSP)存在密切联系,后续研究将以MEV作为波段选择的理论依据,在MEV-SFS算法基础上推导出基于向量子空间投影的等价算法,因此本部分内容是后续研究的基础。(2)研究基于正交投影的波段选择(Orthogonal-Projection-based band selection,OPBS)方法。以MEV为理论依据,从向量子空间投影(VSP)角度对MEV-SFS算法做进一步推导,可以挖掘出正交投影与MEV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提出一种与MEV-SFS算法等价的基于向量子空间投影的波段选择方法,即OPBS算法。虽然OPBS算法仍然以MEV为理论依据,但是通过深入分析OPBS方法的工作过程,可以从理论上证明MEV-SFS和OPBS算法本质上是在每轮查找中试图选择具有最大信息和最小冗余的波段。以这个发现为基础,可以将OPBS算法进一步扩展为一种波段选择框架。对OPBS工作原理的解读,不仅解释了MEV类型波段选择算法的深层次工作机制,也为理解波段选择问题和设计新颖有效的波段选择方法提供了新视角。(3)研究基于代表性和冗余度度量的波段选择方法。对OPBS算法工作机制的解读表明,可以对波段信息量和冗余度分别建模然后组合起来对候选波段(或子集)进行综合评价。本部分内容完善和发展了这一基本思想,提出了基于代表性和冗余度度量的波段选择方法的设计框架,并利用向量子空间投影(VSP)等技术实现了若干具体算法。解决了目前已有波段选择方法所选波段信息不足或冗余较大、算法计算效率较低、对噪声波段敏感等问题。(4)研究基于向量子空间投影(VSP)的非线性波段选择方法。之前提出的基于正交投影的波段选择(OPBS)方法以及大部分基于代表性和冗余度度量的波段选择方法都是基于向量子空间投影(VSP)的线性波段选择方法。在这些方法的基础上,可以采用核技巧在向量子空间投影的过程中引入非线性,从而实现这些线性波段选择方法的非线性版本。这部分工作完善了基于正交投影的波段选择方法以及基于代表性和冗余度度量的波段选择方法的理论体系,提高了这些方法的理论价值并扩展了它们的应用场景。

朱晗[3](2019)在《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风险评估与系统开发》文中指出随着起重机的使用年限增加,其金属结构的潜在风险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起重机金属结构失效容易引起起重机的重大危险事故发生,造成重大财产损失、人员伤亡,故对起重机金属结构进行风险评估,消除或降低其存在的风险因素,可以明显提高起重机的安全性能,在工程应用中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对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进行风险评估,建立一套完备的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风险评估流程和方法,并开发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风险评估管理系统。首先,对桥式起重机主梁结构进行力学分析,建立了桥式起重机主梁结构失效准则,基于概率-非概率可靠性理论对桥式起重机主梁结构进行了分析。从理论上确定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的危险因素,为起重机械检验检测人员对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进行风险点检测和评估提供技术支持。其次,对影响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并根据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的特征,建立了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基于梯形区间二型模糊集内心法计算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风险评估指标的权重。然后,根据伤害的严重程度和发生概率对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进行安全状况评估,建立了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安全状况评估表。以一实例对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进行风险评估,并给该桥式起重机相应的安全管理建议。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风险评估不是最终目的,应和管理对接。最后,开发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风险评估管理系统,并通过运行示例展示了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风险评估的过程,结果表明此系统具有良好的风险评估功能,能辅助起重机检验检测人员进行科学决策。

谢正粉[4](2019)在《基于vine-Copula的高维计数数据的统计推断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计数数据广泛存在生物医学、遗传学、金融保险、临床诊断以及风险控制等多个研究领域中。对于计数数据的研究,最常见的是使用Poisson模型或负二项分布模型来进行回归分析。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所研究的计数数据往往会出现高维的、非线性的情况,常用的回归模型已经不能够满足数据研究的需要,因此,需要建立一种动态的非线性模型来描述变量之间这种动态的相关结构。Copula函数作为相关分析和多元统计分析的一种工具,对处理非线性、非对称性的数据有着显着的优势。本文拟以某动物研究中心的人体不同部位微生物群落数据为研究对象,建立起基于vine-Copula的高维计数数据的统计推断程序。总体来说,本文的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1)针对高维计数数据建立起基于D-vine的高维Copula模型,将Poisson分布作为边缘分布且进行参数估计,对边缘分布进行联合建模,结合D-vine将模型的联合分布律进行分解,再采用基于D-vine的似然函数估计算法对Copula进行参数估计,并使用人体不同部位的微生物数据集进行实例分析,进一步的说明模型的有效性。此外,还将本文的建模方法与传统的多元Copula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文的建模方法能够更好的对数据进行拟合。(2)在第一部分工作的基础上研究了模型选择问题,主要包括模型截断水平的选择和简化级别的选择两个方面。具体的,针对截断模型,将每一个截断水平之后的Copula对设定为独立Copula,求得不同模型的AIC值,比较得到最优截断模型与对应的截断水平。针对简化模型,将每一个简化水平之后的Copula对设定为高斯Copula,进行Vuong检验,最终得到最优简化模型与对应的简化级别。与传统的Copula建模方法相比,本文的方法具有高度灵活的依赖结构,能够降低估计过程的计算量,高效得到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本文的研究适应了实际问题对数据分析的需要,在研究内容上有所创新,统计推断方法上也更有特色,是一项有价值的探索。

