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泽型葡萄膜炎一例

雾泽型葡萄膜炎一例

一、桐泽型葡萄膜炎1例(论文文献综述)

张威[1](2019)在《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治疗时机与预后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探讨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cute retinal necrosis syndrome,ARNS)不同时期临床表现、手术治疗时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于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眼底病科住院治疗的17例ARNS患者(24只眼)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善系统的眼科检查,给予全身抗病毒药物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8只眼在患者入院前已出现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16只无RD眼中5只眼行预防性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余11只眼行全身联合玻璃体腔内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随访3-20个月,对比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前节及眼底相关体征改变,统计分析不同治疗方式影响预后相关因素。结果:本次研究的17例(24只眼)ARNS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2:5,年龄分布为20-80岁(50.47±16.02岁),双眼发病7例(41.2%)。13只眼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末次随访时5只眼硅油已取出,1眼硅油填充眼5月后出现复发性视网膜脱离。2眼药物联合预防性激光治疗出院好转5个月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余患眼术后视网膜平伏。初诊RD组和无RD组BCVA分别为1.51±0.75,1.19±0.79,末次随诊RD组和无RD组BCVA分别为1.29±0.76,0.73±0.71,其中RD组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7),无RD组视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8)。末次随诊BCVA较入院相比提高共14眼(58.3%),RD组与无RD组BCVA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视网膜坏死病灶是否累及后极部患眼对于BCVA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5)。无RD组中,手术与药物治疗组之间BCVA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5),对比视网膜脱离后玻璃体切割术,预防性玻璃体切割对于BCVA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1)。结论:ARNS早期抗病毒治疗能有效地控制病情进展,改善预后视力。早期抗病毒药物治疗如果无法控制病灶进展,如出现玻璃体混浊加重,视网膜坏死病灶融合扩展等,预防性玻璃体切割能有效改善预后视力,减少视网膜脱离发生。当出现视网膜脱离或者坏死病灶累及后极部时往往预示随着病程的延长,患眼预后较差的风险也随之升高。

王禄有[2](2014)在《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误诊1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cute retinal necrosis syndrome,ARNS)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属眼科急症、重症。此病最早由Urayama等〔1〕于1971年报道。1978年Young和Bird〔2〕也报道了相似病例,1983年正式命名为"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本病又名桐泽型葡萄膜炎(Kirisawa’s uveitis)。其特征是重度全葡萄膜炎伴有视网膜动脉炎、周边大量渗出、视网

高璐[3](2010)在《环孢素联合中药治疗难治性葡萄膜炎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环孢素A联合中药治疗难治性葡萄膜炎疗效的机理,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帮助。方法:对筛选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在哈尔滨242医院眼科诊断为复发性葡萄膜炎的51例患者,病例采取随机非盲对照研究方法,将受试者分为治疗组26例(32眼)和对照组25例(31眼),选取年龄在25-65岁之间,男女均可,无其他眼病,并除外高血压、糖尿病等可致眼部异常的全身性疾病,随诊1个月至半年者。治疗组为口服环孢素A,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并根据辩证分型口服中药汤剂,对照组口服免疫制剂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比较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视力、眼部体征及免疫制剂副作用。结果: 1.疗效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视力方面,治疗组治疗前后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3.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方面:两组视网膜荧光素渗漏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配合免疫制剂治疗葡萄膜炎可减轻免疫制剂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副作用,较单纯应用免疫制剂治疗疗效好

