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词“le”和单音节形容词的语法功能实现

小词“le”和单音节形容词的语法功能实现

一、助词“了”与单音节形容词语法功能的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崔文彤[1](2021)在《济宁话语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王燕[2](2021)在《朝汉隐性词汇使动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隐性词汇使动作为致使范畴的一部分,具有跨语言的普遍性,既能够体现人们的认知行为,又能够反映人们的认知经验。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着既有共性又各具特色的致使表达方式,甚至在同一语言当中致使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汉语词汇表达手段丰富,相关研究是语法研究中的一个“老话题”,研究成果可谓浩如烟海;朝鲜语形态发达,词汇使动相对受关注较少,相关研究仍处于缓慢发展状态。从语言类型学角度来看,致使结构主要分为分析型、形态型和词汇型三种,其中,无明显标记的词汇使动在日常生活中既广泛使用又具有不易觉察性。因此,如何将隐性词汇使动纳入我们的视野,并且进行跨语言的对比研究,是一项既富有挑战性又有意义的工作。隐性词汇使动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是一种语法表达形式,也是人们言语交际的一种表达方式,因而其语法研究地位以及言语交际功能都不容忽视。在国内外学者的共同努力之下,相关研究从多角度、多层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然而,以往研究多受“动词中心论”思想的影响,主要聚焦于使动词的成立与否、句法结构特征、论元语义以及谓词的题元操作等方面,未对隐性词汇使动作明确的界定,也未能很好地厘清句法、语义以及语用功能三个层面的互动关系。因此,相关研究仍然存在进一步拓展空间。本文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之上,从构式语法的互动观和层级观角度对朝汉隐性词汇使动作了探讨。主要关注句法、语义以及语用三个层面的互动性,其互动性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谓词与构式的句法融合互动;谓词语义角色与构式论元的语义融合互动;形式与语义相结合的构式与语境层面的融合互动。主要研究成果如下:首先,分别从形式与语义相结合、显性词汇使动与隐性词汇使动相区分、他动句与使动句相区别三个角度对隐性词汇使动的概念和范畴作了界定:即构式存在两个具有因果关系的事件,一个事件的主体为X,另一个事件的主体为Y,谓词V连接X与Y且X对Y产生影响;构式不存在使动形态与使动标记,谓词V具有单一性质。在此基础上,立足于形式、语义以及构式整体性角度,将朝鲜语隐性词汇使动分为兼用式、动结式、致使移动式、命令允让式四类,将汉语隐性词汇使动分为兼用式、动结式、倒置式三类。其次,本文着眼于句法功能层面,主要从基础框架式、扩展式、构式对谓词的压制以及构式对时体、副词等共现成分的制约等方面作了对比探讨。综合来看,朝鲜语语法连接手段丰富、格助词使用灵活,存在将致使构式与移动构式融合为一体的致使移动式;汉语的语序作为语法表达方式之一,促使了倒置式的产生,即施事者以客体身份出现在宾语位置,而经验者以主体成分出现在主语位置。此外,朝鲜语动结式的V-R结合更为紧密,语义上分别指派论元,但形式上不具有分离性;汉语动结式的V-R语义上分别指向原因和结果事件,形式上可以分离。再者,从语义功能层面对朝汉隐性词汇使动的致使力、致使语义的性质以及谓词语义角色与致使主体和致使客体的融合作了具体探讨。在致使力的直接性与间接性上,朝汉动结式具体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前者表现为直接致使力,后者则具有次直接性。在论元的融合方式以及过程上,朝鲜语隐性词汇使动的致使客体主要基于图式——例示关系的融合,即由受事角色融合而来;汉语隐性词汇使动的致使客体主要由受事角色融合而成,但也存在历事等角色通过转喻方式进行融合的情况。最后,基于语用功能层面,对朝汉隐性词汇使动进行了对比分析。主要从语言经济性、凸显性以及间接言语行为等方面进行对比。从凸显性来看,朝鲜语存在句首成分凸显和句中成分凸显,句首凸显源于非核心语义角色融合的致使主体,句中凸显则依赖于格助词的句式整合性;汉语存在句首成分凸显和句尾成分凸显,句首凸显主要来自于非核心语义角色融合的致使主体,句尾凸显主要在于具有领属关系的定中短语以及倒置式的补语成分。在言语交际功能上,朝汉隐性词汇使动都呈现出“阐述类”、“表达类”、“宣告类”等间接言语行为功能;朝鲜语的命令允让式能够实施“命令类”直接言语行为,即通过“(?)”等施为动词直接向听话者发出命令或者指示。总体来看,本文对朝汉隐性词汇使动的研究突出层级性和互动性的融合关系,具体描写与深入解释相统一,在不同层面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首先,从形式与语义相结合的构式出发,再到具体的语言使用,形成了“结构事件——语义融合——语用互动”的完整构式链,进而从多维度、多视域互动角度出发进行了跨语言的对比研究,这样既有利于克服从形式出发的不足,又有利于探讨不同层面的互动性融合。其次,基于层级观与互动观的隐性词汇使动研究,既有利于构式语法理论的实际运用,又对其发展有积极的推动意义。朝汉隐性词汇使动的具体探讨,也为构建系统而全面的致使结构体系提供了一定的资料与参考。

施乐琪[3](2021)在《山西晋城市方言参考语法》文中指出本文研究山西晋城市方言的语法,具有参考语法特点。本文依据参考语法的描写性、分析性原则,对晋城市方言语法进行全面、细致、系统的研究。全文一共分为十二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先对参考语法进行了概述,然后说明目前已有的参考语法研究成果、山西方言研究成果和晋城市方言研究成果,最后介绍晋城市方言的基本概况。第二章描写晋城市方言的声母、韵母、声调系统,并对晋城市方言的儿化系统和连调系统进行归纳与描写。第三章讨论晋城市方言的词类、构词法、构形法,重点关注附加式和重叠式在构词、构形方面的区别,并首次对方言的重叠生成过程进行了分析。第四章讨论晋城市方言的代词系统,主要研究方言里极富特色的人称代词和指示词。三身代词在主宾语位置和领属位置上的用法极具方言特点,存在叠加使用现象;指示词有多种读音,也存在叠加使用现象,并在不同程度上语法化为方言中的结构助词。第五章考察晋城市方言的名词性短语,对方言里所有的名词性短语结构进行描写,并深入研究定语领属结构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三种:领属标记结构、并置结构和含三身代词结构,进一步排列出领属结构中的多项等级序列。第六章考察晋城市方言的谓词性短语,对方言里所有的谓词性短语结构进行描写,系统研究具有方言特点的框式状语、中补短语、介词短语。第七章讨论晋城市方言的简单句,先介绍完整句与非完整句的基本结构,然后描写十三类句式结构,重点分析富有方言特色的“动”字句和“得”字句。第八章讨论晋城市方言的复杂句、复合句,先描写方言中的复杂句,然后系统分析方言中复合句的关联标记及关联标记模式类型。第九章讨论晋城市方言的句类与语气,分别描写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和疑问句,并从语义角度对晋城市方言的疑问句进行重新分类,同时关注与各个句类密切相关的句末语气词。第十章关注晋城市方言的体系统和时系统,总结出方言里的体标记和时标记,并通过体、时标记在同一句中的共现现象证明晋城市方言体、时相分,最后罗列句末体标记、时标记、语气词三者连用的所有可能。