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象/关系的空间数据库模型

基于对象/关系的空间数据库模型

一、基于对象/关系的空间数库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邓年彪[1](2021)在《基于“多模式”少群常数库的ADS次临界堆束流瞬变中子时空动力学特性研究》文中认为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是嬗变高放长寿命核废物的强有力工具,束流瞬变对次临界堆的冲击是影响ADS可靠运行的关键问题之一。ADS次临界堆具有强“时间-空间”非均匀性及深次临界度等特点,导致传统中子动力学模型和分析方法难以直接用于ADS次临界堆束流瞬变动态特性研究,给ADS次临界堆束流瞬变动态特性研究带来了挑战。开展强“时间-空间”非均匀性的ADS次临界堆束流瞬变中子动力学模型与分析方法研究,对完善中子动力学理论,促进ADS工程研发具有重要学术意义。本论文开展了适用于ADS次临界堆强“时间-空间”非均匀性的“多模式”堆芯少群常数库的研究,基于ADS次临界堆中子时空动力学方法,提出了一套具有强适应性的ADS次临界堆束流瞬变中子时空动力学方法,开发了ADS次临界堆中子动力学改进准静态堆芯扩散程序TRIONES,并应用于ADS次临界堆束流瞬变动态特性影响分析研究。为解决采用现有单一“两步法”堆芯少群常数库无法描述ADS次临界堆束流瞬变中子注量率强“时间-空间”非均匀性的问题,本论文提出了适用于ADS次临界堆强“时间-空间”非均匀性的“多模式”堆芯少群常数库的研制方法。针对ADS次临界堆的中子学特性,开展基于改进准静态方法的ADS次临界堆中子时空动力学方法的研究,包括改进准静态方法:通过调整形状函数跟幅函数的时间步长,提升计算效率;形状函数的选取:考虑λ本征值中子注量率、稳态外源驱动中子注量率和α本征值中子注量率三种模式;权重函数的选取:考虑采用共轭λ本征值中子注量率;以及采用差分方法开展ADS中子时空动力学直接时间离散方法的研究。开发了ADS次临界堆中子动力学改进准静态堆芯扩散程序TRIONES,阐述其计算流程和相关计算模块的计算方法,并对TRIONES程序进行了验证。利用OpenMC程序构建ADS次临界堆芯三维非均匀计算模型,产生ADS次临界堆的均匀化12群常数库,并将其应用到TRIONES程序中,开展λ本征值(λ模式)、稳态外源驱动(S模式)和α本征值(α模式)三种模式的中子通量计算,归并、拟合产生可精确表征强“时间-空间”非均匀的“多模式”少群常数库,改进现有单一“两步法”群常数准静态模型,并实现束流瞬变“自适应调用”。基于束流瞬变工况时-空相关“多模式”堆芯少群常数,建立强“时间-空间”非均匀的ADS次临界堆束流瞬变中子时空动力学方法,开展束流瞬变“多模式”堆芯少群常数库对ADS次临界堆动态特性影响分析研究。分析ADS次临界堆在不同束流瞬变工况(断束工况、启堆再断束工况和断束再恢复工况)下、不同位置(四个典型位置)处和不同次临界度(keff=0.99、0.96和0.93)下的中子动力学结果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对于束流瞬变工况,有束流工况采用S模式、无束流工况采用α模式的“多模式”堆芯少群常数库的中子动力学结果的误差最小,较现有单一“两步法”堆芯少群常数库能够更精准的表征在ADS次临界反应堆中子动力学的时空演化特性。本论文基于束流瞬变工况时-空相关“多模式”堆芯少群常数改进准静态模型,提出了一套具有强适应性的ADS次临界堆束流瞬变中子时空动力学方法,能够更精准的表征强“时间-空间”非均匀的ADS次临界反应堆中子动力学的时空演化特性,完善了中子动力学理论,促进了ADS工程研发。

葛丽萍[2](2020)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健身房综合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全民健身意识增强,人们在健身上投入的费用逐渐增多。健身成为获得健康的一种方式,各种规模的健身房随之出现。然而,人们工作生活压力大,可投入健身的时间有限。在智能手机普遍推广前提下,构建一个移动互联网与传统健身房行业相结合的管理系统成为可能。本系统用于管理中小型健身房的基础设施及健身服务,同时满足不同顾客在线查看健身房基础设施使用情况、预约健身服务。系统在保证系统功能完整、操作简洁易用的基础上要注重隐私保护与透明化管理相结合,而且也要考虑健身房使用者广泛性,系统应兼顾不同手机型号、不同操作系统及对手机熟练程度不同的各种用户。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健身房综合管理系统。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走访调查多个中小型健身房,以访谈、调查问卷、报表分析等方式收集了中小型健身房实际管理情况及会员健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健身服务方面的需求。(2)在需求分析阶段使用UML构造软件需求模型。以用例图描述系统使用者和需求的关系,采用流程图描述系统对象之间的动态关系,采用E-R图描述系统数据库逻辑结构。将系统用户划分为系统管理员和会员两类,分别通过电脑浏览器和手机微信小程序/APP的方式登录系统。系统管理员在电脑上登录系统后,管理用户信息,记录健身房内的器械、课程信息;会员登录系统后查看健身房使用情况,在系统中预约课程。(3)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总体设计和功能模块的概要设计。系统以电脑端、移动端两种方式实现。电脑端基于B/S模式,采用J2EE服务端架构,按照分层的思路将系统整体划分为3层:用户界面层、逻辑处理层和数据层。移动端由发布为微信小程序/APP的界面展示和部署在服务器上的业务逻辑接口组成。(4)在需求分析和概要设计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详细设计,对系统界面展示风格、数据库物理结构进行详细设计。系统实现编码语言选择为java,以Spring Boot集成SSM框架的方式提高开发效率。数据库采用My SQL以保证系统数据的统一管理和保证数据安全。(5)在系统实现过程中以单元测试的方式保证每个系统功能的正确性。系统开发完成后采用黑盒测试的方式,以系统整体测试用例为指导对系统整体功能进行测试。

