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班子的人才特点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班子的人才特点

一、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人才特色(论文文献综述)

夏玉元[1](2021)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能力提升研究 ——基于学生视角的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思政学科硕士生)是未来从事与本学科相关的理论研究、教育教学、宣传和党政部门实际工作的专门人才。因此,保证思政学科硕士生的培养质量,是贯彻落实习近平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切实解决“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关键。而提升思政学科硕士生的学术能力是提高思政学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本文尝试运用实践调查方法从学生视角入手思考思政学科硕士生学术能力的基本内涵、现状与提升策略等问题。本文第一章主要是在总结概括学术界对硕士生学术能力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思政学科硕士生学术能力的概念和构成进行简要论述,认为思政学科硕士生学术能力包括学科基础理论知识的获取能力、学科知识领地的拓展能力、学科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第二章通过整理与分析问卷数据,了解和掌握当前思政学科硕士生学术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三章分别从培养单位、指导教师和学生自身的角度剖析当前思政学科硕士生学术能力不足的原因;第四章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践调查从思政学科硕士生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获取能力、学科知识领地拓展能力、学科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三个方面入手,从培养单位、指导教师、学生自身三个层次进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提升对策。本研究把思政学科放在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大系统里整体考量,在此基础上,寻找思政学科的独特性,并从学科独特性入手,概括出思政学科硕士生学术能力由学科基础理论知识获取能力、学科知识领地拓展能力、学科理论知识实践能力构成。同时,通过对思政学科硕士生的调查,得出当前思政学科硕士生学术能力的现状;并提出提升思政学科硕士生学术能力的“三方面”策略,为思政学科硕士生学术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对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具有一定意义。

尹勇[2](2021)在《邓小平人才思想研究》文中提出人才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最重要的资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标志。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以及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汲取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人才思想,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人才工作提出一系列观点,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思想。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因此,本文通过对邓小平人才思想的理论来源、时代背景与现实依据、核心内容进行系统研究,深入挖掘并揭示这一思想的当代价值,以期为我国人才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现实指导。本文由引言、主体和结论三部分构成。引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创新点及不足之处,主体部分论述的逻辑是:第一部分,对邓小平人才思想的理论渊源进行阐述。通过追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人才思想,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人才思想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才思想,进一步阐释邓小平人才思想的理论来源。第二部分,对邓小平人才思想的时代背景和现实依据进行梳理。邓小平人才思想的形成与其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国际竞争对人才的需求,形成邓小平人才思想的时代背景;“四个现代化”目标以及“拨乱反正”政策的提出,构成邓小平人才思想的现实依据。第三部分,对邓小平人才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与阐述。在分析邓小平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论述人才在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的政治路线执行以及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阐释人才教育与培养的目标、方向、方法与制度,并分析人才选拔与使用的原则、标准及方法。第四部分,主要挖掘邓小平人才思想的当代价值。邓小平人才思想意蕴深厚,在理论层面,邓小平人才思想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构成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习近平人才观的发展提供参考;在实践层面,邓小平人才思想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升党的领导能力,加强我国人才队伍建设以及促进国民教育及发展。结论部分对全文作出总结,指明了研究邓小平人才思想的意义。

冯超[3](2021)在《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理论、制度紧密结合的,既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还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方针政策及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制度。”(1)无论是在革命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培养和使用人才,始终把人才资源建设作为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我国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后,习近平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深刻阐述了人才问题,关注人才的成长、重视人才的培养、依靠人才发展、优化人才环境,逐步确立形成了理论化、系统化的人才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制度体系建设及其实践提供了基本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既有一般人才观的基本属性,又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理论和实践的表达系统,更蕴含着鲜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形态属性。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以“为什么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人才”“怎样培养人才”和“为谁培养人才”为逻辑主线;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人才理论为思想基础,以中国古代传统人才观的精华为历史传承,以国外先进人力资源理论为有益借鉴,体现出历史与时代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民族与世界相融合、全局与重点相兼容的鲜明特点;在引导教育、科技、经济、文化、环境等多领域协同发展、构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2)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对于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理论和深刻贯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为指导,同时借鉴中共党史学、教育学、哲学、人才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着眼从确立向度、形成与发展、基本内容、主要特征、战略价值和实践推进等方面对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第一章,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确立的逻辑基础。