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21世纪高校图书馆的发展

论21世纪高校图书馆的发展

一、浅论21世纪高校图书馆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刘奕[1](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陈婉铃[2](2019)在《泉州地方“海丝”文献开发现状与开发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海上丝绸之路文献研究有了较大发展,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拥有丰富的海上丝绸之路地方文献,如何制定泉州地方“海丝”文献开发策略,利用泉州现有的文献收藏机构,提高泉州“海丝”文献开发效果,促进泉州“海丝”文化发展,突出泉州“21世纪“海丝”先行区”的““海丝”起点”特色,发挥“海丝”文献在泉州发展中的作用,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以泉州地方“海丝”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法,对泉州“海丝”文献和泉州“海丝”文献开发的相关概念进行梳理,收集泉州“海丝”文献的概况以及开发成果现状进行分析,阐述近年来的“海丝”文献研究热度走高的情况,针对泉州“海丝”文献开发现状提出泉州地方“海丝”文献开发中存在的收集难度大、资源缺失、利用率低三大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对应问题提出开发策略,并进行创新开发方式的探讨,为泉州地方“海丝”文献开发工作提出改进方式、创新宣传等合理科学的策略建议。在泉州地方“海丝”文献开发中,创新泉州“海丝”文献的开发方式,协调地方机构区域联合共建统一开放的泉州“海丝”文献数据库,组建优质的泉州“海丝”文献开发人才队伍,提高泉州“海丝”文献的利用率,才能发挥泉州“海丝”文献在泉州发展中的作用。

俞雪莲[3](2019)在《福州海丝文献资源整理与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福州海上丝绸之路的产生及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背景,而依托于这一背景下所形成的福州海丝文献资源,则是综合反映东汉至民国期间福州十邑地区与其他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地区通过海上交通进行对外经贸往来而延伸至政治、文化交流、人员往来等方面的各种历史文献以及民国以来的相关研究文献的总和。前者涵盖的文献类型包括地方史料、地方志、谱牒、侨批、考古资料、乡邦人士及外邦人士着述等文本文献,以及票据、契约、金石拓片、舆图、碑刻铭文等非文本文献;后者则主要为民国以来学者的相关研究论着、论文集等文献类型呈现。本文以福州海丝文献资源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等科学方法,对目前福州海丝文献资源的整理与开发现状进行系统研究。本文试从福州海丝文献资源的概念界定、收藏现状、研究价值等方面,系统梳理福州海丝文献资源整理和开发的整体情况,论述福州海丝文献资源整理与开发的各自特点,分析了目前福州海丝文献资源整理开发工作中分别存在的不足,最后就现存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及对策。

王敏[4](2018)在《学科服务平台用户参与机制研究 ——以LibGuides平台为例》文中认为当今图书馆事业正处于旧范式向新范式转型的时期,在这种新范式下,图书馆必须不断地自我调整适应用户需求和环境变化的挑战。学科服务引入中国多年却发展缓慢,图书馆与学科馆员的单边力量有限,迫切需要寻找工作的突破点。知识协同、服务创新以及深入实践的能力成为学科服务不断关注的热点问题。创新和转型是图书馆的重要概念,开放创新是增强吸引力的有效手段,用户参与是服务创新的重要驱动力。“用户”和“用户参与”作为已知概念深入人心,成为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普遍提法,深入研究用户参与机制可以为我们带来新的思考。本文针对上述研究问题对用户参与机制进一步探索,通过实验法、文献研究法、访谈研究法、观察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以S图书馆的LibGuides学科服务平台为例,着重展开以下研究:一是进行学科服务平台现状调研,了解学科服务平台在国内高校的建设和应用情况,了解用户参与现状;二是结合中层理论思想构建用户参与层次,基于文献调研界定用户参与概念,识别用户参与角色,实现对用户参与度以及用户参与维度的推导,为用户参与服务机制的揭示打下理论基础;三是探索用户参与服务机制,观察用户角色变化,采取相应激励措施推动用户从低度参与进阶到更高水平;四是根据研究的结果进行实证分析,讨论用户参与的不同水平对用户满意度和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差异化影响。本文针对S图书馆LibGuides学科服务平台进行了以实验法为主线的实证研究,于2017年11月底建立S图书馆LibGuides讨论小组,对实验对象的参与情况进行观察和调研,并开展了实地访谈,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层理论编制用户参与的测量量表。实验方案按照前期理论推导结果,通过三次实验逐步推进用户参与度(低、中、高)不同阶段的演化。实验过程中与用户积极交流,及时获取用户行为特征,同时利用观察法和访谈法作为扩展研究,为用户参与机制的构建,以及用户参与度与用户满意度关系的探究提供重要参考。本文在理论推演、实证研究以及具体实践的基础上得到以下结论:(1)用户参与维度的构建。用户参与主要有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测量方向,参与行为则由信息获取、信息共享、价值共创三个子维度来具体体现。不同的测量维度代表不同的参与水平。信息获取是用户的基本行为方式,是低度参与;信息共享体现了用户的主动行为,为中度参与;价值共创需要用户的身体力行或智力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服务的质量,属于高度参与。(2)学科服务平台用户参与机制的建立。图书馆围绕现有学科服务平台,推进用户从低度参与到高度参与的演化,实现内容服务到过程服务的过渡。整个过程,图书馆发挥了主动作用,从吸引用户产生服务认知,到引导用户获取信息,在即时反馈互动中促进用户共享信息,最后为用户提供创作机会,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价值共创。(3)用户满意度随着用户参与水平的上升而增高。通过均值比较,相关性分析以及相关样本差异检验,对三次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实验结果基本能够体现用户参与程度愈高满意度愈高的趋势。用户参与的基本理论研究和依托S图书馆LibGuides学科导航的实证研究为学科服务平台的策略设计提供了有力依据,用户满意度随着参与水平的提高而升高为推进学科服务增添了信心。

