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离子导入治疗TIA颈椎增生症30例观察

中药离子导入治疗TIA颈椎增生症30例观察

一、中药离子电导入辅助治疗TIA病人颈椎骨质增生30例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孙玉香[1](2021)在《针刀减张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及温通效应探讨》文中指出

赵星雨[2](2021)在《基于文献研究探讨枕部针刀T形松解术治疗颈源性失眠的疗效》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总结归纳应用针灸的方法治疗颈源性失眠的常用腧穴及腧穴所属经络、部位、特定穴属性规律以及腧穴配伍规律,并进行临床试验以验证枕部针刀T形松解术治疗颈源性失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颈源性失眠的临床治疗提供安全有效的新方案。方法1.文献研究:检索2000-2019年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发表的采取针灸方法治疗颈源性失眠的文献资料,以“颈源性失眠”、“颈椎病合并失眠”等作为主要检索词,并将上述检索关键词与“针灸”、“针刺”、“电针”、“火针”、“灸法”、“穴位注射”、“穴位埋线”、“小针刀”等检索词分组搭配,并依据文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对其进行筛选,建立文献信息数据库及腧穴信息数据库对纳入文献进行整理,并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关联分析及聚类分析,并总结归纳针灸治疗颈源性失眠腧穴的优选及配伍规律。2.临床研究:本研究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山西白求恩医院中医科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72例,将其随机分为枕部针刀T形松解组(治疗组)和普通针刺组(对照组)各36例,普通针刺组取穴:风池、心俞、大椎、安眠、颈百劳、肾俞、神门、百会、风府,患者俯卧位,用75%酒精常规消毒,进针后施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5次/疗程/周,共治疗4个疗程。治疗组采用枕部针刀T形松解术,体表定位共11个点,横线为5个点,分别为位于中点的枕外隆凸,在上项线上,距后正中线旁开2.5cm定两点,距后正中线旁开5cm再定两点。竖线6个点,即为C2~C7棘突顶点。患者俯卧位,低头暴露颈部,常规消毒铺巾,局部浸润麻醉药用1%利多卡因,每个点注射药物0.5ml。1次/疗程/周,共4疗程。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分别采用PSQI及NPQ进行评分,并检测患者血清中5-HT及GABA含量,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1.文献研究经过筛除和整理,共录入文献40篇,涉及58个腧穴,总频次为349次,涵盖14条经脉。在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上使用比例最高的是针刺(40%)和针刺联合推拿手法(30%);针灸治疗颈源性失眠的腧穴频次居前六位的有风池(27)、颈夹脊(23)、心俞(22)、大椎(21)、安眠(18)、颈百劳(17);高频腧穴所在经脉前五位排名依次为:足太阳膀胱经(78)、经外奇穴(70)、督脉(58)、足少阳胆经(37)、足阳明胃经(19);高频腧穴所在部位排名依次为:头颈肩部(179)、腰背部(62)、下肢部(57)、上肢部(41)、胸腹部(5);高频腧穴特定穴属性前四位排名依次为交会穴(111)、背俞穴(60)、五输穴(38)、八脉交会穴(34);关联分析按照支持度从高到低排序分别为:颈百劳、肾俞、心俞,颈百劳、大椎、心俞,神门、大椎、颈百劳;聚类分析结果:得到四个聚类群,分别为第一类:心俞、肾俞、颈百劳、神门、腕骨、照海、大椎;第二类:安眠、神庭、三阴交、足三里、四神聪、肩井、百会、风府、风池;第三类:颈夹脊;第四类:天柱。临床研究:(1)一般资料分析比较:此临床研究纳入的两组患者治疗前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2)PSQI及NPQ评分分析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SQI和NPQ评分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可比性;经治疗后,两组患者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SQI和NPQ评分均降低(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并缓解患者颈痛症状;针刀组PSQI和NPQ评分均低于针刺组(P<0.05),因此,针刀组作用优于针刺组。(3)5-HT及GABA含量分析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在5-HT及GABA含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经治疗后,两组患者与同组治疗前相比,5-HT及GABA含量均提高(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提升血清中5-HT及GABA含量;5-HT含量针刀组明显高于于针刺组(P<0.05),说明在提升5-HT含量方面,针刀组作用优于针刺组。GABA含量针刀组略高于于针刺组(P>0.05),说明在提升GABA含量方面,针刀组与针刺组作用差异不明显。(4)临床疗效分析比较:经治疗后,针刀组与针刺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24%和78.13%(P<0.05),因此,说明在治疗颈源性失眠临床疗效上针刀组优于针刺组。结论1.针灸治疗颈源性失眠以针刺为主;腧穴使用以风池、颈夹脊、心俞、大椎、安眠、颈百劳、肾俞、神门、百会、风府居多。2.枕部针刀T形松解术及普通针刺均可有效治疗颈源性失眠。3.在PSQI评分、NPQ评分、血清5-HT与GABA含量及临床疗效率各方面,枕部针刀T形松解组效果均优于普通针刺组。

郑允彬[3](2021)在《四神煎合四妙散加减治疗膝骨关节炎性滑膜炎(湿注关节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通过设计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观察四神煎合四妙散加减对膝骨关节炎性滑膜炎,证属湿注关节型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口服中药的治疗组与口服滑膜炎颗粒剂的阳性对照组之间的疗效比较,客观评价四神煎合四妙散加减组方对膝骨关节炎性滑膜炎患者的治疗效果。以临床观察收集的相关数据反映导师王轩副教授运用四神煎合四妙散加减治疗湿注关节型膝骨关节炎性滑膜炎的疗效。同时证实通过对滑膜炎的早期干预和治疗,能更好地改善和预防膝骨关节炎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为指导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保守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丰富中医治未病理论。方法:收集在2018年1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部及门诊部的膝骨关节炎性滑膜炎患者,通过计算机用SAS9.1软件产生随机数字,奇数序号为治疗组,偶数的为对照组。治疗组30例给予中药四神煎合四妙散加减颗粒剂(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广东一方颗粒公司)口服,每日二次,以1周为疗程,共计治疗4周;对照组30例以滑膜炎颗粒剂(神威药业(张家口)有限公司)口服,每日三次,以1周为疗程,共计治疗4周。通过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肿胀程度、WOMAC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等,并使用SPSS2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疗效评定。结果:本课题纳入研究对象共60例,无脱落病例,所有受试对象均完成治疗疗程。将所有病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如下:1.