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园林概论(一)——从异质借用到超越自我——论日本园林与中国园林的比较与发展

日本园林概论(一)——从异质借用到超越自我——论日本园林与中国园林的比较与发展

一、日本园林浅介(一)——从借鉴异质到超越自我——谈日本园林与中国园林的比较和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靳雨澎[1](2019)在《传统文人空间理想之于当代建筑空间的营造视野》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愈趋加快,在以效率和功能为驱动的发展目标下,人们所生活的物质空间急剧膨胀,但是这种物质空间的膨胀并非如表面般光鲜亮丽,而是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如自然与人工的割裂、身体与空间的失语等,更因为这样的膨胀稀释了传统文化的密度,使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难以进行现代转译的困境,从而陷入不断模仿和符号化的机械操作之中,加之在全球化语境下,受西方艺术、哲学、文化的冲击,更是大大增加文化传承的难度。而这大大小小的问题都最终反映在日常的生活情境之中,越来越多元化的世界、越来越发达的技术,却难以兼容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琐碎生活,这本身就充满了矛盾,值得怀疑。传统文人的智慧似乎可以稀释上述的矛盾,弥补身体性失语的现状,为身体与建筑、建筑与自然、身体与自然之间增加差异性的“灰度”,并借此回归空间的诗意。对于传统,冯纪忠先生说“模仿不是继承”,如此,就需要对传统文人的空间理想进行意欲何为的追问。本文首先通过对诗文、绘画、园林的解析,分析和阐释传统文人空间理想的起源和演化,并从“可变性”上得到操作内容的演化痕迹,从“不变性”上得出其追求身体、日常、空间、时间诗意内涵的结论。其次通过对传统文人理想空间基本构成要素、空间叙事方式和现代性的讨论,分析其空间特质。随后,对传统文人理想空间能够重回当代建筑、城市视野的条件进行辨析,分别从城市、建筑在当代所面对的空间困境和传统空间本身的价值角度来论证传统文人理想空间在当代建筑空间的应用视野。最后,从营造实践的角度,提出传统文人空间理想在当代建筑空间中应用的操作方法,并通过实例加以说明。传统文人空间理想对于当代建筑来说具有双重价值,它不仅有助实现对传统文化深层意义的阐释与继承,更能够调和城市空间膨胀与自然之间、与日常生活间的矛盾,让建筑与生活寻回诗意的多样情境。

王爱芬[2](2010)在《中、日与西方园林造景艺术的比较及应用实例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中、日及西方园林造景艺术为研究对象,对中、日及西方不同的造景艺术的起源和发展过程的诸多研究成果进行了收集及详尽地阐述;并通过对中、日与西方园林造景手法的运用得不同,以及这三种造园艺术在地理起源、文化背景上的差异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后,总结了这三种风格的造园艺术各自的优势,及他们特点之间的差别。最终总结出这三类园林造景艺术手法发展规律的相似性。通过对以上的对比、研究与总结,可以对世界园林艺术的特点做出如下总结:即西方园林艺术提出“完整、和谐、鲜明”三要素,追求严谨的理性。欧洲人自古以来的思维习惯就倾向于探究事物的内在规律性,喜欢用明确的方式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清晰的认识。这种思维习惯表现在审美上就是对称、均衡和秩序,而对称、均衡和秩序是可以用简单的数和几何关系来确定的。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寻求文化上的融和是势不可挡的。中西园林文化的重建、发展,应是园林背后的文化意识、观念的重建。首先应基于各自合理的一面,然后针对不足相互汲取对方有价值的一面。具体的说,就中国文化而言,重视社会、道德的合理性,扬弃个体的软弱性,汲取西方文化重视个体独创性、科学性的合理内核,摒弃个体的封闭、隔绝性。对中国、日本及西方的园林发展脉络进行归纳和梳理,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发掘园林造景的根源所在,深入把握不同文明的园林艺术创造角度和特色,对充实园林造景理论和推动中国园林事业良性发展具有积极地意义。将以上研究对比的结论运用于实践工作当中,以实现其积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山西省会太原市的迎泽公园的整体性及功能性与造景艺术的结合这两方面的造园艺术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将中外造园艺术手法运用于公园景观提升,迎泽公园在近些年的改造当中得到了明显的成效,尤其是在迎泽公园北门改造以及晋商会馆的建设这两个项目建设中显得尤为突出。迎泽公园北门改造及晋商会馆的建设充分地凸显了中外园林造园艺术的集大成思想,彰显了中国园林目前在建设创新型园林中,将各方造园艺术手法与时代精神相契合,与现实需要相吻合,与社会变革相结合,与经济发展相融合,不断推进新型城市园林、特色文化名城和现代宜居城市建设。纵观中外园林造景艺术手法的发展及特色,他们犹如一汪涌流不止的艺术泉眼,为今后的园林事业的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理论依据和创新提纲。只要风景园林工作者能够不断地从中汲取其精髓,相信我们的身边会有越来越多的精品园林,使城市重新融入自然之中,为城市居民真正提供健康、美观、可持续发展的宜居环境。

