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智能建筑发展趋势及21世纪展望

国内外智能建筑发展趋势及21世纪展望

一、国内外智能建筑发展动态及21世纪展望(论文文献综述)

朱俊超[1](2021)在《面向新型建筑智能化平台副本管理策略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建筑行业不断进步,楼宇自动化系统集中式分层系统架构阻碍了自身发展,于是基于扁平化、无中心的分布式系统平台应运而生,形成新型建筑智能化平台。该平台将建筑内的空间或设备划分成多个基本单元,每个单元对应一个智能计算节点(Computing Process Node,CPN),CPN节点间依据空间关系进行连接,形成CPN网络,共同完成全局计算和控制任务。但是新型建筑智能化平台目前在建筑自控方面研究较多,在数据备份方面尚未有较多研究。考虑到平台是分布式系统,将分布式存储系统作为基础技术,解决平台数据存储。分布式存储系统中的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Hadoop Distribute File System,HDFS)能够有效地解决数据备份问题,因此,本文将HDFS应用到新型建筑智能化平台上,形成分布式的存储系统,利用HDFS副本冗余技术,实现平台数据的可靠备份,提高数据读取效率。然而,HDFS默认副本策略在副本放置和副本选择方面都存在不足,本文针对默认副本放置策略和默认副本选择策略在新型建筑智能化平台上负载均衡性和用户访问效率存在的不足,改进了HDFS副本放置策略和副本选择策略,提高了平台数据存储可靠性和数据读取效率。本文的主要研究如下:首先,研究了面向新型建筑智能化平台的副本放置策略。针对HDFS默认副本放置策略在数据存储均衡性上的不足,本文分析了新型建筑智能化平台在副本放置上的影响因素,研究了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副本放置策略。该策略考虑了节点的存储空间大小和数据传输时间,并构建了负载均衡的副本放置模型,利用粒子群算法不断迭代优化,获得最优的副本放置位置,实现了集群整体的负载均衡。其次,研究了面向新型建筑智能化平台的副本选择策略。针对HDFS默认副本选择策略下用户访问效率受节点工作负载影响的问题,分析了新型建筑智能化平台在副本选择上的影响因素,研究了基于最大服务能力的副本选择策略。该策略考虑了副本节点的工作负载和数据传输时间,把节点服务能力作为副本选择的评价指标,选取出服务能力最大的副本节点,有效地减少了副本读取的响应时间,提高了用户访问效率。最后,对上述两种副本策略,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本文通过对Cloud Sim仿真平台的扩展改进,实现HDFS在Cloud Sim上的仿真。并分别设计了两组对照实验,验证了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面向新型建筑智能化平台的副本放置策略比默认副本放置策略在负载均衡性上表现更好;面向新型建筑智能化平台的副本选择策略比默认副本选择策略的用户访问效率更高。实验验证了两种策略的有效性。图[25]表[5]参[63]

费国鹏[2](2021)在《基于WSN的智能建筑环境监测系统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智能建筑是“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智能建筑的环境监测系统是智能建筑的重要子系统,它对建筑体内外环境提供全天候监测,为环境异常预测、节能降耗、安全管控、便捷生活等提供数据支持,有效保障建筑体及内部人群的生命财产安全,一直是现代建筑领域、信息与通信领域的关注和研究热点。本课题拟构建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建筑环境监测系统,并研究该系统实现的相关技术,从而为该系统的工程实践提供技术支持。主要工作如下:1、对智能建筑环境监测系统中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能路由算法进行研究,以低功耗自适应聚类路由算法为基础,结合地理自适应保真度算法将目标区域划分为众多虚拟单元格的思想,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该算法通过改进分簇方式、簇首竞选条件、簇首轮循条件等方式对低功耗自适应聚类路由算法进行优化,并通过仿真与对比实验验证该算法的可行性。2、构建一种基于ZigBee协议的适合智能建筑环境监测系统功能需求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各传感器节点通过ZigBee技术实现组网,由协调器收集各传感器节点数据,并对数据做融合处理后传给监测终端,用户通过监测终端对建筑环境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3、以CC2530芯片为主控芯片,设计一种适合智能建筑环境监测系统功能需求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该节点集成火焰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人体检测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以及声、光预警功能,可同时采集建筑环境的多种信息,并在本节点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以减少数据传输开销,紧急情况下可提供声、光预警,节点可根据需要采用电池或220V市电两种方式供电。4、以Z-Stack协议栈为核心,软件实现传感器节点组网、采集和数据传输。基于Visual Studio 2013开发平台,构建智能建筑环境监测系统用户终端平台,实现监测数据的收集、实时显示和异常报警等功能,并完成主体功能测试。

袁翠艳[3](2021)在《面向新型建筑智能化平台的车辆引导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解决机动车停车困难的问题,大型公共建筑一般都配备了规模较大的停车场。如何高效引导驾驶员在大型停车场中寻找理想停车位,并提高停车场运行效率是当前停车场管理的难点之一。因此,对大型停车场车辆引导方法开展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应用价值。当前停车场车辆引导系统多数采用集中式分层架构进行控制,存在信息计算量大,信息冗余度高和引导效率低等问题。新型建筑智能化平台采用无中心控制架构,通过局部信息交互进行系统控制。这种控制方式减小了信息的传输量和计算量,能够有效克服上述问题。因此,本文面向新型建筑智能化平台对大型停车场的车辆引导方法开展了研究。首先在新型建筑智能化仿真平台上构建了停车场仿真模型,其次以停车场仿真模型的运行数据作为基础数据研究了一种能够适用于新型建筑智能化平台的改进蚁群算法(Ant Colony Optimization,ACO),最后以改进蚁群算法实现的路径规划方法为基础实现了车辆引导系统。本文开展的主要工作如下:1、本文利用新型建筑智能化仿真平台构建停车场仿真模型仿真停车场的物理环境和管理功能。根据停车场的物理环境和运行过程设计了停车场仿真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该仿真模型,然后在新型建筑智能化仿真平台上进行仿真模型的调试。通过该仿真模型的运行可以获取停车场的物理环境和车辆进出场等信息,为后续路径规划方法的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2、本文以停车场仿真模型的数据为基础,设计了一种改进蚁群算法实现车辆停车路径的规划。本文基于新型建筑智能化平台无中心控制方式和计算特点对标准蚁群算法进行了改进,使得改进后的蚁群算法能够适用于新型建筑智能化平台,并在分布式仿真平台(Distributed Simulation Platform,DSP)上对该算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验证了改进蚁群算法在停车场路径规划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3、本文结合停车场仿真模型实现了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车辆引导系统。首先搭建了新型建筑智能化实验平台,其次在该平台上利用停车场仿真模型的数据实现了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车辆引导系统并通过控制照明系统引导车辆行驶,最后对该车辆引导系统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准确的引导车辆行驶到指定的停车位,有效提高了停车场的运行效率。图[58]表[12]参[53]

