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梧桐及其修剪

谈论梧桐及其修剪

一、浅谈悬铃木及其修剪(论文文献综述)

江懿[1](2021)在《中心城区林荫道行道树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以黄浦区(原卢湾段)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为了在上海中心城区有限的土地和空间内有效提升城市生态效益,加强生态城市建设,建设林荫道是完善和提升生态系统和功能最有效的途径。针对在林荫道养护管理中出现的树木修剪困难、果毛飘絮影响、网格化案件和投诉数量增加3个常见问题,对黄浦区(原卢湾段)区域内的林荫道行道树进行了探究,提出了人工与机械修剪相结合、加强物理冲刷及药剂防治、加强树木日常修剪和相关部门配合3项对策,为以后林荫道养护管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吴若华[2](2019)在《株洲“冰雪世界”主题乐园室外景观设计》文中研究说明伴随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审美能力不断提升,与传统乐园景观相比,具备创新主题的体验性乐园拥有更大的游客吸引力。2022年世界奥林匹克的旗帜将再次来到中国,向世界传递中国新形象,实现3亿人的冰雪运动,成为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冰雪文化主题乐园依托冰雪运动的推广热潮,将显现出越来越大的文化主题优势,为人们所追捧。近年来冰雪产业向南方发展的势头高涨,但与之相关的南方地区冰雪主题景观研究存在空缺。因此,从经济、社会、文化方面,对南方地区冰雪主题乐园的景观设计研究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1)综合采用了文献分析法、调查研究法、文献阅读与分析、互联网搜索等方法全面梳理了国内外主题乐园和冰雪主题景观设计的研究进展和面临问题,对主题乐园、景观设计、冰雪文化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多角度出发进行冰雪主题乐园景观设计的理论探讨,归纳总结出冰雪主题建筑室外空间景观的设计方法。(2)运用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的方式,选取了上海迪士尼、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芜湖方特欢乐世界、新世纪环球中心、崇明百联广场几个典型案例,以基本概况、整体布局出发,对特色景观表达进行重点分析,挖掘项目优点,借鉴项目经验。(3)以冰雪主题景观设计理论为立足点,株洲“冰雪世界”主题乐园室外景观设计为实践案例,从场地的现状条件出发,着眼于冰雪文化元素的融入,风格提炼,进而提出项目的设计定位、设计理念、设计主题等。从整体布局开始层层深入,铺开景观序列,细化分区设计,合理地进行系统的道路、植物、雨水收集、照明等方面的专项设计,对重要节点、关键区域进行扩初设计。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寻求冰雪主题景观设计的方法和思路,通过充满创意的景观设计为室外空间注入活力,提高整个景区的综合竞争力。同时,也愿此研究能为相似类型主题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廖睿[3](2019)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道路景观评价研究 ——以蚌埠市道路景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更高的追求,对于城市绿化有了新的认识。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绿化逐步受到重视。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对城市道路的整体面貌维持、社会文明、生态环境等方面有着长足的影响。建设优秀的城市道路绿地,需要顺应时代的评价体系作为道路绿地景观建设标杆。到目前为止,关于城市道路评价体系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但还存在创新性不足、可操作性低、更新速度慢、缺乏整体规划设计等问题。本研究通过分析城市道绿化景观功能,研究道路绿化评价的目标、原则、评价指标的选取及其合理性,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为城市道路绿地的优化提升提供借鉴。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概述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及评价体系的基本情况。概述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的研究目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收集国内外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及绿地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现状。对相关理论成果及现状进行分析,对比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国内道路绿地自身情况,指出国内研究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2)运用AHP法构建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功能评价体系。通过查阅文献与实地调查,确定美学功能与社会功能2个准则层,并结合实际情况,罗列出影响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的指标。采用问卷调查法,邀请市民及相关专业人员及城市道路绿地养护人员,对指标进行筛选。对筛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选出植物观赏性、季相变化、景观层次、植物配置、植物形态、植物生长势、道路绿地率、植物多样性,组织交通、美化城市、区域特色、防眩晕12个最能影响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的指标,并结合国内城市道路绿地实际情况,分类制定出指标评价标准。通过反复构建判断矩阵,确定权重并检验,建立道路绿地景观功能评价体系。结合问卷调查法,对评价体系指标的检验。(3)运用评价体系对实际案例分析。调查蚌埠市道路绿地基本情况,了解蚌埠市道路绿地所用树种及树种长势情况。结合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对蚌埠市道路绿地植物生长势、配置方式、道路绿地率及季相变化等进行调查,分类评价道路绿地,其中绿地率40%-50%的道路中,迎宾大道、中环线道路绿地景观效果较优。绿地率30%-40%的道路中,黄山大道、燕山路、华光大道、学翰路景观效果较优。绿地率20%-30%的道路中,涂山路、胜利路、曹山路景观效果较优。对比优劣路段,在道路绿地树种选择、植物配置、景观层次及景观维护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张毓恒[4](2019)在《洛阳市道路绿地植物配置调查与评价》文中提出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道路绿地景观,选择适合城市道路绿地的植物,以此构建稳定的道路绿化植物群落系统,创造景观优美的道路绿地。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创新性研究,对今后的道路绿化建设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以洛阳市的15条道路为研究对象,对每条道路的植物进行调查与分析,结合AHP层次分析法对道路进行景观评价,探讨洛阳市道路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优化建议。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如下:(1)洛阳市道路绿化主要应用的植物有55种,涉及35科50属。其中落叶乔木有14科17属18种,占乔木植物的32.73%,常绿乔木有6科8属8种,占乔木植物的14.55%。其中落叶灌木有7科9属9种,占灌木植物的16.36%,常绿灌木12科13属14种,占灌木植物的25.45%。草本植物有6种,涉及5个科、5个属,占总体的10.91%。(2)洛阳市道路绿化植物中多以落叶植物为主,常绿植物应用较少。其中落叶植物以蔷薇科居多;常绿植物以松科、木犀科的居多。常绿乔木及落叶灌木的植物品种较少,需要增加植物种类;草本植物的种类极少,应增加草本以及藤本植物的应用频度,提高在道路绿化中的重视程度。(3)基于植物应用频率和数量特征分析的结果,洛阳市道路绿地植物中应用更为广泛的有三球悬铃木、石楠、红花酢浆草等植物。(4)洛阳市道路绿地植物观赏特征分析从观赏要素、季相变化两点着手分析。洛阳市道路绿地植物多以观叶植物为主,观花植物次之,观果和观形植物较少,在季相变化上,观花植物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秋季冬季较少,导致植物景观单调,整体植物景观效果不太理想。(5)洛阳市道路绿地植物配置方式依据道路绿带的垂直结构分析,洛阳市15条道路中,行道树绿带的种植形式以树池式为主,其垂直结构主要以单层乔木配置形式居多,占到71.74%;两侧分车绿带的垂直结构以乔木+灌木配置形式居多,占到64.71%;中间分车绿带的垂直结构以乔木+灌木配置形式居多,占到了54.55%;路侧绿带的垂直结构全部为乔木+灌木+草本配置形式。(6)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对15条道路进行植物景观评价,道路植物景观综合评价结果为:Ⅰ级道路植物景观有1条,所占比例为6.67%;Ⅱ级道路植物景观有3条,所占比例为20.00%;Ⅲ级道路植物景观有7条,所占比例为46.67%;Ⅳ级道路植物景观有4条,所占比例为26.67%。(7)对15条道路的现状调查及景观综合评价结果,总结洛阳市道路绿地植物配置的优点,以及植物配置中存在的3个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为今后洛阳市道路绿地的建设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徐肖薇[5](2018)在《基于公众感知的南京老城“林”之城市特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工作的逐步推进,快速城镇化所引起的城市特色危机愈加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选取南京老城及邻近的玄武湖景区、钟山风景区、雨花台风景区为研究范围,以自然要素“林”为表征的城市特色为研究对象,基于文献研究、问卷访谈、田野调查、实地勘测等工作,研究实际生活中人们如何感知、体验“林”之城市特色。本文首先对南京“林”的历史演变过程进行梳理,以“林”为线索研究南京的城市发展历程,并对南京老城的“林”之城市特色做出定义: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网络体系及其承载的包括山水、历史、文学意向和生态等在内的古都文化内涵。同时,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调查相结合的分析方式,明确“林”的公众感知方式及具体内容。随后,建构公众感知度评价体系,调查南京老城“林”之城市特色的公众感知意向,并据此绘制南京老城“林”之城市特色的公众感知意向结构图。其中,公众感知度Ⅰ级的点状“林”和线状“林”分别有11和9处,前者以钟山风景区、朝天宫景区等以与自然要素、历史文化要素相关性大的景区类城市公园为主,后者则以明城墙风光带和民国文化轴线(主要指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轴线)最具代表性。目前南京老城“林”之城市特色的公众感知结构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1)线状“林”的景观连续性差,步行空间重视不足;(2)古树名木、大单位附属绿地和历史景区类的绿化资源仍未能得到充分利用;(3)老城内植物种类单一,景观层次丰富度不够。结合对优秀实例的解读分析,提出四点优化策略:(1)补——加强基质景观的建设,丰富景观结构的层级性;(2)连——完善林荫道体系,串联起城市各处的公园;(3)优——优化现有林荫空间,全面提升公众感知度;(4)显——注重历史文脉传承,彰显“林”之城市特色。最后,论及个人对于城市特色问题的一些延伸思考,并以打造南京文化品牌为目标导向,绘制出南京老城“林”之城市特色的公众导览图。