李宗霖[3](2020)在《两层无线传感器网中能量高效的多维数据隐私保护范围查询协议》文中研究指明数据查询是无线传感器网络完成监控和侦查任务主要手段。因此,无线传感器网络需要通过数据隐私保护技术防止信息泄露和被篡改,利用数据管理技术来完成数据查询任务。所以研究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具有隐私保护能力的数据查询技术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这些现有的研究工作在隐私安全性或感知节点能耗中仍存在不足之处,而且大部分是基于一维数据的。基于此,对多维数据范围查询的能耗、数据隐私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基于此,本篇论文设计了查询处理隐私数据的协议FLPQ(Full security low power query),并且分析和验证所设计协议传输数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和能耗。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密钥交换协议的密钥管理机制:针对传感器节点的计算能力弱、存储空间有限,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较低带宽和更高信道错误比率的特点。本文设计了基于预共享密钥机制和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协议,通过模式协商、Diffie-Hellman交换等过程,生成了共享密钥,并基于采用AES轻量级数据加密算法,实现数据采集和存储的机密性。(2)为了能让采集的感知数据具有更好的隐私性,本文采取AES轻量级数据加密算法和Base64编码进行加密操作,产生加密数据链,用此实现数据传输、存储的机密性。利用前缀成员验证编码技术、质数聚集技术形成比较因子,判断查询范围的下界和上界数值的前缀编码集合是否存在交集的问题,进一步转化为判断两者是否存在最小公约数。实现更为正确的数据范围的查找结果。(3)为了实现保护感知数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本协议时间栈技术,使用AES加密算法对当前感知节点的设备编号和采集当前数值的时间进行算法加密,利用在组与组之间利用时间栈特性进行一致性验证,如可用于鉴别不同周期上传的数据组是否被删除或者篡改。(4)使用Alios Things操作系统并且搭载Cortex-M4内核设计了感知节点;基于.NET/C#语言设计了存储节点和基站节点,并以此为实验平台,将所设计的FLPQ协议在该平台上进行了实验,并设计了通信协议,验证了密钥交换、多维隐私数据提交、多维隐私数据查询、多维隐私数据查询结果真实性和完整性验证等功能;并与CSRQ协议在相同的实验环境下进行一维感知节点的能耗、三维数据传感器节点的能耗、感知节点在不同维数的能耗、三维数据上传字符数这四个4个方面能耗对比分析,证明在相同的实验环境下本方案比CSRQ协议的能耗更低。

孙甜甜[4](2020)在《含广义负荷的负荷建模与技术支持系统》文中认为电力系统仿真是电力系统规划、调度与控制的基础,电力负荷模型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仿真结果。随着电网大规模的发展、智能电网进程的不断深入,分布式负荷电源的大量并网,电力负荷的时变性、分散性、不确定性等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负荷模型结构与建模方法已难以准确地描述负荷特性。本文主要对含抽水蓄能电站的广义负荷建模技术支持系统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为解决变速型抽水蓄能电站并网后的负荷建模问题,在深入分析变速型抽水蓄能电站运行原理和内部构成的基础上,提出了变速型抽水蓄能电站的广义负荷建模方法;研究抽水蓄能电站变速型发电电动机的运行机理,对其动态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构建含变速型抽水蓄能电站变速型发电电动机的广义负荷模型;搭建仿真系统研究其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2)为解决基于AIMM的负荷建模中马尔科夫转移矩阵元素固定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马尔科夫转移概率自适应调整的方法;已知某时刻负荷模型的更新权重和上一时刻的权重,两者的差值反应了模型与实际情况的匹配程度的变化,利用该差值来调整模型之间的转移概率;建立了 Markov转移概率自适应调整的算法,该算法实现转移概率矩阵的自适应调整,且满足马尔科夫转移矩阵元素的两个基本条件;基于马尔科夫转移概率自适应的AIMM负荷建模与基于AIMM的负荷建模对比分析,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3)针对目前存在的负荷建模系统软件的不足之处,开发出新型负荷建模技术支持系统。该系统基于B/S与C/S相结合的模式,以Visual Studio 2013为开发工具,采用C#和C++作为编程语言相结合,运用MFC、数据库通信技术、ASP.NET网页开发技术进行系统开发,并根据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功能设计,分别实现了后台负荷模型数据库的管理与采用负荷建模方法(统计综合法、总体测辨法、改进AIMM算法)进行负荷建模的功能。通过实际应用,证明了本文搭建的负荷建模技术支持系统具有技术先进、功能强大、人机界面良好、操作简洁等特点,促进了负荷建模的实用化进程。

缪照辉[5](2020)在《大规模并行拓扑优化程序设计》文中提出随着科学发展和工程技术的进步,现实生活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大型复杂结构。这些大型复杂结构的数值分析和优化设计需要大量的数值计算能力。传统的串行程序进行数值分析中计算时间长,消耗计算资源大,难以满足这类结构的数值计算。因此需要引入新的计算方法对这类结构进行数值分析和优化设计。MPI分布式编程模式通过结合多台计算节点的计算资源可以将整个计算任务拆分成多个子任务,分配给不同的计算节点上同时进行计算,相较与传统的串行计算模式能大大降低计算时间,充分合理利用计算资源。本文主要基于变密度法的优化理论框架上,使用分布式MPI编程模式进行拓扑优化程序设计,整个程序设计包括两个部分,并行有限元设计和拓扑优化程序设计。在并行有限元程序设计中,网格数据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获得1.程序内部实现简单模型的网格生成;2.基于商业软件获取网格数据。由于分布式计算节点资源有限,需要对网格数据切分,本文采用三种分区方式对网格数据切分,同时讨论不同分区对并行效率的影响。在稀疏线性方程求解中,使用不同迭代方法和预处理技术,讨论不同迭代方法对并行计算效率的影响。在有限元计算中,通过于商业软件对比验证程序计算正确性。在拓扑优化程序设计中,在基于变密度法的优化理论框架下,使用SIMP的材料插值模型和移动渐进线法对设计变量进行更新,实现了单种材料的拓扑优化设计和两种材料的拓扑优化设计,为了保证计算量不变的条件下得到清晰边界,通过自适应加密的方法对结构边界进行加密优化。

