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劳动班教学

浅谈小学劳动班教学

一、浅谈小学劳动课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李东栩,赖明谷[1](2021)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历史演变与未来展望》文中研究表明劳动教育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育人价值,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中小学增设了多种劳动教育范畴的学科课程;因时代背景的不同,不同时期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在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地位等方面也表现出多样变化;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要更加注重理论指导的准确性问题、有劳动无教育的问题、劳动心得的体会与内化问题、劳动实践活动与技能性知识学习的关系问题以及劳育课程的独立地位等问题,在把握劳育课程内在规律的基础上更好地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行稳致远。

夏秀华[2](2021)在《小学劳动教育的管理与实施现状调查研究 ——以M市小学高段为例》文中认为近年来,国家越来越关注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素质教育。劳动教育作为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加强小学劳动教育应引起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文件中提出了如何加强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但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并不如人意,依旧存在小学生的劳动素养水平偏低、学校的劳动教育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劳动教育专门的师资队伍、家庭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不显着,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的问题,仍需寻求更有效的学校管理策略。本研究从学校管理角度出发,以M市小学高段学生为研究对象,对M市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现状进行实证研究。结合以往的研究经验,透过校长、教师、学生多重视角发现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的现实困境,并从学校、家庭、学生角度提出对策建议。本文主要从学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师资培训;加强劳动教育课程管理,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小学校长在劳动教育实施中的作用;强化家庭劳动教育,注重家校联合;提高学生劳动积极性,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五个方面来提升小学劳动教育水平。

李东栩[3](2021)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演变历程与发展建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马贺洁[4](2021)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小学劳动课的历史演变研究 ——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劳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更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认识和体验途径,劳动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关系极大。学校的劳动教育是教育性的劳动,能够发挥辅德、增智、健体、益美的良好功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历史证明,学校将劳动课作为必修课列入课表,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采取文献法、历史法和比较法,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劳动课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过程进行回溯,厘清不同发展阶段劳动课演变的社会背景,总结其发展特征和经验得失,进而从整体上梳理和考察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劳动课的历史全貌,进行科学客观地评价,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也具有深远的现实影响。本研究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明确了小学劳动课是学校劳动教育的基本实施途径,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课的沿革并非一帆风顺,时而受到重视,时而被忽视甚至替代或者取消。第二、三部分系统梳理了我国小学劳动课在五个相对独立阶段的演变历史。这些相对独立的阶段分别为:劳动课初设时期(1949-1966)在学习前苏联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强调发展生产劳动,带有浓厚的模仿色彩,名称和教学内容反复多变;劳动课劳动化时期(1966-1976)受“左”倾思想的影响,出现了重大的失误与偏差,政治色彩浓厚,整体呈现教学内容实用技术化和泛化倾向;劳动课纲要化时期(1976-2000)重新步入正常发展阶段,转向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课时及教学内容均得到合理安排;融入综合实践活动时期(2000-2017)将劳动课从独立学科转变为综合活动的板块之一;对劳动课的要求日渐完善;重设必修课时期(2018-至今)独立设置劳动必修课,劳动课的发展再迎春天。第四部分基于对以上五个历史演变阶段的梳理与分析,得出小学劳动课的历史经验如下:构建与新时代相适应的劳动课、有效组织与实施劳动课、完善劳动课的科学评价;对小学劳动课要吸取的历史教训总结如下:必须确保劳动课的必修课地位、必须把握劳动课的育人目标。

