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地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实事求是地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一、实事求是开展水土保持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李安峰[1](2020)在《生态治理:民族地区水土保持工作研究(1950-1965年)——以贵州省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人们对其重要性的认识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深化。贵州省少数民族众多,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现象严重,其水土保持工作有一定代表性。1950-1965年,全省水土保持工作由起步到不断推进,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依靠各族人民群众,在逐步探索总结中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并为改革开放后全省的生态治理工作奠定了一定基础。

常文峰[2](2020)在《毛泽东林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文中认为毛泽东不仅是红色的理论家和革命家,也是绿色的理论家和实践家。毛泽东林业思想,是科学严谨、博大精深、影响深远的毛泽东思想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国化的历史产物和实践结晶。在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的理论背景下;以及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全球生态问题整体呈现易发、频发与高发趋势的现实背景下,进一步挖掘毛泽东林业思想,不仅对于推动我国新时代林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对于改善全球生态困境、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从理论渊源看,毛泽东林业思想根植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凝聚着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孕育的丰富的生态文明智慧,同时借鉴了人类社会多姿多彩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从历史演进看,毛泽东林业思想经历了开始萌芽、初步发展、走向成熟和继续发展四个阶段。基于对毛泽东林业思想整体特征的勘察,本文进一步从林业经济观、林业治理观、林业民生观、林业国际观四个方面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毛泽东林业思想的丰富内涵,同时认为毛泽东林业思想从物质观、实践观、辩证观和历史观上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并为新时代林业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概而言之,深入研究毛泽东林业思想,既可以丰富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又可以为绿色发展开辟新的战略构想和实践途径,还可以为实现美丽中国、清洁世界的美好愿景勾勒现实进路。

孙雪[3](2020)在《回望“天堂”:“徐水经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958年,河北省徐水县因集体化的农田水利建设创造出“徐水经验”,得到毛泽东的青睐,所进行的“共产主义试点”,更一度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焦点,在环境史、革命史领域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值得进一步关注和考察。安肃(徐水)县由于西部群山环抱、山土薄瘠,东南临近淀泊、地洼土碱,境内漕、瀑、萍三条河流河身狭小、源短流急,气候寒暑皆烈,降水不均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使农业生产处于一种较低的水平。自然条件的有限性,水、旱、风、雹、虫等灾害的频繁发生,都影响着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近代以来,在灾害与战争的消耗中,徐水陷入了深刻而持续的自然与社会危机之中。全面抗战以来,徐水军民更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中共积极介入徐水后,处于游击区的徐水党政军民互助合作坚持生产,使张瑞合作社发展成晋察冀合作社的一面旗帜。解放战争期间,以集体化为导向的生产革命运动进一步发展。新中国成立后,面对贫困与灾荒的历史包袱,“组织起来”成为人民的选择。围绕农业生产,徐水的党政军民开展起生产救灾、互助合作,走上了“大家发财、共同富裕”的集体化道路,使大规模的群众性集体化劳作成为可能。1957年冬—1958年春,徐水县通过全县统一规划领导,实现了水利化。经过陈正人的总结,“徐水经验”初步形成。1958年3月成都会议上毛泽东批示“徐水的经验普遍推广”,徐水成为领导大跃进的先进典型而受到全国瞩目。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后,徐水开展起全县范围的“劳动大协作”和“全民食堂化”,呈现出“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的特征,被盛赞为共产主义性质的萌芽。伴随着毛泽东视察徐水,“徐水经验”得到质的提升与固化,其核心“三化”在北戴河会议上作为“人民公社”的特征而内化、泛化到全国;暴得大名的徐水则在中共中央的指示下开展起“共产主义试点”的实践,出现许多过火行为,遭到“冷处理”而黯淡收场。当然,“共产主义试点”的失败不足以否定徐水人民的浩大实践,对“徐水经验”的考察则有助于理解中共前三十年的集体化理想传承与变迁。

