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推进侨务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推进侨务工作

一、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 全面推进侨务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丁俊萍,颜苗苗[1](2021)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统一战线工作的历程和经验》文中指出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所领导的统一战线经历了民主联合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爱国统一战线等历史阶段。百年来,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经验主要有: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必须坚持科学理论指导统战工作;必须以思想政治建设为核心抓好统一战线工作;必须把统战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抓好统战工作的关键;必须推进统战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许晓勤[2](2020)在《新世纪以来中国特色侨务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作为一个侨务大国,华侨华人是一支不容小觑的力量,对我国现代化发展起着独特的作用。新世纪以来,党和政府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统一战线理论及历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侨务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侨务理论,特别是胡锦涛同志从政治和战略的高度提出了侨务工作“三个大有作为”的科学论断,深刻阐明了侨务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中的独特作用和肩负的历史使命,标志着侨务工作进入科学发展的新阶段。当前,中国特色侨务理论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对华侨华人的研究至今还只是“学术性学科”,还未被列入官方的学科目录中。本文围绕“新世纪以来中国特色侨务理论”这一主题,立足于传统历史学的研究结论,从政治学、法学等视角,以整体角度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采用历史唯物主义及辩证的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及双重关系原理,以侨务理论的形成、发展为主线,对新世纪以来党和政府在侨务实践中形成的关于侨务问题的基本认识进行梳理;在系统阐述侨务理论形成背景和思想渊源的基础上,分析和解读侨务理论的核心内容与创新特点。通过对侨务实践案例的分析,洞悉当今侨务工作面临的挑战,试图总结经验、规律以期完善侨务理论,探寻其未来发展趋势。新世纪以来中国特色侨务理论的核心内容包括两个服务论、侨务资源论和侨务大局观;具有指导思想从统一战线向合作共赢发展、涵养对象从“以老一辈为主”向“新老结合”发展,工作重心从“以国内为主”向“国内外并重”转移等特点,遵循“以侨为本”及“合作共赢”的原则。基于对新世纪以来中国特色侨务理论的实践分析,归纳出当前侨务工作还面临着为侨服务建设体系不健全、华裔新生代与祖籍国之间关系不紧密、侨务工作与国家战略对接的发展机制不完善等挑战。当下,应以侨务工作的现实问题为重点,深化对其发展规律的认识,以构建中国特色侨务理论体系为总方向,努力提高为侨服务意识、涵养侨务资源意识和大局意识。

王宁宁[3](2020)在《地方政府侨务管理与服务研究 ——以鹿城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侨务是连接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重要桥梁,地方政府侨务管理与服务则是桥梁的基石。鹿城作为温州的中心城区,是着名的侨乡,共有华侨华人8.6万余人,国内归侨侨眷5.3万人,呈现出人数多、层次高、增长快等特点。随着温州市鹿城区“大拆大整”、“大建大美”工作的不断推进,发展机遇增多,发展空间扩大,众多鹿城籍海外华侨及侨二代回归家乡,地方政府的侨务工作愈发重要。在地方政府侨务工作中,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是最重要的政府职能。在近几年鹿城区的侨务管理与服务中,扶贫成效初显、华文教育活动广泛开展、暖侨敬老服务形式多样、窗口服务质量提升、依法护侨工作稳步推进,虽然达到一定高水平,但还是存在各种问题和不足。本文以鹿城区为例,对侨务对象和干部开展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电话采访等。论述侨务管理与服务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以国内外研究综述为基础,研究思路及方法。理论基础是侨务相关概念、侨务管理服务理论、中国特色侨务理论发展,结合鹿城区侨务现状,研究在管理与服务方面开展工作情况。从调查结果中发现鹿城区侨务存在信息滞后、华文教育形式单一、养老发展软硬件滞后、窗口手续繁琐、涉侨企业维权有限等问题。根据鹿城区实际侨情、机构设置、干部队伍等特点,研究得出侨务管理服务问题的根源在于政府职能定位不清、干部队伍建设不到位、侨务对象变化快、涉侨相关政策不完善、管理服务方式缺乏实效性和多样性。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提升侨务管理与服务水平的对策,通过明确政府职能定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巩固与侨务对象关系、完善涉侨相关政策机制、丰富创新侨务管理与服务方式等五个方面举措,对鹿城区侨务管理与服务实践起到一定作用。全文以公共管理、公共服务、涉侨相关理论为基础,根据鹿城区侨务机构特点、实际侨情、涉侨法规实施情况等,并在借鉴其他地方侨务管理与服务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鹿城区作为浙江省着名的侨乡,侨务工作量大、侨情复杂多变。通过对鹿城区侨务管理与服务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为地方政府侨务管理与服务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周阁[4](2020)在《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探析》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统一战线始终在全党的工作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并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理论和政策。目前,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也正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发展和安全环境,如何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统一战线的主攻方向?如何增强做好各领域统战工作的责任担当?如何推进统战工作创新发展,进一步提升统战工作的能力水平?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把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进而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胜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统战工作高度重视,将其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以及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对统战工作做出了全面的谋划和部署。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就统一战线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推进新形势下统战工作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纵观习近平关于统一战线的论述,概括起来说就是,科学回答了新形势下需要不需要统一战线,需要什么样的统一战线,以及怎样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等重大问题。本文共分为绪论和正文两大部分。对绪论部分的简述是为正文部分做铺垫。正文的内容则可大致分为三大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是以当前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入手,并结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统战智慧、马列主义统一战线思想以及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分析了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第二部分则是在深刻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形势变化的基础上,并通过文献研究法以及综合归纳法,分析和归纳总结了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的主要内容和鲜明特征。第三部分从理论价值与现实价值两个方面入手,揭示了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当代价值。

