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政府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浅谈提高政府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一、浅议政府能力提升的途径与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明[1](2021)在《明代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贸易研究》文中认为明朝设置辽东都指挥使司经营辽东地区,并“带控”包括大宁、努尔干都司在内的广大东北区域。有明一代,辽东都司辖境虽有盈缩,但其核心地理范围变化不大,即南濒海,东南附朝鲜半岛,东北环群山,西接草原、沙地,为中原重要门户。辽东地区因与朝鲜半岛山水相连,与日本隔海相望,其社会变迁进程与邻邦牵涉颇多。所以,辽东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亦是维系东亚政治格局稳定的重要保障。国家制度与边疆秩序共同作用于明廷与朝鲜半岛政权之间的关系,双方交往实践亦对区域社会以及国家发展产生影响。明朝与朝鲜半岛政权较早确立了宗藩关系。包含贸易在内的对外活动均被纳入朝贡体系。朝鲜使臣赴明买卖方式、内容以及数量均有定例。但辽东地区的中朝贸易活动仍有鲜明的边疆特色。明代历史文献卷帙浩繁,日本、韩国等汉籍资料不断刊印,为明代中朝关系史的研究提供了方便。中国与朝鲜半岛政权关系史中“封贡”“事大”“使臣”“贸易”“中华观”“跨境民族”等问题逐渐成为学术热点。然而,对外关系史内容宽泛、表述复杂,致使学界围绕典型历史问题是认同“传统秩序”,还是维护“民族荣誉”各抒己见,甚至争论不休。政治、文化交往的主观性和灵活性较强,经济交流则比较具体,且易于量化。本文通过梳理明代辽东地区中朝贸易活动,以期展现对外关系发展的客观态势及影响因素。明代之前,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间的经济交流已有数千年历史。人们利用自然条件不断改善自身生存现状,通过相互学习改善生产方式与生活水平。所以,贸易交换并非如浮萍般依附政治关系而存在。贸易为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社会交流的重要内容。辽东地区作为中原与朝鲜半岛物货相通的重要桥梁,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政治集团皆重视该区域的贸易活动。明代,辽东边疆营建与中朝宗藩关系确立是明廷政治生活中的紧要内容。其间,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间的贸易活动受之影响并发挥了独特作用。洪武、永乐两朝确立了辽东都司静态辖区与动态管控地带。明朝与朝鲜半岛政权(王氏高丽——李氏朝鲜)构建宗藩关系的过程中,辽东地区与朝鲜的贸易活动以官贸为主导,民间贸易群体难以逾越地理的瓯脱地带以及政治上的交往禁令。洪熙、宣德以后中朝宗藩关系稳定,贸易体系随之确立。正统至正德年间,中朝社会生产能力逐渐恢复,双方经济交流意愿不断加强,辽东地区中朝贸易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明代中后期,明朝几度实施“新政”,中朝“礼治”外交得以重塑。明廷加强了对中朝官、私贸易的管控。然而,辽东边政持续恶化,边臣在处理涉朝事务时向使臣征索财物已成惯例。朝鲜使臣在辽东地区购买违禁物品或转输超额物资相对容易。嘉靖至万历前期,辽东地区东南部得到开发,社会经济、文化得以持续发展,民间贸易活跃。女真族南下过程中与朝鲜半岛交集增多,贡贸、边市贸以及潜贸促进了女真农业经济的发展。明朝发达的商品经济使辽东地区中朝贸易物品种类丰富,白银开始被广泛应用于购买高价物品及上层人情打点等活动。明后期,中朝社会动荡与边疆危机迭起,特别是壬辰战争的爆发使辽东地区的中朝贸易活动突破了朝贡体系的束缚,区域贸易活动居主导地位。壬辰战争期间,明廷耗费巨额人力、物力驰援朝鲜战场,辽东地区资源输出量居于前列。明廷与朝鲜为解决筹集、运输物资等困境,出台诸多战时经济政策,如以布贸粮,许商帮军。中江以其地利优势成为官、商、民买卖与转运物资的集中之地,中江关市得以建立。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人员互动频繁,物资交换异常活跃。壬辰战争结束后,中朝统治秩序恢复,贸易活动亦回归常态。明清易代之际,中朝贸易活动对女真社会发展、辽东政局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后金占领辽东地区之前,朝鲜官民仍可在辽进行贸易活动。辽东贡路受阻后,一方面,朝鲜通过水路继续向明朝贡;一方面,与驻守皮岛东江集团贸换物资。后金政权日益巩固,明廷与朝鲜的宗藩关系逐渐松散,辽东不同区域同朝鲜间的贸易规模、途径、物品等均有所扩大。有明一代,明廷与朝鲜半岛政权通过奉表、传诏、献礼等方式维系了紧密的宗藩礼制。辽东地区依托地缘优势与朝鲜半岛之间贸易往来不断。所以,明代辽东地区贸易活动有着明显的历史痕迹和传统。同时,明朝承元启清,作为传统社会后段建立的汉族政权,其统治下的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贸易显然繁荣于前代又受制于当代。明朝的强大国力为以“封贡”为核心的国际秩序提供了保障,宗藩体系下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贸易内容呈多元化发展态势。明廷统治辽东期间,各种贸易活动相互依存又彼此制约,受到明朝对外制度和边疆政策的双重支配。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间的贸易活动对双方宗藩关系、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以及区域社会秩序变迁等影响深远。

邢云[2](2021)在《基于绩效问责机制的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研究 ——以山东省R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但是大气污染问题却日益严峻。大气污染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气污染关乎每个居民的切身利益,是城市管理的重要一部分,各地政府也高度重视大气污染治理工作。R市政府通过投入资金,出台相关政策,完善相关设施,加强对大气污染的治理,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首先表现在R市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法规,建设标准化的监测系统、开展多样化监管工作;并将大气污染有奖举报加入市长热线分线,及时对被举报的单位挂牌督办;成立针对两大钢厂的专门监控小组,定期巡视两大钢厂,对钢厂大气排放物定期监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R市政府通过实施多层次、多角度、多元化的积极措施,使政府主导的协同治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但就目前来说,R市的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方面还有待加强。当前对于大气污染治理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用协同治理理论来研究大气污染的学者也不少,但是基于绩效问责机制来研究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并不多,本研究主要基于绩效问责机制,在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绩效问责机制的基本框架下,梳理相关概念和理论,分析归纳出R市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存在的问题:一是大气污染治理责任目标确定中的问题,包括多元责任主体协同参与和多元主体利益协调问题;二是大气污染治理责任目标执行中的问题,包括目标的分解细化和执行监督的问题;三是大气污染治理责任目标评估中的问题,包括内部和外部评估的问题;四是大气污染治理责任目标反馈中的问题,包括信息公开、回应和追责机制的问题。随后对所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是多元责任主体利益不协调、执行监督力度不够、评估指标体系不健全、信息的公开、回应以及追责机制完善等。针对问题和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治理的对策:一是吸纳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责任目标确定;二是强化责任目标的执行和监督;三是优化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绩效评估机制;四是加强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绩效问责目标反馈机制建设;五是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之间完整的大数据平台。

刘鹏[3](2020)在《基层税务机关税收执法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T市税务局为例》文中指出税收执法是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纳税人执行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并将国家利益与纳税人权益连接起来的行政行为。当前,受税种管理变化大、机构改革频繁、执法队伍整合过快等情况影响,基层税务机关在税收执法活动中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这些暴露的税收执法问题,破坏了国家的税收执法权威,损害了国家利益和纳税人权益,影响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本文结合T市税务机关的相关税收执法数据,采用数据分析论证的模式,深入归纳了基层税务机关税收执法刚性弱化、税收执法管理水平较低、税收执法依法行政能力不足、税收执法抗干扰能力不足的问题。针对基层税务机关税收执法问题,本文以税收法律体系、税收执法理念、税收执法队伍、税收执法环境的分析为切入点,细化分解税收执法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同时将税收执法问题的原因分析与税收体制改革、税收法治建设等背景相结合,将税收执法问题的产生原因由孤立、单一化研究向体系、制度化研究推进。结合基层税收执法实践,将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相关理念融入税收执法问题地解决之中,重点通过完善税收法治体系提升执法刚性、培育税收法治理念提升执法管理能力、强化执法人员管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规范税收执法环境降低执法干扰,分析税务机关应当如何优化现有资源,提升税务机关税收执法能力,妥善解决税收执法问题。

