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Ⅰ、Ⅱ级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方法

浅谈Ⅰ、Ⅱ级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方法

一、浅谈Ⅰ 、Ⅱ级湿陷性黄土处治的办法(论文文献综述)

王强,汪镇,高飞,李佳,纪鸿朋[1](2021)在《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中的变形控制》文中研究表明在黄土隧道的施工过程中,无论是采用CD/CRD法还是采用台阶法,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沉降与收敛等急剧变形和监测数据报警的情况,伴随出现拱顶掉块、边墙掉渣、掌子面挤出或崩落,甚至出现较大坍塌、冒顶等事故。如何发现变形发展的规律,掌握影响变形突变的关键因素,提前发现异常症状,为预防和过程控制做好基础工作,进而达到安全有序推进隧道施工的目标。通过统计分析湿陷性黄土隧道(团结隧道)施工中,在不同开挖工法和支护参数条件下,处于不同施工阶段时,其对应的变形数据变化情况,从而总结出一些变形发展的规律,针对性地制定相应控制措施,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孙雅妮[2](2021)在《湿陷性黄土地基环保型桩压浆增强机理研究》文中提出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是岩土工程领域特殊土处理的重要研究课题。粉煤灰水泥注浆加固桩作为一项湿陷性黄土处理技术,既可解决粉煤灰存储问题,又可降低水泥用量。其设计方法与计算理论等相关理论并不完善。论文以复合地基现行地基处理相关规范、工程实践经验为依据,通过理论分析、室内缩尺试验和数值计算对这类复合地基承载、变形机理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理论研究,系统分析了复合地基加固机理、沉降理论以及破坏形式。简述复合地基压缩模量公式适用条件、地基承载力和沉降计算公式。基于现有工业废料注浆加固湿陷性黄土研究成果,阐述水泥粉煤灰复合地基的可行性。根据规范确定置换率为12.57%和25.13%的两种设计布桩方案,为后期模型试验提供依据。(2)通过土工试验得出试验材料物理力学参数,其中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分别为44.27 kPa、29.64°,最优含水率为15.05%,为制作室内模型提供了参考依据。通过室内浸水试验测得经粉煤灰水泥注浆处理后的土样湿陷系数明显减小。开展室内缩尺模型试验,研究注浆粉煤灰加固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沉降和土压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经加固后土体承载力明显提高,被加固体土压力明显小于加固体;经处理后地基各测点处沉降值变化规律相似。(3)采用ABAQUS软件建立注浆粉煤灰水泥复合地基模型,对地基在静载作用下的承载特性进行分析。数值计算得出土体沉降和应力为缩尺模型试验的2.51倍和1.62倍。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最大值可达272.5 kPa。桩土最大应力比为5.9,介于CFG桩和水泥土搅拌桩之间。分析加固土弹性模量、不同处理深度、不同置换率以及垫层厚度和弹性模型对处理效果的影响,为复合地基设计提供参考。

张正楠[3](2021)在《湿陷性黄土路基处治试验中的灰土垫层法》文中认为黄土的主要成分是松散状的沉积物质,在我国的西北和华北地区分布最广,但是某些区域内的黄土在自重、附加应力、受水侵蚀等的共同作用下会发生沉降现象,这一现象被称之为湿陷性黄土,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质,如果对其的处理方式不恰当,随之而来的便是路基的质量问题。文章分析了湿陷性黄土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工程案例详细探讨了灰土垫层施工方法,以供相关施工人员参考。