高宏[5](2020)在《省级旅游志编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志广泛编纂,积累了丰富的编纂理论和经验,本文以省级旅游志为研究对象,从编纂的角度考察了旅游志编修源流、背景和体例,对旅游志的内容、特点、价值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对旅游志内容梳理的基础上回顾了当代旅游的发展变迁。当代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经四个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当代旅游业白手起家,在“文化大革命”中遭遇挫折但徘徊前行,拨乱反正之后,在改革开放之初,旅游业开始崭露头角,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被国家确定为支柱产业。为适应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国家不断调整管理体制,扩大对外开放,扩大旅游的空间和地域。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居民收入增加,旅游出行人数和旅游消费大幅度增长,旅游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旅游业资料的收集和汇编,总结旅游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反映旅游发展的历史进程已经成为共识。在这样的背景下,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和部署下,各级政府开始编修旅游志。旅游类志书的编纂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地方志在起源和发展的过程中,旅游元素就是志书记述的一个重要方面。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旅游类专志开始产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志书也愈来愈丰富,出现了包括山志、水志、寺庙志、湖泊志、名胜志等诸多的旅游类志书,民国时期,名胜、古迹被纳入志书定例,逐步奠定了当代旅游志的基础。当代志书编纂过程中,旅游起初是作为部分区域志的篇章之一,随着旅游发展,逐步单独成志,并成为省级志书中一个重要的分志。首轮省级旅游志各地启动时间不一,发展极不平衡,纂修部门多,既有旅游部门,也有外事部门,还有外事部门和旅游部门联动修志。20世纪90年代后期,第二轮地方志编纂工作开始部署,省级旅游志的续修也开始启动,但由于首轮志书进展不一,故仅有7个省份完成第二轮省级旅游志的编纂。两轮省级旅游志编纂过程中呈现出工作体制的一致性、机构人员的趋同性、工作程序的相似性、志书编纂和旅游业发展不对称等特点。省级旅游志编纂中,根据各省旅游的实际情况和资料情况,按照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拟定的相关规定,对志书结构进行设计和规划。篇目主要采用篇(编)、章、节三级,涉及旅游资源、旅游者、旅游设施、旅游服务、经营与管理等篇章。两轮志书基本都采用了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以志为主,设序言、凡例、概述、卷目等,为全书之纲。省级旅游志的文体,在遵循传统和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根据旅游志记述内容的情况,尤其景区景点景色的记述,略微有些创新和变通。两轮志书相比较,体例结构既有继承,也有变革和发展。篇章数量有所损益;篇目分类由“静”到“动”,与时俱进,更加科学;体裁运用更加丰富和合理;文风更加精炼、简洁和实用。省级旅游志主要记述了旅游资源与开发、旅游线路与规划、旅游类型、旅游市场、旅游服务施设、旅游管理等事象。在这些记述的内容中,展现了当代旅游业的发展和变迁:旅游活动类型更加丰富、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后起勃发、消遣性旅游幅度增大、自费旅游和自助旅游增加;旅游的时空极大拓展,客源地和目的地全球化,旅游时间更加灵活;旅游业的属性从外事接待逐步向经营接待型转变,最终形成旅游产业;旅游管理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机构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旅游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都得到极大的改善;旅游功能也更加多元。省级旅游志在多方面都具有价值,不仅是记录区域旅游发展的载体,也是经济和文化史料的重要来源;在旅游开发中,是旅游宣传的重要工具和信息来源,旅游规划与开发的重要参考,旅游商品开发的重要借鉴。对于旅游文化研究、旅游史研究、区域经济史研究意义重大。省级旅游志编纂成果丰硕,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在编纂组织时,存在组织机构的临设与调整、修志人员的不稳定性、内容不断调整和变化、编纂工作持续周期长等问题;在体例编排方面,篇目分类不够科学、篇目设置存在太“全”和太“简”等现象;在内容记述方面,存在遗漏、失真、地图运用不足、关联性不够等问题;在理论运用方面,对方志学理论和旅游学理论有待进一步融汇贯通。针对省级旅游志编纂中存在的问题,有待从资料收集、篇目设置、内容建构和理论创新四个方面进行着手,提高志书的编纂质量。在资料收集方面,加强微观资料、口述史料、网络资料和旧方志资料收集;在篇目的设置时,注意行业分工实际和发展、篇目标题客观简洁、篇目设置注意整体性和逻辑性;在内容建构上,凸显地域特色、彰显时代变化、突出专业性;在理论方面加强创新,尤其是加强对省级旅游志的续修理论的研究、正确处理旅游志和其他志之间的关系,力争早日构建形成旅游方志学。

施荣新[6](2019)在《爱国主义视角下的陈嘉庚教育救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陈嘉庚是一位伟大的爱国华侨,从国家利益出发,培养大量人才来振兴祖国。陈嘉庚通过教育,创造了一条拯救国家的道路,以真诚的信念、坚定的决心和强大的经济实力来培养人才,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对陈嘉庚教育救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价值作用。陈嘉庚教育救国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其中,不仅有西学的影响,也受到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熏陶。西学东渐对中国的教育观念、社会心理以及价值取向等方面造成了巨大的变化。中国近代史上,帝国主义用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华民族面临危机。为了拯救民族,爱国志士通过教育救国,努力探索复兴道路。在此基础上,陈嘉庚更加坚定了教育救国的信念。陈嘉庚经济实力的积累和社会地位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其教育救国的形成。研究阐述了陈嘉庚的办学经历和特点,探讨了陈嘉庚教育救国的影响与对中国当代教育的启示。爱国主义贯穿着陈嘉庚教育救国的过程。他怀着教育救国的信念,把资金倾注在教育事业上,克服种种困难,在家乡开办了一系列学校,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陈嘉庚为了弘扬优秀中华文化,促进教育的发展,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他以极大的爱国热情,致力于建立海内外教育事业。陈嘉庚教育救国反映了博物馆文化建设中的爱国主义、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和文化教育的塑造功能,进一步论证了教育在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取决于国家的整体素质,而提高整体素质取决于教育的发展。要振兴中华民族,必须更加重视培养民族意识,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陈嘉庚教育救国有着重要的影响与启示作用。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教育日益成为国家创新能力建设的基础,也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要大力倡导和实施教育创新,培养当代学生的创新精神,真正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只有加快建成教育强国,不断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目标。为适应时代潮流,需提高全民族道德文化水平,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不懈努力,通过对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唤起爱国意识,使他们自觉地肩负起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对陈嘉庚教育救国的研究,对当今提高民族素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意义。

卢秋野[7](2019)在《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中国共产党九十八年的光辉历程中,统一战线始终是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领导和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取得各项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以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为指导,以维护祖国统一、实现伟大目标为导向,对统一战线的性质、地位、基本任务、工作格局等进行了深入阐释和明确部署,形成了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围绕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主要从以下五个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学者对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研究的相关成果,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点,并对统一战线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为研究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做好充足准备。第二部分,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统一战线思想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战线思想进行归纳和概括,分析了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并从国际背景和国内背景两个视角论述了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形成的现实背景。第三部分,从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工作、民族工作、宗教工作、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一战线工作、党外知识分子统一战线工作、港澳台海外统一战线工作等七个层面对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的主要内容展开论述。这部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第四部分,以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的主要内容为基础,从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坚持协商民主三个方面概括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的原则,从辩证性、时代性、人民性、亲和性四个方面总结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的特点。这部分是本文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第五部分,从开辟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新境界、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两个方面阐述了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的理论价值;从有利于发挥民主监督的职能作用、有利于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有利于提升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大业、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五个方面分析了其思想的现实意义。

