δ-环戊基-δ-内酯的合成

δ-环戊基-δ-内酯的合成

一、δ-环戊基-δ-内酯的合成(论文文献综述)

宋华月[1](2020)在《(–)-15-Oxopuupehenol及其相关天然产物的全合成》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主要对天然杂萜(–)-15-Oxopuupehenol及其天然类似物进行了全合成研究。全文共分三章,首先综述了近年来过渡金属催化的羰基化反应在天然产物全合成中的应用,然后对(–)-15-Oxopuupehenol和其天然类似物进行了全合成研究,最后对15-Oxopuupehenoic acid的可能结构进行了探讨和合成研究。第一章:过渡金属催化的羰基化反应在天然产物全合成中的应用(综述)羰基是重要的官能团,广泛存在于各类有机化合物中。在分子骨架中引入羰基的方法很多,过渡金属催化的插羰偶联反应在其中最为经济和高效。目前,过渡金属催化的羰基化反应已成为构筑相应含羰基化合物的重要途径。本章我们主要针对近20年(2010-2019)过渡金属催化的芳(烯)基卤化物及类卤化物参与的羰基化反应在天然产物全合成中的应用进行概述。第二章:(–)-15-Oxopuupehenol及其天然类似物的合成研究本章首先简要介绍了(–)-15-Oxopuupehenol及其天然类似物的分离、生理活性以及合成研究背景。我们从廉价的R-香芹酮出发,以8步(最长线性步骤),18%的总收率完成了(–)-15-Oxopuupehenol的全合成。我们通过环境友好的Suzuki插羰偶联反应制备了α,β-不饱和酮和KOH促进的分子内环化反应高效的构建了目标分子独特的苯并二氢吡喃核心骨架。(–)-15-Oxopuupehenol通过3步简单的官能团转化完成了(+)-Puupehenone的全合成。从相同的中间体2-35出发我们还完成了(–)-Puupehediol和(+)-Puupehedione的形式合成。第三章:15-Oxopuupehenoic acid的合成研究本章首先简要介绍了15-Oxopuupehenoic acid的分离、生理活性以及合成研究背景。我们利用第二章发展的合成策略和方法完成了分离作者提出的其可能结构3-1b的全合成。但是让我们遗憾的是,化合物3-1b的谱图和分离作者提供的谱图数据不相符合,这一工作预示天然15-Oxopuupehenoic acid的结构需要修正。

王伟[2](2018)在《氮杂环卡宾催化串联反应合成喹啉-2-酮衍生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氮杂环卡宾作为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在有机合成化学中具有重要应用。论文在对氮杂环卡宾催化羧酸和羧酸酯参与的反应研究进展总结的基础上,对氮杂环卡宾催化串联反应合成喹啉酮衍生物进行了研究。同时,对3-(2-吗啉乙基)萘并[2,1-d]异恶唑-6-甲酸的合成进行了探索。论文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章对氮杂环卡宾催化饱和羧酸和羧酸酯形成的烯醇式和高烯醇式中间体,以及氮杂环卡宾催化α,β-不饱和羧酸和羧酸酯形成的α,β-不饱和酰基正离子中间体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第二章发展了氮杂环卡宾催化芳基取代乙酸苯酚酯和N-(2-乙酰苯基)-4-甲基苯磺酰胺的aldol-内酰胺化-脱水串联反应,高产率合成了一系列喹啉-2-酮和香豆素衍生物。该反应具有底物适用性广,产率高,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的特点,为喹啉-2-酮和香豆素衍生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简单高效的方法。第三章从5-氨基-1-萘酚出发,通过重氮化反应、碘代反应、Willamson反应、二氧化碳插入反应、脱保护和酯化反应,合成了5-乙酰氧基萘甲酸。目标化合物3-(2-吗啉乙基)萘并[2,1-d]异恶唑-6-甲酸的合成正在进行中。