苏世强[4](2021)在《重塑黄土微波烧结天线设计及其室内试验分析》文中提出在实际工程中,湿陷性黄土地基受水浸湿后,地基承载力显着下降,引起地面变形和上部建构物的破坏,因此需要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以避免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文对2.45GHz微波烧结重塑黄土技术进行初步尝试与探索,该技术是利用微波将土体加热至高温以消除土体湿陷性、增加土体强度、提高地基承载力的一种热加固方式。利用数值分析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提出的三种微波加热天线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土体在微波作用下的温度变化规律及密度、含水率对温度的影响;探索微波场与温度场的关联性;并对微波烧结后土体强度进行测试。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对已有的矩形波导天线及设计的圆波导缝隙天线、单极子天线三种微波加热天线装置进行数值分析及室内试验,对天线的性能及实际加热效果进行评价,其中单极子天线综合比较性能最优。(2)通过室内微波加热试验,将土体温度变化划分为三个阶段:0~95℃预热升温阶段、95~100℃停滞干燥阶段、100℃之后持续上升阶段,并分析土体密度、含水率对各阶段土体温度的影响。(3)运用数值方法分析了土体内微波场与温度场之间的关联性,并结合室内试验结果,确定该频率微波加热黄土的有效干燥范围为11.5cm左右,并将加热后土体划分为焙烧区域、烧透区域、干燥区域及未干燥区域。(4)对微波烧结试件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得到加热600℃左右烧结试件强度与密度、含水率之间的关系曲线,并与传统烧结砖试件强度进行对比,分析强度差异原因,并对微波烧结加热试验提出简单建议。本文采用室内试验分析与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明确了2.45GHz微波加热重塑黄土时土体温度变化的基本规律及该频率微波有效加热范围,同时推荐一种优选的加热天线,为后续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郭德贵[5](2021)在《探析湿陷性黄土路基病害成因及处理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主要分析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几种病害,其中包括勾缝脱落、裂缝、表面破损等突出问题。本文对于这几种路基病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础的解决方法与防治措施。同时对于病害处理的对策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分析帮助我国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建设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张海飞,梁伟君[6](2020)在《强夯法施工参数控制的分析与研究》文中指出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强夯法处治湿陷性黄土路基不均匀沉降的现象时有发生,经现场施工控制证明主要是施工过程关键参数控制比较模糊,重视程度不足。以此,本文对强夯法处治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关键参数与处治效果的对比,进行相应的分析与研究。

杨露[7](2020)在《伊犁地区省道219线特殊土路基及沥青路面病害处治措施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疆伊犁地处我国西北部,自治区居民居住地分散且彼此之间距离较长。公路作为新疆交通出行的主要方式,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保障公路的使用功能极为重要。伊犁地区省道219线是一条重要的省级干线公路,由于路线经过的地区特殊土较多,路基路面病害较多,严重影响该段公路的正常使用功能。本文在分析省道219线自然地理、气候等条件的基础上,对省道219线特殊土路基和路面病害及处理措施进行了研究,提出的处治措施对保障省道219线的使用功能具有实际意义,有利于促进伊犁地区交通和经济发展。在分析了省道219线沿线的自然地理情况、区域地质构造、工程地质分区、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的基础上,发现该路段不良特殊性土较多,对公路路基稳定和路面结构的影响较大,为分析该路段特殊土路基和路面病害原因提供了基础。通过调查省道219线原有路基基本情况和路基损坏状况,分析了省道219线常见盐渍土、湿陷性黄土、软弱土、杂填土等特殊土路基病害特征。结合勘察结果,系统提出了省道219线不同类型的特殊土路基处置措施和方法,为省道219公路特殊土路基病害的处置提供了技术支持。在详细调查了省道S219线路面结构和路面病害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路面病害路段的特殊土分布情况和路基病害状况,分析了省道219线路面病害产生的原因,并进行了路面状况技术评价和路面结构强度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省道219的路面损坏情况比较严重,主要病害是裂缝和车辙。最后,在对沥青路面各类病害处置措施进行分类总结的基础上,结合省道219线的路基和路面病害调查资料,分析发现省道219线沥青路面病害主要是由特殊土路基病害引发。提出了在处理路面病害前必须先行处理路基病害,再根据交通资料,重新设计道路结构层的处理方法。对于基层压实度尚可,稳定性较好的路段,总结提出了沥青路面裂缝类、松散类、变形类和其他类型的路面病害的处理措施。

