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铸造生产环境的改善

浅谈铸造生产环境的改善

一、浅谈铸造生产环境的改善(论文文献综述)

吴国华,童鑫,眭怀明,魏广玲,肖旅[1](2022)在《铸造镁稀土合金研究现状及其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应用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镁稀土合金密度低、比强度与比刚度高、耐热性能好、阻尼减振性优良,将其应用到航空发动机部件能实现装备减重、系统降噪,大幅提升飞行器的载重量和机动性能。首先对铸造镁稀土合金分类进行了介绍,阐述了不同镁稀土合金的强韧化机制;系统总结了镁稀土合金的各类铸造成型工艺并分析了其对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然后归纳了现有航空发动机适航标准及通用标准规范中对镁合金的使用要求,概述了铸造镁稀土合金在国内外多种型号航空发动机及其他航空航天部件上的应用现状;最后面向实际工程应用需求,对航空发动机用镁稀土合金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王婷婷,张一心,周长波,郭亚静[2](2021)在《我国铸造业大气污染治理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铸造业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相对不够完善,是制约我国铸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文章通过对行业发展和大气污染现状以及管控标准进行科学分析,指出我国铸造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存在相关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企业平均规模小、环保设施不完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和清洁生产水平不高等问题,进而从政策管控、企业生产和社会管理3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大气污染防治对策。

