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物对轴承使用寿命的影响

污染物对轴承使用寿命的影响

一、污染物对轴承使用寿命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郭蔚波[1](2021)在《煤粉对润滑油性能及滚动轴承磨损影响试验研究》文中认为轴承是支承轴颈的部件,可以减小零部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提高回转精度,在航空航天、矿山开采等行业被广泛使用,是当代机器设备中的一种重要零部件。由于煤矿设备所处的工况环境复杂,在运转过程中润滑油液中不可避免的会掺杂一些固体颗粒,特别是空气中的粉尘颗粒,这些颗粒会影响润滑油的性能同时也会对滚动轴承摩擦副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研究润滑油液中不同浓度、不同粒径的无烟煤煤粉和褐煤煤粉颗粒对润滑油性能及滚动轴承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对指导设备润滑油液的合理使用以及延长滚动轴承的使用寿命具有实际意义。本文以滚动轴承的圆柱滚子-轴承内圈摩擦副为研究对象,首先确定了试验所选用的润滑油以及摩擦磨损试验台的温度、载荷、滚滑比、润滑油量以及转速等参数,然后科学地设计了试验方案,探究了不同浓度下无烟煤和褐煤煤粉对滚动轴承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接着从圆柱滚子-轴承内圈摩擦副的摩擦系数变化、轴承内圈表面形貌的变化、轴承内圈表面粗糙度的三维参数变化、油液铁谱分析以及润滑油液运动粘度变化等角度系统地研究了润滑油液中不同浓度、不同粒径的煤粉颗粒对润滑油性能及滚动轴承摩擦学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根据试验所分析的九种工况条件,综合考虑轴承摩擦副的摩擦系数、跑合磨损时间、润滑油液的运动粘度以及通过形貌分析仪获得的表面粗糙度数据,试验得出当润滑油液中添加颗粒浓度为1g/L的1-2mm无烟煤煤粉颗粒时,轴承摩擦副的摩擦系数较小、运动粘度变化也不大,算术平均高度Sa也小,说明适量浓度及大小的无烟煤煤粉颗粒可以减轻轴承摩擦副的摩擦磨损。根据试验所分析的六种工况条件,综合考虑轴承摩擦副的摩擦系数、跑合磨损时间、润滑油液的运动粘度以及通过形貌分析仪获得的表面粗糙度数据,试验得出当润滑油液中添加颗粒浓度为1g/L的200目褐煤和4g/L的80目褐煤煤粉时,轴承摩擦副的摩擦系数较小、运动粘度变化也不大,说明适量浓度及大小的褐煤煤粉颗粒可以减轻轴承摩擦副的摩擦磨损。

张旭[2](2021)在《固体颗粒异物诱发推力球轴承损伤机制试验与理论研究》文中指出外界异物颗粒进入滚动轴承内部是工程实践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由于外界污染物进入滚动轴承的润滑系统而导致轴承过早失效已成为轴承失效的主要原因,在一些工作环境恶劣的特殊工程设备上,轴承的更换与维修成本较为高昂。所以探究滚动轴承在受到外界异物颗粒污染的情况下的磨损机理问题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模拟外界沙尘颗粒进入推力球轴承内部的情况,结合多种观察和分析方式,对轴承的滚道和滚珠的磨损机理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并用有限元分析手段对异物颗粒受滚道与滚珠挤压的过程进行初步探索。首先,本文对模拟沙尘颗粒进入推力球轴承内部的试验进行了系统设计,其中包括试验机的选择、振动与声发射采集系统选择、夹具结构设计、试验材料选择、试验材料配制、二氧化硅颗粒选定与特性测定、试验结果分析观察仪器的选定、试验方案设计和试验步骤的详细编制。其次,开展了一系列推力球轴承磨损试验,通过改变试验时间、接触载荷、二氧化硅颗粒的粒径、二氧化硅颗粒浓度等参数,并在试验中采集了振动与声发射信号,结合试验结束后对轴承滚道和滚珠光学显微照片观察和三维形貌参数的分析,对在外界沙尘颗粒进入滚动轴承内部后轴承磨损机理进入深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轴承滚道表面损伤是由小的压痕与大的剥落区域构成的,随着时间增加,压痕向剥落转变,最终导致滚道表面出现大面积磨损。轴承滚道滚珠损伤主要发生在跑合带上,为灰色无金属光泽带状区域,此区域是由大量凹坑组成。压痕凹坑主要为中间凹陷四周隆起的形式,而较大的剥落凹坑内部高低不平,形状不规则。二氧化硅颗粒进入滚道与滚珠的接触界面,在滚道上产生凹痕与材料剥落,随着时间的增加,这些剥落的材料又会进入接触界面继续破坏滚道。振动与声发射信号检测也可作为一种无损监测方式检测轴承磨损情况。最后,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对滚道-颗粒-滚珠模型进行了仿真,对异物颗粒和滚道的形变与应力进行了分析,由仿真结果可知在滚珠碾过颗粒时,颗粒与滚道均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形,异物颗粒材料不同,变形程度与应力情况也不相同。

