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易感性的性别差异

肺癌易感性的性别差异

一、肺癌易感性的性别差异(论文文献综述)

王月英[1](2021)在《基于机器学习的不同性别原发性肺癌的预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对不同性别原发性肺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筛选不同性别肺癌患者的预后预测的重要特征,并针对不同性别肺癌患者的预后数据进行建模,为个体化治疗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本文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数据库(Surveillance,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SEER)中收集了36039例原发性肺癌患者的临床数据。对不同性别肺癌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和临床特征进行差异分析,同时使用Cox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性别肺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使用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朴素贝叶斯(NBayes,BN)、决策树(DTree,CART)、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K近邻(k-nearest neighbor,KNN)、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自适应提升(Adaptive Boosting,Ada Boost)和极端梯度提升算法(e 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共八种分类器对不同性别肺癌患者的预后进行建模,并筛选准确率较高的模型进行下一步分析。使用XGBoost算法和RF算法进行特征筛选,确定最优特征集合。结果:1.女性患者一年、三年和五年的总生存率分别91.1%,75.5%和63.9%,男性患者分别为84.2%,63.3%和51.2%。男性患者一年、三年和五年的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87.9%、71.5%和63.1%,而女性患者分别为93.2%、81.0%和72.8%。2.在男性患者中,XGBoost分类器在一年总生存率(Acc=0.8535)和五年总生存率(Acc=0.7438)的预测中均获得了最高的准确率。同样,XGBoost分类器在一年特异性生存率(Acc=0.8857)和三年特异性生存率(Acc=0.7246)预测上也获得了最高的准确率。在女性肺癌患者中,XGBoost分类器在三年总生存率(Acc=0.7462)、五年总生存率(Acc=0.6885)、一年特异性生存率(Acc=0.9331)及五年特异性生存率(Acc=0.7068)预测上获得了最高的准确率。3.在男性中,一年总生存率、三年总生存率、五年总生存率及一年特异性生存率预测中,XGBoost模型得到的最佳特征集合的预测结果分别较RF模型得到的最佳特征集合的预测结果高0.03%、0.35%、0.04%和0.04%。4.在女性样本,一年总生存率、三年特异性生存率及五年特异性生存率预测中,XGBoost模型得到的最佳特征集合的预测结果较RF模型得到的最佳特征集合的预测结果分别高0.09%、0.02%和0.05%。五年总生存率和一年特异性生存率预测中,XGBoost模型得到的最佳特征集合的特征个数较RF模型得到的最佳特征集合的特征个数分别少4个和2个。5.在男性样本一年、三年和五年总生存率和特异性生存率预测时,XGBoost得到的最佳特征集合的特征个数分别是13个(Acc=0.8536)、9个(Acc=0.6800)、12个(Acc=0.7437)、11个(Acc=0.8863)、15个(Acc=0.7267)和12个(Acc=0.7229)。而女性样本一年、三年和五年总生存率和特异性生存率预测时,XGBoost得到的最佳特征集合的特征个数分别是7个(Acc=0.9141)、14个(Acc=0.7468)、11个(Acc=0.6896)、10个(Acc=0.9331)、11个(Acc=0.7929)和13个(Acc=0.7084)。结论:1.在原发性肺癌中,女性的一年、三年、五年总生存率和特异性生存率均优于男性。2.男性和女性原发性肺癌患者的一年总生存率、三年总生存率及一年特异性生存率预测中,XGBoost算法得到的最佳特征集合的特征数较随机森林少,且准确率更高。3.运用XGBoost算法进行建模,男性与女性肺癌患者的一年总生存率、三年总生存率及特异性生存率预测中,女性肺癌患者的预测结果较男性好,而五年总生存率及特异性生存率预测中,男性肺癌患者的预测结果较女性好。4.男性和女性原发性肺癌患者的预后预测分析中,XGBoost算法得到的最佳特征集合不同。因此,有必要建立针对不同性别原发性肺癌患者的预后预测模型。

宋明烊[2](2021)在《中国东北地区人群HULC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的关联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肺癌作为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对我国人群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针对肺癌影响因素的研究成为近些年的热点。研究表明,除环境暴露外,遗传因素也可以影响肺癌的发生。而在遗传因素中,较常见的就是单核苷酸多态性。HULC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能够影响肝癌、宫颈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但是,现有的研究中未涉及HULC位点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本次研究对HULC的rs1041279、rs2038540和rs7763881位点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研究中选取了来自辽宁省三所医院中的肺癌患者549例,无癌对照562例。采用酚-氯仿法对基因组DNA进行提取,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Taqman探针法进行rs1041279、rs2038540和rs7763881的基因分型。采用student’s t检验和χ2检验对年龄、性别和吸烟暴露因素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进行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出OR值及95%置信区间用于评估位点多态性与肺癌发生风险之间的相关关系。数据分析使用统计软件SPSS 22.0。建立相加模型和相乘模型来评估基因多态性和吸烟暴露之间是否存在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结果:研究结果发现,HULC rs1041279位点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有关。在rs1041279位点中,与携带基因型GG的个体相比,携带基因型CC的个体肺癌的发生风险增加(OR=1.535,95%CI=1.076-2.189,P=0.018);与携带基因型GG的个体相比,携带基因型CC或GC的个体肺癌的发生风险增加了33.1%(OR=1.331,95%CI=1.014-1.746,P=0.039)。与携带G等位基因的个体相比,携带C等位基因的个体肺癌的发生风险增加21.6%(OR=1.216,95%CI=1.029-1.437,P=0.022)。在年龄>60岁的亚组中,rs1041279位点多态性与肺癌的发病风险之间具有相关性。在女性亚组中,rs1041279位点可引起肺癌发生风险的增高。相乘模型交互作用结果显示,rs1041279与吸烟暴露之间存在影响肺癌发生的相乘交互作用。在本研究的统计结果中,rs2038540和rs7763881两个位点均未发现与肺癌易感性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关系(rs2038540:CG vs.CC:OR=1.155,95%CI=0.893-1.494,P=0.274;GG vs.CC:OR=1.079,95%CI=0.604-1.928,P=0.797;GG+CG vs.CC:OR=1.146,95%CI=0.894-1.469,P=0.283;GG vs.CG+CC:OR=1.020,95%CI=0.576-1.806,P=0.945;G vs.C:OR=1.073,95%CI=0.882-1.306,P=0.480;rs7763881:AC vs.AA:OR=0.849,95%CI=0.637-1.132,P=0.266;CC vs.AA:OR=0.753,95%CI=0.529-1.072,P=0.116;CC+AC vs.AA:OR=0.820,95%CI=0.625-1.076,P=0.152;CC vs.AC+AA:OR=0.836,95%CI=0.618-1.130,P=0.244;C vs.A:OR=0.881,95%CI=0.745-1.041,P=0.136)。分层分析的各亚组结果中,两个位点rs2038540和rs7763881均未得到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结论:在中国东北地区人群中,HULC的rs1041279位点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之间可能存在关联。rs2038540和rs7763881位点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无关。rs1041279位点多态性与吸烟暴露之间存在影响肺癌发生的相乘交互作用。