王玉芳[3](2004)在《20世纪中国比较美术的回顾与反思》文中指出本文以20 世纪中国比较美术为研究对象,梳理其历史线索,揭示所遇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凸现这一世纪它所担负的历史文化责任,总结取得的成绩,剖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促进中国比较美术学科的建立。研究结果表明,20 世纪中国比较美术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变革在美术领域中的反映,西学东渐思潮催生了中国的比较美术,中国美术现代化进程促进了它的发展;探讨中西绘画的异同、中外绘画交流及其影响是中国比较美术关注的重点与热点。但是,中国比较美术至今仍处于自发、摸索的阶段。中国比较美术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基础理论亟待加强,摆脱西方中心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的影响,加紧培养比较美术人才,将中国比较美术逐步引向深入。

姚雪艳[4](2000)在《日本园林浅介(一)——从借鉴异质到超越自我——谈日本园林与中国园林的比较和发展》文中认为 ——古代,日本在学习中国造园术的同时进行自我发展,其后,出现了不少造园手法高过中国的园林名作; ——现代,日本建筑向欧美学习。之后,出现了大量令欧美建筑师也艳羡不已的优秀作品。日本人历来被视为一个善于“拿来”的民族。中国古文化对日本产生了重要影响,突出表现在两个阶段:公元6世纪~8世纪,中国园林模式被带入日本;公元12世纪~17世纪,日本与中国的交流再度活跃,中国园林与中国