张慧珠[6](2017)在《地方感知下的城市植物景观研究 ——以南京梧桐植物景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地方感知的概念来自于人文地理学,是对地方环境归属感的研究,当人们把审美意识、情感记忆投向地点或区位时就显示出地方感知。在城市景观环境中,地方感知具有整体性、审美性、情感依恋等特征。植物景观相较于其他景观元素具有特殊的自然属性及人文属性,是城市生态建设及发展地方特色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南京梧桐”植物景观作为案例展开植物景观地方感知的研究,法国梧桐林荫大道景观贯穿南京中心城区,以“绿色隧道”闻名于世,古朴雄伟的南京梧桐已成为南京城市地方的象征。文章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地方感知的概念及特征进行阐述,在城市景观环境中,地方感知过程即是对城市环境特征的记忆过程。城市植物景观兼具自然属性及文化属性,以其形态、空间、色彩及季相变化等特性展现了自身独特的感知语言,与城市环境相融合形成地方特有的环境特征。南京梧桐案例的研究,首先从历史的角度研究了南京城市建设历史与法桐的缘起,以法桐为骨架的南京林荫大道格局的形成;现状调研角度贯穿南京城市中心城区的中山大道展开,总结归纳南京梧桐林荫道的景观类型及典型路段的南京梧桐林荫大道的现状景观表现,与城市历史文化、商业与生活相融合展开分析;接下来文章结合深入访谈,不同人群对于南京梧桐的感知印象及情感记忆具有共同性和差异性。基于前期调研观察,文章展开对南京梧桐植物景观的地方感知特征的分析,表现出南京梧桐独特的景观审美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以及情感记忆价值。南京梧桐是南京主干道的林荫大道,经过修剪整形具有特殊的本体形态特征,与城市道路空间相结合形成具有地方特性的林荫大道线形景观空间表现,南京梧桐的色彩也成为南京城市的色彩基调。南京梧桐与民国文化不可分割,尤其与民国建筑环境在空间布局、比例、色彩等方面相互掩映与衬托。最后,城市主体中的人对于南京梧桐的情感记忆,通过集体记忆和个人情感表现出来,南京梧桐浓荫密布的景观形象融入了城市生活,成为南京市民的情感依恋。最后,文章基于南京梧桐地方感知的价值,针对调研存在的问题,出南京片区梧桐景观网络保护,以及增强地方感知特性的发展策略,以供参考。