郇康[8](2019)在《西禹高速公路路基路面病害特征及养护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西禹高速公路为依托工程,对已运营十多年的公路路基和路面病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研,重点调研了该高速公路的路基、边坡以及路面病害情况,在认真分析调查数据和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西禹高速公路的主要病害类型和特征,分析了病害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对西禹高速公路病害的预防和养护措施进行了前瞻性的探讨,并对类型道路的建设和养护工作提出了具有参考意义的建议和对策。论文主要内容概括如下:1、研究了黄土的工程特性以及其对高速公路的影响。西禹高速公路大部分路段处于湿陷性黄土地区,因此对湿陷性黄土的工程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探讨了黄土工程特性对高速公路路基稳定性的影响。2、对西禹高速公路的路基病害及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对西禹高速公路的路基病害及使用现状调查,将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发现西禹高速公路路基病害主要以小范围的边坡冲沟和排水系统的局部表面损坏为主,整体路基边坡的稳定性较好。通过对病害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预防养护措施。3、对西禹高速公路的路面病害及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西禹高速公路目前的路面病害以裂缝、坑槽和车辙为主,部分路段的裂缝、坑槽和车辙病害比较严重,对路面质量和行车安全造成了一定影响。路面裂缝以横向的沥青温缩裂缝为主,路面坑槽以水损害性坑槽为主。针对此类病害,通过分析产生裂缝、坑槽和车辙的原因,研究了路面病害的防治和养护措施,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养护技术建议和预防措施。4、在以上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西禹高速公路的整体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对各种处治方法应用效果的对比分析,可以为类似道路的病害防治起到借鉴作用。

许章隆[9](2019)在《基于指标体系的隧道施工与运营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文中提出在隧道工程全寿命周期中,以施工与运营阶段安全风险最大。在施工阶段,由于不确定的地质条件和复杂的建设程序等,导致隧道发生安全事故,使施工延误、成本超支甚至人员伤亡等更加严重的后果;在运营阶段,隧道结构往往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病害问题,不仅威胁隧道行人、行车安全,而且缩短了隧道使用寿命,给隧道管养单位造成巨大困扰。因此,开展隧道施工和运营安全风险分析、评估和控制就显得特别重要。本文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区域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技术》中的子课题“大型复杂隧道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研究内容,运用系统安全理论,结合影响图法、BowTie法、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AHP)、粗糙集法(RS)和熵权法等构建了基于指标体系的隧道施工、在役结构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并以重庆、山西等地在建和已建特长公路隧道为依托,进行特长公路隧道施工、在役结构安全风险评估的应用。论文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1)为了更好地了解事故发生条件,本文开展了大量的文献调研与风险事故调查和分析工作,采用影响图对隧道施工事故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和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在运营阶段则采用BowTie法分析了在役隧道结构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控制措施、缓解措施和后果,这些是本文风险评估方法的重要基础。2)在隧道施工事故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施工阶段隧道外部环境风险源和内部风险源辨识工作,根据相关规范标准、文献以及建设单位调研,初步划分了隧道施工阶段安全风险源等级评判标准,并以此建立了隧道施工前总体与典型地质段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3)开展了基于危险场景的在役隧道结构安全风险事件辨识工作,采用BowTie法分析了在役隧道结构典型风险事件的原因、后果等,识别了在役隧道结构安全外部环境风险源、内部风险源,并建立了在役隧道结构安全风险指标体系。4)建立了基于指标体系的隧道施工和在役隧道结构安全风险评估模型,重点研究了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通过文献调研与安全因子指标与风险因子指标的特征,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与粗糙集法(RS)相结合的主客观组合权重法确定安全因子指标(定性指标)权重系数,以及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确定风险因子指标(定量指标)权重系数。5)应用本文所提出的隧道施工和在役结构安全风险评估模型,选取了重庆、山西等地在建和已建特长公路隧道进行实例论证,获得了特长公路隧道施工、在役隧道结构安全风险等级,并针对该评估结果提出了适当的风险控制措施,降低隧道安全风险。本论文按照风险源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特征,系统地完成了风险源辨识工作,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隧道施工与在役结构安全评价量化指标体系,建立了有效、实用的隧道安全风险评价模型。所提出的评估方法为评估后风险防控与安全提升工作提供了直接的支撑作用,为隧道工程风险管控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李晓飞[10](2018)在《某公路路基路面病害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研究》文中指出黄土地区修筑公路,由于黄土的特殊性和湿陷性,导致公路工程后期运营阶段病害不断。养护单位没有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很多处理路基病害方法不当,往往出现病害部位年年复发,最后导致大修。本文以该项目二级公路(某二级公路)维修完善过程中针对路基病害调查与维修及公路水毁发生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重点调查了路基、路面及排水完善情况现状,分析了水毁原因及历年处置情况,提出可行的处理方案并进行方案优缺点分析比选,结合目前运营情况,确定了较为合理的处理方案。对黄土地区公路病害处理提出养护可借鉴措施。论文主要内容概括如下:(1)本文分析某二级公路所经地区黄土特性、地质及水文状况,结合目前已经养护运营5年,并对全线路基、路面做全面检测,通过检测结果对路线整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价。根据检测数据,重点针对病害严重段落展开大量人工现场调查,结合调查情况分析原因,并对原设计进行分析,最终提出合理可行对路面维修方案。(2)通过调查某二级公路全线路基、防排水等病害,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论证,主要病害为路基不均匀沉陷及防排水人为破坏、堵塞,部分浆砌片石构造物由于使用时间长导致开裂、脱落,针对该原因提出了针对性处理措施。(3)通过检测、现场调查,针对全线病害最严重段落展开调查分析,查找病害产生原因及对路基稳定及行车影响,得出黄土地区公路病害水毁影响最为严重,并结合实际,提出维修方案,并对方案可行性计算验证。针对本项目处治黄土地区公路典型病害通病,为同类公路病害提供可参考处理方法。(4)对全线水毁情况进行调查,并针对病害现场调查原因,发现大部分水毁段落病害历年反复发生,需彻底解决排水问题,水毁均由排水不良引起。针对水毁处治,经讨论采用灰土填筑封水效果最好,根据现场处理情况,换填深度满足后期行车及雨水下渗要求需达到3-5米,大多数水毁基底均含水量偏高,需要翻晒或挤石处理。(5)根据某二级公路全线路基、路面调查分析及处理,得出养护性建议,提出以往设计存在不足,对以后设计提出建议性意见。