第十一章从句法、语义功能描写晋城市方言的话题标记,并总结话题标记的发展过程。第十二章是本文的结语部分,重点回顾具有方言代表性的语法特点,并说明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王瑞鑫[4](2021)在《山西万荣方言参考语法》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研究山西运城万荣方言语法,具有参考语法的特点。全文一共分为十二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第二章为音系部分,第三章到第十一章讨论万荣方言中与语法结构相关的系列问题,第十二章对万荣方言的整体特点做以概括。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了山西万荣的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同时对参考语法及万荣方言的研究现状、本文所用的研究方法、理论框架等做了简要介绍。第二章主要关注万荣方言的音系,包括万荣方言的声母、韵母、声调系统、儿化韵系统、连读变调系统以及文白异读现象等。第三章主要讨论了万荣方言的词、词类和构词、构形法。文章分别从构词和构形两个角度对各个词类的形成进行了探讨。第四章主要内容是名词性短语。除了对传统句法结构意义上的名词性短语结构进行讨论之外,还重点关注了万荣方言中的领属结构。第五章主要考察指示与称代范畴。对万荣方言中的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分别做了意义和功能上的分类。第六章讨论万荣方言中的谓词性短语。对万荣方言中各种结构类型的谓词性短语做了列举概括。第七章讨论万荣方言中的简单句。除了讨论完整句和非完整句的句法构成外,还探讨了万荣方言中动词谓语句的各类句式等。第八章介绍了万荣方言的句类和语气词。对万荣方言中的四大句类和语气词所能出现的语境、表达的不同语气等都做了分类描写,还探讨了语气词结合使用的情况。第九章概括了万荣方言中的时体系统,对表示不同时态的时标记、动作完成不同情况的体标记,以及时标记和体标记的共现情况都做了分析和探讨。第十章讨论了万荣方言中的从句和关联复句的标记及模式,尝试对万荣方言中的复句关联标记模式概括出一个蕴含性等级序列。第十一章描写了万荣方言中的话题标记,对不同话题标记前所能出现的成分及结构,以及每个话题标记所表示的不同语义色彩都做了分析和探讨。第十二章是大结论部分,整体概括万荣方言在各章节内容中所呈现出来的具有特色的地方以及相对应的特点。

刘胜男[5](2021)在《白山方言谓词及谓词性短语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2012),白山方言属于东北官话吉沈片下辖的通溪小片。本文以类型学理论为依据,以参考语法为框架,对白山方言谓词及谓词性短语进行系统探究。除绪论和结语外,论文共分为三章。绪论部分首先介绍了本文的选题依据;其次概述了吉林方言关于谓词及谓词性短语的研究现状;最后对本文的研究目的、理论方法、语料来源以及体例进行说明。第一部分对动词进行描写与解释。首先对白山方言中动词的定义和类别进行描写与解释;其次对白山方言中动词的特殊类别: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式动词进行描写和分析;再次对白山方言中动词的词法进行总结和说明,既包括构词形态也包括构形形态;最后对动词的共性与差异进行分析,包括共性特征与个性差异两个方面。第二部分对白山方言中的形容词进行描写与解释。首先对形容词的构词法进行说明,包括复合构词、派生构词、重叠构词三种手段;其次对形容词的构形法进行阐述,主要通过重叠形式以及生动意义突出白山方言构形法的特点;最后对形容词的共性与差异进行分析,包括共性特征与个性差异两个方面。第三部分对白山方言中的谓词性短语进行描写与解释。通过对“动宾短语”“动补短语”“状中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进行分析;再总结动词性短语的共性与差异。结语部分对白山方言谓词及谓词性短语的整体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而又细致的总结,并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王宣又[6](2021)在《现代汉语形动兼类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代汉语兼类词类型复杂,数量较多,各兼类类型也颇具特点。兼有形容词、动词性质的形动兼类词(记为XAV),相较于名动兼类词、名形兼类词来说,其语法表现、语义表现更为复杂多样。本文主要以《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收录的形动兼类词为基础,利用自建语料库描写形动兼类词的语义、语法、语体特点,尝试解释形动兼类词产生的机制与原因。本文共五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梳理了形动词类分合问题的研究、形动转类的研究、现代汉语兼类问题的研究,目前的研究大多关注形容词带宾现象,专门研究形动兼类词的文章并不多见,且少有学者建立封闭语料库来考察形动兼类词。因此,本文自建语料库来考察形动兼类词的语义、语法特点,尝试刻画它们的语义特征,观察其语体适用特点,探究形动兼类词的产生机制与原因。还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封闭语料库的建设、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形动兼类词的界定及典型语义特征。本文判定形动兼类词的标准涉及四个方面。第一,语法上,受“很”修饰、带宾语,这两条语法标准分别满足但无需同时满足。第二,形式上,要求同形同音。第三,语义上,形容词、动词意义之间有关联。第四,数量上,坚持“兼类只能是少数”的原则。本文在自建语料库中对589个形动兼类词进行考察,分析出3个典型语义特征:[+动态][+属性][+程度],每一个典型语义特征都有不同的具体语义体现。第三部分:形动兼类词的语法、语体特点。一、语法方面,形动兼类词具有形容词、动词两种用法:“XAV+宾语”“程度副词+XAV”;能后接动态助词“着、了、过”(+宾语);能与趋向动词(起来、下去、下来)搭配使用;有ABAB或其他重叠形式(A了A、A一A);也能后带时量、动量类数量补语,表示性状实现后持续的时间、性状实现的数量。二、语体方面,在约288万字的自建语料库中考察,发现589个形动兼类词中,有457个有语体选择倾向。形动兼类词语体适用具有不平衡性,往往适用于一种或两种语体,其平均语体适用数约为3.16个。从语体类型看,能出现在文艺语体中的形动兼类数量最多,在具有语体选择倾向的形动兼类词(457个)中占80.96%;其次是适用于科技语体、新闻语体中的数量较多,在具有语体选择倾向的形动兼类词(457个)中占50%左右;能出现在公文语体中的形动兼类数量最少,这体现出形动兼类词和语体类型之间的某些适用性关系。我们通过计算形动兼类词在语体中的使用频率的概率比可知,33.48%的形动兼类词只在单一种类语体中使用,其频率概率比值为1。21.88%的形动兼类词的使用频率概率比值接近0,这部分词最大使用频率与最小使用频率的差距明显。因此,从整体上看,形动兼类词的语体分布不均衡。第四部分:形动兼类词产生的机制与原因。凸显观对认知形动兼类词的产生机制有一定的作用。不管是作形容词用还是作动词用,都凸显了原因、过程及结果。作动词用凸显动态变化的原因、变化过程、变化的结果。作形容词用则凸显动作产生的原因、动作过程的特点、动作结果的状态。形动之间的转喻关联影响形动兼类词的产生,作动词用主要有“以动作方式代动作过程、以事件结果代事件过程”两种转喻方式;作形容词用主要是“因果转喻”,凸显动作结果的状态是以因代果,凸显动作产生的原因是以果代因。形动兼类从失去形容词范畴特征,到具有动词范畴的主要语法特征,动形兼类从失去动词范畴特征,到具有形容词范畴的主要语法特征,都是经历了由“去范畴化”到“再范畴化”过程的结果。语言交际中,简短、经济的交际需求也影响了形动兼类词的产生。使用频率也对形动兼类词的产生起着一定作用,形容词、动词之间活用现象的高频使用、被人们普遍接受,为形动兼类词的产生提供了条件。第五部分:结语。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反思了研究中的不足并思考了后续深入考察的方向。

