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管现浇混凝土桩施工工艺特点

沉管现浇混凝土桩施工工艺特点

一、沉管灌注砼桩施工工艺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骆干[1](2019)在《软土填石地基插芯组合桩承载特性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存在大量的软土层,土层多是深度达20-60米的淤泥或淤泥质土,多层分布且厚度不均,类型多、成因复杂。由于这些软土地区经济发达,市场活跃,为了满足需求,大量的基建项目不断在建设。软土地基因其含水量较高、孔隙比大、可压缩性大等特性,造成其承载能力低、工程性质差、固结时间长等不利于工程项目的开展。针对既有建筑物下深厚软土地基存在的一些工程问题,如沉降过大、承载力不足等问题,应因地制宜提出加固深厚淤泥地基的处理方法。插芯桩是由强度较高的芯桩和水泥土桩体两部分构成的,复合桩侧摩阻力和桩端摩阻力的提高靠水泥土桩体侧面和底面较大的面积来实现,较高强度的桩芯来弥补水泥桩体的强度的不足。具有成本低、污染小、无挤土效应,对既有建筑及地下管线的影响小,机具施工灵活便捷等特点。本文依托某能源发展化工厂区深厚软土填石地基加固项目,基于既有建筑下深厚软土填石地基沉降过大引起的上部结构建筑物的的灾害问题,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静载试验及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手段,对竖向荷载下高压旋喷微型钢管素砼桩的桩基础承载特性及变形机理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进行了高压旋喷微型钢管素砼桩不同插芯深度的现场静载试验。对比研究了竖向荷载下等截面桩、不同插芯深度荷载—沉降、桩侧摩阻力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满足承载力要求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钢管插入深度是非常有必要的。(2)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对高压旋喷微型钢管素砼桩(钢管不同插入深度、旋喷桩的厚度、旋喷桩弹性模量)进行模拟计算分析,确定在满足承载力前提下选择合理的插入深度有助于节省经济效益;旋喷桩弹性模量的改变对桩顶沉降影响较小;旋喷桩的桩径在400mm比较合适;数值模拟与实测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有限元数值模拟的科学合理性,揭示插芯组合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并确定其在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模式。(3)通过改变插芯组合桩的插入深度,研究各参数对插芯组合桩竖向承载特性的影响;基于已有新型组合桩的研究成果提出其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4)建立管廊所在区域组合桩加固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加固后的地基的整体沉降变形规律,得出其沉降变形简化计算公式,并据此进行初步工后沉降预测分析。

李德军[2](2018)在《浅析现代化房屋建筑桩基础工艺的应用经验》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建筑行业迅速崛起,而房屋建筑是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不仅关系着企业的信誉和经济效益,还关系到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房屋建筑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必须重视房屋建筑的基础工程,增加其稳定性与安全性。其中,桩基础工程是房屋建筑基础工程中的重中之重,其施工技术对房屋建筑的质量至关重要。文章从桩基础的种类出发,主要分析了预制桩施工技术和灌注桩施工技术,希望能对现代房屋建筑的桩基基础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

刘芳芳[3](2016)在《长螺旋钻孔压灌超流态砼成桩在洛阳地区中的应用》文中指出通过分析比较和工程实际应用情况,介绍长螺旋钻孔压灌超流态砼桩的成桩工艺,技术经济优势,并总结其应用范围、施工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安先辉[4](2014)在《桩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探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土地资源日趋紧张,被批准的建设用地其水文地质条件也日趋复杂,当天然浅层地基不能满足建筑承载力的要求,而采用换填法、夯实法、挤密桩法、注浆法等地基处理措施在技术、经济上又不可行,这时就要利用深层坚实土层或岩层作为持力层,桩基础由此产生并以承载力高、稳定性好、沉降量小而均匀、能承受一定的水平力和上拔力、便于机械化施工、适应性强、抗震性能好等方面的优点得以广泛应用。

朱德举[5](2013)在《民用建筑中的桩基础运用》文中研究指明桩的应用提高了房屋建筑的质量,缩短了工期。本文通过阐述桩的分类,分析、研究预制桩和灌注桩的施工技术,丰富和完善了我国房建工程桩基技术,为以后的施工过程中桩基础技术广泛的运用奠定基础。