二、浅谈Ⅰ 、Ⅱ级湿陷性黄土处治的办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Ⅰ 、Ⅱ级湿陷性黄土处治的办法(论文提纲范文)

(1)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中的变形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施工初期情况及整体管理思路
2 设计地质水文情况与设计支护参数
3 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发展分析
    3.1 技术措施的优化与调整
        3.1.1 富水段井点超前降水
        3.1.2 将洞内长管棚先调整为中管棚,再优化为超前小导管
    3.2 针对不同工法(支护参数)时期的变形对比
    3.3 针对变形异常的统计分析
        3.3.1 异常数据整体情况
        3.3.2 异常数据在5个施工时期的具体情况
        3.3.3 沉降异常的原因分析
4 变形异常时的应对措施
    4.1 注重风险防范,主动增强支护措施
        4.1.1 严控开挖节奏,严格落实既有支护参数和设计技术措施
        4.1.2 顺应环境变化,快速反应增加增强支护措施
    4.2 优化施工组织,尽可能缩短围岩封闭成环的时间,促使仰拱、二衬紧跟
5 结语

(2)湿陷性黄土地基环保型桩压浆增强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依据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意义
    1.2 湿陷性黄土地基加固相关研究
        1.2.1 理论分析
        1.2.2 试验研究
        1.2.3 数值计算
        1.2.4 工程应用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湿陷性黄土复合地基加固理论
    2.1 概述
    2.2 注浆粉煤灰水泥桩复合地基
        2.2.1 加固机理
        2.2.2 设计参数
        2.2.3 破坏形式
        2.2.4 承载力计算方法
    2.3 沉降计算
        2.3.1 加固区土层压缩量计算方法
        2.3.2 下卧土层压缩量计算方法
    2.4 小结
3 湿陷性黄土复合地基室内模型试验
    3.1 概述
    3.2 室内模型试验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模型
        3.2.3 参数测定
        3.2.4 试验过程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3.1 物理力学参数测定
        3.3.2 黏聚力和内摩擦角
        3.3.3 最优含水率
        3.3.4 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3.4 小结
4 湿陷性黄土复合地基静载数值计算
    4.1 概述
    4.2 有限元分析原理
    4.3 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建立
        4.3.1 基本假定
        4.3.2 计算参数
        4.3.3 模型构建
    4.4 计算结果与分析
        4.4.1 地应力场平衡
        4.4.2 桩土位移云图
        4.4.3 桩土应力云图
        4.4.4 结果分析
    4.5 承载效应影响参数分析
        4.5.1 加固体弹性模量影响
        4.5.2 处理深度影响
        4.5.3 置换率影响
        4.5.4 褥垫层影响
    4.6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攻读硕士期间荣誉获奖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情况