兰超[3](2021)在《A公司铸造车间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研究》文中认为

梁言[4](2021)在《新型铸造模具钢YBD-4焊接修复区组织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些年来,家用汽车的逐渐普及不仅极大地推动了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也强烈地刺激了冲压模具产品消费的爆发式增长。汽车模具材料主要使用锻造合金模具钢,其制造周期长,材料浪费大,经济效益差。而铸造合金模具由于能够近终成型、工艺简单、材料利用合理、制造周期短、成本低等优势逐渐替代锻钢模具。因此,汽车等冲压模具“以铸代锻”具有重要工程价值和经济价值。在制造过程中的铸造环节,铸造模具钢产生气孔、夹渣、缩松等表面缺陷是不可避免的。同时,在长期服役过程中铸造模具钢很容易发生崩刃、磨损、变形等表面损伤。这些缺陷和损伤会直接导致铸造合金模具钢铸件或模具报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修复这些缺陷和损伤是业内面临的重大工程技术问题。铸造模具钢的铸件及模具焊接修复方法、修复区组织的表征和性能评价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文以新型铸造模具钢YBD-4为研究对象,开展新型铸造模具钢铸造缺陷和服役损伤修复区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其中包括模具钢微观组织对焊接修复性能影响及机理研究;焊接工艺参数优化提高焊接修复区力学性能研究;热处理工艺对修复区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影响对比研究;模具钢焊接修复区温度场与应力场有限元仿真分析;模具钢焊接修复区评价理论模型以及表面强化提升模具钢焊接修复区性能研究。基于一种新开发的铸造缺陷修复方法,本文开展了新型冷作模具钢YBD-4可修复性研究,该方法被定义为圆坑修复法。模拟模具表面气孔、缩松等缺陷,研究了圆坑尺寸对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圆坑尺寸能够显着影响修复区组织和显微硬度分布。圆坑尺寸增加,组织从细小的针状马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逐渐向粗大针状马氏体+残余奥氏体转变。硬度起伏逐渐变小,最大硬度降低明显。控制圆坑尺寸可以调节和控制修复区与基材的性能匹配。铸造模具钢铸造缺陷修复区的显微硬度分布图显示,最大显微硬度,最小显微硬度和基材显微硬度是三个主要特征参数,也是影响铸造模具钢修复区磨损性能的关键参数。本文基于最大显微硬度,最小显微硬度和基材显微硬度这三个主要特征参数建立了模具钢焊接修复区性能评价方法,并提出了修复区显微硬度波动系数理论模型。采用波动系数模型对不同尺寸、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的圆坑修复区性能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当圆坑直径控制在Φ20 mm左右时,波动系数最小,可以获得最佳的性能匹配。热处理工艺可以降低波动系数,提高模具性能。在长期服役过程中,表面划伤和裂纹等是模具的主要失效形式。针对上述问题,对新型铸造模具钢YBD-4服役损伤修复区组织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焊缝区硬度远高于母材的硬度656 HV,最高可达863 HV,焊接修复区的硬度从焊缝到回火区呈逐渐减小的趋势,最终降至300 HV左右。当热输入为6.6 k J/cm时,硬度相对于其他热输入起伏小,波动系数小,修复性能更好。焊接修复过程中,焊接热输入影响修复区的温度场,进而影响组织变化和修复区的残余应力分布。为了揭示温度场对焊接修复区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商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模拟计算新型铸造冷作模具损伤修复温度场对残余应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预热可以有效改善修复区的残余应力,不预热条件下残余应力比300℃预热下高出1倍。通过模拟计算得出,确定最佳焊接预热温度为300℃。铸造模具钢焊接修复区表面硬度决定其磨损性能。因此,提高表面硬度可以改善其耐磨性,进一步提升修复区的服役性能。本研究采用喷丸与旋压两种方法对服役损伤修复区进行强化,并开展了力学性能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调质态修复区焊接软化部位显微硬度明显提升,喷丸强化后显微硬度提升18%,旋压强化后显微硬度提升40%。本研究采用销盘实验的方法测试了修复区的磨损性能,结果表明,软化区磨损性能明显改善,磨损率降低41%。两种强化方法均能在表层引入一定量残余压应力,改善表面应力分布。喷丸强化处理后引入了50-140 MPa不等的残余压应力,旋压强化引入了300-560MPa的残余压应力。表面强度的提升和残余压应力的引入均有助于改善铸造模具的服役寿命。综上所述,焊接修复可以弥补铸造模具的铸造缺陷和服役损伤,但是修复区的尺寸和预热工艺显着影响修复性能和修复效果。基于焊接修复区最大显微硬度、最小显微硬度和基材平均显微硬度建立的波动系数模型可以有效地评价焊接修复区的修复效果,同时该修复效果也得到了磨损实验结果的验证。本文的研究成果为新型铸造模具钢缺陷和损伤修复性能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修复区性能评价提供了评价方法和理论模型,对未来新型铸造模具钢大规模产业化应用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姜巨福,李明星,王迎[5](2021)在《铝合金挤压铸造技术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挤压铸造技术是在压力作用下完成金属液的充型、凝固结晶和补缩过程,利用高压实现细化晶粒尺寸、改善组织形貌和调控铸造缺陷,这是一种集铸造和锻造技术优势为一身的精密、近净、绿色成形技术。目前,铝合金是挤压铸造技术应用的主要材料之一。从铝合金挤压铸造过程中的传热传质理论、数值模拟技术、铝合金挤压铸造装备发展、铝合金挤压铸造工艺及铝合金挤压铸造发展方向展望5个方面,对国内外铝合金挤压铸造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合论述和分析,为铝合金挤压铸造技术的发展和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朱先涛[6](2021)在《铸造粉尘/氯氧镁水泥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疏水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无节制、无计划的利用不可避免的造成传统材料和能源的逐渐枯竭。因此,提高材料的使用寿命、节能以及对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本论文制备了铸造粉尘/氯氧镁复合材料和两种提高氯氧镁水泥及其复合材料耐水性能的涂层,实现了氯氧镁复合材料工业废弃物利用、耐久和热反射等功能。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铸造粉尘/氯氧镁水泥复合材料表面超疏水涂层的制备与力学性能研究采用氯氧镁水泥(MOC)实现铸造粉尘的资源化利用。为了提高FD/MOC复合材料的耐水性,在FD/MO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水泥基超疏水涂料。首先,制备了不同FD含量的FD/MOC复合材料,对不同FD含量的FD/MOC复合材料在不同龄期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其次,以硅烷/硅氧烷水乳液为疏水改性剂,硅酸盐水泥为基体,水为溶剂,在MO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超疏水涂层。结果表明,FD能显着提高FD/MOC复合材料的早期强度。FD/MOC复合材料的28天抗压强度随着FD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当FD含量为30%时,FD/MOC复合材料的28天抗压强度高达75.68 Mpa。超疏水涂层能有效提高FD/MOC复合材料的耐水性。无超疏水涂层的FD/MOC复合材料的软化系数小于0.26,而超疏水涂层改性的复合材料的软化系数大于0.81。(2)硅酸盐水泥基热反射疏水涂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采用简单的方法制备了一种隔热、疏水的水泥基涂料,并且系统地研究了水泥基疏水热反射涂层的机械稳定性和抗紫外辐射性能。另外,还对复合疏水涂层的太阳反射率进行了测量和分析,二氧化钛(R902+)与钛铬棕红外反射颜料复合涂层在可见光区域和红外光区域内表现出较高的反射率,总反射率可达67.25%;其余三种复合涂层反射率较低,总反射率均低于45%。同时对涂层的隔热性能进行了测定。制备的涂层具有疏水性,水接触角为118.7°。该疏水涂层具有较强的机械稳定性和耐候性,在8次的-40°C~100°C的温度变化和100小时的强紫外线照射的循环下,仍具有疏水性能。在氯氧镁水泥及其复合材料表面涂覆了二氧化钛-钛铬棕复合疏水涂层,随后进行了软化系数测试,复合疏水涂层保护的氯氧镁水泥复合材料的耐水性能显着提高,软化系数均在0.93以上。

