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5低变催化剂操作总结

CB-5低变催化剂操作总结

一、CB-5低变催化剂运行总结(论文文献综述)

潘迪东[1](2021)在《KC-102型耐硫变换催化剂在低变炉中的应用总结》文中研究说明安阳盈德气体有限公司气化系统采用华东理工大学开发的4.2 MPa四喷嘴水煤浆加压气化工艺,变换系统采用中串低变换工艺,其低变炉(第三变换炉)采用昌邑凯特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KC-102型(钴钼系)耐硫变换催化剂,该低变催化剂自2013年5月装置原始开车以来运行时间已超过7 a。简介KC-102型耐硫变换催化剂的物化性能,总结KC-102型耐硫变换催化剂的运行情况,梳理其典型运行数据,得出该低变催化剂低温活性好、稳定性优异、使用寿命长的结论;并总结了低变催化剂运行过程中保护其活性和延长其使用寿命的经验。

孙中华,陈波[2](2019)在《延长合成氨低温变换催化剂使用寿命总结》文中研究指明分析影响铜系低温变换催化剂使用寿命的各种因素,通过在催化剂的装填、还原、运行与开停车过程保护等方面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有效延长催化剂使用寿命,保证合成装置稳定运行。

丁一鸣[3](2018)在《CuO/Al2O3催化剂催化降解硝基苯效能与机理的研究》文中提出目前,全球水资源污染严重,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和工农业生产力的提升,很多有机物逐渐加入了生产环节。但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也有很多有机污染物被排放到了自然水体中。它们种类繁多,大多极难降解。其中,硝基苯作为一种稳定,不易生化降解的剧毒污染物,对人类社会和生态安全有着极大的威胁。为了能够有效的去除含硝基苯的废水,本实验利用多相类Fenton体系对硝基苯进行降解。相比于传统的均相Fenton体系,非均相Fenton体系具有较宽泛的pH范围、金属元素不易流失、无后续污泥和催化剂可回收重复利用等优点。本实验旨在制作一种稳定、去除硝基苯效率高、可多次反复使用的固体催化剂并确定多相类Fenton体系的最佳反应条件。同时,对反应的中间产物进行探究,以便于被污染水体的后续处理,对该技术应用到实际污水处理工艺中具有现实意义。本实验分别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共沉法和沉积沉淀法制备CuO/A1203催化剂。利用N2吸附(BET)、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检测。同时,将催化剂与H202组成多相类Fenton体系,对硝基苯进行去除反应。结合去除率与表征结果,选择性能最好的催化剂。通过研究分析,CuO/A12O3催化剂利用沉积沉淀法制备最为理想。催化剂由沉积沉淀法制备而成。通过控制不同的催化剂制备条件,制作出多个催化剂样品。分别结合表征结果和硝基苯降解结果对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进行研究。其结果为:CuO的负载量为5%、CuO的煅烧温度是400℃、CuO煅烧时间为3h以及A1203的煅烧温度为400℃。在最佳制备条件下制作出的催化剂对应的硝基苯去除率为84.73%。以硝基苯为目标污染物,利用在最佳制备条件下所制作的催化剂与H202组成多相类Fenton体系对其进行降解处理,在去除硝基苯过程中通过改变不同的反应因素来研究最佳的反应条件。其结果为:在常温、溶液初始pH为6、催化剂投加量为500 mg·L-1、H202投加量为25mmol·L-1、硝基苯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 ·L-1的下,反应180 min后,硝基苯的去除率可达84.73%。并且利用气质联用仪,检测反应过程中不同反应时间点的中间产物并推测降解路径,其结果为:主要降解途径是硝基苯在体系中生成苯胺、苯酚、氨基类有机物等物质,再进一步开环降解至大部分中间产物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少部分中间产物最终生成酯类有机物等小分子物质,提高了污染物的可生化性。本实验所制作的催化剂在反应180min后,溶铜量为0.031mmol·L-1,比较稳定。催化剂在重复使用八次后仍具有较高的催化性能。

陈金丹,朱赫礼,吴闯[4](2015)在《国产催化剂在2×104m3/h制氢装置的应用》文中提出介绍国产催化剂在中国石油锦西石化公司2×104m3/h制氢装置的使用情况。详细论述和对比了该装置的操作条件、产品质量和能耗数据。运行结果表明,国产催化剂完全能够满足实际生产需要,生产出的氢气体积含量比设计值高4.15个百分点,副产品二氧化碳体积含量也比设计值高3.5个百分点,同时该装置的总能耗也比设计值低106.7 kg/t。