刘纯一[8](2019)在《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1992)中国侨务政策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领导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一直都将华侨华人问题视为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侨务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也与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休戚相关。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侨务工作由之前的革命手段转变为政府行为,侨务政策也从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以及中国政府在外交策略的考虑着眼,做出了相应的历史性调整,国内以安置归侨侨眷工作为主,国外则将处理好与华侨住在国的关系摆在首位。“文化大革命”期间,侨务领域遭遇重创,海内外广大侨胞因此蒙上一层深重的心理阴影,中国国家形象、国民经济发展也受到严重影响。在结束“文化大革命”之后,国内各领域逐步开展“拨乱反正”的工作,中国共产党亦重新对“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进行确定,以“改正错误、重聚人心”为指导,更是对以往的政策失误进行了系统的纠偏,而恢复侨务工作、落实侨务政策也被提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毫无疑问,侨务政策的制定依据及执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广大华侨华人、归侨侨眷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同时对于促成与之形成新团结、新合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改革开放大幕的开启,侨务工作作为中国政府工作的一条重要战线,成为了中国总体发展布局的战略性工作,与时代发展的脉搏同频共振。得益于邓小平等中央高层的关于“‘海外关系’是个好东西”的一系列表态,为侨务工作冲破“文化大革命”的思想禁锢,在改革开放中发挥其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提供了基本的思路与遵循。其后,中国政府以推进中国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战略高度重视侨务工作,根据归侨侨眷、海外华侨华人群体呈现出的新变化、新特点,认识到几千万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作用是中国大发展的“独特机遇”,进而不断调整侨务工作的整体性思路,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充分利用海外华侨华人资金、智力资源,调动国内归侨侨眷的积极性,使侨务工作迅速打开新局面,并呈现出勃勃生机,中国的侨务事业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新中国侨务政策调整转变的历史进程,既有来自于国际环境的压力,更多的是与中国国内政治、经济变化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的总体框架和基本思路是,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侨务政策的基本思想原则和内容进行考察,通过对过往政策历史的回溯,进而分析改革开放后中国侨务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宏观背景,阐明这一时期中国侨务政策的基本方针和主要内容,着重论述改革开放初期侨务政策的深刻内涵及其实践价值。从而深入挖掘侨务工作与改革开放的关联性,并从中分析阐明侨务政策规定内容及其在调整中和实践中的变动因素,继而试图从时代背景和形势发展中对这种变化予以合理的解释。笔者参考公共政策的相关理论,注意理解把握侨务政策制定的基本原则和政策执行的关键环节,探讨中央在制定出台侨务政策时的现实考虑,以及地方在执行落实侨务政策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从社会变迁、经济建设和政治发展的三个维度探讨了改革开放后(1978-1992)侨务政策制定和执行产生的实际影响,思考侨务工作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努力方向,为进一步改进侨务工作以使之更好地融入中国发展的总体战略布局提供参考意见。

廉晓红[9](2019)在《中国共产党党组制度的历史考察》文中提出中共党组是一个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组织制度形式,是中国共产党从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基础上的一个重要制度创造,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非党的组织和机构中得到贯彻执行的重要途径。中共党组的存在以及发展壮大,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提供了坚强有力的重要抓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组织和制度保障。本文对中共党组制度的研究置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各个大的时代背景之中,通过运用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对中共党组发展情况进行了宏观的历史考察和认真的梳理总结,积极探究中共党组独具特色的发展规律,提出了中共党组发展可以分为提出确立、发展承续、全面建立、弱化撤销、曲折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发展等六个不同阶段的观点。在中共党组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本文力求厘清中共党组在这个时期发展的脉络,研究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在提出确立阶段,中共党组组织建设先于制度完善的特点非常突出,在中共四大正式提出中共党组的前身——中共党团的概念之前,中共党团就已经在革命斗争实践中成立了。在发展承续阶段,中共七大正式将中共党团更名为中共党组,开始了中共党组发展的新里程。在全面建立阶段,中共党组与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时代背景同频共振,为适应革命战争和国家建设的需要,掀起了全面建立的热潮。在弱化撤销阶段,受毛泽东几次重要批示的影响,中共党组从全面建立开始走向逐步弱化,最终在“文化大革命”的特殊政治环境下再无存在和发展的空间而被迫全部撤销。在恢复发展阶段,中共党组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但是,在政治体制改革构想的影响下,中共党组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党的十三大后经历了再次被撤销的命运,只不过这次撤销范围较小,局限在政府机关的范围之内。1989年政治风波结束后,党中央吸取教训,加强对中共党组的建设,中共党组又逐步走向规范有序的发展道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发展阶段,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党中央加强了对中共党组制度的规范化建设,研究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这是第一部完整系统的中共党组制度规定,为中共党组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在9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共党组的发展有过坦途,更经历过挫折,有过全面建设的大好形势,更经历过被全面撤销的艰难境地。但是,就是在这样一个充满艰难曲折的过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共党组展现出了异乎顽强的生命力,朝气蓬勃地走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彰显了中共党组制度本身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在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指导下,中共党组必将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完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江亚洲[10](2019)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传播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新的历史背景下研究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大量官员纷纷落马反映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过程出现了重大问题,党的政治文化建设在十八届六中全会后被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传播的环境正在变得比任何时代都要复杂。面对这些情况,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传播如何才能不断提高传播效应,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能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健康、稳定、繁荣的思想文化环境和提供精神动力呢?本研究选择以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传播机制作为研究切入点,通过详细剖析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传播机制,来帮助我们认识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传播和整合的深层机理,最终服务于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传播。