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黄瓜外观质量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影响黄瓜外观质量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一、影响黄瓜外观品质的因素及防止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沈家琪[1](2021)在《‘翠冠’梨单性结实诱导剂筛选及赤霉素诱导单性结实坐果分子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单性结实(Parthenocarpy)是指不经过受精就能发育成果实的现象,且所得到的果实通常无籽,是一项重要的农艺性状。梨树作为我国重要温带果树,在全国各地广泛栽培。但大部分梨树具有自交不亲和性,在生产中需要配置授粉树或者采用人工授粉的方式来保证其产量;其次,梨树开花较早,易遭受春季寒潮影响,导致授粉不良。前人研究表明,外源植物激素或者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能够有效诱导梨单性结实。但是单一施用植物激素如赤霉素会导致果形变长,萼片宿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商品性,因此需改良原有诱导剂配方或开发新型诱导剂。此外,目前对于单性结实的研究仍多集中于幼果膨大后的生理变化及分子机理,对于坐果早期的分子机理及调控模式研究甚少。因此,本研究以浙江地区广泛栽培的‘翠冠’梨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大田诱导剂的筛选研究,初步构建了基于幼果转录组数据的早期坐果调控网络,挖掘了参与调控早期坐果的核心基因及转录因子。研究结果如下:1)多胺及硫酸铜处理能够诱导‘翠冠’单性结实,且乙烯抑制剂与赤霉素处理组合能够缓解果形拉长问题。赤霉素与多种乙烯抑制剂的处理组合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果形指数,缓解果形拉长;且GA4+7与亚精胺处理组合能够在保持较高坐果率的前提下,增加单性结实梨果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多胺类物质(腐胺、亚精胺)及硫酸铜处理均能够诱导‘翠冠’产生单性结实,且腐胺及硫酸铜处理后得到的单性结实梨果实萼片自然脱落。2)通过转录组分析,初步构建GA4+7诱导的‘翠冠’梨单性结实坐果早期调控网络。转录组测序共获得219.8Gb原始数据,使用‘翠冠’梨作为参考基因组且平均比对率高达87.76%。共有32512个基因发生表达,筛选后得到了26108个差异表达基因。WGCNA分析共得到了26个不同表达趋势的模块,将其分为GA上调类模块及清水对照上调类模块。通过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GA上调类模块基因主要富集在遗传信息传递、RNA转运、蛋白酶体过程、三羧酸循环(TCA-cycle)、氨基酸生物合成、糖酸代谢等过程。清水对照上调类模块中差异表达基因则主要富集在泛素化降解过程、转录过程、质膜转运、多种酶的生物合成过程等。初步构建了基于GO富集通路的‘翠冠’梨单性结实早期坐果调控网络及筛选了坐果早期上调模块中的核心基因。3)分析鉴定可能参与调控GA4+7诱导的‘翠冠’梨单性结实坐果早期的核心转录因子。共鉴定得到了2005个差异表达转录因子,其中成员数目最多的转录因子家族依次为AP2/ERF、MYB、bHLH、NAC和C2H2。清水处理第14天时占绝对优势的转录因子家族数量最多。我们共鉴定得到了包括植物激素合成与信号转导、细胞周期及细胞膨大、细胞壁水解及重构、光合作用及糖类合成转运在内的10条坐果相关调控通路的关键基因,并通过MEME在线工具富集并预测了这些通路中关键基因启动子上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合WGCNA手段分析得到了如HB-BELL、MADS-box等可能参与调控单性结实坐果早期的关键转录因子。

范凯[2](2020)在《超声波/涂膜联合气调处理对鲜切生菜和黄瓜冷藏品质及其机理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新鲜、营养的鲜切果蔬产品逐渐受到消费者的喜爱。然而,新鲜果蔬经鲜切加工后易发生细胞组织褐变、营养成分流失、质地软化、水分损失和微生物侵染等问题,从而加快了鲜切果蔬的品质劣变,缩短了产品货架期。因此,开发高效、安全的保鲜方法对鲜切果蔬品质保持和货架期延长意义重大。本文以鲜切生菜和黄瓜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了超声波、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及气调联合处理对鲜切蔬菜冷藏期间品质、生理、微生物及货架期的影响,并探讨了其作用机理,为鲜切蔬菜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处理在鲜切蔬菜保鲜中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为了揭示超声波处理对鲜切蔬菜气调保鲜效果的影响,研究了超声波联合普通气调对鲜切生菜和黄瓜冷藏期间品质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超声波联合气调处理降低了鲜切生菜和黄瓜冷藏期间失重率,抑制了抗坏血酸的下降和色泽的变化,延缓了鲜切生菜叶绿素的降解、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上升及鲜切黄瓜丙二醛(MDA)含量的升高。同时,降低了鲜切生菜和黄瓜的水分流动性和微生物生长,保持了鲜切黄瓜细胞结构的完整性。与超声波处理5 min与15 min相比,超声波处理10min联合气调能更好地保持冷藏期间鲜切生菜和黄瓜品质,且将其货架期均延长至12天。此外,研究还发现超声波处理10 min联合气调能抑制鲜切生菜和黄瓜超氧阴离子(O2·—)生成量、脂氧合酶(LOX)活性、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提高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超声波单独处理对鲜切生菜的抑菌效果和货架期延长是有限的,研究了超声波与ε-聚赖氨酸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冷藏期间品质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随着ε-聚赖氨酸浓度(0-0.5 g/L)的增加,抑制微生物效果增加,当ε-聚赖氨酸浓度从0.4 g/L增至0.5g/L时,ε-聚赖氨酸对鲜切生菜贮藏过程中菌落总数、霉菌与酵母菌数量无显着性差异。综合考虑使用成本和抑菌效果,选取0.4 g/L作为最适浓度。超声波、ε-聚赖氨酸处理尤其是结合处理能明显减缓冷藏期间鲜切生菜失重率、呼吸强度和色差的上升,延缓了鲜切生菜中总酚、抗坏血酸和叶绿素的降解,抑制了鲜切生菜PPO和POD活性的上升,降低了鲜切生菜冷藏期间水分流动性,抑制了鲜切生菜冷藏期间微生物生长。超声波与ε-聚赖氨酸联合气调处理提高了冷藏期间鲜切生菜品质,且将其货架期延长至15天。同时,超声波与ε-聚赖氨酸联合气调能延缓鲜切生菜冷藏期间膜脂过氧化作用,维持了其抗氧化能力。进一步控制鲜切蔬菜冷藏期间微生物的生长,提高其品质,研究了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和黄瓜冷藏品质及机理。结果表明:制备的碳量子点的粒径尺寸约为0.54-0.83 nm,处于典型的碳量子点尺寸范围内。碳量子点的红外光谱图和X衍射图谱显示碳量子点表面含有丰富的官能团(如-OH、-COOH等),从而呈现出良好的亲水性和水溶性。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的抑菌性随碳量子点浓度(0-4.5%)的增加而增加。与其他涂膜处理相比,4.5%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对微生物抑制效果更好,有利于鲜切生菜和黄瓜的保鲜。超声波、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处理尤其是结合处理能明显延缓冷藏期间鲜切生菜和黄瓜失重率和呼吸强度的上升及抗坏血酸的下降,抑制了冷藏期间鲜切黄瓜中可溶性固形物和硬度下降,降低了鲜切生菜叶绿素的降解。同时抑制了鲜切生菜和黄瓜PPO和POD活性的上升及鲜切黄瓜MDA含量的升高,保存了鲜切黄瓜的气味和滋味,限制了冷藏期间鲜切生菜和黄瓜的水分流动性。另外,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气调处理明显抑制了鲜切生菜和黄瓜冷藏期间微生物生长,减少了鲜切生菜和黄瓜的腐败变质,且将其货架期分别延长至18天和15天。通过对鲜切生菜和黄瓜冷藏期间膜脂过氧化作用、保护酶活性及抗氧化能力进行机理分析发现,与超声波、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处理相比,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气调能更好地延缓鲜切生菜和黄瓜冷藏期间的衰老进程。针对普通气调包装鲜切蔬菜贮藏期间的缺氧状态及商用聚合物薄膜的气体阻隔性能限制气调包装的适用性问题,研究了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激光微孔气调对鲜切黄瓜冷藏品质及机理。结果表明: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100μm微孔气调处理可以提供适宜的O2和CO2气体浓度。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100μm微孔气调处理抑制了冷藏期间鲜切黄瓜失重率和MDA含量的上升,减缓了鲜切黄瓜硬度和抗坏血酸含量的下降,保留了鲜切黄瓜中醇类、醛类和酮类等主要风味物质,限制了冷藏期间鲜切黄瓜的水分流动性。通过比较发现,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4个微孔(100μm)气调处理对鲜切黄瓜冷藏期间的保鲜效果更好。另外,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4个微孔(100μm)气调有助于延缓鲜切黄瓜膜脂过氧化作用,减少了自由基的积累。

