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僧没水吃”的地方

“三僧没水吃”的地方

一、“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地方(论文文献综述)

李婉鑫[1](2021)在《基于图式理论的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外汉语想象写作将想象和汉语写作相结合,它是一种写作类型,而不是一种写作教学方法。想象写作可以将学习者的想象力发挥于汉语写作,使想象的“虚”落在实处,把“无形”变为“有形”。它也可以增加学习者进行想象写作和其他类型汉语写作的兴趣,进而提升学习者汉语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HSK动态作文语料库考察、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发现当前学习者在想象写作中存在想象运用能力不足、写作构思能力有待提升和不重视评阅修改环节的问题,教师在想象写作教学中存在重视程度不足、引导力度有待加强和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图式理论可与写作技能、教师教学、教学过程相结合,它们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可见图式理论与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具有较高的关联度与适配度。本文在图式理论指导下进行对外汉语想象写作的教学设计,希望可以提升学习者进行想象写作的积极性,提高主动参与度。使学习者学习到的基于图式理论的想象写作方法可以迁移到其他类型的写作,学习者的汉语写作更加得体和规范,进而提升学习者汉语写作能力。本文的研究过程如下:第一章进行图式理论运用于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的可行性分析。先进行图式相关概念及分类研究,然后从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对图式理论具有现实需求、图式理论对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具有促进作用进行可行性分析,去证实图式理论是可以运用于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之中的。第二章进行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现状的考察与分析。首先考察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学习者想象写作情况,对以《由“三个和尚没水喝”想到的……》为主题的想象写作语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学习者想象写作中语言、内容、形式方面存在的偏误和想象方面存在的问题。之后对学习者进行问卷调查,教师进行访谈。从真实语料、教学情况调查两方面发现想象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进行原因分析。第三章结合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现状的考察分析情况,基于图式理论提出优化策略。教师在教学优化方面建议明确想象写作教学目标与评价机制、利用多样教学工具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助力图式的构建;教师在学习者写作方面建议引导学习者利用思维工具构建与完善图式、帮助学习者构建想象写作思路、培养学习者自改互评与多次修改反馈的习惯;教师在处理教材方面建议选择符合学生水平的想象写作范文、根据想象写作主题导入文化来丰富图式、深入开发教材中的想象写作练习。第四章基于图式理论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首先说明基于图式理论进行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的思路和环节。接下来基于图式理论进行教学设计,使学习者的想象力可以得到充分发挥,顺利完成想象写作,朝着高质量的想象写作目标前进,能写更能写好。希望可以减轻学习者对汉语想象写作的畏难情绪,提升学习者的汉语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给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一定的启示。

郑娅琳[2](2021)在《日韩高级阶段留学生汉语受事主语句习得研究》文中指出受事主语句是现代汉语中的常见句式,贯穿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全过程,是汉语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结合语言本体和本文的研究目的,我们将汉语受事主语句分为有词汇标记和无词汇标记两大类型,其中有词汇标记类根据不同的词汇标记分为五种类型,无词汇标记类依据施事隐现与否分为两类。我们发现留学生在习得汉语受事主语句各类型的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日韩高级阶段留学生汉语受事主语句用例的收集与整理,得到各类受事主语句的使用情况,归纳出留学生在汉语受事主语句习得过程中的偏误类型,并分析出偏误现象背后的原因。本文主要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语料进行收集整理以及数据统计,运用偏误分析和对比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语言现象进行考察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在受事主语句的七种类型结构中,日韩留学生更倾向于使用“NP受+VP”和“NP受+受到+VP”两类结构;(2)日韩高级阶段留学生汉语受事主语句的各类型使用正确率高于偏误率,说明日韩留学生对汉语受事主语句整体结构掌握较好;(3)有词汇标记类受事主语句的偏误率略高于无词汇标记类受事主语句,这表明留学生对无词汇标记类受事主语句掌握较好;(4)受事主语句的全部偏误现象中有19%的偏误现象不是受事主语句结构特有的,即这部分偏误与受事主语句句式本身关联不大。这部分偏误主要集中在词语的误代上,尤其是近义词的误代。(5)教材编排不当是日韩留学生偏误“NP受+受到+VP”、“NP受+VP”、“NP受+NP施+VP”三类结构偏误产生的主要原因。(6)受事主语句各类型的复现率是影响日韩留学生正确输出受事主语句的因素之一。根据以上对日韩留学生受事主语句偏误类型的归纳、偏误现象的描述分析以及偏误原因的分析得出的研究结论,我们从教材编排和教师教学两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这些建议对汉语受事主语句的教学有所帮助。

