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血清蛋白标志物研究

食管癌血清蛋白标志物研究

一、食管癌血清蛋白标志物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谢双华[1](2020)在《中国上消化道癌高发区食管胃交界部癌(贲门癌)危险因素及预测预警标志物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在中国上消化道癌高发区多中心前瞻性人群筛查队列中,探索并验证贲门癌(gastric cardia adenocarcinoma,GCA)危险因素及血浆预测预警蛋白标志物,构建高发区人群贲门癌风险预测模型,为我国贲门癌的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材料和方法1.中国上消化道癌高发区食管胃交界部癌(贲门癌)危险因素及预测预警标志物的横断面探索研究:包括4部分内容:一是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设计。基于2005-2009年在我国上消化道癌高发区(河南林州、河北磁县和山东肥城)的人群筛查项目,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暴露因素与贲门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二是制定烫热饮食热暴露情况的精准调查方案,在不同热暴露特征的两组样本人群中(20名欧洲和52名中国高发区有烫热饮食习惯者)进行调查,验证可行性。评价第一口温度、平均温度、摄入量加权平均温度和食管内温度(intra-esophagealtemperature,IET)等指标对两组样本人群热暴露特征的量化能力。三是基于2015-2017年河南林州的人群筛查队列(随机对照试验),随机抽取筛查组20%的人群进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rea breath test,13C-UBT),检测H.pylori现症感染情况。结合H.pylori现症感染、贲门粘膜病理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数据,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pylori现症感染与贲门各级粘膜病变的关系。四是依托河南林州上消化道癌筛查与早诊早治项目,选取年龄(±3岁)、性别1:1个体匹配的10对贲门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IN)、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IN)和贲门正常者,采集其血浆标本。采用数据非依赖采集(data-independent acquisition,DIA)质谱蛋白组学定量技术对前述4组血浆进行全谱分析,建立贲门癌及癌前病变血浆差异蛋白表达谱,筛选贲门癌及癌前病变潜在血浆蛋白标志物。筛选标准为DIA检测蛋白表达量在贲门正常血浆中均处于较低水平,而在贲门癌或癌前病变血浆中处于较高水平(>5倍)。2.中国上消化道癌高发区食管胃交界部癌(贲门癌)危险因素的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及预测预警模型构建:该研究在本文第一部分基础上,建立多中心贲门癌人群筛查亚队列。利用当地覆盖全人群的肿瘤登记系统进行长期肿瘤监测随访。采用Cox 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队列基线危险因素及贲门粘膜病变与贲门癌发病风险的关系。基于宏观危险因素和贲门粘膜病理诊断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贲门癌风险预测预警模型。采用Harrell’s一致性统计量(concordance statistics,C-statistic)评价模型的区分度,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模型的校准度。研究结果1.3个高发区共计完成人群筛查21592人,检出贲门正常粘膜(normal cardia mucosa,Normal)/非萎缩性贲门炎(non-atrophic carditis,NAC)18356 例、萎缩性贲门炎(atrophic carditis,AC)/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1094 例、LIN 1117例、HIN150例、贲门癌118例。男性、年龄较高(≥50岁)、吸烟、无饮茶习惯、蔬菜水果摄入较少(<1次/周)、葱蒜、腌晒食品、油炸食品和烫热食品摄入较多(≥1次/周)、有肿瘤家族史和高体质指数(bodymassindex,BMI)(≥25.0kg/m2)与贲门癌及癌前病变发生呈正相关(OR值均>1.0,P值均<0.05)。2.与IARC组调查对象相比,中国高发区组摄入烫热饮食时的热暴露明显较高,其摄入第一 口的时间更早(平均早5.6minutes)、温度更高(平均高9.5℃)、摄入量更多(平均多17g)、IET也更高(平均高18.6℃)。第一口温度对两组样本人群的区分效果较差,第一口 IET对两组样本人群的区分效果较好。3.调查人群H.pylori现症感染率为 41.34%(828/2003)。Normal/NAC、AC/IM、LIN和 HIN/GCA的H.pylori现症感染率分别为:39.29%、62.16%、55.91%和 52.17%。H.pylori感染与 AC/IM、LIN 和HIN/GCA 关联的 OR 值分别为:2.78(95%CI:1.70-4.53)、2.14(95%CI:1.47-3.10)和 2.29(95%CI:0.98-5.33)。4.共鉴定蛋白质1212个。与贲门正常组相比,LIN、HIN和GCA组分别获得差异表达蛋白149、170和89种。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各病变组差异表达蛋白质生物过程主要集中于细胞信号传导、上皮细胞增殖、发育、分化、凋亡、迁移和黏附,以及血管生成和免疫调节等。信号通路主要集中于焦点黏连、肌动蛋白骨架调节、细胞黏附分子、血小板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H pylori感染的上皮细胞信号转导和胃酸分泌等。本研究优先筛选出RNH1、TERA、ATAD2、ROBO4、RAC1、ICAM1、GBP4和REG3A等8个贲门癌或癌前病变潜在分子标志物。5.截止2017年12月31日,21474例队列人群总计随访207179人年,平均随访9.7年,共收集贲门癌新发病例202例(男性125例,女性77例)。男性(HR=1.92,95%CI:1.36-2.70)、年龄较高(50-59 岁:HR=2.59,95%CI:1.75-3.85;60-69 岁:HR=4.50,95%CI:2.91-6.96)、无饮茶习惯(HR=1.80,95%CI:1.19-2.74)、肉蛋奶类摄入较少(<1 次/周)(HR=1.31,95%CI:0.98-1.76)、葱蒜(HR=1.67,95%CI:1.08-2.58)和烫热食物(HR=1.37,95%CI:1.03-1.81)摄入较多(≥1次/周)、有肿瘤家族史(家族中≥2 人曾患肿瘤:HR=2.05,95%CI:0.83-5.06)和高 BMI(25.0~29.9kg/m2:HR=1.28,95%CI:0.95-1.72)增加贲门癌发病风险。6.贲门正常粘膜/非萎缩性贲门炎(Normal/NAC)人群的贲门癌发病率为44.30/10万,萎缩性贲门炎/肠上皮化生(AC/IM)、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IN)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N)人群的贲门癌发病率分别为:227.07/10万、380.95/10万和4366.35/10万。AC/IM、LIN和HIN的贲门癌变风险较Normal/NAC分别增加:3.45倍(HR=4.45,95%CI:2.74-7.23)、5.67 倍(HR=6.67,95%CI:4.48-9.94)和 60.65 倍(HR=61.65,95%CI:40.19-94.55)。7.基于宏观危险因素建立的贲门癌风险预测模型的C-statistic为0.717(95%CI:0.679-0.754),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χ2=6.20,P=0.625)。联合宏观危险因素和贲门粘膜病理诊断建立的贲门癌风险预警模型的C-statistic为0.834(95%CI:0.810-0.871),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χ2=6.83,P=0.555)。结论1.男性、年龄较高(≥50岁)、无饮茶习惯、肉蛋奶类摄入较少(<1次/周)、葱蒜、烫热食物摄入较多(≥1次/周)、有肿瘤家族史、高BMI(≥25.0kg/m2)以及H.pylori感染可能是高发区居民贲门癌的危险因素。本研究发现仅使用既往流行病学研究常用的第一口温度指标不能准确评价摄入烫热饮食时的真实热暴露。未来流行病学研究应注意同时测量摄入温度和摄入量暴露信息。本研究制定的精准测量方案具有可行性,可供使用。2.RNH1、TERA、ATAD2、ROBO4、RAC1、ICAM1、GBP4 和 REG3A 等 8个蛋白可能为贲门癌或癌前病变早期诊断分子标志物,但尚需进一步验证。3.萎缩性贲门炎/肠上皮化生、低级别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长期贲门癌癌变风险逐级升高,是贲门癌的癌前病变。4.基于前瞻性验证的宏观危险因素和贲门粘膜病理诊断指标,初步构建的贲门癌风险预测预警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在高发区人群筛查初筛和分流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杨佳,李霞,王家林[2](2020)在《蛋白质组学在食管癌诊断应用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食管癌在我国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找到早期筛查和诊断的方法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蛋白质组学在肿瘤标志物的早期筛查中具有一定的优势。本研究总结蛋白质组学在食管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探讨其发展方向和最新动态。方法以"蛋白质组学、食管癌和诊断"为关键词,检索PubMed以及CNKI等期刊全文数据库2009-12-31-2019-01-01发表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英文文献169篇,中文文献44篇,对纳入文献进行信息摘录和综合归纳。纳入标准:蛋白质组学相关研究;食管癌的诊断。根据纳入标准分析文献31篇。结果食管癌患者和健康个体之间确实存在差异蛋白,目前研究人员已经通过比较食管癌组织、血清和血浆样本筛选出一些差异蛋白和组合蛋白构建诊断模型,包括膜联蛋白A1、S100A9蛋白、微管蛋白β链和α2-HS-糖蛋白等,均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论食管癌蛋白质组学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蛋白质组学技术仍存在自身的局限性,缺乏足够的证据应用于临床常规检测,需进一步提高检测手段,改进研究方法,充分挖掘蛋白质组学的潜能。

