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放电控制外来生物入侵繁殖的实验研究

电离放电控制外来生物入侵繁殖的实验研究

一、电离放电治理外来生物入侵性传播试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小芳[1](2018)在《中国出入境船舶压载水排放量分析及其高级氧化应急处理技术研究》文中认为远洋船舶排放的压载水是造成地理性隔离水体间海洋外来生物(Non-indigenousSpecies,NIS)传播的最主要途径。国际海事组织(InternationalMaritime Organization,IMO)制定的《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管理与控制公约》已于2017年9月8日正式生效,要求进入公约缔约国海域的所有船舶必须安装通过IMO认可的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压载水排放必须满足D2标准要求。由于全球不同海域水质状况迥异,截止目前,仍未有一种压载水处理系统适用于所有海域。远洋船舶压载水的排放量和排放特征是对港口海域NIS入侵风险防控需掌握的最基本要素。但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出入境船舶压载水管理信息平台,对我国出入境船舶压载水排放量进行统计非常困难。同时,面对远洋船舶压载水大量排放对我国港口海域造成的NIS入侵威胁,我国仍未有有效的风险防控手段。因此,建立一种适用于我国港口海域海洋NIS入侵风险防控的应急处理技术和装置,已成为完善我国船舶压载水管理体系和保护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的迫切任务。针对我国海洋外来生物入侵风险管理及有效防控的重要需求,本文对我国出入境船舶压载水排放量与排放特征、远洋船舶压载水海洋外来生物入侵风险防控应急处理方法与技术装置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出入境船舶压载水输入量和输出量巨大,2016年出入境船舶排放到我国港口海域的压载水达3.46亿吨,排放到境外海域的压载水达9.57亿吨,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输入到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境外压载水量最多,占全国输入总量的33.57%~38.98%,环渤海地区输出的压载水量最多,占全国输出总量的37.31%~43.32%。对输入压载水贡献最大的是集装箱船,对输出压载水贡献最大的是散货船。长江三角洲地区压载水的输入强度最大,环渤海地区压载水的输出强度最大。(2)疑似经由远洋船舶压载水传播至中国海域的NIS超过97种,其中赤潮藻类超过29种,有害赤潮藻达15种。(3)依托大气压强电场放电规模高效制备活性氧自由基,结合水力空化高级氧化技术的船舶压载水海洋外来生物入侵风险防控应急处理方法,在藻浓度为4.92 X 104cells/mL 时,浓度-时间(Concentration-time,CT)值为 0.22 mg-min/L,在 6.0 s内即可杀灭海洋生物,处理效果达到IMO排放标准。(4)基于远洋船舶压载水海洋外来生物入侵风险防控高级氧化应急处理方法,研制了 40t/h可移动集装式海洋外来生物入侵风险防控应急处理装置。该装置将高浓度活性氧自由基制备单元和水力空化单元等集成一体,安装于标准集装箱内。该装置处理水量可在15~40 t/h范围内调节,注入水中的总氧化剂(Total Reactive Oxidant,TRO)浓度可在0~10 mg/L范围内调节。在大连港开展的为期6个多月的试验性工程应用示范结果表明,当微型生物浓度在0.53×103~3.77×104 cells/mL之间,CT值小于0.30mg-min/L的情况下,处理结果可达到IMO排放标准,海水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本文针对我国出入境船舶压载水导致的NIS入侵危害,通过分析我国出入境船舶压载水的排放量和排放特征,确立了船舶压载水海洋外来生物入侵风险防控高级氧化应急处理方法和装置,为完善我国船舶压载水管理体系和保护近岸海洋生态环境安全提供了适用于港区作业的新装备。

俞哲[2](2015)在《分区激励式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反应器阵列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国际贸易不断发展,各大港口船舶压载水排放量也逐年增加,船舶压载水中携带大量外来生物,使我国海洋生态环境面临越来越大的外来生物入侵压力。利用基于大气压强电场放电的高级氧化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压载水处理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是研制能够连续、规模、高效制备活性氧粒子的发生装置。传统规模化活性氧粒子发生装置,由于存在几何尺度放大效应,致使放电体系难以在数千赫兹以上的高频下运行。而较低的激励频率使活性氧粒子发生装置存在体积过大、效率低、产率难以提高等问题。基于高级氧化处理压载水技术要求,依据大气压强电场放电规模化制备高浓度活性氧粒子的技术路线,开展了分区激励式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反应器阵列研究,结果表明:(1)利用大气压非对称电极结构介质阻挡放电,在高激励电压下可以产生微流注与微类辉光交替促成放电模式,微流注存在于激励电压的正半周期,微类辉光存在于激励电压的负半周期,微流注头部动态强电场与微类辉光阴极位降区持续强电场在放电间隙内的协同作用,增强了放电间隙内局部强电场的时空分布,有利于提高活性氧粒子的产生效率;(2)通过应用非对称电极结构与高电压激励,可以促使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反应器工作在微流注与微类辉光交替促成放电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强化了放电间隙内的局部电场;通过对电极表面进行预氧化处理,增加了反应器电极表面抗氧化性,延长了反应器电极寿命,提高了放电稳定性。基于以上优化,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反应器制备活性氧粒子的最高浓度可达165 g/m3,最高产量达41.9g/h,单位放电面积产量达1130g/m2·h;(3)通过建立分区激励方法,将系统谐振参量(变压器漏感与反应器等效电容)分散到由小型高频高压变压器和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反应器组成的分区激励单元中,实现了在反应器阵列规模尺度增加的同时,保证系统固有谐振频率不变,放电系统仍然可以工作在原有较高的频率,解决了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反应器阵列规模尺度放大效应问题;(4)通过设计大功率逆变器与小型高频高压变压器研制了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反应器阵列分区激励电源。大功率逆变器主电路采用IGBT开关器件组成的全桥逆变电路,通过PWM控制策略对输出功率和频率进行调控,输出频率范围为5N11 kHz,最大输出功率为20 kW,可同时驱动40台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反应器;小型高频变压器设计充分考虑了高频高压激励的特点,使用频率范围为5-11kHz,最高输出电压为10kV;(5)基于分区激励方法,利用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反应器与小型高频变压器组成分区激励单元,将24组分区激励单元阵列并接于一台大功率逆变器上,研制了分区激励式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反应器阵列。在实际工程应用模式下,该反应器阵列首次实现在8 kHz以上的工作频率下运行,保证了活性氧粒子的规模化制备,制得活性氧粒子浓度可达110.9 g/m3,产量可达443.6 g/h:同常规装置相比,其体积大幅减小,工作频率大幅提高(由1 kHz左右提升至8kHz以上),激励电压大幅降低(由10~30 kV降低至2~4 kV),为高级氧化压载水处理系统的研制提供了核心技术装置。