张子雄[6](2020)在《小推力航天器高低轨飞行规划方法研究及仿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球同步轨道(GEO)航天器在通讯、导航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GEO航天器的轨道转移技术正在由化学燃料推进转变为电推进式的小推力技术,其具有比冲量大,推力可控性好的特点,可以有效的提升载荷质量。本文对小推力航天器由低轨向高轨的飞行轨道进行规划与优化,使用SiROS为轨道转移规划模型设计了仿真系统,实现了小推力航天器高低轨轨道转移仿真功能,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对采用电力推进小推力技术的同步轨道卫星路径规划进行基础理论研究。研究电推进的基本原理、航天系统时间表示方法、空间坐标系表示方法及转换、空间物体位置描述方法、小推力航天器动力学模型和空间环境影响因素。(2)对电推进式小推力卫星模型的轨道转移算法的优化研究。小推力航天器模型的变轨过程可以转换为最优控制中两点边值问题求解,针对该问题使用了多重打靶算法和退火遗传算法进行解算。经过研究,得到了特殊情况下小推力航天器模型的轨道转移优化的解析结果,并对初始轨道以标称轨道算法为基础进行了算法优化设计。(3)小推力卫星轨道转移优化仿真研究。基于空间智能机器人操作系统(SiROS)仿真软件,开发了推进系统配置模块、初始标称轨道规划模块、精确轨道设计模块、变轨制导控制模块、环境力摄动加速度模块等仿真模块。搭建典型小推力仿真推演任务场景算法模型,如GTO-GEO小推力轨道转移仿真模型、LEO-GEO小推力轨道转移仿真模型、非共面圆轨道小推力转移解析解模型。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各模块能实现既定功能,模型仿真结果符合预期。

陈浩菲[7](2019)在《基于随机Petri网的机场特殊旅客服务流程建模与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世界范围内的航空运输服务业的竞争加剧,我国的航空运输业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快速的发展,如何通过在有限的服务空间内提升机场资源利用率,实现机场旅客的服务质量成为当前航空公司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另外,对于特殊旅客群体(比如:老、弱、病、残、孕等)而言,其服务需求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服务流程完全不同于普通旅客,这是因为特殊旅客群体要求更好更优的服务资源。但当前国内大多数机场航站楼存在待值机、安检等服务流程方面的设计不合理,不仅会导致整体机场服务流程运行效率降低,也极易在航空运输高峰期间引发群体性的事件。因此,在航空运输旅客数量不断增长与机场服务资源有限的矛盾之下,优化机场特殊旅客的服务流程成为提升机场整体服务效率和旅客满意度的关键所在。针对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以特殊旅客的服务流程为研究对象,以Petri网理论为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对特殊旅客的机场服务流程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模型性能指标分析找到特殊旅客服务流程中的瓶颈环节,最终使机场特殊旅客服务流程得到优化与提升。论文主要从三方面展开,主要内容与结论如下:第一,本文通过机场服务理论,以及Petri网理论的相结合,构建了机场特殊旅客顶层服务流程模型、值机子网模型以及安检子网模型等机场特殊旅客服务流程Petri网模型,并对相关流程环节做出定义描述。第二,在模型构建的基础上,首先,本文验证该服务流程模型的结构可靠性,发现顶层模型以及子网模型都通过了可靠性验证,模型有效性得到了验证。其次,应用实践中的相关数据,以及马尔可夫理论的方法,对模型进行深层次的性能分析,找到服务流程中还存在的问题与制约瓶颈。结果发现,等待接受值机服务时间过长是特殊旅客在值机子服务流程的主要瓶颈;而旅客领取行李时间过长则是安检子过程服务流程的瓶颈环节;顶层模型安检与候机时间较长,占用资源较多成为整个流程的瓶颈所在。第三,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主要提出了三种可行的优化服务流程的方案,并对对比了在优化前后,相关性能指标在不同方案之间的表现,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三种优化方案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对原始服务流程起到一定的优化效果;三种优化方案在库所平均托肯数、变迁利用率两个性能指标都较原始服务流程表现出下降效果,解决了瓶颈问题;优化方案一与优化方案三优化的作用更为明显,而优化方案二的优化效果虽然存在但是不够明显。

李子成[8](2019)在《基于Petri网的工业火灾应急响应行动建模与性能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工业的迅速发展为国家富强、社会稳定及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同时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也离不开工业的发展与支持。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生产总值每年都平稳快速地向上增长;2017年,国内工业生产总值已经达到33.46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40.46%。但是,时常由于工业火灾的发生却未能迅速采取有效的应急响应行动,导致了多米诺效应的发生,对人民的生命造成更大的威胁,对社会经济造成更大的损失。然而,应急响应由一系列应急响应行动构成的,可以有效地遏制火势的迅速猛烈发展,从而防止火灾的蔓延以减少事故损失。因此,如何做好工业火灾应急响应行动分析是提高应急响应效率、降低多米诺效应发生概率的关键。本文以工业火灾为背景,以应急响应行动为研究对象,考虑应急资源、应急行动间关系以及应急响应时间,结合国内外对工业火灾、应急救援、Petri网的应用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提出了基于层次着色时间Petri网的工业火灾应急响应行动建模方法、应急响应时间分析方法以及基于同构马尔可夫链的性能分析方法。首先,流程分析工业火灾应急响应过程,并描述了该过程所需的应急资源、应急行动等;接着,结合Petri网理论,库所表示应急响应现场状态,而变迁表示应急响应行动,网络中托肯的流动表示应急状态的变化,托肯被赋予时间并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提出了基于层次着色时间Petri网的工业火灾应急响应行动建模方法。其次,采用该建模方法,重新定义库所、变迁、颜色集以及函数,考虑应急资源、应急行动间关系以及应急响应时间,对工业火灾应急响应建立了通用层次着色时间Petri网模型(HCTPN)。再次,提出了应急响应时间分析方法(即5种不同的时间模式),包括时间串行门、时间输出与门、时间输入与门、时间输出或门以及时间输入或门,分析该模型的时间性能;然后,基于HCTPN,以储罐区火灾为例,讨论在不同的应急响应行动协作模式下应急响应所需的时间和发生多米诺效应的概率,并通过CPN Tools仿真验证。