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性腔隙性梗死的炎症介导损伤

进行性腔隙性梗死的炎症介导损伤

一、进展型腔隙性梗死中炎性反应介导的损伤(论文文献综述)

张雪意[1](2021)在《活血化痰息风方治疗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研究及药物经济学评价》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活血化痰息风方对风痰瘀阻证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的神经功能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中医证候量表评分以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评价活血化痰息风方治疗ACI的临床疗效,从炎症角度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并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研究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1月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风痰瘀阻证ACI患者174例。采用计算机生成随机数字表,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符合标准的174例风痰瘀阻证ACI患者被随机划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痰息风方,每次200 m L,2次/天。以14天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NIHSS(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m RS(改良Rankin量表)、BI(Barthel指数)、中医临床证候量表,以及炎性因子IL-1β(白介素-1β)、IL-6(白介素-6)以及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血清学水平。记录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出院时的费用,并在试验结束后进行成本效果比(CER)和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的计算分析。结果:本试验计划纳入174例符合纳排标准的ACI患者,共剔除、脱落13例。观察组剔除4例,脱落1例;对照组剔除5例,脱落3例。最终纳入161例,观察组82例,对照组79例。1.疗效分析:(1)有效率比较:根据NIHSS评分在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测得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82.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8.4%,两组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2)NIHSS评分比较:对患者用药14天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4(2,7)分,对照组为6(3,9)分,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治疗后进行组间比较,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3)m RS评分比较:对患者用药14天后,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所测定的m 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治疗后进行组间比较,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4)BI评分比较:患者服药14天后,观察组BI评分为71.16±23.48分,对照组为60.38±26.16分,两组治疗前后指数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治疗后进行组间比较,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5)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比较:用药14天后,观察组中医证候量表评分为6.71±3.03分,对照组为9.18±4.06分,两组治疗前后组内进行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治疗后进行组间比较,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2.血清炎性因子比较:用药14天后,两组在调节炎性因子(IL-1β、IL-6以及TNF-α)方面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组间比较显示两组在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在降低炎性因子(IL-1β、IL-6以及TNF-α)方面较对照组效果更好。3.药物经济学分析: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相比较,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观察组的CER为2738.46元/分,对照组的CER为4064.04元/分,两组之间的ICER为383.88元/分。即对照组较观察组NIHSS评分每减少1分,需多花费383.88元。4.安全性评价:治疗期间,观察组有2例出现胃部不适,1例轻微腹泻;对照组有1例出现胃部不适。两组患者的安全性相关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如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凝血功能、大便常规、心电图等指标。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果表明,活血化痰息风汤配合西医常规药物治疗风痰瘀阻证ACI是安全的。结论:1.活血化痰息风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能改善风痰瘀阻证ACI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减轻患者的残疾程度,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ACI的中医证候量表总积分;2.活血化痰息风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改善风痰瘀阻证ACI的炎症反应的程度要优于西医常规治疗;3.活血化痰息风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于风痰瘀阻证ACI患者具有一定的药物经济学优势;4.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说明活血化痰息风方的安全性较高,推荐在临床进行推广和应用。