袁海良[3](2019)在《AFP阴性肝癌新血清标志物的筛选及其诊断价值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与目的:甲胎蛋白(AFP)阴性肝癌是目前肝癌诊断中的主要问题,寻找有效的AFP阴性肝癌新标志物非常必要。适配子是生物分子的人工核酸配体,功能上类似抗体,但更具应用优势,是发现肿瘤新标志物的新途径。在前期工作中,本课题组以AFP阴性肝癌混合血清为靶标筛选出一批诊断价值良好的AFP阴性肝癌血清适配子,并对其血清靶蛋白进行捕获和质谱鉴定,发现了一批差异表达靶蛋白。本研究将从中筛选部分差异表达蛋白并通过ELISA检测其血清表达水平,评价它们对AFP阴性肝癌的诊断价值,以期发现AFP阴性肝癌新血清标志物。方法:1、收集血清标本:收集20162018年间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AFP阴性肝癌、AFP阳性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消化系统其他肿瘤患者和健康体检正常者的血清标本,置于-80℃冻存备用。同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包括血细胞分析、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及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资料。2、筛选AFP阴性肝癌候选血清标志物:对课题组前期多反应监测质谱(MRM)技术检测的一批差异表达靶蛋白进行诊断价值评价,筛选出AFP阴性肝癌特有或表达量高于对照组2倍以上的蛋白质,同时查阅文献找出肝癌或肿瘤相关蛋白作为目标靶蛋白,从中优选出诊断价值较大的目标靶蛋白确认为AFP阴性肝癌候选血清标志物进行下一步分析。3、小样本验证AFP阴性肝癌候选血清标志物的诊断价值:取AFP阴性肝癌16例,AFP阳性肝癌16例,肝硬化12例,慢性肝炎12例,消化系其他肿瘤12例,正常对照12例共80例血清标本,对确认的候选标志物和血清DCP进行ELISA检测,定量分析它们在上述80例不同疾病血清标本中的表达水平。ROC曲线评价候选标志物对AFP阴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并计算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阳性和阴性似然比。优选出诊断价值良好的候选标志物确定为AFP阴性肝癌新血清标志物进行下一步分析。4、扩大样本进一步评价AFP阴性肝癌候选血清标志物的诊断价值:取AFP阴性肝癌80例,AFP阳性肝癌80例,肝硬化80例,慢性肝炎80例,消化系其他肿瘤40例,正常对照40例共400例新血清标本,对上述小样本验证诊断价值良好的候选标志物和血清DCP进行ELISA检测,定量分析它们在上述不同疾病血清标本中的表达水平。同时合并小样本80例,共计480例;ROC曲线评价它们对AFP阴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并计算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阳性和阴性似然比。5、联合分析AFP阴性肝癌候选血清标志物及DCP的诊断价值:将候选血清标志物及DCP进行联合分析,评价其诊断价值。ROC曲线评价它们联合(Logistic回归建模)对AFP阴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并计算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阳性和阴性似然比。结果:1、AFP阴性肝癌候选血清标志物的初筛结果:20个AFP阴性肝癌血清蛋白中,13个血清蛋白单项指标区分AFP阴性肝癌与肝硬化的AUROC达到0.7以上;靶蛋白C4BPA和SAA1在AFP阴性肝癌和良性肝病中血清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5倍以上。查阅文献发现,血清蛋白SAA2是肝癌或肿瘤相关蛋白。优选此3个血清蛋白为AFP阴性肝癌候选血清蛋白标志物。2、小样本验证AFP阴性肝癌候选血清蛋白标志物的诊断价值:80例临床血清标本(AFP阴性肝癌16例,AFP阳性肝癌16例,肝硬化12例,慢性肝炎12例,消化系其他肿瘤12例,正常对照12例)分析上述3个候选血清蛋白标志物对AFP阴性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血清蛋白SAA1、血清蛋白C4BPA的AUROC分别为0.921及0.977,明显优于DCP。而SAA2血清蛋白诊断价值欠佳,鉴别AFP阴性肝癌组与非肝癌组的AUROC仅为0.540。综合分析,优选血清蛋白SAA1、血清蛋白C4BPA进行扩大样本检测。3、扩大样本评价候选标志物对AFP阴性肝癌的诊断价值:400例临床血清标本(AFP阴性肝癌80例,AFP阳性肝癌80例,肝硬化80例,慢性肝炎80例,消化系其他肿瘤40例,正常对照40例)检测,同时合并小样本80例的检测结果,共计480例;结果显示4BPA表现出对AFP阴性肝癌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AUROC为0.839,与DCP相似(AUROC=0.845),C4BPA表现出良好的诊断价值,区别AFP阴性肝癌与非肝癌的AUROC也可以达到0.8以上。SAA1单个诊断AFP阴性肝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仅为94.8%和46.2%,没有优于DCP。最值得注意的是,在鉴别AFP阴性肝癌与肝硬化两组,C4BPA要优于DCP,两者的AUROC分别为0.846,0.759。4、联合AFP阴性肝癌候选血清标志物及DCP的诊断价值:将候选血清标志物及DCP进行联合分析,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显示,候选血清标志物SAA1与C4BPA的组合,对区分AFP阴性肝癌与非肝癌的AUROC为0.846,敏感度80.2%,特异度78.8%;SAA1与DCP的组合的AUROC为0.848,敏感度65.6%,特异度92.8%,C4BPA与DCP的组合的AUROC为0.883,敏感度71.9%,特异度91.1%;3个血清蛋白联合诊断AFP阴性肝癌的AUROC为0.883,敏感度72.0%,特异度91.0%。结论:1.以肝癌血清适配子捕获的血清靶蛋白对AFP阴性肝癌有不同程度的诊断价值,从中成功优选出AFP阴性肝癌的候选标志物SAA1、SAA2和C4BPA。2.SAA1和C4BPA在AFP阴性肝癌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其中SAA1对AFP阴性肝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而C4BPA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与DCP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能力,可作为潜在的AFP阴性肝癌新血清标志物。