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线情况,如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肿胀程度、VAS评分、WOMAC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等,通过严谨的分析,其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明显意义(P>0.05),说明2组患者在治疗前,其组间资料具有可比性。2.经治疗后7天,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如VAS指数等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僵硬感及活动困难、中医证候的改善方面,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之间组内资料差值比较,也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两组治疗方法均有效,在近期疗效方面,两组治疗方法疗效相当。3.经治疗后2周,两组患者之间VAS评分比较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WOMAC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之间组内资料差值比较,也显示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4.经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之间VAS评分、WOMAC总评分及各项目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肿胀程度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差异;同时其治疗前后差值也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滑膜炎症状都有改善的,但治疗组疗效要优于对照组,尤其在远期疗效方面,治疗组具有明显优势。5.两组患者之间疗效评估:经治疗后,治疗组共30例:其中,临床控制的有3例,显效有15例,有效10例,而无效的只有2例,总的有效率约93.3%;对照组共30例:临床控制的1例,显效有8例,有效16例,而无效有5例,总的有效率约83.3%,两组的总体疗效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即两组治疗效果相当。对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亦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神煎合四妙散加减治疗膝骨关节炎性滑膜炎(湿注关节型)确有疗效,与滑膜炎颗粒剂对照组在近期疗效方面相当,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疼痛、肿胀及中医证候,但是远期疗效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王轩副教授在临床上辨治膝骨关节炎性滑膜炎,不但辨其由外感风寒湿邪困阻筋络,更从久病从瘀,病势缠绵着手,其辨证灵活,师于古而继承创新,用方守正祛邪,用药攻守兼备。四神煎合四妙散加减处方能有效改善膝骨关节炎性滑膜炎患者症状,从中医治未病角度出发,能更好的改善滑膜炎患者的症状,从而预防KOA的进展,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王心意[4](2021)在《室早与颈椎影像学异常相关性及心律失常合并颈椎病中医证候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临床上存在着许多无明显心脏器质性病变、原因不明的心律失常,导致治疗方面无从下手。临床上很多心血管科大夫在治疗时,应用常规抗心律失常治疗后效果不佳,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考虑是否存在其他引发心律失常的因素。心律失常和颈椎病在临床均很常见,往往被认为是两种独立不相关的疾病。目前已有研究证明心律失常和颈椎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且有人根据长期临床经验提出不同类型、不同位置的颈椎病变与心律失常的种类可能存在对应关系。但目前关于颈椎病合并心律失常方面的研究多局限于临床病例报告、治疗措施等,对于颈椎影像学异常表现与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等具体问题研究较少。中医治疗本病有较大优势,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核心,但目前对于心律失常合并颈椎病人群的中医证候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1.对脊柱相关性心脏疾病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索该领域研究现状、热点及动态前沿;2.探索室性早搏和颈椎影像学异常的相关性及相关危险因素;3.探讨心律失常合并颈椎病的中医证候特征及证型分布规律。研究一:基于CiteSpace的脊柱相关性心脏疾病研究的可视化分析1.方法: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中的核心合集为数据源,检索脊柱相关性心脏疾病的文献,借助CiteSpace V.5.7.R1软件和CNKI平台自带的可视化分析功能,对相关研究的年度发文、期刊、学科分布进行分析,对作者、机构及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并绘制可视化图谱。2.结果:共纳入1851篇文献,研究呈波动增长;发表相关文献最多的期刊为《临床误诊误治》、《颈腰痛杂志》、《中国误诊学杂志》等;载文量前三名的学科为外科学、中医学、心血管系统疾病;该领域发文量前三名学者为陆明华、段俊峰、刘健;发文量前三名的机构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上海市静安区中医医院心病科、国际脊椎矫正学联合会中国分会;不同研究团队、机构之间缺乏合作;本领域的研究重点在于颈源性高血压、颈心综合征、颈源性心绞痛、颈源性心律失常等颈椎引起的心脏疾病的临床观察及治疗方法。预测未来将围绕治疗对策继续深入研究。3.结论:分析结果揭示了目前该领域的研究趋势和热点,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可参考的选题内容和研究方向。研究二:室性早搏和颈椎影像学异常相关性的回顾性研究1.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科研服务平台系统中自建库以来至2020年10月1日的具有动态心电图(Holter)和颈椎磁共振成像(MRI)或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结果的患者,经过纳入和排除标准的筛选,收集详细病例资料,将所有病例分为室性早搏(VPB)组和对照组。所有临床资料采用Excel 2019录入,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包括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结果:对入选的187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一般资料:VPB组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均无显着差异;(2)VPB与心率变异性:VPB组和对照组的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NN之差>50 ms的个数占总窦性心搏个数的百分比(pNN50)不同水平人数分布不同(P<0.05),对照组的RMSSD、pNN50水平显着低于VPB组(P<0.05)。两组的其他指标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3)VPB与颈椎影像学异常的相关性:VPB组在C5/6位置病变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PB的发生与否和C5/6病变显着相关,呈线性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r=0.196,P=0.007),与颈椎其他指标无相关性;VPB次数和C5/6、C6/7病变显着相关,呈线性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171,P=0.019),(r=0.164,P=0.025),与颈椎其他指标无相关性;(4)VPB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OR=1.033(95%CI:1.006-1.060,P<0.05),C5/6:OR=4.051(95%CI:1.297-12.654,P<0.05),RMSSD:OR=2.517(95%CI:1.535-4.128,P<0.05),均为VPB发生的危险因素。3.