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使用俄罗斯饲料蔬菜降低养殖成本

如何正确使用俄罗斯饲料蔬菜降低养殖成本

一、如何正确利用俄罗斯饲料菜降低养殖成本(论文文献综述)

李元鑫[1](2021)在《政策性生猪保险的微观效应及对养殖收入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猪肉消费始终在我国城乡居民肉类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猪肉消费量占我国城乡居民肉类消费量的比重长期超过60%,这决定了生猪产业在我国的重要地位。当前,疫病风险和市场风险是我国生猪养殖面临的主要风险。为有效保障生猪养殖收入,保监会联合农业部在2007年开始试点能繁母猪保险,财政资金为生猪养殖户参保提供一定比例的保险保费补贴。能繁母猪保险试点之后,育肥猪保险和生猪价格指数保险也被相继推出。那么,政策性生猪保险的实施是否对养殖收入产生了影响?若是,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其他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本研究试图回答这些问题。首先,在梳理现有研究基础上,总结了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现状及养殖风险特征,从经营种类、经营模式、政策支持和实施效果四个方面剖析了我国政策性生猪保险现状,并将中美两国政策性生猪保险发展做了对比分析;其次,在获得全国七省266份生猪养殖户调研数据的基础上,描述了我国政策性生猪保险微观效果特征,利用处理效应模型(TEM)实证检验了政策性生猪保险对养殖收入的影响;最后,基于以上研究,为促进我国政策性生猪保险发展建言献策。主要的研究结论有:(1)政策性生猪保险对养殖收入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这充分肯定了2007年以来我国政策性生猪保险存在的意义。但低赔付额和封顶赔付的规定决定了政策性生猪保险只能弥补小部分生猪养殖成本,这对养殖户持续性参保造成了负面影响;(2)疫病等风险带来的育肥猪死亡率波动是导致养殖收入波动的重要因素,非瘟爆发给我国生猪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收入损失;(3)期货市场的建立对养殖风险分散意义重大;(4)查勘定损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环节可能会对养殖户的持续性参保带来消极影响;(5)稳定的市场价格是促进养殖收入增加的重要基础;(6)养殖户对政策性生猪保险的认知水平越高,参保的意愿就会越强烈。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相关建议:(1)大力完善政策性生猪保险政策,扩大政策性生猪保险覆盖面;(2)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特别是加大在生猪疫病防治方面的投入,完善生猪养殖巨灾风险分散保障机制,建立巨灾保险体系,分散巨灾风险;(3)加快生猪期货市场体系建设;(4)创新政策性生猪保险理赔机制,提高政策性生猪保险保障水平,着重解决查勘定损环节的不合理现象;(5)强化政策性生猪保险的宣传,提高养殖户对政策性生猪保险的认识。