韩京军,张艳炜,伍德强,陈伟强,蔡龙干,贾刚伟[3](2016)在《不同性别氨基甲苯代谢差异对肺癌发生影响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给动物模型吸入氨基甲苯评价性别对其代谢的影响及与体内氧化性损伤程度的关系,为探讨不同性别间致癌物质代谢差异对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8周龄雌、雄小鼠(c57BL/6)各16只,按照吸入暴露气体和性别不同分成4组。经暴露7 d后,测定肺、肝组织中的CYP2E1表达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尿中马尿酸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TBARS);用酶脱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ELISA kit)测定尿中8-羟脱氧鸟苷(8-OHd G)。结果暴露组中肺和肝组织中CYP2E1表达均明显增加。无论暴露组或对照组,雌性小鼠CYP2E1表达量、尿中8-OHd G、TBARS浓度均显着高于雄性小鼠。肝组织中CYP2E1 m RNA表达量与尿中马尿酸、TBRAS、8-OHd G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该研究发现小鼠经氨基甲苯暴露后不同性别间氨基甲苯代谢存在差异并导致不同程度的体内氧化损伤,提示肺癌易感性和性别不同导致的致癌物质代谢差异有关。

张鑫[4](2016)在《NF-κB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多态性、环境因素与肺癌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索原发性肺癌的环境危险因素、研究NF-κB炎症信号通路上相关基因多态性及其micro RN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的关联、探讨NF-κB炎症信号通路上相关基因单体型与肺癌的易感性。[方法]1.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按性别、年龄(±3岁)匹配,共纳入1534对研究对象。采用一对一面访的形式填写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暴露信息。运用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肺癌危险因素。运用R软件随机森林分析筛选最重要的危险因素。2.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NF-κB信号通路中有关基因NFKBIA、IKBKAP、TAB3、CXCL12及其候选SNPs,采用飞行时间质谱法对候选SNPs进行基因分型。运用χ2检验分析SNPs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SNPs与肺癌易感性的关联、与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易感性关联以及与不同吸烟人群肺癌易感性的关联。3.运用Haploview对SNPs进行连锁不平衡检验,并构建单体型;应用R软件运行Haplo.stats程序包,计算病例组和对照组单体型分布频率;运用haplo.glm模型构建单体型与肺癌广义线性回归模型,计算单体型与原发性肺癌的关联。[结果]1.福建地区原发性肺癌的危险因素有:居住地附近有污染企业、体质指数<18.5、居室通风状况不良、烹调油烟较多、未使用排气扇或抽油烟机、使用排气扇≤10年、装修后有刺激性气味、吸烟、吸烟包年数、初始吸烟年龄、被动吸烟指数≥10人年、性格内向忧郁、饮酒、肺部炎症疾病史、肿瘤家族史、肺癌家族史、近10年家庭有重大变故、吃咸菜(13次/周)。肺癌的保护因素有:BMI≥24、体育锻炼(≥1次/周)、经常散步、生吃大蒜(>2次/周)。2.SNPs与肺癌的易感性研究结果显示:NFKBIArs8904 TT基因型携带者发生肺癌的风险是CC基因型的0.761倍(95%CI:0.5980.968)、携带rs1050851CT的肺癌患病风险是携带CC基因型的0.601倍(95%CI:0.3630.995)。携带IKBKAPrs2230793 CC基因型者肺癌患病风险是AA+AC携带者的1.386倍(95%CI:1.0071.907)。携带rs1538660 TT基因型发生原发性肺癌是携带CC基因型的0.713倍(95%CI:0.5150.986)、是携带CC+CT基因型的0.724倍(95%CI:0.5300.988)。携带mi R-300 rs12894467 TT基因型发生原发性肺癌是携带CC基因型的0.689倍(95%CI:0.4720.987)。3.按病理类型分层分析结果显示:携带IKBKAP rs2230793CC基因型患其他类型肺癌的风险是AA基因型的2.29倍(95%CI:1.035.08),是AA+AC基因型的2.48倍(95%CI:1.135.47)。携带CXCL12rs1804429 GT基因型发生肺腺癌的风险是携带TT基因型的0.64倍(95%CI:0.410.99),是携带GG+TT基因型的0.64倍(95%CI:0.420.99)。mi R-300 rs12894467携带TT基因型发生其他类型肺癌的风险是携带CC基因型的0.33倍(95%CI:0.120.95);携带CT基因型发生肺鳞癌的风险是携带CC基因型0.46倍(95%CI:0.220.97)。4.按是否吸烟或被动吸烟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吸烟或被动吸烟人群中,NFKBIA rs1050851携带CT发生原发性肺癌的风险是携带CC的0.487倍(95%CI:0.2660.892);携带CT发生原发性肺癌的风险是携带CC+TT的0.511倍(95%CI:0.2790.935)。IKBKAP rs2230793携带CC发生原发性肺癌的风险是携带AA的1.676倍(95%CI:1.0802.601),是携带AA+AC基因型的1.697倍(95%CI:1.1042.608)。在无吸烟人群中,携带mi R-300rs12894467TT基因型患肺癌的风险是CC+CT基因型的0.650倍(95%CI:0.4280.987)。5.IKBKAP单体型与肺癌发病风险分析结果显示:单体型TA携带者的肺癌风险是CT携带者的0.862倍(95%CI:0.7530.987)。[结论]1.福建地区原发性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吸烟包年数、被动吸烟指数、家附近有污染企业、烹饪油烟、BMI<18.5。主要的保护因素有:BMI≥24、体育锻炼、散步、每周生吃大蒜>2次。2.携带NFKBIA rs8904 TT,rs1050851 CT,IKBKAP rs1538660 TT,CXCL12rs1804429 GT、mi R-300 rs12894467 TT基因型患肺癌的风险降低。携带IKBKAP rs2230793 CC基因型患肺癌的风险增加。3.IKBKAP r1538660、rs3204145单体型TA携带者的肺癌患病风险较CT携带者低。