金宁[3](2020)在《基质栽培黄瓜生长生理、产量及品质对不同灌水下限的响应》文中提出为探明基质栽培黄瓜适宜的灌水下限,实现农艺节水。本试验以“博特209”品种黄瓜为试材,采用基质盆栽栽培,共设置4个灌水下限处理,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50%、60%、70%、80%,用A、B、C、D表示,统一设定田间持水量的90%为灌水上限,采用TDR350水分速测仪控制基质的水分含量,研究不同灌水下限对基质栽培黄瓜植株生长、叶片水分状况、抗氧化系统、光合日变化、荧光参数、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选取了4个处理黄瓜的生长、产量及品质相关的22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主要得到了以下结果:1.80%田间持水量灌水下限处理的植株株高和叶面积处理显着高于其他处理,而茎粗为70%田间持水量灌水下限的茎粗最大且显着高于其他处理,说明适当降低灌水下限有利于茎粗的增大;不同灌水下限下黄瓜干物质的分配比例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根干物质占全株干物质和果实干质量占全株干质量的比例都以70%田间持水量灌水下限最高。2.70%-80%田间持水量的灌水下限处理的黄瓜叶片自由水和相对含水量较高,细胞汁液浓度与其他两个处理相比更为适宜,有利于维持叶片细胞正常形态;70%、80%田间持水量的灌水下限的丙二醛(MDA)及脯氨酸(Pro)含量低于其他两个处理,抗氧化酶活性表现为60%>50%>70%>80%。3.50%田间持水量灌水下限处理的植株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显着低于其他三个处理,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显着高于其他三个处理,说明该处理显着抑制了黄瓜叶片光能的转化。70%-80%田间持水量的灌水下限处理的植株叶片具有较高的Fv/Fm、ΦPSⅡ、qP和较低的NPQ,有利于光能的有效转化,光能转化速率高。4.70%田间持水量的灌水下限处理的植株叶片的叶绿素a、b含量最高;灌水下限为70%和80%田间持水量处理的植株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变化趋势基本相同,灌水下限为50%和60%田间持水量的Ci变化趋势一致;灌水下限为50%田间持水量处理的植株蒸腾速率(Tr)峰值出现早于其他三个处理,为12:00,而其他三个处理峰值出现在14:00。造成各个处理植株出现“光合午休”现象的原因也不同,70%和80%田间持水量的灌水下限处理植株的“光合午休”现象的出现原因为气孔限制因素,而造成50%和60%田间持水量的灌水下限处理植株“光合午休”现象的出现原因为非气孔限制因素,且70%和80%处理植株的净光合速率(Pn)在整个变化过程中始终高于其他两个处理。5.黄瓜的单果重、单株果数及亩产量随着灌水下限的升高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以80%田间持水量的灌水下限的最高,但单果重及亩产量与70%处理的无显着差异;水分利用率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以灌水下限为70%田间持水量的水分利用率最高,相较于50%、60%、80%的增幅为33.14%、13.23%和10.30%。6.黄瓜果实的瓜长、瓜粗、含水量及商品瓜率随着灌水下限的提高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均以80%田间持水量灌水下限处的最高;黄瓜果实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K和Ca含量随着灌水下限的提高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均以70%田间持水量的灌水下限处的最高。7.主成分分析显示不同灌水下限处理对黄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评价的指标由最初的22个方面降为3个主成分,达到了降维的目的。3个主成分代替了原指标100%的信息,综合评价结果,各处理的得分顺序依次为70%、80%、60%、50%田间持水量的灌水下限。综上可知,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都较为适宜黄瓜的生长发育,但从节水的角度考虑,灌水下限为70%田间持水量处理与80%田间持水量的处理相比,在不降低产量,提高品质的同时,水分利用率最高,因此,70%田间持水量可作为基质栽培黄瓜节水灌溉的适宜灌水下限。

由美千惠[4](2020)在《黄瓜种质资源风味品质评价》文中研究表明果蔬的风味品质是人们关注的一个要点,通过感官品尝来选择出更符合人们口味的品种。本试验通过感官评价对黄瓜种质资源进行筛选,选择出食味性好的品种,并对感官指标和生理指标进行相关性、配合力和遗传力等研究进行分析,进一步确定与风味品质有密切联系的指标,从而为育种研究者提供基础依据。本试验所用到的材料主要分为两种,均由东北农业大学黄瓜课题组提供,一种用于感官品尝评分,感官评分指标有清香味、涩味、苦味、脆度、甜味、果皮色、果肉色和果实形状,另一种用于果实中风味指标提取测定,如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有机酸、维生素C、水分、硬度和光泽度。以及运用同亲回归法对感官指标和生理指标的配合力和遗传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感官评定,筛选出食味性好的品种有F19-01、D0432-3-4-1、C12-30、C17-20、M09-2,食味性差的品种为D1158-2、C16-143、C12-148、D0406-15、D0407、D1152、俄白07、D0427-2-2、D0630-1。食味性优劣(好坏)存在生态型间的差异,食味性较好的生态类型是欧洲鲜食型,食味性较差的生态类型是腌渍型。(2)根据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确定与食味性相关的指标有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机酸含量、果实的清香味、甜味、涩味和苦味。(3)初步确立了口感食味性品质评价划分标准为:清香味≧5、涩味≦3、苦味≦1、甜味≧3、脆度≧7。可溶性糖含量≧13.444,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30%,有机酸含量≧0.53%,此为生理指标风味评定的标准线。黄瓜种质资源感官风味尚佳的品种需要达到的指标除了果实的感官品质,还有生理指标达标。(4)一般配合力较大的杂交组合为D0432-3-4-1×B1106-1,特殊配合力较大的组合有D0432-3-4-1×B1106-1、D1158♀-2×B1106-1、D1101-2×B1106-1、JZ6-1-3×B1106-1、B1106-1×W5-34-1。B1106-1×D0432-3-4-1、D0432-3-4-1×B1106-1、D1158♀-2×B1106-1在感官指标和生理指标中的配合力均较高,能够选育出风味品质好的品种。甜味、可溶性糖、有机酸的狭义遗传力超过50%,说明这些性状通过双亲遗传给后代的可能性较大;而涩味和苦味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相差较大,说明此类性状受非加性效应及环境影响较大,选育品种时,尽量在早代进行。(5)F19-01和F19-01(反)表现出偏母体效应的指标有:有机酸、VC、硬度、清香味、甜味、涩味、脆度和果实形状。