徐海燕[4](2009)在《急性视网膜坏死的临床和病原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急性视网膜坏死(acute retinal necrosis, ARN)的临床表现特点,治疗原则及病原学研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分为2个组,实验组即ARN组,对照组即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PVR)组。1996年1月-2009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诊断为ARN的38例(44眼)患者,均行常规眼部检查:视力、前节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底散瞳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根据流行病学特点,分别给予患者全身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24眼施行了更昔洛韦玻璃体腔内注药术,29眼施行了玻璃体切除手术。38例患者均于手术中抽取静脉血行血清TORCH检测,其中21例患者行血清总IgG检测。18眼(18例)于玻璃体切除术或更昔洛韦玻璃体腔注药术中获取玻璃体液标本,分别行玻璃体液总IgG及TORCH检测。1眼(无光感)于玻璃体切除手术中行脉络膜视网膜活检,组织标本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检测病毒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对照组为2006年6月-2008年1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诊断为PVR的15例(15眼)患者。行常规眼部检查:视力、前节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底散瞳检查。15眼均施行了玻璃体切除手术,术中同时抽取静脉血,分别行总IgG及TORCH检测。本文采用社会科学统计程序软件SPSS 16.0统计软件,采用几何均数表示特异性病毒抗体滴度的平均值,各项参数以平均值±标准差的形式表示。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依据统计学理论,若统计结果P<0.01,则差异具有非常显着的统计学意义。通过对玻璃体液及血清病毒特异性抗体及总IgG检测结果计算Goldmann-Witmer系数C,确定ARN的致病原。结果38例(44眼)ARN患者中,急性期9眼(9例),缓解期10眼(10例),终末期25眼(22例)。初诊视力0.3-1.0者6眼(13.6%);0.1-0.3者12眼(27.3%);0.05-0.1者2眼(4.5%);0.02-0.05者1眼(2.3%);光感-0.02者19眼(43.2%);无光感者4眼(9.1%)。初诊眼压0-9mmHg者10眼(22.7%);10-22 mmHg者28眼(63.6%);23-40mmHg者6眼(13.6%)。37眼球结膜睫状或混合性充血。25眼(56.8%)角膜后可见灰白色KP。11眼(25.0%)角膜后可见色素性KP。29眼(65.9%)房水闪光(+-++),浮游体(+-+++)。44眼出现不同程度的玻璃体尘状或絮状混浊,部分玻璃体发生机化,2眼眼底不能窥入。视乳头充血水肿10眼(22.7%);视网膜多发性、局灶性或融合性黄白色坏死病灶36眼(81.8%);视网膜点片状出血10眼(22.7%);动脉白鞘或呈白线状结节样改变22眼(50.0%);黄斑水肿4眼(9.0%);黄斑前膜1眼(2.3%);周边部视网膜色素沉着10眼(22.7%);视网膜脱离23眼(52.3%)。13眼(13例)行FFA检查,10眼显示视盘早期毛细血管扩张,造影过程中荧光渗漏。8眼视网膜动脉细窄,部分小动脉充盈迟缓或呈节段性充盈。视网膜坏死区早期呈现弱荧光,晚期坏死区荧光着染,呈高荧光。5眼黄斑区毛细血管扩张,晚期呈花瓣状荧光素积存。38例(44眼)ARN患者均给予全身抗病毒治疗。根据ARN发病年龄的流行病学特点,青年组11例(12眼)年龄为31.09±7.63,考虑为HSV感染,首选阿昔洛韦静脉滴注治疗。高龄组27例(32眼)年龄为48.22±7.08,考虑为VZV感染,选用更昔洛韦静脉滴注。治疗后1眼前节炎症消失,视网膜坏死区消退,视网膜在位。在全部患者中,对于眼底病变继续恶化的24眼(22例),施行更昔洛韦玻璃体腔注药。注射剂量为200-400μg/次,注射次数平均为2.08±1.35次。注药后9眼前节及玻璃体炎症消失,眼底病变消退,视力明显提高。另有3眼在注药后前节炎症反应消失,玻璃体混浊明显减轻,眼底病变消退。其余12眼在注药后病情进一步进展,玻璃体混浊加重,施行玻璃体切除术。38例(44眼)ARN患者中共有28眼(25例)患者发生视网膜脱离合并PVR,其中25眼患者初诊时已经发生视网膜脱离,3眼为治疗中病情继续发展,出现视网膜脱离合并PVR,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为63.2%。28眼中23眼行玻璃体切除术,23眼中21眼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硅油填充术,术后20眼视网膜复位,复位率为95.2%。23眼中2眼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C3F8填充术,1眼视网膜未复位,复位率为50.0%,再次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硅油填充术,术后视网膜复位。28眼中6眼患者放弃手术,视网膜未复位。38例(44眼)ARN患者另有7眼因玻璃体混浊明显行玻璃体切除术者。其中3眼行单纯玻璃体切除术,1眼行玻璃体切除联合C3F8填充术,3眼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术后6眼玻璃体混浊消失,视网膜在位。1眼因发生视网膜脱离合并PVR,再次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硅油填充术,术后视网膜复位。