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无性系与幼苗造林对比试验

杉木无性系与幼苗造林对比试验

一、杉木无性系和实生苗木造林对比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杨晓辉,王平冲,陈波涛,王安文,田小琴,付品,李芳[1](2021)在《杉木优良无性系与自由授粉家系生产试验的早期生长分析》文中指出掌握杉木优良家系和优良无性系的生产潜力,为杉木人工林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使用福建审定的"洋061"杉木优良无性系与贵州东风杉木二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家系,2017—2018年在台江县革一镇营建了生产性试验示范林。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洋061"无性系苗的苗高、地径均大于黎平二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家系苗;2~3 a生产性试验示范林生长表现好,主要指标均超过省标及行标;3 a"洋061"无性系的树高、地径大于黎平二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家系,商品种的树高、地径及冠幅最小,上半年新抽稍长度无差异。根据培育目标选择优良无性系或自由授粉家系苗木造林,贵州杉木人工林的发展方向是家系林业。

陈琴,蓝肖,黄开勇,程琳,谭文婧,戴俊,何振革,贺锦锋,唐红亮[2](2021)在《杉木采穗圃建立与扦插育苗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不同的母株栽植方式、萌芽采芽批次及方式、扦插月份及基肥施用的对比,开展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采穗圃建立及扦插育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直栽和斜栽对母树初期生长及萌芽影响显着,母株生长稳定后,萌条数量差异不显着。母株栽植后萌发的前两批萌条质量较差,第一批萌条扦插成活率和抽梢率分别为75.80%和67.76%,极显着低于第三批萌条的扦插成活率(93.31%)和抽梢率(94.44%);紧贴根颈采芽和保留3 mm左右根桩采芽对采芽后新芽萌发速度影响显着,紧贴根颈采芽将导致后期采芽时间推迟约20天。在扦插季节,应保留3 mm左右根桩采芽,在非扦插季节,除萌时应紧贴母株根颈剪除萌芽。基肥施用对萌条成活率影响不大,但对萌条生根、抽梢及后期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4—6月萌条成活率较高,7—9月气温较高,扦插成活率明显降低。

张运根[3](2021)在《不同品种杉木容器苗生长状况表现研究》文中认为为探究不同品种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轻型基质容器苗生长表现,以杉木扦插无性系容器苗、杉木第3代种子园实生容器苗和红心杉种子园实生容器苗为研究对象,以红心杉种子园实生容器苗为对照(CK),于2020年12月测定了各品种苗木生长量、生物量和测算苗木质量指数QI值,分析了不同品种杉木容器苗生长表现差异,结果表明:杉木扦插无性系容器苗相对对照(CK)的苗高、地径和总生物量相比分别增长了3.8%、16.6%和70.6%;杉木第3代种子园实生容器苗相对对照(CK)的苗高、地径和总生物量相比分别增长了15.1%、16.1%和27.5%,杉木扦插无性系容器苗QI值最大,其次为杉木第3代种子园实生容器苗,最小为对照(CK),综合分析杉木扦插无性系容器苗表现最优。

林小青,周俊新,李宝银,邓燕冰[4](2021)在《“带冠埋干法”杉木采穗圃采条关键技术》文中提出通过对"带冠埋干法"新型采穗圃内生产的不同长度规格的穗条进行扦插育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3月份、6月份、11—12月份不同的穗条规格间扦插的苗木保存率无显着差异;各月份扦插培育的苗木,不同穗条规格间在地径、苗高方面均存在极显着差异。根据保存率、地径、苗高生长情况,制定了"带冠埋干法"新型采穗圃穗条采集标准:1—3月份穗长4~5 cm,4—5月份穗长6~7 cm,6月份穗长7~8 cm,7—12月份穗长4~5 cm。

郭晓萍[5](2019)在《不同杉木品种种植对比试验》文中研究指明为做好杉木无性系组培苗的销售推广,树立品牌,提高速生良种杉木苗的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对比出无性系组培苗和实生苗、扦插苗之间是否优势明显,筛选出最适合广西国有黄冕林场种植的杉木品种,进行了种植对比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定量分析,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与参考。