史智慧[5](2021)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劳动教育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劳动教育一直以来都被视为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部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劳动教育被正式纳入我国学校教育系统,在中小学学校教育中取得一席之地。小学作为义务教育的起始阶段,是我国人才培养的基石,在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是从小培养学生正确劳动观念,养成正确劳动态度,并获得相应劳动技能的主要路径。与新中国成立之初相比,如今的小学劳动教育在国家政策以及时代背景的作用下,教育目的、内容及实施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变化。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及案例研究法,以尽可能全面的视角梳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变迁,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主要介绍本研究的研究缘起与依据,核心概念的界定,相关文献的综述,并阐明本研究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第二部分:按照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以及具有决定意义的政策文本的发布,对70多年间的小学劳动教育发展进行阶段划分,共为四个发展阶段,分别是探索与偏离期(1949-1977年)、调整与完善期(1978-2000年)、整合与削弱期(2001-2011年)、重塑与再发展期(2012-2020年),在每个阶段划分中,介绍了当时小学劳动教育的相关教育方针、教育内容及实施。第三部分:分析影响小学劳动教育发展的因素,从政治的导向作用,国家经济、科技发展的影响,我国重知识轻劳动的文化传统以及教育理论和思想的影响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索影响小学劳动教育发展的因素。第四部分:对小学劳动教育发展的特点进行总结,即以下四个方面:从注重劳动教育的“工具理性”到注重“价值理性”;劳动教育地位逐渐明晰;劳动教育内容随时代发展不断更新以及劳动教育实施途径逐渐多元化。第五部分: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小学劳动教育发展进行反思,其发展在70余年中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发展主要依靠外界推动,在学校实施中处于边缘地位以及对相关资源利用不充分等,对策与建议主要是完善劳动教育政策体系以保障劳动教育的地位;家庭、学校、社会多主体联动促进劳动教育实施,以及积极开发劳动教育资源,构建科学化的符合新时代劳动教育要求的小学劳动课程体系。

关春霞[6](2021)在《微课在小学劳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以及信息化的发展,我国小学劳动课堂教学必须有所改变。在传统小学劳动课堂上,不管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学校的重视程度都不足;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未跟随时代的发展以及学生特点的变化更新教学方式。劳动课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在实践中开展教学的意识仍须加强。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微课作为近些年兴起的有效教学方法,融入小学劳动课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文章首先概述了目前小学劳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接着深入分析了如何利用微课提高小学劳动课堂的教学效率,希望能够对提高小学劳动课堂的教学质量有帮助。

马贺洁[7](2021)在《简析小学劳动课程实施的五重误区及突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学劳动课是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中的必修课。辽宁教育学院根据课标要求,不断探索和改进辽宁省本土化小学劳动课教材,以供区域内小学使用。文章通过对辽宁省小学劳动课教材的分析,把握劳动课教材变化的外部特征和内部属性,结合教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审视教材完善策略,以提高教材编写的质量,使教材更好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促进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

尹开元[8](2020)在《乡村小学劳动课实施现状浅析》文中研究说明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所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伴随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劳动课也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而在乡村小学,劳动课的改革仍存在诸多问题。