杜还[3](2015)在《中国海域远洋船舶压载水分布特征与防控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全球经济-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作为国际贸易运输主要载体的远洋船舶为了保证航行安全,在进行货物运输的过程中都难免要交换压载水。远洋船舶压载水搭乘的外来海洋生物在不同的海域内传播是造成外来海洋生物入侵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船队和港口规模均位于世界前列,开展中国港口海域内远洋船舶压载水的分布特征及防控技术研究,对明确近年来中国海域受入境远洋船舶压载水污染的实际情况,及建立适当的外来海洋生物入侵风险防控管理体系、促进适用于我国国情的外来海洋生物入侵风险防控技术研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中国港口海域压载水管理与控制方面的问题,面向国际和国家绿色航运的重大需求,依托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305027-5),通过建立中国港口远洋船舶压载水入出总量估算模型和选取基于气体放电物理的防控方法,开展了中国海域远洋船舶压载水分布特征及防控技术研究。本文主要工作成果如下:1.基于国家交通运输部和国家海关总署发布的对外贸易信息,建立了中国港口远洋船舶压载水入出总量估算模型,依据该模型计算了2007-2012年中国及五大港口区域远洋船舶压载水输入和输出总量,阐明了远洋船舶压载水的时间分布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该成果有助于增强人们对近年来中国港口海域受外来船舶压载水污染的程度的了解,为建立健全远洋船舶压载水风险防控管理提供可靠的背景数据支撑,在避免或减少中国港口海域外来生物入侵灾害的同时,为防止其他国家因为压载水输出问题对我国采取绿色技术贸易壁垒提供预警。2.基于中国港口海域压载水污染防控与管理的需求,分析了外来海洋生物入侵风险应急防控技术的要求和适用性,提出基于强电场放电技术研发的高浓度活性氧外来海洋生物入侵风险应急防控技术装置是目前应对远洋船舶压载水搭乘生物输入输出的有效方法。

张拿慧[4](2013)在《羟基自由基的高效生成及处理船舶压载水的海洋环境安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海洋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基地,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各大港口吞吐量直线上升,正在不断加剧着海洋外来生物入侵,使近岸海域的水生生物种群产生严重失衡,威胁海洋生物多样性与海洋生态安全。随船携带的压载水是外来生物入侵的最主要途径。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的《压载水公约》要求必须对压载水进行处理,并满足相关性能标准后方可排放,同时必须严格保证外排压载水的海洋环境安全。本文利用大气压强电离放电实现了·OH的高效生成,着重对·OH处理后外排压载水的海洋环境安全性进行了研究。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OH作为AOT的核心,它的规模高效生成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利用大气压强电离放电,将O2和气态水解离、电离生成高浓度氧活性粒子O2+、O3、H2O2、H2O+等浓度为232.4g/m3,通过射流器高压、空穴效应,实现了·OH的高效生成。采用4-羟基苯甲酸(4-HBA)高级液相色谱法和H202酶法分别对·OH和H2O2进行检测,验证了·OH和引发剂HO2的存在,·OH最大生成量为63.36μmol/L,是传统03/H202体系·OH产量的近7倍。考虑到高浓度的·OH可将4-HBA的苯环打断矿化生成CO2的特性,提出了以反应体系中矿化生成CO2的量来间接定量·OH的新方法,目前对高浓度·OH的定量分析检测尚未见报道。确立了高效生成·OH的3条主导反应路径:①大气压强电离放电产生的氧活性粒子O2+、 O3、H2O2和H2O+经射流空穴作用反应生成·OH;②空化气泡崩溃瞬间产生的高压作用使O2+、03、02分解产生·O,·O可与H2O、H2O2反应生成·OH;③空化作用产生的高压使H2O直接分解生成·OH。(2)以压载水中生物和细菌为主要目标生物,确定·OH致入侵生物的剂量和时间阈值,证实了·OH处理时间6s、浓度为1.5~2.5mg/L可有效杀灭生物。实验室规模10m3/h·OH压载水处理系统在总残余氧化剂(TRO)浓度为2.5mg/L时,处理后压载水中所含生物指标完全满足《压载水公约》D-2排放标准,随后保存5天时间里藻类和细菌无再生现象,处理后压载水的水质状况得以明显改善。(3)基于IMO G9导则的要求,为验证绿色强氧化剂·OH处理船舶压载水的AOT原则,对处理后压载水可能产生的相关化学物质(RC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OH处理后外排压载水中RCs如溴酸盐、卤代烷烃、卤代乙腈、卤代乙酸、卤代苯酚等42种化学物质含量低于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标准。电解法所产生含碳类RCs(如三卤甲烷、卤代乙酸)的量是·OH处理法的2.25倍,臭氧法所产生溴酸盐含量高达48μg/L,而·OH处理法无卤代乙腈和溴酸盐生成。可见,·OH压载水处理技术符合AOT原则,几乎实现零污染、零废物排放,对海洋环境无负面环境效应。(4)基于IMOG9导则的要求,以港口每天排放压载水100,000m3为评估对象,对-OH处理后外排压载水的海洋环境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OH处理后压载水无明显的藻类生长抑制(IrC50、IyC50>100%)、甲壳类/鱼类的急性(NOAEC>100%)和慢性毒性效应(NOEC>100%)。进一步通过研究水域环境参数、压载水排放量以及RCs环境行为特性,利用MAMPEC模型获得了RCs预测的环境浓度(PEC),结合预测的无影响浓度(PNEC),证实了所有检出RCs的PEC/PNEC均小于1,表明-OH处理后压载水对海洋环境无潜在风险,是一种绿色、安全、无负面环境效应的处理技术。综上所述,本文利用大气压强电离放电实现了·OH的高效生成,解决了处理船舶压载水既要保证达标排放,又要防止残留化学药剂和副产物对海洋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的难题,为防治海洋生物入侵灾害、保护近岸海域的生物多样性及保障国际远洋运输的海洋生态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杨宪立[5](2011)在《船舶压载水羟基自由基处理及其相关化学物质监测研究》文中提出外来生物入侵性传播已经被全球环境基金组织(GEF)确认为危害海洋的四大污染源之一,船舶压载水异地排放是引起外来生物入侵性传播的主要途径。本文针对防治海洋外来生物入侵性传播和保护近岸海域生态安全的国际重大需求,依托“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远洋船舶压载水羟基自由基工程化处理技术开发”(No.2006BAC11B06)和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羟基自由基杀灭船舶压载水外来入侵生物的研究”(No.2005DFA20800),应用大气压强电场电离放电方法,通过天然物质H20和O2为原料制备·OH等氧活性粒子溶液,对船舶压载水的·OH治理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介绍了实现强电场放电的原理和方法,阐明了02、H20在强电场放电形式下生成·OH的等离子体化学反应机理;通过积分法研究了·OH处理后压载水中TRO浓度衰减的反应动力学规律,得到了TRO衰减速率常数,确定海水中TRO衰减近似为一级反应,推导出预测处理后压载水中TRO浓度变化的速率公式;以邻羟基苯甲酸(SA)为·OH捕捉剂,通过HPLC测定SA羟基化产物含量确定生成-OH浓度,建立了海水中·OH的定量检测方法;通过带有电导检测器的离子色谱仪,建立了处理后压载水中一种相关化学物质Br03-的检测方法。依据国际海事组织(IMO)《压载水管理系统认指南(G8)》认可的实验标准,完成了基于《使用活性物质的压载水管理系统批准的程序G9》的船舶压载水·OH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当致死时间为6 s时,压载水中活藻浓度<10 cell/mL、细菌未检出,处理结果达到IMO《船舶压载水及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国际公约》D-2排放标准,且24、120 h内无再生现象;处理后压载水的污染程度降低,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减轻了压载水排放过程中对排放水域的环境压力,保证了对排放地水生生物的安全性;处理后压载水中0h、24h、120h的卤代烷烃、卤代乙酸、卤代乙腈和BrO3-等18种相关化学物质含量均低于世界卫生组织(WHO)《饮用水水质标准》。船舶压载水·OH处理技术实现了在船上在压载水输送过程中杀灭外来有害生物。在航运业推广该项技术,可以为打破国际航运壁垒、开拓全球航运市场提供技术支撑,应用前景广,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白敏冬,张小芳,杨波[6](2010)在《海洋外来生物入侵性传播及其防治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介绍了外来生物入侵对海洋带来的威胁,综述了国内外控制压载水带来海洋入侵生物的传统方法,指出这些方法存在安全性差、能耗高、腐蚀船体等问题。并着重介绍了利用大气压强电场电离放电生成高浓度羟基自由基处理船舶压载水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快速、低浓度、高效率、低成本和无负面环境效应等优点,是具有我国独立知识产权的创新方法。