杨媚[4](2018)在《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清蛋白在汉族、维吾尔族间的差异及预测放化疗疗效的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汉族、维吾尔族局部晚期或晚期食管鳞癌患者放化疗前后、近期及远期疗效血清蛋白的比较,探讨两个民族血清差异蛋白的表达特征,并初步筛选预测放化疗近期及远期疗效的差异血清蛋白并行相关通路分析。方法:1、纳入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汉族、维吾尔族分别35例、28例,正规放化疗,疗效评价及随访;同时采集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以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2、各组血清利用i TRAQ技术进行肽段标记,利用PD软件进行质谱谱图的筛选,提取后的谱图用mascot进行检索,并通过PD软件进一步定量分析,通过R软件按照不同的分组筛选差异蛋白,将差异或目标蛋白检索功能数据库的相关信息,进行生物功能富集分析。结果:1.汉族、维族食管癌血清蛋白的差异表达特征:(1)汉族放化疗前有46个血清差异蛋白,放化疗后共有22个血清差异蛋白,放化疗前对比放化疗后共有21个血清差异蛋白;通过数据库的筛选及验证,选择出差异倍数1.5-2倍,差异显着且有意义的蛋白有血小板因子4(PLF4)、半乳糖结合凝集素-3结合蛋白(LG3BP)、分泌磷蛋白24(SPP24)、锌-α-2-糖蛋白(ZA2G)、丝切蛋白(COF1)、C-反应蛋白(CRP);(2)维吾尔族放化疗前有105个血清差异蛋白,放化疗后共有114个血清差异蛋白,放化疗前对比放化疗后共有24个血清差异蛋白。通过数据库的筛选及验证,选择出差异倍数1.5-2倍,差异显着且有意义的蛋白有转铁蛋白变体、激肽原1(KNG1)、间-α-胰蛋白酶抑制剂重链H1和H2、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组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富含组氨酸糖蛋白(HRG)、脂多糖结合蛋白(LBP)、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2.汉族、维族食管癌疗效相关差异蛋白的表达特征:(1)汉族放化疗后近期疗效无效组与近期疗效有效组比对,共筛选出17个差异蛋白;OS:12年组的食管癌患者有15人,OS:23年组的食管癌患者有12人,共筛选出10个差异蛋白,且均是下调蛋白;OS:12年组的食管癌患者有15人,OS>3年组的食管癌患者有8人,共筛选出10个差异蛋白;通过数据库的筛选及验证,选择出差异倍数1.5-2倍,差异显着且有意义的蛋白有聚合物免疫球蛋白受体(PIGR)、脂肪细胞因子、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α-酸性糖蛋白、结合珠蛋白。(2)维吾尔族放化疗后近期疗效无效组与近期疗效有效组比对,共筛选出75个差异蛋白,PFS大于1年组的食管癌患者有16人,PFS小于1年组的食管癌患者有12人,两组比较共筛选出153个差异蛋白;通过数据库的筛选及验证,选择出差异倍数1.5-2倍,差异显着且有意义的蛋白有血清淀粉样蛋白、免疫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细胞外超氧化物岐化酶、纤连蛋白、内凝集蛋白1;3.汉族、维吾尔族食管鳞癌血清差异蛋白相关KEGG通路分析:(1)将汉族食管癌治疗前后差异蛋白导入KEGG数据库,得到P<0.2的通路进行分析,共筛选出肿瘤相关通路3个,分别为小细胞肺癌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甲状腺癌通路;(2)将维吾尔族食管癌治疗前后差异蛋白导入信号通路,得到P<0.05且和肿瘤相关的通路有2个,即Toll-like receptors(TLR)通路、NF-k B信号通路;(3)将汉族食管癌疗效相关差异蛋白导入KEGG通路后,在所有信号通路中筛选出与肿瘤相关通路有1个,为HIF-1信号通路;(4)将维吾尔族食管癌疗效相关差异蛋白导入KEGG通路,有统计学差异的KEGG通路有1个(P<0.05),且为肿瘤相关通路有PPAR信号通路。结论:(1)通过汉族与维吾尔族食管癌外周血清差异蛋白的筛选,筛选出对诊断有价值的血清蛋白,一些蛋白验证了既往研究结果,一些蛋白为首次发现,可能有潜在的诊断价值,如:血液结合素(HEMO)、结合珠蛋白(HPT)、SPP24等;(2)经过食管癌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血清差异蛋白的对比,汉族及维吾尔族患者均筛查出对疗效判断有意义的血清蛋白;(3)两民族经不同组别的差异蛋白比较,对诊断及疗效判断有意义的蛋白有相似的,也有不同的,其中a-酸性糖蛋白、结合珠蛋白、组蛋白均在两民族中提示预后不良蛋白;(4)TLR、NF-k B信号通路激活提示预后不佳,而趋化因子通路提示预后良好因素。PPAR、HIF-1、VEGF、Wnt通路,这些通路也证实为肿瘤的特殊相关通路,可以作为今后研究重点。