徐海娇[9](2017)在《危机与重构:劳动教育价值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中国教育发展面临着由社会转型而生的一系列挑战,各种新问题、新现象层出不穷。劳动教育并不是一个新问题,但却是一个容易受到忽视的问题。2015年8月3日,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少工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的出台一方面折射出党和政府对于劳动教育的高度重视和严肃对待,另一方面也映射出劳动在教育场域中被弱化、软化及淡化的窘境。沉寂许久的劳动教育再度被人提起,重提劳动教育,有它新的历史文化背景语境,有它被充实了的新的内涵,有它新的现实针对性,当然也有它新的混乱和不足。价值是劳动教育的“生命之维”,探讨劳动教育价值是劳动教育摆脱自身发展困境的出路之一,是提升理论研究自觉意识的一种努力,是对新时期新语境的一种主动回应。本文由导言、正文(五章)和结语三大部分组成。导论主要从研究起源、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以及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等方面做了简要陈述。第一章,理论视域:劳动及其教育向度。一方面,如何理解“劳动”概念,是探讨劳动教育的首要问题,本章首先从词源学、概念辨析对“劳动”进行形而上的省思与叩问,试图从本体论视角划定劳动教育的理论视域。另一方面,从劳动教育的概念阐释、体系及其特点揭示劳动教育的理论范畴,有助于从根本上澄清对劳动教育的各种误解,提升劳动教育的研究深度,延展劳动教育的研究空间,扩展劳动教育的研究视野。第二章,历史剪影:我国劳动教育价值取向的变迁轨迹。劳动教育本身并非一成不变的,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和形式,是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的缩影,是时代精神的集中展现。为实现各阶段劳动教育的目的,国家出台了相应的劳动教育政策,而不同时期劳动教育的实施又折射出这一时期劳动教育价值重心。为直观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价值取向的变迁轨迹,本研究采用传统的对历史进程进行时序划分方法。劳动教育在雏形建立时期凸显“体能”、全面探索时期侧重“生产”、十年文革时期变成“工具”、恢复重建时期突出“技术”、改革深化时期立足“素养”。不同时期劳动教育价值重心各有侧重,勾勒劳动教育价值重心的变迁轨迹,从最根本的层面上来重新审视我国劳动教育价值取向的轨迹以及此种价值取向在劳动教育实践层面的具体运行机制,试图探寻我国未来劳动教育价值取向的现实基点和努力方向,从而推动我国劳动教育的现代转型。第三章,问题审视:劳动教育价值危机。审视当前的劳动教育,可以看到对于“劳动”概念存在种种误读,劳动教育被误读为技艺评比、误解为休闲娱乐、误用为惩罚手段,弱化为技能培训。劳动教育的种种价值畸变折射出劳动教育目的的“外在化”、内容的“知识化”、方法的“规训化”、途径的“去身体化”、环境的“去自然化”等价值症结。价值危机背后的根源在于文化困惑、制度缺位、评价失位、条件空位。第四章,理论探索:劳动教育价值重构。从可能空间、期望空间、到现实空间这一立体的认知图式出,个体作为自然存在、社会存在、未完成存在具有学会生存、学会交往、学会超越的内在需求,内在的需求划定出了人对劳动教育价值的期望空间;劳动教育作为个体积累经验、涵养公共理性的方式以及个体自我确证的媒介这一本体属性决定了劳动教育价值的可能空间;劳动教育与政治环境的制衡、与生产力的耦合以及与文化的共生等外在条件,成为制约劳动教育价值实现的现实空间。从期望空间、可能空间到现实空间探索劳动教育价值,有助于我们突破主客体关系中认知价值的思维局限,看到价值是具有通过提升人的认识和改善外在条件而不断被“开发的可能性”。第五章,面向未来:劳动教育价值何以实现。劳动教育价值生成问题是劳动教育价值的着眼点和最终归宿,是劳动教育如何贯彻到现实的教育实践的问题,这是理论者与实践者不可规避的重要问题。劳动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荡起幸福人生的重要教化方式,在实践取向上应当回归自然,贴近生活,走向身体解放,注重学生的体验,从而弥合教育世界和劳动世界的裂隙。在劳动创造中引导学生通过劳动过有尊严的幸福生活,拥有生活、开拓生活、创造生活、美化生活。结语,劳动教育价值回归:真善美的统一。新时期,我们澄明教育场域中劳动“真”、“善”、“美”的价值意蕴,重提劳动教育,并不代表试图以劳动替代一切教化的路径,合理的劳动教育不是抹杀其他各类教育的积极性,而是与其他教化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真正实现劳动教育“真”、“善”、“美”的内蕴价值以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杜元刚[10](2010)在《从对小学劳动课程的反思看综合实践活动对劳动课程的超越》文中研究说明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的《劳动》课在课程的定位、课程的开发、课程的实施等诸多方面,暴露出许多先天的不足和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反思与研究。