赵文豪[5](2018)在《地形纹理特征深度学习的多尺度DEM综合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作为基础地理信息产品、基础国情的地理空间框架,在许多应用领域里发挥着巨大作用。当前世界各国围绕提供现势性好、准确度高、内容完备的地形数据,都在大力加强DEM数据库的建设。我国进入“十二五”以来,提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动态联动更新,旨在对既有的1:5万、1:25万、1:100万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进行持续动态更新。然而在顾及地形细节的基础上,在大比例尺产品框架体系下,快速更新较小比例尺产品,实现国、省两级平台多比例尺、多分辨率DEM数据的逐级或跨级“高保真”综合,是实现DEM数据动态更新和联动更新的关键技术难题。长期以来,通过对DEM数据进行多尺度综合研究发现,地形表达与描述的精度以及综合结果的质量评价标准是研究的关键与核心问题,由于缺乏足够准确与客观指标,DEM综合结果与地形尺度间的关联关系一直模糊。本研究以定义完善的特征描述体系作为研究逻辑起点,针对典型的地形与地貌,建立一套健全的特征地形逻辑描述及数字表达体系;然后从空间和属性维度上对传统DEM进行多尺度定义与扩展,构建矢量、栅格与语义组合的DEM多尺度表达模型,并对地形特征与尺度关系进行推演,形成地形特征在不同尺度下的地形因子表达;然后,通过对地形特征信息进行有效提取,建立特征约束下DEM数字综合算法,从规则约束角度与算法上解决DEM跨尺度高保真数字综合问题。综上,本文提出特征约束下的多尺度DEM数字综合技术,主要内容包括:(1)通过分析我国现有不同比例尺的DEM库,研究既有特定比例尺下典型地形与地貌的地形起伏、纹理样式等结构特征,引入空间特征与属性特征对地形特征因子进行矢量几何表达、栅格纹理表达、属性编码语义表达,构建典型地形与地貌多尺度DEM特征模型。考虑应用需求,进一步分析典型地形与地貌的方向剖面特征以及多尺度下地形因子表达的点状特征,线状特征以及点、线混合特征,建立了多尺度下,典型地形与地貌的图示纹理样式与几何图元表达的关系。由此构建典型地形与地貌的多尺度地形因子。(2)在对地形纹理特征进行量化统计、信息熵计算与空间尺度差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多尺度地形纹理因子提取方法。通过标记典型高山、平原、丘陵与山地等地形与地貌特征样本,实现多尺度地形地貌纹理特征的学习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SRCNN模型,实现对不同尺度下典型的地形与地貌地形因子的学习,为构建用于几何综合的地形的纹理特征奠定基础。(3)提出基于地形纹理特征因子的多尺度DEM综合约束规则。构建地形纹理特征因子的信息熵约束规则、几何重要性约束规则、多方向剖面约束以及特征融合过滤约束规则,细化了约束条件所对应的算法阈值。(4)提出了基于地形纹理特征因子纹理约束下的几何多尺度DEM综合算法。分析不同尺度纹理特征所对应的点特征约束下,实现基于三角形加密点的DEM综合方法;分析多方向剖面线约束下的道格拉斯-普克综合方法以及点、线特征混合约束下的DEM多尺度综合方法,实现纹理特征的几何特征映射并最终约束多尺度DEM的几何综合。最后,本文在完成相关模型及算法设计的基础之上,将分别针对具体的应用环境,针对现有的系列比例尺基础DEM数据,包括不同比例尺下多分辨率DEM,以及同比例尺下不同精度数据源所生成DEM,实现跨尺度高保真数字综合。以我国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与更新为工作基础,采集与更新既有的多比例尺数据库的数据,得到满足社会经济生产生活所需要的各级比例尺应用的基础地理信息,实现跨尺度一张图的数据服务,并对既有数据库动态更新构建应用规范,为国民经济建设与各级各部门的生产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王德元[6](2017)在《基于标准器的大尺寸测量中坐标统一化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大尺寸测量仪主要包括激光跟踪仪、电子经纬仪和激光雷达。在航天航空、船舶制造、车辆工程等领域经常将这些仪器进行组合测量。各台大尺寸测量仪的测量数据都是在其自身坐标系下得到的,彼此之间互无关联,这就需要将各个坐标系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即坐标统一化。这种对应关系是通过各台仪器分别测量空间位置不变的公共点而建立的,所以公共点测量的准确性和坐标统一化算法的有效性对组合测量中数据融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提高大尺寸测量仪坐标统一化精度的问题,展开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针对在坐标统一化过程中公共点的测量误差未知、且不可控制的问题,提出利用空间几何关系已知的标准器上各目标点取代传统的随机布置公共点实现坐标统一化的方法。研制一种标准器,用高精度等级的三坐标测量机标定出标准器上各目标点之间的几何关系,将其与现场测量的目标点坐标经计算得到的几何关系进行比较,间接得到各目标点坐标的测量误差。通过设定允许误差限对目标点坐标的测量误差进行约束和控制,将满足误差约束的标准器上的目标点作为公共点。分析几种主要大尺寸测量仪的允许误差限设定方法。使用标准器能够提高坐标统一化中公共点坐标的测量精度,实现公共点测量结果的现场溯源。为了充分利用标准器上目标点之间已知的几何信息,提出基于角度约束的坐标值平差方法。将通过标定的标准器上各目标点所构成的空间角度作为约束条件,构建角度平差模型,对现场测量标准器上目标点的坐标值进行平差,求出目标点坐标测量值的改正数。在平差过程中,利用岭估计算法对法方程条件数较大的病态方程进行求解。该平差方法以标准器上所有经过标定的向量之间所构成的角度值作为基准,对现场测量标准器上各目标点的坐标值进行修正和补偿,可进一步提高公共点坐标的测量精度。为了获得最优化的坐标统一化配准参数,对坐标统一化算法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7参数Procrustes算法求解不同种类大尺寸测量仪坐标统一化的配准参数。考虑到大尺寸测量仪移站属于方差同分布模型,提出用总体最小二乘法求解移站过程中坐标统一化配准参数。这两种算法都属于数值解法,避免了迭代方法中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能够充分利用各自测量数据的原始信息,进而得到更为准确的坐标统一化配准参数。为了保证坐标统一化后大尺寸测量仪组合测量数据的有效融合,对激光跟踪仪、电子经纬仪和激光雷达测量空间点的误差椭球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根据各台大尺寸测量仪对同一点测量时各自误差椭球的形状分布,利用每台仪器的各测量单元精度信息确定在三个坐标轴方向上的权值,实现多台大尺寸测量仪的测量数据融合。该方法可以提高组合测量的精度。最后对本文提出的基于标准器的坐标统一化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搭建综合实验平台,编写基于标准器的坐标统一化系统软件,并研究了大尺寸测量坐标统一化精度的评定方法。通过与传统方法及国际上通用的测量软件测量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本文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提高大尺寸测量仪坐标统一化精度。

郭丽红[7](2014)在《多元分布拟合优度检验及其应用》文中认为拟合优度检验是统计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也是统计应用中必涉及的内容。众所周知,在总体服从正态分布的条件下,关于其参数数学期望和方差的估计及假设检验,有着系统的理论;常用的Bayes判别是在总体服从正态分布的条件下讨论的。如果总体的分布判断有误,那么基于该总体展开的一系列统计推断就失去意义。因此,对总体分布的拟合优度检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单位球面均匀分布是多元分布中的基础性分布。椭球对称分布(包括多元正态分布)可由单位球面均匀分布构造,多元正态分布是经典多元分析的基本假设,椭球对称分布是广义多元分析的基本假设,因此单位球面均匀分布拟合优度检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单位球面均匀分布拟合优度检验的两种统计量:基于球调和函数的光滑检验统计量,称所用的球调和函数的最高阶为光滑检验统计量的阶;基于广义逆的特征检验统计量,并对这两种统计量进行功效模拟。研究了椭球对称分布的特征检验统计量,并做功效模拟。主要结论如下:(1)球面均匀分布光滑检验统计量的结论:a、随机模拟表明,对于各种对立分布,球调和函数的阶不大于2时,对应的光滑检验统计量有着更高的检验功效。b、光滑检验统计量的分量可用来探究对立分布以何种方式偏离球面均匀分布:一阶光滑检验统计量可用于检验一阶矩(质心的偏离)、二阶光滑检验统计量可用于检验二阶矩(惯量矩的差异)。(2)对于球面均匀分布特征检验统计量,随机模拟表明,当对立分布与球面均匀分布的惯量矩特征偏离较大时,特征检验统计量有较高的检验功效。它与光滑检验统计量有一定的互补性。(3)提出了椭球对称分布的特征检验统计量,得到椭球对称分布转化样本的渐近分布为一元t分布,由此,将椭球对称分布的拟合优度检验转化为一元t分布的拟合优度检验。