陈思[4](2020)在《我国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能力评价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以简政放权和职能转变为主要内容的行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我国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然而,政府公权力的退出使得某些社会领域出现公共服务空白,为以社会组织为代表的多元主体提供了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现实基础。改革的稳步推进为社会组织的成长发展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社会发展也对建立完善多层次、多渠道的公共服务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国社会科学类社团是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开展活动的社会组织,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组成,其发展及公共服务能力水平,事关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大局。在这一背景下,社科类社团如何找准定位,在科学分析评价自身生存与服务能力的基础上,有效提升自身公共服务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以社科类社团为研究对象,采用深度访谈、焦点小组访谈、问卷调查、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对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能力的系统解析,构建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能力的评价体系,并以湖北省社科类社团为研究样本,采用实证方法评价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能力,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研究提出提升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能力的对策。首先,分析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能力的相关基础理论,对新公共服务理论、治理理论、市场/政府失灵理论等重要基础理论进行阐述,分析这些理论对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评价带来的借鉴作用。研究我国社科类社团及其公共服务实践,分析社科类社团历史沿革、发展概况及基本特征,深入阐述社科类社团参与公共服务的动力机制,分析其实施效果,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研究科类社团参与公共服务的价值作用。其次,通过对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实践经验进行提炼,构建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能力结构的“五维双层”分析框架,即从科学研究、文化传播、价值引导、政策协调以及学术评估五个维度解析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的核心能力,并对每个维度的内容进行分析,在每个维度上提出公共服务能力的亚结构,其中:科学研究能力包含凝聚人才能力、协调资源能力、创新理论能力,文化传播能力涵盖文化传承能力、社科普及能力、扩大交流能力,价值引导能力细分为价值创造能力、价值传递能力、价值践行能力,政策协同能力包括政策吸纳能力和政策传导能力。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能力的评价体系。基于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能力的属性识别,从资源管理、公众导向、胜任水平、服务效能四个维度评价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能力,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在内的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相应建立评价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能力的因子分析模型。为了全面揭示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能力的评价效果,还研究了影响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能力的前因变量,并建立了测度前因变量影响效果的SUR模型。然后,通过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方法,设计相关问卷并搜集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能力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引用SUR模型检验了前因变量对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能力的影响效果。最后,从路径设计、治理建议以及保障措施三个层面提出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相关对策建议:一是加强组织引导,明确社团自身定位;不断促进社会参与,整合多方资源;同时始终坚持社团使命目标,从提升社会效益意识入手,明确社团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路径。二是不断完善社团评价体系,促进多元主体监督,并不断规范内部管理,形成有效的内部制约,以及增强队伍建设,促进人才专业化。三是从政府层面致力于健全相关法律体系,促进社团建设与监督有法可依,同时不断丰富资金支持、提升社会地位,增强社会认同度,以实现社科类社团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理论探索,希望能够丰富社团治理经验,提高社科类社团的影响力和行动力,并建立科学的、符合现实需求的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丰富和发展社科类社会组织能力定量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为繁荣与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陈扬[5](2020)在《扬州市邗江区产学研合作中的政府作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创新已逐步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成为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产学研合作创新的飞速发展,使产学研合作在全球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环境下,成为推动经济和整个社会发展的一种最强动力。产学研合作通过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促进科技与经济的进一步融合。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我国的产学研合作也在稳步的发展,并在经济发达地区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提高了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扬州市邗江区作为江苏乃至整个华东地区发展较快的县区之一,产学研合作的起步较早,经历了初期的探索之后,产学研合作的模式也越来越丰富,合作的机制也越发灵活。但与此同时,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阻碍着更高层次合作的开展。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就是在扬州市邗江区产学研合作中政府的角色定位以及应该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本文详细阐述了产学研合作的概念内涵,以三螺旋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为依据,结合扬州市邗江区政府推进产学研合作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了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作用发挥存在的支持政策不完善、人才工作力度不足、产学研对接活动形式化、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不完善等多方面问题,认为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产学研相关政策制定缺乏统筹与协调、创新型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不完善、政府的服务职能履行存在缺位、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不完善。最后充分借鉴了发达地区政府推进产学研合作的经验,从完善政府宏观统筹、加强政府支持促进、完善政府协调服务三个方面提出了扬州市邗江区产学研合作中的政府作用优化的对策建议。