赵明[2](2021)在《钙响应因子CaRF在小胶质细胞介导慢性低灌注性脑白质损伤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引起痴呆的病因之一,目前发病率已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随着2020年12月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登记完毕,我国人口总量已接近零增长,同时由于医疗条件的改善以及生活水平提高,人口呈现老龄化的趋势将在短时间内不可逆转,如何积极应对这一影响民生的问题则成为重中之重。由于VCI包含从轻度认知损害到痴呆的整个过程,因此了解疾病的病理发生机制和及时进行有效干预是预防VCI进展加重的有效手段。脑灌注不足是导致VCI和痴呆发生的重要因素,脑灌注减少与痴呆的严重程度具有显着的相关性,并且这种脑血流低灌注的降低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T2序列下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tension,WMH)的严重性有关。这些白质变化的存在和严重程度,特别是额叶中的白质改变则是影响认知功能和痴呆症的重要决定因素,然而这种低灌注引起的白质损伤产生的病理机制仍未完全阐明,并且尚无有效药物来针对这一过程进行有效的干预。因此,深入研究这一病理过程的发病机制,并找到治疗慢性低灌注引起脑白质损伤的有效靶点将为治疗VCI和严重痴呆提供新的希望。小胶质细胞是广泛存在于大脑中的固有免疫细胞,一旦脑实质受到外界刺激或损伤,小胶质细胞在多种因素作用下被迅速活化,同其他免疫细胞一起参与调控神经炎症反应,修复受损的组织。在慢性脑血流低灌注的动物模型中,小胶质细胞在大脑低灌注早期即可出现增殖现象,从静息状态转变为激活状态且这种改变贯穿于慢性灌注不足的整个阶段。通过去除小胶质细胞或诱导小胶质细胞向抑炎表型转化能够促进胼胝体部位的再髓鞘化,增加白质部位的完整性,进而改善认知功能,这表明通过调控小胶质细胞的不同表型可以作为治疗低灌注性认知功能损害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引起小胶质细胞表型改变的具体原因仍不十分明确,需要了解并找到能够调控这小胶质细胞定向转化的关键靶点。钙响应因子(calcium response factor,Ca RF)是一种具有转录功能的钙反应蛋白,能够在神经元中发挥转录因子的作用,主要在脑中和性腺中表达,并且在人类和动物中具有高度的保守性。我们的前期研究表明Ca RF与同源盒基因(MSX3)一样在不同表型的小胶质细胞中具有差异表达的特点,能够在抑炎表型的小胶质细胞中出现高表达趋势,提示其也同样具有改变小胶质细胞活化状态的潜在可能性。那么,Ca RF是否能够通过小胶质细胞介导慢性低灌注脑白质损伤,目前尚未见相关的研究报道。本研究运用多种实验方法,验证了Ca RF在慢性低灌注脑白质损伤模型及WMH患者中通过调节小胶质细胞表型来影响脑白质损伤及认知功能的作用,为后期研究Ca RF在小胶质细胞表型调控的信号通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临床上VCI病变或痴呆条件下探索与设计理想的神经免疫疗法开拓了新的思路。研究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一、构建慢性低灌注动物模型:双侧颈总动脉狭窄(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y stenosis,BCAS)及其对认知功能和脑白质的影响1、BCAS模型在吸入性麻醉手术过程中具有较好的术后存活率;2、前循环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在术后即刻(57.73%±20.06)和术后30天(82.05%±7.9)均显着低于术前CBF,呈慢性低灌注状态;3、BCAS模型存在学习能力下降和空间记忆力障碍的认知功能异常;4、BCAS小鼠胼胝体、纹状体均出现一定程度的脱髓鞘改变,且随时间延长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和髓鞘相关糖蛋白(myelin associated glycoprotein,MAG)表达不断减少。二、钙响应因子Ca RF在BCAS模型中的表达模式1、Ca RF在BCAS胼胝体的小胶质细胞中表达减少。2、小胶质细胞在BCAS第7天表现出显着促炎表型的同时其中Ca RF表达显着减少,在第14天表现出抑炎性表型的同时Ca RF表达较前有所升高,在第30天则表现出单纯增殖状态,表型无明显改变。三、条件性敲除小胶质细胞中Ca RF加重BCAS的认知功能障碍和脑白质损伤1、条件性敲除CX3CR1细胞中Ca RF能够引起小鼠记忆再提取障碍、胼胝体髓鞘的丢失和MBP/MAG蛋白的减少,而这种损伤在BCAS中更加显着。2、髓鞘超微结构在慢性低灌注中受到损伤。3、缺少Ca RF导致胼胝体中小胶质细胞激活和促炎表型的转化。四、Ca RF干预的小胶质细胞能够保护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OPCs)和神经元的突触1、小胶质细胞中过表达Ca RF的条件上清具有促进OPCs分化成熟并且降低OPCs凋亡的作用。2、小胶质细胞中缺少Ca RF后导致了体内前额叶皮层(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 PFC)神经元突触蛋白的减少,而在BCAS的环境中进一步增加了突触的损伤。五、以Ca RF为靶点对小胶质细胞进行的药物筛选及地加瑞克对BCAS的保护作用1、利用FDA认证的1959个化合物干预原代培养的小胶质细胞,发现地加瑞克能够在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共同升高小胶质细胞中的Ca RF。2、地加瑞克在BCAS中能够改善小鼠的认知功能,0.2mg的剂量组在学习和工作记忆过程中表现出较好的治疗效果。3、地加瑞克能够减轻慢性低灌注引起的脱髓鞘损伤、保护神经元轴突的完整性、恢复m PFC的突触蛋白表达和树突棘的数量。六、Ca RF在慢性低灌注WMH患者中具有的诊断价值1、慢性低灌注WMH组年龄、高血压、MOCA评分是WMH的独立危险因素。2、WMH患者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中Ca RF水平显着下调,与TNF-α和IL-1β的表达呈现显着负相关性,而与ARG-1呈现显着正相关性。3、Ca RF与WMH等级具有显着的负相关性,Ca RF具有单独作为诊断和预测WMH的效能和优势。通过以上结果,本课题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Ca RF通过小胶质细胞参与了慢性低灌注脑白质损伤的过程,Ca RF的减少或丢失会促进小胶质细胞向炎性表型转化,造成胼胝体脱髓鞘和认知功能障碍。2、Ca RF具有调控小胶质细胞促进OPCs分化成熟和减少凋亡的能力,小胶质细胞中缺少Ca RF可引起小鼠m PFC神经元突触蛋白的减少,在BCAS的环境中更为显着。3、地加瑞克能够升高小胶质细胞中Ca RF的表达,保护BCAS胼胝体脱髓鞘损伤,增加m PFC神经元树突棘的数量,以及改善BCAS小鼠的认知功能。4、慢性低灌注WMH患者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中Ca RF表达下降,且Ca RF具有单独作为预测和诊断WMH的效能和优势。