田云聪[4](2020)在《乌江赤水河上中游国家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监测研究 ——以镇雄县为例》文中指出水土流失问题作为环境问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乌江是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关注重点,赤水河上游区域更是直接影响整个水域的源头地区,摸清排查此区域真实的水土流失情况意义重大。镇雄县地处赤水河流域的发源地,地形地貌复杂,夏天雨季降水量庞大,贫困人口基数大,这些复杂的因素都意味着当地水土保持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因此,科学准确地对乌江赤水河上中游国家重点治理区的水土流失监控工作刻不容缓。本研究结合“乌江赤水河上中游国家重点治理区等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遥感解译技术服务”项目,选取了镇雄县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卫星遥感影像解译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掌握了当地水土流失的具体情况,找到了水土流失空间分布规律并通过GIS平台的叠加运算,找到各个水土流失影响因子和水土流失的相关性,并依此为当地提供了一系列合理建议。主要结论如下:(1)在镇雄县境内,水土保持工作虽然在持续进行,但分布最为广泛的两种土地利用类型耕地和林地,依旧存在比较严重的土壤侵蚀问题。(2)全区的微度侵蚀面积为1546.95 km2占比为41.49%;轻度流失面积为752.80 km2,其占比为20.19%;中度流失面积为945.22 km2,其占比为25.35%;强度流失面积为350.08 km2,其占比为9.39%;极强度流失面积为105.77 km2,其占比为2.84%;剧烈流失面积为27.38 km2,其占比为0.73%。(3)镇雄县境内的植被覆盖因子与当地的土壤侵蚀强度及分布范围呈现负相关,即植被覆盖度越高的区域,发生土壤侵蚀现象越少,这些与主流水土流失研究结论吻合。那么,研究区内的植被保护对于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保护好研究区内的植物系统,才能开展后续的相关治理工作。(4)研究区坡度分别为<5°、5-8°、8-15°时,并未发生强度及强度以上的土壤侵蚀状况,这一现象表明坡度低于15°时,镇雄县境内难以发生高强度的水土流失现象;坡度低于5°时,发生的侵蚀类型90%以上为微度侵蚀,但当坡度为5-8°时,轻度侵蚀类型超过50%,中度侵蚀比例也极具上升至15.06%;当区域坡度为8-15°时,中度侵蚀为主要的侵蚀类型。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得出在这些区域内,水土流失强度与坡度因素呈正相关。

李婷[5](2020)在《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甘肃省水土保持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文中指出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非常突出的位置,水土保持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内容,重要性愈发凸显。甘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对于减少入河泥沙,发挥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功能责任更大。甘肃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依托水土保持发展特色种植、养殖等产业,助推乡村振兴潜力更巨大。然而甘肃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水土保持项目作为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载体,它的绩效水平如何,对于甘肃水土保持来说意义重大。目前甘肃省水土保持项目绩效评价主要有验收和绩效评价两种形式,但是两种形式均存在诸多问题,存在的不足主要是因为未形成有效、科学、全面、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此来提升项目绩效,并完成过程和结果监督。因此,有待于在新的理论视角下重新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选取平衡计分卡这一工具,来弥补现在甘肃省水土保持项目绩效评价的不足,根据甘肃省水土保持项目的特点对平衡计分卡进行再造,在描述分析甘肃省水土保持项目绩效评价现状的基础上,揭示甘肃省水土保持项目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从而挖掘出产生这些不足的深层次原因。从公众、资金管理、项目管理、组织成长四个维度入手,每个维度下按照甘肃省水土保持项目建设生命周期,分为前期工作、实施管理、竣工验收三个部分构建甘肃省水土保持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用德尔菲法完成指标的主观筛选,用主成分分析法完成了指标的客观筛选,用层次分析法完成了指标权重的确定。最后选取2017年水利部农业综合开发黄土高原塬面保护项目甘肃省合水县何家畔塬面保护工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指标体系进行验证,并对评价结果提出了改进建议。本研究的结论是运用平衡计分卡这一管理工具,运用科学的指标筛选和权重确定方法,构建了一套甘肃省水土保持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实现了对甘肃省水土保持项目绩效的科学评价,有助于不断提升甘肃省水土保持项目的质量和效益。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引入了平衡计分卡这一绩效管理工具,弥补了现有甘肃省水土保持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之间失衡的短板,利用平衡计分卡四个维度构建了甘肃省水土保持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德尔菲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筛选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构建了一套合理的甘肃省水土保持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水土保持项目此类公共服务项目的绩效评价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刘洋[6](2019)在《油气资源开发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研究》文中指出油气资源开发过程扰动资源开采地区原始的自然环境、地质地貌和水文情况,因占压土地、落地原油、注水采油、水力压裂等导致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下降,成为影响油气产区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是解决油气资源开发经济利益与水土生态环境利益之间冲突,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有效措施。中国现有油气资源开发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为水土保持补偿费制度,论文运用理论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和逻辑演绎法等研究方法剖析现有制度存在的问题,运用生态价值评价方法估算油气开采期间补偿标准,围绕制度构成要素,提出油气资源开发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优化建议,以期为国家制定油气等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制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为完善环境规制政策法规提供一定的参考。