结论:VPB组和对照组相比,在年龄、RMSSD、pNN50、C5/6病变有显着差异;C5/6、C6/7病变可能导致VPB次数增加;年龄、C5/6病变、RMSSD是VPB发生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提供了 VPB和颈椎病具有相关性的临床证据,为开展颈心病的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研究三:心律失常合并颈椎病的中医证候研究1.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通过对文献充分调研后,制定中医证候信息采集表,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纳入病例,填写中医证候信息采集表,构建中医证候信息数据库,运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频数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归纳中医证型,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中医证型与心律失常及颈椎影像学指标的关系。2.结果:共纳入121例病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91例,年龄16-86岁。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头晕、乏力、失眠、胸闷、食少纳呆、心悸、口干咽燥、肢体麻木、头痛、恶心呕吐、口苦、气短、急躁易怒、痰多、胸痛、眩晕、脘腹胀满、颈项强、耳鸣等为其主要症状及体征。经KMO和Bartlett的检验显示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通过因子分析,得到7个公因子。公因子1为肝阳证因子;公因子2为痰湿证因子;公因子3为气虚证因子;公因子6为血瘀证因子;公因子7为单一的舌象,可属于气虚、阳虚、血虚等证。公因子4只有头晕、头痛两个症状,未能归入单一的证型。将公因子聚类分析后得到3种主要中医证型,分别为痰湿中阻、气虚血瘀、肝火炽盛。并初步探索了中医证型与心律失常、颈椎影像学指标的关系。结果显示,发生室性早搏时,出现痰湿中阻证的几率较低;室性早搏次数越多,出现气虚血瘀证的几率越高;发生心动过缓时,出现痰湿中阻证的几率较高;C2/3存在病变时,出现痰湿中阻证的几率较低;C2/3存在病变时,出现肝火炽盛证的几率较高。3.结论:目前初步探索出心律失常合并颈椎病的中医证候特征及中医证型与心律失常、颈椎影像学指标的关系,为心律失常合并颈椎病中医证候的标准化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郭珍妮(Jeny Devina)[5](2020)在《近十年推拿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的文献挖掘及分析》文中指出研究目的:通过整理近十年推拿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的文献,分析并归纳推拿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取穴规律,评述推拿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为今后临床运用推拿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提供可靠的依据。研究方法:运用计算机自动检索结合手工检索查阅的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的全文数据库包括Pubmed、CNKI、VIP、CBM等国内外多个大型数据库,检索有关推拿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炎近十年的文献。将检索年限设定为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高级检索,检索词关键词限定为“退行性膝骨关节炎”、“骨痹”并含“推拿”或“推拿治疗”等。首先将文献信息输入Microsoft Excel 2010文档,建立数据库,数据库内容输入包括推拿手法、腧穴、经络、部位、证型、性别、年龄。将整理好的数据输入SPSS23.0后,分析推拿手法、腧穴、经络等。之后再采用SPSS Clementine 12.0进行进一步的数据挖掘与分析。采用Apriori算法对推拿手法、腧穴、经络等进行关联规则挖掘,归纳总结文献记载中的临床常用治疗手法与腧穴等相关的配伍关系,总结推拿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的取穴规律。研究结果:通过检索得到推拿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相关文献共342篇,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113篇,女性患者有2820例(60.95%),而男性患者有1807例(39.05%)。研究结果如下:(1)推拿手法分析:常规推拿手法共19种,总运用频次达520次。最常用常规推拿手法为揉法92次(17.69%)、?法88次(16.92%)、一指禅推法77次(14.81%)。常规推拿手法配伍使用频次最高的是揉法配伍擦法(59.80%)、?法配伍揉法(57.02%)、一指禅推法配伍提法(48.77%);复合推拿手法共27种手法,总运用频次达432次。常用的复合推拿手法为弹拨法75次(17.36%)、点按法69次(15.97%)、按压法39次(9.03%)。复合推拿手法配伍最常用的有弹拨法配伍分筋法(80.00%)、点按法配伍掌按揉(78.23%)、按压法配伍牵引法(60.16%)。(2)腧穴分析:通过数据统计,得到使用的腧穴共49个,总运用频次达1030次。最常用腧穴为犊鼻103次(10.00%)、内膝眼101次(9.81%)、血海92次(8.74%)。腧穴配伍中常用的有犊鼻配伍血海(80.11%)、内膝眼配伍梁丘(69.19%)、血海配伍委中(63.61%)。(3)经络分析:在归经情况分析中,频次排前3的经脉依次为足阳明胃经285次(34.09%)、足太阴脾经188次(22.49%)、足太阳膀胱经17次(20.93%)。(4)部位关系分析:应用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膝部区242次(31.57%)、小腿区239次(31.17%)、股部区175次(23.35%)。部位配伍最常见的是膝部区配伍股部区(82.47%)、小腿区配伍腕后区(78.35%)、股部区配伍肩胛区(76.29%)。(5)证型关系分析: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的中医证型分排前3为肝肾亏虚型45次(39.82%)、风寒湿痹型31次(27.43%)、脾胃虚弱型20次(17.70%)。结论:推拿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炎能有效改善关节的僵硬程度、消除局部症状。通过整理近十年推拿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的文献,得到常选用的推拿手法、腧穴、经络、部位、证型总结如下:(1)最常用的常规推拿手法为揉法、?法、一指禅推法。复合手法中以弹拨法、点按法、按压法为使用频次最高。(2)数据分析显示最常用腧穴为犊鼻、内膝眼、血海。(3)数据分析显示最常用的经络为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4)部位最多的是膝部区、小腿区、股部区。(5)数据显示证型多为肝肾亏虚型、风寒湿痹型、脾胃虚弱型。

张玉丰[6](2020)在《电针颈五针结合平衡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电针颈五针结合平衡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寻找一种更简便易行、临床疗效更佳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黄石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电针颈五针结合平衡针组)和对照组(电针颈五针组),各30例。对照组:颈五针,选取双侧C5、C6夹脊穴、大椎;电针,选双侧C5、C6夹脊穴连接电针仪,同侧夹脊穴连接一组线,采用连续波,输出频率12Hz,刺激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度,留针30分钟。每天一次,六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取针后,将平衡针穴(颈痛穴、肩痛穴)处消毒,颈痛穴快速平刺12寸,以局部出现酸、麻、胀感即可出针,肩痛穴快速直刺11.5寸,行提插手法,以出现向肢体远端触电式针感,即可出针。