褚荣斐[5](2017)在《高校图书馆环境艺术设计趋势研究》文中提出高校图书馆不仅是高校师生查阅文献的场所,也是学生课后学习的主要场所,是高校教育的主要阵地。高校图书馆能够保存和传播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成果,为高校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心理学表明环境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一定的影响,人会受到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一种和谐健康的环境能够提高读者阅读的欲望,激发读者的求知欲和创造力。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艺术性的主观能动行为,它通过设计师的思考和加工,创造出舒适、美观、优雅的室内外空间。加强高校图书馆的环境艺术设计重要性是重视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表现。近年来,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图书馆的环境艺术设计,特别是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保护环境迫切要求,高校图书馆的环境艺术设计有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为了更好的满足高校读者需求,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作用,研究高校图书馆的环境艺术设计趋势很有必要。高校图书馆环境艺术设计经过了一段时期的发展有了本质上的变化,随着信息化的发展,高校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不断变化,必然要求高校图书馆的环境艺术设计不断改善,通过对高校图书馆环境艺术的发展过程及其现状进行分析,本文认为高校图书馆的环境艺术设计向人性化、生态化、智能化、开放化趋势发展。开放化设计及智能化设计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人性化设计与生态化设计承载了对人类精神和心灵慰籍的重任。本文的内容分为七章,第一章为文章的绪论;第二章论述了高校图书馆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第三章介绍了我国高校图书馆环境艺术设计情况,第四章结合高校图书馆实例从高校图书馆外部空间设计和内部空间设计两个方面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环境艺术设计人性化的具体表现;第五章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化趋势;第六章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环境艺术设计的数字化趋势;第七章总结全文。

卢永红[6](2016)在《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交流空间浅论》文中指出大学图书馆是大学校园的象征和标志,是先进技术、思想和文化的代表,同时,也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数字化在改变人们生活、工作的同时,也对建筑空间产生重要影响。随着数字化信息存储、传播与传统信息媒介发生碰撞的时,高校图书馆建筑产生了相应地变化影响。进入数字化时代后,信息存储不再是以往要以纸质书籍、羊皮卷等主,并需要极大的存储空间的形式,而发展为网络云盘、硬盘、图书资料等多种存储形式,信息存储变得多元化,信息存储空间变得越来越小,解放原有的藏书空间。信息传播上,通过数字化媒介、面对面交流等多种形式传播信息取代原有单一的面对面、书信交流。同时,数字化下带来了信息爆炸式增长,造成了信息的杂乱、参差不齐,给人们获取有效信息带来麻烦。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需要重新定位,需要朝重视高校学生的行为,并结合复合化理论的方向发展。加上以往对于高校图书馆的研究多停留在阅览空间(或读者空间领域),没有专门的研究其交流空间的相关文章。因此,研究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交流空间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举措。本论文从分析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危机出发,得出高校图书馆交流空间存在与空间优化的必要性。紧接着第三章从概述、类型、组织、实际案例等层面,对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交流空间进行认知分析,得出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交流空间应是实体空间与促进交流进行的数字化技术(或设施)的结合体。论文第四章是对高校图书馆交流空间进行相应地优化设计。在促进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交流空间交流进行的前提下,提出相应地优化设计目标和原则,并就高校图书馆不同类型交流空间提出相应地优化设计措施。第五章则是设计实例,通过设计实践加深对交流空间设计理念的认知。第六章是总结展望章节。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帮助。