李娟[6](2020)在《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大气污染问题越发重视,公众对治理大气污染的呼声愈发强烈。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并付诸实施,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大气污染恶化的局面,并呈现向好的趋势。由于大气污染具有区域性、外部性特征,依据行政区划的属地治理原则,无法实质性地解决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由此,区域性协同治理大气污染模式应势而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涉及的主体颇多,主体间的利益关系交叉复杂,容易激化利益冲突,致使大气污染协同治理陷入集体行动困境。利益是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首要驱动因素,只有平衡好利益主体间的利益关系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优化,实现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常态化。本研究基于公共产品理论、协同治理理论以及利益相关者理论,致力于明晰大气污染协同治理体系要素,构建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框架,并揭示了大气污染协同治理主体参与治理的动力源一—利益驱动。借助米契尔评分法,可以厘清大气污染协同治理中牵涉的利益相关者,发现在大气污染防治过程中,每个主体都各有所求,甚至大相径庭,这种差异容易激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阻碍大气污染协同治理,难以达到“协同”的状态。因此需要深入挖掘激化利益矛盾的根本因由,为实现利益均衡、促进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奠定基础。最后,本文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入手提出优化路径:切实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构建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常态化机制;落实强化企业的环境责任,创设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平衡机制;全面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推进公众参与的民主法治体系建设。

郭帅[7](2020)在《L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正确认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构建统一的市场监管体系,对提升市场监管效能、提高我国现代化的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有重要作用。目前,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完成了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领域的整合,组建了综合市场监管机构,改变了“九龙治水”的局面,实现了国家对市场的统一管理,综合执法的优势已经彰显。但是,在基层部分地区的市场综合监管改革不够彻底,并未产生“1+1>2”的实际效果。因此,如何做好改革的后半篇文章,找出改革不彻底的症结,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是各级政府面对的严峻课题。本文围绕L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问题展开研究。首先对L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改革的前期工作和取得的成绩进行概括;其次以问题为导向,发现L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改革后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利用文献整理法、比较分析法和调查研究法,考察了L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的现状,并运用政府管制理论、整体性治理理论、市场失灵理论和政府失灵理论,对L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存在的问题根源进行深入剖析,参考国内先进地区的监管实践,探讨加强L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的对策建议,为地市级政府推进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提供借鉴。通过研究发现,L市作为地市级政府,在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改革方面虽然完成了机构的职能整合和编制人员在物理上的配置,但还没有在职能、人员融合上产生“化学反应”,出现了法制建设严重滞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综合监管职能协同性不足、综合监管效能难以发挥、执法力量相对薄弱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既有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市级三定方案与改革原则有出入,体制机制尚未完全理顺等制度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监管方式缺乏创新、执法队伍建设不足等方面的原因。本研究突出问题导向,通过借鉴上海、浙江、深圳等地的先进监管模式,从增强综合执法的法律法规制度保障,强化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政策引领,健全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协调机制,提升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效能及加强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提出加强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的措施。

周敏[8](2020)在《政策工具视角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监管能力提升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兴技术的临床应用和陈旧技术的淘汰变得更加频繁。2015年,我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监管体系“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实施,将监管关口后移,这对政府监管能力提出极大考验,医疗技术监管能力提升迫在眉睫。本文基于非传统安全理论和政策工具理论,以我国政府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监管能力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政策文本分析法,对我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监管政策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梳理。通过对政策发文时间、监管部门、文本类型以及政策工具-内容评价维度等方面的分析,呈现我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现有政策体系现状和存在问题。同时对“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进行专题案例分析,反思现有监管能力困境与治理风险,探寻医疗技术全球化治理。研究发现我国医疗技术应用监管过程中存在监管主体存在职能交叉、监管过程社会和公民参与不足、技术治理政策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政策执行力度有待提升等问题,建议从厘清政府职能、注重过程监管、完善政策工具、加强治理力度四个方面进行治理能力提升。

张韵[9](2020)在《中国区域创新政策有效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加速演进,创新发展已成为国际竞争大势所趋。各国竞相出台新时期的创新发展战略,通过不断完善创新政策制定,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增长。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提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靠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区域创新能力与竞争力整体提升,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区域创新政策的有效性需要特别关注。对于区域的创新发展来说,高质量、有效的区域创新政策有利于规避创新政策失败风险,加快区域创新创业发展,形成区域创新优势,是中国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以公共政策分析理论和区域创新系统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创新政策研究文献的梳理、概括和抽象,同时结合区域创新实践,构建区域创新政策有效性理论;围绕区域创新政策制定中的关键环节,形成以区域创新政策网络构建、区域创新政策问题评议、区域创新政策内容定制、区域创新政策供给推动,以及区域创新政策执行保障5项内容为重点的中国区域创新政策有效性基本分析框架。构建区域创新政策网络有利于提升创新政策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接受性,对于形成有效的区域创新政策十分关键。