彭华[8](2011)在《高频电磁快速仿真及降雨粒子散射特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降雨雷达在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还不成熟,迫切需要理论上的指导与仿真实验的支撑。·本文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针对SAR成像仿真过程中生成场景回波耗时过长的缺点,提出了利用图形处理单元(Graphical Processing Unit:GPU)的快速浮点运算能力和高度并行性加快回波生成速度的方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物理光学(Physic Optics:PO)方法能够获取复杂电大尺寸目标模型的散射特征,并且该方法具有高度的并行性,GPU对其的加速效果能够达到10倍,大幅度减少了回波获取的时间。第二部分又涵盖了两种实现方法:其一,从降雨粒子的微观形貌模型出发,在Maxwell电磁传播理论的基础上,围绕Stokes矩阵,采用T矩阵方法分析了降雨粒子的散射特性和衰减特性。首先,针对单一匀质降水粒子的球形和椭球形近似模型,详细分析了降水粒子在Ka波段下的散射特性并比较了不同折射参数和尺度参数对其散射特征的影响。随后,分析了非匀质降水粒子的散射特性。最后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多粒子共存时模型的散射特征,对比分析了粒径呈幂率分布的粒子群散射特性。其二,利用稀疏矩阵/规则网格方法对不同的降雨粒子模型的电磁散射特性进行数值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方法运用于降雨雷达数值仿真的可实现性。文中对主要对大量粒子构成的雨团在空间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两种情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分析。

程春泉[9](2010)在《多源异构遥感影像联合定位模型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在分析不同载体和不同传感器影像定位模型的基础上,对现有航空航天光学与雷达遥感影像的构像方程和定位模型进行了改造或重建,并从构像方程、轨道姿态精化模型和测量数据处理三个关键点着手,在内定向和轨道姿态测量精度较高的情况下,通过对传感器参数和平差参数的配置,实现多源异构遥感影像一体化“空中三角测量”处理技术,实现稀少(无)地面控制点多源异构遥感影像的联合定位。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及贡献有:(1)构建了地心直角坐标系中航空光学影像的构像方程和定位模型地心直角坐标系中构建了航空遥感影像的定位模型,相对于地球椭球切面直角坐标系和地图投影坐标,不用考虑地球曲率影响,减少了POS数据的转换,有利于多源影像和多源数据的联合处理;将飞行向切面直角坐标系作为姿态参考基准的方法,克服了姿态角解算奇异与多解问题。(2)在地固地心直角坐标系中构建了航天光学影像的构像方程和定位模型通过对偏流角的适应性处理,直接在地固地心直角坐标系中建立了航天影像的构像方程,不用考虑地球自转等参数,使得地心坐标系中的构像方程更简洁、实用性更强;将轨道修正模型建立在飞行坐标系中,与轨道系统误差规律相适应,方便水平方向和航高方向的定权,更适合大跨度航天遥感影像的定位;建立了基于共线方程与基于像元视线向量的定位模型间的内在联系,使得航天遥感影像的轨道姿态精化、像点坐标与地面点坐标正反算更易于实现。(3)构建了基于外方位元素的雷达影像构像方程和定位模型构像方程是摄影测量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公式,本文以外方位元素作为定向参数,基于距离和共面条件构建了一种侧视雷达遥感影像简洁严密的构像方程。该方程反应了雷达影像距离向和方位向的成像机理,平差时像点坐标作为摄影测量独立观测值的属性得到体现,使雷达影像定位更易融入摄影测量数据处理的成熟算法。论文以距离共面方程为基础,给出了一套包括纠正、立体定位、区域网平差、匹配几何预处理等内容在内较为完整的航空航天侧视雷达影像定位理论和方法。(4)实现了多源异构遥感影像空中三角测量的一体化处理对本文所建立的不同影像定位模型进行概括,以外方位元素作为统一的定向参数,以地固地心直角坐标系作为统一的物方坐标系,以联合平差作为统一的数据处理方法,以轨道姿态多项式精化模型和像点坐标显函式的构像方程为基础,实现了多源异构遥感影像空三的一体化处理,通过对传感器参数和平差参数的配置,实现多源影像的单独或联合定位。对于无传感器几何参数的影像,提出了基于等效传感器的遥感影像严密定位,给出了几种等效传感器参数的获取方法,扩展了严密定位模型的应用范围,简化了一些影像的定位处理。模型的解算对控制点的个数没有要求,模型本身不受地球曲率的影响,不受影像地面覆盖范围的限制。(5)对大规模遥感影像区域网平差的解算与影像定位方位元素相关性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一种不包含地面点坐标未知数的改化后法方程系数矩阵的直接填写方法,省去了误差方程系数的和法方程地面点坐标未知数系数的存储空间;对影像定位定向参数去相关性方法进行了总结比较试验,得出一些对遥感影像定位联合平差有指导性的结论;将计算机仿真技术引入遥感影像定位的误差影响因素、定向参数相关性影响分析领域,为复杂的遥感影像严密定位误差研究提供了一个定量化、可视化的分析工具。(6)对所提出的理论方法进行试验验证以论文所提出的理论方法为基础,编写了适合多传感器影像联合空三处理的软件原型,通过对传感器参数的配置,实现了不同传感器影像的单独或联合定位。论文选择了有代表性的9种不同类型传感器影像进行了单独和联合定位试验(涉及影像的纠正和立体定位,其中ALOS/PRISM、红外点扫描、SPOT/HRS传感器影像通过提取等效传感器参数进行严密定位),并对试验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验证了本文所建立的构像方程和一体化空三模型的正确可行性。

向礼[10](2009)在《非线性滤波方法及其在导航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科技的发展,对导航系统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硬件条件以及成本的限制,使得通过高精度的惯性器件来获得高精度的导航系统变得困难。而且在日益复杂的环境里,要求导航系统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可靠性和抗干扰性,仅依赖单一的导航系统也难以满足要求。除了通过硬件技术的提高来获得可靠的精度高的导航系统外,研究适应性强精度高的滤波算法也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首先,文中从导航系统中本质上非线性非高斯的初始对准和组合导航两个关键问题入手,根据不同假设条件,建立线性/非线性系统模型,并用三种不同噪声模型来近似非高斯噪声;然后,根据非线性系统模型的需要,在贝叶斯估计理论的统一框架下深入研究了三类具有代表性的非线性滤波方法;最后,结合非线性滤波算法讨论了系统模型误差和不同噪声模型对两个问题状态估计精度的影响。研究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工作:在高斯噪声条件下,针对初始对准和SINS/GPS组合导航系统,结合具有高精度估计性能的非线性滤波算法,比较了(小姿态误差角假设下得到的)线性误差模型与(水平小姿态误差角、方位不确定假设下得到的)非线性误差模型的状态估计精度。根据失准角和组合导航状态的估计精度,分析系统模型误差的影响。以特定随机过程(高斯噪声)建立导航系统工作的噪声环境,讨论处于噪声统计特性未知或者系统动态时噪声参数突变下的初始对准问题。设计了双噪声估计器并行结构,并与差分滤波相结合,通过对噪声方差阵进行监测,能有效防止滤波发散。同时,算法中的选择更新策略,能有效缓解计算量增加对滤波实时性的影响。新算法能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快速有效地估计出失准角,估计结果对噪声参数的变化具有强健性。以未知分布但有界形式建立导航系统工作的噪声环境,讨论噪声数据来自未知分布情形下的初始对准问题。