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处理和添加水玻璃对草浆双氧水漂白的影响

预处理和添加水玻璃对草浆双氧水漂白的影响

一、预处理和添加硅酸钠对草浆过氧化氢漂白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孙健鹏[1](2020)在《过氧化氢非硅稳定剂的合成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造纸工业传统的氯漂以及无元素氯漂白所带来的有机氯化物对环境具有明显影响,不利于造纸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推动造纸工业绿色发展,环境友好型的过氧化氢漂白已经被作为当前造纸工业纸浆纤维漂白处理的主要方式。过氧化氢漂白常常需要利用硅酸钠作为稳定剂,实现过氧化氢的稳定分解。然而,硅酸钠易与Mg2+和Ca2+生成不溶性的硅酸盐,在设备上沉积出坚硬的硅垢,导致管道堵塞,不利于漂白工艺顺利的进行。因此,研制适用于过氧化氢漂白的非硅稳定剂对推动过氧化氢漂白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为了替代过氧化氢漂白过程所使用的硅酸钠,本课题以酰胺基和羧基作为螯合金属离子的重要基团,制备富含重金属离子螯合官能团的有机物,以期推动过氧化氢漂白过程的无硅化发展。研究了丙烯酰胺和马来酸酐的配比、反应体系的温度和反应时间、引发剂的用量等因素对丙烯酰胺-马来酸酐非硅稳定剂螯合性能的影响。发现,反应温度与反应时间对两者的共聚反应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增加反应温度及延长反应时间,聚合物分子内部羧基基团和酰胺基基团数量发生变化并且内部发生空间位阻;与此同时,增大丙烯酰胺与马来酸酐的单体配比,提高引发剂的用量将增大单体的自聚效应,从而降低其对Fe3+以及Ca2+的螯合性能。结合反应条件对聚合物内部组成以及聚合物收率的关系,确定了丙烯酰胺与马来酸酐非硅稳定剂的较佳合成工艺为:在丙烯酰胺和马来酸酐的配比为1:2.5,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2h、引发剂用量为7%。在此条件下,所制备的非硅稳定剂对 Mg2+、Ca2+、Fe3+的螯合值分别为 55mg/g、96mg/g、270mg/g,聚合物收率为86%。研究了硅酸钠和自制的非硅稳定剂应用于化学热磨机械浆(CTMP)的碱性过氧化氢漂白。研究结果显示,确定自制稳定剂能有效提高过氧化氢的漂白效率,其用量对残余过氧化氢的含量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在其它工艺相同时,与硅酸钠作为稳定剂相比,当自制的非硅稳定剂用量为0.5%时,可获得与Na2SiO3用量为2.5%基本相当的过氧化氢漂白效率。漂白后的纸浆白度为62.62%ISO,漂后过氧化氢残余量为0.21g/L。进一步提高自制非硅稳定剂用量,将增加残余过氧化氢的含量,但不利于漂后浆的白度。为了弥补自制非硅稳定剂在pH缓冲方面的缺陷,使稳定剂在强碱性的环境下保持高效的稳定效率。本研究将自制非硅稳定剂与羟基乙叉二膦酸二钠(HEDP·Na2)复配得到复配稳定剂,研究了复配稳定剂的基本性质与应用性能,常温下对Mg2+、Ca2+、Fe3+三种金属离子的螯合值分别是91mg/g、198mg/g和336mg/g。对复配稳定剂的漂白结果显示,复配稳定剂更能有效地稳定过氧化氢的分解,可在更高的过氧化氢残余情况下,获得更高的漂白白度,当复配稳定剂的用量为0.4%时,漂后浆白度为65.78%ISO,残余过氧化氢含量为0.36g/L。

董俊晶[2](2019)在《亚氨基二琥珀酸及漆酶/甘氨酸体系提升纸浆过氧化氢漂白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造纸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提高植物纤维的循环利用率有利于缓解造纸工业原料短缺及污染严重等问题。但植物纤维在循环回用过程中品质及白度会降低,严重制约产品向高档次、高质量、多色彩的方向发展。因此,需进一步对纤维回用漂白技术进行研究。H2O2漂白是制浆造纸工业漂白技术的发展趋势,但H2O2漂白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许多问题,制约着H2O2漂白的效率。本论文针对H2O2漂白存在的问题,采用新型绿色螯合剂亚氨基二琥珀酸(IDS)及漆酶/甘氨酸体系(Lac/Gly)对纸浆进行预处理,以提升纸浆过氧化氢漂白性能。首先,对IDS预处理提升旧瓦楞箱纸板(OCC)H2O2漂白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单因素分析的方法,主要从螯合段pH、IDS用量、螯合处理时间、螯合温度等几个方面研究了IDS预处理对OCC浆H2O2漂白效果的影响。在本实验获得的IDS预处理工艺条件下,IDS预处理的H2O2漂白浆光学性能与传统螯合剂与螯合剂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相当,且不会损害纸浆的力学性能。同时,通过红外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对IDS提升H2O2漂白性能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发现IDS对过渡金属离子有良好的螯合能力,对碱土金属离子的保留效果较好,且IDS预处理可降低漂白浆的木质素相对含量。其次,对H2O2漂白回用桉木浆和回用蔗渣浆IDS螯合处理段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以及在此基础上设计的正交试验,分别得出了IDS作为回用桉木浆、回用蔗渣浆H2O2漂白预处理段螯合剂的最佳使用条件为:回用桉木浆:温度60℃,时间50min,IDS用量0.3%,浆浓5%;回用蔗渣浆:IDS用量0.8%,时间60min,温度70℃,浆浓5%。在本实验获得的IDS工艺条件下,与EDTA的对比实验发现,IDS可以替代传统螯合剂EDTA用于木浆及非木材浆料的H2O2漂白,且IDS具有环保优势。再次,对漆酶/甘氨酸体系(Lac/Gly)预处理提升OCC过氧化氢漂白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比漆酶体系、漆酶/介体体系(LMS)和漆酶/氨基酸体系预处理OCC漂白废液性能、漂白浆光学性能和物理性能,发现Lac/Gly预处理OCC浆具有优于LMS预处理的漂白性能,与对照组相比,Lac/Gly预处理漂白浆白度提高了18.88%,亮度提高了5.76%,抗张指数提高了32.75%,耐破指数提高了20.67%,漂白效率提高了49.6%。并探究Lac/Gly预处理OCC浆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漆酶用量10U/g,甘氨酸用量0.5%,预处理时间60min,预处理温度25℃,浆浓3%,pH=5。在此条件下,与对照浆相比,Lac/Gly预处理纸浆白度、抗张指数、耐破指数分别提高19.03%、32.47%和21.48%。最后,采用纤维质量分析(FQA),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顶空气相色谱(HGC)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Lac/Gly预处理提升OCC漂白性能的机理进行研究。FQA分析表明,Lac/Gly体系处理可增加纤维重均长度、粗度、卷曲指数及细小纤维含量。FTIR分析表明,Lac/Gly处理可降解浆料中的木质素及戊聚糖,减少发色基团,提高成纸白度。XRD分析表明,Lac/Gly处理可降低纤维结晶度,从而提高漂白效率。HGC分析表明,Lac/Gly处理可增加纸浆羧基含量,改善纸张成纸性能。AFM分析表明,Lac/Gly处理可减少纸浆纤维表面上的木素和提取物,提升漂白效率及成纸强度。