袁成成[4](2020)在《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正逐渐渗透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正被广泛用于各类现代化新型楼宇中。跟上现代化网络信息发展的潮流,有针对性的运用当下正在迅速发展的信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系统技术加强楼宇的智能化建设,是促进管委会招商大楼及其附属区域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招商大楼服务能力和现代化层次的关键。因而强化智能化系统的规划设计是开发区管委会适应未来信息化发展的基础性环节,是综合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前期整个系统的规划设计对后期的建设起着关键性的决定作用,系统而全面的做好这关键的第一步,对开发区管委会未来整体运营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六安开发区管委会招商大楼及附属楼宇智能化重建为研究对象,在经过仔细调研和分析建筑物结构特点及实际需求后,按照现在国家相关标准,对综合安防系统、机房改造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及信息安全系统等进行了规划方案的设计。本文针对开发区管委会智能化建设需求,根据建筑物的工程结构,选择了智能化系统中重要的四方面:综合安防系统、机房改造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本文对这四个建设系统的进行了具体分析和设计,并结合实际制订了与其相适应和配套的各项子系统运行管理的规划设计方案。按照现有的行业规范标准,采取先进设计理念对管委大楼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设计,其最终目的是改善六安开发区管委会原有落后的网络和安防系统环境,适应当下和未来信息时代的发展,提高园区安防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并为开发区的智慧园区建设做好铺垫。

蒋针[5](2020)在《商业写字楼物业管理平台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基于以商业写字楼为主的城市综合体物业服务急需构建高效的信息管理平台的“互联网+”的时代背景,这篇论文开始时利用文献探究法,利用对国内与国外文献的阅读和相关理论的总结,掌握国内国外专家针对商业写字楼物业管制平台研究进展和实际使用情况,整理不相同性能的物业管制平台有关探究成果实行的比较剖析,了解写字楼物业服务管制状况:其次,采用实地调研以及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商业写字楼用户对写字楼总体状况的满意程度、大厦智能化设备设施,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以及物业服务满意度的现状,进一步完善商业写字楼物业服务需求数据库;进而,采用定性分析法,在国内八大城市国外五大行写字楼业主服务需求调查及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某m国际金融大厦针对商业物业管制平台的性能要求,针对商业写字楼客户关于物业管制性能的要求与物业管制体系要求,实行体系化的整理与剖析:最后在云端服务器、B/S框架的基础上实现物业工作管制:针对体系完善信息库的设计:对物业管制平台进行规划,划分4个板块包括物业端,户主端,管制端,作业端,针对4个板块分别实行详细的策划。商业写字楼物业管理平台,完成了缴费管理功能,派单管理系统,工单管理系统,门禁管理功能,综合报表管理的核心功能;以及报事创建,报事工单,离线数据,基础数据,设备管理等基础功能。在此基础上,商业写字楼物业管理平台基于不同的面对对象,汇集了管理端,物业端,业主端,操作端四个模块的系统详细设计。商业写字楼物业管理平台的研究与设计工作,与北京金融街某商业物业管理公司业务处理模式进行充分的结合,并对商业写字楼内用户的物业需求痛点进行分析,并将其转化为系统需求,尽可能的解决用户的痛点。该平台在正式投入使用前,对其功能,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服务质量等都需要进行全面梳理,对其中的各个环节点都需要做到权责明确,为相关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乔振伟[6](2020)在《“智慧”时代西安市民中心规划设计研究》文中提出当前,我们正在进入5G万物互联互通互动的智慧时代,智慧城市理念不断深化,“万物皆数”正在重构城市空间形态,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的交互,联通着信息数据,让当代城市越来越呈现出即时性、多维度、多样化和大样本的数据属性,智慧化技术和大数据正在运用于城市与建筑空间研究与设计中。市民中心作为重要的城市空间,在设计中重视功能与空间的营造,也关注城市与建筑空间运营对设计的影响;更好的营造空间和运营空间,让市民更好的参与空间节事活动与智慧化体验,让城市与建筑空间更舒适宜居。本文研究基于智慧时代背景和智慧城市理念,对时代特征、市民中心发展、需求及其设计理论成果梳理总结;采用智慧化技术,OSM地图数据、腾讯宜出行热地图大数据、空间句法、功能POI大数据、大众点评数据和实地调研等多源数据对案例量化分析对比。对研究内容展开分析研究:OSM地图数据研究市民中心空间结构与功能要素构成有着集中又开放的相似性;ArcGIS分时段热地图与活跃区域面积占比,反映市民中心活跃程度与市民活动规律;空间句法模型反映空间可达性程度;ArcGIS核密度分析POI反映功能分布与集聚状态,功能设施分布密度越大的空间,活力也较高;大众点评数据反映市民对空间体验需求。多源数据各个层面侧重解析,形成市民中心对应空间规划设计方法,突出空间营造设计和空间运营上的特点的研究。对西安市民中心现状进一步研究,针对对应问题与市民中心需求,融合案例研究成果,总结可借鉴的地方和应该规避的地方,形成市民中心的规划设计原则要点,进而提出城市市民中心设计策略并进行项目实践实证,同时,希望能对城市市民中心规划设计与建设起到现实的指导与借鉴作用。本文在第一章明确西安市民中心规划设计的相关时代背景、城市与建筑相关设计理论与技术工具,研究意义、研究对象,以及具体研究方法和论文整体框架;在第二章对论文相关概念进行解析,技术工具引入,深入研究智慧时代影响要下市民中心特征、职能和需求变化,智慧建筑和市民中心设计理论研究;第三章通过多源数据有针对案例各个层面侧重分析,研究市民中心空间结构与功能要素、空间活力程度和市民活动规律、空间的可达性及功能设施分布,还有市民中心空间互动与智慧化要点进行各个侧重分析对比;第四章对西安市民中心现状进行量化分析,形成对标案例的设计目标、原则和策略;第五章项目概况分析,引入合计原则和策略,旨在实现西安市民中心的功能复合、空间开放共享、空间品质提升、交互体验的智慧化、绿色节能等设计目标,实现美好、富有特色、舒适宜居和充满内涵的城市市民中心。最后,以笔者对全文成果进行总结,并对智慧时代城市市民中心规划设计与建设前景进行展望。