根据集员滤波理论,并结合扩展卡尔曼滤波的线性化思想,得到扩展集员滤波。当噪声数据边界值无明显变化,而其统计特性服从不同分布时,扩展集员滤波得到的失准角估计结果无明显变化。说明这种噪声描述使得滤波算法不敏感于噪声统计特性的变化,仅与噪声边界值相关,使失准角估计结果对噪声统计特性的变化具有强健性。以高斯混合模型近似导航系统工作的噪声环境和状态的后验分布,结合粒子滤波得到高斯混合粒子滤波。高斯混合粒子滤波重新设计重要性函数,用UKF计算混合模型的参数,并通过最大期望算法改进重采样,有效改善了粒子退化问题和贫化问题,提高了失准角和GPS/DR组合导航状态的估计精度。针对粒子滤波计算效率低下的问题,讨论了并行粒子滤波的实现问题。结合粒子滤波递推算法的特点,分析了并行实现的关键问题,对无味卡尔曼粒子滤波算法进行改进,设计并行算法。并行算法在保证与原算法精度相当的基础上,能有效提高计算效率。通过算例仿真以及非线性滤波方法在初始对准和组合导航问题中的应用,可得到下面的结论:在非线性条件下,与严格约束条件下得到的线性(化)系统模型相比,非线性模型适用条件更宽松,结合高精度非线性滤波方法能得到更好的失准角和组合导航状态的估计结果,但是滤波算法的计算量增加。面对实际工程话问题时,对滤波方法的选择上,需要在性能和计算效率之间进行折衷。在非高斯条件下,以未知分布但有界形式和以高斯混合模型形式描述导航系统工作噪声环境的滤波方法更具强健性,能更好地适应于缺少先验知识或者复杂环境下的导航滤波问题。若以特定随机过程(高斯噪声)来描述噪声环境,可以通过嵌入自适应估计器在线估计其统计特性,提高算法的强健性,对于复杂的非高斯的噪声环境,这种噪声描述方式存在固有的不足。在非线性非高斯条件下,理论上讲,粒子滤波具有明显优势,但粒子滤波固有的问题会影响到它的性能。通常把传统的非线性滤波算法嵌入到粒子滤波中,改进的新粒子滤波方法能更好地估计失准角和组合导航系统的状态。但这些复杂的改进算法计算效率低下,实时性较差,可根据其特点设计合适的并行结构,以提高计算效率。

二、椭球等高分布族中下三角分解的一些结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椭球等高分布族中下三角分解的一些结果(论文提纲范文)

(1)GNSS载波相位相对定位算法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卫星系统概述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相对定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周跳探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1.3.3 模糊度固定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
第二章 GNSS相对定位基础理论
    §2.1 GNSS时空系统
        §2.1.1 时间标准统一
        §2.1.2 坐标标准统一
        §2.1.3 站心坐标系
    §2.2 GNSS差分模型
        §2.2.1 GNSS非差方程
        §2.2.2 GNSS站间单差
        §2.2.3 GNSS星间双差
    §2.3 观测误差及处理方法
        §2.3.1 定位误差源
        §2.3.2 粗差探测函数模型
    §2.4 精度因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周跳探测与修复研究
    §3.1 周跳概述
        §3.1.1 周跳的定义与特性
        §3.1.2 周跳的产生及影响
    §3.2 MW-无几何联合法
        §3.2.1 无几何算法基本原理
        §3.2.2 MW法基本原理
        §3.2.3 组合法系数选取原则
        §3.2.4 MW-无几何相位法验证分析
    §3.3 基于站际差分模型探测周跳
        §3.3.1 站际相对差分模型
        §3.3.2 互差中值加权模型
        §3.3.3 周跳探测模型
        §3.3.4 算法验证及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GNSS相对定位关键技术研究
    §4.1 整周模糊度解算
        §4.1.1 模糊度浮点解
        §4.1.2 降相关过程
        §4.1.3 离散搜索过程
        §4.1.4 模糊度的RATIO检验
    §4.2 双差整周模糊度的结果分析
    §4.3 卡尔曼滤波模型
        §4.3.1 卡尔曼滤波器简介
        §4.3.2 滤波模型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软件实现及算法分析
    §5.1 软件界面及计算流程
    §5.2 软件框架及功能模块介绍
        §5.2.1 软件框架
        §5.2.2 数据导入
        §5.2.3 数据预处理
    §5.3 GNSS软件实现及算法精度分析
        §5.3.1 精度因子分析
        §5.3.2 东北天精度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基于向量子空间投影的高光谱图像无监督波段选择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对照表
1 绪论
    1.1 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无监督高光谱图像波段选择方法研究现状
        1.2.2 向量子空间投影理论在高光谱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3.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3.2 本文的章节安排
2 高光谱图像降维技术相关理论分析
    2.1 引言
    2.2 降维的意义
    2.3 特征提取方法
        2.3.1 主成分分析
        2.3.2 局部线性嵌入
    2.4 特征选择方法
        2.4.1 特征选择的实现过程
        2.4.2 特征选择的种类
        2.4.3 子集搜索策略
    2.5 特征选择的效果评价
        2.5.1 支持向量机
        2.5.2 k近邻分类器
    2.6 本章小结
3 基于最大椭圆体积的高光谱图像波段选择方法
    3.1 引言
    3.2 最大椭圆体积法基本原理
    3.3 基于序列前向搜索的最大椭圆体积波段选择算法
    3.4 基于三角分解的最大椭圆体积波段选择
        3.4.1 矩阵三角分解理论
        3.4.2 基于三角分解的最大椭圆体积波段选择算法
    3.5 实验结果与分析
        3.5.1 对比算法与实验设置
        3.5.2 分类性能比较
        3.5.3 算法时间复杂度对比
        3.5.4 所选波段冗余度对比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正交投影的高光谱图像波段选择方法
    4.1 引言
    4.2 向量子空间投影基本理论
    4.3 基于正交投影的快速波段选择
        4.3.1 正交投影与椭圆体积之间的关系
        4.3.2 正交投影算子的递推公式
        4.3.3 基于正交投影的波段选择算法
        4.3.4 对正交投影波段选择算法的理解与拓展
        4.3.5 所选波段正交投影的衰减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1 对比算法与实验设置
        4.4.2 分类性能比较
        4.4.3 算法时间复杂度对比
        4.4.4 所选波段冗余度对比
        4.4.5 自适应确定所需选择波段数量的实验验证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代表性和冗余度度量的波段选择方法
    5.1 引言
    5.2 代表性和冗余度
    5.3 基于代表性和冗余度度量的逐点式波段选择
        5.3.1 基本思想