着重从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人才观的继承发展,中国古代传统人才观的精华提炼,国外人才观的有益借鉴等维度,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确立的理论逻辑;从革命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等维度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确立的历史逻辑;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人才的迫切渴求、我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对人才的现实需求和消除我国人才工作体制机制障碍的必然要求等维度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确立的现实逻辑。第二章,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的形成与发展。以习近平工作实践为线索,梳理并总结出其人才观经历了从萌芽、发展到成熟的渐进过程,指明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的确立蕴含着深厚的理论底蕴和扎实的实践基础。第三章,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的基本内容。以“为什么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人才”“怎样培养人才”以及“为谁培养人才”这一逻辑理路,系统梳理和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的内容构成,揭示这一思想体系的丰富内涵。第四章,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的主要特征。着重从历史性与时代性、全局性与重点性、理论性与实践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的维度,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既具有马克思主义人才观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又具有反映中国国情和时代发展要求的实践品质,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1)第五章,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的战略价值。着重从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际相统一的维度,深刻揭示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人才理论,以及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价值。第六章,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的实践推进。突出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在全面分析我国人才资源开发和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指明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需要紧密结合我国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科学把握这一人才观的精神实质、深刻内涵、实践推进的根本原则及其相关对策。

涂枫卿[4](2020)在《绵阳三线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我国出于扞卫国家安全的考虑,在中西部地区开展了以国防科技工业与交通基础设施为主的大规模建设,史称三线建设。四川因地处西部地区交通枢纽地带、物产和矿产资源丰富等多个优势,被列为三线建设战略的核心区域之一,而绵阳是国家在四川三线建设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三线建设后期的四个重点城市之一。绵阳三线建设与全国三线建设历程基本同步,经历了发展高潮、全面收缩以及调整改造等阶段,先后布点建设40余个项目,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也为绵阳自身经济、社会、文化等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为绵阳成为国家科技城奠定了坚实基础。梳理绵阳三线建设情况,分析其对绵阳城市发展的影响,深入发掘绵阳三线建设留下了宝贵历史经验和精神财富,为绵阳乃至全国相关地区在新时代的发展建设提供借鉴与指导。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从国内外对三线建设的研究现状及研究发展的趋势进行了论述,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研究创新点。第二部分为三线建设决策的渊源与推进过程,首先从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基础、国际国内形式的现实考量两个层面阐述了三线建设决策背景,进而,对三线建设的推进过程进行了梳理研究,包括三线建设期间的阶段性实施情况,以及后续的调整与改造情况。第三部分为三线建设在绵阳的实施及影响,总结了三线建设在绵阳的建设与发展情况,包括整体规划与四大工业门类建设等,并从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分析了三线建设对绵阳城市发展的影响,进而,对绵阳三线建设的特点进行了总结。第四部分为进一步释放绵阳三线建设红利的思考,主要围绕总结三线建设经验教训为新时代建设提供启示、研究三线项目变迁为军民融合道路提供借鉴、弘扬三线建设精神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助力以及研究三线遗产开发利用为绵阳发展增砖添瓦等四个方面展开。

刘驰[5](2020)在《邓小平人才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人才作为我国第一资源推动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始终是决定国家兴衰成败的重要因素。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人才观、毛泽东人才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才思想,并在实践中结合中国国情形成了具有时代意义、战略意义和创新意义的人才思想。在邓小平人才思想的指导下,我国营造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更加注重人才工作,为改革开放以来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论文从三个方面对邓小平人才思想进行比较全面和系统的研究和论证。首先,从邓小平人才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出发,分析当时的国际和国内背景,再通过文献综述法和历史分析法,总结出邓小平人才思想的理论渊源和发展历程。其次,全面系统地研究并总结了邓小平人才思想的主要内容,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出邓小平人才思想的四个基本特征。最后,从理论贡献和现实启迪两方面总结了邓小平人才思想对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

赵师林[6](2019)在《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研究》文中提出人才关乎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人才资源是决定我国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战略资源。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人才。只有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发展趋势,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实施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才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习近平同志充分认识到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保持着对人才问题的密切关注,在多个场合就人才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理论,为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许多新思路、新论断、新指导,引领了新时代人才工作的进程。只有认真学习和研究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才能在新形势下保持正确的人才工作方向,开辟广阔的人才工作视野,牢固树立人才资源观和人才战略观,才能在人才培养、人才选用、人才综合治理上全面把握人才工作的各领域和各环节,才能汇聚起磅礴的人才力量,为实现民族振兴助力。本文第二章从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论来源和实践依据展开研究。首先阐述了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论述形成的深厚理论基础,又从国内外人才工作的紧张形势出发,研究了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论述形成的现实依据;第三章梳理了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论述的主要内容。首先对习近平人才论述中饱含的强烈人才意识进行研究,指出当前人才资源的紧缺性和人才战略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习近平人才工作的视野,指出其覆盖各领域、各层级、国内外,体现其全面性;再次,从教育培养、培养机制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三个方面分析了习近平人才工作的培养理念;然后,从选人用人标准出发,研究了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论述中选用人才的思想;最后,通过归纳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论述,总结出习近平人才治理的工作思路,指出人才工作的原则、保障、重点和方向;第四章是分析了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首先指出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理论的发展和对当前人才工作指导思想的丰富,指明其对推进人才培养科学化、人才选用合理化、人才治理系统性的重要意义,以及对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价值。