严昉菡[7](2017)在《植物景观视觉传达艺术中的视知觉研究》文中指出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景观的视觉评估多是以硬质景观或景观整体出发。就植物景观的视觉影响来讲,植物景观以其形、色、意来渲染整个景观空间的独特性。本论文从视觉传达的角度出发,利用照片评估的方法对植物景观在视觉传达艺术中的视知觉方面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探索景观植物的物理形态及进行人综合心理影响的评估,了解景观植物元素与人视知觉偏好的关系。研究以心理物理的模式,通过照片模拟的手段,调研人对景观环境中植物景观的视觉认知及评价。研究结果发现植物景观主要影响人视知觉的因子包括:物理形态因子、背景因子与人的经验因子。从测试者的角度来讲,在测试中发现性别对植物景观视知觉的影响不明显,而年龄、专业背景及生活经验对人视知觉因子的影响较大。研究建议在植物环境设计时应充分考量当地居住者对某些植物种类的认同感,并适当融入节庆活动,以提升植物环境的视觉品质。研究结果对于景观设计中植物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游良旺[8](2016)在《南京道路绿化景观及交通安全功能研究》文中认为城市道路绿化涉及城市交通、环境、建筑、水利等多个方面,在构建城市道路景观体系的同时,也影响着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通过对道路绿化植物在道路景观及安全功能方面的研究,让城市道路绿化在净化、美化环境的同时,承担起更多辅助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的责任。本文首先采用文献资料查阅总结的方法,对道路结构分类、道路路域环境、交通参与者三个方面进行理论研究,并从不同角度阐述道路绿化与其之间的联系,为道路景观及安全功能调研做理论基础。其次,采用专题文献研究与现场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南京市道路绿化景观及安全功能两个方面进行调查及分析。最后,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对道路绿化植物的生长规律及行车视线诱导下的合理种植间距进行研究,为道路绿化相关规范的提出与修改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道路景观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南京市道路绿化景观较好,绿化模式新颖多样,植物种类应用丰富,但部分绿篱灌木应用重复率较高。道路绿化带运用植物总计167种,分属70科119属,其中裸子植物6科11属13种,被子植物63科108属154种,蕨类植物1科1属1种。根据美景度评价SBE值的量化结果,获得景观评价为不喜欢的道路有46条;获得评价喜欢的道路有43条,比率接近1:1。南京市6个区道路植物景观SBE值总和结果大小排序为玄武区(SBE=3.405)>建邺区(SBE=1.625)>栖霞区(SBE=1.145)>秦淮区(SBE=-0.777)>雨花台区(SBE=-3.41)>鼓楼区(SBE=-3.547)。2、在城市道路绿化安全功能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南京市道路绿化对交通具有视线诱导安全辅助功能,同时存在影响交通安全的5类安全隐患:(1)绿化遮挡道路指示标志;(2)无信号灯管制交叉路口安全视距下的视距三角形区域内,绿化植物影响交通视线;(3)道路绿化植物侵占交通空间;(4)道路斜道引路口一定范围内种植绿化植物遮挡交通视线;(5)道路绿化植物种植设计不合理影响后期养护管理安全。其中,侵占道路净空选择不当的树种出现次数前9的有:银杏、垂丝海棠、紫薇、朴树、榉树、日本早樱、金桂、梅花、鸡爪槭。3、对道路绿化设计进行检验,根据《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1997)》对绿化分车带的设计规定,发现漓江路、庐山路、嵩山路、板仓街、黄山路、泰山路、水西门大街、环陵路、新模范马路等道路绿化带种植设计中乔木选择不符合规范要求。通过对《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1997)》的验证,发现其在无信号灯管制交叉路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绿化带通透区域长度范围控制及植物种植高度限制,缺乏量化标准。根据绿化带结构中各道路路缘石的大小,绿化带乔木种植应根据其实际的种植宽度来进行规定。反映出《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1997)》对于南京市道路绿化景观及安全功能方面的发展已展现出一定的局限性。4、对道路绿化植物生长动态模型与合理诱导间距两个关键问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道路绿化生长规律受车辆及人为修剪影响较大,其生长范围被局限在道路绿化带宽度范围内。得出道路直线段不同设计车速下,形成连续景观的中央绿化带植物种植合理间距L在30km/h时,为1.74m;在40km/h时,为2.32m;在60km/h时,为3.48m;在80km/h时,为4.64m;在100km/h时,为5.80m。在曲线段不同设计车速下,其最高的曲线曲率准感知精度设置间距在40km/h时,为13.30m;在50km/h时,为23.37m;在60km/h时,为27.73m;在60km/h时,为57.74m。为保持较高曲线曲率准感知精度的同时保持最佳诱导效果,实际种植间距按道路直线段形成连续景观的间距设置。