廖健颖[3](2021)在《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认知功能损害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发展,老年相关疾病的患病率逐渐攀升。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受到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社会、家庭也因此承受巨大负担。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isease,SIVD)引起的缺血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最为常见的亚型。我国血管性痴呆患病率较高,但针对SIVD的研究较少,对SIVD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尚缺。与阿尔兹海默病相比,SIVD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具有一定的可治性。明确危险因素与认知功能下降的特征,对早期识别、诊断和治疗SIVD认知功能障碍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目的(1)明确SIVD患者神经心理学改变与认知功能下降的特征,探索快速诊断和鉴别SIVD的早期识别指标。(2)探索SIVD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影响因素。为SIVD的早期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影像学检查结果,按照Erkinjuntti提出的诊断标准将497例SIVD患者纳入研究。按照认知功能水平下降的程度将患者分为NCI组、MCI组与Va D组。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记录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与血液检查结果,并对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与日常行为能力评估。由有经验的神经内科医生对患者的影像学结果,包括患者的脑白质病变程度、腔隙性脑梗死梗死灶数目与脑萎缩病变程度进行评估。按脑白质病变程度将患者分为轻中度病变组与重度病变组,描述不同程度脑白质病变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变特征。利用单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与结构方程模型,描述SIVD患者神经心理学改变与认知功能下降的特征,探索SIVD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影响因素。结果(1)与NCI组比较,MCI组与Va D组各个认知域的认知功能评估均严重受损,日常行为能力也严重下降(P<0.05);与MCI组比较,Va D组患者各认知域功能与日常行为能力均严重下降(P<0.05);(2)血液检查结果比较中,Va D组患者血Hcy水平、CRP水平与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高于NCI组与MCI组(P<0.05)。上述结果比较在NCI组与MCI组间无显着差异。Va D组叶酸水平低于MCI组(P<0.05),但与NC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影像学结果评估比较中,三组患者间ARWMC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Va D组ARWMC评分为(12.06±6.64)分,高于MCI组(9.26±5.56)与NCI组(7.75±5.41)(P<0.05)。MCI组与NC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a D组患者各脑区ARWMC评分均高于其余两组(P<0.05)。MCI组额叶ARWMC评分高于NCI组(P<0.05)。其余各脑区MCI组与NCI组ARWMC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三组的LI病灶数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Va D组高于MCI组与NCI组,MCI组高于NCI组(P<0.05)。Va D组除颞叶外各脑区LI计数均高于其余两组(P<0.05)。MCI组基底节区LI高于NCI组,其余各脑区LI计数NCI组与MCI组无显着差异(P>0.05);Va D组脑萎缩视觉评分为(14.23±6.6)高于MCI组与NCI组(P<0.05),MCI组与NCI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4)重度额叶、顶枕叶、幕下区、基底核区WMLs患者定向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及语言能力评分均低于轻中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幕下区WMLs患者回忆能力评分低于轻中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颞叶WMLs患者各个认知域的评价与轻中度WMLs患者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SIVD患者存在全认知域的认知功能水平下降,以定向力、注意与计算力与语言能力为主,记忆力水平下降较为轻微;(2)SIVD患者WMLs以额叶、顶枕叶和基底节区为主,WMLs的严重程度与认知功能下降有关;SIVD患者LI的梗死灶数目与认知功能水平的下降有关,尤其是基底节区的梗死灶数目;SIVD患者常伴有脑萎缩,且脑萎缩的程度与认知功能水平的下降有关;(3)ARWMC评分、腔隙性脑梗死病灶数、脑萎缩视觉评分、血Hcy水平、CRP,IL-6均与SIVD患者认知功能水平下降相关。

高世瑜[4](2021)在《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探究血清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cadherin,VE-cadherin)与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的关系及血清VE-cadherin与相关血液指标是否存在相关性。2.急性脑梗死血清VE-cadherin水平与TOAST分型、OSCP分型是否存在差异,与NIHSS评分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年09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的符合纳排标准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病患者167例。分为脑梗死组与TIA组。收集记录所有受试者包括一般资料、相关病史、DWI及MRA等影像学资料在内的完整信息,并采集所有受试者的空腹静脉血标本,检测血清VE-cadherin,以及同型半胱氨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寻找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VE-cadherin的独立危险因素及线性相关关系。结果:CI组的血清VE-cadherin水平比TIA组高(β=32.4,95%CI:-7.5,72.4,P=0.1132)。在CI组患者中,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的患者血清VE-cadherin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组患者中,有吸烟史者较无吸烟史者血清VE-cadherin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OAST分型中原因不明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VE-cadherin水平较TIA患者升高,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β=166.8,P<0.05)。CI患者中,OSCP分型PACI(部分前循环梗死)的患者较TIA患者血清VE-cadherin水平升高,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β=50.4,P<0.05)。发病时间按连续性变量及截断后的二分类变量的效应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TIA组患者及CI组患者中年龄、性别、高脂血症病史、饮酒史与血清VE-cadherin无显着相关性(P>0.05)。脑梗死病人血清VE-cadherin与NIHSS评分、梗死位于前后循环无显着相关性(P>0.05)。血清VE-cadherin随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MPVLR及血脂指标趋势变化。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VE-cadherin水平与是否发生梗死、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TOAST分型、OSCP分型密切相关。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血清VE-cadherin水平与发病天数、年龄、性别、高脂血症病史、饮酒史、吸烟史、NIHSS评分、梗死位于前后循环的位置无密切关系。相关血液指标与血清VE-cadherin曲线拟合图形具有清晰的趋势变化。

庄丽华,詹松华,龚志刚,孔营楠[5](2021)在《中风中经络患者急性期中医证候要素与炎性反应特点及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中风中经络患者急性期中医证候要素及炎性反应特点并分析二者之间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7月—2019年6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脑病科发病72 h内入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基本情况、分析中医证素类型、搜集血清炎性指标结果,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共搜集到566例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患者,其中中经络者532例,中脏腑者34例;结果显示在中风中经络患者中,内风证与非内风证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是否为内风证型和血清CRP之间存在弱的相关性(P<0.001)。内风证患者TNF-α高于非内风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风证IL-8略高于非内风证,内风证IL-2、IL-2R、IL-6略低于非内风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经络患者内风证患者CRP异常的比例低于非内风证患者,内风证患者TNF-α高于非内风证,是否为内风证型和血清CRP之间存在弱的相关性。