仓萍萍[2](2019)在《环境友好视角下大菱鲆养殖模式转型的经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1992年中国开创“温室大棚+深井海水”工厂化养殖以来,大菱鲆工厂化养殖北到辽宁省南到福建省,尤其在黄渤海地区有了大规模养殖,其中山东、辽宁两省集聚程度较高。2018年山东、辽宁两省大菱鲆养殖年产量4.17万吨,占养殖总产量83.73%。大菱鲆工厂化养殖以流水养殖为主,养殖水体占养殖总水体99%,养殖产量占总养殖量94.5%,循环水养殖不足1%,养殖产量占总养殖量5.5%。工厂化流水养殖和循环水养殖主要区别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是污染排放方面。基于物料平衡法,养殖一千克大菱鲆,流水养殖的氮排放量为0.136千克,磷排放量为0.018千克。以2018年山东、辽宁两省大菱鲆年养殖量4.17万吨计,氮磷量排放量分别5660吨和749吨。该估算结果基于全程投喂配合饵料的假设。实际情况是冰鲜饵料投喂量是配合饵料的3.5倍左右,故上述氮磷排放的估算值小于实际值。冰鲜饵料能导致更高的“二次污染”。2019年2月经国务院同意,农业农村部会同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提出配合饲料替代冰鲜杂鱼,严格限制冰鲜杂鱼等直接投喂。大菱鲆循环水养殖全程投喂配合饲料,虽然目前多数循环水养殖水处理设备性能还不太完善,不能做到完全“零排放”,但污染物排放低。第二是资源消耗方面。流水养殖资源消耗大。山东、辽宁两省大菱鲆流水养殖,水资源消耗分别30立方米/千克和17立方米/千克。2018年山东、辽宁两省大菱鲆流水养殖年用水量8.29×108立方米。假设采用循环水养殖,用水总量2.52×107立方米,水资源耗用前者是后者33倍。随着竞争加剧,养殖规模扩大,工厂化流水养殖对环境造成的负外部性主要表现为:(1)资源高开采低使用。地下水资源无序开采,土地和水资源利用效率低;(2)污染高排放低治理。养殖尾水排放缺乏标准,集约化大规模养殖造成局部水域氮磷污染超标,“二次污染”的水源对养殖产生严重危害。大菱鲆流水养殖属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线性养殖,产业发展前景堪忧。鉴于此,本文以大菱鲆养殖可持续发展为切入点,选择“环境友好视角下大菱鲆养殖模式转型的经济研究”为研究课题。采用完全成本法、数据包络法分析大菱鲆流水养殖负外性的内部和外部因素;之后用生态足迹指数法论讨流水养殖和循环水养殖对生态造成的影响及发展的可持续性;在此基础上采用实物期权定价理论验证生态足迹指数法的研究结论,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参考;最后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总结并提出转型机制和进一步研究方向。全文共分八章,各章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思路,技术路线,论文的观点和创新点等。第二章文献述评。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梳理及评价启示。第三章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相关概念的界定,基础理论和经济模型。第四章中国大菱鲆养殖业发展现状。阐述中国大菱鲆养殖业发展具备的优势,养殖规模布局及主要问题,环境友好型大菱鲆养殖模式推广存在的主要障碍。第五章中国大菱鲆流水养殖环境负外部性原因分析。从两个角度展开分析。其一,负外部性外因分析,核算体系需优化,资源环境要素未纳入传统成本核算体系,水产品价格未体现所有要素的价值,低估成本高估收益,不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其二,负外部性内因分析,大菱鲆流水养殖效率需提高,饵料、人工、设备等要素投入过多,降低了经济效益,饵料过度投入会加重“二次污染”。第六章中国大菱鲆不同养殖模式的环境效益比较分析。采用生态足迹指数法对中国大菱鲆循环水养殖和流水养殖的可持续性展开评价,结论认为循环水养殖环境压力相对较小,为弱可持续发展,流水养殖已超出生物容量,环境压力较大,表现为生态赤字。在此基础上用实物期权定价理论验证上述结论,结论一致。本章节研究为养殖模式转型提供理论依据,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参考。完全成本和效率问题的研究旨在说明流水养殖的不足和转型的必要,定性说明流水养殖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接着用生态足迹指数法定量研究,说明流水养殖环境压力较大,呈生态赤字,不可持续,大菱鲆流水养殖转型势在必行,之后基于实物期权定价理论,进行数值模拟仿真,进一步验证上述研究结论,结论一致,循环水养殖是未来养殖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第七章转型机制与主要结论。归纳总结上述章节研究的主要结论,对大菱鲆养殖模式的转型机制提出思路。第八章总结与展望。总结当前中国水产养殖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对后续科学研究提出设想和展望。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不同地域养殖优势存在差异。电力成本方面:辽宁省4.45元/千克,山东省6.00元/千克,辽宁是山东的74.17%;水资源耗用方面:辽宁省17立方米/千克,山东省30立方米/千克,辽宁是山东56.67%,辽宁省资源使用效率高于山东省。山东、辽宁两省地下水资源价值分别:0.08 RMB/m3,0.11 RMB/m3,资源价值不等,体现了资源稀缺性。按传统成本核算,大菱鲆流水养殖成本山东省略低于辽宁省,纳入资源环境因素之后,大菱鲆流水养殖成本山东省比辽宁省高2.35元/千克。说明:考虑资源环境要素后,辽宁省大菱鲆养殖存在较强优势。(2)不同养殖模式资源消耗存在差异。工厂化半封闭循环水养殖一千克大菱鲆水资源耗用量2.52立方米,工厂化全封闭循环水养殖一千克大菱鲆水养殖耗用量0.6立方米。工厂化流水养殖一千克大菱鲆水资源耗用量17立方米以上。不同养殖模式水资源耗用差异较大,流水养殖是半封闭循环水养殖用水量近7倍,是全封闭循环水养殖用水量近30倍。半封闭循环水是全封闭循环水养殖用水量4倍。(3)流水养殖规模不经济。虽然有些养殖户生产规模较大,但距规模经济仍有差距。诸多资源利用不充分,如,流水养殖面积均值4116平方米,有效养殖面积3636平方米,养殖水域投入过度,饵料过度投放、人工使用不足、固定资产部分闲置,距离帕累托最优有一定差距,有较大改进空间。(4)循环水养殖优势逐步显着。随着对养殖资源环境逐步重视,水土资源成本和污染处理成本不可回避,当外部成本引入成本核算体系后水产养殖成本会有显着提高。另外,随着科技进步,工艺完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运营成本与目前相比会进一步下降。两者成本差距逐步缩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优势逐步突显。循环水养殖优势主要表现为:一是资产使用率高。养殖周期缩短,各项资产周转速度快;二是养殖风险低。盈亏平衡结果显示,大菱鲆循环水养殖安全边际率39.23%,流水养殖安全边际率26.27%,说明循环水养殖经营风险低于流水养殖。因为水质稳定,管理科学,鱼病发生率低,养殖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三是食品安全性高。科学监控养殖环境,严格消毒、清池等环节,产品质量达标品质好,食品安全风险降低;四是有利于产业可持续发展资源低消耗,环境低污染,符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要求,有利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五是平衡水产养殖结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较少受自然资源约束,可以平衡水产养殖结构性问题,满足消费者需求。(5)中国大菱鲆循环水养殖属环境友好型养殖模式。循环水养殖生态足迹指数(EFI=13%),属于弱可持续养殖。饲料、能源、基建生态足迹指数贡献最大,循环水养殖能有效降低饵料系数,既降低养殖经济成本又降低生态足迹,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养殖模式。本文的创新点如下:(1)大菱鲆不同规模养殖效率的对比研究未有涉及,本研究丰富了这方面的研究内容。大菱鲆产业经济研究相对较少,近年来随着大菱鲆养殖业的发展,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取得了较丰硕成果。研究内容集中在大菱鲆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市场贸易研究、消费者行为研究、经济收益及效率研究等方面。对不同规模养殖效率的对比研究未有涉及。(2)养殖水资源的价值研究鲜有涉及,本研究丰富和拓展了养殖水资源的定价问题研究。资源定价研究主要集中在煤、石油、天然气、矿石等自然资源,水资源作为水产养殖重要的生产要素有必要纳入成本核算体系,促进资源有效利用。(3)大菱鲆流水养殖和循环水养殖环境压力的定量研究未有涉及,本研究丰富了生态足迹小尺度领域研究。2011年,近十年前有学者倡议大菱鲆养殖转型,但没有展开这方面的定量研究。大菱鲆流水养殖和循环水养殖的环境压力有多大?有没有超出生态承载范围?有没有可持续性?可持续性达到什么程度?尚未有定量研究。

