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镍生产中电沉积镍废水的膜分离技术

泡沫镍生产中电沉积镍废水的膜分离技术

一、泡沫镍生产中电沉积镍废水的膜分离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陈首先[1](2021)在《改性钛基PbO2形稳阳极电催化降解医药废水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善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医药产品的大量生产,成分复杂、可生化性差的医药废水也随之产生,给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压力。目前,处理医药废水的方法主要有电催化、物理吸附和生化法等。其中,电催化氧化技术具有高效、操作简单和环境兼容性好等优点,是处理医药废水的有效方法之一。电极材料是电催化系统的核心部件,提高电催化降解效率的关键在于开发经济高效、稳定性好、耗能低和催化活性高的电极。本论文以钛片为基底,采用简便的电沉积法制备了石墨氮化碳/碳纳米管(GCN/CNT)、Mn掺杂石墨氮化碳(MnCN)和Ni/S改性的Ti/PbO2电极,分别用于电催化降解对乙酰氨基酚、呋喃西林和布洛芬医药废水。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一步电沉积法制备了GCN/CNT改性的Ti/PbO2电极用于高效电催化降解对乙酰氨基酚医药废水。GCN/CNT的引入增强了Ti/PbO2的析氧电位、电荷转移速率、稳定性和电催化活性。对乙酰氨基酚在Ti/PbO2-GCN-CNT电极上的降解耗能较低。在电流密度15 m A cm-2、初始p H为7、6.0 g L-1 Na2SO4和25℃的条件下降解3 h,对乙酰氨基酚的去除率和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3.22%和76.32%。机理研究表明,对乙酰氨基酚的降解遵循准一级动力学,?OH在对乙酰氨基酚的电催化氧化中起主要作用。基于LC-MS分析,提出了对乙酰氨基酚降解的可能途径。(2)通过简单的电沉积法制备了MnCN改性的Ti/PbO2电极用于呋喃西林医药废水的降解。在电沉积液添加0.020 g MnCN时,所制的Ti/PbO2-MnCN电极具有较小、较紧凑的金字塔堆积表面。MnCN的引入增强了Ti/PbO2电极析氧电位、电荷转移速率、稳定性和电催化活性。呋喃西林在Ti/PbO2-MnCN-2电极上的降解耗能较低。在电流密度20 m A cm-2、初始p H为5、6.0 g L-1 Na2SO4和30℃的条件下降解60 min,呋喃西林的去除率和COD去除率分别达到了100%和93.67%。机理分析表明,呋喃西林的降解遵循准一级动力学,降解过程中?OH为主要活性物质。基于LC-MS分析,提出了呋喃西林降解的可能途径。(3)通过一步电沉积法制备了高析氧电位、低电荷转移阻抗、强稳定性和优异电催化活性的Ti/PbO2-Ni-S电极用于布洛芬医药废水的电催化降解。布洛芬在Ti/PbO2-Ni-S电极上的降解耗能较低。在电流密度16 m A cm-2、初始p H为3、6.0 g L-1Na2SO4和25℃的条件下,布洛芬的去除率和COD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4.65%和88.51%。机理分析表明,布洛芬降解遵循准一级动力学,?OH在布洛芬的降解中占主导地位。基于LC-MS分析,提出了降解布洛芬废水的可能途径。以上研究结果表明,Ti/PbO2-GCN-CNT、Ti/PbO2-MnCN-2和Ti/PbO2-Ni-S电极在医药废水处理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崔召伟[2](2021)在《纳米Pt/Ti膜电极催化氧化环己酮/醇制备己二酸钠》文中研究指明环己酮和环己醇作为工业原料,其氧化制备的己二酸是重要脂肪族二元酸产物,被广泛应用于尼龙-66、可塑剂、纤维、食品添加剂的制造。如何实现己二酸绿色化制备是目前化工领域所关注的重点。本文基于电催化氧化与膜分离强化,提出采用恒压电沉积法将纳米Pt催化剂负载于多孔钛膜上制备Pt/Ti膜电极,并构建电催化膜反应器(ECMR)用于催化氧化环己酮/醇制备己二酸钠(SA)。以多孔钛膜(平均孔径7.0μm)为基膜,氯铂酸为铂源,采用恒压电沉积法将纳米Pt催化剂负载于基膜的表面及膜孔内部制备Pt/Ti膜电极。通过探索不同沉积时间等参数调控膜电极形貌结构和性能。借助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衍射光电子能谱仪(XPS)以及电化学工作站等分析方法对Pt/Ti膜电极形貌及电化学活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恒压为-0.2 V,沉积时间为600s时,所制备出Pt/Ti膜电极上纳米Pt平均粒径约为18.1 nm,电化学活性面积高达1.15cm2,表现出最优的电化学性能。以所制备的Pt/Ti膜电极为阳极,辅助不锈钢网为阴极,构建ECMR用于环己酮催化氧化制备己二酸钠。当反应物环己酮浓度为30.0 m M L-1,反应温度为30.0℃,恒定电流密度为2.17 m A cm-2,电解质NaOH水溶液浓度为5.0 g L-1,停留时间为50.0 min时,环己酮转化率为81.1%,己二酸钠选择性为99.0%。通过响应面优化设计,在反应物环己酮浓度为22.5 m M L-1,反应温度为30.8℃,恒定电流密度为2.07 m A cm-2,停留时间为50.0 min,电解质NaOH水溶液浓度为5.0 g L-1,ECMR环己酮转化率预测值为88.3%,SA选择性大于99.0%。膜反应器操作参数对环己酮转化率的影响显着性如下:停留时间>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电流密度。反应温度和停留时间的交互作用最显着。另外,其预测值和实验值具有一致性。采用计时伏安法测试表明强化对流传质是ECMR高效性的重要原因。此外,以Pt/Ti膜电极为阳极,辅助不锈钢网为阴极,构建ECMR催化氧化环己醇制备环己酮和己二酸钠。当反应物环己醇初始浓度30.0 m M L-1,反应体系电解质NaOH浓度为5.0 g L-1,室温(25.0℃),停留时间50.0 min,恒定电流密度2.17 m A cm-2时,ECMR环己醇转化率为55.7%,环己酮和SA选择性分别为36.9%和62.1%(总选择性99.0%)。总之,该ECMR能够实现从环己酮/醇到SA及环己酮和SA过程的绿色而有效调控。

孙祺鑫[3](2020)在《电沉积法制备聚吡咯复合材料及其在电容去离子技术中的应用》文中指出近年来,电容法去离子(CDI)技术作为一种操作简便、环境友好和资源可回收的新型技术成为解决重金属废水污染等问题的途径之一,目前CDI技术的研究核心仍然是高性能电极材料的制备。聚吡咯(PPy)是常见的导电聚合物,它具有高比电容,低成本,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通过与碳材料和金属氧化物等材料复合可以制备出性能优越的电极材料,在CDI技术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电沉积法制备PPy复合电极,探索了电沉积过程、添加成分(壳聚糖、氧化石墨烯和二氧化锰)对复合电极表面特性、电化学性能和吸附性能的影响规律,探究具有高吸附性能的PPy复合电极制备工艺参数。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采用分层电化学沉积法成功制备了具有三明治结构的PPy/CS/GO复合材料,并对其形貌、结构进行了研究,PPy和CS呈球形并被GO片层包裹,三者之间以化学键相互结合。对PPy/CS/GO复合材料的电化学特性与吸脱附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与PPy电极相比,PPy/CS/GO复合电极具有更高的电容(165.03F/g)和更低的电荷转移电阻(1.959Ω·cm2)。PPy/CS/GO复合电极的吸附容量为35.53mg/g,约为PPy电极的2.03倍(17.46mg/g)。经过5次吸附/脱附过程,吸附容量保持在96%。(2)通过阳极电化学共沉积法成功制备了PPy/GO复合材料,并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研究,PPy/GO复合材料表现出致密片层结构,PPy呈球形并均匀的分布GO片层上。对PPy/GO复合材料的电化学特性与吸脱附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PPy/GO电极与PPy电极相比具有较高的电容(186.67F/g)和较低的电荷转移电阻(1.626Ω·cm2)。PPy/GO复合电极对Cu2+的吸附容量达到41.51mg/g,在5次吸附/脱附过程后,吸附容量保持在98%,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此外,PPy/GO复合电极对其它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表现为:Ag+<Cd2+<Cu2+<Pb2+<Fe3+。(3)通过阳极电化学共沉积法成功制备了PPy/GO/MnO2纳米复合材料,并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研究,PPy包裹MnO2纳米颗粒,并均匀的分布在GO片层中。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PPy/GO/MnO2纳米复合材料具有376.58F/g的比电容,电荷转移电阻为0.8435Ω·cm2,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吸附测试结果表明,PPy/GO/MnO2纳米复合电极具有36.77mg/g的吸附容量,经过5次吸附/脱附后,吸附容量保持在99%,经过10次吸附/脱附后,吸附容量保持在97%。PPy/GO/MnO2纳米复合电极对Cd2+、Cu2+和Pb2+的吸附符合动力学Lagergren二级模型,吸附方式为化学吸附。等温吸附模型符合Freundlich模型。