张佳宁[7](2021)在《河北藁城方言词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选取河北藁城方言的词缀作为研究课题。石家庄市藁城区地处河北省西南部,石家庄市的东部。该地方言属于冀鲁官话区石济片赵深小片。藁城方言的词缀数量丰富并且具有一定特色,但目前为止还没有学者对其进行过系统详细的描写分析。选取藁城方言的词缀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一方面可以弥补学界在这方面研究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河北方言词缀的研究提供鲜活的语料。除了绪论部分,本文的正文内容一共分为四章,每章选取一个类别的词缀进行描写,分别是跟名词有关的词缀、跟动词有关的词缀、跟形容词有关的词缀和涉及几类词的词缀。在具体的描写中,我们首先对这些词缀的性质、构词能力、功能、语义特点和由词缀构成的词语的语法功能等问题进行分析;然后从共时角度将藁城方言的某些词缀与普通话及其他方言的词缀进行对比;最后结合近代汉语语料,从历时角度对某些特色词缀的来源做一个探讨。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共得出以下五点结论:一、藁城方言的词缀数量丰富,我们共调查、搜集到藁城方言十四个富有特色的词缀,分别是跟名词有关的词缀“老”“头”“家”、跟动词有关的词缀“打”“扭”“拉”“楞”、跟形容词有关的词缀“乎儿”“溜儿”“得慌”和涉及几类词的词缀“圪”“巴”“子”“儿”;二、藁城方言的词缀极具特色,既有一些与普通话同时使用但在用法上有特殊之处的词缀,也有一些普通话没有而藁城方言特有的词缀;三、藁城方言的有些词缀虽然在普通话和其他方言中都使用,但在构词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四、藁城方言的有些词缀虽然可以和相同的词根构词,但它们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分工;五、藁城方言的有些词缀与近代汉语关系密切,保留了一些近代汉语词缀的用法。

郑夏楠[8](2021)在《景谷方言语气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汉语是分析性语言,缺乏形态变化,主要通过语调、词汇等手段来表达语气,语气词是汉语表达语气的重要语法手段。景谷方言属于汉语北方方言西南官话云南方言滇中片,现有研究主要涉及对景谷方言音系的调查和整理,对景谷方言语气词关注较少。论文以景谷方言语气词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等方式收集语料,研究景谷方言语气词的类型、结构、功能,与普通话语气词进行比较,探讨景谷方言语气词的特点。另外还分析了景谷方言语气词的语法化模式,探析语气词的形成动因及过程。论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大部分:绪论部分包括三个小节:第一节介绍了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的地理、历史、人文概况以及景谷方言概况,包括景谷方言的声韵调系统;第二节为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综述,包括普通话、其他汉语方言以及景谷方言的研究现状;第三节介绍了选题缘由、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等。正文部分包括四个章节:第一章根据语气词的句法位置、意义和功能对景谷方言的32个语气词进行了分类研究,主要根据句法位置分为句首语气词、句中语气词和句末语气词,根据意义和功能分为事态语气词、情态语气词、暂顿语气词和疑问语气词,并做了细致的描写和归纳分析。第二章主要研究景谷方言的结构与连用。首先从声母、韵母、声调三个维度分析了景谷方言语气词的语音结构,然后主要从是否做话题标记的角度讨论了暂顿语气词的分布特征,最后对景谷方言语气词的连用情况做了分析和介绍,包括事态语气词与事态语气词连用、事态语气词与情态语气词连用、情态语气词与情态语气词连用、情态语气词与疑问语气词连用4种情况。第三章从语用的角度考察了景谷方言语气词的三种功能,并进行了分析说明。一是表义功能,包括传信功能与传疑功能;二是完句功能,包括使句子成立的功能与使句义完足的功能;三是篇章功能,包括停顿功能与照应功能。第四章主要从比较的角度分析了景谷方言语气词的特点。首先归纳了汉语及汉语方言语气词的共性特征,然后比较分析了景谷方言语气词与普通话语气词的异同,最后从语法化的角度分析了景谷方言的类型特征。结语部分,总结了景谷方言语气词的特点,指出本文的不足之处及未来努力的方向。

才让卓玛(Tsering Dolma)[9](2021)在《基于语料库的藏语状态词研究》文中认为自然语言处理是一门重点研究人与计算机交互中的自然语言理解的学科,在物联网智能服务领域具有重要作用。语法知识库建设作为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基础性工程一直是研究人员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在机器翻译、问答系统、情感分析构建中起到支撑作用。在机器学习技术和语料库方法于诸多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的背景下,将其与藏语自然语言处理相结合成为大势所趋。因此,本论文采用基于语料库的实证法,研究藏语状态词,构建适用于自然语言处理的状态词语法知识库,其具有显着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论文首先对藏文网页资源库建设进行了研究。通过网络爬虫技术从互联网中抓取与物联网相关的文本数据,并经编码识别与转换,藏文分析软件分词,算法框架关键词抽取,基本实现了对关键词的知识抽取。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学习方法,自动抽取模型获得了较大的性能提升,效果尚可。其次对状态词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从形式特征出发,分别考察了构成理据、语法特征、认知方式,对其句法功能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并从现代句法分析理论将其句法知识进行了形式化描述。论文最后对状态词语法知识库构建作了探索和设计,根据每项词语的属性信息,其概念的确定提供形式化依据,使用Microsoft Access完成建库,并进行初步的逻辑推理和逻辑检验。

