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好粮食补贴

如何用好粮食补贴

一、如何用好粮食补贴(论文文献综述)

黄绪全,唐际明,刘建军,李侠,林劼[1](2021)在《广西财政支农政策研究——“十三五”综述与“十四五”展望》文中研究表明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是治国之要。"十三五"时期,我国聚焦解决好十四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消除农村绝对贫困问题、处理好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等"三农"领域的重大历史性课题,持续支持农业农村建设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文章全面综述"十三五"时期广西财政支农的政策实践与取得的成效,总结了行之有效的财政支农体制机制模式;同时,结合"十四五"时期的特征,提出健全和完善财政支农政策的建议:将更多资金、资源投向农业和农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助力广西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上闯出新路子、展现新作为、迈出新步伐、彰显新担当。

韩杨[2](2021)在《中美农业支持政策的演变与完善——基于WTO《农业协定》影响的对比》文中研究表明中美两国农业支持政策具有明显的经济发展历史阶段特征,在WTO 《农业协定》生效后,既要受协定中市场准入和国内支持等规则条款的约束,也要结合各自农业资源禀赋、农产品国际贸易地位、国内农业发展变化进行动态调整。本文系统对比分析中美适用WTO 《农业协定》规则及其对农产品国际贸易格局和农业国内支持政策的影响,并认为未来中国农业支持政策改革应当根据国内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保障战略需要,在全球视角下充分考虑中美农业差异,审慎完善农业国内支持政策:一是加快构建农业新发展格局,统筹衔接农产品国际贸易、农业对外投资政策与农业国内支持政策,建立支持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二是明确不同阶段农业国内支持政策目标,积极拓展、创新绿箱政策工具,在国家财力承受范围内逐步提高农业支持水平;三是逐渐推进农业国内支持市场化改革措施,逐渐调整"黄转绿、黄转蓝"政策转箱,统筹用好、用足黄箱,利用黄箱政策空间集中精准地支持特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品种,扩大非特定产品支持规模;四是加快推进WTO农业领域规则向更公平、更平等、更包容的方向改革,各成员享有的权益和承担的义务应当与其发展阶段和能力相适应。

张婷婷[3](2021)在《我国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开始,中央一共发布了23个聚焦“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重心都集中到了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上,突出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也表明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性、紧迫性。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写入党章,证明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抓好“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将“三农”问题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体现了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2018年、2019年、202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科学规划,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更是聚焦乡村振兴,提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经济和民生的根本,而且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古语云“民以食为天”。马克思指出:“农业劳动是其他一切劳动得以独立存在的自然基础和前提”。(1)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从古至今一直重视农业生产,农耕文明根基深厚。农业是人民生活的源泉,是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只有农业实力强,国家才能强大。农业起到安邦济民的作用,是治国的关键,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的决策部署,也是中央自新农村建设以后再次将“三农”问题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乡村振兴直接关乎现代化农村经济体系的建立,也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根据发展经济学和城乡二元经济理论,乡村振兴首先需要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所以振兴乡村经济是乡村振兴战略首要内容。而乡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生产要素的投入,尤其是持续大量的金融资本的投入,这就在客观上需要建立一个覆盖面广、专业化、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农村金融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也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农村金融改革是农村金融能够更好地支持乡村振兴的使命与责任,乡村振兴也为农村金融改革带来重要的机遇,同时农村金融改革更需要现代农业这个大市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仍然远低于城市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倍差长期高达2.5以上。与此同时,我国农村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十分明显,东部受益于改革开放、要素流入以及较快的城镇化发展,农村经济实现了率先发展,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农民收入和消费的城乡差距也相对较小。金融发展方面,东部农村金融机构种类更加丰富、网点覆盖更广、渗透率更高、金融服务能力更强。相对而言,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农民收入渠道有限,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增长较慢,农村金融机构相对单一,渗透率低,金融服务能力偏弱,尤其是广大偏远的西部地区获取优质金融服务的难度仍然较大。为此,应着手解决农村金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积极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构建促进乡村振兴的金融推进机制。那么,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我国以“起点低、发展滞后、政府高度重视”为基本特征的农村金融发展是否促进了乡村振兴?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是否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发展在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影响农民收入和消费方面呈现出何种规律?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是否造成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是否发生了显着的变化?这些问题均是我国农村经济、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现实存在且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也是研究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回答上述几个基本问题不仅有助于评价我国促进农村金融发展政策的实施效果,而且可以动态地从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角度理解农村经济发展规律。本文从马克思经济学的农业农村发展理论和金融资本理论、农村金融发展理论出发,全面分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性、主要内容和任务,以及我国乡村振兴的进程与现状,分析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必要性,并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分别分析了乡村振兴的金融需求和农村金融对乡村振兴的供给。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进行实证研究:以理论机制的分析为基础,运用滚动回归模型和TVP-SV-VAR模型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视角实证研究了农村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影响的时变效应。同时,运用我国30个省市2002-201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PVAR模型实证研究了农村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影响的区域差异。研究发现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且,农村金融的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效应是最强的,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次之,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效应是最弱的。农村金融发展可以从供给、需求两个层面以及资金融通和风险管理两个途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提升,并且具有明显时变特征。从时点差异看,新时代的影响强度最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时期影响次之,农村改革初期最低,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在这三个时期呈现出台阶式上升的特征。从期限差异看,短期效应最弱,中期有所增强,长期影响强度最强,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以中长期效应为主。从区域差异看,东、中、西的阶梯性差序格局,东部区域的影响强度最强,中部次之,西部最弱。从实证分析还可以得出,农村金融发展的乡村振兴效应存在着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体现在长短期限之间和不同区域之间,因此有实现再平衡的必要性。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应当以基础性制度建设和长期性战略为基本方向。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以东北地区的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农村金融机构为例,分析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农村金融对乡村振兴支持的相关经验,并提出了金融支持要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的思路,最终提出我国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与策略,包括构建完善的金融机构支持体系、政策支持体系、金融生态环境、风险分担机制等。