王雷[6](2020)在《清心化痰法治疗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痰热扰心证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在临床上运用清心化痰法组方治疗痰热扰心型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CSVD-VCI),观察治疗前后CSVD-VCI患者神经心理学量表MMSE、Mo CA、ADL及SDSVD积分的变化,评价其治疗效果;将CSVD-VCI患者治疗后血清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尿酸(UA)、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治疗前进行对比分析,评估清心化痰法对痰热扰心型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实验选取对象为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期间,在武汉市中医医院脑病科门诊及住院西医诊断(依据本研究相关诊断标准筛选)为CSVD-VCI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在基础治疗之上,给予清心化痰法方治疗),对照组36例(在基础治疗之上给予尼莫地平片口服治疗),治疗30天后,分别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心理学量表MMSE、Mo CA、ADL评分,中医证候(SDSVD)积分及疗效,以及实验室指标LDL-C、UA、hcy的变化,统计分析两组比较结果,以验证清心化痰法治疗CSVD-VCI的安全有效性。结果:在观察中,两组各脱落2例,最终观察病例为68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的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相关伴随疾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神经心理学量表MMSE评分、Mo CA评分、ADL评分、中医证候(SDSVD)积分及疗效,以及实验室指标LDL-C、UA、hcy水平对比均无显着性差异(P值均>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后,两组各指标比较如下:1.神经心理学量表1.1相比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评分升高程度相当,无明显差异(P>0.05)。1.2相比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o CA评分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评分升高程度相当,无明显差异(P>0.05)。1.3相比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评分升高程度相当,无明显差异(P>0.05)。2.中医证候积分量表(SDSVD积分)及疗效两组SDSV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后评分比较,观察组的评分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8%,优于对照组(82.35%),观察组治愈0例,显效13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31例。对照组治愈0例,显效8例,有效20例,无效6例,总有效28例。3.实验室指标3.1比较两组的LDL-C水平,观察组治疗后LDL-C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LDL-C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的结果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3.2比较两组的UA水平,观察组治疗后UA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UA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的结果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3.3比较两组的Hcy水平,观察组治疗后Hcy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Hcy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的结果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清心化痰法可以很好地改善CSVD-VCI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2、清心化痰法在临床上对于改善痰热扰心型CSVD-VCI的中医症状及体征有明显的效果;3、清心化痰法可以降低CSVD-VCI患者血清中LDL-C、UA、Hcy的水平;4、清心化痰法方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

钱宇[7](2020)在《长期脑灌注不足诱发认知障碍并导致进行性心脏和肾脏功能损害》文中提出背景与目的:血管性认知障碍和痴呆症的是造成全球主要的健康问题之一。临床研究常发现心脏和肾脏功能不全常与认知障碍并存,并且心脏功能障碍和肾脏功能不全可引起认知功能的损害,然而目前尚不清楚慢性脑灌注不足是否会引起心脏和肾脏功能损害。因此本项研究通过使用双侧颈总动脉狭窄(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y stenosis,BCAS)模型引起小鼠长期脑低灌注,旨在研究BCAS后长期脑低灌注对白质损伤和认知障碍的影响,同时观察BCAS后心脏和肾脏功能和形态的变化,从而揭示慢性脑低灌注对心脏和肾脏的作用。方法:我们使用成年8月大小的雄性C57BL/6J小鼠将内径为0.16 mm的微弹簧圈对小鼠进行BCAS手术,并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手术组(BCAS组)。在手术后2个月对2mo-Sham对照组与2mo-BCAS组和BCAS后8个月对8mo-Sham组与8mo-BCAS组分别使用新事物识别实验,气味辨别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进行认知功能测试,并使用小动物血压记录仪对血压进行检测,超声心动图对心脏功能进行评估,收集24小时尿液检测尿白蛋白含量评估肾脏功能。测试结束后,对8mo-Sham组与8mo-BCAS组小鼠脑脊液收集进行细胞因子检测。完成各项检测后处死小鼠并收集大脑、心脏和肾脏组织进行组织学染色。结果:与同龄Sham组相比,2mo-BCAS和8mo-BCAS组的小鼠分别引起显着的:1.减低新物体识别实验,气味辨别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评分提示认知损害明显增加。2.增加胼胝体和纹状体的白质髓鞘损伤(Luxol快蓝染色密度降低)和纹状体的轴突损伤(Bielschowsky银染密度降低)。3.皮质和纹状体中突触素的表达降低。4.超声心动检测发现左室射血分数和缩短分数下降。5.心脏炎性因子相关的指标IBA-1,CD45和CD86表达增加以及心脏纤维化增加。6.肾脏炎性相关的IBA-1和MCP-1水平升高以及肾纤维化增加。与8moSham组相比,8mo-BCAS组脑脊液APN、CHI3L1、IGFBP2、IGFBP-6、RBP4、OPN和REG3G等与认知降低相关的细胞因子表达增强。与2mo-Sham组相比,2mo-BCAS组尿中白蛋白的水平无明显改变。与2mo-BCAS相比,8mo-BCAS小鼠呈现显着:1气味辨别实验和Morris水迷宫测试提示认知功能降低。2.胼胝体和纹状体的白质以及纹状体的轴突明显损伤。3.左室射血分数和缩短分数下降。4.心脏IBA-1,CD45和CD86表达增加。5.尿液中的白蛋白水平增高。6.肾脏IBA-1和MCP-1表达增加以及肾纤维化加重。结论:我们的数据表明,长期脑低灌注不仅显着降低认知功能并引起白质损伤,而且还会造成进行性心脏和肾脏功能损害。