李静[7](2007)在《强电场放电/高效混溶协同制取·OH溶液的pH值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由船舶压载水引发的外来生物入侵性传播对海洋环境造成的危害,已被全球环境基金组织(Global Environment Facility,GEF)确认为危害海洋的四大威胁之一。强电场放电法能产生羟基自由基(·OH),对海洋中微小生物有很强的杀灭效果,因而强电场放电法能成为理想的压载水治理方法。 由于·OH半衰期不到10μs,且与有机物的氧化反应速度快、无选择,导致其消耗速度很快。为使处理压载水有较好且稳定的效果,必须提高·OH的产生量。强电场放电过程还会产生大量臭氧(O3),为把O3高效的转化为·OH以提高压载水处理效率,本课题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气体电离放电治理微生物入侵性传播研究(60371035)”研究了水体pH对强电场放电处理压载水工艺中·OH产量以及压载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力图探索一种提高·OH产量的方法。 在机理性实验中,采用·OH探针化合物法研究去离子水、海水中pH变化对强电场电离放电协同制取·OH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pH值能够提高系统·OH的产量,并且得出了·OH产量与溶液中氢氧根(OH-)浓度的量化关系。 以亚心形扁藻、小心月菱形藻为处理对象,进一步研究了pH对·OH处理压载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体pH值的增加能够提高藻的杀灭率;经相同处理时间后,pH越高的溶液的藻液光密度值越小,叶绿素a的去除率越大。 尽管通过加入强碱来增加pH的方法引发、促进了O3分解为·OH的链反应,但结合向压载水中加碱的负面影响,该方法还需审慎研究,应该探索更加符合压载水处理标准的绿色型引发、促进剂。 本研究成果不仅为强电场电离放电处理压载水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打下了基础,而且为研究提高·OH产量的其它方法提供了参考。

薛晓红[8](2006)在《先进氧化技术防治海洋生物入侵性传播的研究》文中认为外来生物入侵性传播是海洋生态环境面临的四大威胁之一,海洋外来生物在新的适宜生存环境中的异常繁殖,会对近岸海域的生态系统带来灾难性破坏,甚至导致本土物种的灭绝,严重威胁海洋生态系统安全。船舶压载水是外来生物入侵最主要传播途径。如何安全有效治理船舶压载水外来生物入侵问题是目前国际海洋环境研究中的难点和热点之一。 本文针对防治海洋外来生物入侵性传播这一难题,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No.60031001)、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No.2002CCC00900),采用先进氧化方法羟基自由基杀灭外来海洋微生物的技术路线。探索先进氧化方法的反应机理,研究羟基自由基对细菌及小新月菱形藻杀灭情况,结果表明: 1.先进氧化方法是对传统化学思维的更新和发展,它是从源头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避免或不用对生态环境有害、有毒的原料、溶剂、试剂以及催化剂;不产生有害、有毒的产品和副产品等,力求使化学反应具有“原子经济性”以及实现废物的零排放和零污染。 2.羟基自由基氧化能力强、反应速度快,对海洋微生物具有很强的杀灭效果,反应彻底、无有害残留物。 3.当羟基溶液比值浓度达到0.75mg/L时,就可以完全杀灭105个/mL的细菌;羟基自由基对小新月菱形藻有显着的杀灭效果;细胞破碎程度随着羟基比值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的;在羟基比值浓度较低(0.4mg/L左右)的情况下,羟基自由基只氧化细胞膜外物质,当羟基浓度增大到一定的浓度时(0.6mg/L左右)膜被氧化破裂,这时羟基自由基继续氧化膜内物质并使其泄漏,最终将藻细胞完全杀死。