蔡基宏[4](2021)在《从“一号文件”看我国粮食安全新机制的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粮食安全更深层次的涵义在于保护和培育粮食生产潜力、健全和完善粮食市场机制等。从近年"一号文件"看,我国在保护和培育粮食生产潜力、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科学确定国家储备规模、推动"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改革、推广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等方面都做了系统性安排。这有利于在保障农民合理收益的前提下,最终形成国家负担合理、以市场调节为主导的健康可持续的国内粮食安全"升级版"经济新机制。

暴占杰[5](2021)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减贫事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党中央在全国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历史性地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而这其中,中国共产党对西藏贫困问题的治理实践是最为典型的代表。原因在于,西藏地处青藏高原,集我国边疆地区、边缘地区以及少数民族落后地区于一体,加之和平解放前长期遭受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的蹂躏,导致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长期落后于全国其他地区。就贫困状况而言,西藏贫困人口多且分布广泛,贫困程度深且类型复杂,而且还存在严重的贫困代际传递问题,2011年,西藏被确定为全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此外,作为国家战略安全屏障,西藏存在境内分裂势力和境外敌对势力相勾结,威胁国家统一与安全的稳定问题。鉴于此,党中央、国务院将西藏工作置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高度来把舵定向,谋篇布局。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体现了西藏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解决西藏的贫困问题能够为推进西藏持续稳定和长足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综合上述因素,西藏在党和国家扶贫工作大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关系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如期实现。西藏的扶贫工作既在国家总的扶贫战略框架内开展,又有党中央、国务院超常规的特殊扶持政策的推动。长期以来,学术界偏重于在经济学和社会学视角下对西藏反贫困实践进行实证研究,而以中国共产党为研究对象,纵向宏观考察我们党在西藏扶贫工作中的具体实践较为薄弱。2019年,西藏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2020年,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2021年,又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不管是从学术视角来看,还是从时间节点来讲,研究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实践,总结经验,展望未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对西藏乃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长足发展意义深远。有鉴于此,本文在学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基于西藏深度贫困这一现实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以探讨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实践为主线,立足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系统分析法、交叉学科研究法等方法。依托包括党和国家以及西藏地方历史文献、着作、期刊、报纸等各类文献资料,并参考相关会议纪要、政策文件、统计年鉴、地方志等材料,历史地、系统地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的实践逻辑,进而总结经验,为今后更好地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和推动西藏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启示,提出了建议。具体而言,本文主要分为六章对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展开研究。第一章是绪论。回顾了关于西藏贫困问题与扶贫工作的研究现状,明确研究主题。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能从中把握学术界研究进展,找准研究角度,借鉴前人研究经验,趋避其研究不足之处。这样既可以做到查漏补缺,又可以避免重复研究。通过文献回顾和述评,确立了从中国共产党治理西藏贫困问题实践角度着手研究。第二章是关于西藏贫困问题的相关概述。对西藏贫困问题相关概念、贫困状况,以及中国共产党开展西藏扶贫工作的必要性进行了阐释。从西藏区情出发,结合当地经济、地理、社会、宗教、民族等特点探讨西藏面临的贫困问题。纵向梳理西藏不同阶段的贫困特征,同时横向对比西藏贫困问题与全国其他区域的差异。这既可以有效衔接下文中国共产党西藏贫困治理所做的有针对性工作,也凸显了西藏扶贫工作的复杂性与紧迫性,同时还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何采取超常规特殊优惠政策和措施开展西藏的扶贫工作。第三章是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在理论上系统阐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反贫困思想,借鉴中国传统反贫困思想和国外有益的反贫困理论,能够为研究中国共产党开展西藏贫困治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撑。从实践层面看,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对西藏扶持、支援和建设为此后的扶贫工作奠定了实践基础。第四章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实践。该部分主要梳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至党的十八大召开前中国共产党推动西藏扶贫工作的具体实践。以中央和西藏地方扶贫政策和取得的成效为标准,将西藏扶贫工作细化为三个阶段,包括体制改革带动扶贫阶段、扶贫攻坚阶段、扶贫开发深化阶段,分别论述中央政府以及西藏地方党委、政府都出台了哪些政策,如何具体开展工作,有什么特点,取得了哪些成效。第五章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西藏精准扶贫实践。这一章节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思想,具体阐述中央关于西藏的脱贫攻坚政策与西藏精准脱贫具体实践。本章与上一章节是文章的核心部分,这两章将中国共产党关于西藏扶贫工作的演进脉络,历史经验清晰地呈现出来,为总结经验和启示提供研究基础。具体来说,这一章主要探究中国共产党为推进新时代西藏发展和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的战略规划,构建的西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以及施策路径,并总结了脱贫攻坚阶段西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所取得的工作成效。第六章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的经验及启示。本章在梳理和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西藏反贫困实践的基础上,提炼出解决西藏贫困问题的经验: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对西藏减贫事业的全面领导,凝聚形成推动西藏扶贫开发工作的强大合力,注重推动扶贫标准与减贫方略的与时俱进,强化构建西藏工作座谈会扶贫工作机制。在汲取经验的基础上还应该展望未来,明确今后推动西藏的扶贫工作和发展应建立解决西藏相对贫困问题的长效机制,更加注重激发西藏各族群众的内生动力,在脱贫攻坚基础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优化援藏机制助推西藏实现高质量发展。总之,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人民通过扶贫工作历史性地消除西藏绝对贫困问题,对西藏的发展和稳定意义重大,创造了中国减贫治理的“西藏样本”,是中国共产党解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问题的光辉典范。探究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的实践路径,总结经验和启示,以期对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有所裨益。