每天一次,六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治疗结束后,记录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20分量表积分及简化McGill疼痛询问量表(PRI、VAS、PPI)评分的变化,并运用SPSS2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及功能积分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症状、体征及功能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治疗前后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对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2.两组患者PRI积分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PRI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治疗后与治疗前PRI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RI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PRI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3.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治疗后与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VAS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4.两组患者PPI评分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PP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治疗后与治疗前PP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P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PPI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7例、显效15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愈显率为73.33%;对照组临床治愈4例、显效8例、好转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3%,愈显率为40.0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愈显率(73.33%)明显优于对照组(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颈五针结合平衡针疗法及单纯电针颈五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均有效,能一定程度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功能,并缓解疼痛,但电针颈五针结合平衡针疗法明显优于电针颈五针疗法,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张昆鹏[7](2019)在《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并神经根管扩大与传统单开门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颈椎病是临床上常见的脊柱疾病之一,临床根据病症累及部位的不同可分为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四型。其中脊髓型颈椎病为常见类型,发病率占颈椎病的10%15%,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且为颈椎病诸型中症状最严重之类型,由颈椎退变结构压迫脊髓所致,累及多个节段颈椎,致使脊髓广泛受压,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且该病症状发展呈渐进性,一旦确诊,往往需要早期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有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前后联合入路3大类。前路手术主要适用于单节段或双节段的病变,其优点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减压彻底和有效的恢复颈椎生理曲度等,但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原因为颈椎结构退变所致,往往累及多个节段,所以前路术式在该疾病的治疗中应用有限。有研究表明前后联合入路的临床优良率优于单纯的前入路和后入路,但前后路联合术式是两术式的结合,先行后路手术,而后行前路手术,大大加长手术时间及手术创伤,对手术操作者的技术及体力有较高的要求。对患者而言,多数患者体质不能耐受长时间的手术和较大的手术创伤,而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退变引起,其流行病学特点是老年人多发,而多数老年人并不能耐受前后路联合术式,所以该术式的应用同样有限。对于累及多节段的老年患者,后路术式往往作为优先考虑术式。其中后路单开门术式适用于大多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该术式耗时少、损伤相对较小,且术式简单,有较高的安全性,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多年来的统计研究表明,传统的单开门手术存在诸多不足,如术后脊髓减压不充分、不能解除神经根的卡压等,甚至会导致脊髓再次受压迫。在此术式基础之上的各种改良术式,为众多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解除了病痛。其中单开门椎管成形并神经根管扩大术与传统单开门术的对比研究较少,本研究此次对比了二者的疗效和差异,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希望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对临床医生的术式选择提供参考。目的对比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并神经根管扩大术与传统颈后路单开门术之间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差异,探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术式选择。方法收集自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0例,传统单开门组(对照组)和合并神经根管扩大单开门组(观察组),进行术前准备、手术及术后评估。入选标准:多阶段(≥3个节段)病变、神经根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病变节段为C37。术后随访至少12个月。传统单开门组41例,男22例,女19例;年龄5274岁,平均(61.8±7.7)岁。合并神经根管扩大单开门组39例,男16例,女23例;年龄5473岁,平均(62.2±7.5)岁。所有患者均知情并为自由选择术式,术中使用同一套器械,同样内固定材料,术后使用同一套康复计划,进行至少12个月的随访,随访方式为门诊复查。分析对比术前术后患者的一般情况,对比患者手术前后颈椎影像学检查及神经功能评分,了解颈椎曲度丢失度、脊髓后移距离、颈椎总活动度丢失角度、神经功能改善率等指标的一般情况。记录术后有无感染、脑脊液漏、轴性症状、再关门、脊髓损伤、神经根麻痹等并发症,综合评价两种术式的疗效。结果患者年龄、性别对手术选择无影响,两种手术方式对切口长度(cm),手术时间(min),术中透视时间(min),住院天数(天)四个项目的影响无差异,在术中失血量(mL)方面,传统单开门组优于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并神经根管扩大术。术后随访中发现,单开门合并神经根管扩大单开门组在脊髓后移距离、JOA评分改善率(%)等方面显着优于传统单开门组(P<0.05),在CCI(%)丢失度与ROM丢失角度(°)两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方面,单开门合并神经根管扩大单开门组在轴性症状发生率方面低于传统单开门组(P<0.05),在术后感染、脑脊液漏、再关门、脊髓损伤及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并神经根管扩大相较于传统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术,能更好的解除脊髓及神经根的压迫,增加脊髓的后移距离,改善神经功能,降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在累及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中,单开门椎管成型并神经根管扩大可作为优先考虑术式。