丁雯琛[4](2020)在《泡沫基二硫化钼改性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废水的过度排放使得各种具有流动扩散性的污染物进入环境,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的同时也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六价铬(Cr(Ⅵ))作为代表性重金属因其高毒性和持久性而备受关注。常见的吸附法具有吸附效率高、操作简便等优点,但粉末吸附剂的回收处理也是难题。电催化法具有高效和环境友好等优点,但是也存在能耗高和电极污染等问题。本文通过在泡沫基电极上负载具有一定吸附性能的催化剂,将吸附与电催化结合,高效处理含Cr(Ⅵ)废水。通过高温炭化三聚氰胺海绵(MS)制得泡沫炭(CF),再用简单的一步水热法制备CF-Co-MoS2电极。采用XRD、XPS、SEM和FT-IR等手段对复合电极的微观形貌和元素组成等进行表征,确定三聚氰胺海绵被成功炭化成泡沫炭,且Co和MoS2成功负载于泡沫炭电极上。进一步研究其电化学性质,通过I-T曲线分析可知,高温炭化使得原本无导电性的三聚氰胺海绵变成导电性良好的泡沫炭,Co-MoS2催化剂的引入使得电极的电响应增强。将制备的CF-Co-MoS2电极用于含Cr(Ⅵ)废水的还原实验,结果表明与单纯吸附相比,吸附-电催化的耦合作用对Cr(Ⅵ)的还原效率有明显的提升。考察不同污染物浓度、溶液初始pH和外加偏压对CF-Co-MoS2电极吸附-电催化还原Cr(Ⅵ)的影响。外加偏压促进反应的进行,在酸性条件下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在pH=3,外加电压为2.5 V时,CF-Co-MoS2电极在330 min内对50 mg/L Cr(Ⅵ)的还原率为98.8%。通过添加捕获剂确定反应的活性物质为电子。循环实验表明电极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以泡沫镍为基底,通过气相沉积法和水热法制备Ni-P-Co-MoS2电极。通过XRD、XPS、SEM等手段确定P、Co和MoS2成功负载于泡沫镍表面。复合材料的制备大大提高了泡沫镍的电化学性能,Ni-P-Co-MoS2电极在0.5 M H2SO4中表现出优异的析氢(HER)活性,在78 m V(vs.RHE)的低电位下能达到10 mA cm-2的电流密度,显示出26.4 mV dec-1的低Tafel斜率。将制备的Ni-P-Co-MoS2电极作为阴极对含Cr(Ⅵ)废水进行还原实验。结果表明,吸附和电催化存在明显的耦合促进作用。研究了不同p H值、外加偏压、污染物浓度对Cr(Ⅵ)还原率的影响。在pH=3,外加电压为2.5 V时,Ni-P-Co-Mo S2电极在150 min内对50 mg/L Cr(Ⅵ)的还原率为91.7%。此外,经过4次循环使用后,电极仍保持较好的活性,说明电极的稳定性较好。通过分析反应中的活性物质以及检测还原后电极及溶液中元素价态变化可知,电子是反应的主要活性物质,将Cr(Ⅵ)还原为Cr(Ⅲ)后释放到溶液中。

朱旭[5](2020)在《钛基形稳电极的制备及电化学氧化苯胺废水性能与机理》文中指出印染、制革、制药等行业排放的苯胺废水中COD和无机盐浓度较高且具有生物毒性,传统的生物法处理难度较大,而电化学法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具有很大优势,已受到广泛关注。电化学法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关键是具有电化学催化氧化能力的形稳阳极(DSA),尽管目前已有许多类型的DSA电极可通过直接氧化或催化Cl-产生的有效氯氧化水中难降解有机物,但普遍存在析氧电位低、直接氧化能力弱、涂层材料稳定性不强等问题。本研究在不同条件下探讨传统Ti/RuO2电化学氧化苯胺废水的性能及机理的基础上,掺杂Sn或Ir制备改性多元金属DSA电极,通过LSV、SEM和XRD分析其催化氧化能力、表面形貌及稳定性,在不同电解质和电流密度下研究苯胺的电化学降解行为与机理,并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电极在不同条件下对苯胺的降解效能。以Ti/RuO2为阳极,对苯胺的电化学氧化降解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电流密度为20 mA/cm2、pH为10.0和极板间距为1 cm时,苯胺和COD在0.25 g/L NaCl溶液中的去除速率分别是在相同浓度Na2SO4溶液中的29.2倍和10.0倍。此外,NaCl浓度的增加不仅可提高苯胺和COD降解速率,还可提高电流效率,且酸性条件有利于COD的去除,发现NaCl为1.00 g/L时电流效率最大(14.6%),pH为3.0时COD的去除效率最高(80.5%),同时在反应过程中氨基可被电化学氧化还原作用高效去除。此外,以Na2SO4为背景电解质,少量添加Cl-或Fe2+可强化羟基自由基(·OH)作用,在保证苯胺高效降解的同时,可提高矿化度并减少耗电量;添加低浓度NaCl后,在电流密度为40 mA/cm2时TOC去除率最大(71.1%),平均耗电量可降低6.4%,而少量添加Fe2+后,在电流密度为20 mA/cm2时TOC去除率可提高43.6%,平均耗电量降低73.5%。研究发现,Cl-较低、电流强度较大时,Cl-对·OH的抑制作用较弱,电极可通过自身的电化学转化、电化学燃烧和有效氯间接氧化协同矿化TOC,而有少量Fe2+存在时,在低电流强度下可发生芬顿反应,促进TOC去除。采用热氧化法制备了Ti/Sb-SnO2-Ta2O5电极,SEM观察发现电极涂层致密,裂缝少,XRD分析显示涂层内生成Ti-Sn、Ti-Ta、Sn-Sb和Sn-Ta固熔体,可提高电极的稳定性。LSV分析表明,Ti/Sb-SnO2-Ta2O5的析氧电位为2.254 V,远高于Ti/RuO2(1.040 V),有利于降低能耗。电流密度为20 mA/cm2时,以Na2SO4和NaCl为电解质,TOC降解速率均高于Ti/RuO2,平均耗电量比Ti/RuO2分别低73.6%和89.1%。通过热氧化法制备了Ti/RuO2-SnO2和Ti/RuO2-IrO2电极,表征分析发现两电极涂层均致密、少裂缝且粗糙,产生了Ru-Sn、Ti/Sn和Ru-Ir固熔体,可增强电极稳定性,且析氧电位分别为1.295和1.255 V,均高于Ti/RuO2。以Na2SO4为电解质,电流密度在较低和较高时,Ti/RuO2-SnO2兼具电化学转化和电化学燃烧的能力,对苯胺和TOC的去除效率均高于其他电极,且不易钝化。此外,以NaCl为电解质,电流密度较低时,Ti/RuO2-SnO2和Ti/RuO2-IrO2对苯胺和TOC的降解速率均低于Ti/RuO2和Ti/Sb-SnO2-Ta2O5,但是Ti/RuO2-SnO2却能获得对TOC的最高去除效率(47.5%),而在高电流密度下,Ti/RuO2-IrO2不易钝化,对TOC去除率最大(63.1%)。添加少量Fe2+后,在低电流密度下Ti/RuO2-SnO2对TOC的去除率和电流效率均高于其他电极,且耗电量比在单一Na2SO4电解质中降低38.5%。本研究结果表明,传统Ti/RuO2和制备的Ti/Sb-SnO2-Ta2O5、Ti/RuO2-SnO2和Ti/RuO2-IrO2对苯胺废水均具有良好的处理性能,在一定条件下对TOC的降解优于Ti/RuO2,且耗电量少。本研究为电化学处理苯胺废水的电极选择及运行条件优化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持。