高鸣,魏佳朔[6](2021)在《后小康时代保障粮食安全的形势任务、战略选择及2035年远景谋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21—2035年是后小康时代的关键时期,保障粮食安全面临着需求品质提升、需求结构升级、需求总量增长的新形势任务。但从目前粮食供给侧的情况看,生产端、进口端和储备流通环节都仍有改进的空间。对此,要继续改善粮食生产条件,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并推动粮食生产的绿色转型;要继续壮大粮食生产队伍,加强对小农户的支持保护,深化其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协同协作。要在进口端和储备流通环节增强抗压能力,化解粮食进口在短期与中长期面临的挑战,增强粮食储备流通的应急管理能力。进入后小康时代,保障粮食安全既要加强顶层设计,也要增强市场导向,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合力;还应不断深化对粮食安全的理解认识,协调好粮食供应与节粮减损的关系。

朱晶,李天祥,臧星月[7](2021)在《高水平开放下我国粮食安全的非传统挑战及政策转型》文中认为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已经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国内的粮食安全保障程度处于历史最佳时期,另一方面农业对外开放也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国际粮食市场日益成为保障国内粮食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带来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非传统压力和挑战,包括以高产量、高进口、高库存为代表的过度进口冲击粮食自给率的"想挡挡不住"、粮食生产国内支持政策与WTO国际规则存在一致性纷争的"想做不能做"、世界市场风险与贸易动荡加剧国际粮源不确定性的"想进有风险",以及在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体系中的作用仍待加强的"想为难作为"。在新一轮高水平开放下,亟需转型思维、构建"三元平衡"的开放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保障体系,积极推动我国粮食安全目标由产量导向向竞争力导向转型,农业国内支持政策设计由国内外分轨向内外对接转型,外部粮食市场与资源利用由单方自主开合向主动风险管控转型,主动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与制度变革,全面升级对内与对外的粮食安全治理能力。