周超越[5](2020)在《平泉市日光温室越冬茬密刺类黄瓜品种比较》文中认为平泉市地处冀北密刺黄瓜优势产区,立地自然气候条件优势使其成为我省最适合日光温室越冬黄瓜生产地,全市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面积13.5万亩,生产上主栽品种主要是华北密刺类型,要求瓜色黑亮顺直、越冬性好的品种。2018年从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引进黄瓜新品种26个,在平泉市益农科技育苗有限公司的30号日光温室中进行品比试验,通过两年田间筛选试验,拟筛选适合该区域生长的越冬茬密刺类优良黄瓜品种。1.2018-2019年越冬茬黄瓜品种比较试验,以当地主栽密刺品种P3为对照,通过对植株长势、产量、品质及抗逆性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18Y24的总产量最高,达到了67.19 kg,较耐冷;18Y17的总产量较高为64.24 kg,植株生长势较强,商品瓜瓜较长为35.90 cm,较顺直,果实品质较好,冷害指数均低,耐冷性强;18Y7的产量略低,但抗病性最强,均抗霜霉病和白粉病。因此,18Y24、18Y17表现较优,有待继续观察的品种有18Y7、18Y12、18Y15、18Y26。2.2019-2020年越冬茬黄瓜品种比较试验以当地主栽密刺品种中荷16和P3为两个对照品种,以上年度筛选出的5个较优的品种为供试品种,综合植株长势、商品瓜品质、果实外观、前期产量等相关性状分析认为18Y17无论从植株生长势、黄瓜果实商品品质、早熟性及产量上表现较好,其次为18Y26;18Y1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品质较好。综合两年的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认为,18Y17和18Y26两个品种表现较优,适合于平泉市日光温室越冬茬栽培。

程亚倩[6](2020)在《硅对烤烟生长与品质及内生真菌种群结构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烟草是我国重要的叶用经济作物,对提高国家税收和精准扶贫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受土壤条件与栽培措施不规范等因素影响,导致烟叶的香气质和香气量不足,烟叶品质与中烟公司对原料的需求仍存在一定差距。目前,实际生产中多通过施用氮磷钾等大量元素来提高烟叶品质,但关于有益元素硅调控烟叶品质的研究较少。硅肥因其能促进作物生长、提高品质的特点,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普通硅与纳米硅在烤烟中的应用效果比较研究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以主栽品种云烟99为材料,研究了普通硅和纳米硅对烤烟生长状况、内生真菌种群结构与烟叶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通过施用硅肥来提高烟叶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措施。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普通硅和纳米硅均可有效改善田间烤烟的生长状况与生理特性。与CK(喷施清水)相比,喷施普通硅和纳米硅均能不同程度的增加未熟期烟叶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幅度为6.44%~29.61%,其中T8处理(纳米硅0.32 kg/hm2)对未熟期和尚熟期2个时期的烟叶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有显着的促进效果,分别较CK增加13.9%和17.6%。同时T8处理增加了转化酶、酸性转化酶和碱性转化酶的活性,分别较CK平均增加13.20%、11.49%和23.75%。与CK相比,未熟期和尚熟期的烟叶烟碱、全钾含量也显着提高,其中T3(普通硅0.32 kg/hm2)和T8处理的烟碱含量分别平均增加14.81%和14.87%,全钾含量分别平均增加50.32%和14.93%。与CK相比,尚熟期的T7处理(纳米硅0.56 kg/hm2)的烟叶烟碱合成关键基因QPT的表达量显着提高,较CK增加42.53%;同时尚熟期T5(普通硅0.17 kg/hm2)和T8处理的烟叶蔗糖合成关键基因SPS和SPP的表达量显着提高,较CK分别增加46.23%和64.72%。与CK相比,T2(普通硅0.56 kg/hm2)和T8处理的烟叶总香气物质含量分别增加24.45%和26.63%。综合分析,T8处理(纳米硅0.32 kg/hm2)对烤烟生长状况与生理特性的改善效果较好。2. 普通硅与纳米硅均可有效提高烟叶的产质量与抗病性。与CK(喷施清水)相比,普通硅和纳米硅处理的中部烟叶的钾含量增加了2.13%~42.75%,烟碱含量增加了7.14%~57.14%,钾氯比、总氮含量也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T8处理(纳米硅0.32 kg/hm2)的烟叶香气质和香气量含量最高,余味较舒适,其评分最高(75),质量档次最高(较好-)。与CK相比,T9处理(纳米硅0.23 kg/hm2)的亩产量增幅最大,可达7.05%,T6处理(纳米硅2.25 kg/hm2)的亩产值增幅最大,可达5.29%。同时纳米硅还可以增强烤烟对病虫害的抗性。与CK相比,T7、T8、T9、T10(纳米硅0.17 kg/hm2)处理的烤烟花叶病的发病率分别降低了52.8%、60.4%、56.6%、54.7%,花叶病的病情指数分别降低了50%、62.5%、62.5%、68.8%,其中T8处理的烤烟气候斑的病情指数降低了54.5%。通过烟叶的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两大类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得出化学成分总糖、烟碱、钾和氯含量,感官质量劲头、杂气可以作为烟叶综合质量的评价指标。对选择的评价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后,得出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84.90%。依据各主成分的贡献度得出综合得分函数,并对普通硅与纳米硅处理后烟叶的综合质量进行了评价。T8处理(纳米硅0.32 kg/hm2)的烟叶评分最高。3、普通硅与纳米硅对烟叶的内生真菌种群结构有显着影响。与CK(喷施清水)相比,T5(普通硅0.17 kg/hm2)和T8处理(纳米硅0.32 kg/hm2)均可有效改善烟叶的内生真菌群落多样性、群落组成、群落结构及群落内生真菌生态功能。与CK相比,T8处理的烟叶内生真菌多样性增加,T5处理的烟叶内生真菌多样性减少。与CK相比,T5、T8处理的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的相对丰度增加,分别增加58.14%、37.35%。同时T5、T8处理的线黑粉酵母属Filobasidium的相对丰度增加,分别增加113.17%、417.07%。其中T8处理增加了烟叶内生真菌种类,较CK增加31种。与CK相比,T5和T8处理特有的生态功能群落数改变,T5处理较CK减少2个,T8处理较CK增加13个。同时T5、T8处理的烟叶病原菌的相对丰度降低,分别较CK降低16.84%、22.22%。通过烟叶化学成分和香气物质与烟叶内生真菌群落组成的相关性分析,得出烟叶化学成分烟碱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烟叶香气物质美拉德反应产物含量与烟叶内生真菌群落组成显着相关。综上所述,普通硅与纳米硅可以不同程度的增加烟叶内生真菌中担子菌门的丰度,改善烟叶内生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群落,降低烟叶病原菌的相对丰度来改善烤烟生长状况与生理特性,从而提高烟叶品质,其中以T8处理(纳米硅0.32kg/hm2)的综合改善效果较好。

宫毅[7](2020)在《基于HACCP体系的果蔬类产品冷链物流分析 ——以N公司为例》文中提出农业市场的流通状态和技术水平逐渐成为一个地区或企业整体经济实力的体现。冷链物流作为食品安全链条上一个关键的节点,其整个流程的质量监控尤为重要。保障果蔬类农产品在流通中的质量安全,降低损腐率,是提高农业市场经济利润的重要部分,也是如今果蔬类农产品市场流通在食品安全方面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发展,在全国复制推广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信息化、集约化及全程农产品冷链流通链条。将新科技、新理念融入互联网思维,更好的服务市场及满足消费者需求。开发适合农产品大流通的供应链服务体系,构建农产品供应链新平台,助推农批市场转型升级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围绕这一问题,以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点)管理体系为指导思想,以果蔬类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运输过程为监控对象,分析其中的显着及潜在危害并提出纠偏措施。从该点切入,以N公司为例,借助SWOT分析方法,深入剖析N公司在冷链运输方面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威胁,选择合理战略措施,以HACCP为技术指导,对N公司果蔬类冷链物流发展进行标准化体系构建,以N公司所种植黄瓜冷运过程为例,对比两年度同期,标准化前后黄瓜的损腐率,证明该套标准确实达到降低黄瓜损耗率的效果。总结国内发展成熟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成功经验,结合N公司自身特点和战略,在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上,提出建议N公司借鉴成功企业的销售模式和经营理念,从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最后对N公司发展前景进行展望,经完善后,N公司的标准化运作体系和先进的经营理念,将为中小型果蔬类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发展及决策提供理论参考和科学依据。