二、浅谈小学劳动课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小学劳动课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历史演变与未来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历史演变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1949~1954年):未正式增设劳动教育课程
    (二)“文革”前后的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1955~1980年):综合技术教育范畴课程和体力劳动课程
        1.1955~1957年的劳动教育课程:综合技术教育范畴课程
        2.1958~1965年的劳动教育课程:综合技术教育范畴课程以及体力劳动课
        3.1966~1980年的劳动教育课程:综合技术教育范畴课程以及“学工”“学农”
    (三)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1981~2000年):小学劳动课和中学劳动技术课
    (四)新世纪初期的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2001~2019年):“劳动与技术教育”
    (五) 2020年以来的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2020年至今):劳动必修课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发展特点
    (一)课程目标:从关注外在功效到强调综合素质发展
    (二)课程设置:从独立课程到综合课程再到独立课程发展
    (三)课程内容:从工农业生产知识与体力劳动到强调生活劳动实践发展
三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未来展望
    (一)重视理论指导的准确性
    (二)关注有劳动无“教育”的问题
    (三)强调劳动心得的体会与内化
    (四)把握好劳动实践活动与技能性知识学习的关系
    (五)保障劳动教育的独立课程地位
四结语

(2)小学劳动教育的管理与实施现状调查研究 ——以M市小学高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研究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
        一、劳动
        二、劳动素养
        三、劳动教育
        四、小学劳动教育
    第二节 研究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劳动教育理论
        二、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理论
        三、王守仁知行合一科学实践理论
        四、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五、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第三章 M市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现状调查
    第一节 研究过程
        一、调查问题
        二、调查时间和调查对象
        三、调查问卷的设计
        四、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五、人口学变量
    第二节 小学高段劳动教育实施现状
        一、学生劳动教育的基本情况
        二、小学劳动教育的管理情况
        三、独立样本T检验
        四、方差分析
        五、相关性(皮尔森相关)
        六、调查结果小结
第四章 M市小学高段劳动教育所存问题及成因分析
    第一节 M市小学高段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高段学生的劳动素养水平偏低
        二、学校的劳动教育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劳动教育专门的师资队伍
        三、家庭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不显着,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
        四、劳动教育存在地域差异,农村较为落后
    第二节 M市小学高段劳动教育问题成因分析
        一、学校可利用资源有限且师资队伍不完善
        二、劳动教育缺乏课程设置及完善的评价体系与标准,形式大于实质
        三、校长在劳动教育管理方面投入精力不足
        四、家庭劳动教育片面化
        五、学生的劳动素养偏低
第五章 小学劳动教育开展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师资培训
    二、加强劳动教育课程管理,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三、充分发挥小学校长在劳动教育实施中的作用
    四、强化家庭劳动教育,注重家校联合
    五、提高学生劳动积极性,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小学生劳动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学生版)
    附录 B 小学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访谈提纲(教师版)
    附录 C 小学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访谈提纲(校长版)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小学劳动课的历史演变研究 ——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加强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小学劳动课是实施劳动教育的基本途径
        (三)小学劳动课的历史经验可为当下提供借鉴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劳动教育
        (二)劳动课
    三、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关于劳动教育的相关研究
        2.关于劳动课的相关研究
        3.关于劳动教育史和劳动课程史的相关研究
        (二)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四、研究意义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历史研究法
        3.比较研究法
第二章 劳动课是实施劳动教育的基本途径
    一、劳动教育的价值
        (一)五育融合视野下的劳动教育
        (二)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
        (三)劳动教育独特的育人价值
        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2.有助于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
        3.有助于掌握必备的劳动能力
    二、劳动教育的功能
        (一)以劳强体
        (二)以劳树德
        (三)以劳增智
        (四)以劳育美
    三、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开设劳动必修课
        (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