曹黎明[8](2019)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的关系及炎性机制探讨》文中指出背景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脑卒中在2010年已经成为中国首位致死病因,其致死率、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患者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我国目前已有1300万脑卒中患者,其中约75%是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的就是缺血性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包括腔隙性脑梗塞(lacuna infarction,LI)和缺血性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WML)。随着计算机断层成像(CT)和核磁共振(MR)成像等技术的普及应用,大量的CSVD被发现。近年来对CSVD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和影像研究都取得了很大进展。流行情况调查显示:亚洲人有较高的CSVD负担,且CSVD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把CSVD做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的重要目标,以减少CSVD带来的严重家庭和社会负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inemia,HHcy)是指血浆或血清中游离及与蛋白结合的同型半胱氨酸和混硫化物含量增高,由甲硫氨酸代谢障碍引起。同型半胱氨酸(Hcy)是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但HHcy与脑大、小动脉硬化的关系存在较多争议。国内报道HHcy与颅内外大动脉硬化狭窄及狭窄程度增加有关。国外报道,HHcy只对脑小血管缺血有重要影响,而非作用于大动脉。我们在临床中发现HHcy与脑大、小动脉病变均有密切关系。研究认为HHcy可通过炎症反应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增加缺血性中风的风险。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是临床常用炎性指标,其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判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风险和预后的高敏感指标。hs-CRP可通过激活炎性反应,引发氧化应激等,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疾病的早期指标和初始机制,内皮细胞功能损伤会诱发血管硬化和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对HHcy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确切机制尚未明确。研究显示:HHcy增加了主动脉外膜的炎症,其通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Caspase-1)依赖的炎症导致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但HHcy通过炎性反应升高,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导致缺血性CSVD发生的具体机制还不清楚,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以便指导在临床上制定适当的干预策略。目的1、研究HHcy对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斑块、内-中膜厚度(ntima-media thickness,IMT)、颈/颅内动脉狭窄)的影响;2、研究HHcy对缺血性CSVD(LI和WML)的影响;3、缺血性CSVD、IMT增厚和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患者中hs-CRP的情况;4、研究HHcy引起小鼠颈动脉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释放和小鼠脑血管Caspase-1表达的情况,探索HHcy通过引起促炎因子释放加重炎症反应;5、进一步研究HHcy引起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family pyrin domain-containing 3,NLRP3)炎症小体激活与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153名于2017.1-2018.02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和同期1357名我院体检科的中老年体检者进行研究,根据年龄、性别分组后,比较Hcy与年龄、性别和绝经的关系;对小血管闭塞(LI)组的Hcy和体检组/非卒中住院患者进行比较;根据Fazekas分级对缺血性WML评分,并根据WML严重程度分组,对不同组的Hcy比较,探讨Hcy与WML严重程度的影响;对颈/颅内动脉狭窄组的Hcy和非狭窄组,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的Hcy和无斑块组进行比较;IMT≥1组的Hcy和IMT正常组比较,研究HHcy对大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腔梗和非卒中对照组的hs-CRP比较;对不同严重程度WML组(Fazekas0-1组和4-6分组)之间,不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之间hs-CRP的比较,研究hs-CRP对动脉硬化和WML的影响。机制探讨方面,应用C57BL/6J雄性小鼠灌胃1.5%蛋氨酸饲料制备HHcy小鼠模型,模型制备8周后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血清炎性因子IL-1β、TNF-α和IL-6水平进行检测,并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小鼠颈动脉PCNA表达,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脑血管Caspase-1表达,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脑血管内皮素-1(endothelin-1,ET-1)、Caspase-1表达。同时利用HHcy刺激人微血管内皮细胞株-1(huma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1,HMEC-1)24小时后。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上清IL-1β、Caspase-1的含量。检测Hcy处理HMEC-1细胞后,细胞内ET-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NLRP3、核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κB p65,NF-κB p65)、pro-Caspase-1、Caspase-1的蛋白含量。结果1、颈部/颅内动脉狭窄组相较无狭窄组的Hcy显着升高(P<0.05);IMT≥1患者较IMT正常组的Hcy显着高(P<0.05);2、Fazekas 2-3分WML组的Hcy显着高于0-1分组(P<0.05);Fazekas4-6分的WML的Hcy显着高于2-3分组(P<0.05);LI组的Hcy显着高于体检组(p<0.05);LI组相较住院非卒中患者组的Hcy显着升高(P<0.05);3、LI组相较非卒中患者的hs-CRP显着高(P<0.05);Fazekas4-6分WML的hs-CRP较Fazekas0-1分的WML显着升高(P<0.05);不稳定斑块组的hs-CRP较无斑块组的显着升高(p<0.05)。4、HHcy模型组小鼠的血清中IL-1β,TNF-α和IL-6蛋白水平升高,其中以IL-1β升高最为明显;HHcy模型组小鼠的脑血管Caspase-1表达升高;HHcy模型组小鼠颈动脉Caspase-1表达升高;HHcy增加HMEC-1细胞上清中IL-1β,Caspase-1含量;HHcy降低HMEC-1细胞的活力,LDH释放增加;HHcy降低HMEC-1细胞ET-1和VCAM-1表达,增加细胞浆NLRP3,Caspase-1的水平,同时增加细胞核NF-κB p65蛋白表达。结论HHcy可通过增加炎症反应,引起或加重IMT增厚、颈动脉不稳定粥样斑块、颈/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发展,最终导致缺血性CSVD的发生。我们要重视HHcy预防和治疗,降低缺血性CSVD(IL、WML)发生,炎性反应可作为干预缺血性CSVD的靶点之一,HHcy引起缺血性CSVD的血管内皮损伤炎性机制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我们的研究发现:HHcy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增加pro-IL-1β及pro-Caspase-1的表达;同时增加NLRP3的表达,活化NLRP3炎性小体,增加血管内皮细胞Caspase-1的含量,从而释放具有活性的IL-1β。促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的协同作用,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发生和发展,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内皮细胞活力下降,LDH释放增加),颈动脉内皮细胞PCNA阳性细胞数目增多(血管平滑肌细胞可能过度增殖),血管重构(IMT增厚,斑块形成,动脉狭窄),引起或加重动脉硬化,最终产生缺血性脑小血管病(LI、WML)。针对炎症源头NLRP3炎性小体激活的干预措施可能有助于预防或治疗HHcy引起的缺血性CSVD。