李玲[9](2015)在《当前我国中等城市绿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以安徽省芜湖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城市道路是现代城市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是评价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调查和分析芜湖市主要道路绿化现状及行道树、分车带绿化带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提出一些可以丰富城市道路绿化的植物种类、合理配置园林植物、突出地方特色以及提高园艺水平等的改进措施。

何振峻[10](2013)在《试论杭州西湖风景区的园林养护 ——以岳庙管理处为例》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园林景观绿地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园林植物作为一种有生命的主体材料,只有通过科学细致的养护管理,才能体现园林景观的生态价值、景观价值和人文价值。岳庙管理处是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园文局)下属公园管理单位,辖区范围内有岳飞墓庙、孤山公园、黄龙洞圆缘民俗园、断桥残雪、平湖秋月、苏堤春晓和宝石流霞等多个着名公园景点。其园林养护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到西湖这一世界遗产的在广大国内外游客眼中的面貌体现。鉴于优良的园林养护工作对景区和环境所带来的积极意义,本文将对岳庙管理处的园林养护工作行研究。在借鉴国内外园林养护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岳庙管理处园林养护工作的实地调研,分析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岳庙管理处现状的园林养护体系,为今后的园林养护工作提供思路和参考。本文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几点:1、概述园林养护事业的现状,介绍园林养护的概念、功能,并进一步分析研究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园林养护文献,并从中总结得出值得借鉴的经验。2、总结园林植物养护的科学理论和具体措施。3、通过调研岳庙管理处园林养护的现状,剖析实际案例,总结岳庙管理处园林养护的特点和不足,针对性的提出养护要点,并总结出适合岳庙管理处的园林养护体制和操作守则,为岳庙管理处园林养护工作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4、最后,指出在管理处园林养护事业的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措施建议,展望管理处今后园林养护工作会更加科学合理有效。

二、浅谈悬铃木及其修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悬铃木及其修剪(论文提纲范文)

(1)中心城区林荫道行道树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以黄浦区(原卢湾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林荫道的作用及现状分析
    1.1 林荫道的作用
    1.2 林荫道现状分析
2 林荫道养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行道树修剪困难
    2.2 果毛飞絮影响
    2.3 网格化案件和投诉案件数量及难度的增加
3 对策
    3.1 解决行道树修剪困难的对策
    3.2 解决果毛飞絮影响的对策
    3.3 解决网格化案件与投诉数量及难度的增加的对策
4 结语