屈会朋,屈文敏[5](2014)在《CB-5低温变换催化剂优化使用方案及经济可行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陕西兴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兴化)是全国最大的硝酸铵生产企业,其基础原料合成氨的生产采用天然气蒸汽转化工艺制取氢气。制氢系统由换热式纯氧二段蒸汽转化、中变串低变、苯菲尔脱碳及甲烷化精制工艺组合而成。2000年制氢原料油改气后,因工艺变化的影响,低变催化剂的使用寿命仅1.52.5 a,且催化剂使用中、后期,低变炉出口CO含量在0.3%以上,导致系统消耗大幅增加。经过反复技术论证

路海彬[6](2013)在《变换工艺技术改造模拟与优化》文中提出合成氨装置气化原料由渣油改为天然气后,天然气总碳量和硫含量降低,导致CO的变换反应量减少约30%,该变化影响了原换热流程和工艺余热回收等参数。通过对CO变换单元进行模拟与优化研究,确定技术改造方案。以原设计数据为基础,应用PROⅡ流程模拟软件对变换工艺进行模拟计算。变换反应器的模拟选用平衡反应器模块;在热力学方法的选择上,工艺侧物流选用SRKM状态方程,饱和水及蒸汽选用IAPWS-IF97Steam Tables法进行模拟。对模拟的结果与设计值进行对比,数据吻合较好。以模拟结果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对中温变换串中温变换和中温变换串低温变换两种方案进行了研究,通过操作参数、投资及天然气消耗对比,确定了技术方案。在此基础上对换热网络进行了分析与优化,同时对变换反应的操作条件温度、压力、水气比等参数进行了分析与讨论。通过PROⅡ模拟和计算得到的结果,各流股气体组成与设计值基本一致,保证了该流程模拟的适用性和可行性,为变换单元改造方案的比选及模拟计算提供了基础。经过技术方案比选,确定采用中温变换串低温变换方案,由于国产不耐硫低变催化剂使用温度较低,本流程操作压力较高,气体露点温度高,因此选用进口的Cu-Zn低变催化剂(83-6),出口CO可降至0.80%,降低原料消耗。

雷秀军,喻江[7](2010)在《合成低温变换系统改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合成低温变换系统的改造对项目施工、开车、优化操作、进行总结,并对项目的节能增产效益作出评价。

郭玉峰,郭亮,罗成华,张成华[8](2009)在《新QXB303耐硫低变催化剂在煤制氢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简要介绍了新的QXB303耐硫低温变换催化剂在湖北楚源煤制氢系统的应用情况,并介绍该催化剂的装填、升温还原、开停车情况及应注意的事项。经运行后证实:新的耐硫低变催化剂在140℃时即有明显的低温活性。

王国华[9](2008)在《低变炉系统技术改造及运行总结》文中研究说明简要介绍了传统低变炉增设开工加热器和保护器工艺、设备、运行优点及注意事项。

侯晋[10](2008)在《超重力共沉淀法制备CuO/ZnO/Al2O3催化剂的研究》文中认为在现代化工生产过程中,催化剂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由其表面结构所决定,而制备工艺对表面结构的形成至关重要。共沉淀工艺制备的CuO/ZnO/Al2O3催化剂具有比表面积大、活性晶粒微小、分散度高、低温活性好和对周围环境无毒、无污染等特点,在现代化学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共沉淀法在传统搅拌釜中制备,由于受到设备结构的限制,很难达到微观混合均匀,所制备出的催化剂晶粒大小分布不均且难控制。另外,反应生成的沉淀物不能及时移出沉淀体系,使沉淀体系内存在浓度梯度,体系内各处的过饱和度不一,造成沉淀颗粒粗细不等,难以实现活性组分高度分散,基于以上原因必须改进催化剂的制备工艺。旋转填充床反应器广泛地用于制备各种纳米材料,它能够实现反应物在反应体系内微观上的瞬间均匀混合。超重力法制备催化剂时能够使反应成核区和晶体生长区分开,晶体的生长区置于完全宏观混合区,制得晶粒大小均一、活性组分分散度高的催化剂。本文首先针对传统共沉淀法本身固有的缺点,采用超重力反应器来强化催化剂的共沉淀法制备工艺,探索了超重力共沉淀法制备CuO/ZnO/Al2O3催化剂的特点,考察了陈化时间、pH值、超重力反应器转速、洗涤次数和焙烧温度等因素对CuO/ZnO/Al2O3催化剂及其前驱体物性的影响,计算了反应的收率。借助多种手段对催化剂和前驱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搅拌釜反应器相比,采用超重力共沉淀法制备的CuO/ZnO/Al2O3催化剂平均粒度小,比表面积大,金属的分散度高。在小型超重力反应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改进了旋转填充床的设计,增加了气液分离器,建造了年产50吨CuO/ZnO/Al2O3催化剂的超重力反应器,并在两种转速下制备了CuO/ZnO/Al2O3催化剂,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各项物性数据达到了技术指标的要求。为了改进CuO/ZnO/Al2O3催化剂的耐热性,采用分步超重力共沉淀法做了尝试,分别进行了载体制备和不同铝盐加入方式实验,通过对比发现,分步法制备的催化剂有更加优越的内部结构,可以显着提高催化剂的耐热性能。

