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荣桑散对模型小鼠巨噬细胞吞噬作用的影响

复方荣桑散对模型小鼠巨噬细胞吞噬作用的影响

一、复方溶囊散对模型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姜涛[1](2021)在《丹参联合三氧化二砷瘀毒同治调控糖酵解逆转巨噬细胞极化的抗肝癌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对肿瘤“瘀毒”病因病机理论的源流,以及基于“瘀毒”理论所衍生的治则治法和组方用药进行研究。论证“瘀毒”理论指导下丹参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肝癌的有效性,并研究其作用机制。以方证因,以方证机,验证“瘀毒”病因病机理论的科学性,并为其提供一定的实验支撑。方法 通过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以理论研究指导实验研究,以实验研究反证并支撑理论研究。1.理论研究:通过查阅古今文献,总结团队相关研究成果,分析“瘀”和“毒”作为肿瘤病因病机的优势和局限性,对“瘀毒”理论产生的原因进行剖析,阐述“瘀毒”理论的含义和价值。基于肿瘤“瘀毒”理论,研究“祛瘀”和“祛毒”的代表性治则治法,分析其适用情况,探讨不同阶段的瘀毒同治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基于“瘀毒”理论,枚举代表性的瘀毒同治药物,论证丹参联合三氧化二砷的理论合理性和科学性。2.实验研究:基于“瘀毒”理论,筛选合适的丹参提取物,并与三氧化二砷联用,获得肝癌抑制效果较佳,正常细胞杀伤较小的联用组合,并分析其最佳药物配比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Hep1-6原位移植瘤和H22皮下移植瘤模型,验证联合用药的体内外抗肝癌效果。以巨噬细胞极化和糖酵解作为机制研究出发点,通过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染色、病理学染色、PCR技术、Western Blot等技术检测巨噬细胞分型情况,并通过原代巨噬细胞体外诱导模型验证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研究联合用药对巨噬细胞糖酵解网络的调控作用,选取与糖酵解密切相关的HIF-α/NF-κB、AMPK信号通路开展研究,阐明其起效的分子机制。结果1.“瘀毒”理论的产生是“瘀”“毒”病因病机理论的延伸和发展,其出现是中医内在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其中,中医对肿瘤疾病认识的深入,中医理论自身的发展,现代医学理论的充分融入均是其形成的重要促进因素。2.以活血化瘀、破血逐瘀、清热解毒、以毒攻毒为代表的治法及药物配伍是瘀毒同治的核心治疗方案。依据患者病情、病性、病位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同治方案,其中活血化瘀联合以毒攻毒是各阶段均合适的瘀毒同治方案。3.丹参联合三氧化二砷的药物组合是基于活血化瘀、以毒攻毒治法下,合理的瘀毒同治药物配伍形式,该配伍形式兼具了肿瘤杀伤力强、不易伤正的特点,并规避了促肿瘤转移的风险。4.丹参中的隐丹参酮是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肝癌的较佳瘀毒同治组分,二者配伍可在体内外有效抑制肝癌进展,最佳配比为10:1左右。5.隐丹参酮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肝癌的机制与促进巨噬细胞的激活,提升其吞噬能力,促使其向M1型巨噬细胞活化,抑制其向M2型巨噬细胞活化有关。6.隐丹参酮联合三氧化二砷通过激活AMPK信号通路、抑制HIF-α/NF-κB信号通路实现对巨噬细胞和肿瘤细胞的糖代谢调控。二者联合促进巨噬细胞的糖酵解并抑制肿瘤细胞的糖酵解,促进葡萄糖的重分配,以达到逆转巨噬细胞极化,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目的。结论“瘀毒互结”是肿瘤的核心病因病机,活血化瘀、以毒攻毒是瘀毒同治的科学治法,丹参联合三氧化二砷是有效的配伍组合。中医“瘀毒”理论可以有效的应用于肝癌的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董陈颍[2](2021)在《甘草酸干预巨噬细胞外泌体抗炎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炎症因子主要是由单核/巨噬细胞或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参与炎症或级联反应,包括IL-1β、1L-6、IL-8、TNF-α等。这些细胞因子参与机体多种疾病的炎症、感染和免疫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可引起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全身炎症级联反应综合征等。尤其在新冠肺炎中,这些炎症因子引起的细胞因子级联风暴因致死率高被人们广泛认知。然而,炎症反应是由多因子多靶点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级联网络,炎症调节网络是多因子多靶点参与的复杂系统,药物也是通过多靶点多系统发挥抗炎作用,针对炎症网络的整体调节机制现在仍然不清楚。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巨噬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与炎症网络的调节密切相关,在炎症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外泌体可由各种细胞分泌,是一类细胞外囊泡,在细胞间通讯、免疫应答、抗原提呈、肿瘤侵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在疾病诊断和预后的标志物、组织修复及药物递送等领域也有着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巨噬细胞来源外泌体携带多种蛋白和遗传信息,可发挥细胞间通讯作用,对炎症过程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信息传递和调控作用。如近年来研究显示外泌体所携带的microRNA参与炎症因子调节网络,既可以调节IL-1β、IL-6、IL-8、TNF-α等多种细胞因子的分泌,也可以被这些炎症因子所调控。目前,外泌体作为炎症反应中细胞间信号传递的新机制,正受到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围绕巨噬细胞来源外泌体的研究为解开炎症网络的调控提供了新思路,对揭示药物抗炎作用机制起到重要作用。由于炎症网络的复杂性,寻找合适的抗炎药物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大量研究表明中药及其复方可以调整多种细胞因子紊乱和失衡状态,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在我们课题组的前期工作中,依托本课题组构建的抗炎中药组分及其复方配伍研究平台,基于高通量液相蛋白芯片技术,结合多药效综合数据分析,通过对多种中药组分的抗炎活性筛选,发现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GA)及其组分复方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能显着降低巨噬细胞白介素类、趋化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等十多种炎症介质释放。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前期基础。巨噬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炎症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望成为抗炎治疗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和药物研究新靶点,也为进一步揭开炎症网络调节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本课题以甘草酸干预巨噬细胞来源外泌体为研究对象,对其影响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模型分泌细胞因子功能和活化状态进行初步探索,为后续进一步深入研究甘草酸抗炎活性的新作用机制,寻找中药抗炎治疗的新途径和新靶标提供实验研究依据。第一部分:甘草酸抗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性损伤的作用研究目的:本实验确定采用无外泌体血清培养复制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条件,并验证甘草酸抗炎作用。方法:本实验采用超速离心法制备无外泌体血清,采用浓度为1ug/ml LPS药液刺激RAW264.7细胞,通过检测细胞分泌IL-6水平变化,复制RAW264.7炎症细胞模型,甘草酸以400ug/ml的浓度作用24h干预炎症细胞模型,确定甘草酸抗炎效果。结果:在无外泌体血清培养条件下,RAW264.7细胞生长情况良好,可在LPS刺激下诱导形成炎症模型。甘草酸作用后,IL-6水平降低。结论:采用无外泌体血清复制完成RAW264.7炎症细胞模型,LPS诱导剂量为1ug/ml。甘草酸作用浓度为400ug/ml具有明确的抗炎作用。第二部分:甘草酸刺激巨噬细胞来源外泌体制备及鉴定目的:制备甘草酸刺激巨噬细胞来源外泌体及鉴定外泌体方法:本实验采用梯度超速离心的方法分离提纯甘草酸刺激巨噬细胞后分泌的外泌体,并通过透射电镜(TEM)、纳米粒径追踪(NTA)、Western Blot鉴定粒径形态、大小、相关标志蛋白。结果:电镜(TEM)显示粒径形态为典型杯状结构,有双层膜及结构;纳米粒径追踪(NTA)显示所获得粒径大小集中分布在130nm左右;WB结果检测到外泌体标志蛋白CD9,CD63,不含内质网蛋白Calnexin,说明使用梯度超速离心方法可以获得甘草酸干预巨噬细胞来源外泌体。结论:经鉴定所获得颗粒符合外泌体特征,甘草酸刺激巨噬细胞后可以分泌外泌体,且梯度超速离心可以获得纯度较高的外泌体颗粒。第三部分:甘草酸干预巨噬细胞来源外泌体对巨噬细胞功能效应影响目的:研究甘草酸干预巨噬细胞来源外泌体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形态功能的影响方法:制备甘草酸干预巨噬细胞来源外泌体(GA-exo),观察甘草酸干预巨噬细胞来源外泌体(GA-exo)不同剂量对LPS诱导巨噬细胞形态、炎症因子释放及活化状态的影响。Elisa检测相应炎症因子,Western Blot检测巨噬细胞活化指标iNOS。结果: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结果相比,甘草酸干预巨噬细胞来源外泌体(GA-exo)干预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模型后,细胞上清的IL-6表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同时巨噬细胞活化指标iNOS相对表达量降低,说明甘草酸干预巨噬细胞外泌体(GA-exo)对巨噬细胞炎症模型有抑制作用。结论:甘草酸干预巨噬细胞外泌体(GA-exo)对巨噬细胞炎症模型有抑制作用,甘草酸抗炎可能是通过外泌体的途径发挥作用。

刘佳[3](2021)在《女贞子免疫增强活性成分分离鉴定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女贞子Ligustri Lucidi Fructus系木犀科植物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l.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甘、苦,凉;归肝、肾经;功能补肝肾,强筋骨,明目;主治阴虚内热,腰肢无力,肾虚滑精,视力减退等。研究表明,女贞子主要含有齐墩果酸、熊果酸、特女贞苷、女贞子苷等化学成分,具有免疫调节、保肝、抗炎、抗菌和抗病毒等作用。已有文献证明女贞子可以提高家畜的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然而目前的研究未能阐释女贞子发挥免疫增强活性的化学成分,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更是少见。本研究进行了女贞子免疫增强活性部位筛选、活性成分分离鉴定、活性成分增强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取得以下主要结果:(1)女贞子免疫增强活性部位的筛选通过乙醇提取法和液-液萃取法制备女贞子五个极性部位,通过巨噬细胞吞噬试验和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检测五部位萃取物的免疫活性。结果表明,女贞子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部位萃取物得率分别为1.64%、1.28%、1.13%、11.15%和26.96%;女贞子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部位萃取物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RAW264.7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的能力,且正丁醇和乙酸乙酯部位萃取物的增强效果较好;女贞子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部位萃取物均可不同程度地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其中正丁醇和乙酸乙酯萃取物的促增殖效果较好。