马代远,杜国波,谭榜宪,柳弥,赵妍丽,杨明辉[5](2013)在《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与四川北部地区肺癌易感性关系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谷胱苷肽硫转移酶M1(GSTM1)和T1(GSTT1)基因多态性与四川北部地区汉族人群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四川北部地区肺癌病人125例和健康对照组125例中GSTM1(-)和GSTT1(-)的频率,评价两基因型及两基因的交互作用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GSTM1(-)在肺癌组和对照组分布频率分别为58.4%和56.8%,单因素回归分析未见统计学差异(OR=1.06,95%CI:0.639-1.757,P=0.822);GSTT1(-)在肺癌组和对照组分布频率分别为45.6%和44.8%,单因素回归分析未见统计学差异(OR=0.968,95%CI:0.588-1.593,P=0.899),GSTM1(-)和GSTT1(-)联合并未增加肺癌风险(OR=1.084,95%CI:0.536-2.192,P=0.823)。结论:GSTM1及GSTT1各基因型单独或联合作用都不是四川北部地区汉族人群肺癌的风险因素。

黄坤[6](2012)在《多环芳烃暴露致焦炉工早期健康损伤效应的性别差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美两国最新死因调查结果显示,肺癌已经成为恶性肿瘤的首位死亡原因,心血管疾病则是目前致死率最高的疾病。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职业性多环芳烃(PAHs)暴露可以增加工人肺癌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同时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肺癌和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类型、发病机制和易感性等方面均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导致这些差异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探讨PAHs暴露致男女工人早期健康损伤效应的差异情况,可以为阐明这一机制提供新的线索和思路,进而为肺癌和心血管疾病防治的性别化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取某焦化厂330名不吸烟不喝酒工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92人,女性138人。对工人日常工作环境中的PAHs进行检测;对工人进行健康体检并收集血样和尿样,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尿中12种PAHs代谢物(OH-PAHs)的含量;使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技术(HPLC)和酶联免疫试剂盒(ELISA)检测尿中8-OHdG和8-iso-PG浓度;采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实验(CBMN)检测个体遗传损伤水平;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测仪测定工人10分钟动态心电图,分析正常连续的5分钟HRV指数:MN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NN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低频(low LF)、高频(HF)和总功率(TP)。研究结果显示:按照不同作业区域分组后,低中高暴露区域女性工人的氧化损伤指标8-OHdG和8-iso-PG浓度均要高于男性,在低和中暴露区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工人的微核率水平同样在低中高暴露区域都要高于男性,在低和中暴露区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工人的HRV指数普遍低于男性,在中暴露区域女性HRV指数LF要显着低于男性(P<0.05),在低暴露区域女性HRV指数HF要显着高于男性(P<0.05),中和高暴露区域女性HRV指数LF/HF要显着低于男性(P<0.05)。不同PAHs代谢物浓度三分位分组后,女性的8-0HdG和8-iso-PG浓度均要高于男性,8-0HdG浓度水平经由2-NAP、1-,2-,3-,4-,9-PHEN和2-FLUO三分位分组时,在低和中浓度水平显着高于男性(P<0.05),经由1-NAP三分位分组时,在中和高浓度水平显着高于男性(P<0.05),经由1-PRP和OH-PAHs总和三分位分组时,只在中浓度水平显着高于男性(P<0.05)。女性的8-iso-PG经由1-NAP,1-,2-,4-,9-PHEN三分位分组时,在中浓度水平显着高于男性(P<0.05),经由1-PRP和OH-PAHs总和三分位分组时,在高浓度水平显着高于男性(P<0.05),经由2-NAP,2-FLUO和3-PHEN三分位分组时,在中和高浓度水平显着高于男性(P<0.05)。女性的微核率在所有浓度水平都要高于男性。经由1-NAP和1-,9-PHEN三分位分组时,女性工人的微核率在低中高三个浓度水平均要显着高于男性(P<0.05),经由2-NAP,9-FLUO和3-,4-PHEN三分位分组时,在低和中浓度水平显着高于男性(P<0.05),经由1-PRP三分位分组时,只在中浓度水平显着高于男性(P<0.05)经由2-PHEN,2-FLUO和OH-PAHs总和三分位分组时,只在低浓度水平显着高于男性(P<0.05);女性工人的OTM值在低和高浓度水平都要低于男性,但是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某些PAHs代谢物的中浓度水平,女性的OTM值要高于男性,意外的发现只有经由1-NAP三分位分组时,女性的OTM值在中浓度水平显着高于男性(P<0.05)。女性工人的6种HRV指数几乎在所有浓度水平均要低于男性。经由2-NAP,1-,3-,9-PHEN和9-FLUO三分位分组时,女性HRV指数LF在中和高浓度水平显着低于男性(P<0.05),经由1-NAP,1-PRP,2-PHEN和OH-PAHs总和三分位分组时,LF只在中浓度水平显着低于男性(P<0.05),经由2-FLUO三分位分组时,LF只在高浓度水平显着低于男性(P<0.05);女性工人的HRV指数LF/HF经由1-,2-NAP,1-PRP,1-,2-,9-PHEN以及OH-PAHs总和三分位分组时,在中浓度水平显着低于男性(P<0.05)。综上所述:1、在相同的作业区域,女性的氧化损伤和遗传损伤程度高于男性,心率变异性低于男性;2、在相似的PAHs代谢物浓度水平,女性的健康损伤程度仍然高于男性,心率变异性仍然低于男性。由此可见女性对于PAHs暴露要更敏感,可能更易感肺癌和心血管疾病。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1、从性别角度系统探讨PAHs暴露致焦炉工早期健康损伤效应的研究尚属首次;2、我们检测了焦化厂空气中16种PAHs浓度,并且检测了工人尿中12种PAHs代谢物浓度,精确地评价了工人的整体暴露水平。3、研究对象均为不吸烟不喝酒人群,排除了吸烟饮酒的干扰,提高了研究结果的可信度。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只是从整体角度上分析了PAHs致早期健康损伤的性别差异情况,校正了年龄、工龄和BMI等潜在影响因素,将来还有待对这些潜在因素进行更细更深层次的分析。