区域创新政策网络的选择包括创新政策网络行动者选择、引入与激发,创新政策网络共同价值观的凝炼和培育,创新政策网络组织规则的明确与调适,以及创新政策网络利益冲突的妥善处理。区域创新政策网络的全面覆盖,包括创新政策社群覆盖,创新政策专业网络覆盖,创新政策府际网络覆盖,创新政策生产者网络覆盖和创新政策议题网络覆盖。区域创新政策网络的结构优化,强调创新政策网络的高密度,创新政策网络中心的均衡,创新政策网络中凝聚子群力量约束和创新政策网络的高协同性。高水平的区域创新政策问题评议,是制定有效区域创新政策的逻辑前提。区域创新政策情势感知与分析,包括对创新政策情势的准确感知,创新政策问题搜寻的高效率和对创新政策情势的科学分析。区域创新政策问题认知与界定,应树立创新政策问题系统思维,对创新政策问题假设进行创造性综合,以及对创新政策问题本质的合理界定。区域创新政策问题阐述与精炼,强调创新政策利益诉求详述和对创新政策目标的权衡与取舍。区域创新政策问题分类与结构,包括区域创新政策重要问题,区域创新政策次要问题和区域创新政策低级问题。精心定制的区域创新政策,应聚焦区域创新优势,适应区域创新能力,化解区域创新问题,并兼顾边界条件约束,以进一步释放区域创新潜力,提升创新政策的有效性。聚焦区域创新优势,要求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创新资源,促进区域优势领域创新,强化区域创新集聚优势。应基于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全面评估,调整区域创新政策内容重点;应着力解决组织薄弱、创新锁定、网络分割等特定的区域创新问题,兼顾边界条件约束,适应动态变化的区域技术和产业结构环境。高质量区域创新资源的持续投入,是改善区域创新政策预期效果的重要途径。区域创新资金投入与配置,强调区域创新资金的精准配给,创新金融资本结构合理化和区域创新资金的稳定投入。区域创新人力资本培育与投入,包括高质量区域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人力资本结构优化,以及创新人力资本的持续投入。区域创新基础设施规划与升级,要求建立区域创新技术支持体系和强化创新公共服务支撑体系。良好的创新制度与机制设计,是区域创新政策执行的有力保障。区域创新利益相关者行为规范与权益维护,要求制定环境与健康标准,规制垄断行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以及推进创新信用制度建设。创新共同体内部融合与互动学习机制构建,强调创建良性合作机制和完善互动学习机制。金融市场完善与创新产出激励,包括创新成果产权激励,知识溢出补偿,创新金融激励,科技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和股权、期权激励。此外,还应根据技术发展保持创新制度的超前性与灵敏性。

程黎秋[10](2020)在《衢州市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结构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增长模式由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进一步改革,当前国际环境不确定性风险因素陡增,外延增长优势的严重削弱,中小企业融资矛盾突出,企业经营压力增大,造成投资生产活力不断下降。为此,国家密集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等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引导和督促各方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在此背景下,本文针对衢州市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情况开展了调查研究。除去导言部分以外,本文共设立五个章节。在导言部分主要阐述内容为,本文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介绍国内外学者对扶持中小企业融资政策的文献综述情况。第一章,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相关的概念和相关的理论分析。首先明确我国中小企业的界定定义,介绍中小企业的基本情况,中小企业具有数量大贡献大、开业率高、有活力,但是缺乏核心竞争力和有效金融需求的主要特点。其次介绍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明确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的定义。我国当前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内容主要集中在货币政策扶持、差异化监管政策扶持、财税政策扶持和营商环境优化四个方面。通过需求角度和供给角度来深入阐述中小企业的融资局限性和股融资约束性,相应的从需求方政策支持和供给方政策支持两个角度分析阐述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的理论,其理论依据主要是公共物品理论及市场失灵理论。第二章,衢州市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政策扶持情况,主要阐述当前衢州市中小企业基本情况和融资情况,对衢州市融资情况开展分析,介绍衢州市当前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政策,主要集中在货币政策支持、财税政策支持、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和优化营商环境四个主要方面内容。对这几方面的扶持政策进行效果分析,在政策的作用下,衢州市中小企业信贷投放实现快速增长,但是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呼声还是时有发生。第三章,衢州市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存在问题及原因,指出当前中小企业融资政策存在融资政策对金融组织体系支持不完善问题、直接融资扶持政策可操作性不强问题、融资担保政策合力发挥不充分问题、信用体系建设执行不强问题、融资政策支持力度有限问题。针对上述扶持政策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从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的三个层面进行原因分析。第四章,阐述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经验,以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地区作为样本,通过分析上述发达国家在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方面的有益经验,进而提出我国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几点启示。第五章,扶持中小企业融资政策优化的对策。针对第三章所述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相应从政府、中小企业、金融体系等三个层次提出扶持中小企业融资政策优化对策。在政府层面,要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提升融资政策执行的效果,要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政策执行监督和考核机制,健全中小企业政策支持体系,制定中小企业融资的长效性制度安排,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执行监督体制。提升对中小企业管理和服务水平,构建完善的金融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完善中小企业服务配套机构。强化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融资风险共担和信用增进机制,同时深化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设企业信用修复机制。在企业层面要提升中小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培育起符合产业结构要求的中小企业市场主体,完善中小企业自身建设,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在金融体系层面要构建起完善的金融组织供给体系,实施差异化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构建金融机构差异化的竞争体系,完善金融产品供给体系。

二、浅议政府能力提升的途径与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议政府能力提升的途径与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明代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贸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的地缘关系及交往历史
    (一)先秦时期辽东与朝鲜半岛的自然环境与经济交流
        1.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的自然环境与文化交通
        2.先秦时期辽东地区的开发与朝鲜半岛的经济交流
    (二)秦汉至隋唐时期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的经济交流
        1.秦汉至南北朝时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的政权更迭与人口迁徙
        2.隋唐五代时期辽东地区民族发展与朝鲜半岛的经济交流
    (三)辽、金、元时期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间的贸易往来
        1.辽朝与高丽之间的地缘政治关系及贸易往来
        2.金朝的建立与高丽的贸易关系
        3.元朝与高丽的政治关系与贡物索取
二、明代前期至中期辽东政局与区域间的贸易体系
    (一)明朝对辽东地区的治理与明初辽东社会概貌
        1.辽东都司的建立与防御体系的发展
        2.明初辽东地区的社会概貌