二、CB-5低变催化剂运行总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B-5低变催化剂运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KC-102型耐硫变换催化剂在低变炉中的应用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变换系统工艺流程简述
2 KC-102型耐硫变换催化剂的物化性能
3 低变催化剂的运行情况及性能评价
    3.1 低变催化剂的运行情况
    3.2 低变催化剂的性能评价
4 保护低变催化剂活性及延长其使用寿命的经验
    4.1 加强气化系统管理并优化调控变换系统
    4.2 稳定低变炉入口气温度及催化剂床层温度
5 结束语

(2)延长合成氨低温变换催化剂使用寿命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 装置概况
2 精细化的催化剂装填
    2.1 装填准备工作
    2.2 耐火球装填
    2.3 装填催化剂
    2.4 低温变换催化剂吹灰
3 高质量的催化剂升温还原操作
    3.1 低温变换催化剂还原前的升温
    3.2 低温变换催化剂还原初期
    3.3 低温变换催化剂还原主期
    3.4 低温变换催化剂还原末期
4 催化剂的运行与保护
    4.1 催化剂的运行
        4.1.1 催化剂床层温度控制在活性温度范围内
        4.1.2 催化剂床层温度尽可能接近最佳温度
        4.1.3 控制H2O/CO
    4.2 催化剂的保护
5 结束语

(3)CuO/Al2O3催化剂催化降解硝基苯效能与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硝基苯废水现状
    1.2 Fenton氧化技术
        1.2.1 均相Fenton的研究现状
        1.2.2 均相Fenton的体系
        1.2.3 多相Fenton的研究现状
        1.2.4 多相Fenton的体系
    1.3 Al_2O_3的结构及性质
    1.4 铜元素的性质
    1.5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1.5.1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1.5.2 催化剂的应用
    1.6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6.1 课题来源
        1.6.2 研究目的
        1.6.3 研究意义
        1.6.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仪器与材料
        2.1.1 主要实验原料
        2.1.2 主要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多相类Fenton体系降解硝基苯实验方法
    2.3 实验分析方法
        2.3.1 硝基苯的测定方法
        2.3.2 过氧化氢的测定方法
        2.3.3 铜离子的测定方法
        2.3.4 中间产物的测定方法
    2.4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
        2.4.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4.2 比表面积(BET)
        2.4.3 X射线衍射(XRD)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催化剂的制备与选取
    3.1 制作催化剂的负载方法
    3.2 不同负载方法制得催化剂的选择
        3.2.1 比表面积和孔道结构的表征结果
        3.2.2 XRD的表征结果
        3.2.3 SEM的表征结果
        3.2.4 不同负载方式所制得的催化剂对硝基苯的降解效果
    3.3 不同CuO含量催化剂的选择
        3.3.1 BET的表征结果
        3.3.2 XRD的表征结果
        3.3.3 SEM的表征结果
        3.3.4 不同CuO含量的催化剂对硝基苯的降解效果
    3.4 不同CuO煅烧温度制作催化剂的选择
        3.4.1 BET的表征结果
        3.4.2 XRD的表征结果
        3.4.3 SEM的表征结果
        3.4.4 不同CuO煅烧温度制作的催化剂对硝基苯的降解效果
    3.5 不同CuO煅烧时间制作催化剂的选择
        3.5.1 BET的表征结果
        3.5.2 XRD的表征结果
        3.5.3 SEM的表征结果
        3.5.4 不同CuO煅烧时间制作的催化剂对硝基苯的降解效果
    3.6 不同Al_2O_3煅烧温度制作催化剂的选择
        3.6.1 BET的表征结果
        3.6.2 XRD的表征结果
        3.6.3 SEM的表征结果
        3.6.4 不同Al_2O_3煅烧温度的催化剂对硝基苯的降解效果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反应条件对多相类Fenton体系的影响
    4.1 不同反应体系对硝基苯去除效果影响
    4.2 不同初始pH对硝基苯去除效果的影响
    4.3 不同H_2O_2投加量对硝基苯去除效果的影响
    4.4 不同催化剂投加量对硝基苯去除效果的影响
    4.5 不同硝基苯初始含量对其去除效果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多相类Fenton体系降解硝基苯的机理
    5.1 叔丁醇对降解效果的影响
    5.2 中间产物的测定及降解路径的分析
        5.2.1 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
        5.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催化剂的性能研究
    6.1 溶铜量的研究
    6.2 催化剂重复使用研究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国产催化剂在2×104m3/h制氢装置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催化剂的物化性能与装填
    1. 1 催化剂的物化性能
    1. 2 催化剂的装填
2 催化剂还原与硫化
    2. 1 中变催化剂B113 - 2 升温还原
    2. 2 低变催化剂B205 - 1 升温还原
    2. 3 甲烷化催化剂J103H升温还原
    2. 4 催化剂硫化
3 制氢装置的操作工艺条件、能耗和产品性质
    3. 1 制氢装置的操作工艺条件
    3. 2 能耗
    3. 3 产品及副产品性质
4 结论