王娜[7](2012)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肺癌早期预警模型研究》文中指出肺癌是当今世界各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构成了极大威胁。在中国,肺癌每年大约导致40万例患者死亡,已成为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研究显示I期肺癌术后10年生存率可达到92%。然而肺癌早期不易诊断,恶性程度高,一经病理确诊多数已属晚期,失去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总的5年生存率仅为15%左右。因此,要降低肺癌患者的死亡率关键在于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肺癌的发生是多因素、多基因和多阶段发展的复杂过程,由于传统的影像学检查和支气管镜等检查手段存在敏感性、特异性和适用度等方面的局限,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肺癌早期预警或诊断相关的分子标志和多种肿瘤生物标志的联合检测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以期找到更合理、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的分子联合标志。肺癌的发生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寻找肺癌早期预警或诊断的生物标志时,也可以从两方面着手,即反映机体先天具有或后天获得的对外源性物质产生反应能力的易感性标志;反映早期生物效应、结构和/或功能改变以及疾病的效应标志。遗传因素属于前者,其作用体现在同一环境暴露中个体肿瘤易感性的差异,归根到底由基因多态所代表的遗传背景决定。另一方面,在很多情况下,许多分子事件的发生早于明显恶性表型的出现,因此,运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检测肺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分子事件,从而发现癌前病变或早期癌变也被认为是肺癌早期预警最具应用前景的手段。肿瘤发生的早期生物效应包括了DNA甲基化和端粒损伤在内的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改变。数据挖掘(Data Mining),又称数据库知识发现(Knowledge Discovery from Database, KDD),它是从大量数据中提取并挖掘未知的、有价值的模式或规律等知识的复杂过程。它通常与计算机科学有关,并通过统计、在线分析处理、情报检索、机器学习、专家系统(依靠过去的经验法则)和模式识别等诸多方法来实现上述目标。数据挖掘与传统数据分析有着本质的区别。数据挖掘是在没有明确的假设的前提下挖掘信息和发现知识。同时,通过数据挖掘得到的信息具有先前未知、有效及可实用3个特征。数据挖掘中的决策树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N)能够对数据信息进行大规模并行处理和分布式存储,且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自组织性及较强的学习功能、联想功能和容错功能。在肿瘤的诊断方面,不仅能够起到检测可疑病变和分类的作用,还能挖掘用于检测和分类的潜在特征标志,为肿瘤的诊断做出建设性贡献。本研究检测对象外周血中CYP1A1, GSTM1, GSTT1, mEH, XRCC1基因多态性、p16和RASSF1A基因甲基化水平及端粒相对长度,探讨5种基因多态性与p16、RASSF1A基因甲基化和端粒相对长度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检测这些分子指标对肺癌早期预警的相关性,抽取可用于肺癌预警的有效特征,构建较为适合的预测模型,探讨是否有助于提高肺癌早期预警或诊断的正确率及联合检测对肺癌辅助诊断的意义,以实现肺癌早期预警、诊断和分类的自动化,为高危人群的筛查和临床肺癌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目的1.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I相代谢酶基因CYP1A1,Ⅱ相代谢酶基因GSTM1、GSTT1、mEH,及DNA修复酶基因XRCC1的多态基因型与肺癌易感之间的关系,探讨抑癌基因p16、RASSF1A甲基化及端粒相对长度与肺癌发生的关系,筛选出与肺癌发生相关的有效分子生物标志,找出对肺癌早期预警意义最大的几项,为肺癌的早期预警提供基础资料。2.将数据挖掘技术和上述分子标志相结合,构建可“自动”处理信息的智能预警模型,为肺癌智能预警系统的研制开辟一条新途径,提高肺癌早期预警的准确率。材料与方法1.以251例肺癌患者和256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2.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法(allele-specific amplification, ASA)检测CYP1A1-exon7位点多态性,采用多重PCR法检测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方法分别检测CYP1A1-Mspl位点、mEH-exon3、mEH-exon4、XRCC1-194、XRCC1-280及XRCC1-399位点基因多态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甲基化特异PCR (real-time methylation specific PCR, qMSP)技术检测p16和RASSF1A基因甲基化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端粒相对长度。3.应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采用x2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基因多态、甲基化水平和端粒相对长度的结果进行一般统计学分析处理,探讨基因多态性、DNA甲基化及端粒相对长度变化与肺癌发生的关系,筛选可能用于肺癌早期判别模型的有效指标。4.将每组样本按3: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将CYP1A1-exon7、GSTM1、mEH-exon3、XRCC1-194和XRCC1-280位点基因多态性、p16基因和RASSF1A基因甲基化水平、端粒长度及吸烟情况作为输入参数,用Fisher判别分析、决策树C5.0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算法(Back-Propagation, BP算法)分别对训练集进行训练建立模型,用训练好的模型对相应的测试集进行盲法预测,验证判别模型的优劣,最终建立肺癌早期智能化预警模型。结果1. GSTM1基因缺失型,CYP1A1-exon7、mEH-exon3、XRCC1-194及XRCC 1-280基因位点纯和突变型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STM1基因缺失者与GSTM1基因阳性者相比发生肺癌的危险性升高(ORadj=1.727,95%CI:1.211-2.463);携带CYP1A1-exon7 Ile/val+val/val基因型的个体较携带CYP1A1-exon7 Ile/Ile基因型的个体发生肺癌的危险性升高(ORadj1.727,95%CI:1.203-2.477);mEH-exon3突变基因型携带者与野生纯合型的个体相比发生肺癌的危险性升高(ORadj1.758,95%CI:1.194-2.589);携带XRCC1-194 Arg/Trp+Trp/Trp基因型的个体较携带XRCC1-194 Arg/Arg基因型的个体发生肺癌的危险性升高(ORadj=1.542,95%CI:1.083-2.196);XRCC1-280His/His基因型携带者较XRCC1-280 Arg/Arg+Arg/His基因型携带者发生肺癌的危险性升高(ORadj=2.941,95%CI:1.427-6.060)。CYPIA1-Msp1、GSTT1、mEH-exon4及XRCC 1-399多态基因型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5种基因多态性建立肺癌判别模型,结果为Fisher判别分析、决策树及ANN对训练集和预测集的准确率分别为63.59%、63.25%;95.64%、82.61%:84.1%、80.77%,Fisher判别分析、决策树及ANN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27、0.836、0.821。2.肺癌组外周血p16基因和RASSF1A基因甲基化水平及端粒相对长度分别为0.59(0.16~4.50)、27.62(9.09~52.86)、0.93±0.3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基因和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增高及端粒相对长度缩短与肺癌发生危险性增加有关;性别、年龄、吸烟情况、肺癌分期和病理类型与p16基因、RASSFIA基因甲基化及端粒长度无关(P>0.05)。基于上述指标建立肺癌判别模型,结果为Fisher判别分析、决策树及ANN对训练集和预测集的准确率分别为66.34%、65.82%;77.26%、75.45%;72.15%、71.72%,3种模型的AUC分别为0.660、0.782、0.759。3. XRCC1-280位点不同基因型之间p16甲基化水平有差异,CYP1A1-exon7、GSTM1、mEH-exon3和XRCC1-280位点不同基因型之间RASSFIA基因甲基化水平不同,CYP1A1-exon7和GSTM1基因突变型与野生型相比端粒相对长度差异。基于上述综合指标建立肺癌判别模型结果显示,Fisher判别分析、决策树及ANN对训练集和预测集的准确率分别为72.15%、70.59%;93.88%、93%;92.96%、89.62%,3种模型的AUC分别为0.722、0.929、0.894。决策树模型对临床早期(I+II期)肺癌的判别准确率为96.36%,ANN模型为89.09%。结论1.CYP1A1-exon7、GSTM1、mEH-exon3、XRCC1-194和XRCC1-280基因位点的变异、p16和RASSFIA基因甲基化水平异常增高、端粒相对长度缩短与肺癌患癌危险度增加有关,上述指标组成肺癌早期预警模型的分子标志群。2.数据挖掘技术联合肺癌发生相关的多角度分子事件建立模型对肺癌的判别准确性优于单方面分子标志的检测。3.本文建立的多个肿瘤分子标志联合决策树和ANN技术的肺癌早期预警模型对肺癌的判别优于传统的Fisher判别方式,比常规的统计学方法更适合于临床数据的分析,准确度较高,可以用于肺癌早期预警。