范晓娟[3](2017)在《环六肽的合成及自组装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环肽纳米管因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质,在有机纳米管中具有鲜明的优势。在化学、生物学、材料学和医学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论文对于含γ-氨基酸的环六肽的合成及自组装进行研究,依据环肽纳米管设计的基本原则,结合环肽结构的特点,由α,γ-氨基酸交替连接构成环六肽基本骨架,通过引入顺式γ-氨基环戊基或γ-氨基环己甲酸,增加大环肽体系的刚性,使形成的环肽骨架几乎采取同平面的构型,由此设计出两种类型的含γ-氨基酸环六肽。以γ-环己烯基甲酸通过环烯烃的加成内酯化、卤代烃的消除、叠氮化、还原、氨基的保护、对映异构体的拆分等步骤成功地合成了光学活性的γ-氨基酸:(1R,3S)-Boc-γ-氨基环己基甲酸。以1,3-环戊二烯和对甲苯磺酰腈为原料,通过Diels-Alder反应生成桥环化合物。将桥环化合物在稀酸溶液中水解,得到cis-γ-3-氨基-4-环戊烯甲酸;后者经氨基保护、对映异构体的拆分、还原等步骤得到了另一具有光学活性的γ-氨基酸:(1R,3S)-Boc-γ-氨基环戊基甲酸。探索了环状化合物顺反异构体的合成方法;并对含两个手性碳的环状γ-氨基酸的合成以及对映异构体拆分方法进行了研究。在上述工作基础上,以(1R,3S)-Boc-γ-氨基环己基甲酸、(1R,3S)-Boc-γ-氨基环戊基甲酸、L-苯丙氨酸、L-(N’-Cbz)-赖氨酸为原料,在液相中采用Boc-策略,用逐一连接法成功地合成了两种α,γ-氨基酸交替的环六肽TM-1和TM-2;并对含环状γ-氨基酸的链状多肽及环六肽合成方法进行了研究。环肽的平面性是影响环肽纳米管自组装的首要因素,L-苯丙氨酸中的苯环是一个刚性平面,分子之间容易产生π-π相互作用。在环肽骨架中引入顺式的γ-氨基环戊或环己甲酸,使形成的环肽骨架几乎采取同平面的构型;(1R,3S)-Boc-γ-氨基环己基甲酸和(1R,3S)-Boc-γ-氨基环戊基甲酸中,环的骨架采取椅式构象,α-氨基酸和γ-氨基酸交替连接使得环肽骨架几乎在同一平面上,且酰胺的C=O和N-H近似垂直于大环平面,这有利于环肽分子自组装形成环肽纳米管。L-(N’-Cbz)-赖氨酸具有多个官能团,可通过赖氨酸引入侧链对环肽纳米管的表面性质进行一定的调控。本论文将合成的目标分子TM-1进行了自组装。组装体用SEM、TEM进行了表征。初步探讨了环肽自组装的主要驱动力为分子间氢键的形成。