治疗后末诊视力:0.3-1.0者13眼(29.5%);0.1-0.3者5眼(11.4%);0.05-0.1者1眼(2.3%);0.02-0.05者1眼(2.3%);光感-0.02者20眼(45.5%)者;无光感者4眼(9.1%)。末诊眼压0-9mmHg者5眼(11.4%);10-22 mmHg者38眼(86.4%);23-30mmHg者1眼(2.2%)。25眼(25例)房闪及浮游体消失,9眼(9例)角膜后灰白色KP减少,仍可见色素性KP;4眼(3例)角膜后灰白色KP及浮游体无明显变化。14眼(14例)玻璃体透明,25眼(23例)玻璃体混浊消失或明显减轻。38眼(36例)视网膜黄白色病灶均消退,3眼视网膜出血吸收,出现色素沉着,20眼(19例)视网膜均复位。6眼(4例)视网膜未复位。PVR组(对照组)的15例(15眼)治疗前初诊视力:0.1-0.3者1眼(6.7%);0.05-0.1者1眼(6.7%);0.02-0.05者3眼(20.0%);光感-0.02者10眼(66.7%)。术前眼压:8眼(53.3%)眼压低于1 OmmHg,7眼(46.7%)眼压在10-21mmHg内。5眼角膜后可见灰白色或棕色KP;8眼晶状体楔形及核性混浊;3眼为人工晶体眼;1眼为无晶体眼。3眼玻璃体出现不同程度的色素颗粒混浊;7眼玻璃体液化、混浊,眼底为高度近视眼底改变,呈豹纹状眼底,可见大片萎缩斑。15眼均有视网膜脱离合并PVR,15眼均施行玻璃体切除术。2眼联合巩膜外环扎术,3眼联合人工晶体取出术及后发障切除术,8眼联合晶状体切除术,14眼玻璃体腔硅油填充,分别于术后3-5个月取出硅油,其中1眼硅油取出后再次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惰性气体C3F8填充术。治疗后末诊视力:0.3-1.0者3眼(20.0%);0.1-0.3者4眼(26.7%);0.05-0.1者1眼(6.7%);0.02-0.05者3眼(20.0%);光感-0.02者4眼(26.7%)。术后眼压:1眼(6.7%)眼压低于10mmHg,14眼(93.3%)眼压在10-21mmHg内。15眼术后视网膜全部复位。38例ARN组患者全部行血清TORCH检测。18眼(18例)分别在更昔洛韦玻璃体腔注药及玻璃体切除术时,获取玻璃体液标本,行玻璃体TORCH检测,TORCH血清检出率:37例(97.4%)为HSV-IgG,36例(94.7%)为CMV-IgG,34例(89.5%)为RV-IgG, Toxo-IgG为0%。所有IgM检出率为0%。玻璃体液检出率:15眼(88.3%)为HSV-IgG,5眼(11.1%)为CMV-IgG,1眼(35.1%)为RV-IgG, Toxo-IgG为0%,HSV-IgM为1眼(5.6%),CMV-IgM为2眼(56.7%),RV-IgM及Toxo-IgM为O%。21例患者行血清总IgG检测,结果为10.10±2.38g/l,检出率为100%。18眼(18例)中16眼玻璃体液检测出总IgG,结果为733.98±830.70mg/dl,检出率为88.9%。2眼未检测出总IgG。11眼患者GWC结果评价为阳性,9眼诊断为HSV感染,患者年龄在35.11±11.61岁;2眼诊断为CMV感染,年龄在53.5±7.78岁,病原学诊断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77.7%。15例PVR组患者的血清TORCH检出率:14例(96.7%)为HSV-IgG,15例(100%)为CMV-IgG,14例(93.3%)为RV-IgG, Toxo-IgG为0%。所有IgM检出率均为0%;15眼玻璃体液IgG及IgM检测均为0%。15例血清总IgG结果为10.02±2.69g/l,检出率为100%,15眼玻璃体液总IgG为13.53±17.80mg/dl,检出率为100.0%。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分析,血清HSV的几何平均滴度, ARN组为:1:86.3,PVR组为:1:86.1,(F=0.401, P=0.530);CMV的几何平均滴度,ARN组为:1:48.52,PVR组为1:30.76,(F=0.340, P=0.562);RV的几何平均滴度,ARN组为1:72.33,PVR组RV为1:66.53,(F=0.427,P=0.502;)。两组抗体几何平均滴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例ARN患者的血清总IgG的平均值为10.10±2.38 g/l,15例PVR患者的血清总IgG的平均值为10.02±2.69g/l,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28,P=0.517)。16眼ARN患者的玻璃体液总IgG的平均值为733.98±830.70mg/dl,15例PVR组患者的玻璃体液总IgG的平均值为13.53±17.8mg/dl,两者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F=17.465,P=0.000)。PCR结果:1例行视网膜脉络膜活检组织标本采用PCR检测出VZV的特异DNA,而检测HSV的DNA为阴性。结论ARN是以急性葡萄膜炎,玻璃体炎,闭塞性视网膜动脉炎,视网膜坏死及视神经病变为主要特征的眼部综合征,视网膜脱离是ARN常见的晚期并发症。其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特点为药物的选择提供了一定依据。病原学诊断对提高ARN的治疗水平是至关重要的。玻璃体液的病毒抗体检测是诊断感染病原体的间接证据。脉络膜视网膜活检获取感染组织标本,经PCR方法鉴定可以直接检测出感染病毒的DNA,明确病原学诊断。ARN患者首选全身抗病毒及预防性的激光治疗。青年组(≤36岁),首选阿昔洛韦治疗。高龄组(≥50岁),首选更昔洛韦治疗,改善预后;36-50岁先采用阿昔洛韦治疗,10天后病情进展,则应改用更昔洛韦。全身用药病情继续恶化,但是尚未出现视网膜脱离应及早进行更昔洛韦玻璃体腔注药术,可获得满意疗效。继发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或者PVR,尽早采用玻璃体切除术、眼内激光光凝术联合硅油填充术来挽救患者的视力。

