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6和P15基因在胃癌和转移淋巴结中表达的意义

P16和P15基因在胃癌和转移淋巴结中表达的意义

一、胃癌及转移淋巴结中P16和P15基因表达的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刘翔宇[1](2020)在《miR-195-5p在卵巢癌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背景: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低于宫颈癌、子宫内膜癌,但卵巢癌的病死率显着高于另外两种肿瘤。在过去十年中卵巢癌的治疗方法虽有所发展,但由于早期阶段卵巢癌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患者就诊时多已发生肿瘤的局部播散及远处转移,故卵巢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仍然较低,仅为30%-40%。卵巢癌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icro RNA(miRNA)在卵巢癌的进展和转移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参与了肿瘤细胞增殖、凋亡、血管生成、迁移、侵袭和转移等过程,其中miR-195-5p被证实与多种肿瘤有关,但在卵巢癌中的作用及机制鲜有报道。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miR-195-5p能否调控卵巢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进而深入分析可能的分子机制,即miR-195-5p通过调节下游靶基因影响卵巢癌的增殖、转移,从而为卵巢癌的治疗提供新策略,为卵巢癌提供新的预后预测指标。方法:1、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之间卵巢癌患者行手术切除的上皮性卵巢癌组织标本共50例,同时收集正常卵巢组织标本50例,并培养正常卵巢细胞系(IOSE80)、卵巢癌细胞系(SKOV3、OVCAR3、A2780、ES-2),通过实时定量PCR(q RT-PCR)技术观察、分别比较miR-195-5p在卵巢癌组织与正常卵巢组织、卵巢癌细胞系与正常卵巢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2、在miR-195-5p表达水平相对低的SKOV3细胞系中利用慢病毒构建稳定过表达miR-195-5p的细胞株,在miR-195-5p表达水平相对高的A2780细胞系中转染miR-195-5p inhibitor抑制内源性miR-195-5p表达,采用MTT、克隆形成、Ed U等细胞学实验观察miR-195-5p对卵巢癌细胞系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划痕实验等方法观察miR-195-5p对卵巢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学技术,分析卵巢癌细胞系中过表达miR-195-5p后细胞周期的分布特点;通过小鼠体内成瘤实验,观察过表达miR-195-5p后小鼠体内移植瘤的生长情况。3、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195-5p调控的靶基因,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分析miR-195-5p与其潜在靶基因--细胞分裂周期相关蛋白4(Cell Division Cycle-Associated protein 4,CDCA4)的靶向调控关系。q RT-PCR方法检测miR-195-5p和CDCA4在miR-195-5p过表达卵巢癌细胞系及对照组中的表达,同方法对比miR-195-5p和CDCA4在miR-195-5p低表达卵巢癌细胞系及对照组中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miR-195-5p过表达/低表达卵巢癌细胞系中CDCA4的表达水平。在SKOV3细胞中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miR-195-5p过表达组、miR-195-5p及CDCA4均过表达组、control三组中cyclin D1、p16的表达,细胞功能学实验明确三组细胞增殖能力的差异。4、q RT-PCR技术检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iR-195-5p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卵巢癌组织中CDCA4的表达水平,分析miR-195-5p、CDCA4表达水平与卵巢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miR-195-5p在卵巢癌组织及卵巢癌细胞系中的表达下调卵巢癌组织中miR-195-5p的表达显着低于在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卵巢正常细胞系(IOSE80)相比,miR-195-5p在卵巢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miR-195-5p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体外实验显示,过表达miR-195-5p可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流式细胞学检测结果显示miR-195-5p的过表达可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减慢了其细胞周期进程。体内实验表明:过表达miR-195-5p的小鼠种植瘤,其体积及重量较对照组均降低。3、在卵巢中CDCA4是miR-195-5p的靶基因Starbase数据库显示CDCA4是miR-195-5p的潜在靶基因,继而使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发现CDCA4 3’-UTR的活性能被miR-195-5p降低,进一步结合使用位点突变技术发现miR-195-5p结合位点突变的CDCA4 3’-UTR活性不能被miR-195-5p降低。卵巢癌细胞系中CDCA4的表达水平与miR-195-5p呈负相关,miR-195-5p通过对CDCA4的调节作用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过表达CDCA4后可逆转miR-195-5p对卵巢癌细胞的抑制增殖作用。4、miR-195-5p、CDCA4表达水平与卵巢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miR-195-5p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水平与有无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FIGO分期有关,CDCA4在卵巢癌中的表达与病灶大小、组织学分级有关,miR-195-5p高表达的卵巢癌患者预后较好,CDCA4高表达的卵巢癌患者预后更差,miR-195-5p、FIGO分期是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上述研究表明:miR-195-5p在卵巢癌组织及卵巢癌细胞系中呈下调表达,miR-195-5p能够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并且证实miR-195-5p可下调其靶基因CDCA4的表达从而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在卵巢癌组织中miR-195-5p、CDCA4的表达与卵巢癌的组织学分级、生存状况等呈现显着的相关性。综上所述,miR-195-5p/CDCA4轴提供了一种解释卵巢癌疾病进展的机制,可成为卵巢癌诊断、治疗的潜在靶点,为卵巢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倪婧[2](2020)在《遗传变异与胃癌预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胃癌是一种起病隐匿、进展迅速、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居全球恶性肿瘤第二位。近年来,我国在胃癌早期筛查和临床治疗水平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胃癌的五年生存率仍然低于30%。目前,临床上以TNM分期作为胃癌患者预后评估及指导治疗的主要指标,然而同一分期的患者预后存在明显差异,提示胃癌存在高度异质性。既往研究通过候选基因策略发现了TFF1、CLOCK等基因遗传变异与胃癌预后存在关联,但由于研究样本量较小且往往缺乏人群相互验证,研究结果可重复性差,尚没有明确的胃癌预后遗传标志物。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作为一种高效的遗传关联研究策略,已用于探讨基因组遗传变异与肺癌和食管癌等肿瘤预后的关系,发现了一些对肿瘤预后影响较为明确的遗传区域。因此,通过GWAS策略研究胃癌预后相关的基因组遗传变异,有望为阐明胃癌异质性提供新思路,并为其预后预测提供生物标志物。【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胃癌预后GWAS研究,系统评价全基因组遗传变异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发现胃癌预后遗传标志物;并利用所鉴定的遗传标志物构建预后遗传评分,探索其在胃癌预后预测中的潜在应用价值。【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病例随访研究设计,共纳入三个独立胃癌队列:江苏队列、上海队列、TCGA队列。江苏队列和上海队列用于筛选,TCGA队列用于验证。研究对象均为未发生远处转移的并经外科手术切除病灶的新发胃腺癌患者。江苏和上海两个队列分别纳入了1049例和1405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和预后随访信息的胃癌患者。TCGA队列包括343例具有基因分型数据及预后随访信息的胃癌患者和341例具有基因表达数据及预后随访信息的胃癌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完成了基因组芯片检测,并采用统一的质控标准和填补流程。本研究首先在江苏和上海胃癌队列中分别进行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与患者总生存期的关联分析,应用Cox回归模型基于相加效应遗传模型进行分析,协变量包括诊断年龄、性别、肿瘤部位、TNM分期、化放疗史、分型平台以及前10个主成分。随后,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两个队列预后GWAS关联效应值进行Meta分析,并筛选关联结果一致的候选遗传变异(两个队列关联P<0.05且效应一致,且PMeta<0.001),应用TCGA队列通过两种策略进行验证。策略一(候选遗传变异):候选遗传变异与TCGA队列胃癌患者预后存在显着关联(P<0.05);策略二(候选靶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功能注释发现可能调节基因表达的功能性区域,在TCGA和Kaplan-Meier Plotter两个数据库中同时验证功能区域对应的靶基因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联(P<0.05)。最终,通过两种研究策略验证得到的遗传变异均可确定为胃癌预后相关遗传变异。以上述发现的所有胃癌预后遗传位点构建加权多基因危险评分(Polygenic hazard score,PHS),并在各个队列中分析PHS与患者死亡风险的关联,同时联合其他已知胃癌预后因素建立Nomogram模型。使用时间依赖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on curve,ROC)分析,进行各个模型曲线下面积(Areas under the curve,AUC)比较。此外,本研究还通过净再分类改善率(Net reclassification improvement,NRI)和整体鉴别指数(Integrated discrimination improvement,IDI)来比较Nomogram模型相对于单纯临床因素模型的改善情况。【研究结果】通过遗传变异验证策略,本研究发现了21个独立遗传变异与胃癌患者预后显着相关,其中最显着的是位于染色体15q15.1区域rs1618332,与其野生型等位基因C相比,突变型等位基因T可显着增加胃癌患者死亡风险(HR=1.30,95%CI:1.20-1.39,P=4.12×10-8)。在候选靶基因策略中,我们发现了6个区域的遗传变异,包括染色体2q14.3、5p13.3、9p21.3、9q34.11、11p15.4和16p12.3区域遗传变异可分别调控预后显着相关靶基因CYP27C1、ADAMTS12、ELAVL2、PHYHD1、SCUBE2和ACSM5的表达水平。最终,通过两种研究策略共鉴定了26个胃癌预后相关独立遗传变异位点,其中11p15.4区域遗传变异在两种策略中同时得到验证。基于上述发现的26个独立遗传位点构建胃癌预后加权PHS,并根据PHS四分位数将人群分为不同危险水平组,即低风险组、低-中风险组、中风险组和高风险组。结果显示,随着PHS危险等级增加,江苏胃癌队列和上海胃癌队列患者的死亡风险均显着增加(P<0.001)。两个队列合并后,与低风险组相比,中-低危险组(HR=1.51,95%CI:1.21-1.88)、中危险组(HR=2.55,95%CI:2.08-3.13)和高危险组(HR=3.98,95%CI:3.28-4.83)死亡风险的增加呈显着的剂量反应关系(P<0.001)。同样,在TCGA队列中也显示了类似的剂量反应关系(P<0.001):中-低危险组(HR=1.59,95%CI:0.79-3.17)、中危险组(HR=2.60,95%CI:1.38-4.90)和高危险组(HR=6.35,95%CI:3.48-11.60)。在江苏和上海队列中应用4个预后独立危险因子(PHS、诊断年龄、TNM分期及放化疗史)构建胃癌Nomogram模型,该模型C-index为0.771(95%CI:0.757-0.785)且校准曲线与预测曲线一致性较高。PHS预测胃癌患者5年生存AUC为0.670,高于诊断年龄(AUC=0.547)而低于TNM分期(AUC=0.734)。整合PHS的Nomogram模型5年生存AUC可达到0.814。与单纯临床因素模型相比,添加PHS后的模型重分类正确比例NRI和鉴别能力IDI分别提高了8.73%(95%CI:0.044-0.148,P<0.001)和9.70%(95%CI:0.078-0.118,P<0.001)。此外,在TCGA胃癌队列中,PHS预测患者5年生存的AUC为0.732,高于TNM分期(AUC=0.634)。单纯临床因素模型预测患者5年生存的AUC为0.653,增加PHS后的模型5年生存AUC大小可提升至0.790。【研究结论】本研究通过大样本多中心胃癌队列系统鉴定了26个胃癌预后遗传位点,其构建的加权PHS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联合PHS与传统临床预后因子构建Nomogram模型可显着提高胃癌患者预后预测能力。本研究结果揭示了遗传变异影响胃癌预后的作用及其在胃癌预后预测中的临床意义,并为深入阐明胃癌进展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