曹志涛,韩松,魏钱锌[3](2020)在《航空发动机零部件清洁度控制标准》文中认为20世纪60年代初期,清洁度控制标准首先起源于航空和汽车工业并逐渐扩展到其他工业领域,极大地推动了各行业高精尖技术发展。航空发动机作为高精尖工业产品的代表,通过推行清洁度控制,极大地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可靠性。中国航发编制发布一系列航空发动机零部件清洁度控制标准,是进一步提升产品研制水平的关键。

段保亮[4](2020)在《盾构机主轴承再制造可行性评估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盾构机是隧道施工的专业化设备,但其价格昂贵,施工成本高。当前我国盾构机保有量超过1800台,且使用现状大多是一次性使用,开挖后盾构机主轴承累计运转1万小时或10公里左右就需报废。如果能够通过再制造技术对其进行修复,那么就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达到资源再利用、节能减排的效果。再制造可行性评估是再制造活动的先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综合指数法完成了主轴承再制造可行性评估,确定了理想状态下主轴承可再制造的综合指数范围以及四种典型再制造方案分别对应的可再制造性指数,并论证了其合理性。

段保亮[5](2020)在《盾构机再制造中的状态检测与评估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盾构机作为隧道开挖专业设备,造价昂贵,施工成本高。施工完毕后的盾构机往往闲置或者直接进行报废处理,从而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如果能够对剩余价值较高的盾构机实施再制造,那么可以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当前我国盾构机再制造行业刚刚起步,其再制造中的状态检测与评估方面的理论研究有待完善。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研究了盾构机部分关键设备再制造中的状态检测方法、再制造可行性评估、再制造方案优选方法、再制造后性能评估等内容,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了相关软件系统的开发,有助于盾构机再制造行业的发展。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制定科学有效的检测方法是再制造生产的前提和质量保证。以盾构机关键设备主轴承和刀盘总成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再制造中的状态检测方法、采用的仪器、标准等。(2)由于机械设备自身特点不同,因此其再制造可行性评估方法存在差异。以盾构机关键设备主轴承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综合指数法完成了主轴承再制造可行性评估,确定了理想状态下主轴承可再制造的综合指数范围以及四种不同的再制造方案分别对应的可再制造性指数,并论证了其合理性。另外,采用物元评价模型对刮刀的再制造可行性评估进行了简述。(3)根据盾构机主轴承和刀具不同的失效形式,研究了主轴承和刀具的再制造方案。以主轴承再制造方案为例,采用基于实例推理的方法实现了其再制造方案的优选,提高了优选决策的科学性。(4)通过科学而合理地建立再制造主轴承的评估指标体系,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模糊TOPSIS决策相结合的方法完成了再制造主轴承的性能评估。(5)开发了盾构机主轴承检测工艺辅助生成系统、再制造可行性分析系统、再制造修复方案优选系统、再制造主轴承性能评估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从事再制造生产人员的劳动强度,使得再制造中的可再制造性评估、再制造修复方案优选、再制造后性能评估变得更加科学合理。

杨宇璇[6](2020)在《复合耐磨涂层摩擦学性能研究及其优化》文中提出本文针对某航空发动机燃油泵轴承在高速、高温等工况下磨损严重的问题,研究了课题组自行研制的复合耐磨涂层在RP-3航空煤油中的摩擦学性能。在此基础上,从配方与制备工艺两个方面对涂层的性能进行了改进,最终得到具有更加优异抗磨性能的新型复合耐磨涂层。首先,研究了不同转速、载荷、磨损时间下复合涂层的摩擦学性能。借助白光干涉三维形貌仪、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X射线能谱仪(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EDS)等设备对摩擦区域进行形貌和成分表征,探究了涂层在RP-3航空煤油环境中的磨损机制。结果表明,复合耐磨涂层在RP-3航空煤油中的磨损过程主要分为:磨合阶段、稳定磨损阶段、失效阶段,主要的失效形式为磨粒磨损与轻微的粘着磨损。另外,通过开展煤油污染实验证明煤油污染物对涂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较小。但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涂层对磨件表面磨损相对严重,且接触区域含有大量硬质颗粒。本文通过调控不同制备工艺参数(基底喷砂目数、涂料搅拌时间、喷涂距离等),对涂层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涂层的喷砂目数为150目,搅拌时间超过6h,且采用喷涂距离30cm的分层喷涂法所制备出的涂层的摩擦性能最佳;对涂层表面进行抛光处理,降低表面粗糙度,可显着减少耐磨涂层和对磨表面的磨损,其中对磨表面平均磨痕直径降低至之前的三分之一。最后,本文对涂层配方进行了改进,包括替换或降低复合耐磨涂层中金属氧化物含量和添加纳米羟基硅酸镁(magnesium silicate hydroxide,MSH),改善涂料分散性。结果表明:添加MSH能有效提高复合耐磨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当涂层中纳米氧化铝(Al2O3)的含量降低时,涂层的硬度也随之降低,并且当涂层填料比为Al2O3:Ce F3:MSH=2:1:1时,涂层的摩擦学性能最佳。之后对配方改进后涂层的表面粗糙度、附着力等参数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各项参数均符合项目要求。