说明正丁醇和乙酸乙酯部位为女贞子的主要免疫增强活性部位。(2)女贞子免疫增强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通过大孔树脂、硅胶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及制备薄层色谱法,对女贞子正丁醇部位萃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1H-NMR、13C-NMR和HR-ESI-MS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通过巨噬细胞吞噬试验和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检测大孔树脂乙醇洗脱段和单体化合物的免疫活性。结果表明,女贞子正丁醇部位萃取物的大孔树脂水洗脱段、30%、50%、70%和90%乙醇洗脱段得率分别为8.54%、25.62%、58.34%、1.42%和1.07%,其中30%乙醇洗脱段的免疫活性较强;对30%乙醇洗脱段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0个单体化合物,结构鉴定为:橄榄苦苷酸(oleuropeinic acid)、女贞子苷(nuezhenide)、异女贞子苷(isonuezhenide)、红景天苷(salidroside)、异女贞苷酸(isoligustrosidic acid)、ligulucidumoside A、8(E)-女贞子苷(8(E)-nuezhenide)、羟基酪醇(hydroxytyrosol)、橄榄苦苷(oleuropein)和p-hydroxyphenethyl 7-β-D-glucosideelenolic acid eater,其中橄榄苦苷酸、红景天苷、羟基酪醇、橄榄苦苷和p-hydroxyphenethyl7-β-D-glucosideelenolic acid eater有不同程度增强免疫细胞活性的作用,且羟基酪醇的作用最强。说明羟基酪醇等是女贞子的主要免疫增强活性成分。(3)女贞子活性成分羟基酪醇增强巨噬细胞免疫活性的作用及机制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羟基酪醇作用于RAW264.7巨噬细胞后细胞抗原摄取能力,ELISA检测细胞因子分泌,Griess法检测一氧化氮(NO)释放,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活性氧(ROS)产生,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子和共激活分子的表达,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NF-κB和TLR4信号通路相关靶点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羟基酪醇能显着增强巨噬细胞对FITC-OVA的摄取能力,提高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分泌,促进NO释放和ROS产生,并显着上调细胞表面分子MHC-Ⅱ和共激活分子CD80和CD86的表达;进一步研究表明,羟基酪醇可以显着上调细胞核NF-κB p65表达,下调细胞浆IκB-α表达,同时还能显着上调TLR4,My D88,TRIF和IKKβ的表达,说明羟基酪醇对RAW264.7巨噬细胞的活化可以通过TLR4/My D88(TRIF)/IKKβ介导的信号反应激活细胞内NF-κB信号通路实现。(4)女贞子活性成分羟基酪醇增强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的作用及机制通过ELISA检测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分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亚群比例,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Ca2+浓度,微板法检测细胞中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活力,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核转录因子NFAT和NF-κB信号通路相关靶点蛋白表达。结果表明,羟基酪醇可显着增加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和TNF-α分泌,提高淋巴细胞亚群CD3+和CD4+/CD8+比例;进一步研究表明,羟基酪醇可以显着增加细胞内Ca2+浓度,提高Calcineurin活力,并且显着上调细胞核NFAT和NF-κB p65表达,同时下调细胞浆NFAT和IκB-α表达,说明羟基酪醇可以通过促进Ca2+/Calcineurin/NFAT和NF-κB信号通路的级联反应,激活脾淋巴细胞。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女贞子正丁醇和乙酸乙酯部位萃取物为其主要免疫增强活性部位,并分离和筛选得到多个具有免疫增强活性的单体化合物,其中羟基酪醇活性最好;进一步研究阐释了羟基酪醇可以通过影响细胞信号通路的传递,引起NF-κB p65和NFAT的入核来增强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免疫活性。本论文研究结果为今后将女贞子开发为免疫增强剂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发展可以替代抗生素的中兽药饲料添加剂提供思路。

楚毓博[4](2021)在《巴豆苷、桔梗皂苷D、贝母甲素及其配伍对胃癌微环境中免疫细胞调控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致死率较高的癌症之一,多数患者发现时已是中晚期,预后差,且手术、放化疗等治疗手段存在肿瘤复发转移、毒副作用明显等问题,因此亟需寻找更好的治疗手段。近年来,肿瘤免疫疗法在临床上已取得极大的进展,通过调节免疫来抗肿瘤,为胃癌的治疗带来巨大的创新,而胃癌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是其中的研究热点之一。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和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NK)是微环境中重要的免疫抑制细胞与免疫效应细胞,TAMs对NK细胞的增殖及功能有抑制作用,通过调控这两类细胞,解除免疫抑制状态,恢复免疫功能,对胃癌的治疗预后至关重要。基于此临床背景,本课题选择三物白散中的三种成分巴豆苷、桔梗皂苷D、贝母甲素及其配伍,探讨单体及配伍对TAMs是否具有调控作用,单体及配伍是否可通过调控TAMs,解除对NK细胞的免疫抑制,改善微环境免疫状态,促进胃癌的治疗,并进一步探讨其中涉及的机制。方法:(1)采用IL-4+IL-13+PMA+含5%血清的完全培养基方法,体外诱导THP-1细胞为TAMs细胞,并进行表型鉴定;(2)利用CCK8法筛选巴豆苷、桔梗皂苷D、贝母甲素对AGS细胞、TAMs细胞以及NK细胞的体外安全浓度范围;(3)利用流式细胞术及ELISA筛选巴豆苷、桔梗皂苷D、贝母甲素调控TAMs的效阈浓度范围以及最佳浓度与效阈下浓度;(4)设计正交试验,以巴豆苷、桔梗皂苷D、贝母甲素、空白作为四因素,以各单体效阈下浓度,1/2效阈下浓度,0作为三水平,进行正交配伍,并利用流式细胞术及ELISA筛选调控TAMs的最佳配伍组合;(5)在Transwell体系中,将TAMs接种于上室,AGS细胞与NK细胞混合培养于下室,模拟胃癌微环境,并进行药物干预;(6)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NK细胞的杀伤性;(7)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MMP9、sMICA、sMICB的含量;(8)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细胞膜分子NKG2D、MICA/B的表达。结果:(1)THP-1诱导后,TAMs表型标志物CD206及分泌因子IL-10、TGFβ的表达较对照组显着上调(P<0.05);(2)不同浓度单体作用于AGS细胞,并在TAMs与NK细胞验证后,细胞存活率在90%以上者的浓度范围为:巴豆苷:10-5,10-6,10-7,10-8,10-9mol/L;桔梗皂苷 D:10-5,10-6,10-7,10-8,10-9mol/L;贝母甲素:10-4,10-5,10-6,10-7,10-8mol/L;(3)在降低CD206的水平上,巴豆苷在10-5,10-6,10-7,10-8,10-9mol/L,桔梗皂苷D在10-5,10-6,10-8mol/L,贝母甲素在10-4,10-5,10-6mol/L 时,具有显着差异(P<0.05);在降低IL-10、TGFβ的水平上,巴豆苷在10-5,10-6,10-7,10-8,10-9mol/L,桔梗皂苷D在10-5,10-6,10-7,10-8mol/L,贝母甲素在10-4,10-5,10-6,10-8mol/L 时,具有显着差异(P<0.05);巴豆苷、桔梗皂苷D、贝母甲素调控TAMs的最佳浓度分别是10-5、10-5、10-4mol/L;效阈下浓度分别是10-10、10-9、10-7mol/L;(4)在降低CD206、IL-10、TGFβ水平方面,最佳配伍为10-10mol/L巴豆苷+10-9mol/L桔梗皂苷D+10-7mol/L贝母甲素,各因素对CD206、TGFβ的影响程度依次是巴豆苷>桔梗皂苷D>贝母甲素,对IL-10的影响程度依次是巴豆苷>贝母甲素>桔梗皂苷D;(5)在微环境中,配伍组可显着增强NK细胞杀伤性(P<0.05),各单体组没有影响;(6)流式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贝母甲素与配伍组在升高NKG2D水平上具有显着差异(P<0.05),巴豆苷组与配伍组在降低MICA/B水平上具有显着差异(P<0.05)。(7)ELISA结果表明,配伍组的sMICA/B显着下降(P<0.05),各组的MMP9指标虽没有显着性,但是均有下降趋势,而配伍组下降最明显。结论:(1)THP-1细胞在体外一定条件刺激下可成功诱导成为TAMs;(2)巴豆苷、桔梗皂苷D、贝母甲素及其配伍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以调控TAMs的表型,降低CD206+TAMs细胞的比例,降低分泌因子IL-10、TGFβ的含量;(3)在微环境中,配伍组可以增强NK细胞杀伤活性,而各单体组对此没有影响;(4)配伍组可以调控微环境中的免疫状态与调控NKG2D/NKG2DL这条途径有关。

周红玲[5](2020)在《基于斑马鱼模型的中药抗内毒素活性筛选及甘草苷抑制LPS诱导急性肺损伤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背景与目的内毒素是一种危及人类健康乃至生命的病原菌模式分子,内毒素炎症与人类许多疾病密切相关。中药在抗内毒素损伤中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和特色,中药抗内毒素活性筛选成为研究的热点。本课题组成功构建了斑马鱼内毒素炎症模型,基于此模型评价了不同层次中药(凉膈散复方及其不同提取部位,单味中药甘草及其不同提取部位、单体甘草苷)的抗内毒素活性,探索了斑马鱼浸泡给药方式对于中药抗内毒素筛选的广泛适用性,并且深入研究了凉膈散中活性成分甘草苷抗急性肺损伤(ALI)的作用机制。方法与结果1.采用LPS显微注射卵黄囊构建斑马鱼炎症模型,并浸泡给予凉膈散。生存分析结果发现凉膈散提高斑马鱼生存率;H&E染色结果表明凉膈散降低卵黄囊炎症细胞的浸润;q-PCR结果表明凉膈散抑制促炎因子TNF-α和IL-6的mRNA表达。荧光拍照、苏丹黑(SB)染色及中性红(NR)染色结果说明凉膈散可抑制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向炎症部位的聚集。上述结果说明斑马鱼浸泡给药方式的有效性。2.基于斑马鱼炎症模型评价凉膈散、甘草不同极性提取物、甘草苷的抗炎活性。结果发现凉膈散水提部位、甘草乙酸乙酯部位及单体甘草苷可显着提高斑马鱼生存率,抑制炎性细胞的聚集。3.采用MTT法筛选了甘草苷对于RAW264.7细胞的无毒剂量。采用LPS诱导RAW264.7细胞建立炎症模型,ELISA结果表明甘草苷剂量依赖性地降低促炎因子TNF-α和IL-6的水平。进一步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甘草苷对MAPK通路的影响,结果显示甘草苷抑制JNK在Thr183/Tyr185位点的磷酸化,但对p38在Thr180/Tyr182位点和ERK在Thr202/Tyr204位点的磷酸化无明显影响。此外,甘草苷增加Nur77的表达,降低p-Nur77(Ser351)的水平,抑制c-Jun及p-c-Jun(Ser63)的表达。JNK的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和JNK siRNA可协同甘草苷调控Nur77/c-Jun信号通路,而JNK特异性激动剂Anisomycin可拮抗甘草苷的调控作用。过表达JNK后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Luciferase)检测Nur77的启动子活性,结果发现JNK过表达可抑制Nur77的启动子活性,而甘草苷可拮抗JNK的效果。EMSA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甘草苷通过上调Nur77抑制c-Jun、p-c-Jun(Ser63)及其DNA结合活性。肺组织H&E染色表明甘草苷对LPS诱导ALI具有保护作用,同时甘草苷可降低肺水含量及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蛋白含量,降低BALF中TNF-α和IL-6的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蛋白,结果表明甘草苷能够调控JNK/Nur77/c-Jun通路抑制LPS诱导的ALI。JNK激动剂Anisomycin可拮抗甘草苷对ALI的上述保护作用。结论本研究①斑马鱼浸泡给药方式适用于中药抗内毒素筛选;②明确了不同层次中药(复方、单味药、单体成分)的抗内毒素活性;③阐明了甘草苷通过调控JNK/Nur77/c-Jun信号通路抑制LPS诱导的ALI。