丁明阳[8](2019)在《辨构论治理论指导下的颈部调衡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通过随机对照的方法,采用国际公认的Mcgill及NPQ量表进行客观地评价颈部调衡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建立疗效确切的颈型颈椎病的规范化治疗方案,以便于临床推广与应用。为继续研究颈部调衡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该课题共选择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颈型颈椎病患者,全部来源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经开二部软伤推拿疗区。本课题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以颈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进行观察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各选择患者3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颈部调衡法治疗,对照组则为常规推拿治疗。治疗组隔日治疗一次,对照组每日一次,5次为一疗程,一疗程后两组观察指标对比疗效。观察指标方面:采用NPQ颈痛量表和McGill疼痛询问量表进行评分观察。治疗前进行第一次NPQ颈痛量表和McGill疼痛询问量表评定并记录得分;一个疗程结束后再次记录NPQ颈痛量表和McGill疼痛询问量表得分,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评价临床疗效得出研究结论。结果:经过一个疗程治疗后,通过疗效评估结果显示为:治疗组:临床治愈9例,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1例,愈显率:76.67%,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临床治愈4例,显效7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愈显率:36.67%,总有效率:8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后(P<0.05),该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部调衡法与常规推拿均能促进颈型颈椎病的恢复,且治疗后的疗效评分均改善明显。颈部调衡法治疗颈型颈椎病与常规推拿比较疗效更加显着。且颈部调衡法具有安全易操作、痛苦低,易被患者接受的特点,值得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傅丽琴[9](2019)在《颈夹脊穴龙虎交战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颈夹脊穴龙虎交战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优化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患者7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纳入对象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在颈夹脊穴上采用龙虎交战法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受试者VAS量表评分和田中靖久症状量化表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评价颈夹脊穴龙虎交战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结果:1.基线比较治疗前对两组受试者性别、年龄、病程进行组间比较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VAS量表评分治疗前两组受试者的VAS量表评分组间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组内比较受试者VAS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可改善神经根型颈椎患者的疼痛程度。治疗组VAS量表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明显,治疗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颈夹脊穴龙虎交战针刺法在改善神经根型颈椎患者的疼痛程度方面优于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3.神经根型颈椎病的20分法量表(田中靖久)治疗前对两组受试者的田中靖久症状量化表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受试者组内比较田中靖久症状量化表评分的总分较治疗前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可改善神经根型颈椎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后治疗组受试者田中靖久症状量化表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明显,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颈夹脊穴龙虎交战针刺法在改善神经根型颈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工作生活、手的功能的改善方面均优于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4.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8%,治愈率61.76%,对照组总有效率75.76%,治愈率3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及治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颈夹脊穴龙虎交战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确切,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工作生活能力、手的功能及疼痛程度方面,均优于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且总体疗效及治愈率也相对较高。本方案可行有效,治愈率高,在今后的研究发展中有待完善深入。

曹继忠[10](2019)在《基于证素理论与46位编码技术针灸治疗颈椎病辨证选穴的算法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结合“证素”理论与“46位编码”技术对颈椎病患者症状、证型等数据进行量化,实现本病四诊信息可计算与数字化辨证;并关联分析针灸治疗颈椎病文献及临床的证型、经络、腧穴数据,优化传统选穴方案,从而构建辨证、归经、选穴一线贯通的证素编码算法模型。方法:采集符合试验标准的120例颈椎病患者临床数据,结合“证素”理论与“46位编码”技术,依据本病特点,在“46位编码”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得出“CS-23位证素编码”,对临床数据的症状、证型进行量化。预先将120例颈椎病患者临床数据随机分为两类:训练模型数据共80例、验证模型数据40例,保证辨证模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并依据部位归经,实现辨经络,两者结合共同实现辨证归经。检索纳入针灸治疗颈椎病文献252篇,运用关联规则FP-growth算法总结分析临床和文献的证型、经络、腧穴数据,优化针灸治疗颈椎病选穴方案。结果:1.颈椎病各证型中权值比重排名前6的证素编码为:风寒湿型:寒=1.241、表=0.953、肺=0.763、气虚=0.606、风=0.602、湿=0.58;痰湿阻络:湿=1.07、痰=1、脾=0.801、气虚=0.699、寒=0.518、阳虚=0.458;气滞血瘀:气滞=1.232、血瘀=1.127、肝=0.79、寒=0.607、肾=0.431、气虚=0.427;肝肾不足:阴虚=1.06、肝=1.023、肾=0.862、热=0.601、气滞=0.564、骨=0.555;气血亏虚:气虚=1、血虚=0.829、脾=0.571、阳虚=0.571、寒=0.457、肝=0.414。