梁芳敏[3](2019)在《慈竹化机浆过氧化氢漂白机理及提高漂白白度新型漂白体系》文中指出木材纤维原料短缺成为我国造纸工业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竹子高得率浆因得率高、污染小受到广泛关注,但其可漂性和漂白浆白度稳定性差,制约了竹材化机浆在高品质纸制品领域的应用。本文以慈竹为研究对象,围绕竹材木素含量高,壁腔比大,药液渗透困难的问题,通过改变挤压方式,提高竹材物料化学预处理效果、进而提高竹材化机浆的漂白性能和强度性能;研究三种化学预处理方式对制浆及漂白性能的影响,提出适宜的物理-化学预处理方法,改善慈竹化机浆的可漂性;构建乙醇-水碱性过氧化氢漂白体系提高竹材化机浆的可漂性及漂白稳定性;研究乙醇-水漂白体系改善竹材化机浆可漂性的机理,为竹材高得率浆的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竹材化机浆制浆过程中挤压段分别使用进口设备单螺杆挤压机(MSD)、国产设备双螺杆挤压机(TSE)进行挤压,化学预处理、磨浆后进行漂白。分析对比两种挤压方式对慈竹化机浆的漂白性能、强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进口设备单螺杆挤压机(MSD)相比,双螺杆挤压机挤压后物料的吸液能力由1.32 g/g提高至4.50 g/g,提高240%,有利于后续浸渍段及漂白段的化学药液渗透。在H2O2用量在12%的条件下,漂白浆白度由49.6%ISO,提高至57.6%ISO,增加8.0个白度单位,同时纸浆的抗张指数略有提高,撕裂指数及耐破指数略有下降。采用中性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碱性亚硫酸钠等三种化学药剂进行化学预处理,综合考察慈竹制化机浆过程中的磨浆能耗、污染负荷、纸浆的漂白性能、强度性能。结果表明中性亚硫酸钠预处理具有相对优势,是慈竹制漂白化机浆的适宜预处理方式。中性亚硫酸钠预处理条件为:Na2SO3用量2.0%,DTPA用量0.4%,温度130 oC,预处理时间10 min,预处理浓度20%。双螺杆挤压机结合中性亚硫酸钠预处理与单螺杆挤压机结合碱性亚硫酸钠预处理相比,可提高12.4个白度单位。使用有机溶剂乙醇、丙醇、乙二醇部分代替水作为过氧化氢漂白过程中的介质,以提高竹材化机浆过氧化氢漂白效率。结果表明,三种有机溶剂作为漂白介质均可以不同程度的提高漂白浆白度,其中乙醇、丙醇的效果相当,优于乙二醇。在H2O2用量为9%时,分别提高4.9、5.0、2.7个白度单位;在H2O2用量为12%时,分别提高7.3、7.2、4.3个白度单位。考虑技术经济因素,选择乙醇作为过氧化氢漂白过程中的替代介质。单因素实验结果显示,乙醇-水介质漂白时的最优条件为2%Na2Si O3,0.5%DTPA,漂白时间90 min,漂白温度95 oC,浓度10%,乙醇比例为50%(w/w)。在H2O2用量12%,Na OH用量9%时,最佳漂白白度为74.2%ISO,比传统水介质漂白提高7.2个白度单位,并且突破了竹材化机浆常规水介质漂白“白度增限”(Brightness Ceiling,25%H2O2,71%ISO)。研究了乙醇-水体系碱性过氧化氢漂白的漂白特性。结果表明,乙醇-水介质漂白体系不仅可以提高碱性过氧化氢漂白竹材化机浆的漂白效率,而且可以提高漂白浆的白度稳定性及强度性能。在H2O2用量为15%时,漂白浆白度可以达到77.4%ISO,H2O2用量超过15%后,漂白效率下降,继续增加H2O2用量至25%,仅将竹材化机浆漂白至82.0%ISO,达到乙醇-水体系漂白竹材化机浆的“白度增限”。研究发现乙醇-水介质对比水介质体系的成浆白度的增值与H2O2用量成正相关关系,H2O2用量从9%增加到25%,白度增值从4.8增加到10.3个白度单位。漂白至相同白度时,乙醇-水介质漂白浆的返黄值低于水介质漂白浆(相同光照时间)光学稳定性好。15%H2O2漂白时,与水介质漂白相比,乙醇-水介质漂白浆抗张指数提高15.1%,耐破指数提高26.4%,撕裂指数提高7.0%。使用裂解-气相/质谱联用技术,对慈竹原料、化机浆、漂白浆木质素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慈竹原料属于G-S-H型木素,不易降解的G型木素含量较高。原料中邻醌、邻酚含量较高,是竹材化机浆难以漂至较高白度的主要原因之一。乙醇-水介质漂白时,可以提高木素小分子在介质中的溶解性和分散性,提高过氧化氢与木素发色基团的可及性,减少次生发色基团的生成。紫外光谱分析表面,漂白至相同目标白度时,乙醇-水介质漂白,可以提高过氧化氢对木素发色基团共轭羰基、醛基、醌型结构反应的选择性,节约化学品用量,提高漂白浆的白度稳定性。过氧化氢用量低于15%时,乙醇-水介质漂白体系可以加强过氧化氢对醌型结构的破坏作用,是其提高竹材化机浆的漂白性能及突破水相介质漂白“白度增限”的主要原因。对漂白浆残余木素结构分析可知,漂白浆中含有的β-O-4结构和缩合结构共同断裂生成的醌型结构以及邻酚转变成的醌型结构,很难被过氧化氢继续脱色,可能是竹材化机浆乙醇-水体系H2O2漂白仍然存在“白度增限”的主要原因。

郭文亮[4](2015)在《非硅过氧化氢漂白稳定剂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桉木化学热磨机械浆(Chemitheromechanical pulp,CTMP)是我国造纸工业广泛生产和使用的高得率浆。在桉木CTMP生产中,过氧化氢被广泛用于纸浆的漂白过程。但是在H2O2漂白过程中,过渡金属离子(主要指Mn2十、Cu2十、Fe2/Fe3++等)会对过氧化氢分解起催化作用,加速过氧化氢的无效分解,从而影响漂白效果。为了保证漂白效果,一是采用硅酸钠(Na2Si O3)作为H2O2的稳定剂,但硅酸钠引起的严重结垢问题,是当前国际国内化机浆生产线最突出的技术瓶颈;二是采用掩蔽金属离子的螯合剂二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其主要缺点为生物可降解性差,在自然环境中易累积。因此研发非硅过氧化氢稳定剂来取代硅酸钠和DTPA对于化机浆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选取了国内外不同类型的过氧化氢稳定剂用于桉木预热机械浆(TMP)过氧化氢漂白试验,从中优选出适用于碱性过氧化氢漂白的稳定剂。实验结果表明:在Na OH6%,H2O210%,浆浓20%,温度100℃,反应时间40min的条件下,非硅类稳定剂配方NG(0.5%二乙烯三胺五甲叉膦酸DTPMPA和0.5%乙二胺二邻苯基乙酸纳EDDHA-Na)的漂后浆白度为79.42%ISO,与2.5%Na2Si O3和0.5%DTPA作为漂白稳定剂的漂后浆白度79.41%ISO相当,EDDHA-Na与DTPA对照样的漂后浆白度表明EDDHA-Na在漂白过程中稳定效果比DTPA更好。将DTPMPA和EDDHA-Na作为稳定剂用于三种桉木TMP碱性过氧化氢漂白,并与2.5%硅酸钠和0.5%DTPA作为稳定剂进行不同过氧化氢水平下的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过氧化氢用量相同的情况下,非硅类稳定剂配方NG(0.5%DTPMPA和0.5%EDDHA-Na)与2.5%硅酸钠和0.5%DTPA为稳定剂配方SA相比较,两者稳定效果相当,最佳用碱量下获得的白度也基本相同。DTPMPA/EDDHA-Na作为稳定剂用于桉木CTMP碱性过氧化氢漂白,并与硅酸钠/DTPA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过氧化氢及氢氧化钠总用量相同,游离度均为200m L时,磨浆能耗、抗张强度基本相同,前者松厚度提高5.1%,耐破强度提高13.8%,撕裂强度提高79.45%,白度提高1.3%ISO,不透明度及光散射系数也略有增加。对于桉木化学机械浆,磨浆前碱性过氧化氢化学预处理阶段Na OH的用量对制浆性能的影响较大。在总用碱量相同的情况下,预处理段增加0.5%Na OH用量,磨浆至200m L游离度时磨浆能耗略有降低,松厚度降低9.5%,耐破强度提高53.1%,撕裂强度提高118.3%,抗张强度提高36.4%,白度提高3%ISO。返黄实验结果表明浆样NG2的漂白稳定性优于浆样NG1与浆样SA。三种预处理方式在漂白过程中产生的污染负荷差别较大,其中污染负荷(以COD计)最高的为浆样SA,为140.7 kg/t,其次是浆样NG1,为126.9 kg/t,最低的是浆样NG2,为97.24 kg/t,比浆样SA低33%。即非硅稳定剂NG2在制浆漂白过程中可以减少污染负荷,更利于实现清洁生产。

金艳,王霞,鲁青松[5](2014)在《过氧化氢漂白稻草纤维素实验条件初探》文中研究说明以预处理后的稻草纤维素为原料,以白度为指标,以过氧化氢为漂白剂,硅酸钠为稳定剂,分别考察了漂白次数和稳定剂用量对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质量分数为3%的硅酸钠为稳定剂,两段漂白效果最佳。最佳二段漂白条件为:一段:过氧化氢浓度为3%,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60 min,p H为1011;二段:过氧化氢浓度为5%,温度为70℃,反应90 min,p H为1011,在该条件下稻草纤维素白度最佳,为74.3。