邹正盛,孔清华,莫云波,孔红斌[6](2012)在《十字形沉管灌注桩的成桩工艺技术》文中研究指明改变桩截面形状,增加桩周面积,可提高桩承载力,因此导致了异形截面桩的诞生。目前我国研究较多的多种异形截面桩如X桩、Y桩等,均是采用全长等截面的异形截面模管沉管成桩。由于这些异形截面模管抗变形能力相对较弱,在应用到长桩或超长桩的施工上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十字形桩成桩模管为底部加翼的圆形截面钢模管,抗变形能力强,能成大桩长桩或超长桩、混凝土素桩或钢筋混凝土桩、挤土桩或非挤土桩,既可用于地基处理,也可作为基桩施工。非挤土桩成桩时,采用专用管内取土装置,施工快捷,成桩效率高,成本低。

何亚萍[7](2011)在《刚柔组合桩复合地基加固设计与应用》文中提出利用柔性桩减少刚性桩与土之间的刚度差,使之与土结合良好,达到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柔性桩软土地基加固的置换率、减少刚性桩复合地基变形及降低软地基处理造价等目的.将水泥土柔性短桩中心用沉管桩的工法施工低强度(C10)砼桩——"刚柔组合桩"的复合地基,处理宁波北仑某仓库的软土地基,经检测、计算验证和经济型比较,表明刚柔组合桩复合地基法可应用于软土地基工程,且能降低造价.

杜旭萍[8](2011)在《夯扩桩基础在海甸岛的应用》文中提出本文简要介绍沉管夯扩桩的工作机理,设计,特点,适应范围,技术经济分析,阐述了合理应用沉管夯扩桩优点。

薛江炜[9](2008)在《刚性桩的头、身和脚 ——地基处理领域专利创新方法的研究和实践》文中提出在岩土工程地基处理领域,专利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专门针对专利创新方法的研究目前还是空白。本文所称的专利创新的概念是:“以申报发明专利为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符合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这三个发明专利实质性审查条件的创新”。本文以侧重于刚性桩的专利技术为切入点,通过对地基处理领域刚性桩专利创新方法的研究和实践,对当前应用广泛、影响较大的一些刚性桩专利技术从专利申报、作用机理、相关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分类整理、归纳总结和比较探讨,取得了静夯(200610009144.9)和桩伴侣(200710160966.1)两项专利创新的成果。本文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1、提出专利创新的概念,探讨了专利创新、实施自主知识产权战略的意义;2、对地基处理常规的分类与IPC国际专利的分类进行了比较,打破常规,将桩分解为头、身和脚三个部位分别阐述,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发明寻找新的发明灵感;3、对当前应用广泛、影响较大的一些刚性桩专利技术,从作用机理、专利申报、相关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分类整理、归纳总结和比较探讨,主要有:1>改变桩身的横截面的薄壁筒桩与劲芯桩,2>改变桩身纵断面的支盘桩和后注浆,3>广义改变纵断面的多桩型组合,4>宏观上改变桩纵断面的变刚度设计方法,5>在桩脚上做扩大头的静夯、复合载体夯扩桩,6>改变桩头构造形式的预留沉降、位移调节和桩伴侣等。4、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静夯(200610009144.9)与桩伴侣(200710160966.1)这两项专利技术,并分别介绍了他们的发明思路、内容和研究现状;5、结合桩伴侣的应用,提出了反映建设项目全寿命期的时间-沉降量(T-S)曲线和人为创造T-S曲线的构造和设计计算方法。

李荣再[10](2007)在《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及事故处理》文中提出简要介绍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方法,以及质量事故控制和处理措施。