(2)株洲“冰雪世界”主题乐园室外景观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解析
        1.2.1 主题乐园
        1.2.2 主题乐园综合体
        1.2.3 景观设计
        1.2.4 冰雪文化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主题乐园景观设计研究
        1.3.2 冰雪主题的景观设计应用研究
        1.3.3 研究不足与展望
    1.4 研究的理论基础
        1.4.1 景观设计学
        1.4.2 环境心理学
        1.4.3 园林美学理论
        1.4.4 景观游憩学
    1.5 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主要内容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方法
        1.6.2 技术路线
2 案例借鉴
    2.1 上海迪士尼
        2.1.1 基本概况
        2.1.2 总体布局
        2.1.3 景观表达
        2.1.4 借鉴与启示
    2.2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
        2.2.1 基本概况
        2.2.2 总体布局
        2.2.3 景观表达
        2.2.4 借鉴与启示
    2.3 芜湖方特欢乐世界
        2.3.1 基本概况
        2.3.2 总体布局
        2.3.3 景观表达
        2.3.4 借鉴与启示
    2.4 新世纪环球中心
        2.4.1 基本概况
        2.4.2 总体布局
        2.4.3 景观表达
        2.4.4 借鉴与启示
    2.5 崇明百联商业广场
        2.5.1 基本概况
        2.5.2 总体布局
        2.5.3 景观表达
        2.5.4 借鉴与启示
    2.6 案例总结
        2.6.1 总体布局
        2.6.2 主题意境营造
3 基于冰雪文化的主题乐园景观设计探究
    3.1 冰雪与冰雪文化
        3.1.1 冰雪文化
        3.1.2 冰雪文化人文内涵
        3.1.3 冰雪文化元素提取
        3.1.4 冰雪文化的景观表达
    3.2 主题乐园的类型和特征
        3.2.1 主题乐园的类型
        3.2.2 主题乐园室外景观设计特征
    3.3 冰雪文化主题乐园室外景观设计策略与方法探究
        3.3.1 冰雪主题乐园室外景观空间布局策略
        3.3.2 冰雪主题乐园室外景观设计手法
        3.3.3 冰雪主题乐园室外景观设计要点
        3.3.4 冰雪主题乐园室外景观设计要素
4 基于冰雪文化的株洲“冰雪世界”主题乐园室外景观设计
    4.1 项目分析
        4.1.1 基地现状分析
        4.1.2 “冰雪世界”上位规划分析
    4.2 总体设计
        4.2.1 设计思路与设计主题
        4.2.2 总体布局与结构功能
    4.3 分区设计
        4.3.1 “冰川恋歌”
        4.3.2 “极光幻影”
        4.3.3 “冰情雪趣”
        4.3.4 “极地之灵”
    4.4 专项设计
        4.4.1 道路系统设计
        4.4.2 竖向设计
        4.4.3 铺装设计
        4.4.4 植物配置设计
        4.4.5 雨水收集与利用设计
        4.4.6 照明设计
        4.4.7 小品及公共服务设施设计
    4.5 重要节点初步设计
5 结论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株洲“冰雪世界”主题乐园室外景观设计主要图纸
附录B 株洲“冰雪世界”主题乐园室外景观设计主要节点扩初设计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附件