张大鹏[3](2017)在《九股河牧业家禽养殖成本控制问题诊断及改进研究》文中指出企业的成本控制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基础工作,也是企业管理的重点,对企业成本控制诊断是企业摆脱成本困境的重要手段。为了研究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对家禽养殖的各个环节的成本进行最合理的控制,从而使企业利润最大化,本文以禾丰牧业九股河集团(以下中文简称九股河牧业,英文统一简称“JGH”)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首先,对九股河牧业的生产规模、生产方式、主营业务、财务状况、成本构成及成本控制现状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并对资料进行汇总整理。然后,采用文献研究、调研诊断、成本分析、统计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相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互补使用、理论联系实际等方法,对九股河牧业的养殖成本控制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成本管理诊断研究,探寻该公司成本管理弊病之所在,总结出九股河牧业在养殖成本控制方面存在饲料及药品成本增加、毛鸡保价金额过高、客户补助款管理不当、直接人工成本偏大的问题,并以此分析导致上述问题可能的原因:成本管理思想比较局限、成本费用发生控制不合理、没有系统的成本控制体系、管理约束机制不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不到位。最后,从更新成本控制理念、合理控制成本费用发生、实行全过程成本管理、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五个方面提出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帮助九股河牧业走出成本管理困境,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张晓棠[4](2015)在《黑龙江省生猪小规模养殖成本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猪肉价格的波动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很大,随着猪肉价格的下降,受到伤害最大的就是小规模生猪养殖户。小规模生猪养殖户存在资金投入少、养殖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其抗风险的能力较差,属于相对弱小的群体。小规模生猪养殖户对市场上的价格波动非常敏感,同时也受猪肉价格的波动影响较大。生猪的养殖成本对小规模的养殖户尤为重要,直接影响到其收入。通过2004-2013年黑龙江省生猪小规模养殖成本效益统计数据,研究黑龙江省生猪小规模养殖成本效益的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并提出降低养殖户成本的对策建议。本文以成本收益理论、规模经济理论、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研究黑龙江省生猪小规模养殖的现状、发展的动因以及存在的问题的研究。主要从黑龙江省生猪小规模养殖的具体情况、养殖布局、养殖品种三个方面阐述黑龙江省生猪小规模养殖的发展现状,加深对黑龙江省生猪小规模养殖的状况的了解。而黑龙江省生猪小规模养殖的发展动因主要从环境需求、农民的增收需求、消费者对猪肉品质的需求以及政策需求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虽然有很多因素在促进黑龙江省生猪小规模养殖的发展,但黑龙江省生猪小规模养殖的发展还存在问题,主要是养殖资金的缺乏、利润空间较小、技术人才缺乏等问题;黑龙江生猪小规模养殖成本变动分析是成本研究的重要内容。而后对影响黑龙江省生猪小规模养殖效益的成本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分别挑选仔仔猪购买价格、劳动力价格、劳动力数量、精饲料价格、精饲料数量、防疫医疗费用、死亡损失费、销售费用因素进行分析。选取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仔猪购买价格、销售费用对每头生猪成本纯收益率有正向影响。而精饲料价格、劳动力价格对小规模每头生猪成本纯收益率对负向有影响。并提出降低黑龙江省生猪小规模养殖成本的对策建议,明确提出加快新品种的繁育与改良、拓宽饲料来源、加强现代畜牧科技在生猪小规模养殖过程中的使用、创立新型的生产组织模式、创立并规范生猪小规模风险预防体系等对策建议。