付天松[7](2013)在《中国三代图书馆学家论着及其被引研究》文中指出图书馆学理论和图书馆工作,是学术性和实践性都很突出的一个领域。而图书馆学则既要有深厚的专业学术造诣,还要有勇于实践、善于探索的精神。图书馆学家的思想将会带动着图书馆学的发展趋势,对于图书馆的学科发展和事业发展,更有着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推动性。本文依据《现代图书馆学理论》关于图书馆学家年代的划分情况,通过了解中国三代图书馆学家的生平,基于中国知网、国家数字图书馆和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平台检索出每位图书馆学家的论着及其被引情况,进而梳理出三代图书馆学家对学科理论和实践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编辑部[8](2008)在《2008年《沧桑》总目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张友利[9](2004)在《浅论21世纪高校图书馆发展》文中提出本文简要阐述了21世纪中国高校图书馆的作用、馆藏、经费筹措、管理模式及工作任务。

张春[10](2000)在《信息化社会高校图书馆人才素质浅论》文中研究表明本文论述了21 世纪的信息化社会高校图书馆人才所应具备的四个基本素质,即思想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身心素质。

二、浅论21世纪高校图书馆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论21世纪高校图书馆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2.1 Msssive MIMO技术
    2.2 极简载波技术
    2.3 超密集组网
    2.4 MEC技术
3 总结