王欣欣[6](2020)在《基于Th1/Th2平衡研究沙棘果油及其有效成分对特应性皮炎小鼠的干预作用》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沙棘果油及沙棘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Hippophae rhamnoides L.,TFH)对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小鼠的干预作用及免疫学机制,为从天然产物中寻找AD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第一部分:健康雌性SPF级BALB/c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D模型组、低剂量沙棘果油干预组和高剂量沙棘果油干预组,每组6只。实验第1天,给所有小鼠背部皮肤做除毛处理,除毛面积约2×2 cm2。于实验第1、4、7天,使用浓度为1%的DNCB溶液200μL对AD模型组、低剂量沙棘果油干预组和高剂量沙棘果油干预组小鼠背部皮肤进行致敏,每天一次,共致敏3次。于实验第14、17、19、22、24、27、29天,使用浓度为0.5%的DNCB溶液20μL涂抹于AD模型组、低剂量沙棘果油干预组和高剂量沙棘果油干预组小鼠左耳背部皮肤处进行激发,在上述时间点每天激发一次。正常对照组小鼠于相同时间点涂抹等体积的DNCB基质溶液。自实验第15天起,分别对低剂量和高剂量沙棘果油干预组小鼠按照不同浓度灌胃沙棘果油,低剂量沙棘果油干预组按照5ml/kg浓度灌胃,高剂量沙棘果油干预组按照10ml/kg浓度灌胃,BALB/c小鼠体质量20±2g,最终的给药剂量为高剂量沙棘果油干预组小鼠灌胃沙棘果油0.2ml,低剂量沙棘果油干预组小鼠灌胃沙棘果油0.1ml,橄榄油0.1ml,正常对照组和AD模型组小鼠均灌胃橄榄油0.2ml。每天灌胃一次,至实验第29天结束。从实验第15天开始,每天观察各组小鼠左耳皮损严重程度,每间隔3天应用数字厚度测量仪测量所有小鼠左耳相同部位皮肤厚度并记录数值。实验第30天,眼眶取血后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分离左耳组织及颌下淋巴结,称量淋巴结重量并记录,左耳置于4%多聚甲醛固定,淋巴结一部分制成单细胞悬液用于流式检测,另一部分-80oC冻存。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左耳皮肤组织病理形态表现;采用甲苯胺蓝(TB)染色观察各组小鼠左耳皮肤组织中肥大细胞数;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Ig E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小鼠左耳部组织中IL-4、IFN-γ、TNF-α和TSLP蛋白表达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小鼠颌下淋巴结组织中IL-4、IFN-γ和TNF-αm RNA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颌下淋巴结单细胞悬液中CD207/CD326、CD86、OX40和MHCⅡ阳性表达细胞所占百分比。第二部分:健康雌性SPF级C57BL/6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D模型组、基质组和TFH干预组,每组6只。从实验第1天起,AD模型组、基质组和TFH干预组小鼠均涂抹2 nmo L MC903(20μL,溶剂为无水乙醇),每日下午于小鼠左耳背部皮肤涂抹一次,共涂抹14天。正常对照组小鼠于相同时间点相同部位涂抹20μL无水乙醇,亦共涂抹14天。自实验第7天起,基质组、TFH干预组小鼠分别涂抹TFH基质和1%TFH乳剂(各20μg),每日清晨于小鼠左耳背部皮肤涂抹一次,共涂抹8天。对照组和AD模型组小鼠不做处理。从实验第7天起,每天观察各组小鼠左耳皮损严重程度,于实验第7、10、12、15天,每天应用数字厚度测量仪测量所有小鼠左耳相同部位的皮肤厚度并记录数值。实验第15天,眼眶取血后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分离左耳组织及颌下淋巴结。左耳一部分置于4%多聚甲醛固定,另一部分置于-80oC冻存。淋巴结置于4%多聚甲醛固定。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左耳皮肤组织病理形态表现;采用TB染色计数各组小鼠左耳皮肤组织中肥大细胞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小鼠左耳皮肤组织中FLG和LOR表达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小鼠左耳皮肤组织中IL-4、IFN-γ、TNF-α和TSLP m RNA表达水平。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株(Ha Ca T细胞),以含10%FBS,双抗(青霉素,100U/m L;链霉素,100μg/m L)的高糖DMEM培养液培养,培养条件:温度37℃,CO2浓度5%,隔日1:2传代。细胞培养至所需瓶数,根据研究目的将细胞进行分组。共分为四个检测部分进行相关指标检测。(1)不同浓度TFH对Ha Ca T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2)TFH对Ha Ca 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筛查,采用细胞因子芯片技术,对各组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进行筛查;(3)采用ELISA验证细胞因子芯片结果;(4)TFH对TNF-α/IFN-γ刺激Ha Ca T细胞MAPK-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38、p-p38、ERK、p-ERK、NF-κB、p-NF-κB表达水平。结果:第一部分1肉眼观察显示:正常对照组小鼠左耳部皮肤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均未见明显炎症损害表现。AD模型组小鼠左耳部皮肤于实验第7天开始出现红肿、粗糙、变硬,第14天开始出现表皮干燥和脱屑,随着激发次数增多,皮肤炎症症状逐渐加重,部分小鼠出现皮肤溃烂及出血。低剂量和高剂量沙棘果油干预组小鼠皮肤炎症症状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逐渐改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模型组小鼠皮肤炎症评分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D模型组相比,低剂量和高剂量沙棘果油干预组小鼠皮肤炎症评分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 HE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小鼠左耳部皮肤结构规则,细胞形态正常,上皮层次清晰完整。AD模型组小鼠左耳部皮损处皮肤表皮角化过度伴随有部分区域角化不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模型组小鼠左耳上皮层厚度显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剂量和高剂量沙棘果油干预组表皮仍可见轻度角化过度现象。与AD模型组比较,低剂量和高剂量沙棘果油干预组小鼠左耳上皮层厚度显着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 TB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模型组、低剂量和高剂量沙棘果油干预组小鼠左耳部皮肤组织中肥大细胞数均显着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D模型组比较,低剂量和高剂量沙棘果油干预组肥大细胞数均显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各组小鼠血清Ig E水平检测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模型组、低剂量和高剂量沙棘果油干预组小鼠血清Ig E水平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AD模型组比较,低剂量和高剂量沙棘果油干预组小鼠血清Ig E水平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各组小鼠颌下淋巴结质量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模型组、低剂量和高剂量沙棘果油干预组小鼠颌下淋巴结质量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AD模型组比较,低剂量和高剂量沙棘果油干预组小鼠颌下淋巴结质量均出现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6各组小鼠左耳组织中IL-4、IFN-γ、TNF-α和TSL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平均光密度(AOD)检测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模型组、低剂量和高剂量沙棘果油干预组小鼠左耳组织中IL-4、IFN-γ、TNF-α和TSLP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D模型组比较,低剂量和高剂量沙棘果油干预组小鼠左耳组织中IL-4、IFN-γ、TNF-α和TSLP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各组小鼠颌下淋巴结中IL-4、IFN-γ和TNF-α的m RNA表达水平检测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模型组、低剂量和高剂量沙棘果油干预组小鼠的IL-4、IFN-γ和TNF-α的m RNA表达水平都出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AD模型组比较,高剂量沙棘果油干预组小鼠的IL-4、IFN-γ和TNF-α的m RNA表达水平呈现出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AD模型组比较,低剂量沙棘果油干预组小鼠的IFN-γ和TNF-α的m 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各组小鼠颌下淋巴结单细胞悬液中CD207/CD326、CD86、OX40和MHCⅡ阳性表达的细胞百分比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模型组小鼠颌下淋巴结单细胞悬液中CD207/CD326、CD86、OX40和MHCⅡ阳性细胞所占的比例均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D模型组比较,沙棘果油干预组小鼠颌下淋巴结单细胞悬液中CD207/CD326、CD86、OX40和MHCⅡ阳性细胞所占的比例均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各组阳性细胞下降的趋势与沙棘果油剂量呈相关性。第二部分1肉眼观察显示:正常对照组小鼠左耳部皮肤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均未见明显炎症损害改变表现。AD模型组小鼠左耳部皮肤于实验第7天开始出现红肿、粗糙、变硬,随着涂抹MC903次数的增加,小鼠逐渐出现表皮干燥和脱屑,皮肤炎症症状日渐加重,个别小鼠左耳部皮肤出现溃烂和出血。基质组和AD模型组小鼠左耳部皮损表现无明显差别。TFH干预组小鼠皮肤炎症症状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逐渐改善,溃烂和出血表现减轻至消失。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模型组、基质组及TFH干预组小鼠左耳部皮肤炎症评分均显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D模型组比较,TFH干预组小鼠左耳部皮肤炎症评分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质组小鼠左耳部皮肤炎症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2各组小鼠左耳厚度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第7天,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模型组、基质组和TFH干预组小鼠左耳厚度显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第10天,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模型组、基质组和TFH干预组小鼠左耳厚度均显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D模型组比较,TFH干预组小鼠左耳厚度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第12天和第15天,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模型组、基质组和TFH干预组小鼠左耳厚度均显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D模型组比较,TFH干预组小鼠耳厚度显着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第7、10、12、15天,与AD模型组比较,基质组小鼠左耳厚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 HE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小鼠左耳部皮肤结构规则,细胞形态正常,上皮层次清晰完整。