郑瀚森[7](2021)在《高强耐磨层状铝基复合材料流变模锻工艺及组织性能研究》文中指出层状复合材料保持了单一组元材料的优点且克服了各自组元材料的不足,具有更优异的综合性能和广泛的工业应用前景。近年来,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制动系统轻量化日趋迫切,开发结构功能一体化、短流程低成本制备技术,研制高强耐磨层状铝基复合材料制动部件,实现以铝代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论文以有工程应用背景的制动毂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外层耐磨层为SiCp/A357铝基复合材料、内层为7050高强铝合金材料的PAMC/Al层状复合材料制动毂;建立了 PAMC/Al层状复合材料制动毂固液复合流变铸造仿真模型;采用模拟仿真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发展了高强耐磨层状铝基复合材料流变模锻成型新技术;研究了工艺参数对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规律,揭示了异种材料固液复合机理,实现了层状复合材料的固液复合,制备了结构功能一体化的高强耐磨层状铝基复合材料铸件。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模拟仿真与实验验证,研究了流变模锻工艺参数对7050高强铝合金铸件成型性与缺陷的影响。研究表明:铸造热节存在于制动毂轮辐和轮辋交界处,浇铸温度升高、成型比压降低和模具温度升高均会使热节存在时间上升;优化后的流变工艺参数为浇铸温度660℃、成型比压100 MPa、模具温度200℃,7050铝合金制动毂铸件成型良好,无缩孔缩松缺陷。(2)研究了电磁均匀化熔体处理及微合金化对7050高强铝合金流变模锻制动毂铸件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对7050铝合金熔体施加电磁均匀化熔体处理及0.15 wt.%Sc微合金化处理后,流变模锻7050高强铝合金制动毂铸件组织明显细化,力学性能显着提升,与普通液态模锻相比,平均晶粒尺寸从136.9 μm降低至42.7 μm,抗拉强度由559MPa提升至597MPa,屈服强度由464MPa提升至518MPa,延伸率由6.1%提升至13.7%。(3)通过模拟仿真与实验研究,优化了耐磨环的结构参数,研究了固液复合铸造工艺关键参数对固液结合界面的影响,揭示了实现良好界面结合的规律:确保熔体与耐磨环表面润湿,耐磨环表面需产生一定程度的重熔并与熔体产生熔合结合,且熔合结合处液相共晶区尽量窄。本文实验条件下获得良好界面结合的工艺为:采用化学法去除表面氧化层,耐磨环结构参数为厚度5 mm、高度60 mm,耐磨环预热温度为200℃,加压前等待时间10 s。(4)分析表征了 PAMC/Al层状复合材料制动毂固液结合界面的组织形貌、元素分布、相组成及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固液界面耐磨环表层组织由细晶区、球化区和枝晶区构成;固液界面SiCp/A357铝基复合材料层存在约250 μm厚的过渡层,界面处存在大量T相和Mg2Si相;T6热处理后固液界面处T相消失生成了新相W相;经过T6热处理后,固液界面处维氏硬度从121.5 HV提升至172.0 HV,界面剪切强度由83.3 MPa提升至124.6 MPa,相比铸态提高了约50%。(5)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制备了外径470 mm、高度120 mm的大型PAMC/Al层状复合材料制动毂铸件。铸件组织呈细小等轴晶,宏观偏析程度较小,固液界面结合良好。铸件经T6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为:轮辋轴向抗拉强度582MPa,屈服强度512 MPa,延伸率7.9%;轮辐的径向抗拉强度590MPa,屈服强度530MPa,延伸率6.4%;轮辐的径向抗剪强度304 MPa。摩擦性能为:摩擦系数0.5776,磨损率3.99×10-7 cm3/(N.m)。台架试验验证结果良好,性能优异,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郭俊卿,樊翠林,陈拂晓[8](2021)在《镁合金汽车轮毂低压铸造工艺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国内外低压铸造技术发展历程、镁铝合金汽车轮毂低压铸造工艺现状的总结,分析了汽车轮毂低压铸造生产中的缺陷产生的原因与计算机数值模拟现状,并对镁合金汽车轮毂低压铸造工艺提出了展望。