钟佑莉[10](2020)在《中高等留学生入门级单音节形容词习得偏误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利用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将《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中的37个最常用的一级单音节形容词进行了偏误分析,从词形、词义以及句法三个方面对单音节形容词的偏误进行了考察,发现词形方面最容易发生的是形近词偏误;词义方面最容易发生误代(即与近义词或近义语素的混淆)偏误;句法方面最易发生韵律以及误代偏误。不仅如此,我们还结合偏误表现,探究了中高等留学生单音节形容词使用偏误背后可能的原因,可能有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规则泛化、教师教材原因以及学习或交际策略不当等。最后根据偏误原因,提出了循序渐进原则、语素教学原则、强化对比分析原则、搭配教学原则、重视韵律原则以及增加口语训练原则等教学建议。

二、助词“了”与单音节形容词语法功能的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助词“了”与单音节形容词语法功能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2)朝汉隐性词汇使动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朝汉隐性词汇使动研究综述
        (一) 朝鲜语隐性词汇使动研究
        (二) 汉语隐性词汇使动研究
        (三) 朝汉隐性词汇使动对比研究
        二、研究成果的不足之处及本文的创新点
        (一) 研究成果的不足之处
        (二) 本文的创新点
    第三节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构式语法理论及其基础框架
        一、构式的性质
        (一) 形式和语义的配对体
        (二) 构式的抽象性特征
        二、构式语法的主要观点
        (一) 构式的联系观
        (二) 构式的层级观
        (三) 构式的互动观
第二章 隐性词汇使动的范畴及分类
    第一节 既有概念和分类的回顾与梳理
        一、既有概念和分类的整理
        二、既有概念和分类的分析
    第二节 隐性词汇使动的成立条件及原则
        一、形式与语义相结合
        二、使动句与他动句的区分
        三、隐性词汇使动与显性词汇使动的区分
    第三节 隐性词汇使动的概念界定
        一、致使关系链的传递及致使义的形成
        二、隐性词汇使动的意向图式及概念界定
    第四节 隐性词汇使动的分类
        一、朝鲜语隐性词汇使动的分类
        (一) 兼用式
        (二) 动结式
        (三) 致使移动式
        (四) 命令允让式
        二、汉语隐性词汇使动的分类
        (一) 兼用式
        (二) 动结式
        (三) 倒置式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朝汉隐性词汇使动的句法功能
    第一节 朝鲜语隐性词汇使动的句法功能
        一、兼用式
        (一) 句法结构式及构式对谓词的压制
        (二) 副词、时间状语以及时体的制约
        二、动结式
        (一) 句法结构式及构式对谓词的压制
        (二) 对时体及共现句式的制约
        三、致使移动式
        (一) 句法结构式及构式对谓词的压制
        (二) 扩展式及构式对谓词的制约
        四、命令允让式
        (一) 句法结构式及构式对谓词的压制
        (二) 对时体及副词的制约
    第二节 汉语隐性词汇使动的句法功能
        一、兼用式
        (一) 句法结构式及构式对谓词的压制
        (二) 时体标记“了”、“着”的制约
        二、动结式
        (一) 句法结构式及构式对谓词的压制
        (二) 时体标记“了”的制约
        三、倒置式
        (一) “V+了”对补语及构式成分的制约
        (二) “A+了”对补语及构式成分的制约
    第三节 小结
        一、语言特点及认知思维方式对语言表现形式的影响
        二、时体标记的语法化程度差异
第四章 朝汉隐性词汇使动的语义功能
    第一节 朝鲜语隐性词汇使动的语义功能
        一、致使语义的性质及特征
        (一) 直接性与间接性
        (二) 蕴含性
        二、致使力的性质及特征
        (一) 主观致使力与客观致使力
        (二) 内在致使力与外在致使力
        (三) 具体致使力与抽象致使力
        三、谓词语义角色与主体论元的融合
        (一) 致使主体的性质
        (二) 谓词语义角色与主体论元的融合过程
        (三) 构式对语义融合的压制
        四、谓词语义角色与客体论元的融合
        (一) 致使客体的性质
        (二) 谓词语义角色与客体论元的融合过程
    第二节 汉语隐性词汇使动的语义功能
        一、致使语义的性质及特征
        (一) 直接性与间接性
        (二) 蕴含性
        一、致使力的性质与特征
        (一) 主观致使力与客观致使力
        (二) 内在致使力与外在致使力
        (三) 具体致使力与抽象致使力
        三、谓词语义角色与主体论元的融合
        (一) 致使主体的性质
        (二) 谓词语义角色与主体论元的融合过程
        (三) 构式对语义融合的制约
        四、谓词语义角色与客体论元的融合
        (一) 致使客体的性质
        (二) 谓词语义角色与客体论元的融合过程
    第三节 小结
        一、汉字词的发展演变对动结式语义特征的影响
        二、句法结构对语义融合过程的影响
第五章 朝汉隐性词汇使动的语用功能
    第一节 朝鲜语隐性词汇使动的语用功能
        一、语言的经济性特征
        (一) 与“(?)”使动的经济性差异
        (二) 成分省略体现的经济性特征
        二、焦点与凸显特征
        (一) 句首成分的凸显
        (二) 句中成分的凸显
        三、间接言语行为特征
        (一) “阐述类”间接言语行为
        (二) “宣告类”间接语言行为
        (三) “表达类”间接言语行为
    第二节 汉语隐性词汇使动的语用功能
        一、语言的经济性特征
        (一) 与“使”字句经济性程度的差异
        (二) 成分省略体现的经济性特征
        二、焦点与凸显特征
        (一) 句尾成分的凸显
        (二) 句首成分的凸显
        三、间接言语行为特征
        (一) “阐述类”间接言语行为
        (二) “宣告类”间接言语行为
        (三) “表达类”间接言语行为
    第三节 小结
        一、格助词的句法整合作用
        二、句法结构与信息结构的相互作用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山西晋城市方言参考语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关于参考语法
        1.1 参考语法研究综述
        1.2 山西方言语法研究综述
    第二节 晋城市(城区)的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
        2.1 地理位置
        2.2 历史沿革
    第三节 晋城市方言研究概述
        3.1 语音方面