闫永亮[3](2020)在《徐景达动画艺术创作风格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徐景达(又名阿达)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着名的动画导演。他创作的动画艺术作品注重画面与音乐的结合,具有含蓄隽永、生动幽默、简洁朴拙和充满奇思妙想的特点。徐景达在动画艺术创作中所展现出的“电影化”的艺术创作思维,以及对电影视听语言的灵活运用,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对中国动画民族风格艺术创作道路探索的推进。更为重要的是,在艺术追求和学理内涵等层面上,他实现了对当时动画“中国学派”的推动和超越。论文以徐景达动画艺术创作风格为主旨,以史为凭,从动画电影视听语言的角度出发,以徐景达所创作的具有个人代表性的优秀动画影视作品为证,结合成长经历和创作环境,对其动画艺术创作风格中最具代表性的创作理念、创作题材、“电影化”艺术思维和导演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研究、归纳揭示徐景达动画艺术风格的特征,以及其艺术风格形成的文化背景及社会环境等原因,探索徐景达动画艺术创作风格的独特魅力。完善徐景达动画艺术创作风格研究的科学知识体系,为当下国产动画的艺术创作提供思路和方法。首先,从时间线出发,对徐景达的成长经历、社会文化环境和创作背景进行研究,发现这些因素对其创作风格的形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成为徐景达与动画“中国学派”在创作理念上和而不同的重要原因。其次,为探索徐景达动画艺术创作风格的特征,对其动画作品展开分析,解构出创作理念、创作题材和“电影化”艺术思维三大最具代表性的特点。创作理念包含对传统道德文化的秉持、对萨格勒布动画艺术风格的借鉴、对东西方艺术的兼并;创作题材包括解放思想的神话故事题材、奇思妙想的民间故事题材和富有哲理的现实故事题材;而“电影化”艺术思维则包括了多样性的叙事结构,散点透视、画面构图、时空关系、镜头语言运用和角色造型等视觉艺术表现,以及对角色音乐化和音乐音响化的听觉艺术表现。最后,在归纳徐景达动画艺术特征表现形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创作实践过程和动画影视作品,分析出其导演艺术风格中的独特构思和工作办法。其中导演构思具有去繁就简的特点;导演工作办法则是呈现出艺术民主的特点。然而,无论是对故事题材的选择、中西艺术的兼收,还是对电影语言的运用,都只是徐景达动画艺术风格的外部表现形式,而对民族文化心理的探索才是其内在精神实质。对徐景达动画艺术创作风格的研究,对当下中国动画的发展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我们对中国动画“民族化”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做出正确思考。

杨爽[4](2020)在《试论戏曲与动画的喜剧性关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戏曲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十分浓郁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典型再现。在其发展历程中,出现了很多喜剧性剧目。喜剧性是喜剧审美形态的基本属性,形态分类多样,但不等同于可笑性。戏曲动画是以戏曲舞台艺术剧目为题材,进行二次创作的类型动画。戏曲动画以弘扬祖国传统文化,普及戏曲艺术为宗旨,所以好的民族风格的动画必须得益于民族精神。如果将戏曲舞台动作照搬于动画之中,其幽默成分便会失掉很多,夸张、讽刺等想要表达的寓意也弱化了。本论文试图研究如何把戏曲中的喜剧性提炼到动画中并再度创造,分析戏曲与动画表达幽默的相同性和差异性,这对戏曲动画如何提炼戏曲舞台语言将起到参考作用,进而丰富喜剧性动画艺术的创作实践。