        5.3.2 实现一:基于波段间相关性分析的波段选择算法
        5.3.3 实现二:基于多目标优化和序列前向搜索的波段选择算法
    5.4 基于代表性和冗余度度量的分组式波段选择
        5.4.1 基本思想
        5.4.2 基于多目标优化和免疫克隆选择的波段选择算法
    5.5 实验结果和分析
        5.5.1 对比算法与实验设置
        5.5.2 分类性能比较
        5.5.3 算法时间复杂度对比
        5.5.4 所选波段冗余度对比
        5.5.5 噪声波段鲁棒性测试
    5.6 本章小结
6 基于向量子空间投影的非线性高光谱图像波段选择方法
    6.1 引言
    6.2 核技巧与核函数
    6.3 基于正交投影的非线性波段选择算法
    6.4 基于多目标优化和序列前向搜索的非线性波段选择算法
    6.5 基于多目标优化和免疫克隆选择的非线性波段选择算法
    6.6 实验结果和分析
        6.6.1 对比算法与实验设置
        6.6.2 分类性能比较
        6.6.3 算法时间复杂度对比
        6.6.4 所选波段冗余度对比
        6.6.5 噪声波段鲁棒性测试
    6.7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内容总结
    7.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科研成果
致谢

(3)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风险评估与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课题的来源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起重机概率-非概率可靠性研究现状
        1.3.2 起重机金属结构风险评估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内容
2 桥式起重机主梁结构概率-非概率可靠性分析
    2.1 桥式起重机主梁结构力学分析
        2.1.1 主梁载荷分析
        2.1.2 主梁强度分析
    2.2 桥式起重机主梁结构失效准则
        2.2.1 主梁强度失效准则
        2.2.2 主梁静刚度失效准则
    2.3 概率-非概率可靠性理论
        2.3.1 概率可靠性理论
        2.3.2 非概率可靠性理论
        2.3.3 概率-非概率可靠性理论
    2.4 桥式起重机主梁结构可靠性分析
        2.4.1 不确定性变量
        2.4.2 概率-非概率可靠性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3.1 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和设计思路
        3.1.1 构建原则
        3.1.2 设计思路
    3.2 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3.3 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梯形区间二型模糊集内心法的权重确定
    4.1 区间二型模糊集理论
        4.1.1 一型模糊集
        4.1.2 二型模糊集
    4.2 梯形区间二型模糊集内心法
        4.2.1 三角模糊集内心法
        4.2.2 梯形区间二型模糊集的模糊内心法
    4.3 基于梯形区间二型模糊集内心法指标权重的确定
    4.4 实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风险评估
    5.1 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安全状况评估要求
        5.1.1 桥式起重机的评估情形
        5.1.2 评估机构
    5.2 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安全状况评估
        5.2.1 数值评分法
        5.2.1.1 伤害的严重程度
        5.2.1.2 伤害发生的概率
        5.2.1.3 评估标准
        5.2.1.4 数值评分法
        5.2.2 评估对象的综合安全状况等级判定
        5.2.3 评估对象的综合安全状况等级
        5.2.4 风险评估结果建议
        5.2.5 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安全状况评估表
    5.3 实例分析
        5.3.1 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检验检测
        5.3.1.1 金属结构强度检测
        5.3.1.2 金属结构损伤检测
        5.3.1.3 金属结构变形检测
        5.3.2 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风险评估
    5.4 本章小结
6 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风险评估管理系统开发和实现
    6.1 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风险评估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6.2 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风险评估管理系统设计
        6.2.1 系统总体设计
        6.2.2 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
        6.2.3 系统数据库设计
    6.3 系统实现
        6.3.1 系统开发环境
        6.3.2 系统运行示例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基于vine-Copula的高维计数数据的统计推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计数数据及Copula简介
        1.1.1 计数数据
        1.1.2 Copula理论简介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工作
    1.4 创新和特色
第二章 Copula理论
    2.1 Copula的定义
    2.2 Copula函数族分类
    2.3 Copula函数常见的估计方法
        2.3.1 极大似然估计
        2.3.2 两阶段极大似然估计
        2.3.3 半参数估计
第三章 vine理论
    3.1 Copula对
    3.2 vine的定义
    3.3 vine的分类
        3.3.1 C-vine
        3.3.2 D-vine
第四章 基于D-vine技术的高维计数数据的估计算法
    4.1 两类多元离散型随机变量的Copula函数
        4.1.1 多元Frank Copula
        4.1.2 多元FGM Copula
    4.2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似然函数的Copula对的分解
    4.3 基于D-vine的似然函数估计算法
    4.4 实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截断水平的选择及模型的简化
    5.1 截断水平的选择
    5.2 模型简化
    5.3 实例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5)地形纹理特征深度学习的多尺度DEM综合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数字高程模型的定义及其应用