刘兴旺[9](2005)在《OH杀灭压载水中外来生物的模拟船上中试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外来生物入侵性传播是海洋生态环境面临的四大威胁之一,海洋外来生物在新的适宜生存环境中的异常繁殖,会对近岸海域的生态系统带来灾难性破坏,甚至导致土着物种的灭绝,严重威胁海洋生态系统安全。船舶压载水的给排过程是造成地理性隔离水体间海洋生物传播的最主要途径。如何安全有效治理船舶压载水是目前国际海洋环境研究中的难点和热点之一。 本文针对防治海洋外来生物入侵性传播这一难题,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No.60031001)、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No.2002CCC00900),采用羟基杀灭外来海洋微生物的技术路线。探索羟基致死海洋微生物的机理,研究强电离放电方法制取羟基溶液,研究羟基对海洋单胞藻杀灭情况、处理后压载水水质变化等,结果表明: 1.羟基氧化能力强、反应速度快,对海洋微生物具有很强的杀灭效果,反应 彻底、无有害残留物; 2.利用强电离放电结合高效气液溶解技术,可以制取高浓度羟基溶液,羟基 比值浓度可以达到4mg/L; 3.在20t/h外排压载水流量条件下,羟基溶液比值浓度达到0.45mg/L时,就 可以完全杀灭异样细菌;当羟基溶液比值浓度达到O.54mg/L时,就能完全 破坏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同时使MDA含量增加两倍, 破坏其膜系统;羟基溶液比值浓度达到0.65mg/L时,就可以在2m(反应 时间约1s)长的排放管道中杀灭海洋微生物,氧化分解叶绿素a;并且处 理后压载水中氨盐、亚硝酸盐和COD等含量降低98%以上,同时降低有 害金属离子的含量,改善水质。