李丹希[6](2014)在《仿古桑皮纸的制备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首先采用化学机械法制备桑皮浆,探讨了不同反应条件对蒸煮处理、打浆处理、漂白处理的影响,并对制备的桑皮浆进行表征。其次,对不同定量机抄特净桑皮纸和手抄特净桑皮纸的性能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将桑皮浆、麦草浆、针叶木浆配抄净皮桑皮纸,研究了不同纸浆种类及配比对纸张力学、光学等性能的影响。第三,研究了墨浓度、墨色和纸张种类对刷印印刷效果的影响。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有:(1)制备桑皮化学机械浆,以原料准备-蒸煮-打浆-漂白的工艺流程进行。原料准备后,原料中部分韧皮已经与外表皮分离。经过两次蒸煮处理后,纸浆中的残胶率为3.04%,卡伯值为16.0。机械打浆处理后,纸浆的残胶率和卡伯值进一步降低,纤维长度降低到1.508mm。经两段漂白后,纸浆的白度达到75.4%,返黄值为0.22%。(2)制备机抄、手抄特净桑皮纸。随着定量的提高,特净桑皮纸的紧度、力学性能有所提升。相同定量机抄特净桑皮纸的力学性能优于手抄特净桑皮纸。定量30g/m2的机抄特净桑皮纸各性能基本满足书画纸行业标准的要求。白度达到73.9%,抗张指数达到19.8 N·m/g,撕裂度达到476mN,紧度偏小为0.25 g/cm3。(3)以桑皮浆、麦草浆、针叶木浆配抄净皮桑皮纸。得到的最佳净皮桑皮纸配比为,桑皮浆含量为70%、麦草浆含量为10%、针叶木浆含量为20%。三种纸浆配抄的净皮桑皮纸在光学、力学、物理性能上都略优于两种纸浆配抄的净皮桑皮纸。最佳配比的净皮桑皮纸白度达到75.4%,抗张强度达到24.1 N·m/g,撕裂度达到434mN,紧度达到0.34 g/cm3。与特净桑皮纸相比,力学性能更好。(4)墨浓度影响油墨在纸张表面的扩散速度,进而影响印刷品的清晰度和层次感。墨色对于图画、文字等不同部分的印刷效果影响各有不同。最佳配比净皮桑皮纸用于刷印的印刷效果最好,与市售宣纸的刷印效果相似,无论是清晰度还是层次感都比较好。就印刷效果而言,最佳配比净皮桑皮纸优于机抄特净桑皮纸优于手抄特净桑皮纸。

云娜[7](2014)在《废纸脱墨浆镁基碱源过氧化氢漂白及其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造纸工业原生纤维原料短缺,废纸浆消耗量占造纸原料总消耗量的比例高达64%。废纸浆造纸能够充分利用资源,具有循环经济优势,理应得到充分研究,以便更为有效地利用。针对目前废纸脱墨浆传统的氢氧化钠基碱源过氧化氢漂白存在污染较大、过氧化氢无效分解、漂白浆易返黄、管道设备容易结垢等问题,本论文以废纸脱墨浆镁基碱源过氧化氢漂白技术及其机理为研究课题,对废纸脱墨浆氢氧化镁基过氧化氢漂白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对硫酸和EDTA螯合预处理影响废纸脱墨浆氢氧化镁基过氧化氢漂白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脱墨废纸氢氧化镁基碱源过氧化氢漂白浆的表面性能及其返黄机理和漂白过程中草酸根生成的规律,为进一步降低脱墨废纸过氧化氢漂白浆的返黄值,提升其白度稳定性,有效控制漂白废液中结垢因子草酸根的产生等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首先,研究了氢氧化镁逐步替代氢氧化钠作为废纸脱墨浆过氧化氢漂白碱源的纸浆性能和漂白废液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10%浆浓和3%H2O2用量的条件下,当氢氧化镁替代率为50%时,漂浆白度增值和抗张指数增加最高,分别为约13%ISO和5N·m/g。当氢氧化镁替代率从50%增加到100%时,过氧化氢消耗减少12%-58%。当氢氧化镁的替代率在50%-100%之间时,漂白废液的COD负荷比氢氧化钠基过氧化氢漂白废液降低24%-39%。其次,对比了硫酸(A)和EDTA螯合(Q)预处理影响脱墨废纸浆氢氧化镁基碱源过氧化氢漂白(P)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经过酸或螯合预处理,未漂浆中金属离子含量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Q处理比A处理除去更多的Mn、Fe、Cu等过渡金属离子,保留更多的Mg离子。在同样氢氧化镁替代率的条件下,QP比AP漂白消耗更少的过氧化氢,产生更少的COD负荷;QP浆比AP浆具有更高的强度,而AP浆比QP浆具有更高的松厚度和较高的白度。ATR-FTIR分析表明,预处理和过氧化氢漂白对木素羰基类发色基团有较好的去除作用,AP浆中木素受到的破坏比QP浆大;碳水化合物在预处理和过氧化氢漂白过程中受到一定的降解,QP浆中碳水化合物受到的降解低于AP浆。再次,采用丙酮抽提、酶(漆酶/介体或脂肪酶)处理和XPS、SEM-EDS等表面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探索脱墨废纸氢氧化镁基碱源过氧化氢漂白浆的表面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脱墨废纸浆样品表面除了主要的元素C和O外,还存在Ca、Si、Al等微量元素;PMg(OH)2漂白浆表面木素和抽出物总覆盖物含量比PNaOH漂白浆少;丙酮抽提有助于提高纸浆的白度和抗张指数,但对纤维表面残余油墨粒子的去除作用不大。酶处理浆表面被生物酶脱除的木素和抽出物等覆盖,这些覆盖物容易在后续过氧化氢漂白过程中去除;酶处理有助于改善漂白浆的白度和抗张指数,并有效地除去纤维表面的残余油墨粒子;脂肪酶处理漂白浆比漆酶/介体处理漂白浆效果更好。然后,采用紫外光诱导返黄和ATR-FTIR光谱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纸张返黄性能,建立废纸脱墨浆光诱导返黄的数学模型,揭示其返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白度损失、P.C.值和色差与b*成线性关系;在给定的光诱导条件下,随光辐射时间的增加,纸浆白度损失、P.C.值和色差均不断增加,且是一个先快速后慢速的返黄过程;PMg(OH)2漂白浆比PNaOH漂白浆的白度稳定性高。废纸脱墨浆的白度损失、P.C.值和色差与时间呈分段线性关系,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废纸脱墨浆光诱导返黄数学模型。在紫外光辐射360min后,脱墨废纸浆及其漂白浆的ATR-FTIR光谱中1729cm-1特征峰强度明显增加,并产生新的特征谱带1674cm-1,说明对醌的生成是引起纸浆返黄的重要原因;PMg(OH)2漂白浆比PNaOH漂白浆的1674cm-1谱带特征峰强度小,说明前者产生的对醌发色基团少,是PMg(OH)2漂白浆比PNaOH漂白浆白度稳定性高的原因。最后,研究了废纸脱墨浆过氧化氢漂白过程中结垢因子草酸根的生成规律和影响因素,并建立了废纸脱墨浆氢氧化镁基过氧化氢漂白草酸根生成量的多元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在同样过氧化氢用量的条件下,草酸根的生成随着用碱量的增加而成线性增加,PMg(OH)2漂白产生的草酸根远低于PNaOH漂白,且PMg(OH)2漂白产生草酸根的速率比PNaOH漂白明显较慢。漂至相同的白度值,PMg(OH)2漂白比PNaOH漂白产生更少的草酸根。建立了废纸脱墨浆氢氧化镁基过氧化氢漂白草酸根生成量的多元回归方程:Y=-47.772+10.174X1+4.674X2+0.820X3+13.664X4;氢氧化镁用量(X1)、过氧化氢用量(X2)、温度(X3)和时间的自然对数(X4)与草酸根生成量(Y)均正相关。