论文首先明晰油气资源开发、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水土保持补偿制度等概念。从经济学、生态学、伦理学等角度阐释相关理论,总结主要基本理论在油气资源开发及其生态环境领域的具体表现。其次,从生态、社会、经济复合系统视角,利益主体行为博弈视角和成本收益视角,进一步探寻生态补偿制度的本质特征和关系机理,以上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第三,对中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的历史进行梳理和对制度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问题,从根本上探寻制度建立的阻碍和发展缺失。美国、澳大利亚、哥伦比亚和德国等国在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方面上都具有一定值得借鉴的经验,从中得到启示,进一步明确中国油气资源开发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的优化路径。第四,分析了中国水土流失总体情况和油气资源开发水土流失的区域特征,阐述油气资源开发作用生态因子的影响,对比研究油气资源开发建设期和开采期两个阶段对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表现,说明两阶段应予以区别补偿。第五,综合运用生态价值估算方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估算油气资源开发水土流失区域内典型油气田所在省域单位土地面积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以此为基础数据,根据油田整体占地面积并考虑落地原油污染问题折损测算油气资源开采期单位产量损耗的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0.68~10.88元/t/a之间,平均2.08/t/a,为科学制定补偿标准提供参考。第六,基于补偿制度的构成要素,设计了油气资源开发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优化的框架体系。在现有水土保持补偿费制度基础上,仅仅围绕制度构成要素进行优化,具体包括:(1)明确油气资源开发水土保持生态补偿主体。补偿主体包括补偿给付主体、补偿接受主体和补偿实施主体。(2)确认补偿客体。补偿客体即为水土环境生态利益,此部分生态利益可用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进行衡量。(3)确定补偿标准。现行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标准中油气项目建设期间依据油田征占用土地面积一次计征是比较合理的。开采期间则应根据油田整体占地面积折损计算,用单位产能损耗的水土保持生态服务价值衡量更加科学。(4)拓宽补偿途径。广泛筹集资金,建立具有油气行业特点的生态补偿基金,鼓励油气企业进行自助补偿等拓宽补偿途径。(5)增加补偿方式。在政府纵向补偿基础上提出运用横向市场补偿,依照市场化规则对生态环境破坏者进行惩戒,对环境保护者进行奖励和补偿等。同时,以《水土保持法》和《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为核心进行完善修订,在其他环境保护相关法律中体现油气资源开发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有关具体规定,增加水土保持相关法律法规等,重构油气资源开发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法律制度体系。最后,强化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管控,确立地方政府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体系,提高水土保持监测、监督能力等,跟进制度保障。

吴凌志[7](2019)在《钱正英水利思想研究(1944—2012)》文中认为钱正英是我国着名的水利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为新中国水利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钱正英在抗日战争时期治理淮河洪涝灾害的实践中与水利结缘,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水利部副部长、部长长达三十余年,投身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水电建设。她参与了淮河、黄河、长江、海河、珠江等大江大河的流域治理规划,组织制定了一系列水利建设的方针、政策、法规,并认真付诸实践。参与了许多重大水利工程的论证、设计和建设,特别是在解决葛洲坝工程技术问题和主持三峡工程论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长期水利实践中,钱正英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水利思想,内容涵盖水利决策、水利建设、水利管理等方面,如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大江大河的治理是我国水利建设的重点,水利建设的主力军是人民群众,水利建设要依靠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决策要做到科学化和民主化等等。钱正英的水利思想影响了新中国各个时期的水利建设,其中的许多观点和论述,对当前我国水利建设实践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对钱正英水利思想的研究,可从一个侧面展现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治水方略的发展变化,治水事业取得的成就和水利工程科技精英的卓越历史贡献。

董宽宽[8](2019)在《建国后毛泽东水利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文中提出中国自古以来是个传统的农业国家,水利不但是农业的命脉,还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而且搞好水利治理和水利建设,也是事关抗击洪水灾害,事关生态文明发展,事关居民饮水等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作为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和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完整而宝贵的水利治理和水利建设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考察和分析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水利思想,不仅有利于全面理解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废待兴的情况下是如何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水利治理和建设的,同时还可以系统总结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建设我国水利事业的先进经验,探索其对当下我国水利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价值和启示。