最后,采用基于同构马尔可夫链的性能分析方法对HCTPN模型进行分析;计算每个状态的稳定概率,获得库所平均托肯数和变迁利用率等量化指标,分析其应急响应行动的性能;此外,还对应急响应行动进行敏感性分析,这对模型的优化与评价具有重大意义。通过研究得出,基于Petri网的工业火灾应急响应行动建模方法能够很好地描述应急响应中应急资源、应急响应行动的逻辑关系等,可以对应急响应过程建立Petri网模型;而应急响应时间分析方法能有效分析该模型的时间性能;基于同构马尔可夫链的性能分析方法可以定量分析其性能;这都为提高应急响应效率和降低多米诺效应的概率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蒋育君[9](2019)在《装车机器人的规划与控制系统开发》文中认为货运物流行业,特别是箱式货物集装箱装车作业,仍是劳动密集型的,依赖低效率的人工搬运,制约了整个行业的自动化水平,亟待采用机器人自动化技术实现自动装车,以解决人口红利下降、劳动强度高、作业效率低、安全问题突出等问题。本文则是针对快消品物流行业的重要需求,以自行研制的伸缩臂型全自动装车系统为对象,研究开发一套开放式、智能化的装车机器人规划与控制系统。(1)针对装车机器人的特点及要求,分析规划与控制软件系统的数据接口、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基于模块化、开放式思想,设计软件总体架构,将软件功能分解成人机界面、三维仿真、装车规划、运动规划、文件系统、传感检测、通讯等功能模块;对关键的模块进行详细设计。该方案具备一般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基本规划功能,同时又具备装车工艺过程规划、三维可视化显示等功能,满足装车机器人规划与控制的需求。(2)对系统所必需的机器人运动学、路径规划、运动规划、以及控制等核心算法进行分析与建模。首先,分析装车机器人机构原理,建立机器人位置运动学模型和速度运动学模型;研究机器人装车工艺过程要求,给出装车路径点的求解方法;建立机器人操作空间平滑轨迹规划算法模型,由装车路径点信息生成平滑的机器人运动轨迹;分析示教和自主规划两种运动控制策略和流程。对关键算法进行深入研究,为装车机器人规划与控制系统的实现奠定了理论基础。(3)基于Windows和C++平台,设计并实现了机器人规划与控制系统软件。首先由系统功能模块设计方案,设计C++功能类库,在调度上分解成装车规划、运动规划、仿真、通讯和主线程等5个线程,然后对每个线程逐一实现。该系统的有效性和正确性,通过对装车运动的仿真、软件功能测试、以及装车机器人实际实验得以验证。

韩洪帅[10](2019)在《基于关联数据的传统美术类非遗视频资源语义化组织研究》文中指出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越来越受到社会各层的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中华文明智慧的结晶,代表着国家软实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频资源在非物质文化数字化保护中占有大量的比重,视频资源中具有丰富的知识内容,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化过程中一种重要的信息载体。对于非遗视频资源的研究,有利于对于视频的管理和知识的挖掘,对今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频资源的语义化组织的研究可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频资源的组织和管理。本文主要研究传统美术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频资源的语义化组织,传统美术是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十大类中的一类,本文希望通过对此类视频资源的研究,提出对于此类视频的资源语义组织的方案,提高对于此类资源的管理效率,加深对于非遗知识的挖掘。本文是基于关联数据的方式对传统美术类视频资源进行合理的语义化组织。本文研究,旨在利用关联数据的结构化,将不同结构的资源数据进行结构化的表达。本文研究路线是从传统美术类视频资源内容特点开始做起,分析此类视频结构和内容的特点,利用本体论,构建传统美术类视频资源语义本体模型,旨在对视频内容构建一个合理的资源语义化描述的框架,对视频中的内容进行语义标注并显示其非遗特性,对此类视频资源进行合理的语义化描述。然后,利用关系数据库作为本体模型到关联数据表达的一个中介,利用关系数据库其成熟的管理系统对资源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并通过研究,选择了一种合适的存储模式。最终,利用D2R工具完成数据库到关联数据的映射,以关联数据的形式完成对视频语义化资源的组织和展示。此外,在发布成关联数据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进行知识的聚集和挖掘。

二、基于对象/关系的空间数库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对象/关系的空间数库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多模式”少群常数库的ADS次临界堆束流瞬变中子时空动力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实验研究现状
        1.2.2 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多模式”堆芯少群常数库的研制方法研究
    2.1 束流瞬变“多模式”堆芯少群常数库的研制方法
    2.2 OpenMC程序产生多群数据库的原理
    2.3 OpenMC程序堆芯多群常数库产生方法
        2.3.1 多群常数库计算方法
        2.3.2 多群常数库的产生步骤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ADS次临界堆中子时空动力学方法研究与TRIONES程序开发
    3.1 ADS次临界堆中子时空动力学方法
        3.1.1 ADS次临界堆时空中子动力学方程
        3.1.2 改进准静态方法
        3.1.3 动态参数模型
        3.1.4 ADS中子时空动力学直接时间离散方法
    3.2 TRIONES程序开发
        3.2.1 TRIONES程序介绍
        3.2.2 TRIONES程序计算流程
        3.2.3 形状函数计算模块
        3.2.4 权重函数计算模块
    3.3 TRIONES程序验证
        3.3.1 IAEA_2G基准题
        3.3.2 BIBLIS_2G基准题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模式”堆芯少群常数库的研制