方金辉[6](2020)在《NiCo2O4中间层修饰的钯/泡沫镍电极对2,4-二氯苯氧乙酸电催化还原脱氯研究》文中提出氯代有机物常作为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化工原料等广泛应用于农业、化工、生物医药等行业,具有难降解性、生物累积性、高毒性和长距离迁移等特性,一旦进入环境,对土壤、地表水及地下水会造成严重的危害。2,4-二氯苯氧乙酸(2,4-D)作为一种典型的氯代有机物,其毒性主要由氯取代基官能团所决定。因此研究2,4-D的脱氯行为对于环境保护领域和其他相关领域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和价值。其中,电催化还原脱氯法由于其绿色高效、成本低廉和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广受国内外学者研究,因此,开发一种新型高效的低成本阴极催化材料和探究其脱氯机制成了研究重点。本论文采用添加NiCo2O4纳米片中间层修饰Pd/Ni foam电极,借助多种表征方法:如掠入射X射线衍射(GI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HRTEM)对电极进行物理化学性能分析。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得电极表面的Pd负载量为0.68 mg。由于活性氢的产生与迁移在脱氯过程中十分重要,因此,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分别计算了Pd(111)、NiCo2O4(311)和ML Pd-NiCo2O4(311)三个不同表面的氢结合能(HBE)。Pd(111)和ML Pd-NiCo2O4(311)上相似的HBE值预示了NiCo2O4中间层修饰的Pd/Ni foam电极在保留Pd/Ni foam电极脱氯活性的前提下降低贵金属Pd的可能性。将制备的复合电极作为阴极应用于电催化还原脱氯2,4-D。当施加的阴极电位为-1.0 V时,电催化还原脱氯75 min后,Pd/Ni foam电极的2,4-D去除率为17.1%,而采用相同Pd载量的Pd/NiCo2O4/Ni foam电极,具有更高的脱氯效率,其2,4-D去除率为97.6%。Pd/NiCo2O4/Ni foam电极在-1.0 V条件下反应60 min,达到最大电流效率,为5.2%。另外,将电极连续循环五次脱氯反应后保持高活性,实验表明电极稳定性能良好。对比Pd/Ni电极用于脱氯的Pd载量,实验表明NiCo2O4中间层的引入有利于节约电极成本。通过对电极脱氯效率及中间产物分析,推断Pd/NiCo2O4/Ni foam电极的脱氯机理是由生成的吸附活性H*ads攻击2,4-D的间接电催化还原脱氯过程,另外脱氯途径主要为2,4-D首先生成一氯中间体o-CPA,再由o-CPA进一步脱氯生成无氯的最终产物PA这一过程。此外,还探究了阴极电位、反应温度、反应初始2,4-D浓度和反应液初始p H对Pd/NiCo2O4/Ni foam电极应用于电催化还原脱氯的影响。

刘道儒[7](2020)在《以泡沫镍为基底铜钯双金属复合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催化还原水中硝酸盐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社会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硝酸盐污染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并且污染情况日趋严重,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都会产生很大的危害。电催化还原硝酸盐技术是一种高效的“环境友好”型的水处理技术,被认为是最具发展前景的水处理技术之一。在电催化还原硝酸盐的过程中,电极材料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然而大多脱氮性能优异的电极通常是以Pd、Rh等贵金属为代表的合金材料电极,高昂的成本限制了其在实际水处理中的应用。本研究以泡沫镍为基体材料,通过两种不同的两步电沉积方式制备了NF-Cu/Pd和NF-Cu/Pd-HDBT两种廉价高效的复合电极。并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FESEM-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X射线衍射分析(XRD)表征手段和线性扫描伏安(LSV)和循环伏安法(CV)等测试手段对所制备的两种复合电极材料的表面形貌与元素组成、元素价态、晶体结构以及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进行了表征测试分析;以所制备的NF-Cu/Pd和NF-Cu/Pd-HDBT复合电极为工作电极,以铂片电极为辅助电极,分别对两种电极进行了电催化还原硝酸盐模拟废水的研究;探讨分析了电极电催化还原溶液中硝酸盐的过程机理;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的阴极电势和不同的电解质及其浓度对所制备的NF-Cu/Pd和NF-Cu/Pd-HDBT复合电极电催化还原硝酸盐性能的影响;还将两种复合电极应用于含硝酸盐实际废水的处理;本研究所得主要结论如下:(1)所制备的NF-Cu/Pd复合电极表面呈葡萄簇状,簇之间有约100~200 nm的孔隙,电极表面Cu和Pd元素含量的比例约3:1,电极表面Cu元素氧化程度较高;所制备的NF-Cu/Pd-HDBT复合电极表面成多孔葡萄簇状,簇之间有约100~200 nm的孔,簇珠表面有约10 nm的小孔,电极表面Cu和Pd元素含量的比例约5:1,电极表面Cu元素氧化程度较弱;NF-Cu/Pd和NF-Cu/Pd-HDBT复合电极均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性能,两种电极电催化还原硝酸盐时,反应体系与不可逆体系相一致。NF-Cu/Pd和NF-Cu/Pd-HDBT复合电极均能比较迅速高效的去除水中的硝酸盐,而NF-Cu/Pd复合电极在阴极电势为-1.6 V(vs.Ag/Ag Cl sat.KCl)和Na2SO4电解质浓度为0.05 mol/L的条件下电催化还原硝酸盐时产物中N2的选择性可以达到85.5%。(2)在以0.05 mol/L的Na2SO4电解质条件下,NF-Cu/Pd和NF-Cu/Pd-HDBT复合电极电催化还原初始浓度为100 mg/L的硝酸盐(以NO3--N计)溶液时,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0~-1.6 V(vs.Ag/Ag Cl sat.KCl)电压范围内,所施加的阴极电势越负,硝酸盐的去除速率越快。其中,使用NF-Cu/Pd复合电极电催化还原硝酸盐时,反应24小时后,-1.2 V阴极电势条件下产物中N2的选择性最高,为99.9%,硝酸盐的去除率为97.2%;使用NF-Cu/Pd-HDBT复合电极电催化还原硝酸盐时,反应24小时后,所生成的产物主要为NH4+-N,-1.6 V阴极电势条件下产物中N2的选择性最高,为22.3%,硝酸盐的去除率为95.8%。(3)在-1.6 V(vs.Ag/Ag Cl sat.KCl)的恒电位条件下,NF-Cu/Pd和NF-Cu/Pd-HDBT两种复合电极电催化还原初始浓度为100 mg/L的硝酸盐(以NO3--N计)溶液时,以Na2SO4为电解质,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Na2SO4的浓度越高,硝酸盐的去除速率越快,但对总的硝酸盐去除率影响不大,反应24小时后,去除率均在99%和95.5%以上;对于NF-Cu/Pd复合电极来说,Na2SO4的浓度对反应24小时后产物中N2的选择性的影响比较显着,其中,在0.02 mol/L的浓度条件下,产物中N2的选择性最高,为99.1%;对于NF-Cu/Pd-HDBT复合电极来说,反应所生成的产物主要为NH4+-N,在0.02 mol/L的Na2SO4电解质条件下所生成产物中N2的选择性最高,为25.4%。当以NaCl作为电解质时,NaCl的浓度越高,硝酸盐的去除速率越快,NaCl的浓度对NF-Cu/Pd和NF-Cu/Pd-HDBT两种复合电极电催化还原硝酸盐反应24小时后产物中N2的选择性影响不大,均能达99%和95%以上;对NF-Cu/Pd复合电极来说,NaCl的浓度对总的硝酸盐去除率有一定的影响,在0.05 mol/L、0.02 mol/L和0.01 mol/L的浓度条件下反应24小时后硝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97.2%、98.9%和88.7%;对于NF-Cu/Pd-HDBT复合电极来说,NaCl的浓度对硝酸盐去除率影响不大,均能达96%以上。(4)通过对所制备的NF-Cu/Pd和NF-Cu/Pd-HDBT复合电极进行的长时间的CV测试结果表明两种复合电极电催化还原处理水中硝酸盐时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两种复合电极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中的硝酸盐的去除时,均表现出较优异的电催化反应活性,处理效果较佳,在-1.6 V(vs.Ag/Ag Cl sat.KCl)恒电位条件下,反应24小时后,硝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96.4%和95%,产物中N2的选择性分别达65.4%和86.5%。