AD模型组小鼠左耳部皮损处皮肤表皮角化过度伴随有部分区域角化不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模型组小鼠左耳部皮损处上皮层厚度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D模型组相比,TFH干预组小鼠左耳部皮损处上皮层厚度显着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质组小鼠上皮层厚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4 TB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模型组、基质组和TFH干预组小鼠左耳部皮肤组织中肥大细胞数均显着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D模型组相比,TFH干预组小鼠左耳部皮肤组织中肥大细胞数显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质组小鼠左耳部皮肤组织中肥大细胞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5各组小鼠颌下淋巴结质量统计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模型组、基质组、TFH干预组小鼠颌下淋巴结质量显着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D模型组比较,TFH干预组小鼠颌下淋巴结质量显着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质组小鼠颌下淋巴结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6各组小鼠左耳部皮损处皮肤组织中FLG、LOR表达水平检测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模型组、基质组小鼠左耳部皮损处皮肤组织中FLG、LOR表达水平显着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FH干预组小鼠左耳部皮损处皮肤组织中FLG、LOR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AD模型组比较,TFH干预组小鼠左耳部组织中FLG、LOR表达水平显着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模型组和基质组比较,FLG、LOR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7各组小鼠左耳部组织中IL-4、IFN-γ、TNF-α和TSLP m RNA表达水平检测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模型组、基质组、TFH干预组小鼠左耳部组织中IL-4、IFN-γ、TNF-α和TSLP m RNA表达水平显着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D模型组比较,TFH干预组小鼠左耳部组织中IL-4、IFN-γ、TNF-α和及TSLP m RNA表达水平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基质组IL-4、IFN-γ、TNF-α和TSLP m RNA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8不同浓度的TFH对Ha Ca T细胞增殖活性影响检测显示:与0mg·L-1 TFH组比较,仅2.5 mg·L-1 TFH组OD值呈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细胞因子抗体阵列检测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NF-α/IFN-γ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α、IL-1β、IL-6、MCP-1、MCP-3、MDC、PDGF-BB和TARC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NF-α/IFN-γ组比较,TNF-α+IFN-γ+TFH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α、IL-1β、IL-6、MCP-1、MCP-3、MDC、PDGF-BB和TARC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MDC和TARC含量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余四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MDC、TARC的含量均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TNF-α/IFN-γ模型组比较,不同浓度TFH干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MDC、TARC的含量均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个浓度的TFH干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MDC、TARC的含量随TFH浓度增加而降低,呈量效关系。11 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p38、ERK、NF-κB蛋白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显示:各组细胞中p38、ERK和NF-κB蛋白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NF-α/IFN-γ模型组中p-P38、p-ERK和p-NF-κB表达水平显着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TNF-α/IFN-γ模型组比较,三个浓度TFH干预组细胞中p-p38、p-ERK和p-NF-κB表达水平显着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呈量效关系。结论:1沙棘果油能够减轻AD小鼠皮肤局部炎症反应,降低AD小鼠由Ig E介导的超敏反应强度,抑制AD小鼠局部引流淋巴结的免疫应答强度。2沙棘果油通过抑制AD小鼠皮损部位皮肤组织中TSLP表达,进而抑制皮肤LCs的迁移和成熟,调节Th1/Th2平衡。3 TFH能够减轻AD小鼠皮肤局部炎症反应,抑制AD小鼠局部引流淋巴结的免疫应答强度。4 TFH上调AD小鼠皮损组织中FLG、LOR的表达水平,修复AD小鼠皮肤屏障。5 TFH通过抑制AD小鼠皮损部位皮肤组织中TSLP的表达,改善AD小鼠Th1/Th2失衡状态。6浓度为2.5 mg·L-1的TFH对Ha Ca T细胞具有促增殖作用。7 TFH通过MAPK-NF-κB信号通路抑制TNF-α/IFN-γ诱导的Ha Ca T炎症反应。

严志祎[7](2020)在《抑郁症肝郁脾虚证小鼠RIPK1/RIPK3/MLKL介导的坏死性凋亡发生机制及逍遥散的调节作用》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肝郁脾虚证是以出现肝失疏泄、脾失健运相关的病理改变为主的一种中医临床常见证候。《素问》曰:“人或患怒,气逆上而不下,即伤肝也”、“脾藏意,在志为思”、“思则伤脾”、“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思则气结”、《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上述这些论述均可说明肝郁脾虚证与人的情志变化和肝脾功能联系紧密,情志不畅等应激刺激可以导致人体生理改变、免疫功能失常以及神经内分泌紊乱等。抑郁症是全球最严重的精神疾病之一,并危及人的生命的健康,抑郁症的临床病理机制尚不明确,各类治疗效果也不一致,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并且肝郁脾虚证也是其主要证候类型之一。炎症是机体抵抗外界损伤或疾病发生发展的一种防御性免疫应答,涉及多种疾病和人体各个系统的病理变化。慢性炎症可持续引发细胞功能紊乱,继而引发组织器官功能紊乱和疾病的发生,是疾病发展的关键环节,其导致多种慢性疾病的作用机理已经是现代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在现代研究中发现,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包含免疫系统激活和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且肝郁脾虚证涉及中医临床中内、外、妇、儿等多种疾病,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并且与慢性炎症的发生有一定的关联。因此,对慢性炎症物质基础进行研究是解析肝郁脾虚证候机理的一条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对细胞死亡机制研究的深入,发现细胞的坏死并非是无序的,而是具有确切调控分子机制的程序性坏死过程。坏死性凋亡除了会引起显着而广泛的炎性反应外,还是神经元死亡的一种重要方式,涉及多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机制,同时也包含在肝细胞死亡和肝损伤等相关疾病的机制之中。肝郁脾虚证作为临床的一种常见证候,其发病机制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消化、代谢等机体多个系统和功能的改变。因此可以推测,肝郁脾虚证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坏死性凋亡途径介导的慢性炎症存在一定的联系。研究慢性炎症与坏死性凋亡的相关机制能够为探索坏死性凋亡和肝郁脾虚证之间的联系搭起一座桥梁,以此也能进一步充实肝郁脾虚证的科学内涵。研究目的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脂质运载蛋白Lipocalin-2发挥其关键作用的位点在抑郁症和肝郁脾虚证的机制,以及逍遥散作用机理所包含的部位高度重叠,都涉及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炎症反应、肝脏功能、糖脂代谢以及能量代谢,并且都极有可能与坏死性凋亡途径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肝郁脾虚证的现代生物学基础是否包括坏死性凋亡途径介导的慢性炎症机制,观察逍遥散能否调节坏死性凋亡途径,以及炎症相关功能蛋白Lipocalin-2是否能作为逍遥散治疗抑郁症肝郁脾虚证的潜在靶点,以期能为逍遥散的应用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与实验支持,同时也从炎症致病的角度为方证相关的肝郁脾虚证现代研究提供新的思路。研究方法(1)造模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的方法复制了小鼠抑郁症肝郁脾虚证候病证结合模型。通过小鼠的一般状态以及糖水偏好、强迫游泳、新环境抑制进食、旷场实验等行为评价手段对模型小鼠的“肝郁”表现进行客观评价,然后通过血清D-木糖、体重、进食量等方法评价模型动物的“脾虚”表现。同时通过以方测证,观察逍遥散对抑郁症肝郁脾虚证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2)检测坏死性凋亡途径在抑郁症肝郁脾虚证模型小鼠海马中的发生情况。采用坏死性凋亡抑制剂Necrostatin-1阻断坏死性凋亡的相关途径,通过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检测坏死性凋亡途径中关键蛋白质RIPK1、RIPK3和MLKL的表达情况,通过Western Blot、免疫组化以及免疫荧光观察MLKL的磷酸化水平以确认坏死性凋亡是通过RIPK1/3介导的MLKL所激活。(3)检测海马 IL-1β、Lipocalin-2 和 Iba-1 以及下丘脑 IL-1β、Lipocalin-2、MC4R 的表达情况,以此探讨Lipocalin-2参与的中枢海马小胶质细胞活化和MC4R抑食通路与肝郁脾虚证中枢炎症的相互关系。(4)检测血清ALT、AST、DBIL、TBIL以及TBA的含量水平,之后观察肝脏组织中IL-1β和炎症相关功能蛋白Lipocalin-2的蛋白和基因水平,以此探讨Lipocalin-2的表达与肝郁脾虚证相关的炎性肝损伤之间的联系。(5)观察逍遥散对坏死性凋亡途径介导的慢性炎症和Lipocalin-2功能的调节作用,从炎症致病的角度分析逍遥散治疗抑郁症肝郁脾虚证的中枢和外周机制,以此进一步诠释肝郁脾虚证的现代科学内涵。研究结果(1)实验一采用6周CUMS的造模方法复制了抑郁症肝郁脾虚证小鼠病证结合模型,通过小鼠的一般状态表现,体重与进食量变化,血清D-木糖含量,糖水偏好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新环境抑制进食实验和旷场实验等行为学评价方法,并结合逍遥散的治疗作用,以方测证对模型进行了评价。(2)实验二证实了坏死性凋亡途径的激活与CUMS诱导的模型小鼠海马功能紊乱密切相关,探讨了坏死性凋亡在抑郁症肝郁脾虚证发病中的可能机制。与此同时,发现逍遥散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善模型小鼠海马RIPK1,RIPK3,MLKL的基因蛋白表达及MLKL的磷酸化水平,调节坏死性凋亡途径,从而缓解海马的神经炎症与小胶质细胞活化。(3)实验三发现抑郁症肝郁脾虚证模型小鼠下丘脑中MC4R抑食通路的表达可能与坏死性凋亡途径的激活存在一定联系。同时,发现逍遥散对模型小鼠摄食调节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小鼠坏死性凋亡水平,调节Lipocalin-2的表达从而干预下丘脑室旁核MC4R相关的食欲调节通路有关。(4)实验四观察了抑郁症肝郁脾虚证模型小鼠肝脏功能的变化,并且进一步证实了坏死性凋亡与模型小鼠肝脏功能紊乱有关,同时发现逍遥散对模型小鼠的肝功能损伤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并且这一作用机制可能与逍遥散改善坏死性凋亡水平,调节Lipocalin-2的表达有关。结论本实验成功复制了小鼠抑郁症肝郁脾虚证的病证结合模型,并且通过观察中药复方逍遥散对模型小鼠一般状态及行为学变化的有效干预作用从方证对应上进行了验证。同时,发现坏死性凋亡抑制剂Necrostatin-1也对模型小鼠的行为变化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表明抑郁症和肝郁脾虚证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存在坏死性凋亡途径的激活。研究中发现抑郁症肝郁脾虚证模型小鼠海马神经炎症的发生及小胶质细胞过度活化与坏死性凋亡的发生存在联系,并且坏死性凋亡可能通过调节炎症相关活性蛋白Lipocalin-2参与了抑郁症和肝郁脾虚证的MC4R依赖食欲调节机制以及慢性炎症相关的肝脏功能损伤机制。与此同时,中药复方逍遥散对抑郁症和肝郁脾虚证的作用功效可能与坏死性凋亡的上述途径有关。