杜敏[8](2012)在《CHRNA3基因启动子多态与吸烟人群COPD和肺癌的易感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报道,人类第15号染色体长臂15q24-25区域上编码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候选基因簇即尼古丁受体家族(CHRNA3-CHRNA5-CHRNB4,CHRNA3/5)与吸烟行为导致肺部疾病密切相关。据报道,CHRNA3基因启动子区的一个遗传突变位点rs6495309(T>C)是中国人群特有,分布频率较高,且与吸烟人群肺部疾病发生关联的位点。本研究探讨吸烟人群中尼古丁受体3(CHRNA3)基因启动子区的基因多态性与吸烟相关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别收集60例吸烟COPD患者,60例吸烟肺癌患者,40例吸烟COPD合并肺癌患者和60例吸烟健康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CHRNA3基因启动子单核苷酸多态位点rs6495309(T>C)的基因型,用SPSS13.0软件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校正混杂因素的影响,分析基因变异与吸烟者的COPD、肺癌以及COPD合并肺癌的发病情况。结果:基因型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1.CHRNA3的rs6495309(T>C)突变基因型与吸烟COPD患者:rs6495309TT、rs6495309TC和rs6495309CC三个基因型在吸烟COPD组与吸烟健康组中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3。CHRNA3rs6495309的CC基因型与吸烟者COPD的易感性相关(P=0.014),且在男性吸烟人群中,rs6495309的CC基因型与COPD的相关性更明显,携带CC基因型的吸烟男性个体患COPD是TT型个体的4.22倍(OR=4.222,95%CI为1.369-13.02,P=0.012),而TC基因型与COPD无相关性。而且随着吸烟指数的增加rs6495309的CC基因型在COPD患者中占得比例越高。但进一步根据COPD发病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可得,rs6495309的CC基因型在Ⅲ、Ⅳ级COPD人群与Ⅰ、Ⅱ级COPD人群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即rs6495309的CC基因型与COPD严重程度不相关。2. CHRNA3rs6495309(T>C)突变基因型与吸烟肺癌患者:基因型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三个基因型在吸烟肺癌组与吸烟健康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06,且携带CC基因型吸烟个体发生肺癌的危险性是TT基因型个体的5.5倍, OR=5.500,95%CI=1.813-16.681.rs6495309C变异的基因型患肺癌的危险性增加(P=0.002, OR=2.250,95%CI=1.342-3.771)。根据性别进行分层分析,发现男性吸烟人群中,rs6495309C与肺癌的易感性相关(TC: OR=3.261,95%CI=1.103-9.637,P=0.033;CC: OR=6.333,95%CI=1.874-21.402, P=0.003)。进一步分析得携带rs6495309C突变的吸烟个体与鳞癌和腺癌的发病具有相关性,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而其与小细胞肺癌和其他病理类型无关。3. CHRNA3rs6495309(T>C)突变基因型与吸烟COPD合并肺癌患者:三个基因型在吸烟COPD合并肺癌组与吸烟健康组的分布差异没有统计意义,P=0.179,rs6495309C等位基因在吸烟COPD合并肺癌的组和吸烟健康组的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说明CHRNA3rs6495309(T>C)突变与COPD合并肺癌的发生无相关性。rs6495309C基因突变在COPD合并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中,也无相关性。结论:(1) CHRNA3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吸烟男性的COPD易感性低度相关,与吸烟女性COPD无相关性,且随着吸烟的严重程度的增加,突变基因型的分布频率越高,但CHRNA3基因启动子区多态与COPD的严重程度没有相关性。(2) CHRNA3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吸烟人群的肺癌易感性相关,但该位点SNP变化与鳞癌和腺癌相关,与小细胞肺癌和其他类型肺癌不相关,但其与与肺癌的严重程度相关,可以作为筛选吸烟人群鳞癌、腺癌的生物标记物和吸烟晚期肺癌患者的预测指标。(3)吸烟人群中,CHRNA3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COPD合并肺癌的易感性不相关。(4)吸烟与CHRNA3rs6495309C突变可能存在环境-基因的交互作用,二者协同增加吸烟人群患肺癌和COPD的风险。