王雅琳[4](2017)在《锡粉参与下“一锅法”合成β-三氟甲基-β-酰肼基羰基化合物》文中认为近年来,含三氟甲基的有机化合物在医药、农药及材料科学等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合成含三氟甲基有机化合物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直接三氟甲基化法和三氟甲基砌块合成法。三氟甲基合成砌块法不涉及碳-氟键的断裂,具有条件温和、产率高、选择性好等优点。同时,锡粉与卤代烃在反应中原位生成有机锡试剂后直接参与反应,具有制备简单、常温下对水和氧稳定、官能团耐受性强、选择性高以及碳锡键较易断裂等优点。因此,我们探索了锡粉参与下“一锅法”合成β-三氟甲基-β-酰肼羰基化合物的合成反应研究,是对三氟甲基砌块合成法合成含三氟甲基酰肼类化合物的一种补充和完善。本篇论文主要有以下三部分内容:第一章Reformasky反应的研究本章综述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了 Reformasky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一些发展及应用研究。第一方面:金属锌及其盐类参与的Reformatsky反应;第二方面:其他金属及其盐类参与的Reformatsky反应;第三方面:水相Reformasky反应的研究。第二章锡粉参与下“一锅法”合成β-三氟甲基-β-酰肼基羰基化合物的反应研究本章研究了锡粉参与下三氟乙醛甲基半缩醛作为三氟甲基合成砌块与酰肼、锡粉、α-溴代羰基化物四组分“一锅法”反应,高产率合成了一系列β-三氟甲基-β-酰肼基酯类或酮类的化合物。发现α-溴代酯或α-溴代酮可以很容易地与锡粉反应原位生成有机锡,与三氟乙醛甲基半缩醛和酰肼原位生成的酰腙发生Reformatsky-type反应。该方法进一步拓展了锡粉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脂肪族和芳香族的酰肼都能很好地应用于此反应。同时我们发现三氟化硼乙醚能很好地活化三氟甲基酰腙的生成并能促进该化合物参与的Reformatsky-type反应的发生。反应所得到的β-三氟甲基-β-酰肼基酯或酮的化合物为其将来的药物活性试验提供了原料支持,有望在医药和农药等科学研究领域得到重要应用。第三章碱促进下由三氟乙醛甲基半缩醛、酰肼和苯乙酮“一锅法”合成β-三氟甲基-1,5-二酮类化合物的反应研究1,5-二酮类化合物在天然产物的合成中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被广泛应用于组合化学、药物合成等众多领域。本章探索了以三氟乙醛甲基半缩醛作为三氟甲基合成砌块,原位生成三氟甲基酰腙后,在碱促进下与苯乙酮合成含三氟甲基1,5-二羰基化合物的反应。该法以价廉易得的三氟乙醛甲基半缩醛作为氟源,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前景,为合成含三氟甲基的1,5-二酮类羰基化合物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卜佳[5](2013)在《δ-癸内酯和δ-十二内酯的合成》文中指出δ-癸内酯和δ-十二内酯是δ-内酯系列化合物中最重要的两种,由于其具有特殊的奶油香味,被广泛应用于香精的配制中。关于合成这两种化合物,即主要从三步反应进行:羟醛缩合、催化加氢、Baeyer-Villiger催化氧化重排。在实验过程中,反应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本论文根据各步反应的特征,考察了不同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并通过多次实验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且通过红外、GC-MS对反应产物进行定性分析,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a.环戊酮与正戊醛进行羟醛缩合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碱催化剂氢氧化钠的含量为1%,原料投入比为2:1,反应温度为30℃,加料时间为2.5h,酸催化剂选用草酸,且用量为1.5g。在此条件下,2-戊烯环戊酮的收率为84.6%。b.环戊酮与正庚醛进行羟醛缩合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碱催化剂氢氧化钠的含量为1.5%,原料投入比为2.4:1,反应温度为35℃,加料时间为3h,酸催化剂选用草酸,且用量为2g。在此条件下,2-庚烯环戊酮的收率为82.6%。(2)a.由2-戊烯环戊酮在Pd/C催化剂作用下常压加氢,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50℃,接触时间20h,反应过程中使用的溶剂为甲醇,其用量是25ml,催化剂的用量为0.6g。在此条件下,2-戊基环戊酮的收率为67.8%。b.2-庚烯环戊酮制备2-庚基环戊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是55℃,反应接触时间为15h,使用的溶剂也是甲醇,其用量是20ml,实验中Pd/C催化剂的用量为0.6g。此条件下,2-庚基环戊酮的最佳收率为68.4%。(3)a.由2-戊基环戊酮进行催化氧化合成目标产物δ-癸内酯,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催化剂SnCl2.2H2O用量为0.4g,反应中使用的溶剂为二氯乙烷,反应温度为70℃,氧化剂H2O2用量的用量是9g,最终产物收率达62.3%。b.由2-庚基环戊酮进行催化氧化合成目标产物δ-十二内酯的最佳工艺条件基本同(1)中所述,除了氧化剂H202用量的用量是7g,最终产物的收率为61.8%。(4)为提高催化加氢的收率,以Pd/C催化剂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预处理。通过对比实验可知,Pd/C催化剂经过预处理后反应的最终收率有所提高,且在预处理时间为20h时,其收率达到最大。重复使用经过预处理的Pd/C催化剂可知,钯碳催化剂在催化加氢过程中具有重复使用的性能,可以实现回收再利用,但重复使用四次后,其活性明显下降。