刘畅[7](2020)在《建大实验中心项目安装工程成本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一直呈高速增长态势。而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更是发展迅猛,建筑行业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自2008年楼市持续暴涨以来,建筑施工行业作为与房地产业紧密相关的行业,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由于市场的转型升级,我国目前建筑企业在不断增多,另外因大量外企业瞄准了我国的建筑施工市场,加上近年来私企不断剧增,所以我国建筑市场的竞争就越来越激烈。从某方面来讲,建筑施工企业运作的核心部分、市场信息的主要来源以及最终的盈亏情况都来自于施工项目。面对新的市场背景、严峻的市场局面,如何加强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如何为施工项目成本管理质量提供良好的保障,如何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目前是我国各种施工企业加强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的一环。对于之前那种借助高成本、高投入以及粗放式管理的传统运转模式,在当今竞争激烈的严峻形式下,施工企业一定要摒弃老旧的观念,尽量加强施工项目的成本掌控,完善成本管理方式,从而增加企业的运营效益。本文以“沈阳建筑大学基础实验中心项目”为例,来分析安装工程成本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并且对如何进行成本管理进行探讨研究。先对该项目的实际成本构成进行分析。结合中建八局的其他项目优秀案例,根据建大实验中心项目成本管理面临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根据投标报价阶段、施工过程履行合同阶段、竣工结算这三个时间段进行成本动态管理分析,总结出哪些是成本控制措施的可取之处。例如:建立项目责任成本管理制度、BIM深化设计、“双优化”组织设计、物资集采管理方案等等。在“一带一路”新的历史机遇下,中建八局必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加强企业内部成本管理,通过对建大实验中心项目的成本管理研究以及其他优秀案例的分析,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从而提出了针对建筑施工企业对安装工程成本管理的方法策略。

陈凯[8](2020)在《基于以太网的商业综合体智能化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扩展,土地用地面积愈发紧张,作为集住宅、酒店、商场等功能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项目不断落地。为了保障综合体更好的运营以及安全性,信息化技术在建筑上的使用必不可少,因此,如何针对于不同的商业综合体进行更贴合的智能化设计,是作为智能化设计行业从业者所必须研究的一个问题。商业综合体的智能化设计不同于单个场景,由于不同场景的智能化需求不同,因此作为集多个场景于一体的综合体在智能化设计上遇到的问题较多,本课题首先对于该类问题首先阐述了国内外的商业综合体智能化研究现状,然后通过站在商业综合体用户的角度来对智能化子系统进行需求分析,接着通过智能化产品厂商和智能化集成商两个维度上给出常用子系统的解决方案以及现在在智能化设计领域中的物联网技术,最后通过一个中型商业综合体的智能化设计实例将解决方案应用于实际项目中,使得最新方案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展现了不同场景下智能化系统的设计技巧。本课题着重从商业综合体的用户角度出发进行需求分析,结合现有的技术和设计方案,并以实际项目来对商业综合体各子系统的智能化设计做说明,使得智能化设计技术更好的与智能建筑相结合。

任延欢[9](2020)在《基于群智能的冰蓄冷空调负荷预测及运行优化研究》文中指出夏季公共建筑冷负荷需求大,冰蓄冷空调系统利用夜间余电蓄冷,日间冰槽辅助制冷机组供冷,实现空调用电“移峰填谷”,缓解了夏季负荷高峰期电网压力。冰蓄冷空调系统是时间和空间上分布的大规模系统,实际工程中不当的控制策略造成了系统运行效率低、能源浪费、运行费用高等问题。因此,研究建筑次日实时冷负荷预测,优化系统运行策略,提高制冷机组效率,实现机组最优组合,对于冰蓄冷空调系统实现节能经济的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指导价值。然而传统集中式控制系统在暖通空调应用中,控制网络搭建复杂,系统升级改造困难,且设备性能参数难以获取导致模型和优化算法存在误差。为此,本文利用一种新型的群智能建筑技术,构建了基于群智能的建筑冷负荷预测和冰蓄冷空调运行策略优化控制系统,根据冷负荷预测结果,优化冷机和冰槽的供冷策略。具体地包括:(1)以西安某商场建筑的冰蓄冷空调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制冷机组、冷却塔和水泵的运行能耗模型,以及冰槽蓄冷量、融冰供冷量的计算模型,为优化控制策略提供基础。(2)论文研究了基于建筑空间单元的冷负荷预测方法,建立了改进的自适应学习率深度信念网络冷负荷预测模型,预测建筑次日实时冷负荷需求。根据建筑空间单元划分原则,各空间单元并行独立地完成所控单元的冷负荷预测,基于生成树规则,相邻单元互相传递,最终得到整个建筑的冷负荷总需求。该商场一层建筑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改进的冷负荷预测模型在单个空间单元上取得了更好的预测精度。且较传统的建筑整体预测相比,各空间单元并行的预测方法,充分挖掘了商业建筑冷负荷非线性动态特征,预测结果更接近实际负荷。(3)应用群智能控制结构,以机电设备为单元,提出了一种分布式的多目标粒子群差分进化组合优化算法。以冰蓄冷空调系统能耗、运行费用和能耗损失为优化目标,以实际系统运行物理条件为约束,求解冷机逐时部分负荷率和冰槽逐时供冷比例。与传统的控制策略相比,该优化算法是一种高效的分布式优化算法,具有收敛性好,稳定性高,鲁棒性强等优点,且优化结果提高了冷机运行效率,冷机-冰槽的负荷分配平衡了系统运行能耗和运行费用的矛盾,取得更高的效益。以上研究基于群智能建筑技术,提出了基于建筑空间单元的冷负荷预测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建筑冷负荷预测精度。进而,基于机电设备的冰蓄冷空调多目标运行策略优化,取得了更好的节能经济效果。