王祖力,王济民[5](2011)在《2010年我国生猪业形势热点透析及未来发展政策建议》文中认为本文从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生猪价格、饲料价格及生猪养殖成本收益等几个方面对2010年我国生猪产业发展形势进行了分析,对养殖成本上升、动物疫情散发和中央冻肉收储政策等几个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在对当前形势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判断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袁新华[6](2008)在《中国虾产业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虾产业是我国传统的渔业产业,虾类产品的捕捞和养殖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虾类产品的加工和贸易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我国水产业中非常重要的高价值产品。近年来,世界虾产品的需求量大幅度上升,进出口贸易活跃,贸易量增长迅速,已经成为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虾类产品也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出口创汇的主要水产品之一目前世界虾类生产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而虾类产品的消费则集中在发达国家。由于虾类生产主要依赖自然资源条件和日益发达的养殖技术进步,而世界虾类产品消费市场相对比较集中,世界各虾类主要生产国之间的竞争表现得非常激烈;在虾类产品国际贸易方面,由于发达国家不断打着各种旗号对自由贸易进行限制,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和反倾销诉讼成为了发达国家限制发展中国家虾类产品出口贸易的工具,发展中国家虾产业发展面临极其严峻的挑战。2002年,欧盟由于虾类产品质量问题对我国出口虾类产品进行了禁运;2004年,美国对我国暖水虾产品销售提出了反倾销诉讼,我国虾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一度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我国虾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问题也引起政府部门和业内专家的重视。本文旨在分析评价我国虾产业的生产和贸易现状,探讨我国虾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分析影响我国虾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各种因素,借鉴世界主要虾类生产国的发展经验,寻求扩大我国虾产业的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标准,扩大对外贸易,促进我国虾产业可持续和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我国虾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这对于指导我国虾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综合运用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以及水产养殖学原理,在大量搜集相关数据、信息资料的基础上,采取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以及抽象分析、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我国虾产业的生产、贸易等比较优势和竞争力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除导言外,分七章,按逻辑顺序对我国虾产业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在导言部分,首先提出了研究问题,阐明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回顾及评述了国内外农产品和水产品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研究进展,说明了研究思路、方法与框架,最后介绍了本研究的创新点。第一章回顾了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以及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关系,对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总结。第二章分析了世界虾产业的生产现状和贸易格局,分析了世界虾类生产的主要地区和世界重要的虾类进出口贸易国和地区。说明了世界虾产业的生产和贸易主要特征,阐明了中国在世界主要虾类生产和贸易中的地位。第三章分析了中国虾产品的生产和贸易现状及特征,指出了中国虾类产品生产的主要特征和在国际贸易的特征变化。第四章先对研究比较优势的指标和计算方法进行了回顾,然后对中国虾产业在区域比较优势和总体比较优势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计算和分析,在与亚洲主要虾类生产国的比较基础上,通过对地区专业化、显示性比较优势、可比净出口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的计算和比较分析,对我国虾产业的区域和总体比较优势进行了评述,还对我国虾类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研究,说明了我国虾类产品比较优势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虾产业不具有明显的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其资源禀赋系数、国际市场占有率和地区专业化程度均较低,但近年来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与东南亚虾类主要生产国相比,中国虾类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不是最高的,处于中间偏前的位置,且近年来,中国虾类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表现为不断增长的趋势,说明中国虾产业的虽然比较优势不明显,但具有较强的潜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第五章对影响我国虾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应用钻石模型,在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产业、生产、储运、经营主体状况和政府等因素进行了优势和劣势分析,指出了影响我国虾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第六章介绍了国外虾类主产国的主要产业发展经验,分别对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和巴西等国的虾产业发展特点和主要产业扶持措施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我国虾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第七章在前面章节对我国虾产业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的分析基础上,对如何发挥虾产业的生产和贸易比较优势,扩大国际市场竞争力,促进虾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李融[7](2008)在《中国鲟鱼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鲟鱼类是现存最古老的原始硬骨鱼类,而且都是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列入附录中的濒危动物。20世纪90年代初,除了资源调查和人工增殖研究外,中国的鲟鱼人工养殖还是空白。从那时起,仅仅10几年的时间,通过对黑龙江流域鲟鱼的研究开发和从国外引进优良品种和技术,以及鲟鱼养殖技术的普及推广,我国的鲟鱼养殖得到巨大发展,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了使鲟鱼养殖产业在未来能够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就要使鲟鱼养殖产业与环境、人类的需求与产业的发展之间的关系相适应,保持鲟鱼养殖产业与生态、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但目前我国鲟鱼养殖产业存在很多问题,许多方面都与我国的对虾和大菱鲆等养殖产业的猛长暴跌、不稳定持续发展的过程非常类似。必须及时研究对策,以免重蹈覆辙。在回顾总结中国鲟鱼养殖产业的发展历程后,作者报告了自己在2007年7~8月对我国11个主要鲟鱼养殖地区的养殖场、育苗场所做的调查,以及对全国一些重要的销售市场所做的调查。通过分析调查结果,与农业部渔业局的统计资料对照,作者从商品鱼生产、苗种生产、养殖品种、养殖技术、养殖方式、饲料使用、养殖区域、产业组织模式、市场与贸易等9大方面,分析了我国鲟鱼养殖产业现状,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8个方面的问题:1、鲟鱼苗种和种质资源保护的问题:苗种供应仍不能自给自足;缺乏原种场和良种场;杂交鱼种混乱;外来鲟鱼对长江土着鲟鱼的种质基因造成威胁。2、养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使用劣质饲料所引发的疾病。3、养殖药物残留对公共食品安全的潜在危机。4、养殖环境污染严重,水质恶化。5、商品鱼消费规格太小(1~1.5千克);鲟鱼制品的深加工发展迟缓。6、单一的鲜活鲟鱼消费形式限制了国内市场增长;国际市场仍有待开拓。7、目前普遍存在的“公司+农户”的产业组织模式不适应当前公共食品安全和未来出口时CITES公约的要求。8、政府部门缺乏有效支持;行业协会空缺;法规落后于产业发展;黑龙江鲟鳇鱼资源保护不力。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我国鲟鱼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8个方面的对策:1、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提高公众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2、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作用,完善产业管理。其中作者首次提出了实行“区分品种的最低销售规格”的鲟鱼销售制度,即各种纯种鲟鱼类不得低于1.5千克的最低规格销售,而各种杂交鲟可以低于1.5千克规格销售。这样既满足了国内市场传统的鲜活鱼的消费需要,又鼓励了企业养殖大规格鲟鱼加工成制品和出口。3、针对鲟鱼类全部属于国际公约保护的濒危动物的特点,作者首次提出了建立“区分国内、外市场,使用不同标记”的鲟鱼养殖标记制度,即以出口为目标的鲟鱼,采用RFID电子标签,来突破CITES公约的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对于在国内销售的鲟鱼,则使用廉价的标记,以符合即将全面实施的水产品质量追溯制度的要求。4、作者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鲟鱼产业组织模式,即:鲟鱼协会+企业+鲟鱼养殖专业合作社+鲟鱼养殖户。而根据目标市场是国内或者国外市场的不同,又分成4种机制。作者阐述了模式中鲟鱼协会、龙头企业、鲟鱼养殖合作社和养殖户的作用和该模式的运行。5、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全面促进鲟鱼养殖产业升级。6、推动鲟鱼加工部门发展,完善营销体系,扩大消费市场。7、提高鲟鱼养殖水平,建立原种场和良种场,合理利用资源,生产优质鲟鱼,同时要抓好病害防治工作。8、加强我国鲟鱼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力度。