从结构和功能主义的理论框架研究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传播机制,文章认为这种传播机制既要有助于实现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传播的功能,又要切合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传播的结构安排,另外还应体现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执政党,其政治文化传播的特殊性。具体采用跨学科研究法、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等方法,概括并剖析了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传播机制。研究认为:可以从对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的先进性论证、以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为内容的政治教育和对其他群体政治亚文化的融入三个环节来阐释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传播机制,这三个环节分别表示了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传播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和作用过程。其中:对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的先进性论证包括价值论证、逻辑论证和事实论证;以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为内容的政治教育分为学校教育、干部教育和社会教育;对其他群体政治亚文化的融入则有身份建构、规则嵌入和政策输出这些主要途径。另外,这三个大环节在逻辑上具有一定的前后关系,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并无先后性,这三个环节是整体统一而又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并向前发展的,在这个过程中最终实现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的传播使命。研究发现: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在传播过程中自身也在不断被建构,而且这一建构过程与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传播机制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传播机制本身具有开放性,它的各个环节并不是僵化和单向的,它包含的各个要素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发现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传播机制中存在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建构的新动能,这将我们带入到了一种具有反思和创造性的传播主义思潮。即不能再单以那种受控制论、文化遗传主义的传播学观点来理解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的传播机制,它的运转也是一个开放阐释和建构的过程。研究还发现:从结构功能主义的视角来看,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传播机制存在实际传播对象范围没有被有效覆盖、传播主体与传播对象的互动性不强、传播内容与传播主体行为存在偏差和党媒传播媒介的空间逐渐受到侵蚀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会影响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传播功能的发挥,所以需要针对性的推动传播对象向广大工人和农民阶层延伸、加强传播主体和传播对象的有效互动、强化传播主体对传播内容的认知和实践和加大对新型媒介生态的调控力度。这一发现对于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传播机制的建构完善非常具有针对意义,我们可以将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的传播机制称为开放式的传播机制。那么,要实现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的有效传播,仅靠单向度的宣传是不够的,更是要让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在开放式的传播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创新、与时俱进。借助于这一开放式的传播机制,实现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再从人民中来,再到人民中去”。

二、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 全面推进侨务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 全面推进侨务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统一战线工作的历程和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一、民主革命时期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成功实践
    (一)大革命时期的民主联合战线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三)全民族抗战时期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四)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统战工作在曲折中前进
    (一)过渡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的统战工作的良好开端与曲折发展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统战工作的全面推进
    (一)历史转折时期的统战工作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时期党的统战工作
    (三)改革开放新阶段党的统战工作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党的统战工作
四、新时代统战工作全面加强
    (一)突出政治领导,强调坚持党的领导是巩固和发展新时代统一战线的根本保证
    (二)创新统战理论,赋予新时代统一战线新内涵
    (三)突出制度保证,健全完善统一战线工作制度
    (四)打牢统一战线的组织和人才基础,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统战干部队伍
    (五)照顾同盟者的政治利益,关注统战成员的思想和精神追求
    (六)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开启新局面
五、百年来统战工作的历史经验

(2)新世纪以来中国特色侨务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述评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文献评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与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点及难点
        一、创新点
        二、难点
    第五节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二、理论基础
第二章 新世纪以来中国特色侨务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第一节 新世纪以来中国特色侨务理论形成的背景
        一、新世纪以来中国特色侨务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二、新世纪以来侨情的变化特点
    第二节 新世纪以来中国特色侨务理论形成的思想渊源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统一战线理论
        二、新世纪以前中国共产党的侨务思想
    第三节 新世纪以来中国特色侨务理论的发展历程
        一、初步酝酿阶段——“两个服务”的提出
        二、逐步成熟阶段——“侨务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三、丰富发展阶段——“根、魂、梦”的提出
第三章 新世纪以来中国特色侨务理论的内容与原则
    第一节 新世纪以来中国特色侨务理论的核心内容
        一、“两个服务”论
        二、“侨务资源”论
        三、“侨务大局”观
    第二节 新世纪以来中国特色侨务理论的原则
        一、以侨为本原则
        二、合作共赢原则
第四章 新世纪以来中国特色侨务理论的特点与价值
    第一节 新世纪以来中国特色侨务理论的创新特点
        一、指导思想:从“统一战线”向“合作共赢”发展
        二、涵养对象:从“以老一辈为主”向“新老结合”发展
        三、侨务重心:从“以国内为主”向“国内外并重”发展
    第二节 新世纪以来中国特色侨务理论的时代价值
        一、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侨务理论体系
        二、指导和促进新世纪侨务工作的科学发展
        三、影响和深化世界对我国侨务经验的认识
第五章 新世纪以来中国特色侨务理论的实践与启示
    第一节 新世纪以来中国特色侨务理论的践行
        一、着力构建海内外为侨服务体系
        二、密切华裔新生代与祖籍国联系
        三、加强侨务工作与国家战略对接
    第二节 新世纪以来中国特色侨务理论实践面临的挑战
        一、海内外为侨服务建设体系不健全
        二、华裔新生代与祖籍国之间的情感关系不紧密
        三、侨务工作与国家战略对接的发展机制不完善
    第三节 新世纪以来中国特色侨务理论对未来侨务工作的启示
        一、健全海内外为侨服务体系
        二、加强华裔新生代与祖籍国之间的情感关系
        三、完善侨务工作与国家战略对接的发展机制
        四、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侨务工作经验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3)地方政府侨务管理与服务研究 ——以鹿城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地方政府侨务管理与服务相关理论