刘兴旺,周晓见,白希尧,薛晓红[10](2004)在《羟基在海洋有害生物污染防治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利用高气压强电离放电方法制取高比值浓度的羟基溶液,应用于压载水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性传播,赤潮生物污染等领域的防治。论文详细介绍了羟基产生的等离子体过程,在进行的20t/h压载水中试试验和杀灭赤潮微生物的围隔实验中,微生物致死率分别达到100%和99.89%,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海水水质。结果表明羟基是治理海洋有害生物污染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电离放电治理外来生物入侵性传播试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离放电治理外来生物入侵性传播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出入境船舶压载水排放量分析及其高级氧化应急处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摘要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船舶压载水
    1.2 船舶压载水造成的海洋外来生物入侵危害
        1.2.1 船舶压载水对世界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
        1.2.2 船舶压载水对中国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
    1.3 船舶压载水对中国远洋航运业的影响
    1.4 防控船舶压载水海洋外来生物入侵现状
        1.4.1 世界各国和组织对船舶压载水的管控政策
        1.4.2 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
        1.4.3 无压载水船型设计
        1.4.4 船舶压载水排放量估算和海洋外来生物调查
    1.5 高级氧化技术处理船舶压载水研究
        1.5.1 现有高级氧化技术方法
        1.5.2 高级氧化技术应用于船舶压载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1.6 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2章 中国对外贸易港口与疑似海洋外来生物调查
    2.1 引言
    2.2 中国对外贸易港口状况
    2.3 中国五大港口群体生产用泊位数量和码头长度
    2.4 经由船舶压载水输入中国海域的疑似海洋外来生物调查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出入境船舶压载水排放量估算与特征分析
    3.1 引言
    3.2 中国出入境船舶压载水排放量估算模型
        3.2.1 模型建立
        3.2.2 船型比值的确定
    3.3 中国出入境船舶压载水输入和输出总量估算
        3.3.1 相关数据的获取与计算
        3.3.2 2007至2016年中国出入境船舶压载水输入量和输出量估算与分析
        3.3.3 误差分析
    3.4 中国五大港口群体出入境船舶压载水输入量和输出量估算
    3.5 中国五大港口群体出入境船舶压载水交换强度估算与分析
    3.6 2017年中国出入境船舶压载水排放量简化预测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压载水海洋外来生物高级氧化应急处理方法
    4.1 引言
    4.2 压载水海洋外来生物高级氧化应急处理方案
    4.3 强电场放电
        4.3.1 大气压下微流注与微类辉光交替促成强电场放电
        4.3.2 大气压强电场放电过程中活性氧自由基的生成路径
    4.4 水力空化技术
    4.5 强电场放电协同水力空化高效生成·OH
        4.5.1 反应路径
        4.5.2 ·OH检测
    4.6 强电场放电协同水力空化致死藻类和细菌实验
        4.6.1 实验系统与流程
        4.6.2 实验材料与检测方法
        4.6.3 藻类TRO剂量-效应
        4.6.4 藻类形态变化
        4.6.5 细菌实验
    4.7 不同盐度海水处理实验
        4.7.1 高盐度海水实验
        4.7.2 中盐度海水实验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海洋外来生物入侵风险防控应急处理装置
    5.1 引言
    5.2 海洋外来生物入侵风险防控应急处理装置工艺设计
        5.2.1 设计思路
        5.2.2 工艺设计
    5.3 海洋外来生物入侵风险防控应急处理装置组成
    5.4 海洋外来生物入侵风险防控应急处理装置运行调控
        5.4.1 气路调控
        5.4.2 不同水处理量下的运行调控
        5.4.3 不同TRO浓度调控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海洋外来生物入侵风险防控应急处理装置工程应用示范
    6.1 引言
    6.2 示范场地
    6.3 海洋外来生物入侵风险防控应急处理装置运行参数
        6.3.1 海洋外来生物入侵风险防控应急处理装置
        6.3.2 不同处理量的装置运行参数
        6.3.3 取样时间的确定
    6.4 不同处理量试验
        6.4.1 处理量为30 t/h
        6.4.2 处理量为40 t/h
    6.5 不同季节海水处理试验
        6.5.1 不同季节水质情况
        6.5.2 6~8月份夏季试验
        6.5.3 9~11月份秋季试验
    6.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表 ABBREVIATION
附录一 经由船舶压载水传播至我国海域的疑似海洋外来生物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2)分区激励式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反应器阵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摘要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船舶压载水搭乘外来海洋生物的危害
        1.1.2 有关压载水处理的立法公约与技术导则
        1.1.3 船舶压载水处理方法
        1.1.4 基于大气压强电场放电的高级氧化技术处理压载水方法
    1.2 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研究进展综述
        1.2.1 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
        1.2.2 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模式
        1.2.3 大气压强电场放电及其对等离子体化学反应的影响
        1.2.4 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2.5 大气压介质阻挡强电场放电反应器构成技术难点
        1.2.6 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激励技术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大气压微流注与微类辉光交替促成放电模式
    2.1 引言
    2.2 实验装置与诊断方法
        2.2.1 实验装置
        2.2.2 诊断与检测方法
    2.3 微流注与微类辉光交替促成放电
        2.3.1 微流注放电现象
        2.3.2 微流注与微类辉光交替促成放电现象
        2.3.3 微流注与微类辉光交替促成放电模式形成机理
        2.3.4 微流注与微类辉光交替促成放电中的微流注特性
        2.3.5 微流注与微类辉光交替促成放电中的微类辉光特性
    2.4 微放电通道相互作用
        2.4.1 微放电通道相互作用
        2.4.2 三微放电通道相互作用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反应器优化
    3.1 引言
    3.2 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反应器结构
        3.2.1 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反应器结构
        3.2.2 高性能Al_2O_3薄电介质层
        3.2.3 电极的局部电场强化
        3.2.4 电极材料的抗氧化性能
    3.3 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反应器工作特性
        3.3.1 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反应器活性氧发生实验
        3.3.2 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反应器电学特性变化
        3.3.3 强电场放电对接地电极表面的影响
        3.3.4 强电场放电对电介质层表面的影响
    3.4 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反应器优化途径
    3.5 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反应器性能影响因素
        3.5.1 反应器性能测试
        3.5.2 冷却温度对反应器性能影响
        3.5.3 原料气体含水量对反应器性能影响
        3.5.4 放电通道长度对等离子体化学反应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反应器阵列分区激励技术
    4.1 引言
    4.2 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反应器等效电路及系统谐振特性分析
        4.2.1 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反应器模块负载特性
        4.2.2 负载等效电路谐振特性分析
    4.3 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反应器组合工作特性
    4.4 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反应器阵列尺度放大效应与分区激励调控方法
    4.5 放电系统参数对谐振频率的影响
        4.5.1 变压器漏感的影响
        4.5.2 反应器等效电容的影响
        4.5.3 品质因数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反应器阵列分区激励电源设计
    5.1 引言
    5.2 大功率逆变器设计
        5.2.1 大功率逆变器主电路设计
        5.2.2 大功率逆变器驱动电路设计
        5.2.3 大功率逆变器及其输出特性
    5.3 小型高频变压器设计
        5.3.1 磁芯材料和结构
        5.3.2 参数设计
        5.3.3 小型高频变压器及其输出特性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分区激励式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反应器阵列及效能
    6.1 引言
    6.2 分区激励式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反应器阵列的设计与组成
    6.3 分区激励式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反应器阵列测试方法
    6.4 分区激励式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反应器工作频率设定
    6.5 分区激励单元对逆变器输出的影响
        6.5.1 分区激励式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反应器阵列谐振参量失配
        6.5.2 谐振参量失配原因分析
        6.5.3 分区激励式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反应器阵列谐振参量优化
    6.6 分区激励式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反应器阵列效能
    6.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3)中国海域远洋船舶压载水分布特征与防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远洋船舶压载水的产生及危害
        1.1.1 远洋船舶压载水的产生
        1.1.2 远洋船舶压载水的危害
    1.2 外来海洋生物入侵现状及危害
    1.3 防控压载水外来海洋生物入侵的主要措施
        1.3.1 远洋船舶压载水防控技术管理现状
        1.3.2 羟基自由基技术处理船舶压载水的主要优势
    1.4 选题背景及意义
        1.4.1 课题选题背景
        1.4.2 压载水输入和输出量估算研究现状
        1.4.3 中国港口区域压载水分布特征研究意义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中国海运船舶的运输能力与对外贸易港口状况
    2.1 中国海运船舶的运输能力
        2.1.1 中国船队在世界航运中的地位
        2.1.2 中国水运船队发展规模
        2.1.3 水运船舶运力对压载水交换量的影响
    2.2 中国对外贸易港口概况
        2.2.1 中国对外贸易港口的分布
        2.2.2 中国外贸运输主要航线与大海洋生态系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港口远洋船舶压载水分布特征
    3.1 典型船型压载水装载量相对于载重量比值的确定
    3.2 中国港口远洋船舶压载水入出总量估算模型
    3.3 与压载水入出总量计算相关的基本数据的获取与推算
        3.3.1 中国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
        3.3.2 香港港口货物吞吐量
        3.3.3 澳门港口货物吞吐量
        3.3.4 中国规模以上港口外贸货物类型与主力船型
        3.3.5 中国沿海五大港口区域外贸吞吐量年度数据
        3.3.6 中国水路运输进出口商品量值
        3.3.7 与压载水入出总量计算相关数据推算
    3.4 中国沿海港口区域远洋船舶压载水交换状况与时空分布
        3.4.1 中国沿海港口区域远洋船舶压载水入出总量
        3.4.2 中国远洋船舶压载水交换的区域分布特征
        3.4.3 中国远洋船舶压载水交换的时间分布特征
        3.4.4 中国港口区域压载水交换状况与风险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外来海洋生物入侵风险应急防控技术分析
    4.1 建立外来海洋生物入侵风险应急防控技术的必要性
    4.2 外来海洋生物入侵风险应急防控技术装置的基本组成
    4.3 外来海洋生物入侵风险应急防控技术装置的关键组成
        4.3.1 高浓度氧活性粒子产生模块的工作原理
        4.3.2 高浓度氧活性粒子产生模块的组成及工作性能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作者简介