张焕强[8](2003)在《不同区域、用途及条件对牧草品种的选择》文中研究指明 当前,河北省政府提出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并主要向畜牧业调整;种植业调整主要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调整"的战略目标。目前,草业已正在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大力发展种草,可以出口、销售草粉、草颗粒直接增加收入;利用饲草代替部分精料,降低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收入;发展草坪种植,既增加农民收入,又净化美化了环境。草种的选择至关重要,要根据不同的区域、用途及条件对牧草品种进行选择。一、不同区域的草种选择(一)坝上高原区选择耐寒、耐旱、耐贫瘠、生长期短的草种,如紫花昔蓿、沙打旺、草木樨、披碱草、二色胡枝子、籽粒苋、中原

张常书[9](2001)在《生态型低成本高效益养殖技术》文中认为 当前,我国养殖业和饲料工业发展迅速,全价配合饲料已在全国养殖业中占有很大市场和很高信誉,养殖效果已达到较高水平。但是,我国广大农村养殖,绝大多数还是使用农家饲料或简单的自配饲料,仍属粗放型养殖方式,其养殖效益低下。对于使用全价配合饲料的养殖户或养殖场,由于畜禽产品价格低,养殖成本高,多数养殖户处于亏损或无利可图。因此,饲料成本和农村自配饲料质量水平,已成为制约我国养殖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绝大多数养殖户渴望自配全价饲料,以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张常书[10](2001)在《生态型低成本高效益养殖技术》文中认为介绍了生态型养殖技术的概念、技术、要点及生物饲料的配制原则和技术关键。

二、如何正确利用俄罗斯饲料菜降低养殖成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正确利用俄罗斯饲料菜降低养殖成本(论文提纲范文)