张强[10](2020)在《智慧体育场馆建设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智慧体育场馆作为体育产业与信息产业相契合的新形态,伴随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突破,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智慧社会、智慧城市和智慧体育的深度融合,推动形成以人为本的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理念与模式,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新动能、体育消费新的增长点和推动体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也呼应着场馆服务业提供更多高品质、多元化、个性化服务的现实需求。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提出研究假设:在国家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和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宏观背景下,我国体育场馆如何在政府财力有限和现有设施工艺薄弱的状态下,构建新时代智慧体育场馆的发展机制,提升其建设标准化、运营数字化、应用人本化水平,实现人与运动、场馆智慧互连。本研究不仅能加深社会各界对智慧体育场馆治理的理解,对于加快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推动智慧体育场馆建设,解决长期困扰场馆运营的根本性痛点,满足消费受众的体验新需求和辅助智慧城市建设等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本文借鉴利益相关者理论、整体性治理理论、体验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实地调查等方法,梳理了发达国家智慧体育场馆的特点并与我国进行了比较分析,阐释了智慧体育场馆的内涵,提出了智慧体育场馆的三层系统模型,探讨了不同类型智慧体育场馆的建设内容,提出了五种实现智慧体育场馆运营的模式,设计了四类场景营销的类型,通过构建智慧体育场馆的指标体系,对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6个省份部分体育场馆进行了评价分析研究,最后提出促进智慧体育场馆发展的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智慧体育场馆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协同体。从体育场馆发展历程来看,智慧体育场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智能设施的应用形成的先进发展理念,是体育场馆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较之互联网+场馆、智能体育场馆,智慧体育场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其鲜明的特征。智慧体育场馆利用新技术实现人与场馆的感知互联,通过具有认知、判断、应对的智能方式深度整合资源和促进公众运动参与,在体育场馆各个环节实现高效便捷的创新应用,优化体育场馆资源配置。智慧体育场馆本身是一个完整的服务系统,其服务体验通过智能化的方式在场馆情境中产生良好的耦合效应,推动场馆全面升级服务形态。从协同管理来看,智慧体育场馆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智慧体育场馆是以新技术为基础,以追求服务、资源、技术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协调,以信息化、智能化等为典型特征,通过整合体育场馆及相关资源推进服务应用创新,从而实现场馆服务功能的升级优化。(2)研究构建了智慧体育场馆系统框架,在理论研究层面拓展和完善了智慧体育场馆的价值探索。本文分析了利益相关者理论、整体性治理理论、体验经济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智慧体育场馆的关联,辨析了智慧体育场馆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界定了智慧体育场馆的定义,阐释了智慧体育场馆的特征、功能与价值、发展目标和关键要素。创新性地提出了智慧体育场馆系统架构,具体由技术层、资源层和应用层共同构成,其中技术层位于系统的底层,包括作为场地基础设施的技术支撑、智能硬件和数据库等;资源层处于系统的中间层,包括智慧运营、资源集成和智慧社会等;应用层处于系统的最顶层,包括新型营销系统、智慧服务和统一应有等。(3)坚持分类指导,统筹设计不同类型智慧体育场馆的发展路径。研究认为根据场馆的规模、区位条件和运营特点有所不同,大型智慧体育场馆应建设为城市“地标性”休闲娱乐中心;中小型智慧体育场馆应建设为“区域性”全民健身热力区;全民健身型智慧体育场馆应建设为“节点式”运动健康服务点。从错位发展、技术创新、应用导向、加强合作以及治理转变等角度提出建设策略。以更好地指导我国智慧体育场馆建设,促进智慧体育场馆可持续健康发展。(4)智慧体育场馆运营模式多样,其本质是为了提高场馆公共服务能力、引入市场机制,促进体育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研究认为智慧体育场馆在提高运营能力,优化人力资本、降低能耗成本、实现快速复制等方面优势明显。智慧体育场馆运营包括政府投资运营、企业投资运营、政府特许企业运营、政府主导成立专门机构和场馆协会纽带模式五种模式。智慧体育场馆运营并非一劳永逸,要注意正确认识体育场馆的信息化、加强场馆内部及周边业态联系、分析挖掘场馆数据价值、重视场馆网络运行安全和加强复合型人才引进及培养等问题。提出政府加强财政投入、转变观念推动场馆智慧运营、尽快酝酿场馆智慧运营方案、合理选择智慧场馆运营模式、妥善抉择供应链合作伙伴等发展策略。(5)根据不同的体育消费需求打造智慧体育场馆场景营销。为尽快摆脱体育场馆收入渠道单一,依赖政府拨款的局面,场馆运营机构需要主动求变,充分利用新技术和跨界思维进行场景营销互换和体育消费链接。研究根据体育场馆与体育产业寻求深度变革的发展目标、用户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提炼出注重情绪释放的娱乐型场景、强调寓教于乐的教育型场景、倡导空间差异化的审美型场景和满足精神调剂的移情型场景四类智慧营销的体验场景,以推动体育场馆智慧服务体系和整体功能提档升级。(6)构建智慧体育场馆指标体系,分析评价智慧体育场馆的发展诉求。本文通过初步构建指标结构,经过两轮专家意见咨询,形成了 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47个三级指标组成的智慧体育场馆指标体系,设计了“智慧体育场馆建设与应用研究调查”问卷,以江苏、上海、浙江、广东、湖北、江西6个省份60座体育场馆作为调查对象,从供给侧了解体育场馆的建设期望和诉求,通过IPA分析明确智慧体育场馆应优先改进的项目,提出推广智慧体育场馆的策略。通过以上研究,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政府职责,制定切实可行的国家顶层设计与战略发展规划。(2)强化政策引领,形成政策体系,研制出台《关于促进智慧体育场馆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强制定专项激励政策,制定奖励、补贴和扶持政策。(3)加大资金投入,促进市场合作,建议将智慧体育场馆改造分期、分段进行分解,适当让渡部分经营权益吸引企业参与场馆智慧化改造与运营。(4)研制相关标准,针对不同类型智慧体育场馆科学编制建设指南以及数据接口标准等规范。(5)因地制宜建设,促进长效运营,划分智慧体育场馆功能版块,有规划、有重点、有策略的确保建设体系、步骤的完整性。(6)盘活人力资源,“引智借脑”从创意、营销等行业选聘人才,“自我造血”对场馆从业人员进行再教育与轮训。