刘培[3](2019)在《BTG3及ANRIL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调控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胃癌是世界上也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胃癌预后良好,但诊断率低,临床上仍以中晚期胃癌多见,预后差,死亡率高。故仍需要探索新的诊治技术及改善预后的方法。分子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揭示了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多种分子机制,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生长因子和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的异常改变,及多种致癌信号通路的异常均参与其发生发展,为筛选胃癌标记物及基因靶向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既往研究及本课题前期试验发现BTG3(B-cell translocation gene 3)低表达存在于胃癌中,细胞功能实验证明了BTG3低表达可以促进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并抑制胃癌细胞凋亡。另外发现BTG3与多种基因存在相互联系,和miR-106b、Wnt信号通路在胃癌发生发展中可能存在联系,但之间参与的分子及相关调控机制尚未阐明,需要进一步探讨。本课题前期试验还发现ANRIL(antisense non-coding RNA in the INK4 locus)作为一种长链非编码RNA,在胃癌中高表达,可以促进胃癌细胞恶性增殖,和miR-99a有一定的联系,之间的调控机制尚未阐明,而miR-99a与BMI1(B-cell-specificMoloney murine leukemia virus integration site-1)可能存在调控关系,需进一步证实,另外BMI1属于多梳基因家族成员,与ANRIL在结构上有一定的联系,功能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尚不确定,三者之间的联系及对胃癌发生发展的作用需进一步确证。目的:本文通过探讨BTG3与miR-106b、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胃癌恶性增殖过程中的作用及相互调控联系,并探讨ANRIL与miR-99a、BMI1在胃癌中表达及对胃癌恶性增殖的调控及联系,多线路阐明胃癌增殖过程的分子调控机制,为筛选胃癌标记物及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一、BTG3与miR-106b、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胃癌增殖中的调控关系1.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石蜡组织中BTG3蛋白表达情况,包括120对手术切除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石蜡,同期116例胃镜活检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上皮内瘤变石蜡组织及110例胃镜活检浅表性胃炎石蜡组织,并探讨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H.pylori感染与BTG3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2.SGC-7901、MKN-45胃癌细胞系及GES-1人胃粘膜上皮细胞系进行细胞培养,qPCR方法检测细胞中BTG3、miR-106b及wnt1、β-catenin、c-myc、CyclinD1的表达差异;3.SGC-7901、MKN-45胃癌细胞系进行细胞培养并分别转染miR-106b模拟剂和抑制剂,qPCR检测转染效果,CCK8实验检测转染后胃癌细胞增殖能力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胃癌细胞中BTG3、β-catenin蛋白表达差异;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两种胃癌细胞系中miR-106b对BTG3的调控;4.转染miR-106b模拟剂胃癌细胞再转染BTG3质粒DNA,Western blot检测BTG3、β-catenin蛋白表达变化,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变化。5.使用针对BTG3的质粒DNA及shRNA转染两种胃癌细胞系,qPCR、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效果,CCK8实验检测转染后胃癌细胞增殖状态,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胃癌细胞wnt1,β-catenin,c-myc和CyclinD1的表达变化。6.应用Weston blot检测GES-1、SGC-7901及MKN-45中磷酸化β-catenin的表达,及BTG3质粒DNA转染胃癌细胞SGC-7901及MKN-45中磷酸化β-catenin表达变化。二、ANRIL与miR-99a、BMI1在胃癌增殖中的调控关系1.收集外科手术切除胃癌及相应癌旁组织20对,2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镜标本作为对照组,选择SGC-7901、MKN-45胃癌细胞系及GES-1永生化胃壁细胞株进行细胞培养,qPCR方法检测组织及细胞中ANRIL表达;2.两胃癌细胞系进行细胞培养,使用针对ANRIL的shRNA转染细胞,qPCR方法检测转染效果,CCK-8实验检测转染后胃癌细胞增殖能力变化;3.qPCR检测胃癌组织中miR-99a的表达,及敲减ANRIL胃癌细胞中miR-99a的表达;4.敲减ANRIL胃癌细胞再转染miR-99a抑制剂,qPCR检测对miR-99a表达的影响,CCK-8实验检测对细胞增殖的影响;5.两胃癌细胞系进行细胞培养,分别转染miR-99a模拟剂和抑制剂,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转染前后BMI1的表达差异。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胃癌细胞中miR-99a对BMI1的调控。6.使用针对BMI1的质粒DNA及shRNA转染两种胃癌细胞系,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效果,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Notch及mTOR信号通路分子表达变化。结果:一、BTG3与miR-106b、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胃癌增殖中的调控关系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BTG3低表达(P<0.001),BTG3蛋白表达与胃癌肿瘤分期(P=0.041)及肿瘤分化程度(P=0.032)有关,与年龄、性别、淋巴结是否转移无明显相关性,本课题组首次分析了胃癌中H.pylori感染与BTG3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发现H.pylori阳性胃癌组织中BTG3蛋白表达率和H.pylori感染阴性组比较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2.qPCR结果示两胃癌细胞系中miR-106表达较高(P<0.001),BTG3表达较低(P<0.001),wnt1、β-catenin、c-myc和CyclinD1表达较高(P均<0.001)。3.调控miR-106b表达中显示,转染miR-106b模拟剂胃癌细胞中BTG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减低(P<0.001),β-catenin蛋白水平增高(P<0.001),胃癌细胞增殖水平加快(P<0.001),在此基础上再转染BTG3质粒DNA,上述结果逆转。转染miR-106b抑制剂胃癌细胞中BTG3蛋白表达水平增高(P<0.001),β-catenin蛋白水平降低(P<0.001),胃癌细胞增殖水平明显减慢(P<0.001)。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显示转染miR-106b模拟剂后野生型BTG3-3’UTR报告质粒荧光素酶活性明显降低(P<0.001)。4.调控BTG3表达中显示,转染BTG3质粒DNA胃癌细胞BTG3表达上调,胃癌细胞增殖水平减慢(P<0.001),转染BTG3/shRNA细胞BTG3表达下调,胃癌细胞增殖水平加快(P<0.001);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两胃癌细胞系中wnt1、β-catenin、c-myc和CyclinD1的表达与人胃粘膜细胞系中相比均较高(P<0.001)。BTG3表达上调后,wnt1、β-catenin、c-myc和CyclinD1的表达相应降低(P<0.001)。BTG3表达下调后,wnt1、β-catenin、c-myc和CyclinD1的表达相应升高(P<0.001)。6.Weston blot检测GES-1、SGC-7901及MKN-45中磷酸化β-catenin的表达,发现胃癌细胞中磷酸化β-catenin表达降低。BTG3质粒DNA转染胃癌细胞上调BTG3后发现磷酸化β-catenin表达相应增加,和胃癌细胞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二、ANRIL与miR-99a、BMI1在胃癌增殖中的调控关系1.qPCR结果显示胃癌组织及胃癌细胞中ANRIL表达较高(P<0.001,P<0.01),miR-99a在胃癌组织中表达较低(P<0.01,P<0.001)。2.shANRIL转染胃癌细胞后,qPCR结果示ANRIL表达明显减低,miR-99a表达相应明显升高,Western blot检测结果示BMI1表达也相应减低,CCK8实验显示敲减ANRIL胃癌细胞增殖水平减慢(P<0.001)。敲减ANRIL胃癌细胞经miR-99a抑制剂再转染后,qPCR结果示miR-99a高表达水平可被明显降低(P<0.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示BMI1低表达水平逆转,CCK8结果示胃癌细胞增殖低水平也被逆转(P<0.001)。3.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转染miR-99a模拟剂胃癌细胞BMI1蛋白表达水平减低(P<0.001),转染miR-99a抑制剂胃癌细胞BMI1蛋白表达水平增高(P<0.001)。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显示转染miR-99a模拟剂胃癌细胞野生型BMI1-3’UTR报告质粒荧光素酶活性明显降低(P<0.001)。4.转染BMI1质粒DNA的胃癌细胞BMI1表达升高,Notch1、磷酸化mTOR及磷酸化p-70S6K表达相应升高(P<0.001),转染BMI1/shRNA的胃癌细胞BMI1表达降低,Notch1、磷酸化mTOR及磷酸化p-70S6K表达也相应降低(P<0.001)。结论:1.BTG3在胃癌中低表达,与胃癌分期及分化程度有关系,与H.pylori感染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2.BTG3在胃癌细胞中受miR-106b靶向调控,miR-106b高表达可致胃癌细胞增殖加快,可能通过负调控BTG3激活Wnt/β-catenin通路有关。3.胃癌中ANRIL高表达,miR-99a低表达,BMI1高表达,三者之间存在相互调控关系。4.敲减ANRIL后胃癌miR-99a表达升高,胃癌细胞增殖减慢,可能与miR-99a调控BMI1影响Notch1及mTOR信号通路有关。