吴奇修[8](2020)在《高举乡村振兴旗帜 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书写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篇章》文中研究表明一、"十三五"时期财政支农工作的成效和经验"十三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部党组和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农口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财政支农工作迈上新台阶,支农政策形成新体系,机制创新实现新突破,涉农资金管理得到新提升,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促进我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吴奇修[9](2020)在《高举乡村振兴旗帜 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书写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篇章》文中指出一、"十三五"时期财政支农工作的成效和经验"十三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部党组和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农口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财政支农工作迈上新台阶,支农政策形成新体系,机制创新实现新突破,涉农资金管理得到新提升,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促进我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刘奇峰[10](2020)在《J省B县粮食安全管理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既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亦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粮食安全不仅关联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更是国家安全、和谐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因而各级政府都尤为重视粮食安全工作,出台了种种粮食安全管理政策以保障区域粮食安全,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地方政府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而实施的管理策略研究还比较少。本文在广泛研究国内外粮食安全概念、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粮食安全评价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J省B县在粮食安全管理方面施行的政策和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梳理,运用基于熵权的TOPSIS方法从供给侧、获得性、平稳性、持续性四个方面对J省B县粮食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指出了J省B县粮食安全管理策略在“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储备安全管理、粮食流通管理、粮食供需管理”等重点环节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粮食安全管理水平先进国家和国内粮食安全发展先进的市、县的经验,运用公共经济学理论、经济安全理论、产业安全理论和公共产品相关理论,从改进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加强粮食质量管理、整合仓储设施布局、拓展现代化粮食流通体系、强化粮食安全理念等5个方面提出提高J省B县粮食安全管理水平策略。

二、如何用好粮食补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用好粮食补贴(论文提纲范文)

(1)广西财政支农政策研究——“十三五”综述与“十四五”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十三五”时期广西财政支农基本情况
    (一)聚焦“三农”短板,着力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
        1.加大财政支农投入保障力度
        2.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
        3.促使金融和社会资本进入“三农”领域
    (二)坚持精准扶贫,支持全面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1.建立扶贫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2.提高涉农资金整体效益
        3.完善扶贫资金监管体系
        4.易地扶贫搬迁和后续扶持成效显着
    (三)瞄准“五位一体”,以产业促进乡村振兴全面发展
        1.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揽,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以“三园三区”建设为先导,做大做强现代农业
        3.以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为抓手,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四)夯实农业供给侧基础,全面提升农业综合开发水平
        1.保障粮食安全,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2.加大扶持力度,促进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3.打造创新平台,建设田园综合体等创新示范项目
        4.构建高质量绿色发展导向的新型农业补贴政策体系
    (五)把握水利“命脉”,加快补齐水利行业短板
        1.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入
        2.支持重大水利项目建设
        3.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4.加大水生态文明建设投入力度
        5.防灾减灾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六)深耕“甜蜜事业”,实现糖业高质量发展
        1.支持糖业高质量发展,助推糖业降本增效
        2.“双高”基地建设迈上新台阶
        3.加快糖企技术改造升级,力促糖业可持续发展
        4.加强糖业服务体系建设,多措并举防范糖业市场风险
    (七)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村级集体经济全面提质增效
        1.大力推进各地开展农村综合改革工作
        2.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持续增加
三、“十三五”时期广西市县财政支农的典型经验
    (一)柳州市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
    (二)北海市抓住核心优势大力发展向海经济
        1.改进海洋捕捞渔船装备并提高其技术水平
        2.推进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
        3.完善现代化渔港基础设施
        4.重振北海南珠品牌产业
    (三)桂林市灌阳县财政抓住关键环节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四、“十四五”时期广西财政支农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1.良好的国内环境提供了新的经济动力
        2.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为农业农村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3.相关政策的倾斜增强了“三农”领域的信心
    (二)主要挑战
        1.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新矛盾、新挑战
        2.保障粮食安全的底线任务仍然艰巨
        3.财政撬动农业农村有效投资的能力尚显不足
        4.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容松懈
五、“十四五”时期广西财政支农发展的建议
    (一)坚持“三个理念”,财政支农政策需更加积极有为
        1.坚持党对“三农”工作全面领导的理念
        2.坚持贯彻现代财政制度理念
        3.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
    (二)坚持“三个投入”,着力拓宽财政投入“三农”渠道
        1.着力扩大地方政府债券用于农业农村建设的规模
        2.着力保障财政支农投入
        3.着力构建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三)坚持“三个导向”,持续完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
        1.以结果为导向,提升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效果
        2.以绩效为导向,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
        3.以问题为导向,从源头上保障粮食安全
    (四)坚持“三个务必”,切实巩固消除绝对贫困的辉煌成果
        1.务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
        2.务必大力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3.务必持续深化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
    (五)坚持“三个恒心”,有效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工作
        1.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上守恒心
        2.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上守恒心
        3.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上守恒心