首先,简要梳理了毛泽东水利思想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同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了系统综述,在借鉴和参考学界已取得的前期相关成果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本文的创新之处。其次,系统分析了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水利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来源。指出我国水利灾害多发的自然条件,以及新中国初期农业等发展的需要,构成了毛泽东水利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而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人水利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对中国传统水利思想以及对孙中山水利思想的有益借鉴和创新,是毛泽东水利思想形成的重要理论渊源。再次,重点探析了毛泽东水利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指出必须大力兴建农田水利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必须治理江河做好水土保持和绿化江河,是毛泽东水利思想的主要内容,而尊重客观规律、深入调查研究、全面以人为本则是毛泽东水利思想的基本特征。最后,全面呈现了毛泽东水利思想的当代价值和重要启示。指出毛泽东水利思想从理论价值看,不但是对马克思主义水利思想和中国传统水利思想的丰富与发展,而且对后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水利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也有重要的启迪;从实践价值看,不但促进了农业稳定发展,提高了水土保持能力,密切了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而且他的以人民群众为本的治水理念和以生态和谐为主的水利思想,对后人以及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水利事业的不断发展,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赵子夜[9](2018)在《中国共产党“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历史考察》文中研究说明“三北”地区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严重制约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威胁着边疆人民的生产生活,阻碍着边疆各民族的团结稳定。面对严峻的生态状况,中国共产党经过认真的调研和规划,做出了开展“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本文以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为研究内容,综合运用比较史学、计量史学、生态史学等研究方法,系统论述“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情况。全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及意义、研究现状、研究的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为“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历史背景和缘起。详细介绍了工程开展前的国内外背景,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决定进行“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具体原因。第三部分为“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发展历程,包括工程建设的展开和发展,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在经过前期周密细致的勘探研究后,国家林业局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的规划》并迅速获得批准,标志着这一重大举措的启动。然而由于“三北”地区幅员辽阔,水文土壤十分复杂,再加上“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时间极其长久以及对生态治理认识的不断深化,因此党和政府针对不同时期、不同生态实际制订了不同的建设重点和目标,建设重点也由最开始的平原农区型防护林体系发展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区域型防护林体系、综合性防护林体系以及高标准防护林体系。第四部分为“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成果和经验。“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经过五期工程的建设,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经济发展,而且改善了民生。这主要归因于工程在建设中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导向,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则,不断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的方针。第五部分为“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问题及启示。系统分析了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在未来几期的工程建设中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林地修复,加强工程管理,同时强化技术支撑,推动“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走向新的台阶。