(5)CB-5低温变换催化剂优化使用方案及经济可行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科学的使用方案需要考虑的因素
    1.1 低变催化剂的使用温度
    1.2 低变催化剂的使用效果
    1.3 催化剂中毒物质的影响
    1.4 保证中变催化剂使用效果
2 低变催化剂使用的经济可行性分析
    2.1 低变催化剂的年使用费
    2.2 系统出口CO含量增加损失的费用
    2.3 催化剂使用寿命延长与出口CO含量增加少产合成氨损失的收入对比
3 低变催化剂合理的使用方案
4 CB-5低变催化剂的优化使用途径
    4.1 催化剂的装填与升温还原
    4.2 低变系统导气及催化剂使用
5 CB-5低变催化剂使用经验总结

(6)变换工艺技术改造模拟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简介
        1.2.1 课题研究的内容
        1.2.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CO变换催化剂研究及应用进展
        2.1.1 铁系高温变换催化剂
        2.1.2 铜系低温变换催化剂
        2.1.3 钴钼系耐硫变换催化剂
    2.2 CO变换工艺技术简介
        2.2.1 国外CO变换工艺介绍
        2.2.2 国内CO变换工艺介绍
    2.3 渣油型装置“油改气”变换改造综述
        2.3.1 宁夏石化变换单元改造
        2.3.2 乌鲁木齐石化变换单元改造
        2.3.3 兰州石化变换单元改造
第3章 一氧化碳变换工艺模拟
    3.1 PROII模拟软件简介
    3.2 变换反应器的模型选择
    3.3 变换反应平衡常数的计算
    3.4 热力学方法的选择
        3.4.1 工艺侧物流物性方法
        3.4.2 液态水和蒸汽的物性
    3.5 变换反应器的模拟对比
    3.6 变换工艺流程模拟计算
        3.6.1 变换工艺流程
        3.6.2 变换工艺在PROII环境下的模拟计算
    3.7 小结
第4章 一氧化碳变换改造方案分析
    4.1 原料变化对变换单元的影响及措施
    4.2 总体改造原则
    4.3 不同改造方案分析
        4.3.1 中变串中变方案
        4.3.2 中变串低变方案
        4.3.3 操作参数对比
        4.3.4 投资及天然气消耗对比
    4.4 小结
第5章 换热网络优化与变换操作条件分析
    5.1 换热网络优化
        5.1.1 换热网络分析
        5.1.2 换热网络优化
        5.1.3 改造后工艺流程
    5.2 变换操作条件分析
        5.2.1 催化剂选型及用量对变换反应的影响
        5.2.2 温度对变换反应的影响
        5.2.3 水气比对变换反应的影响
        5.2.4 压力对变换反应的影响
    5.3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8)新QXB303耐硫低变催化剂在煤制氢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煤制氢工艺简介
    2.1 造气
    2.2 净化
    2.3 变换 (转化)
    2.4 提纯
    2.5 工艺流程简述
3 变换装置的开工
    3.1 催化剂装填
    3.2 催化剂硫化
    3.3 系统开车
        3.3.1 原始开车
        3.3.2 正常操作
        3.3.3 停车
4 开工总结