胡希智[6](2019)在《杉木第三代种子园早期子代测定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的遗传改良是推动杉木速生丰产林建设的关键。经过逾半个世纪科研工作者的努力,我国杉木的育种改良已进入第3代种子园育种世代,但作为我国杉木重要产区之一的四川,其杉木良种水平还只处于1.5代的世代水平。本研究通过引进福建第3代种子园家系在四川开展遗传测定试验,对第3代种子园家系的生长指标、形态指标、光合生理和化学计量进行测定,分析各指标在各家系之间的遗传差异性和遗传力,以及生长指标与形态指标之前的相关性,为第3代种子园家系杉木的早期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以期选育出优良的杉木家系或无性系,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四川杉木的改良换代。本次研究的结果如下:(1)生长性状的差异分析表明:引进家系半同胞子代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在家系间均达到极显着差异,在三年生引进的62个家系中,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家系平均值分别为336.3cm、4.18cm和3.38×10-3m3;变异系数分别为9.2%、16.0%和34.3%。大于总体平均值的家系分别有7个、30个和29个家系;树高大于本地杉木的有9个家系,胸径和材积大于本年杉木的均有10个家系。其中21、5、61、65、12、44,6个家系三项指标均大于本地杉木。不同年间的生长性状在家系间的差异均呈极显着水平,第三年杉木的生长在家系间均呈显着的差异。(2)生长性状的遗传分析:引种后各性状第一年家系遗传力在66.91%-78.40%之间,第三年仍保持在66.23%-68.27%,其中单株遗传力呈现下降趋势。遗传增益1大致呈现下降趋势,遗传增益2大致呈现上升的趋势,遗传变异系数均呈现下降的趋势,且相对于洪雅林场的第二代第三代种子园都有一定的优势。引种杉木家系的生长整体趋于稳定,环境对杉木的生长影响逐渐减小,虽然目前只有小部分家系超过本地杉木,但许多家系在后期的生长当中仍然具有超过本地杉木的潜力。(3)杉木冠幅、冠高比和冠径比的方差分析确定了家系之间的极显着差异,杉木冠幅的家系遗传力从一年生的69.91%下降到三年生时的34.62%;冠高比和冠径比的家系遗传力保持在50%左右,说明其仍受到了一定的遗传力控制;枝条轮数和轮间距的方差法分析同样在家系间保持了真实的差异,轮间距受到的环境影响较大,家系遗传力仅为34.53%。初步分辨了两种冠状,确定了枝条轮间稀疏程度具有真实差异。各项形态指标的遗传增益方面没有明显的趋势,引进杉木的形态受到环境的影响较大,对于杉木生长的响应需要进一步的分析。(4)性状间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生长性状与形态性状间存在着极显着的相关性,表明形态性状对杉木的生长有紧密的联系。运用主成分分析对其分类得出塔状杉木家系生长优于伞状家系,塔状稀疏型略优于塔状浓密型。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发现塔状杉木的生长优于伞状的杉木,且冠幅越大越稀疏的家系相对于冠幅小而密集的家系有微弱的优势。可以指导我们在早期选择中对优良杉木家系进行一个初步的判断。(5)光合生理和化学计量测定结果表明:参试家系在叶绿素含量、表观量子效率、光呼吸速率等光合性能指标上差异较大,其余光合特性指标家系间差异较小。家系间氮含量差异较小,单位质量氮含量在3.0-3.4mg/g之间,单位面积磷含量在3.43.7mg/g之间。不同家系磷含量和氮磷比值差异较大,单位质量磷含量在0.280.35mg/g之间,7个参试家系氮磷比值范围在9.4-11.3之间,即表明引进杉木生长受到氮限制。引进家系的生长性状与氮和光合速率都呈显着相关,因此光合受到了氮的限制从而影响了杉木的生长。为综合考虑速生性、适应性、稳定性等性状进行杉木优良家系的选择验证了早期选择的可行性。综上所述,引进福建第3代种子园半同胞子代家系在四川的生长性状在家系之间存在着极显着差异,受较大的遗传的控制,生长趋势逐年趋于稳定,并具有逐渐超越本地杉木家系的生长潜力。形态性状在各家系之间同样存在着显着的差异,受到一定的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遗传力在50%附近浮动,但仍受到一定的遗传控制。光合生理与化学计量指标验证了引进家系在本地的适应性综合生长、形态性状间的差异性可以验证引进家系在本地的可行性与可靠性。为引进家系的早期良种选择和四川省内杉木的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基础。