陈章玉[8](2020)在《彩色山药-藕节咀嚼片的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莲藕是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ssp.nucifera)的可食用地下茎部位,而藕节因其质地及外观不佳,在农产品加工和消费者食用时将其作为废料丢弃,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藕节中含有丰富的多酚和多糖物质,具有抗氧化和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开发加工藕节能够充分利用其中的营养物质,具有节约农产品资源,经济环保等优势。山药分布广、产量高,富含多糖。火龙果皮、黄瓜皮、枫叶和姜黄常不被食用,却是富含维生素的一种绿色安全的天然染料。本试验以新鲜藕节为主要原料,山药为辅助原料,将火龙果皮、黄瓜皮、枫叶和姜黄制作为湿润剂和天然染色剂,配以适当的辅料,直接压片得到彩色山药藕节咀嚼片。获得的彩色藕节咀嚼片,外表色泽美观,营养可口,软硬适中,加工工艺简单且符合咀嚼片生产卫生要求,适合大批量生产。本文对彩色山药藕节咀嚼片的各加工环节进行研究,通过系列试验,找出最佳的工艺条件。1.藕节粉制备工艺:烘箱为55℃,将0.5 cm藕节薄片于复合护色剂Vc(0.2%)、柠檬酸(0.4%)、L-半胱氨酸(0.1%)、L-苹果酸(0.1%)中浸泡15 min后干燥14 h,粉碎过60目筛,即得到藕节粉。2.山药粉制备工艺:将山药折至适宜长度蒸煮15 min后,将山药用不锈钢切至6mm薄片,烘箱温度调至60℃,烘干15 h并粉碎,过60目筛,即得到山药粉。3.湿润剂的制备:红色湿润剂,将火龙果皮切丁榨汁后,加入果胶酶量为8 U/g,在60℃下酶解45 min,过滤灭菌既得;绿色湿润剂,黄瓜皮榨汁过滤,灭菌既得;黄色湿润剂,姜黄切小,榨汁机出汁过滤后灭菌既得;黑色湿润剂,枫叶加质量两倍量蒸馏水,煮沸1.5 h后过滤可得。4.最佳咀嚼片配方及制片的工艺:藕节粉48 g,山药粉16 g,微晶纤维素20 g、木糖醇1.5 g和可溶性淀粉15 g。用制备好的湿润剂和成软材,制备好的颗粒放在燥箱,温度为55℃,干燥2 h,加入1%滑石粉进行压片,即得到彩色山药藕节咀嚼片。5.研制的彩色山药藕节咀嚼片色泽光亮,表面光洁,口感纯正,硬度适中,口感细腻,香味清新且符合咀嚼片的卫生生产要求。

符艺潇[9](2019)在《微生物菌肥在农业种植上应用效果的调研报告》文中研究指明在农业种植中,长期使用化学肥料会导致土壤结构破坏,农作物产量下降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微生物菌肥的发现和应用缓解了这一问题。近年来,施用微生物菌肥使土壤性质和养分丰富度得到明显改善,对作物的生长和病虫害的防治起了积极作用。微生物菌肥是由一种或多种有益微生物菌,经工业化培养发酵后而形成的活性微生物菌群。随着对微生物菌肥研究的不断深入,可将它分为传统微生物菌肥和新型微生物功能菌肥。本文系统的阐述了传统微生物菌肥和新型微生物功能菌肥的分类、组成、功能和作用机制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传统微生物菌肥是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释放土壤中氮、磷、钾以及其它微量元素供植物吸收利用;新型微生物功能菌肥是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直接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元素,同时降低病虫害发病率。微生物菌肥的主要功能是增加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强土壤的储水能力,降解土壤中难溶有机物,提升作物的品质和优势性状,增强作物免疫力,提高作物产量。以几种常见的果蔬黄瓜、西红柿、小白菜、罗汉果种植为例,从土壤、作物根系、作物生长、果实产量和抗病性等几个方面调研和分析对微生物菌肥在蔬菜作物生长过程中产生的积极作用。根据不同微生物菌肥的特性,对黄瓜、西红柿、小白菜、罗汉果等生长情况做了详细总结。在相同环境种植条件下,施用微生物菌肥后可以强健作物根系以达到增粗、增重的作用,作物的优势生长性状表现较为明显,增加果实产量,果实的外观生长更加规则以及抑制病虫害。在不同环境种植条件下,微生物菌肥对环境恶劣条件下作物促进作用比环境较好条件下作物的促进生长作用更加明显。通过对微生物菌肥应用在果蔬上的效果总结了微生物菌肥的特性、使用方法和施用的注意事项。微生物菌肥的关键在于利用菌株活性,发挥活性菌效用改善土壤性质,促进作物生长,增强作物抗逆性。在农业种植中微生物菌肥功能逐渐明朗化,应用领域和范围逐渐扩大,对菌肥的研发和利用将更加严格和规范。对现阶段的农业耕种存在不利现象的改良和推进,微生物菌肥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未来微生物菌肥应用在农作物领域的市场需求量也将会不断的扩大,它作为一种无污染、低成本、投资少、应用效果好的肥料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张亨年[10](2019)在《基于温室环境因子及作物生长生理信息的精量灌溉方式研究》文中认为温室能充分调节光、热、水、气资源,为作物提供适宜的生长发育环境,但主流温室在设计和建造的过程中更多地强调了采光、蓄热和保温,因此,温室内极易形成高温环境对作物生长造成危害,严重影响了温室的利用效率。研究科学合理的精量灌溉方式,可以促进温室节水灌溉的发展,改善作物生长环境,提高温室利用效率,实现作物的优质高产,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南方地区夏季温室内易形成高温环境及作物精量灌溉问题,在江苏大学Venlo型玻璃温室以黄瓜为研究对象开展田间试验,采用土槽种植。试验设置微喷灌结合滴灌(micro-sprinkler irrigation combined with drip irrigation,MSDI)和地表滴灌(surface drip irrigation,SDI)2种灌溉方式,分别对2种灌溉方式下温室内外气象因子、黄瓜株高、茎粗、茎流速率、光合特性等生长生理信息进行了观测对比,并基于实测温室黄瓜耗水等资料确定了温室黄瓜不同生育期作物系数。通过观测对比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夜间温室内不同高度(0.8、1.3和1.8 m)冠层间气温和相对湿度基本相同,气温在05:00左右达到最低值,14:00左右达到最高值,相对湿度在05:00左右达到最高值,14:00左右达到最低值。1.8 m处气温最高,0.8 m处气温最低,1.3 m处气温处于中间水平,相对湿度与气温变化规律相反。MSDI灌溉方式在不同时刻开启微喷灌后,不同高度冠层间气温均比下降,相对湿度均比增加。叶片温度平均每次下降约4℃,持续时间约为10 min。在停止微喷灌后约12 h,MSDI灌溉方式下叶片温度恢复到SDI灌溉方式下叶温水平。(2)MSDI灌溉方式的微喷灌暂未开启,两种灌溉方式下黄瓜的株高和茎粗无显着性差异。开启微喷灌后,作物株高增长显着提高了22.5%(P<0.05),由于黄瓜茎粗增长有限,黄瓜茎粗并无显着差异。MSDI灌溉方式与SDI灌溉方式相比对单果重和纵长均存在显着性差异,分别提高了13.5%和2%,同时所测黄瓜中TSS含量较SDI灌溉方式高24.2%,对黄瓜总产量和横径没有显着影响。(3)净辐射和气温是影响植株茎流速率的主要气象因子,MSDI灌溉方式通过降低气温,增加空气相对湿度,使植株茎流速率下降。两种灌溉方式下黄瓜叶片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均为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型曲线,MSDI灌溉方式有效提高了黄瓜叶片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日平均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分别较SDI灌溉方式高182.8%和92.4%。(4)两种灌溉方式夜间光系统II的最大光合效率几乎一致,约为0.740.77。实际光合效率与气温变化规律相反,日间随着气温的升高迅速下降,约在中午11:00时达到最低值,MSDI灌溉方式达到最低值的时间略滞后于SDI灌溉方式,日间MSDI灌溉方式下叶片实际光合效率明显高于SDI方式,日平均实际光合效率分别为0.57和0.47,空气温度(Ta)、太阳辐射(SR)和相对湿度(RH)是影响黄瓜光合效率的主要气象因子,光合效率与Ta、SR和RH均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利用MSDI灌溉方式可提高作物叶片实际光合效率。(5)黄瓜生育期温室内气象条件具有高温的特点,温室内太阳辐射的平均值121.4 W/m2,气温的变化范围为19.132.7℃,平均为26.9℃。温室内平均相对湿度为66.9%,平均水汽压差为0.2 kPa。黄瓜生育期温室内ET0的变化范围为0.154.41 mm/d,平均为2.50 mm/d,温室外ET0的变化范围为0.418.32mm/d,平均为4.09 mm/d。温室内外ET0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并且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温室黄瓜全生育期内ETc、ET0和Epan的平均值依次为1.71 mm/d,2.46 mm/d和3.02 mm/d。ET0与Epan具有极高的相关性(R2=0.91),通过实测蒸发皿蒸发量可较准确计算温室内ET0。(6)温室黄瓜作物系数在生长初期、中期和末期分别为0.27、0.95和0.72,基于蒸发皿蒸发量确定的作物系数在不同生育期分别为0.24、0.77和0.55。温室黄瓜作物系数小于FAO-56在大田环境的推荐值。