    4.1 ADS次临界堆OpenMC建模及验证
        4.1.1 ADS次临界堆建模
        4.1.2 计算结果及验证
    4.2 ADS次临界堆堆芯多群常数库的研制及验证
        4.2.1 能群划分
        4.2.2 ADS次临界堆堆芯多群常数库的研制
        4.2.3 ADS次临界堆堆芯多群常数库及TRIONES程序的验证
    4.3 束流瞬变“多模式”堆芯少群常数库的研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多模式”少群常数库的ADS次临界堆动态特性研究
    5.1 “多模式”堆芯少群常数库的自适应调用
    5.2 ADS次临界堆典型位置的选取
    5.3 断束工况
        5.3.1 不同次临界度下动态特性分析
        5.3.2 不同位置处动态特性分析
    5.4 启堆再断束工况
        5.4.1 不同次临界度下动态特性分析
        5.4.2 不同位置处动态特性分析
    5.5 断束再恢复工况
        5.5.1 不同次临界度下动态特性分析
        5.5.2 不同位置处动态特性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ADS次临界堆OpenMC程序输入卡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健身房综合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1.3.1 论文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分析
    2.1 面向对象和UML建模
    2.2 相关技术
        2.2.1 基于J2EE的服务端相关技术
        2.2.2 WEB前端相关技术
        2.2.3 移动端相关技术
        2.2.4 项目管理工具
    2.3 开发工具
第三章 健身房管理系统分析
    3.1 功能需求
        3.1.1 总体需求分析
        3.1.2 课程管理
        3.1.3 用户管理
        3.1.4 基础管理
        3.1.5 会员管理
        3.1.6 辅助管理
    3.2 非功能需求
        3.2.1 非功能性需求描述
        3.2.2 系统指标
    3.3 小结
第四章 健身房管理系统设计
    4.1 系统总体设计
        4.1.1 系统架构设计
        4.1.2 系统功能结构
    4.2 接口概要设计
        4.2.1 内部接口
        4.2.2 外部接口
    4.3 系统技术路线
        4.3.1 基于SSM的PC端子系统
        4.3.2 基于uni-app的移动端子系统
        4.3.3 基于Spring+My Batis的自动处理子系统
        4.3.4 基于SSM的 WEB接口子系统
    4.4 用户界面设计
        4.4.1 概述
        4.4.2 用户界面设计流程
        4.4.3 界面设计展示
    4.5 可行性分析
        4.5.1 操作可行性
        4.5.2 技术可行性
        4.5.3 经济可行性
第五章 健身房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5.1 数据库选型
    5.2 概念结构设计
        5.2.1 局部E-R模型
        5.2.2 全局E-R模型
    5.3 逻辑结构设计
        5.3.1 E-R图转换为关系模式
        5.3.2 关系模式规范化
        5.3.3 数据库实现的设计
第六章 健身房管理系统实现
    6.1 系统开发环境
    6.2 PC端子系统主要实现
        6.2.1 系统登录功能
        6.2.2 系统首页面
        6.2.3 会员卡管理模块的实现
    6.3 移动端子系统主要实现
        6.3.1 系统登录功能实现
        6.3.2 系统导航模块实现
        6.3.3 器械功能实现
    6.4 自动处理子系统主要实现
        6.4.1 历史数据自动清理
        6.4.2 自动通知功能
        6.4.3 数据库自动备份
    6.5 WEB接口子系统主要实现
        6.5.1 内部接口
        6.5.2 外部接口
    6.6 系统的安全实现
    6.7 小结
第七章 健身房管理系统测试
    7.1 测试环境搭建
    7.2 功能测试
        7.2.1 测试用例设计
        7.2.2 测试结果及分析
    7.3 非功能测试
        7.3.1 测试用例设计
        7.3.2 测试结果及分析
    7.4 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论文总结
    8.2 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程序清单
致谢

(3)两层无线传感器网中能量高效的多维数据隐私保护范围查询协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隐私范围查询
        1.2.2 可完整性验证范围查询方法
    1.3 本文所做工作及组织结构
        1.3.1 本文所做工作
        1.3.2 本文组织结构
第2章 两层无线传感器网络与范围查询协议建模分析
    2.1 两层无线传感网络模型
        2.1.1 两层无线传感器网络背景知识
        2.1.2 两层无线传感器网络特点
        2.1.3 本文使用两层无线传感器网络模型
    2.2 两层无线传感器网络范围查询模型
        2.2.1 范围查询特征
        2.2.2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问题
        2.2.3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目标
    2.3 多维隐私范围查询相关技术介绍
        2.3.1 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协议
        2.3.2 前缀成员验证编码技术
        2.3.3 质数聚集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两层无线传感网络多维隐私数据查询协议设计
    3.1 问题描述
        3.1.1 查询模型与基本假设
        3.1.2 攻击模型与安全目标
        3.1.3 多维隐私协议模型
    3.2 对称密钥管理协议设计