    (二)明朝与朝鲜半岛政权宗藩关系初建与辽东地区的贸易形态
        1.明朝与朝鲜半岛政权宗藩关系的初建
        2.洪武至永乐时期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的贸易形态
        3.宣德年间辽东防御体系的调整与贸易体系的确立
    (三)明中期辽东社会与区域贸易的发展
        1.辽东都司的边政与社会发展
        2.朝贡制度下中朝贸易的新进展
        3.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间贸易的繁荣
三、明代中后期的礼治外交与辽东地区中朝贸易
    (一)嘉靖至万历前期的中朝关系
        1.嘉靖时期重塑的礼治外交
        2.壬辰战争爆发前中朝“礼治”外交格局的延续
    (二)礼治外交影响下的中朝贸易
        1.官方贸易的衰退
        2.朝鲜使臣贸易的盛行
        3.贸易中的交换媒介与货币
    (三)明代中后期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的贸易状况
        1.辽东地区的使臣贸易
        2.辽东地区的边境贸易
四、万历时期辽东的边疆危机与中朝贸易
    (一)壬辰战争以前辽东地区的中朝经济交流
        1.隆庆至万历初期辽东经济的短暂复苏
        2.万历前期辽东地区的边境贸易
    (二)壬辰战争期间辽东地区对朝援助与贸易
        1.壬辰战争的爆发与辽东地区的援助
        2.壬辰战争期间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贸易的新突破
    (三)明朝统治在辽东地区的崩溃及中朝贸易的衰落
        1.明朝统治在辽东地区的崩溃
        2.传统外交秩序恢复与中朝贸易的萎缩
五、明清易代与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间的贸易
    (一)明清战争初期辽东地区的中朝贸易
        1.后金政权的建立及对辽东的占领
        2.明清战争初期辽东地区中朝贸易变化
    (二)东江集团与朝鲜之间的经济往来
        1.明末辽东地区的海上贸易群体
        2.东江集团与朝鲜的陆路贸易
        3.东江集团与朝鲜的海上贸易
    (三)清朝入关前对朝鲜的征伐与贸易
        1.后金在辽东地区的统治及对朝鲜外交策略
        2.清朝入关前辽东地区的中朝贸易体系
        3.后金与朝鲜的贸易物资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2)基于绩效问责机制的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研究 ——以山东省R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1.研究的内容
        2.研究方法
        3.研究思路
一、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大气污染
        2.大气污染防治
        3.绩效问责
    (二)理论基础
        1.协同治理理论
        2.目标管理理论
二、山东省R市大气污染治理现状
    (一)山东省R市的大气污染治理总体状况
    (二)山东省R市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
        1.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法规
        2.建设标准化的监测系统、开展多样化监管工作
        3.认真做好空气质量信息发布和公开
    (三)山东省R市的大气污染治理成效
        1.空气质量显着提高
        2.政府主导的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3.民众的大气污染治理参与度明显提高
三、山东省R市大气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大气污染治理责任目标确定中的问题
        1.责任目标确定中多元责任主体的协同参与问题
        2.责任目标确定中多元责任主体的利益协调问题
    (二)大气污染治理责任目标执行中的问题
        1.责任目标的分解细化执行问题
        2.责任目标执行过程中的监督问题
    (三)大气污染治理责任目标评估中的问题
        1.责任目标评估中内部评估问题
        2.责任目标评估中外部评估问题
        3.责任目标评估中社会评估问题
    (四)大气污染治理责任目标反馈中的问题
        1.责任目标反馈中信息公开问题
        2.责任目标反馈中回应问题
        3.责任目标反馈中追责问题
四、山东省R市大气污染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责任目标确定问题的原因
    (二)责任目标执行不力的原因
    (三)责任目标评估不完善的原因
    (四)责任目标反馈问题的原因
五、绩效问责机制下R市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对策
    (一)吸纳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责任目标确定
        1.多渠道保障多元主体的参与
        2.协调不同利益主体的关系
    (二)强化责任目标的执行和监督
        1.细化执行目标
        2.加大监督力度
    (三)优化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绩效评估机制
        1.完善评估指标体系,强化评估结果反馈
        2.提升第三方评估的专业性和规范性
        3.完善评估主体的参与途径与渠道
    (四)加强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绩效问责目标反馈机制建设
        1.完善信息公开机制
        2.建立科学合理的回应机制
        3.优化追责机制
    (五)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之间完整的大数据平台
        1.大气污染治理大数据平台的应用背景
        2.大气污染治理大数据平台的建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基层税务机关税收执法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T市税务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绪论
    0.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0.1.1 课题研究背景
        0.1.2 课题研究目的
        0.1.3 课题研究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 国外研究现状
        0.2.2 国内研究现状
    0.3 研究路径与研究方法
        0.3.1 研究路径
        0.3.2 研究方法
    0.4 研究框架
    0.5 创新与不足
        0.5.1 创新
        0.5.2 不足
1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1.1 基层税务机关税收执法的相关内涵
        1.1.1 基层税务机关的概念
        1.1.2 税收执法问题的概念
        1.1.3 税收法治建设的概念
    1.2 解决基层税务机关税收执法问题的理论基础
        1.2.1 新公共管理理论基本内涵
        1.2.2 新公共管理理论对税收执法问题对策研究的意义
2 T市税务机关税收执法存在的问题
    2.1 税收执法刚性弱化
        2.1.1 纳税人遵从度出现下降
        2.1.2 税收执法权威受到挑战
        2.1.3 税收执法手段运用不足
    2.2 税收执法管理水平较低
        2.2.1 税收执法管理成本较高
        2.2.2 税收执法工作效率较低
        2.2.3 税收执法内控不够合理
    2.3 税收执法依法行政能力不足
        2.3.1 税收执法的随意性较为突出
        2.3.2 税收执法行政应急能力不足
        2.3.3 税收执法风险防控能力不足
    2.4 税收执法的独立性不足
        2.4.1 税收执法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不合理
        2.4.2 税收执法过于关注外部执法评价
        2.4.3 税收执法受地方政府干预力度较大
        2.4.4 税收执法的外部配合依赖度大
    2.5 本章小结
3 T市税务机关税收执法问题的形成原因
    3.1 税收法律体系不能满足提升执法刚性的需要
        3.1.1 税收法律立法层级较低
        3.1.2 税收立法技术不够规范
        3.1.3 税收法律体系内容不健全
        3.1.4 税收法律体系滞后性突出
    3.2 税收执法体系建设不合理
        3.2.1 税收执法队伍结构配置不合理
        3.2.2 税务机构设置不够合理
        3.2.3 税收法制人才作用发挥不足
    3.3 基层税务机关税收执法理念落后
        3.3.1 税收法治理念培育不充分
        3.3.2 执法垂直管理意识不强
        3.3.3 税收公平正义理念贯彻不足
    3.4 税收执法环境不适应税收法治建设要求
        3.4.1 中央与地方税收管理衔接不顺畅
        3.4.2 传统的税收监管体制不能适应现实需求
        3.4.3 税收管理的多维度保障机制不健全
    3.5 本章小结
4 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下的基层税务机关税收执法问题解决对策
    4.1 完善税收法制体系
        4.1.1 进一步提升税收立法层级
        4.1.2 进一步落实税收法定原则