林文文[8](2020)在《基于抗炎效应主成分群建立玉屏风质控方法》文中指出玉屏风(YPF)是由黄芪(RA)、白术(RAM)和防风(RS)组成的经典名方,广泛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肾炎以及部分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玉屏风成分复杂,仅用黄芪甲苷单一成分进行质控,不能全面反映该复方的特性。因此,选择中药方剂中有代表性的多种活性成分作为效应主成分群,进行中药复方制剂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并进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用中药质量控制方法主要有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化学计量学方法、有效成分与药效结合方法。为了深入研究玉屏风抗炎作用的物质基础,提高质控标准,本研究根据文献调研与指纹图谱研究筛选出13个化合物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效应主成分群对骨髓巨噬细胞(BMMs)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揭示可能的有效抗炎成分;应用LC-MS/MS技术建立玉屏风抗炎有效成分的分析方法,通过系统分析、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建立新的玉屏风制剂质量控制方法,为中药复方制剂有效成分以及其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实验依据。一、玉屏风效应主成分群的确定与定量分析目的:建立玉屏风提取物中多成分的UHPLC/MSn定量测定方法,为玉屏风抗炎效应主成分群的研究提供支持。方法:通过对玉屏风及其黄芪、白术、防风三味药材的指纹图谱研究,结合文献进行药效学、药动学分析,选择该方所含升麻素苷、毛蕊异黄酮苷、升麻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芒柄花苷、亥茅酚苷、芒柄花素、黄芪甲苷、黄芪皂苷Ⅱ、黄芪皂苷Ⅰ、白术内酯Ⅲ、白术内酯Ⅱ和白术内酯Ⅰ等13种成分作为效应主成分群。采用ACQUITY UPLC?HSS T3(2.1?100 mm,1.8μm)色谱柱,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5 mL·min-1。质谱离子源为电喷雾离子化源(ESI),采用选择性离子监测(SIM)与选择反应检测(SRM)相结合模式,对13个化合物进行定量检测分析。结果:上述13种成分在所建立的LC-MS/MS条件下各成分专属性良好,无明显干扰峰,各成分在检测范围内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在95%105%之间,RSD均小于3%。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弥补了其他检测方法的局限性,适用于中药质量控制。二、玉屏风对骨髓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目的:揭示玉屏风效应主成分群对骨髓巨噬细胞分泌抗炎因子的影响,探讨玉屏风可能的有效抗炎成分。方法:采用Proteome ProfilerTM固相抗体芯片筛选与炎症相关的标志性细胞因子,利用ELISA方法观察13个化合物对骨髓巨噬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筛选可能的有效抗炎成分。结果:骨髓巨噬细胞在13个化合物暴露24 h后,其中升麻素苷、毛蕊异黄酮苷、升麻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芒柄花苷、黄芪甲苷、黄芪皂苷Ⅱ、黄芪皂苷Ⅰ和白术内酯Ⅰ等9种成分可明显促进CXCL1、CXCL2和IL-1ra的表达。结论:升麻素苷、毛蕊异黄酮苷、升麻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芒柄花苷、黄芪甲苷、黄芪皂苷Ⅱ、黄芪皂苷Ⅰ和白术内酯Ⅰ等9种成分为可能的玉屏风抗炎有效成分。三、玉屏风质控方法的建立目的:建立快速检测玉屏风复方制剂抗炎有效成分的质控方法,为玉屏风的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与技术方法。方法:建立一种快速、灵敏检测玉屏风9个成分的LC-MS/MS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采用ACQUITY UPLC?HSS T3柱(2.1?100 mm,1.8μm)色谱柱,0.1%甲酸水溶液为水相,乙腈作为有机相进行梯度洗脱,SRM正离子采集模式对分析物进行检测。结果:本方法可在30 min内完成9种目标化合物的检测分析;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其中升麻素苷、毛蕊异黄酮苷、升麻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芒柄花苷、黄芪甲苷、黄芪皂苷Ⅱ、黄芪皂苷Ⅰ和白术内酯Ⅰ的LLOQ为别为0.112、0.547、0.066、0.019、0.058、0.389、0.096、51.020、1.116 ng·mL-1;在一定范围内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日内日间准确度在85115%之间,精密度(RSD)的范围0.093.75%(n=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玉屏风制剂的质量控制。四、总结本研究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玉屏风组方指纹图谱研究,从该方中筛选13种潜在的抗炎效应主成分,采用LTQ XL液质联用仪建立该效应主成分群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采用Proteome ProfilerTM固相抗体芯片技术筛选出抗炎相关细胞因子,结合ELISA方法观察效应主成分群中各单体成分对骨髓巨噬细胞分泌CXCL1、CXCL2、IL-1ra的影响,发现玉屏风所含升麻素苷、毛蕊异黄酮苷、升麻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芒柄花苷、黄芪甲苷、黄芪皂苷Ⅱ、黄芪皂苷Ⅰ和白术内酯Ⅰ9种成分与玉屏风的抗炎效应有关;采用LC-MS/MS建立快速检测玉屏风复方制剂抗炎有效成分的质控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玉屏风制剂的质量控制。本研究为提高和丰富玉屏风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新方法,为更全面更精确地进行中药复方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线索。

王玥琦[9](2020)在《固本止咳中药方对慢阻肺模型小鼠呼吸道黏膜免疫细胞及因子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阻塞性肺病。急慢性炎症交替持续存在,造成气道重构和肺气肿,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等,为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中医药治疗慢阻肺不仅可缓解症状,还能减少急性加重,延缓疾病进展,而其机制缺乏深入研究。黏膜免疫具有重要作用,但中医药对呼吸道黏膜免疫影响机制的研究数量少、处于起步阶段。固本止咳中药方是一个针对慢阻肺稳定期的病机特点,具有扶正祛邪之功效的经验方。前期临床研究表明其能够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肺功能、调节免疫功能。动物实验研究显示其能够减轻慢阻肺模型小鼠气道炎症,改善肺功能和病理损伤,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1.研究固本止咳中药方对呼吸道黏膜免疫中关键细胞γ δ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KGF的影响,探究其对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扶正祛邪的机制。2.研究固本止咳中药方对循环中及黏膜局部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改善患者症状及疾病进展严重程度的机制。3.为黏膜免疫功能与“卫气”之间的联系、为中医药以扶正固本实现“治未病”以及为从调节黏膜免疫入手治疗慢阻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按照固本止咳中药方制作干浸膏,配制成高剂量0.55g生药/ml、中剂量0.28g生药/ml、低剂量0.09g生药/ml。将125只SPF级IC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固本止咳中药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25只。采用持续香烟烟雾暴露12周(除第1、29、57天)加经鼻腔向呼吸道滴入LPS溶液(第1、29、57天,共3次)的方法建立慢阻肺小鼠模型,而后两对照组用蒸馏水、中药组用固本止咳中药方溶液灌胃,共4周。造模及药物干预过程中观察其一般生理活动,监测体重。灌胃结束后用小动物肺功能仪测量肺功能。肺组织切片HE染色后观察形态学改变及细胞浸润,评价小鼠造模效果;肺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小鼠肺组织中α βTCR和γ δ TCR表达情况、KGF和KGFR分泌情况;参考小肠黏膜上皮细胞间淋巴细胞分离方法,总结出肺组织淋巴细胞分离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其中的αβT细胞和γ δ T细胞群;肺组织匀浆后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其中的KGF和KGFR蛋白,应用ELISA方法检测KGF蛋白含量,并用RT-PCR法检测KGF的mRNA水平;收集小鼠的血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肠黏液,用ELISA方法检测其中的炎性因子IL-6和IL-13水平。结果:1.一般生命质量情况:空白对照组小鼠无死亡,皮毛光泽柔顺,呼吸和缓,频率适中,节律均匀,活动正常,体重逐渐增加;慢阻肺模型组小鼠死亡10只,毛发枯暗,部分有脱毛,熏烟时躁动蹿跳,后期多扎堆蜷缩,甚则全身颤抖,呼吸急促,胸腹部起伏明显,时有不规则点头运动,甚者张口呼吸,体重较空白组明显偏低(P<0.001)。高剂量、中剂量固本止咳中药方组分别死亡1只,低剂量固本止咳中药方组死亡4只,造模期间一般情况同慢阻肺模型组,给予中药灌胃后与模型组相比毛发较顺泽,躁动程度有所减轻,呼吸困难可见改善,频率减缓,高剂量、低剂量固本止咳中药方组体重明显高于模型组(P<0.001)。2.肺组织切片HE染色显示空白对照组小鼠气道和肺泡结构正常,纤毛整齐,肺泡形状、大小规整,气道黏膜上皮完整;模型对照组支气管黏膜皱襞形成、有片状脱落,使管腔变窄或闭塞;肺泡壁破坏,肺泡腔不规则扩大,部分融合成肺大泡,气道周围及肺间质可见炎症细胞浸润,符合慢阻肺病理学表现。经固本止咳中药方治疗的三组与模型对照组对比,可见形态学方面的改善,体现在支气管和肺泡结构较完整,管腔狭窄程度减轻,气道黏膜上皮相对完整,纤毛排列规则、脱落减少,肺泡大小比较均匀,肺大泡数量减少,气道管壁周围及肺间质内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减轻。3.