王健[7](2020)在《动车组牵引电机风机轴承剩余寿命研究》文中指出随着高速铁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高铁市场占有量不断增加,对高速动车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要求不断提高。轴承作为机械系统中重要的零部件,长期工作在恶劣环境条件下,其性能逐渐退化,运行状态直接影响整个车辆的运行状态,也影响到车辆的运行安全。轴承运行状态分析和剩余寿命预测不仅可以减少动车组故障发生率、提高动车组安全性和避免灾难性事故发生,同时可降低动车组维修成本,改善零部件利用效率低的现状。本文研究对象是已经使用四年的牵引电机风机轴承,预测其在四级修(已使用六年)时的剩余寿命。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的轴承寿命计算公式只能计算轴承的平均寿命,没有考虑到轴承个体的差异性。虽然有限元分析方法可以分析轴承剩余寿命,也可以模拟部分故障情况下轴承剩余寿命,但是模拟建模复杂,分析效率低。因此,本文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预测轴承剩余寿命。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介绍动车组检修修程,提出牵引电机风机轴承剩余寿命预测中的难点。讨论轴承剩余寿命预测方法研究现状、轴承加速寿命试验研究现状以及各种信号处理方法的优缺点。(2)研究牵引电机风机轴承工况和计算轴承剩余寿命。建立牵引电机风机力学模型,计算轴承承受的径向力。介绍L-P轴承寿命理论和I-H轴承寿命理论,考虑润滑、温度等因素对轴承寿命的影响,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轴承寿命计算公式,计算轴承在不同可靠度情况下轴承寿命,但是该公式计算结果代表轴承在工况条件下的平均寿命。(3)设计轴承加速寿命试验,处理轴承加速寿命试验数据,分析被预测轴承当前的运行状态。采用增加载荷的试验形式完成轴承加速寿命试验,采集轴承振动信号。使用变分模态分解方法处理轴承振动信号,计算加速寿命试验中样本轴承的全寿命周期的AR能量谱。使用K-means算法分析其中一个轴承的全寿命周期各个采样点的运行状态,以其运行状态分析结果为样本,使用SVM算法预测其余轴承的运行状态。(4)计算轴承寿命加速系数。建立热-瞬态动力学有限元分析模型模拟轴承真实工况,利用疲劳寿命分析模块求取轴承寿命加速系数。与轴承寿命理论构造的加速系数比较。(5)轴承剩余寿命预测。本文针对不同运行状态的预测起始点,提出不同的方法预测轴承剩余寿命。针对预测起始点的运行状态是衰退期的情况,利用MWLSTM网络对预测起始点后的AR能量变化进行预测,以能量界限值确定轴承剩余寿命。预测结果与真实结果之间的误差很小,预测方法具有很高的可靠性。针对预测起始点的运行状态是平稳期的情况,与预测起始点运行状态相似的时间点数量多且相似程度接近,基于三参数威布尔模型分析轴承的剩余寿命。预测结果与真实结果之间的误差很小,预测方法有效。根据轴承加速寿命系数将预测结果转化为轴承在实际工况条件下的剩余寿命。