王睿涵[9](2019)在《25羟维生素D与脑小血管病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收集脑小血管病组(CSVD)与正常对照组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病史、2型糖尿病史,检测25羟维生素D(25-OH-VD)、葡萄糖(GLUI)、尿素(UREA)、肌酐(CR)、尿酸(UA)、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脂(TP)、肝功能等指标,分析这些危险因素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是否有统计学意义,探讨25-OH-VD水平与脑小血管病是否存在相关性,进而探讨25-OH-VD减低是否是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其水平与影像学严重程度是否相关。为脑小血管病的病因学研究提供方向,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内蒙古包钢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04例脑小血管病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在神经内科住院经影像学检查证实的非CSVD患者198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磁共振(MRI)检查结果将CSVD组分别按照腔隙性梗塞(Lacunar infarction,LI)病灶数量和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fazekas法分级,将LI与LA分为轻中重度三组。收集所有受试者空腹静脉血,检测25-OH-VD、GLUI、UREA、CR、UA、TP、TC、LDL-C、HDL-C等生化指标,记录所有病例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筛选出脑小血管病的可疑危险因素,然后对可疑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25-OH-VD与其它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其中与高血压、糖尿病、LI和LA的严重程度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与年龄等计量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结果:本研究共纳入CSVD病例204例,其中伴有LI者173例,平均年龄70.05±5.041岁;伴有LA者156例,平均年龄70.17±4.807岁;对照组198例,平均年龄69.38±4.135岁。通过对比对照组与病例组的各指标可以发现,脑小血管病组25-OH-VD水平(11.48±2.902 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15.59±3.436ng/ml),合并高血压比例(63.2%)、合并糖尿病比例(48.5%)、总胆固醇水平(4.64±1.235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2.66±0.381 mmol/L),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结果,将病患高血压、糖尿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5羟维生素D为自变量,以是否患脑小血管病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发现患高血压以及25-OH-VD减低是CSVD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罹患CSVD、LI、LA的可能性分别是正常个体的2.767倍、2.617倍、3.424倍;对25-OH-VD与高血压、糖尿病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与年龄等计量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25-OH-VD与年龄的相关系数为-0.169,其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与其它因素的相关系数均不显着。对25-OH-VD与LI组、LA组的严重程度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25-OH-VD与LA严重程度的相关系数是显着的,相关系数为-0.167,而其与LI严重程度的相关系数不显着,25-OH-VD与LI的严重程度可能不存在相关性。结论:1)高血压、糖尿病、总胆固醇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25羟维生素D减低是脑小血管病的危险因素。2)高血压、25-OH-VD减低可能是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3)25-OH-VD与年龄呈负相关。4)25-OH-VD水平与脑白质高信号严重程度可能呈负相关,与腔隙性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可能无相关性。

任宇舒[10](2019)在《慢性牙周炎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TNF-α、PAI-1与tPA的表达》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牙周病是细菌与宿主反应造成牙周纤维结缔组织与骨组织发生改变的过程,并受到其他局部、环境与遗传因素的影响而改变。慢性牙周炎与全身系统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心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风、脑血管病变等存在一定关联。近年来我国牙周炎及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形势不容乐观。目前已有的研究表明牙周病在脑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并且牙周炎的存在对促进和维持腔隙性脑梗死起到一定作用。腔隙性脑梗死的血管局部组织破坏的特征与牙周病有相似之处,均表现为相似的炎性细胞和炎症介质共同作用,引起血管组织的破坏。两者的临床表现均涉及结缔组织、血管组织的破坏。多种因素控制了两者疾病的宿主反应,宿主易感性及高脂高糖饮食等行为危险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实验通过探讨腔隙性脑梗死对牙周炎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PAI-1,tPA含量的影响,进一步探究腔隙性脑梗死与牙周病之间的相关性,进而为两种疾病的防治提供更多的客观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择2017.12-2018.10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神经内科及牙周科的患者120名。其中腔隙性脑梗死伴牙周炎患者30例(A组)、单纯腔隙性脑梗死患者30例(B组)、牙周炎患者30例(C组)、全身和牙周正常者30例(D组)为研究对象,符合纳入标准。慢性牙周炎患者满足美国牙周病学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riodontology,AAP)1999年分类诊断标准诊断为慢性牙周炎;腔隙性脑梗死依据《2010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相关标准,同时经脑MRI或CT明确有梗死病灶,且梗死病灶数目≤3,证实曾有认知功能障碍,近期处于稳定期的患者。分别测定A、B、C、D各组血清中的TNF-α、PAI-1,tPA含量,并同时测定其牙周临床指标。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A组TNF-α(65.54±1.164)pg/mL、PAI-1(74.23±0.816)pg/mL、tPA(2.207±0.1391)ng/mL;B组TNF-α(30.01±0.4677)pg/mL、PAI-1(58.05±0.667)pg/mL、tPA(4.59±0.1075)ng/mL;C组TNF-α(38.7±0.5651)pg/mL、PAI-1(55.49±0.793)pg/mL、tPA(5.994±0.0961)ng/mL;D组TNF-α(24.64±0.489)pg/mL、PAI-1(30.76±0.864)pg/mL、tPA(7.533±0.1652)ng/mL。2、A、C组的PD、AL分别大于B、D组(P<0.05);A、C组的TNF-α水平分别高于B、D组(P<0.05),A组高于C组(P<0.05);A、B组PAI-1水平分别高于C、D组(P<0.05);A、B组tPA水平分别低于C、D组(P<0.05),A组低于B组(P<0.05)。3、A组PD值与血清中TNF-α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92,p=0.00)。C组PD值与血清中TNF-α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95,p=0.00);A组PD、CAL值与血清中PAI-1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6,p=0.00;r=0.41,p=0.03),C组PD值与血清中PAI-1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91,p=0.00);A组PD、CAL值与血清中tPA的表达水平呈反相关(r=-0.70,p=0.00;r=-0.48,p=0.01),C组PD值与血清中tPA的表达水平呈反相关(r=-0.93,p=0.00)。结论:1、本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体内TNF-α及PAI-1的含量增高和tPA含量的降低是腔隙性脑梗死及牙周炎共有的现象,腔隙性脑梗死及牙周炎两个影响因素同时存在时,炎症加剧,即腔隙性脑梗死合并牙周炎组三个炎症因子的含量变化最大,炎症反应加剧。2、通过临床检查表明,探针深度、附着丧失在腔隙性脑梗死伴合并牙周炎患者中破坏程度最重,单纯牙周炎患者,单纯腔隙性脑梗死组与健康组最少,这也就意味着腔隙性脑梗死的存在有使牙周炎病变发展程度加重的可能。3、二者的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对二者的认识,腔隙性脑梗死与牙周炎可能通过机体炎性反应存在相关性,并对腔隙性脑梗死合并牙周炎患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进展型腔隙性梗死中炎性反应介导的损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进展型腔隙性梗死中炎性反应介导的损伤(论文提纲范文)