二、影响黄瓜外观品质的因素及防止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影响黄瓜外观品质的因素及防止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翠冠’梨单性结实诱导剂筛选及赤霉素诱导单性结实坐果分子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引言
    1.1 单性结实的定义及其机理
    1.2 单性结实的诱导及生产应用
        1.2.1 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诱导单性结实
        1.2.2 环境因素诱导单性结实
        1.2.3 机械伤诱导单性结实
    1.3 植物生长物质对单性结实的诱导及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1.3.1 赤霉素类对单性结实的诱导及其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1.3.2 生长素类对单性结实的诱导及其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1.3.3 细胞分裂素类对单性结实的诱导及其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1.3.4 乙烯对单性结实的抑制效应及其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1.3.5 多胺类及其它化学物质对单性结实的诱导
        1.3.6 激素间相互作用
    1.4 坐果早期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1.4.1 细胞分裂、细胞扩张与细胞壁重塑调控果实早期发育
        1.4.2 源库代谢与果实早期发育
        1.4.3 转录因子调控单性结实的研究进展
    1.5 立题依据及意义
2 不同诱导剂对‘翠冠’梨单性结实的诱导效果评价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与处理
        2.1.2 试验方法
        2.1.2.1 果实单果重测定
        2.1.2.2 果实横纵径及果心横径测定
        2.1.2.3 果实硬度测定
        2.1.2.4 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测定
        2.1.2.5 果实糖酸提取
        2.1.2.6 果实可溶性糖及有机酸测定
        2.1.3 试验数据分析及绘图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诱导剂对‘翠冠’坐果率的影响
        2.2.2 不同诱导剂对‘翠冠’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2.2.2.1 不同诱导剂对‘翠冠’果实形态及种子的影响
        2.2.2.2 不同诱导剂对‘翠冠’果实横纵径及形态的影响
        2.2.2.3 不同诱导剂对‘翠冠’果实单果重的影响
        2.2.3 不同诱导剂对‘翠冠’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2.2.3.1 不同诱导剂对‘翠冠’果实硬度的影响
        2.2.3.2 不同诱导剂对‘翠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2.2.3.3 不同诱导剂对‘翠冠’果实可溶性糖的影响
        2.2.3.4 不同诱导剂对‘翠冠’果实有机酸的影响
    2.3 讨论
3 GA诱导‘翠冠’梨单性结实早期调控网络的构建与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2.1 RNA提取、纯化和质量检测
        3.1.2.2 转录组文库的构建与测序
        3.1.2.3 测序数据比对参考基因组及功能注释
        3.1.2.4 基因表达量、样品相关性分析及差异表达基因识别
        3.1.2.5 PCA主成分分析、GO富集分析及WGCNA网络构建
    3.2 结果与分析
        3.2.1 GA诱导的‘翠冠’梨转录组基本情况分析
        3.2.2 GA诱导‘翠冠’梨单性结实转录组中的基因表达情况
        3.2.3 基于GA诱导的‘翠冠’梨单性结实转录本的坐果早期调控网络构建
        3.2.3.1 基于GA诱导的‘翠冠’梨单性结实转录本的WGCNA网络构建
        3.2.3.2 坐果早期模块中差异表达基因KEGG通路分析
        3.2.3.3 GA上调类模块GO富集通路网络的构建及分析
        3.2.3.4 GA上调类模块中核心基因的挖掘
    3.3 讨论
4 GA诱导‘翠冠’梨单性结实坐果早期的核心转录因子筛选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1.2.1 RNA提取、纯化和质量检测
        4.1.2.2 转录组文库的构建与测序
        4.1.2.3 测序数据比对参考基因组及功能注释
        4.1.2.4 差异表达基因中转录因子识别及Mfuzz聚类分析
        4.1.2.5 单性结实坐果有关通路关键基因识别及热图绘制
        4.1.2.6 坐果相关通路基因启动子保守元件富集分析
        4.1.2.7 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试验
    4.2 结果与分析
        4.2.1 GA诱导的单性结实‘翠冠’梨转录组中转录因子基本情况
        4.2.1.1 GA诱导的单性结实‘翠冠’梨转录组中转录因子数量分布
        4.2.1.2 GA诱导‘翠冠’梨转录组中转录因子家族动态表达
        4.2.1.3 GA诱导‘翠冠’梨转录组中转录因子表达趋势
        4.2.2 单性结实相关通路基因表达情况
        4.2.2.1 植物激素通路基因表达情况
        4.2.2.2 细胞周期及细胞扩展相关基因表达情况
        4.2.2.3 细胞壁水解重构、光合作用及糖代谢转运途径相关基因表达情况
        4.2.3 转录因子下游通路筛选及关键转录因子调控网络构建
        4.2.3.1 单性结实坐果调控通路基因启动子保守元件富集情况
        4.2.3.2 单性结实坐果过程核心转录因子调控网络初探
    4.3 讨论
5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2)超声波/涂膜联合气调处理对鲜切生菜和黄瓜冷藏品质及其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鲜切果蔬生理及品质变化
        1.1.1 生理变化
        1.1.2 营养成分变化
        1.1.3 微生物变化
    1.2 鲜切果蔬货架期延长的新型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1.2.1 货架期延长的物理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1.2.2 货架期延长的化学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1.2.3 货架期延长的生物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1.3 超声波与新型涂膜材料在果蔬货架期延长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3.1 超声波在果蔬保鲜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3.2 ε-聚赖氨酸在果蔬保鲜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3.3 碳量子点/壳聚糖在果蔬保鲜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4 气调包装在果蔬货架期延长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4.1 普通气调包装在果蔬保鲜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4.2 激光微孔气调包装在果蔬保鲜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5 研究背景和意义
    1.6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超声波联合普通气调对鲜切生菜和黄瓜冷藏期间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与设备
        2.2.1 试验材料
        2.2.2 主要试剂
        2.2.3 主要仪器和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样品处理
        2.3.2 不同气体配比优化试验
        2.3.3 指标测定
        2.3.4 统计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不同气体配比优化结果
        2.4.2 超声波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冷藏品质、生理、微生物与货架期的影响
        2.4.3 超声波联合气调对鲜切黄瓜冷藏品质、生理、微生物与货架期的影响
        2.4.4 超声波联合气调对鲜切蔬菜冷藏作用机理探讨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超声波与ε-聚赖氨酸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冷藏期间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设备
        3.2.1 试验材料
        3.2.2 主要试剂
        3.2.3 主要仪器和设备
    3.3 试验方法
        3.3.1 样品处理
        3.3.2 试验设计
        3.3.3 指标测定
        3.3.4 统计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ε-聚赖氨酸处理对鲜切生菜微生物的影响
        3.4.2 超声波与ε-聚赖氨酸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微生物的影响
        3.4.3 超声波与ε-聚赖氨酸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失重率和色泽的影响
        3.4.4 超声波与ε-聚赖氨酸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PPO和 POD活性的影响
        3.4.5 超声波与ε-聚赖氨酸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总酚含量和呼吸强度的影响
        3.4.6 超声波与ε-聚赖氨酸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抗坏血酸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4.7 超声波与ε-聚赖氨酸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水分状态的影响
        3.4.8 超声波与ε-聚赖氨酸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冷藏货架期的影响
        3.4.9 超声波与ε-聚赖氨酸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冷藏作用机理探讨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和黄瓜冷藏保鲜效果及机理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与设备
        4.2.1 试验材料
        4.2.2 主要试剂
        4.2.3 主要仪器和设备
    4.3 试验方法
        4.3.1 碳量子点制备
        4.3.2 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制备
        4.3.3 样品处理
        4.3.4 指标测定
        4.3.5 统计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碳量子点的表征
        4.4.2 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抑菌性
        4.4.3 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对鲜切生菜和黄瓜微生物的影响
        4.4.4 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冷藏品质、生理、微生物与货架期的影响
        4.4.5 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气调对鲜切黄瓜冷藏品质、生理、微生物与货架期的影响
        4.4.6 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气调对鲜切蔬菜冷藏作用机理探讨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激光微孔气调对鲜切黄瓜冷藏保鲜效果及机理研究
    5.1 前言
    5.2 材料与设备
        5.2.1 试验材料
        5.2.2 主要试剂
        5.2.3 主要仪器和设备
    5.3 试验方法
        5.3.1 激光机加工微孔包装袋
        5.3.2 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溶液
        5.3.3 样品处理
        5.3.4 指标测定
        5.3.5 统计分析
    5.4 结果与分析
        5.4.1 气体成分变化
        5.4.2 失重率的变化
        5.4.3 硬度的变化
        5.4.4 抗坏血酸含量的变化
        5.4.5 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5.4.6 风味的变化
        5.4.7 水分状态的变化
        5.4.8 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激光微孔气调对鲜切黄瓜冷藏作用机理探讨
    5.5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与展望
论文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成果清单