    2.1 地方政府侨务管理与服务概念界定
        2.1.1 侨务的涵义及对象
        2.1.2 服务型政府的涵义
        2.1.3 地方政府侨务管理与服务涵义
    2.2 地方政府侨务管理与服务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2.3 中国特色侨务理论
        2.3.1 “全心全意为侨服务”的思想
        2.3.2 “两个服务”侨务指导思想
        2.3.3 “凝侨心聚侨力护侨益”的侨务主题
第三章 鹿城区侨务管理与服务的现状
    3.1 鹿城区侨务现状
        3.1.1 侨务对象情况
        3.1.2 侨务的主要内容
        3.1.3 侨务机构及其职责
        3.1.4 侨务干部队伍建设情况
    3.2 鹿城区侨务管理与服务开展情况
        3.2.1 困难对象关爱行动
        3.2.2 华文教育
        3.2.3 归侨侨眷养老服务
        3.2.4 侨办窗口管理
        3.2.5 涉侨企业政策支持
    3.3 鹿城区侨务管理与服务取得的成效
        3.3.1 扶贫成效初显
        3.3.2 华文教育活动广泛开展
        3.3.3 暖侨敬老服务形式多样
        3.3.4 窗口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3.3.5 依法护侨工作稳步推进
第四章 鹿城区侨务管理与服务存在的问题
    4.1 侨务对象的认知及满意度调查
        4.1.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4.1.2 侨务认知情况及途径
        4.1.3 侨务满意度
    4.2 侨务干部的访谈情况
        4.2.1 认知情况及了解途径
        4.2.2 侨务干部培训情况
        4.2.3 侨务管理与服务工作情况
    4.3 存在的问题
        4.3.1 信息滞后,服务不及时
        4.3.2 华文教育形式单一,难度大
        4.3.3 养老服务空白,软硬件发展滞后
        4.3.4 行政窗口手续繁琐,跨境办件仍较难
        4.3.5 权益保障落实不到位,企业维权有限
第五章 鹿城区侨务管理与服务问题产生的原因
    5.1 侨务的政府职能定位不清
        5.1.1 侨务管理与服务定位不明确
        5.1.2 职能交叉,缺乏统筹协调机制
    5.2 侨务干部队伍建设不到位
        5.2.1 干部队伍力量薄弱
        5.2.2 干部侨法侨务理解不透彻
    5.3 侨务管理与服务对象变化快
        5.3.1 接受西方教育,华文认同感低
        5.3.2 对象扩大,服务需求增加
        5.3.3 平台落后,信息更新不及时
    5.4 涉侨相关政策不完善
        5.4.1 涉侨法规不健全,权益保障机制不完善
        5.4.2 养老需求大,产品供给不足
    5.5 侨务管理与服务方式缺乏实效性和多样性
        5.5.1 行政窗口管理缺乏实效性
        5.5.2 侨务宣传途径少,受众少
        5.5.3 交流平台单一,涉侨企业资源分散
第六章 提升侨务管理与服务水平的对策
    6.1 明确侨务政府职能定位
        6.1.1 强化服务职能定位,加快转变思想
        6.1.2 多方联动,健全协调机制
    6.2 加强侨务干部队伍建设
        6.2.1 科学加强侨务干部力量
        6.2.2 组织培训,提高侨务干部能力
    6.3 巩固与侨务对象的关系
        6.3.1 加大华文宣传力度,增强文化认同感
        6.3.2 及时更新并完善侨情信息库
        6.3.3 拓宽渠道,完善服务平台
    6.4 完善涉侨相关政策机制
        6.4.1 健全涉侨法规,完善权益保障机制
        6.4.2 完善养老政策,提供多元化养老服务
    6.5 丰富创新侨务管理与服务方式
        6.5.1 简政放权,减少不必要的审批流程
        6.5.2 强化指导,确保侨务宣传全覆盖和多样性
        6.5.3 完善交流合作平台,涵养侨务资源
附录
    附录1 鹿城区侨务管理与服务情况问卷调查——侨务对象
    附录2 鹿城区侨务管理与服务情况访谈内容——侨务干部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选题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 关于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形成背景的研究
        二 关于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内容的研究
        三 关于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特点的研究
        四 关于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价值意义的研究
        五 关于如何践行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创新与不足
        一 创新之处
        二 不足之处
第二章 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
    第一节 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一 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对统战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二 国内环境发展变化对统战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第二节 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统一战线思想
        二 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理论
        三 中国传统文化为统一战线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第三章 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的主要内容与鲜明特征
    第一节 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 继续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多党合作制度
        二 促进民族团结融合,守护共同的家园
        三 维护和促进宗教关系和谐
        四 积极引导和团结党外知识分子
        五 把个人梦、企业梦融入中国梦,争当建设者
        六 深化港澳台争取人心工作,着力做好凝聚侨心侨力
    第二节 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的鲜明特征
        一 坚持大统战工作格局
        二 坚持统筹网上与网下两个空间
        三 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
        四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有机结合
第四章 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
    第一节 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的理论价值
        一 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
        二 为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
    第二节 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的现实价值
        一 有助于推进民主协商,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二 有利于形成共识,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三 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力
        四 有利于趋利避害,营造我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以及研究成果
致谢

(5)省级旅游志编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选题的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概念界定
    五、研究架构
第一章 省级旅游志编纂背景
    第一节 当代旅游业快速发展
    第二节 旅游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
    第三节 居民收入与旅游消费增长
    小结
第二章 省级旅游志编纂概要
    第一节 旅游志编纂溯源
    第二节 首轮省级旅游志编纂
    第三节 第二轮省级旅游志编纂
    第四节 两轮省级旅游志编纂特点
    小结
第三章 省级旅游志体例安排
    第一节 省级旅游志结构设计
    第二节 省级旅游志的体裁
    第三节 省级旅游志的文体
    第四节 两轮省级旅游志体例比较
    小结
第四章 省级旅游志记述的事象
    第一节 旅游资源与开发
    第二节 旅游线路与规划
    第三节 旅游类型
    第四节 旅游市场
    第五节 旅游服务设施
    第六节 旅游管理
    小结
第五章 旅游志中旅游业的发展变迁
    第一节 旅游活动类型的变化
    第二节 旅游时空的拓展
    第三节 旅游业属性的变迁
    第四节 旅游管理规范化和法制化
    第五节 旅游设施的发展
    第六节 旅游功能多元化
    小结
第六章 省级旅游志的价值
    第一节 资料价值
    第二节 应用价值
    第三节 研究价值
    小结
第七章 省级旅游志编纂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组织工作问题
    第二节 体例编排问题
    第三节 内容记述问题
    第四节 理论应用问题
    小结
第八章 省级旅游志编纂优化建议
    第一节 资料收集
    第二节 篇目设置
    第三节 内容建构
    第四节 理论创新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一、古籍
    二、地方志
    三、资料汇编
    四、着述
    五、期刊论文
    六、硕博论文
后记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

(6)爱国主义视角下的陈嘉庚教育救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目的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二)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陈嘉庚教育救国的历史背景