邓阳琴[8](2020)在《污染油液信号的HHT特征提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变压器油在生产、运输和使用等过程中容易混入颗粒、水分等污染物,影响其理化性能,从而导致设备故障,降低设备的使用效率,所以掌握污染油液在管路中的动态运动特征对延长油液的使用寿命以及保障用油设备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污染油液的动态特征可以用信号进行表征,由于其属于典型的非平稳非线性信号,目前处理这类信号的方法主要有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小波变换(WT)以及希尔伯特黄变换(HHT)等,但短时傅里叶变换和小波变换存在窗函数和小波基的选择等困难,而希尔伯特黄变换则不受基函数的约束,鉴于此,本研究提出利用希尔伯特黄变换方法对污染油液信号进行处理分析,以探讨不同污染度的油液信号与油液污染度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揭示油中污染物的动态运动特征。首先构建了油液动态特征实验系统并配制了16组不同污染度的含Cu、SiO2两种颗粒的混合油样,对其进行污染度测试。通过Labview数据采集系统,获取了0.1-0.17MPa共8个压力的不同污染度油液的运动动态信号。其次采用希尔伯特黄变换对采集的0.1-0.17MPa压力的油液信号进行处理,分析了油液信号的IMF分量及其幅频图和希尔伯特谱图,发现各个IMF分量均具有明显的调频特征,且油液的最大峰值频率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同时分析了不同污染度油液信号的IMF分量及其幅频图和希尔伯特谱图,提取了五组污染度油液信号的特征时刻和特征频率,发现IMF2-4分量的油液频率随着污染度的增大主要向着区间中间方向偏移,IMF5-7分量的油液频率随着污染度的增大主要分别向着5Hz、3Hz和1.6Hz方向偏移,并通过利用PIV实验获取的含颗粒物油液的瞬态速度矢量的流线图,验证了0.1s为第1组污染度的一个特征时刻的可靠性。最后建立了IMF2-5分量频率的幅值与油液污染度之间的T-S模糊模型,分析了各分量频率的幅值与油液污染度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所建的T-S模糊模型的预测误差范围为0-0.21%,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能够有效地揭示HHT提取的油液动态特征信号与油液污染度之间的内在联系。本研究为实现油液的在线监测奠定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闫旭,邬建雄[9](2019)在《超长运距可伸缩带式输送机降阻技术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主要介绍了超长距离机头集中驱动是工作面运输巷带式输送机的技术要点之一,即带式输送机整机降阻技术,降阻技术的研究是长距离输送机需要攻克的主要技术指标,通过研究低阻力托辊、带面类型选择、降低压线阻力等多项技术的研究,最终实现整机降阻,使带式输送机在机头集中驱动条件下突破传统长度限制成为可能。

崔昊[10](2019)在《第三体对风电制动器摩擦副摩擦磨损特性的影响》文中提出风力发电机的机械制动器是保障风机安全运行的重要设备,然而当机械制动器运行一段时间后,会有油性混合污染物附着在摩擦副表面上,导致摩擦系数下降,磨损加剧等现象,从而减弱风机机械制动性能,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研究污染物对风机机械制动性能的影响,对保障风机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对服役期内风机制动器摩擦副进行了调查研究,利用能谱分析仪测量了摩擦副表面油性混合污染物的成分,发现其由油液和第三体构成:利用扫描电镜测量了第三体的颗粒大小及形状;通过研究制动器结构及其运行工况,分析了第三体及油液的来源,研究了在高速旋转和高频振动工况下油液对第三体的粘附作用;利用三维形貌仪分析了制动盘表面磨损形貌,研究了第三体对制动盘的磨损机理。(2)选取合适的摩擦副和试验机开展第三体摩擦磨损试验,进一步研究第三体摩擦磨损机理,针对试验提出了一种试验转速选取方法,即根据试验机的采样频率选取试验速度,令摩擦副始终处于同一相对位置时测量试验数据。这种方法可以减小试件的加工、装夹等误差对试验输出数据的干扰,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方法测得的摩擦系数波动更小并且分布更集中。(3)针对高转速强振动的试验工况,将第三体与变质油混合污染物粘附至摩擦副表面进行试验;通过改变试验转速及试验力,研究了第三体对摩擦副磨损及摩擦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三体会减弱摩擦副的摩擦系数,并加剧其磨损,并且转速越高摩擦系数的波动幅度越大,增大压力可以降低波动幅度;第三体会大幅衰弱静摩擦系数。本文对摩擦副磨损情况的研究和对其表面污染物成分和来源的分析结果,为机械制动器的设计、检查和维护提供了依据。第三体磨损试验所得到的摩擦规律,为提高制动效果,延长摩擦副使用寿命提供了依据。