        3.2 词汇、语法方面
    第四节 本文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方法
        4.1 研究目的、意义
        4.2 研究方法
    第五节 符号说明
第二章 晋城市方言音系
    第一节 声韵调系统
        1.1 声母
        1.2 韵母
        1.3 声调
    第二节 儿化系统
        2.1 儿化韵
        2.2 儿化的主要特点
    第三节 连调规律
        3.1 两字组连调规律
        3.2 重叠连调规律
第三章 词类
    第一节 词类与词义
        1.1 开放性词类
        1.2 封闭性词类
    第二节 构词与构形
        2.1 复合式
        2.2 附加式
        2.3 叠音与重叠式
    第三节 其他手段
        3.1 合音词
        3.2 分音词
        3.3 变音别义构词
    小结
第四章 指示与称代
    第一节 人称代词
        1.1 三身代词的读音及意义分类
        1.2 三身代词的句法功能
        1.3 三身代词的叠置现象
        1.4 非三身代词
        1.5 “热~=”的发展及用法
        1.6 人称代词的语用特点
    第二节 指示词
        2.1 指示词的读音及意义分类
        2.2 指示词的句法功能
        2.3 指示词的叠加现象
        2.4 指示词与结构助词的语法共性
        2.5 指示词的回指功能
    第三节 疑问代词
        3.1 疑问代词的读音及意义分类
        3.2 疑问代词的语用特点
    小结
第五章 名词性短语
    第一节 名词性短语的结构
        1.1 定中短语
        1.2 联合短语
        1.3 数量短语
        1.4 同位短语
        1.5 指量短语、“的”字短语
        1.6 方位短语
    第二节 定中领属结构
        2.1 领属标记结构
        2.2 并置结构
        2.3 含三身代词结构
    小结
第六章 谓词性短语
    第一节 普通谓词性短语
        1.1 动宾短语
        1.2 主谓短语
        1.3 联合短语
        1.4 连谓短语
        1.5 兼语短语
    第二节 中补短语
        2.1 结果补语
        2.2 程度补语
        2.3 情态补语
        2.4 可能补语
        2.5 趋向动词与趋向补语
        2.6 数量补语
        2.7 时地补语
    第三节 状中短语
        3.1 短语类别
        3.2 框式状语
    第四节 介词短语
        4.1 介词及介词短语意义分类
        4.2 介词悬空现象
        4.3 后置词及框式介词
    小结
第七章 简单句及其构成
    第一节 完整句与非完整句的基本结构
        1.1 完整句
        1.2 非完整句
    第二节 一般动词谓语句句式
        2.1 处置句
        2.2 被动句
        2.3 连谓句
        2.4 兼语句
        2.5 致使句
        2.6 双宾句
        2.7 存现句
        2.8 领有句
        2.9 系词句
        2.10 比较句
        2.11 比况句
    第三节 特殊动词谓语句句式
        3.1 “动”字句
        3.2 “得”字句
    小结
第八章 复杂句和复合句
    第一节 从句
        1.1 补足语从句
        1.2 定语从句
        1.3 补语从句
    第二节 复句及其关联标记模式
        2.1 假设复句的关联标记及关联标记模式
        2.2 因果复句的关联标记及关联标记模式
        2.3 目的复句的关联标记及关联标记模式
        2.4 条件复句的关联标记及关联标记模式
        2.5 转折复句的关联标记及关联标记模式
        2.6 并列复句的关联标记及关联标记模式
        2.7 顺承复句的关联标记及关联标记模式
        2.8 递进复句的关联标记及关联标记模式
        2.9 选择复句的关联标记及关联标记模式
    小结
第九章 句类与语气
    第一节 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
        1.1 陈述句
        1.2 祈使句
        1.3 感叹句
    第二节 疑问句
        2.1 有疑而问
        2.2 无疑而问
    小结
第十章 时体系统
    第一节 晋城市方言的体系统
        1.1 完成体—兰_1[l(?)~0]、唠[lo~0]
        1.2 持续体—呢_1[n(?)~0]
        1.3 经历体—过[ku?~(53)]
        1.4 起始体—开[k(?)~(33)]
        1.5 继续体—下去[(?)iɑ~(53)k(?)(?)~0]
        1.6 短时体
        1.7 尝试体
        1.8 反复体
    第二节 晋城市方言中的时系统
        2.1 过去时—来[l(?)~0]
        2.2 现在时—兰_2[l(?)~0]、呢_2[n(?)(?)~0]
        2.3 将来时—呐[n(?)(?)~0]
        2.4 参照时间转移现象
        2.5 时标记与语气词的功能分化
    第三节 体、时标记共现
        3.1 完成体与时标记共现
        3.2 持续体与时标记共现
        3.3 经历体与时标记共现
    第四节 体、时标记与语气词连用
        4.1 时标记与语气词连用
        4.2 体标记、时标记、语气词连用
    小结
第十一章 话题
    第一节 单音节话题标记
        1.1 哇
        1.2 呀
        1.3 来
        1.4 咾
    第二节 多音节话题标记
        2.1 咾时/咾咾时
        2.2 咾哇
    小结
第十二章 结语
    第一节 本文研究重点回顾
        1.1 附加与重叠
        1.2 人称代词与指示词
        1.3 定语领属结构
        1.4 短语与简单句
        1.5 复杂句与复合句
        1.6 句类与语气
        1.7 时体
        1.8 话题
    第二节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4)山西万荣方言参考语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参考语法及山西方言的研究概述
        1.1.1 参考语法及其研究综述
        1.1.2 山西方言的研究概述
    1.2 万荣县的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
        1.2.1 地理位置
        1.2.2 历史沿革
    1.3 运城及万荣方言的研究概述
        1.3.1 语音方面
        1.3.2 词汇、语法方面