杨爽[8](2020)在《改性钯电极的制备及其对4-氯苯酚脱氯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氯代有机污染物结构稳定,毒性强,并且难生物降解,对人体具有“三致”影响,水体环境中氯酚类化合物(Chlorophenols Compounds,CPs)对生态环境污染严重,严重威胁水体动、植物以及人类的安全。在众多脱氯研究当中,电催化加氢脱氯(ECH)作为一种绿色清洁技术,可以在条件温和且不产生二次污染的情况下对氯代污染物进行脱氯降解。在氯酚类污染物的降解去除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其中,高脱氯性能电极的制备是该研究领域的重点与热点。本文制备了钯/聚吡咯-还原氧化石墨烯/泡沫镍(Pd/PPy-rGO/NF)、钯/磷化铁钴合金/泡沫镍(Pd/CoFeP/NF)两种复合材料电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等表征方法分别对复合材料电极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进行分析研究。探索了Pd/PPy-rGO/NF和Pd/CoFeP/NF电极的制备条件,并以4-氯苯酚(4-CP)为模拟目标污染物,对电催化加氢脱氯条件进行了优化。详细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恒电流法共沉积制备了PPy-rGO/NF复合材料,采用脉冲沉积法制备了Pd/PPy-rGO/NF电极。通过SEM、XRD和XPS等表征结果可知,PPy-rGO中间层为网状纳米线结构,扩大了电极基底的比表面积,促进了Pd的沉积以及避免了金属团聚,为脱氯提供了更多活性位点。通过脱氯实验优化了电极的制备条件,以及脱氯的运行条件,同时考察了电极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在电解质浓度为0.05 M,初始pH为3.0,脱氯电流为0.625 mA/cm2的运行条件下,脱氯降解120 min,降解效率为最优,达到95.8%。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Pd/PPy-rGO/NF电极循环使用4次之后,脱氯效率仍能到达93.9%,证明电极具有优异的稳定性。(2)采用水热法和脉冲沉积法制备了Pd/CoFeP/NF电极。经过SEM、EDS、XRD等表征显示CoFeP中间层呈现凹凸不平的片层状结构,为Pd颗粒的负载提供了更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分散性。论文考察了脱氯条件对电极脱氯性能的影响,同时考察了电极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当溶液电解质浓度为0.05 M,初始pH为3.0,脱氯电流密度为0.75 mA/cm2条件下,脱氯降解120 min,脱氯效率最优,达到91.8%。Pd/CoFeP/NF电极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循环使用四次之后电极降解效果有一定的降低,但脱氯效率仍能保持在87%。可能是因为电极表面形貌有所改变,导致部分活性位点的丧失,从而影响了电催化效率。实验证明电极具有优异的稳定性,4-CP降解的主要产物为苯酚。综上所述,本论文制备了两种复合材料电极,以4-CP作为目标污染物对电极材料的制备以及电催化加氢脱氯条件进行了一系列优化考察。综合来看,电化学加氢脱氯技术在降解水中氯酚类有机污染物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为处理氯酚类废水的污染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韩金名[9](2019)在《NF/CN-TF/Ti4O7电化学体系对磺胺甲基嘧啶降解机制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抗生素生产和使用量居世界前列,排放入受纳环境的抗生素会导致抗性基因和耐药细菌的产生,进而使抗生素药物药效降低或失效,减少人为因素导致进入环境的抗生素总量、降低环境生态风险是环境研究领域的热点。磺胺类抗生素占我国抗生素总使用量的5%以上,磺胺甲基嘧啶(SMR)是一种近年来在我国环境中被检出的磺胺类抗生素,其生产和使用量逐年增长,产生了越来越多难处理废水。高级催化氧化技术中的电芬顿技术和阳极氧化技术凭借其在处理抗生素废水方面具有选择性低、处理效果好等优势,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并分别侧重于电芬顿体系阴极和阳极氧化体系阳极材料的研发。氮修饰多孔碳材料是阴极材料研究的热点,同时,亚氧化钛材料在阳极材料研究也具有较好的研究前景。因此,用碳氮修饰泡沫镍(NF/CN)阴极和亚氧化钛修饰泡沫钛(TF/Ti4O7)阳极构建电芬顿-阳极氧化电化学体系,并开展SMR降解机制的研究。利用对苯二胺制成氮掺杂多孔碳材料,并用辊压法负载于泡沫镍基底上,制备了NF/CN阴极,SEM结果显示制备的电极具有堆叠球状微观形貌,XPS、FTIR等材料表征表明C(O)-OC、C-N/C=N等含氮和氧的官能团被成功修饰在电极表面,LSV分析表明该电极较基底具有更强的电化学反应活性,RDE实验进一步证明其在0.60 V电位下依然具有较强的两电子氧还原反应选择性,EIS分析表明其界面电子转移电阻较基底的95.7Ω下降至19.7Ω。制备阴极较泡沫镍基底、石墨和碳毡具有更强的产H2O2能力和铁还原能力,在10 mA/cm2的电流密度下获得最优的产H2O2能力,同时间内H2O2产量为修饰前的16倍。同时,阴极的铁还原能力也得到了增强。采用激光喷射技术成功地将氢还原法制备的亚氧化钛(Ti4O7)材料修饰在泡沫钛基底表面,制备了TF/Ti4O7阳极,SEM结果表明其具有复杂的孔道结构,XPS、XRD、FTIR等实验证明了电极表面Ti4O7纯度较高,LSV分析表明制备的TF/Ti4O7阳极具有较高的析氧电位(1.56 V vs.SCE),EIS也反映了其电荷转移电阻降由基底的43.4Ω降至11.2Ω,不同浓度SMR溶液中的极化曲线证明了其构成的阳极氧化体系对SMR存在直接氧化,ESR、TA捕获·OH实验等也证明了其突出的间接氧化能力(约为成品BDD电极的0.62倍)。采用电还原的方法对钝化阳极进行复性,在电流密度50.0 mA/cm2条件下复性30 min可获得最优的复性效果,复性的电极间接氧化能力基本恢复如初。在电流密度10 mA/cm2、初始Fe2+浓度0.250 mmol/L、初始pH=2.0的条件下用NF/CN-TF/Ti4O7构建的电芬顿-阳极氧化电化学体系降解SMR效果最佳,8 h内对SMR的去除率达到99.48%,矿化率达到48.04%,电芬顿机制是电化学体系降解污染物的主要途径,贡献率为71.60%。分析得到SMR在电化学体系中的降解路径,包括苯环羟基化取代氨基氧化、磺胺结构中S-N(β)键断裂和磺胺结构中S-C(α)键断裂三种途径。本研究成功构建的NF/CN-TF/Ti4O7电化学体系对SMR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对降解机制的解析为处理实际废水提供了理论依据。