(2)中美农业支持政策的演变与完善——基于WTO《农业协定》影响的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WTO《农业协定》生效及中美适用规则对比
WTO对中美农产品国际贸易格局的影响
    (一)从中美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地位看贸易格局变化
    (二)从中美农产品市场准入看WTO对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影响
WTO对中美农业国内支持政策的影响
    (一)从中美农业国内支持水平、支持结构看国内支持政策变化
    (二)从中美农业黄箱支持政策看WTO《农业协定》的影响
美国农业支持政策的经验及中国面临的挑战
    (一)美国农业支持政策的经验
    (二)中国农业支持政策面临的挑战
结语与建议

(3)我国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方法
    1.3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3.1 可能的创新
        1.3.2 不足之处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马克思经济学的农业农村发展理论
        2.1.1 马克思的城乡关系理论
        2.1.2 马克思的农村集体经济理论
        2.1.3 马克思的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
    2.2 马克思的金融资本理论
        2.2.1 马克思的生息资本理论
        2.2.2 马克思的信用与信用制度理论
    2.3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
        2.3.1 金融抑制与农业信贷补贴理论
        2.3.2 金融深化与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2.3.3 金融约束与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2.4 相关文献综述
        2.4.1 国外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研究
        2.4.2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2.4.3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影响研究
        2.4.4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增收相关研究
        2.4.5 乡村振兴及其金融支持的研究
        2.4.6 对现有文献的述评
第3章 我国乡村振兴及其金融支持的现状与问题
    3.1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分析
        3.1.1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3.1.2 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
        3.1.3 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
    3.2 我国乡村振兴的进程与现状
    3.3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必要性
    3.4 我国乡村振兴的金融需求分析
        3.4.1 乡村振兴金融需求的主要特点
        3.4.2 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主要金融需求
        3.4.3 乡村振兴金融支持的对象主体
    3.5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供给分析
        3.5.1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演变
        3.5.2 农村金融供给现状与问题
第4章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影响的时变效应分析
    4.1 农村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机制分析
        4.1.1 供需层面的影响机制分析
        4.1.2 金融功能层面的影响机制分析
    4.2 变量、数据和时变性检验
        4.2.1 变量和数据说明
        4.2.2 时变性检验
    4.3 实证研究
        4.3.1 TVP-SV-VAR模型
        4.3.2 农村金融发展指数合成
        4.3.3 实证结果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影响的区域差异分析
    5.1 模型和数据说明
        5.1.1 PVAR模型构建
        5.1.2 变量和数据
    5.2 实证研究
        5.2.1 平稳性检验和模型估计结果
        5.2.2 脉冲响应分析
        5.2.3 方差分解
    5.3 区域差异分析
    5.4 小结
第6章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分析
    6.1 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支持乡村振兴案例分析
    6.2 长春发展农商银行支持乡村振兴案例分析
    6.3 小结
第7章 我国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与策略
    7.1 构建完善的金融机构支持体系
        7.1.1 进一步健全农村金融体系
        7.1.2 充分发挥商业性农村金融机构的作用
        7.1.3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7.1.4 促进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健康良性发展
    7.2 构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
        7.2.1 货币政策支持乡村振兴
        7.2.2 信贷政策支持乡村振兴
        7.2.3 监管政策支持乡村振兴
    7.3 优化农村金融发展环境
        7.3.1 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7.3.2 加快土地经营权等农村资产市场建设
    7.4 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和风险分担机制
        7.4.1 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
        7.4.2 建立农村金融风险分担机制
    7.5 加快贷款抵押担保方式创新发展
        7.5.1 创新土地等抵质押方式
        7.5.2 促进担保机构发展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从“一号文件”看我国粮食安全新机制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从近年“一号文件”看我国粮食安全新机制的构建与演进
    (一)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二)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三)科学确定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国家储备规模
    (四)循序渐进推动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向市场化过渡
    (五)试点推广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
三、逐步构建健康可持续的国内粮食安全新机制