屈菁[5](2020)在《20世纪“中国学派”动画研究》文中指出“中国学派”动画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它包含源自于中华民族深沉文化内涵的故事内容,体现探索民族艺术之路的思想,具有鲜明的中国艺术表现语言,是由中国艺术家在特定阶段创作并在世界上获得较高认同的动画艺术创作。它既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也具有明显的未来指向性。本文从“历史”的视角观照“中国学派”动画,研究的重点主要为: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末期,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主体,其他时期具有相同风格的动画创作为延伸,以特伟、“万氏兄弟”、靳夕等人为核心而创作的一系列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特点的中国动画。本研究引入创作论、作品构成论、艺术接受论,结合心理学、传播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补充口述史及访谈资料,以图像分析法、比较研究法、要素分析法与归纳法对“中国学派”动画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通过对“中国学派”动画创作思想、创作团队、动画作品、接受群体的分析,检视自新中国成立初期兴起的“中国学派”动画三十余年来生产运作的基本模式,旨在研究在特定历史文化语境下,“中国学派”动画迅速崛起并取得较大成功的内在驱动力和外部助推力,以期对新时代中国动画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本研究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历史的角度对“中国学派”动画进行宏观的脉络梳理。回溯了“中国学派”动画兴起、形成、高潮与衰落的发展过程,并对“中国学派”动画两次高潮产生的原因、特征、表现进行了划分,以世界的角度分析了作者与作品的创作活动。第二部分对创作主体进行研究。将“中国学派”动画的主要创作者分为编剧、导演、绘制者三个部分,从三者各自在创作群体中所承担角色、创作的构思、心理特征方面研究分析,并从其呈现的艺术性、重要性,得出创作主体在“中国学派”动画中拥有的特性与共性。第三部分是对“中国学派”动画创作过程的研究。从创作主体的心理研究、创作过程研究、创作手法研究等方面,剖析了创作主体形成的心理特征、心理机制,以及创作过程中动因、构思与艺术表现三个阶段对动画实体性的表达与精神上的表达,分析了动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写实与虚构的表现手法。第四部分主要为“中国学派”动画作品研究。对“中国学派”动画的作品构成、故事原型、艺术形象、风格特点进行分析,并以此探讨“中国学派”动画的艺术特色,以及其与同时代世界主要动画流派的相互影响。第五部分对“中国学派”动画的受众进行研究。从“中国学派”动画预期受众、现实受众与潜在受众进行分析,通过不同受众的接受心理、受众解读方式等,对“中国学派”动画的受众在传播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与影响进行了探讨。第六部分对“中国学派”动画生产运作模式及其影响进行了研究。从“中国学派”动画生产的上层规划、创作主体的努力、优质作品的产出等角度进行探讨。对中国动画发展的自我建构与认同,中国动画的艰难探索与多维突破给予反思。在对“中国学派”动画的产生背景、创作主体、创作过程、动画作品、受众群体的研究基础上,本文指出,“中国学派”动画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80年代后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其特殊的生产运作模式。具体而言,在中国特定的社会历史语境中成长壮大起来的“中国学派”动画,从作品构思、制作到发行放映各环节之间的相互配合与衔接,已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稳定的机制,构建了一个以国家文艺思想为顶层设计,国家财政拨款为后盾支持,专业合作团队为中坚力量,高质量作品为展示方式,少年儿童为受众主体,有上层规划、有制度保障、有专业组织、有明确目标、有巨大成效、有大众基础的自上而下、相互作用的“金字塔模式”。综合考察“中国学派”动画的成功经验,探索其发展的内在规律,反思其不足,对当代多元文化背景和全新技术环境下,中国动画在全球如火如荼的文化与商业竞争中树立民族自信,既能保持民族风格而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视野,更好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徐隐[6](2020)在《报人张恨水时评杂感研究》文中指出张恨水以“章回小说大师”享誉文坛,但事实上写小说仅是他的副业,他真正的职业则是一名报人。三十年报人生涯,他以报纸副刊为主要阵地,创作时评杂感近千万言。在时评杂感中,他立足市民读者,谴责帝国主义侵略,宣扬爱国主义精神;抨击时政沉疴,追求清明政治;关注民生,体现出人道主义关怀;展现出市民喉舌,社会良知的一面;他活用旧文体,探索新体式,以古讽今,在艺术手法上体现出市民化的审美趣味。张恨水时评杂感量大质高,是现代杂文史上不可忽视的存在,但囿于研究热点及其它主客观原因,其杂文研究比较薄弱,这与他的时评杂感创作的实绩是不相称的。为挖掘张恨水时评杂感主题思想及其艺术上的价值,评估其杂文史地位,本文在搜集整理张恨水现存资料的基础上,梳理张氏报人生涯与创作分期,阐述其时评杂感的思想内蕴,论述它的艺术特点,以期为中国现代杂文史做些基础性工作。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绪论、正文、结语。绪论简要介绍张恨水的研究状况,选题目的、意义和价值等。正文分为三章,第一章概述张恨水的报人生涯与创作分期,考察家庭、教育及报人经历对其时评杂感创作的影响;厘清其时评杂感的发展脉络,挖掘发展变化背后的诸多因缘。第二章论述张恨水时评杂感的思想内蕴。张氏立足市民大众,谴责帝国主义的侵略,追求民族独立,富于民族主义思想;抨击北洋政府及国民政府的沉疴,追求清明政治;关注民生,关心弱势群体,体现出人道主义关怀;批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健康的现代生活,体现市民喉舌,社会良知的一面。第三章论述张恨水时评杂感的艺术特点。他活用旧体,化庄为谐,又探索新体,以事说理,寓情于理,追求时评杂感文体的开放性;灵活运用历史掌故,以古喻今,既言之有物,又含蓄隽永;选用市民大众喜闻乐见的题材,善用比喻与市民化语言,形成俗中见理的审美情趣。结语概述张恨水时评杂感局限及其在现代杂文史上的地位。