王思瑞[10](2019)在《镍钴磷电催化炭膜的制备及处理溴甲酚绿废水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伴随工业迅速发展和人口大幅增长所出现的水污染问题,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命安全。目前用于废水处理的技术主要有物理吸附、高级催化氧化、膜分离等,其中膜分离技术的操作简单,运行成本较低,不引起二次污染以及相变,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在使用膜处理染料废水的过程中,染料去除率的降低和出水通量的降低是染料降解效率下降的主要问题。因此,从两个方面提高膜处理染料的效率:一方面在膜处理前,采用电沉积法附着沉积催化剂于膜,改善膜的性质;另一方面在膜处理染料的过程中,与外加电场耦合联用降解染料废水。从优化膜的性质和强化染料处理过程两方面结合以期得到更高的去除率和通量。本实验使用电沉积法制备磷化钴镍,电催化氧化处理溴甲酚绿染料废水。沉积条件设定为循环伏安法,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沉积电压为-0.2~-2.0 V,沉积时间为20 min,考察了沉积液浓度比例对二元NiP/炭膜,CoP/炭膜,NiCo/炭膜和三元NiCoP/炭膜的性质和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得到对于二元NiP电催化炭膜,当沉积液中氯化镍浓度为0.03 mol/L时,较原炭膜的72%去除率提高至为88.4%,氯化镍浓度为0.01 mol/L时,通量最大,最大为355 L/m2hbar;对于二元CoP电催化炭膜,当沉积液中氯化钻浓度为0.03 mol/L时,去除率提高至93.5%,氯化钴浓度为0.01 mol/L时,通量最大值为414 L/m2hbar;对于二元NiCo电催化炭膜,镍钴离子浓度分别为0.02 mol/L和0.03 mol/L时,去除率最高,较CoP电催化炭膜提高至95.2%,而当沉积液中氯化镍和氯化钴浓度分别为0.03 mol/L和0.02 mol/L时,通量达到最大值607 L/m2hbar。而对于三元NiCoP电催化炭膜,在同一镍钴离子比例得到达到通量最大值498 L/m2hbar和去除率最大值92.0%,此时镍钻离子浓度分别为0.02 mol/L和0.03 mol/L。同时考察了沉积时间和沉积电压对三元NiCoP电催化炭膜的水处理效果影响,得到沉积电压为-0.2~-1.0V的通量最大,沉积电压为-1.2~-2.0 V的去除率最高为80%。电沉积15 min所得三元NiCoP/炭膜的通量最大,电沉积20 min时的去除率最高为92%。

二、泡沫镍生产中电沉积镍废水的膜分离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泡沫镍生产中电沉积镍废水的膜分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改性钛基PbO2形稳阳极电催化降解医药废水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医药废水的来源及处理意义
    1.2 医药废水处理技术
        1.2.1 物理法
        1.2.2 生物法
        1.2.3 化学法
    1.3 电化学高级氧化技术
    1.4 电催化电极研究现状
        1.4.1 碳素电极
        1.4.2 金属电极
        1.4.3 金属氧化物电极
        1.4.4 电催化氧化影响因素
    1.5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本论文研究内容
    1.7 本论文创新点
2 实验试剂、仪器与方法
    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电极制备及表征方法
        2.2.1 电极制备
        2.2.2 电极形貌及成分表征
        2.2.3 电极电化学性能表征
    2.3 废水电催化处理及分析方法
        2.3.1 电催化降解装置
        2.3.2 浓度分析
        2.3.3 化学需氧量分析
        2.3.4 中间产物成分分析
3 GCN/CNT改性Ti/PbO_2电极电催化降解对乙酰氨基酚医药废水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电极制备
        3.2.2 电极的形貌及成分表征
        3.2.3 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3.2.4 废水降解的条件实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电极的形貌、组成及结构表征
        3.3.2 电极的电化学表征
        3.3.3 电极改性对废水降解的影响
        3.3.4 废水降解的正交实验
        3.3.5 电流密度对废水降解的影响
        3.3.6 电解质浓度对废水降解的影响
        3.3.7 温度对废水降解的影响
        3.3.8 pH对废水降解的影响
        3.3.9 电极的循环使用性
        3.3.10 降解机理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MnCN改性Ti/PbO_2电极电催化降解呋喃西林医药废水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电极制备
        4.2.2 电极的形貌及成分表征
        4.2.3 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表征
        4.2.4 废水降解的条件实验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电极的形貌、组成及结构表征
        4.3.2 电极的电化学表征
        4.3.3 电极改性对废水降解的影响
        4.3.4 废水降解的正交实验
        4.3.5 电流密度对废水降解的影响
        4.3.6 电解质浓度对废水降解的影响
        4.3.7 pH对废水降解的影响
        4.3.8 温度对废水降解的影响
        4.3.9 电极的循环使用性
        4.3.10 降解机理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Ni/S改性Ti/PbO_2电极电催化降解布洛芬医药废水的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电极制备
        5.2.2 电极的形貌及成分表征
        5.2.3 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表征
        5.2.4 废水降解的条件实验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电极的形貌、组成及结构表征
        5.3.2 电极的电化学表征
        5.3.3 电极改性对废水降解的影响
        5.3.4 废水降解的正交实验
        5.3.5 电流密度对废水降解的影响
        5.3.6 电解质浓度对废水降解的影响
        5.3.7 pH对废水降解的影响
        5.3.8 温度对废水降解的影响
        5.3.9 电极的循环使用性
        5.3.10 降解机理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论文发表情况和所获奖励