(2)泉州地方“海丝”文献开发现状与开发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分析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泉州“海丝”文献概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第二节 文献类别及特点
    第三节 收藏与分布
第二章 泉州“海丝”文献开发现状及价值
    第一节 开发现状
    第二节 开发价值
第三章 泉州“海丝”文献开发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采集难度大
    第二节 开发中的缺失
    第三节 查阅难导致利用率低
第四章 泉州“海丝”文献开发的主要策略
    第一节 改进泉州“海丝”文献开发方式
    第二节 共建统一开放的泉州“海丝”文献数据库
    第三节 创新泉州“海丝”文献开发宣传
    第四节 提高泉州“海丝”文献利用率
    第五节 发挥“海丝”文献在泉州发展中的作用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福州海丝文献资源整理与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内海丝文献研究现状
        1.2.2 福州海丝文献资源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之处
第二章 福州海丝文献资源概述
    2.1 福州海丝文献资源相关概念界定
        2.1.1 空间界定
        2.1.2 时间界定
        2.1.3 内涵界定
    2.2 福州海丝文献资源的研究价值
        2.2.1 学术价值
        2.2.2 应用价值
    2.3 福州海丝文献资源收藏现状
        2.3.1 以福州市图书馆为首的公共图书馆
        2.3.2 以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为首的高校图书馆
        2.3.3 以福州市档案馆为首的档案馆
        2.3.4 以福州市博物馆为首的文博机构
        2.3.5 其他海丝文献收藏机构
第三章 福州海丝文献资源的整理现状
    3.1 福州海丝文献资源整理的概况
    3.2 福州海丝文献资源整理的形式及内容
        3.2.1 福州海丝文献资源影印出版
        3.2.2 福州海丝文献资源编订出版
    3.3 福州海丝文献资源整理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3.3.1 福州海丝文献资源整理的特点
        3.3.2 福州海丝文献资源整理存在问题
第四章 福州海丝文献资源的开发现状
    4.1 福州海丝文献资源开发概况
    4.2 福州海丝文献资源开发的形式及内容
        4.2.1 福州海丝文献资源特藏机构设置
        4.2.2 福州海丝文献资源书目索引编制
        4.2.3 福州海丝文献资源专题数据库建设
        4.2.4 利用福州海丝文献资源开展的宣传推介活动
        4.2.5 利用福州海丝文献资源开展的研究活动
    4.3 福州海丝文献资源开发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4.3.1 福州海丝文献资源开发的特点
        4.3.2 福州海丝文献资源开发存在问题
第五章 福州海丝文献资源整理与开发的相应对策
    5.1 福州海丝文献资源整理对策
        5.1.1 组建海丝文献整理专业人才队伍
        5.1.2 创新海丝文献整理方式
        5.1.3 转变重藏轻用观念,加大宣传力度
    5.2 福州海丝文献资源开发对策
        5.2.1 推动福州海丝文献资源共建共享
        5.2.2 编制福州海丝文献资源综合书目索引
        5.2.3 深入挖掘福州海丝文献资源内涵
第六章 结论
附录1 州古代海丝文献资源整理论着
附录2 州近现代海丝文献资源整理论着
附录3 州海丝文献资源相关研究论着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学科服务平台用户参与机制研究 ——以LibGuides平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述评
        1.3.1 国内学科服务发展历程
        1.3.2 学科服务面临的困惑
        1.3.3 基于用户视角的学科服务模式变化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国内学科服务平台应用现状
    2.1 学科服务平台整体应用情况
    2.2 案例分析——LibGuides平台应用情况
        2.2.1 LibGuides基本简介
        2.2.2 LibGuides发展概况
        2.2.3 LibGuides应用现状
    2.3 LibGuides应用问题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学科服务平台用户参与层次分析
    3.1 用户参与概念
        3.1.1 概念述评
        3.1.2 词源分析
        3.1.3 概念界定
    3.2 用户参与角色分析
    3.3 用户参与维度分析
        3.3.1 用户参与度
        3.3.2 用户参与维度
    3.4 基于中层理论的用户参与层次模型构建
        3.4.1 中层理论内涵
        3.4.2 用户参与层次模型构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学科服务平台用户参与测评量表构建
    4.1 测评思路的确定
    4.2 测评题项的形成
        4.2.1 感知介入量表
        4.2.2 参与行为量表
        4.2.3 结果变量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学科服务平台用户参与机制推演
    5.1 实验法简介
    5.2 实验流程
    5.3 实验准备阶段
    5.4 实验实施阶段
        5.4.1 低度参与阶段
        5.4.2 中度参与阶段
        5.4.3 高度参与阶段
    5.5 实验结果分析
        5.5.1 量表编码
        5.5.2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5.5.3 可靠性分析
        5.5.4 用户参与三个阶段描述性统计分析
        5.5.5 用户参与三个阶段的相关性分析
        5.5.6 用户参与三个阶段的相关样本差异检验
        5.5.7 用户观察和访谈情况
    5.6 用户参与机制构建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学科服务平台策略优化设计
    6.1 丰富资源内容,加强基础建设
    6.2 吸引用户关注,培养用户习惯
    6.3 给予用户期望,积极交流反馈
    6.4 提供用户机会,建立合作关系
第7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高校图书馆环境艺术设计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本文创新之处
第2章 高校图书馆环境艺术设计基本理论
    2.1 环境艺术设计概述
        2.1.1 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
        2.1.2 环境艺术设计的构成要素
    2.2 高校图书馆概述
        2.2.1 高校图书馆的性质
        2.2.2 高校图书馆的功能
第3章 我国高校图书馆环境艺术设计概况
    3.1 高校图书馆的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过程
        3.1.1 早期高校图书馆设计概况
        3.1.2 二十一世纪高校图书馆设计概况
    3.2 我国高校图书馆环境艺术设计现状
        3.2.1 图书馆环境艺术设计的要求
        3.2.2 外部空间环境艺术设计
        3.2.3 内部空间环境艺术设计
    3.3 高校图书馆环境艺术趋势
        3.3.1 人性化趋势
        3.3.2 生态化趋势
        3.3.3 数字化趋势
第4章 高校图书馆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性化
    4.1 外部空间设计的人性化
        4.1.1 选址人性化
        4.1.2 外部空间设计人性化
        4.1.3 高校图书馆建筑造型人性化
    4.2 内部空间设计的人性化
        4.2.1 阅览空间设计人性化
        4.2.2 公共交往空间设计人性化
    4.3 高校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人性化
        4.3.1 图书馆管理制度合理化
        4.3.2 服务工作人性化
第5章 高校图书馆环境艺术设计生态化
    5.1 环境艺术设计生态化的表现
        5.1.1 选址布局充分考虑自然因素
        5.1.2 选择低耗能、高效用、环保健康的建筑材料
        5.1.3 自然采光和绿色照明结合
        5.1.4 自然通风和人工通风相结合
    5.2 高校图书馆环境艺术设计生态化实例分析
        5.2.1 国外生态化高校图书馆
        5.2.2 国内生态化高校图书馆
第6章 高校图书馆环境艺术设计数字化
    6.1 数字图书馆的提出
        6.1.1 图书馆数字化的基本特征
        6.1.2 数字化图书馆模式的变化
    6.2 高校图书馆环境艺术设计数字化的具体表现
        6.2.1 功能布局及面积分配的变化
        6.2.2 图书馆建筑智能化
        6.2.3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设计实例分析
第7章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致谢