(3)基质栽培黄瓜生长生理、产量及品质对不同灌水下限的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黄瓜的起源与发展现状
    1.2 我国土地荒漠化现状及戈壁农业的发展
    1.3 设施园艺及无土栽培的发展现状
        1.3.1 国外设施园艺发展现状
        1.3.2 我国设施园艺发展现状
        1.3.3 基质栽培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1.3.4 水培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1.4 国内外蔬菜抗旱性及节水灌溉研究进展
        1.4.1 国外蔬菜抗旱性及节水灌溉研究进展
        1.4.2 我国蔬菜抗旱性及节水灌溉研究进展
    1.5 立题依据及目的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指标及方法
        2.3.1 植株生长指标的测定
        2.3.2 叶片水分状况的测定
        2.3.3 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2.3.4 叶片荧光参数的测定
        2.3.5 叶片光合参数的测定
        2.3.6 产量指标的测定
        2.3.7 品质指标的测定
    2.4 数据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灌水下限对基质栽培黄瓜生长的影响
        3.1.1 不同灌水下限对基质栽培黄瓜株高、茎粗和叶面积的影响
        3.1.2 不同灌水下限对基质栽培黄瓜干物质分配的影响
    3.2 不同灌水下限对基质栽培黄瓜叶片水分状况的影响
    3.3 不同灌水下限对基质栽培黄瓜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3.3.1 不同灌水下限对基质栽培黄瓜叶片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3.3.2 不同灌水下限对基质栽培黄瓜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4 不同灌水下限对基质栽培黄瓜叶片荧光特性的影响
    3.5 不同灌水下限对基质栽培黄瓜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3.5.1 不同灌水下限对基质栽培黄瓜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3.5.2 不同灌水下限对基质栽培黄瓜叶片光合日变化的影响
        3.5.3 不同灌水下限对基质栽培黄瓜叶片WUEi和 Ls的影响
    3.6 不同灌水下限对基质栽培黄瓜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3.7 不同灌水下限对基质栽培黄瓜品质的影响
        3.7.1 不同灌水下限对基质栽培黄瓜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3.7.2 不同灌水下限对基质栽培黄瓜果实营养品质的影响
        3.7.3 不同灌水下限对基质栽培黄瓜果实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3.8 不同灌水下限对基质栽培黄瓜生长产量品质的综合评价
        3.8.1 主成分分析的特征值及方差贡献率
        3.8.2 主成分分析的综合得分
第四章 讨论
    4.1 不同灌水下限对基质栽培黄瓜生长及干物质分配的影响
    4.2 不同灌水下限对基质栽培黄瓜叶片水分状况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4.3 不同灌水下限对基质栽培黄瓜叶片荧光特性的影响
    4.4 不同灌水下限对基质栽培黄瓜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4.5 不同灌水下限对基质栽培黄瓜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4.6 不同灌水下限对基质栽培黄瓜品质的影响
    4.7 不同灌水下限对基质栽培黄瓜生长产量品质的综合评价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导师简介

(4)黄瓜种质资源风味品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蔬菜品质研究进展
        1.1.1 蔬菜风味品质定义
        1.1.2 蔬菜风味品质研究进展
        1.1.3 影响蔬菜品质的因素
        1.1.4 感官品质评价
    1.2 黄瓜品质遗传效应研究进展
        1.2.1 商品品质性状遗传
        1.2.2 营养品质性状遗传
        1.2.3 风味品质性状遗传
        1.2.4 配合力分析
        1.2.5 遗传力分析
    1.3 黄瓜风味品质研究进展
        1.3.1 芳香物质
        1.3.2 风味酶
        1.3.3 脂肪酸
        1.3.4 非挥发性物质
    1.4 黄瓜风味品质鉴定方法
    1.5 技术路线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感官评价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2.1.1 种质资源材料
        2.1.2 感官评价指标
        2.1.3 感官评定方法
        2.1.4 风味物质的提取及测定
    2.2 配合力分析材料和方法
        2.2.1 试验材料与杂交设计
        2.2.2 试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黄瓜种质资源感官品质鉴定
    3.2 配合力分析
        3.2.1 主成分分析
        3.2.2 配合力方差分析
        3.2.3 一般配合力分析
        3.2.4 特殊配合力分析
    3.3 遗传力分析
        3.3.1 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分析
    3.4 感官评定与生理指标相关性分析
        3.4.1 感官评定分析
        3.4.2 食味性(好吃)与生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4.3 食味性(好吃)与感官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4.1 感官评价
    4.2 配合力
    4.3 遗传力
    4.4 母体效应
    4.5 主成分分析
    4.6 问题与展望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表附录
附录 B 图附录