(2)纳米Pt/Ti膜电极催化氧化环己酮/醇制备己二酸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环己酮
    2.2 环己酮催化体系
        2.2.1 金属盐类催化体系
        2.2.2 非均相催化体系
        2.2.3 金属卟啉催化体系
    2.3 有机电化学合成
    2.4 电化学催化氧化
    2.5 电催化膜反应器
        2.5.1 膜反应器特点
        2.5.2 电催化膜反应器应用
    2.6 电催化剂研究现状
        2.6.1 Pt催化剂性质
        2.6.2 Pt催化剂制备
        2.6.3 Pt催化剂活性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Pt/Ti电催化膜电极制备及催化氧化性能
    3.1 本章内容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电催化膜电极制备
        3.3.2 Pt/Ti膜电极电化学性能表征
    3.4 结果与讨论
        3.4.1 FESEM表征
        3.4.2 HRTEM表征
        3.4.3 XRD表征
        3.4.4 XPS表征
        3.4.5 ECMR低温氧化环己酮
        3.4.6 Pt/Ti膜电极稳定性研究
        3.4.7 Pt/Ti膜电极制备工艺优化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t/Ti电催化膜反应器构建及催化氧化环己酮性能
    4.1 本章内容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装置
        4.2.2 反应料液配置
        4.2.3 电催化膜反应器操作
        4.2.4 环己酮及己二酸钠标准曲线
    4.3 ECMR操作参数考察
        4.3.1 反应温度
        4.3.2 反应物浓度
        4.3.3 停留时间
        4.3.4 电流密度
        4.3.5 电解质种类
        4.3.6 料液pH值
    4.4 响应面法优化ECMR操作参数
        4.4.1 响应面法
        4.4.2 CCD响应面分析
        4.4.3 二次回归拟合及显着性检验
        4.4.4 响应面优化分析
    4.5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4.6 电催化膜反应器不同流速的计时安培法监测
    4.7 液相色谱-质谱分析
    4.8 环己酮氧化机理分析
    4.9 环己酮氧化性能对比
    4.10 本章小结
第五章 Pt/Ti电催化膜反应器构建及催化氧化环己醇性能
    5.1 本章内容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装置
        5.2.2 反应料液配置
        5.2.3 电催化膜反应器操作
        5.2.4 环己醇标准曲线
    5.3 ECMR操作参数考察
        5.3.1 膜反应器运行稳定性
        5.3.2 电流密度
        5.3.3 停留时间
    5.4 环己醇氧化性能对比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下一步建议
    6.1 结论
    6.2 下一步建议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3)电沉积法制备聚吡咯复合材料及其在电容去离子技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电容去离子技术
        1.2.1 电容去离子技术原理及应用
        1.2.2 电极材料
        1.2.3 电极成型方式
    1.3 聚吡咯、壳聚糖、氧化石墨烯和二氧化锰的性质
        1.3.1 聚吡咯(PPy)
        1.3.2 壳聚糖(CS)
        1.3.3 氧化石墨烯(GO)
        1.3.4 二氧化锰(MnO_2)
    1.4 本论文的选题思路及研究内容
2 实验材料和研究方法
    2.1 实验试剂和实验仪器
    2.2 复合电极的表征与检测
        2.2.1 复合电极的形貌和结构表征
        2.2.2 复合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表征
    2.3 复合电极的吸附性能测试
3 分层电沉积制备PPy复合电极及其性能研究
    3.1 GO的制备和表征
    3.2 PPy复合电极的制备
    3.3 PPy复合电极的结构表征及分析
        3.3.1 PPy复合电极的SEM测试
        3.3.2 PPy复合电极的FT-IR测试
        3.3.3 PPy复合电极的XPS测试
    3.4 PPy复合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表征
        3.4.1 PPy复合电极的CV测试
        3.4.2 PPy复合电极的EIS测试
        3.4.3 PPy复合电极的电化学稳定性测试
    3.5 PPy复合电极CDI性能测试
        3.5.1 PPy复合电极吸附Cu~(2+)研究
        3.5.2 初始浓度对PPy复合电极电吸附性能影响
        3.5.3 操作电压对PPy复合电极电吸附性能影响
        3.5.4 PPy复合电极对不同离子吸附性能研究
        3.5.5 PPy复合电极吸附动力学研究
        3.5.6 PPy复合电极吸附热力学研究
    3.6 本章小结
4 一步电沉积制备PPy/GO复合电极及性能研究
    4.1 PPy/GO复合电极的制备
    4.2 PPy/GO复合材料的结构表征及分析
        4.2.1 PPy/GO复合电极的SEM和 TEM测试
        4.2.2 PPy/GO复合电极的FT-IR测试
        4.2.3 PPy/GO复合电极的XPS测试
    4.3 PPy/GO复合电极的的电化学性能表征
        4.3.1 PPy/GO复合电极的CV测试
        4.3.2 PPy/GO复合电极的EIS测试
        4.3.3 PPy/GO复合电极的电化学稳定性测试
    4.4 PPy/GO复合电极CDI性能测试
        4.4.1 PPy/GO复合电极吸附Cu~(2+)研究
        4.4.2 初始浓度对PPy/GO复合电极电吸附性能影响
        4.4.3 操作电压对PPy/GO复合电极电吸附性能影响
        4.4.4 PPy/GO复合电极对不同离子吸附性能研究
        4.4.5 PPy/GO复合电极吸附动力学研究
        4.4.6 PPy/GO复合电极吸附热力学研究
    4.5 本章小结
5 一步电沉积制备PPy/GO/MnO_2 纳米复合电极及性能研究
    5.1电沉积MnO_2
    5.2 PPy/GO/MnO_2 复合电极的制备
    5.3 PPy/GO/MnO_2 纳米复合电极的结构表征及分析
        5.3.1 PPy/GO/MnO_2 纳米复合材料的TEM测试
        5.3.2 PPy/GO/MnO_2 纳米复合材料的XPS测试
    5.4 PPy/GO/MnO_2 纳米复合电极电化学性能表征
        5.4.1 PPy/GO/MnO_2 纳米复合电极的的CV测试
        5.4.2 PPy/GO/MnO_2 纳米复合电极的EIS测试
        5.4.3 PPy/GO/MnO_2 纳米复合电极的电化学稳定性测试
    5.5 PPy/GO/MnO_2 纳米复合电极CDI性能测试
        5.5.1 PPy/GO/MnO_2 纳米复合电极吸附Cu~(2+)研究
        5.5.2 初始浓度对PPy/GO/MnO_2 纳米复合电极电吸附性能影响
        5.5.3 操作电压对PPy/GO/MnO_2 纳米复合电极电吸附性能影响
        5.5.4 PPy/GO/MnO_2 纳米复合电极对不同离子吸附性能研究
        5.5.5 PPy/GO/MnO_2 纳米复合电极吸附动力学研究
        5.5.6 PPy/GO/MnO_2 纳米复合电极吸附热力学研究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泡沫基二硫化钼改性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含铬废水的概述
        1.2.1 来源及存在形式
        1.2.2 危害
        1.2.3 处理技术
    1.3 吸附-电催化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1.3.1 硫化物
        1.3.2 过渡金属掺杂改性
        1.3.3 磷化物
        1.3.4 泡沫基
    1.4 论文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2 研究内容
2 CF-Co-MoS_2 电极的制备与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及仪器设备
        2.2.2 CF-Co-MoS_2 电极的制备
        2.2.3 CF-Co-MoS_2 电极的表征
    2.3 CF-Co-MoS_2 电极的表征结果分析
        2.3.1 物理性质
        2.3.2 SEM
        2.3.3 XRD
        2.3.4 XPS
        2.3.5 FT-IR
        2.3.6 BET
        2.3.7 I-T曲线
        2.3.8 LSV
    2.4 本章小结
3 CF-Co-MoS_2 电极还原含Cr(Ⅵ)废水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及仪器设备
        3.2.2 实验方法
        3.2.3 检测分析方法
    3.3 单纯吸附
    3.4 单纯吸附与吸附-电催化耦合
    3.5 不同阴极材料的影响
    3.6 外加偏压的影响
    3.7 不同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3.8 不同pH值的影响
    3.9 CF-Co-MoS_2 电极的稳定性
    3.10 CF-Co-MoS_2 电极还原Cr(Ⅵ)机理探讨
    3.11 本章小结
4 Ni-P-Co-MoS_2 电极的制备与表征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及仪器设备
        4.2.2 Ni-P-Co-MoS_2 电极的制备
        4.2.3 Ni-P-Co-MoS_2 电极的表征
    4.3 电极的表征结果分析
        4.3.1 物理性质
        4.3.2 SEM
        4.3.3 XRD
        4.3.4 XPS
        4.3.5 I-T曲线
        4.3.6 产氢性能研究
        4.3.7 产氢稳定性研究
        4.3.8 LSV
    4.4 本章小结
5 Ni-P-Co-MoS_2 电极还原含Cr(Ⅵ)废水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试剂及仪器设备
        5.2.2 实验方法
        5.2.3 检测分析方法
    5.3 单纯吸附
    5.4 单纯吸附与吸附-电催化耦合
    5.5 不同阴极材料的影响
    5.6 不同pH值的影响
    5.7 不同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5.8 外加偏压的影响
    5.9 Ni-P-Co-MoS_2 电极的稳定性
    5.10 Ni-P-Co-MoS_2 电极还原Cr(Ⅵ)机理探讨
    5.11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存在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和交流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5)钛基形稳电极的制备及电化学氧化苯胺废水性能与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水环境现状
        1.1.2 苯胺废水来源与危害
    1.2 苯胺废水处理技术
        1.2.1 生物法
        1.2.2 物理法
        1.2.3 化学法
        1.2.4 高级氧化法(AOPs)
    1.3 电化学氧化法
        1.3.1 直接氧化法
        1.3.2 间接氧化
        1.3.3 电化学氧化法处理有机废水的影响因素
        1.3.4 形稳电极(DSA)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Ti/RuO_2阳极电化学氧化苯胺性能及机理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仪器与试剂
        2.2.2 电化学反应装置
        2.2.3 Ti/RuO_2阳极电化学性能测试
        2.2.4 电化学氧化苯胺的性能实验
        2.2.5 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Ti/RuO_2阳极电化学性能
        2.3.2 电解质对苯胺降解的影响
        2.3.3 NaCl浓度对苯胺降解的影响
        2.3.4 电流密度对苯胺降解的影响
        2.3.5 初始pH对苯胺降解的影响
        2.3.6 极板间距对苯胺降解的影响
        2.3.7 苯胺降解机理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化学氧化苯胺过程中羟基自由基作用强化机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主要仪器设备与试剂
        3.2.2 电化学反应装置
        3.2.3 Na_2SO_4介质中Ti/RuO_2阳极电化学性能测试
        3.2.4 实验方法
        3.2.5 分析方法
        3.2.6 电流效率计算方法
        3.2.7 能耗计算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Ti/RuO_2阳极电化学性能
        3.3.2 羟基自由基作用强化对苯胺降解的影响
        3.3.3 直接电化学氧化降解苯胺
        3.3.4 有效氯间接电化学氧化降解苯胺
        3.3.5 降低Cl~-量对苯胺降解性能的影响
        3.3.6 Fe~(2+)对直接电化学氧化降解苯胺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Ti/Sb-SnO_2-Ta_2O_5阳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主要仪器设备与试剂
        4.2.2 Ti/Sb-SnO_2-Ta_2O_5阳极的制备
        4.2.3 Ti/Sb-SnO_2-Ta_2O_5阳极的表征
        4.2.4 Ti/Sb-SnO_2-Ta_2O_5阳极的电化学性能评价
        4.2.5 实验方法
        4.2.6 分析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线性伏安曲线(LSV)分析
        4.3.2 Ti/Sb-SnO_2-Ta_2O_5电极的SEM分析
        4.3.3 Ti/Sb-SnO_2-Ta_2O_5电极的XRD分析
        4.3.4 Ti/Sb-SnO_2-Ta_2O_5电极对苯胺降解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Sn和Ir改性Ti/RuO_2电极制备及苯胺降解性能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主要仪器设备与试剂
        5.2.2 Ti/RuO_2-SnO_2和Ti/RuO_2-IrO_2电极的制备
        5.2.3 Ti/RuO_2-SnO_2和Ti/RuO_2-IrO_2电极的表征
        5.2.4 Ti/RuO_2-SnO_2和Ti/RuO_2-IrO_2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评价
        5.2.5 分析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电极的表征
        5.3.2 Na_2SO_4电解质中苯胺的降解性能
        5.3.3 NaCl电解质中苯胺降解性能
        5.3.4 Fe~(2+)对苯胺降解的影响
        5.3.5 不同阳极性能对比分析
        5.3.6 苯胺降解途径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NiCo2O4中间层修饰的钯/泡沫镍电极对2,4-二氯苯氧乙酸电催化还原脱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2 ,4-二氯苯氧乙酸的性质、危害以及污染现状
    1.3 氯代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技术
        1.3.1 物理法
        1.3.2 化学法
        1.3.3 生物法
    1.4 电化学法处理技术
        1.4.1 电化学氧化法
        1.4.2 电化学还原法
    1.5 常见的含氯有机物脱氯途径
    1.6 负载主催化剂钯的方法
        1.6.1 化学沉积法
        1.6.2 电化学沉积法
    1.7 助催化材料对电极的修饰
    1.8 研究目的和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2.1.1 实验主要试剂
        2.1.2 实验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及反应装置
        2.2.1 储备液配制
        2.2.2 2,4-D标准溶液配制
        2.2.3 标准曲线绘制
        2.2.4 电极制备
        2.2.5 电催化还原脱氯实验
        2.2.6 2,4-D及其产物检测方法
        2.2.7 电流效率计算方法
    2.3 电极物理化学性能表征
        2.3.1 掠入射X射线衍射(GIXRD)
        2.3.2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
        2.3.3 透射电子显微镜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HRTEM)
        2.3.4 电化学稳定性测试
        2.3.5 电极表面的钯负载量分析
    2.4 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方法
第三章 钯/钴酸镍/泡沫镍电极对2,4-二氯苯氧乙酸电催化还原脱氯研究
    3.1 引言
    3.2 电极的结构特性研究
        3.2.1 GIXRD表征
        3.2.2 FE-SEM表征
        3.2.3 TEM/HRTEM表征
    3.3 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结果
    3.4 电极电催化脱氯性能研究
        3.4.1 电极的活性和选择性
        3.4.2 电流效率
        3.4.3 电极稳定性测试
        3.4.4 NiCo_2O_4中间层有利成本节约
    3.5 脱氯机理研究
    3.6 小结
第四章 电催化还原脱氯性能的影响因素
    4.1 引言
    4.2 脱氯性能影响因素
        4.2.1 阴极电位影响
        4.2.2 反应温度影响
        4.2.3 2,4-D初始浓度影响
        4.2.4 反应液初始pH影响
    4.3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 发明专利
学位论文数据集