(6)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交流空间浅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信息时代变革的背景
        1.1.2 数字化图书馆的兴起
        1.1.3 互联网+盛行
        1.1.4 高校图书馆交流空间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思路
        1.2.1 研究范围与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数字化
        1.3.2 数字化图书馆
        1.3.3 高校图书馆
        1.3.4 高校图书馆交流空间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相关理论研究
        1.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2 相关理论及研究方向
    1.5 研究框架
    1.6 课题创新性
第二章 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现状及对策
    2.1 高校图书馆概述及历史演变
        2.1.1 概述
        2.1.2 历史演变
    2.2 现状(数字化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
        2.2.1 现状调研
        2.2.2 具体影响
        2.2.3 与传统形式图书馆比较
    2.3 存在的问题(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危机)
        2.3.1 公共空间重视度降低
        2.3.2 人性化缺失
        2.3.3 需求理念的转变
    2.4 隐藏机遇——高校图书馆交流空间需求必要性
        2.4.1 机遇
        2.4.2 交流空间需求原因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交流空间认知
    3.1 高校图书馆交流空间概述
        3.1.1 构成
        3.1.2 读者行为
        3.1.3 特点及使用情况
        3.1.4 影响因素
    3.2 高校图书馆交流空间类型
        3.2.1 学术研讨型交流空间
        3.2.2 休憩型交流空间
        3.2.3 随机型交流空间
    3.3 高校图书馆交流空间组织
        3.3.1 间组织
        3.3.2 自组织
    3.4 高校图书馆交流空间形态分析
        3.4.1 廊空间
        3.4.2 台空间
        3.4.3 院空间
        3.4.4 厅空间
        3.4.5 室空间
        3.4.6 场空间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交流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4.1 高校图书馆交流空间优化目标
        4.1.1 传统实体与数字化虚拟复合体
        4.1.2 文化与场所精神并重
        4.1.3 生活与学习共舞
    4.2 高校图书馆交流空间优化原则
        4.2.1 开放可达性
        4.2.2 人性化(以人为本)
        4.2.3 空间趣味性
        4.2.4 场所领域性
        4.2.5 空间多义兼容性
        4.2.6 动态可持续性
    4.3 高校图书馆交流空间优化方法
        4.3.1 信息数据库建立
        4.3.2 信息数据转化
        4.3.3 场景模拟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交流空间具体优化设计
    5.1 高校图书馆学术研讨型交流空间优化
        5.1.1 学术研讨室优化设计
        5.1.2 培训教室
        5.1.3 创客空间
    5.2 高校图书馆休憩型交流空间优化
        5.2.1 休闲娱乐空间
        5.2.2 纯休息平台
        5.2.3 其他服务空间
    5.3 高校图书馆随机型交流空间优化
        5.3.1 交通性交流空间
        5.3.2 文化性交流空间
        5.3.3 复合功能性交流空间
    5.4 高校图书馆交流空间虚拟部分优化
        5.4.1 平台搭建
        5.4.2 综合布线
        5.4.3 先进技术引入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设计实践——中国矿业大学沙河校区图书馆综合体设计
    6.1 信息数据收集、转化
        6.1.1 项目背景
        6.1.2 设计任务
        6.1.3 设计说明
    6.2 交流空间具体设计
        6.2.1 多元化学术研讨型交流空间设计
        6.2.2 多义性休憩型交流空间设计
        6.2.3 动态性随机型交流空间设计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语
    7.1 结论
        7.1.1 背景总结
        7.1.2 研究内容总结
    7.2 展望
        7.2.1 交流的改变
        7.2.2 智慧型图书馆交流空间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书籍
    学术论文
    期刊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附录
    附录1:图书馆调研问卷
    附录2:中国矿业大学沙河校区图书馆综合体图纸