姜德文[10](2018)在《水土保持设施验收中第三方机构工作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改革为项目法人自主验收,由生产建设单位组织第三方机构编制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报告。第三方机构应是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且具有相应水土保持技术条件的机构,并独立、实事求是、尽职尽责地开展工作,保证客观、公正性,对报告的真实性、结论负法律责任。第三方机构应全面了解项目设计与建设情况、全面查勘工程现场、全面查验相关数据及成果的来源与依据、全面分析评价水土保持情况、全面做出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结论。第三方机构应根据水利部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报告示范文本编制报告,特别要做好弃渣场的设置及风险评价、防治措施体系建成及运行评价、水土流失防治成效综合评价、隐患及风险排查与评价,并对生产建设项目存在的水土保持问题进行全面调查,提出整改和处理意见。验收报告应有必备的支撑材料及图件。

二、实事求是开展水土保持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事求是开展水土保持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生态治理:民族地区水土保持工作研究(1950-1965年)——以贵州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由起步到曲折发展:水土流失初治理
    (一)水土流失分布情况
    (二)组建领导机构
    (三)制定治理计划
    (四)落实治理措施
二、依靠力量:民众踊跃参与
三、治理成效:在曲折发展中有所收获
四、历史反思:经验与教训总结
    (一)铸就宝贵经验
        1. 坚持党的领导。
        2. 坚持政府主导。
        3. 依靠人民群众。
        4. 培养技术人员。
    (二)反思深刻教训
        1. 群众运动受到了“左”的思想干扰。
        2. 防止水土流失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一环。
        3. 规划指标应切合实际。
五、结语

(2)毛泽东林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缘由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分析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简要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
        1.5.1 研究重点
        1.5.2 研究难点
        1.5.3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毛泽东林业思想理论渊源及历史演进
    2.1 毛泽东林业思想的理论渊源
        2.1.1 一脉相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自然观
        2.1.2 古为今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智慧
        2.1.3 洋为中用:西方文明中蕴含的生态智慧
    2.2 毛泽东林业思想的历史演进
        2.2.1 毛泽东林业思想的萌芽
        2.2.2 毛泽东林业思想的形成
        2.2.3 毛泽东林业思想的成熟
        2.2.4 毛泽东林业思想的继续发展
第3章 毛泽东林业思想的主要内容
    3.1 林业经济观
        3.1.1 林业经济化:林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3.1.2 充分利用林业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多元平衡
        3.1.3 统筹发展农林牧副渔:农林牧副渔协同推进
    3.2 林业治理观
        3.2.1 制度护林:林业事业的制度保障
        3.2.2 群众参与:林业建设的重要法宝
        3.2.3 永续发展:林业建设的长远目标
    3.3 林业民生观
        3.3.1 绿化河山: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3.3.2 大地园林化:社会发展的重要表征
        3.3.3 造福人民:林业事业的价值旨归
    3.4 林业国际观
        3.4.1 积极参与林业国际合作:为全球林业建设贡献中国智慧
        3.4.2 汲取世界林业科技成果:放眼世界推进林业事业可持续发展
第4章 毛泽东林业思想的当代价值
    4.1 理论价值:毛泽东林业思想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4.1.1 毛泽东林业思想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4.1.2 毛泽东林业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奠定基础
    4.2 实践价值:毛泽东林业思想与生态文明建设
        4.2.1 毛泽东林业思想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4.2.2 毛泽东林业思想为绿色发展进行了实践探索
        4.2.3 毛泽东林业思想为美丽中国建设勾勒了美好蓝图
结语 毛泽东林业思想:新时代美丽中国实践的理论基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回望“天堂”:“徐水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意义
    (二) 学术史回顾
    (三) 研究方法
    (四) 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山河为患:徐水的自然环境与居民的生计选择
    (一) 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结构
    (二) 连年被灾之下的生计选择与社会关系
第二章 “大家发财”:集体化导向在徐水的初步形成和发展
    (一) 抗战与灾荒中的党政军民互助合作
    (二) 解放战争时期徐水的土改、救灾与生产
第三章 “铁打的江山金饭碗”:新中国成立后徐水的集体化实践
    (一) 救荒、治贫、共富:上下互动中的集体化理想与实践
    (二) 改土、造田、治水:1957年徐水农田水利建设的浩大实践
    (三) 生活、劳动、战斗:1958年徐水生产生活方式的急剧调整
第四章 从沸腾到冷却:“徐水经验”的幕后与台前
    (一) 陈正人与“徐水经验”的初步总结
    (二) “沸腾的徐水”:毛泽东的徐水之行
    (三) 北戴河会议与“徐水经验”的泛化和异化
    (四) “徐水经验”的冷处理及时人的反思
结论: 中共集体化理想的传承与变迁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乌江赤水河上中游国家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监测研究 ——以镇雄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方案