张倩[9](2021)在《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与保护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城市更新速度的加快,积极转型升级的工业企业因为城市土地更新的需求而搬离城市中心地区,不能够适应经济新形势的传统工业企业面临着衰退、破产的困境,基于以上两种原因,城市中心地区大量的工业厂房、仓库等工业设施因此被闲置。城市中大型工业企业除了进行工业生产的生产区域外,还会有完备的住宅、医疗和教育等生活配套设施,它们基本上已经与城市基础设施融为一体,能够履行基本的社会功能。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当中不可多得的重要财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现代城市管理的重要课题。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拥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建筑群且有独特工业历史风情的区域,所有与工业生产有关的建筑、设备都是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的构成要素,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工业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者,理应受到合理地保护。但是在房地产业巨额利润的吸引下,许多位于城市黄金地段的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被夷为平地,就算有幸逃过了被拆除的命运,却因内部建筑体量大、占地面积广,而给保护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难,造成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成为“烫手的山芋”,因缺乏合理的保护与规划而被荒废,如何保护利用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城市历史风貌与历史文脉的延续,成为许多工业城市面临的难题。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是山东省首批历史文化街区中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的典型代表。潍柴集团2012年完成了主要生产区的搬迁工作,见证了潍柴几十年发展历史的老厂区被整体闲置,直到2014年被山东省政府选入省内首批历史文化街区名单当中,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潍坊市稀有的工业遗产,具有极其珍贵的研究价值。本文运用实地调研、比较研究等方法,通过对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发展历史与遗产构成,并对其做出价值评价,为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再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文章共分为八个部分:绪论部分将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的内涵特征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第一章主要探讨了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的相关研究理论。本章主要是以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是什么、为什么要保护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如何保护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的逻辑结构串联,具体包括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的基本理论、保护利用的驱动力、利益相关者三个方面。在新时期城市更新的背景之下,无论是受外在的客观条件还是自身特征的影响,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作为稀有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都需要得到妥善合理的保护与再利用。我们在讨论城市文化遗产的再利用问题时,根本目的是探寻保护文化遗产的合理路径,所以一切改造利用活动都是以保护为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可以作为可利用的文化资源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协作,按照一定的原则对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利用。第二章集中对潍柴发展历史进行研究。本章以潍坊市地方志与潍坊柴油机厂厂志为基础资料,结合实地调研,梳理了潍坊柴油机厂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潍坊柴油机厂的建厂背景和建厂历程。对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历史进行研究,为保护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提供了历史依据,为更好地认识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存现状与价值意义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三章主要探讨了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规划,介绍了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内生产区域与配套设施的基本概况。笔者通过查找资料和实地调研,基本了解了整个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与遗产保存状况,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进行此类历史文化街区的遗产排查时,除了工业建筑物、构筑物等有形的物质遗产外,也不应忽略以工业生产技术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都是城市工业发展历史的经历者和见证者,也是延续城市工业文明的主要承载者,拥有同样重要的保护价值。科学分析历史文化街区的遗产构成是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前提与基础。第四章对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价值评价的内容与意义进行总结。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评价内容包括街区内的工业建筑、工业生产流程以及工业配套设施,并从历史价值、科学技术价值、社会价值、精神价值、经济价值等方面对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全面分析,说明对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与再利用的现实意义。第五章对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背景进行了调查分析,探讨了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现状以及潍坊市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概况,这是探寻历史文化街区再利用途径的前提。第六章对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再利用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之下,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如何调整自身结构功能以适应城市发展要求,成为整个社会都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除了用于居住、教育等配套设施之外,大部分用于工业生产的厂房、仓库已经完全丧失了原始功能,成为城市闲置空间,通过工业遗产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以及商业的植入来实现历史文化街区与现代生活更好地融合,也是完善城市产业功能组团中的业态配比的重要途径。最后一部分则是对全文的总结与思考。