陈祚[7](2020)在《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日本学生“被”字句习得难度等级与规律研究》文中提出“被”字句是日本汉语学习者难以掌握的句式。由于历史的原因,汉语和日语虽有相似之处,但也有诸多不同。汉语“被”字句中动词可由及物动词充当,此特征与日语“受身文”相同。但是,汉语“被”字句只能与少量不及物动词搭配,而日语“受身文”却在这一方面限制较少。正是因为汉语和日语语法的不完全对等,遂导致日本汉语学习者在使用“被”字句时自然会受到母语“受身文”语法的负迁移从而影响汉语正确习得。此一偏误不仅会出现于日本初级学习者身上,即使汉语高级学习者也常难于避免。为让母语为日语的汉语学习者能够正确习得掌握汉语“被”字句,本论文以对比语言学理论为基础,以日本汉语学习者“被”字句习得偏误分析为重点,提出国际汉语教学的教学实践策略。

李庭芳[8](2019)在《车市风云·第二部(五)》文中研究表明第59章三个和尚没水吃梁国栋按下通话键,说:"孙总,有何指示?"孙悦所答非所问:"梁总,你在办公室吗?""在呀!""我去找你,想和你说会儿话。""来吧,我在办公室等着你。"说完,梁国栋就把手机给挂了,然后,转向孙向开说,"孙哥,我觉得中国那句老话说得不错:‘便宜就是当!’天底下哪有那么多便宜?天底下就一个便宜,让王华捡去了。"孙向开笑了,说:"梁总,你放心,我要买车就找你,不会找别人的!"