(5)平泉市日光温室越冬茬密刺类黄瓜品种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我国黄瓜产业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
        1.1.1 黄瓜产区分布不均
        1.1.2 黄瓜单产水平低
        1.1.3 黄瓜产业附加值低,抗风险能力弱
        1.1.4 黄瓜品种较单一
        1.1.5 黄瓜产品安全性有待提高
    1.2 我国黄瓜育种研究现状
    1.3 河北省黄瓜产业发展现状
    1.4 平泉市温室黄瓜生产现状
    1.6 试验目的和意义
    1.7 技术路线
第二章 2018-2019年平泉市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品种比较试验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2.1.4 数据处理分析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品种黄瓜植株生长指标的比较
        2.2.2 不同品种黄瓜果实商品瓜品质比较
        2.2.3 不同品种黄瓜产量比较
        2.2.4 不同品种黄瓜主要叶部病害抗病性比较
        2.2.5 不同品种黄瓜耐冷性比较
        2.2.6 不同品种黄瓜不同生长季节植株生长量比较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2019-2020年平泉市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品种比较试验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品种黄瓜植株生长指标比较
        3.2.2 不同品种黄瓜果实商品瓜品质比较
        3.2.3 不同品种黄瓜早熟性比较
        3.2.4 不同品种黄瓜产量比较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全文总结
    4.1 全文结论
    4.2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点
    4.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6)硅对烤烟生长与品质及内生真菌种群结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陕南烟区概况
    1.2 普通硅与纳米硅的特性
        1.2.1 普通硅的特性
        1.2.2 纳米硅的特性
    1.3 普通硅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1.3.1 植物对普通硅的吸收与运输
        1.3.2 普通硅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4 纳米硅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1.4.1 植物对纳米硅的吸收与运输
        1.4.2 纳米硅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5 内生真菌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与其作用机理
        1.5.1 内生真菌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1.5.2 内生真菌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机理
    1.6 普通硅与纳米硅在烤烟中的应用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普通硅与纳米硅对田间烤烟生长状况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2.1 试验材料与设计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供试材料
        2.1.3 试验设计
        2.1.4 样品采集
    2.2 指标测定
        2.2.1 还原糖含量
        2.2.2 烟叶全钾含量
        2.2.3 可溶性总糖含量
        2.2.4 全氮含量
        2.2.5 烟碱含量测定
        2.2.6 淀粉含量测定
        2.2.7 可溶性蛋白含量
        2.2.8 烟叶色素含量测定
        2.2.9 果糖、蔗糖含量的测定
        2.2.10 转化酶、酸性转化酶和碱性转化酶活性
        2.2.11 基因表达量测定
        2.2.12 烟叶致香物质含量的测定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普通硅与纳米硅对烟叶叶绿素含量与其组分含量的影响
        2.4.2 普通硅与纳米硅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2.4.3 普通硅与纳米硅对烟叶糖代谢产物与其酶活的影响
        2.4.4 普通硅与纳米硅处理烟叶叶绿素与其组分变化、糖类代谢物质与关键酶活变化、化学成分变化之间的相关性
        2.4.5 普通硅与纳米硅处理对烟叶烟碱、蔗糖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2.4.6 普通硅与纳米硅处理对成熟期烟叶致香物质成分与含量的影响
    2.5 讨论
        2.5.1 普通硅与纳米硅对烟叶成熟期化学成分的影响
        2.5.2 普通硅与纳米硅对烟叶成熟期色素含量的影响
        2.5.3 普通硅与纳米硅对烟叶成熟期糖类物质与其酶活含量的影响
        2.5.4 普通硅与纳米硅处理对烟叶叶绿素与其组分、糖类代谢物质与关键酶活、化学成分的影响
        2.5.5 普通硅与纳米硅对烟叶成熟期香气物质的影响
第三章 普通硅与纳米硅对烟叶产质量与抗病性的影响
    3.1 试验材料与设计
        3.1.1 试验概况
        3.1.2 试验设计
    3.2 测定指标与方法
        3.2.1 烤烟农艺性状
        3.2.2 烤烟生育期
        3.2.3 烤烟经济性状
        3.2.4 烤烟化学成分
        3.2.5 烤烟外观、感官质量评价
        3.2.6 烤烟综合质量评价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普通硅与纳米硅对烤烟生育期的影响
        3.3.2 普通硅与纳米硅处理烤烟农艺性状的影响
        3.3.3 普通硅与纳米硅对烤烟花叶病与气候斑发病率与病情指数的影响
        3.3.4 普通硅与纳米硅烤烟经济性状的影响
        3.3.5 普通硅与纳米硅对烤烟外观质量的影响
        3.3.6 普通硅与纳米硅对烤后烟叶化学成分与其协调性的影响
        3.3.7 普通硅与纳米硅对烤后烟叶感官质量和烤后烟叶综合质量的影响
    3.4 讨论
        3.4.1 普通硅与纳米硅处理对烤烟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发病率与病情指数的影响
        3.4.2 普通硅与纳米硅处理对烤烟外观品质的影响
        3.4.3 普通硅与纳米硅处理对烤烟内在品质的影响
        3.4.4 普通硅与纳米硅对烤烟烟叶综合质量评价的影响
第四章 普通硅与纳米硅对烤烟内生真菌种群结构的影响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材料
        4.1.2 DNA提取与高通量测序
        4.1.3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普通硅与纳米硅对烤烟烟叶内生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4.2.2 普通硅与纳米硅对烤烟烟叶内生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4.2.3 普通硅与纳米硅对烤烟烟叶内生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4.2.4 普通硅与纳米硅对烤烟烟叶内生真菌生态功能的影响
        4.2.5 内生真菌群落组成与烟叶化学成分与香气物质之间的相关性
    4.3 讨论
        4.3.1 普通硅与纳米硅对烤烟烟叶内生真菌的影响
        4.3.2 内生真菌群落组成与烟叶化学成分和香气物质之间的相关性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基于HACCP体系的果蔬类产品冷链物流分析 ——以N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农产品冷链物流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基于HACCP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发展不足之处分析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
        1.3.1 技术路线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总结
    2.1 农产品冷链物流
        2.1.1 农产品低温保藏技术
        2.1.2 果蔬类农产品流通特性
        2.1.3 果蔬类农产品冷链流通基本要求
    2.2 HACCP质量控制体系
        2.2.1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定义和原理
        2.2.2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的优点
第三章 HACCP在果蔬类产品冷链物流中的实施
    3.1 冷链物流的基本流程
    3.2 果蔬类产品冷链物流过程中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3.3 果蔬产品冷链物流各环节中危害影响因素分析
        3.3.1 加工环节危害分析
        3.3.2 储存环节危害分析
        3.3.3 运输环节危害分析
        3.3.4 销售环节危害分析
        3.3.5 果蔬类产品冷链物流潜在危害因素分析
第四章 N公司冷链物流发展SWOT分析
    4.1 N公司冷链物流发展的优势(STRENGTH)分析
        4.1.1 经济实力强,业务范围广
        4.1.2 自产自销,流通程序简化
        4.1.3 促进农业发展,政府大力支持
    4.2 N公司冷链物流发展的劣势(WEAKNESS)分析
        4.2.1 冷链物流中HACCP体系尚未建立
        4.2.2 缺乏现代化的专业人才
    4.3 N公司冷链物流发展的机遇(OPPORTUNITY)分析
        4.3.1 国家对冷链物流发展高度重视
        4.3.2 市场前景广阔,需求量大并持续增长
        4.3.3 新技术将创造新的机遇
    4.4 N公司冷链物流发展的威胁(THREAT)分析
        4.4.1 果蔬类自身的特殊性及气候限制性
        4.4.2 行业标准不明确
    4.5 战略分析
第五章 N公司基于HACCP的标准化构建
    5.1 标准化加工
    5.2 标准化储藏
    5.3 标准化装卸运输
    5.4 标准化销售
    5.5 标准化实施
        5.5.1 黄瓜标准化加工
        5.5.2 黄瓜标准化贮藏
        5.5.3 黄瓜标准化运输
        5.5.4 黄瓜标准化销售
        5.5.5 标准化实施效果
第六章 国内先进冷链物流公司发展经验分析
    6.1 京东冷运
        6.1.1 京东冷运简介
        6.1.2 京东冷运发展现状
        6.1.3 京东冷运多场景一体化供应链服务
    6.2 顺丰冷运
        6.2.1 顺丰冷运简介
        6.2.2 顺丰冷运发展现状
        6.2.3 顺丰冷运质量管理体系
    6.3 经验总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行业发展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成果