(4)羟基自由基的高效生成及处理船舶压载水的海洋环境安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摘要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外来生物入侵对海洋生态安全的危害
        1.1.1 船舶压载水是造成海洋外来生物入侵的主要途径
        1.1.2 外来海洋有害生物肆虐世界各海域
        1.1.3 我国面临着严重的海洋外来生物入侵
    1.2 国际海事组织关于压载水治理的立法公约及相关技术导则
        1.2.1 国际海事组织《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
        1.2.2 压载水处理技术的海洋环境安全性——G9导则
    1.3 现有压载水处理技术的海洋生态安全问题
        1.3.1 压载水置换法
        1.3.2 机械分离法
        1.3.3 紫外辐射法
        1.3.4 电解法
        1.3.5 臭氧法
    1.4 船舶压载水绿色治理方法——高级氧化技术
        1.4.1 高级氧化技术及羟基自由基特性
        1.4.2 国内外现有羟基自由基制取方法及存在问题
        1.4.3 羟基自由基检测的研究现状
        1.4.4 高级氧化技术在压载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1.5 本文研究目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2章 基于大气压强电离放电高效生成羟基自由基的机理
    2.1 引言
    2.2 大气压强电离放电的形成
    2.3 大气压强电离放电产生的氧活性粒子
    2.4 生成氧活性粒子的等离子体化学反应过程
        2.4.1 氧气的解离、电离过程
        2.4.2 气态水的解离、电离过程
    2.5 基于大气压强电离放电生成羟基自由基的机理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效生成羟基自由基的实验验证及检测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高效生成羟基自由基实验装置的建立
    3.3 分析方法
        3.3.1 4-羟基苯甲酸捕捉羟基自由基检测方法的建立
        3.3.2 过氧化氢测试方法
        3.3.3 总氧化剂测试方法
        3.3.4 总有机碳测试方法
    3.4 羟基自由基高效生成的实验研究
        3.4.1 高效生成羟基自由基的分析与讨论
        3.4.2 生成过氧化氢的分析与讨论
        3.4.3 总碳变化的分析与讨论
    3.5 强电离放电生成的羟基自由基与传统方法O_3/H_2O_2的对比实验
    3.6 氧活性粒子注入高效生成羟基自由基反应机理及验证
    3.7 强化生成羟基自由基的影响因素研究
        3.7.1 初始pH值对羟基自由基生成量的影响
        3.7.2 温度对羟基自由基生成量的影响
        3.7.3 过氧化氢投加浓度和投加方式对羟基自由基生成量的影响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羟基自由基高级氧化处理船舶压载水的生物有效性
    4.1 引言
    4.2 基于G8导则压载水处理技术生物有效性实验的相关规定
    4.3 羟基自由基压载水处理系统与实验流程
    4.4 压载水中生物和水质参数的分析方法
        4.4.1 压载水中生物测试方法
        4.4.2 水质参数测试方法
    4.5 压载水中羟基自由基的检测及处理后压载水中TRO的产生
        4.5.1 压载水中羟基自由基的检测
        4.5.2 处理后压载水中TRO的产生
        4.5.3 TRO衰减反应动力学
    4.6 羟基自由基对压载水中生物灭活性能研究
        4.6.1 致死压载水中藻类的TRO剂量-效应
        4.6.2 致死压载水中细菌的TRO剂量-效应
        4.6.3 致死压载水中藻类的时间-效应
        4.6.4 基于G8导则羟基自由基致死压载水中生物实验
    4.7 处理后压载水水质变化状况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羟基自由基处理后外排压载水中相关化学物质的研究
    5.1 引言
    5.2 羟基自由基处理后压载水中的相关化学物质
    5.3 相关化学物质检测方法
        5.3.1 挥发性卤代烃和卤代乙腈检测方法
        5.3.2 卤代乙酸检测方法
    5.4 羟基自由基处理实际压载水的相关化学物质分析
        5.4.1 处理后压载水中相关化学物质含量变化
        5.4.2 羟基自由基与其他压载水处理技术产生相关化学物质的对比
    5.5 羟基自由基处理后压载水中相关化学物质的影响因素
        5.5.1 处理后压载水中产生的相关化学物质
        5.5.2 处理后样品的存放时间对相关化学物质生成的影响
        5.5.3 TRO浓度对相关化学物质生成的影响
        5.5.4 温度对相关化学物质生成的影响
        5.5.5 初始pH值对相关化学物质生成的影响
        5.5.6 羟基自由基处理藻细胞与天然有机物形成相关化学物质的比较
        5.5.7 羟基自由基处理不同藻种形成相关化学物质的比较
    5.6 羟基自由基处理后压载水中相关化学物质的生成机理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羟基自由基处理后压载水的海洋环境安全评估
    6.1 引言
    6.2 羟基自由基处理后压载水的水生生态毒性实验
        6.2.1 水生生态毒性实验方法
        6.2.2 水生生态毒性实验结果
    6.3 海洋环境风险评估方法
        6.3.1 风险识别
        6.3.2 剂量-反应评估
        6.3.3 暴露评估
        6.3.4 风险表征
    6.4 羟基自由基处理后压载水海洋环境安全评估结果
        6.4.1 持久性、生物累积性毒性及潜在危害识别
        6.4.2 化学物质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评估
        6.4.3 化学物质的排放及环境预测浓度
        6.4.4 风险评估结果
    6.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表 ABBREVIATION
附录一 测试化学物质清单
附录二 PONY检测报告
附录三 数据集DATASET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5)船舶压载水羟基自由基处理及其相关化学物质监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船舶压载水引起海洋生物入侵性危害
        1.1.1 船舶压载水问题的产生
        1.1.2 压载水引起的主要危害
    1.2 国际海事组织对压载水管理要求
        1.2.1 IMO《船舶压载水及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国际公约》
        1.2.2 G9、G8等相关技术导则
    1.3 基于《公约》的船舶压载水处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压载水置换
        1.3.2 紫外法
        1.3.3 电解法
        1.3.4 臭氧法
        1.3.5 压载水处理的其它方法
    1.4 船舶压载水的绿色治理方法-高级氧化技术
        1.4.1 羟基自由基及其性质
        1.4.2 羟基自由基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1.4.3 国内外典型的高级氧化技术及存在问题
    1.5 研究课题的项目来源、意义及内容
        1.5.1 研究课题项目来源及意义
        1.5.2 研究课题内容
第2章 大气压强电场放电生成羟基自由基的机理
    2.1 气体放电
        2.1.1 几种气体放电形式
        2.1.2 气体放电参数
    2.2 大气压强电场放电
        2.2.1 电介质层的选择
        2.2.2 放电间隙对放电强度影响
        2.2.3 强电场放电等离子体发生器
        2.2.4 强电场放电微流注理论
        2.2.5 强电场放电与其它放电形式的比较
    2.3 气体分子O_2和H_2O的离解、电离过程
        2.3.1 O_2的离解、电离过程
        2.3.2 H_2O的离解、电离过程
    2.4 大气压强电场放电下羟基自由基的形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处理后压载水总残余氧化剂衰减反应动力学
    3.1 总残余氧化剂的产生
    3.2 总残余氧化剂检测方法
    3.3 总残余氧化剂衰减动力学
        3.3.1 高盐度海水中总残余氧化剂衰减动力学
        3.3.2 低盐度海水中总残余氧化剂衰减动力学
        3.3.3 压载水中总残余氧化剂衰减动力学方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海水中羟基自由基的检测方法
    4.1 检测方法
        4.1.1 检测原理
        4.1.2 实验装置
        4.1.3 色谱条件
        4.1.4 标准曲线
    4.2 检测结果
        4.2.1 氧活性粒子注入浓度与TRO浓度关系
        4.2.2 海水中初始TRO浓度与·OH生成量关系
    4.3 羟基自由基检测影响因素分析
        4.3.1 不同水体环境的影响
        4.3.2 捕捉剂SA浓度的影响
        4.3.3 初始pH值的影响
        4.3.4 无机自由基抑制剂CO_3~(2-)的影响
        4.3.5 有机自由基抑制剂叔丁醇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G8的船舶压载水羟基自由基处理实验
    5.1 G8相关规定
        5.1.1 压载水处理设备
        5.1.2 G8认可的实验标准
    5.2 实验装置
    5.3 实验方法
        5.3.1 海洋微藻培养
        5.3.2 藻类浓度检测方法
        5.3.3 细菌培养
        5.3.4 细菌浓度检测方法
        5.3.5 压载水水质检测方法
    5.4 羟基自由基致死压载水中有害生物实验
        5.4.1 羟基自由基致死压载水中有害生物的剂量效应
        5.4.2 羟基自由基致死海洋微藻的时间效应
        5.4.3 羟基自由基致死细菌的时间效应
        5.4.4 羟基自由基作用前后海洋微藻细胞形态分析
        5.4.5 羟基自由基对藻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影响
    5.5 羟基自由基处理后压载水水质变化
        5.5.1 实验压载水配制
        5.5.2 高盐度实验压载水水质变化
        5.5.3 低盐度实验压载水水质变化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压载水中溴酸盐检测方法
    6.1 压载水中溴酸盐的产生
    6.2 现有溴酸盐检测方法的分析
    6.3 压载水中溴酸盐的检测方法
        6.3.1 压载水样品前处理
        6.3.2 色谱条件
        6.3.3 标准曲线
        6.3.4 方法精密度、检测限和回收率
    6.4 压载水中生成溴酸盐影响因素分析
        6.4.1 TRO浓度对溴酸盐影响
        6.4.2 Br~-浓度对溴酸盐影响
        6.4.3 不同的中和剂对溴酸盐影响
        6.4.4 TRO浓度衰减和溴酸盐浓度变化关系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压载水中卤代有机物检测及其含量影响因素分析
    7.1 卤代有机物生成机理
    7.2 卤代有机物检测方法
        7.2.1 仪器和试剂
        7.2.2 色谱条件和标准曲线
    7.3 羟基自由基处理后卤代有机物含量变化
        7.3.1 高盐度实验中卤代有机物含量变化
        7.3.2 低盐度实验中卤代有机物含量变化
    7.4 压载水中CHBr_3浓度影响因素分析
        7.4.1 初始TRO浓度对CHBr_3的影响
        7.4.2 Br~-浓度对CHBr_3的影响
        7.4.3 不同的中和剂对CHBr_3的影响
        7.4.4 TRO浓度衰减和CHBr_3浓度变化关系
    7.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奖励
致谢