王莹,王刚[9](2013)在《心系传统 根植民间——评美术片《三个和尚》的电影配乐》文中指出《三个和尚》是一部取材于民间谚语的宗教题材美术片。影片不使用对白,而是依靠画面与配乐的完美结合塑造人物形象。非语义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旋律成为影片叙事抒情、推动剧情发展的主要手段。电影配乐的成功运用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音乐创造力,拓宽了美术片的表现力,为影片获得国内外多项大奖奠定了基础。本文通过对《三个和尚》电影配乐的音乐分析,来揭示其在电影中艺术表现的魅力。

丁海祥,王娟娟[10](2012)在《传统民乐之于“中国学派”动画音乐》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学派"动画音乐,从1957年确立并走上"民族风格之路",至1987年,历经三十年的探索与发展。在这三十年中,不仅有文革前对中国传统民乐的传承,还有文革后对新观念的吸纳,以及对传统的反思。在这传承、吸纳和反思的碰撞中,《三个和尚》的诞生使"中国学派"动画音乐达到顶峰。民族音乐的巧妙运用和音乐结构的创新,完美塑造出了"中国的""音乐的"《三个和尚》,真正做到了动画音乐的民族化,同时又打破音乐语言的民族局限性。

二、“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地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地方(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图式理论的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想象写作教学的相关研究
        (二)图式理论在写作教学中的相关研究
    三、相关研究工作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理论依据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图式理论运用于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节 图式的概念界定与分类
        一、图式的概念界定
        二、图式的分类
    第二节 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对图式理论的现实需求
        一、基于大纲的分析
        二、基于教材的分析
        三、基于考试的分析
    第三节 图式理论对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具有促进作用
        一、图式理论对教学对象写作技能的促进作用
        二、图式理论对教师教学的促进作用
        三、图式理论对教学过程实施的促进作用
第二章 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对外汉语想象写作的语料库调查与分析
        一、语言方面存在的偏误
        二、内容方面存在的偏误
        三、形式方面存在的偏误
        四、想象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情况调查
        一、学生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二、教师访谈结果统计与分析
    第三节 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学生对外汉语想象写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二、教师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三章 基于图式理论的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优化策略
    第一节 教学优化,拓宽教学发展空间
        一、明确想象写作教学目标与评价机制
        二、利用多样教学资源进行教学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助力图式的构建
    第二节 教师引导,助力学生想象写作
        一、引导学习者利用思维工具构建新图式
        二、帮助学习者构建想象写作思路
        三、培养学习者自改互评与多次修改的习惯
    第三节 依托教材,提高教材处理能力
        一、选择符合学生水平的想象写作范文
        二、根据想象写作主题导入文化来丰富图式
        三、深入开发教材中的想象写作练习
第四章 基于图式理论的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设计
    第一节 基于图式理论的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的思路与环节
        一、基于图式理论的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的思路
        二、基于图式理论的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的环节
    第二节 基于图式理论的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的设计方案
        一、选用课文及理由
        二、教学对象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
        五、教学过程
        六、设计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2)日韩高级阶段留学生汉语受事主语句习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与缘由
    1.2 本文研究对象
    1.3 汉语受事主语句研究现状
        1.3.1 本体研究现状
        1.3.2 对外汉语受事主语句教学研究
    1.4 本文研究的方法
    1.5 语料来源
第二章 受事主语句的本体研究
    2.1 受事语义界定
    2.2 受事主语句的成因
    2.3 受事主语句的类型