廖海燕[7](2015)在《基于民生视角下的独立学院医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湘杏学院为例》文中提出独立学院是20世纪末顺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趋势的新生事物,它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新的增长点和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却令人担忧,无论从就业率,还是从就业单位的质量上来看,都与普通高校有着很大的差距。而独立学院医学生作为大学生的特殊群体,因医学专业性强、就业面窄,其就业的复杂性、艰巨性和特殊性已大大超过一般大学生,导致了独立学院医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本文以医学生就业问题为关注点,以独立学院为研究对象,以湖南中医药大学湘杏学院为个案做调查研究,深入了解独立学院医学生的就业状况,具体分析影响独立学院医学生就业的因素,进而提出民生视角下解决独立学院医学生就业问题的基本对策,有利于独立学院医学生顺利就业。第一章,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研究方法。第二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生思想的历史发展及党的领导集体重视就业问题的基本思想。第三章,以湖南中医药大学湘杏学院2007-2014年的毕业生为对象,从就业整体情况、就业情况、毕业去向、就业单位性质、就业地区、与母体高校就业率比较等方面分析了独立学院医学生就业特征。第四章,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走访和调查问卷等方式,对影响独立学院医学生就业的政策、学校、学生、社会、用人单位等层面的相关因素进行了重点分析。第五章,从政府、学校、学生、社会等层面,提出了民生视角下解决独立学院医学生就业问题的基本对策。即党和政府要进一步重视独立学院医学生就业问题;独立学院要适应社会需要合理定位;学生主动适应社会需要,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发挥社会各界力量,促进独立学院医学生和谐就业。通过对这几个基本对策的探讨,以缓解当前独立学院医学生的就业压力。

张蕊[8](2014)在《新中国全国科技大会主题研究》文中提出新中国成立以后至今,我国总共召开了四次全国科技大会。1956年,中共中央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在北京召开,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专门召开的为了解决知识分子问题和发展科学技术的一次历史性会议。1978年春天,党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科学大会。这次大会是文革以后科技战线上的拨乱反正,明确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重要思想,迎来了科学的春天。20世纪,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速度更为快速,知识的传播更加快捷。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方向走向复杂化、综合化和国际化。中共中央于1995年召开了又一次全国科技大会,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伟大号召。21世纪是知识经济和高科技的时代,对我国的科技事业发展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党中央领导人为了应对世界新形势,于2006年召开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这是我国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动员全党全社会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本文的创新之处就是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四次全国科技大会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以主题作为切入点,研究四次科技大会的主题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逻辑联系,从而探寻出四次全国科技大会对中国科技事业的重要意义。在研究的过程中,本人发现每次科技大会的胜利召开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每一代中共领导人的科技发展思想都随着历史的进程层层推进,在上一代领导集体思想的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每一次科技大会的主题都是当时中共领导集体的科技思想结晶,本文对此做出了比较系统的梳理。当然,本文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题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性分析地还不够深入,对四次科技大会的研究还不够全面。

谢广磊[9](2014)在《毛泽东青年干部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毛泽东青年干部思想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青年学说和干部学说的普遍原理与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形成的符合中国实际的思想理论成果。系统研究和深入理解毛泽东青年干部思想,对于丰富毛泽东思想研究,深化毛泽东青年干部思想研究,对于当前开展青年干部工作,以及当前建设高素质的青年干部队伍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本文对毛泽东青年干部思想的科学内涵及研究价值、形成条件和发展过程、主要内容和价值意义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在全面分析毛泽东青年干部思想的基础上,对毛泽东青年干部思想所包含的内容展开论述。本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毛泽东青年干部思想的科学内涵及研究价值。本部分主要是对毛泽东青年干部思想的科学内涵做出界定,以及对毛泽东青年干部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从研究毛泽东青年干部思想所带来的价值层面做出论述。概念的界定及思想研究所具有的价值是我们深入研究一个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是理论研究的起点。因此,这部分是对毛泽东青年干部思想研究的铺垫。第二部分,毛泽东青年干部思想的形成条件和发展过程。本文阐述了毛泽东青年干部思想的形成条件和发展过程。毛泽东青年干部思想的形成条件,从理论条件来看,它包括三个方面:马克思、恩格斯的青年学说是毛泽东青年干部思想的直接理论根源,列宁的干部学说是毛泽东青年干部思想的主要理论渊源,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才思想是毛泽东青年干部思想的思想土壤。从实践条件来看,它包括两个方面:毛泽东青年时期的自身体验,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具体实践。毛泽东青年干部思想的发展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初步形成,成熟完善,丰富发展。这部分是对毛泽东青年干部思想研究的重点,同时也是本文的创新点。第三部分,毛泽东青年干部思想的基本内容。本部分主要是对毛泽东青年干部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研究,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毛泽东青年干部思想对于中国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干部学说起了开创性和奠基性作用,因而把毛泽东青年干部思想的基本内容作为本文的研究重点,意在概括出毛泽东青年干部思想的整体面貌和精华部分。毛泽东青年干部的基本内容包括:青年干部的培养是革命事业的未来和希望;团结青、组织青年是革命事业成败的关键;重视青年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和监督;灵活运用青年干部培养方法四个方面。因此,这部分不仅是本文的重点,也是论文的难点所在。第四部分,毛泽东青年干部思想的价值意义。本部分主要是对毛泽东青年干部思想的价值意义进行研究。毛泽东青年干部思想的价值意义分为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从理论价值上来说就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青年干部学说,丰富和完善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从实践价值上来说就是,引导青年干部全面发展的思想武器,指导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行动指南。这部分内容是论文的落脚点,也包含了论文一定的创新点。