常廷民[5](2014)在《河南省林州地区贲门癌临床流行病学与血清蛋白组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贲门癌(Gastric cardia adenocarcinoma, GCA)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定义为发生在食管胃交界线下约2cm范围内的腺癌,又称为食管-胃交界腺癌。我国流行病学资料研究显示,贲门癌和食管癌发病具有相似的地域分布特征,世界上食管癌(EC)和贲门癌(GCA)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地区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及其毗邻地区,其已成为肿瘤流行病学研究中最具有地域特点的案例。在林州地区及其毗邻地区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关于食道癌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历史上我国曾将贲门癌归入食管癌统计,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按病理分类又将其归入到胃癌中,但是贲门癌逐渐作为一个具有相对独立病因、病理和临床表现的肿瘤,被作为一个独立的肿瘤用于临床和研究。近30年来,贲门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相比而言胃远部肿瘤的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癌症的发病是多种因素参与,涉及多次病变的过程,贲门癌也不例外。目前研究显示贲门癌的发生主要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有关。癌症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发现成为攻克癌症道路上重要的成果,研究发现各种因素导致癌基因、抑癌基因和细胞凋亡基因的表达改变,破坏了贲门癌黏膜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动态平衡,导致了责门癌的发生。早期发现肿瘤是治疗肿瘤、提高肿瘤手术后生存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早期贲门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90%,相比之下患者预后中期和晚期较差。所以,贲门癌患者预后的决定因素就是早期诊断,但是诊断早期贲门癌的生物学指标有利于较早发现肿瘤并且进行早期治疗,其也成为贲门癌研究的方向和热点之一。人们期望探索和建立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贲门癌早期诊断指标以及贲门癌预后预测指标,并利用这些指标作为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的依据。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具有高通量,灵敏度高等特点,为临床上认识和诊断各种疾病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通量的蛋白组学研究方法,已经有许多研究应用MALDI-TOF-MS的方法对各种肿瘤进行诊断和预后判断。关于贲门癌(GCA)的蛋白组学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回顾性调查林州及其周边地区贲门癌的流行病学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应用一种新的蛋白质组学技术——由功能磁珠、ANCHORCHIP技术、MALDI-TOF-MS和ClinProTools方法组成的ClinProt系统,检测贲门癌高发区贲门癌患者血清蛋白表达谱,并建立与贲门癌患者密切相关的血清蛋白诊断模型,进一步落实贲门癌的综合防治措施,探讨可能与贲门癌预后有联系的候选血清蛋白就是有力的依据和手段。材料与方法采用家访和问卷调查、住院病历核查以及电话随访等方法,收集整理2006年10月~2008年12月在林州市中心医院和河南安阳市肿瘤医院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贲门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部分随访结果,共入选贲门癌447例。调查内容包括患者诊断年龄,首发症状及持续时间、临床病理类型、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TNM分期、家族史等临床病理资料。取贲门癌患者(GCA)18例,正常对照组20例,收集血清经Clinprot磁珠纯化、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建立相应的蛋白质指纹图谱,采用ClinProTools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血清蛋白表的达谱进行研究。通过对不同质荷比(M/Z)的差异蛋白与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筛选出与贲门癌发病相关的血清候选蛋白。抽取有明确生存期的贲门癌患者38例,分为生存期≤1年组,生存期≥3年组,收集血清经Clinprot磁珠纯化、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组成的Clinprot系统分析建立相应的蛋白质指纹图谱,应用ClinProTools研究两组患者血清蛋白表达谱。利用ClinProToolsTM建立不同生存期的贲门癌患者的血清差异蛋白平均图谱,运用分析软件Clinprotools 2.1分析组间差异。主要结果1.河南林州地区贲门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分析贲门癌患者447例,其中男性334例,女性113例;男女比例为2.96:1。贲门癌患者的平均诊断年龄58.60±8.80岁。男性患者平均诊断年龄57.47±9.04,女性患者平均诊断年龄61.97+8.05,男性发病年龄较女性早(t=-0.52,P=0.05)。447例贲门癌患者中,51.0%(228/447)的患者首发症状表现为进行性吞咽困难,25.1%(112/447)的患者首发症状表现为上腹饱胀不适,68.9%(162/228)进行性吞咽困难的患者症状持续时间在2月以内。贲门癌447例患者中,各年龄组中首发症状持续时间在8天至30天所占的比例最大(152/447)。各年龄组贲门癌患者TNM分期构成中TNMIII期所占的比例最大(265/447)。贲门癌447例患者中,72.7%(334/447)患者在就诊后发现淋巴结转移(包括影像学和手术后证实),仅27.3%(113/447)患者未发现淋巴结转移。有明确病理类型者418例,其中早期贲门癌患者占14.4%(60/418),中晚期贲门癌患者占85.6%(358/418)。96.7%(58/60)的早期贲门癌患者大体病理类型为隆起型,中晚期贲门癌患者最常见的大体病理类型为溃疡2型,占70.7%(253/358)。有35.8%(160/447)的患者家族中存在2个或2个以上(包括患者本人)食管癌或贲门癌患者。恶性肿瘤家族史与贲门癌诊断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08,P=0.889)。在贲门癌早期到中晚期患者的患病情况与诊断年龄相关性较弱(P>0.05);与其是否有有恶性肿瘤家族史无明显的相关性(均为P>0.05)与其父母或是爱人患恶性肿瘤的情况相关性也不明显(P>0.05);但患者家族史中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的情况与患者的相关性相当明显(χ2=4.84,P=0.036),大体类型为中晚期的食管癌贲门癌家族史阳性率明显高于早期大体类型。患者的诊断年龄与组织学类型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贲门癌患者的诊断年龄与患者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太大关系(P>0.05)。贲门癌患者的诊断年龄与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的相关性不强(P>0.05)。其肿瘤分化程度与家族恶性肿瘤史、家族食管癌贲门癌史均无明显的相关性(均为P>0.05)。2.应用ClinProt系统分析贲门癌患者与正常人差异表达蛋白质谱图运用液体蛋白芯片飞行时间质谱系统检测贲门癌患者血清蛋白表达谱,与正常人比较,在责门癌组中筛选出13种蛋白表达上调,质荷比M/Z值分别为:M2369.93Da、M2066.42Da、M4980.31Da、M2128.37Da、M4964.22Da M4645.87Da、M2394.7Da、M4112.16Da、M8605.08Da、M4591.45Da、M4299.37Da M2444.97Da、M2899.63Da;7种蛋白表达下调,质荷比M/Z值分别为:M1865.35Da、M1778.51Da、M1694.73Da、M1881.32Da、M53337.59Da、 M5352.67Da、M1450.46Da。以质荷比M/Z为M1865.35Da、M1778.51Da的2种蛋白质作为分类变量建立分类预测模型,得到的平均值标准差、血清蛋白平均谱图及差异蛋白表达的样品分布图,该2个蛋白峰在贲门癌组均值丰度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蛋白峰均值丰度在两组血清样本表现为具有显着分布差异。3.贲门癌患者生存期相关血清蛋白分析在贲门癌患者血清中,随着生存期延长呈明显升高趋势的蛋白质核比有22种,其中质核比4112.16Da、4591.45 Da的蛋白表达上调并同时随生存期的延长明显增加;质核比6649.86Da、8131.92Da、8288.51Da、3380.05Da、3472.8Da、 3491Da、3505.84Da3772.08Da、5448.65Da、5988.04Da、2070.24Da、3446.47Da、 3565.12Da、4067.61Da、4398.36Da、4744.17Da、6450.97Da、6609.99Da、6811.24Da、 8937.92Da等20种蛋白随着生存期延长呈明显降低趋势:在贲门癌患者中表达下调并且有利于生存的蛋白有2种:1866.57Da和1779.25Da;在贲门癌患者血清中特异表达并且不利于生存的蛋白分子量为4067.61Da和5448.65Da。在SWISS-PROT蛋白数据库中检索查询与其相匹配的蛋白质,作为预后相关的候选蛋白。结论1 贲门癌患者平均诊断年龄为58.60±8.80岁,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发病年龄较女性早。一半以上患者首发症状为进行性吞咽困难,但年轻患者首发症状常表现为上腹不适、上腹痛等。大体病理类型为隆起型者就诊早,溃疡型者就诊时多为中晚期。具有和不具有恶性肿瘤家族史的患者在诊断年龄,病理分型,大体分期和分化程度方面均无明显差异。2 ClinProt系统作为研究蛋白表达图谱的工具,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精度;13种蛋白在贲门癌中表达上调,7种蛋白在贲门癌中表达下调,这些蛋白可能为潜在的贲门癌肿瘤标志物。3运用ClinProt系统检测出M/Z为4112.16Da、4591.45Da、1866.57Da和1779.25Da的4种贲门癌患者血清表达蛋白峰可能是有利于生存的分子指标;4067.61Da和5448.65Da贲门癌患者血清中表达的蛋白峰可能是不利于生存的分子指标,这些蛋白峰可作为判断预后潜在的生物学指标。

李秀敏,赵志敏,许洁,常廷民,崔娟,申芳芳,周福有,王建坡,常扶保,王立东[6](2012)在《应用ClinProt系统分析食管癌家族史相关血清蛋白表达谱》文中认为目的寻找可能与食管癌患者食管癌家族史相关的血清标志物。方法收集林州及其周边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家族史阳性食管癌患者28例和食管癌家族史阴性食管癌患者38例血清样本,经Clinprot磁珠纯化、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建立相应的蛋白质指纹图谱,应用ClinProTools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其血清蛋白表达谱。比较食管癌家族史阳性和阴性的食管癌患者血清蛋白表达谱,筛选出可能与食管癌家族史相关的差异蛋白。每组样品采用sigma血清进行批间重复性检测。结果平均CV值为0.232;在相对分子质量800~10 000范围内,共检测到家族史阳性与阴性食管癌患者血清差异蛋白101个。选取组合分组能力最好的5个质荷比(M/Z)分别为5 248.24、5 905.05、2 023.12、2 953.07、4 467.16的蛋白峰建立模型并验证,显示食管癌家族史阳性组和阴性组的血清差异蛋白表达无显着性差异(P>0.05)。对食管癌家族史阳性组与阴性组进行分析,采用GA(遗传算法)模型算法选取差异蛋白,识别率为82.62%;准确性为家族史阳性组69.23%,家族史阴性组96%;预测能力为61.89%;采用SNN(遗传算法)选取差异蛋白,食管癌家族史阳性组及阴性组识别率和准确性均为100%,预测能力为53.25%。结论应用ClinProt系统未检测到与食管癌家族史相关的特异性蛋白质,推测食管发生癌变后所产生的反应蛋白可能与食管癌家族史无明显相关性。要寻找食管癌发生及家族聚集的原因,还需要对更多因素进行进一步分析、检测以及大样本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于卫芳,牛巍巍,李超,张立玮,王士杰[7](2012)在《高发区早期食管癌蛋白指纹图谱模型的建立及其筛查价值》文中指出目的建立高发区早期、进展期食管癌的蛋白指纹图谱模型并探究筛查价值。方法使用飞行质谱技术检测高发区内镜筛查的38例正常对照、15例早期食管癌和36例进展期食管癌患者的血清蛋白质谱,支持向量机分别建立蛋白指纹图谱模型,留一法交叉验证判别效果。结果区分早期食管癌和正常对照的蛋白指纹图谱模型特异性为81.58%,敏感性为80.00%;区分进展期食管癌和正常对照的模型特异性为89.47%,敏感性为83.33%;区分早期食管癌和进展期食管癌的模型特异性为73.33%,敏感性为91.67%。质荷比峰4 291、4 392、4 823、4 975、5 644、5 665、5 932、8 473、8 776、8 910Da的表达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3个蛋白指纹图谱模型的建立,为筛查高发区早期食管癌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构建模型的质荷比峰可能是早期食管癌的潜在生物学标记物。