二、国内外智能建筑发展动态及21世纪展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内外智能建筑发展动态及21世纪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新型建筑智能化平台副本管理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智能建筑大数据应用的研究现状
        1.2.2 副本管理策略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新型建筑智能化平台与分布式存储系统概述
    2.1 新型建筑智能化平台概述
        2.1.1 新型建筑智能化系统架构
        2.1.2 智能节点CPN
        2.1.3 CPN拓扑结构
        2.1.4 CPN标准信息集
    2.2 分布式存储系统
    2.3 面向新型建筑智能化平台的分布式存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面向新型建筑智能化平台的副本放置策略研究
    3.1 HDFS写文件流程
    3.2 HDFS默认副本放置策略分析
    3.3 新型建筑智能化平台的副本放置影响因子分析
    3.4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副本放置策略的研究
        3.4.1 副本放置数学模型
        3.4.2 粒子群算法思想
        3.4.3 改进的副本放置策略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面向新型建筑智能化平台的副本选择策略研究
    4.1 HDFS读文件流程
    4.2 HDFS默认副本选择策略分析
    4.3 新型建筑智能化平台的副本选择影响因子分析
    4.4 基于最大服务能力的副本选择策略研究
        4.4.1 节点服务能力评价指标
        4.4.2 改进的副本选择策略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面向新型建筑智能化平台的副本管理实验与分析
    5.1 实验仿真环境搭建
        5.1.1 仿真工具介绍
        5.1.2 基于HDFS的仿真工具扩展
        5.1.3 实验环境搭建
    5.2 副本放置策略实验
        5.2.1 实验设计
        5.2.2 实验结果分析
    5.3 副本选择策略实验
        5.3.1 实验设计
        5.3.2 实验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2)基于WSN的智能建筑环境监测系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智能建筑环境监测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
    1.4 论文组织架构
第2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的分析
    2.1 WSN路由协议面临的问题
    2.2 WSN路由协议的分类
        2.2.1 路由协议体系架构分类
        2.2.2 路由协议拓扑控制方式分类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LEACH算法的研究
    3.1 LEACH路由算法
        3.1.1 LEACH路由算法原理
        3.1.2 LEACH路由算法实现流程
    3.2 GAF路由算法
    3.3 优化算法
        3.3.1 优化算法思想
        3.3.2 优化算法流程与步骤
    3.4 仿真分析
        3.4.1 能量模型
        3.4.2 仿真环境设置
    3.5 仿真实验结果分析
        3.5.1 WSN CH分布情况
        3.5.2 网络存活节点数量和剩余能量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智能建筑环境监测系统总体设计与相关技术
    4.1 智能建筑环境监测系统设计要求
    4.2 整体架构
    4.3 系统无线通信技术简介
        4.3.1 ZigBee技术简介
        4.3.2 ZigBee与 IEEE802.15.4 之间的关系
        4.3.3 ZigBee的各层数据帧结构
        4.3.4 ZigBee的设备类型
        4.3.5 ZigBee的网络拓扑结构
        4.3.6 ZigBee的安全性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智能建筑环境监测系统节点硬件设计
    5.1 终端节点主控功能模块设计
    5.2 程序烧录电路设计
    5.3 电源电路设计
    5.4 USB转串口电路设计
    5.5 无线网关模块
    5.6 传感器模块电路
        5.6.1 人体检测传感器
        5.6.2 火焰传感器
        5.6.3 温湿度传感器
        5.6.4 空气质量传感器
    5.7 声光报警模块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智能建筑环境监测系统软件设计与性能测试
    6.1 协调器程序设计
    6.2 路由器程序设计
    6.3 采集终端节点程序
    6.4 用户终端监控平台程序设计
    6.5 系统测试
        6.5.1 系统测试方案
        6.5.2 终端节点功能测试
        6.5.3 用户终端监控平台功能测试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面向新型建筑智能化平台的车辆引导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相关知识与技术介绍
    2.1 新型建筑智能化平台
    2.2 新型建筑智能化仿真平台
        2.2.1 新型建筑智能化仿真平台架构
        2.2.2 新型建筑智能化仿真平台开发流程
    2.3 停车场管理系统
        2.3.1 停车场管理系统的架构与功能
        2.3.2 路径规划算法概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停车场仿真模型设计与实现
    3.1 停车场仿真模型概述
        3.1.1 停车场仿真模型需求分析
        3.1.2 停车场仿真模型设计
    3.2 停车场出入口模型
        3.2.1 停车场出入口模型需求分析
        3.2.2 停车场出入口模型设计
    3.3 停车场物理环境模型
        3.3.1 停车场物理环境模型需求分析
        3.3.2 停车场物理环境模型设计
    3.4 停车场照明系统模型
        3.4.1 停车场照明系统模型需求分析
        3.4.2 停车场照明系统模型设计
    3.5 停车场仿真模型测试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路径规划方法研究
    4.1 问题描述
    4.2 改进蚁群算法设计
        4.2.1 改进蚁群算法的流程设计
        4.2.2 改进蚁群算法启发式函数设计
    4.3 实验与结果分析
        4.3.1 节点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4.3.2 改进蚁群算法参数设置
        4.3.3 多场景下停车路径规划实验结果分析
    4.4 本章总结
第五章 基于路径规划的车辆引导系统设计与实现
    5.1 基于路径规划的车辆引导系统设计
        5.1.1 硬件平台搭建
        5.1.2 软件设计
    5.2 基于新型建筑智能化平台的改进蚁群算法实现
    5.3 基于路径规划的车辆引导系统实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4)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
        1.2.2 国内研究
    1.3 课题来源和主要研究项目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系统工程要求及相关概念
    2.1 相关概念
        2.1.1 智能化
        2.1.2 智能建筑
        2.1.3 云技术
        2.1.4 物联网
    2.2 开发区管委会办公楼宇智能化总述及整体要求
        2.2.1 项目概况和目标
        2.2.2 系统工程整体要求
    2.3 设计依据
第三章 系统设计研究
    3.1 综合安防系统设计
        3.1.1 现状分析
        3.1.2 系统概述
        3.1.3 设计原则
        3.1.4 系统功能需求
        3.1.5 应用场景设计
        3.1.6 系统部署设计
    3.2 机房改造系统设计
        3.2.1 机房现状
        3.2.2 系统概述
        3.2.3 设计原则
        3.2.4 机房环境需求
        3.2.5 机房部署设计
        3.2.6 系统功能设计
    3.3 线路及网络改造
        3.3.1 子系统介绍
        3.3.2 管委会综合布线系统
    3.4 网络安全
        3.4.1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3.4.2 安全组件
第四章 智能化系统升级改造的困难性和解决措施
    4.1 困难性
    4.2 拟解决的办法与措施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工作总结
    5.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5)商业写字楼物业管理平台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物业管理平台的背景
        1.1.1 重要组成部分
        1.1.2 “互联网+物业管理”模式是物业行业的发展方向
        1.1.3 商业写字楼物业服务急需构建高效的信息管理平台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1 有关商业写字楼物业管理服务现状国内外研究
        1.3.2 有关商业物业管理服务需求国内外研究
        1.3.3 有关物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现状的国内外研究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2 商业写字楼物业管理平台的需求分析
    2.1 国内八大城市国外五大行综合体业主服务需求调查及分析
        2.1.2 综合体发展现状
    2.2 国内八大城市国外五大行综合体移动端调查及分析
        2.2.1 国内八大城市综合体移动终端调查
        2.2.2 世界五大行在管大型综合体管理与服务网络移动端现状
        2.2.3 国内外综合体管理与服务网络移动端分析总结
    2.3 分析概述和可行性分析
    2.4 商业写字楼物业管理平台功能需求分析
    2.5 商业写字楼物业管理平台非功能需求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商业写字楼物业管理平台的软件设计
    3.1 六大物管公司管理平台开发使用现状分析
        3.1.1 网站定位
        3.1.2 盈利方式
        3.1.3 业务功能
        3.1.4 特色服务
        3.1.5 服务对象
        3.1.6 缺陷及弊端
        3.1.7 总结
    3.2 软件结构设计
        3.2.1 软件的功能模块划分
        3.2.2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流程和说明
    3.3 数据库分析
        3.3.1 ER图
        3.3.2 数据库表
    3.4 本章小结
4 商业写字楼物业管理平台的实现
    4.1 系统功能模块及其实现
        4.1.1 系统登录模块的实现
        4.1.2 系统管理员模块的实现
        4.1.3 物业管理员模块的实现
        4.1.4 操作员模块的实现
        4.1.5 业主模块的实现
        4.1.6 工单模块的实现
    4.2 本章小结
5 商业写字楼物业管理平台的测试
    5.1 软件测试的基础知识
    5.2 系统功能测试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登录界面代码
    附录 B:系统管理员主界面代码
    附录 C:物业管理员主界面代码
    附录 D:操作员主界面代码
    附录 E:业主端主界面代码
    附录 F:工单模块实现代码
致谢