刘应龙[10](2013)在《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历史定位》文中研究指明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堪称开天辟地的一代,自1935年形成至1976年终结共存在41年之久,毛泽东是这一代的创立者与稳固核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开创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引发了20世纪中国第二次历史性巨变,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本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对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形成发展历程、毛泽东成为核心领袖的历史必然性、形成原因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了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伟大功绩,揭示了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的地位价值,从而明确了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历史定位。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章是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历程定位,其形成发展共经历了萌芽、初步形成、正式确立与稳固发展、步入误区、形式终结及向第二代的实质过渡等五个阶段。第二章是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定位,毛泽东是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创立者,也是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长期稳固的核心领袖。第三章是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成因定位,在其形成的诸要素之中,长征胜利、延安整风和共产国际是主要因素,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第四章是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价值定位,总体而言,第一代领导集体功勋卓着、特色鲜明、名望甚高。第五章是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发展定位,客观评价,第一代领导集体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形成奠定了组织干部基础,为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实践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综合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人才特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人才特色(论文提纲范文)

(1)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能力提升研究 ——基于学生视角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当前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相关理论
        (二)中国共产党人才培养理论
        (三)关键能力理论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基本内涵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学术能力
        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硕士生学术能力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硕士生学术能力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硕士生学术能力的构成
        一、学科基础理论知识的获取能力
        二、学科知识领地的拓展能力
        三、学科理论知识的实践能力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能力现状调查
    第一节 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方法
        二、调查内容
        三、调查对象
        四、问卷信度效度检验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硕士生学术能力现状分析
        一、认同基础理论获取的重要性,但缺乏踏实的行动
        二、具有新知识探索意识,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
        三、能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但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不强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培养单位的因素
        一、课程设置有待完善
        二、学术支持力度较小
        三、学术环境有待优化
    第二节 指导教师的因素
        一、少数导师对硕士生学术能力提升重视程度不够
        二、少部分导师因多种原因导致指导学生精力不足
        三、极少数导师的指导效果不明显
    第三节 学生自身的因素
        一、跨专业硕士生基础薄弱
        二、部分硕士生学术意识淡薄
        三、主动联系导师的积极性不高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能力提升对策
    第一节 全方位强化硕士生基础理论知识获取能力
        一、优化核心课程设置,重视基础性与前沿性相结合
        二、提高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增强指导艺术和水平
        三、明确学术目标,坚定学术志趣
    第二节 深层次发掘硕士生知识领地拓展能力
        一、搭建学术交流平台,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二、切实发挥导师的学术引领与示范作用
        三、自觉增强理论联系实际意识,解决社会现实问题
    第三节 多渠道提升硕士生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一、秉持“实践出真知”理念,创造实践锻炼机会
        二、导师依据培养需要,加强硕士生实践训练
        三、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增强理论运用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能力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邓小平人才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3.国内外研究述评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1.研究创新点
        2.研究不足之处
一、邓小平人才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人才思想
        1.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才思想
        2.列宁的人才思想
    (二)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人才思想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才思想
二、邓小平人才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现实依据
    (一)时代背景
        1.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2.国际竞争对人才的需求
    (二)现实依据
        1.“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
        2.“拨乱反正”政策的提出
三、邓小平人才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人才的地位与作用
        1.人才事关改革开放的成败