2.经临床数据验证模型辨证准确率:风寒湿型、痰湿阻络证、气滞血瘀证、肝肾不足证等证型的辨证准确率均为100%;气血亏虚证为80%,其中有1例患者辨证差值为气血亏虚=4.91、气滞血瘀=3.73;经初步验证“CS-23位证素编码”算法模型总辨证准确率达97.5%。3.经关联分析文献数据与临床敏化腧穴数据,确定针灸治疗颈椎病主穴为:颈夹脊、百会、天柱、大椎、大杼、风池、肩井、天髎、肩外俞、合谷、后溪。各证型配穴分别为:风寒湿型:风门、风府、巨骨、天宗、手三里、列缺、外关;痰湿阻络:足三里、丰隆、巨骨、肩中俞、天宗、中脘、内关;气滞血瘀:膈俞、曲池、血海、太冲、肩髃、肩中俞、天宗;肝肾不足:肾俞、太溪、肝俞、太冲、完骨、巨骨;气血亏虚:脾俞、膈俞、气海、三阴交、列缺、足三里。各病变经络常用腧穴:阳明经:扶突、巨骨、偏历、列缺、中渚;太阳经:天宗、巨骨、肩中俞、飞扬、通里、支正;少阳经:天宗、巨骨、肩中俞、外关、内关、蠡沟、光明;督脉:风府、神庭、巨骨。结论:1.经分析颈椎病各证型排名前6证素编码权值,发现颈椎病发病最易受寒邪侵袭,常累及脾、肝、肾三脏;气虚者较易引发本病。寒、脾、肝、肾、气虚为本病主要证候要素。2.依据颈椎病的特点,对编码算法进行优化后,“CS-23位证素编码”算法模型中各证型的证素编码间权值比例与中医理论基本相符,切合中医辨证思维;经初步验证,其总辨证准确率达97.5%;且本模型可客观量化反映颈椎病患者的主要证候要素,为临床提供参考。3.经关联分析文献数据与临床敏化腧穴数据,结合二者结果,得出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主穴、辨证配穴以及病变经络的配穴,优化了本病的选穴方案,从而构建辨证、归经、选穴一线贯通的“CS-23位证素编码”算法模型。

二、中药离子电导入辅助治疗TIA病人颈椎骨质增生30例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离子电导入辅助治疗TIA病人颈椎骨质增生30例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文献研究探讨枕部针刀T形松解术治疗颈源性失眠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方法
    3.建立数据库
    4.数据分析
    5.结果及分析
    6.总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2.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讨论
    5.结论
    6.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中西医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B
    附录 C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调查表
    附录 D Nor 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
    附录 E 针灸不良事件记录表
致谢
作者简介

(3)四神煎合四妙散加减治疗膝骨关节炎性滑膜炎(湿注关节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样本量及病例来源
2.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脱落标准
3.研究方法
    3.1 分配方案
    3.2 治疗方案
    3.3 观测指标
    3.4 疗效指标
    3.5 统计学处理
4.研究结果
    4.1 治疗前两组患者基线可比性分析
    4.2 治疗前两组患者观察指标可比性分析
    4.3 治疗后两组患者疗效指标比较
5.不良反应分析
6.总结
7.讨论
    7.1 中医辨治湿注关节型KS的经验探究
    7.2 运用四神煎合四妙散加减方病案探析
8.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膝骨关节炎性滑膜炎的研究和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4)室早与颈椎影像学异常相关性及心律失常合并颈椎病中医证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心律失常与颈椎病相关性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1 流行病学情况
        2 西医研究进展
        3 中医研究进展
        4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研究中的应用
        1 数据挖掘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
        2 中医药数据挖掘中存在的问题
        3 结语
        参考文献
前言
研究一 基于CiteSpace的脊柱相关性心脏疾病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一、资料和方法
        1 数据来源
        2 检索策略
        3 研究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年发文量分析
        2 文献来源分布
        3 学科分布情况
        4 作者共现分析
        5 研究机构共现
        6 关键词分析
    三、讨论与小结
        1 讨论
        2 小结
研究二 室性早搏和颈椎影像学异常相关性的回顾性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2 纳入标准
        3 排除标准
        4 采集指标
        5 研究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研究对象一般临床资料
        2 两组之间HRV指标的比较
        3 颈椎病变与VPB的相关性分析
        4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三、讨论与小结
        1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2 研究结果的分析
        3 本研究特点
        4 本研究的局限性
        5 小结
研究三 心律失常合并颈椎病的中医证候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2 纳入标准
        3 排除标准
        4 诊断标准
        5 研究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研究对象一般临床资料
        2 中医证候的频数分析
        3 基于因子分析的证候特征研究
        4 基于聚类分析的证候特征研究
        5 中医证型分布
        6 中医证型和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研究
        7 中医证型与颈椎影像学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8 中医证型与心律失常、颈椎影像学指标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三、讨论与小结
        1 关于中医证型研究方法的讨论
        2 对心律失常合并颈椎病的中医证型的分析
        3 中医证型与与心律失常、颈椎影像学指标的相关性探讨
        4 本研究的局限性
        5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5)近十年推拿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的文献挖掘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引言
1.研究内容
    1.1 研究资料来源
    1.2 资料筛选
        1.2.1 文献检索方法、范围与策略
        1.2.2 纳入标准
        1.2.3 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统计学方法
    2.2 数据挖掘
    2.3 频率和众数统计法
    2.4 关联规则
    2.5 技术路线图
3.研究结果分析
    3.1 常规推拿手法运用规律分析
        3.1.1 常规推拿手法使用频次分析
        3.1.2 常规推拿手法的配伍关系分析
    3.2 复合推拿手法运用规律分析
        3.2.1 复合推拿手法使用频次分析
        3.2.2 复合推拿手法的配伍关系分析