(7)以泡沫镍为基底铜钯双金属复合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催化还原水中硝酸盐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硝酸盐的污染及危害
        1.1.1 硝酸盐的污染现状
        1.1.2 硝酸盐污染的来源
        1.1.3 硝酸盐污染的危害
    1.2 去除水中硝酸盐主要方法
        1.2.1 物理化学处理技术
        1.2.2 生物处理技术
        1.2.3 化学还原法
    1.3 电催化还原水中硝酸盐
        1.3.1 电化学还原硝酸盐机理
        1.3.2 电催化还原硝酸盐的电极研究现状
        1.3.3 反应器的类型
    1.4 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的制备和实验方法
    2.1 引言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仪器设备
        2.2.3 实验装置
    2.3 电极材料的制备
        2.3.1 泡沫镍及铂片电极的预处理
        2.3.2 电沉积液的配置
        2.3.3 NF-Cu/Pd电极的制备
        2.3.4 NF-Cu/Pd-HDBT电极的制备
        2.3.5 电催化还原硝酸盐实验
    2.4 测试和分析方法
        2.4.1 测试方法
        2.4.2 分析方法
    2.5 主要参数计算方法
第三章 电极材料的表征及性能
    3.1 引言
    3.2 电极材料的FESEM-EDS、XRD、XPS表征分析
        3.2.1 NF-Cu/Pd电极材料
        3.2.2 NF-Cu/Pd-HDBT电极材料
    3.3 电极材料的性能
        3.3.1 NF-Cu/Pd复合电极材料的线性扫描伏安(LSV)测试
        3.3.2 NF-Cu/Pd-HDBT复合电极材料的线性扫描伏安(LSV)测试
        3.3.3 NF-Cu/Pd电极材料还原硝酸盐的性能
        3.3.4 NF-Cu/Pd-HDBT电极材料还原硝酸盐的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催化还原水中硝酸盐的机理
    4.1 引言
    4.2 NF-Cu/Pd和 NF-Cu/Pd-HDBT复合电极电催化还原硝酸盐机理
第五章 阴极电位及电解质对电极电催化性能的影响
    5.1 引言
    5.2 阴极电位及电解质对NF-Cu/Pd电极电催化还原硝酸盐性能的影响
        5.2.1 不同阴极电位对NF-Cu/Pd电极电催化还原硝酸盐性能的影响
        5.2.2 不同浓度的Na_2SO_4电解质及NaCl电解质对NF-Cu/Pd电极电催化还原硝酸盐性能的影响
    5.3 阴极电位及电解质对NF-Cu/Pd-HDBT电极电催化还原硝酸盐性能的影响
        5.3.1 不同阴极电位对NF-Cu/Pd-HDBT电极电催化还原硝酸盐性能的影响
        5.3.2 不同浓度的Na_2SO_4电解质及NaCl电解质对NF-Cu/Pd-HDBT电极电催化性能的影响
    5.4 所制备电极材料的稳定性
        5.4.1 NF-Cu/Pd 电极材料的稳定性
        5.4.2 NF-Cu/Pd-HDBT电极材料的稳定性
    5.5 实际水体硝酸盐的去除
        5.5.1 NF-Cu/Pd电极在实际水体中的应用
        5.5.2 NF-Cu/Pd-HDBT电极在实际水体中的应用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改性钯电极的制备及其对4-氯苯酚脱氯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氯酚类污染物介绍
        1.2.1 来源
        1.2.2 危害
    1.3 氯酚类污染物的传统处理技术
        1.3.1 生物处理法
        1.3.2 物化处理法
        1.3.3 化学处理法
    1.4 电催化加氢脱氯技术
        1.4.1 电催化加氢脱氯技术的机理
        1.4.1.1 直接电还原
        1.4.1.2 间接电还原
        1.4.2 电极表面催化剂的研究
        1.4.3 中间层的研究进展
    1.5 电催化还原脱氯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
    1.6 课题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内容
        1.6.3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2.1.1 实验试剂与材料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电极基底的预处理
        2.2.2 离子交换膜的预处理
        2.2.3 石墨烯的制备及还原处理
        2.2.4 吡咯减压蒸馏
        2.2.5 沉积液的配制
        2.2.6 脱氯实验
    2.3 分析方法
        2.3.1 电极的表征
        2.3.1.1 电极表面形态结构
        2.3.1.2 电极表面晶体结构
        2.3.1.3 电极表面晶体结构
        2.3.2 脱氯产物分析
        2.3.3 制备标准曲线
        2.3.3.1 4-CP标准曲线
        2.3.3.2 苯酚标准曲线
    2.4 计算方法
        2.4.1 降解效率
        2.4.2 电流效率
第三章 Pd/PPy-rGO/NF电极的制备及其降解性能研究
    3.1 Pd/PPy-rGO/NF电极的制备、表征及优化
        3.1.1 Pd/PPy-rGO/NF电极的制备
        3.1.1.1 PPy-rGO/NF电极的制备
        3.1.1.2 Pd/PPy-rGO/NF电极的制备
        3.1.2 Pd/PPy-rGO/NF电极制备条件的优化
        3.1.2.1 氯化钯溶液浓度
        3.1.2.2 脉冲循环次数
        3.1.3 电极的表征
        3.1.3.1 SEM表征
        3.1.3.2 XRD表征
        3.1.3.3 XPS表征
        3.1.3.4 电化学表征
    3.2 Pd/PPy-rGO/NF电极的降解性能考察
        3.2.1 初始电解质浓度
        3.2.2 初始pH
        3.2.3 电流密度与电流效率
    3.3 降解过程分析
    3.4 稳定性考察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d/CoFeP/NF电极的制备及其降解性能研究
    4.1 Pd/CoFeP/NF电极的制备、表征及优化
        4.1.1 Pd/CoFeP/NF电极的制备
        4.1.1.1 CoFeP中间层的制备
        4.1.1.2 Pd/CoFeP/NF电极的制备
        4.1.2 Pd/CoFeP/NF电极制备条件的优化
        4.1.2.1 磷化剂用量
        4.1.2.2 氯化钯溶液浓度
        4.1.3 电极的表征
        4.1.3.1 SEM表征
        4.1.3.2 XRD表征
    4.2 Pd/CoFeP/NF电极的降解性能考察
        4.2.1 初始电解质浓度
        4.2.2 初始pH
        4.2.3 电流密度与电流效率
    4.3 降解过程分析
    4.4 稳定性考察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致谢