        2.人才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
        3.人才是执行党的政治路线的保证
        4.人才是赢得国际竞争的关键因素
    (二)人才的教育与培养
        1.人才教育与培养的目标
        2.人才教育与培养的方向
        3.人才教育与培养的方法
        4.人才教育与培养的制度
    (三)人才的选拔与使用
        1.人才选拔与使用的原则
        2.人才选拔与使用的标准
        3.人才选拔与使用的方法
四、邓小平人才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邓小平人才思想的理论价值
        1.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
        2.构成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为习近平人才观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邓小平人才思想的现实价值
        1.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提升党的领导能力
        2.有利于加强我国人才队伍建设
        3.有利于促进国民教育及发展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3)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相关概念阐释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一章 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确立的逻辑基础
    一、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确立的理论逻辑
        (一)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人才观的继承发展
        (二)中国古代传统人才观的精华提炼
        (三)国外人才观念的有益借鉴
    二、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确立的历史逻辑
        (一)中国共产党人才观的初步形成
        (二)中国共产党人才观的持续深化
        (三)中国共产党人才观的丰富发展
    三、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确立的现实逻辑
        (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人才的必然要求
        (二)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对人才的现实需求
        (三)完善我国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的客观要求
第二章 习近平人才观的形成与发展
    一、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的萌芽期
        (一)7 年知青岁月的成长体验
        (二)生活学习的独立探索
    二、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的发展期
        (一)正定工作期间的初步实践
        (二)福建任职期间的推进发展
        (三)浙江上海主政期间的积极拓展
    三、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的成熟期
        (一)中央执政后对“为谁培养人才”的进一步明确
        (二)中央执政后对“培养什么样人才”观念的科学发展
        (三)中央执政后对“怎样培养人才”的全新阐释
第三章 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的基本内容
    一、深刻诠释人才培养的目的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客观要求
        (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二、科学界定新时代人才标准的全新语境
        (一)以德为先的全新阐释
        (二)德才兼备的全新阐释
        (三)实践检验人才的全新阐释
    三、不断完善人才选用体系
        (一)坚持“人人皆可成才”的培养目标
        (二)坚持“人人尽展其才”的选用目标
    四、树立鲜明的价值导向
        (一)巩固党执政的先进基础
        (二)壮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力量
        (三)肩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情怀
第四章 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的主要特征
    一、在历史与时代的贯通中把握人才建设的基本趋向
        (一)善于总结人才观的历史经验
        (二)科学把握人才观的时代要求
        (三)坚持历史与时代的深度融合
    二、在全局与重点的统一中把握人才建设的推进主线
        (一)以统筹思维推进人才建设
        (二)着力培养关键人才队伍
        (三)在整体推进中突出问题导向
    三、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把握人才建设的创新动力
        (一)推动人才理论创新发展
        (二)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
        (三)积极促进理论与实践生动结合
    四、在民族与世界的互动中把握人才建设的总体格局
        (一)彰显人才观的民族性特点
        (二)拓展人才观的世界性视域
        (三)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协同发展
第五章 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的战略价值
    一、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的理论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人才理论的最新成果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为科学认识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因素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的实践价值
        (一)为解决人才结构性矛盾明确了基本要求
        (二)为增强中国核心竞争力指明了发展方向
        (三)为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根本指导
    三、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的世界意义
        (一)为促进世界人才理论的科学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二)为发展中国家破解人才发展困境提供了“中国经验”
        (三)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力量”
第六章 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的实践推进
    一、科学把握我国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现状
        (一)我国人才资源开发取得的主要成就
        (二)我国人才资源开发存在的现实问题
        (三)我国人才资源开发困境的主要成因
    二、坚持党管人才的根本原则
        (一)明确党管人才原则的科学要义
        (二)完善党管人才的工作体系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
        (一)准确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内涵
        (二)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深入人心
    四、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
        (一)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
        (二)遵循人才成长规律
    五、全面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
        (一)改革完善人才体制机制
        (二)加强急需紧缺型人才和海外人才资源建设
        (三)构建新时代人才建设法律体系
    六、营造良好的人才社会环境
        (一)重视改善人才社会环境的价值意蕴
        (二)贯彻落实人才社会环境的全新理念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4)绵阳三线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国内研究概述
        (二)国外研究概述
        (三)研究发展趋势
    三、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三线建设决策的渊源与推进过程