张国华[4](2019)在《长非编码RNA ARHGAP27P1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与目的:胃癌是全球第五大最常被诊断出的癌症,也是癌症引起死亡的第三大原因。近年来,胃癌的诊断和治疗虽然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5年生存率依然不容乐观。研究发现长非编码RNA(lncRNA)与多种疾病有关,尤其是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ARHGAP27P1是假基因来源的lncRNA,位于17q11染色体上,长度为3366bp。预实验发现ARHGAP27P1在胃癌组织及细胞株中处于低表达。但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后ARHGAP27P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临床意义尚未明确,ARHGAP27P1在胃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分子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方法:1、通过查找文献,电泳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RT-qPCR),筛选出lncRNA ARHGAP27P1;通过预实验检测ARHGAP27P1在胃癌组织和细胞株中表达水平。2、RT-qPCR检测ARHGAP27P1在胃癌组织及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Log-rank分析ARHGAP27P1与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评估其诊断价值。3、采用过表达和敲减实验在体外研究ARHGAP27P1对细胞增殖、周期、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4、RT-qPCR筛选ARHGAP27P1调控的下游基因,通过Western blot、FISH、RIP、ChIP等探讨其分子机制。5、裸鼠体内成瘤实验进一步验证ARHGAP27P1对胃癌形成的影响。结果:1、RT-qPCR结果表明ARHGAP27P1在胃癌组织及血浆中均处于低表达;病理相关性分析显示,在胃癌组织及血浆中ARHGAP27P1表达水平均与TNM分期,侵袭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呈明显的负相关。2、细胞功能实验显示,过表达ARHGAP27P1可抑制胃癌细胞周期进程,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而干扰ARHGAP27P1可促进细胞周期进程,抑制细胞凋亡,促进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3、RT-qPCR鉴定出p15、p16、p57是ARHGAP27P1调控的下游基因;Western blot验证了ARHGAP27P1可影响p15、p16、p57蛋白水平。4、FISH实验显示ARHGAP27P1主要分布在细胞核,表明ARHGAP27P1可能在转录水平发挥作用;RIP实验结果显示ARHGAP27P1主要与JMJD3相结合;ChIP实验发现JMJD3可与p15、p16、p57启动子区域结合。5、Western blot显示,ARHGAP27P1过表达后,H3K27me3蛋白水平降低,p15、p16、p57蛋白水平增加,而ARHGAP27P1过表达并JMJD3干扰后,以上效应可被完全逆转。此外,干扰JMJD3、p15、p16均可逆转ARHGAP27P1的抑癌作用。6、裸鼠体内成瘤实验显示,ARHGAP27P1可明显抑制胃癌的形成。结论:ARHGAP27P1在胃癌组织及血浆中显着低表达,其表达水平与TNM分期、肿瘤侵袭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并且ARHGAP27P1处于高水平的患者总体存活率高于低水平的患者;ARHGAP27P1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促进细胞凋亡;ARHGAP27P1通过结合JMJD3,介导H3K27me3脱甲基,促进p15、p16和p57的表达,进而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体内实验显示ARHGAP27P1可抑制胃癌形成。因此,ARHGAP27P1有望成为胃癌诊断和治疗的新分子标志物。