    1.4 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
        1.4.1 理论框架及研究方法
        1.4.2 研究意义
        1.4.3 语料来源
第二章 万荣方言音系
    2.1 万荣方言的声韵调系统及特点
        2.1.1 万荣方言的声韵调系统
        2.1.2 万荣方言的声韵调特点
    2.2 万荣方言的儿化系统
    2.3 万荣方言的连读变调系统
    2.4 万荣方言的文白异读
    2.5 万荣方言语音上的内部差异
    2.6 符号体例及说明
第三章 构词与构形
    3.1 词类与构词法概说
        3.1.1 词类概说
        3.1.2 词的形态概说
    3.2 复合式构词法
    3.3 附加式构词与构形
        3.3.1 前附式
        3.3.2 后附式
        3.3.3 附缀
    3.4 重叠式构词与构形
        3.4.1 名词的构词与构形
        3.4.2 动词的构词与构形
        3.4.3 形容词的构词与构形
        3.4.4 副词的构词与构形
    3.5 合音词和分音词
        3.5.1 分音词
        3.5.2 合音词
    3.6 小结
第四章 指示与称代
    4.1 人称代词
        4.1.1 三身代词的读音与意义分类
        4.1.2 三身代词的功能分类
        4.1.3 叠置现象
        4.1.4 非三身代词
        4.1.5 人称代词的语用特点
        4.1.6 小结
    4.2 指示代词
        4.2.1 指示代词的读音与意义分类
        4.2.2 指示代词的功能分类
        4.2.3 指示代词与结构助词的语法共性
        4.2.4 指示代词的回指用法
        4.2.5 指示代词的叠置
        4.2.6 小结
    4.3 疑问代词
        4.3.1 疑问代词的表现形式
        4.3.2 疑问代词的疑问用法
        4.3.3 疑问代词的语用特点
        4.3.4 小结
第五章 名词性短语
    5.1 概说
    5.2 名词性短语
        5.2.1 定中短语
        5.2.2 联合短语
        5.2.3 指量短语
        5.2.4 数量短语
        5.2.5 同位短语
        5.2.6 “的”字短语
        5.2.7 方位短语
        5.2.8 小结
    5.3 领属结构
        5.3.1 概述
        5.3.2 万荣方言领属结构的基本构成
        5.3.3 身体器官/物品名词领属的特点
        5.3.4 亲属关系领属的特点
        5.3.5 “人称代词+其他集体领属”的特点
        5.3.6 小结
第六章 谓词性短语
    6.1 概说
    6.2 主谓短语
    6.3 动宾短语
        6.3.1 受事宾语
        6.3.2 施事宾语
        6.3.3 中性宾语
    6.4 状中短语
        6.4.1 状语标记
        6.4.2 副词作状语
        6.4.3 动词作状语
        6.4.4 形容词作状语
        6.4.5 介词短语作状语
        6.4.6 时间名词作状语
        6.4.7 框式状语
    6.5 联合短语
    6.6 中补短语
        6.6.1 结果补语
        6.6.2 程度补语
        6.6.3 情态补语
        6.6.4 数量补语
        6.6.5 时地补语
        6.6.6 趋向补语
        6.6.7 可能补语
    6.7 介词短语
        6.7.1 前置介词
        6.7.2 后置介词
    6.8 连谓短语
        6.8.1 一般连动式
        6.8.2 “有”类连动式
    6.9 兼语短语
        6.9.1 使令式
        6.9.2 爱恨式
        6.9.3 选定式
        6.9.4 “有”字式
        6.9.5 兼语连谓连用/套合式
    6.10 小结
第七章 简单句及其构成
    7.1 完整句与非完整句的基本结构
        7.1.1 完整句
        7.1.2 非完整句
    7.2 动词谓语句的各类句式
        7.2.1 “叫”字句
        7.2.2 连谓句
        7.2.3 兼语句
        7.2.4 双宾句
        7.2.5 存现句
        7.2.6 领有句:有字句
        7.2.7 系词句
        7.2.8 比较句
        7.2.9 比况句
        7.2.10 “动”/“去”字句
    7.3 小结
第八章 句类、语气
    8.1 句类概说
        8.1.1 陈述句
        8.1.2 祈使句
        8.1.3 感叹句
        8.1.4 疑问句
    8.2 语气词
        8.2.1 单音节语气词
        8.2.2 语气词的结合
    8.3 小结
第九章 时体系统
    9.1 关于汉语体的研究及其定义
    9.2 万荣方言中的体标记
        9.2.1 实现体“唠_了[lau~0]”
        9.2.2 经历体“过[kuγ~(33)]”
        9.2.3 起始体“起[k~hei~(55)]”
        9.2.4 进行体/持续体标记“着[tsγ~0]”
        9.2.5 继续体标记“下去[xa~(33)t(?)~hi~0]”
        9.2.6 结果体标记“下[xa~(33)]”
        9.2.7 短时体
    9.3 万荣方言中的时系统
        9.3.1 过去时标记“去(?)”
        9.3.2 现在时标记“啦[la~0]”和“哩[li~0]”
        9.3.3 将来时标记“也[ia~0]”
    9.4 体标记和时标记的共现
        9.4.1 现在时已然态标记“啦[la~0]”和体标记的共现情况
        9.4.2 现在时正然态标记“哩[li~0]”与体标记“着(?)”的共现情况
        9.4.3 将来时“也[ia~0]”与体标记“唠[lau~0]”的共现情况
    9.5 小结
第十章 复杂句与复合句
    10.1 从句
        10.1.1 补足语从句
        10.1.2 定语从句
        10.1.3 补语从句
    10.2 复句及其关联标记模式
        10.2.1 定义
        10.2.2 假设复句的关联标记及关联标记模式
        10.2.3 因果、目的复句的关联标记与关联标记模式
        10.2.4 条件复句的关联标记与关联标记模式
        10.2.5 转折复句的关联标记与关联标记模式
        10.2.6 并列复句的关联标记与关联标记模式
        10.2.7 递进复句的关联标记与关联标记模式
        10.2.8 选择复句的关联标记与关联标记模式
        10.2.9 顺承复句的关联标记与关联标记模式
    10.3 小结
第十一章 话题标记
    11.1 定义
    11.2 万荣方言中的话题标记
        11.2.1 “呢(?)”
        11.2.2 “吧[pa~0]”
        11.2.3 “些(?)”
        11.2.4 “唠(着)(?)”