刘欢,王超琦,吴家森,郭联华[7](2017)在《氮素指数施肥对1年生杉木苗生长及氮素积累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中国特有的速生商品材树种。培育优质无性系苗木是杉木造林成功的关键。探讨了氮素指数施肥对杉木幼苗生长及养分积累的影响,为杉木苗木培育提供基础。以1年生无性系杉木幼苗为材料,采用温室盆栽方法,设定不施肥(对照)、常规施肥(CF)和指数施肥(EF1,EF2,EF3)共5个处理,纯氮施用总量分别为0,0.5,0.5,1.0,2.0 g·株-1,共施氮20次,间隔为10 d。至生长结束后,分别测定杉木的苗高、地径、生物量及氮素质量分数。结果表明:(1)施肥显着促进了杉木无性系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的生长,以指数施肥EF2处理为最佳,分别为59.0 cm,6.0 mm,52.99 g·株-1;(2)杉木无性系苗木不同器官的氮质量分数和氮积累量表现为叶>根>茎。与对照相比,常规施肥的根、茎、叶的氮质量分数增加39.6%,16.6%和41.1%,氮积累量增加90.5%,119.5%和267.2%;指数施肥的根、茎、叶的氮质量分数分别增加22.6%81.4%,27.3%152.6%和73.6%135.5%,氮积累量分别增加70.8%138.8%,145.7%355.8%和347.6%561.7%。除EF1处理外,杉木幼苗根、茎和叶的氮质量分数和氮积累量均表现为指数施肥显着大于常规施肥(P<0.05)。施氮显着提高了杉木无性系幼苗的生长,其中施氮量为1 g·株-1的指数施肥是杉木幼苗温室培育的适宜方法。

刘欢[8](2018)在《不同施肥处理对杉木无性系幼苗生长及养分积累的影响》文中认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我国特有的速生商品材树种,培育优质无性系苗木,是杉木造林成功的关键。本文以1 a生杉木无性系幼苗为材料,在温室盆栽条件下,通过常规施肥、指数施肥等方法,研究杉木无性系幼苗的生长性状和生理特性。通过比较不同施氮方式和不同施氮量处理下苗木苗高、地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特征、养分的积累与分配、氮素利用率等指标的差异,揭示了杉木无性系幼苗的生长规律和需肥规律,筛选出合理的施氮方法,确定适宜的氮素施用量,为培育优质杉木无性系苗木提供施氮技术参考。具体研究结果主要如下:(1)施肥促进了杉木无性系幼苗苗高、地径的生长。施肥后210 d,指数施肥处理的苗高、地径均大于常规施肥处理。与常规施肥相比,指数施肥处理苗高增长1.7%3.6%,地径增粗12.9%16.6%,其中以施氮量1.0 g·株-1的指数施肥处理最佳,显着高于常规施肥处理(P<0.05)。(2)不同施肥处理各器官生物量大小顺序为叶>根>茎。施肥后210 d,不同处理根生物量差异不显着(P>0.05)。施氮量为1.0 g·株-1的指数施肥处理茎、叶、总生物量均为最高,显着高于其它处理(P<0.05)。(3)施肥显着促进了杉木无性系幼苗的叶绿素含量的增加(P<0.05)。其中3个指数施肥处理(EF1、EF2、EF3)的杉木无性系幼苗叶绿素a、b和叶绿素总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4)施肥后210 d,指数施肥处理的叶片光化学淬灭系数、表观电子传递速率和PSⅡ的有效量子产量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并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施氮量为1.0g·株-1时,达到最大值。(5)施肥后210 d,指数施肥处理植株氮积累量显着高于常规施肥处理(P<0.05),其中EF3和EF2处理又显着高于EF1处理(P<0.05),但EF2与EF3之间的差异并不显着。指数施肥还提高了幼苗根、叶的磷、钾积累量和植株磷积累量,其中叶片磷积累量显着高于常规施肥处理(P<0.05),指数施肥EF2处理植株磷积累量和叶中钾积累量显着高于常规施肥处理(P<0.05)。(6)施肥后210 d,施氮显着降低了杉木幼苗针叶的镁含量,以EF2处理最为显着。与常规施肥相比,指数施肥根、叶中镁含量和镁积累量显着降低,而铁含量和积累量显着增加,其中以EF2处理最佳,但茎中镁、铁含量和积累量差异不显着,根、叶中镁含量和积累量的少与多和铁含量和积累量的多与少相一致,单株幼苗铁积累量以指数施肥EF2处理最佳(P<0.05)。(7)指数施肥EF3处理根中锰含量和积累量显着增加(P<0.05),EF2处理茎中锰含量和积累量显着性增加(P<0.05),而指数施肥EF2、EF3处理叶中锰含量和积累量显着降低.(8)从幼苗生长性状、光合特性、养分积累、及氮素利用效率等方面综合考虑,施氮量为1 g·株-1的指数施肥是杉木无系性苗木温室培育的适宜方法。