(1)政策性生猪保险的微观效应及对养殖收入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述评
        1.2.1 技术层面的保险设计及推广研究
        1.2.2 生猪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研究
        1.2.3 生猪保险实施效果评价研究
    1.3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1.3.1 概念界定
        1.3.2 理论基础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1.6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政策性生猪保险发展现状
    2.1 生猪产业现状特征
        2.1.1 生猪产业发展历程
        2.1.2 生猪产业发展现状
    2.2 生猪养殖风险来源及特征
        2.2.1 生猪养殖风险来源
        2.2.2 我国生猪养殖风险特征
    2.3 政策性生猪保险现状特征
        2.3.1 政策性生猪保险经营种类
        2.3.2 政策性生猪保险经营模式
        2.3.3 政策性生猪保险政策支持
        2.3.4 政策性生猪保险实施效果
    2.4 启示
        2.4.1 政策性生猪保险发展与一国生猪养殖特征密切相关
        2.4.2 坚持生猪保险的“政策性”定位
        2.4.3 期货市场的建立对养殖风险分散意义重大
    2.5 小结
第三章 政策性生猪保险微观效果特征分析
    3.1 数据来源
    3.2 统计分析
    3.3 政策性生猪保险赔付流程简介—以某地区A县为例
    3.4 养殖户对政策性生猪保险的主观感知特征分析
        3.4.1 养殖户对政策性生猪保险持积极态度
        3.4.2 生猪保险实施有利于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
    3.5 政策性生猪保险实施特征分析
        3.5.1 保费支付和赔付方式呈现地区差异化
        3.5.2 政策性生猪保险保费支出维持稳定。
        3.5.3 非洲猪瘟引致保险公司更大赔付
        3.5.4 低赔付额和封顶赔付的规定决定了政策性生猪保险只能弥补小部分养殖成本
        3.5.5 查勘定损存在不合理环节
    3.6 小结
第四章 政策性生猪保险对养殖收入影响效应实证分析
    4.1 模型构建
    4.2 指标选取
    4.3 实证结果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环境友好视角下大菱鲆养殖模式转型的经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内容
        1.1.4 研究方法
    1.2 研究思路及结构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结构
    1.3 论文观点及创新
        1.3.1 论文观点
        1.3.2 论文创新
第2章 文献述评
    2.1 文献回顾
        2.1.1 水产养殖成本收益研究
        2.1.2 水产养殖生产效率研究
        2.1.3 水产养殖生态经济研究
    2.2 评价与启示
第3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3.1 相关概念
    3.2 基础理论
        3.2.1 农业循环经济理论
        3.2.2 农业生态系统理论
        3.2.3 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3.3 经济模型
        3.3.1 自然资源定价理论及运用
        3.3.2 生产效率理论及运用
        3.3.3 生态足迹理论及运用
        3.3.4 实物期权定价理论及运用
第4章 中国大菱鲆养殖业发展现状
    4.1 大菱鲆养殖业发展具备的优势
    4.2 大菱鲆养殖规模布局及主要问题
        4.2.1 规模布局
        4.2.2 主要问题
    4.3 环境友好型大菱鲆养殖的障碍
    4.4 本章结语
第5章 大菱鲆流水养殖环境负外部性原因分析
    5.1 环境负外部性外因分析-基于完全成本分析
        5.1.1 数据来源及其说明
        5.1.2 研究方法
        5.1.3 研究结果
        5.1.4 研究结论
        5.1.5 讨论
    5.2 环境负外部性内因分析-基于DEA分析
        5.2.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5.2.2 研究结果
        5.2.3 研究结论
        5.2.4 讨论
    5.3 本章结语
第6章 大菱鲆不同养殖模式的环境效益比较分析
    6.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6.1.1 数据来源
        6.1.2 研究方法
    6.2 研究结果
    6.3 研究结论及验证
        6.3.1 研究结论
        6.3.2 结论验证
    6.4 本章结语
第7章 主要结论与转型机制
    7.1 主要结论
    7.2 转型机制
    7.3 本章结语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研究展望
附件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3)九股河牧业家禽养殖成本控制问题诊断及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2 九股河牧业养殖成本构成分析
    2.1 企业概况
    2.2 九股河牧业养殖成本构成
        2.2.1 九股河牧业养殖模式
        2.2.2 九股河牧业养殖成本构成
        2.2.3 养殖成本控制战略与策略
    2.3 九股河牧业养殖成本分析
        2.3.1 养殖成本构成
        2.3.2 成本构成比重
        2.3.3 量本利分析
3 九股河牧业养殖成本控制问题诊断及病因分析
    3.1 成本控制问题诊断依据
        3.1.1 成本控制诊断理论基础
        3.1.2 成本控制问题诊断方法
    3.2 养殖成本控制问题诊断
        3.2.1 饲料及药品成本增加
        3.2.2 毛鸡保价金额过高
        3.2.3 客户补助款管理不当
        3.2.4 直接人工成本偏大
    3.3 养殖成本控制病因分析
        3.3.1 成本管理思想比较局限
        3.3.2 成本费用发生控制不合理
        3.3.3 没有系统的成本控制体系
        3.3.4 管理约束机制不健全
        3.3.5 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不到位
4 九股河牧业养殖成本控制改进建议
    4.1 更新企业成本控制理念
        4.1.1 调整公司战略地位
        4.1.2 培养员工成本意识
        4.1.3 强化企业内部控制
    4.2 合理控制成本费用发生
        4.2.1 择优选择原材料
        4.2.2 均衡供应与合理使用饲料及药品
        4.2.3 合理控制毛鸡保价金额
    4.3 实施全过程成本管理
        4.3.1 九股河牧业养殖成本控制预算管理
        4.3.2 九股河牧业日常养殖成本控制
        4.3.3 九股河牧业养殖成本控制结果反馈
    4.4 健全内部管理机制
        4.4.1 提高家禽疫病防治技术
        4.4.2 制定补助标准
        4.4.3 建立信息反馈机制
    4.5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4.5.1 制定业务员激励标准
        4.5.2 加强业务员劳动绩效考核
        4.5.3 严格定编定员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黑龙江省生猪小规模养殖成本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外研究动态
        1.3.2 国内研究动态
    1.4 研究主要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主要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生猪小规模养殖户
        2.1.2 生猪养殖的生产成本
        2.1.3 生猪养殖的总成本
    2.2 理论基础
        2.2.1 成本收益理论
        2.2.2 规模经济理论
        2.2.3 比较优势理论
3 黑龙江省生猪小规模养殖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黑龙江省生猪小规模养殖发展现状
        3.1.1 生猪养殖情况
        3.1.2 生猪养殖布局
        3.1.3 生猪养殖品种
    3.2 黑龙江省生猪小规模养殖发展动因分析
        3.2.1 环境需求
        3.2.2 农民增收需求
        3.2.3 消费者对猪肉品质的需求
        3.2.4 政策支持
    3.3 黑龙江省生猪小规模养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3.1 资金缺乏
        3.3.2 利润空间较小
        3.3.3 疫病防治困难
        3.3.4 受市场风险影响大
        3.3.5 技术人才缺乏
    3.4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省生猪小规模养殖成本变动趋势分析
    4.1 黑龙江省生猪小规模养殖总成本变动趋势
    4.2 黑龙江省生猪小规模养殖主要成本构成的变动趋势
        4.2.1 仔猪成本
        4.2.2 精饲料成本
        4.2.3 人工成本
        4.2.4 医疗防疫费用
        4.2.5 燃料动力费、死亡损失费、固定资产折旧费
    4.3 黑龙江生猪小规模养殖主要成本项目所占比重变动趋势
    4.4 黑龙江省生猪小规模养殖成本与各地区比较分析
        4.4.1 与各地区生猪养殖总成本比较
        4.4.2 与各地区主要成本项目构成变动趋势比较
    4.5 本章小结
5 影响黑龙江省生猪小规模养殖效益的成本因素分析
    5.1 变量的设置及数据说明
    5.2 模型分析及结论
    5.3 本章小结
6 降低养殖成本的对策建议
    6.1 加快新品种的繁育与改良
    6.2 拓宽饲料来源
    6.3 加强现代畜牧科技在生猪小规模养殖中的运用
    6.4 创新生产组织形式
    6.5 建立生猪小规模养殖风险防范机制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2010年我国生猪业形势热点透析及未来发展政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2010年生猪产业运行情况及特点
    1.1 生猪存栏先降后升, 能繁母猪存栏总体有所下降
    1.2 生猪价格快速下滑之后保持低位, 三季度以来持续回升
    1.3 饲料价格保持上涨态势, 猪粮比价持续下滑之后逐渐回升
    1.4 全年大部分月份能够获利, 每头生猪平均盈利达百元以上
2 市场及产业热点透析
    2.1 全球性粮食供应趋紧迫使生猪养殖成本不断攀升
    2.2 点状散发的动物疫情对生猪生产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2.3 中央冻肉收储政策对稳定生猪市场价格起到明显作用
3 当前面临的新形势及未来趋势判断
    3.1 当前面临的新形势
    3.2 未来趋势判断
4 对策建议
    4.1 认真落实国家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措施
    4.2 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防止生猪过度下跌的调控预案》
    4.3 加强监测预警与信息引导服务
    4.4 加强饲料兽药与猪肉产品市场监管
    4.5 加强生猪疫情防控力度
    4.6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4.7 加大技术推广力度