魏玉梅[6](2007)在《固相微萃取方法在苹果、杏和桃香气成分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运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SPME),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m一GC)和质谱(Mass Spectrum一MS)技术对苹果、杏果实、桃果实中的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试验选用了OV-1701色谱柱、75μm CAR/PDMS萃取头,以萃取热平衡吸附时间25min,温度40℃,解吸附时间3min的试验条件。苹果中共分离鉴定出99种化学成分,主要为酯类、醇类、酮类、醛类、烯类等物质。红富士苹果、青蛇果苹果、花牛苹果、红蛇果苹果、国光苹果中分别鉴定出65、60、68、48、41种香气物质,其中特有成分分别有10、4、5、2、2种。五个品种间的共有的特征成分有19种,不同苹果品种在芳香成分的种类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各苹果品种中共同具有的特征芳香成分在含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初步探讨了样品不同的处理方法及酶活性对香气成分的影响。杏果实品种间香气成分分析时,比利时杏、李广杏、大接杏、张公圆杏、曹杏、李杏分别测出61、58、56、59、53、59种成分,各占总峰面积的86.92%、94.6%、82.61%、84.75%、93.92%、77.85%。主要成分为醇类、醛类、酯类、酮类化合物。相同成分有40种化合物,这些成分共同构成杏果实的香味,但其含量在6个品种间存在差异。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采摘后不同贮藏期桃果实的香气成分,检测出38种主要芳香物质。随着贮藏期的延长,酯类、醇类、醛类物质相对含量呈不规则变化;烷烃类物质变化较小;提供果香和清香的烯醇、烯醛类物质在采摘后2-4天时含量最高,果实香味最为浓郁。

程丹[7](2007)在《δ-环戊内酯以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研究》文中提出δ-环戊内酯以及其衍生物作为重要的有机中间体,可用于生产纤维(聚酯)、医药材料以及植物保护剂。本文采用尿素过氧化氢(UHP)与环戊酮经Baeyer-Villiger(B-V)氧化法制得δ-环戊内酯。对合成条件进行研究,其中包括制备氧化剂UHP时的投料比、产物UHP稳定性和干燥方式以及氧化反应的投料比、溶剂、反应时间、温度、催化剂。制备UHP过氧化氢与尿素最佳投料比为2∶1,加入NaH2PO4能增加UHP的稳定性而采用冷冻干燥UHP可以提高其过氧化氢的含量。氧化反应中当n过氧化氢∶n环戊酮=1.4∶1,使用碳酸二甲酯(DMC)为反应溶剂,在40℃温度下反应一天,并使用Fe2O3催化反应,此时δ-环戊内酯的收率最高为19.48%。由于环戊内酯的收率不高,对这个反应历程进行研究。通过HPLC、IR以及H-NMR等分离分析手段,分析尿素、过氧化氢以及环戊酮之间的反应产物,推测其整个反应历程。得出以下结论,反应开始是UHP在DMC中释放出过氧化氢,过氧化氢与环戊酮发生氧化反应生成δ-环戊内酯,一部分δ-环戊内酯与尿素继续反应生成酰脲类化合物,因而导致δ-环戊内酯收率较低。虽然化学法可合成δ-环戊内酯,但是生物酶法合成δ-环戊内酯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因此探索以粘质沙雷氏菌产酶催化环戊酮氧化反应合成δ-环戊内酯的条件。考察培养基组成以及菌体培养方式对粘质沙雷氏菌产酶的影响,结果是采用环戊酮为唯一碳源、蛋白胨为氮源生长的粘质沙雷氏菌产生的酶能在过氧化氢的存在下,醋酸为中间介质时对环戊酮有一定的降解作用,但是还没有发现有环戊酮单加氧酶的酶活性。环戊内酯衍生物δ-戊内酰胺可用于合成小环内酰胺类药物,本文合成δ-戊内酰胺路径为环戊酮→环戊酮肟→δ-戊内酰胺。分别考察反应温度、投料比以及催化剂因素,在合成中间体环戊酮肟的最佳反应条件是:反应温度为35℃,环戊酮与羟胺的原料比为1∶1.2,醋酸钠为催化剂。在环戊酮肟重排制备δ-戊内酰胺最佳反应条件是:反应温度为130℃,70%硫酸为催化剂,δ-戊内酰胺的收率为66.3%。

杨小波,陈再新,张奕华[8](2005)在《奥利司他的全合成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综述了减肥药物奥利司他的全合成的研究进展.根据合成策略上的不同,将全合成研究分三部分进行了概述.