朱辉[8](2011)在《新疆维吾尔族食管鳞癌蛋白质图谱研究》文中提出食管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鳞癌约占我国食管癌总数的80%。食管癌流行病学特征除了显着的地域分布差异之外,民族分布差异亦是其主要的特征之一。食管癌的发生在新疆有着显着的地域性和民族聚集性,提示新疆食管癌的发生受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影响。维吾尔族是新疆的主体民族,但是已有的研究对新疆维吾尔族食管癌的相关研究较少。目前仍然缺乏食管癌的早期诊断方法,大部分食管癌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治疗的效果欠佳。手术治疗是食管癌治疗的主要方法,食管癌患者手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肿瘤复发和转移,肿瘤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食管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对手术前有无淋巴结转移判断存在不准确的问题,给手术和治疗方式选择带来了一定的盲目性。提高患者手术前TNM分期的准确率,特别是提高对淋巴结转移判断的准确性,对于提高食管癌患者的治疗水准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还没有找到可以有效应用于食管癌术后复发和转移早期检测的血清标志物。如何提高食管癌早期诊断率、手术前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性和有效监测治疗后复发及转移,尤其是寻找方便有效的血清诊断标志物,已经成为目前临床和基础研究的重要要方向。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具体执行者和体现者,肿瘤的发展过程中往往有蛋白质的动态变化。蛋白质组学能够识别鉴定细胞、组织或机体的全部蛋白质,提供一组蛋白质的功能及其模式的信息,能够同时反映细胞内部的遗传特性和外界因素的影响的结果。因此,可以在蛋白质组的水平进行进一步探索,寻找用于肿瘤的术前诊断、分期和术后随访监测等方面特异、灵敏的标志物。利用差异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对肿瘤和正常人群的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定量、定性、表征分析并且筛选出肿瘤相关的蛋白标记物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随着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的迅速发展,临床血清蛋白质组学成为当今生命科学领域中极其活跃的学科,临床血清蛋白质组学从新的角度研究肿瘤,寻找肿瘤标志物,为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后和动态监测提供了重要依据。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urface-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SELDI-TOF-MS或SELDI)技术是一种将生物样品(如细胞液或体液)中的各种蛋白质通过特定的表面基团吸附于蛋白质芯片上,用激光脉冲辐射使芯片上的蛋白质解析形成荷电离子,这些不同质荷比(M/Z)的离子在真空电场中飞行的时间长短不同,据此绘制出质谱图,以获得各种蛋白质的分子量、丰度等信息。将正常人样本的图谱信息同某种疾病患者比较,就有望发现新的疾病相关蛋白质。SELDI-TOF-MS质谱技术已在许多肿瘤标志物研究中应用并取得成功。应用蛋白质组学SELDI-TOF-MS技术对新疆不同民族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的检测结果提示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食管癌患者间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本研究采用SELDI-TOF-MS技术对新疆维吾尔族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进行检测,结合临床以及病理学资料探讨血清目标蛋白质在新疆维吾尔族食管癌患者诊断和术前淋巴结转移判断当中的价值。分析SELDI-TOF-MS技术对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蛋白质表达差异检测结果,探讨可能的临床意义。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SELDI-TOF-MS质谱技术分析食管癌鳞癌患者和无癌健康者血清蛋白表达谱的改变以及手术前后的血清蛋白表达谱变化,筛选并建立维吾尔族食管鳞癌诊断和患者淋巴结转移诊断的血清标志物模型。寻找食管癌手术前后变化的血清标志物,进一步完善食管癌诊断、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判断意义的食管癌蛋白表达谱系。这将有助于更深层次的理解食管癌基因学、蛋白组学改变以及加深对肿瘤发生机制的认识,为食管癌疾病早期诊断和和检测术后复发提供血清学的依据。本课题主要进行了三个方面的研究:1)新疆地区维吾尔族食管鳞癌患者与健康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的研究;2)新疆维吾尔族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研究;3)食管癌手术前后血清蛋白质组学变化研究。方法:采用弱阳离子交换蛋白芯片(CM10)和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技术检测血清样本,应用ZUCI-Protein Chip Data Analyze System软件包分析所得到的数据。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蛋白质指纹图诊断模型,用留—法交叉验证作为评估模型判别效果的方法。两组之间的蛋白质峰的比较采用Wilconxon秩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1)检测分析了43例维吾尔族食管鳞癌患者和22例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血清蛋白表达谱,建立新疆维吾尔族食管鳞癌诊断模型;2)检测分析了21例维吾尔族食管鳞癌有淋巴结转移、22例维吾尔族食管鳞癌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和22例维吾尔族正常对照的血清,筛选维吾尔族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血清标记物,建立维吾尔族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诊断模型。3)检测分析45例食管鳞癌患者的手术前和手术后血清蛋白表达谱,筛选手术前后发生变化的蛋白质标志物。结果:1)维吾尔族食管鳞癌组与正常对照血清蛋白M/Z峰值图谱明显不同。所得到差异性最大的10个蛋白中(P<0.05),有5个峰在食管癌组呈高表达,M/Z为4487.3973、11693.8038、9160.7745、5494.4509、15963.7368。5个峰呈低表达,M/Z为2763.4477、6648.88、8712.8596、6681.2584、8789.2461。建立了由7个蛋白(M/Z分别为:4487.3973、8712.8596、9160.7745、5494.4509、6681.25843、8789.2461、11693.8038)组成的诊断模型。采用十倍交叉留一法验证,该诊断模型的敏感度为86.05%(37/43),特异度为68.18%(15/22);2)新疆维吾尔族食管鳞癌淋巴结阳性患者组,淋巴结阴性组和健康人血清的蛋白M/Z峰值图谱明显不同。筛选了6个蛋白质峰(M/Z4487.7591、5494.0576、7992.6041、5874.1964、5899.7251、8584.908)建立了维吾尔族食管癌淋巴结阴性患者诊断模型。用十倍交叉留一法验证,其敏感度为81.82%(18/22),特异度为86.36%(19/22);建立了由6个蛋白质峰(M/Z 4487.6122、2763.5209、8713.1525、5494.5497、11693.2483、2750.9962)组成的维吾尔族食管鳞癌淋巴结阳性患者诊断模型。用十倍交叉留一法验证,其敏感度为80.95%(17/21),特异度为86.36%(19/22);建立了由3个蛋白质峰(M/Z 3275.3129、9442.91、2046.0471)组成的维吾尔族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诊断模型。用十倍交叉留一法验证,模型的敏感度为76.19%,特异度为77.27%;3)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存在明显差异,表达差异最大的10个蛋白质峰(P<0.05)中M/Z 8712.3909、8788.9114、6450.9811、8585.3391、6649.156、6899.7862手术后表达低于手术前,M/Z 11496.6914、16153.17、7993.1528、11418.0658手术后表达高于手术前。其中3个蛋白质峰(M/Z 8712.3909/8714.1856、8788.9114/8789.6786、6649.156/6649.9783)与此前筛选到的维吾尔族食管鳞癌患者与正常对照之间差异蛋白质峰相同。结论:1)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的联合应用是一种寻找食管癌鳞癌生物标志物的有效方法,构成的诊断模型可以准确灵敏的区分维吾尔族食管鳞癌和健康人;2)维吾尔族食管鳞癌淋巴结阳性患者,淋巴结阴性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明显不同。其中5个蛋白峰(M/Z为16081.0634、16152.0842、15962.2598、2019.8519、2044.3842)可能对判定病情预后有重要意义;3)新疆维吾尔族食管癌手术前后血清蛋白质组学变化研究筛选到的3个蛋白质峰(M/Z 8712.3909/8714.1856、8788.9114/8789.6786、6649.156/6649.9783)可能并非是肿瘤分泌的特异性标记物,有可能是与肿瘤患者体内原有的受到抑制免疫相关蛋白或因为进食困难较正常已经降低的营养状况相关指标,其分子特征有待进一步研究。