(3)湿陷性黄土路基处治试验中的灰土垫层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湿陷性黄土产生的原因
3 案例概况
4 灰土试验研究
5 灰土垫层施工方法
    5.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5.2 材料供应
    5.3 石灰铺摊
    5.4 拌和
    5.5 整形
    5.6 碾压
    5.7 质量检查
    5.8 养生
6 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办法的分析和比较
7 湿陷性黄土路基处治灰土垫层法施工建议
8 结束语

(4)重塑黄土微波烧结天线设计及其室内试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湿陷性黄土地基传统加固方法
        1.2.2 原位热加固法——焙烧法
        1.2.3 原位热加固法——高频电磁波法
    1.3 目前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主要研究思路
第二章 高频电磁波(微波)烧结理论
    2.1 微波简介
    2.2 微波烧结技术原理及特点
        2.2.1 微波加热原理
        2.2.2 微波加热特点
    2.3 微波烧结黄土可行性分析
        2.3.1 黄土可烧结性分析
        2.3.2 黄土烧结后强度提高原理
    2.4 微波烧结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微波烧结黄土天线装置的设计与评价
    3.1 微波天线
    3.2 微波加热天线的基本要求
    3.3 既有矩形波导天线加热效果评价
        3.3.1 微波馈源的选择
        3.3.2 矩形波导天线选取及数值分析
        3.3.3 矩形波导天线室内试验加热效果评价
    3.4 圆波导缝隙天线的设计与评价
        3.4.1 圆波导缝隙天线的设计
        3.4.2 圆波导缝隙天线数值分析
        3.4.3 圆波导缝隙天线室内试验加热效果评价
    3.5 单极子天线的设计与评价
        3.5.1 单极子天线的设计
        3.5.2 单极子天线数值分析
        3.5.3 单极子天线室内试验加热效果评价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微波烧结黄土室内试验分析
    4.1 引言
    4.2 试验用土基本物理性质
        4.2.1 含水率实验
        4.2.2 密度实验
        4.2.3 比重试验
        4.2.4 孔隙比计算
        4.2.5 颗粒分析实验
    4.3 矩形波导天线微波烧结试验
        4.3.1 试验目的
        4.3.2 试验设备
        4.3.3 试验设计
        4.3.4 试验结果与分析
    4.4 单极子天线有效加热范围测定试验
        4.4.1 试验设计
        4.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4.5 单极子天线烧结时土体温度场的影响研究
        4.5.1 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的有限元模型
        4.5.2 结果与分析
        4.5.3 微波烧结土体区域划分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微波烧结试件抗压强度试验
    5.1 引言
    5.2 试验目的
    5.3 微波烧结试件抗压强度试验
        5.3.1 试件制备
        5.3.2 试件含水率、密度计算
        5.3.3 试件烧结温度测定
        5.3.4 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分析
    5.4 普通烧结砖试件抗压强度
        5.4.1 试件准备
        5.4.2 抗压强度试验结果
    5.5 强度对比分析及建议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探析湿陷性黄土路基病害成因及处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黄土公路路基的病害
    2.1 勾缝脱落
    2.2 裂缝
    2.3 表面破损
    2.4 墙体回填下沉
    2.5 泄水孔堵塞
    2.6 基础冲刷淘空
    2.7 沉降缝、伸缩缝破损变形
3 湿陷性黄土路基相关防范和治理办法
    3.1 黄土路基病害动态整治
    3.2 劈裂压浆法的基本原则
4 处理病害的对策
    4.1 增加排水设施
    4.2 再次充分夯实
    4.3 及时检查修补
    4.4 有效处治黄土陷穴
5 结束语