马淑云,侯玲,顾铁生[9](2005)在《2-正己基环戊酮的合成》文中研究说明采用己二酸副产物环戊酮为原料与正己醛经羟醛缩和反应生成2 亚己基环戊酮,研究了环戊酮与正己醛羟醛缩和反应的各种影响因素.其中包括环戊酮与正己醛原料配比、反应温度、正己醛滴加时间、反应液的碱性等.优化了2 亚己基环戊酮的生产条件.总结出环戊酮与正己醛羟醛缩和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为:环戊酮与正己醛原料比为1 1∶1,反应温度70~80℃,正己醛滴加时间70min,反应液为7%氢氧化钠.最后生成的2 亚己基环戊酮再经催化加氢制得2 正己基环戊酮.催化加氢条件:压力1MPa,温度45℃,反应器转速1000r/min.2 正己基环戊酮是重要的香料及药物单体.

黄致喜,徐晓瑾[10](2004)在《茉莉香料化学》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简述了关于茉莉酮、二氢茉莉酮、二氢异茉莉酮、异茉莉酮、茉莉内酯、γ 甲基癸内酯、顺 7 癸烯 4 内酯、5 羟基 8 癸烯酸内酯、茉莉酮酸甲酯、二氢茉莉酮酸甲酯、二氢异茉莉酮酸甲酯、己基环戊酮、庚基环戊酮、3 甲基 2 异戊烯基 环戊烯酮和茉莉酯等的化学合成方法。

二、δ-环戊基-δ-内酯的合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δ-环戊基-δ-内酯的合成(论文提纲范文)