王嘉俊[5](2019)在《长链非编码RNA AB007962、RP11-432I5.2和PGM5-AS1在胃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PGM5-AS1对细胞迁移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和目的:胃癌、结直肠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据统计,2017年全美范围内胃癌、结肠癌和直肠癌的预计新发病例分别为2.8万例,9.5万例和3.9万例。而在我国,2015年预计胃癌和结直肠癌新发病例分别为67.9万例和37.6万例,预计死亡病例分别为49.8万例和19.1万例,在消化道肿瘤中均高居前列。胃肠癌给家庭带来失去亲人的痛苦,给社会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随着手术技术,器械以及治疗手段的发展,病人的生存时间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远期预后效果仍不能令人满意。究其原因,主要因为疾病发生隐匿且发展迅速,直到病人合并消化道出血或梗阻时,才被发现并进行治疗。此外,术后的复发和转移同样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时间。众所周知,胃肠癌的发生主要由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导致的,而在肿瘤发展过程中,大量基因异常表达并参与其中。所以,明确胃肠癌进展过程中的潜在分子机制,探索新颖的且具备更高敏感性特异性的诊断肿瘤和指导预后的分子标志物,并寻找新的肿瘤治疗靶点是目前的首要任务。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让我们对人类基因有了全新的认识,大约20000个人类基因中仅有2%左右能够编码蛋白,而剩余超过90%的转录本则被称之为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在ncRNA中,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近几年倍受关注,LncRNA是一类由RNA聚合酶Ⅱ转录而来,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并且没有开放阅读框的一种ncRNA。根据lncRNA与编码基因位置关系,lncRNA可以被分为五类,即正义lncRNA(sense-lncRNA),反义lncRNA(antisense-lncRNA),基因间lncRNA(intergenic lncRNA),基因内lncRNA(intronic lncRNA)和双向lncRNA(bidirectional lncRNA)。LncRNA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并在人类病理生理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近几年的研究还发现,lncRNA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并起到了关键的调控作用。在这些与肿瘤相关的lncRNA中,lncRNA-AB007962(后文均简称AB007962)、lncRNA-PGM5-AS1(后文均简称PGM5-AS1)和lncRNA-RP11-432I5.2(后文均简称RP11-432I5.2)的研究属于空白状态。本研究通过检测AB007962、PGM5-AS1和RP11-432I5.2在胃肠癌中的表达情况,探索他们与胃肠癌诊断、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明确他们在临床中的价值和意义。同时我们还试图研究PGM5-AS1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周期、凋亡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并探索PGM5-AS1的作用机制,为治疗提供依据和靶点。方法:1、检测AB007962在胃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1)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AB007962在胃癌组织及其配对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2)Wilcoxon符号秩检验对胃癌组织及其配对非癌组织中AB007962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2、分析AB007962在胃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相关性(1)应用非参数检验(Manner-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分析AB007962在胃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2)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统计AB007962的相对表达量与肿瘤最大径之间的相关性。(3)应用Kaplan-Meier统计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应用Log-rank检验评估胃癌病人是否存在生存差异,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明确AB007962能否作为胃癌独立预后因素。3、检测PGM5-AS1和RP11-432I5.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1)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PGM5-AS1和RP11-432I5.2在结直肠癌组织及配对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2)Wilcoxon符号秩检验对结直肠癌组织及其配对非癌组织中PGM5-AS1和RP11-432I5.2的表达水平分别进行比较。4、构建ROC曲线,根据曲线下面积(AUC)评估PGM5-AS1和RP11-432I5.2作为结直肠癌诊断标志物的能力。5、分析PGM5-AS1和RP11-432I5.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相关性。(1)应用非参数检验(Manner-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分析PGM5-AS1和RP11-432I5.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2)应用Kaplan-Meier统计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用来评估结直肠癌病人是否存在生存差异。6、PGM5-AS1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1)应用CCK-8实验分别检测PGM5-AS1过表达细胞系和阴性对照(Negative control,NC)细胞系的细胞增殖能力,分析过表达PGM5-AS1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2)应用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PGM5-AS1稳定过表达细胞系和NC细胞系的迁移能力,分析过表达PGM5-AS1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7、PGM5-AS1对结直肠癌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1)应用流式细胞术和PI染色法检测PGM5-AS1稳定过表达细胞系和NC细胞系之间的凋亡变化,分析过表达PGM5-AS1对细胞凋亡能力的影响。(2)应用流式细胞术和Annexin V-APC/PI染色法检测PGM5-AS1稳定过表达细胞系和NC细胞系之间的周期变化,分析过表达PGM5-AS1对细胞周期的影响。8、PGM5-AS1对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分别检测PGM5-AS1稳定过表达细胞系和NC细胞系中EMT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和Snail的相应表达情况,分析PGM5-AS1对EMT过程的影响。结果:1、AB00796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发现,相比于配对癌旁非癌组织,AB007962在胃癌病人组织中表达明显降低(P<0.01)。2、AB007962的相对表达量与胃癌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关系(1)非参数检验发现AB007962的相对表达量与病人年龄、性别、肿瘤最大径、侵润深度、周围淋巴结转移等因素无显着统计学相关(P>0.05)。但AB007962的相对表达量与肿瘤最大径之间存在一定的趋势(P=0.078)。Spearman双变量相关分析发现AB007962相对表达量与肿瘤最大径存在负相关(P=0.023)。(2)AB007962的相对表达量与胃癌病人的总生存时间和无病生存时间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亚组分析发现,AB007962的相对表达量与Lauren分型为肠型的病人总生存时间和无病生存时间存在显着统计学相关(P<0.05),即AB007962相对表达量越高,病人预后越好。(3)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发现,AB007962是Lauren分型为肠型的胃癌病人的独立预后因素。3、RP11-432I5.2和PGM5-AS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1)RP11-432I5.2在77例结直肠癌病人组织中表达显着降低(P<0.01),77例癌组织中有56例(72.7%)表达降低,21例(27.3%)在癌组织中表达升高。癌组织中RP11-432I5.2的2-△CT值为0.57±1.63,非癌组织中的RP11-432I5.2的2-△CT为1.62±3.38。AUC为0.702(P<0.001),敏感度为63.6%,特异度为72.7%,RP11-432I5.2有可能作为结直肠癌诊断标志物。(2)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发现,相比于配对癌旁非癌组织,PGM5-AS1在103例结直肠癌病人组织中表达显着降低(P<0.01)。其中,95例(92.24%)在癌组织中表达降低,8例(7.76%)PGM5-AS1在癌组织中表达升高。结直肠癌组织中PGM5-AS1的2-△CT值为0.10±0.32,癌旁非癌组织中的PGM5-AS1的2-△CT为3.72±14.25。构建ROC曲线分析发现AUC为0.859(P<0.001),敏感度为87.4%,特异度为72.8%,PGM5-AS1在结直肠癌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能作为结直肠癌潜在的诊断标志物。4、PGM5-AS1和RP11-432I5.2的相对表达量与结直肠癌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1)PGM5-AS1和RP11-432I5.2的相对表达量与病人年龄、性别、肿瘤最大径、浸润深度、周围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均无统计学相关(P>0.05)。(2)PGM5-AS1和RP11-432I5.2的相对表达量与病人预后无统计学相关(P>0.05)。5、PGM5-AS1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1)通过CCK8实验结果并未发现PGM5-AS1对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有影响(P>0.05)。(2)通过Transwell小室实验结果发现PGM5-AS1能够抑制细胞的迁移能力,PGM5-AS1稳定过表达细胞系的迁移能力较NC细胞系弱(P<0.05)。6、PGM5-AS1对结直肠癌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1)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未发现PGM5-AS1稳定过表达细胞系和NC细胞系的凋亡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未发现PGM5-AS1稳定过表达细胞系和NC细胞系的各周期的比例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7、PGM5-AS1对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PGM5-AS1稳定过表达细胞系中E-cadherin蛋白表达较NC细胞系中明显增加,N-cadherin和Snail蛋白表达比NC细胞系中明显减低,PGM5-AS1能够抑制EMT的过程。结论:1、AB00796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低于癌旁非癌组织,AB007962的相对表达量与肿瘤最大径呈负相关。AB007962是Lauren分型为肠型的胃癌病人的独立预后因素。2、RP11-432I5.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着低于癌旁非癌组织,并有可能作为结直肠癌的诊断标志物。3、PGM5-AS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着低于癌旁非癌组织,PGM5-AS1能够作为结直肠癌诊断标志物。PGM5-AS1能够显着抑制细胞的迁移能力,PGM5-AS1通过下调Snail、N-cadherin并上调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抑制EMT的进展。