        1.1.1.1 数字高程模型的组织与表达体系
        1.1.2 DEM的作用及应用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我国系列比例尺DEM发展现状分析
        1.2.2 数据生产方式现状
    1.3 DEM综合的必要性及其主要方法
        1.3.1 DEM多尺度综合的必要性
        1.3.1.1 案例一
        1.3.1.2 案例二
        1.3.1.3 案例分析
        1.3.2 DEM综合研究现状
        1.3.2.1 多尺度DEM表达与应用现状
        1.3.2.2 基于网格DEM综合研究现状
        1.3.2.3 基于三角网的DEM简化研究现状
        1.3.2.4 特征地形因子研究现状
        1.3.2.5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地形综合现状
        1.3.3 已有研究总结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特征地形的多尺度模型与特征地形因子的多尺度综合约束规则
    2.1 数字DEM的结构与多尺度表达
        2.1.1 数字DEM的结构及其表达
        2.1.2 数字DEM多尺度内涵
        2.1.3 地形分析与应用中的尺度问题
    2.2 特征地形的分类与描述模型
        2.2.1 地形地貌与特征地形分类
        2.2.2 特征地形的空间与属性特征
    2.3 特征地形的空间与属性综合表达模型
    2.4 特征地形的多尺度表达模型
        2.4.1 特征地形的几何多尺度模型
        2.4.2 特征地形的纹理多尺度表达
        2.4.3 特征地形的语义与尺度关联
    2.5 DEM特征地形因子
    2.6 DEM多尺度构建方法
        2.6.1 Delaunay三角网模型与构建
        2.6.2 线性插值三角网法
        2.6.3 反距离权重法
        2.6.4 克里金法
        2.6.5 径向基函数内插计算法
        2.6.6 多项式内插法
    2.7 基于特征地形因子的多尺度综合约束规则
        2.7.1 基于纹理信息熵的尺度约束规则
        2.7.1.1 特征地形的纹理形态
        2.7.1.2 纹理特征量化模型
        2.7.1.3 纹理特征量化与纹理信息熵
        2.7.1.4 纹理加权信息熵综合约束规则
        2.7.2 基于几何重要性的尺度约束规则
        2.7.2.1 点要素的定量度量与约束
        2.7.2.2 线要素的定量度量与约束
        2.7.2.3 面要素的信息量度量计算
        2.7.3 基于特征尺度融合的约束规则
        2.7.3.1 多尺度DEM融合框架
        2.7.3.2 多源异构数据多分辨率融合方法
        2.7.4 跨尺度地形要素自动匹配与增量综合
        2.7.4.1 跨尺度综合规则
        2.7.4.2 地图制图与地图数据库联动数据模型
    2.8 国家级多尺度DEM数据库综合的基本要求
第三章 基于深度学习的多尺度地形因子提取方法
    3.1 深度学习基本理论
        3.1.1 深度学习的起源与发展
        3.1.2 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
    3.2 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DEM数据质量提升方法
        3.2.1 SRCNN质量提升模型
        3.2.2 SRCNN模型的训练
    3.3 DEM地形因子提取思路
        3.3.1 DEM数据特点
        3.3.2 主要思路
    3.4 地形因子提取实验与结果分析
        3.4.1 无噪声下实验结果
        3.4.1.1 实验数据一:典型河流
        3.4.1.2 实验数据二:典型丘陵
        3.4.1.3 实验数据三:典型山脉地貌
        3.4.1.4 实验数据四:典型汇水地形
        3.4.2 含噪声下实验结果
        3.4.2.1 实验数据一:典型河流
        3.4.2.2 实验数据二:典型丘陵
        3.4.2.3 实验数据三:典型山脉
        3.4.2.4 实验数据四:典型汇水区域
        3.4.3 结果分析
    3.5 几类典型地形地貌纹理因子
第四章 特征地形约束的多尺度DEM综合方法
    4.1 地形纹理因子与点特征约束的多尺度DEM综合方法
        4.1.1 基于k-D树的空间索引构建方法
        4.1.2 VIP与三角网渐进加密的DEM综合算法
        4.1.2.1 方法流程
        4.1.2.2 经典VIP算法简介
        4.1.2.3 基于三角网加密算法的特征提取
        4.1.3 结果与分析
        4.1.3.1 实验数据
        4.1.3.2 处理结果精度评价
        4.1.3.3 结果与分析
    4.2 地形纹理因子与线特征约束的多尺度DEM综合方法
        4.2.1 多方向线特征提取方法
        4.2.2 基于多方向剖面线DP简化综合算法
        4.2.2.1 基于多方向剖面线的特征提取
        4.2.3 实验与分析
        4.2.3.1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 地形纹理因子与点、线混合特征约束的DEM综合方法
        4.3.1 混合点、线特征约束的多尺度DEM综合方法
        4.3.1.1 D8算法
        4.3.1.2 线特征约束的三角网
        4.3.1.3 冗余特征点剔除
        4.3.1.4 实验结果及分析
        4.3.2 .坡度检弛特征保持约束的多尺度DEM综合方法
        4.3.2.1 坡度计算模型
        4.3.2.2 平差模型
        4.3.2.3 实验数据与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特征约束的我国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多尺度动态更新
    5.1 我国国家数字高程模型多尺度数据库建设发展
        5.1.1 全国1:10000数据库整合升级
        5.1.2 多比例尺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生产与更新
        5.1.3 全国多比例尺数据库更新
    5.2 多尺度数据库更新的数据范围与数据源
    5.3 多尺度数据库更新技术路线
        5.3.1 地形地貌特征信息提取与数据整合
        5.3.1.1 特征要素的统一数据组织与表达
        5.3.1.2 特征点生成
        5.3.1.3 数据整合与规范化处理
        5.3.2 自主产权的生产与更新软件研发
    5.4 多尺度DEM库更新测试与精度评定
        5.4.1 实验结果
        5.4.1.1 精度分析
        5.4.1.2 等高线回放分析
        5.4.1.3 地貌晕渲对比
        5.4.1.4 特征点展示
    5.5 多尺度数据库的更新结果与应用
        5.5.1 多尺度DEM数据库更新
        5.5.2 多尺度DEM中典型地形特征
        5.5.3 数字高程模型多尺度数据库的工程应用
        5.5.3.1 支持中央机关、政府部门的决策与建设
        5.5.3.2 服务地方省市经济建设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
    6.2 主要创新点