        3.2.1 需求分析
        3.2.2 密钥管理机制设计
        3.2.3 密钥管理机制程序实现
    3.3 感知数据提交协议设计
        3.3.1 前缀成员验证编码技术
        3.3.2 比较因子
        3.3.3 加密数据链
        3.3.4 时间栈
        3.3.5 感知数据提交协议
    3.4 数据查询处理协议设计
    3.5 查询结果真实性与完整性协议设计
    3.6 本章小节
第4章 多维隐私数据范围查询硬件实验配置及程序设计
    4.1 两层无线传感网实验环境介绍
        4.1.1 感知节点硬件结构和系统介绍
        4.1.2 存储节点设计实现与系统环境
        4.1.3 基站节点设计实现与系统环境
    4.2 两层无线传感网协议程序的设计
        4.2.1 感知节点程序的设计
        4.2.2 存储节点程序的设计
        4.2.3 基站节点程序的设计
    4.3 本章总结
第5章 多维隐私数据范围查询协议能耗分析
    5.1 两层无线传感网能耗测量方案
    5.2 两层无线传感网通信能耗计算与收集
    5.3 两层无线传感网通信能耗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研究成果
    参加的科研项目
    获奖情况
致谢

(4)含广义负荷的负荷建模与技术支持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负荷建模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负荷建模方法
        1.2.2 负荷模型结构
        1.2.3 负荷建模系统的构建趋势
    1.3 抽水蓄能电站负荷建模
    1.4 存在的问题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含变速型抽水蓄能电站的广义负荷建模
    2.1 引言
    2.2 变速型抽水蓄能机组
        2.2.1 运行原理
        2.2.2 变速抽水蓄能机组数学模型
    2.3 负荷模型的构建
    2.4 仿真分析
        2.4.1 抽水蓄能电站运行特性
        2.4.2 短路故障下暂态特性
        2.4.3 模型的有效性验证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AIMM负荷建模的转移概率自适应调整
    3.1 转移概率自适应调整的基本原理
    3.2 基于转移概率自适应的AIMM负荷建模
    3.3 仿真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负荷建模技术支持系统的开发
    4.1 系统的开发思路与体系结构
    4.2 系统功能设计
        4.2.1 实现功能
        4.2.2 后台数据库与前台界面通信
    4.3 系统开发的相关技术
        4.3.1 基于C/S与B/S的系统开发
        4.3.2 基于MySQL后台数据库
        4.3.3 数据库访问技术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的实现
    5.1 基于B/S体系下系统的实现
    5.2 基于C/S体系下系统的实现
        5.2.1 系统主界面
        5.2.2 负荷模型数据库管理模块
        5.2.3 负荷模型的建立模块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作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成果
    6.2 工作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期间学术论文与科研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大规模并行拓扑优化程序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结构优化方法
        1.2.1 常见拓扑优化方法理论
        1.2.2 拓扑优化发展及并行应用
    1.3 并行计算发展和应用
        1.3.1 并行计算硬件发展
        1.3.2 并行计算软件的发展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并行有限元计算程序设计
    2.1 基础数据结构
    2.2 网格获取和网格分区
        2.2.1 网格获取
        2.2.2 网格分区
    2.3 不同稀疏线性方程组求解器
    2.4 算例
        2.4.1 算例1有限元结果验证
        2.4.2 算例2不同迭代器效率和并行效率验证
        2.4.3 算例3不同分区对计算影响
    2.5 本章小结
3 并行拓扑优化程序设计
    3.1 变密度法优化理论
    3.2 优化算法
    3.3 过滤方法
    3.4 并行拓扑优化程序框架
    3.5 算例
        3.5.1 算例1长方体梁
        3.5.2 算例2L型梁
    3.6 本章小结
4 双材料拓扑优化设计和自适应网格拓扑优化设计
    4.1 双材料优化设计
        4.1.1 材料插值模型
        4.1.2 算例双材料优化
    4.2 自适应优化设计
        4.2.1 自适应技术
        4.2.2 算例自适应优化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6)小推力航天器高低轨飞行规划方法研究及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1.5 全文内容安排
2.电推进卫星轨道设计理论基础
    2.1 电推进基本原理
    2.2 时间表示及转换
        2.2.1 世界时
        2.2.2 儒略日
        2.2.3 时间转换关系
    2.3 空间坐标系及转换
        2.3.1 地心赤道惯性坐标系
        2.3.2 地心赤道旋转坐标系
        2.3.3 当地轨道坐标系
        2.3.4 坐标系旋转及坐标变换
    2.4 空间物体位置描述
        2.4.1 轨道六要素
        2.4.2 惯性坐标系到轨道坐标系的转换
        2.4.3 春分点轨道根数及坐标变换
        2.4.4 航天器位置描述
    2.5 电推进卫星动力学模型
        2.5.1 笛卡尔坐标系下的动力学模型
        2.5.2 经典轨道根数下的动力学模型
        2.5.3 圆轨道根数下的动力学模型
        2.5.4 春分点根数下的动力学模型