肺功能测量:模型对照组呼吸系统粘性阻力、弹性阻力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高、中、低剂量固本止咳中药方组呼吸系统粘性阻力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中剂量固本止咳中药方组弹性阻力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肺组织阻尼模型对照组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高剂量、低剂量中药组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准静态顺应性高剂量固本止咳中药方组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准静态弹性量高剂量固本止咳中药方组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4.肺组织免疫组化染色实验中,空白对照组可见α β T细胞、γ δT细胞均少量存在于肺组织中;模型对照组几乎未见γ δT细胞存在;高、中、低剂量固本止咳中药方组,可见较多γ δ T细胞存在于气管附近,较模型组有明显升高,小鼠肺组织α β T/γ δT细胞比例在模型组较空白对照组升高,固本止咳中药方组较模型组呈降低趋势。5.肺组织淋巴细胞流式分析:小鼠γδT细胞比例在模型组较空白对照组有降低的趋势,低剂量固本止咳中药方组较模型组有明显升高(P<0.05)。6.肺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空白对照组肺组织中有少量KGF表达;模型对照组少于空白对照组;高、中、低剂量固本止咳中药方组KGF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且稍高于空白对照组。7.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KGF、FGFR2蛋白表达量模型对照组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中剂量固本止咳中药方组KGF表达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高剂量固本止咳中药方组、低剂量固本止咳中药方组FGFR2表达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8.ELISA检测结果显示,高剂量固本止咳中药方组KGF蛋白含量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9.Real 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KGF蛋白的mRNA含量模型对照组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中、低剂量中药组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10.小鼠血清中的IL-6含量慢阻肺模型对照组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高剂量中药组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血清中的IL-13含量各组间未见明显差异。BALF中的IL-6含量慢阻肺模型对照组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高剂量中药组与模型组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中剂量中药组低于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以及高剂量中药组(P<0.05),低剂量中药组低于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以及高剂量中药组(P<0.05);BALF中的IL-13含量慢阻肺模型对照组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高剂量中药组以及中剂量中药组低于模型组对照组(P<0.05)。肠黏液中的IL-6含量各组间未见明显差异;肠黏液中的IL-13含量慢阻肺模型对照组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高、中、低剂量中药组低于模型组对照组(P<0.05)。结论:1.持续香烟烟雾暴露加经鼻腔向呼吸道内滴入LPS溶液的方法造成小鼠肺部形态学病理改变以及肺功能改变与慢阻肺的特征相吻合。2.固本止咳中药方由黄芪、淫羊藿、炒白术、百部、黄芩、赤芍、防风组成,其可以提高慢阻肺模型小鼠生命质量及体重。3.固本止咳中药方可以改善慢阻肺模型小鼠肺组织形态学病理变化。4.固本止咳中药方治疗可减轻慢阻肺模型小鼠呼吸道阻塞程度、提高肺组织顺应性。5.固本止咳中药方明显减低慢阻肺模型小鼠血清和BALF中的IL-6含量以及BALF和肠黏液中的IL-13含量,有效控制气道及全身炎症状态,改善气道及肺组织结构损伤。6.固本止咳中药方通过调节慢阻肺模型小鼠肺组织γ δT细胞比例,促进KGF及KGFR的分泌,加快肺组织损伤的修复,起到改善呼吸道黏膜完整性、增强黏膜免疫功能的作用。与固本止咳中药方通过扶正祛邪、补气助阳、健脾益肾、止咳化痰、活血化瘀,从而增强“卫气”的作用彼此呼应。据此推测,呼吸道黏膜免疫功能是“正气卫外”作用的物质基础之一,中医药通过调节黏膜免疫功能,实现“扶正祛邪”的作用,从而达到延缓疾病进展、减少急性发作的目的,为慢阻肺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7.根据肠上皮细胞间淋巴细胞提取方法,在本研究中总结并完善的肺组织淋巴细胞提取分离的实验操作方法,也将为呼吸道黏膜免疫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赵凯[10](2020)在《基于“天人相应”理论和网络药理学探讨褪黑素和玉屏风散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基于中医“天人相应”理论,利用人工模拟系统,研究和观察在气温骤变条件下玉屏风散和褪黑素对小鼠免疫力的影响,同时将中医药理论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运用中药网络药理学筛选玉屏风散和褪黑素的潜在作用靶点,预测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和关键信号通路,分析和探讨气温骤变干预和玉屏风散联合褪黑素干预对免疫系统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1.首先通过运用中药网络药理学方法对玉屏风散和褪黑素可能存在的作用靶点做出预测和筛选。使用SymMap数据库查询玉屏风散中黄芪、白术和防风三味中草药的潜在靶点,并将玉屏风散的靶点与从CTD疾病数据库中查询的褪黑素的作用靶点做重叠就可得到玉屏风散-褪黑素的共同靶点。将得到的潜在药物靶点通过STRING蛋白互作在线分析工具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网络),用Cytoscape软件中的CluGO插件对构建的PPI网络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保留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2.采用动物实验进一步验证气温骤变干预下玉屏风散和褪黑素对小鼠的免疫系统的影响。首先使用D-半乳糖使小鼠致衰老免疫力低下模型,对小鼠进行随机分组,按照两因素4x3析因设计共分为药物干预组:玉屏风散组、褪黑素组、玉屏风&褪黑素组、生理盐水组;气温骤变干预组:气温骤降组、气温骤升组、常温对照组,共12组,每组6只。按组别分别用玉屏风散中药液和褪黑素给小鼠灌胃6周。灌胃结束后,将小鼠按组别放入人工气温模拟箱干预,气温骤降组从30℃在30分钟内下降到8℃,气温骤升组从8℃在30分钟内上升至30℃,相对湿度保持自然条件湿度,光照时间参照自然光照,持续10个小时。实验结束后,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L-1β、IL-6、TNF-a和小鼠肺脏组织中NFkB、NLRP3、SIRT1、SIRT2的蛋白表达情况,采用Qrt-PCR检测了小鼠肺脏组织中NRF2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1.通过中药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到,玉屏风散和褪黑素的共同作用靶点有85个,使用STRING对其构建蛋白互作网路得到20个节点度最高的关键靶点,依次为TP53、AKT1、ALB、JUN、IL6、CASP3、VEGFA、MAPK3、MAPK1、TNF、ESR1、PTGS2、FOS、CAT、HMOX1、SIRT1、CCND1、RELA、IL1B、BCL2L1。使用 CluGO 分别对20个关键靶点和85个全部共同靶点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后得知,玉屏风散和褪黑素与多个免疫学生物过程相关,包括胸腺发育、巨噬细胞分化、免疫应答细胞因子的调节、T细胞稳态、氧化应激诱导细胞凋亡的负调控、急性炎症反应的调节、趋化因子的调控等,还涉及到了 NF-kB信号通路、线粒体自噬、长寿调节途径、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与免疫、衰老和氧化应激过程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2.玉屏风散可以使血清IL-1β升高(P<0.05),褪黑素可以使IL-1β(P<0.05)和TNF-a降低(P<0.05),玉屏风散和褪黑素联合使用可以使IL-1β(P<0.05)和IL-6升高;玉屏风散和褪黑素均能有使小鼠肺脏中NF-kB、SIRT1、SIRT2、NLRP3蛋白表达升高的趋势;在玉屏风散和褪黑素联用的情况下NRF2基因表达显着上调(P<0.05)。气温骤变对血清中IL-1β、IL-6、TNF-a等指标没有明显的影响,气温骤降因素使小鼠肺脏中NFkB、NLRP3、SIRT1、SIRT2等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气温骤升因素使SIRT1的表达相对于对照组降低(P<0.05)。气温骤降和气温骤升均使小鼠肺脏组织中NRF2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研究发现玉屏风散和褪黑素可能分享了部分相同的免疫系统调节的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机制。动物实验表明玉屏风散和褪黑素表现出既能促炎又能抗炎的双重调节作用,两者联用能产生协同效应并具有明显的抗炎抗氧化作用,与使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的玉屏风散和褪黑素具有相同的靶点和作用机制的推断相符合。气温的剧烈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机体免疫系统的抗炎抗氧化的正常功能,其中气温骤降的寒冷因素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更为显着。本研究为今后进一步研究中医药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节律异常引起的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失调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复方溶囊散对模型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复方溶囊散对模型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丹参联合三氧化二砷瘀毒同治调控糖酵解逆转巨噬细胞极化的抗肝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肿瘤瘀毒病因病机理论研究
    一、肿瘤瘀毒病因病机理论的源流研究
        (一) 以瘀作为肿瘤发生发展的核心
        1. 瘀的定义
        2. 瘀成为肿瘤发生发展核心要素的原因
        3. 以瘀作为肿瘤核心病机取得的临床效果和局限性
        (二) 以毒作为肿瘤发生发展的核心
        1. 毒的定义
        2. 毒成为肿瘤发生发展核心要素的原因
        3. 以毒作为肿瘤核心病机取得的临床效果和局限性
        (三) 瘀毒理论的出现及其出现原因
        1. 瘀毒出现的时间
        2. 瘀毒出现的原因
        (四) 当代肿瘤瘀毒理论代表性学者和医家观点
        1. 以周仲瑛、程海波为代表的瘀毒理论
        2. 以张光霁为代表的瘀毒理论
        3. 以郑伟达为代表的瘀毒理论
        4. 以王行宽为代表的瘀毒理论
        (五) 总结
    二、瘀毒理论衍生的的治则治法研究
        (一) 瘀的治疗原则
        (二) 瘀的代表性治疗方法
        1. 活血化瘀
        2. 破血逐瘀
        (三) 毒的治疗原则
        (四) 毒的代表性治疗方法
        1. 清热解毒
        2. 以毒攻毒
        (五) 瘀毒的治疗原则
        (六) 瘀毒的代表性治疗方法
        1. 活血化瘀联合清热解毒
        2. 活血化瘀联合以毒攻毒
        3. 破血逐瘀联合清热解毒
        4. 破血逐瘀联合以毒攻毒
        (七) 总结
    三、活血化瘀和以毒攻毒治法下的用药研究
        (一) 活血化瘀治法下代表性的药物
        1. 丹参
        2. 当归
        3. 赤芍
        (二) 以毒攻毒治法下的代表性药物
        1. 以山慈菇为代表的草药类攻毒药
        2. 以斑蝥为代表的动物昆虫类药物
        3. 以雄黄为代表的金石类药物
        (三) 丹参联合三氧化二砷瘀毒同治科学性及合理性分析
        (四) 以隐丹参酮为代表的中药提取物是否能够代表传统中药的若干问题
        (五)总结
    四、瘀毒理论与肝癌
        1. 瘀的形成是肝癌发生的前提