(7)伊犁地区省道219线特殊土路基及沥青路面病害处治措施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3.1 公路病害系统的集合性
        1.3.2 公路病害系统的层次性
        1.3.3 公路病害系统的相互性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伊犁地区省道219线的沿线自然地理概况分析
    2.1 伊犁地区省道219线自然环境情况
        2.1.1 伊犁地区省道219线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候
        2.1.4 水文条件
    2.2 区域地质构造、地震
        2.2.1 区域地质构造
        2.2.2 地层岩性
        2.2.3 新构造运动
    2.3 工程地质分区
        2.3.1 Ⅰ类区
        2.3.2 Ⅱ类区
    2.4 特殊性岩土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伊犁地区省道219线原路基情况、病害分析及处置措施
    3.1 伊犁地区省道219线原有路基状况调查
    3.2 伊犁地区省道219线路基损坏状况分析总结
        3.2.1 路肩边沟不洁
        3.2.2 水毁冲沟(路基边坡)
        3.2.3 土路肩损坏
        3.2.4 路缘石缺损
    3.3 伊犁地区省道219线特殊土路基情况分析
        3.3.1 盐渍土
        3.3.2 湿陷性黄土
        3.3.3 软弱土
        3.3.4 杂填土
    3.4 不同类型特殊土路基病害防治方法和要点
        3.4.1 盐渍土路基病害防治要点
        3.4.2 黄土路基病害防治要点
        3.4.3 软弱土路基病害防治要点
        3.4.4 杂填土路基病害防治要点
    3.5 伊犁地区省道219线特殊土路基处理方法的选择研究
        3.5.1 盐渍土段路基处理
        3.5.2 湿陷性黄土段路基处理
        3.5.3 软弱土段路基处理
        3.5.4 杂填土段路基处理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伊犁地区省道219线沥青路面病害调查分析
    4.1 沥青路面病害分类及主要病害原因分析
        4.1.1 沥青路面病害分类
        4.1.2 沥青裂缝类病害
        4.1.3 沥青路面松散类病害
        4.1.4 沥青变形类路面病害
        4.1.5 沥青路面其他病害
    4.2 伊犁省道219线路面结构调查
        4.2.1 原路段具体情况
        4.2.2 病害调查结果
    4.3 伊犁地区省道219线路面病害原因分析
        4.3.1 横向裂缝
        4.3.2 纵向裂缝
        4.3.3 块状裂缝
        4.3.4 路面车辙
    4.4 伊犁地区省道219线路面状况技术评价
    4.5 伊犁地区省道219线路面结构强度评价结果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伊犁地区省道219线沥青路面病害处治措施研究
    5.1 沥青路面裂缝类病害处置
        5.1.1 沥青路面裂缝类病害修复材料
        5.1.2 沥青裂缝维修措施
        5.1.3 裂缝修补办法
    5.2 沥青路面松散类病害处置措施
        5.2.1 沥青路面坑槽处治措施
        5.2.2 沥青路面麻面、松散处治措施
    5.3 沥青路面变形类病害处治方法
        5.3.1 沥青路面车辙处治方法
        5.3.2 沥青路面雍包处治方法
        5.3.3 沥青路面沉陷处治方法
    5.4 沥青路面其他病害处置措施
        5.4.1 沥青路面冻胀翻浆处治措施
        5.4.2 沥青路面泛油处治措施
    5.5 伊犁地区省道219线沥青路面病害处置方案研究
        5.5.1 沥青路面裂缝病害处置
        5.5.2 沥青路面松散类病害处置
        5.5.3 沥青路面变形类病害处置和其他病害处置
    5.6 伊犁地区省道219线沥青路面结构(补强+新建)
    5.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研究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8)西禹高速公路路基路面病害特征及养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本文选题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西禹高速公路沿线水文地质情况调查研究
    2.1 黄土的工程特性
        2.1.1 黄土的组成
        2.1.2 黄土的湿陷性和水理性简介
        2.1.3 黄土特性对高速公路路基的影响
        2.1.4 黄土湿陷防治对策
    2.2 西禹高速公路的自然环境
        2.2.1 西禹高速公路概况
        2.2.2 西禹高速公路沿线自然地理特征概况
        2.2.3 西禹高速公路沿线气象和水文条件概况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西禹高速公路路基病害调查与防治对策
    3.1 黄土路基边坡病害分析
        3.1.1 坡体损坏
        3.1.2 坡面损坏
    3.2 西禹高速公路路基边坡病害调查与数据分析
        3.2.1 路基边坡病害调查
        3.2.2 路基边坡病害数据分析
    3.3 路基边坡病害防治措施
        3.3.1 坍塌、崩塌的防治
        3.3.2 滑坡的防治
        3.3.3 坡面损坏的防治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西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病害调查与防治对策
    4.1 沥青路面病害分析
        4.1.1 裂缝
        4.1.2 坑槽与沉陷
        4.1.3 车辙
    4.2 西禹高速沥青路面病害调查与数据分析
        4.2.1 沥青路面病害调查
        4.2.2 沥青路面病害数据分析
    4.3 沥青路面病害的治理养护
        4.3.1 裂缝的修补与养护技术
        4.3.2 路面坑槽的修补与养护技术
        4.3.3 路面车辙的修补与养护技术
    4.4 现场调查总结与西禹高速公路总体评价
        4.4.1 西禹高速公路路基路面病害现场调研小结
        4.4.2 对西禹高速公路的总体评价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工程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基于指标体系的隧道施工与运营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隧道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隧道工程风险评估发展动态及存在的问题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源辨识
    2.1 隧道施工风险源辨识框架
    2.2 风险事故与致灾地质构造的辨识
        2.2.1 隧道施工风险事故辨识
        2.2.2 隧道施工风险机理与风险源辨识
    2.3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源辨识
        2.3.1 隧道总体、不良及特殊地质段施工安全外部环境风险源
        2.3.2 隧道总体、不良及特殊地质段施工安全内部风险源
    2.4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源等级评定标准
        2.4.1 隧道施工安全外部环境风险源
        2.4.2 隧道施工安全内部风险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在役隧道结构安全风险源辨识
    3.1 在役隧道结构安全风险源辨识框架
    3.2 事故调查方法和因果模型的历史演变
    3.3 基于Bow Tie法的在役隧道结构安全风险识别
        3.3.1 危险场景的顶事件辨识
        3.3.2 基于Bow Tie法典型风险事件机理分析
    3.4 在役隧道结构安全风险源辨识与等级评定标准
        3.4.1 在役隧道结构安全外部环境风险源
        3.4.2 在役隧道结构安全内部风险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指标体系的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4.1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及管理流程
    4.2 基于指标体系的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4.2.1 影响因素综合评判法
        4.2.2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等级评价方法
    4.3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的设计
        4.3.1 评价指标应具备的特征
        4.3.2 指标权重的确定
        4.3.3 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框架
    4.4 建立隧道施工风险因子指标体系
        4.4.1 风险因子评价模型
        4.4.2 隧道施工风险因子指标权重计算
        4.4.3 隧道施工风险因子指标体系
    4.5 建立隧道施工安全因子指标体系
        4.5.1 安全因子评价模型
        4.5.2 隧道施工安全因子指标权重计算
        4.5.3 隧道施工安全因子指标体系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指标体系的在役隧道结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5.1 隧道运营安全风险评估及管理流程
    5.2 基于指标体系的隧道运营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5.2.1 在役隧道结构安全风险概述
        5.2.2 在役隧道结构安全等级评价模型
    5.3 在役隧道结构风险因子
        5.3.1 风险因子权重计算
        5.3.2 在役隧道结构风险因子指标体系
    5.4 在役隧道结构安全因子
        5.4.1 安全因子权重计算
        5.4.2 在役隧道结构安全因子指标体系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程实例分析
    6.1 虹梯关特长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
        6.1.1 工程概况
        6.1.2 虹梯关隧道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
        6.1.3 虹梯关隧道施工安全专项风险评估
    6.2 重庆缙云山隧道结构安全风险评估
        6.2.1 工程概况
        6.2.2 在役隧道结构安全风险评估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习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参加的项目