(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道路景观评价研究 ——以蚌埠市道路景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道路绿化景观功能评价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道路绿化景观功能评价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城市道路绿地相关概念
    2.1 城市道路
    2.2 城市道路绿地
    2.3 道路断面类型
第三章 基于AHP法道路绿地评价体系的构建
    3.1 评价原则
        3.1.1 体系性原则
        3.1.2 科学性原则
        3.1.3 可操作性
        3.1.4 规范性原则
        3.1.5 持续性原则
    3.2 评价方法
        3.2.1 层次分析法
        3.2.2 文献归纳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实地调查法
        3.2.5 等级划分法
    3.3 评价范围与对象
        3.3.1 评价范围
        3.3.2 评价人员
    3.4 评价指标确立
        3.4.1 评价指标初选
        3.4.2 初选指标分析
        3.4.3 评价体系组成
    3.5 评价指标的描述及评价方法
        3.5.1 美学功能
        3.5.2 社会功能
    3.6 评价标准
    3.7 评价过程
    3.8 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权重的确定
        3.8.1 构建比较判断矩阵
        3.8.2 指标权重值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3.8.3 确定综合评价等级
    3.9 权重指标的确定
        3.9.1 准则层因子权重指标
        3.9.2 指标层因子权重指标
    3.10 评价指标的确立
    3.11 评价指标权重分析
        3.11.1 准则层评价指标权重分析
        3.11.2 指标层评价指标权重分析
    3.12 评价体系的验证
第四章 蚌埠市道路绿化评价体系
    4.1 研究地概况
    4.2 研究方法
        4.2.1 文献归纳法
        4.2.2 抽样调查法
        4.2.3 问卷调查法
        4.2.4 层次分析法
    4.3 调查结果
        4.3.1 蚌埠市道路绿地树种类型调查
        4.3.3 蚌埠市道路绿地植物抗逆性调查
        4.3.4 蚌埠市道路绿地基本情况调查
    4.4 评价结果分析
        4.4.1 层次分析法评价结果
        4.4.2 民意测验评价结果
    4.5 讨论
    4.6 蚌埠市道路绿地相关建议
        4.6.1 道路绿地规划建议
        4.6.2 树种选择建议
        4.6.3 道路绿地景观维护的建议
        4.6.4 道路安全建议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4)洛阳市道路绿地植物配置调查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城市道路绿地的相关概念
        1.2.1 城市道路绿地的概念
        1.2.2 城市道路绿地的断面布置形式
        1.2.3 城市道路绿地的功能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3.1 国外城市道路绿地的研究进展
        1.3.2 国内城市道路绿地的研究进展
        1.3.3 国外道路景观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1.3.4 国内道路景观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技术路线
第2章 洛阳市道路绿地植物现状的总体调查
    2.1 洛阳市研究概况
    2.2 调查对象及内容
        2.2.1 调查对象
        2.2.2 调查内容
    2.3 洛阳市道路绿地植物配置现状
        2.3.1 宜人路
        2.3.2 洛宜路
        2.3.3 学府街
        2.3.4 展览路
        2.3.5 牡丹大道
        2.3.6 关林路
        2.3.7 华夏路
        2.3.8 侯天路
        2.3.9 河洛路
        2.3.10 天津路
        2.3.11 丽新路
        2.3.12 中州路
        2.3.13 玻璃厂路
        2.3.14 凯旋路
        2.3.15 开元大道
第3章 洛阳市道路绿地植物配置的调查分析
    3.1 洛阳市道路绿地植物的物种组成分析
        3.1.1 依据植物的生长类型分析
        3.1.2 依据植物的生活结构分析
    3.2 洛阳市道路绿地植物的应用频率分析
        3.2.1 乔木层植物的应用频率分析
        3.2.2 灌木层植物的应用频率分析
        3.2.3 草本层植物的应用频率分析
    3.3 洛阳市道路绿地植物的观赏特性分析
        3.3.1 植物观赏要素的分析
        3.3.2 植物季相变化的分析
    3.4 洛阳市道路绿地植物的数量特征分析
        3.4.1 乔木层植物的数量特征分析
        3.4.2 灌木层植物的数量特征分析
        3.4.3 草本植物的数量特征分析
    3.5 洛阳市道路植物配置模式分析
        3.5.1 行道树绿带的植物配置分析
        3.5.2 分车绿带的植物配置分析
        3.5.3 路侧绿带的植物配置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洛阳市道路绿地植物配置的景观评价
    4.1 层次分析法的概念
    4.2 建立景观评价体系
        4.2.1 构建评价模型
        4.2.2 构建判断矩阵
        4.2.3 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4.2.4 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4.2.5 综合评价的确定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判断矩阵的构造与排序
        4.3.2 综合评价的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洛阳市道路绿地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
    5.1 洛阳市道路绿地植物配置的优点
    5.2 洛阳市道路绿地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
    5.3 洛阳市道路绿地植物配置的优化意见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Ⅰ 洛阳市道路绿地植物调查表
附录 Ⅱ 洛阳市道路绿地植物名录表
附录 Ⅲ 层次分析法中定性指标评分标准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基于公众感知的南京老城“林”之城市特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困境:城市特色危机成为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1.1.2 时代需求:塑造和彰显城市特色是避免“千城一貌”的切实需求
        1.1.3 解决路径:以“林”为代表的自然要素是构成南京城市特色的重要基础
    1.2 相关概念诠释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关于生态城市、森林城市与园林城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与南京“山水城林”城市特色相关的研究现状
        1.3.3 与感知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4 综述小结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对象与内容
        1.5.1 研究对象选取
        1.5.2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与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框架
第2章 南京“林”的历史演变及发展现状
    2.1 “林”的历史演变
        2.1.1 三国东吴-民国(229-1912)
        2.1.2 民国-解放前(1912-1949)
        2.1.3 解放后-改革开放前(1949-1978)
        2.1.4 改革开放后(1978-2011)
        2.1.5 2011 年至今
        2.1.6 小结
    2.2 “林”的发展现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林”的公众感知方式及内容
    3.1 “林”的感知方式及其内容分析——理论研究
        3.1.1 “林”的感知方式分类
        3.1.2 “林”的直观体验
        3.1.3 “林”与空间感知
        3.1.4 “林”与城市活动
        3.1.5 小结
    3.2 “林”的公众感知方式及其内容分析——实证调查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南京“林”之城市特色实例研究及优化策略
    4.1 南京“林”之城市特色的公众感知意向调查
        4.1.1 南京“林”之城市特色公众感知差异性分析
        4.1.2 “林”之城市特色公众感知意向结构图绘制
    4.2 优秀实例解读
    4.3 优化策略
        4.3.1 补——加强基质景观的建设,丰富景观结构的层级性