韦颖文,覃静,吴幼媚,蔡玲,聂永雄[9](2016)在《杉木实生及无性系人工林生长规律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通过测算杉木实生林与无性系林的生长因子数值,建立测树因子与林龄的回归模型,选取不同生长因子的最优生长模型,采用分层切割法及树干解析法对广西省苍梧县天洪岭林场23年生实生杉木林和21年生无性系杉木林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种人工林的胸径、树高及材积总生长量都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大;2种杉木人工林胸径、树高及材积的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呈现出波动式生长,从2种生长量曲线的走势上看,实生林的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曲线波动幅度较大,但无性系林的生长趋势要强于实生林。可见,杉木无性系的生长量比实生林更具优势,具有更高的生长稳定性和生长潜力,更符合杉木人工林"速生、丰产、优质"的培育目标。

唐强[10](2016)在《毛红椿无性系采穗圃建立与扦插繁殖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毛红椿(Toona ciliata var.pubescen)为楝科香椿属落叶或近常绿乔木,素有“中国桃花心木”之称,为中国特有的珍贵用材树种,为优质家具良材,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开发前景。在《中国植物红皮书》中,毛红椿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濒危种。其优质产品木材对促进我国南方林区的经济发展、财政增收和扩大林农就业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已成为当地的林业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目前市场对毛红椿良种的需求非常旺盛。本论文对毛红椿采穗圃建立与苗木快繁技术开展了连续3a的试验观测研究,探讨了毛红椿采穗圃中无性系定植密度、母株定干高度、无性系修枝整形、无性系母株配方施肥等问题,同时探讨了毛红椿无性系的生根规律及扦插繁殖技术等。研究结果如下:(1)毛红椿无性系间嫩枝有效芽数具有显着差异,显着影响无性系繁殖系数;(2)毛红椿无性系采穗圃母株初植密度以株行距lm×2m为宜,可显着提高单位面积可扦插半木质化嫩枝数;(3)毛红椿无性系采穗圃母株定干高度以80cm为宜,平均单株有效芽数最多,且对母株侧枝进行轻短截或中短截可收到较好的半木质化嫩枝增产效果;(4)毛红椿无性系采穗圃母株每株施尿素0.2kg,可收到较好的半木质化嫩枝增产效果;(5)毛红椿嫩枝扦插生根有两种生根类型,即皮部生根和愈伤组织生根。毛红椿无性系大多数是皮部生根类型,少数无性系同时包含两种生根类型;(6)筛选出了扦插生根率达80%以上的无性系4个;(7)提出了毛红椿无性系嫩枝扦插繁殖技术;(8)建立了毛红椿育苗单位面积苗木株数与苗高生长、地径生长的数学模型。