(1)(–)-15-Oxopuupehenol及其相关天然产物的全合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简表
第一章 过渡金属催化的羰基化反应在天然产物全合成中的应用
    1.1 前言
    1.2 芳(烯)基卤化物参与的插羰反应在天然产物全合成中的应用
        1.2.1 酯的合成
        1.2.2 其他羰基化合物的合成
    1.3 芳(烯)基类卤化物参与的插羰反应在天然产物全合成中的应用
        1.3.1 甲酯的合成
        1.3.2 内酯的合成
        1.3.3 醛酮化合物的合成
    1.4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15-Oxopuupehenol及其天然类似物的合成研究
    2.1 背景介绍
    2.2 对(–)-15-Oxopuupehenol及其天然类似物的不对称合成研究
        2.2.1 路线探索研究(一)
        2.2.2 路线探索研究(二)
    2.3 总结
    2.4 实验部分
        实验说明
        实验步骤
    参考文献
第三章 15-Oxopuupehenoic acid的合成研究
    3.1 背景介绍
    3.2 15-Oxopuupehenoic acid可能结构的合成研究
    3.3 总结
    3.4 实验部分
        实验说明
        实验步骤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氮杂环卡宾催化串联反应合成喹啉-2-酮衍生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氮杂环卡宾催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1.1 前言
        1.1.1 氮杂环卡宾简介
        1.1.2 氮杂环卡宾常见的催化模式
    1.2 氮杂环卡宾活化羧酸参与的反应
        1.2.1 氮杂环卡宾催化饱和羧酸参与的反应
        1.2.2 氮杂环卡宾催化不饱和羧酸参与的反应
    1.3 氮杂环卡宾活化羧酸酯参与的反应
        1.3.1 氮杂环卡宾催化饱和羧酸酯参与的反应
        1.3.2 氮杂环卡宾催化不饱和羧酸酯参与的反应
    1.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氮杂环卡宾催化串联反应合成喹啉-2-酮衍生物
    2.0 前言
    2.1 结果与讨论
    2.2 结论
    2.3 实验部分
        2.3.1 仪器
        2.3.2 试剂
        2.3.3 氮杂环卡宾前体的合成
        2.3.3.1 三唑类卡宾前体B的合成
        2.3.3.2 N-(2-乙酰苯基)-4-甲基苯磺酰胺28a的合成
        2.3.3.3 4 -硝基苯-2-苯基乙酸酚酯29a的合成
        2.3.3.4 氮杂环卡宾催化串联反应合成喹啉-2-酮衍生物的一般步骤
    参考文献
第三章 3-(2-吗啉乙基)萘并[2,1-d]异恶唑-6-甲酸的合成探索
    3.1 前言
    3.2 结果与讨论
    3.3 结论
    3.4 实验部分
        3.4.1 仪器
        3.4.2 试剂
        3.4.3 萘并异恶唑合成过程
        3.4.3.1 5 -羟基萘甲酸合成
        3.4.3.2 5 -乙酰氧基萘甲酸的合成
        3.4.3.3 6 -乙酰-5-羟基萘甲酸的合成
        3.4.3.4 5 -羟基萘甲酸的还原和乙酰化
        3.4.3.5 乙酸-(5-羟甲基)萘酯的Fries重排反应探索
        3.4.3.6 乙酸-(5-乙酰氧基)萘酯的Fries重排反应探索
    参考文献
附录:化合物谱图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3)环六肽的合成及自组装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环肽研究进展
        1.1.1 环肽药学应用
        1.1.2 光电材料
        1.1.3 环肽离子通道
    1.2 自组装环肽纳米管的研究进展
        1.2.1 自组装概念简介
        1.2.2 自组装环肽纳米管的发展
        1.2.3 D,L-α-环肽纳米管研究
        1.2.4 β-环肽纳米管研究
        1.2.5 δ-环肽纳米管研究
        1.2.6 α,γ-混合环肽纳米管研究
        1.2.7 环肽纳米管的应用前景
    1.3 本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第2章 目标化合物的设计及合成路线的确定
    2.1 目标化合物的设计
        2.1.1 环肽纳米管的设计原则
        2.1.2 目标化合物的确定
    2.2 目标分子的合成路线
        2.2.1 逆合成分析
        2.2.2 链肽合成方法的选定
        2.2.3 氨基酸的保护
        2.2.4 肽链的形成
        2.2.5 环六肽的合成路线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3.1 实验用品
        3.1.1 仪器与药品
        3.1.2 所用化学试剂的处理
        3.1.3 显色剂的选择
    3.2 实验部分
        3.2.1 γ-氨基酸的合成
        3.2.2 α,γ-环六肽的合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目标化合物的自组装
    4.1 概念介绍
    4.2 自组装及表征
    4.3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4)锡粉参与下“一锅法”合成β-三氟甲基-β-酰肼基羰基化合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Reformasky反应的研究
    1.1 金属锌及其盐类参与的Reformatsky反应
    1.2 其他金属及其盐类参与的Reformatsky反应
        1.2.1 过渡金属参与的Reformasky反应
        1.2.2 主族金属铟参与的Reformasky反应
        1.2.3 主族金属锡参与的Reformasky反应
        1.2.4 镧系元素钐参与的Reformasky反应
    1.3 不对称Reformasky反应常用的配体
        1.3.1 手性氨基醇类化合物作手性配体
        1.3.2 手性氨基酸衍生物类配体
        1.3.3 碳水化合物衍生物类手性配体
        1.3.4 联二萘酚衍生物类手性配体
    1.4 水相Reformasky反应的研究
    1.5 选题意义
第二章 锡粉参与下“一锅法”合成 β-三氟甲基-β-酰肼基羰基化合物
    2.1 引言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2.1 反应条件探索
        2.2.2 底物扩展
        2.2.3 探索研究
    2.3 反应机理探讨
    2.4 结论
    2.5 实验部分
        2.5.1 试剂与溶剂
        2.5.2 分析仪器
        2.5.3 实验步骤
        2.5.4 结构表征
    附图(部分)
第三章 三氟乙醛甲基半缩醛、酰肼和苯乙酮“一锅法”合成 β-三氟甲基-1,5-二酮类化合物反应研究
    3.1 引言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反应条件的优化
    3.3 实验部分
        3.3.1 分析仪器
        3.3.2 试剂和溶剂
        3.3.3 实验步骤
        3.3.4 结构表征
    附图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δ-癸内酯和δ-十二内酯的合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香料概述
    1.2 香料现状
    1.3 内酯类香料化合物的简介
        1.3.1 δ-癸内酯简介
        1.3.2 δ-十二内酯简介
    1.4 δ-癸内酯和δ-十二内酯合成进展
        1.4.1 δ-羟基酸环化制备δ-内酯
        1.4.2 烷基环戊酮合成路线
    1.5 论文选题与构想
        1.5.1 论文的研究意义
        1.5.2 研究构想
2 实验部分
    2.1 反应机理
    2.2 试剂及仪器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主要仪器
    2.3 δ-癸内酯的合成
        2.3.1 2-戊烯环戊酮的合成
        2.3.2 2-戊基环戊酮的合成
        2.3.3 δ-癸内酯的合成
    2.4 δ-十二内酯的合成
        2.4.1 2-庚烯环戊酮的合成
        2.4.2 2-庚基环戊酮的合成
        2.4.3 δ-十二内酯的合成
    2.5 实验工艺流程图
        2.5.1 羟醛缩合工艺
        2.5.2 催化加氢工艺
        2.5.3 Baeyer-villiger氧化工艺
    2.6 实验产物分析
        2.6.1 实验产物定性分析
        2.6.2 实验产物定量分析
3 羟醛缩合反应研究
    3.1 2-戊(庚)烯环戊酮合成工艺的考察
        3.1.1 氢氧化钠含量对反应的影响
        3.1.2 原料投入比对反应的影响
        3.1.3 度对反应的影响
        3.1.4 加料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3.1.5 酸催化剂的种类对反应的影响
        3.1.6 酸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3.1.7 羟醛缩合反应中可能发生的副反应研究
    3.2 产物的表征及分析
    3.3 小结
4 催化加氢研究
    4.1 催化加氢工艺的考察
        4.1.1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4.1.2 接触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4.1.3 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4.1.4 溶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4.1.5 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4.2 产物的表征及分析
    4.3 结论
5 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的研究
    5.1 影响因素的考察
        5.1.1 催化剂SnCl_2.2H_2O的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5.1.2 溶剂种类对反应的影响
        5.1.3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5.1.4 H_2O_2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5.2 产物的表征及分析
        5.2.1 产物的红外表征及分析
        5.2.2 产物的GC-MS表征及分析
    5.4 结论
6 加氢催化剂的改性
    6.1 Pd/C催化剂的活性研究
    6.2 Pd/C催化剂的预处理
    6.3 Pd/C催化剂预处理对反应的影响
        6.3.1 预处理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6.3.2 再次使用预处理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6.3.3 催化剂重复使用性能考察
    6.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论文发表情况