王婷婷[10](2021)在《铸造行业颗粒物污染防治可行技术评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铸造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自2000年起,我国铸件产量已连续19年位居世界榜首。颗粒物是铸造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具有排放量大、污染源分散等特点。我国铸造行业的颗粒物污染十分严重,据统计,每产1吨合格铸件,约有50公斤的粉尘产生,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并影响了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目前,国内外针对铸造生产各个工艺段的污染防治技术种类和数量繁多,但缺乏对铸造行业颗粒物污染防治技术的综合评估。基于此,本研究在详细回顾国内外铸造行业颗粒物污染防治研究进展和铸造行业发展概况的基础上,从清洁生产与污染控制系统的全流程出发,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铸造行业颗粒物污染防治的清洁生产技术评估指标体系和末端治理技术评估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评估指标的权重,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灰色综合评价法”对铸造颗粒物污染的主要生产工序:型/芯砂制备、旧砂回用再生、金属熔炼、造型、制芯、清理以及末端治理的技术进行综合评估,获得了铸造行业颗粒物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清单。对进一步提升铸造行业的颗粒物污染防控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估指标的权重,根据指标权重值的大小可以看出各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清洁生产技术评估指标体系中:颗粒物减排效果指标、其他污染物减排效果、旧砂回用率指标以及技术稳定性指标相对其他指标的重要性较大;末端治理技术评估指标体系中:颗粒物去除率指标、二次污染指标、颗粒物排放浓度指标以及工艺设备电耗指标更为重要。(2)利用各指标权重,结合灰色综合分析法对铸造生产的22项清洁生产技术和6项末端治理技术进行综合计算,得到铸造生产各工段的颗粒物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清单,为新建、改建、和扩建的铸造企业技术改造和厂房设计提供依据。(3)根据我国铸造行业颗粒物污染防治现状,本研究从政策管控、企业生产和社会管理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铸造行业颗粒物的污染防控和技术的普及推广。

二、浅谈铸造生产环境的改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铸造生产环境的改善(论文提纲范文)

(1)铸造镁稀土合金研究现状及其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应用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铸造镁稀土合金
    1.1 铸造Mg–Gd系合金
    1.2 铸造Mg–Y系合金
    1.3 铸造Mg–Nd系合金
2 镁合金铸造成形方法
    2.1 重力铸造
    2.2 低压铸造
    2.3 挤压铸造
    2.4 高压铸造
3 铸造镁稀土合金在发动机领域研究应用现状
    3.1 镁合金材料在航空发动机中的使用要求
    3.2 铸造镁稀土合金在航空发动机部件中的应用
    3.3 铸造镁稀土合金在航空航天装备其他部件中的应用
4 结论

(2)我国铸造业大气污染治理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铸造业发展概况
    1.1 产量变化
    1.2 企业数量及分布现状
2 铸造业大气污染的产生
3 铸造业大气污染防治的管控标准
4 铸造业大气污染防治面临的问题
    4.1 行业相关政策法规及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4.2 企业平均规模小、环保设施配备不完善
    4.3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工艺技术水平落后
    4.4 企业清洁生产水平不高
    4.5 人才短缺、管理水平差
5 对我国铸造业大气污染防治的对策
    5.1 政策管控措施
    5.2 企业生产措施
    5.3 社会管理措施