        2.3.1 有词汇标记
        2.3.2 无词汇标记
    2.4 小结
第三章 日韩高级阶段留学生受事主语句使用情况考察
    3.1 七种类型受事主语句的使用情况
    3.2 受事主语句与“是......的”连用
第四章 日韩高级阶段留学生受事主语句偏误分析
    4.1 错序偏误
    4.2 误代偏误
    4.3 误加偏误
    4.4 遗漏偏误
    4.5 杂糅偏误
    4.6 小结
第五章 受事主语句偏误成因分析及教学建议
    5.1 偏误成因分析
        5.1.1 错序偏误成因分析
        5.1.2 误代偏误成因分析
        5.1.3 误加偏误成因分析
        5.1.4 遗漏偏误成因分析
        5.1.5 杂糅偏误成因分析
        5.1.6 小结
    5.2 教学建议
        5.2.1 教材编排
        5.2.2 对教师教学的建议
第六章 结语
    6.1 总结
    6.2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3)徐景达动画艺术创作风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1.5 概念界定
        1.5.1 艺术创作风格
        1.5.2 动画“中国学派”
第二章 徐景达动画作品及创作背景
    2.1 徐景达及其动画作品
    2.2 徐景达动画的创作背景
    2.3 与动画“中国学派”的和而不同
第三章 不断自我超越的动画艺术创作理念
    3.1 对传统道德文化的秉持
    3.2 对萨格勒布动画艺术风格的借鉴
    3.3 动画艺术创作的中西兼并
第四章 对动画艺术创作题材的挖掘及拓展
    4.1 解放思想的神话故事题材
    4.2 奇思妙想的民间故事题材
    4.3 富有哲理的现实故事题材
第五章 动画创作中“电影化”的艺术思维探索
    5.1 叙事结构的多样性
        5.1.1 传统戏剧化叙事结构
        5.1.2 开放式的叙事结构
    5.2 灵活多变的视觉艺术表达
        5.2.1 散点的透视关系
        5.2.2 新颖的画面构图
        5.2.3 巧妙的时空架构
        5.2.4 富含情感的镜头语言运用
        5.2.5 简洁朴拙的漫画造型
    5.3 戏剧化的听觉艺术表达
        5.3.1 角色音乐化
        5.3.2 音乐音响化
第六章 对当下中国动画“民族化”创新发展的启示
    6.1 对民族文化心理的探索
    6.2 去繁就简的导演构思
    6.3 艺术民主的导演工作方法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试论戏曲与动画的喜剧性关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选题目的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一章 戏曲的喜剧性特征
    第一节 戏曲喜剧性的溯源
    第二节 三小戏的界定
    第三节 三小戏的喜剧美学特征
    第四节 三小戏剧目喜剧性分析
        一、故事情节具有喜剧色彩
        (一)矛盾性
        (二)无害性
        二、角色具有喜剧色彩
        (一)真实感
        (二)夸张
第二章 动画的喜剧性分析
    第一节 喜剧性动画概述
    第二节 喜剧性动画分析
        一、国内喜剧性动画片分析
        (一)动画片《阿凡提的故事》喜剧性分析
        (二)动画片《超级肥皂》喜剧性分析
        (三)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降世》喜剧性分析
        二、国外喜剧性动画片分析
        (一)动画片《猫和老鼠》喜剧性分析
        (二)动画片《僵尸新娘》喜剧性分析
    第三节 动画本体构成的喜剧性
        一、动画视觉的喜剧性
        二、动画听觉的喜剧性
        三、动画剧情的喜剧性
第三章 三小戏与动画的喜剧性关联
    第一节 戏曲动画的产生及喜剧性分析
        一、戏曲动画的界定
        二、戏曲动画片中喜剧性分析
        (一)戏曲动画片《骄傲的将军》喜剧性分析
        (二)戏曲动画片《大闹天宫》喜剧性分析
        (三)戏曲动画片《天书奇谭》喜剧性分析
        (四)戏曲动画片《三个和尚》喜剧性分析
    第二节 三小戏与动画的喜剧性关联
        一、以娱乐为主要目的
        二、追求具有审美价值的笑
        三、二者同属于表演艺术
        四、喜剧美学特征是寓庄于谐
    第三节 戏曲动画的喜剧性在毕业设计上的创作与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20世纪“中国学派”动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选题背景
    2.研究综述
    3.研究范畴及概念界定
    4.研究内容及方法
    5.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第一章 20世纪“中国学派”动画的兴起与发展
    1.1 序曲(1924-1948)
        1.1.1 孕育与铺垫
        1.1.2 战乱中的动画
    1.2 摸索与萌芽(1949-1954)
        1.2.1 技术的摸索
        1.2.2 “中国学派”动画的萌芽
    1.3 第一次创作高潮——民族之路的开创(1958-1965)
        1.3.1 迅速的成长
        1.3.2 表现与成因
        1.3.3 深远的影响
    1.4 中国动画的跌宕与复兴(1966-1987)
        1.4.1 跌宕与复苏
        1.4.3 再次辉煌
        1.4.4 改革浪潮的冲击
    1.5 衰落与机遇(1988-1999)
        1.5.1 挣扎后的凋零
        1.5.2 多重的困境
        1.5.3 探寻与机遇
    1.6 小结
第二章 “中国学派”动画的创作主体研究
    2.1 具有特色的动画导演
        2.1.1 导演在创作主体中的角色
        2.1.2 导演的审美理想
        2.1.3 导演的艺术观