        (三)组织课外校外劳动实践
        (四)营造劳动教育文化氛围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小学劳动课的历史演变
    一、劳动课初设时期(1949-1966)
        (一)劳动课初设时期的发展状况(1949-1966)
        (二)劳动课初设时期的历史评析
        1.强调发展生产劳动
        2.带有浓厚的苏联痕迹
        3.劳动课内容和名称反复多变
    二、劳动课劳动化时期(1966-1976)
        (一)劳动课劳动化时期的发展状况
        (二)劳动课劳动化时期的历史评析(1966-1976)
        1.赋予浓厚的阶级斗争色彩
        2.劳动课教学内容实用技术化
        3.劳动课教学内容泛化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小学劳动课的历史演变
    一、劳动课纲要化时期(1976-2000)
        (一)劳动课纲要化时期的发展状况(1976-2000)
        (二)劳动课纲要化时期的历史评析
        1.以人为本的劳动课价值取向
        2.劳动课发展常态化和制度化
        3.劳动课恢复正常教学秩序
    二、融入综合实践活动时期(2000-2017)
        (一)劳动课融入综合实践活动时期的发展状况(2000-2011)
        (二)劳动课融入综合实践活动时期的历史评析
        1.劳动课融入综合实践活动
        2.劳动课的要求日渐完善
    三、重设必修课时期(2018 至今)
        (一)劳动课重设必修课时期的发展状况
        (二)劳动课重设必修课时期的历史评析(2018 至今)
        1.劳动课的发展再迎春天
        2.独立开设劳动必修课
第五章 我国小学劳动课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一、小学劳动课的历史经验
        (一)构建与新时代相适应的劳动课
        1.制定完善的劳动课教学计划
        2.丰富劳动课教学内容
        3.保证劳动课课时
        (二)有效组织与实施劳动课
        1.成立劳动课实施领导小组
        2.加强劳动课的师资队伍建设
        3.规范实施与组织劳动课
        (三)完善劳动课的科学评价
        1.建立劳动课评价制度
        2.拓展劳动课评价方法
        3.健全劳动课评价对策
    二、小学劳动课的历史教训
        (一)必须确保劳动课的必修课地位
        (二)必须把握劳动课的育人目标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5)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劳动教育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1.研究背景
        2.研究问题
    (二)相关概念界定
        1.劳动
        2.劳动教育
    (三)文献综述
        1.有关劳动教育的研究
        2.有关小学劳动教育的研究
    (四)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
        2.现实价值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历史研究法
        3.比较研究法
        4.案例研究法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劳动教育发展历程
    (一)小学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偏离期(1949-1977 年)
        1.培养“劳动者”的教育方针
        2.《小学教学计划》与小学劳动教育的正式开展
        3.小学劳动教育内容以生产劳动教育为主
        4.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
    (二)小学劳动教育的调整与完善期(1978-2000 年)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2.小学劳动教育的规范化发展
        3.小学劳动教育内容注重日常生活
        4.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
    (三)小学劳动教育的整合与削弱期(2001-2011 年)
        1.“两个结合”的教育方针
        2. “新课改”下小学劳动教育的弱化
        3.小学劳动教育内容的重“技”倾向
        4.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
    (四)小学劳动教育的重塑与再发展期(2012-2020 年)
        1.“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2.《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与小学劳动教育的重新确立
        3.“劳”、“技”结合的小学劳动教育内容
        4.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小学劳动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政治的导向作用
    (二)经济与科技的影响
        1.经济对小学劳动教育发展的影响
        2.科技对小学劳动教育发展的推动
    (三)重知识轻劳动的文化传统影响
    (四)教育因素的影响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的推动
        2.前苏联教育思想的影响
        3.素质教育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的影响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劳动教育发展特点
    (一)从“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的转变
        1.凸显小学劳动教育的“工具理性”
        2.注重小学劳动教育的“价值理性”
    (二)小学劳动教育地位逐渐明晰
    (三)小学劳动教育内容随时代发展不断更新
    (四)小学劳动教育实施途径逐渐多元化
四、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劳动教育发展的反思
    (一)存在的问题
        1.小学劳动教育发展主要依靠外界推动
        2.小学劳动教育被边缘化
        3.小学劳动教育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
    (二)对策与建议
        1.家、校、社会协同促进小学劳动教育实施
        2.完善政策体系保障劳动教育地位
        3.开发教育资源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6)微课在小学劳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小学劳动课教学现状
    (一)重视程度不足
    (二)教学方式受限
    (三)教学过程缺乏互动
    (四)实践教学意识不足
二、利用微课优化小学劳动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利用微课提高对小学劳动的重视程度
    (二)利用微课调动学生对劳动的兴趣
    (三)利用微课革新教学方法
    (四)利用微课完善教学评价,肯定学生劳动成果
    (五)利用微课培养学生劳动的自信心
结语