(6)“智慧”时代西安市民中心规划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社会历史背景:智慧社会及智慧城市理念发展
        1.1.2 学科发展背景:智慧城市与建筑学的研究与发展
        1.1.3 项目现实背景:城市更新与西安市民中心的建设
        1.1.4 研究的目的
        1.1.5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及相关设计理论与设计理念
        1.2.1 智慧时代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2 城市市民中心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3 城市与建筑设计相关理论理念比较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框架
        1.3.4 创新之处
    1.4 本章小结
2 “智慧”时代的影响下市民中心研究内容建构
    2.1 “智慧”时代影响下市民中心空间发展研究
        2.1.1 “智慧”时代对市民中心的影响要素
        2.1.2 “智慧”时代影响下市民中心特征解析
        2.1.3 “智慧”时代影响下市民中心需求趋势
        2.1.4 “智慧”时代建筑设计的思维与技术工具
    2.2 当前智慧城市与建筑及其理论演变与发展研究
        2.2.1 智慧城市与智慧建筑的基本概述
        2.2.2 智慧建筑的设计理论演变与发展
    2.3 当前城市市民中心规划设计理论演变研究
        2.3.1 城市市民中心基本定义与特征解析
        2.3.2 城市市民中心空间规模及职能的发展
        2.3.3 城市市民中心功能要素及设计理论发展
    2.4 本章小结
3 当代城市市民中心及智慧建筑案例分析研究
    3.1 当代市民中心规划设计项目案例分析研究
        3.1.1 深圳福田深圳市民中心(2003)
        3.1.2 成都天府广场规划设计(2007)
        3.1.3 钱江新城杭州市民中心(2010)
        3.1.4 滨海新区市民文化中心(2017)
    3.2 智慧建筑与城市空间设计案例分析研究
        3.2.1 德勤阿姆斯特丹大楼智慧化设计
        3.2.2 智慧桑坦德城市空间设计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西安市民中心现状研究及设计原则与策略
    4.1 西安市民中心基本现状研究
        4.1.1 西安市民中心基本现状研究
        4.1.2 智慧时代西安市民中心的定位与设计目标
    4.2 “智慧”时代西安市民中心智慧化设计原则
        4.2.1 回归人本,尊重需求
        4.2.2 空间开放,实现共享
        4.2.3 功能复合,多样融合
        4.2.4 多元交互,智慧体验
        4.2.5 虚实协调,适应变化
    4.3 “智慧”时代西安市民中心规划设计策略
        4.3.1 城市市民中心功能与空间营造设计策略
        4.3.2 城市市民中心宏观层面智慧化规划策略
        4.3.3 城市市民中心微观层面智慧化构建策略
    4.4 章节小结
5 西安市民中心规划设计实践
    5.1 西安市民中心项目定位及概况
        5.1.1 西安市民中心项目概况
        5.1.2 引入智慧时代市民中心设计原则与策略
    5.2 智慧时代西安市民中心功能与空间营造
        5.2.1 市民中心功能与空间构建
        5.2.2 市民中心秩序与活力营造
    5.3 智慧时代西安市民中心宏观运营
        5.3.1 市民中心整体层面运营规划
        5.3.2 市民中心开放空间智慧家具
        5.3.3 市民中心媒介界面智慧化
        5.3.4 市民中心智慧停车场空间
    5.4 智慧时代西安市民中心微观运营构建
        5.4.1 市民中心多元微中心交互
        5.4.2 市民中心个性化服务体验
        5.4.3 市民中心大数据运用与安全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篇:研究成果与未来展望
    6.1 研究成果总结
    6.2 本研究的不足
    6.3 未来研究展望
    6.4 结语—智慧时代与未来建筑学
放大图表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7)建大实验中心项目安装工程成本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1.5.1 技术路线图
        1.5.2 创新点
2 相关理论综述
    2.1 工程成本的基本概念
        2.1.1 工程成本概念
        2.1.2 安装工程成本概念
        2.1.3 安装成本构成
    2.2 工程成本管理的基本概念
        2.2.1 成本管理概念
        2.2.2 安装工程成本管理概念
    2.3 成本管理方法
        2.3.1 责任成本管理
        2.3.2 收支平衡动态管理
        2.3.3 PDCA原理
        2.3.4 BIM技术
3 建大实验中心项目安装工程成本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3.1 建大实验中心项目概况
    3.2 项目安装工程成本管理现状
        3.2.1 项目安装工程成本构成
        3.2.2 项目安装工程成本管理模式
    3.3 项目安装成本管理存在问题
        3.3.1 项目管理体系方面
        3.3.2 施工组织方案方面
        3.3.3 物资管理方面
4 建大实验中心项目安装工程成本管理的方案及实施
    4.1 项目管理体系方案
        4.1.1 建立项目责任成本管理制度
        4.1.2 项目管理人员风险抵押金的缴纳
        4.1.3 建立项目招标管理体系
        4.1.4 管理人员岗位考核制度
    4.2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4.2.1 BIM深化设计
        4.2.2 “双优化”组织设计
        4.2.3 “五小成果”组织设计
    4.3 物资管理方案
        4.3.1 物资集采管理方案
        4.3.2 材料节余管理方案
5 建大实验中心项目安装工程成本管理方案实施效果分析
    5.1 项目成本预算
        5.1.1 项目责任成本
        5.1.2 开工前成本预测
    5.2 成本优化主要项目
        5.2.1 施工组织方案优化效益
        5.2.2 物资管理优化效益
    5.3 项目竣工成本及优化效益分析
        5.3.1 工程竣工成本
        5.3.2 成本优化效益
6 研究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基于以太网的商业综合体智能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智能商业综合体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应用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基于商业综合体的智能化系统需求分析
    2.1 商业综合体的功能板块需求分析
        2.1.1 商业功能区智能化需求分析
        2.1.2 公寓居住区智能化需求分析
        2.1.3 办公场所板块智能化需求分析
        2.1.4 酒店服务板块智能化需求分析
    2.2 商业综合体的功能板块子系统选择
        2.2.1 建筑智能化设计中的子系统
        2.2.2 商业功能区智能化子系统选择
        2.2.3 公寓居住区智能化子系统选择
        2.2.4 办公场所板块智能化子系统选择
        2.2.5 酒店服务所板块智能化子系统选择
    2.3 商业综合体的智能化设计的原则与标准
        2.3.1 智能化设计原则
        2.3.2 智能化设计的依据标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智能化商业综合体系统各子系统的方案设计
    3.1 项目中智能化设计方案的分工
    3.2 产品供应商的方案设计
        3.2.1 视频监控子系统的方案设计
        3.2.2 门禁子系统的方案设计
        3.2.3 信息引导及发布子系统的方案设计
        3.2.4 公共广播子系统的方案设计
        3.2.5 楼宇自控子系统的方案设计
    3.3 智能化集成商的方案设计
        3.3.1 综合布线系统的方案设计
        3.3.2 机房工程子系统的方案设计
        3.3.3 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
        3.3.4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商业综合体智能化设计
    4.1 项目概况
        4.1.1 某商业综合体项目概述
        4.1.2 某商业综合体项目功能区设计
        4.1.3 某商业综合体智能化设计范围
    4.2 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
    4.3 可视对讲系统的设计
    4.4 信息发布系统的设计
    4.5 公共广播系统的设计
    4.6 机房系统的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1)发表的学术论文(含专利和软件着作权)