孟君[9](2011)在《蛋白指纹图谱在食管癌、贲门癌血清学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食管癌、贲门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预后差,5年生存率低。探寻有效的方法用于其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是改善其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也对高发区人群筛查策略的研究具有促进作用。近年来,蛋白质组学的迅速发展推进了肿瘤标志物研究的进程,通过蛋白指纹图谱进行疾病的诊断显示了巨大的潜力和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 MS)方法分别检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清蛋白指纹图谱,(1)筛选差异表达蛋白,建立食管癌、贲门癌血清蛋白指纹图谱诊断模型,探讨其对食管癌、贲门癌的诊断价值。(2)分别建立区分健康对照组与I-II期食管/贲门癌患者、I-II期与III-IV期食管/贲门癌患者的血清蛋白指纹图谱分期诊断模型,以研究其对早期食管癌、贲门癌检出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且建立区分食管癌与贲门癌患者的血清蛋白指纹图谱诊断模型,用于二者的鉴别诊断。方法:1收集2009年3月—2010年5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清标本,建立血清标本库。2采用弱阳离子交换磁珠(weak cationic-exchanger magnetic beads, MB-WCX)制备血清蛋白,进行分离提纯,点靶后,进行MALDI-TOF MS数据采集,每7个样本与1个标准血清匹配同时进行实验。3采用蛋白芯片数据分析系统对食管癌、贲门癌和健康对照组血清蛋白指纹图谱进行均一化处理和数据分析,通过遗传算法(genetic arithmetic,GA)结合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运算,筛选差异蛋白峰,并将选取的差异显着的蛋白峰随机组合,将SVM模型预测的具有最高约登指数(约登指数=灵敏度﹢特异度﹣1)的蛋白峰组合用以建立诊断模型,其蛋白峰作为候选肿瘤标志物。4将建立诊断模型的血清标本,随机分出模型训练组和模型测试组。采用留一法以模型测试组对每个模型进行测试,评估模型的判别效果。5选择新标本作为模型验证组对建立的每个诊断模型进行验证,分析其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1重复性分析显示:在MALDI-TOF MS数据采集中,实验质量控制的标准品校正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偏差小于0.01%;作为实验流程质量控制的标准血清质谱图采集后,与数据库中已有的对应WCX磁珠相同采集方法的标准血清数据比较,变异系数(CV)小于18%。2食管癌血清蛋白指纹图谱诊断模型—模型1,由11个蛋白峰组成。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z为4645,4092和4210Da的3个蛋白峰在食管癌患者组中高表达;其余低表达。模型测试组标本以留一法对模型进行交叉验证,灵敏度为88.13%,特异度为80.35%。以模型验证组进行外部验证,灵敏度85.43%,特异度83.75%。3贲门癌血清蛋白指纹图谱诊断模型—模型2,由7个蛋白峰组成。在健康对照组及不同贲门癌TNM分期的患者中m/z为2863和3241 Da的两个差异蛋白峰表现出与贲门癌进展程度的正相关性;而m/z为3 883,3257,3952,1546和4194 Da的5个蛋白峰则表现出负相关性。模型验证组验证结果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37%和90.58%。4健康对照组和I-II期、I-II期和III-IV期食管癌患者的血清蛋白指纹图谱诊断模型—模型3和模型4。模型3由8个蛋白峰组成,模型验证组验证,其灵敏度和特异度为96.21%和96.83%。模型4,也由8个差异蛋白峰组成,模型验证组验证后灵敏度为86.45%,特异度为85.36%。5区分健康对照组和I-II期、I-II期和III-IV期贲门癌患者血清蛋白指纹图谱诊断模型—模型5和模型6。筛选出9个血清差异蛋白质荷比峰建立模型5,经验证模型5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达到90.36%和91.59%。模型6由5个差异蛋白峰组成,且均在晚期贲门癌患者中表达下调。模型6区分模型验证组的灵敏度为70.23%,特异度为88.56%。6区分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的血清蛋白指纹图谱诊断模型—模型7,由5个血清蛋白差异质荷比峰成,m/z为1520,1546,1866,3192和1628 Da。验证结果显示灵敏度为80.37%,特异度为69.33%。结论:1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流程,使MALDI-TOF MS数据采集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为进一步建立诊断模型奠定基础。2应用MALDI-TOF MS技术建立的食管癌、贲门癌蛋白指纹图谱诊断模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对食管癌和贲门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3血清差异蛋白随贲门癌分期的进展表现出正相关和负相关趋势,为探索贲门癌发病机制及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4建立具有较高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的早期食管癌、贲门癌血清蛋白指纹图谱诊断模型,对于食管癌和贲门癌的早诊早治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5建立区分食管癌和贲门癌的血清蛋白指纹图谱诊断模型,有助于在血清学上对食管癌和贲门癌进行鉴别诊断。