张倩[8](2014)在《纸浆清洁漂白过程中草酸根形成规律及其控制的研究》文中指出草酸盐结垢是漂白车间普遍存在的问题,它会造成输浆管道及洗涤筛等设备的阻塞,影响生产操作的正常运行。为此,研究者对控制和减少草酸盐结垢的形成进行了大量研究。然而,目前关于草酸根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机械浆草酸根形成规律及机理方面,对化学浆和废新闻纸浆漂白过程中草酸根的形成机理及控制的研究甚少。基于上述情况,本论文以废新闻纸浆、硫酸盐竹浆及化学热磨机械浆为原料,对其清洁漂白(主要是二氧化氯漂白、过氧化氢漂白及氧脱木素等)过程中草酸根的形成规律、机理及控制草酸根形成的方法进行了研究。这对于深化草酸盐结垢问题的认识,控制草酸盐结垢的形成,提高生产效率,以及保证生产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围绕上述目的,论文首先研究了硫酸盐竹浆二氧化氯漂白中草酸根的形成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草酸根形成量与二氧化氯用量呈现线性关系。当温度升高和时间增加时,草酸根含量逐渐增加且达到平衡状态,约为0.17g/kg。在研究草酸根形成量与纸浆卡伯值的关系时,发现草酸根形成量的增加与卡伯值降低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同时,选用常见的木素模型物(香草醛、藜芦醛和愈创木酚等)与二氧化氯反应进行模拟实验,其草酸根的形成规律与纸浆二氧化氯漂白过程中草酸根的形成规律相似。在相同实验条件下,香草醛形成的草酸根最多。通过对废新闻纸浆(ONP)和阔叶木化学机械浆(CTMP)过氧化氢漂白中草酸根的研究,结合本论文建立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过氧化氢浓度的新方法,揭示了草酸根形成的规律,阐述了过氧化氢用量、氢氧化钠用量、漂白温度、时间及硫酸镁用量等对草酸根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以ONP为原料时,草酸根形成量随着过氧化氢用量、氢氧化钠用量及温度增加而线性增加,当增加漂白时间时,草酸根形成量先快速增加然后趋于稳定;对于CTMP的草酸根形成规律,除温度外,其余规律与ONP相似,升高温度,草酸根含量先增加后当达到稳定;在相同实验条件下,CTMP产生的草酸根比ONP多。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CTMP过氧化氢漂白中草酸根含量及漂后纸浆白度进行优化,得到最优工艺条件为:H2O2用量6%,时间120min,温度90°C,NaOH用量1.5%。在此工艺条件下,草酸根产生量为0.90g/kg,纸浆白度为69.00%ISO。此外,研究了控制过氧化氢漂白过程中草酸根形成的方法,探讨了氢氧化镁部分代替氢氧化钠作为漂白中的碱源、木聚糖酶预处理剂及硼氢化钠和亚硫酸氢钠预处理等方法对草酸根形成的影响。研究表明:氢氧化镁取代氢氧化钠能够有效减少草酸根的形成,尤其是溶解性草酸根所占总草酸根的比例会增大;木聚糖酶用量为15U/g时,总草酸根含量最低,沉淀性草酸根含量可以忽略不计;硼氢化钠与亚硫酸氢钠混合预处理的控制效果优于分别处理。同时,揭示了硫酸盐竹浆氧脱木素过程中草酸根的形成规律,探讨了氧脱木素工艺条件对草酸根形成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竹浆氧脱木素过程中草酸根的形成与用碱量呈线性关系。随着氧脱木素过程的进行草酸根的含量先逐渐增加,然后达到一个稳定值。氧脱木素的温度对草酸根形成有显着的影响,提高温度会增加氧脱木素过程中草酸根的形成。而氧压对草酸根的形成影响不大。草酸根含量的增加与纸浆卡伯值的减少呈现直线关系。控制氧脱木素过程中草酸根形成的主要方法是氢氧化镁取代氢氧化钠,草酸根形成量随着氢氧化镁取代率的增加而线性减少,但漂白后纸浆白度也会随之下降。最后对草酸根在ECF和TCF漂白序列形成情况进行研究。在单段漂白中,(OP)及(PO)形成的草酸根量较多,对比O和(OP),表明在氧脱木素过程中添加过氧化氢对草酸根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OP)D漂序生成的草酸根最多;DP和OO生成的草酸根含量相似。OQP、DQP和DED在化学药品用量相同时,草酸根形成量相差无几,都少于(OP)DP产生的。对于三多段漂白OQP来说,O的草酸根最多,在Q段也会有草酸根生成,可能是这些草酸根在O段已经形成,没有释放出来,经过螯合阶段后,草酸根释放出来。在D(EOP)D中,(EOP)段产生的草酸根较多。

宋燕婷[9](2015)在《硼氢化钠预处理对过氧化氢漂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环保观念的不断深入,清洁制浆和绿色漂白越来越受到整个造纸工业的重视。过氧化氢(H2O2)漂白是全无氯漂白(TCF)中的重要漂白工序,可用于多种纸浆的漂白,并且漂白后的纸浆具有得率高、白度稳定性好、返黄度低等诸多优点;同时漂后的废水中不含有机氯化物,可有效减轻漂白废水的毒性。然而,在实际漂白过程中存在着过氧化氢漂白效率低的问题,过氧化氢极易在过渡金属离子(如:Fe3+,Mn2+,Cu2+等)或其他活性基团的攻击下发生无效分解,不但造成过氧化氢的浪费,降低了漂白效率,而且分解产生的自由基还会造成纤维素的裂解,纸浆黏度的下降。因此,为提高过氧化氢漂白效率及选择性,对纸浆进行适当的漂前处理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以速生桉木硫酸盐浆为原料,研究了纸浆重要参数的快速检测方法、硼氢化钠预处理对过氧化氢漂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具体而言:建立了纸浆中羰基基团的检测方法;探讨了硼氢化钠预处理对化学浆过氧化氢漂白过程、纸浆及废液主要成分及漂白选择性的影响;同时研究了硼氢化钠用于化学浆过氧化氢漂白预处理的作用机制。本论文的完成为硼氢化钠预处理用于纸浆过氧化氢漂白工艺提供重要参考,为其应用于化机浆过氧化氢漂白提供理论指导。纸浆中的羰基基团含量可反映Na BH4预处理纸浆的效果,论文首先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的相反应转化技术,研究并建立了纸浆中羰基基团含量的检测方法。具体而言:浆中羰基基团含量的检测是基于以一定量的硼氢化钠(Na BH4)和纸浆中的羰基基团在碱性介质中反应使羰基转化为相应的醇,而未参与反应的Na BH4在加热、酸性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而转化成氢气(H2),通过定量检测H2,从而间接检测出纸浆中的羰基基团含量。结果表明,纸浆中羰基基团含量检测方法的最佳条件是:总体积14m L,纸浆浓度为2%,加入量为12m L,Na BH4浓度为0.5g/L,加入量为1m L,硫酸浓度为0.8mol/L,加入量为1m L,反应温度及时间分别为90℃、180min;该方法的定量限为1.26μmol,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0%,回收率范围为97%105%。上述方法准确、可靠,可实现样品的快速批量检测。研究了硼氢化钠预处理对过氧化氢漂白效果的影响,并与酸处理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酸处理相比,硼氢化钠预处理纸浆有利于提高纸浆黏度、降低纸浆卡伯值,有效提高过氧化氢漂白效率;硼氢化钠因为其还原性,用于过氧化氢漂白预处理时能有效降低纸浆中的羰基基团含量;与无预处理相比,硼氢化钠预处理有利于减少过氧化氢无效分解,该工艺对纸浆卡伯值、黏度以及白度均没有不利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不同预处理方式对过氧化氢漂白废液中溶出木素、甲醇、碳酸根、草酸根含量的影响及其与纸浆脱木素率的关系。结果表明,酸预处理p H值对过氧化氢漂白废液成分具有显着的影响,p H值的减小有利于提高过氧化氢的有效利用率;同时也有利于降低废液中的有机物含量;但碳酸根、草酸根的含量却增多,易造成设备结垢和管道堵塞。与酸处理相比,硼氢化钠预处理漂白废液中溶出木素含量、甲醇较高,但有利于降低漂白废液中草酸根离、碳酸根、结垢离子含量,可有效降低废液处理难度。论文的最后研究了漂白废液中残余过氧化氢含量、p H值、溶出木素含量、溶出木素的紫外全光谱吸收、甲醇含量以及纸浆返黄值等的变化,探讨了硼氢化钠用于过氧化氢漂白预处理的作用机制,并且以葡萄糖为模型物,研究了Na2Si O3对Na BH4还原羰基的催化作用影响条件。结果表明,硼氢化钠预处理在化学浆卡伯值较高时可有效提高其的白度,但在纸浆卡伯值较低时效果不明显,表明硼氢化钠预处理可有效提高高卡伯值未漂浆过氧化氢漂白纸浆的白度;硼氢化钠预处理作用机制为:预处理时Na BH4与纸浆中过氧乙酸以及过渡金属离子反应以提高过氧化氢漂白效率;同时也可消除木素中的羰基结构,降低其反应活性,减少过氧化氢与木素的反应的消耗,以此减少了废液中甲醇的生成;硼氢化钠预处理过程中,添加一定量的硅酸钠能有效催化羰基基团的还原,加快预处理过程,温度和反应时间是影响硅酸钠催化作用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化学浆为原料探讨了硼氢化钠预处理作用机制,可为实际生产中的化机浆过氧化氢漂白提供一定的参考。