李维妙[6](2015)在《CREPT与细胞周期D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文中提出目的:研究CREPT与细胞周期D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析CREPT和细胞周期D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差异性及相关性,探讨CREPT和细胞周期D蛋白在NSCLC中的可能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NSCLC组织271例,采用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及PCR法检测NSCLC组织及相应正常组织中CREPT及细胞周期D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1.CREPT在271例NSCLC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96.1%,而正常组织阳性率为30.4%,二者差异显着(P=0.000);CREPT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与否、肿瘤大小及类型无显着差异性(P=0.380,0.627,0.894,0.253,0.638)。CREPT在NSCLC不同分化程度组间(P=0.000)、不同临床分期组间的表达差异性显着(P=0.025);在NSCLC总样本、腺癌样本中淋巴转移与否组间的表达差异性显着(P=0.003),而在鳞癌中的表达差异性不显着(P=0.166)。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表明CREPT的表达与患者的生存期密切相关(P<0.01)。多因素分析提示CREPT可能是判定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独立生物学标志,HR为1.367(95%CI:1.085,1.723,p<0.01)。Western Blot及PCR实验进一步证实了CREPT在NSCLC及其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2.Cyclin D1、Cyclin D2、Cyclin D3、CDK4在NSCLC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性显着(P=0.000);Cyclin D3、CDK4的表达在NSCLC样本的不同分化程度、不同TNM分期、淋巴转移与否组间的表达差异性显着(P<0.01);而Cyclin D2在腺癌的不同分化程度间表达差异性显着(P<0.05);Cyclin D1仅在腺癌的不同临床分期间的表达差异性显着(P<0.01)。3.在NSCLC肿瘤组织中CREPT表达与Cyclin D1、Cyclin D2、Cyclin D3、CDK4、Ki67表达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95、0.338、0.458、0.520、0.621,P值均为0.000,即CREPT的表达与Cyclin D1、Cyclin D2的表达相关性不显着,而CREPT与Cyclin D3、CDK4、Ki67的表达相关性显着;NSCLC的低分化组或III-IV期患者中,CREPT表达与Cyclin D3、CDK4、Ki67的表达相关性显着(P<0.01)。结论:1.CREPT、细胞周期D相关蛋白在NSCLC中过表达,均为NSCLC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差异性蛋白。2.CREPT的表达在NSCLC的不同分级、分期及淋巴转移与否组间的差异性显着,表明CREPT在NSCLC发生发展的进程中起重要作用。结合生存分析显示CREPT的表达与患者的生存期密切相关提示CREPT可作为独立判断NSCLC预后的生物学标志。3.Cyclin D3、CDK4在NSCLC的不同分级间、分期间及淋巴转移与否组间的表达有显着性差异。4.本文结果显示在NSCLC中CREPT与Cyclin D1、Cyclin D2的相互作用较弱,而在低分化的NSCLC晚期患者的肿瘤组织中,CREPT与Cyclin D3、CDK4、Ki67的表达相关性显着,提示CREPT具有较强的促进细胞增殖的能力,可能通过上调Cyclin D3、CDK4的表达,协同加快细胞周期进程从而促进NSCLC的恶性进展。