    3.3 推拿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的常用腧穴
        3.3.1 腧穴使用频次分析
        3.3.2 腧穴配伍关系分析
    3.4 推拿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炎所涉及的经脉情况
        3.4.1 所涉及的经脉关系分析
        3.4.2 经络配伍关系分析
    3.5 推拿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炎腧穴在人体各部位分布情况
        3.5.1 腧穴在人体各部位关系分析
        3.5.2 腧穴在人体各部位配伍关系分析
    3.6 推拿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的证型关系分析
    3.7 推拿结合其它方法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的情况
    3.8 推拿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的性别及年龄概况
        3.8.1 性别
        3.8.2 年龄分析
4.结论分析
    4.1 中医学对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的认识
        4.1.1 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的相关概念
        4.1.2 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4.1.3 诊断与证型
        4.1.4 传统中医治疗现状
    4.2 现代医学对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的认识
        4.2.1 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的相关概念
        4.2.2 退行性膝骨关节炎发病原因及机制
        4.2.3 现代医学对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方法
    4.3 推拿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的临床应用
        4.3.1 推拿手法应用于退行性膝骨关节炎治疗及作用机制
        4.3.2 推拿手法配合针刺治疗
        4.3.3 推拿配合艾灸
        4.3.4 推拿配合中药
        4.3.5 推拿配合肌力训练
    4.4 彭德忠教授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的典型病案
5.讨论分析
    5.1 推拿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炎运用手法讨论分析
    5.2 推拿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炎所选腧穴讨论分析
    5.3 推拿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炎所选经络讨论分析
    5.4 推拿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炎分布部位讨论分析
    5.5 推拿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的证型讨论分析
6.结论
7.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综述 推拿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6)电针颈五针结合平衡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针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
        2.3 疗效观察
        2.4 统计分析
    3 治疗结果
讨论
    1 中医学对颈椎病的认识
        1.1 病名析源
        1.2 病因病机
        1.3 中医治疗
    2 现代医学对颈椎病的认识
        2.1 颈椎的生理及解剖特点
        2.2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
        2.3 西医治疗
    3 选穴依据
    4 平衡针治疗的作用机理
    5 电针颈夹脊的作用机理
    6 临床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神经根型颈椎病 20 分量表
    附录3:简化 Mc Gill 疼痛问卷表
致谢

(7)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并神经根管扩大与传统单开门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材料及设备
    1.3 术前准备
    1.4 手术方法
    1.5 术后处理
    1.6 术后康复
    1.7 评价标准
        1.7.1 基础状况
        1.7.2 功能评价
        1.7.3 术后并发症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资料和一般评价项目比较
    2.2 患者功能试验和评分比较
    2.3 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荣誉

(8)辨构论治理论指导下的颈部调衡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对颈型颈椎病的认识
    2.颈椎病的流行病学
    3.现代医学对颈型颈椎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4.祖国医学对颈型颈椎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5.治疗
    6.预防
    7.小结
临床研究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案
    3 研究结果
讨论
    1.研究结果探讨
    2.中医对颈型颈椎病的认识
    3.中医推拿对颈型颈椎病的作用
    4. 三向牵伸法对颈型颈椎病的作用分析
    5.颈部调衡法对颈型颈椎病的作用
    6.辨构论治理论对颈部调衡法的指导作用
    7.不足与展望
结语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9)颈夹脊穴龙虎交战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引言
第一章 理论研究
    1 祖国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
        1.1 中医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针灸治疗
        1.4 中药治疗
        1.5 综合疗法
    2 现代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概况
        2.1 概述
        2.2 流行病学调查
        2.3 发病原因的研究
        2.4 发病机理的探讨
        2.5 现代医学治疗
    3 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
    4 龙虎交战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
    5 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样本量估计
        1.2 病例来源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和脱落标准
        1.7 终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分组方法
        2.3 实验设计方法
        2.4 不良事件
    3 观察指标
        3.1 安全性指标
        3.2 一般资料
        3.3 疗效观察指标
        3.4 疗效判定标准
        3.5 评定时间
    4 统计方法
    5 质量控制
    6 伦理学要求
    7 结果
        7.1 病例分布及完成情况
        7.2 基线资料可比性分析