(7)简析小学劳动课程实施的五重误区及突破(论文提纲范文)

一、劳动教育的重要作用及其合理性探究
    1. 五育并举,以劳动托起中国梦。
    2. 赋予劳动教育“育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二、辽宁省小学劳动课教材的分析与审视
    1. 辽宁省小学劳动教育课教材的编写分析。辽宁省小学劳动课教材贯彻课标精神,体现了以下三个特征:
    2. 辽宁省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五大误区。
三、走出劳动教育课误区的措施
    1. 明确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打通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
    2. 优化劳动教育课程设置,让劳动教育有的放矢。
    3. 整合劳动教育课程内容,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8)乡村小学劳动课实施现状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乡村小学劳动课现状
    1. 重视不够,运行不良
    2. 内容简单,形式枯燥
二、乡村小学劳动课现状形成的原因
    1. 对劳动课的认知不够
    2. 劳动课计划与教案的针对性不强
    3. 师资紧缺
    4. 经费预算不足
三、对改善乡村小学劳动课现状的思考
    1. 提升对劳动课的认识
    2. 强化过程管理和督导
    3. 劳动课组织创新
    4. 加编提薪,保障运转
    5. 增加劳动课经费预算

(9)危机与重构:劳动教育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一)价值危机的诉求——研究这一问题的意义
        (二)理论深化的呼唤——研究这一问题的空间
        (三)社会变革的冲击——研究这一问题的契机
        (四)成长经历的反思——研究这一问题的旨趣
    二、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关于“劳动”的研究——为本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二)关于“教劳结合”的研究——为本研究聚焦新的起点
        (三)关于“劳动教育”的研究——为本研究开拓新的空间
    四、研究方法
    五、可能创新与局限
        (一)可能创新
        (二)存在局限
第一章 理论视域:劳动及其教育向度
    一、劳动的概念诠释
        (一)劳动的概念厘定
        (二)劳动的概念辨析
    二、劳动的理论谱系
        (一)我国劳动思想渊源
        (二)西方劳动思想渊源
        (三)马克思的劳动理论
    三、劳动教育的界定
        (一)劳动教育的概念辨析
        (二)劳动教育的概念流变
    四、劳动教育的体系、特点
        (一)劳动教育体系
        (二)劳动教育特点
第二章 历史剪影:我国劳动教育价值取向的变迁
    一、雏形建设时期(1949-1956)——凸显“体能”
        (一)劳动教育的直接契机: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
        (二)劳动教育的实施:开展生产技术课和劳动实习
        (三)劳动教育的思想:“以俄为师”的理论底色
        (四)“体能”主导下的劳动教育——为工农服务
    二、全面探索时期(1957-1965)——侧重“生产”
        (一)劳动教育的目的:培养有文化的劳动者
        (二)劳动教育的实施:课堂教学和提倡勤工俭学
        (三)劳动教育的调整——摆正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关系
        (四)劳动教育的思想:“本土探索”的转向
        (五)劳动教育的重点:“思想劳动两头红”
    三、十年文革时期(1966-1976)——变成“工具”
        (一)劳动教育的目的: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二)劳动教育的实施:开门办学,上山下乡
        (三)劳动教育的重点——世界观的改造
    四、恢复重建时期(1977-1998)——突出“技术”
        (一)劳动教育的目的:为四化培养建设人才
        (二)劳动教育的实施:开设劳动技术课
        (三)劳动与技术“合成”下的劳动教育
        (四)劳动教育思想——“教劳结合”的大讨论
    五、改革深化时期(1999 至今)——立足“素养”
        (一)劳动教育目的:全面发展
        (二)劳动教育的实施:列入综合实践活动