    2.6 空间环境影响因素
        2.6.1 地球引力场
        2.6.2 大气阻力
        2.6.3 第三体引力场
        2.6.4 太阳光压
    2.7 本章小结
3.小推力卫星轨道转移优化方法
    3.1 最优控制数学模型及与小推力轨道转移的关系
        3.1.1 最优控制的数学模型
        3.1.2 小推力轨道转移优化与最优控制的关系
    3.2 非共面圆轨道间的小推力转移优化
        3.2.1 轨道转移的摄动运动方程
        3.2.2 问题的最优控制解析解
    3.3 间接法
        3.3.1 春分点根数变分方程
        3.3.2 最优控制问题描述
        3.3.3 两点边值问题求解
        3.3.4 基于标称轨道法的初始轨道设计
    3.4 本章小结
4.SiROS下小推力轨道转移优化仿真
    4.1 小推力轨道优化各功能包
        4.1.1 时间基准转换功能包
        4.1.2 坐标系转换功能包
        4.1.3 轨道根数转换功能包
        4.1.4 环境摄动加速度功能包
        4.1.5 小推力轨道优化功能包
    4.2 典型任务场景下的小推力变轨仿真
        4.2.1 GTO-GEO轨道转移仿真
        4.2.2 LEO-GEO轨道转移仿真
    4.3 本章小结
5.研究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基于随机Petri网的机场特殊旅客服务流程建模与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航站楼服务流程研究现状
        1.2.2 Petri网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航站楼旅客服务流程概述
    2.2 航站楼特殊旅客服务流程及问题分析
        2.2.1 民航特殊旅客概念及类型
        2.2.2 民航特殊旅客服务需求分析
        2.2.3 民航特殊旅客服务流程
    2.3 Petri网理论基础
        2.3.1 Petri网基本概念
        2.3.2 随机Petri网(SPN)理论
        2.3.3 广义随机Petri网(GSPN)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Petri网的特殊旅客机场服务流程建模
    3.1 机场特殊旅客服务流程问题描述
    3.2 建模基本步骤
    3.3 机场服务流程建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航站楼旅客服务流程模型分析
    4.1 可靠性分析
        4.1.1 理论依据
        4.1.2 可靠性验证
    4.2 模型性能分析
        4.2.1 数据
        4.2.2 性能分析基本步骤
        4.2.3 性能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机场特殊旅客服务流程优化实例分析
    5.1 服务流程优化方案
    5.2 特殊旅客服务流程优化模型构建及性能分析
        5.2.1 方案一模型构建及性能分析
        5.2.2 方案二模型构建及性能分析
        5.2.3 方案三模型构建及性能分析
    5.3 优化结果对比分析
    5.4 优化方案实施效果
        5.4.1 主要优化措施
        5.4.2 优化后特殊旅客满意度数据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成果及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第三方旅客满意度调查问卷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8)基于Petri网的工业火灾应急响应行动建模与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工业火灾研究现状
        1.2.2 应急响应研究现状
        1.2.3 Petri网的应用现状
        1.2.4 研究现状分析
    1.3 论文的来源和主要内容
        1.3.1 课题来源
        1.3.2 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1.3.3 章节结构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Petri网理论与CPN Tools概述
    2.1 Petri网概述
        2.1.1 Petri网的基本定义
        2.1.2 Petri网的变迁发生规则
        2.1.3 Petri网的表示
        2.1.4 Petri网的动态性质
    2.2 高级Petri网
        2.2.1 层次Petri网
        2.2.2 着色Petri网
        2.2.3 时间Petri网
    2.3 CPN Tools概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工业火灾应急响应行动Petri网模型
    3.1 层次着色时间Petri网
    3.2 工业火灾应急响应的流程分析
    3.3 工业火灾应急响应行动建模
        3.3.1 库所与变迁的定义
        3.3.2 颜色集与函数的声明
        3.3.3 工业火灾应急响应行动Petri网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应急响应过程的时间分析
    4.1 时间模式分析
    4.2 不同协作模式下的应急响应过程的时间讨论
        4.2.1 应急响应行动间协作模式
        4.2.2 不同协作模式下应急响应时间讨论
    4.3 算例分析
        4.3.1 应急响应时间计算
        4.3.2 基于时间分析的多米诺效应概率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应急响应行动的性能分析
    5.1 基本概述
    5.2 HCTPN模型的同构马尔可夫链
    5.3 应急响应行动性能分析
    5.4 应急响应行动敏感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研究总结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9)装车机器人的规划与控制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装车机器人研究现状
    1.3 机器人规划与控制技术