二、杉木无性系和实生苗木造林对比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杉木无性系和实生苗木造林对比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杉木优良无性系与自由授粉家系生产试验的早期生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自然条件概况
    1.2 生产性试验的种苗来源和造林试验设计
    1.3 生长性状调查与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两种苗木的质量等级分析
    2.2 试验示范林总体生长表现
    2.3 杉木良种造林的幼林早期生长差异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2)杉木采穗圃建立与扦插育苗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植方式对母株生长及萌芽效果的影响
    2.2 不同采芽方式对母株萌芽的影响
    2.3 基肥对扦插成活率及苗木苗高和地径生长量的影响
    2.4 萌条采集批次对扦插效果的影响
    2.5 不同时节扦插效果比较
3 结论与讨论

(3)不同品种杉木容器苗生长状况表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设计
    2.4 测定方法
    2.5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3个不同品种杉木轻型基质容器苗生长量表现
    3.2 3个不同品种杉木轻型基质容器苗生物量表现
    3.3 3个不同品种杉木轻型基质容器苗质量指数(QI)值表现
4 讨论与结论

(4)“带冠埋干法”杉木采穗圃采条关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地概况与试验设计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设计与试验处理
        1.2.1 试验设计
        1.2.2 试验处理
    1.3 数据采集与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不同月份不同穗条规格扦插效果比较
    2.2 不同月份穗条规格的选择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3.2 讨论

(5)不同杉木品种种植对比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研究区概况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试验林地点、面积
        2.2.2 营林措施
        2.2.3 测量结果
3 结果与分析
    3.1 保存率分析
    3.2 地径生长分析
    3.3 树高生长分析
    3.4 高径比分析
4 结语