张昌明[10](2010)在《新疆汉族、维吾尔族及哈萨克族食管癌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研究》文中指出食管癌(esophageal carcinoma, EC)因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的预后极差。大部分食管癌患者就诊时已是中晚期,以手术为主治疗的EC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28%-31.6%左右,但是早期食管癌采用食管切除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可达到90%以上。究其主要原因是:食管癌病因不清,发病机制不明确,缺乏敏感有效的早期生物学诊断指标和方法。因此,食管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已成为该领域研究的主要方向,是改善食管癌患者预后生存的关键所在。寻找能早期发现和诊断食管癌标志物已成为目前临床和基础研究的主要方向。肿瘤通常被认为是遗传性疾病,基因的突变、缺失以及表达的异常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于基因的功能主要是通过所编码的蛋白质来实现,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真正的执行者,肿瘤的发展过程中往往有蛋白质的动态变化,因此现在认为肿瘤也是一种蛋白质疾病。利用差异蛋白组学的研究方法对肿瘤及正常或良性病变的差异表达蛋白进行鉴定,定量,表征分析并且筛选出肿瘤相关的蛋白标记物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随着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的迅速发展,临床血清蛋白质组学成为当今生命科学领域中极其活跃的学科,临床血清蛋白质组学从新的角度研究肿瘤,寻找肿瘤标志物,为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后和动态监测提供了重要依据。近年来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urface-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SELDI-TOF-MS或SELDI)技术已在许多肿瘤标志物研究中应用并取得成功。SELDI-TOF-MS质谱技术是一种将生物样品(如细胞液或体液)中的各种蛋白质通过特定的表面基团吸附于蛋白质芯片上,用激光脉冲辐射使芯片上的蛋白质解析形成荷电离子,这些不同质荷比(M/Z)的离子在真空电场中飞行的时间长短不同,据此绘制出质谱图,以获得各种蛋白质[尤其是低分子量,低浓度(级)的蛋白质]的分子量、丰度等信息。将正常人样本的图谱信息同某种疾病患者比较,就有望发现新的疾病相关蛋白质。食管癌流行病特征除了显着的地域分布差异之外,民族分布差异亦是其主要的流行病学特征之一。新疆是多民族的聚集区,哈萨克民族是EC的高发民族,其中新疆托里县哈萨克民族EC的发病率是155.9/10万人口,而同地区的其他民族EC的发病率仅是22.3/10万人口。不同民族之间除了不同的生活习惯,其遗传的表观性亦有所不同。血清蛋白质谱能否作为食管癌早期诊断的血清学标记物?不同民族食管癌患者之间血清蛋白质谱有无差异?淋巴结转移有无在食管癌高发民族哈萨克族患者血清蛋白质谱上是否有所不同?此种差异和特点在临床上能否作为食管癌早期诊断和监测的肿瘤标记物值得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SELDI-TOF-MS质谱技术分析新疆不同民族食管癌患者和无癌健康者血清蛋白表达谱的改变,筛选并建立新疆不同民族食管癌血清标志物诊断模型,进一步完善具有早期诊断和预后监测意义的食管癌蛋白表达谱系。这将有助于更深层次的理解食管癌基因学、蛋白组学改变以及其对肿瘤发生机制的认识。为早期发现食管癌疾病和检测术后复发提供血清学的依据。课题主要进行了三个方面的研究:1)新疆地区食管癌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的研究;2)新疆汉族、维吾尔族及哈萨克族食管癌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研究;3)哈萨克民族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采用弱阳离子交换蛋白芯片(CM10)和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技术,应用ZUCI-Protein Chip Data Analyze System软件包分析所得到的数据。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蛋白质指纹图诊断模型,用留一法交叉验证作为评估模型判别效果的方法。两组之间的蛋白质峰的比较采用Wilconxon秩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1)检测分析了127例食管癌患者和63例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血清蛋白表达谱,建立新疆地区食管癌诊断模型;2)检测43例汉族、43例维吾尔族及41例哈萨克族食管癌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筛选不同民族食管癌血清差异性蛋白质,建立汉族、维吾尔族及哈萨克族不同民族食管癌血清诊断模型;3)检测分析了21例哈萨克族食管癌有淋巴结转移,20例哈萨克族食管癌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和20例哈萨克族正常对照的血清,筛选哈萨克族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血清标记物,建立哈萨克族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诊断模型。结果:1)结果显示EC组与正常对照血清蛋白M/Z峰值图谱明显不同。所得到差异性最大的10个蛋白中(P<0.05),有6个峰在食管癌组呈高表达,M/Z为4487.7509、5494.5520、15964.0660、3948.4357、8154.1979、8166.2978。4个峰呈低表达,M/Z为8788.6519、6682.1680、8713.6010、6649.6970。建立了由6个蛋白组成的诊断模型。再采用十倍交叉留一法验证该诊断模型。对127例食管癌中124例判定正确,3例误判;对正常对照组60例判定正确,3例误判,其准确度为96.84%(184/190),敏感度为97.64%(124/127),特异度为95.24%(60/63)。2)不同民族食管癌之间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存在明显差异。汉族组与维吾尔族组中M/Z为4310.0109、8713.0142、7993.0223的3个蛋白质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组与哈萨克族食管癌组中M/Z为4310.0184、8167.9277、8158.1117、13789.4864、8067.7056、4611.9098、7993.4422、16146.8706的8个蛋白质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组与哈萨克族组中M/Z分别为9161.7944、4611.6342、6649.6163、4979.3807的4个蛋白质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Z为4310.0109的蛋白峰在汉族组中呈低表达,而在维吾尔族组和哈萨克族组中均呈高表达,在维吾尔族组和哈萨克族组之间该蛋白峰未见到有差异。建立了不同民族的食管癌诊断模型。本研究建立了由M/Z分别为4310.0109,8713.0142,7993.0223,15963.5803,6897.7447,4148.6997,9162.9468,8164.5504,6649.2984,6909.0273组成的汉族、维吾尔族食管癌诊断模型。经十倍交叉留一法验证,其准确度为100%(86/86),敏感度为100%(43/43),特异度为100%(43/43);建立了由M/Z分别为4310.0184,13789.4864,8067.7056组成的汉族、哈萨克族食管癌诊断模型。经十倍交叉留一法验证,其准确度为84.88%(73/86),敏感度为86.05%(37/43),特异度为87.81%(36/41);建立了由M/Z分别为:4611.6342,4979.3807,5672.3799组成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食管癌血清蛋白指纹图谱诊断模型。采用十倍交叉留一法验证该诊断模型,其准确度为73.81%(62/84),敏感度为81.40%(35/43),特异度为65.85%(27/41)。3)新疆哈萨克民族食管癌淋巴结阳性患者组,淋巴结阴性组和健康人血清的蛋白M/Z峰值图谱明显不同。建立了由5个蛋白(M/Z分别为:16086.7070、15965.2172、16159.2743、8791.8863、7995.2049)组成的哈族食管癌淋巴结阳性诊断模型(采用十倍交叉留一法验证该诊断模型,其准确度,敏感度为,特异度为分别为95.12%(39/41),90.48%(19/21),100%(20/20))和由3个蛋白(M/Z分别为:13789.3396、6899.9365、4978.9241)组成的哈族食管癌淋巴结阴性诊断模型(采用十倍交叉留一法验证该诊断模型,其准确度为97.50%(39/40),敏感度为100%(20/20),特异度为95.00%(19/20));比较20例淋巴结阳性患者组与20例淋巴结阴性组食管癌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数据,其中5个峰(16081.0634、16152.0842、15962.2598、2019.8519、2044.3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峰在食管癌淋巴结阴性组呈高表达,2个峰呈低表达。结论:1)构成的诊断模型可以区分食管癌和健康人,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的联合应用是一种寻找肿瘤生物标志物的有效方法。2)新疆汉族、维吾尔族及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之间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存在明显差异,研究发现M/Z为4310.0109的蛋白峰在汉族组中呈低表达,而在维吾尔族组和哈萨克族组中均呈高表达,在维吾尔族组和哈萨克族组之间该蛋白峰未见到有差异,提示该蛋白可能是食管癌种族差异的特异蛋白。由此建立的不同民族食管癌诊断模型,有较高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这在新疆地区不同民族食管癌患者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疾病诊断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3)哈萨克民族食管癌淋巴结阳性患者,淋巴结阴性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明显不同。其中5个蛋白峰(M/Z为16081.0634、16152.0842、15962.2598、2019.8519、2044.3842)可能对判定病情预后有重要意义。