(7)强电场放电/高效混溶协同制取·OH溶液的pH值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1 船舶压载水是海洋入侵生物的主要载体
        1.1.2 海洋生物入侵的危害
        1.1.3 船舶压载水的治理方法及研究现状
    1.2 高级氧化技术在压载水处理中的应用
        1.2.1 高级氧化技术在船舶压载水处理上的优势
        1.2.2 几种典型产生·OH的高级氧化技术
        1.2.3 强电场电离放电制取·OH的高级氧化方法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强电场电离放电协同制取·OH溶液与微小生物杀灭机理
    2.1 强电场电离放电协同产生·OH溶液工艺过程
        2.1.1 强电场电离放电法产生·OH的等离子体反应过程
        2.1.2 产生·OH的工艺流程
    2.2 ·OH杀灭海洋微小生物的机理
        2.2.1 ·OH杀灭微生物的机理
        2.2.2 臭氧杀灭海洋微生物的机理
    2.3 ·OH在臭氧分解过程中的形成机理
        2.3.1 臭氧在纯水中的分解
        2.3.2 影响臭氧形成·OH的主要因素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pH对·OH产生量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
        3.1.1 试剂
        3.1.2 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实验装置
        3.2.2 步骤
        3.2.3 分析方法
    3.3 实验结果及分析
        3.3.1 pH对去离子水中·OH产生量的影响
        3.3.2 电压与pH协同对·OH产生量的影响
        3.3.3 pH对·OH影响的动力学分析
        3.3.4 pH对海水体系·OH产量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pH对灭藻效果的影响
    4.1 实验材料
        4.1.1 试剂
        4.1.2 仪器
        4.1.3 分析测试方法
        4.1.4 实验过程
    4.2 pH对扁藻、小新月菱形藻杀灭效果的影响
        4.2.1 藻密度的变化
        4.2.2 藻光密度值OD的变化
        4.2.3 叶绿素a的去除变化
    4.3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本文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研究生履历