        7.3 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7.4 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田中靖久症状量化表评分比较
        7.5 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
        7.6 安全性比较
第三章 讨论
    1 课题设计思路
        1.1 穴位的选择
        1.2 针刺手法的选择
        1.3 颈夹脊穴龙虎交战针刺法治疗CSR的机理探讨
    2 临床疗效评价与结果分析
        2.1 评价指标与可信度分析
        2.2 结果分析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10)基于证素理论与46位编码技术针灸治疗颈椎病辨证选穴的算法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词及字母代号表
引言
    1.颈椎病发病率高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2.针灸疗法能有效治疗颈椎病但选穴方案繁多导致疗效高低不一
    3.针灸辨证辨经络治疗颈椎病相关数字化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
1.研究资料
    1.1 资料来源
    1.2 颈椎病的诊断与中医辨证分型
        1.2.1 颈椎病诊断标准
        1.2.2 颈椎病中医辨证分型
    1.3 病例资料的纳入标准
    1.4 病例资料的排除标准
    1.5 文献纳入标准
    1.6 文献排除标准
    1.7 文献检索策略
    1.8 文献筛查
2.研究内容及方法
    2.1 临床数据与文献数据的规范处理
    2.2 确定颈椎病主要证素编码与病变经络
    2.3 确定症状对于各证素编码的权值ωjn及证素编码对于各证型的预设权值Wkj
    2.4 数字化辨证及辨经络模式
    2.5 验证“CS-23 位证素编码”算法模型辨证准确率
    2.6 基于FP-growth关联规则算法腧穴方案的选取与优化
        2.6.1 文献数据关联分析
        2.6.2 临床数据关联分析
    2.7 确定腧穴方案选取策略
3.结果
    3.1 试验完成情况
    3.2 颈椎病证素编码对于各证型的权值
    3.3 “CS-23 位证素编码”算法模型辨证准确率
    3.4 颈椎病文献数据关联分析结果
        3.4.1 颈椎病文献主穴分析结果
        3.4.2 颈椎病文献各证型配穴分析结果
        3.4.2.1 风寒湿型配穴分析结果
        3.4.2.2 痰湿阻络证常用配穴分析结果
        3.4.2.3 气滞血瘀证常用配穴分析结果
        3.4.2.4 肝肾不足证常用配穴分析结果
        3.4.2.5 气血亏虚证常用配穴分析结果
        3.4.3 颈椎病文献经络腧穴关系分析结果
        3.4.3.1 阳明经病变常用腧穴分析结果
        3.4.3.2 太阳经病变常用腧穴分析结果
        3.4.3.3 少阳经病变常用腧穴分析结果
        3.4.3.4 督脉病变常用腧穴分析结果
    3.5 颈椎病临床数据敏化腧穴关联分析结果
        3.5.1 颈椎病患者一般情况
        3.5.2 颈椎病临床数据证型、病经以及敏化腧穴分布情况
        3.5.3 颈椎病各证型敏化腧穴分析结果
        3.5.3.1 风寒湿型敏化腧穴分析结果
        3.5.3.2 痰湿阻络证敏化腧穴分析结果
        3.5.3.3 气滞血瘀证敏化腧穴分析结果
        3.5.3.4 肝肾不足证敏化腧穴分析结果
        3.5.3.5 气血亏虚证敏化腧穴分析结果
        3.5.4 颈椎病病变经络敏化腧穴分析结果
        3.5.4.1 阳明经病变敏化腧穴分析结果
        3.5.4.2 太阳经病变敏化腧穴分析结果
        3.5.4.3 少阳经病变敏化腧穴分析结果
        3.5.4.4 督脉病变敏化腧穴分析结果
    3.6 针灸治疗颈椎病选穴方案优化结果
讨论
    1.祖国医学与现代医学对颈椎病的病变机理以及治疗方法均有论述
        1.1 现代医学对颈椎病的认识
        1.2 颈椎病的发病机制
        1.3 针灸为主要干预手段的疗效优于西医常规治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1.4 中医学对颈椎病的认识
        1.5 针灸辨证辨经络治疗颈椎病疗效确切
    2.中医针灸数字化研究尚属于探索阶段
    3.可用现代化设备检测穴位的敏化状态以优化传统腧穴方案
    4.应用“证素”理论与“46位编码”技术使四诊客观化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5.成熟的关联规则分析算法中FP-growth算法较Apriori算法更为适用于本研究
        5.1 Apriori算法
        5.2 FP-growth算法
    6.关于本研究结果的讨论
        6.1 “CS-23 位证素编码”辨证算法模型贴合中医辨证思维
        6.2 “CS-23 位证素编码”算法模型辨证准确率较高且可量化记录患者诊疗信息
        6.3 结合敏化腧穴结果针灸治疗颈椎病腧穴方案得以优化改进
        6.3.1 针灸治疗颈椎病主穴方案的优化
        6.3.2 针灸治疗颈椎病各证型配穴方案的优化
        6.3.3 针灸治疗颈椎病变经络腧穴方案的优化
结论
特色与创新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2:颈椎病中医诊疗信息采集表
    附件3:症状对于相关证素编码权值表
    附件4: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四、中药离子电导入辅助治疗TIA病人颈椎骨质增生30例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针刀减张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及温通效应探讨[D]. 孙玉香.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2]基于文献研究探讨枕部针刀T形松解术治疗颈源性失眠的疗效[D]. 赵星雨.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四神煎合四妙散加减治疗膝骨关节炎性滑膜炎(湿注关节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 郑允彬.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4]室早与颈椎影像学异常相关性及心律失常合并颈椎病中医证候研究[D]. 王心意.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5]近十年推拿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的文献挖掘及分析[D]. 郭珍妮(Jeny Devina).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电针颈五针结合平衡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D]. 张玉丰.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0)
  • [7]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并神经根管扩大与传统单开门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D]. 张昆鹏. 河南大学, 2019(01)
  • [8]辨构论治理论指导下的颈部调衡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 丁明阳.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2)
  • [9]颈夹脊穴龙虎交战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 傅丽琴.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9(08)
  • [10]基于证素理论与46位编码技术针灸治疗颈椎病辨证选穴的算法模型研究[D]. 曹继忠.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中药离子导入治疗TIA颈椎增生症30例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