(6)杉木第三代种子园早期子代测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杉木概述
        1.2.2 杉木的遗传改良
        1.2.3 杉木早期测定
        1.2.4 杉木遗传力的测定
        1.2.5 杉木多性状相关性
    1.3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研究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地概况
    2.2 实验材料和实验设计
    2.3 观测调查及实验方法
        2.3.1 生长、形态性状的测定
        2.3.2 光合生理和化学计量测定
    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杉木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
        3.1.1 杉木树高的遗传变异
        3.1.2 杉木地(胸)径的遗传变异
        3.1.3 杉木材积和高径比的遗传变异
        3.1.4 小结
    3.2 杉木形态性状遗传变异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
        3.2.1 杉木冠幅形态性状的遗传变异
        3.2.2 杉木枝条轮数形态性状的遗传变异
        3.2.3 生长性状与形态性状的相关分析
        3.2.4 生长性状与形态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3.2.5 小结
    3.3 杉木光合生理与化学计量
        3.3.1 杉木光合生理特性
        3.3.2 杉木化学计量特性
        3.3.3 小结
4 讨论、结论与展望
    4.1 杉木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特征
    4.2 杉木形态性状遗传变异特征及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
    4.3 杉木光合生理及化学计量特性
    4.4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氮素指数施肥对1年生杉木苗生长及氮素积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研究方法
        1.3.1 试验设计与施肥方法
        1.3.2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处理对杉木苗高和地径的影响
    2.2 不同施肥处理对杉木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2.3 不同施肥处理对杉木幼苗氮质量分数和氮积累量的影响
        2.3.1 不同施肥处理对杉木幼苗氮质量分数的影响
        2.3.2 不同施肥处理对杉木幼苗氮积累量的影响
    2.4 不同施肥处理对杉木不同器官氮积累量分配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8)不同施肥处理对杉木无性系幼苗生长及养分积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苗木施肥研究进展
        1.2.1 国外苗木施肥研究进展
        1.2.2 国内苗木施肥研究进展
        1.2.3 苗木施肥方法研究
        1.2.4 国内外指数施肥研究进展
    1.3 苗木对氮素响应的研究进展
        1.3.1 植物氮素的作用机理
        1.3.2 施氮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1.3.2.1 氮肥对杉木生长指标及生物量的影响
        1.3.2.2 施氮对苗木光合特性的影响
        1.3.2.3 施氮对苗木养分积累的影响
    1.4 研究意义及目的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设计
    2.4 样品采集与分析
        2.4.1 样品采集与生物量测定
        2.4.2 叶绿素含量测定
        2.4.3 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
        2.4.4 矿质营养元素含量测定
        2.4.5 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测定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施肥处理对杉木无性系幼苗生长的影响
        3.1.1 不同施肥处理幼苗苗高
        3.1.2 不同处理幼苗地径
        3.1.3 不同处理幼苗生物量
    3.2 不同施肥处理对杉木幼苗叶绿素含量及荧光特征的影响
        3.2.1 不同处理幼苗叶绿素含量
        3.2.2 幼苗叶绿素荧光特征
    3.3 不同施肥处理对杉木幼苗养分吸收、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3.3.1 不同施肥处理幼苗氮元素的吸收、积累与分配
        3.3.1.1 幼苗各器官的氮含量
        3.3.1.2 幼苗各器官的氮积累量
        3.3.1.3 幼苗氮积累量在各器官的分配
        3.3.2 不同施肥处理幼苗磷元素的吸收、积累与分配
        3.3.2.1 幼苗各器官的磷含量
        3.3.2.2 幼苗各器官的磷积累量
        3.3.2.3 幼苗磷积累量在各器官的分配
        3.3.3 不同施肥处理幼苗钾元素的吸收、积累与分配
        3.3.3.1 幼苗各器官的钾含量
        3.3.3.2 幼苗各器官的钾积累量
        3.3.3.3 幼苗钾积累量在各器官的分配
        3.3.4 不同施肥处理幼苗镁元素的吸收、积累与分配
        3.3.4.1 幼苗各器官的镁含量
        3.3.4.2 幼苗各器官的镁积累量
        3.3.4.3 幼苗镁积累量在各器官的分配
        3.3.5 不同施肥处理幼苗锰元素的吸收、积累与分配
        3.3.5.1 幼苗各器官的锰含量
        3.3.5.2 幼苗各器官的锰积累量
        3.3.5.3 幼苗锰积累量在各器官的分配
        3.3.6 不同施肥处理幼苗铁元素的吸收、积累与分配
        3.3.6.1 幼苗各器官的铁含量
        3.3.6.2 幼苗各器官的铁积累量
        3.3.6.3 幼苗铁积累量在各器官的分配
    3.4 不同施肥处理对杉木无性系幼苗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4 讨论
    4.1 不同施肥处理与幼苗苗高、地径和生物量的关系
    4.2 不同施肥处理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4.3 不同施肥处理与幼苗养分吸收、积累与分配的关系
        4.3.1 不同施肥处理与幼苗氮磷钾元素吸收、积累与分配的关系
        4.3.2 不同施肥处理与幼苗镁锰铁元素吸收、积累与分配的关系
    4.4 不同施肥处理与幼苗氮素利用率的关系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9)杉木实生及无性系人工林生长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地概况
2 材料和方法
    2.1 样地设置与调查
    2.2 生长规律测定
    2.3 杉木实生与无性系林的生长模型
3 结果与分析
    3.1 杉木实生及无性系林生长模型
    3.2 杉木实生苗与无性系人工林生长过程
        3.2.1 胸径生长过程
        3.2.2 树高生长过程
        3.2.3 材积生长过程
4 结论与讨论