    一、党中央三线建设战略决策的渊源
        (一)三线建设决策的理论基础
        (二)三线建设的现实考量
    二、党中央推进三线建设的总体情况
        (一)第一次建设高潮
        (二)第二次建设高潮
        (三)全面收缩阶段
    三、党中央对三线建设的调整与改造
        (一)调整与改造的背景
        (二)总体实施情况
第三章 三线建设战略在绵阳的实施及影响
    一、三线建设在绵阳的建设与发展情况
        (一)绵阳三线建设的布点原则
        (二)绵阳三线建设的整体情况
        (三)绵阳三线建设四大门类的建设及发展情况
    二、三线建设对绵阳城市发展的影响
        (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三、绵阳三线建设的总体特点
        (一)采用会战方式,靠山而建,位置隐蔽分散
        (二)军事色彩明显,科技含量高,国防贡献大
        (三)当地政府大力支持,构筑了良好的工农互惠关系
        (四)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展现了党的优良作风
第四章 进一步释放绵阳三线建设红利的思考
    一、汲取三线建设经验,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智慧
        (一)三线建设的经验教训
        (二)三线建设的时代启示
        (三)进一步深化三线建设研究的思考
    二、研究三线建设项目变迁,为探索新的军民融合道路提供借鉴
        (一)三线建设对军民融合发展宏观政策的启示
        (二)绵阳三线企业军民融合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三)对探索(绵阳)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道路的思考
    三、弘扬三线建设精神,为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助力
        (一)三线精神的内涵与时代意义
        (二)三线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辩证关系
        (三)进一步弘扬三线精神的思考
    四、开发三线建设遗产,为绵阳新阶段的全面发展增砖添瓦
        (一)三线建设遗产内涵、产生背景与开发模式
        (二)绵阳三线建设遗产开发利用实践经验
        (三)进一步完善绵阳三线建设遗产利用与保护的思考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5)邓小平人才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第2章 邓小平人才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渊源和发展历程
    2.1 邓小平人才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2.1.1 国际背景
        2.1.2 国内背景
    2.2 邓小平人才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
        2.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人才观
        2.2.2 毛泽东人才思想
        2.2.3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才思想
    2.3 邓小平人才思想的发展历程
        2.3.1 萌芽和初步形成阶段
        2.3.2 形成阶段
        2.3.3 继续丰富和完善阶段
第3章 邓小平人才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3.1 邓小平人才思想的主要内容
        3.1.1 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关键在人
        3.1.2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人才成长创造优良环境
        3.1.3 培养和造就大批人才,关键在教育
        3.1.4 德才兼备、选贤任能、不拘一格是邓小平人才思想的活的灵魂
        3.1.5 培养“四有”新人,是邓小平人才思想的核心和实践方针
    3.2 邓小平人才思想的基本特征
        3.2.1 时代性
        3.2.2 战略性
        3.2.3 实践性
        3.2.4 创新性
第4章 邓小平人才思想的理论贡献和现实启迪
    4.1 邓小平人才思想的理论贡献
        4.1.1 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4.1.2 毛泽东人才思想的发展和创新
        4.1.3 改革开放以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坚实理论基础
    4.2 邓小平人才思想的现实启迪
        4.2.1 造就大批高素质人才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4.2.2 进一步优化人才成长的环境和条件
        4.2.3 坚持正确的人才选拔和使用的标准和评价机制
        4.2.4 夯实教育基础,创新教育模式,使人才培养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要求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点
第2章 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论述的形成条件
    2.1 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论述的理论来源
        2.1.1 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才思想
        2.1.2 列宁的人才思想
        2.1.3 毛泽东“又红又专”的人才思想
        2.1.4 邓小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
        2.1.5 江泽民“科教兴国”的人才思想
        2.1.6 胡锦涛的“科学人才观”
        2.1.7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才理念
    2.2 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论述形成的实践依据
        2.2.1 当前我国人才资源状况有待改善
        2.2.2 国际范围内人才竞争加剧
第3章 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论述的主要内容
    3.1 强烈的人才工作意识
        3.1.1 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3.1.2 人才战略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占有突出地位
    3.2 全面的人才工作视野
        3.2.1 统筹各领域人才建设
        3.2.2 把握领军人物和基础性人才两个方面
        3.2.3 用好国内外两方面人才
    3.3 科学的人才培养观念
        3.3.1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3.3.2 重视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
        3.3.3 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
    3.4 合理的人才选用标准
        3.4.1 坚持将德才兼备和以德为先相结合
        3.4.2 坚持任用人才不拘一格
        3.4.3 坚持注重基层和实干
        3.4.4 坚持将合适的人才安排到恰当的岗位上
    3.5 清晰的人才管理思路
        3.5.1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3.5.2 以优化人才环境为保障
        3.5.3 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为重点
        3.5.4 以健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为方向
第4章 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论述的价值
    4.1 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论述的理论价值
        4.1.1 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理论
        4.1.2 丰富了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
    4.2 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论述的实践价值
        4.2.1 推进人才培养科学化
        4.2.2 促进人才选用合理化
        4.2.3 提升人才管理系统性
        4.2.4 为实现民族振兴助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基于民生视角下的独立学院医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湘杏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难点及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难点与不足