邢昕,廖永德,唐和孝,陈广,具晟,游良琨[9](2011)在《肺癌的性别差异及机制》文中研究说明肺癌是全球发病率、死亡率最高、治疗效果差的恶性肿瘤。肺癌在流行病学、病理类型、疗效和预后、甚至发病机制等多方面均表现出明显性别差异。对这些差异的深入剖析能更好地认识男女性别肺癌各自的特点,为肺癌防治采用不同的性别化措施提供新线索和思路;而对导致性别差异的具体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阐明肺癌的发病机制。

吴文婷[10](2010)在《DNA损伤修复基因多态性与肺癌的遗传易感性及药物基因组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DNA修复基因遗传变异与肺癌易感性研究第一节GTF2H1基因多态与肺癌遗传易感性研究肺癌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癌症,80-90%肺癌的发生与吸烟有着重要的联系,但只有10-15%吸烟者会得肺癌,提示遗传因素、遗传多态性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DNA修复基因多态性作为个体损伤修复能力差异的分子遗传学基础,可能是肺癌的遗传易感因素。GTF2H1 (p62)蛋白在核苷酸切除修复(NER)通路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XPC-HR23B蛋白早期损伤识别,并招募核酸内切酶XPG到损伤部位完成酶切过程。此外,GTF2H1蛋白参与转录并调节多个基因转录激活。我们推测GTF2H1基因上的遗传变异可能单独或联合影响中国人群肺癌的遗传易感性。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我们在中国汉族人群的500例肺癌患者和517例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正常对照中,对GTF2H1基因上的6个单核苷酸多态(SNPs)位点进行了基因分型,探讨了GTF2H1基因的遗传多态对肺癌患病风险的影响。同时,为研究-79 C>T多态改变对GTF2H1基因的转录调控作用,我们构建了分别含有C和T等位基因的GTF2H1启动子区域的pGL3-Basic报告基因载体,进行了体外转录活性实验。我们发现,在显性模型下,3个SNP位点的突变基因型与野生型相比显着增加肺癌风险效应,rs3802967(校正OR=1.38;95%CI=1.04-1.82),rs4150606(校正OR=1.44;95%CI=1.08-1.92)和rs4150678(校正OR=1.37:95%CI=1.04-1.81)。rs3802967 C/T+T/T基因型在男性人群中风险性更加显着(P=0.002)。rs4150667显示出与肺癌的负相关,这一风险在隐性模型下更为显着(校正OR=0.59,95%CI=0.38-0.93)。单倍型分析显示单倍型“222212”(1代表常见等位基因,2代表罕见等位基因)显着增加肺癌患病风险性(P=0.03)。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显示携带T-等位基因报告基因载体有更高的荧光素酶表达活性,提示-79C→T改变可能影响GTF2H1基因转录调控。因此,我们认为GTF2H1单核苷酸/单倍型多态可能与中国人群肺癌遗传易感性有关。第二节Rad52基因多态与肺癌遗传易感性和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烟草等外源物质的暴露会造成双链断裂(DSBs).同源重组(HR)修复是真核生物双链断裂损伤修复的主要方式,对于维持哺乳动物细胞的基因组完整性十分重要。Rad52在同源重组早期结合到DSBs上,保护它免于外切核酸酶的攻击,并协助由Rad51介导的同源重组的发生,在肺癌发生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我们在中国汉族人群的500例肺癌患者和517例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正常对照中,对Rad52基因上的9个单核苷酸多态(SNPs)位点进行了基因分型,探讨了Rad52基因的遗传多态对肺癌患病风险的影响。同时,为研究3’UTR-104G>A多态改变对Rad52基因的表达水平调控作用,我们构建了分别含有G和A等位基因的Rad52 3’UTR区域的pGL3-Promoter报告基因质粒,进行了体外转录活性实验。并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和SPR实验进一步探讨了等位基因间表达差异的分子机理。单位点分析发现,Rad52基因3个位于调控区SNP rs10774474(P=0.002), rs11571378(P=1.647×10-5),rs1051669(P=0.002)在肺癌病例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具有显着差异,经Bonferroni多重校正后,关联均仍具有显着性。全局显着性检验表明rs10774474-rs11571378构成的单倍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存在显着差异(P=0.007),10000次置换检验后,关联仍显着。单倍型‘12’(顺序为rs10774474-rs11571378,1代表常见等位基因,2代表罕见等位基因)具有风险效应。对rs1051669(104G>A)多态功能研究表明:rs1051669-A报告载体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相对活性下降。运用DINAMelt软件预测发现,G等位基因自由能更低,其可能通过形成更稳定的局部二级结构来稳定mRNA增强报告基因的表达。同时,SPR实验显示,突变型A-等位基因RNA与胞质抽提物调控因子结合能力更强。提示104G→A改变可能增强Rad52基因与负调控因子的结合而降低Rad52基因表达水平。以上结果提示Rad5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可能与中国人群肺癌遗传易感性有关,在肺癌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第二部分非小细胞肺癌铂类药物化疗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第一节XPD基因与非小细胞肺癌铂类药物化疗关联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约占肺癌的80%,其中2/3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Ⅲ或Ⅳ期),失去了手术机会。铂类药物(顺铂、卡铂)是目前治疗晚期NSCLC的主要化学药物。铂进入细胞后,与DNA结合形成铂-DNA加合物,导致DNA链间交联或链内交联,引起细胞死亡。DNA损伤修复能力的差异可能是决定铂类药物疗效的重要因素。XPD在机体核苷酸切除修复(NER)中扮演重要角色,拥有5’-3’DNA解旋酶活性,行使NER以及基础转录过程中DNA结链作用。我们推测,XPD基因遗传多态可能影响DNA损伤的修复移除能力,而导致个体间疗效差异。鉴于此,我们观察了445例接受铂类为主化疗的NSCLC患者治疗后情况,采用MassARRAY时间飞行质谱生物芯片系统检测XPD基因三个潜在功能位点(p.Arg156Arg, p.Asp312Asn, p.Asp711Asp)遗传多态,以探讨该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与NSCLC患者对铂类药物化疗疗效,毒副反应及预后的关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XPD基因p.Arg156Arg位点纯合突变A/A基因型显着增加患者发生3-4度血液毒性风险性,进一步分析发现,该遗传多态与3-4度白细胞毒性显着相关(趋势检验P=0.007),经Bonferroni多重校正后,关联均具有显着性。单倍型/二倍型分析显示,单倍型‘CG’的携带者发生白细胞毒性的风险显着降低,经过10,000次置换检验后,关联均具有显着性。在诺维本联合顺铂用药人群中,XPD p.Arg156Arg突变基因型A/A显着增加铂类药物敏感性(P=0.003),血液毒性风险性(P=0.012),白细胞毒性风险性(P=0.003)。XPD p.Asp312Asn, p.Asp711Asp多态与肺癌患者总生存期显着相关(log-rank P分别为0.006,0.006)。XPD p.Asp312Asn多态在ⅢB期人群中与预后关联更加显着(log-rank,P=7.25×10-5)。本研究首次发现,XPD基因遗传多态与晚期肺癌患者铂类药物化疗后的血液毒性,总生存期显着相关。XPD p.Arg156Arg, p.Asp312Asn, p.Asp711Asp单核苷酸多态性有可能作为检测指标来预测铂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和预后风险,成为指导该类药物的个体化用药的依据。第二节中国人群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铂类为主化疗药物基因组学研究铂类耐药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药物解毒增加;DNA损伤修复能力增强;细胞耐受性增加等。核苷酸切除修复(NER)主要修复各种大片段DNA损伤造成的DNA双螺旋扭曲,如链内交联,同源重组(HR)修复链间交联(ICL),错配修复(MMR)对药物所致的加合物的识别及处理产生一种前凋亡信号。此外,叶酸代谢,炎症因子等因素均与铂类耐药相关。本部分研究收集445例以铂类药物为主化疗NSCLC患者血样及其临床资料,采用候选通路策略,选择了以上通路XPC, XPF, XPG, MLH1, MSH2, MTHFR, XRCC3, lig4, Rad52, IL-1a, IL-1 b等11个关键基因的17个SNP位点,通过基因多态与化疗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远期生存期的关联分析,寻找与NSCLC患者对铂类药物敏感性相关的基因及其多态位点。