(8)先进氧化技术防治海洋生物入侵性传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生物入侵
    1.2 国际治理船舶压载水的方法
        1.2.1 机械法
        1.2.2 物理法
        1.2.3 化学法
    1.3 治理船舶压载水生物入侵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欧洲
        1.4.2 波罗的海
        1.3.3 黑海
        1.3.4 里海
        1.3.5 美洲
        1.3.6 大洋洲
        1.3.7 亚洲
        1.3.8 海洋入侵研究的国际网络化
    1.4 治理船舶压载水生物入侵性传播的研究方向
    1.5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先进氧化方法
    2.1 先进氧化方法概念
    2.2 ·OH先进氧化特性
        2.2.1 羟基自由基具有高的氧化电极电位
        2.2.2 羟基自由基参与的化学反应
        2.2.3 羟基自由基具有很高的电负性或亲电性
        2.2.4 反应时间
        2.2.5 ·OH一旦形成,会诱发一系列的自由基链反应
        2.2.6 羟基最终生成物
    2.3 先进氧化方法研究现状
        2.3.1 化学氧化
        2.3.2 先进氧化技术
        2.3.3 强电离放电产生羟基的等离子体化学反应过程
    2.4 化学反应
        2.4.1 氢抽提反应
        2.4.2 氧化分解反应
        2.4.3 加成反应
        2.4.4 电子转移反应
    2.5 先进氧化设计
        2.5.1 先进氧化设计
    2.6 先进氧化设计内容
第3章 先进氧化方法致死细菌的实验研究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及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先进氧化方法致死小新月菱形藻的生化实验研究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研究生履历

(9)OH杀灭压载水中外来生物的模拟船上中试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船舶压载水生物入侵性传播的危害
    1.2 国际社会极大关注船舶压载水生物入侵性传播的防治工作
    1.3 防治压载水生物入侵性传播方法的研究现状
        1.3.1 机械过滤法
        1.3.2 加热法
        1.3.3 氯及氯化物
        1.3.4 公海更换压载水
    1.4 治理船舶压载水生物入侵性传播的研究方向
    1.5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羟基杀灭海洋微生物的机理研究
    2.1 先进氧化技术的概念
    2.2 羟基的先进氧化性质
    2.3 羟基参与的化学反应类型
        2.3.1 氢抽提反应
        2.3.2 氧化分解反应
        2.3.3 加成反应
        2.3.4 电子转移反应
    2.4 羟基致死海洋微生物的生化过程
        2.4.1 膜脂过氧化
        2.4.2 氨基酸氧化分解
        2.4.3 蛋白质构象改变
        2.4.4 脱氧核糖核酸(DNA)链断裂
        2.4.5 酶失活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羟基及其溶液
    3.1 产生高浓度羟基的等离子体装置
        3.1.1 形成强电离放电的原理和方法
        3.1.2 产生高浓度羟基的等离子体装置
    3.2 产生羟基的等离子体反应过程
    3.3 高浓度羟基溶液的制取
        3.3.1 羟基溶解理论基础
        3.3.2 高浓度羟基溶液的制取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羟基杀灭压载水微生物的20t/h中试实验研究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及分析
        4.3.1 羟基溶液对异养细菌的杀灭效果研究
        4.3.2 羟基对球等鞭金藻杀灭效果研究
        4.3.3 羟基对球等鞭金藻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研究
        4.3.4 羟基对单胞藻的物理伤害研究
        4.3.5 羟基对盐藻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4.3.6 羟基对压载水水质的影响研究
    4.4 小结
第5章 结论及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研究生履历

四、电离放电治理外来生物入侵性传播试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出入境船舶压载水排放量分析及其高级氧化应急处理技术研究[D]. 张小芳. 大连海事大学, 2018(01)
  • [2]分区激励式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反应器阵列研究[D]. 俞哲. 大连海事大学, 2015(12)
  • [3]中国海域远洋船舶压载水分布特征与防控技术研究[D]. 杜还. 大连海事大学, 2015(02)
  • [4]羟基自由基的高效生成及处理船舶压载水的海洋环境安全研究[D]. 张拿慧. 大连海事大学, 2013(04)
  • [5]船舶压载水羟基自由基处理及其相关化学物质监测研究[D]. 杨宪立. 大连海事大学, 2011(05)
  • [6]海洋外来生物入侵性传播及其防治研究进展[J]. 白敏冬,张小芳,杨波. 中国基础科学, 2010(05)
  • [7]强电场放电/高效混溶协同制取·OH溶液的pH值影响研究[D]. 李静. 大连海事大学, 2007(01)
  • [8]先进氧化技术防治海洋生物入侵性传播的研究[D]. 薛晓红. 大连海事大学, 2006(07)
  • [9]OH杀灭压载水中外来生物的模拟船上中试实验研究[D]. 刘兴旺. 大连海事大学, 2005(08)
  • [10]羟基在海洋有害生物污染防治的应用研究[J]. 刘兴旺,周晓见,白希尧,薛晓红. 海洋技术, 2004(04)

标签:;  ;  ;  ;  ;  

电离放电控制外来生物入侵繁殖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