欧阳琴[7](2011)在《贲门腺癌和远端胃腺癌组织p15INK4b、CyclinD1、CDK4表达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近几十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检测手段的进步,胃癌的总体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呈下降趋势,但是,发生部位及组织学类型却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胃远端部位(胃窦)胃癌发病率下降而食管与胃交界处腺癌发生率则在上升,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率下降而腺癌的发生率上升。这种变化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开展了针对这两者之间比较的大量研究。食管胃交界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是指发生于食管胃交界(Esophagogastric Junction,EGJ)区域的腺癌,从解剖学角度包括食管远端腺癌和胃贲门腺癌。由于EGJ解剖学部位的特殊性和组织学的复杂性,各国学者对此部位肿瘤的分类及分型看法不一。目前被大多数学者接受并广泛应用的是Siewert分类,其以肿瘤中心与距鳞柱状上皮交界部(Z线)的距离为分类根据将AEG分为三型:AEG I型为源于食管特异性肠上皮化生区域(Barrett食管)的远端食管腺癌;AEG II型为真正意义的贲门腺癌,指肿瘤中心距EGJ近心侧1cm和远心侧2cm区域内的腺癌;AEG III型为贲门下腺癌。我国将AEG II型和III型笼统称为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c adenocarcinoma,GCA)。近几年,我国贲门腺癌的发病率呈现日益增高的趋势,这种情况在食管癌及胃癌高发区居民中表现尤为明显,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有学者研究发现贲门腺癌和远端胃腺癌在生物学行为和发病机制上存在着一定差异,提示贲门腺癌是一种独特的胃癌病理学亚型。细胞周期调控异常是引起肿瘤发生的一个重要机制。细胞周期素(Cyclin)、细胞周期素依赖蛋白激酶(cyc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CDK)、CDK抑制因子(CDK inhibitory proteins,CDKI)等在细胞周期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p15INK4b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CDKI分子,其编码的p15蛋白可以与Cyclin D1竞争结合CDK4/6分子,从而抑制Rb蛋白磷酸化,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同时,研究发现在多种肿瘤中存在p15INK4b基因的突变、缺失及甲基化等改变。此外,据统计结果表明,80%的肿瘤细胞株中p15INK4b基因的表达存在失活现象。目前已有研究提示,p15INK4b基因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相关。为探讨贲门腺癌的生物学特性,分析贲门腺癌与远端胃腺癌在肿瘤发病机制方面可能存在的差异,本研究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比研究贲门腺癌和远端胃腺癌病例中p15INK4b、CyclinD1和CDK4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手术切除胃癌患者原发灶标本共80例,其中54例为贲门腺癌(肿瘤中心位于Z线上1cm与下2cm区域内的腺癌),26例为远端胃腺癌,同时取胃癌手术切除标本未受累的胃残端正常胃黏膜54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比研究p15INK4b、CyclinD1和CDK4在贲门腺癌和远端胃腺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统计分析运用SPSS16.0软件,数据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p15INK4b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1.1贲门腺癌和远端胃腺癌组织中p15INK4b蛋白的表达情况p15INK4b蛋白阳性反应定位于细胞核和/或细胞浆,胃正常粘膜中p15INK4b的阳性表达率为64.8%,贲门腺癌和远端胃腺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5%和7.7%,均明显低于胃正常黏膜(P<0.05)。贲门腺癌和远端胃腺癌p15INK4b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贲门腺癌和远端胃腺癌组织中p15INK4b蛋白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贲门腺癌p15INK4b在高分化组的阳性表达率52.2%,明显高于低分化组的表达率(16.2%,P<0.05)。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75%,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13.2%,P<0.05)。但其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及浸润深度均无关(P>0.05)。远端胃腺癌p15INK4b蛋白在无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33.3%,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0%,P<0.05)。但其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无关(P>0.05)。贲门腺癌和远端胃腺癌p15INK4b的临床病理意义有所差异,贲门腺癌p15INK4b的表达与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呈明显相关关系,而远端胃腺癌p15INK4b的表达仅与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2 CyclinD1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2.1贲门腺癌和远端胃腺癌组织中CyclinD1蛋白的表达情况CyclinD1蛋白阳性反应定位于细胞核。54例正常胃粘膜中10例可见CyclinD1阳性表达(18.5%),显着低于胃癌组(42.5%, P<0.05)。CyclinD1蛋白在贲门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0.1%,与远端胃腺癌无明显差异(46.2%,P>0.05)。2.2贲门腺癌和远端胃腺癌组织中CyclinD1蛋白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贲门腺癌病例中高分化组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为74.0%,明显高于低分化组(16.1%,P<0.05)。贲门腺癌组织CyclinD1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均无关(P>0.05)。远端胃腺癌病例中伴淋巴结转移组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为60.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0%,P<0.05)。远端胃腺癌CyclinD1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均无相关关系(P>0.05)。研究结果提示,贲门腺癌和远端胃腺癌CyclinD1的临床病理意义有一定差异,贲门腺癌CyclinD1的表达与分化程度密切相关,而远端胃腺癌CyclinD1的表达与淋巴结有无转移相关。3 CDK4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3.1贲门腺癌和远端胃腺癌CDK4蛋白的表达情况CDK4蛋白阳性反应定位于细胞核和/或细胞浆。贲门腺癌54例中有32例CDK4蛋白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59.3%,略低于远端胃腺癌(73.1%,P>0.05)。CDK4蛋白在正常胃粘膜中的阳性表达率显着低于两部位肿瘤中的表达(P<0.05)。3.2贲门腺癌和远端胃腺癌CDK4蛋白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贲门腺癌病例中高分化组CDK4的阳性表达率为34.8%,明显低于低分化组(77.4%,P<0.05)。无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为25.0%,明显低于有淋巴结转移组(73.3%,P<0.05)。CDK4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浸润深度均无相关关系(P>0.05)。远端胃腺癌CDK4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关系(P>0.05)。贲门腺癌CDK4的表达与分化程度和淋巴转移呈明显相关关系,而远端胃腺癌CDK4的表达与分化程度和淋巴转移无相关关系。4贲门腺癌和远端胃腺癌组织中p15INK4b、CyclinD1和CDK4蛋白表达的关系p15INK4b和CyclinD1在贲门腺癌和远端胃腺癌中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同样,p15INK4b和CDK4在两肿瘤中成负相关关系(P<0.05),CyclinD1和CDK4在两者中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1贲门腺癌和远端胃腺癌组织中p15INK4b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胃粘膜,而CyclinD1和CDK4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2 p15INK4b在贲门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远端胃腺癌,CyclinD1和CDK4在贲门腺癌与远端胃腺癌的表达未见明显差异。3贲门腺癌中p15INK4b和CDK4的表达均与分化程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而CyclinD1仅与分化程度相关。远端胃腺癌中仅p15INK4b、CyclinD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p15INK4b、CyclinD1和CDK4在贲门腺癌和远端胃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存在差异。提示p15INK4b -CyclinD1-CDK4通路在贲门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更为明显。