(4)新型铸造模具钢YBD-4焊接修复区组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指导教师对博士论文的评阅意见
指导小组对博士论文的评阅意见
答辩决议书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冷作模具钢发展现状
        1.2.1 国外冷作模具钢发展现状
        1.2.2 国内冷作模具钢发展现状
    1.3 冷作模具钢性能、失效与修复
        1.3.1 冷作模具性能要求
        1.3.2 冷作模具失效形式
        1.3.3 冷作模具修复技术
    1.4 冷作模具钢修复性能评价
    1.5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6 主要研究内容
    1.7 选题特色及意义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及制备方法
        2.2.1 实验用钢原材料
        2.2.2 实验用钢的制备
        2.2.3 实验用焊接材料
    2.3 实验用钢热处理工艺
        2.3.1 钢相变点的测定
        2.3.2 TTT和 CCT曲线的模拟
        2.3.3 热处理实验
    2.4 模具钢焊接修复工艺
        2.4.1 焊前处理
        2.4.2 焊接方法
        2.4.3 焊后处理
    2.5 实验样品的制备
        2.5.1 微观组织表征样品
        2.5.2 拉伸测试样品
        2.5.3 磨损测试样品
    2.6 焊接修复区微观组织及断口表征
        2.6.1 微观组织观察与分析
        2.6.2 显微断口分析
    2.7 焊接修复区力学性能测试
        2.7.1 硬度试验
        2.7.2 拉伸试验
        2.7.3 磨损试验
    2.8 温度场与应力场仿真模拟
    2.9 XRD测试残余应力
    2.10 铸造缺陷和服役损伤修复方法
第3章 新型铸造模具钢YBD-4铸造缺陷修复区组织与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模具钢YBD-4圆坑修复区微观组织
        3.2.1 焊缝区
        3.2.2 热影响区
        3.2.3 基体
    3.3 模具钢YBD-4圆坑修复区硬度变化规律分析
    3.4 模具钢YBD-4焊接修复区缺陷产生机制分析
    3.5 模具钢YBD-4焊接修复区评价方法
        3.5.1 模具钢YBD-4修复区与基体力学性能匹配研究
        3.5.2 模具钢YBD-4修复区评价方法构建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热处理改善新型铸造模具钢YBD-4修复区组织与性能研究
    4.1 前言
    4.2 铸态模具钢YBD-4焊后退火修复区组织
        4.2.1 焊缝区
        4.2.2 热影响区
        4.2.3 基体
    4.3 铸态模具钢YBD-4焊接退火后力学性能
        4.3.1 铸态修复区退火后拉伸性能分析
        4.3.2 铸态修复区退火后硬度变化规律分析
    4.4 退火态模具钢YBD-4焊接修复区组织
        4.4.1 焊缝区
        4.4.2 热影响区
        4.4.3 基体
    4.5 退火态模具钢YBD-4修复区力学性能
        4.5.1 退火态修复区拉伸性能分析
        4.5.2 退火态修复区硬度变化规律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新型铸造模具钢YBD-4服役损伤修复区组织与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调质态焊接修复区组织
        5.2.1 服役损伤修复方法
        5.2.2 焊缝区
        5.2.3 熔合区
        5.2.4 热影响区
    5.3 调质态焊接修复区力学性能
        5.3.1 拉伸性能分析
        5.3.2 硬度变化规律分析
        5.3.3 服役缺陷修复性评价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新型铸造模具钢YBD-4焊接修复区仿真计算
    6.1 引言
    6.2 有限元仿真分析理论
        6.2.1 焊接热传导基本理论
        6.2.2 焊接热传导有限元分析
        6.2.3 焊接应力场有限元分析
    6.3 SMAW焊接修复区有限元模型
        6.3.1 几何模型与网格划分
        6.3.2 边界条件
        6.3.3 材料热物理性能
        6.3.4 热源模型
    6.4 模具钢YBD-4焊接修复区温度场模拟
        6.4.1 温度场分布
        6.4.2 热循环曲线结果
        6.4.3 热影响区预测与验证
    6.5 模具钢YBD-4焊接修复区应力场模拟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表面强化提升新型铸造模具钢YBD-4焊接修复性能研究
    7.1 引言
        7.1.1 喷丸强化
        7.1.2 表面旋压强化
    7.2 表面形貌对比
    7.3 残余应力对比
    7.4 拉伸性能对比
    7.5 硬度分布对比
    7.6 磨损性能对比
    7.7 硬度值与磨损率线性回归分析
    7.8 本章小结
第8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攻读博士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铸造粉尘/氯氧镁水泥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疏水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氯氧镁水泥
        1.2.1 氯氧镁水泥的概念
        1.2.2 氯氧镁水泥耐水性差的原因分析
        1.2.3 提高氯氧镁水泥耐水性的方法
    1.3 超疏水表面相关理论
        1.3.1 表面张力
        1.3.2 表面自由能
        1.3.3 与表面的相互作用
        1.3.4 亲水、疏水和超疏水
        1.3.5 固体润湿性的几种理论模型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氯氧镁水泥改性的国内外现状
        1.4.2 硅酸盐水泥基超疏水材料研究现状
    1.5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铸造粉尘/氯氧镁水泥复合材料表面超疏水涂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制备方法
    2.3 样品表征和测试
    2.4 结果与讨论
        2.4.1 轻烧氧化镁和铸造粉尘分析
        2.4.2 复合材料XRD分析
        2.4.3 复合材料横截面和表面微观形貌分析
        2.4.4 表面润湿性分析
        2.4.5 超疏水涂层表面微观形貌和表面化学分析
        2.4.6 力学性能和软化系数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硅酸盐水泥基热反射疏水涂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方法
    3.3 样品表征和测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二氧化钛种类及最优掺量分析
        3.4.2 热反射颜料种类及最优掺量分析
        3.4.3 二氧化钛与热反射颜料复合涂层性能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总结与展望
    4.1 总结
    4.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7)高强耐磨层状铝基复合材料流变模锻工艺及组织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高强铝合金的铸造成型
        1.2.1 7xxx系铝合金的研究现状
        1.2.2 7xxx铝合金的铸造工艺
        1.2.3 7xxx铝合金流变成型研究进展
    1.3 层状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
        1.3.1 离心铸造法
        1.3.2 浸渗法
        1.3.3 铸造复合法
    1.4 层状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机理
        1.4.1 固液界面的复合机理
        1.4.2 固液界面的过渡层
        1.4.3 元素扩散及化合物生长对固液界面结合性能的影响
    1.5 本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本论文的难点、关键技术及创新点
    1.7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研究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SiCp/A357复合材料
        2.1.2 7050铝合金
    2.2 实验装置
        2.2.1 SiC颗粒预处理装置
        2.2.2 真空搅拌铸造装置
        2.2.3 固液复合铸造装置
        2.2.4 熔体处理装置
        2.2.5 热处理装置
    2.3 有限元模拟仿真
        2.3.1 模拟仿真软件及内容
        2.3.2 几何模型的建立及计算参数
    2.4 分析测试方法
        2.4.1 化学成分分析
        2.4.2 微观组织观察
        2.4.3 室温力学性能分析
        2.4.4 X射线衍射分析(XRD)
        2.4.5 摩擦磨损性能分析
3 7050铝合金流变模锻工艺研究
    3.1 7050铝合金流变模锻工艺仿真优化
        3.1.1 模型建立及计算参数设定
        3.1.2 计算结果及分析
    3.2 实验中各工艺参数对成型性的影响
        3.2.1 模具温度的影响
        3.2.2 浇铸温度的影响
        3.2.3 比压对成型性的影响
    3.3 各工艺参数对微观缺陷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7050铝合金流变模锻组织性能调控研究
    4.1 流变模锻成型工艺对组织的影响
        4.1.1 浇铸温度对微观组织的影响
        4.1.2 比压对晶粒形貌的影响
    4.2 7050铝合金组织调控方案
    4.3 7050铝合金制动毂调控前后的组织与性能
    4.4 7050铝合金组织调控优化机理
        4.4.1 微合金化对7050铝合金铸件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4.4.2 IC-AEMS熔体处理对7050铝合金铸件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4.5 7050铝合金层的拉伸断口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PAMC/Al层状复合材料制动毂固液复合铸造工艺研究
    5.1 PAMC/Al层状复合材料制动毂固液复合铸造工艺仿真优化
        5.1.1 耐磨环厚度对其内表面升温的影响
        5.1.2 耐磨环高度对其内表面升温的影响
        5.1.3 耐磨环预热温度对其内表面升温的影响
    5.2 复合铸造工艺参数对固液界面结合的影响
        5.2.1 耐磨环表面处理对界面结合的影响
        5.2.2 耐磨环预热温度对界面结合的影响
        5.2.3 复合铸造加压前等待时间对界面结合的影响
    5.3 分析与讨论
    5.4 本章小结
6 PAMC/Al层状复合材料制动毂固液复合界面的组织与性能
    6.1 固液复合界面的微观组织结构
        6.1.1 铸态固液复合界面的微观组织结构
        6.1.2 T6态固液复合界面的微观组织结构
    6.2 固液复合界面的力学性能
        6.2.1 维氏硬度测试
        6.2.2 剪切性能测试
    6.3 分析和讨论
        6.3.1 固液铸造过程中界面的形成
        6.3.2 剪切断口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大型PAMC/Al层状复合材料制动毂复合铸造实验
    7.1 大型PAMC/Al层状复合材料制动毂结构及制备
    7.2 大型PAMC/Al层状复合材料制动毂组织及性能
        7.2.1 微观组织表征
        7.2.2 性能分析
    7.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8)镁合金汽车轮毂低压铸造工艺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镁合金汽车轮毂铸造工艺
    1.1 重力铸造
    1.2 压力铸造
    1.3 挤压铸造
    1.4 低压铸造
2 低压铸造的发展历程
3 汽车轮毂低压铸造工艺的研究现状
4 汽车轮毂低压铸造数值模拟现状
5 展望