金慧君[10](2014)在《过氧化氢漂白过程中镁基保护剂引入方式对漂白性能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制浆造纸工业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要求的提高,漂白浆生产中全无氯漂白(TCF)技术已成为取代传统含氯漂白的重要途径,以降低纸浆漂白工艺的环境负荷。过氧化氢漂白,因其环境污染少,工艺和设备适应强,纸浆白度稳定以及化学回收简便等优点,已经成为TCF漂白技术推广的最重要的漂白工艺。然而,由于纸浆及制浆生产中过渡金属离子(如:Fe3+,Mn2+,Cu2+等)的引入和积累,过氧化氢在漂白纸浆时通常会因金属离子的催化作用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无效分解,降低了过氧化氢的漂白效率和漂白选择性。因此,漂白助剂的添加对于过氧化氢漂白意义重大,而如何使漂白助剂发挥最大的功效也是提升过氧化氢漂白工艺性能以及工艺适应性的关键课题。本文以速生桉木硫酸盐浆为原料,研究过氧化氢漂白过程中重要参数的快速检测方法以及助剂引入方式对漂白效果的影响。具体而言:建立了废液中残余过氧化氢及草酸根含量的检测方法;探讨了镁基保护剂的引入方式对其工艺、废液中主要成分及漂白选择性的影响;同时研究了漂液pH值的不同及稳定剂硅酸钠对镁基保护剂的影响。本论文的完成为过氧化氢漂白过程中助剂的最优引入形式及方式以及进一步探索镁基保护剂的保护机理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论文首先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的相反应转化技术,研究并建立了过氧化氢漂白废液中残余过氧化氢及草酸根含量的检测方法。具体而言:残余过氧化氢含量的检测是基于过氧化氢在酸性介质中被高锰酸钾氧化而完全转化为氧气,然后通过气相色谱的热电导检测器检测氧气信号,从而通过计算间接得到废液中过氧化氢的含量;而草酸根含量的检测是基于草酸根在酸性介质中被碘酸钾完全氧化生成二氧化碳,然后通过气相色谱的热电导检测器检测二氧化碳的信号,从而通过计算间接得到草酸根含量。结果表明,过氧化氢漂白废液中过氧化氢含量检测方法的最佳条件是:总体积10mL,高锰酸钾用量为80μmol,反应体系中硫酸浓度为0.1mol/L,反应温度及时间分别为60℃、10min,;该方法的定量限为0.96μmol,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5%,回收率范围为98%103%。草酸根检测方法的最佳条件是:总体积5mL,碘酸钾用量为140μmol,反应体系中硫酸浓度为0.5mol/L,反应温度及时间分别为95℃、45min;该方法的定量限为0.35μmol,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5%,回收率范围为95.5%103%;该反应在烘箱中发生,反应完全冷却至室温后用注射器加入1mL(0.1mol/L)的BaCl2溶液。上述方法准确、可靠,完全满足过氧化氢漂白废液中残余过氧化氢及草酸根含量的检测要求。研究了氢氧化镁引入方式在不同漂液pH值时对过氧化氢漂白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漂液pH值过高时不同氢氧化镁的引入方式对漂白效果的影响无明显差别;而在适宜pH值条件下氢氧化镁引入方式对过氧化氢漂白后废液中残余过氧化氢含量、终漂pH值、纸浆白度、黏度、卡伯值的影响呈现显着差别。相比之下,先加MgSO4后加NaOH的方式下过氧化氢漂白效果具有明显的优势,即:废液中残余过氧化氢含量最高,终漂pH值变化小最为稳定,溶出木素含量降低,草酸根含量降低;纸浆白度最高,黏度最大,卡伯值最小,铜价最小。这对实际漂白过程中镁基保护剂的加入方式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在上述最优方式下加入硅酸钠后,二者协同作用明显。结果表明,硅酸钠的加入有效的抑制了过氧化氢的无效分解,废液中残余过氧化氢含量显着提高,终漂pH值极其稳定,卡伯值及黏度稳定,白度有所提高。但在无氢氧化镁直接沉淀的条件下加入硅酸钠对过氧化氢并无有效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漂白过程中硅酸钠的使用必须存在氢氧化镁直接沉淀的条件下。在论文的最后部分从考察氧气生成的角度探讨了氢氧化镁引入方式对过氧化氢漂白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氢氧化镁直接沉淀的条件下,生成氧气量多,加入镁离子后氧气的生成量显着减小;在氢氧化镁的最优加入方式下添加硅酸钠后氧气的生成量进一步减小。氧气生成量的多少直观地表现了过氧化氢的漂白效率及选择性,即氧气生成量越多漂白效率越低,选择性越小。MgSO4+NaOH+Na2SiO3(从左至右一次添加,下同)组漂白效率显着大于MgSO4+NaOH组;MgSO4+NaOH选择性随漂白时间的延长先增大后减小,而MgSO4+NaOH+Na2SiO3组选择性呈增长趋势,在120min前选择性小于MgSO4+NaOH组,之后两组选择性大小相同;两组木素脱除率几乎无差别。漂白时间较短时(小于120min)两组纸浆白度相当,此时可选择不加入硅酸钠;较长时间漂白加入硅酸钠可有效的抑制过氧化氢的分解。综合论文的研究,在过氧化氢漂白过程中硅酸钠须存在直接沉淀氢氧化镁的条件下加入,且此时硅酸钠对其辅助作用明显;推测镁离子的保护机理可能是其与部分氧化含有羰基的纤维素及过渡金属离子之间形成复杂的化合物而减少了β键的断裂。