    一、陈嘉庚教育救国的思想渊源
        (一)西学的影响
        (二)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兴起
        (三)中国近代教育救国思潮
    二、陈嘉庚教育救国的实践基础
        (一)经济实力的积累
        (二)社会地位的提高
第三章 陈嘉庚教育救国的实践过程
    一、抗日以前中小学教育的办学实践
        (一)初创集美学村,提升国人素质
        (二)投资中小学教育,培育青年才俊
    二、抗战时期高等教育的办学实践
        (一)维持厦大办学,提升救国意识
        (二)捐资高等教育,输出爱国英才
第四章 陈嘉庚教育救国的主要特点
    一、运用博物馆教育
        (一)博物馆建设与教育功能
        (二)博物馆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相融合
    二、加强科学教育
        (一)科学教育与救亡图存
        (二)科学教育与科技精英的培养
    三、注重文化教育
        (一)文化教育提升人格修养
        (二)文化教育塑造民族精神
第五章 陈嘉庚教育救国的当代启示
    一、落实立德树人
        (一)加强素质教育,培育爱国青年
        (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肩负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
    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激励爱国主义情怀
        (二)构建华侨与祖国的情感纽带,继承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
        (三)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
    三、推行教育创新
        (一)加强教育、科技与经济的联系,构建发展教育的创新体制
        (二)深化教育改革,开创教育强国的新局面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评价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1.4.1 重点难点
        1.4.2 创新点
    1.5 对统一战线概念的界定
第二章 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和现实背景
    2.1 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2.1.1 马克思、恩格斯的统一战线思想
        2.1.2 列宁的统一战线思想
        2.1.3 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
        2.1.4 邓小平的统一战线思想
        2.1.5 江泽民的统一战线思想
        2.1.6 胡锦涛的统一战线思想
    2.2 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形成的国际背景
        2.2.1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2.2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持续发展
        2.2.3 大国之间竞争博弈日趋激烈
    2.3 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形成的国内背景
        2.3.1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2.3.2 国内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
        2.3.3 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进
第三章 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的主要内容
    3.1 关于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
        3.1.1 统一战线的地位和作用
        3.1.2 统一战线的性质和范围
        3.1.3 统一战线的目标和任务
    3.2 关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工作
        3.2.1 正确认识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2.2 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积极作用
    3.3 关于民族工作
        3.3.1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3.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3.3 党的领导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
    3.4 关于宗教工作
        3.4.1 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
        3.4.2 始终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
        3.4.3 辩证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
    3.5 关于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一战线工作
        3.5.1 重申“两个毫不动摇”方针
        3.5.2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3.6 关于党外知识分子统一战线工作
        3.6.1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
        3.6.2 留学人员是统战工作新的着力点
        3.6.3 加强新媒体中代表性人士统战工作
    3.7 关于港澳台海外统一战线工作
        3.7.1 坚持贯彻“一国两制”方针
        3.7.2 两岸同心共圆共享中国梦
        3.7.3 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凝聚侨心侨力
第四章 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的原则和特点
    4.1 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的原则
        4.1.1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4.1.2 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4.1.3 始终坚持协商民主
    4.2 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的特点
        4.2.1 辩证性
        4.2.2 时代性
        4.2.3 人民性
        4.2.4 亲和性
第五章 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的时代价值
    5.1 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的理论价值
        5.1.1 开辟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的新境界
        5.1.2 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5.2 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的现实意义
        5.2.1 有利于发挥民主监督的职能作用
        5.2.2 有利于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
        5.2.3 有利于提升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国际影响力
        5.2.4 有利于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大业
        5.2.5 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1992)中国侨务政策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旨趣
        (一) 选题缘起
        (二) 研究旨趣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说明
        (一) 时间跨度选取
        (二) 中国侨务政策
        1. 政策对象
        2. 政策内容
    三、研究现状及理论背景
        (一) 研究现状
        1. 系统全面的梳理侨务政策体系及思想理论
        2. 某一领域侨务政策的发展历程和演进情况
        3. 关于各类具体侨务政策的执行情形的研究
        4. 落实侨务政策对地方发展变迁影响的研究
        (二) 理论背景
    四、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1. 历史文献分析法
        2. 社会史研究方法
        3. 口述史研究方法
    五、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改革开放之前侨务政策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之前侨务政策的主要内容
        一、吸引海外知识分子回国报效
        二、成立运行侨务工作机构组织
        三、土地改革中考虑侨胞特殊性
        四、解决华侨“双重国籍”问题
        五、鼓励侨胞兴学捐赠
        六、妥善安置归国华侨
        七、辅导华侨回国投资
        八、大力保护争取侨汇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期间侨务政策遭冲击破坏
        一、海外侨务工作被否定
        二、侨务机构组织被撤销
        三、归侨侨眷被歧视迫害
        四、侨捐侨资工作的倒退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改革开放之后侨务政策的恢复调整
    第一节 侨务领域的“拨乱反正”
        一、驳斥“海外关系复杂论”
        二、“建庙”与“请菩萨”
    第二节 侨务政策内容的调整
        一、侨务政策的关涉范围更为全面细致