单位点分析表明,MTHFR rs1801131与化疗敏感性相关。接受诺维本联合铂类用药亚组人群分层分析发现Rad52 rs1051669 A/A基因型增加化疗疗效敏感性。7个基因上的9个SNP多态与不良反应显着相关。False discovery rate多重校正后,IL-1 b rs16944 (-511 C>T), rs1143627 (-31T>C)与3-4度白细胞毒性和3-4度粒细胞毒性关联仍具有显着性。分层分析显示,rs16944与3-4度白细胞毒性相关性在非吸烟人群中更显着(校正OR=5.10,95%CI=2.31-11.19,P=5.41×10-5);其与3-4度粒细胞减少相关性在非吸烟者(校正OR=16.38,95%CI=5.88-45.61,P=8.84x10-8),女性(校正OR=12.87,95%CI=3.70-44.76,P=5.92×10-5)亚组人群中更显着。进一步基因-环境交互分析表明,IL-1b rs16944基因型,rsl143627基因型与吸烟状态、性别因素在对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发生的影响中呈现显着的交互作用。在粒细胞减少不良反应中,rs16944基因型-吸烟,rs16944基因型-性别交互作用P值分别为0.001,0.007。携带XPC rs222800 T/T基因型个体生存期低于携带C/C+C/T基因型个体(MST,14个月v18个月),携带Rad52 rs1051669 A/A基因型个体生存期低于携带野生型G/G+A/G个体(MST,7个月v 18个月),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首次从整体上探索了DNA损伤修复通路,叶酸代谢通路及炎症通路基因多态和肺癌化疗疗效,不良反应及总生存期的关系。发现8个基因上的10个SNP位点可能影响中国人群晚期NSCLC患者对以铂类为主化疗方案药物敏感性和安全性,在进行多重检验校正后,发现2个位点的基因型效应仍表现显着。2个SNP位点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相关。以上结果提示它们和NSCLC含铂化疗潜在的生物学联系,为提高NSCLC患者化疗敏感性、延长生存期和减轻毒副作用,建立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二、肺癌易感性的性别差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肺癌易感性的性别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机器学习的不同性别原发性肺癌的预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肺癌的流行病学
        1.1.2 肺癌的组织学类型
        1.1.3 肺癌的诊断及早期检测
        1.1.4 肺癌的影响因素
        1.1.5 肺癌的治疗
        1.1.6 肺癌的预后
        1.1.7 性别与肺癌
    1.2 机器学习的研究现状
    1.3 特征选择研究现状
    1.4 肺癌预后预测常用算法及发展现状
    1.5 本文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数据源
    2.2 数据预处理
    2.3 本文采用的特征选择算法
        2.3.1 XGBoost算法
        2.3.2 RF算法
    2.4 特征选择步骤
    2.5 分类器
        2.5.1 Logistic回归算法
        2.5.2 朴素贝叶斯算法
        2.5.3 决策树算法
        2.5.4 支持向量机
        2.5.5 K近邻算法
        2.5.6 随机森林算法
        2.5.7 极端梯度提升算法
        2.5.8 自适应提升算法
    2.6 交叉验证
    2.7 分类算法的评估指标
    2.8 数据处理和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数据的基本情况分析
    3.2 肺癌预后的性别差异性分析
        3.2.1 男性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3.2.2 女性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3.3 机器学习模型对不同性别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分析
    3.4 两种特征选择算法分析
        3.4.1 XGBoost算法特征选择分析
        3.4.2 RF算法特征选择分析
    3.5 结果对比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肺癌预后的性别差异
    4.2 机器学习预测肺癌预后的优势
    4.3 机器学习预测肺癌预后的性别差异
    4.4 本研究的局限性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2)中国东北地区人群HULC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的关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与资料收集
    2.2 实验试剂
    2.3 实验器材
    2.4 抗凝血基因组DNA提取
    2.5 SNP的筛选
    2.6 SNP的基因分型
    2.7 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分析
    3.1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
    3.2 HULC位点基因型分布及基因多态性与肺癌发病风险间的关系
        3.2.1 HULC位点基因型的判定
        3.2.2 HULC基因多态性与肺癌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
    3.3 HULC基因多态性与肺腺癌和肺鳞癌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
    3.4 按年龄分层后HULC基因多态性与肺癌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
    3.5 按性别分层后HULC基因多态性与肺癌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
    3.6 按吸烟暴露分层后HULC基因多态性与肺癌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
    3.7 HULC rs1041279多态性与吸烟暴露的交互作用和肺癌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HULC基因多态性与癌症易感性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社会实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不同性别氨基甲苯代谢差异对肺癌发生影响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Toluene暴露吸入
    1.3小鼠尿中马尿酸(HA)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TBARS)浓度的检测
    1.4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小鼠尿中8-羟脱氧鸟苷(8-OHd G)浓度
    1.5 CYP2E1表达量分析
    1.6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组别小鼠间相关检测指标及相关代谢基因表达量分析
    2.2 各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4)NF-κB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多态性、环境因素与肺癌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原发性肺癌危险因素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1.前言
    2.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讨论
第二部分 NF-κB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分析
    1.前言
    2.实验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5)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与四川北部地区肺癌易感性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标本收集及DNA提取
        1.2.2 PCR反应
        1.2.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结果判断
    2.2 GSTM1及GSTT1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
3 讨论