(6)固相微萃取方法在苹果、杏和桃香气成分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水果风味物质的研究现状
    1.2 水果风味的研究方法
        1.2.1 样品的提取
        1.2.2 样品风味成分的分离
        1.2.3 鉴定方法
    1.3 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
        1.3.1 SPME 基本原理
        1.3.2 SPME 装置及操作步骤
        1.3.3 SPME 技术工作条件的选择及优化
        1.3.4 SPME 应用研究
        1.3.5 SPME 技术的研究发展方向
    1.4 水果及加工产品香气成分研究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展望
第二章 SPME/GC/MS 技术用于苹果香气成分分析方法的建立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材料
        2.2.2 方法
        2.2.3 SPME 萃取参数条件的确立
        2.2.4 试验方法的重复性
        2.2.5 样品不同的处理方法对香气成分的影响
        2.2.6 酶的活性对香气物质的影响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色谱柱的选择
        2.3.2 萃取头的选择
        2.3.3 萃取热平衡吸附时间和解吸附时间的优化
        2.3.4 重复性实验
        2.3.5 样品不同的处理方法对香气成分的影响
        2.3.6 酶的活性对香气物质的影响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不同苹果品种间香气成分的比较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
        3.2.2 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杏果实香气成分的分析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
        4.2.2 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贮藏期间桃果实香气成分的变化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材料
        5.2.2 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4 讨论
    5.5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7)δ-环戊内酯以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 引言
    2. 合成的方法研究现状
    3. 以δ-环戊内酯原料发生的反应及其应用
    4. 市场以及发展前景
    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尿素过氧化氢(UHP)B-V法合成环戊内酯
    1. 引言
    2. 实验仪器及药品
    3. 实验
        3.1 尿素过氧化氢的制备
        3.2 δ-环戊内酯的合成
    4. 结果与讨论
        4.1 尿素过氧化氢的制备
        4.1.1 投料比的影响
        4.1.2 稳定剂的加入
        4.1.3 干燥方式
        4.2 氧化反应
        4.2.1. UHP与环戊酮的投料比
        4.2.2. 反应溶剂
        4.2.3. 反应时间
        4.2.4. 反应温度
        4.2.5. 催化剂
    5. 结论
第三章 UHP与环戊酮的反应机理研究
    1. 引言
    2. 实验仪器及药品
    3. 实验部分
        3.1 30%过氧化氢与环戊酮反应
        3.2 环戊酮与尿素反应
        3.3 环戊酮与尿素过氧化氢反应
    4. 结果与讨论
        4.1 30%过氧化氢与环戊酮反应
        4.2 环戊酮与尿素反应
        4.3 环戊酮与尿素过氧化氢反应
    5. 结论
第四章 生物法合成δ-环戊内酯的研究
    1. 引言
    2. 实验仪器及药品
    3. 实验
        3.1 原有的粘质沙雷氏菌产生的酶对环戊酮的降解
        3.2 微量离子对菌生长产生的酶催化作用研究
        3.3 共代谢法培养粘质沙雷氏菌
        3.4 环戊酮降解实验
        3.5 环戊酮单加氧酶的酶活测定
        3.6 粘质沙雷氏菌在改变的培养基中生长形态的观察实验
    4. 结果与讨论
        4.1 分析条件的确定
        4.2 不同菌液产生的酶与环戊酮的反应结果
        4.2.1 原菌液产生的酶与环戊酮的反应结果
        4.2.2 微量离子对产酶的影响
        4.2.3 共代谢方法产生的酶对反应的影响
        4.2.4 无机培养基产菌生长情况
        4.2.5 环戊酮单加氧酶的测定结果
        4.2.6 粘质沙雷氏菌在改变的培养基中生长状态实验结果
    5. 小结
第五章 戊内酰胺的合成研究
    1. 引言
    2. 实验试剂及仪器
    3. 实验部分
        3.2.1 戊内酰胺中间体环戊酮肟的制备
        3.3.2 环戊酮肟重排制备戊内酰胺
    4. 结果与讨论
        4.1 产物的定量、定性析方法结果
        4.2 反应过程的影响因素
        4.2.1 戊内酰胺中间体环戊酮肟的制备
        4.2.2 环戊酮肟重排制备戊内酰胺
    5. 小结
第六章 总结
参考文献