(9)基于群智能的冰蓄冷空调负荷预测及运行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冰蓄冷空调发展状况
        1.2.2 建筑冷负荷预测研究
        1.2.3 冰蓄冷空调运行策略优化研究
    1.3 研究内容
2 建立冰蓄冷空调系统运行模型
    2.1 蓄冷空调系统分类
    2.2 冰蓄冷空调系统工艺
        2.2.1 冰蓄冷空调系统组成
        2.2.2 冰蓄冷空调运行工况
        2.2.3 冰蓄冷空调运行策略
    2.3 工程概况
    2.4 冰蓄冷空调系统运行模型
        2.4.1 制冷机组模型
        2.4.2 冷却塔模型
        2.4.3 水泵模型
        2.4.4 蓄冰装置模型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群智能的冰蓄冷空调控制系统
    3.1 新型建筑智能化系统平台技术
    3.2 冰蓄冷空调系统控制结构
        3.2.1 基于建筑空间单元的冷负荷预测
        3.2.2 基于机电设备的运行策略优化
    3.3 本章小结
4 基于建筑空间单元的冷负荷预测
    4.1 建筑空间单元划分
        4.1.1 大型公建基本空间单元分类
        4.1.2 空间单元划分方法
    4.2 改进的DBN冷负荷预测模型研究
        4.2.1 RBM基本原理
        4.2.2 自适应学习率算法
        4.2.3 ADBN-PLSR预测模型建立
        4.2.4 负荷预测评价指标
    4.3 基于ADBN-PLSR模型的冷负荷预测
        4.3.1 基于群智能建筑平台的数据采集
        4.3.2 数据处理
        4.3.3 确定预测模型网络结构
        4.3.4 模型训练及验证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冰蓄冷空调多目标运行优化研究
    5.1 多目标优化问题描述
        5.1.1 多目标优化问题
        5.1.2 优化目标与约束条件
    5.2 多目标优化算法
        5.2.1 粒子群算法
        5.2.2 改进的MOPSO算法
        5.2.3 差分进化算法
        5.2.4 PSODE优化算法
    5.3 基于机电设备的多目标控制策略优化
        5.3.1 分布式优化算法设计
        5.3.2 实验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
致谢
附录 建筑空间单元划分示例图