二、污染物对轴承使用寿命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污染物对轴承使用寿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煤粉对润滑油性能及滚动轴承磨损影响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颗粒污染物对润滑油性能的研究
        1.2.2 颗粒污染物对轴承磨损的研究概况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轴承摩擦磨损及润滑油液相关理论基础
    2.1 引言
    2.2 润滑油性能指标及其品质劣化分析
        2.2.1 润滑油主要性能指标
        2.2.2 品质劣化分析
        2.2.3 油液中的污染物分类
    2.3 滚动轴承摩擦磨损机理
        2.3.1 摩擦理论
        2.3.2 磨损理论
        2.3.3 磨损评判依据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滚动轴承摩擦磨损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装置
        3.2.1 滚动轴承摩擦磨损试验台
        3.2.2 压力机
        3.2.3 三维形貌分析仪
        3.2.4 毛细血管粘度计
    3.3 试验方案设计
        3.3.1 试验目的
        3.3.2 试验内容
        3.3.3 试验主要步骤
        3.3.4 试验数据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无烟煤煤粉对润滑油性能及滚动轴承磨损影响研究
    4.1 引言
    4.2 无烟煤煤粉对轴承摩擦副摩擦系数的影响
    4.3 无烟煤煤粉对轴承内圈表面磨损的影响
        4.3.1 轴承内圈表面形貌的变化
        4.3.2 轴承内圈表面粗糙度的变化
    4.4 含无烟煤煤粉的油液铁谱分析
    4.5 无烟煤煤粉对润滑油液粘度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褐煤煤粉对润滑油性能及滚动轴承磨损影响试验研究
    5.1 引言
    5.2 褐煤煤粉对轴承摩擦副摩擦系数的影响
    5.3 褐煤煤粉对轴承内圈表面磨损的影响
        5.3.1 轴承内圈表面形貌的变化
        5.3.2 轴承内圈表面粗糙度的变化
    5.4 含褐煤煤粉的润滑油铁谱分析
    5.5 褐煤煤粉对润滑油液粘度的影响
    5.6 无烟煤煤粉和褐煤煤粉对轴承摩擦副的作用机理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主要结论
    6.3 进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固体颗粒异物诱发推力球轴承损伤机制试验与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异物入侵滚动轴承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异物入侵滚动轴承的试验研究
        1.2.2 异物颗粒入侵滚动轴承的理论、数值仿真研究
    1.3 异物入侵滚动轴承状态监测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5 课题来源
    1.6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模拟异物入侵推力球轴承试验设计
    2.1 引言
    2.2 试验设备
        2.2.1 加载机构
        2.2.2 驱动机构
        2.2.3 数据采集系统
        2.2.4 声发射和振动传感器采集系统
    2.3 夹具的设计和结构
        2.3.1 上部轴承紧环固定的设计
        2.3.2 下部腔体的设计
        2.3.3 推力球轴承装夹结构
    2.4 选用的石英砂和基础润滑油的特性
        2.4.1 润滑油选择
        2.4.2 二氧化硅颗粒选择
    2.5 分析仪器简介
    2.6 试验方案及步骤
        2.6.1 试验方案
        2.6.2 试验步骤
    2.7 小结
第三章 不同工况条件对推力球滚动轴承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时间对推力球轴承滚道滚珠表面影响
        3.2.1 纯净润滑油组推力球轴承表面典型微观形态分析
        3.2.2 纯净润滑油组推力球轴承表面三维形貌分析
        3.2.3 加入二氧化硅滑油组推力球轴承表面典型微观形态分析
    3.3 不同载荷对推力球滚动轴承滚道表面的影响
        3.3.1 轴承滚道滚珠表面微观典型形态分析
        3.3.2 轴承滚道表面三维形貌分析
    3.4 润滑油中颗粒粒径对推力球轴承滚道表面的影响
        3.4.1 轴承滚道滚珠表面微观典型形态分析
        3.4.2 轴承滚道表面三维形貌分析
    3.5 润滑油中颗粒浓度对推力球轴承滚道表面的影响
        3.5.1 轴承滚道滚珠表面微观典型形态分析
        3.5.2 轴承滚道表面三维形貌分析
    3.6 不同粒径不同浓度颗粒对实验中振动信号的影响
        3.6.1 滚动轴承振动分析
        3.6.2 振动信号频谱图分析
    3.7 不同粒径不同浓度颗粒对声发射信号的影响
        3.7.1 滚动轴承声发射信号产生
        3.7.2 声发射信号的处理方法
        3.7.3 声发射信号中幅度信号的分析
        3.7.4 声发射信号中RMS信号的分析
        3.7.5 声发射信号中ASL信号的分析
    3.8 小结
第四章 模拟颗粒对轴承的作用机制
    4.1 单颗颗粒对轴承滚道滚珠破坏机理分析
    4.2 模拟颗粒挤压的有限元模型
        4.2.1 ANSYS有限元分析步骤
        4.2.2 颗粒-滚道滚珠模型
        4.2.3 颗粒-滚珠滚道接触条件与边界条件
    4.3 颗粒仿真结果
    4.4 滚道仿真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3)航空发动机零部件清洁度控制标准(论文提纲范文)

零部件清洁度控制的起源
航空发动机清洁度控制的意义
清洁度控制技术
    清洁度控制分级
    零部件清洗技术
    颗粒污染物检测技术
中国航发清洁度控制标准及其应用
    清洁度等级类标准
    清洁度控制要求类标准
    清洁度控制工艺要求类标准
    颗粒污染物提取和检测方法类标准
结束语