        二、侨务政策的重心更加倾向经济工作
    第三节 国内侨务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一、国内侨务政策制定的基本原则
        二、全面恢复归侨侨眷的政治权利
        三、保障归侨侨眷的合法经济权益
        四、鼓励归侨侨眷同海外正常联系
        五、推进华侨农场经济体制的改革
    第四节 国外侨务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一、国外侨务政策制定的基本原则
        二、积极保护保障华侨的正当权益
        三、发扬海外侨胞爱国爱乡的传统
        四、促进华侨华人之间的团结互助
        五、鼓励华侨自愿加入住在国国籍
        六、教育华侨遵守尊重当地法律习俗
        七、协助华侨华人发挥“桥梁”作用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侨务政策执行所反映出的社会变迁
    第一节 侨务政策落实带来的社会关系调整
        一、落实政策的“不得刁难”
        二、适当照顾是否“开后门”
        三、“调动”一切积极力量
    第二节 广东福建落实侨房退还的社会影响
        一、侨房退还问题的历史成因
        二、侨房退还政策执行的难度
        三、侨房退还工作的显着成效
    第三节 一桩纠结的侨房退还案的政策因由
        一、政策“鼓励”下的申诉
        二、政策执行上的“无奈”
        三、久拖未决中的“困惑”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发挥侨务政策优势与助推经济发展
    第一节 发挥“侨”的作用来搞活经济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二、“门路要多一点”
        三、“不要丧失机遇”
    第二节 如火如荼发展起来的“侨”企
        一、举足轻重的侨资企业
        二、蓬勃兴起的侨属企业
        三、紧跟政策的自办企业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侨界的政治参与程度及其影响效度
    第一节 侨界与统一战线工作
        一、华侨与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颇有渊源
        二、侨界是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力量构成
        三、侨胞积极推进祖(籍)国的统一大业
    第二节 民间外交的重要力量
        一、正视侨务工作的外交特性
        二、华侨华人与中美关系改善
        三、华侨华人的影响日益增强
    第三节 侨界参政议政的选择
        一、政治环境的认知差异
        二、制度机制的有效保障
        三、文化情感的认同归属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9)中国共产党党组制度的历史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由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与框架
    五、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第一章 中共党组的前身——中共党团的提出与确立(1921—1927)
    第一节 党团制度的缘起与无产阶级政党组建党团
        一、党团制度的起源
        二、无产阶级政党组建党团
        三、国民党党团
    第二节 中共党团组织的出现与党团制度的正式确立
        一、中共党团组织的出现与基本情况
        二、中共党团制度的正式建立与法理确认
    第三节 中共党团组织出现原因探究
        一、苏联向中国进行革命输出的必然结果
        二、适应中国近代革命斗争实践的必然选择
        三、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奋斗目标不断谋求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
    第四节 早期中共党团组织的功能作用
        一、大力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
        二、为党在农村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三、积极推动国民党改组和国共合作
第二章 中共党团的进一步发展与承续(1927—1945)
    第一节 八七会议前后中共党团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一、中共党团干事会的成立
        二、八七会议的召开与白色恐怖下的中共党团建设的推进
        三、中央第17号通告对于党团和其他党群组织关系处理的规定
    第二节 在土地革命风暴中的中共党团的发展
        一、中共六大对党团制度的规范与强化
        二、在处理苏维埃与党的关系中的中共党团
        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与第一个中共党团制度条例的出台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党团的调整与加强
        一、全面抗战初期中共党团组织建设政策的调整
        二、皖南事变与中共设置党团政策的改变
        三、抗日根据地内中共党团组织建设
        四、中共七大党章将中共党团更名为中共党组
第三章 中共党组的全面建立(1945—1954)
    第一节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党组的发展
        一、中共党组在解放区政府和群团组织中的逐步设立
        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党组相关制度规定
        三、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党组发展的特点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党组的全面设立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中央政权系统中普遍设立中共党组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地方政权系统中设立中共党组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群众团体系统中设立中共党组
        四、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共党组建设特点
第四章 中共党组的逐步弱化与撤销(1954—1977)
    第一节 毛泽东的批示与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一、毛泽东的批示对政务院党组运转机制的影响
        二、政务院党组干事会的更名与撤销
        三、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召开与中共党组设置的变化
    第二节 中共八大召开后中共党组的弱化
        一、中共八大党章关于中共党组的规定
        二、中央财经、政法等5个小组的成立
        三、政府部门和群团组织党组改建为党委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共党组的撤销
        一、中央国家机关和群团组织中共党组的撤销
        二、在中共九大党章中取消关于中共党组的规定
第五章 中共党组在曲折中继续发展(1977—2012)
    第一节 中共党组的重新恢复
        一、十一大党章恢复对中共党组设置的规定
        二、在政权系统和群团组织中中共党组的恢复设置
        三、十二大党章对中共党组设置的系统规范
    第二节 中共党组的再次撤销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政治体制改革
        二、党的十三大的召开与中共党组的再次撤销
    第三节 中共党组的重新建设与发展
        一、1989 年政治风波与中共党组的重新建设
        二、十四大党章对中共党组规定的修改
        三、党组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首次提出
第六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党组的新发展(2012 年至今)
    第一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党组的守正创新
        一、十八大党章中有关中共党组的规定
        二、《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的出台
        三、两个与中共党组相关规则办法的制定
        四、中共党组、部门党委、机关党委等的区别
    第二节 党的十九大后中共党组的创新发展
        一、十九大党章中有关中共党组的规定
        二、《党组讨论和决定党员处分事项工作程序规定(试行)》的出台
        三、《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的正式颁布
    第三节 新时代中共党组发展的原因探究
        一、为新时代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提供重要组织制度保障
        二、新时代推进和完善党内法规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
        三、适应了新时代中共党组制度自身规范建设的现实需要
    第四节 新时代中共党组的作用发挥
        一、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中的作用发挥
        二、在重要经济组织中的作用发挥
        三、党组性质党委的作用发挥
        四、在人民团体和文化组织中的作用发挥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10)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传播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问题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
        (二)理论回应
        (三)现实关照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政治传播
        (二)政治文化
    第四节 基本理论
        (一)政治社会化理论
        (二)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三)政治传播的功能理论
    第五节 研究方法
        (一)跨学科研究法
        (二)结构功能分析法
        (三)深入访谈法