(1)活血化痰息风方治疗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研究及药物经济学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中医诊断标准
        1.4 中风病分期标准
        1.5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6 剔除标准与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计算
        2.2 随机分组
        2.3 盲法的设计和实施
        2.4 治疗方法
        2.5 观察指标
        2.6 疗效评定标准
        2.7 药物经济学指标
        2.8 统计学方法
        2.9 技术路线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3.2 临床疗效评价指标比较
        3.3 炎性因子指标比较
        3.4 药物经济学指标比较
        3.5 不良反应比较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脑梗死的认识
    2 风痰瘀阻证是ACI最常见的证型
    3 临床疗效分析
    4 中药干预ACI的炎性机制分析
    5 药物经济学分析
    6 活血化痰息风法治疗ACI的机理探讨
    7 活血化痰息风方的四气、五味及归经分析
    8 活血化痰息风方的现代药理学分析
    9 创新点
    10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基于知识图谱分析中医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研究进展
    附录2 随机入组顺序表
    附录3
    附录4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附录5 mRS评分量表
    附录6 BI评分量表
    附录7 中风病症状分级量化表
    附录8 Consort声明
    附录9 个人简历
致谢

(2)钙响应因子CaRF在小胶质细胞介导慢性低灌注性脑白质损伤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慢性低灌注模型BCAS及其对认知功能和脑白质的影响
    一、前言
    二、材料与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第二部分 钙响应因子CaRF在 BCAS模型中对脑白质病理发生的作用
    一、前言
    二、材料与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第三部分 条件性敲除小胶质细胞中CaRF对 BCAS的作用
    一、前言
    二、材料与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第四部分 CaRF干预的小胶质细胞对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和神经元的影响
    一、前言
    二、材料与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第五部分 以CaRF为靶点进行的小分子药物筛选及其对BCAS的作用
    一、前言
    二、材料与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第六部分 CaRF分子在慢性低灌注脑白质高信号患者中的作用
    一、前言
    二、材料与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FDA认证小分子化合物库
综述 脑白质高信号在诊断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致谢

(3)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认知功能损害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病例选取
        1.2 入选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分组依据
    2.研究方法
        2.1 神经心理学与日常行为能力评估
        2.2 头颅MRI扫描
        2.3 脑白质病变WMLs评分
        2.4 腔隙性脑梗死计数
        2.5 脑萎缩评分
        2.6 血液检查
        2.7 血管性危险因素记录
        2.8 数据统计方法
        2.11 质量控制
结果
    1.三组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比较
    2.三组患者血液检查结果比较
    3.三组患者神经心理学与日常行为能力评估结果比较
    4.三组患者影像学评估结果比较
    5.不同WMLs严重程度患者MMSE评分比较
    6.不同脑区WMLs严重程度患者MMSE评分比较
    7.SIVD患病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8.SIVD患者认知功能状况下降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8.1 测量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
        8.2 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
        8.3 模型评价
讨论
    1.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的概况
        1.1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
        1.2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中的脑白质病变
        1.3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中的腔隙性脑梗死
        1.4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中的脑萎缩
    2.皮质下缺血性血管认知功能障碍与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
    3.皮质下缺血性血管认知功能障碍与叶酸的关系
    4.皮质下缺血性血管认知功能障碍与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 的关系
    5.结构方程模型中SIVD患者认知功能水平下降与缺血性脑损伤、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的相关关系
    6.结论
    7.研究中的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认知功能下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致谢

(4)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在脑血管病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中风中经络患者急性期中医证候要素与炎性反应特点及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诊断标准
    1.5 信息采集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2.2 不同中医证素类型患者血清CRP特点
    2.3 中医证候要素与血清CRP相关性
    2.4 内风证与非内风证患者细胞因子比较
3 讨论

(6)清心化痰法治疗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痰热扰心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理论研究
    1 CSVD-VCI的现代医学认识
        1.1 CSVD-VCI的相关概念
        1.2 CSVD-VCI的相关流行病学研究
        1.3 CSVD-VCI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4 CSVD-VCI的相关危险因素
        1.5 认知功能评估量表
        1.6 CSVD-VCI的治疗
    2 中医学对CSVD-VCI的认识
        2.1 中医学对CSVD-VCI病名的认识
        2.2 中医学对CSVD-VCI病因病机的认识
        2.3 现代中医学对CSVD-VCI的病机特点研究
        2.4 中医药对CSVD-VCI的治疗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
        2.2 病例入选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标准
        2.6 脱落标准
        2.7 试验病例的终止
    3 研究方法
        3.1 分组方法
        3.2 治疗方法
        3.3 观察指标
        3.4 疗效评价方法
        3.5 安全性评价标准
        3.6 统计方法
    4 研究结果和分析
        4.1 一般资料
        4.2 MMSE、MoCA、ADL评分
        4.3 中医证候(SDSVD)和疗效
        4.4 实验室指标LDL-C、UA、Hcy
        4.5 安全监测
讨论
    1 立论依据
        1.1 病因病机
        1.2 治则治法
    2 方药分析
        2.1 方义分析
        2.2 药物分析
    3 疗效评价
        3.1 MMSE、MoCA、ADL评分
        3.2 中医证候(SDSVD)和疗效
    4 现代医学治疗机理探讨
        4.1 对LDL-C的影响
        4.2 对UA的影响
        4.3 对Hcy的影响
    5 展望与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附表1
    附表2
    附表3
    附表4
致谢