(6)中国虾产业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表格目录 图形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 国内外研究动态
四、 研究思路、方法与框架
五、 创新点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一章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理论
一、 比较优势理论
二、 竞争优势理论
三、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关系
四、 理论小结 第二章 世界虾产业生产和贸易格局
一、 世界虾产业生产现状
二、 世界虾产业贸易格局
三、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虾产业生产和贸易特征
一、 中国虾产业生产特征
二、 中国虾产业贸易主要特征
三、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虾产业比较优势与竞争力分析
一、 虾产业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研究方法
二、 数据来源
三、 虾产业比较优势和竞争力分析
    (一) 虾类产品区域比较优势及国际比较
    (二) 虾类产品总体比较优势及国际比较
    (三) 中国虾类主产区比较优势和竞争力分析
四、 小结与评价 第五章 影响我国虾产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一、 要素条件
二、 需求条件
三、 相关和支持产业
四、 生产、储运、经营主体状况
五、 政府
六、 小结 第六章 国外虾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借鉴
一、 泰国
二、 印度尼西亚
三、 越南
四、 巴西
五、 评述与启示 第七章 我国虾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一、 研究结论
二、 中国虾产业发展战略思路
三、 中国虾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一) 按照比较优势原则,扩大虾产业生产
    (二) 完善四大支撑体系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
    (三) 实施品牌营销,提高营销能力
    (四) 转变政府职能,提供制度保证
    (五) 加强应对国际贸易争端的处理能力和组织建设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主要科研工作