        11.2.5 “盲=(?)”
        11.2.6 “嘅[kai~0]”
        11.2.7 “去(?)”
        11.2.8 “也[ia~0]”
    11.3 小结
第十二章 结论
    12.1 本文的结论
    12.2 创新与不足
    12.3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5)白山方言谓词及谓词性短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
    (四)理论方法
    (五)语料来源及体例说明
一、动词
    (一)动词的特殊小类
        1.能愿动词
        2.趋向动词
        3.形式动词
        4.小结
    (二)动词的词法分析
        1.动词的构词形态
        2.动词的构形形态
        3.小结
    (三)动词的共性与差异
        1.共性特征
        2.个性差异
二、形容词
    (一)构词法
        1.复合式
        2.派生式
        3.重叠式
        4.小结
    (二)构形法
        1.重叠形式
        2.生动意义
        3.句法功能
        4.小结
    (三)形容词的共性与差异
        1.共性特征
        2.个性差异
三、谓词性短语
    (一)动宾短语
        1.名词性宾语
        2.谓词性宾语
        3.小结
    (二)动补短语
        1.结果补语
        2.状态补语
        3.程度补语
        4.趋向补语
        5.动量、时量补语
        6.小结
    (三)状中短语
        1.介宾状语
        2.副词状语
        3.小结
    (四)连动短语
        1.由普通动词构成的连动短语
        2.由“来”“去”参与构成的连动短语
        3.由“有”参与构成的连动短语
        4.小结
    (五)谓词性短语的共性与差异
        1.共性特征
        2.个性差异
结语
    (一)关于白山方言动词的总结
    (二)关于白山方言形容词的总结
    (三)关于白山方言谓词性短语的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6)现代汉语形动兼类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及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形容词、动词词类分合问题的研究
        1.2.2 形动转类的研究
        1.2.3 现代汉语兼类问题的研究
    1.3 研究对象和自建语料库
        1.3.1 研究对象
        1.3.2 自建语料库
    1.4 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1.4.1 理论基础
        1.4.2 研究方法
2 形动兼类词的界定及典型语义特征
    2.1 形动兼类词的界定
        2.1.1 “形动兼类”与“形动活用”的区别
        2.1.2 形动兼类词的判定
    2.2 形动兼类词的典型语义特征
        2.2.1 [+动态]特征
        2.2.2 [+属性]特征
        2.2.3 [+程度]特征
3 形动兼类词的语法、语体特点
    3.1 形动兼类词的语法特点
        3.1.1 “X_(AV)+宾语”和“程度副词+X_(AV)”
        3.1.2 XAV+动态助词
        3.1.3 XAV+趋向动词
        3.1.4 XAV+数量补语
        3.1.5 X_(AV)的重叠形式
    3.2 形动兼类词的语体特点
        3.2.1 本文所观察的语体类型
        3.2.2 形动兼类词的语体适用情况
4 形动兼类词产生的机制与原因
    4.1 形动兼类词产生的认知机制
        4.1.1 凸显原因
        4.1.2 凸显过程
        4.1.3 凸显结果
    4.2 形动兼类词产生的原因
        4.2.1 形容词与动词间的转喻关联
        4.2.2 “去范畴化”到“再范畴化”的结果
        4.2.3 语言交际的经济原则
        4.2.4 频率作用
5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7)河北藁城方言词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藁城与藁城方言
        一、藁城概况
        二、藁城方言的语音概况
    第二节 词缀研究概述
        一、关于词缀的界定
        二、关于词缀的判定标准
        三、关于词缀的分类
    第三节 河北方言词缀研究概况
    第四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语料来源、调查合作人及体例说明
        一、语料来源
        二、调查合作人
        三、体例说明
第一章 藁城方言跟名词有关的词缀
    第一节 前缀“老[lau~(55)]”
        一、词缀“老”的用法
        二、词缀“老”的功能
        三、“老”缀词的语法功能
        四、词缀“老”的来源
    第二节 后缀“头[·t~h(?)u]”
        一、词缀“头”的界定
        二、“头”缀词的结构类型
        三、词缀“头”的功能
        四、“头”缀词的语法功能
        五、藁城方言“头”缀词与普通话“头”缀词的比较
    第三节 后缀“家[·t(?)i(?)]”
        一、词缀“家”的用法及语义特点
        二、“家”缀词的语法功能
        三、词缀“家”的来源
第二章 藁城方言跟动词有关的词缀
    第一节 后缀“打[·ta]”
        一、词缀“打”的功能
        二、“打”缀词的语法功能
        三、词缀“打”的来源
        四、藁城方言“打”缀与阳泉方言、北京方言“打”缀的比较
    第二节 后缀“扭[·ni(?)u]”
        一、词缀“扭”的功能
        二、“扭”缀词的语法功能
        三、藁城方言“打”缀与“扭”缀的比较
    第三节 后缀“拉[·la]”
        一、词缀“拉”的功能
        二、“拉”缀词的语法功能
        三、词缀“拉”的来源
    第四节 后缀“楞[·l(?)]”
        一、词缀“楞”的功能
        二、“楞”缀词的语法功能
        三、藁城方言“楞”缀与“打”缀和“扭”缀的比较
第三章 藁城方言跟形容词有关的词缀
    第一节 后缀“乎儿[·xur]”
        一、词缀“乎儿”的功能
        二、“乎儿”缀词的语法功能
        三、藁城方言“乎儿”缀与普通话“乎”缀的比较
        四、藁城方言“乎儿”缀与唐山方言“乎”缀的比较
    第二节 后缀“溜儿[·li(?)ur]”
        一、词缀“溜儿”的语义特点
        二、“溜儿”缀词的语法功能
    第三节 后缀“得慌[·li·xua(?)]”
        一、词缀“得慌”的用法
        二、词缀“得慌”的功能
        三、“得慌”缀词的语法功能
第四章 藁城方言涉及几类词的词缀
    第一节 前缀“圪”
        一、词缀“圪”的界定
        二、“圪”头词语的类型
        三、词缀“圪”的功能
        四、“圪”头动词的语法功能
        五、藁城方言“圪”头词与晋语过渡地带“圪”头词的比较
    第二节 后缀“巴[·pa]”
        一、词缀“巴”的用法
        二、词缀“巴”的功能
        三、“巴”缀词的语法功能
        四、藁城方言“巴”缀与普通话、唐山方言“巴”缀的比较
    第三节 后缀“子[·ts(?)]”