        1.3.1 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1.3.2 本论文特色之处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
    2.1 研究区基本概况
    2.2 自然地理概况
        2.2.1 地质地貌
        2.2.2 气候水文
    2.3 社会经济概况
        2.3.1 人口状况
        2.3.2 经济发展水平
        2.3.3 土地利用现状
    2.4 水土流失现状及危害
        2.4.1 水土流失现状
        2.4.2 水土流失危害
    2.5 本章小结
3 数据准备与收集
    3.1 筛选卫星影像
    3.2 卫星影像处理
    3.3 野外调查
        3.3.1 野外调查内容
        3.3.2 调查方法和技术路线
    3.4 建立解译标志
    3.5 章节小结
4 水土流失遥感解译与信息提取
    4.1 土地利用类型数据提取
    4.2 植被覆盖提取
    4.3 坡度因子提取
    4.4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
    4.5 本章小结
5 土壤侵蚀监测结果与分析
    5.1 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类型相关分析
    5.2 土壤侵蚀与植被覆盖度相关分析
    5.3 土壤侵蚀与坡度相关分析
    5.4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甘肃省水土保持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
    1.2 研究意义
        1.2.1 实践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公共服务项目绩效评价指标研究
        1.3.2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指标研究
        1.3.3 水土保持项目绩效评价研究
    1.4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图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相关理论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甘肃省水土保持项目
        2.1.2 甘肃省水土保持项目绩效
    2.2 平衡计分卡的相关理论基础
        2.2.1 平衡计分卡
        2.2.2 对平衡计分卡的再造
第三章 甘肃省水土保持项目绩效评价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甘肃省水土保持项目绩效评价的现状
        3.1.1 现状描述
        3.1.2 调查问卷
    3.2 甘肃省水土保持项目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3.2.1 主观随意性强
        3.2.2 无法评价项目整体效益
        3.2.3 未实现项目动态管控
        3.2.4 指标体系不一致
        3.2.5 指标间关系失衡
        3.2.6 过程管控不足
        3.2.7 未开展组织内部评价
第四章 甘肃省水土保持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与原则
        4.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
        4.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4.2 战略地图的绘制
    4.3 评价指标的设计
    4.4 评价指标的筛选
        4.4.1 第一轮筛选
        4.4.2 第二轮筛选
    4.5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6 指标体系的优势和突破
第五章 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5.1 塬面保护项目概况
    5.2 项目评价
    5.3 改进建议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油气资源开发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油气资源开发
        2.1.2 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
        2.1.3 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
        2.1.4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
    2.2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基本构成要素
    2.3 油气资源开发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
        2.3.1 外部性理论
        2.3.2 公共产品理论
        2.3.3 稀缺性理论
        2.3.4 生态价值理论
        2.3.5 生态伦理理论
    2.4 油气资源开发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的建设机理
        2.4.1 基于生态、社会、经济复合系统视角的分析
        2.4.2 基于补偿主体行为选择视角的博弈分析
        2.4.3 基于成本收益视角的分析
    2.5 小结
第3章 国内外油气资源开发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及实践分析
    3.1 中国油气资源开发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现状分析
        3.1.1 中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沿革
        3.1.2 中国油气资源开发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现状
        3.1.3 中国油气资源开发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特点
        3.1.4 中国油气资源开发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问题分析
    3.2 中国油气企业水土流失防治实践分析
        3.2.1 防治措施
        3.2.2 防治效果
    3.3 国外政府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实践分析
        3.3.1 国外政府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实践
        3.3.2 对我国的启示