        4.1.3 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体系
    4.2 优化税收执法体系
        4.2.1 优化税收执法队伍结构
        4.2.2 拓宽税务干部职业发展空间
        4.2.3 积极推动税收执法力量下移
    4.3 培育税收法治理念
        4.3.1 推动税收管理向税收治理转变
        4.3.2 强调单项执法向权责统一转变
        4.3.3 实现经验执法向科学执法转变
    4.4 规范税收执法环境
        4.4.1 构建非对抗式税收执法环境
        4.4.2 健全税收执法综合保障体系
        4.4.3 打造重点突出的税收监管体系
        4.4.4 建立起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
    4.5 本章小结
5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4)我国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能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5 论文创新点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 治理理论
    2.3 市场/政府失灵理论
    2.4 理论述评与运用
3 我国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实践与价值分析
    3.1 社科类社团规模与构成
    3.2 社科类社团发展历程
    3.3 社科类社团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动力机制
    3.4 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的效能分析
    3.5 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的价值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我国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能力的系统解析
    4.1 科学研究能力
    4.2 文化传播能力
    4.3 价值引导能力
    4.4 政策协同能力
    4.5 学术评定能力
    4.6 本章小结
5 我国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能力的评价
    5.1 评价的属性识别
    5.2 评价维度
    5.3 评价指标体系
    5.4 评价的前因变量
    5.5 评价模型
    5.6 本章小结
6 我国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能力评价的实证分析
    6.1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6.2 描述性统计分析
    6.3 基于因子分析模型的评价
    6.4 基于SUR模型的前因变量评价
    6.5 本章小结
7 我国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对策
    7.1 完善社科类社团发展路径规划
    7.2 加强社科类社团内部治理能力
    7.3 构建社科类社团外部保障体系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不足
    8.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科研成果
附录2:调查问卷

(5)扬州市邗江区产学研合作中的政府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1.4.1 本文的创新
        1.4.2 本文的不足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产学研合作
        2.1.2 政府作用
    2.2 本研究相关的理论基础
        2.2.1 三螺旋理论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第3章 扬州市邗江区政府推进产学研合作发展的现状
    3.1 扬州市邗江区产学研合作现状
    3.2 扬州市邗江区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作用发挥
        3.2.1 做好宏观统筹,引导产学研合作发展方向
        3.2.2 优化政策措施,促进产学研合作提质增效
        3.2.3 协调合作各方,发挥产学研合作桥梁作用
        3.2.4 推进平台载体建设,加快产学研合作进程
第4章 扬州市邗江区产学研合作中政府作用发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扬州市邗江区产学研合作中政府作用发挥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产学研合作的政策支持力度仍不够
        4.1.2 人才工作力度不足
        4.1.3 产学研对接活动存在形式化现象
        4.1.4 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发挥的作用不明显
    4.2 扬州市邗江区产学研合作中政府作用发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产学研相关政策制定缺乏统筹与协调
        4.2.2 创新型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不完善
        4.2.3 政府的服务职能履行存在缺位
        4.2.4 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不完善
第5章 发达地区政府参与产学研合作的经验借鉴
    5.1 上海的做法
        5.1.1 构建了多样化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5.1.2 建立了完善的产学研合作平台服务体系
        5.1.3 形成了较强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5.2 北京的做法
        5.2.1 完善了创新平台相关机制
        5.2.2 建立了基于孵化器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5.2.3 鼓励构建创新的产业技术联盟模式
        5.2.4 制定了全面的自主创新支持政策
    5.3 昆山的做法
        5.3.1 围绕地方产业建设产学研合作平台
        5.3.2 围绕国家战略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5.3.3 充分发挥“科技镇长团”的作用
    5.4 启示
第6章 扬州市邗江区产学研合作中政府作用优化的对策建议
    6.1 进一步强化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的宏观统筹作用
        6.1.1 完善政策引导机制
        6.1.2 着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
        6.1.3 统筹推进国际产学研合作
    6.2 进一步发挥政府对产学研合作的支持促进作用
        6.2.1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6.2.2 精准对接企业需求
        6.2.3 完善人才引进与培养
    6.3 进一步完善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的服务与监管作用
        6.3.1 深化平台载体建设
        6.3.2 提高科技服务中介机构的服务水平
        6.3.3 强化对产学研合作项目的监管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1.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阐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大气污染
        2.1.2 大气污染协同治理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产品理论
        2.2.2 协同治理理论
        2.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2.3 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大气污染协同治理中的适用性
第3章 大气污染协同治理体系框架及利益相关者分析
    3.1 大气污染协同治理体系框架
        3.1.1 大气污染协同治理主体
        3.1.2 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动力:主体间利益驱动
        3.1.3 大气污染协同治理运行要素
    3.2 利益相关者主体识别
第4章 集体行动困境:大气污染协同治理主体的利益冲突
    4.1 利益相关者主体的利益诉求
        4.1.1 政府的利益诉求
        4.1.2 企业的利益诉求
        4.1.3 公众的利益诉求
    4.2 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分析
        4.2.1 政府间的利益冲突
        4.2.2 政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
        4.2.3 企业与公众的利益冲突
    4.3 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冲突的原因
        4.3.1 利益相关者的自利倾向
        4.3.2 绩效评估不合理
        4.3.3 利益补偿不到位
        4.3.4 监督问责不严格