        4.3.2 连——完善林荫道体系,串联起城市各处的公园
        4.3.3 优——优化现有林荫空间,全面提升公众感知度
        4.3.4 显——注重历史文脉传承,彰显“林”之城市特色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语
    5.1 对城市特色的延伸思考
    5.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地方感知下的城市植物景观研究 ——以南京梧桐植物景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逐渐衰退的城市地方感知力
        1.1.2 城市植物景观的人文缺失
    1.2 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现状
        1.3.1 地方感知方面的研究
        1.3.2 城市景观特色方面的研究
    1.4 研究流程与方法
        1.4.1 研究流程
        1.4.2 研究方法
    1.5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地方感知与植物景观
    2.1 地方感知的研究
        2.1.1 地方感知的概念及特性
        2.1.2 地方感知与情感依恋
    2.2 城市植物景观属性
        2.2.1 植物景观的自然属性
        2.2.2 植物景观的人文属性
    2.3 地方感知下的植物景观
        2.3.1 植物景观的审美特性
        2.3.2 植物景观的情感语言
第三章 南京梧桐的地方性研究分析
    3.1 研究地及样本概况
        3.1.1 南京城市概况
        3.1.2 南京梧桐林荫大道
    3.2 南京城市建设与法桐的历史缘起分析
        3.2.1 民国时期-城市林荫大道景观规划
        3.2.2 城市轴线-中山大道的修建
        3.2.3 南京城市植物景观格局的奠定
    3.3 南京梧桐地方景观现状分析
        3.3.1“南京梧桐”的景观意象分析
        3.3.2 南京梧桐景观网络结构分析
        3.3.3 南京梧桐林荫大道分类分析
    3.4 南京梧桐情感感知访谈分析
        3.4.1 访谈准备及内容
        3.4.2 访谈结果分析与讨论
第四章 南京梧桐植物景观的地方感知特征
    4.1 南京梧桐的空间形态特征
        4.1.1 南京梧桐的生长形态
        4.1.2 林荫大道的线形景观特征
    4.2 南京的梧桐空间色彩特征
        4.2.1 南京城市的色彩基调
        4.2.2 南京梧桐的枝色叶色
        4.2.3 季候色彩变化
    4.3 南京梧桐的民国文化特征
        4.3.1 南京梧桐与民国建筑
        4.3.2 历史文化街区景观发展
    4.4 南京梧桐的情感记忆
        4.4.1 时代特征的集体记忆
        4.4.2 个人情感记忆
    4.5 南京梧桐发展问题的思考
第五章 地方感知下的南京梧桐植物景观发展策略
    5.1 南京梧桐文化价值的保护与延续
        5.1.1 老城区南京梧桐景观网络的保护
        5.1.2 延续历史文脉,塑造林荫大道文化体系
    5.2 南京梧桐植物景观地方感知的升
        5.2.1 突出氛围,增添景观文化活力
        5.2.2 植物景观的对比协调与多元化发展
        5.2.3 场景烘托,注重林下绿地空间场所营造
第六章 研究讨论与不足
附录1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7)植物景观视觉传达艺术中的视知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1.1 国内相关研究
        1.1.2 国外研究现状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技术路线
2 视知觉与植物景观美质
    2.1 视知觉原理的概述
        2.1.1 视知觉的物理与生理领域
        2.1.2 视知觉的心理领域
        2.1.3 景观植物视知觉认知程度
    2.2 植物的物理形态因子
        2.2.1 视知觉下的景观植物物理形态
        2.2.2 景观视觉资源
    2.3 环境背景对视知学的影响
        2.3.1 景观敏感度
        2.3.2 景观控制点
    2.4 植物景观的视觉评价因子
        2.4.1 视觉景观评价因子
        2.4.2 植物景观的认同感
    2.5 本章小结
3 植物景观视觉资源的利用
    3.1 景观环境中优型树的视知觉
        3.1.1 树冠形态
    3.2 植物群落的视知觉
        3.2.1 自然植物群落
        3.2.2 人工植物群落
    3.3 视知觉对植物环境设计的作用
        3.3.1 都市场所环境的视觉特征
        3.3.2 都市场所环境中的植物景观视觉冲击
    3.4 本章小结
4 现代植栽环境的视觉传达
    4.1 现代都市建筑背景下的植物环境
        4.1.1 植物环境的视觉偏好
        4.1.2 植物环境的视知觉因子评价
    4.2 环境模拟的美质评价
        4.2.1 城市建筑背景对植物环境视知觉的影响
        4.2.2 植物色彩对视知觉的影响
        4.2.3 植物林冠线对视知觉因子的影响
    4.3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河道植物环境视知觉
        4.3.1 原有河道现状
        4.3.2 改建后河道植物环境视知觉因子评价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
    5.1 结论
    5.2 建议
    5.3 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1 不同城市行道树(悬铃木)的视觉偏好问卷
附录2 不同城市孤植树的视觉因子问卷
附录3 建筑背景因子对植物环境视知觉因子影响问卷
附录4 植物色彩因子对植物环境视知觉因子影响问卷
附录5 植物林冠线形态对植物环境视知觉因子影响问卷
附录6 校园滨水植物环境视知觉因子影响问卷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南京道路绿化景观及交通安全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城市道路历史沿革及发展趋势
        1.1.1 国外道路历史起源及发展
        1.1.2 国内道路历史起源及发展
    1.2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及安全功能研究内容及动态
        1.2.1 城市道路构成要素研究
        1.2.2 城市道路绿化植物景观评价研究
        1.2.3 城市道路绿化安全功能研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主要内容
    1.5 论文创新点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城市道路相关理论
    2.1 城市道路的分级分类
        2.1.1 按城市道路交通功能分类
        2.1.2 按城市道路横断面形式分类
    2.2 城市道路的路域环境
        2.2.1 道路路面环境
        2.2.2 绿化分车带环境
    2.3 城市道路交通参与者的交通特性
        2.3.1 行人交通特性
        2.3.2 非机动车交通特性
        2.3.3 机动车的交通特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南京市道路绿化景观现状及美景度评价
    3.1 研究地概况
        3.1.1 自然环境
        3.1.2 气候水文
        3.1.3 地形地貌
    3.2 研究方法
        3.2.1 调查范围
        3.2.2 道路景观调查内容
        3.2.3 SBE景观评价方法
    3.3 南京市道路景观调查结果分析
        3.3.1 植物种类及组成特征分析
        3.3.2 南京市道路绿化植物应用现状
        3.3.3 行道树带植物景观分析
        3.3.4 中央分车带植物景观分析
        3.3.5 侧分带植物景观分析
    3.4 道路景观评价与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南京市道路绿化安全功能研究
    4.1 研究方法
        4.1.1 调查范围
        4.1.2 调查方法与内容
    4.2 南京市道路绿化交通安全功能调查结果与分析
        4.2.1 道路结构类型分析
        4.2.2 绿化植物辅助交通安全功能分析
        4.2.3 道路绿化妨碍交通安全功能分析
        4.2.4 选择不当树种及分车带环境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道路绿化植物生长规律及行车视线诱导合理间距研究
    5.1 城市道路绿化树种生长动态分析
        5.1.1 研究方法
        5.1.2 结果与分析
    5.2 道路绿化植物对行车视线诱导的合理间距分析
        5.2.1 驾驶员视觉特性
        5.2.2 诱导绿化植物数量与曲线段曲率感知精度的关系
        5.2.3 道路绿化植物对行车视线诱导合理间距设置模型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1.1 南京市区道路绿化景观现状
        6.1.2 南京市道路绿化安全功能现状
    6.2 讨论
        6.2.1 为规范南京市道路绿化安全功能提出建议
        6.2.2 本论文不足及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附录 1:南京市道路绿化调研植物名录
附录 2:南京市道路绿化植物运用调查表
附录 3:南京市道路绿化景观SBE美景度评分表
附录 4:南京市道路绿化SBE评价选择照片
图表来源说明