二、预处理和添加硅酸钠对草浆过氧化氢漂白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预处理和添加硅酸钠对草浆过氧化氢漂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过氧化氢非硅稳定剂的合成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制浆工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1.1.1 制浆的简介
        1.1.2 制浆方法和纸浆的分类
        1.1.3 制浆方法和制浆技术的发展方向
    1.2 纸浆的漂白技术
        1.2.1 含氯元素漂白
        1.2.2 无元素氯漂白
        1.2.3 全无氯漂白
    1.3 过氧化氢漂白技术的优势和特点
        1.3.1 过氧化氢的制备
        1.3.2 过氧化氢的漂白技术的优势
        1.3.3 过氧化氢漂白技术的特点
    1.4 过氧化氢稳定剂概述、分类及稳定机理
        1.4.1 过氧化氢稳定剂简介,性质及应用
        1.4.2 过氧化氢稳定剂国内外研究现状
        1.4.3 螯合型稳定剂
        1.4.4 吸附型稳定剂
        1.4.5 吸附络合混合型稳定剂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目的
2 过氧化氢非硅稳定剂的制备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和试剂
        2.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3 反应实验原理
        2.2.4 合成方法和工艺路线
        2.2.5 产品性能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共聚物反应条件探讨
        2.3.2 反应物单体配比对共聚物收率及螯合性能的影响
        2.3.3 反应温度对共聚物收率及螯合性能的影响
        2.3.4 反应时间对共聚物收率及螯合能力的影响
        2.3.5 引发剂用量对共聚物收率及螯合能力的影响
        2.3.6 正交试验设计
        2.3.7 正交试验结果
        2.3.8 聚合物的红外光谱表征
    2.4 本章小结
3 过氧化氢非硅稳定剂的应用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化学热磨机械浆的纸浆流程与漂白工艺
        3.2.3 过氧化氢漂白实验设计
        3.2.4 检测方法
        3.2.5 实验设备与仪器
        3.2.6 实验试剂与化学药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自制稳定剂与各单体的应用性能比较
        3.3.2 自制稳定剂用量对纸浆漂白性能的影响
        3.3.3 漂白时间对过氧化氢漂白性能的影响
        3.3.4 漂白温度对过氧化氢漂白性能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过氧化氢非硅稳定剂的复配及应用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药品
        4.2.2 实验仪器
        4.2.3 实验步骤
        4.2.4 产品性能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过氧化氢复配稳定剂的金属离子螯合性能
        4.3.2 复配稳定剂用量对过氧化氢漂白性能的影响
        4.3.3 漂白温度对过氧化氢漂白性能的影响
        4.3.4 漂白时间对过氧化氢漂白性能的影响
        4.3.5 复配稳定剂稳定过氧化氢分解的机理分析
        4.3.6 复配稳定剂经济可行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
    5.1 结论
    5.2 本文创新点
6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亚氨基二琥珀酸及漆酶/甘氨酸体系提升纸浆过氧化氢漂白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植物纤维循环利用的意义
    1.2 植物纤维循环利用面临的困境
    1.3 过氧化氢漂白技术的发展现状
        1.3.1 过氧化氢漂白的应用及特点
        1.3.2 纸浆过氧化氢漂白机理研究进展
        1.3.3 纸浆过氧化氢漂白面临的问题
    1.4 现有提高纸浆过氧化氢漂白效率的途径
        1.4.1 添加稳定剂
        1.4.2 酸处理
        1.4.3 添加螯合剂
        1.4.4 添加活化剂
    1.5 亚氨基二琥珀酸的研究进展
        1.5.1 亚氨基二琥珀酸性能研究进展
        1.5.2 亚氨基二琥珀酸优化漂白性能应用研究进展
    1.6 漆酶研究进展
        1.6.1 漆酶性能研究进展
        1.6.2 漆酶优化漂白性能应用研究进展
    1.7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1.7.1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1.7.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亚氨基二琥珀酸预处理提升废纸浆过氧化氢漂白性能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与药品
        2.2.2 实验仪器
        2.2.3 螯合处理(Q)
        2.2.4 过氧化氢漂白(P)
        2.2.5 抄片
        2.2.6 光学性能的测定
        2.2.7 力学性能的测定
        2.2.8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2.2.9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螯合处理段工艺条件的探讨
        2.3.2 预处理漂白浆的红外光谱分析
        2.3.3与传统螯合剂的对比实验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亚氨基二琥珀酸预处理桉木浆及蔗渣浆的反应条件优化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
        3.2.3回抄实验
        3.2.4 螯合处理(Q)
        3.2.5 过氧化氢漂白(P)
        3.2.6 检测与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桉木浆单因素实验
        3.3.2桉木浆正交实验
        3.3.3桉木浆对比实验
        3.3.4蔗渣浆单因素实验
        3.3.5蔗渣浆正交实验
        3.3.6蔗渣浆对比实验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漆酶/甘氨酸体系预处理提升废纸浆过氧化氢漂白性能的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及药品
        4.2.2 实验仪器
        4.2.3 浆料预处理
        4.2.4 螯合处理(Q)
        4.2.5 过氧化氢漂白(P)
        4.2.6 抄片
        4.2.7 检测与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不同漆酶体系预处理漂白浆的光学性能
        4.3.2 不同漆酶体系预处理漂白浆的力学性能
        4.3.3 不同漆酶体系预处理漂白浆的废液性能
        4.3.4 漆酶/甘氨酸体系预处理废纸浆漂白性能工艺优化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漆酶/甘氨酸体系预处理提升废纸浆过氧化氢漂白性能的机理研究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原料
        5.2.2 实验仪器
        5.2.3 漆酶活性测定
        5.2.4 纸浆处理
        5.2.5 纸张性能测定
        5.2.6 纤维质量分析
        5.2.7 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
        5.2.8 X-射线衍射分析
        5.2.9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羧基含量
        5.2.10 原子力显微镜测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纤维质量分析
        5.3.2 红外光谱分析
        5.3.3 X-射线衍射分析
        5.3.4 羧基含量分析
        5.3.5 纤维表面形貌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创新点
    3.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慈竹化机浆过氧化氢漂白机理及提高漂白白度新型漂白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竹材化机浆研究进展
        1.2.1 竹子资源
        1.2.2 高得率制浆技术现状
        1.2.3 竹子在制浆造纸中的应用
        1.2.4 竹材化学机械浆制浆技术发展情况
        1.2.5 预处理技术
        1.2.6 机械浆过氧化氢漂白技术
        1.2.7 漂白机理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
    1.5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5.1 研究目标
        1.5.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强化挤压预处理提高竹材化机浆漂白性能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方法
        2.2.3 检测方法
        2.2.4 主要设备及仪器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原料性能分析
        2.3.2 不同挤压方式对磨浆能耗的影响
        2.3.3 不同挤压方式对漂白白度的影响
        2.3.4 不同挤压方式对纸浆物理性能及光学性能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化学预处理方式对竹材化机浆制浆漂白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试验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方法
        3.2.3 检测方法
        3.2.4 主要设备及仪器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不同化学预处理对磨浆比能耗的影响
        3.3.2 不同化学预处理对漂白性能的影响
        3.3.3 不同化学预处理对纸浆性能的影响
        3.3.4 不同化学预处理对制浆漂白过程中污染负荷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乙醇-水碱性过氧化氢漂白体系的构建
    4.1 引言
    4.2 试验材料及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方法
        4.2.3 检测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竹片储存时间对漂白白度的影响
        4.3.2 纤维束对漂白白度的影响
        4.3.3 不同介质对漂白白度的影响
        4.3.4 乙醇-水介质漂白单因素优化
        4.3.5 漂前乙醇-水介质预处理对白度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乙醇-水体系提高竹材化机浆漂白性能
    5.1 引言
    5.2 试验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材料
        5.2.2 实验仪器设备
        5.2.3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漂白效率
        5.3.2 漂白稳定性
        5.3.3 纸浆强度性能分析
        5.3.4 活化能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慈竹化机浆过氧化氢漂白机理
    6.1 引言
    6.2 试验材料与方法
        6.2.1 试验材料
        6.2.2 磨木木素的制备
        6.2.3 磨木木素的分析及测试
        6.2.4 纸浆的分析及测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磨木木素元素分析及化学式
        6.3.2 磨木木素样品的分子量与多分散性
        6.3.3 磨木木素红外光谱分析
        6.3.4 磨木木素中邻酚、邻醌含量的测定
        6.3.5 磨木木素裂解-气质联用分析
        6.3.6 磨木木素的1H核磁共振谱的检测及分析
        6.3.7 纸浆的UV-Vis光谱分析
        6.3.8 纸浆的X-射线衍射分析
        6.3.9 乙醇-水介质改善竹材化机浆可漂性机理的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
    7.1 论文主要结论
    7.2 论文的创新点
    7.3 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附录
致谢

(4)非硅过氧化氢漂白稳定剂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3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1.2.1 非硅类过氧化氢稳定剂-吸附屏蔽为主的稳定剂
        1.2.2 非硅类过氧化氢稳定剂-络合或螯合为主的稳定剂
        1.2.3 非硅类过氧化氢稳定剂-多组分复配的复合型稳定剂
        1.2.4 其他研究成果-含有醚键的多羧酸型和丙烯酸衍生物
    1.3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不同类型过氧化氢稳定剂用于桉木TMP漂白性能的对比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试验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试验方法
        2.2.3 检测方法
        2.2.4 设备与仪器
        2.2.5 化学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配方选择
        2.3.2 稳定剂用量对浆料漂白性能的影响
        2.3.3 漂白条件对浆料漂白性能的影响
    2.4 结论
第三章 Na_2SiO_3/DTPA和DTPMPA/EDDHA-Na用于桉木TMP漂白性能的对比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材料及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试验方法
        3.2.3 检测方法
        3.2.4 设备与仪器
        3.2.5 化学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原料材性特征
        3.3.2 过氧化氢漂白NaOH用量的优化
        3.3.3 不同稳定剂配方白度分析
        3.3.4 两种类型稳定剂配方返黄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Na_2SiO_3/DTPA和DTPMPA/ EDDHA-Na用于桉木CTMP制浆性能的对比
    4.1 引言
    4.2 试验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方法
        4.2.3 检测方法
        4.2.4 主要设备及仪器
        4.2.5 化学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磨浆能耗
        4.3.2 漂白性能
        4.3.3 物性分析
        4.3.4 污染负荷
        4.3.5 经济成本分析
    4.4 结论
第五章 总结
    5.1 论文主要结论
        5.1.1 不同类型过氧化氢稳定剂用于桉木TMP浆漂白效果的对比研究
        5.1.2 Na_2SiO_3/DTPA和DTPMPA/ EDDHA-Na用于三种桉木TMP浆漂白效果的比较
        5.1.3 Na_2SiO_3/DTPA 和 DTPMPA/ EDDHA-Na 用于桉木 CTMP 制浆性能的比较
    5.2 论文的创新之处
    5.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工作及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详细摘要

(5)过氧化氢漂白稻草纤维素实验条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试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1.2 实验步骤
        1.2.1 漂白次数对纤维素白度的影响
        1.2.2 硅酸钠用量对纤维素白度的影响
2 结果与讨论
    2.1 漂白次数及液固比对纤维素白度的影响
    2.2 硅酸钠用量对纤维素白度的影响
3 结论