第5章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优化路径
    5.1 切实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构建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常态化机制
        5.1.1 搭建利益相关主体协同参与治理机制
        5.1.2 创新利益主体间利益补偿与均衡机制
        5.1.3 优化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绩效评估机制
        5.1.4 健全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监督问责机制
    5.2 落实强化企业的环境责任,创设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平衡机制
        5.2.1 强化企业树立环境治理责任意识
        5.2.2 创设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平衡机制
    5.3 全面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推进公众参与的民主法治体系建设
        5.3.1 构建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公众参与机制
        5.3.2 完善公众参与的民主法治体系建设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L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目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重点与研究难点
        (三)创新点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一)市场监管
        (二)综合行政执法
        (三)市场监管综合执法
    二、理论基础
        (一)政府管制理论
        (二)整体性治理理论
        (三)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理论
第二章 L市监管综合执法的基本情况
    一、L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的必要性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复杂性要求加强市场综合监管
        (二)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加强市场综合监管
        (三)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需要市场综合监管
    二、L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的发展历程
    三、L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现状
        (一)机构设置及职责
        (二)人员配置情况
        (三)改革进展情况
    四、综合监管执法改革成效
        (一)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二)执法力度不断加大
        (三)执法效率有所提高
第三章 L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L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存在的问题
        (一)法制建设严重滞后
        (二)机构设置不尽合理
        (三)综合监管职能协同性不足
        (四)综合监管效能难以发挥
        (五)执法力量相对薄弱
    二、L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
        (二)市级三定方案与改革初衷有出入
        (三)体制机制尚未完全理顺
        (四)监管方式缺乏创新
        (五)执法队伍建设不足
第四章 国内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的经验与启示
    一、国内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的经验
        (一)浙江吴兴:采用第三方评估助力食品安全监督与管理
        (二)上海浦东新区:建立大数据市场监管模式
        (三)广东深圳:政府与企业共同参与网络市场治理
    二、国内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的启示
        (一)引入第三方实现专业监管
        (二)强化信用监管
        (三)加强政企共同监管
第五章 加强L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的对策建议
    一、增强综合执法的法律法规制度保障
        (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法律法规
        (二)地方大胆创新,增强制度支撑
    二、强化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政策引领
        (一)优化市场监管机构设置
        (二)深化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改革
    三、健全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协调机制
        (一)健全与各业务部门的协调机制
        (二)建立与司法衔接的体系
    四、有效提升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效能
        (一)转变市场监管理念
        (二)创新市场监管模式
    五、加强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队伍建设
        (一)保证执法主体思想稳定
        (二)加强执法业务培训
        (三)提升专业领域执法能力
        (四)加强职业精神培养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访谈提纲(L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
    附录二:访谈提纲(群众)
后记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8)政策工具视角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监管能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述评
        1.2.2 国内研究述评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本分析法
        1.4.2 案例分析法
    1.5 论文的创新与局限性
        1.5.1 创新点
        1.5.2 存在的不足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
        2.1.2 基因编辑技术及基因治疗
        2.1.3 监管能力
    2.2 理论工具
        2.2.1 政策工具理论
        2.2.2 非传统安全理论
第3章 我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监管现状
    3.1 我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政策选取
        3.1.1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监管政策文本选择
        3.1.2 政策文本的类型化分析
    3.2 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政策文本分析框架
        3.2.1 X维度:工具性维度
        3.2.2 Y维度:内容评价维度
    3.3 我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政策文本二维(XY)分析
        3.3.1 数据编码
        3.3.2 工具性维度比较分析
        3.3.3 内容评价维度比较分析
第4章 “基因编辑婴儿”案例概要及分析
    4.1 “基因编辑婴儿”案例概要
        4.1.1 事件概述
        4.1.2 后续进展
        4.1.3 基因治疗方面的国内政策和国际政策
    4.2 案例分析
        4.2.1 “基因编辑婴儿”案例具体流程及规制政策分析
        4.2.2 监管风险点分析
        4.2.3 医疗技术全球化治理
第5章 我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监管能力困境分析
    5.1 我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监管能力困境
        5.1.1 监管主体困境
        5.1.2 监管过程困境
        5.1.3 监管政策困境
    5.2 我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提升关键问题识别
        5.2.1 监管主体存在职能交叉
        5.2.2 监管过程社会和公民参与不足
        5.2.3 技术治理政策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5.2.4 政策执行力度有待提升
第6章 我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监管能力提升策略
    6.1 厘清政府职能,加强监管主体专业化能力提升