        1.3.1 机器人规划研究现状
        1.3.2 机器人控制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与方案设计
    2.1 需求分析
        2.1.1 接口分析
        2.1.2 功能需求
        2.1.3 性能需求
    2.2 软件总体架构设计
        2.2.1 开放式架构
        2.2.2 软件总体架构
    2.3 软件功能模块设计
        2.3.1 人机界面
        2.3.2 三维仿真
        2.3.3 运动规划与控制
        2.3.4 文件管理
        2.3.5 通讯功能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机器人规划与控制核心算法
    3.1 机器人运动学模型
        3.1.1 位姿描述
        3.1.2 位置运动学建模
        3.1.3 速度运动学模型
    3.2 机器人装车路径规划
        3.2.1 装车规则
        3.2.2 装车路径点求解
    3.3 机器人运动规划
        3.3.1 操作空间位姿规划
        3.3.2 操作空间位置平滑过渡
        3.3.3 操作空间姿态平滑过渡
    3.4 机器人控制策略
        3.4.1 HMI示教方式
        3.4.2 自主规划方式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软件部署与实现
    4.1 软件系统功能类库
    4.2 任务调度
    4.3 装车规划
        4.3.1 定义数据结构
        4.3.2 装车工艺过程
    4.4 运动规划
        4.4.1 操作器示教运动
        4.4.2 自动运动规划
    4.5 可视化三维仿真
        4.5.1 配置Open GL仿真环境
        4.5.2 读入机器人三维模型
    4.6 数据通讯
        4.6.1 与伺服通讯
        4.6.2 与传感器的通讯
        4.6.3 与操作器通讯
    4.7 主线程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实验
    5.1 系统软件功能测试
        5.1.1 装车规划测试
        5.1.2 运动规划及仿真测试
        5.1.3 文件系统测试
        5.1.4 通讯测试
    5.2 系统实验研究
        5.2.1 实验平台
        5.2.2 示教运动实验
        5.2.3 装车运动实验
        5.2.4 传感检测实验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基于关联数据的传统美术类非遗视频资源语义化组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现状
        1.2.2 非遗视频资源语义组织研究现状
        1.2.3 关联数据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本文组织结构
2 相关理论与技术
    2.1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语义化组织相关理论
        2.1.1 非遗资源的语义化描述框架
        2.1.2 本体模型
    2.2 关联数据及其相关技术
        2.2.1 关联数据
        2.2.2 资源描述框架RDF及其相关技术
        2.2.3 SPRARQL查询语言
    2.3 数据库理论及其相关技术
    2.4 本章小结
3 传统美术类非遗视频资源的语义本体模型构建
    3.1 传统美术类非遗视频内容及特点分析
        3.1.1 非遗视频的结构与内容分析
        3.1.2 传统美术类非遗视频主要内容
        3.1.3 传统美术类非遗视频的要素分析
    3.2 传统美术类非遗视频资源语义本体模型构建过程
        3.2.1 定义传统美术类非遗视频资源语义本体模型核心类
        3.2.2 传统美术类非遗视频资源语义本体模型
        3.2.3 本体模型实例创建
    3.3 本章小结
4 传统美术类非遗视频语义化资源的存储与关联数据的发布
    4.1 传统美术类非遗视频内容单元语义标注
    4.2 传统美术类非遗视频语义化资源的存储方案设计
        4.2.1 基于关系型数库实现数据的存储
        4.2.2 实验过程与分析
    4.3 基于D2RQ平台实现关联数据的发布
        4.3.1 关系数据库映射为关联数据
        4.3.2 关联数据的发布
    4.4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四、基于对象/关系的空间数库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多模式”少群常数库的ADS次临界堆束流瞬变中子时空动力学特性研究[D]. 邓年彪. 南华大学, 2021
  • [2]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健身房综合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葛丽萍.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3)
  • [3]两层无线传感器网中能量高效的多维数据隐私保护范围查询协议[D]. 李宗霖. 桂林理工大学, 2020(07)
  • [4]含广义负荷的负荷建模与技术支持系统[D]. 孙甜甜. 山东大学, 2020(10)
  • [5]大规模并行拓扑优化程序设计[D]. 缪照辉.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6]小推力航天器高低轨飞行规划方法研究及仿真[D]. 张子雄. 中北大学, 2020(12)
  • [7]基于随机Petri网的机场特殊旅客服务流程建模与优化研究[D]. 陈浩菲. 天津大学, 2019(06)
  • [8]基于Petri网的工业火灾应急响应行动建模与性能分析[D]. 李子成.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2)
  • [9]装车机器人的规划与控制系统开发[D]. 蒋育君. 广州大学, 2019(01)
  • [10]基于关联数据的传统美术类非遗视频资源语义化组织研究[D]. 韩洪帅.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基于对象/关系的空间数据库模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