    3.4 小结
第4章 油气资源开发水土流失的区域特征及影响表现
    4.1 油气资源开发水土流失的区域特征
        4.1.1 中国水土流失的总体特征
        4.1.2 东北部油气田所处区域水土流失特征
        4.1.3 中部油气田所处区域水土流失特征
        4.1.4 西北部油气田所处区域水土流失特征
        4.1.5 西南部油气田所处区域水土流失特征
    4.2 油气资源开发作用于生态因子的影响表现
    4.3 油气资源开发建设期和开采期对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分析
        4.3.1 两阶段的工作内容
        4.3.2 两阶段的影响表现
        4.3.3 两阶段的影响比较
    4.4 小结
第5章 油气资源开采期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标准估算
    5.1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标准估算依据
    5.2 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估算
        5.2.1 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
        5.2.2 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价指标体系
        5.2.3 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估算方法
        5.2.4 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估算结果
    5.3 油气资源开采期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估算
        5.3.1 参数的确定
        5.3.2 估算方法
        5.3.3 结果与分析
    5.4 讨论
    5.5 小结
第6章 油气资源开发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优化策略及保障
    6.1 优化的基本原则
    6.2 优化的目标
    6.3 油气资源开发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优化策略
        6.3.1 明确补偿主体
        6.3.2 确认补偿客体
        6.3.3 确定补偿标准
        6.3.4 拓宽补偿途径
        6.3.5 增加补偿方式
        6.3.6 重构法律制度体系
    6.4 油气资源开发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的保障措施
        6.4.1 强化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管控
        6.4.2 确立地方政府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体系
        6.4.3 提高水土保持监测能力
        6.4.4 增设地方油气环保专门监督机构
        6.4.5 搜集油气资源开发水土流失相关信息
        6.4.6 监督水土保持相关费用使用效果
    6.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钱正英水利思想研究(1944—2012)(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 钱正英从事水利事业的历程
    第一节 战争年代钱正英初涉治水(1944—1949 年)
    第二节 钱正英投身大江大河的治理和农田水利建设(1950—1965 年)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中钱正英在艰难条件下继续治水(1966—1976 年)
    第四节 改革开放后钱正英对水利事业的进一步探索(1979—2012 年)
第二章 钱正英水利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关于水利建设的基本观点
    第二节 关于水利规划、决策的观点
    第三节 关于水利管理的观点
第三章 钱正英水利思想的基本特点与历史作用
    第一节 钱正英水利思想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钱正英水利思想的历史作用
结语 钱正英水利思想的当代启示
附录 钱正英治水大事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索引
个人简历

(8)建国后毛泽东水利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综述
        2.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研究方法
        2.研究内容
        3.创新点
二、建国后毛泽东水利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和理论来源
    (一)毛泽东水利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
        1.我国水害多发的自然条件
        2.建国后对水利建设的需要
    (二)毛泽东水利思想的理论来源
        1.马恩列斯水利思想
        2.中国传统水利思想
        3.孙中山的水利思想
三、建国后毛泽东水利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一)建国后毛泽东水利思想的主要内容
        1.兴农田水利夯实基础
        2.建国后治理江河思想
        3.朴素的生态思想
    (二)建国后毛泽东水利思想的基本特征
        1.尊重客观规律
        2.全面深入调查研究
        3.全面以人为本
四、建国后毛泽东水利思想的当代价值及重要启示
    (一)建国后毛泽东水利思想理论贡献
        1.丰富了马恩列斯水利思想
        2.发展了中国传统水利思想
        3.启迪了我国此后领导人水利思想
    (二)建国后毛泽东水利思想的实践价值
        1.促进了农业稳定发展
        2.提高了水土保持能力
        3.密切了党群血肉联系
    (三)建国后毛泽东水利思想的重要启示
        1.以人民群众为本的治水理念
        2.以生态和谐为主的水利思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9)中国共产党“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历史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中国共产党“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历史背景及原因