(9)NF/CN-TF/Ti4O7电化学体系对磺胺甲基嘧啶降解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抗生素废水来源、危害及处理方法
        1.2.1 抗生素废水的来源及危害
        1.2.2 抗生素废水处理现状及方法
    1.3 电芬顿技术原理及研究现状
        1.3.1 电芬顿技术原理
        1.3.2 电芬顿技术阴极材料研究进展
    1.4 阳极氧化技术原理及研究现状
        1.4.1 阳极氧化技术原理
        1.4.2 阳极氧化技术阳极材料研究进展
    1.5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目的意义
        1.5.1 课题来源
        1.5.2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5.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第2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表征方法
    2.3 测量方法
第3章 碳氮修饰泡沫镍阴极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碳氮修饰泡沫镍阴极制备及表征
        3.2.1 电极的制备
        3.2.2 扫描电镜及能谱形貌分析
        3.2.3 红外扫描光谱表面官能团分析
        3.2.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元素分析
    3.3 碳氮修饰泡沫镍阴极电化学测试
        3.3.1 线性伏安曲线分析
        3.3.2 电化学阻抗谱分析
        3.3.3 旋转圆盘电极分析
    3.4 阴极产过氧化氢能力
    3.5 阴极铁还原能力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亚氧化钛修饰泡沫钛阳极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亚氧化钛修饰泡沫钛阳极的制备及表征
        4.2.1 电极的制备
        4.2.2 扫描电镜及能谱形貌分析
        4.2.3 红外扫描光谱表面官能团分析
        4.2.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元素分析
        4.2.5 X射线衍射图谱元素分析
    4.3 亚氧化钛修饰泡沫钛阳极电化学测试
        4.3.1 线性伏安曲线分析
        4.3.2 电化学阻抗谱分析
    4.4 亚氧化钛修饰泡沫钛阳极氧化能力
        4.4.1 与常规阳极氧化能力对比
        4.4.2 阳极间接氧化机制
        4.4.3 阳极直接氧化机制
    4.5 阳极的钝化及复性
        4.5.1 钝化阳极的氧化能力分析
        4.5.2 还原电流和还原时间对阳极复性效果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NF/CN-TF/Ti_4O_7 电化学体系降解SMR效能研究
    5.1 引言
    5.2 电化学体系降解SMR的影响因素探究
        5.2.1 电流密度对电化学体系降解SMR的影响
        5.2.2 初始Fe~(2+)浓度对电化学体系降解SMR效能的影响
        5.2.3 初始pH对电化学体系降解SMR效能的影响
    5.3 电化学体系阴、阳极贡献率分析
    5.4 电化学体系中SMR降解机制解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10)镍钴磷电催化炭膜的制备及处理溴甲酚绿废水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染料废水的研究现状
        1.1.1 染料废水的来源和分类
        1.1.2 染料废水的处理方法
        1.1.3 溴甲酚绿的特点,应用和处理方法
    1.2 膜分离技术
        1.2.1 膜分离的定义和分类
        1.2.2 膜分离的优点和应用
        1.2.3 膜污染
    1.3 电催化膜技术
    1.4 合金催化剂
    1.5 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2.2 电催化炭膜的制备方法
        2.2.1 炭膜的制备
        2.2.2 电催化炭膜的制备
    2.3 电催化炭膜的表征方法
    2.4 水处理实验
        2.4.1 水处理实验装置
        2.4.2 水处理实验分析测定方法
3 二元电催化炭膜的表征及水处理性能
    3.1 引言
    3.2 沉积液浓度对二元NiP电催化炭膜的影响
        3.2.1 二元NiP电催化炭膜的表征
        3.2.2 对溴甲酚绿的处理性能
    3.3 沉积液浓度对二元CoP电催化炭膜的影响
        3.3.1 二元CoP电催化炭膜的表征
        3.3.2 对溴甲酚绿的处理性能
    3.4 沉积液浓度对二元NiCo电催化炭膜的影响
        3.4.1 二元NiCo电催化炭膜的表征
        3.4.2 对溴甲酚绿的处理性能
    3.5 小结
4 三元电催化炭膜的表征及水处理性能
    4.1 引言
    4.2 沉积液浓度对三元NiCoP电催化炭膜的影响
        4.2.1 三元NiCoP电催化炭膜的表征
        4.2.2 对溴甲酚绿的处理性能
    4.3 沉积条件对NiCoP电催化炭膜水处理性能的影响
        4.3.1 沉积电位区间的影响
        4.3.2 沉积时间的影响
    4.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四、泡沫镍生产中电沉积镍废水的膜分离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改性钛基PbO2形稳阳极电催化降解医药废水的研究[D]. 陈首先.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8)
  • [2]纳米Pt/Ti膜电极催化氧化环己酮/醇制备己二酸钠[D]. 崔召伟. 天津工业大学, 2021(01)
  • [3]电沉积法制备聚吡咯复合材料及其在电容去离子技术中的应用[D]. 孙祺鑫.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4]泡沫基二硫化钼改性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D]. 丁雯琛. 浙江工商大学, 2020(07)
  • [5]钛基形稳电极的制备及电化学氧化苯胺废水性能与机理[D]. 朱旭.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8)
  • [6]NiCo2O4中间层修饰的钯/泡沫镍电极对2,4-二氯苯氧乙酸电催化还原脱氯研究[D]. 方金辉.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3)
  • [7]以泡沫镍为基底铜钯双金属复合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催化还原水中硝酸盐性能的研究[D]. 刘道儒. 河南师范大学, 2020(12)
  • [8]改性钯电极的制备及其对4-氯苯酚脱氯性能研究[D]. 杨爽.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2)
  • [9]NF/CN-TF/Ti4O7电化学体系对磺胺甲基嘧啶降解机制研究[D]. 韩金名.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10]镍钴磷电催化炭膜的制备及处理溴甲酚绿废水的研究[D]. 王思瑞.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6)

标签:;  ;  ;  ;  

泡沫镍生产中电沉积镍废水的膜分离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