(10)毛红椿无性系采穗圃建立与扦插繁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毛红椿研究进展
        1.1.1 特征与特性
        1.1.2 木材材性与用途
        1.1.3 种子采收与育苗
        1.1.4 毛红椿人工林密度、施肥及生态效应研究
        1.1.5 生理生化研究
        1.1.6 遗传与变异研究
        1.1.7 引种与栽培概况
    1.2 采穗圃与繁殖研究进展
        1.2.1 毛红椿等用材树种采穗圃研究进展
        1.2.2 毛红椿繁殖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材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2.1 材料来源
    2.2 研究地点自然条件
    2.3 采穗圃技术研究
        2.3.1 毛红椿优树无性系间有效芽效应
        2.3.2 施肥对毛红椿有效芽的影响
        2.3.3 栽植密度对单位面积毛红椿有效芽影响
        2.3.4 母株定干高度对其有效芽影响
        2.3.5 母株修枝强度对其有效芽影响
    2.4 毛红椿嫩枝扦插技术研究
        2.4.1 毛红椿优树无性系扦插繁殖生根规律研究
        2.4.2 GGR6液处理的生根效应
        2.4.3 不同扦插基质对嫩枝生根的影响
        2.4.4 不同扦插时间对嫩枝生根的影响
        2.4.5 毛红椿优树无性系其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
        2.4.6 半木质化插穗不同叶片数的生根效应
        2.4.7 母树年龄对其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
    2.5 毛红椿育苗单位面积苗木株数与苗高生长、地径生长的数学模型建立
    2.6 统计分析方法
        2.6.1 观测与调查
        2.6.2 统计方法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采穗圃技术研究
        3.1.1 毛红椿优树无性系间有效芽效应
        3.1.2 测土施肥对毛红椿有效芽的影响
        3.1.3 栽植密度与有效芽数对比
        3.1.4 母株定干高度对其有效芽影响
        3.1.5 母株修枝强度对其有效芽影响
        3.1.6 小结
    3.2 毛红椿嫩枝扦插技术研究
        3.2.1 毛红椿无性系扦插繁殖生根规律研究
        3.2.2 GGR6液处理的生根效应
        3.2.3 不同扦插基质对嫩枝生根的影响
        3.2.4 不同扦插时间对嫩枝生根的影响
        3.2.5 毛红椿优树无性系其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
        3.2.6 半木质化插穗不同叶片数的生根效应
        3.2.7 母树年龄对其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
    3.3 毛红椿苗高与地径生长模型建立
        3.3.1 毛红椿实生苗单位面积苗木株数对苗木地径生长的影响
        3.3.2 毛红椿实生苗单位面积苗木株数对苗木高生长的影响
        3.3.3 单位面积苗木株数与苗木质量的关系
        3.3.4 结果与讨论
4 主要结论
5 主要创新点
6 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杉木无性系和实生苗木造林对比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杉木优良无性系与自由授粉家系生产试验的早期生长分析[J]. 杨晓辉,王平冲,陈波涛,王安文,田小琴,付品,李芳. 贵州林业科技, 2021(03)
  • [2]杉木采穗圃建立与扦插育苗技术研究[J]. 陈琴,蓝肖,黄开勇,程琳,谭文婧,戴俊,何振革,贺锦锋,唐红亮. 广西林业科学, 2021(02)
  • [3]不同品种杉木容器苗生长状况表现研究[J]. 张运根. 绿色科技, 2021(07)
  • [4]“带冠埋干法”杉木采穗圃采条关键技术[J]. 林小青,周俊新,李宝银,邓燕冰. 武夷学院学报, 2021(03)
  • [5]不同杉木品种种植对比试验[J]. 郭晓萍. 农业与技术, 2019(22)
  • [6]杉木第三代种子园早期子代测定研究[D]. 胡希智.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1)
  • [7]氮素指数施肥对1年生杉木苗生长及氮素积累的影响[J]. 刘欢,王超琦,吴家森,郭联华.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7(03)
  • [8]不同施肥处理对杉木无性系幼苗生长及养分积累的影响[D]. 刘欢. 浙江农林大学, 2018(07)
  • [9]杉木实生及无性系人工林生长规律的研究[J]. 韦颖文,覃静,吴幼媚,蔡玲,聂永雄. 江苏林业科技, 2016(03)
  • [10]毛红椿无性系采穗圃建立与扦插繁殖技术研究[D]. 唐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6(02)

标签:;  ;  ;  ;  

杉木无性系与幼苗造林对比试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