二、沉管灌注砼桩施工工艺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沉管灌注砼桩施工工艺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软土填石地基插芯组合桩承载特性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处理研究现状
        1.2.2 插芯组合桩加固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技术路线
第二章 插芯组合桩承载特性理论分析
    2.1 概述
    2.2 普通桩基理论
        2.2.1 竖向抗压桩的荷载传递机理
        2.2.2 竖向抗压桩的桩基沉降计算
    2.3 变截面桩基理论分析
        2.3.1 变截面桩的荷载传递机理
        2.3.2 变截面桩的竖向承载特性研究
    2.4 插芯组合桩桩基理论分析
        2.4.1 插芯组合桩的荷载传递机理
        2.4.2 插芯组合桩的承载力计算
    2.5 小结
第三章 插芯组合桩加固技术工程应用背景
    3.1 工程应用背景
        3.1.1 地质资料
        3.1.2 地层分布
        3.1.3 工程现场灾害情况
    3.2 插芯组合桩加固设计方案
    3.3 插芯桩体现场加固施工关键技术
        3.3.1 加固原理
        3.3.2 现场施工技术方案及措施
        3.3.3 实际工程应用案列
        3.3.4 插芯组合桩破坏模式及承载力的计算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现场载荷试验结果分析
    4.1 现场试验研究
        4.1.1 试验目的
        4.1.2 检测数量
        4.1.3 试验加载装置
        4.1.4 试验加载方法和沉降观测
        4.1.5 受检桩情况
        4.1.6 试验结果及分析
    4.2 加固区工后沉降的自动化监测结果及分析
        4.2.1 监测目的
        4.2.2 监测方法和原理
        4.2.3 监测设备
        4.2.4 测点布置
        4.2.5 数据反馈
        4.2.6 沉降稳定性评价原则
        4.2.7 沉降稳定性评价方法
        4.2.8 管廊稳定性评价分析
    4.3 小结
第五章 插芯桩承载和变形特性数值模拟分析
    5.1 Midas gts-nx软件简介
        5.1.1 Midas gts-nx软件的特点
    5.2 单桩承载力数值计算
        5.2.1 确定土体本构模型及其参数
        5.2.2 单元选取和网格划分
        5.2.3 边界及荷载条件
        5.2.4 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5.3 基于GTS-NX软件的插芯组合桩受力因素分析
        5.3.1 高压旋喷桩弹性模量变化影响
        5.3.2 高压旋喷桩厚度变化影响
        5.3.3 钢管桩插入深度变化影响
        5.3.4 桩土荷载分担比
    5.4 管廊下多桩基础整体加固处理数值模拟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5.4.1 不同桩间距插芯组合桩及土体沉降
        5.4.2 加固区附近土体沉降
        5.4.3 加固后整体沉降分析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浅析现代化房屋建筑桩基础工艺的应用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 现代房屋建筑中常见的桩基础种类
    1.1 端承型桩
    1.2 摩擦型桩
    1.3 钢桩和砼桩
2 现代房屋建筑中预制桩的施工技术
    2.1 预制桩施工注意事项
    2.2 预制桩具体施工技术
3 现代房屋建筑中灌注桩的施工技术
    3.1 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3.2 挖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3.3 沉管灌注桩施工技术
4 结语

(3)长螺旋钻孔压灌超流态砼成桩在洛阳地区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成桩工艺特点
    2.1 钻孔工艺
    2.2 超流态砼压灌工艺
    2.3 钢筋笼放入
    2.4 每根桩重点工序 (见图1)
    2.5 要施工设备人员
3 CFG桩的技术经济优势
    3.1 提高承载力的原因
    3.2 承载力提高幅度大
    3.3 节约成本造价的原理
    3.4 CFG桩的经济优势
4 工程实例
5 CFG桩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5.1 应用范围
    5.2 注意事项
6 结束语

(4)桩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桩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简介
    1.1 预制桩基础施工技术简介
    1.2 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简介
2 桩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探讨
3 桩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原则

(5)民用建筑中的桩基础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桩的分类
2 预制桩的施工技术
3 灌注桩的施工技术
    3.1 钻孔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先要考虑把桩孔部位的剩土整理干净,再放上钢筋笼然后再进行混凝土的浇注作业。
    3.2 挖孔灌注桩也是常用的施工方式,通过人工挖孔或机械挖掘开孔。
    3.3 沉管灌注桩。