        6.1.1 明确监管部门职责
        6.1.2 加强公务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6.2 注重过程监管,构建社会化的多元监管机制
        6.2.1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升政府非传统安全治理意识
        6.2.2 规范伦理委员会设置,加强医疗领域行业自律
        6.2.3 保障公众参与权利
    6.3 平衡政策工具结构,充分发挥政策监管效果
        6.3.1 健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监管政策体系
        6.3.2 加大“需求拉动”和“供给推动”的政策作用力
        6.3.3 完善环境型政策工具的应用结构
    6.4 加强治理力度,提升医疗技术全球化治理能力
        6.4.1 重视与全球政策的对接和一体化
        6.4.2 扩展多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监管的合作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我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监管政策文本一览表
附录 2 我国医疗技术管理规范一览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中国区域创新政策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4 研究的创新点
2 研究的基础理论与逻辑分析框架
    2.1 研究的基础理论
    2.2 研究的逻辑分析框架
3 区域创新政策网络构建环节的有效性
    3.1 创新政策网络的选择
    3.2 创新政策网络的全面覆盖
    3.3 创新政策网络的结构优化
    3.4 本章小结
4 区域创新政策问题评议环节的有效性
    4.1 创新政策情势的感知与分析
    4.2 创新政策问题的认知与界定
    4.3 创新政策问题的阐述与精炼
    4.4 创新政策问题的分类与结构
    4.5 本章小结
5 区域创新政策内容定制环节的有效性
    5.1 内容定制关键之一,聚焦区域创新优势
    5.2 内容定制关键之二,适应区域创新能力
    5.3 内容定制关键之三,化解区域创新问题
    5.4 内容定制关键之四,兼顾边界条件约束
    5.5 本章小结
6 区域创新政策供给推动环节的有效性
    6.1 区域创新资金投入与配置的政策供给推动
    6.2 创新人力资本培育与投入的政策供给推动
    6.3 创新基础设施规划与升级的政策供给推动
    6.4 本章小结
7 区域创新政策执行保障环节的有效性
    7.1 创新政策执行的制度保障:利益相关者行为规范与权益维护
    7.2 创新政策执行的机制保障:创新共同体内部融合与互动学习
    7.3 创新政策执行的动力保障:金融市场完善与创新产出激励
    7.4 创新政策执行的弹性保障:创新制度的超前性与灵敏性
    7.5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10)衢州市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第一章 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相关概念及理论分析
    第一节 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相关概念
        一、中小企业定义及特点
        二、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
    第二节 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相关理论
        一、中小企业融资理论分析
        二、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的理论分析
        三、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的理论依据
第二章 衢州市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现状
    第一节 衢州市中小企业基本情况
        一、衢州市中小企业基本情况
        二、衢州市中小企业融资情况分析
    第二节 衢州市当前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政策
        一、货币政策支持
        二、财税政策支持
        三、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四、优化营商环境
第三章 衢州市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存在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当前衢州市中小企业融资政策执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融资政策对金融组织体系支持不完善
        二、直接融资扶持政策可操作性不强
        三、融资担保政策合力发挥不充分
        四、信用体系建设执行不强
        五、融资政策支持力度有限
    第二节 衢州市中小企业融资政策执行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政府方面原因
        二、中小企业自身方面原因
        三、金融机构方面原因
第四章 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经验
    第一节 美国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
        一、建立小企业管理局
        二、发达的直接融资市场
        三、风险投资体系
    第二节 欧盟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
        一、成立政策性银行
        二、提供信用担保
        三、发达的直接融资
        四、发展风险投资基金
    第三节 日本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
        一、健全的中小企业立法
        二、高效的信用担保体系
        三、多渠道的民间融资手段
    第四节 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经验总结
        一、构建完善的法律支持体系
        二、层次多渠道的融资方式
        三、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
第五章 扶持中小企业融资政策优化对策
    第一节 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提升融资政策执行效果
        一、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政策执行监督和考核机制
        二、提升对中小企业管理和服务
        三、强化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
    第二节 扶持中小企业成长,提升企业融资能力
        一、培育符合产业结构要求的中小企业市场主体
        二、完善中小企业自身建设
        三、大力发展直接融资
    第三节 构建完善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体系
        一、构建完善的金融组织供给体系
        二、完善金融产品供给体系
参考文献
后记

四、浅议政府能力提升的途径与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明代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贸易研究[D]. 张晓明.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2]基于绩效问责机制的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研究 ——以山东省R市为例[D]. 邢云. 曲阜师范大学, 2021
  • [3]基层税务机关税收执法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T市税务局为例[D]. 刘鹏.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5)
  • [4]我国社科类社团公共服务能力评价研究[D]. 陈思.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5]扬州市邗江区产学研合作中的政府作用研究[D]. 陈扬. 扬州大学, 2020(05)
  • [6]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优化研究[D]. 李娟. 南昌大学, 2020(01)
  • [7]L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郭帅.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 2020(12)
  • [8]政策工具视角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监管能力提升研究[D]. 周敏. 广西大学, 2020(07)
  • [9]中国区域创新政策有效性研究[D]. 张韵.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10]衢州市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研究[D]. 程黎秋. 华东政法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浅谈提高政府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