    6.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入学以来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6)基于标准器的大尺寸测量中坐标统一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背景
        1.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2 课题背景和来源
    1.2 大尺寸测量坐标统一化国内外现状
        1.2.1 大尺寸测量系统的应用现状
        1.2.2 坐标统一化中公共点的研究现状
        1.2.3 坐标统一化算法的研究现状
        1.2.4 多站大尺寸测量仪数据融合方法的研究现状
    1.3 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标准器的公共点误差控制技术研究
    2.1 引言
    2.2 标准器的设计及标定
        2.2.1 公共点测量对坐标统一化精度的影响
        2.2.2 标准器设计
        2.2.3 标准器的标定及现场溯源原理
    2.3 标准器对公共点测量误差控制的分析
        2.3.1 标准器原理分析
        2.3.2 标准器距离约束的仿真研究
        2.3.3 标准器允许误差限的确定方法
    2.4 现场实验及结果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几何约束的坐标平差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空间几何关系的向量矩阵表示
        3.2.1 空间向量之间距离和角度的矩阵表示
        3.2.2 空间距离和角度矩阵的坐标表示
    3.3 几何约束的坐标平差方法
        3.3.1 距离约束的坐标测量平差方法
        3.3.2 角度约束的坐标测量值平差方法
    3.4 基于岭估计的平差方程求解方法
        3.4.1 病态方程的正则化岭估计方法
        3.4.2 L曲线法确定岭参数
        3.4.3 角度平差应用判据
    3.5 实验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坐标统一化算法及数据融合研究
    4.1 引言
    4.2 大尺寸测量坐标统一化配准参数
        4.2.1 坐标统一化模型参数
        4.2.2 最优旋转矩阵的求取方法
    4.3 坐标统一化参数算法研究
        4.3.1 坐标统一化的7参数Procrustes算法
        4.3.2 坐标统一化的总体最小二乘仿射算法
    4.4 基于误差椭球的数据融合方法研究
        4.4.1 点测量的空间不确定性模型
        4.4.2 大尺寸测量系统的误差分析
        4.4.3 基于误差椭球的数据融合
    4.5 实验结果分析
        4.5.1 坐标统一化算法实验分析
        4.5.2 基于误差椭球的数据融合的实验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坐标统一化方法实验分析及精度评定
    5.1 引言
    5.2 坐标统一化方法实验分析
        5.2.1 实验装置设计
        5.2.2 测量软件设计
        5.2.3 大尺寸测量仪组合测量实验
        5.2.4 移站测量实验
        5.2.5 数据融合实验分析
    5.3 坐标统一化精度评定方法
        5.3.1 坐标统一化精度评定指标
        5.3.2 不确定度来源分析
        5.3.3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多元分布拟合优度检验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创新点
    1.4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单位球面均匀性检验统计量
    2.1 引言
        2.1.1 拟合优度检验基本概念
        2.1.2 多元分布拟合优度检验主线
    2.2 基于球调和函数的光滑检验统计量
        2.2.1 球调和函数
        2.2.2 光滑检验统计量
    2.3 基于广义逆的特征检验统计量
        2.3.1 Moore-Penrose 广义逆
        2.3.2 基于广义逆的检验统计量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单位球面均匀性拟合优度检验的随机模拟
    3.1 两种统计量的收敛速度
        3.1.1 光滑检验统计量的收敛速度
        3.1.2 特征检验统计量的收敛速度
    3.2 两种统计量的检验功效比较
        3.2.1 几种对立分布数据的生成
        3.2.1.1 Langevin 分布
        3.2.1.2 Scheiddegger-Watson 分布
        3.2.1.3 质心上移的球面分布
        3.2.1.4 由正态分布转化而来的球面分布
        3.2.2 三维单位球面均匀性检验
        3.2.3 高维单位球面均匀性检验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椭球对称分布拟合优度检验
    4.1 椭球对称分布拟合优度检验统计量
        4.1.1 光滑检验统计量
        4.1.2 特征检验统计量
        4.1.3 自助法
    4.2 椭球对称分布功效检验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高频电磁快速仿真及降雨粒子散射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方法概述
        1.2.1 并行计算方法概述
        1.2.2 粒子散射研究的方法概述
    1.3 本文主要工作
2 高频电磁快速仿真
    2.1 引言
    2.2 基于PO方法的成像仿真原理
        2.2.1 SAR回波模型
        2.2.2 频域物理光学方法原理
        2.2.3 成像算法原理
    2.3 GPU加速算法描述
        2.3.1 CUDA编程环境及硬件架构
        2.3.2 PO方法的并行化实现
    2.4 仿真算例
    2.5 本章小结
3 单一降雨粒子散射特性分析
    3.1 引言
    3.2 T矩阵方法基本理论
        3.2.1 T矩阵方法原理
        3.2.2 散射矩阵与极化特性分析
        3.2.3 随机取向下的T矩阵
        3.2.4 衰减、散射与吸收截面积等散射参数
    3.3 匀质雨滴散射特性分析
        3.3.1 球形近似下雨滴散射特性
        3.3.2 扁椭球近似下雨滴散射特性
    3.4 非匀质雨滴散射特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降雨粒子群散射特性分析
    4.1 引言
    4.2 多粒子的散射特性分析
        4.2.1 多粒子散射的T矩阵
        4.2.2 算例分析
    4.3 粒子雨团的散射特性分析
        4.3.1 粒径分布特性
        4.3.2 算例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SM/CG法的降雨粒子群散射特性分析
    5.1 引言
    5.2 SM/CG方法基本理论
        5.2.1 电场积分方程
        5.2.2 SM/CG方法
    5.3 算例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工作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
    6.2 研究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学术论文提交情况

(9)多源异构遥感影像联合定位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Extended Abstract