(6)十字形沉管灌注桩的成桩工艺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十字形灌注桩构造
2 成桩装置
    2.1 钢模管
    2.2 其它装置
3 成桩工艺
    (1) 预埋砼桩靴。
    (2) 桩机就位。
    (3) 沉管。
    (4) 管内取土。
    (5) 吊放钢筋笼。
    (6) 浇灌混凝土。
4 十字形沉管灌注桩成桩技术的优点
    (1) 可成大桩长桩超长桩。
    (2) 既可用于成混凝土桩, 又可用于成钢筋混凝土桩。
    (3) 模管压入阻力增加很小。
    (4) 模管适用于多种施工方法。
    (5) 效率高。
    (6) 成本低。
5 工程实例
6 结论及建议

(7)刚柔组合桩复合地基加固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及设计要求
2 刚柔组合桩与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方案比较
    2.1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设计方案
    2.2 刚柔组合桩复合地基设计方案
        2.2.1 布桩平面
        2.2.2 刚柔组合桩承载力特征值计算
        2.2.3 刚柔组合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
    2.3 2种处理方法沉降计算
    2.4 地基处理费用计算对比
3 刚柔组合桩复合地基的施工与检测
4 结论

(8)夯扩桩基础在海甸岛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沉管夯扩桩的工作机理
3 沉管夯扩桩的设计
    3.1 夯桩头直径计算。
    3.2 无桩靴夯扩桩承载力计算;
    3.3 无桩靴夯扩桩的间距:
4 沉管夯扩桩的特点。
5 沉管夯扩桩的适用范围
6 沉管夯扩桩的技术经济效果分析。
7 建议