(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重点与难点
        1.4.1 研究重点
        1.4.2 研究难点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研究不足
第2章 西藏贫困问题相关概述
    2.1 贫困理论基本释义
        2.1.1 贫困的定义
        2.1.2 贫困的标准
        2.1.3 贫困的分类
        2.1.4 扶贫的内涵
    2.2 西藏贫困问题的基本状况
        2.2.1 贫困人口较多且分布广
        2.2.2 贫困程度深且类型复杂
        2.2.3 贫困代际传递现象严重
    2.3 西藏贫困问题产生的根源
        2.3.1 严酷的自然生存环境
        2.3.2 低下的经济发展水平
        2.3.3 落后的基础服务设施
        2.3.4 突出的健康风险问题
        2.3.5 严重的精神文化贫困
    2.4 开展西藏扶贫工作的必要性
        2.4.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2.4.2 筑牢党在西藏执政根基的需要
        2.4.3 实现西藏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第3章 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3.1 理论基础
        3.1.1 马克思恩格斯及列宁关于反贫困理论
        3.1.2 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扶贫工作的论述
        3.1.3 中国传统文化关于反贫困的思想
        3.1.4 西方学者关于反贫困的理论探索
    3.2 实践基础
        3.2.1 1949-1958 年党在西藏的扶贫实践
        3.2.2 1959-1977 年党在西藏的扶贫实践
第4章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实践
    4.1 体制改革带动扶贫阶段(1978-1993)
        4.1.1 出台西藏农牧民休养生息的政策
        4.1.2 改革制约农牧区发展的经济体制
        4.1.3 初步开启西藏扶贫开发的新模式
        4.1.4 体制改革阶段西藏扶贫成效总结
    4.2 扶贫攻坚阶段(1994-2000)
        4.2.1 西藏扶贫攻坚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4.2.2 新的特殊优惠政策的出台与落实
        4.2.3 扶贫攻坚阶段西藏脱贫工作成效
    4.3 扶贫深化阶段(2001-2011)
        4.3.1 探索适宜西藏扶贫开发的新路子
        4.3.2 明确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目标
        4.3.3 夯实西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
        4.3.4 扶贫开发政策落地与基本成效总结
第5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西藏精准扶贫实践
    5.1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动西藏发展的战略抉择
        5.1.1 规划新时代富民兴藏路线
        5.1.2 加快推进西藏高质量发展
    5.2 构建西藏精准扶贫的实施机制
        5.2.1 西藏精准扶贫的瞄准机制
        5.2.2 西藏精准扶贫的政策机制
        5.2.3 西藏精准扶贫的责任机制
        5.2.4 西藏精准扶贫的投入机制
        5.2.5 西藏精准扶贫的退出机制
        5.2.6 西藏精准扶贫的监督考核机制
    5.3 明确西藏精准扶贫的施策路径
        5.3.1 特色产业开发:撬动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杠杆
        5.3.2 易地扶贫搬迁:打破恶劣生存环境的束缚
        5.3.3 生态保护扶贫:破解“富饶的贫困”陷阱
        5.3.4 大力发展教育:阻断西藏贫困的代际传递
        5.3.5 社会保障兜底:兜住西藏脱贫攻坚的底线
    5.4 西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阶段工作成效
        5.4.1 第六次座谈会推动西藏经济社会长足发展
        5.4.2 “三不愁三有三保障”脱贫目标基本实现
        5.4.3 西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创新与发展
第6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的经验及启示
    6.1 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的历史经验
        6.1.1 始终坚持党对西藏减贫事业的全面领导
        6.1.2 凝聚形成推动西藏扶贫开发的强大合力
        6.1.3 注重推动扶贫标准与减贫方略持续革新
        6.1.4 强化构建西藏工作座谈会扶贫工作机制
    6.2 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实践对西藏未来减贫与发展的启示
        6.2.1 建立解决西藏相对贫困问题的长效机制
        6.2.2 更加注重激发西藏各族群众的内生动力
        6.2.3 在脱贫攻坚基础之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6.2.4 优化援藏机制助推西藏实现高质量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后记

(6)后小康时代保障粮食安全的形势任务、战略选择及2035年远景谋划(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粮食安全的保障现状
    (一)粮食产量高位稳定
    (二)品种结构稳中向优
    (三)支持政策调整完善
    (四)进口规模持续适度
    (五)粮食价格基本平稳
二、后小康时代保障粮食安全的目标任务
    (一)满足持续提高的粮食品质需求
    (二)顺应粮食需求结构的转型升级
    (三)保障日益增长的粮食总量需求
三、后小康时代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问题
    (一)资源环境问题仍然严峻
    (二)关键技术受到制约,优势技术有待推广
    (三)“成本地板”居高不下,“价格天花板”难以突破
    (四)小农户的生产能力不足,新型主体种粮意愿较低
    (五)短期面临的进口环境不稳定,中长期面临进口粮食的竞争压力
    (六)“北粮南运”格局深化,应急体系有待完善
四、后小康时代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
    (一)从耕地数量、质量与生态上全面落实“藏粮于地”
    (二)从关键技术攻关与优势技术推广上落实“藏粮于技”
    (三)从加强环境规制与增强市场引导上推动绿色生产
    (四)以支持保护政策稳定收益,以农业生产托管节约成本
    (五)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与新型经营主体的有效合作
    (六)更加积极参与全球粮食治理,更加全面参与全球粮食市场
    (七)加强粮食储备流通环节的“软”“硬”环境建设
五、后小康时代保障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保障粮食安全的顶层设计
    (二)增强保障粮食安全的市场导向
    (三)深化对粮食安全的理解认识
    (四)协调粮食供应与节粮减损的关系