第2章 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历史发展
    2.1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民生思想
    2.2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关于民生问题的基本观点
    2.3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领导集体重视就业问题的主要论述
第3章 湖南省某独立学院医学生就业现状
    3.1 2007-2014年毕业生总体情况
    3.2 2007-2014年毕业生就业情况
    3.3 2007-2014年毕业生毕业去向分析
    3.5 2007-2014年毕业生就业地区分析
    3.6 2007-2014年毕业生就业率情况及与母体高校就业率比较
第4章 影响独立学院医学生就业问题成因分析
    4.1 政策制度因素
        4.1.1 招生人数过大,招生生源相对集中
        4.1.2 就业门槛高,独立学院医学生入行难
        4.1.3 就业政策法规不完善,政策执行不到位
    4.2 学校因素
        4.2.1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
        4.2.2 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适应
        4.2.3 就业指导与服务体制不完善
    4.3 学生自身因素
        4.3.1 自身认知不足,心理准备不充分
        4.3.2 综合素质相对较差,缺乏就业竞争力
        4.3.3 就业心理存在矛盾现象
        4.3.4 就业期望值过高,缺乏创业意识
    4.4 社会方面的因素
        4.4.1 就业渠道信息公开程度低
        4.4.2 用人单位存在歧视
第5章 民生视角下解决独立学院医学生就业问题的基本对策
    5.1 党和政府要进一步重视独立学院医学生就业问题
        5.1.1 完善人才培养规划,重视独立学院医学生培养
        5.1.2 加强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鼓励医学生到基层就业
        5.1.3 继续完善医学生就业优惠政策
    5.2 独立学院要适应社会需要合理定位
        5.2.1 突出自身特色,培养技能型的人才
        5.2.2 调整专业结构,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5.2.3 完善服务体制,提高就业指导的实效性
        5.2.4 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与交流
    5.3 学生主动适应社会需要,转变观念,提升就业竞争力
        5.3.1 确定合理的择业目标
        5.3.2 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
        5.3.3 努力实现多渠道就业
    5.4 发挥社会各界力量,促进独立学院医学生和谐就业
        5.4.1 拓宽就业信息公开渠道
        5.4.2 广泛开辟医学生就业岗位
        5.4.3 消除就业歧视,加强舆论引导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8)新中国全国科技大会主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四次全国科技大会的概述
    2.1 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简介
    2.2 第二次全国科技大会简介
    2.3 第三次全国科技大会简介
    2.4 第四次全国科技大会简介
3 四次全国科技大会及主题形成的背景
    3.1 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及主题形成的背景
        3.1.1 国际背景
        3.1.2 国内背景
    3.2 第二次全国科技大会及主题形成的背景
        3.2.1 国际背景
        3.2.2 国内背景
    3.3 第三次全国科技大会及主题形成的背景
        3.3.1 国际背景
        3.3.2 国内背景
    3.4 第四次全国科技大会及主题形成的背景
        3.4.1 国际背景
        3.4.2 国内背景
4 四次全国科技大会的主题
    4.1 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4.1.1 明确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和历史地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
        4.1.2 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做出具体任务部署
    4.2 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
        4.2.1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劳动者
        4.2.2 建设一支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队伍,改进党对科学技术的领导工作
        4.2.3 制定科技规划,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
    4.3 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4.3.1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几个基本关系需要协调好
        4.3.2 积极吸收和培养科技人才,加强党和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领导
        4.3.3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4.4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4.4.1 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4.4.2 自主创新战略,对我国科技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5 四次全国科技大会主题的内在联系性
    5.1 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科技发展的政治引领性
        5.1.1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为我国科技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1.2 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将我国科技推向现代化
        5.1.3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大力推动科技与经济建设相结合
        5.1.4 新世纪中共领导集体推动我国科技事业进入到自主创新发展阶段
    5.2 大会主题思想的传承性
        5.2.1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贯穿于四个主题之中
        5.2.2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思想的四次演进和发展
    5.3 大会提出的科技建设任务的承接性
        5.3.1 科技人才建设的连续性
        5.3.2 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演变过程具有连续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9)毛泽东青年干部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引言
一、毛泽东青年干部思想的科学内涵及研究价值
    (一) 毛泽东青年干部思想的基本内涵
        1. 青年的概念
        2. 青年干部的概念
        3. 毛泽东青年干部思想的科学内涵
    (二) 毛泽东青年干部思想的研究价值
        1. 研究毛泽东青年干部思想的理论价值
        2. 研究毛泽东青年干部思想的实践价值
二、毛泽东青年干部思想的形成条件和发展过程
    (一) 毛泽东青年干部思想的形成条件
        1. 毛泽东青年干部思想形成的思想理论条件
        2. 毛泽东青年干部思想形成的实践条件
    (二) 毛泽东青年干部思想的发展过程
        1. 毛泽东青年干部思想的初步形成
        2. 毛泽东青年干部思想的成熟完善
        3. 毛泽东青年干部思想的丰富发展
三、毛泽东青年干部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 青年干部的培养是革命事业的未来和希望
        1. 高度评价青年干部的地位和作用
        2. 明确青年干部的培养目标
        3. 指明了青年干部的工作方向
    (二) 做好青年干部工作是革命事业成败的关键
        1. 坚持党对青年干部工作的领导
        2. 加强对青年干部的宣传和引导教育
        3. 在青年干部工作中注重青年的特点