(4)盾构机主轴承再制造可行性评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采用综合指数法进行再制造可行性评估
2 盾构机主轴承的再制造可行性评估模型
    2.1 盾构机主轴承再制造基本特性指标计算
        (1)耐用性因素
        (2)失效类型因素
        (3)回收价值性因素
        (4)技术稳定性因素
        (5)回收性因素
    2.2 主轴承再制造工艺性指标计算
        (1)再制造价值性因素
        (2)关键零件互换性因素
        (3)拆卸性因素
        (4)再装配性因素
        (5)检测性因素
        (6)检验性因素
        (7)基本件互换性因素
        (8)修复性因素
        (9)清洗性因素
    2.3 环境指标
    2.4 社会效益指标
        (1)就业产值比
        (2)客户认可度Saccept
    2.5 采用综合指数法进行再制造可行性评估步骤
        (1)计算盾构机主轴承基本特性评估值
        (2)计算盾构机主轴承再制造工艺性评估值
        (3)计算盾构机主轴承再制造可行性综合指数
3 盾构机主轴承再制造可行性评估实例
    3.1 确定主轴承再制造可行性评估初始数据
    3.2 四种再制造方案的可行性综合指数计算
4 四个再制造可行性综合指数合理性论证
5 结论

(5)盾构机再制造中的状态检测与评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再制造研究及发展现状
        1.2.1 国外再制造研究及发展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盾构机关键设备再制造中的状态检测
    2.1 盾构机主轴承简介
    2.2 主轴承再制造前后性能的状态检测
        2.2.1 主轴承齿轮油的检测
        2.2.2 主轴承外观的状态检测
        2.2.3 主轴承精度的检测
        2.2.4 主轴承运行中轮齿的检测
    2.3 主轴承拆解后的检测
        2.3.1 主轴承拆解后外观检测
        2.3.2 主轴承套圈的检测
        2.3.3 滚动体检测
    2.4 盾构机刀盘总成的状态检测
        2.4.1 盾构机刀盘主体的检测
        2.4.2 盾构机刀具的检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盾构机关键设备再制造可行性评估
    3.1 盾构机主轴承再制造可行性评估架构
        3.1.1 主轴承再制造可行性评估的综合指标体系
        3.1.2 确定再制造可行性评估指标权重
    3.2 盾构机主轴承的再制造可行性评估计算模型
        3.2.1 盾构机主轴承再制造基本特性指标计算
        3.2.2 主轴承再制造工艺性指标计算
        3.2.3 环境指标
        3.2.4 社会效益指标
        3.2.5 基于综合指数法的再制造可行性评估步骤
    3.3 再制造主轴承成本和售价预估算
        3.3.1 再制造主轴承成本和售价计算依据和必要性
        3.3.2 国产新制主轴承销售价格计算
        3.3.3 再制造主轴承预估方案及售价计算
    3.4 盾构机主轴承再制造可行性评估实例
        3.4.1 确定主轴承再制造可行性评估初始数据
        3.4.2 再制造可行性评估指标权重确定
        3.4.3 四种再制造方案的可行性综合指数计算
        3.4.4 四个再制造可行性综合指数合理性论证
    3.5 盾构机刮刀再制造可行性评估方法简介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盾构机关键设备再制造方案及优选研究
    4.1 盾构机主轴承失效形式
    4.2 盾构机主轴承再制造方案
    4.3 盾构机主轴承再制造方案优选
        4.3.1 基于实例推理的主轴承再制造工艺决策系统
        4.3.2 主轴承内圈再制造方案优选应用
    4.4 盾构机刀具再制造修复方案
        4.4.1 刮刀类刀具修复方案
        4.4.2 滚刀类刀具修复方案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盾构机关键设备再制造后性能评估方法研究
    5.1 盾构机再制造主轴承性能评估指标体系
    5.2 再制造主轴承模糊综合评估与决策
        5.2.1 再制造主轴承二级指标模糊综合评估步骤
        5.2.2 再制造主轴承一级指标模糊TOPSIS决策步骤
    5.3 再制造主轴承指标权重的确定
    5.4 再制造主轴承性能评估
        5.4.1 盾构机再制造主轴承的选取
        5.4.2 再制造主轴承定量指标数值的确定与计算
        5.4.3 再制造主轴承性能评估步骤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盾构机再制造分析与评估系统的开发
    6.1 系统开发目标及原则
        6.1.1 系统需求分析
        6.1.2 系统开发目标
        6.1.3 系统开发原则
    6.2 系统功能规划分析
        6.2.1 系统框架设计
        6.2.2 主轴承可再制造性分析模块
        6.2.3 主轴承修复方案优选模块
        6.2.4 再制造主轴承性能评估模块
        6.2.5 再制造主轴承检测工艺生成模块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6)复合耐磨涂层摩擦学性能研究及其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固体润滑涂层研究现状
        1.2.2 固体润滑涂层制备工艺研究现状
        1.2.3 固体润滑涂层浸油实验研究现状
        1.2.4 小结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
2 实验材料与实验设计
    2.1 实验材料及试剂
        2.1.1 实验试剂
        2.1.2 新型耐磨涂层配方
    2.2 涂层制备方法
        2.2.1 基体表面预处理
        2.2.2 配料
        2.2.3 喷涂
        2.2.4 表干与固化
    2.3 摩擦磨损实验设计
    2.4 实验表征