冯朝晖,周爱意,权彦龙,熊全臣[5](2009)在《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误诊分析5例》文中指出目的: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是一种以中到重度葡萄膜炎、血管炎以及血管闭塞性视网膜坏死为特征的严重眼病,其早期诊断比较困难,有的甚至在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过程中才被确诊。分析临床上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误诊的原因,总结早期诊断的经验。方法:回顾我院5例未能及时诊断的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病例的临床特点,诊治经过及最终预后,并分析误诊原因。结果:5例病例中,1例被误诊为虹膜睫状体炎,2例误诊为葡萄膜炎并视网膜脱离,1例误诊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例被误诊为出血性视网膜血管炎。这些疾病在临床诊断过程中有必要考虑与急性视网膜坏死鉴别。结论: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临床表现变异较大,有些表现不典型,临床工作中应充分认识此疾病。

谷锐[6](2008)在《华蟾素参与葡萄膜炎免疫调节机制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联合中药华蟾素治疗葡萄膜炎的免疫效应。方法:对筛选2003-2007年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眼科诊断为葡萄膜炎的60例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41眼,静脉点滴华蟾素,同时应用糖皮质激素并根据辩证分型口服中药汤剂。对照组30例43眼,应用糖皮质激素并根据辩证分型口服中药汤剂。以两组患者总疗效、视力、免疫球蛋白及补体、荧光血管造影为观察指标,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视力差值、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治疗后视力均有提高、免疫功能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统计结果表明,治疗组复发率远远低于对照组。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华蟾素对葡萄膜炎有较好治疗作用,可调节机体免疫平衡、缩短疗程、提高视功能、减少并发症、稳定病情、减少复发。

杜建英,秦玲利,陈小瑾,赵吉飞[7](2007)在《桐泽性葡萄膜炎1例》文中研究说明0引言急性视网膜坏死是严重累及视网膜,损害视力能导致失明的眼科疾病。临床并不多见,本例同时合并高眼压更为少见。本文报道1例单眼急性视网膜坏死,就其

惠瑜,张蓉[8](2004)在《急性视网膜坏死的诊断与治疗》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探讨急性视网膜坏死早期诊断、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方法 对急性视网膜坏死 2例 ( 3眼 )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结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此 2例 ( 3眼 )早期均误诊 ,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疗效果不佳。结论 对类似葡萄膜炎者在早期要注意眼底周边部的改变 ,特别要注意和中间葡萄膜炎相鉴别。急性视网膜坏死患者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病情 ,手术治疗效果不佳 ,预后不良

庞凤,郑新青[9](2002)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特殊类型葡萄膜炎36例临床分析》文中认为

廖华,曾莉[10](1996)在《急性视网膜坏死1例》文中指出急性视网膜坏死1例武警江西省总队医院眼科中心(330001)廖华,曾莉急性视网膜坏死(ARN)是严重影响视力的眼底病,临床上较少见,目前国内外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现将我院近期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31岁,工人。因左眼视力下降20d于...