        4. 重视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
    (三) 重视青年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和激励
        1. 重视青年干部的培养
        2. 规范青年干部的选拔
        3. 健全青年干部的管理
        4. 加强青年干部的激励
    (四) 灵活运用青年干部培养方法
        1. 理论教育法
        2. 实践锻炼法
        3. 榜样示范法
四、毛泽东青年干部思想的价值
    (一) 毛泽东青年干部思想的理论价值
        1.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青年学说和干部学说
        2. 丰富和完善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二) 毛泽东青年干部思想的实践价值
        1. 引导青年干部全面发展的思想武器
        2. 指导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行动指南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历史定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生命历程定位
    一、第一代领导集体的萌芽
        (一) 陈独秀主党时期的中央
        (二) 瞿秋白主党时期的中央
        (三) 向忠发李立三主党时期的中央
        (四) 王明博古主党时期的中央
    二、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初步形成
    三、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正式确立与稳固发展
    四、第一代领导集体步入误区
    五、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形式终结与实质延续
第二章 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定位
    一、毛泽东与遵义会议的历史关联
        (一) 遵义会议大转折与毛泽东历史地联系在一起
        (二) 遵义会议的最后成功取决于毛泽东的高超斗争艺术
    二、毛泽东成为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领袖的历史必然性
        (一) 毛泽东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根基深厚
        (二) 顽强的革命精神是毛泽东固有的内在品格
        (三) 毛泽东具有非凡超众的真理力量与人格魅力
    三、毛泽东是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长期稳固核心
        (一) 张国焘王明挑战的被挫败
        (二) 接班人风雨的酿成与平息
第三章 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成因定位
    一、长征的胜利与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形成
        (一) 遵义会议与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建立
        (二) 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央红军继续长征的过程中得到巩固
        (三) 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的正式确立
    二、延安整风与第一代领导集体的确立
        (一) 延安整风为第一代领导集体确定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二) 延安整风为第一代领导集体的稳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 延安整风为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实践开拓提供了强大思想理论武器
    三、共产国际对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正效应
        (一) 党的创建及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帮助中共制定了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二) 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国际对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饿发展和成熟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第四章 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价值定位
    一、第一代领导集体功勋卓着
        (一) 创立了一个理论
        (二) 开辟了一条道路
        (三) 实现了一次巨变
        (四) 造就了一位世纪伟人
        (五) 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六) 强大了中国共产党自身
    二、第一代领导集体特色鲜明
        (一) 作风优良
        (二) 民主团结
        (三) 素质超凡
        (四) 旗帜鲜明
    三、第一代领导集体评价甚高
        (一) 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对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高度评价
        (二) 国外各界对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高度评价
第五章 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发展定位
    一、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奠定了组织基础
    二、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一) 毛泽东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思想源头
        (二) 毛泽东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准则
    三、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实践基础
    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综合基础
        (一) 牢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二)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愈加明确
        (三) 高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旗帜即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四) 奠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基础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四、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人才特色(论文参考文献)

  • [1]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能力提升研究 ——基于学生视角的调查分析[D]. 夏玉元.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9)
  • [2]邓小平人才思想研究[D]. 尹勇.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3]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研究[D]. 冯超.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4]绵阳三线建设研究[D]. 涂枫卿. 西南科技大学, 2020(08)
  • [5]邓小平人才思想研究[D]. 刘驰. 沈阳理工大学, 2020(08)
  • [6]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研究[D]. 赵师林. 长春理工大学, 2019(01)
  • [7]基于民生视角下的独立学院医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湘杏学院为例[D]. 廖海燕.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5(07)
  • [8]新中国全国科技大会主题研究[D]. 张蕊. 江西农业大学, 2014(02)
  • [9]毛泽东青年干部思想研究[D]. 谢广磊. 西南大学, 2014(09)
  • [10]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历史定位[D]. 刘应龙. 长春理工大学, 2013(08)

标签:;  ;  ;  ;  ;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班子的人才特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