(7)高水平开放下我国粮食安全的非传统挑战及政策转型(论文提纲范文)

一、粮食安全步入新阶段:高安全水平与高开放水平
    (一)粮食安全保障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二)农业对外开放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二、粮食安全面临新挑战:超越自我平衡的非传统压力
    (一)“想挡挡不住”:“三高”问题前所未有,冲击国内粮食供需平衡体系
    (二)“想做不能做”:争端与诉讼压力持续增加,国际规则制约国内政策空间
    (三)“想进有风险”:国际市场与政经环境日益复杂,外部粮源利用风险加剧
    (四)“想为难作为”:参与全球粮农治理面临阻力,角色定位仍待强化
三、粮食安全应对新挑战:“三元平衡”思维与政策转型
    (一)建立超越国内市场的“三元平衡”思维
        1.进口不等于缺口,连接市场的是“价格”。
        2.高产量不等于高竞争力,增产不一定提高自给率。
        3.粮食安全并不简单等同于绝对自给自足。
    (二)实现“三元平衡”转型的政策着力点
        1.竞争力。
        2.制度设计与贸易谈判。
        3.多元化的进口粮源体系与粮食安全全球治理。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调整粮食安全目标导向,从产量导向向竞争力导向转型
    (二)优化农业支持保护政策设计,由国内外分轨向内外对接转型
    (三)提升外部市场利用的管控能力,由单方自主开合向主动风险管控转型
    (四)积极参与粮食安全全球治理与制度变革,创造稳定的外部市场环境

(8)高举乡村振兴旗帜 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书写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篇章(论文提纲范文)

一、“十三五”时期财政支农工作的成效和经验
    (一)坚决守牢粮食安全防线,确保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有效。
    (二)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全力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
        1. 财政扶贫投入保障机制持续优化。
        2. 不断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及后续扶持支持力度。
        3. 主动作为补上饮水安全短板。
        4. 着力提升扶贫资金监管水平。
    (三)以超常规力度推动财政支农政策改革创新。
        1. 深入推进贫困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试点,推动形成财政扶贫投入新格局。
        2. 构建完善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着力解决农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3. 不断拓宽“三农”投入渠道,完善多元化乡村振兴保障机制。
        4. 深化农业补贴制度改革,增强强农惠农富农政策针对性和有效性。
        5. 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
    (四)点线面结合扎实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1. 支持做大做强现代农业产业,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步伐。
        2.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制度,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五)支持乡村绿色发展,推动乡村生态振兴。
    (六)深入推进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七)力推研究制定农业及相
二、准确把握当前和“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全面提升做好财政支农工作的信心、决心和能力
    (一)深刻认识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的规律和特点。
    (二)深刻认识我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
    (三)深刻认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任重道远。
    (四)“三农”领域涉及面广、支出需求大,拓展“三农”投入面临挑战。
    (五)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需持续发力。
三、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扎实做好当前财政支农重点工作,为谋划“十四五”时期财政支农政策体系夯实基础
    (一)进一步提高站位,始终绷紧粮食安全之弦,确保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二)全力支持夺取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三)落实防灾减灾政策措施,支持加快灾后恢复重建。
    (四)大力支持小型水库安全运行管理相关工作。
    (五)着力完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
    (六)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七)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9)高举乡村振兴旗帜 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书写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篇章(论文提纲范文)