        2. 因瘀致毒,因毒致变是肝癌进展的关键因素
        3. 瘀毒互结是肝癌的核心病因病机
        4. 肝癌巨噬细胞是瘀毒互结的效应靶标
第二部分 基于瘀毒病因病机理论的实验研究
    一、基于瘀毒理论的丹参联合三氧化二砷药效学研究
        (一) 实验材料
        1. 实验药品
        2. 实验细胞系
        3. 实验动物
        4. 实验仪器
        5. 实验试剂及耗材
        (二) 实验方法
        1. 丹参有效成分的提取
        2. 丹参有效成分的溶解
        3. 细胞培养
        4. 细胞增殖抑制实验
        5. 小鼠Hep1-6原位癌模型的建立
        6. 小鼠H22皮下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7. 动物分组及给药
        8. 基础指标检测及分析
        9. 病理组织化学染色
        10. 统计学分析
        (三) 实验结果
        1. 隐丹参酮是丹参提取物中理想的候选有效成分
        2. 隐丹参酮联合三氧化二砷对肝癌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
        3. 隐丹参酮联合三氧化二砷对小鼠H22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
        4. 隐丹参酮联合三氧化二砷对小鼠H22移植瘤的增殖抑制作用
        (四) 分析与讨论
    二、隐丹参酮联合三氧化二砷逆转巨噬细胞表型转化研究
        (一) 实验材料
        1. 实验药品
        2. 实验细胞
        3. 实验仪器
        4. 实验试剂及耗材
        (二) 实验方法
        1. 小鼠血常规及血生化检测
        2. 肿瘤组织中巨噬细胞的分型检测
        3. 原代巨噬细胞的提取
        4. 原代巨噬细胞的鉴定和分型检测
        5. 原代巨噬细胞刺激实验
        6. 原代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检测
        7. 原代巨噬细胞特征性分泌因子的检测
        8. 统计学分析
        (三) 实验结果
        1. 隐丹参酮联合三氧化二砷改善荷瘤小鼠血象并影响单核巨噬细胞
        2. 隐丹参酮联合三氧化二砷改变小鼠肿瘤组织中巨噬细胞的分型
        3. 隐丹参酮联合三氧化二砷体外促进巨噬细胞伪足形成
        4. 隐丹参酮联合三氧化二砷体外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5. 隐丹参酮联合三氧化二砷体外促进原代巨噬细胞的激活和M1型活化
        (四) 分析与讨论
    三、隐丹参酮联合三氧化二砷通过糖酵解途径调控巨噬细胞的抗肝癌机制研究
        (一) 实验材料
        1. 实验药物
        2. 实验仪器
        3. 试剂及耗材
        (二) 实验方法
        1. 细胞糖酵解代谢产物及关键代谢酶的检测
        2. 细胞转录组测序及分析
        3. 糖酵解关键信号通路蛋白和基因检测
        4. 肿瘤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葡萄糖竞争实验
        5. 统计学分析
        (三) 实验结果
        1. 隐丹参酮联合三氧化二砷体内调节荷瘤鼠糖酵解水平
        2. 隐丹参酮联合三氧化二砷体外促进原代巨噬细胞的糖酵解水平
        3. 隐丹参酮联合三氧化二砷体外抑制H22肝癌细胞的糖酵解水平
        4. 隐丹参酮联合三氧化二砷通过AMPK信号通路促进巨噬细胞糖酵解
        5. 隐丹参酮联合三氧化二砷通过抑制HIF-1α通路抑制H22肝癌细胞糖酵解
        6. 隐丹参酮联合三氧化二砷通过HIF-1α和AMPK信号通路综合调节糖酵解发挥抗肿瘤作用
        (四) 分析与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文献综述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肿瘤中的作用及中医药调控研究发展
    1. TAMs的起源和分化
    2. TAMs的类型
    3. TAMs的极化
    4. TAMs调控肿瘤进展
    5. TAMs作为肿瘤治疗的靶点
    6. 中医药对巨噬细胞的影响
    7. 总结
    参考文献

(2)甘草酸干预巨噬细胞外泌体抗炎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巨噬细胞炎性外泌体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药干预炎症细胞因子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三: 甘草酸抗炎作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实验研究
    前言
    主要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中药甘草酸抗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性损伤的作用
        研究实验一: 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的复建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实验二: 甘草酸抗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性作用研究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甘草酸刺激巨噬细胞来源外泌体制备及鉴定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甘草酸干预巨噬细胞来源外泌体对巨噬细胞功能效应影响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女贞子免疫增强活性成分分离鉴定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中药增强免疫研究进展
        1.1.1 中药促进免疫器官发育
        1.1.2 中药增强免疫细胞功能
        1.1.3 中药调节免疫分子生成
        1.1.4 中药影响信号通路传递
    1.2 女贞子研究进展
        1.2.1 女贞子化学成分
        1.2.2 女贞子药理作用
        1.2.3 女贞子兽医临床应用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女贞子免疫增强活性部位的筛选
    2.1 材料和方法
        2.1.1 药材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1.4 方法
    2.2 结果
        2.2.1 女贞子五部位萃取物得率
        2.2.2 女贞子不同部位萃取物对巨噬细胞活性的影响
        2.2.3 女贞子不同部位萃取物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2.2.4 女贞子不同部位萃取物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2.3 讨论
        2.3.1 女贞子五部位萃取物的制备
        2.3.2 女贞子免疫增强活性部位的筛选
    2.4 小结
第三章 女贞子免疫增强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药物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仪器
        3.1.4 方法
    3.2 结果
        3.2.1 大孔树脂吸附法分离女贞子正丁醇部位萃取物试验结果
        3.2.2 不同乙醇洗脱段的免疫活性检测结果
        3.2.3 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结果
        3.2.4 单体化合物的免疫活性检测结果
    3.3 讨论
        3.3.1 女贞子正丁醇部位萃取物的分离纯化
        3.3.2 女贞子免疫增强活性化合物的筛选
    3.4 小结
第四章 女贞子活性成分羟基酪醇增强巨噬细胞免疫的作用机制
    4.1 材料和方法
        4.1.1 药物
        4.1.2 主要试剂
        4.1.3 主要仪器
        4.1.4 方法
    4.2 结果
        4.2.1 羟基酪醇对巨噬细胞摄取FITC-OVA的影响
        4.2.2 羟基酪醇对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分泌的影响
        4.2.3 羟基酪醇对NO释放的影响
        4.2.4 羟基酪醇对ROS产生的影响
        4.2.5 羟基酪醇对细胞表面分子MHC-Ⅱ及共激活分子CD80、CD86表达的影响
        4.2.6 羟基酪醇对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表达的影响
        4.2.7 羟基酪醇对TLR4/MyD88(TRIF)/IKKβ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
        4.2.8 信号阻断试验
    4.3 讨论
        4.3.1 羟基酪醇增强巨噬细胞免疫活性
        4.3.2 羟基酪醇活化巨噬细胞的分子机制
    4.4 小结
第五章 女贞子活性成分羟基酪醇增强淋巴细胞免疫的作用机制
    5.1 材料和方法
        5.1.1 药物
        5.1.2 主要试剂
        5.1.3 主要仪器
        5.1.4 方法
    5.2 结果
        5.2.1 羟基酪醇对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分泌的影响
        5.2.2 羟基酪醇对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5.2.3 羟基酪醇对胞内Ca~(2+)浓度的影响
        5.2.4 羟基酪醇对钙调神经磷酸酶的影响
        5.2.5 羟基酪醇对核转录因子NFAT和NF-κB转运的影响
        5.2.6 信号阻断试验
    5.3 讨论
        5.3.1 羟基酪醇增强淋巴细胞免疫活性
        5.3.2 羟基酪醇激活淋巴细胞的分子机制
    5.4 小结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巴豆苷、桔梗皂苷D、贝母甲素及其配伍对胃癌微环境中免疫细胞调控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胃癌微环境及相关免疫细胞的研究概述
        1、现代医学对肿瘤微环境的认识
        2、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3、自然杀伤细胞在胃癌治疗中潜力巨大
        4、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自然杀伤细胞在胃癌治疗中的关系
    第二节 中医学对胃癌微环境及相关免疫细胞的研究概述
        1、中医学对肿瘤微环境的认识
        2、中医药调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研究进展
        3、中医药调控自然杀伤细胞的研究进展
    第三节 三物白散抗肿瘤研究进展
        1、三物白散复方抗肿瘤研究进展
        2、三物白散单味药抗肿瘤研究进展
        3、三物白散主要成分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一节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诱导与鉴定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第二节 巴豆苷、桔梗皂苷D、贝母甲素对实验细胞的安全浓度与效阈浓度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第三节 巴豆苷、桔梗皂苷D、贝母甲素配伍对实验细胞的安全浓度与效阈浓度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第四节 胃癌微环境的体外模型构建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第五节 巴豆苷、桔梗皂苷D、贝母甲素及配伍调控胃癌微环境免疫细胞的作用机制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小结
    一、论文研究结果
    二、论文创新性
    三、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基于斑马鱼模型的中药抗内毒素活性筛选及甘草苷抑制LPS诱导急性肺损伤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中药抗内毒素活性筛选综述
    1 脂多糖LPS
    2 中药抗内毒素筛选方法
    3 斑马鱼
    4. 斑马鱼内毒素炎症模型