    2.5 本章小结
3 新型耐磨涂层摩擦学性能研究
    3.1 不同转速对涂层的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3.2 不同载荷对涂层摩擦学特性的影响
    3.3 不同磨损时间对涂层磨损的影响
    3.4 煤油污染实验
        3.4.1 煤油浸泡实验
        3.4.2 煤油污染实验
    3.5 本章小结
4 新型耐磨涂层工艺优化
    4.1 现存问题
    4.2 基体预处理工艺优化
        4.2.1 喷砂目数对涂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4.2.2 不同基底对涂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4.3 搅拌时间的工艺优化
    4.4 喷涂工艺优化
        4.4.1 喷涂方式优化研究
        4.4.2 喷涂距离优化研究
    4.5 成膜后的抛光处理工艺研究
        4.5.1 干摩擦工况下,抛光处理对涂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4.5.2 RP-3航空煤油中,抛光处理对涂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5 新型耐磨涂层配方优化
    5.1 涂层配方优化方案设计
    5.2 涂层优化摩擦磨损实验
        5.2.1 实验材料
        5.2.2 填料替换成分的选取
        5.2.3 改进后涂层配方的确定
    5.3 配方改进后涂层性能评价
        5.3.1 涂层形貌测试
        5.3.2 涂层厚度测试
        5.3.3 涂层粗糙度测试
        5.3.4 涂层附着力测试
        5.3.5 涂层摩擦学性能测试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动车组牵引电机风机轴承剩余寿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
    1.2 论文背景及研究意义
    1.3 轴承剩余寿命预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基于统计分析的预测方法研究现状
        1.3.2 基于物理模型的预测方法研究现状
        1.3.3 基于人工智能的预测方法研究现状
        1.3.4 轴承寿命试验和信号处理方法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2章 牵引电机风机轴承及轴承寿命理论
    2.1 牵引电机风机轴承
        2.1.1 牵引电机风机性能参数
        2.1.2 牵引电机风机力学模型
        2.1.3 牵引电机风机轴承
    2.2 轴承寿命理论
        2.2.1 Ioannides-Harris理论
        2.2.2 Lundberg-Palmgren理论
    2.3 牵引电机风机轴承理论剩余寿命计算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轴承加速寿命试验及轴承运行状态分析
    3.1 轴承加速寿命试验
        3.1.1 轴承加速试验的加速形式
        3.1.2 轴承加速寿命试验机
        3.1.3 轴承加速寿命试验方案设计及结果
    3.2 轴承振动信号处理
        3.2.1 轴承振动信号分析特征指标
        3.2.2 轴承振动信号处理过程及方法
        3.2.3 轴承振动信号处理结果
    3.3 轴承运行状态分析
        3.3.1 基于K-means算法建立轴承运行状态预测训练样本
        3.3.2 基于SVM算法的轴承运行状态预测
        3.3.3 轴承运行状态分析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轴承寿命加速系数
    4.1 轴承接触理论
        4.1.1 赫兹接触理论
        4.1.2 次表面应力
        4.1.3 轴承von-Mises应力
    4.2 轴承有限元分析
        4.2.1 轴承静力学有限元分析
        4.2.2 轴承热-瞬态动力学耦合有限元分析
    4.3 轴承加速系数计算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轴承剩余寿命预测
    5.1 运行状态相似点
    5.2 长短时记忆网络
    5.3 MWLSTM网络
    5.4 轴承剩余寿命预测方法
        5.4.1 基于序列对序列预测的轴承剩余寿命预测
        5.4.2 基于MWLSTM网络的轴承剩余寿命预测
        5.4.3 基于三参数威布尔模型的轴承剩余寿命预测
    5.5 轴承剩余寿命预测结果
        5.5.1 衰退运行状态轴承剩余寿命预测结果
        5.5.1.1 基于序列对序列预测的轴承剩余寿命预测结果
        5.5.1.2 基于MWLSTM网络的轴承剩余寿命预测结果
        5.5.2 平稳运行状态轴承剩余寿命预测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8)污染油液信号的HHT特征提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1.4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实验装置与方法
    2.1 实验装置
    2.2 实验方法
    2.3 小结
第3章 不同压力下油液信号的HHT特征提取
    3.1 油液的相关基频
    3.2 油液信号的预处理
    3.3 油液压差信号的HHT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不同污染度油液信号的HHT特征提取
    4.1 油液压差信号的HHT分析
    4.2 管道流场分析
    4.3 小结
第5章 油液信号特征的T-S模型预测
    5.1 IMF2 分量频率的幅值与污染度颗粒数的T-S模糊模型
    5.2 IMF3 分量频率的幅值与污染度颗粒数的T-S模糊模型
    5.3 IMF4 分量频率的幅值与污染度颗粒数的T-S模糊模型
    5.4 IMF5 分量频率的幅值与污染度颗粒数的T-S模糊模型
    5.5 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情况