        (三)劳动教育的理论:人的回归
        (四)劳动教育的重点——劳动素养
第三章 问题审视:劳动教育价值危机
    一、劳动教育价值畸变表征
        (一)劳动教育误读为技艺评比
        (二)劳动教育误解为休闲娱乐
        (三)劳动教育误用为惩罚手段
        (四)劳动教育弱化为技能培训
    二、劳动教育价值困境症结
        (一)劳动教育目的:“外在化”
        (二)劳动教育内容:“知识化”
        (三)劳动教育方法:“规训化”
        (四)劳动教育途径:“去身体化”
        (五)劳动教育环境:“去自然化”
    三、劳动教育价值危机根源
        (一)文化困惑
        (二)制度缺位
        (三)评价失位
        (四)条件空位
第四章 理论探索:劳动教育价值重构
    一、个体的内在需求:劳动教育价值的支撑点(期望空间)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存在——学会生存
        (二)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存在——学会交往
        (三)人与自身的关系——未完成存在——学会超越
    二、劳动的教育意蕴:劳动教育价值的立足点(可能空间)
        (一)认知之真——劳动教育是个体积累经验的方式
        (二)伦理之善——劳动教育是陶铸公共理性的方式
        (三)成人之美——劳动教育是个体自我确证的媒介
    三、价值的实现限度:劳动教育价值的张力(现实空间)
        (一)劳动教育与政治环境的制衡
        (二)劳动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耦合
        (三)劳动教育与文化发展的共生
第五章 面向未来:劳动教育价值何以实现
    一、劳动教育从“远离自然”走向“回归自然”
        (一)劳动教育遵循儿童的内在秩序
        (二)劳动教育挖掘自然的教育资源
    二、劳动教育从“身体规训”走向“身体解放”
        (一)整全的身体观:从离身走向具身
        (二)重建身体与知识的教育关联
        (三)关注学生生命和情感体验
    三、劳动教育从“疏离生活”走向“贴近生活”
        (一)内容上联系生活,突出其生活性
        (二)目的上观照生活,指向幸福生活
        (三)领域上覆盖生活,重视家庭与社会
    四、劳动教育从“被动接受”走向“积极体验”
        (一)重视情感的作用机制,激发体验者的活力
        (二)引导学生成为体验者,有所经历,有所运思
        (三)关注地域文化的因素,创设劳动体验之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四、浅谈小学劳动课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历史演变与未来展望[J]. 李东栩,赖明谷. 劳动教育评论, 2021(02)
  • [2]小学劳动教育的管理与实施现状调查研究 ——以M市小学高段为例[D]. 夏秀华.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1(08)
  • [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演变历程与发展建议研究[D]. 李东栩. 南昌大学, 2021
  • [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小学劳动课的历史演变研究 ——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D]. 马贺洁. 沈阳师范大学, 2021
  • [5]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劳动教育发展研究[D]. 史智慧.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6]微课在小学劳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方法研究[J]. 关春霞. 求知导刊, 2021(09)
  • [7]简析小学劳动课程实施的五重误区及突破[J]. 马贺洁. 新课程研究, 2021(01)
  • [8]乡村小学劳动课实施现状浅析[J]. 尹开元. 基础教育参考, 2020(01)
  • [9]危机与重构:劳动教育价值研究[D]. 徐海娇. 东北师范大学, 2017(05)
  • [10]从对小学劳动课程的反思看综合实践活动对劳动课程的超越[J]. 杜元刚. 中国校外教育, 2010(02)

标签:;  ;  ;  

浅谈小学劳动班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