一、“十三五”时期财政支农工作的成效和经验
    (一)坚决守牢粮食安全防线,确保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有效
    (二)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全力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
    (三)以超常规力度推动财政支农政策改革创新
    (四)点线面结合扎实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十三五”以来,中央财政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
    (五)支持乡村绿色发展,推动乡村生态振兴
    (六)深入推进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七)力推研究制定农业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并加强统计核算,全面准确反映农业全产业价值链
二、准确把握当前和“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全面提升做好财政支农工作的信心、决心和能力
三、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扎实做好当前财政支农重点工作,为谋划“十四五”时期财政支农政策体系夯实基
    (一)进一步提高站位,始终绷紧粮食安全之弦,确保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二)全力支持夺取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三)落实防灾减灾政策措施,支持加快灾后恢复重建
    (四)大力支持小型水库安全运行管理相关工作
    (五)着力完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
    (六)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七)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10)J省B县粮食安全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概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1.1 粮食安全
        2.1.2 粮食安全管理策略
        2.1.3 粮食安全等级
        2.1.4 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经济学理论
        2.2.2 经济安全理论
        2.2.3 产业安全理论
        2.2.4 公共产品理论
第三章 J省B县粮食安全管理状况及存在问题
    3.1 粮食安全管理状况
        3.1.1 粮食生产安全状况
        3.1.2 粮食供需管理情况
        3.1.3 粮食流通管理情况
        3.1.4 粮食储备管理情况
        3.1.5 粮食安全管理政策情况
    3.2 基于熵权的TOPSIS法的粮食安全管理评价实证分析
    3.3 生产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3.3.1 耕地保护水平不高
        3.3.2 粮食生产科技基础设施薄弱
        3.3.3 粮食补贴政策种类少
        3.3.4 培育新型粮食经营主体的能力不强
    3.4 供需安全管理
        3.4.1 粮食消费的结构矛盾突出
        3.4.2 粮食质量监管水平低
    3.5 储备安全管理
        3.5.1 粮食储备库点规划布局不合理
        3.5.2 县级粮食储备规模不到位
    3.6 流通安全管理
        3.6.1 粮油供应网络建设水平不高
        3.6.2 粮食产业支持力度不够
        3.6.3 粮食交易市场化水平低
        3.6.4 粮食物流体系发展缓慢
第四章 J省B县粮食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原因
    4.1 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
    4.2 区域自身资源劣势
    4.3 人力资源匮乏
    4.4 粮食产业经济内生动力不足
    4.5 粮食安全改进政策施行压力较大
第五章 国内外在粮食安全管理方面的经验做法
    5.1 西方国家粮食安全管理政策案例
        5.1.1 美国的政策性农业保险
        5.1.2 新西兰的农业改革和科技创新
    5.2 东方国家粮食安全管理政策案例
        5.2.1 新加坡的立体食品生产科技
        5.2.2 日本的立法保障粮食安全
    5.3 国内粮食安全管理尖端市县
        5.3.1 苏州的国家级示范粮安工程
        5.3.2 宝应的国粮企改革
第六章 提高J省B县粮食安全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6.1 改进粮食生产扶持政策
        6.1.1 实施最严格耕地保护政策
        6.1.2 发挥农业科技的引领作用
        6.1.3 改进粮食生产补贴政策
        6.1.4 发展新型粮食经营主体
    6.2 加强粮食质量管理
        6.2.1 健全粮食调控机制
        6.2.2 加强质量安全监管
    6.3 整合仓储设施布局
        6.3.1 实施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
        6.3.2 创新地方粮食储备机制
    6.4 拓展现代化粮食流通体系
        6.4.1 建设一体化粮食供应链
        6.4.2 推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
        6.4.3 构建多层次粮食市场体系
        6.4.4 加强粮食物流体系建设
    6.5 强化粮食安全理念
        6.5.1 强化区域粮食安全理念
        6.5.2 建立粮食安全目标管理制度
        6.5.3 建立粮食安全预警机制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如何用好粮食补贴(论文参考文献)

  • [1]广西财政支农政策研究——“十三五”综述与“十四五”展望[J]. 黄绪全,唐际明,刘建军,李侠,林劼. 改革与战略, 2021(12)
  • [2]中美农业支持政策的演变与完善——基于WTO《农业协定》影响的对比[J]. 韩杨. 国际经济评论, 2021(06)
  • [3]我国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D]. 张婷婷. 吉林大学, 2021(01)
  • [4]从“一号文件”看我国粮食安全新机制的构建[J]. 蔡基宏. 粮食问题研究, 2021(04)
  • [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研究[D]. 暴占杰. 吉林大学, 2021(01)
  • [6]后小康时代保障粮食安全的形势任务、战略选择及2035年远景谋划[J]. 高鸣,魏佳朔.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3)
  • [7]高水平开放下我国粮食安全的非传统挑战及政策转型[J]. 朱晶,李天祥,臧星月. 农业经济问题, 2021(01)
  • [8]高举乡村振兴旗帜 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书写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篇章[J]. 吴奇修. 农村工作通讯, 2020(19)
  • [9]高举乡村振兴旗帜 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书写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篇章[J]. 吴奇修. 当代农村财经, 2020(09)
  • [10]J省B县粮食安全管理策略研究[D]. 刘奇峰. 苏州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如何用好粮食补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