(7)中国三代图书馆学家论着及其被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
2 中国三代图书馆学家的论着
    2.1 第一代图书馆学家的论着
        2.1.1 沈祖荣的论着
        2.1.2 胡庆生的论着
        2.1.3 刘国钧的论着
        2.1.4 洪有丰的论着
        2.1.5 戴志骞的论着
        2.1.6 袁同礼的论着
        2.1.7 李小缘的论着
        2.1.8 杜定友的论着
        2.1.9 杨昭惁的论着
    2.2 第二代图书馆学家的论着
        2.2.1 桂质柏的论着
        2.2.2 裘开明的论着
        2.2.3 马宗荣的论着
        2.2.4 查修的论着
        2.2.5 皮高品的论着
        2.2.6 周连宽的论着
        2.2.7 吕绍虞的论着
        2.2.8 张遵俭的论着
        2.2.9 严文郁的论着
        2.2.10 毛坤的论着
        2.2.11 汪应文的论着
        2.2.12 汪长炳的论着
        2.2.13 钱亚新的论着
        2.2.14 柳诒徵的论着
        2.2.15 万国鼎的论着
        2.2.16 王云五的论着
        2.2.17 王献唐的论着
        2.2.18 王重民的论着
        2.2.19 张秀民的论着
    2.3 第三代图书馆学家的论着
        2.3.1 彭斐章的论着
        2.3.2 佟曾功的论着
        2.3.3 鲍振西的论着
        2.3.4 赵世良的论着
        2.3.5 郑莉莉的论着
        2.3.6 赵琦的论着
        2.3.7 孙云畴的论着
        2.3.8 陈誉的论着
        2.3.9 周文骏的论着
        2.3.10 朱天俊的论着
        2.3.11 张琪玉的论着
        2.3.12 黄宗忠的论着
        2.3.13 谢灼华的论着
        2.3.14 白国应的论着
        2.3.15 陈光祚的着作
        2.3.16 倪波的论着
        2.3.17 金恩晖的论着
        2.3.18 吴慰慈的论着
        2.3.19 肖自力的论着
        2.3.20 谭祥金的论着
        2.3.21 杜克的论着
        2.3.22 黄俊贵的论着
        2.3.23 辛希孟的论着
        2.3.24 沈迪飞的论着
        2.3.25 张德芳的论着
        2.3.26 钟守真的论着
        2.3.27 侯汉清的论着
        2.3.28 徐引篪的论着
        2.3.29 左恭的论着
        2.3.30 胡耀辉的论着
        2.3.31 丁志刚的论着
        2.3.32 杨威理的论着
        2.3.33 阎立中的论着
        2.3.34 孟广均的论着
        2.3.35 黄长着的论着
        2.3.36 刘湘生的论着
    本章小结
3 中国三代图书馆学家论着被引情况
    3.1 第一代图书馆学家论着被引情况
        3.1.1 沈祖荣论着的被引情况
        3.1.2 胡庆生论着的被引情况
        3.1.3 刘国钧论着的被引情况
        3.1.4 洪有丰论着的被引情况
        3.1.5 戴志骞论着的被引情况
        3.1.6 袁同礼论着的被引情况
        3.1.7 李小缘的论着被引情况
        3.1.8 杜定友论着的被引情况
        3.1.9 杨昭惁论着的被引情况
        3.1.10 第一代图书馆学家着作被引数排名
        3.1.11 第一代图书馆学家论文被引数排名
        3.1.12 第一代图书馆学家论着被引总数排名
    3.2 第二代图书馆学家论着被引情况
        3.2.1 桂质柏论着的被引情况
        3.2.2 裘开明论着的被引情况
        3.2.3 马宗荣论着的被引情况
        3.2.4 查修论着的被引情况
        3.2.5 皮高品论着的被引情况
        3.2.6 周连宽论着的被引情况
        3.2.7 吕绍虞论着的被引情况
        3.2.8 张遵俭论着的被引情况
        3.2.9 严文郁论着的被引情况
        3.2.10 毛坤论着的被引情况
        3.2.11 汪应文论着的被引情况
        3.2.12 汪长炳论着的被引情况
        3.2.13 钱亚新论着的被引情况
        3.2.14 柳诒徵论着的被引情况
        3.2.15 万国鼎论着的被引情况
        3.2.16 王云五论着的被引情况
        3.2.17 王献唐论着的被引情况
        3.2.18 王重民论着的被引情况