二、桐泽型葡萄膜炎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桐泽型葡萄膜炎1例(论文提纲范文)

(1)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治疗时机与预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研究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临床资料
    2.3 治疗方法
        2.3.1 全身药物治疗
        2.3.2 玻璃体腔内注射药物治疗
        2.3.3 手术治疗
        2.3.4 激光治疗
    2.4 分组情况
    2.5 统计分析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入院专科检查
    3.3 治疗后专科情况
    3.4 BCVA比较
        3.4.1 组内对比
        3.4.2 组间对比
    3.5 并发症及处理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3)环孢素联合中药治疗难治性葡萄膜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葡萄膜炎的研究概况
    一、葡萄膜炎的有关概念
    二、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及分类
    四、葡萄膜炎的诊断
    五、葡萄膜炎的治疗
    六、小结
临床研究
    一、研究方案
        (一) 病例来源
        (二) 诊断标准
        (三) 纳入标准
        (四) 排除标准
        (五) 剔除和脱落标准
        (六) 治疗方法
        (七) 观察指标
        (八) 疗效判定标准
        (九)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个人简历
详细摘要

(4)急性视网膜坏死的临床和病原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语表
检查检测仪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急性视网膜坏死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6)华蟾素参与葡萄膜炎免疫调节机制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综述
    1.祖国医学对葡萄膜炎的研究概况
        1.1 葡萄膜炎的祖国医学病名
        1.2 葡萄膜炎病因病机
        1.3 葡萄膜炎辨证分型
        1.4 葡萄膜炎中药治疗
        1.5 针刺疗法
    2.现代医学对葡萄膜炎的研究概况
        2.1 葡萄膜炎的概念
        2.2 葡萄膜炎临床分类
        2.3 葡萄膜炎发病机制
        2.4 葡萄膜炎的免疫学研究
        2.5 葡萄膜炎的诊断
        2.6 葡萄膜炎的治疗
临床研究
    1.病例标准
        1.1 诊断标准
        1.2 观察病例标准
        1.3 病例来源
        1.4 一般资料
    2.研究方法
        2.1 分组
        2.2 检查仪器
        2.3 观察周期
        2.4 观察指标
        2.5 疗效判定标准
    3.统计方法
结果
    1.总疗效分析
    2.治疗前后视力比较
    3.造影情况分析
    4.免疫功能比较
    5.随访情况
    6.安全性指标观测
讨论
    1.葡萄膜炎的复发因素的认识
    2.华蟾素注射液免疫效应研究
    3.葡萄膜炎的治疗体会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8)急性视网膜坏死的诊断与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1.1 例1:
        1.1.2 例2:
    1.2 临床表现
    1.3 药物治疗
    1.4 手术治疗
2 结果
3 讨论
    3.1 急性视网膜坏死
    3.2 鉴别诊断
    3.3 误诊原因
    3.4 关于治疗

(9)中西医结合治疗特殊类型葡萄膜炎36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治疗
    2.1 热毒炽盛型 (6例9眼)
    2.2 肝胆湿热型 (6例12眼)
    2.3 肝经风热型 (3例6眼)
    2.4 肝肾阴虚型 (5例9眼)
    2.5 阴虚火旺型 (15例26眼)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自拟)
    3.2 疗效
4 讨论

四、桐泽型葡萄膜炎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治疗时机与预后的临床研究[D]. 张威. 南昌大学, 2019(01)
  • [2]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误诊1例分析[J]. 王禄有.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4(06)
  • [3]环孢素联合中药治疗难治性葡萄膜炎的临床研究[D]. 高璐.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0(02)
  • [4]急性视网膜坏死的临床和病原学研究[D]. 徐海燕.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9(S1)
  • [5]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误诊分析5例[J]. 冯朝晖,周爱意,权彦龙,熊全臣. 国际眼科杂志, 2009(04)
  • [6]华蟾素参与葡萄膜炎免疫调节机制的临床研究[D]. 谷锐.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8(01)
  • [7]桐泽性葡萄膜炎1例[J]. 杜建英,秦玲利,陈小瑾,赵吉飞. 国际眼科杂志, 2007(04)
  • [8]急性视网膜坏死的诊断与治疗[J]. 惠瑜,张蓉.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 2004(06)
  • [9]中西医结合治疗特殊类型葡萄膜炎36例临床分析[J]. 庞凤,郑新青.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2(02)
  • [10]急性视网膜坏死1例[J]. 廖华,曾莉. 江西医药, 1996(S1)

标签:;  ;  ;  ;  ;  

雾泽型葡萄膜炎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