杨勇[8](2010)在《FHIT及DCP4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提出目的:探讨FHIT和DCP4在胃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在胃癌发生、发展方面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及半定量分析的方法,检测30例癌周边粘膜组织标本和82例胃癌中DCP4和FHIT的表达。分析与胃癌病理的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1 DCP4和FHIT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FHIT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下降(47.56%),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年龄≥60岁阳性表达率增高(57.41%),与年龄<60岁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男性与女性阳性表达率比较有无显着差异(p>0.05)。高、中、低分化的胃癌组织中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0%、69.76%和17.14%,不同分化胃癌组织比较,低分化与高分化、中分化与低分化有显着差异(p<0.01),高分化与低分化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Ⅰ、Ⅱ、Ⅲ期和Ⅳ期胃癌组织中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65%、57.14%、、26.67%和6.67%,不同临床分期阳性表达率之间比较,Ⅰ期与Ⅲ期、Ⅳ期有显着差异(p<0.01),Ⅱ期与Ⅳ期有显着差异(p<0.01);Ⅰ期与Ⅱ期、Ⅱ期与Ⅲ期、Ⅳ期与Ⅲ期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中其阳性降低(34.69%),与无淋巴转移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DCP4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下降(42.68%),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年龄≥60岁,其阳性表达率增高(44.44%),与年龄<60岁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男性阳性表达率为47.69%,女性阳性表达率为23.53%,两者比较有无显着差异(p>0.05)。高中低分化的胃癌组织中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0%、58.14%和20.00%,不同分化胃癌组织比较,低分化与中分化有显着差异(p<0.01),高分化与低分化、中分化与高分化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Ⅰ、Ⅱ、Ⅲ期和Ⅳ期胃癌组织中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61%、35.71%、30.00%和13.33%,不同临床分期阳性表达率之间比较,Ⅰ期与Ⅱ期、Ⅲ期、Ⅳ期有显着差异(p<0.05或p<0.01),Ⅱ期与Ⅲ期、Ⅱ期与Ⅳ期、Ⅳ期与Ⅲ期无显着差异(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中其阳性表达率为降低(36.73%),与无淋巴转移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2胃癌不同临床分期FHIT和DCP4蛋白PI值比较不同临床分期胃癌的FHIT和DCP4蛋白表达PI值显着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不同临床分期胃癌FHIT蛋白表达PI值之间比较,随着临床分期增加,PI值下降,Ⅰ期与Ⅱ期、Ⅰ期与Ⅲ期、Ⅰ期与Ⅳ期、Ⅱ期与Ⅲ期、Ⅱ期-Ⅳ期均有显着差异(p<0.01),Ⅲ期与Ⅳ期无显着差异(p>0.05)。不同临床分期胃癌DCP4蛋白表达PI值之间比较,随着临床分期增加,PI值下降,Ⅰ期与Ⅱ期、Ⅰ期与Ⅲ期、Ⅰ期与Ⅳ期、Ⅱ期与Ⅲ期、Ⅱ期-Ⅳ期、Ⅱ期与Ⅳ期均有显着差异(p<0.05或p<0.01)3胃癌不同病理分级FHIT和DCP4蛋白PI值比较不同病理分级的胃癌FHIT表达PI值显着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随病理分级的升高, FHIT表达减弱,不同病理分级的胃癌之间比较,低分化与高分化、低分化与中分化有显着差异(p<0.01),中分化与高分化无显着差异(p>0.05)。不同病理分级的胃癌DCP4表达PI值显着降低,中分化、低分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高分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随病理分级的升高, DCP4表达下降,不同病理分级的胃癌之间比较,低分化与高分化、低分化与中分化有显着差异(p<0.01),中分化与高分化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1. DCP4和FHIT蛋白表达异常与胃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转移存在一定内在联系,其中FHIT蛋白表达异常与年龄有一定关系;2. DCP4和FHIT蛋白是胃癌临床重要生物学指标,参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检测DCP 4和FHIT蛋白表达对判断胃癌的恶性程度及预测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杨雪炎,熊兵红,马利[9](2010)在《p16、p15及PCNA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p16、p15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特点,并探讨其与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40例宫颈癌及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16、p15及PC-NA的表达情况,并结合病理分级进行分析。结果:(1)p16和p15蛋白在宫颈癌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15.00%(6/40)和17.50%(7/40),明显低于在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率100%(30/30)和96.67%(29/30)(P<0.05);(2)p16、p15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组织的病理学分级有关,p16、p15在宫颈癌Ⅰ级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57%(4/14)、28.57%(4/14),明显高于Ⅱ级25%(4/16)、18.75%(3/16)(P<0.05)和Ⅲ级10%(1/10)、10%(1/10)(P<0.05);(3)宫颈癌组织PCNA阳性表达率95.00%(38/4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阳性表达率3.33%(1/30)(P<0.05),并且与病理学分级存在相关性。结论:抑癌基因p16、p15的表达缺失在子宫颈癌中同时存在,p16、p15及PCNA检测对于研究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和评估子宫颈癌恶性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李伟[10](2010)在《纳米炭吸附紫杉醇对胃癌淋巴结内肿瘤细胞凋亡、Bcl-2及P16表达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检测术中注射不同剂量的纳米炭吸附紫杉醇(PA-CH)后胃癌周围黑染淋巴结内紫杉醇的含量,了解PA-CH的配置剂量是否达到最大饱和浓度;通过检测胃癌周围转移淋巴结中细胞凋亡率、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表达,探讨纳米炭(CNP)吸附紫杉醇(PA)靶向化疗药物的作用机理及疗效,积累纳米炭-紫杉醇混悬液行胃癌淋巴化疗的经验,为进一步开展临床淋巴靶向化疗奠定基础。方法:第一部分:将2008年6月至2009年2月入住我科的30例胃癌患者分为两组,A组15例:术中注射2ml紫杉醇及1ml纳米炭混悬液,B组15例:术中注射1ml紫杉醇及1ml纳米炭混悬液,采集手术切下胃癌周围淋巴结行病理检查及黑染淋巴结内药物浓度分析,比较注射不同剂量的PA-CH后胃癌周围不同淋巴结内紫杉醇的含量。第二部分:将2009年2月至2009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30例胃癌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术中先以纳米炭吸附紫杉醇行淋巴靶向化疗后再行手术,对照组直接手术。术毕即取胃癌周围淋巴结送病检,将病检证实有癌转移的淋巴结行TUNEL-AP法检测其中的细胞凋亡情况,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Bcl-2及P16基因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第一部分:1.A组淋巴结黑染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A组及B组黑染淋巴结癌转移率与未黑染淋巴结癌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A组与B组淋巴结癌转移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A、B两组第一站淋巴结的紫杉醇含量均较第二站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A组淋巴结内的紫杉醇含量较B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二部分:1.试验组第一站的细胞凋亡指数高于第二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对照组第一站与第二站的细胞凋亡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试验组细胞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试验组及对照组第一站与第二站的Bcl-2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试验组Bcl-2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试验组及对照组第一站与第二站的P16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试验组P16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纳米炭对紫杉醇药物具有良好的吸附性,不仅可以很好的示踪胃周淋巴结,而且能指导术者进行淋巴结清扫,还可以将紫杉醇带入淋巴结起到淋巴化疗(LC)作用。2.淋巴结的黑染率与PA-CH的浓度及淋巴结是否癌转移无关,黑染淋巴结内的药物浓度与淋巴结是否癌转移无关,与淋巴结距离注射药物的远近有关,与PA-CH的浓度有关。3.注射1ml紫杉醇还未达到PA-CH的最大饱和浓度,注射2ml紫杉醇黑染淋巴结内的药物浓度明显增加,但不一定是PA-CH的最大饱和浓度,为临床淋巴靶向化疗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4.PA-CH淋巴靶向化疗能使胃癌转移淋巴结中Bcl-2表达下降,P16表达增加及细胞凋亡率增加。5.PA-CH淋巴靶向化疗对Bcl-2、P16等凋亡调节分子表达的影响可能进一步影响肿瘤细胞的凋亡,且增加药物浓度会增加转移淋巴结的细胞凋亡现象,即更能够定向杀灭胃癌周围转移淋巴结中的肿瘤细胞,为淋巴靶向化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和理论基础。

二、胃癌及转移淋巴结中P16和P15基因表达的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胃癌及转移淋巴结中P16和P15基因表达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miR-195-5p在卵巢癌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miR-195-5p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细胞系中的表达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主要实验试剂及耗材
        1.1.3 主要仪器设备
        1.1.4 常用实验试剂的配制
        1.1.5 实验方法
    1.2 结果
        1.2.1 miR-195-5p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下调
        1.2.2 miR-195-5p在卵巢癌细胞、正常卵巢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1.3 讨论
    1.4 小结
二、miR-195-5p对卵巢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主要实验试剂及耗材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1.4 常用实验试剂的配制
        2.1.5 实验方法
    2.2 结果
        2.2.1 体外细胞学验证miR-195-5p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
        2.2.2 体内动物学实验验证miR-195-5p对卵巢癌增殖的影响
        2.2.3 miR-195-5p对卵巢癌细胞周期的影响
    2.3 讨论
    2.4 小结
三、miR-195-5p与 CDCA4 作用关系研究
    3.1 对象和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物品
        3.1.3 研究方法
    3.2 结果
        3.2.1 CDCA4是miR-195-5p下游调控靶基因
        3.2.2 miR-195-5p通过对CDCA4 的调节作用来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能力
    3.3 讨论
    3.4 小结
四、miR-195-5p、CDCA4 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
    4.1 对象和方法
        4.1.1 研究对象
        4.1.2 临床资料
        4.1.3 随访
        4.1.4 研究物品
        4.1.5 研究方法
    4.2 结果
        4.2.1 miR-195-5p、CDCA4 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4.2.2 miR-195-5p、CDCA4 表达水平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4.3 讨论
    4.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综述 细胞周期调控与上皮性卵巢癌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遗传变异与胃癌预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新型分子标志物在胃癌预后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主要缩略词的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二 发表论文
致谢

(3)BTG3及ANRIL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调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BTG3与miR-106b、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胃癌增殖中的调控关系
    1 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组织材料和仪器试剂
        2.1.1 组织标本及细胞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1.4 试剂配制
        2.1.5 引物设计
        2.2 实验方法
        2.2.1 免疫组化检测各组织BTG3 表达
        2.2.2 目的细胞培养
        2.2.3 qRT-PCR检测各组细胞BTG3、miR-106b表达
        2.2.4 调控miR-106b对 BTG3 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
        2.2.5 调控BTG3 的表达对细胞增殖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
        2.2.6 BTG3 对 mi R-106b 的反调控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
        3.2 qPCR检测胃癌细胞中BTG3、miR106 的表达结果
        3.3 调控miR106 对胃癌细胞中BTG3 蛋白表达的影响
        3.4 双荧光素酶告实验验证BTG3与miR-106b靶向关系
        3.5 调控BTG3及miR-106b的表达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3.6 上调及下调BTG3 对胃癌细胞中wnt/β-catenin通路的影响
    4 讨论
第二部分 ANRIL与 miR-99a、BMI1 在胃癌中的调控关系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器材
        2.2 实验方法
        2.2.1 qRT-PCR检测ANRIL、miR99a的表达
        2.2.2 敲减ANRIL的效果检测
        2.2.3 调控miR-99a对胃癌细胞BMI1 表达的影响
        2.2.4 双荧光素酶基因检测验证miR-99a对 BMI1 表达调控
        2.2.5 调控BMI1对Notch及 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
        2.3 统计学方法
    3.实验结果
        3.1 ANRIL在胃癌组织及细胞中表达上调
        3.2 q-PCR检测敲减ANRIL的效果
        3.3 敲减ANRIL抑制胃癌细胞增殖
        3.4 miR-99a在胃癌中低表达
        3.5 敲减ANRIL对 miR-99a表达及胃癌增殖的影响
        3.6 调控miR-99a对 BMI表达的影响
        3.7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99a靶向调控BMI1
        3.8 胃癌中ANRIL、miR-99a、BMI1 三者的调控联系
        3.9 胃癌中BMI1 可激活Notch及 mTOR信号通路
    4.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英文缩略词表
附录
致谢