(6)仿古桑皮纸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言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原料分析
        1.2.1 桑皮纤维
        1.2.2 其他纤维
    1.3 制浆方法及机理
        1.3.1 桑皮纤维脱胶方法
        1.3.2 桑皮纤维漂白方法
        1.3.3 脱胶机理
        1.3.4 漂白机理
    1.4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进展
        1.4.1 桑皮纤维研究进展
        1.4.2 桑皮纤维应用研究进展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内容
        1.5.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1.5.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桑皮制浆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
        2.2.1 实验原料与仪器设备
        2.2.2 实验方法
        2.2.3 纸浆性能测试
        2.2.4 纸张性能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原料准备
        2.3.2 蒸煮研究
        2.3.3 打浆研究
        2.3.4 漂白研究
        2.3.5 纤维显微结构分析
        2.3.6 红外光谱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配抄桑皮纸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
        3.2.1 实验原料与仪器设备
        3.2.2 实验方法
        3.2.3 性能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定量对特净桑皮纸性能的影响
        3.3.2 抄片方法对特净桑皮纸性能的影响
        3.3.3 配抄浆种类及配比对净皮桑皮纸性能的影响
        3.3.4 几种纸张性能的比较
        3.3.5 纤维形态分析
        3.3.6 配抄桑皮纸显微结构的观察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印刷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
        4.2.1 实验原料与仪器设备
        4.2.2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墨浓度对刷印效果的影响
        4.3.2 墨色对刷印效果的影响
        4.3.3 纸张种类对刷印效果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本研究的工作及主要结论
    5.2 本研究的创新点
    5.3 对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7)废纸脱墨浆镁基碱源过氧化氢漂白及其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纸浆漂白技术分析
        1.2.1 纸浆过氧化氢漂白技术的发展
        1.2.2 过氧化氢漂白碱源的研究
    1.3 国内外镁基碱源的研究
        1.3.1 镁基碱源在过氧化氢漂白中的应用
        1.3.2 镁基碱源研究方面的局限性
    1.4 国内外废纸浆的漂白与利用
        1.4.1 国际废纸浆的利用趋势
        1.4.2 国内废纸浆的利用情况
    1.5 废纸脱墨浆过氧化氢漂白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5.1 废纸脱墨浆过氧化氢漂白
        1.5.2 废纸脱墨浆过氧化氢漂白存在的主要问题
        1.5.3 废纸脱墨浆过氧化氢漂白研究评述
    1.6 氢氧化镁碱源应用于废纸脱墨浆过氧化氢漂白分析
        1.6.1 氢氧化镁的来源和性质
        1.6.2 氢氧化镁在过氧化氢漂白中的作用机理
    1.7 废纸脱墨浆氢氧化镁基碱源过氧化氢漂白研究技术手段
        1.7.1 废纸脱墨浆漂白研究中的几个概念
        1.7.2 废纸脱墨浆氢氧化镁基碱源过氧化氢漂白机理的主要研究手段
    1.8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9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废纸脱墨浆镁基碱源过氧化氢漂白纸浆性能和废液性能的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
        2.2.1 实验原料
        2.2.2 过氧化氢漂白
        2.2.3 抄片
        2.2.4 分析测定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漂白浆的性能
        2.3.2 漂白废液的性能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预处理对废纸脱墨浆镁基碱源过氧化氢漂白影响的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
        3.2.1 实验原料
        3.2.2 酸预处理(A)或螯合预处理(Q)
        3.2.3 过氧化氢漂白(P)
        3.2.4 抄片
        3.2.5 分析测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不同预处理浆中灰分含量和金属离子的分布
        3.3.2 预处理浆的漂白废液性能
        3.3.3 预处理漂白浆的物理性能
        3.3.4 两种预处理漂白浆的 ATR-FTIR 光谱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废纸脱墨浆镁基碱源过氧化氢漂白纸浆表面性能的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
        4.2.1 实验原料
        4.2.2 丙酮抽提
        4.2.3 酶处理(X)
        4.2.4 过氧化氢漂白(P)
        4.2.5 抄片
        4.2.6 分析测定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丙酮抽提前后纸浆的表面性能
        4.3.2 丙酮抽提前后漂白纸浆的物理性能
        4.3.3 酶处理对漂白纸浆表面性能的影响
        4.3.4 酶处理对漂白纸浆物理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废纸脱墨浆镁基碱源过氧化氢漂白纸浆返黄性能的研究
    5.1 前言
    5.2 实验
        5.2.1 实验原料
        5.2.2 过氧化氢漂白
        5.2.3 抄片
        5.2.4 光诱导返黄试验
        5.2.5 分析测定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废纸脱墨浆光诱导返黄性能评价指标
        5.3.2 紫外光辐射时间对白度、返黄值和色差的影响
        5.3.3 废纸脱墨浆光诱导返黄数学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5.3.4 ATR-FTIR 光谱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废纸脱墨浆镁基碱源过氧化氢漂白过程中草酸根生成规律的研究
    6.1 前言
    6.2 实验
        6.2.1 实验原料
        6.2.2 过氧化氢漂白
        6.2.3 抄片
        6.2.4 分析测定
    6.3 结果与讨论
        6.3.1 废纸脱墨浆过氧化氢漂白工艺条件对草酸根生成的影响
        6.3.2 废纸脱墨浆氢氧化镁基过氧化氢漂白草酸根生成多元回归方程的建立
    6.4 本章小结
结论
    一、主要结论
    二、论文创新之处
    三、论文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纸浆清洁漂白过程中草酸根形成规律及其控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前言
    1.1 纸浆清洁漂白技术
        1.1.1 二氧化氯漂白
        1.1.2 过氧化氢漂白
        1.1.3 氧脱木素
    1.2 草酸和草酸钙
    1.3 漂白过程中草酸根的产生及其来源
    1.4 草酸根的研究现状
    1.5 草酸根的危害
    1.6 草酸根的控制
    1.7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7.1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目的
        1.7.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过氧化氢浓度快速测定新方法的建立
    前言
    2.1 快速测定过氧化氢浓度新方法的研究
        2.1.1 实验
        2.1.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1.3 小结
    2.2 漂白废液中残余过氧化氢测定新方法的建立
        前言
        2.2.1 实验
        2.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2.3 小结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二氧化氯漂白过程中草酸根形成规律的研究
    前言
    3.1 实验
        3.1.1 实验原料
        3.1.2 实验仪器及药品
        3.1.3 漂白实验
        3.1.4 废液中草酸根含量的测定
        3.1.5 漂白后纸浆白度的测定
        3.1.6 漂白后纸浆卡伯值的测定
    3.2 结果与讨论
        3.2.1 纸浆中草酸根含量的分析
        3.2.2 二氧化氯用量对草酸根形成的影响
        3.2.3 漂白时间对草酸根形成的影响
        3.2.4 温度对草酸根形成的影响
        3.2.5 二氧化氯与木素模型物反应过程中草酸根的形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过氧化氢漂白过程中草酸根形成与控制的研究
    前言
    4.1 实验
        4.1.1 实验原料
        4.1.2 实验药品及仪器
        4.1.3 过氧化氢漂白实验
        4.1.4 废液中草酸根含量的测定
        4.1.5 漂白后纸浆白度的测定
    4.2 结果与讨论
        4.2.1 纸浆中草酸根含量的分析
        4.2.2 漂白因素对 ONP 过氧化氢漂白过程中草酸根形成的影响
        4.2.3 Mg(OH)_2取代 NaOH 对 ONP 过氧化氢漂白过程中草酸根形成的影响
        4.2.4 NaBH_4和 NaHSO_3预处理对 ONP 过氧化氢漂白过程中草酸根形成的影响
        4.2.5 CTMP 过氧化氢漂白过程中草酸根的形成规律
        4.2.6 Mg(OH)_2部分代替 NaOH 对 CTMP 过氧化氢漂白中草酸根形成的影响
        4.2.7 镁盐对 CTMP 过氧化氢漂白中草酸根形成的影响
        4.2.8 木聚糖酶预处理对 CTMP 过氧化氢漂白中草酸根形成的影响
        4.2.9 木素模型物与过氧化氢反应过程中草酸根的形成规律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氧脱木素过程中草酸根形成与控制的研究
    前言
    5.1 实验
        5.1.1 原料及药品
        5.1.2 氧脱木素实验
        5.1.3 氧脱木素废液中草酸根含量的测定
        5.1.4 纸浆白度的测定
        5.1.5 纸浆卡伯值的测定
    5.2 结果与讨论
        5.2.1 纸浆中草酸根含量的分析
        5.2.2 时间对草酸根形成的影响
        5.2.3 温度对草酸根形成的影响
        5.2.4 用碱量对草酸根形成的影响
        5.2.5 氧压对草酸根形成的影响
        5.2.6 卡伯值对草酸根形成的影响