        一、“子”缀词的语义类型
        二、词缀“子”的功能
        三、“子”缀词的语法功能
        四、藁城方言“子”缀词与普通话“子”缀词的比较
    第四节 后缀“儿”
        一、“儿”缀词的语义类型
        二、词缀“儿”的功能
        三、“儿”缀词的语法功能
        四、藁城方言“儿”缀词与“子”缀词的比较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8)景谷方言语气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景谷及景谷方言概述
        一、景谷县概况
        二、景谷方言概况
    第二节 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综述
        一、共同语语气词研究
        二、方言语气词研究
        三、景谷方言及语气词研究
    第三节 选题缘由、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意义
        四、语料来源
        五、体例说明
第一章 景谷方言语气词的类型
    第一节 语气词的分类标准
        一、语气、语气词的界定
        二、语气词的分类
        三、景谷方言语气词的分类
    第二节 景谷方言的句末语气词
        一、事态语气词
        二、情态语气词
        三、疑问语气词
    第三节 景谷方言的句中语气词
    第四节 景谷方言的句首语气词
第二章 景谷方言语气词的结构与连用
    第一节 景谷方言语气词的语音结构
        一、景谷方言语气词的音节类型
        二、景谷方言语气词的声母特点
        三、景谷方言语气词的韵母特点
        四、景谷方言语气词的声调特点
    第二节 景谷方言语气词的句法分布
        一、暂顿语气词做话题标记
        二、暂顿语气词不做话题标记
    第三节 景谷方言语气词的连用
        一、事态语气词与事态语气词连用
        二、事态语气词与情态语气词连用
        三、情态语气词与情态语气词连用
        四、情态语气词与疑问语气词连用
        五、三个及以上语气词连用
第三章 景谷方言语气词的语用功能考察
    第一节 景谷方言语气词的表义功能
        一、传信功能
        二、传疑功能
    第二节 景谷方言语气词的完句功能
        一、语气词使句子成立
        二、语气词使句义完足
    第三节 景谷方言语气词的篇章功能
        一、停顿功能
        二、照应功能
第四章 景谷方言语气词的比较及探源研究
    第一节 汉语及汉语方言语气词的共性特征
    第二节 景谷方言语气词与普通话语气词的比较
        一、景谷方言语气词“嗫”与普通话语气词“呢”比较
        二、景谷方言语气词“了”与普通话语气词“了”比较
        三、景谷方言语气词“吧”“咘”与普通话语气词“吧”比较
        四、景谷方言语气词“呗”“了嘛”与普通话语气词“呗”比较
    第三节 景谷方言语气词的语法化类型
        一、动词的语法化
        二、副词的语法化
        三、量词的语法化
        四、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9)基于语料库的藏语状态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范围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藏语语料库建设
    2.1 语料库概述
    2.2 藏语语料库构建
        2.2.1 藏文网页语料采集
        2.2.2 藏文编码识别与转换
        2.2.3 语料库加工技术
        2.2.4 语料规模与范围
    2.3 状态词抽取
    2.4 文章小结
第三章 状态词概念及结构分析
    3.1 状态词概念及定义
    3.2 状态词与形容词的联系
        3.2.1 状态词和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
        3.2.2 状态词和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个性
    3.3 状态词分类
        3.3.1 从构成成分上分类
        3.3.2 从意义上分类
    3.4 状态词构成特征考察
        3.4.1 双音节结构
        3.4.2 三音节结构
        3.4.3 四音节结构
        3.4.4 结构类型统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状态词语法功能分析
    4.1 修饰功能分析
        4.1.1 修饰名词
        4.1.2 修饰动词
    4.2 句法功能分析
        4.2.1 作谓语
        4.2.2 作状语
        4.2.3 作定语
        4.2.4 作补语
    4.3 组合功能分析
        4.3.1 不与“??????????”等程度副词组合
        4.3.2 不与“?????”等否定副词组合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状态词句法知识表示
    5.1 状态词句型结构及其形式化描述
    5.2 状态词句法形式化描述
        5.2.1 短语结构语法
        5.2.2 范畴语法
        5.2.3 依存语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状态词语法知识库构建
    6.1 语言知识库的原理及作用
        6.1.1 语言知识库原理
        6.1.2 语法知识库作用
    6.2 状态词语法知识库构建方法
        6.2.1 收录原则及范围
        6.2.2 语法属性项目的确定
    6.3 状态词语法知识库主要内容
        6.3.1 状态词机器词典
        6.3.2 状态词标注语料库
        6.3.3 状态词规则库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工作的回眸
    7.2 研究工作的展望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及获奖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10)中高等留学生入门级单音节形容词习得偏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及研究目标、研究范围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理论和方法及语料来源
第二章 留学生单音节形容词词汇偏误分析
    2.1 留学生单音节形容词词形偏误分析
    2.2 留学生单音节形容词词义偏误分析
第三章 留学生单音节形容词句法偏误分析
    3.1 单音节形容词充当句法成分的偏误
    3.2 单音节形容词的误加偏误
    3.3 小结
第四章 留学生单音节形容词偏误原因分析
    4.1 母语负迁移
    4.2 目的语规则泛化
    4.3 教师教材原因
    4.4 学习或交际策略不当
第五章 留学生单音节形容词教学建议
    5.1 循序渐进原则
    5.2 语素教学原则
    5.3 重视句类教学原则
    5.4 强化对比辨析原则
    5.5 搭配教学原则
    5.6 重视韵律原则
    5.7 增加口语训练原则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四、助词“了”与单音节形容词语法功能的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济宁话语法研究[D]. 崔文彤. 南宁师范大学, 2021
  • [2]朝汉隐性词汇使动对比研究[D]. 王燕. 中央民族大学, 2021(12)
  • [3]山西晋城市方言参考语法[D]. 施乐琪. 山西大学, 2021(12)
  • [4]山西万荣方言参考语法[D]. 王瑞鑫. 山西大学, 2021
  • [5]白山方言谓词及谓词性短语研究[D]. 刘胜男.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6]现代汉语形动兼类词研究[D]. 王宣又.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7]河北藁城方言词缀研究[D]. 张佳宁.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8]景谷方言语气词研究[D]. 郑夏楠.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9]基于语料库的藏语状态词研究[D]. 才让卓玛(Tsering Dolma). 西北民族大学, 2021(09)
  • [10]中高等留学生入门级单音节形容词习得偏误研究[D]. 钟佑莉. 暨南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小词“le”和单音节形容词的语法功能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