二、日本园林浅介(一)——从借鉴异质到超越自我——谈日本园林与中国园林的比较和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本园林浅介(一)——从借鉴异质到超越自我——谈日本园林与中国园林的比较和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传统文人空间理想之于当代建筑空间的营造视野(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中国传统空间的发展现状
        1.1.2 中国城市与建筑空间发展现状
    1.2 论文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2.1 论文选题的目的
        1.2.2 论文选题的意义
    1.3 相关概念研究
        1.3.1 文人
        1.3.2 传统文人空间理想与理想空间
        1.3.3 建筑的现代性
        1.3.4 空间操作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中国古代相关研究
        1.4.2 中国近现代相关研究
        1.4.3 国外相关研究
    1.5 论文的研究方法与结构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2章 传统文人空间理想的源起与发展脉络
    2.1 传统文人空间理想的源起与影响因素
        2.1.1 思想的源起
        2.1.2 地理条件的影响
        2.1.3 社会因素的影响
        2.1.4 山水诗文的影响
        2.1.5 山水画的影响
    2.2 传统文人空间理想中由“可变性”导致的操作变化
        2.2.1 从卧游山水到坐穷泉壑
        2.2.2 从形似到神似
        2.2.3 从有限到无限
    2.3 传统文人空间理想中由“不变性”揭示的空间内涵
        2.3.1 日常、身体的诗意
        2.3.2 空间的诗意
        2.3.3 时间的诗意
    本章小结
第3章 传统文人理想空间的特质探源
    3.1 传统文人理想空间的基本构成要素
        3.1.1 人工之物
        3.1.2 自然之物
    3.2 传统文人理想空间的叙事方式
        3.2.1 迂回
        3.2.2 掩映
        3.2.3 限定
        3.2.4 空间“彩蛋”
    3.3 传统文人理想空间的现代性分析
        3.3.1 传统空间进行现代转译的必然性
        3.3.2 传统文人理想空间的“现代性”简述
    本章小结
第4章 传统文人空间理想之于当代建筑空间的视野
    4.1 当代城市、建筑的空间困境
        4.1.1 肤浅的形式主义误区
        4.1.2 无关身体的抽象追求
        4.1.3 无关精神的功能堆砌
        4.1.4 无关空间的表皮消费
    4.2 传统文人空间之于当代操作环境的变化
        4.2.1 身体与建筑空间关系的变化
        4.2.2 身体与自然关系的变化
        4.2.3 城市空间与自然关系的变化
    4.3 传统文人理想空间之于当代建筑空间的转译
        4.3.1 超越功能的审美需求
        4.3.2 自然到抽象的转译
        4.3.3 回归日常的空间表现
    本章小结
第5章 传统文人空间理想之于当代建筑空间的营造
    5.1 营造内涵(表意核心)
        5.1.1 表意与内涵
        5.1.2 营造实践
    5.2 经营位置(表意方法)
        5.2.1 经营的内容
        5.2.2 互借
        5.2.3 互成
        5.2.4 营造实践
    5.3 造意造境(表意阅读)
        5.3.1 行望
        5.3.2 居游
        5.3.3 营造实践
    5.4 观想比兴(表意暗示)
        5.4.1 观想
        5.4.2 比兴
        5.4.3 营造实践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中、日与西方园林造景艺术的比较及应用实例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中国园林造景艺术起源与发展
        1.1 中国园林造景艺术起源
        1.2 中国园林造景艺术的发展
        1.2.1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发展
        1.2.2 中国近代园林造园艺术的发展
        1.2.3 中国现代园林艺术发展
    2 日本园林造景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2.1 日本园林造景艺术起源
        2.2 日本园林造景艺术的发展
        2.2.1 日本传统园林造园艺术的发展
        2.2.2 日本现代园林造园艺术的发展
    3 西方园林造景艺术的起源及发展
        3.1 西方园林造景艺术的起源
        3.2 西方园林造景艺术的发展
        3.2.1 西方传统园林造园艺术的发展
        3.2.2 西方现代园林造园艺术的发展
    4 中、日及西方园林造景艺术的比较
        4.1 中、日及西方园林造景艺术背景的差异
        4.1.1 地理起源的差异
        4.1.2 文化背景的差异
        4.2 中、日及西方园林造景艺术风格的差异
        4.2.1 中国园林艺术的特点
        4.2.2 日本园林艺术的特点
        4.2.3 西方园林艺术的特点
        4.2.4 中、日与西方园林艺术的特点对比
        4.3 中、日及西方园林造景艺术发展规律的相似性
    5 应用实例的分析
        5.1 历史发展
        5.2 概况介绍
        5.3 迎泽公园造园艺术的分析
        5.3.1 综合整体性
        5.3.2 功能性与造景艺术的结合
        5.4 中外造园艺术手法对迎泽公园景观提升的实践意义
        5.5 近期改造及成效
        5.5.1 迎泽公园北门改造
        5.5.2 晋商会馆的建设
    6 结论
第一章 中国园林造景艺术起源与发展
    1.1 中国园林造景艺术起源
    1.2 中国园林造景艺术的发展
        1.2.1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发展
        1.2.2 中国近代园林造园艺术的发展
        1.2.3 中国现代园林艺术发展