(10)智慧体育场馆建设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依据
    1.2 研究意义与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内智慧体育场馆研究现状
        1.3.2 国外智慧体育场馆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研究的框架结构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的框架结构
        1.4.2 创新之处
    1.5 研究对象、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对象
        1.5.2 研究方法
        1.5.3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体育场馆相关概念
        2.1.2 体育场馆信息化
        2.1.3 互联网+场馆
        2.1.4 智能体育场馆
        2.1.5 智慧体育场馆
        2.1.6 场景营销
    2.2 理论基础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2 整体性治理理论
        2.2.3 体验经济理论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3 中外智慧体育场馆发展比较分析研究
    3.1 我国智慧体育场馆发展的现状
        3.1.1 我国智慧体育场馆发展的总体情况
        3.1.2 我国智慧体育场馆发展的现实困境
        3.1.3 我国智慧体育场馆发展的制约因素
    3.2 我国智慧体育场馆的发展趋势探析
    3.3 国外智慧体育场馆的发展经验借鉴
        3.3.1 美国智慧体育场馆发展经验分析
        3.3.2 英国智慧体育场馆发展经验分析
        3.3.3 荷兰智慧体育场馆发展经验分析
        3.3.4 日本智慧体育场馆发展经验分析
    3.4 中外智慧体育场馆发展的比较分析
        3.4.1 智慧体育场馆的主导方式比较
        3.4.2 智慧体育场馆的发展对象比较
        3.4.3 智慧体育场馆的设施改造比较
        3.4.4 智慧体育场馆的发展目标比较
        3.4.5 智慧体育场馆的验收评估比较
    3.5 国外智慧体育场馆发展的启示
4 智慧体育场馆系统构建研究
    4.1 智慧体育场馆的内涵
        4.1.1 智慧体育场馆的特征
        4.1.2 智慧体育场馆的功能与价值
    4.2 智慧体育场馆的发展目标
    4.3 智慧体育场馆的关键要素
        4.3.1 服务主体要素
        4.3.2 服务本体要素
        4.3.3 服务客体要素
        4.3.4 信息空间要素
        4.3.5 技术应用要素
    4.4 智慧体育场馆系统的基本架构
        4.4.1 智慧体育场馆系统的理论机理
        4.4.2 智慧体育场馆系统的基本架构
    4.5 智慧体育场馆的动力机制
        4.5.1 内部动力
        4.5.2 外部动力
        4.5.3 动力机制
5 智慧体育场馆建设分析研究
    5.1 大型智慧体育场馆建设分析
        5.1.1 建设目标
        5.1.2 建设思路
        5.1.3 关注重点
        5.1.4 建设内容
    5.2 中小型智慧体育场馆建设分析
        5.2.1 建设目标
        5.2.2 建设思路
        5.2.3 关注重点
        5.2.4 建设内容
    5.3 全民健身型智慧体育场馆建设分析
        5.3.1 建设目标
        5.3.2 建设思路
        5.3.3 关注重点
        5.3.4 建设内容
    5.4 推进智慧体育场馆建设的策略
6 智慧体育场馆运营分析研究
    6.1 智慧体育场馆运营的本质
    6.2 智慧体育场馆运营的优势
    6.3 智慧体育场馆的运营实现路径
        6.3.1 政府投资运营模式
        6.3.2 企业投资运营模式
        6.3.3 政府特许企业运营模式
        6.3.4 政府主导成立专门机构模式
        6.3.5 场馆协会纽带模式
    6.4 智慧体育场馆运营应注意的问题
        6.4.1 正确认识体育场馆信息化
        6.4.2 场馆智慧运营需在规划阶段考虑
        6.4.3 注意加强场馆内部及周边业态联系
        6.4.4 充分挖掘和分析场馆数据价值
        6.4.5 重视场馆网络运行安全保障
        6.4.6 加强技术与管理型人才引进及培养
    6.5 智慧体育场馆运营的典型案例分析——以浙江黄龙体育中心为例
        6.5.1 黄龙体育中心的基本情况
        6.5.2 黄龙体育中心智慧化改革的背景
        6.5.3 黄龙体育中心智慧运营的特点
        6.5.4 黄龙体育中心智慧运营的启示
    6.6 推进智慧体育场馆运营的策略
7 智慧体育场馆场景营销分析研究
    7.1 体育场馆服务营销现状
        7.1.1 场馆营销意识亟待加强
        7.1.2 用户营销需求把握不准
        7.1.3 场馆营销模式较为单一
        7.1.4 服务营销品牌特色不强
        7.1.5 市场营销保障机制不足
    7.2 信息技术对场馆营销的影响
        7.2.1 智能终端改变体育消费习惯
        7.2.2 移动网络改善场馆交易方式
        7.2.3 在线推送延伸刺激多元消费
    7.3 智慧体育场馆场景营销的作用
        7.3.1 场景营销连接用户消费轨迹
        7.3.2 信息技术助力识别潜在市场
        7.3.3 用户获得沉浸式体验效果
        7.3.4 实现多维度场景消费创新
    7.4 智慧体育场馆的场景营销路径
        7.4.1 注重场景营销体验的本质
        7.4.2 跨界思维的创新模式选择
        7.4.3 场馆场景营销的主要类型
    7.5 智慧体育场馆的场景营销策略
8 智慧体育场馆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分析研究
    8.1 智慧体育场馆指标体系构建
        8.1.1 智慧体育场馆指标体系构建的内涵
        8.1.2 智慧体育场馆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8.1.3 智慧体育场馆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8.1.4 智慧体育场馆指标体系的结构框架
        8.1.5 智慧体育场馆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
        8.1.6 智慧体育场馆指标体系的确立
    8.2 智慧体育场馆评价分析研究
        8.2.1 “重要性”评价结果
        8.2.2 “表现性”评价结果
        8.2.3 IPA分析评价结果与讨论
        8.2.4 总结
    8.3 推广智慧体育场馆的策略
9 研究结论、建议及展望
    9.1 结论
    9.2 建议
    9.3 研究的局限及展望
        9.3.1 研究的局限
        9.3.2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智慧体育场馆初选指标体系专家咨询表
    附录2 智慧体育场馆指标体系
    附录3 智慧体育场馆建设及应用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4 问卷效度专家评价表
    附录5 智慧体育场馆建设及应用研究—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6 智慧体育场馆建设及应用研究场馆—运营机构访谈提纲
    附录7 访谈人员名录
    附录8 专家成员构成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国内外智能建筑发展动态及21世纪展望(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新型建筑智能化平台副本管理策略的研究[D]. 朱俊超.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8)
  • [2]基于WSN的智能建筑环境监测系统技术研究[D]. 费国鹏. 西华师范大学, 2021(12)
  • [3]面向新型建筑智能化平台的车辆引导系统研究[D]. 袁翠艳.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8)
  • [4]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与研究[D]. 袁成成.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5]商业写字楼物业管理平台的研究与设计[D]. 蒋针.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4)
  • [6]“智慧”时代西安市民中心规划设计研究[D]. 乔振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7]建大实验中心项目安装工程成本管理研究[D]. 刘畅.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8]基于以太网的商业综合体智能化设计[D]. 陈凯.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9]基于群智能的冰蓄冷空调负荷预测及运行优化研究[D]. 任延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10]智慧体育场馆建设与应用研究[D]. 张强. 苏州大学, 2020(06)

标签:;  ;  ;  ;  ;  

国内外智能建筑发展趋势及21世纪展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