(4)长非编码RNA ARHGAP27P1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ARHGAP27P1 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
        1.3.1 胃癌组织中差异表达lncRNA的筛选
        1.3.2 胃癌细胞中ARHGAP27P1 表达水平检测
        1.3.3 ARHGAP27P1 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水平
        1.3.4 胃癌组织中ARHGAP27P1 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相关性
        1.3.5 胃癌组织中ARHGAP27P1 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预后关系
        1.3.6 ARHGAP27P1 在胃癌患者血浆中表达水平与临床意义分析
    1.4 讨论
第二章 ARHGAP27P1 对胃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2.1 材料
    2.2 方法
    2.3 结果
        2.3.1 ARHGAP27P1 过表达和干扰的效率检测
        2.3.2 ARHGAP27P1 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2.3.3 ARHGAP27P1 对胃癌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
        2.3.4 ARHGAP27P1 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2.3.5 ARHGAP27P1 对胃癌细胞迁移的影响
        2.3.6 ARHGAP27P1 对胃癌细胞侵袭的影响
    2.4 讨论
第三章 ARHGAP27P1 影响胃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
    3.1 材料
    3.2 方法
    3.3 结果
        3.3.1 ARHGAP27P1 调控p15、p16、p57 表达水平
        3.3.2 ARHGAP27P1 通过结合JMJD3 促进p15,p16和p57 的表达
        3.3.3 干预JMJD3、p15、p16 可逆转ARHGAP27P1 的抑癌作用
        3.3.4 ARHGAP27P1 过表达抑制p15、p16、p57 表达和裸鼠肿瘤的形成
    3.4 讨论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5)长链非编码RNA AB007962、RP11-432I5.2和PGM5-AS1在胃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PGM5-AS1对细胞迁移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AB007962 在胃癌组织中异常低表达的临床和预后意义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临床组织样本收集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1.4 主要引物
        2.2 方法
        2.2.1 细胞培养
        2.2.2 胃癌组织及细胞系的总RNA提取
        2.2.3 反转录
        2.2.4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
        2.2.5 数据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AB007962 在胃癌组织及胃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
        3.2 AB007962 的相对表达量与胃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3.3 AB007962 的相对表达水平与胃癌病人预后的关系
        3.3.1 AB007962 的相对表达水平与全组病人的生存分析
        3.3.2 病人亚组之间的生存分析
        3.3.3 AB007962 可能作为肠型胃癌病人的独立预后因素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LncRNA-RP11-432I5.2 在结直肠癌中异常表达的诊断和预后意义的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临床样本收集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1.4 肠癌细胞系
        2.1.5 主要引物
        2.2 实验方法
        2.2.1 结直肠癌细胞培养
        2.2.2 结直肠癌组织及细胞系的总 RNA 提取
        2.2.3 反转录
        2.2.4 Real-time PCR
        2.2.5 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2.2.6 数据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RP11-432I5.2 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系中低表达
        3.2 RP11-432I5.2 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意义
        3.3 RP11-432I5.2 的相对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3.4 RP11-432I5.2 与结直肠癌病人预后的关系
    4 讨论
第三部分 :LncRNA-PGM5-AS1 在结直肠癌中表达情况及其对细胞迁移作用的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临床样本收集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1.4 肠癌细胞系
        2.1.5 主要引物
        2.2 实验方法
        2.2.1 结直肠癌细胞培养
        2.2.2 结直肠癌组织及细胞系的总RNA提取
        2.2.3 反转录
        2.2.4 Real-time PCR
        2.2.5 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2.2.6 细胞转染及稳定表达细胞系构建
        2.2.7 细胞增殖能力检测(CCK-8 实验)
        2.2.8 细胞周期检测
        2.2.9 细胞凋亡检测
        2.2.10 细胞迁移能力检测
        2.2.11 全蛋白提取
        2.2.12 BCA法蛋白定量
        2.2.13 Western blot实验
        2.2.14 数据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PGM5-AS1 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系中低表达情况
        3.2 PGM5-AS1 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意义
        3.3 PGM5-AS1 的相对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3.4 构建PGM5-AS1 过表达的稳定转染细胞系
        3.5 PGM5-AS1 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3.6 PGM5-AS1 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3.6 PGM5-AS1 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3.7 PGM5-AS1 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3.8 PGM5-AS1 对结直肠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介

(6)CREPT与细胞周期D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相关性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第一部分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REPT与细胞周期D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Western
    Blot和PCR检测CREPT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7)贲门腺癌和远端胃腺癌组织p15INK4b、CyclinD1、CDK4表达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胃肠道肿瘤中p15 基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FHIT及DCP4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略缩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主要试剂
    3. 主要仪器与设备
    4. 指标检测方法
    5. 结果判定
    6. 统计与分析
结果
讨论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图片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9)p16、p15及PCNA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1.2 实验方法
    1.3 结果判定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p16和p15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
    2.2 p16和p15蛋白表达与宫颈癌分级的关系
    2.3 PCNA表达与宫颈癌分级的关系
3 讨论

(10)纳米炭吸附紫杉醇对胃癌淋巴结内肿瘤细胞凋亡、Bcl-2及P16表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PA-CH对胃癌淋巴结内肿瘤细胞凋亡、Bcl-2及P16表达的研究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不同剂量的PA-CH在胃癌淋巴结中药物浓度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PA-CH对胃癌淋巴结内肿瘤细胞凋亡、Bcl-2及P16表达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照片
        讨论
        结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纳米炭在胃癌淋巴靶向化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综述)

四、胃癌及转移淋巴结中P16和P15基因表达的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miR-195-5p在卵巢癌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D]. 刘翔宇.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2]遗传变异与胃癌预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D]. 倪婧. 南京医科大学, 2020(06)
  • [3]BTG3及ANRIL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调控机制研究[D]. 刘培. 青岛大学, 2019(07)
  • [4]长非编码RNA ARHGAP27P1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张国华. 江苏大学, 2019(03)
  • [5]长链非编码RNA AB007962、RP11-432I5.2和PGM5-AS1在胃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PGM5-AS1对细胞迁移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D]. 王嘉俊.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1)
  • [6]CREPT与细胞周期D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相关性及临床意义[D]. 李维妙. 第四军医大学, 2015(08)
  • [7]贲门腺癌和远端胃腺癌组织p15INK4b、CyclinD1、CDK4表达的对比研究[D]. 欧阳琴. 河北医科大学, 2011(10)
  • [8]FHIT及DCP4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 杨勇. 安徽医科大学, 2010(03)
  • [9]p16、p15及PCNA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杨雪炎,熊兵红,马利.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0(08)
  • [10]纳米炭吸附紫杉醇对胃癌淋巴结内肿瘤细胞凋亡、Bcl-2及P16表达的研究[D]. 李伟. 泸州医学院, 2010(04)

标签:;  ;  ;  ;  ;  

P16和P15基因在胃癌和转移淋巴结中表达的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