(10)超重力共沉淀法制备CuO/ZnO/Al2O3催化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CuO/ZnO/Al_2O_3催化剂的应用
        1.2.1 在与CO和CO_2有关反应中的应用
        1.2.2 在脱氢反应中的应用
        1.2.3 在加氢反应中的应用
        1.2.4 其他
    1.3 CuO/ZnO/Al_2O_3催化剂中各组分的作用
        1.3.1 活性位铜价态
        1.3.2 ZnO的作用
        1.3.3 Al_2O_3的作用
    1.4 CuO/ZnO/Al_2O_3催化剂制备方法
        1.4.1 共沉淀法
        1.4.2 其它制备方法
    1.5 共沉淀法制备工艺对CuO/ZnO/Al_2O_3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1.5.1 可溶性盐的选取及浓度的影响
        1.5.2 沉淀剂的影响
        1.5.3 沉淀方式的影响
        1.5.4 陈化时间的影响
        1.5.5 pH值和温度影响
        1.5.6 焙烧温度的影响
        1.5.7 Na_2O含量的影响
    1.6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1.6.1 选题依据
        1.6.2 研究目的与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及试剂
    2.2 实验仪器
    2.3 催化剂的制备及后处理过程
        2.3.1 CuO/ZnO/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
        2.3.2 催化剂的洗涤、干燥及锻烧
    2.4 样品的表征
第三章 一步超重力共沉淀法CuO/ZnO/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
    3.1 超重力反应器的改造
    3.2 不同条件对制备CuO/ZnO/Al_2O_3催化剂的影响
        3.2.1 陈化的影响
        3.2.2 pH值的影响
        3.2.3 超重力反应器转速的影响
        3.2.4 洗涤次数的影响
        3.2.5 焙烧温度的影响
    3.3 收率
    3.4 超重力共沉淀法和传统共沉淀法制备CuO/ZnO/Al_2O_3催化剂比较
        3.4.1 XRD分析
        3.4.2 TG和DTG数据比较
        3.4.3 N_2吸附-脱附
        3.4.4 SEM照片对比
    3.5 年产50 tCuO/Zno/Al_2O_3催化剂超重力反应器的应用
        3.5.1 中试超重力反应器的建造
        3.5.2 催化剂的制备和表征
        3.5.3 结果与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分步超重力共沉淀法CuO/ZnO/Al_2O_3催化剂制备
    4.1 载体制备试验
        4.1.1 制备方法
        4.1.2 影响因素
    4.2 不同铝盐的加入方式对催化剂物理性能及物相结构的影响
        4.2.1 XRD
        4.2.2 SEM
        4.2.3 其他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四、CB-5低变催化剂运行总结(论文参考文献)

  • [1]KC-102型耐硫变换催化剂在低变炉中的应用总结[J]. 潘迪东. 中氮肥, 2021(04)
  • [2]延长合成氨低温变换催化剂使用寿命总结[J]. 孙中华,陈波. 四川化工, 2019(03)
  • [3]CuO/Al2O3催化剂催化降解硝基苯效能与机理的研究[D]. 丁一鸣. 沈阳建筑大学, 2018(04)
  • [4]国产催化剂在2×104m3/h制氢装置的应用[J]. 陈金丹,朱赫礼,吴闯. 齐鲁石油化工, 2015(04)
  • [5]CB-5低温变换催化剂优化使用方案及经济可行性分析[J]. 屈会朋,屈文敏. 中氮肥, 2014(04)
  • [6]变换工艺技术改造模拟与优化[D]. 路海彬. 华东理工大学, 2013(06)
  • [7]合成低温变换系统改造[J]. 雷秀军,喻江. 贵州化工, 2010(06)
  • [8]新QXB303耐硫低变催化剂在煤制氢中的应用[J]. 郭玉峰,郭亮,罗成华,张成华. 氮肥技术, 2009(02)
  • [9]低变炉系统技术改造及运行总结[J]. 王国华. 氮肥技术, 2008(03)
  • [10]超重力共沉淀法制备CuO/ZnO/Al2O3催化剂的研究[D]. 侯晋. 北京化工大学, 2008(11)

标签:;  ;  

CB-5低变催化剂操作总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