(9)刚性桩的头、身和脚 ——地基处理领域专利创新方法的研究和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代绪论)
第二章 地基处理领域专利创新的意义
    2.1 建筑业的地位、作用、发展前景和存在的问题
        2.1.1 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
        2.1.2 建筑业的发展前景和存在的问题
        2.1.3 改革创新,是建筑业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
    2.2 自主知识产权是地基处理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2.3 地基处理企业的专利战略
        2.3.1 专利申请决策
        2.3.2 专利申请内容
        2.3.3 专利申请时间
        2.3.4 专利申请地域
        2.3.5 专利网规划
第三章 地基处理领域专利创新方法研究的方法
    3.1 技术发明的经验总结,有助于科学技术方法论的完善和应用
        3.1.1 发明的定义和特点
        3.1.2 发明的特点
        3.1.3 发明的类型
        3.1.4 发明的意义
        3.1.5 发明与专利
        3.1.6 发明的产生
    3.2 有关基础的IPC国际专利分类的内容及结构
    3.3 地基处理专业领域对于地基处理方法的分类
        3.3.1 基础工程措施和岩土加固措施
        3.3.2 地基加固基本方法的原理、作用及适用范围
        3.3.3 桩和桩基础的分类
    3.4 地基处理专业领域与IPC国际专利分类的比较
第四章 与桩身有关的技术和发明——改变桩身的横断面
    4.1 薄壁筒桩
        4.1.1 专利申请
        4.1.2 筒桩的主要特点
        4.1.3 筒桩承载机理分析
        4.1.4 筒桩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
        4.1.5 筒桩的复合地基设计计算
        4.1.6 筒桩施工设备
    4.2 劲芯复合桩
        4.2.1 专利申请状况
        4.2.2 劲性搅拌桩在国外的发展概况及应用现状
        4.2.3 劲芯复合桩的作用机理
        4.2.4 加劲水泥土复合桩承载力试验研究
        4.2.5 SMC复合桩的概念
    4.3 本章思考——薄壁筒桩与劲芯桩的组合
第五章 与桩身有关的技术和发明——改变桩身的纵断面
    5.1 挤扩支盘桩
        5.1.1 支盘桩的发展历程与专利申请
        5.1.2 支盘桩的挤密机理与研究现状
        5.1.3 挤扩支盘桩的单桩承载力计算
        5.1.4 试验验证支盘桩的抗压特性
        5.1.5 本节思考——不规则的支盘与复合地基
    5.2 后压浆
        5.2.1 后压浆的加固机理概述
        5.2.2 后注浆灌注桩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5.2.3 后压浆工艺的专利申请
    5.3 广义的桩身纵断面的改变
        5.3.1 多桩型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5.3.2 多桩型复合地基的复合模量
        5.3.3 多桩型复合地基变形计算
        5.3.4 有关多桩型长短桩的专利申请
        5.3.5 本节思考——发明空间与一机多用
    5.4 宏观上的桩断面的改变
        5.4.1 沉降与反力的悖论
        5.4.2 变刚度调平概念设计方法
        5.4.3 宏观上改变桩身断面的专利
    5.5 本章思考——“王冠上的明珠”
第六章 在桩脚(桩的底端)上做扩大头——静夯(静压置换地基处理法) V.S.复合载体夯扩桩
    6.1 研究方向的最初选择
        6.1.1 低噪声建筑施工工艺
        6.1.2 以废弃物作为建筑材料
        6.1.3 研究方向与国家产业发展的方向一致
    6.2 基于上述研究方向的一项发明——静夯
        6.2.1 发明思路
        6.2.2 对“静夯”一词的解释
        6.2.3 背景技术及其与其他地基处理方法的比较
    6.3 发明申报的有关材料
        6.3.1 发明内容及附图说明
        6.3.2 静夯的应用范围及实施方式
        6.3.3 权力要求书
    6.4 静夯的研究现状
        6.4.1 静夯的研究方向纵论
        6.4.2 静夯的优势及经济评价
        6.4.3 多用途压管的设计
        6.4.4 施工时的其他附属设备
    6.5 与静夯类似的专利概述
        6.5.1 静夯之前的专利申报
        6.5.2 静夯之后的专利申报
        6.5.3 适用于静夯技术的自动压扩器
        6.3.4 借鉴复合载体夯扩桩设计静夯桩
    6.6 本章思考——发明的时代性
第七章 小桩头能做大文——桩伴侣(桩头的箍带箍的桩)PK桩帽承台褥垫净空
    7.1 现有的桩头构造形式
        7.1.1 从上凸形桩顶试验谈起
        7.1.2 郑刚教授的分类及桩顶预留净空的专利
        7.1.3 宰金珉教授等人发明的位移调节专利
        7.1.4 桩底沉渣、缩经断桩与纵向预应变桩
        7.1.6 桩帽(桩头部扩大)的形式
    7.2 新的桩头构造形式——桩伴侣
        7.2.1 背景技术
        7.2.2 发明内容
        7.2.3 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
        7.2.4 权力要求书
        7.2.5 应用及专利转化情况
    7.3 人为创造时间-沉降量曲线
        7.3.1 带有褥垫层的刚性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局限性的启发
        7.3.2 反映建设项目全寿命期的时间-沉降量(T-S)曲线
        7.3.3 从整体上考虑地基的受力分析
        7.3.4 人为创造T-S曲线的计算方法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不足与展望
攻硕期间主要科研成果(或发表的文章)
致谢

四、沉管灌注砼桩施工工艺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 [1]软土填石地基插芯组合桩承载特性及应用研究[D]. 骆干. 广州大学, 2019(01)
  • [2]浅析现代化房屋建筑桩基础工艺的应用经验[J]. 李德军. 智能城市, 2018(14)
  • [3]长螺旋钻孔压灌超流态砼成桩在洛阳地区中的应用[J]. 刘芳芳. 福建建材, 2016(11)
  • [4]桩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 安先辉. 科技视界, 2014(19)
  • [5]民用建筑中的桩基础运用[J]. 朱德举.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3(02)
  • [6]十字形沉管灌注桩的成桩工艺技术[J]. 邹正盛,孔清华,莫云波,孔红斌.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2(06)
  • [7]刚柔组合桩复合地基加固设计与应用[J]. 何亚萍.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2011(03)
  • [8]夯扩桩基础在海甸岛的应用[J]. 杜旭萍. 江西建材, 2011(02)
  • [9]刚性桩的头、身和脚 ——地基处理领域专利创新方法的研究和实践[D]. 薛江炜. 太原理工大学, 2008(10)
  • [10]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及事故处理[J]. 李荣再. 云南地质, 2007(02)

标签:;  ;  ;  ;  ;  

沉管现浇混凝土桩施工工艺特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