        (四)内容分析法
    第六节 论文的创新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传播的内涵与特征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的构成
        (一)作为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的政治思想
        (二)作为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的政治意识形态
        (三)作为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的政治心理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传播的内涵
        (一)将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植入人们的政治生活之中
        (二)贬抑与之相对立的其他政治文化的发展
        (三)检验并推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文化的发展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传播的特征
        (一)传播的隐蔽性
        (二)传播的超政党性
        (三)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第二章 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的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传播机制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传播的结构功能主义分析视角
        (一)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分析视角的引入
        (二)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框架下的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传播机制分析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传播的使命
        (一)构建中国共产党政治合法性
        (二)提升国民政治文化素养
        (三)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传播的结构
        (一)传播主体
        (二)传播内容
        (三)传播中介
        (四)传播对象
    第四节 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传播机制的构成
        (一)对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先进性的论证
        (二)以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为内容的社会化教育
        (三)对其他群体政治亚文化的吸纳式融入
第三章 先进性论证:传播主体探寻传播内容的价值、逻辑和事实根基之过程
    第一节 传播主体对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先进性的价值论证
        (一)对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的马克思主义渊源之再阐释
        (二)强调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对中国共产党早期优良传统的传承
    第二节 传播主体对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先进性的逻辑论证
        (一)强调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二)强调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体制改革相适应
    第三节 传播主体对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先进性的事实论证
        (一)突出中国共产党自我建设的事实
        (二)突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发展的事实
    第四节 案例实证:对科学发展观先进性的论证——围绕《人民日报》相关报道的分析
        (一)素材选择与处理
        (二)对科学发展观先进性的论证
        (三)对科学发展观先进性认识的深化
第四章 社会化教育:传播主体对传播客体有组织地开展政治文化教化的过程
    第一节 引导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与信念的学校教育
        (一)以高校党委为领导的党团组织生活培养
        (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引领的教学课程引导
        (三)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的校园文化熏陶
        (四)以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为内容的科学研究
    第二节 提高公职人员政治素养的干部教育
        (一)学习党内政治文化的干部准入教育
        (二)党政干部任职期间的例行教育培训
        (三)党中央领导下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第三节 推动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社会化的群众教育
        (一)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实践教育
        (二)对网络意识形态的规范化引导
        (三)领导经由出版工作的宣传教育
        (四)培养树立先进形象的典型教育
第五章 吸纳式融入: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传播内容与其他群体政治亚文化的互动过程
    第一节 身份建构:吸收其他群体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党员身份带来的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植入
        (二)新时期党组织对其他群体的逐步开放
    第二节 规则嵌入:推动和规范其他群体的政治参与
        (一)其他群体政治参与规范化: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的调节作用
        (二)党领导的民主政治制度实践
    第三节 政策输出:其他群体对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的消费
        (一)党的其他基本群体政策:对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的消费
        (二)中国共产党对其他基本群体的政策输出
    第四节 案例实证: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融入少数民族政治亚文化的实践
        (一)少数民族政治亚文化的特点
        (二)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对少数民族政治亚文化的融入
        (三)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思想的发展变化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传播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完善对策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传播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实际传播对象的范围没有被有效覆盖
        (二)传播主体与传播对象的互动性不强
        (三)传播内容与传播主体行为存在偏差
        (四)党媒传播媒介的空间逐渐受到侵蚀
    第二节 完善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传播机制的对策
        (一)推动传播对象向广大工人和农民阶层延伸
        (二)加强传播主体和传播对象的有效互动
        (三)强化传播主体对传播内容的认知和实践
        (四)加大对新型媒介生态的调控力度
结论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成果
致谢

四、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 全面推进侨务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统一战线工作的历程和经验[J]. 丁俊萍,颜苗苗. 江苏社会科学, 2021(03)
  • [2]新世纪以来中国特色侨务理论研究[D]. 许晓勤. 华侨大学, 2020(01)
  • [3]地方政府侨务管理与服务研究 ——以鹿城区为例[D]. 王宁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4]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探析[D]. 周阁. 郑州大学, 2020(03)
  • [5]省级旅游志编纂研究[D]. 高宏.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09)
  • [6]爱国主义视角下的陈嘉庚教育救国研究[D]. 施荣新. 西南科技大学, 2019(08)
  • [7]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研究[D]. 卢秋野. 沈阳建筑大学, 2019(04)
  • [8]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1992)中国侨务政策之研究[D]. 刘纯一.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5)
  • [9]中国共产党党组制度的历史考察[D]. 廉晓红.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4)
  • [10]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传播机制研究[D]. 江亚洲. 苏州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推进侨务工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