(10)某公路路基路面病害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某二级公路全线检测评定及病害调查
    2.1 某二级公路沿线自然环境
        2.1.1 某二级公路概况
        2.1.2 某二级公路地形、地貌、地质情况及特殊岩土
    2.2 路面检查方法及评定标准选取
    2.3 某二级公路路面检测情况
        2.3.1 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
        2.3.2 路面行驶质量指数(RQI)
        2.3.3 路面抗滑性能(SFC)
        2.3.4 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
        2.3.5 路面结构强度(PSSI)
        2.3.6 路面厚度及结构完整性评价(钻芯取样)
    2.4 综合评价与维修处理
3 某二级公路路面病害调查、原因分析及处理
    3.1 路面基本现状
    3.2 路面养护情况及交通量调查
        3.2.1 历年养护情况调查
        3.2.2 交通量调查分析
    3.3 路面病害调查
    3.4 路面病害原因分析
        3.4.1 沉陷
        3.4.2 横缝
        3.4.3 纵缝
        3.4.4 龟裂
        3.4.5 连续修补或整段修补
    3.5 路面病害维修方案
        3.5.1 养护维修总体方案
        3.5.2 点病害处理方案
4 某二级公路路基工程病害调查、原因分析及维修方案
    4.1 路基基本状况
        4.1.1 路基填料
        4.1.2 一般路基边坡
        4.1.3 高填深挖路基
        4.1.4 特殊路基
    4.2 路基病害调查
    4.3 路基病害原因分析
        4.3.1 路基填土压实度不足引起沉降
        4.3.2 排水不畅、地基浸水湿陷引起路基不均匀沉降
    4.4 路基病害维修方案
        4.4.1 处置方案
        4.4.2 高压旋喷桩处治验算
    4.5 路基滑移及边坡处治工程
        4.5.1 K5+320~K5+400 段路基滑移
        4.5.2 K23+130~K23+300 段边坡处治
        4.5.3 K25+865~K26+020 段路基滑移
        4.5.4 K26+485~K26+565 段路基滑移
        4.5.5 K71+078~K71+095 段路基滑移
        4.5.6 K71+470~K71+553 段路基滑移
        4.5.7 K72+140~K72+191 段路基滑移
    4.6 路基水毁处理
        4.6.1 全线水毁调查
        4.6.2 基坑开挖检测
        4.6.3 处理方案
5 某二级公路防护工程病害调查、原因分析及维修方案
    5.1 防护工程基本状况
    5.2 防护病害调查
        5.2.1 填方路基段边坡防护
        5.2.2 挖方路基段边坡防护
        5.2.3 临河(沟)路段边坡防护
        5.2.4 路基滑移及支挡工程
    5.3 防护病害原因分析
        5.3.1 填方边坡
        5.3.2 挖方边坡
        5.3.3 桥下水毁
        5.3.4 临河水毁
    5.4 防护维修方案
        5.4.1 填方路基段边坡防护
        5.4.2 挖方路基段边坡防护
        5.4.3 临河(沟)路段边坡防护
6 某二级公路排水工程病害调查、原因分析及维修方案
    6.1 排水基本状况
    6.2 排水病害调查
    6.3 排水病害原因分析
    6.4 路基排水维修方案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浅谈Ⅰ 、Ⅱ级湿陷性黄土处治的办法(论文参考文献)