第二章 日本园林造景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2.1 日本园林造景艺术起源
    2.2 日本园林造景艺术的发展
        2.2.1 日本传统园林造园艺术的发展
        2.2.2 日本现代园林造园艺术的发展
第三章 西方园林造景艺术的起源及发展
    3.1 西方园林造景艺术的起源
    3.2 西方园林造景艺术的发展
        3.2.1 西方传统园林造园艺术的发展
        3.2.2 西方现代园林造园艺术的发展
第四章 中、日及西方园林造景艺术的比较
    4.1 中、日及西方园林造景艺术背景的差异
        4.1.1 地理起源的差异
        4.1.2 文化背景的差异
    4.2 中、日及西方园林造景艺术风格的差异
        4.2.1 中国园林艺术的特点
        4.2.2 日本园林艺术的特点
        4.2.3 西方园林艺术的特点
        4.2.4 中、日与西方园林艺术的特点对比
    4.3 中、日及西方园林造景艺术发展规律的相似性
第五章 应用实例分析
    5.1 实例分析
        5.1.1 历史发展
        5.1.2 概况介绍
        5.1.3 迎泽公园造园艺术的分析
        5.1.4 中外造园艺术手法对迎泽公园景观提升的实践意义
        5.1.5 近期改造及成效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20世纪中国比较美术的回顾与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1.1 本课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1.2 研究对象
        1.2.1 比较美术的界定
        1.2.2 比较与比较美术
    1.3 本课题研究状况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2. 20 世纪中国比较美术研究状况
    2.1 20世纪中国比较美术的萌发期
        2.1.1 前期研究概述
        2.1.2 后期研究概述
        2.1.2.1 平行研究方面
        2.1.2.2 影响研究方面
        2.1.3 小结
    2.2 20世纪中国比较美术的滞缓期
        2.2.1 研究概述
        2.2.1.1 平行研究方面
        2.2.1.2 影响研究方面
        2.2.2 小结
    2.3 20世纪中国比较美术的重新萌芽期
        2.3.1 研究概述
        2.3.1.1 对比较美术理论与方法的探讨
        2.3.1.2 对国外比较美术研究论着及成果的译介
        2.3.1.3 平行研究的论文
        2.3.1.4 影响研究的论文
        2.3.1.5 比较美术着作的陆续出版
        2.3.2 小结
3. 20世纪中国比较美术的特点
    3.1 西学东渐催生了中国的比较美术
        3.1.1 思想家与中西美术比较
        3.1.2 美术家与比较美术
    3.2 中国美术现代化进程促进了中国比较美术的发展
        3.2.1.20 世纪初期东西文化论争与中国比较美术
        3.2.1.1 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
        3.2.1.2 对传统的排斥
        3.2.2 改革开放与中国比较美术的复苏
        3.2.3 走向多元对话的中国比较美术
    3.3 探讨中西绘画的异同成为中国比较美术关注的重点
        3.3.1 中西绘画特征、美学思想的比较研究
        3.3.2 中国传统绘画思想与西方现代绘画思想的比较研究
        3.3.3 中西绘画表现技法的比较研究
        3.3.3.1 中西画法的比较研究
        3.3.3.2 中西时空的比较研究
        3.3.4 中西绘画类型的比较研究
        3.3.5 中西画家、作品的比较研究
    3.4 探讨中外绘画交流及其影响是中国比较美术的热点
        3.4.1 中西绘画关系
        3.4.1.1 明清西方绘画的影响研究
        3.4.1.1.1 传教士与外来影响
        3.4.1.1.2 西方绘画东渐中国的“第二条途径”
        3.4.1.2 中欧影响研究
        3.4.2 中日绘画关系
4. 中国比较美术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4.1 比较美术的基础理论急需加强
        4.1.1 对比较美术这一概念认识上的模糊
        4.1.2 比较美术与简单的比附
        4.1.3 对可比较性和对等性原则的忽视
        4.1.4 比较方法的运用
    4.2 走出对峙:摆脱西方中心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
        4.2.1 西方中心主义的障碍
        4.2.2 文化保守主义的影响
        4.2.3 把握比较美术研究中的“模子”
    4.3 加紧培养中国比较美术人才
        4.3.1 学科范式的建立
        4.3.2 研究主体的“标准”
    4.4 将中国比较美术逐步引向深入
        4.4.1 开阔研究视野
        4.4.2 提高研究深度
        4.4.3 克服低水平重复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20 世纪中国比较美术萌发期的论文分类索引
附录B:20 世纪中国比较美术滞缓期的论文分类索引
附录C:20 世纪中国比较美术重新萌芽期的论文分类索引
附录D:20 世纪中国比较美术着作索引

四、日本园林浅介(一)——从借鉴异质到超越自我——谈日本园林与中国园林的比较和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传统文人空间理想之于当代建筑空间的营造视野[D]. 靳雨澎. 北京建筑大学, 2019(07)
  • [2]中、日与西方园林造景艺术的比较及应用实例的分析[D]. 王爱芬.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02)
  • [3]20世纪中国比较美术的回顾与反思[D]. 王玉芳. 南京艺术学院, 2004(03)
  • [4]日本园林浅介(一)——从借鉴异质到超越自我——谈日本园林与中国园林的比较和发展[J]. 姚雪艳. 园林, 2000(01)

标签:;  ;  ;  ;  ;  

日本园林概论(一)——从异质借用到超越自我——论日本园林与中国园林的比较与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