(7)长期脑灌注不足诱发认知障碍并导致进行性心脏和肾脏功能损害(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对象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材料
    1.3 主要实验试剂
    1.4 实验方法
        1.4.1 动物分组
        1.4.2 激光散斑纹血流成像仪脑血流检测
        1.4.3 脑低灌注模型的构建
        1.4.4 小鼠行为学测试
        1.4.5 小鼠血压测量
        1.4.6 小鼠超声心动图检测
        1.4.7 尿液收集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1.4.8 小鼠脑脊液采集
        1.4.9 脑、心脏和肾脏组织的获取
        1.4.10 脑脊液细胞因子测量
        1.4.11 石蜡切片制备
        1.4.12 苏木素伊红染色
        1.4.13 天狼猩红染色
        1.4.14 Luxol快蓝染色
        1.4.15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1.4.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BCAS引起小鼠长期脑低灌注并伴随认知功能的降低
    2.2 长期脑低灌注促进脑脊液认知功能减退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增加
    2.3 长期脑低灌注引起白质损伤
    2.4 长期脑低灌注降低皮质和纹状体突触素的表达
    2.5 长期脑低灌注引起心脏功能的损害
    2.6 长期脑低灌注引起心肌间质纤维化
    2.7 长期脑低灌注增加心脏组织中的炎性细胞浸润
    2.8 长期脑低灌注增加尿白蛋白水平
    2.9 长期脑低灌注增加肾脏皮质和髓质纤维化
    2.10 长期脑低灌注增加肾脏的炎性反应
3 讨论
    3.1 长期脑低灌注对认知功能相关的影响
    3.2 长期脑低灌注对心脏影响
    3.3 慢性脑低灌注对肾脏影响
4 小结
研究局限性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综述 Micro RNA在缺血性卒中和其并发症中的作用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的关系及炎性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缺血性脑小血管病关系的临床研究
    前言
    1 研究对象
    2 方法
    3 技术路线
    4 结果
        4.1 体检中各亚组人群的Hcy情况及比较
        4.2 CSVD(WML、LI)的Hcy情况
        4.3 Hcy对颈动脉粥样硬化(IMT、颈动脉斑块、血管狭窄)的影响
        4.4 不稳定斑块、CSVD(LI/WML)者的 hs-CRP情况
    5 讨论
        5.1 年龄、性别、绝经对Hcy的影响
        5.2 HHcy对颈动脉粥样硬化(IMT、不稳定斑块和动脉狭窄)的影响
        5.3 HHcy对缺血性脑小血管病(WML 和 LI)的影响
        5.4 颈动脉不稳定斑块、CSVD(LI 和 WML)中的 hs-CRP 情况
    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高同型半胱氨酸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炎性机制研究
    引言
    1 材料
    2 方法
    3 研究路线
    4 结果
        4.1 HHcy模型和对照组血清 IL-1β,IL-6,TNF-α的含量
        4.2 HHcy模型小鼠和对照组的血管壁平滑肌细胞PCNA表达情况
        4.3 HHcy模型小鼠和对照组的脑血管 Caspase-1 表达情况
        4.4 HHcy模型小鼠与对照组的颈动脉内皮素-1和Cas-1/pro-Cas-1表达情况
        4.5 不同浓度Hcy对HMEC-1细胞活力的影响
        4.6 不同浓度Hcy对HMEC-1细胞释放乳酸脱氢酶的影响
        4.7 Hcy对HMEC-1细胞炎症小体活性的影响
        4.8 不同浓度Hcy对HMEC-1细胞的NLRP3炎症小体等影响
    5 讨论
        5.1 Hcy对促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的影响
        5.2 Hcy对PCNA的影响
        5.3 Hcy对内皮素1的影响
        5.4 Hcy对caspase-1的影响
        5.5 Hcy与NLRP3炎性小体
    6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图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读博期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的论文
致谢

(9)25羟维生素D与脑小血管病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二、材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10)慢性牙周炎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TNF-α、PAI-1与tPA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对象和分组
        2.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2.3 牙周临床指标的检测
        2.2.4 血清样本的收集
        2.2.5 TNF-α、tPA与PAI-1的检测
        2.2.6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的比较
    3.2 研究对象的临床指标
    3.3 各组血清中TNF-α、PAI-1,tPA含量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及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四、进展型腔隙性梗死中炎性反应介导的损伤(论文参考文献)

  • [1]活血化痰息风方治疗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研究及药物经济学评价[D]. 张雪意.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10)
  • [2]钙响应因子CaRF在小胶质细胞介导慢性低灌注性脑白质损伤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D]. 赵明.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1)
  • [3]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认知功能损害影响因素研究[D]. 廖健颖.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4]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性研究[D]. 高世瑜.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5]中风中经络患者急性期中医证候要素与炎性反应特点及相关性研究[J]. 庄丽华,詹松华,龚志刚,孔营楠. 辽宁中医杂志, 2021(01)
  • [6]清心化痰法治疗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痰热扰心证的临床观察[D]. 王雷.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1)
  • [7]长期脑灌注不足诱发认知障碍并导致进行性心脏和肾脏功能损害[D]. 钱宇.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8]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的关系及炎性机制探讨[D]. 曹黎明. 暨南大学, 2019(03)
  • [9]25羟维生素D与脑小血管病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性研究[D]. 王睿涵.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
  • [10]慢性牙周炎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TNF-α、PAI-1与tPA的表达[D]. 任宇舒.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2)

标签:;  ;  ;  

进行性腔隙性梗死的炎症介导损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