(6)多环芳烃暴露致焦炉工早期健康损伤效应的性别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全文缩写词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0 研究对象的选择和分组
    1.1 研究思路
    1.2 作业区空气中 PAHs 含量的测定
    1.3 尿中 10 中 OH-PAHs 的测定
    1.4 人尿中 8-OHdG 的测定
    1.5 尿8-异前列腺素的测定
    1.6 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
    1.7 外周血淋巴细胞胞质分裂阻滞法微核实验
    1.8 主要仪器
    1.9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作业区域焦炉工 PAHs 暴露水平的分析
    2.2 男女工人的一般情况
    2.3 不同作业区域分组男女工人早期健康损伤效应水平
    2.4 不同作业区域工人尿中 PAHs 代谢物浓度
    2.5 不同 PAHs 代谢物三分位组男女工人机体氧化损伤和遗传损伤水平
    2.6 不同 PAHs 代谢物三分位组男女工人心率变异性水平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7)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肺癌早期预警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5种基因多态性对肺癌早期预警的作用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p16、RASSF1A基因甲基化及端粒相对长度联合数据挖掘在肺癌早期预警中的应用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多肿瘤分子标志联合在肺癌早期预警中的应用#63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一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CHRNA3基因启动子多态与吸烟人群COPD和肺癌的易感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章 CHRNA3 基因启动子多态与吸烟人群 COPD 易感性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章 CHRNA3 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吸烟人群肺癌易感性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三章 CHRNA3 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吸烟人群 COPD 和肺癌关联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附图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DNA损伤修复基因多态性与肺癌的遗传易感性及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
前言
第一部分 DNA修复基因遗传变异与肺癌易感性研究
    第一节 GTF2H1基因多态与肺癌遗传易感性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节 Rad52基因多态与肺癌遗传易感性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非小细胞肺癌铂类药物化疗药物基因组学研究
    第一节 XPD基因与非小细胞肺癌铂类药物化疗关联分析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节 中国人群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铂类为主化疗药物基因组学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肺癌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附录
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四、肺癌易感性的性别差异(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机器学习的不同性别原发性肺癌的预后研究[D]. 王月英. 吉林大学, 2021(01)
  • [2]中国东北地区人群HULC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的关联性研究[D]. 宋明烊.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3]不同性别氨基甲苯代谢差异对肺癌发生影响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J]. 韩京军,张艳炜,伍德强,陈伟强,蔡龙干,贾刚伟. 职业与健康, 2016(13)
  • [4]NF-κB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多态性、环境因素与肺癌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D]. 张鑫. 福建医科大学, 2016(07)
  • [5]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与四川北部地区肺癌易感性关系的研究[J]. 马代远,杜国波,谭榜宪,柳弥,赵妍丽,杨明辉.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13(03)
  • [6]多环芳烃暴露致焦炉工早期健康损伤效应的性别差异研究[D]. 黄坤. 华中科技大学, 2012(07)
  • [7]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肺癌早期预警模型研究[D]. 王娜. 郑州大学, 2012(09)
  • [8]CHRNA3基因启动子多态与吸烟人群COPD和肺癌的易感性研究[D]. 杜敏. 泰山医学院, 2012(05)
  • [9]肺癌的性别差异及机制[J]. 邢昕,廖永德,唐和孝,陈广,具晟,游良琨. 中国肺癌杂志, 2011(07)
  • [10]DNA损伤修复基因多态性与肺癌的遗传易感性及药物基因组学研究[D]. 吴文婷. 复旦大学, 2010(11)

标签:;  ;  ;  ;  ;  

肺癌易感性的性别差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