        5.2.7 Mg(OH)_2部分取代 NaOH 对草酸根形成的影响
        5.2.8 镁盐对草酸根形成的影响
        5.2.9 木素模型物草酸根的形成规律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ECF 和 TCF 漂白过程中草酸根形成规律的研究
    前言
    6.1 实验
        6.1.1 实验原料
        6.1.2 实验仪器及药品
        6.1.3 漂白实验
        6.1.4 废液中草酸根含量的测定
    6.2 结果与讨论
        6.2.1 单段漂白中草酸根形成的规律
        6.2.2 两段漂白中草酸根形成的规律
        6.2.3 多段漂白中草酸根形成的规律
        6.2.4 漂序中每个漂段草酸根的形成量
    6.3 本章小结
结论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对未来工作的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硼氢化钠预处理对过氧化氢漂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制浆造纸工业近年来国内外形势
        1.1.2 中国造纸行业发展状况
        1.1.3 中国造纸工业面临的问题
    1.2 过氧化氢漂白
        1.2.1 过氧化氢的性质和应用
        1.2.2 过氧化氢在漂白工业中的应用
        1.2.3 过氧化氢漂白机理
    1.3 过氧化氢漂白过程中金属离子的影响
    1.4 过氧化氢漂白预处理
    1.5 硼氢化钠预处理
        1.5.1 硼氢化钠性质
        1.5.2 硼氢化钠在制浆漂白工业中的应用
    1.6 纸浆中的羰基基团
    1.7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1.7.1 研究意义
        1.7.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顶空气相色谱法检测纸浆中的羰基基团含量
    2.1 实验部分
        2.1.1 化学试剂和样品
        2.1.2 仪器和操作
        2.1.3 样品制备过程
        2.1.4 标准曲线的绘制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反应条件对NaBH_4转化的影响
        2.2.2 标准曲线的建立及方法评价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硼氢化钠预处理和酸预处理对桉木浆过氧化氢漂白工艺的影响
    3.1 实验部分
        3.1.1 原料、药品及仪器
        3.1.2 无预处理/H_2O_2漂白
        3.1.3 酸处理/ H_2O_2漂白
        3.1.4 硼氢化钠预处理/H_2O_2漂白
        3.1.5 分析与检测
    3.2 结果与讨论
        3.2.1 酸处理、硼氢化钠预处理对比
        3.2.2 不同预处理方式纸浆中羰基含量的变化
        3.2.3 硼氢化钠预处理对纸浆性能的影响
        3.2.4 不同预处理方式效果对比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预处理方式对过氧化氢漂白废液中主要成分的影响
    4.1 实验部分
        4.1.1 酸处理条件的影响
        4.1.2 NaBH_4预处理和过氧化氢漂白
        4.1.4 分析与检测
    4.2 结果与讨论
        4.2.1 酸处理pH值对过氧化氢漂白废液的影响
        4.2.2 硼氢化钠预处理对过氧化氢漂白废液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硼氢化钠预处理在纸浆过氧化氢漂白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5.1 实验部分
        5.1.1 原料及药品仪器
        5.1.2 无预处理过氧化氢漂白
        5.1.3 硼氢化钠预处理过氧化氢漂白
        5.1.4 硅酸钠催化硼氢化钠与羰基的反应的验证实验
        5.1.5 分析与检测
    5.2. 结果与讨论
        5.2.1 对残余过氧化氢无效分解的影响
        5.2.2 对化学浆漂白过程中pH值、纸浆黏度和白度的影响
        5.2.3 对纸浆返黄值的影响
        5.2.4 对废液中溶出木素的影响
        5.2.5 对废液中甲醇生成的影响
        5.2.6 Na_2SiO_3对NaBH_4还原羰基的催化作用
    5.3 本章结论
结论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对未来工作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 顶空气相色谱法检测纸浆中羰基基团含量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10)过氧化氢漂白过程中镁基保护剂引入方式对漂白性能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制浆造纸工业近年来国内外形势
        1.1.2 国内 2013 年 1-9 月份造纸行业发展状况
        1.1.3 中国造纸工业的发展趋势
    1.2 过氧化氢漂白
        1.2.1 过氧化氢的性质
        1.2.2 过氧化氢漂白发展现状及趋势
        1.2.3 脱木素反应
        1.2.4 纤维素的降解
    1.3 过渡金属离子
    1.4 漂白助剂
        1.4.1 漂白助剂种类
        1.4.2 漂白助剂原理及其对过氧化氢漂白的影响
    1.5 氧气
    1.6 废液残余过氧化氢及草酸根含量的检测
    1.7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1.7.1 研究意义
        1.7.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纸浆过氧化氢漂白废水中残余过氧化氢含量及草酸根含量的检测方法
    2.1 实验部分
        2.1.1 化学试剂和样品
        2.1.1.1 残余过氧化氢检测化学试剂和样品
        2.1.1.2 草酸根含量检测化学试剂和样品
        2.1.2 仪器和操作
        2.1.2.1 检测仪器
        2.1.2.2 残余过氧化氢含量检测条件
        2.1.2.3 草酸根含量检测条件
        2.1.3 样品制备过程
        2.1.3.1 检测残余过氧化氢含量样品制备过程
        2.1.3.2 检测草酸根含量样品制备过程
    2.2 结果与讨论
        2.2.1 残余过氧化氢含量检测结果与讨论
        2.2.1.1 反应条件对 H_2O_2转化的影响
        2.2.1.2 KMnO_4用量的影响
        2.2.1.3 硫酸溶液浓度对过氧化氢反应转化的影响
        2.2.1.4 反应温度及时间多过氧化氢反应转化的影响
        2.2.1.5 验证反应完全转化
        2.2.1.6 标准曲线的建立及方法评价
        2.2.1.6.1 标准曲线的建立
        2.2.1.6.2 方法的精确及准确性评价
        2.2.2 漂白废液中草酸根含量的检测
        2.2.2.1 碘酸钾用量对草酸根反应的影响
        2.2.2.2 硫酸浓度反应时间对草酸根反应的影响
        2.2.2.3 反应温度及时间对草酸根转化的影响
        2.2.2.4 验证反应完全
        2.2.2.5 其他物质干扰
        2.2.2.6 其他影响方法的因素
        2.2.2.7 标准曲线的建立及方法评价
        2.2.2.7.1 标准曲线的建立
        2.2.2.7.2 方法的精确及准确性评价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镁基保护剂引入方式及稳定剂对纸浆过氧化氢漂白工艺的影响
    3.1 实验部分
        3.1.1 原料、药品及仪器
        3.1.2 酸处理
        3.1.3 过氧化氢漂白
        3.1.4 氢氧化镁粒径检测
        3.1.5 分析与检测
    3.2 结果与讨论
        3.2.1 酸处理对钙镁离子的影响
        3.2.2 过氧化氢漂白
        3.2.2.1 不同引入方式对氢氧化镁粒径的影响
        3.2.2.2 漂液初始 pH 值及过氧化氢浓度对纸浆漂白效果的影响
        3.2.2.3 对漂液中残余过氧化氢含量和 pH 值的影响
        3.2.2.4 对纸浆卡伯值和白度的影响
        3.2.2.5 纸浆卡伯值和白度的关系
        3.2.2.6 纸浆的黏度和卡伯值、白度的关系
        3.2.2.7 对纸浆铜价的影响
        3.2.2.8 对纸浆纤维长度均一性的影响
        3.2.2.9 氢氧化镁引入方式中加入硅酸钠对过氧化氢漂白纸浆白度、卡伯值、黏度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镁基保护剂引入方式及稳定剂对过氧化氢漂白废液中主要成分的影响
    4.1 实验部分
        4.1.1 原料、药品及仪器
        4.1.2 酸处理
        4.1.3 过氧化氢漂白
        4.1.4 分析与检测
    4.2 结果与讨论
        4.2.1 酸处理对纸浆金属离子的影响
        4.2.2 对废液中溶出木素的影响
        4.2.3 对废液中碳酸根生成的影响
        4.2.4 对废液中草酸根生成的影响
        4.2.5 对废液中甲醇生成的影响
        4.2.6 氢氧化镁引入方式中加入硅酸钠对残余过氧化氢含量、终漂 pH 值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从氧气生成规律角度初步探讨镁基引入方式对过氧化氢漂白选择性的影响
    5.1 实验部分
        5.1.1 原料、药品及仪器
        5.1.2 酸处理
        5.1.3 过氧化氢漂白
        5.1.4 分析与检测
    5.2 结果与讨论
        5.2.1 氧气的生成与消耗过氧化氢的变化关系
        5.2.2 对氧气生成的影响
        5.2.3 氧气的生成与纸浆卡伯值、黏度、白度的关系
        5.2.4 氧气的生成与过氧化氢漂白效率的关系
        5.2.5 氧气的生成与过氧化氢选择性的关系
    5.3 本章结论
结论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对未来工作的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四、预处理和添加硅酸钠对草浆过氧化氢漂白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过氧化氢非硅稳定剂的合成及应用[D]. 孙健鹏. 陕西科技大学, 2020(05)
  • [2]亚氨基二琥珀酸及漆酶/甘氨酸体系提升纸浆过氧化氢漂白性能的研究[D]. 董俊晶.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3]慈竹化机浆过氧化氢漂白机理及提高漂白白度新型漂白体系[D]. 梁芳敏.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9(03)
  • [4]非硅过氧化氢漂白稳定剂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 郭文亮.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5(06)
  • [5]过氧化氢漂白稻草纤维素实验条件初探[J]. 金艳,王霞,鲁青松. 广州化工, 2014(23)
  • [6]仿古桑皮纸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 李丹希. 北京印刷学院, 2014(06)
  • [7]废纸脱墨浆镁基碱源过氧化氢漂白及其机理研究[D]. 云娜. 华南理工大学, 2014(11)
  • [8]纸浆清洁漂白过程中草酸根形成规律及其控制的研究[D]. 张倩. 华南理工大学, 2014(01)
  • [9]硼氢化钠预处理对过氧化氢漂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 宋燕婷. 华南理工大学, 2015(12)
  • [10]过氧化氢漂白过程中镁基保护剂引入方式对漂白性能影响的研究[D]. 金慧君. 华南理工大学, 2014(01)

标签:;  ;  ;  ;  

预处理和添加水玻璃对草浆双氧水漂白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