图清单
表清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遥感影像定位技术现状与趋势
    1.3 研究意义、目标、内容
2 遥感影像空中三角测量理论基础
    2.1 坐标系统与坐标转换
    2.2 姿态描述与转换
    2.3 轨道的拟合与插值
    本章小结
3 地心直角坐标系航空光学遥感影像定位
    3.1 地心直角坐标系航空光学遥感影像的构像方程
    3.2 地心坐标系框幅式(面阵)影像严密定位模型
    3.3 航空线阵影像的预处理
    3.4 地心坐标系线阵影像严密定位模型
    本章小结
4 稀少控制点大跨度航天光学影像定位
    4.1 地心坐标系航天光学遥感影像共线方程的两种形式
    4.2 地固地心直角坐标系共线方程
    4.3 航天光学遥感影像的严密定位
    4.4 适合大跨度遥感影像的定位模型
    本章小结
5 基于距离-共面方程的侧视雷达遥感影像定位
    5.1 侧视雷达成像及其特点
    5.2 侧视雷达影像定位R-CP方程
    5.3 像点坐标显函数形式的距离-共面方程
    5.4 基于距离-共面方程的侧视雷达影像定位
    本章小结
6 多源异构遥感影像的一体化空中三角测量技术
    6.1 多源异构遥感影像的一体化空三技术
    6.2 基于等效传感器参数的遥感影像严密定位
    6.3 多传感器遥感影像严密定位程序实现
    本章小结
7 平差解算与定位精度若干问题
    7.1 大型区域网平差的解算
    7.2 方位元素误差及相关性对影像定位影响仿真
    7.3 遥感影像定位方位元素的去相关性
    本章小结
8 应用与试验
    8.1 方位元素相关性去除与误差补偿试验
    8.2 航空框幅式影像区域网平差
    8.3 航空三线阵ADS40 影像区域网平差
    8.4 宽覆盖环境灾害监测卫星单线阵影像正射纠正
    8.5 扫描式红外影像的正射纠正
    8.6 大跨度SPOT5/HRS立体条带影像区域网平差
    8.7 航天三线阵ALOS/PRISM影像定位试验
    8.8 克莱门汀月球面阵影像定位试验
    8.9 星载SAR遥感影像定位试验
    8.10 机载SAR遥感影像定位试验
    8.11 航空线阵影像与航天线阵影像的联合定位
    8.12 航天线阵与星载SAR影像的联合定位
    8.13 航空线阵与星载SAR影像的联合定位
    本章小结
9 总结与展望
    9.1 主要工作及结论
    9.2 主要创新点
    9.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非线性滤波方法及其在导航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估计理论的发展历程
    1.3 非线性滤波理论的现状
        1.3.1 递归贝叶斯估计
        1.3.2 基于函数线性化近似的滤波方法
        1.3.3 基于确定性采样的滤波方法
        1.3.4 基于蒙特卡罗仿真的滤波方法
    1.4 非线性滤波理论在导航中的应用现状
        1.4.1 滤波方法在静基座初始对准中的应用
        1.4.2 滤波方法在组合导航问题中的应用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第2章 导航系统的误差模型
    2.1 引言
    2.2 SINS的导航更新及误差方程
        2.2.1 姿态描述
        2.2.2 速度与位置描述
        2.2.3 速度与位置误差方程
        2.2.4 姿态误差方程
        2.2.5 惯性器件的误差方程
    2.3 SINS静基座初始对准误差模型
        2.3.1 初始对准非线性误差模型
        2.3.2 初始对准线性误差模型
    2.4 SINS/GPS组合导航误差模型
        2.4.1 位置、速度信息组合
        2.4.2 SINS/GPS的非线性误差模型
        2.4.3 SINS/GPS的线性误差模型
    2.5 GPS/DR组合导航系统非线性模型
    2.6 连续系统的离散化方法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两类非线性滤波算法在导航中的应用
    3.1 引言
    3.2 基于贝叶斯原理的线性状态估计实现
    3.3 两类非线性滤波算法的原理
        3.3.1 基于函数线性化近似的滤波方法
        3.3.2 基于确定性采样的滤波方法
        3.3.3 算例仿真及性能分析
    3.4 静基座初始对准:线性/非线性误差模型
    3.5 SINS/GPS组合导航:线性/非线性误差模型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两种鲁棒性滤波算法及在初始对准中的应用
    4.1 引言
    4.2 随机过程描述的噪声模型:自适应滤波
        4.2.1 时变噪声估计器
        4.2.2 含选择更新策略的时变噪声估计器
        4.2.3 ADDF/AUKF算法具体步骤
    4.3 未知分布但有界的噪声模型:集员/扩展集员滤波
        4.3.1 数学基础
        4.3.2 有界噪声下的参数估计
        4.3.3 椭球定界集员滤波
        4.3.4 椭球定界扩展集员滤波
        4.3.5 基于测量的选择更新策略
        4.3.6 滤波参数的优化方法
    4.4 随机噪声假设下的静基座初始对准
    4.5 未知分布但有界噪声假设下的静基座初始对准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粒子滤波及其改进算法在导航中的应用
    5.1 引言
    5.2 粒子滤波
        5.2.1 粒子滤波标准算法
        5.2.2 基于EKF/UKF设计重要性函数
        5.2.3 基于高斯混合模型设计重要性函数
        5.2.4 算例仿真及性能分析
    5.3 静基座初始对准:高斯混合粒子滤波
    5.4 GPS/DR组合导航:高斯混合粒子滤波
    5.5 并行粒子滤波
        5.5.1 粒子滤波并行实现的关键问题分析
        5.5.2 PF-UKF算法的并行实现
        5.5.3 算例仿真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四、椭球等高分布族中下三角分解的一些结果(论文参考文献)

  • [1]GNSS载波相位相对定位算法的研究与实现[D]. 曾武陵.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20(02)
  • [2]基于向量子空间投影的高光谱图像无监督波段选择技术研究[D]. 张文强. 浙江大学, 2020(12)
  • [3]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风险评估与系统开发[D]. 朱晗. 南京理工大学, 2019(01)
  • [4]基于vine-Copula的高维计数数据的统计推断研究[D]. 谢正粉.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5]地形纹理特征深度学习的多尺度DEM综合技术研究[D]. 赵文豪. 武汉大学, 2018(02)
  • [6]基于标准器的大尺寸测量中坐标统一化技术研究[D]. 王德元.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7(01)
  • [7]多元分布拟合优度检验及其应用[D]. 郭丽红. 华北电力大学, 2014(03)
  • [8]高频电磁快速仿真及降雨粒子散射特性分析[D]. 彭华. 南京理工大学, 2011(12)
  • [9]多源异构遥感影像联合定位模型研究[D]. 程春泉. 中国矿业大学, 2010(05)
  • [10]非线性滤波方法及其在导航中的应用研究[D]. 向礼.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11)

标签:;  ;  ;  ;  ;  

椭球等高线族下三角分解的一些结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