    2.2 富有想象力的编剧
        2.2.1 编剧承担的角色
        2.2.2 编剧的取材意图
        2.2.3 编剧的艺术追求
    2.3 民族风格的绘制者
        2.3.1 绘制的角色
        2.3.2 绘制者的风格特点
        2.3.3 绘制者的重要性
    2.4 小结
第三章 “中国学派”动画创作研究
    3.1 创作心理
        3.1.1 创作主体的心理特征
        3.1.2 创作心理机制
    3.2 创作过程
        3.2.1 创作动因
        3.2.2 创作构思
        3.2.3 艺术表达
    3.3 创作手法
        3.3.1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
        3.3.2 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手法
    3.4 小结
第四章 20世纪“中国学派”动画作品研究
    4.1 作品的构成
        4.1.1 丰富充实的内容
        4.1.2 相得益彰的形式
    4.2 故事原型
        4.2.1 神话原型
        4.2.2 民间原型
        4.2.3 寓言故事原型
    4.3 艺术形象
        4.3.1 差异化的定位
        4.3.2 综合性的塑造
        4.3.3 多方位的特点
    4.4 风格特点
        4.4.1 多样的构图方式
        4.4.2 丰富的色彩表现
        4.4.3 艺术风格
    4.5 同时代的世界动画
        4.5.1 欧洲的动画
        4.5.2 美国的动画
        4.5.3 日本的动画
    4.6 小结
第五章 “中国学派”动画的受众分析
    5.1 受众类型与特点
        5.1.1 预期受众
        5.1.2 现实受众与潜在受众
    5.2 接受心理分析
        5.2.1 受众心理动机
        5.2.2 受众解读方式
    5.3 受众在“中国学派”动画传播中的作用
        5.3.1 传播目的
        5.3.2 传播效果
    5.4 小结
第六章 “中国学派”动画生产运作模式及其影响
    6.1 “中国学派”动画生产运作模式构建
        6.1.1 国家政治推力与经济支持
        6.1.2 创作主体的动画理想与集体努力
        6.1.3 作品的民族风格与多样表达
        6.1.4 受众的明确定位与审美取向
    6.2 “中国学派”动画生产运作模式的影响
        6.2.1 中国动画发展的自我建构与自我认同
        6.2.2 中国动画的艰难探索与多维突破
    6.3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949年——1999 年中国动画作品获奖统计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报人张恨水时评杂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现状及趋势
        (一) 张恨水生平资料的整理和传记类研究
        (二) 关于张恨水小说的研究
        (三) 关于张恨水散文的研究
        (四) 关于张恨水报人身份及时评杂感的研究
    三、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及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 研究目标
        (二) 研究方法
        (三) 创新之处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一章 张恨水的报人生涯及时评杂感创作分期
    第一节 家庭、教育及报人历程
        一、家庭环境与教育经历
        二、报人经历概述
    第二节 创作分期
        一、发轫期(1918-1924)
        二、发展期(1924-1930)
        三、沉潜期(1930-1937)
        四、高峰期(1938-1945)
        五、隐退期(1945-1948)
第二章 张恨水时评杂感的思想内蕴
    第一节 谴责帝国主义侵略,宣扬爱国主义
        一、声讨侵略罪行,揭露卖国丑行
        二、赞扬爱国义举,抨击消极抗战
        三、理性分析时局,坚定必胜信念
    第二节 批判时政沉疴追求清明政治
        一、抨击军阀混战,谴责北洋政客腐化
        二、揭露官吏丑行,批判国民政府痼弊
        三、批评士风文风,引导良好政风世风
    第三节 关注民生,充任民众喉舌
        一、关心民众衣食住行,建构正常现代生活
        二、揭破封建陋习变相,推进现代观念落实
        三、聚焦底层疾苦,体现人道主义关怀
第三章 张恨水时评杂感的艺术特点
    第一节 旧文体的活用与新体式的探索
        一、旧文体的活用
        二、新体式的探索
    第二节 以古喻今的讽刺艺术
    第三节 市民化的审美趣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日本学生“被”字句习得难度等级与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先行研究
    三、语料来源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被”字句和“受身文”对比分析
    一、结构对比
    二、搭配对比
    三、语义对比
    四、小结
第二章 日本汉语学习者“被”字句习得难度等级分析
    一、对比等级和难度等级
    二、日本学生习得“被”字句难易顺序分析
    三、小结
第三章 “被”字句和“受身文”的偏误分析
    一、误用的种类
    二、误用的原因
第四章 日本留学生“被字句”习得规律分析
    一、初级学习者—汉语学习蜜月阶段
    二、中级学习者—汉语学习倦怠阶段
    三、高级学习者—汉语学习爆发阶段
    四、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心系传统 根植民间——评美术片《三个和尚》的电影配乐(论文提纲范文)