  • [1]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中的变形控制[J]. 王强,汪镇,高飞,李佳,纪鸿朋. 公路, 2021(06)
  • [2]湿陷性黄土地基环保型桩压浆增强机理研究[D]. 孙雅妮. 西安科技大学, 2021
  • [3]湿陷性黄土路基处治试验中的灰土垫层法[J]. 张正楠. 绿色环保建材, 2021(05)
  • [4]重塑黄土微波烧结天线设计及其室内试验分析[D]. 苏世强. 长安大学, 2021
  • [5]探析湿陷性黄土路基病害成因及处理策略研究[J]. 郭德贵. 绿色环保建材, 2021(02)
  • [6]强夯法施工参数控制的分析与研究[A]. 张海飞,梁伟君. 2020年全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中册), 2020
  • [7]伊犁地区省道219线特殊土路基及沥青路面病害处治措施应用研究[D]. 杨露. 长安大学, 2020(06)
  • [8]西禹高速公路路基路面病害特征及养护技术研究[D]. 郇康. 长安大学, 2019(07)
  • [9]基于指标体系的隧道施工与运营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D]. 许章隆.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 [10]某公路路基路面病害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研究[D]. 李晓飞. 兰州交通大学, 2018(04)

标签:;  ;  ;  ;  ;  

浅谈Ⅰ、Ⅱ级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