    5 总结
第二章 斑马鱼内毒素炎症模型浸泡给药方式研究
    1 前言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5 讨论
第三章 基于斑马鱼炎症模型的中药组分抗炎活性评价
    1 前言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5 讨论
第四章 甘草苷抑制LPS诱导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1 前言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5 讨论
英文缩写词(Abbreviations)
参考文献
成果
致谢

(6)基于Th1/Th2平衡研究沙棘果油及其有效成分对特应性皮炎小鼠的干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沙棘果油对特应性皮炎小鼠的干预作用
    论文一 沙棘果油对特应性皮炎小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沙棘果油对特应性皮炎小鼠Th1/Th2平衡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沙棘总黄酮对特应性皮炎小鼠的干预作用
    论文三 沙棘总黄酮对特应性皮炎小鼠皮肤屏障的保护作用及Th1/Th2平衡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
        讨论
        小结
    论文四沙棘总黄酮对IFN-γ/TNF-α诱导的Ha Ca T细胞抗炎机制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沙棘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7)抑郁症肝郁脾虚证小鼠RIPK1/RIPK3/MLKL介导的坏死性凋亡发生机制及逍遥散的调节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研究
    第一部分 坏死性凋亡的发生与炎症反应的激活
        1. 细胞的死亡方式
        2. 坏死性凋亡的物质基础
        3. 坏死性凋亡的机制
        4. 坏死性凋亡介导的炎症反应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脂质运载蛋白Lipocalin-2的生物学特点及功能研究
        1. Lipocalin-2的概述
        2. Lipocalin-2的功能
        3. Lipocalin-2的表达与疾病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于慢性炎症机制的逍遥散-肝郁脾虚证方证机理探讨
        1. 肝郁脾虚证相关的现代生物学基础
        2. 逍遥散复方机理研究
        3.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实验研究
    实验一 小鼠抑郁症肝郁脾虚证候病证结合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实验二 基于坏死性凋亡的抑郁症肝郁脾虚证小鼠海马神经炎症与小胶质细胞活化机制及逍遥散的调节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实验三 基于坏死性凋亡的抑郁症肝郁脾虚证小鼠下丘脑Lipocalin-2参与MC4R食欲抑制通路机制及逍遥散的调节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实验四 基于坏死性凋亡的抑郁症肝郁脾虚证小鼠肝脏功能损伤机制及逍遥散的调节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 发表论文
    2. 主持及参与课题
    3. 获奖情况
个人简历

(8)基于抗炎效应主成分群建立玉屏风质控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玉屏风效应主成分群的确定与定量分析
    1.效应成分确定的依据
    2.玉屏风组方的指纹图谱研究
    3.玉屏风提取物中效应主成分群的定量测定
        3.1 材料与仪器
        3.2 实验药品和试剂
        3.3 实验方法
        3.4 结果
        3.5 讨论
第二章 玉屏风制剂对骨髓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1.材料与仪器
        1.1 药品与试剂
        1.2 仪器设备
        1.3 细胞和实验动物
        1.4 主要溶液配制
    2.实验方法
        2.1 细胞培养
        2.2 MTT法测定玉屏风制剂对骨髓巨噬细胞的毒性
        2.3 Proteome Profiler TM固相抗体芯片筛选标志性细胞因子
        2.4 ELISA检测细胞因子CXCL1、CXCL2、IL-1ra的分泌
        2.5 ELISA检测效应主成分群各成分对骨髓巨噬细胞分泌CXCL1、CXCL2、IL-1ra的影响
    3.结果
        3.1 玉屏风对骨髓巨噬细胞毒性的影响
        3.2 Proteome Profiler TM固相抗体芯片检测细胞因子
        3.3 ELISA检测玉屏风对骨髓巨噬细胞分泌CXCL1、CXCL2、IL-1ra的影响
        3.4 ELISA检测单体成分对骨髓巨噬细胞分泌CXCL1、CXCL2、IL-1ra的影响
    4.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玉屏风质控方法的建立
    1.材料与仪器
        1.1 仪器设备
        1.2 药品与试剂
    2.实验方法
        2.1 样品配制
        2.2 色谱和质谱条件
        2.3 方法学验证
        2.4 数据处理
    3.结果
        3.1 色谱质谱条件优化
        3.2 方法学验证
    4.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9)固本止咳中药方对慢阻肺模型小鼠呼吸道黏膜免疫细胞及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综述 呼吸道黏膜免疫系统在慢阻肺中的作用及中医药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一、慢阻肺的疾病概述
    二、慢阻肺中的病理变化导致了疾病的后果
    三、呼吸道黏膜免疫系统在慢阻肺中起到重要作用
        1.黏膜免疫系统概述
        2.黏膜免疫系统在全身以网络方式运作
        3.黏膜定居的微生物群影响黏膜免疫系统的功能
        4.上皮细胞在黏膜免疫作用中表现出多种生物学特性
        5.黏膜免疫中的免疫球蛋白S-IgA通过多种作用保护黏膜
        6.黏膜免疫系统的防御和保护作用对于呼吸道至关重要
        7.黏膜免疫中的关键细胞——γδT细胞
    四、慢阻肺中的炎症损伤
        1.香烟烟雾对肺组织损伤的作用机制
        2.慢阻肺患者存在系统性炎症
        3.慢阻肺的免疫反应
    五、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及其在慢阻肺中的作用机制
    六、中医药对黏膜免疫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增强黏膜屏障功能
        2.调节黏膜免疫细胞及其成分
        3.对呼吸道黏膜免疫作用的研究
    七、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材料和方法
    一、实验材料
        1.实验小鼠
        2.实验试剂
        3.仪器
    二、方法
        1.技术路线图
        2.实验动物分组
        3.固本止咳中药方药物的制备
        4.慢阻肺小鼠模型建立及给药方法
        5.小鼠肺功能检测
        6.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血清、肠黏液标本收集
        7.小鼠肺组织形态学标本采集及处理
        8.小鼠肺组织γδT淋巴细胞分离及流式细胞仪检测
        9.小鼠肺组织切片T淋巴细胞受体免疫组化染色
        10.小鼠血清、BALF、肠黏液中炎症因子含量检测
        11.小鼠肺组织中KGF及KGFR的检测
        12.统计方法
结果
    一、固本止咳中药方提高慢阻肺模型小鼠生命质量及体重
    二、固本止咳中药方改善慢阻肺模型小鼠肺组织形态学病理变化
    三、固本止咳中药方减轻小鼠呼吸道阻塞程度、提高肺组织顺应性
    四、固本止咳中药方降低慢阻肺模型小鼠肺组织αβT/γδT细胞比例
    五、固本止咳中药方增加慢阻肺模型小鼠肺组织KGF及KGFR含量
        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结果表明固本止咳中药方增加小鼠肺组织KGF含量
        2.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固本止咳中药方可增加小鼠肺组织KGF、FGFR2蛋白表达
        3.ELISA方法检测结果表明固本止咳中药方增加慢阻肺模型小鼠肺组织KGF蛋白表达
        4.Real Time PCR检测结果表明固本止咳中药方增加慢阻肺模型小鼠肺组织KGF的mRNA含量
    六、固本止咳中药方增加小鼠血清、肺泡灌洗液中的IL-6含量和肺泡灌洗液、小肠黏液中的IL-13含量
讨论
    一、中医对慢阻肺的认识
    二、固本止咳中药方的组方及成分药理分析
    三、中医理论中“肺卫”之屏障防御作用与黏膜免疫功能具有相关性
        1.现代医学免疫功能与中医理论之“正气”功能相同
        2.正气中的肺卫之气具有护卫人体的屏障作用
        3.卫气与黏膜免疫在位置结构、性质和作用机制上均有相似性
    四、中医药增强卫气的机制为增强黏膜免疫机械屏障、调节黏膜免疫细胞及因子
    五、黏膜免疫是呼吸系统免疫的首道防线,其中的γδ T细胞与慢阻肺有关
    六、固本止咳中药方可通过下调慢性炎症介质细胞因子减轻慢阻肺炎症反应
    七、固本止咳中药方可通过上调γδT细胞比例减轻慢阻肺的炎症反应、促进组织修复
    八、固本止咳中药方可促进KGF分泌从而有助于慢阻肺中的组织修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0)基于“天人相应”理论和网络药理学探讨褪黑素和玉屏风散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综述
    综述一 褪黑素对免疫系统作用相关研究进展
    综述二 玉屏风散现代临床应角研究
前言
一、理论探讨
    1. “天人相应”的理论内涵
    2. 网络药理学对中医药现代科学研究的影响
二、实验研究
    实验1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玉屏风散与褪黑素的作用靶点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实验2 气温骤变条件下观察褪黑素联合玉屏风散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复方溶囊散对模型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丹参联合三氧化二砷瘀毒同治调控糖酵解逆转巨噬细胞极化的抗肝癌机制研究[D]. 姜涛.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甘草酸干预巨噬细胞外泌体抗炎作用研究[D]. 董陈颍.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3]女贞子免疫增强活性成分分离鉴定及作用机制研究[D]. 刘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4]巴豆苷、桔梗皂苷D、贝母甲素及其配伍对胃癌微环境中免疫细胞调控作用研究[D]. 楚毓博.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基于斑马鱼模型的中药抗内毒素活性筛选及甘草苷抑制LPS诱导急性肺损伤作用机制研究[D]. 周红玲. 南方医科大学, 2020
  • [6]基于Th1/Th2平衡研究沙棘果油及其有效成分对特应性皮炎小鼠的干预作用[D]. 王欣欣.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1)
  • [7]抑郁症肝郁脾虚证小鼠RIPK1/RIPK3/MLKL介导的坏死性凋亡发生机制及逍遥散的调节作用[D]. 严志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基于抗炎效应主成分群建立玉屏风质控方法[D]. 林文文. 西南医科大学, 2020(11)
  • [9]固本止咳中药方对慢阻肺模型小鼠呼吸道黏膜免疫细胞及因子的影响[D]. 王玥琦.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基于“天人相应”理论和网络药理学探讨褪黑素和玉屏风散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D]. 赵凯.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标签:;  ;  ;  ;  

复方荣桑散对模型小鼠巨噬细胞吞噬作用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