(9)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与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创新点与不足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的基本理论研究
    第一节 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
        一、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的内涵
        二、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的特征
    第二节 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的驱动力
        一、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的自身发展要求
        二、城市更新背景下文化遗产的保护需求
        三、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四、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利用提供了契机
        五、工业文化传承的历史要求
        六、保护工业设计遗产的内部需求
    第三节 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的利益相关者
        一、公共利益的代表--地方政府
        二、精英阶层的代表--专家学者
        三、群众利益的代表--社会公众
        四、市场主体的代表--企业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探寻
    第一节 潍坊柴油机厂的建厂背景
        一、国内机械工业的发展概况
        二、山东省机械工业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潍坊柴油机厂的发展历史
        一、前身: 聚焦军工生产
        二、迁址: 探寻发展之路
        三、变更厂名: 发展步入正轨
        四、改制: 迈入国际舞台
        五、搬迁: 奋斗奔腾不息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况
        一、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地理范围
        二、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风格
    第二节 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生产区域与配套设施
        一、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生产区域
        二、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配套设施
    第三节 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遗产构成
        一、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物质文化遗产
        二、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评价
    第一节 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价值评价的理论基础
        一、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价值认知的重要性
        二、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评价内容
    第二节 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特征
        一、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价值
        二、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社会价值
        三、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经济价值
        四、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精神价值
        五、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美学价值
        六、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技术价值
    第三节 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的意义
        一、延续潍坊市的工业历史
        二、带动潍坊市的经济振兴
        三、促进潍坊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的现有基础
    第一节 潍坊市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雄厚的经济实力为文化繁荣奠定基础
        二、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文化繁荣提供可能
    第二节 政府对历史遗产保护工作高度重视
        一、政策先行
        二、资金保证
        三、智力支撑
    第三节 地方文旅产业市场逐渐成熟
        一、潍坊市文旅产业发展成绩斐然
        二、文创产业代表--潍坊1532文化产业园
        三、旅游产业代表--坊茨小镇
    第四节 地方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所面临的问题
        一、过度依赖公共资金的投入
        二、政府与企业的职责划分不明
        三、社会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利用探索
    第一节 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的成功范例—德国鲁尔区的转型
        一、德国鲁尔区转型的背景
        一、德国鲁尔区的转型历程
        三、德国鲁尔区的转型经验及教训
    第二节 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利用原则
        一、历史风貌的完整性保存
        二、可持续发展原则
        三、关注社区居民的利益需求
        四、协调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利用实践
        一、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风貌
        二、展示工业遗产发展工业旅游
        三、发展文化产业传承工业文化
        四、打造以商业为主的空间利用模式
    第四节 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保护工作应放在首位
        二、利益相关者需共同参与
        三、健全行政制度与法律法规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A: 潍柴大事记(1946年-2013年)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铸造行业颗粒物污染防治可行技术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铸造行业颗粒物管控标准
        1.2.2 铸造行业颗粒物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1.5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铸造行业发展概况
    2.1 铸件产量趋势
    2.2 铸造企业数量及分布
        2.2.1 铸造企业数量现状
        2.2.2 铸造企业地理分布
    2.3 能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现状
        2.3.1 能源消耗现状
        2.3.2 污染物排放现状
    2.4 铸造装备现状
    2.5 工艺流程及产排污分析
    2.6 污染防治技术清单
        2.6.1 清洁生产技术清单
        2.6.2 末端治理技术清单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综合评估体系的构建
    3.1 评估指标的选取原则
    3.2 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3.3 评估指标的定义
    3.4 评估指标评分细则
    3.5 评估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
    3.6 综合评价方法
    3.7 技术评估流程图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铸造行业颗粒物污染防治可行技术评估
    4.1 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
        4.1.1 评估指标权重的计算
        4.1.2 权重结果分析
    4.2 综合评估
        4.2.1 关联度系数的计算
        4.2.2 综合评分的计算
        4.2.3 综合评估结果分析
    4.3 铸造行业颗粒物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清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5.2.1 政策管控方面
        5.2.2 企业生产方面
        5.2.3 社会管理方面
    5.3 不足与展望
附录1 关于铸造行业颗粒物污染防治可行技术评估指标问卷
附录2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浅谈铸造生产环境的改善(论文参考文献)