二、食管癌血清蛋白标志物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食管癌血清蛋白标志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上消化道癌高发区食管胃交界部癌(贲门癌)危险因素及预测预警标志物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目标
技术路线图
第1章 中国上消化道癌高发区食管胃交界部癌(贲门癌)危险因素及预测预警标志物的横断面探索研究
    第1节 宏观危险因素与贲门癌及癌前病变关系的探索研究
        1. 研究背景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3. 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和内镜检查
        2.4. 质量控制
        2.5. 危险因素的定义和分类
        2.6.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内镜筛查依从性
        3.2. 研究对象调查特征分布
        3.3. 宏观危险因素与贲门癌及各级癌前病变的关系
        4. 讨论
        5. 小结
    第2节 烫热饮食热暴露情况精准调查方案的探索研究
        1. 研究背景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3. 流行病学问卷调查
        2.4. 烫热饮食摄入温度和摄入量测量
        2.5. 质量控制
        2.6.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和自我报告的烫热饮食热暴露特征
        3.2. 调查对象烫热饮食摄入过程特征
        3.3. 调查对象烫热饮食客观测量的热暴露特征
        4. 讨论
        5. 小结
    第3节 幽门螺杆菌现症感染与贲门癌及癌前病变关系的探索研究
        1. 研究背景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3. 流行病学问卷调查
        2.4. ~(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
        2.5. 内镜筛查与病理诊断
        2.6. 数据管理和质量控制
        2.7.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贲门各级粘膜病变研究对象基本特征
        3.2. H.pylori感染与未感染对象基本特征
        3.3. H.pylori感染与贲门各级粘膜病变的关系
        4. 讨论
        5. 小结
    第4节 基于DIA(Data-independent acquisition)质谱蛋白质组学定量技术的贲门癌及癌前病变血浆蛋白标志物的探索研究
        1. 研究背景
        2.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3. 血液样本的采集、处理和保存
        2.4. 实验方法
        2.5. 统计学分析
        2.6. 质量控制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基本资料
        3.2. 贲门各级病变研究对象血浆差异表达蛋白分析
        3.3. 潜在贲门癌及癌前病变蛋白标志物筛选
        4. 讨论
        5. 小结
第2章 中国上消化道癌高发区食管胃交界部癌(贲门癌)危险因素的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及预测预警模型构建
    1. 研究背景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3. 基线流行病学调查、内镜筛查与病理诊断
        2.4. 队列随访及结局
        2.5. 质量控制
        2.6. 危险因素的定义和分类
        2.7.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宏观危险因素与贲门癌发病风险关系
        3.2. 贲门各级粘膜病变与贲门癌发病风险关系
        3.3. 贲门癌风险预测预警模型构建
    4. 讨论
    5.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基金资助
已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英文文章
文献综述 Ghrelin基因主要产物与上消化道癌发病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蛋白质组学在食管癌诊断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概念与分类
2 研究方法
3 食管癌早诊中应用
    3.1 单一差异蛋白
    3.2 多个蛋白组合的诊断模型
结语与展望

(3)AFP阴性肝癌新血清标志物的筛选及其诊断价值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肝癌的流行病学
    1.2 AFP阴性肝癌的诊断研究现状
    1.3 适配子及其在肿瘤诊断标志物研究中的价值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1.3 实验耗材
    2.2 实验方法
        2.2.1 血清标本及临床资料收集
        2.2.2 筛选AFP阴性肝癌候选血清标志物
        2.2.3 小样本验证AFP阴性肝癌候选血清标志物的诊断价值
        2.2.4 数据处理及统计学方法
        2.2.5 扩大样本进一步评价AFP阴性肝癌候选标志物的诊断价值
        2.2.6 联合分析候选标志物对AFP阴性肝癌诊断价值
第3章 结果
    3.1 血清标本的人口学和临床资料
    3.2 AFP阴性肝癌候选血清标志物的筛选
    3.3 小样本初步评价AFP阴性肝癌候选血清标志物的诊断价值
    3.4 扩大样本评价候选标志物的诊断价值
    3.5 联合分析候选血清标志物及DCP对 AFP阴性肝癌的诊断效率
    3.6 候选血清标志物及DCP对肝癌的诊断价值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4)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清蛋白在汉族、维吾尔族间的差异及预测放化疗疗效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局部晚期或晚期汉族、维吾尔族食管鳞癌血清差异蛋白表达特征相关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实验方法
        1.3 技术路线图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局部晚期或晚期汉族、维吾尔族食管鳞癌放化疗疗效的血清差异蛋白筛选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1.4 技术路线图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局部晚期或晚期汉族、维吾尔族食管鳞癌血清差异蛋白相关KEGG通路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实验方法
        1.3 技术路线图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食管癌分子标记物研究新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5)河南省林州地区贲门癌临床流行病学与血清蛋白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中英文缩写词
第一部分 河南省林财地区贲门癌流行病学研究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6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应用ClinProt系统分析贲门癌患者与正常人差异表达蛋白质谱图
    摘要
    abstract
    1 绪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6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应用ClinProt系统分析高发区贲门癌患者生存期相关血清蛋白蛋白表达谱
    摘要
    Abstract
    1 绪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6 参考文献
综述 ClinProt系统在肿瘤蛋白标志物研究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致谢

(6)应用ClinProt系统分析食管癌家族史相关血清蛋白表达谱(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血清样本的采集和处理
    1.3 应用ClinProt系统分析食管癌家族史阳性与阴性组的差异蛋白质表达谱
        1.3.1 数据预处理
        1.3.2 采用Biomarker Wizard软件
        1.3.3 选择遗传算法
        1.3.4 建立模型
2 结果
    2.1 重复性检测
    2.2 食管癌家族史阳性与阴性食管癌患者血清差异蛋白筛选
    2.3 食管癌家族史阳性组和阴性组差异表达蛋白平均谱图的建立
    2.4 敏感性和特异性
3 讨论
    3.1 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患者的遗传易感性
    3.2 食管癌遗传易感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3.3 应用ClinProt系统对食管癌家族史相关血清差异蛋白检测的思考

(7)高发区早期食管癌蛋白指纹图谱模型的建立及其筛查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仪器与试剂:
    1.3 蛋白芯片分析:
    1.4 数据处理:
    1.5 生物信息学分析: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区分早期食管癌与正常对照组血清蛋白指纹图谱模型的建立:
    2.2 区分进展期食管癌与正常对照组血清蛋白指纹图谱模型的建立:
    2.3 区分早期食管癌和进展期食管癌血清蛋白指纹图谱模型的建立:
3讨论

(8)新疆维吾尔族食管鳞癌蛋白质图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新疆维吾尔族食管鳞癌血清SELDI蛋白质图谱诊断模型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生物信息学处理
        1.5 差异蛋白质峰的数据库查询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新疆维吾尔族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血清蛋白质图谱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生物信息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SELDI蛋白质指纹图谱变化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生物信息学处理
        1.5 差异蛋白质峰的数据库查询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全文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历
新疆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9)蛋白指纹图谱在食管癌、贲门癌血清学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建立食管癌、贲门癌血清蛋白指纹图谱诊断模型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建立食管癌、贲门癌血清蛋白指纹图谱分期诊断模型并探讨其应用价值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一、 一般情况
    二、 个人经历
    三、 发表论文
    四、 获奖情况

(10)新疆汉族、维吾尔族及哈萨克族食管癌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新疆地区食管癌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的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新疆汉族、维吾尔族及哈萨克族食管癌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对比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哈萨克民族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3.讨论
    4.小结
全文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本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新疆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四、食管癌血清蛋白标志物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上消化道癌高发区食管胃交界部癌(贲门癌)危险因素及预测预警标志物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D]. 谢双华.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
  • [2]蛋白质组学在食管癌诊断应用进展[J]. 杨佳,李霞,王家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20(02)
  • [3]AFP阴性肝癌新血清标志物的筛选及其诊断价值评价[D]. 袁海良. 南昌大学, 2019(01)
  • [4]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清蛋白在汉族、维吾尔族间的差异及预测放化疗疗效的评价[D]. 杨媚. 新疆医科大学, 2018(12)
  • [5]河南省林州地区贲门癌临床流行病学与血清蛋白组学研究[D]. 常廷民. 郑州大学, 2014(03)
  • [6]应用ClinProt系统分析食管癌家族史相关血清蛋白表达谱[J]. 李秀敏,赵志敏,许洁,常廷民,崔娟,申芳芳,周福有,王建坡,常扶保,王立东.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03)
  • [7]高发区早期食管癌蛋白指纹图谱模型的建立及其筛查价值[J]. 于卫芳,牛巍巍,李超,张立玮,王士杰.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2(04)
  • [8]新疆维吾尔族食管鳞癌蛋白质图谱研究[D]. 朱辉. 新疆医科大学, 2011(12)
  • [9]蛋白指纹图谱在食管癌、贲门癌血清学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 孟君. 河北医科大学, 2011(10)
  • [10]新疆汉族、维吾尔族及哈萨克族食管癌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研究[D]. 张昌明. 新疆医科大学, 2010(08)

标签:;  ;  ;  ;  ;  

食管癌血清蛋白标志物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