(9)当前我国中等城市绿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以安徽省芜湖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研究法[3]
    1.2 现场调查法
    1.3 研究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芜湖市城市道路发展现状
    2.2 芜湖市城市道路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2.1 道路整体建设与绿化建设相脱节, 树种偏单一, 应用频度高
        2.2.2 分车带绿化
        2.2.3 道路配置要兼顾安全性
        2.2.4 后期养护工作不到位, 绿化效果良莠不齐
3. 提高中等城市绿化建设科学性的对策
    3.1 加强城市规划力度, 保障城市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3.2 合理选择植物, 注重层次和色彩搭配。
    3.3 立足本土植物, 加强驯化引种
    3.4 提高植物后期的养护成本标准, 巩固道路绿化成果
    3.5 承载地方文化传承, 营造地方特色

(10)试论杭州西湖风景区的园林养护 ——以岳庙管理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
    1.4 研究的方法
2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介绍
    2.1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概况
    2.2 西湖园林景观的历史变迁和发展现状
    2.3 西湖申遗成功的意义和影响
    2.4 西湖园林植物景观特色
    2.5 杭州园林的养护现状
3 园林植物养护的概念
    3.1 园林养护的基本认识
    3.2 园林养护的理论基础
4 园林养护技术措施
    4.1 园林植物的整形修剪
        4.1.1 修剪对植物生长的生理影响
        4.1.2 整形修剪的目的
        4.1.3 树木整形修剪的依据与类别
        4.1.4 园林树木修剪的时期
        4.1.5 树木修剪方法
        4.1.6 树木修剪要点
        4.1.7 常见园林植物修剪养护措施
    4.2 园林植物保护
        4.2.1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特点
        4.2.2 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抬措施
    4.3 园林植物的水、肥、土管理
        4.3.1 园林植物的土壤管理
        4.3.2 园林植物的施肥
5 园林养护与景观提升
    5.1 景观提升的意义和目的
    5.2 岳庙管理处景点公园养护现状分析
    5.3 各主要景点概况介绍
    5.4 现有园林养护组织体制
    5.5 作业标准与养护要求
    5.6 常见养护实例问题分析
        5.6.1 植物清理
        5.6.2 植物的日常养护
        5.6.3 病虫害防治
        5.6.4 缺株补植
        5.6.5 植物(藤本)适当清理
        5.6.6 枯枝、残株、杂生植物的处理
        5.6.7 植物日常水肥管理
        5.6.8 植物修剪后的维护
        5.6.9 景观效果的提升
    5.7 岳庙管理处园林景观提升规划
        5.7.1 问题与分析
        5.7.2 原则及目标
        5.7.3 公园景点美化彩化提升具体方案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浅谈悬铃木及其修剪(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心城区林荫道行道树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以黄浦区(原卢湾段)为例[J]. 江懿. 绿色科技, 2021(11)
  • [2]株洲“冰雪世界”主题乐园室外景观设计[D]. 吴若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02)
  • [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道路景观评价研究 ——以蚌埠市道路景观为例[D]. 廖睿.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5)
  • [4]洛阳市道路绿地植物配置调查与评价[D]. 张毓恒. 河南科技大学, 2019(12)
  • [5]基于公众感知的南京老城“林”之城市特色研究[D]. 徐肖薇. 东南大学, 2018(05)
  • [6]地方感知下的城市植物景观研究 ——以南京梧桐植物景观为例[D]. 张慧珠. 南京林业大学, 2017(03)
  • [7]植物景观视觉传达艺术中的视知觉研究[D]. 严昉菡.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5)
  • [8]南京道路绿化景观及交通安全功能研究[D]. 游良旺. 南京林业大学, 2016(03)
  • [9]当前我国中等城市绿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以安徽省芜湖市为例[J]. 李玲.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3)
  • [10]试论杭州西湖风景区的园林养护 ——以岳庙管理处为例[D]. 何振峻. 浙江大学, 2013(03)

标签:;  ;  ;  ;  ;  

谈论梧桐及其修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