  • [1]铸造镁稀土合金研究现状及其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应用展望[J]. 吴国华,童鑫,眭怀明,魏广玲,肖旅. 航空制造技术, 2022(03)
  • [2]我国铸造业大气污染治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 王婷婷,张一心,周长波,郭亚静. 环境保护科学, 2021(06)
  • [3]A公司铸造车间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研究[D]. 兰超. 云南师范大学, 2021
  • [4]新型铸造模具钢YBD-4焊接修复区组织与性能研究[D]. 梁言. 吉林大学, 2021
  • [5]铝合金挤压铸造技术研究进展[J]. 姜巨福,李明星,王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21(09)
  • [6]铸造粉尘/氯氧镁水泥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疏水改性研究[D]. 朱先涛. 江苏理工学院, 2021(02)
  • [7]高强耐磨层状铝基复合材料流变模锻工艺及组织性能研究[D]. 郑瀚森.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2021(01)
  • [8]镁合金汽车轮毂低压铸造工艺进展[J]. 郭俊卿,樊翠林,陈拂晓. 铸造, 2021(06)
  • [9]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与保护研究[D]. 张倩. 山东大学, 2021(11)
  • [10]铸造行业颗粒物污染防治可行技术评估研究[D]. 王婷婷. 内蒙古大学, 2021(12)

标签:;  ;  ;  

浅谈铸造生产环境的改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