(8)奥利司他的全合成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运用Strategy 1的全合成路线
2 运用Strategy 2的全合成路线
3 运用其他策略的全合成路线

(9)2-正己基环戊酮的合成(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设备及方法
2 2-亚己基环戊酮的制备
    2.1 正己醛的加入方式
    2.2 碱溶液浓度
    2.3 反应温度的影响
    2.4 正己醛与环戊酮配比
3 2-正己基环戊酮的制备
    3.1 Pd/C催化剂的制备
    3.2 2-正己基环戊酮的制备

(10)茉莉香料化学(论文提纲范文)

1 酮类
2 内酯类;酯类茉莉内酯
3 酯类
4 其它

四、δ-环戊基-δ-内酯的合成(论文参考文献)

  • [1](–)-15-Oxopuupehenol及其相关天然产物的全合成[D]. 宋华月. 兰州大学, 2020(01)
  • [2]氮杂环卡宾催化串联反应合成喹啉-2-酮衍生物[D]. 王伟. 兰州大学, 2018(11)
  • [3]环六肽的合成及自组装研究[D]. 范晓娟. 河北科技大学, 2017
  • [4]锡粉参与下“一锅法”合成β-三氟甲基-β-酰肼基羰基化合物[D]. 王雅琳. 西北师范大学, 2017(02)
  • [5]δ-癸内酯和δ-十二内酯的合成[D]. 卜佳. 安徽理工大学, 2013(06)
  • [6]固相微萃取方法在苹果、杏和桃香气成分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 魏玉梅. 甘肃农业大学, 2007(01)
  • [7]δ-环戊内酯以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研究[D]. 程丹. 合肥工业大学, 2007(03)
  • [8]奥利司他的全合成研究进展[J]. 杨小波,陈再新,张奕华. 有机化学, 2005(08)
  • [9]2-正己基环戊酮的合成[J]. 马淑云,侯玲,顾铁生.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05(02)
  • [10]茉莉香料化学[J]. 黄致喜,徐晓瑾. 香料香精化妆品, 2004(03)

标签:;  ;  ;  ;  ;  

δ-环戊基-δ-内酯的合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