(9)超长运距可伸缩带式输送机降阻技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带式输送机降阻技术实施过程
    1.1 轻型低阻长寿命托辊研制
        1.1.1 托辊密封
        1.1.2 迷宫+径向微隙整体组合密封结构简介
        1.1.3 筒皮
        1.1.4 加工工艺
        1.1.5 托辊性能试验
        1.1.6 托辊降阻效果
    1.2 合适带面与带速的确定
    1.3 整机降阻效果及修正计算
2 降阻效果
3 结语

(10)第三体对风电制动器摩擦副摩擦磨损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第三体摩擦磨损研究现状
        1.2.1 第三体的减摩作用
        1.2.2 第三体的增摩作用
    1.3 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3.1 课题的研究意义
        1.3.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风机制动器摩擦副及其表面污染物的研究
    2.1 制动器摩擦副表面污染物特性研究
        2.1.1 污染物成分分析
        2.1.2 第三体尺寸与形状分析
    2.2 制动器摩擦副表面污染物来源分析
        2.2.1 油液来源分析
        2.2.2 第三体来源分析
    2.3 制动盘表面磨损情况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第三体摩擦磨损试验方案设计
    3.1 试验台的选择与搭建
        3.1.1 试验类型选择
        3.1.2 试验摩擦副选择
        3.1.3 试验可行性分析
        3.1.4 静摩擦系数的测量
    3.2 试验转速选取方法
        3.2.1 摩擦系数波动原因分析
        3.2.2 摩擦系数波动降低方法
    3.3 第三体摩擦磨损试验设计
        3.3.1 第三体制备
        3.3.2 试验测试分析方法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第三体对摩擦磨损特性影响试验研究
    4.1 第三体对盘试样磨损的影响
        4.1.1 磨损5分钟盘试样表面形貌分析
        4.1.2 磨损15分钟盘试样表面形貌分析
        4.1.3 磨损25分钟盘试样表面形貌分析
    4.2 第三体对摩擦副摩擦系数的影响
        4.2.1 铁沙铜混合颗粒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4.2.2 铁颗粒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4.2.3 沙颗粒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4.2.4 铜颗粒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4.3 制动参数对第三体摩擦系数的影响
        4.3.1 对铜颗粒摩擦系数的影响
        4.3.2 对铁颗粒摩擦系数的影响
        4.3.3 对沙颗粒摩擦系数的影响
    4.4 第三体对摩擦副静摩擦特性的影响
        4.4.1 不同压力下第三体对静摩擦系数的影响
        4.4.2 第三体的动/静摩擦系数的对比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污染物对轴承使用寿命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煤粉对润滑油性能及滚动轴承磨损影响试验研究[D]. 郭蔚波.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2]固体颗粒异物诱发推力球轴承损伤机制试验与理论研究[D]. 张旭. 合肥工业大学, 2021
  • [3]航空发动机零部件清洁度控制标准[J]. 曹志涛,韩松,魏钱锌. 航空动力, 2020(04)
  • [4]盾构机主轴承再制造可行性评估方法研究[J]. 段保亮. 表面工程与再制造, 2020(Z2)
  • [5]盾构机再制造中的状态检测与评估技术研究[D]. 段保亮.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20(04)
  • [6]复合耐磨涂层摩擦学性能研究及其优化[D]. 杨宇璇.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7]动车组牵引电机风机轴承剩余寿命研究[D]. 王健. 吉林大学, 2020(08)
  • [8]污染油液信号的HHT特征提取研究[D]. 邓阳琴. 重庆工商大学, 2020(12)
  • [9]超长运距可伸缩带式输送机降阻技术分析[J]. 闫旭,邬建雄. 煤炭科学技术, 2019(S2)
  • [10]第三体对风电制动器摩擦副摩擦磨损特性的影响[D]. 崔昊. 大连交通大学, 2019(08)

标签:;  ;  ;  ;  ;  

污染物对轴承使用寿命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