(8)彩色山药-藕节咀嚼片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莲研究进展及加工利用现状
        1.1.1 莲概述
        1.1.2 莲藕化学成分
        1.1.3 莲藕的现代药理作用
        1.1.4 莲藕加工利用现状
    1.2 山药研究进展及加工利用现状
        1.2.1 山药概述
        1.2.2 山药化学成分
        1.2.3 山药药理学研究
    1.3 湿润剂
        1.3.1 红色湿润剂
        1.3.2 绿色湿润剂
        1.3.3 黄色湿润剂
        1.3.4 黑色湿润剂
    1.4 咀嚼片及其压片工艺
        1.4.1 咀嚼片
        1.4.2 咀嚼片制片压片工艺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原料粉的制备及工艺研究
    2.1 试验材料
        2.1.1 主要仪器
        2.1.2 试验材料
        2.1.3 试剂与标准品
    2.2 试验方法
        2.2.1 测定方法
        2.2.2 工艺流程
        2.2.3 藕节粉制备工艺试验
        2.2.4 烘干时间的确定
        2.2.5 山药粉制备工艺试验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藕节护色考察
        2.3.2 烘干温度的确定
        2.3.3 干燥时间的确定
        2.3.4 山药切片厚度的确定
        2.3.5 烘干温度的确定
        2.3.6 山药干燥时间确定
    2.4 讨论
第三章 湿润剂制备工艺
    3.1 试验材料
        3.1.1 主要仪器
        3.1.2 试验材料
        3.1.3 试剂与标准品
    3.2 试验方法
        3.2.1 测定方法
        3.2.2 工艺流程
        3.2.3 操作注意事项
        3.2.4 酶处理对火龙果皮出汁率的影响
        3.2.5 感官评价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出汁率与稳定度
        3.3.2 酶解条件对火龙果皮出汁率的影响
    3.4 讨论
第四章 咀嚼片制备工艺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4.1 试验材料
        4.1.1 主要仪器
        4.1.2 试验材料
        4.1.3 试剂与标准品
    4.2 试验方法
        4.2.1 测定方法
        4.2.2 工艺流程
        4.2.3 配方工艺单因素试验
        4.2.4 配方工艺正交试验
        4.2.5 制片工艺参数考察
        4.2.6 咀嚼片稳定性研究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4.3.2 配方工艺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4.3.3 制片工艺参数确定
        4.3.4 咀嚼片的稳定性结果
        4.3.5 微生物检测结果
    4.4 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9)微生物菌肥在农业种植上应用效果的调研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微生物菌肥的分类
        1.2.1 传统微生物菌肥
        1.2.2 新型微生物功能菌肥
    1.3 微生物菌肥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1.3.1 微生物菌肥的作用机制
        1.3.2 微生物菌肥的优势作用
    1.4 微生物菌肥在国内外发展的现状
        1.4.1 传统农业种植的现状
        1.4.2 微生物菌肥在我国的发展动态
        1.4.3 微生物菌肥在国外的发展动态
        1.4.4 微生物菌肥在农业种植中的意义
    1.5 微生物菌肥存在的问题
        1.微生物菌肥的基础性研究不够深入
        2.配套理论体系相对不完善
        3.微生物菌肥的应用效果不稳定
        4.菌株针对性不强
        5.菌肥的应用受到限制
第二章 微生物菌肥在蔬菜种植上的应用
    2.1 微生物菌肥对黄瓜的应用
        2.1.1 微生物菌肥对黄瓜生长的影响
        2.1.2 生防菌肥对黄瓜生长的影响
    2.2 微生物菌肥对西红柿的应用
        2.2.1 复合微生物菌肥对种植西红柿土壤元素的影响
        2.2.2 放线菌对西红柿生长的影响
        2.2.3 酵素菌肥对西红柿生长的影响
    2.3 微生物菌肥对小白菜的应用
        2.3.1 复合菌肥对小白菜性状生长的影响
        2.3.2 固氮菌对小白菜发芽率的影响
    2.4 新型微生物功能菌肥在其它果蔬上的应用
        2.4.1 枯草芽孢杆菌剂对罗汉果的影响
        2.4.2 根际促生菌对西红柿和茄子生长的影响
第三章 调研结果总结
    3.1 微生物菌肥的选择与施用
        3.1.1 微生物菌肥的选择与施用
        3.1.2 微生物菌肥施用时注意事项
    3.2 微生物菌肥的重视和发展前景
        3.2.1 微生物菌肥的重视与发展
        3.2.2 微生物菌肥的发展前景
        3.2.3 微生物菌肥的推广
参考文献
致谢

(10)基于温室环境因子及作物生长生理信息的精量灌溉方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和目的
        1.1.1 研究意义
        1.1.1.1 气候环境变化和城市化率加快给设施农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1.1.1.2 设施农业发展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1.1.1.3 设施农业精准灌溉的重要性
        1.1.2 研究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温室环境降温研究
        1.2.2 温室灌溉方式研究
        1.2.3 温室作物科学灌溉的研究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方法和试验方案
    2.1 试验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温室结构
        2.1.3 气候条件
    2.2 试验设计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设计
    2.3 观测项目与方法
        2.3.1 气象因子和水面蒸发
        2.3.2 黄瓜生长信息
        2.3.3 黄瓜生理信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灌溉方式对温室环境和黄瓜生长信息的影响
    3.1 MSDI灌溉方式对温室环境的影响
        3.1.1 MSDI灌溉方式对气温的影响
        3.1.2 MSDI灌溉方式对相对湿度的影响
    3.2 两种灌溉方式对叶片温度的影响
    3.3 两种灌溉方式下黄瓜株高茎粗的变化
    3.4 两种灌溉方式下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灌溉方式对黄瓜生理信息的影响
    4.1 两种灌溉方式下黄瓜茎流速率的变化规律
    4.2 两种灌溉方式下黄瓜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变化规律
    4.3 两种灌溉方式下黄瓜叶绿素荧光的变化规律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温室黄瓜耗水规律及作物系数的确定
    5.1 ET0计算方法及作物系数法描述
        5.1.1 温室内外ET0计算方法
        5.1.2 温室作物系数的确定方法
    5.2 温室内外气象因子变化规律
        5.2.1 黄瓜生育期温室内外气象因子变化状况
        5.2.2 温室内与温室外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5.2.3 温室内外ET0的变化规律分析
    5.3 基于作物系数法估算温室黄瓜需水量
        5.3.1 温室黄瓜生育期ETc、ET0与Epan的变化规律
        5.3.2 温室内ET0与Epan的拟合关系
        5.3.3 温室黄瓜作物系数的确定
    5.4 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四、影响黄瓜外观品质的因素及防止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翠冠’梨单性结实诱导剂筛选及赤霉素诱导单性结实坐果分子机理研究[D]. 沈家琪. 浙江大学, 2021(01)
  • [2]超声波/涂膜联合气调处理对鲜切生菜和黄瓜冷藏品质及其机理研究[D]. 范凯. 江南大学, 2020(03)
  • [3]基质栽培黄瓜生长生理、产量及品质对不同灌水下限的响应[D]. 金宁. 甘肃农业大学, 2020(12)
  • [4]黄瓜种质资源风味品质评价[D]. 由美千惠.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5)
  • [5]平泉市日光温室越冬茬密刺类黄瓜品种比较[D]. 周超越.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0(07)
  • [6]硅对烤烟生长与品质及内生真菌种群结构的影响[D]. 程亚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7]基于HACCP体系的果蔬类产品冷链物流分析 ——以N公司为例[D]. 宫毅.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020(02)
  • [8]彩色山药-藕节咀嚼片的研制[D]. 陈章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9]微生物菌肥在农业种植上应用效果的调研报告[D]. 符艺潇. 大连工业大学, 2019(08)
  • [10]基于温室环境因子及作物生长生理信息的精量灌溉方式研究[D]. 张亨年. 江苏大学, 2019(03)

标签:;  ;  ;  ;  

影响黄瓜外观质量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