一电影配乐的概念及作用
二电影配乐的音乐分析
三影片的艺术特色1来自民间, 走向民间

(10)传统民乐之于“中国学派”动画音乐(论文提纲范文)

一、《三个和尚》音乐的诞生
二、传统民乐在《三个和尚》中的运用
三、《三个和尚》运用民乐所达到的艺术效果分析
    1. 单纯中有变化。
    2. 重复中显层次。
    3. 质朴中含幽默。
    4. 稚拙中见灵巧。
结束语

四、“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地方(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图式理论的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研究[D]. 李婉鑫.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2)
  • [2]日韩高级阶段留学生汉语受事主语句习得研究[D]. 郑娅琳.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徐景达动画艺术创作风格研究[D]. 闫永亮. 江南大学, 2020(01)
  • [4]试论戏曲与动画的喜剧性关联[D]. 杨爽. 中国戏曲学院, 2020(01)
  • [5]20世纪“中国学派”动画研究[D]. 屈菁. 西北大学, 2020(07)
  • [6]报人张恨水时评杂感研究[D]. 徐隐. 扬州大学, 2020(02)
  • [7]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日本学生“被”字句习得难度等级与规律研究[D]. 陈祚.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8]车市风云·第二部(五)[J]. 李庭芳. 唐山文学, 2019(03)
  • [9]心系传统 根植民间——评美术片《三个和尚》的电影配乐[J]. 王莹,王刚. 作家, 2013(06)
  • [10]传统民乐之于“中国学派”动画音乐[J]. 丁海祥,王娟娟. 大舞台, 2012(06)

标签:;  ;  ;  ;  ;  

“三僧没水吃”的地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