    2.1 中国共产党“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历史背景
        2.1.1 国内各项秩序的逐渐恢复
        2.1.2 国外防护林建设的经验启发
    2.2 中国共产党“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原因
        2.2.1 治理生态恶化
        2.2.2 带动经济发展
        2.2.3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第3章 中国共产党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发展历程
    3.1 中国共产党“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展开
        3.1.1 中国共产党“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启动
        3.1.2 中国共产党“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总体规划
    3.2 中国共产党“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演变
        3.2.1 平原农区型防护林体系
        3.2.2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
        3.2.3 区域性防护林体系
        3.2.4 综合性防护林体系
        3.2.5 高标准防护林体系
第4章 中国共产党“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成果和经验
    4.1 “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成果
        4.1.1 缓解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4.1.2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4.1.3 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4.2 “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经验
        4.2.1 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
        4.2.2 因地制宜的采取区域性治理
        4.2.3 加强科技创新,强化技术支撑
第5章 中国共产党“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问题与启示
    5.1 “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5.1.1 建设资金实际投入不足
        5.1.2 造林工程呈现退化
        5.1.3 工程管理基础薄弱
    5.2 “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启示
        5.2.1 加大资金投入,拓宽资金渠道
        5.2.2 加强林地修复,改造退化林地
        5.2.3 加强工程管理,完善制度体系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10)水土保持设施验收中第三方机构工作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务院行政审批改革及转变验收方式后的监管要求
2 第三方机构的概念与工作原则
    2.1 第三方机构的概念
    2.2 第三方机构的技术条件
    2.3 第三方机构的界定与选择
    2.4 第三方机构的工作原则[3]
    2.5 第三方机构的工作定位与法律责任
3 第三方机构工作内容与方法[4-5]
    3.1 全面了解项目设计与建设情况
    3.2 全面查勘工程现场
    3.3 全面查验相关数据及成果的来源与依据
    3.4 全面分析评价水土保持情况
    3.5 全面做出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结论
4 第三方机构验收报告编制
    4.1 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报告的主要内容
    4.2 编制验收报告过程中应特别关注的事项[6]
        4.2.1 弃渣场的设置及风险评价
        4.2.2 防治措施体系建成及运行评价
        4.2.3 防治成效综合评价
        4.2.4 隐患及风险排查与评价
    4.3 编写验收报告中有关问题处理[7]
        4.3.1 违反程序性规定的问题及处理
        4.3.2 存在水土流失防治未达到验收条件的问题及处理
        4.3.3 存在需要改进事项的问题及处理
    4.4 验收报告的支撑材料及图件及处理

四、实事求是开展水土保持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生态治理:民族地区水土保持工作研究(1950-1965年)——以贵州省为例[J]. 李安峰. 贵州民族研究, 2020(06)
  • [2]毛泽东林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 常文峰. 兰州理工大学, 2020(12)
  • [3]回望“天堂”:“徐水经验”研究[D]. 孙雪. 山东大学, 2020(01)
  • [4]乌江赤水河上中游国家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监测研究 ——以镇雄县为例[D]. 田云聪.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5]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甘肃省水土保持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 李婷. 兰州大学, 2020(01)
  • [6]油气资源开发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研究[D]. 刘洋. 东北石油大学, 2019(03)
  • [7]钱正英水利思想研究(1944—2012)[D]. 吴凌志.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8]建国后毛泽东水利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 董宽宽. 河南工业大学, 2019(02)
  • [9]中国共产党“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历史考察[D]. 赵子夜. 吉林大学, 2018(12)
  • [10]水土保持设施验收中第三方机构工作探讨[J]. 姜德文. 中国水土保持, 2018(02)

标签:;  ;  ;  ;  ;  

实事求是地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