        3.2.19 张秀民论着的被引情况
        3.2.20 第二代图书馆学家着作被引数排名
        3.2.21 第二代图书馆学家论文被引数排名
        3.2.22 第二代图书馆学家论着被引总数排名
    3.3 第三代图书馆学家论着被引情况
        3.3.1 彭斐章论着的被引情况
        3.3.2 佟曾功论着的被引情况
        3.3.3 鲍振西论着的被引情况
        3.3.4 赵世良论着的被引情况
        3.3.5 郑莉莉论着的被引情况
        3.3.6 赵琦论着的被引情况
        3.3.7 孙云畴论着的被引情况
        3.3.8 陈誉论着的被引情况
        3.3.9 周文骏论着的被引情况
        3.3.10 朱天俊论着的被引情况
        3.3.11 张琪玉论着的被引情况
        3.3.12 黄宗忠论着的被引情况
        3.3.13 谢灼华论着的被引情况
        3.3.14 白国应论着的被引情况
        3.3.15 陈光祚论着的被引情况
        3.3.16 倪波论着的被引情况
        3.3.17 金恩晖论着的被引情况
        3.3.18 吴慰慈论着的被引情况
        3.3.19 肖自力论着的被引情况
        3.3.20 谭祥金论着的被引情况
        3.3.21 杜克论着的被引情况
        3.3.22 黄俊贵论着的被引情况
        3.3.23 辛希孟论着的被引情况
        3.3.24 沈迪飞论着的被引情况
        3.3.25 张德芳论着的被引情况
        3.3.26 钟守真论着的被引情况
        3.3.27 侯汉清论着的被引情况
        3.3.28 徐引篪论着的被引情况
        3.3.29 左恭论着的被引情况
        3.3.30 胡耀辉论着的被引情况
        3.3.31 丁志刚论着的被引情况
        3.3.32 杨威理论着的被引情况
        3.3.33 阎立中论着的被引情况
        3.3.34 孟广均论着的被引情况
        3.3.35 黄长着论着的被引情况
        3.3.36 刘湘生论着的被引情况
        3.3.37 第三代图书馆学家着作被引数排名
        3.3.38 第三代图书馆学家论文被引数排名
        3.3.39 第三代图书馆学家论着被引总数排名
    本章小结
4 总结
    4.1 三代图书馆学家思想的异同点
    4.2 三代图书馆学家对后人的启示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浅论21世纪高校图书馆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图书馆是高校的文献中心、网络枢纽
2 高校图书馆馆藏要虚实兼备突出特色
3 千方百计加大图书馆经费的投入
4 高校图书馆要走向世界服务全球
5 在新世纪高校图书馆应承担的任务

四、浅论21世纪高校图书馆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2]泉州地方“海丝”文献开发现状与开发策略研究[D]. 陈婉铃.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1)
  • [3]福州海丝文献资源整理与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D]. 俞雪莲.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1)
  • [4]学科服务平台用户参与机制研究 ——以LibGuides平台为例[D]. 王敏.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8)
  • [5]高校图书馆环境艺术设计趋势研究[D]. 褚荣斐.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7(02)
  • [6]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交流空间浅论[D]. 卢永红.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1)
  • [7]中国三代图书馆学家论着及其被引研究[D]. 付天松. 黑龙江大学, 2013(S1)
  • [8]2008年《沧桑》总目录[J]. 编辑部. 沧桑, 2008(06)
  • [9]浅论21世纪高校图书馆发展[J]. 张友利.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4(S2)
  • [10]信息化社会高校图书馆人才素质浅论[J]. 张春.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0(01)

标签:;  ;  ;  ;  ;  

论21世纪高校图书馆的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