(7)中国鲟鱼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前言
    0.1 选题背景和意义
    0.2 本研究的内容和框架
    0.3 本研究的主要方法
    0.4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1 世界鲟鱼类资源及保护状况
    1.1 鲟鱼类的分类与生理、生态特点
        1.1.1 鲟鱼类的分类
        1.1.2 体重与体形
        1.1.3 食性与生长
        1.1.4 栖息环境与适温范围
        1.1.5 繁殖与洄游
    1.2 世界鲟鱼类的自然分布
    1.3 中国鲟鱼类的地理分布
    1.4 鲟鱼类的经济价值
    1.5 鲟鱼类的资源濒危状况与保护
2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中国水产养殖业
    2.1 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2.2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2.3 我国水产养殖产业不持续发展案例分析
        2.3.1 我国水产养殖产业一般性发展周期
        2.3.2 我国水产养殖产业不持续发展案例分析
    2.4 水产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科学发展观
3 中国鲟鱼养殖产业的发展历程
    3.1 胚胎期(1950~1972年):资源调查和人工繁殖试验阶段
    3.2 培育期(1972~1991年):苗种培育与人工放流阶段
    3.3 成长期(1991~2001年):集约化养殖与资源增殖阶段
    3.4 成熟期(2002~2007年):养殖业日趋成熟,龙头企业出现
    3.5 我国鲟鱼养殖产业发展阶段及大事简表
4 中国鲟鱼养殖产业现状
    4.1 商品鱼生产
    4.2 苗种生产
    4.3 养殖品种
    4.4 养殖技术
    4.5 养殖方式
    4.6 饲料使用
    4.7 养殖区域
    4.8 产业组织模式
    4.9 市场和贸易
5 中国鲟鱼养殖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5.1 鲟鱼苗种和种质资源保护问题
        5.1.1 苗种供应仍不能自给自足
        5.1.2 缺乏鲟鱼原种场和良种场,杂交育种混乱
        5.1.3 外来鲟鱼对于我国土着种类的威胁
    5.2 养殖过程中的问题
        5.2.1 疾病防治问题
        5.2.2 饲料与营养问题
    5.3 药物残留问题
    5.4 养殖环境问题
        5.4.1 养殖水域污染严重
        5.4.2 现代集约化养殖模式对水域环境的影响
    5.5 商品鱼规格与产品的深加工问题
        5.5.1 商品鱼规格问题
        5.5.2 鲟鱼产品的精深加工发展迟缓
    5.6 鲟鱼产品的销售及出口问题
        5.6.1 销售市场问题
        5.6.2 鲟鱼出口与技术壁垒问题
    5.7 产业组织模式问题
        5.7.1 "公司+农户"是目前一个主要的产业组织模式
        5.7.2 "公司+农户"模式不适应公共食品安全新形势的要求
        5.7.3 "公司+农户"模式不适应CITES公约的要求
    5.8 政府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5.8.1 政府部门缺乏有效支持,行业协会空缺
        5.8.2 相关法规落后于产业发展
        5.8.3 政府对黑龙江鲟鳇鱼资源保护力度不够
6 中国鲟鱼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6.1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提高公众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6.2 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作用,完善产业管理
        6.2.1 政府首先应从政策、资金和科技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6.2.2 实行"区分品种的最低销售规格"的鲟鱼销售制度
        6.2.3 加强渔政执法,保护鲟鱼资源
    6.3 建立"区分国内、外市场,使用不同标记"的鲟鱼养殖标记制度
        6.3.1 实施标记制度,有效保护鲟鱼资源
        6.3.2 实施标记制度,突破CITES壁垒
        6.3.3 实施标记制度,符合水产品质量追溯的要求
        6.3.4 可供采用的标记方法
        6.3.5 建立"区分国内、外市场,使用不同标记"的鲟鱼标记制度
    6.4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鲟鱼产业组织模式
        6.4.1 可持续发展的鲟鱼产业组织模式
        6.4.2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我国农业的新型产业体
        6.4.3 鲟鱼养殖专业合作社的作用
        6.4.4 鲟鱼协会在鲟鱼产业组织模式中的作用
        6.4.5 可持续发展的鲟鱼产业组织模式的运行
    6.5 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全面促进鲟鱼养殖产业升级
    6.6 推动鲟鱼加工部门发展,完善营销体系,扩大消费市场
        6.6.1 加强鲟鱼产品的深加工开发,扶持鲟鱼加工龙头企业
        6.6.2 研究市场营销体系,广辟销售渠道
        6.6.3 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国际竞争力
    6.7 提高鲟鱼养殖水平
        6.7.1 抓好技术推广,提高养殖水平
        6.7.2 提高产业化水平,促进产业上规模
        6.7.3 建立鲟鱼原种场和良种场,加强优良品种的选育
        6.7.4 充分利用资源,降低养殖成本
        6.7.5 利用优质水源,打造鲟鱼绿色品牌
        6.7.6 抓好鲟鱼养殖病害防治工作
    6.8 加强我国鲟鱼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力度
7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生态型低成本高效益养殖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生态型养殖技术的概念
2 生态型养殖技术要点
3 生态型养殖技术经济分析
4 生物饲料配制原则和技术关键
    4.1 控制纤维原料添加量
    4.2 菌种选择
    4.3 强化营养
    4.4 开发新的饲料资源

四、如何正确利用俄罗斯饲料菜降低养殖成本(论文参考文献)

  • [1]政策性生猪保险的微观效应及对养殖收入的影响[D]. 李元鑫.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9)
  • [2]环境友好视角下大菱鲆养殖模式转型的经济研究[D]. 仓萍萍. 上海海洋大学, 2019(03)
  • [3]九股河牧业家禽养殖成本控制问题诊断及改进研究[D]. 张大鹏.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7(05)
  • [4]黑龙江省生猪小规模养殖成本研究[D]. 张晓棠. 东北农业大学, 2015(06)
  • [5]2010年我国生猪业形势热点透析及未来发展政策建议[J]. 王祖力,王济民. 中国畜牧杂志, 2011(02)
  • [6]中国虾产业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研究[D]. 袁新华. 南京农业大学, 2008(06)
  • [7]中国鲟鱼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 李融. 中国海洋大学, 2008(03)
  • [8]不同区域、用途及条件对牧草品种的选择[J]. 张焕强. 北方牧业, 2003(05)
  • [9]生态型低成本高效益养殖技术[J]. 张常书. 湖南饲料, 2001(01)
  • [10]生态型低成本高效益养殖技术[J]. 张常书.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01(01)

标签:;  ;  ;  ;  ;  

如何正确使用俄罗斯饲料蔬菜降低养殖成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